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统计年鉴2016:11-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93-2015年
中国统计年鉴2020全国社会经济发展指标:11-3 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分进出口商品金额(2019)
19.35 56.02 471.23
12189.51 176.82
23919.12
20784.09 7299.52 807.35 4.98 187.40 60.37 157.49 64.20 148.60 17.36 19.63 45.35 101.98 76.61 57.56 19.05 2849.41 15.12 384.33 101.33 206.22 190.56 87.38 70.30
1768.48 25.69
3472.33
煤、焦炭及煤砖 石油、石油产品及有关原料 天然气及人造气 电流 动、植物油脂及蜡 动物油、脂 植物油、脂 已加工的动植物油、脂及动植物蜡 工业制品 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 有机化学品 无机化学品 染料、鞣料及着色料 医药品 精油、香料及盥洗、光洁制品 制成肥料 初级形状的塑料 非初级形状的塑料 其他化学原料及产品 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 皮革、皮革制品及已鞣毛皮 橡胶制品 软木及木制品(家具除外) 纸及纸板; 纸浆、纸及纸板制品 纺纱、织物、制成品及有关产品 非金属矿物制品 钢铁 有色金属 金属制品 机械及运输设备 动力机械及设备 特种工业专用机械 金工机械
143253.69 50294.76 5567.71 34.32 1295.07 416.23 1086.72 442.44 1022.34 119.87 135.49 312.11 703.13 527.85 397.13 130.72 19632.22 103.99 2649.75 698.67 1418.47 1311.14 599.84 484.04
187.30 2809.96
136.07 109.40
79.59 13.46 25.48 40.65 163140.69 11137.70 3378.54 1147.81 519.87 1188.95 620.45 490.60 1179.24 1136.00 1476.22 28030.73 136.38 1417.95 883.28 1455.14 8240.05 3332.36 3790.15 1812.26 6963.16 82453.79 2773.51 3481.54 636.12
怀柔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怀柔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北京市怀柔区统计局北京市怀柔区经济社会调查队2017年3月2016年,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区人民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稳增长、促改革、疏功能、调结构、惠民生,围绕怀柔区域定位,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绩,人民生活水平再上新台阶,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2.2亿元,比上年增长7.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2亿元,下降13.2%;第二产业增加值142.6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增加值103.3亿元,增长5.2%。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0:56.3:40.7变为2.5:56.5:41.0。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4920.4元。
图 1 2011-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表 1 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图 2 2011-2016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人口:年末全区常住人口39.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9万人。
其中,常住外来人口10.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27.0%。
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26.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67.7%。
常住人口出生率12.06‰,死亡率6.62‰,自然增长率5.44‰。
常住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85人,比上年末增加4人。
年末全区户籍人口2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万人。
表 2 2016年末常住人口及构成财政: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6亿元,比上年增长6.8%。
其中,增值税9.6亿元,增长51.6%;营业税2.9亿元,下降52.4%;企业所得税5.1亿元,增长8.1%。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7.4亿元,增长0.4%。
其中,城乡社区事务、教育、农林水事务支出比重最高,比重分别为17.9%、15.9%和14.1%。
图 3 2011-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增长速度二、农业初步统计,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2亿元,比上年下降13.9%。
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GRP)以及地方财政收入等经济发展数据一览表
