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评课稿范文
小学语文《识字7》评课稿
![小学语文《识字7》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53cbf302af90242a895e555.png)
评《识字7》今天,听了老师执教的《识字7》,我感觉李老师的课就像淡淡的茉莉,把知识的缕缕清香浸入孩子们的心脾;李老师的课也像皎皎皓月,为孩子们在求知的路上指引了方向;李老师的课更像清新的小诗,通俗易懂,却多见精妙之处。
下面,我想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一、寓教于乐传授知识与技能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单纯的认字是比较枯燥乏味的。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前交流时,李老师就用交朋友的方式和孩子们进行亲切的交谈,当孩子们兴致勃勃地介绍自己和朋友时,已经被李老师巧妙地带入了学习内容。
所以,当出示韵文后,那些生字在孩子们眼里已经生动、鲜活起来。
它让孩子们联想到自己和熟悉的亲人或朋友。
孩子们愿意去认识这些姓。
在接下来的认读生字的过程中,李老师创设了“和生字宝宝打招呼”、“摘苹果”、“送生字宝宝回家”、“拍手读韵文”这样的教学情境,让孩子们在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中愉快识字。
我认为,这是一堂朴实无华又不乏童趣的课。
、二、点石成金注重过程与方法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这堂课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有效指导这方面体现得比较明显。
例如:在如何记生字这个环节上,老师以介绍自己的李姓为例,抛砖引玉,用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识记生字,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现才华、彰显个性的空间,课堂上精彩纷呈。
像“一个人喝了一瓶可乐”记“何”字、“一个女的生了一个宝宝,但我不知道他姓什么”记“姓字”这样的奇思妙想层出不穷,令人赞叹。
在认读生字的过程中,李老师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按照“借助拼音朗读韵文,文中识字—带拼音认读单个生字—去拼音认读单个生字—再读韵文巩固识字”的步骤进行教学。
认读形式也比较多样:指名读、分组读、范读、男女赛读、拍手读等。
这堂课中,我们常能听到李老师精要的点拨和提问。
如:“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或容易写错的,能提醒大家注意吗?”“怎样才能把字写的美美的呢?”这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在热烈的交流和探讨中学生巩固了识字,也增强了合作意识。
识字五评课稿[5篇范例]
![识字五评课稿[5篇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a9e9e652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84.png)
识字五评课稿[5篇范例]第一篇:识字五评课稿《识字5》评课稿季老师的课让我体会最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创设情景,在情景中学习认字教学开始季老师以小游戏“猜猜是什么季节”导入,自然贴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诱发学生读书的热情。
在识字过程中老师能巧妙地创设情景,使识字教学富有情趣,增强识字课的趣味性。
二、结合生活经验学习汉字课文开始,让学生说一说冬天天气的特点,引出“寒流、大雪、北风”,充分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在生活中识字,注重从孩子的生活出发,调动学生的主观感受,让学生来学习。
这样就很好地利用学生的生活资源,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
三、带着感情色彩去读词在教学“腊梅、翠竹、苍松”时,先出示冬天的小花——腊梅图,再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夸奖一下腊梅。
同样出示翠竹、苍松,让学生感受这些花的不畏严寒,再带着感情去读。
如“冬天来了,你准备在雪地里进行什么样的活动?”以此来引出:滑雪、溜冰、跳绳,这些词都从学生口中说出,而不是老师生搬出来的,不知不觉就变成了学生自己的了。
有的学生还用上了“寒风刺骨”“兴高采烈”这样的好词,老师也适时表扬,鼓励学生积累词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四、说话训练扎实有效学习动物词串的时候,老师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由课内向课外扩展:填空题“冬天到了,燕子、青蛙、蜜蜂都怎么过冬”。
调动学生的主动感受,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
在学习冬天的活动时,又引导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话,给他们提供机会,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五、识字教学富有童趣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季老师利用口诀、儿歌教学生字,让枯燥的生字教学变得有趣,一方面帮助孩子快速记住生字,另一方面教会了孩子观察的方法,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
六、小小意见1、朗读训练不到位。
在教学中注意到了指导学生把词串读正确、流利。
这12个词分开看,是排列整齐的几个词串,连起来读,押韵上口,可以多花时间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押韵,培养语感。
识字教研活动评课稿(3篇)
![识字教研活动评课稿(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50707a2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36.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教师对识字教学的重视程度,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我校语文教研组于近期开展了一次识字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邀请了校内外专家进行指导,全体语文教师参与了听课、评课环节。
以下是对本次活动的评课稿。
二、活动概述本次识字教研活动以“提高识字教学有效性”为主题,共分为三个环节:课堂观摩、专家点评和教师交流。
1. 课堂观摩:本次活动共观摩了两位教师的识字教学课,分别是低年级的“看图识字”和高年级的“生字词教学”。
2. 专家点评:课后,专家对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点评,指出了优点和不足,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3. 教师交流:在专家点评的基础上,参与活动的教师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
三、课堂观摩点评1. 低年级“看图识字”教学(1)优点①教学设计合理:教师通过图片、实物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教学方法多样:教师采用了游戏、比赛、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③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
(2)不足①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消极情绪,参与度不高。
②教学节奏过快:教师讲解速度较快,部分学生反应不过来。
2. 高年级“生字词教学”教学①教学目标明确:教师围绕生字词的学习,设计了合理的教学目标。
