改善水质的目标和措施
水质保护目标及其控制措施
水质保护目标及其控制措施引言本文档旨在提出水质保护的目标,并介绍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以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健康环境的维护。
水质保护目标1. 提高水质标准:制定和执行严格的水质标准,确保水源的质量得到有效监控和管理,并满足人类的日常用水需求。
2. 防止污染源扩散:加强对工业、农业和城市生活等污染源的管理和监测,防止其对水环境造成污染,最大限度地减少废水和废弃物的排放。
3. 促进生态系统保护:维护水生态系统的健康,保护水生物多样性,防止生物家园的破坏,促进可持续的生态平衡。
4. 加强水资源管理:实施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升水资源的供应可靠性,并确保公平、公正的水资源分配。
控制措施1. 加强监测和评估:建立高效的监测网络,定期对水质进行评估,并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水质问题,确保水源的安全和可靠性。
2. 推行污水处理:加大对污水处理设施的投资和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和处理后水质的合格率,减少污水对水环境的污染。
3. 强化法规和政策:建立健全的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督和管理,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确保环境法规的有效执行。
4. 加强宣传和教育:开展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增强全社会参与水质保护的积极性。
5. 促进技术创新: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水质保护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环保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提高水质保护的效果和成本效益。
结论水质保护是确保人类生活和生态平衡的重要任务。
通过制定明确的水质保护目标和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水源质量,保护水生态系统,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健康环境的维护。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强监测和管理,持续改善污水处理和环保技术,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为未来的水质保护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湖泊整改工作实施方案
湖泊整改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许多湖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
湖泊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保护湖泊生态环境,改善水质,提升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制定并实施湖泊整改工作方案势在必行。
二、整改目标。
1.改善水质,通过整治湖泊周边的污染源,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湖泊水质。
2.恢复湖泊生态系统,修复湖泊生态系统,提升湖泊的自净能力,恢复湖泊的生态平衡。
3.加强监管和保护,加强湖泊周边的环境监测和保护力度,确保湖泊生态环境的长期稳定。
三、整改措施。
1.治理湖泊周边的污染源,对湖泊周边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进行全面治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湖泊水质。
2.修复湖泊生态系统,开展湖泊湿地的恢复工作,增加湿地面积,提高湖泊的自净能力,促进湖泊生态系统的恢复。
3.加强环境监测和保护,建立湖泊周边的环境监测站点,加强对湖泊水质、周边生态环境的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四、实施步骤。
1.制定整改方案,组织专家对湖泊进行全面调研和评估,制定科学合理的整改方案。
2.开展污染治理工作,对湖泊周边的污染源进行治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3.生态修复工作,开展湖泊周边湿地的修复工作,增加湿地面积,提高湖泊的生态系统稳定性。
4.加强监测和保护,建立湖泊周边的环境监测站点,加强对湖泊水质、生态环境的监测和保护工作。
五、预期效果。
1.水质明显改善,经过整改工作后,湖泊水质将得到明显改善,水质达到或超过相关标准要求。
2.生态系统恢复,湖泊周边生态系统得到修复,湖泊生态平衡得到恢复,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3.监管和保护措施得到加强,加强对湖泊周边环境的监测和保护力度,确保湖泊生态环境的长期稳定。
六、总结。
湖泊整改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面系统的整改措施,才能实现湖泊生态环境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希望通过本方案的实施,能够为我国湖泊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作出积极的贡献。
2024年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整治方案
为了推动我国水环境治理工作,实现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2024年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整治方案正式出台。
该方案明确了重点流域综合整治工作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关键措施,为我国水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一、总体目标2024年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整治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对我国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的改善,确保水环境质量达到或维持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水质标准。
通过整治工作,有效解决流域内的水污染、水生态破坏等突出问题,提高水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重点任务1.水质改善:针对流域内水质超标、污染物排放过多的情况,采取控制污染源、治理水体等措施,推动水质得到改善。
侧重于主要河流、湖泊等重点水体,加大对水质恶化较为严重的流域的整治力度。
2.污染源治理:加强对各类污染源的治理控制工作,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等。
依法依规对污染源进行监管,加大违法行为打击力度,确保污染源减排目标的实现。
3.水生态修复:通过开展水生态修复工程,重建植被、恢复湿地等手段,增强流域内的生态功能,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加强对河道、湖泊、湿地等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促进水生态系统健康发展。
4.水资源管理:加强对流域内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实施严格的水资源调控政策,保障流域内的水资源供应和生态需求。
推动建立健全水资源使用权制度,合理配置和利用水资源,促进水资源的持续利用。
5.综合治理:打破各部门之间的界限,做好流域综合整治工作的统筹规划和协调管理。
强化流域内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形成科学、有效的整体治理方案,确保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关键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明确责任分工,统筹协调各部门合作,确保任务的落实。
成立专门的整治领导小组,加强对整治工作的计划制定、指导监督,设立流域整治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