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GRP)以及地方财政收入等经济发展数据一览表1997——2011年份GRP(亿元)增长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亿元)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市长2011 16000 8.1 3006.3 27.7 1.39 32903 7.2 14736 7.6 郭金龙2010 13777.9 10.2 2353.9 16.1 1.37 6 8 郭金龙2009 11865.9 10.1 2026.8 10.3 1.44 26738 9.7 11986 13.4 郭金龙2008 10000 9 1837.3 23.1 1.82 24725 7 10747 6.5 郭金龙2007 9006.2 12 1492.6 30 21989 11.5 9559 9.1 郭金龙2006 7720.3 12 1117.2 21.5 1.98 19978 12.2 8620 8.7 郭金龙2005 6841.5 11.8 919.2 25.3 2.3 17650 10.4 7850 9.9 郭金龙2004 4283.3 13.2 744.5 29.7 1.3 15638 11.5 7172 9.2 郭金龙2003 3611.9 10.5 592.5 18.2 1.43 13882 11.2 6496 11.5 刘淇2002 3130 10.2 534 25.7 刘淇2001 2817.6 11 454.2 31.6 刘淇2000 2460.5 11 342.4 22.7 10349 8.9 4687 7.3 刘淇1999 2168.7 10 271 19 9170 7.6 4350 7 刘淇1998 2009.9 9.7 227.3 20 8472 5.9 4029 6.7 贾庆林1997 1807.5 11.3 209.9 21.2 7813 3850 贾庆林参考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摘文)。
北京市产业结构分析
北京市产业结构分析山西大学北京市作为我国首都,其经济发展备受全国甚至全世界瞩目,北京的经济发展历程多年来受到了众多学者和其它相关人士的关注和研究。
在分析北京市的经济演变过程时,讨论与该城市经济发展变化联系紧密的产业结构演变是必不可缺的。
通过分析产业结构的演变可以清楚地得知一个城市的发展历程、发展速度以及其发展程度。
1. 北京市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从北京市三次产业结构演进的总体状况看,北京产业结构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从北京市三次产业的比值作出分析:改革开放初期,北京市三次产业比值为5.2/71.1/23.7,而到2019年已经成为0.4/18.6/81.0,可以得知三次产业发展变化之大。
在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即改革开放至今,分析得知第二产业逐渐被第三产业所超越失去产业结构的主导地位。
第三产业在九十年代中期超越第二产业并在此后二十余年中势头强劲,持续增长,并在2016年首次超过百分之八十。
从产业结比值来看,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北京产业体系中的主体,产业结构逐步发展到服务经济阶段。
首都北京经过41年的改革开放历程,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迈上了新台阶、进入了新阶段。
换一种思路,从经济增速变化的角度出发分析产业结构演变,在改革开放之后,又以2010年为界,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凭借首都优势,北京经济在改革开放后到2010年获得高速发展,年均增速达到10.55%;第二阶段,在2011年前后开始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有所回落,实现中高速发展,年均增速达到7.3%。
以下是具体分析。
第一阶段:2011年之前,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积累下,呈现典型的工业集聚、由工业发展带动城市化的态势。
而在此期间,随着自然资源、人口、土地等发展要素限制的不断加大,北京一直在进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重点是第二产业中的重化工业、传统工业的转移扩散,比如本世纪初开始的首钢搬迁和整改,是北京工业由产业集聚向产业扩散转变的重要标志,意味着北京与区域内其它地方的产业关系出现了明显的功能区分。
主成分分析法在全国各省市区规模以上工业发展评价中的应用
主成分分析法在全国各省市区规模以上工业发展评价中的应用WRY 2015000000东北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摘要】本文以主成分分析法为分析工具,针对8个全国各省市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要统计指标进行建模分析,提取出4个主成分,并计算得出全国各省市区规模以上工业的主成分、综合成分及其排名,经过分析最后得出4个结论。
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全方位的了解各个省市地区的工业发展状况。
【关键词】地区工业发展;工业统计指标;变量;SPSS;主成分分析法1引言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主要是看这个国家的工商业的发展水平。
我国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一直是以农业为主体来发展经济,工商业的发展还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有了很大的发展。
目前,我国主要是农业和工业占据主体地位,并且,工业在很大程度上辅助着农业的发展。
因此,我国在每年的统计数据中,把全国各省市区的工业情况做以统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我国的工业涉及各行各业,每个行业的统计指标也不尽相同,要把全国各省市区的工业一起做以统计就要依据相同的统计指标来进行。
依据我国的统计年鉴,我国各省市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要统计指标(2010年)主要有8个,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主要统计指标有可能还要增加或者有其他的变化。
目前,我国主要采用等份计分法等来做评价,而这些方法具有人为给定权数、指标数量多、评价工作量大等缺陷,因而有可能出现误判。
近年来,随着多元统计方法和决策分析方法的普及和应用,主成分分析法也成为一种较新的评估方法。
主成分分析法能够在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信息的基础上,对高维变量系统进行最佳的综合与简化,并且能够客观地确定各个指标的权数,避免了主观随意性。
为此,本文根据主成分分析法,对全国及各省市区规模以上工业进行评价,以便客观而准确地衡量一个地区的工业发展情况。
2主成分分析法2.1主成分分析法简介主成分分析是一种数学变换方法。
它把给定的一组变量X1,X2,…,X k通过线性变化,转换成一组不相关的变量Y1,Y2,…,Y k。
年鉴目录