②教学方法得当:教师通过词义解释、组词造句、对比辨析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生字词。
③注重学生的实践应用: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生字词应用于实际情境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2)不足①部分学生书写不规范:部分学生在书写生字词时,存在笔画顺序、字形结构不规范的问题。
②教学互动不足: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够充分,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专家点评专家对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他们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学生参与度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
同时,专家也指出了以下不足:1. 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不够紧密。
识字5评课稿
![识字5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619fd03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84.png)
识字5评课稿识字5评课稿(3篇)作为一名教师,编写评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评课有利于信息的及时反馈、评价与调控,调动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那么优秀的评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识字5评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识字5评课稿1一、激发学习兴趣,愉快地学习。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喜欢爱笑的老师”。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方老师都以微笑面对学生,给学生营造一种和谐、安定、愉快、融洽的课堂气氛,为师生间的、生生间的平等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创设充满情趣的学习情境。
新教材本身就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情境,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难找到切合学生生活环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切合点,从而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来吸引学生,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
而且低年级儿童注意力的持久性较差,为此我在教学中注意了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化。
“生字宝宝”便由此孕酝而生,贯穿整个教学环节:认识新宝宝——学习生字;为生字宝宝找家——理解词义;生字宝宝找伙伴——扩充词汇;二、加强参与意识,主动地学习。
1、重视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积极的参与态度。
小老师带读——自主找出易读错的字音;一起来帮忙——在插图中找准词语的位置,从而达到理解词义的目的;送生字宝宝回家——为学生提供一个想象的空间,培养个性化朗读。
前置作业——收集冬天的词汇,动物多动情况,拓宽学生思维,增加识字量,激发学生自主识字、自主学习的兴趣。
以上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心理因素,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在开心中学,在玩中学,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情感与积极的学习态度。
总之,整节课方老师给学生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充分发挥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互动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从而对自己的学习产生肯定、满意的情感体验。
识字5评课稿21、从整体入手,创设了一个完整的创设情境。
随文识字教研活动评课(3篇)
![随文识字教研活动评课(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6beef6b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e0.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识字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识字教学质量,我校开展了随文识字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教师们的共同研讨,探索随文识字的有效策略,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随文识字教学法的认识和理解。
2. 探索随文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提高识字教学效果。
3. 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教学水平。
三、活动过程本次教研活动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课前准备:教师们认真研读教材,分析学情,制定随文识字教学方案。
2. 课堂展示:各年级选派优秀教师进行随文识字课堂教学展示。
3. 课后研讨:听课教师对展示课进行评课,提出意见和建议。
4. 总结提升: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
四、活动评析(一)课堂展示亮点1. 教学目标明确:各展示课教师都能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注重随文识字的教学。
2. 教学方法多样:教师们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游戏法、故事法、情境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教学效果显著:通过随文识字教学,学生的识字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二)存在问题1. 部分教师对随文识字教学法理解不够深入: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未能充分运用随文识字的教学策略,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2. 教学方法单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依赖传统教学方法,未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3. 教学评价不够科学: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识字评价过于简单,未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识字能力。
五、改进措施1. 加强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随文识字教学法培训,提高教师对随文识字教学法的认识和理解。
2. 丰富教学方法:鼓励教师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教学效果。