2.加大资金投入:增加对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财政支出,确保整治资金的到位和有效使用。
供水水质整改实施方案
供水水质整改实施方案一、背景。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供水水质问题日益突出。
一些地区的自来水存在着色、异味、重金属超标等问题,给居民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和健康隐患。
为了改善供水水质,保障居民健康,我们制定了供水水质整改实施方案。
二、目标。
本次供水水质整改的主要目标是,消除自来水中的异味、有色、微生物和重金属超标等问题,确保居民饮水安全,提高供水水质。
三、实施方案。
1. 提升水源保护工作。
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和管理,禁止在水源地周边进行污染性活动,确保水源地水质清洁。
2. 完善供水管网。
对老旧供水管网进行全面检修和更新,消除管网老化、漏水等问题,减少二次污染。
3. 强化水处理工艺。
引进先进的水处理技术,提高自来水处理设备的处理能力和水质稳定性,确保出厂水达到国家卫生标准。
4. 建立监测体系。
建立完善的供水水质监测体系,对供水水质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5.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媒介宣传居民饮水安全知识,提高居民对供水水质的关注和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维护供水水质的氛围。
四、保障措施。
1. 加大投入。
增加供水水质整改的资金投入,确保实施方案的顺利进行。
2. 加强监督。
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供水水质整改实施方案的各项措施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整改工作的有效推进。
3. 加强协作。
加强政府部门、供水企业、监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协作配合,形成合力,推动供水水质整改工作。
五、预期效果。
通过以上整改措施的实施,预计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实现供水水质的整体提升,居民饮水安全得到保障,有色、异味、微生物和重金属超标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提高供水水质,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六、结语。
供水水质整改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我们相信,在各方的通力合作下,通过本实施方案的落实,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饮用水,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好的生活。
水质不合格整改实施方案
水质不合格整改实施方案水质不合格问题是一个涉及人民生活安全和健康的重大问题,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
本文将提出一个水质不合格整改实施方案,以确保人民饮用水的安全与健康。
一、整改目标整改的最终目标是确保人民饮用水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保障人民的生活安全和健康。
具体来说,整改需要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 水质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不再出现不合格情况;2. 建立健全的水质监测体系,实时监测水质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3.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大对水质问题的治理力度;4. 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水质安全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二、整改措施1. 加强水源保护,对水源周边环境进行排查和整治,禁止对水源进行污染;2. 完善水处理设施,提升水处理工艺和技术水平,确保水质符合标准;3. 建立健全的水质监测系统,包括水质监测仪器设备的更新和维护、监测点的布设等;4. 加强对水质监测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专业水平和责任意识;5. 完善水质监测机构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机构的监督和考核;6. 提高水质监测的频率和覆盖范围,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质问题;7. 完善水质问题的处理机制,对于发现的问题要进行及时处理和整改;8. 加大对水质问题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水质安全的认知和重视程度;9.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水质治理的责任主体和具体措施;10. 加强对水质治理的资金投入,保障水质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实施步骤1. 制定详细的整改计划,明确整改目标和措施,并制定具体的时间表和责任分工;2. 每个责任主体要按照整改计划的要求,完成各项整改任务;3. 加强工作团队的组织和协调,确保整改工作的顺利进行;4. 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总结经验,解决问题,推动整改工作的进展;5. 加强督查和验收工作,对整改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整改方案的有效执行;6. 持续监测水质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水质合格;7.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水质安全的认知和重视程度,推动整改工作的公众参与。
改善水质的目标和措施
改善水质的目标和措施宋仁元供水水质关系到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部分产品的质量和对外开放的环境,因此各国均把提高供水水质作为供水服务的首要内容。
国际水协提出的口号是供应净洁的水,瑞士提出分分秒秒供应净洁的水,日本提出以低廉的价格持续供应净洁的水,我国建设部组织编制的《城市供水行业二OOO年技术进步发展规范》简称《规划》提出二提高(提高供水水质、提高供水安全可靠性)、三降低(降低电耗、降低药耗、降低漏耗),把提高水质作为首要的重点。
这里结合国内外提高水质的实践以及大家关心的问题,就以下几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供大家参考。
一、合理确定改善水质的目标1、制订水质标准的基本原则各国水质标准的指标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三类:细菌学指标,有毒有害物质指标及感官性指标(或舒适性指标)。
世界卫生组织及美国等均认为细菌学指标是极端重要的,因为它能在同一时间内造成大片人群发病或死亡。
发展中国家每年有1220万五岁以下儿童因儿童病死亡,超过300万人死于腹泻,其中多数是由于受污染的水引起的。
在美国和加拿大,传染病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控制,但过去24年内的报导,在美国爆发了740起水致疾病,还有很多未报导或未曾确认的。
据公报,美国供水企业于1991~1994年间共发生水质事故64起,致病人数达422820人,其中99%的病例为肠道病方面的水质事故。
美国为了降低细菌学方面的危害,1990年提出《地面水处理规则》(SWTR),要求处理厂去除贾弟氏为3-log(99.9%),病毒4-log(99.99%);滤后水浊度<1NTU,在二个月的水样中有95%以上水样<0.5NTU。
1989年6月29日批准《地面水处理规则》后,当年即发生隐性孢子虫水质事故,而且影响较大。
美国环保局计划提出隐性孢子虫的最大允许目标值及处理工艺要求;以后又发现《地面水处理规则》,对贾弟氏及病毒提出了去除率,如原水污染严重该要求可能不够,但对有的水源又可能要求太高;另外灭活病毒所需的CT值(消毒剂浓度×接触时间)还需要大于原规定。
改善水质监测计划
改善水质监测计划
问题陈述:
我们城市目前对河流和湖泊水质状况的监测工作存在一定问题,监测频率不够,监测指标相对简单,监测结果反馈和公布不够及时,无法很好地了解水体的实时水质变化情况。
目标:
改进水质监测工作,提高监测的及时性和科学性,以便更好地保护城市水资源和公众健康。
主要任务:
1. 增加监测站点数量,扩大监测覆盖面积。
将重点监测站位于城市重要饮用水源头和污染企业周围。
2. 增加监测频率。
如对重点河段和湖泊每季节至少监测一次。
3. 补充监测指标,加入更多微生物和有毒有害物质指标。
4. 推进监测自动化。
在部分重点站点建立实时自动监测系统,实现实时在线监测和结果传输。
5. 加强监测结果管理。
将结果输入统一数据库管理系统,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布月度水质报告。
6. 建立水质预警机制。
如在发现的污染后及时发布水质预警。
7. 增强公众参与。
线上线下发布水质监测结果,接受公众监测反馈, 改进监测工作。
实施主管部门:城市环境保护局。
预算需求:新增监测设备及人员支出约***万元。
完成时间:三年内分步实施。
本计划旨在全面提高城市水质监测能力和水资源管理水平,保障公众用水安全。
希望募集更多政府和社会资金共同支持。
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目的是什么
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目的是什么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目的是维护和改善水体生态环境质量,达到水体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平衡的目标。
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主要包括水资源保护、水质改善、水生态修复和水环境管理等多方面内容,通过综合治理措施,提升水环境质量,保护水资源,确保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一、水资源保护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水资源是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首要任务。
水资源保护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水资源遭受过度开发、过度污染和过度浪费,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水资源利用,限制水资源开采总量,推广节水技术和提倡节约用水的理念,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永续发展。
二、水质改善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水体受到各种污染物的侵害,导致水质恶化,给人类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危害。
水质改善的目的是减少各类污染物的排放,改善水体水质,保护水生态系统健康。
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通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完善排污管网、加强水源地保护等措施,实现水体污染治理和净化,确保水质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三、水生态修复水生态系统是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但受到人类干扰和破坏,水生态系统遭受严重威胁。
水生态修复的目的是恢复和重建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提高水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生态环境质量。
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通过湿地恢复、河道生态修复、植物修复等手段,促进水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改善,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四、水环境管理有效的水环境管理是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基础和保障,是实现水生态环境可持续治理的关键。
水环境管理的目的是建立健全的水环境管理体系和法规政策,加强水环境监测和评估,提高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的能力。
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通过加强监管执法、推动政府和社会各界参与、强化水环境安全意识等途径,实现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目标和效果。
总之,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目的是通过综合治理措施,全面保护和改善水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平衡,促进人类和生态系统共同发展,实现水资源保护、水质改善、水生态修复和水环境管理的综合目标。
水质提升项目实施方案范本
水质提升项目实施方案范本一、项目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我国许多地区的水质问题日益严重,水资源受到了严重污染。
为了改善水质,保障人民生活用水安全,我们决定实施水质提升项目。
二、项目目标1. 提高水质标准:将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标准,保障人民生活用水安全。
2. 改善水环境:减少水污染物排放,改善水体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
三、项目内容1. 水质监测: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对水质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2. 污水处理: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进行有效处理,减少污染物排放。
3. 生态修复:通过植被的种植和湿地的建设,改善水体周边的生态环境,净化水质。
4. 宣传教育:开展水质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水质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四、项目实施步骤1. 确定项目范围:明确项目实施的地区范围和具体水体。
2. 制定实施方案:根据水体特点和水质问题,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包括监测计划、污水处理方案、生态修复方案和宣传教育计划。
3. 资金筹措:制定项目资金预算,争取政府支持和社会资金,确保项目实施资金充足。
4. 实施落实:按照制定的实施方案,组织实施水质监测、污水处理、生态修复和宣传教育等工作。
5. 效果评估:定期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措施,确保项目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五、项目保障1. 政策支持:争取政府支持,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落实水质保护责任。
2. 技术支持:引进先进的水质监测和污水处理技术,提高项目实施效果。
3. 资金保障:确保项目实施所需资金充足,争取政府和社会资金支持。
4. 宣传推广:加大水质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水质保护的认识和支持度。
六、项目效果通过水质提升项目的实施,预计可以在一定时期内明显改善水质,提高人民生活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改善水环境,保护水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七、项目总结水质提升项目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对于改善人民生活水质、保护水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水质提升达标实施方案
水质提升达标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水质污染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水质污染不仅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因此,提升水质达标已成为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任务。
二、目标设定。