目录一、行政区划、地理、自然资源行政区划、地理、气候、自然资源概况 (3)1-1 行政区划 (4)1-2 地理、自然资源 (5)1-3 主要山脉 (6)1-4 主要河流 (7)1-5 建市以来气候与森林资源情况 (8)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8)二、综合2-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量与速度指标 (11)2-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指数(上年=100) (19)2-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结构指标 (31)2-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占全省比重 (33)2-5 建市以来地区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 (35)2-6 地区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指数(1949年=100) (38)2-7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比例指标 (44)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45)三、国民经济核算3-1 阳江市地区生产总值(1994-2016年) (49)3-2 阳江市地区生产总值指数(1994-2016年) (50)3-3 各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1994-2016年) (51)3-4 各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指数(1994-2016年) (52)3-5 各县(市、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994-2016年) (53)3-6 各县(市、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指数(1994-2016年) (54)3-7 总产出(2016年) (55)3-8 收入法GDP构成项目(2016年) (56)3-9 各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2015年) (57)3-10 各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2016年) (58)3-11 按可比口径计算的地区生产总值 (59)3-12 支出法地区生产总值 (60)3-13 民营增加值 (60)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61)四、人口4-1 户籍人口及其变动情况 (65)4-2 常住人口情况表(1990-2016年) (66)4-3 各镇(街道办事处)年末户籍人口数 (67)4-4 建市以来户数、人口情况 (69)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72)五、劳动工资5-1 全社会就业人员年末人数 (75)5-2 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末人数 (76)5-3 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人数 (77)5-4 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 (78)5-5 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 (79)5-6 各县(市、区)城镇在岗职工人数与工资 (80)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82)六、固定资产投资6-1 固定资产投资 (85)6-2 固定资产投资按行业分类 (87)6-3 各县(市、区)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情况 (88)6-4 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状况情况 (89)6-5 房地产开发投资情况 (90)6-6 房地产开发和销售面积情况 (91)6-7 房地产待售面积和销售情况 (92)6-8 建市以来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93)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96)七、能源7-1 能源平衡表(2016年) (101)7-2 分行业能源终端消费量(2016年) (103)7-3 各县(市、区)能源平衡表 (105)7-4 2016年分行业产值能耗表(等价热值) (106)7-5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购进量 (107)7-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 (107)7-7 各县(市、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 (108)7-8 能源加工转换情况(2016年) (108)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109)八、财政、金融、保险8-1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13)8-2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114)8-3 各县(市、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 (115)8-4 金融机构数 (117)8-5 金融机构存贷款情况 (118)8-6 建市以来财政、金融保险主要情况 (119)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122)九、物价9-1 2016年各月居民消费价格环比指数 (125)9-2 2016年各月居民消费价格累计比指数 (127)9-3 2016年各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期比指数 (129)9-4 2016年各月居民消费价格定基比指数 (131)9-5 2016年各月居民消费价格以上年12月为100的指数 (133)9-6 2016年各月商品零售价格环比指数 (135)9-7 2016年各月商品零售价格累计比指数 (137)9-8 2016年各月商品零售价格同期比指数 (139)9-9 2016年各月商品零售价格定基比指数 (141)9-10 2016年各月商品零售价格以上年12月为100的指数 (143)9-11 建市以来物价指数 (145)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145)十、人民生活10-1 阳江市城乡居民收支情况 (149)10-2 阳江市分县(市、区)城乡居民收支情况 (150)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151)十一、农业11-1 农村基本情况 (155)11-2 农田水利建设 (156)11-3 水利建设投资及化肥农药施用量 (157)11-4 林业情况 (158)11-5 农业总产值 (159)11-6 农业物播种面积、亩产、总产量 (160)11-7 水果、桑、茶叶、蚕茧、橡胶面积及产量 (161)11-8 牲畜存栏、禽蛋产量及水产品产量 (162)11-9 各县(市、区)粮食播种面积及产量 (163)11-10 各县(市、区)稻谷播种面积及产量 (164)11-11 各县(市、区)蕃薯播种面积及产量 (165)11-12 各县(市、区)大豆、花生、糖蔗、水果播种面积及产量 (166)11-13 各县(市、区)生猪饲养、存栏量及肉类、水产品总产量 (167)11-14 各县(市、区)海、淡水养殖面积及产量 (168)11-15 建市以来农业基本情况 (169)11-16 建市以来水利建设、化肥、农药施用、农村用电及机械动力 (172)11-17 建市以来农业总产值 (175)11-18 建市以来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 (178)11-19 建市以来主要农作物总产量 (181)11-20 建市以来水果、茶叶、橡胶、蚕茧、水产养殖面积及产量 (184)11-21 建市以来牛、猪、羊存(出)栏及肉类总产量与乡镇企业主要情况 (187)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190)十二、工业12-1 工业企业个数、人数、工业总产值 (193)12-2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产值(按经济类型分类) (194)12-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产值(按行业分类) (195)12-4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主要指标 (196)12-5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198)12-6 规模以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199)12-7 规模以上集体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201)12-8 规模以上股份制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203)12-9 规模以上“三资”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205)12-10 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207)12-11 规模以上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209)12-12 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主要经济指标 (211)12-13 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主要经济指标 (213)12-14 规模以上优势传统产业主要经济指标 (215)12-15 2009-2016年全市现代产业增加值及增长情况 (217)12-16 分县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从业人员数 (218)12-17 各县(市、区)工业总产值 (219)12-18 各县(市、区)工业增加值 (220)12-19 分县区规模以上销售产值及出口交货值 (221)12-20 各县(市、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行业分 (222)12-21 各县(市、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按行业分 (223)12-22 各县(市、区)规模以上工业财务主要指标 (224)12-23 规模以上产品产量 (225)12-24 建市以来工业企业单位数 (226)12-25 建市以来工业总产值(当年价) (229)12-26 建市以来工业总产值构成及指数 (232)12-27全市2000-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及指数 (235)12-28 建市以来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237)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240)十三、建筑业13-1 建筑企业个数和竣工产值 (247)13-2 建筑企业从业人员情况 (248)13-3 建筑企业生产、财务基本情况 (249)13-4 建筑业总产值 (250)13-5 全市及各县(市、区)建筑业总产值主要情况 (251)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252)十四、交通、运输、邮电14-1 公路、桥梁情况 (255)14-2 车辆拥有量 (256)14-3 客、货运量及客、货周转量 (257)14-4 邮政、电信情况 (258)14-5 建市以来交通及运输工具拥有量 (259)14-6 建市以来客、货运量及邮政、电信业务情况 (265)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268)十五、国内贸易15-1 2016年按行业分贸易企事业单位数及从业人员数 (271)15-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72)15-3 各县(市、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72)15-4 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分组情况 (273)15-5 各县(市、区)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2015年) (274)15-6 各县(市、区)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2016年) (274)15-7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法人企业商品购销存综合表 (275)15-8 限额以上住宿业和餐饮业法人企业经营情况综合表 (278)15-9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主要财务状况综合表 (280)15-10 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法人企业主要财务状况综合表 (295)15-11 建市以来国内贸易业主要情况 (307)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310)十六、对外经济与旅游16-1 进出口总额 (313)16-2 利用外资情况 (313)16-3 对主要国家(地区)出口额 (314)16-4 旅游部门基本情况 (315)16-5 接待旅游者情况 (316)16-6 旅游业经营情况 (317)16-7 各县(市、区)接待旅游者情况 (318)16-8 各县(市、区)旅游业总收入 (318)16-9 建市以来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及旅游主要情况 (319)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322)十七、教育、科技、文化、体育17-1 学校及教职员工人数 (325)17-2 专任教师及招生人数 (326)17-3 在校学生、毕业生人数 (327)17-4 学生升学率及校舍面积情况 (328)17-5 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情况 (329)17-6 取得技术职称人员情况 (330)17-7 文化事业机构、从业人员数及影剧院和藏书情况 (331)17-8 文物、档案、广播、电视、体育 (332)17-9 建市以来科技、教育主要情况 (333)17-10 建市以来文化、体育主要情况 (336)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339)十八、卫生、环保、社会福利、司法、市政18-1 卫生事业机构、床位及工作人员数 (343)18-2 卫生工作人员分类 (344)18-3 各县(市、区)卫生、计划生育情况 (345)18-4 环境保护基本情况 (346)18-5 工业“三废”排放、处理、利用情况 (347)18-6 律师、公证、基层司法 (348)18-7 社会福利、婚姻情况 (349)18-8 市政公用事业 (350)18-9 建市以来卫生、律师、公证、基层司法情况 (351)18-10 市政公用事业及供电情况 (354)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357)十九、建市以来各县(市、区)主要指标19-1 各县(市、区)户数、人口 (361)19-2 各县(市、区)乡镇劳动力、耕地 (364)19-3 各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当年价) (367)19-4 各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不变价) (370)19-5 各县(市、区)工农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 (373)19-6 各县(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76)19-7 各县(市、区)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 (379)19-8 各县(市、区)主要农作物总产量 (388)19-9 各县(市、区)生猪存、出栏、肉类产量 (397)19-10 各县(市、区)水产品产量 (400)19-11 各县(市、区)工业总产值(当年价) (403)19-12 各县(市、区)工业总产值(不变价) (406)19-13 各县(市、区)客、货运量周转量、邮电业务总量 (408)19-14 各县(市、区)固定资产投资 (411)19-15 各县(市、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财政收支 (414)19-16 各县(市、区)职工年末人数、职工工资 (417)19-17 各县(市、区)教育、卫生主要情况 (420)。
山东统计年鉴2016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主要经济指标
1-12 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主要经济指标
指
标
2015年
比上年增长 (%)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第一产业
(亿元)
第二产业
(亿元)
第三产业
(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 (亿元)
21824.6
7.7
1589.7
4.3
10210.2
7.4
10024.7
8.6
8.5
53506.7
2.2
1750.6
10.3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
(亿元)
2445.4
15.9
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 (亿元)
28993.3
2843.4
#住户存款
(亿元)
13009.1
1259.1
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 (亿元)
21982.5
2184.1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12556
9.0
注:1.“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包括济南、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滨州7个市。 2.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比上年增长栏为比年初增加额。
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
(亿元)
5333.8
4.6
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
(亿元)
3080.9
3.7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5796.3
13.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0.5
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381.1
-7.1
#出口总额
(亿美元)
228.9
0.9
实际到账外资
各行业工业增加值率以及建议取值数
各行业工业增加值率长期以来,规模速度等指标多被用来考核某一行业或地区经济发展效果,不仅形成了普遍重视产值和速 度、忽视质量和效益的情况,还造成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竞争力不强等深层次问题。
据了解,今年以来部分省市纷纷将工业增加值率作为“十二五”引导工业提 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一个重要指标。