1. 提升水质达标率至90%以上;2. 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水环境质量;3. 加强水资源保护,保障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
三、实施方案。
1. 加强监测和评估。
建立健全水质监测网络,对水质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
及时发现水质异常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
2. 加大治理力度。
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力度,严格控制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
推动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
3. 加强科技支撑。
加大科技投入,推动水质监测和治理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水质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4. 完善法律法规。
完善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全水环境保护制度。
严格执法,加大对违法企业和个人的处罚力度,形成强大的法治效应。
5. 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水质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引导人们节约用水,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
四、保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水质提升达标工作机制;2. 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水质提升达标工作的顺利进行;3. 加强协作配合,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五、预期效果。
1. 水质达标率明显提升,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2. 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得到保障;3. 生态环境得到恢复,水生生物的生存状况得到改善。
六、总结。
水质提升达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全社会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地提升水质达标率,改善水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美丽的水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实施方案
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实施方案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是指通过对河道水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改善水质、恢复生态、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水生态环境风险,并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一系列工程措施。
本文将就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一、整治目标1.改善河道水质:通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水质达标率,保证河道水质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水质标准。
2.恢复河道生态:增加河道植被覆盖率,恢复水生生物栖息地,促进河道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3.降低水生态环境风险:加强对有害生物的防治,减少水生态环境风险,维护水生态安全。
4.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改善水利设施和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节约用水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目标。
二、整治措施1.减少污染物排放(1)建设污水处理厂并升级现有处理厂,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加强污水管网的建设和管理,实现污水的收集、处理和排放标准化。
(2)加强农田面源污染治理,采用节水灌溉和无农药农肥种植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物向河道的输入。
(3)加强工业废水治理,对重点行业进行排污许可制度管理,控制工业废水排放的水质和量。
2.增加河道植被覆盖率(1)开展河道疏浚,清除淤泥和杂草,增加河道断面,提高水流速度,减少污染物的滞留时间。
(2)河道两岸进行绿化,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增加河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抗力。
3.恢复水生生物栖息地(1)修建人工湿地和水生植被区,为水生生物提供合适的栖息地,并加强对其保护和管理。
(2)禁止非法捕捞和污染河道的行为,加强河道巡护和监测,保护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4.加强有害生物防治(1)加强河道水质监测,对有害生物的滋生和扩散进行监测和预警。
(2)采取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手段进行有害生物的控制和防治,避免其对河道生态系统的破坏。
5.改善水利设施和水资源管理(1)改造和修建水库、堤坝、闸门等水利设施,提高水资源的调节和分配能力,减少洪水和干旱灾害对河道水环境的影响。
水质检测与改善活动方案
水质检测与改善活动方案水是生物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物质,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加速,水质遭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为了确保人民的饮用水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水质检测与改善活动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水质检测与改善活动方案。
一、方案背景近年来,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水质恶化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大挑战。
水质检测是评估和监测水体质量的重要手段,而改善水质则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因此,制定一套综合有效的水质检测与改善活动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二、方案目标1. 提高水质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 确保水质指标符合相关标准;3. 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水质。
三、方案内容1. 水质检测为了确保水质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将采用以下方法:(1)现场监测:设置水质监测站点,定期对水样进行采集和分析。
监测指标包括水温、溶解氧、pH值、浊度等。
(2)实验室分析:将采集的水样送往实验室进行进一步分析,包括总氮、总磷、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检测。
2. 水质改善(1)源头治理:加强对工业排放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减少有害物质进入水体。
采取措施包括加强工业企业和农业生产者的环保意识培养,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加强环境监管等。
(2)生态修复:通过湿地恢复、水生植物引种等方式,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和生物多样性。
同时,加强水域的生态监测,保护水生生物的栖息地。