然而,由于受计算方法、资本有机构成、市场竞争等因素影响,工业增加值率有时并不能客观反映投入产出效果,需要加强分析 和研究,找出适用空间和范围,引导工业转型升级取得实效。
一、工业增加值率的概念及指标意义工业增加值是指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工业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 务价值后的余额。
简言之,工业增加值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我国目前采用收入法核算年度工业增加值[1]。
从计算方法看,工业增加值与工业总产值 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不仅包括工业增加值的内容,还包括原材料的转移价值,即原材料价值在不同企业间的重复计算。
工业增加值率是工业增加值占同期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从企业层面看,工业增加值率是一个地区工业企业盈利能力和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其值越高,说 明企业附加值越高,盈利能力越强,投入产出效果越好;从行业层面看,工业增加值率的提高体现了产业组织结构的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等成效;从地区层面 看,工业增加值率体现了一个地区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反映了其在产业分工价值链中的地位。
二、我国工业增加值率变动的规律性分析(一)我国历年工业增加值率变动情况从1994年起,国家统计局正式核算和公布工业增加值及工业增加值率。
1997年采取新的统计口径以来,我国工业增加值率基本在26%-30% 之间波动(见图1)。
2009年,我国工业增加值率为26.5%,而发达国家一般在35%以上,美国、德国等国甚至超过了40%。
近年来,我国工业增加值 率分别在2004年和2008年出现了两次明显下降。
北京市近20年来GDP分析
单位:亿元 项 目 2012
2012年行 2012年行 业占产业 业占GDP比 比重 重
地区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工 业 建筑业 第三产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批发与零售业 住宿和餐饮业 金融业 房地产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7879.4 150.2 4059.3 3294.3 765.0 13669.9 816.3 1621.8 2229.8 373.1 2536.9 1244.2 1340.6
0.84% 22.70%
81.15% 18.85% 5.97% 11.86% 16.31% 2.73% 18.56% 9.10% 9.81%
18.43%
4.2%
14.19%
6.96% 7.50%
以2012年的北京三类产业产值为例,其第三产业产值占 GDP的76.46%,第二产业则只占22.70%,第三产业成为北 京的主要产值大头。从行业产值来看,工业以18.43%的比 重当之无愧的成为北京的支柱行业之首,金融业和批发零 售业紧随其后也为北京的GDP做出重大贡献。
首先,我们来看看北京市历年来的GDP统计数
据 北京市历年GDP统计数据
由上面的折线图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在1995年之 前,北京的GDP和三类产业的产值增长是比较缓慢 的,而在进入21世纪以来北京的GDP和第三产业产 值就进入飞速发展的时期
从三类产业比重图可以看出,1981年以来,第一产 业和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就一直在下降,而第三产业 则在快速的上升。在上世纪80年代,第二产业就是 北京市的支柱产业,依旧以工业为主,直到1994年, 第三产业产值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北京第一大产 业。
ありがとう
北京市历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分析
读懂中国经济发展必须掌握的100个常用统计指标解释
读懂中国经济发展必须掌握的100个常用统计指标解释1.什么是GDP?如何全面看待GDP?GDP是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就是国内生产总值。
省及省以下称地区生产总值或生产总值,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总规模,在诸多经济指标中居于中心地位,是反映经济运行状况最重要的指标,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体情况的晴雨表。
GDP核算的对象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即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一定场所、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超过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的经济单位。
如美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开办的工厂所创造的增加值要计入中国的GDP,而中国公司在美国投资开办的工厂所创造的增加值,要计入美国的GDP。
GDP核算的范围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
GDP核算的生产范围包括三部分:第一,生产者提供或准备提供给其他单位的货物或服务的生产,如机械设备制造企业生产的机械设备,娱乐服务企业提供的娱乐服务;第二,生产者用于自身最终消费或固定资本形成的所有货物的自给性生产,如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第三,自有住房提供的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服务的自给性生产,如城乡居民自有住房服务。
GDP是世界组织和各国官方普遍认可、广泛采用的重要经济指标,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感叹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之所以如此,当然是因为GDP自身的科学性和优越性所决定的:GDP涵盖了国民经济活动的各行各业,计算简便,可操作性较强。
它采用“增加值”的概念,剔除了传统总量指标——社会总产值的重复计算,从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上分别统计的新增投入及附加价值,理论上说不重复、不遗漏,比较准确、全面地反映了一定时期内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经济活动总量,是政府实施宏观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各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经济实力比较的重要指标。