(3)水处理技术:引入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如活性炭吸附、超滤、反渗透等,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
(4)科普宣传:加强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水质安全意识。
同时,组织开展水质检测与改善相关的培训和讲座,提高水质检测人员的专业素养。
四、方案实施1. 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各项任务和时间节点,并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协调。
2. 配备专业的水质检测设备和人员,确保水质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争取项目资金和技术支持。
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小结
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小结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本流域作为重要的水资源保护区,其水环境整治工作尤为迫切和重要。
二、整治目标显著改善流域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恢复和保护流域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样性。
建立健全流域水环境管理长效机制。
提升公众环保意识,促进社会参与。
三、整治措施污染源控制严格执行排放标准,对重点污染企业实施限产或关闭。
污水处理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处理质量。
生态修复实施河岸植被恢复,构建生态缓冲带。
水资源保护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调配流域水资源。
环境监测建立流域水质监测网络,实时掌握水质状况。
法规宣贯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四、整治成效水质改善流域主要河流水质明显改善,达到或优于国家Ⅲ类水标准。
生态恢复河岸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水生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
管理机制建立了流域水环境管理长效机制,实现规范管理。
公众参与公众环保意识显著提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水环境整治。
五、存在问题资金投入部分整治工程因资金不足而进展缓慢。
技术支撑部分关键技术尚未完全突破,制约了整治效果。
公众参与公众参与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环保意识还需加强。
六、改进措施加大投入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资金支持,保障整治工作的资金需求。
技术创新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攻关关键技术,提高整治技术水平。
宣传引导加大环保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七、下一步工作计划持续整治继续推进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巩固和扩大整治成果。
长效管理完善流域水环境管理长效机制,实现规范管理。
公众参与创新公众参与方式,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
八、总结通过本次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面临着资金、技术、公众参与等方面的挑战。
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和创新,推动流域水环境持续改善,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水质目标改善措施方案
水质目标改善措施方案
为了改善水质,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水源保护:
- 设立水源保护区,限制人类活动和污染物排放。
- 加强水体周边土地的水土保持措施,避免土壤侵蚀和污染。
2. 提高城市污水处理效率:
- 更新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提高处理能力和水质达标率。
- 完善污水处理流程,增加进一步净化步骤,如生物膜反应器、紫外线消毒等。
3.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 推广有机农业和合理施肥,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避免土
壤和农田流失到水体中。
- 建立农田排水系统,有效收集和处理农田径流水,减少农
业污染物进入水体。
4. 加大工业污染治理力度:
- 对重点工业企业进行严格监管和污染物排放限制,推动工
业用水循环利用。
- 强化工业园区的污水处理能力和监测手段,及时发现和处
理潜在污染源。
5.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水质环境的认知和重视。
- 鼓励居民和企业采取节水措施,减少对水资源的过度开采
和浪费。
6. 建立水质监测和评估体系:
- 完善水质监测网络和技术手段,及时掌握水质变化和污染源信息。
- 建立科学的水质评估标准,对水体进行定期评估和分类管理。
通过以上综合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有效地改善水质,保护水资源,为人民提供安全可靠的饮用水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五水共治方案
五水共治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污染问题凸显出来,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为了解决水污染问题,许多地区采取了五水共治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五水共治的概念、目标和实施措施。
一、五水共治的概念五水共治,顾名思义,是指对河流、湖泊、渠道、城市水体、海洋五大类水域进行综合治理的一种行动。
它涉及到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等多个领域,旨在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水环境的持续改善。
二、五水共治的目标五水共治的主要目标是建立健全的水环境管理体系,改善水质,保护水资源,并保障人民的饮水安全。
具体目标包括:提高水体的水质达标率,恢复和保护水资源的环境功能,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强水环境安全监管,建立健全的水治理体系。
三、五水共治的实施措施实施五水共治,需要采取一系列具体的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五水共治实施措施:1. 加强水污染治理:投资建设污水处理厂,完善城市污水管网,加大对工业废水的治理力度,提高水污染的治理效果。
2. 推广水资源节约利用:鼓励社会各界节约用水,推广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3. 建设湿地和河道生态系统:通过建设湿地和河道生态系统,改善水体的自净能力,提高水环境的质量。
4. 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的法治建设。
5. 强化水环境监管:加大对水污染的监测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保障水环境的安全。
6. 加强技术研究和创新:加强对水污染治理和水资源利用的技术研究和创新,提高水治理的科技含量。
四、五水共治的效果五水共治方案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方面,水质得到了有效改善,很多河流和湖泊的水质指标达到或超过了相关标准;另一方面,水资源利用效率得到了提高,人民的饮水安全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此外,五水共治方案还促进了水环境产业的发展,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支持。
总结:五水共治方案是解决水污染问题、保护水资源的一种重要举措。
改善河道水质的措施
改善河道水质的措施一、背景介绍河道水质问题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情况下,很多城市的河道水质已经受到了严重污染。