中国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发展情况
“十二五”期间中国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发展情况“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发展较快、变化较大的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做出了重要决策部署,先后出台多项鼓励政策和专项规划,将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支柱之一,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逐步建立,促进与整治同时推进,优化与调整多措并举,行业发展环境不断改善,规模日益扩大,整体仍呈现积极向上的发展势头。
营业规模不断扩大。
2011~2015年,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翻倍增长,从2605.1亿元增加到5995.0亿元,增幅达130.1%,平均每年增长25.0%左右,其中,广播影视业营业增速尤为明显,五年约增长2倍。
法人单位数从期初的10.3万个增加到期末的29.7万个,增长近2倍,市场参与主体日益增多,行业竞争更加充分。
同时,作为行业发展的基础,针对文化、体育、娱乐场所的固定资产投资和交付使用数量不断增加,推动行业向规模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就业人员日益增加。
以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为例,2011年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就业人员为135.0万人,到2015年增至149.1万人,增加14.1万人,增幅为10.4%。
从就业类型看,国有单位就业人员占据主导地位,占就业总人数的60%~80%,受文化体育领域体制改革影响,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占比增长迅速,外资单位进驻限制较多,就业人员较少,占比较小。
增加值稳步提升。
2011~2015年,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加值从3007.1亿元增加到4808.8亿元,增加1801.7亿元,增幅为59.9%。
其中2012年增速较快,达到17.4%。
从各行业看,文化艺术、广播影视和娱乐业增速较快,期末比期初增长均在1倍以上,其发展成果较为丰富,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经营效益缓中有异。
受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以及行业投资回收期较长等因素影响,“十二五”时期,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经营效益仍尚未充分显现,整体效益下滑,个别行业处于亏损状态,不同行业情况各有不同。
7 国民经济指标和经济形势分析方法
国民经济指标和经济形势分析方法李德水一、关于主要指标国民经济指标非常多,仅《中国统计年鉴》中发布的统计指标就有数千个。
就宏观经济指标来说,至今国际上也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宏观调控指标体系。
经过长期探索,并借鉴一些国家的经验,党的十六大确定了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这里重点报告一下这四大指标。
(一)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衡量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是一个宽泛、综合的概念,是国力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体现。
所以,几乎所有国家都把经济增长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
考察经济增长的最常用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其增长速度。
GDP 代表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和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生产活动(包括货物和服务)的最终成果,是社会总产品价值扣除了中间投入价值后的余额,也就是当期新创造财富(包括有形和无形)的价值总量。
国内生产总值是对一国总体经济运行表现作出的概括性衡量,具有国际可比性,是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中最重要的总量指标,为世界各国广泛使用并作国际比较。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在《经济学》教科书中把GDP称作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GDP核算有三种方法:一是生产法,由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总和来表示,各产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是各产业总产值减去中间消耗;二是收入法,用劳动者(个人)收入、国家税收(含规费)、企业利润和折旧的总和来核算;三是支出法,用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存货增加、净出口几项的总和来核算。
实际上,任何国家的核算结果都不可能绝对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但只要按照科学的态度去做,核算出的GDP及其增长率是可以基本反映总体经济增长水平和发展趋势的。
GDP是考察宏观经济的重要指标,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是万能的。
一是它不能反映社会成本,二是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方式和为此付出的代价,三是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效益和质量,四是不能反映社会财富的总积累,五是不能衡量社会分配和社会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