为了保护环境、改善生态,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河道水质。
二、治理目标1. 提高河道水质的总体水平;2. 减少污染物排放;3. 保障人民饮用安全和生态环境健康。
三、治理措施1. 治理污染源头(1)加强工业企业污染排放监管。
对于涉及到有害物质排放的工业企业,应该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强监管力度,确保企业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2)加强农村污染治理。
在农村地区,应该加强畜禽养殖场管理,并实行科学合理的肥料施用制度。
(3)加强城市垃圾处理。
城市垃圾处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不得当处理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
因此,应该加强城市垃圾处理的管理和技术改进。
2. 加强河道水质监测(1)建立河道水质监测体系。
建立专业的河道水质监测机构,对于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应该加强监测频率。
(2)完善河道水质污染物排放标准。
制定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并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企业不会超标排放。
3. 加强环境教育宣传(1)开展环境教育活动。
通过各种形式的环境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2)加强媒体宣传。
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向公众宣传环保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
4. 探索新型治理模式(1)采用生态修复技术。
生态修复技术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治理方式,可以改善河道水质,并恢复其生态系统。
(2)推广绿色发展模式。
推广绿色发展模式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河道水质问题,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四、治理效果经过一系列的治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河道水质,提高环境质量。
同时,也可以保障人民饮用安全和生态环境健康。
防治水2024年质量标准化计划
防治水2024年质量标准化计划防治水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需求,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为此,每个国家都需要制定相应的防治水质量标准化计划,以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环境的良好状况。
本文将针对2024年的防治水质量标准化计划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防治水质量标准化计划需要明确目标和指标。
在2024年的计划中,我们可以设定以下目标和指标:1. 水质目标:确保水源地、水源保护区、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水质标准,有效保障人民的饮用水安全。
2. 水环境目标:改善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域的水质状况,提高水环境的净化能力,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健康。
3. 水排放目标:控制工业、农业、生活污水等的排放,确保排放水质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排放标准,减少对水环境的负面影响。
4. 水资源利用目标:加强水资源利用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现象。
接下来,防治水质量标准化计划需要制定相应的措施和行动计划。
这些措施和行动计划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强化水质监测和评估: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网络,加强水质监测设施建设,提高水质监测和评估的精准度和全面性。
定期公布水质状况和评估结果,提高公众的水环境意识和参与程度。
2. 强化水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加强对水源地、水源保护区的保护和治理,加大投资力度,修复生态环境,提高水环境的自净能力。
3. 促进水资源节约和利用:制定和完善水资源管理和调度制度,加强对水资源的监管和管理。
推动节水技术和设备的应用,提高农业、工业和生活等领域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4. 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治理:制定并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加强对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的监管和治理。
推动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与运营,加大对非法排放行为的处罚力度。
5.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加强对水灾、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监测、预测和预警,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提高对自然灾害的适应能力。
河道环保整改行动方案(三篇)
河道环保整改行动方案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我国河道环境遭受到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各种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物直接或间接地排放到河道中,严重影响了水体的水质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为了保护和修复河道环境,提高水质,确保人民群众的生活健康和生活质量,制定并实施河道环保整改行动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整改目标1. 提高水质:通过治理和控制水污染源,实现河道水质达标。
2. 保护生态系统:恢复和维护河道的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3. 减少污染物排放:减少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尽量使用清洁生产和生活方式。
4. 提高环保意识:增强公众对河道环境保护的重视和意识,推动环保行动的开展。
三、整改措施1. 加强污染源的管控(1) 工业污染源:对工业企业进行排污许可证审查和管理,建立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监测制度,落实企业环评制度,确保工业废水的规范排放。
(2) 生活污水源:加大城市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维力度,推动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
鼓励居民采用节水措施,减少生活污水的产生。
(3) 农业面源污染源:推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合理利用农作物秸秆和养殖废弃物,防止河道污染。
2. 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1) 河道修复:开展生态恢复行动,通过植被恢复、河岸整治、洪泛区保护等措施,修复河道的生态系统。
(2) 水体保护:加强水质监测,建立水质评估和监测网络,加大对河道水质的监督力度。
对于发现问题的河段,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保护。
(3) 生态建设:鼓励河岸带的绿化建设,增加湿地和沼泽地的建设和保护,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
3. 促进清洁生产和生活方式(1) 工业生产: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设备,降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排放量。
(2) 生活方式:宣传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鼓励居民使用环保产品,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量,提倡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
城市水环境治理与水质改善方案
城市水环境治理与水质改善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水环境治理和水质改善成为了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
城市的快速发展给水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将从城市水环境治理的必要性、目标和挑战,以及水质改善的方案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城市水环境治理的必要性城市水环境治理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城市水环境的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水污染不仅会导致水质下降,还会对水生态系统造成破坏,进而影响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其次,城市水资源的短缺也是城市水环境治理的重要原因。
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水资源供应不足,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城市水环境治理势在必行。
二、城市水环境治理的目标城市水环境治理的目标是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环境的健康保护。
具体而言,城市水环境治理需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水质。
通过加强污水处理、减少工业废水排放等措施,降低水体污染物的浓度,提高水质。
二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推广节水设施、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等措施,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是保护水生态环境。
通过恢复湿地、保护河流和湖泊等措施,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三、城市水环境治理的挑战城市水环境治理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城市水环境治理的成本较高。
城市水环境治理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而这对于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其次,城市水环境治理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参与。
城市水环境治理需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企业加强环境管理,公众提高环境意识,只有形成合力,才能够实现水环境治理的目标。
再次,城市水环境治理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
城市水环境治理需要依靠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和监测手段,而这需要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不断努力和创新。
因此,城市水环境治理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四、水质改善的方案为了改善城市水质,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居民水改方案
居民水改方案引言居民水改方案是为解决居民生活中存在的水资源不足、水质不佳等问题而设计的一种解决方案。
该方案旨在通过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改善居民生活水源供应和水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居民水改方案的背景、目标、具体措施以及预期效果。
背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用水需求不断增加。
然而,许多地区面临着水资源紧缺和水质下降的问题。
传统的水资源管理和供应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居民的需求,因此需要制定一种有效的居民水改方案。
目标居民水改方案的主要目标是提供充足且高质量的水源,解决居民用水困难和水质不佳问题。
具体目标包括:1.提高居民生活用水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2.提高居民用水的水质,确保饮用水安全;3.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4.保护和恢复水资源环境,提升生态效益。
措施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居民水改方案将采取以下措施:1. 水资源调度和分配制定合理的水资源调度和分配方案,确保居民用水的供应安全和平衡。
通过建立水资源配额制度,合理划分用水权益,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
2. 水质监测和治理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加强对居民用水水质的监测和评估。
针对水质不佳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确保居民用水安全。
3. 水资源开发和利用通过加大水资源开发力度,增加水源供应能力。
引导居民采用节水设备和技术,鼓励居民节约用水,减少过度消耗。
4. 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建立健全的居民水资源管理机制,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责。
加强与居民的沟通和互动,增强居民的水资源管理意识和参与度。
预期效果实施居民水改方案预计将带来以下效果:1.居民生活用水供应可靠性和稳定性得到提高,解决居民用水困难问题;2.居民用水的水质得到改善,饮用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3.水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减少浪费;4.水资源环境得到保护和恢复,提升生态效益;5.居民对水资源的管理意识得到提高,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结论居民水改方案是为解决居民生活中存在的水资源不足、水质不佳等问题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善水质的目标和措施宋仁元供水水质关系到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部分产品的质量和对外开放的环境,因此各国均把提高供水水质作为供水服务的首要内容。
国际水协提出的口号是供应净洁的水,瑞士提出分分秒秒供应净洁的水,日本提出以低廉的价格持续供应净洁的水,我国建设部组织编制的《城市供水行业二OOO年技术进步发展规范》简称《规划》提出二提高(提高供水水质、提高供水安全可靠性)、三降低(降低电耗、降低药耗、降低漏耗),把提高水质作为首要的重点。
这里结合国内外提高水质的实践以及大家关心的问题,就以下几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供大家参考。
一、合理确定改善水质的目标1、制订水质标准的基本原则各国水质标准的指标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三类:细菌学指标,有毒有害物质指标及感官性指标(或舒适性指标)。
世界卫生组织及美国等均认为细菌学指标是极端重要的,因为它能在同一时间内造成大片人群发病或死亡。
发展中国家每年有1220万五岁以下儿童因儿童病死亡,超过300万人死于腹泻,其中多数是由于受污染的水引起的。
在美国和加拿大,传染病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控制,但过去24年内的报导,在美国爆发了740起水致疾病,还有很多未报导或未曾确认的。
据公报,美国供水企业于1991~1994年间共发生水质事故64起,致病人数达422820人,其中99%的病例为肠道病方面的水质事故。
美国为了降低细菌学方面的危害,1990年提出《地面水处理规则》(SWTR),要求处理厂去除贾弟氏为3-log(99.9%),病毒4-log(99.99%);滤后水浊度<1NTU,在二个月的水样中有95%以上水样<0.5NTU。
1989年6月29日批准《地面水处理规则》后,当年即发生隐性孢子虫水质事故,而且影响较大。
美国环保局计划提出隐性孢子虫的最大允许目标值及处理工艺要求;以后又发现《地面水处理规则》,对贾弟氏及病毒提出了去除率,如原水污染严重该要求可能不够,但对有的水源又可能要求太高;另外灭活病毒所需的CT值(消毒剂浓度×接触时间)还需要大于原规定。
于是1994年7月又提出《加强地面水处理规则》(ESWTR),该规则总的目标要求是,由供水引起的肠道病风险率降到10-4/人/年。
由于隐性孢子虫因人体质不同引起疾病的感染量也不同,故确定最大允许目标值要求为零;该规则对不同原水提出不相同的隐性孢子虫和贾弟氏虫的去除率;另外还提出不少辅助性措施。
根据统计,肠道病的死亡率为0.1%,考虑不确定因素后采用1%,因此即使达到《加强地面水处理规则》,70年的死亡率为7×10-5。
这个死亡率仍高于饮水中化学物质可能引起癌症的死亡率。
有毒有害物质指标是防止长期积累导致慢性病或癌症的指标,确定的原则是人终身摄入而无觉察的健康风险。
一般是根据动物试验及人群调查,由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委员会,农药残留量联合会议推导出终身摄入而无觉察健康风险的可接受的日摄入量(mg/kg体重计),然后考虑摄入量中分配到水的部份。
确定指标值时再除上四个不确定因素,物种间变异(人与动物之间),物种内变异(物种个体之间),研究或数据充分程度以及影响健康作用的性质和程度。
每个因素由专家在1-10间选择一个数字,即总不确定因素最大为10000。
因为导入了较大的不确定因素值,故短时间超过指标值不会有有害影响和急性中毒。
确定致癌物质的指标值要求70年内致癌风险控制为10-5。
如大家关心的氯仿,根据老鼠发生肾癌的实验资料,美国环境保护局用线性多级模型法推导,其致癌的风险率为6.1×10-3(mg/kg体重/日)。
如人的体重为70kg,每日喝2升水,水中氯仿浓度为6.60及600μg/l,则70年间致癌风险分别为10-6、10-5及10-4。
感观性水质不良,可能为水质污染的反映,会导致消费者对供水水质安全性发生怀疑,产生压恶,当然不一定影响健康。
2、主要水质标准概况?世界卫生组织是世界性的权威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制订的《饮用水水质准则》是世界各国制订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参考依据。
因考虑到世界各国的情况,它制订的水质指标更完整.。
1984年实施的准则提出61项指标,1993年修改后的准则列出的指标为135项,其中98项有指导值。
其中消毒剂和消毒副产品就列了26个指标,消毒剂则考虑了一氯胺、二氯胺和三氯胺、氯、二氧化氯及碘化物,因此考虑其副产物也更完整,但指标所提的准则值要求不算很高。
美国现行标准分为二部份,一级标准(国内必须执行的)共79项指标,其中无机16项,有机54项,放射性3项,细菌性6项;二级标准(非强制性标准,用以控制水对美容或感官有影响的污染物,各州可选择性采纳作为强制性标准)共15项。
另外提出过7种有机物使人能感觉溴味的浓度低于标准的规定值。
美国水质标准的各项指标均有最大允许值及最大允许目标值,多数指标这二个允许值是相同的,但有的最大目标值的要求远高于最大允许值。
美国水质标准对细菌性指标及有毒有害物质指标,制订得很完整,要求也很严格,但对感官性指标则列为非强制性指标,要求也不很高。
1980年制订的欧共体水质标准共61项,其中感官性指标4项,理化指标15项,有毒有害物指标37项,微生物指标5项。
指标比较完整,要求也比较高。
指标订有最大允许值和目标值,最大允许值不能超过的,目标值属希望达的,非强制性的。
因实施时间较长,1991年底曾针对新的情况和研究成果提出修改意见,预计1998年正式执行。
日本新的水质标准1993年开始实施,按水道法规定的水质标准为46项,供水及环境处通知的舒适性指标为13项,检测性指标为26项。
适舒性指标提出的要求比水道法规定的水质标准高得多。
如浊度,水质标准规定<2NTU,适舒性指标要求出厂水<0.1NTU,管网水<1NTU;又如耗氧量,水质标准规定<10mg/l,而舒适性指标要求<3mg/l。
我国现行饮用水卫生标准大家都比较清楚,这里不再介绍,但值得指出的是我国现行标准有的指标值要求和世界卫生组织相似,有的则高于世界卫生组织。
3、确定水质标准或目标,要根据各自条件,经过投入效益分析加以确定。
制订水质准则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公共健康,符合准则规定的水就是安全的水。
世界卫生组织是国际上的权威组织,那末它制订的水质准则为什么不列为世界性的水质标准而列为准则作为各国制订水质的参考依据,主要是因为制订标准要考虑本国本地的环境、经济和文化条件。
界卫生组织认为控制微生物污染是极对重要的,决不能放松妥协。
化学性指标通常不象微生物污染那样会急性发作并广泛传播可以是其次考虑,可接受的风险程度对一个国家来讲是整个风险的一个部份,决定于国家经济条件。
用户评价水质主要是从感官性指标,因此这类指标要达到用户可接受的程度是必不可少的,即使这些指标并不影响健康。
发展中国家确定审美性及感官性指标时要注意投入和效益的评价。
美国环保局非常明确,确定指标及指标值需根据效益和风险的评价,如实施上述《加强地面水处理规则》把微生物污染的风险控制到每年每万人一次以后,推算每年可减少贾弟氏虫病例40~50万个,据宾州scrant市发生贾弟氏虫调查,每个病例损失(包括医疗费及工资损失)为1245~1878美元,加上其他损失每病例按3000美元计,则该项因素每年经济效益为12~15亿美元。
而实施《加强地面水处理规则》需要投资为80亿美元,每年运行维护费尚有待进一步调查。
4、可以《城镇供水行业二OOO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为基础,结合本市情况作必要的局部修改。
1992年制订上述《规划》时,考虑到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是保证饮水安全的需要必须贯彻执行。
但我国幅员广大,发展也不平衡,因此国标不能要求太高。
大中城市技术经济条件较好,又面临对外开放等任务,这些城市有条件在完成国标的基础上提出部份更高的目标要求,因此上述《规划》对省会及供水量大于50万立方米/日以上的城市提出进一步的目标要求。
当时世界卫生组织有些指标比我们完整,结合我国水中污染物控制物黑名单,经反复研究选择,增加16项作为二类水司的目标要求。
当时欧共体的水质标准相对完整,要求也较高,结合我国情况从中选择增加54项作为一类水司的目标要求。
详见《规划》。
这些均经反复研究并多次审查,可作为提高水质的基本依据。
各地可根据其技术经济条件和水源条件,经过投入和效益的分析调正某些指标或指标值。
同时应该看到,当时世界卫生组织标准是1984年实施的,欧共体水质标准是1980年实施的,1993年实施的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对原标准有较大的补充修改,1991年欧共体也对其1980年水质标准提出较多修改意见,特别是美国水质标准修改和补充较快,对水质的研究工作也较深入,修改时可以多参考上达标准和修改意见。
二、检测分析水质目标要求的各指标实际完成情况1、定期检测目标要求的各项水质指标《规划》提出一类水司水质目标为89项,二类水司为51项,三类及四类水司仍按国家标准,可能结合本地情况还有个别指标的调整补充。
供水水质是否达到目标要求,主要根据各指标定期检测的结果。
只有情况清楚了,才能正确评价水质现状,才能正确地采取必要的措施。
《规划》要求在国标以外新增加的项目暂定每年检验一次,如条件许可增加检验次数。
检验方法可以使用美国环保局或美国《水和废水标准检验法》。
我国也正在补充水质检验方法,预计今年89项指标可以配齐。
上海等自来水公司已能检验89项全部指标,如本身有困难也可委托办理。
2、对未能完成目标要求的指标进行重点分析。
首先分析未达标的指标的性质。
如属细菌性指标决不能放松,要坚决按要求完成。
为属有毒有害物质则首先衡量该指标的危害性以及从动物试验推算到人留有多大不确定因素;如属致癌性指标,可分析一下属于那一类。
致癌性物质可分为五类,A为对人致癌;B 为很可能对人致癌;C为可能对人致癌;D为不能按致癌分类;E类无对人致癌迹象,级别越高越要注意。
要查阅这类资料照可参阅世界卫生组织1996年出版的Guidelinefordrinking--waterquality.Vo1.2.HealthCriteriaothersupportinginforma tion。
有毒有害物质指标在制订水质标准时已留有相当大的不确定因素,故允许短期超标。
如美国对加氯副产物三卤甲烷要求年平均值达到指标值要求。
世界卫生组织把铝、氨、氯化物、氯、色、铜、硬度、硫化物、铁、锰、溶解氧、PH、钠、硫酸盐、臭和味、温度、总溶解固体、浊度、锌等指标列为感官性指标。
美国把铝、氯化物、色、铜、腐蚀性、氯化物、发泡剂、铁、锰、银、PH、硫酸盐、总溶解固体、锌等列二级标准,而且指标值不算太高,如色15度、铁0.3mg/l、氯化物250mg/l、氟化物2.0mg/l。
如不达标的指标为上属感官性指标,则要对照指标值是否已经达到国标,世界卫生组织及美国水质标准要求,如果已经达到可以说已经达到相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