3.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全面的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识字能力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评课稿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903919684868762caaed59c.png)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一年级的识字(二)第四课。
本课韵文简洁,除13个生字外,其余的字都是孩子们本期学过的生字。
因此,虽然是跨单元的教学内容,但不会给教学增加太大的难度。
常规课,教学内容分两课时教完,肖老师根据赛课30分钟的特定时间,确定了认识7个生字,会写其中一个生字的目标,课堂教学容量是适中的。
肖老师与孩子们的课前交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根据孩子们的心理特点,用直观形象的画面创设了喜羊羊与孩子们交朋友的情境,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聪明”两个字的各个部件的动画演示再加上她精妙的解说,不仅对孩子进行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地教给孩子们拆部件想画面的识字方法。
其次教师介绍自己的姓时,采用了“小月肖”这一句式,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用同样的句式介绍了“李”这个会意字,为学生学习韵文,领悟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搭桥铺路。
回顾课堂,肖老师的课有如下亮点:一、教学思路非常清晰,环环相套,从复习独体字→趣味识字→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环环不离字,凸显了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写字的重要性。
二、识字教学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
主要表现在先让学生自读韵文(在语言环境中自主认读)→脱离语境借助拼音读一读→去掉拼音读一读→回到文中读一读→合作学习读一读等,遵循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规律。
三、识字教学融合了多种识字方法,体现了识字的趣味性。
教师能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生理特点,运用多种识字方法。
如游戏识字:用于复习独体字时的“摘苹果”和巩固识字的“互相考一考”,又如情境识字与联想识字的有机结合,用形象有趣的动画演示了独体字“日”“月”组合成明的过程,使学生初步感知会意字“明”的构字特点,再根据构字部件“日”“月”联想画面,理解字义。
低年级段正是形象思维的最佳时期,学生的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教师借助他们的形象思维,充分利用会意字的造字特点,让孩子把文字的形象与一副画面联系起来,如“鲜”;与具体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如“灭”;与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如“尖”。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评课稿范文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评课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b5e46ad81c758f5f61f67d7.png)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评课稿文篇一:语文识字课评课稿一(7)班语文下册《识字四》的评课稿今天江老师为我们展示《识字4》的精彩演绎,,江老师的这堂课,学生始终处于愉悦的状态,不知不觉地就认识了这么多字,这就是我们所期望能够在识字课堂中达到的效果。
识字的有效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课件导入。
出示生动的多媒体画面,同时让孩子们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认识哪些小动物,你们愿意和他们交朋友吗?可爱的画面,生动的语言激起了孩子们认识新朋友的欲望,同时也激起了孩子学习新课的兴趣,这是老师的精心设计,老师的智慧点燃了学生的智慧。
二、运用看图识字,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识字。
古语说的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教育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
江老师在这堂课里,能很好的运用多媒体图片帮助学生进行识字。
三、识字教学恰当运用多种方式。
《识字四》中要求会认有十四个,根据要认的字的特点,把它分成两个板块来学习。
江老师在教学“蜻、蜓、蚯、蚓、蝌、蚪”等几个动物的名字时,通过图文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字,通过图文结合的方法,孩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这时,把这些字同时出现在屏幕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特点。
四、从文本出发,回归文本。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这是在识字教学中渗透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方法。
江老师从课文出发,将词语单独提出学习,并且最终还是回归文本。
通过“自由读—赛读—个人读”等多种形式,促使学生兴趣昂然地投入“识字”这一活动中,在这个识字活动中,学生们始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
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声情并茂,语言轻切,姿体语言丰富,在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的语言也比较丰富,并且有多种形式的表扬与鼓励。
教师评价语对学生的积极性起着很大的作用,也对学生的回答起了一定的导向作用。
总体来说,这堂课还是非常成功的。
但是也有一些小问题需要引起注意。
如:学生回答问题时语言表达不完整,老师没有强调;学生把“yin”说成后鼻音,老师没有及时更正;“yun”是整体认读音节,但学生进行了拼读,老师没有及时更正。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通用 小学语文评课稿万能优秀3篇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通用 小学语文评课稿万能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ec4a008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87.png)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通用小学语文评课稿万能优秀3篇小学语文优秀评课稿篇一今天聆听了陈老师的一节片断作文指导课《桔子》,我感受很深。
这节课陈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纵观这节课: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构思新颖,符合小学生写作的思维规律,有效调动学生的习作积极性和表达的欲望,为课堂教学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个人觉得这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值得我学习的:一、故事导入,激情激趣导入时,课件播放家乡桔子系列图片,伴着老师声情并茂解说学生们津津有味地观看,后来又以此来引出贪吃的猪八戒,这样利用孩子们熟悉的《西游记》里的人物导入教学,吸引了孩子注意,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然后老师又设计了猪八戒为了不想被孙悟空捉回天宫,想请四(3)班同学们帮他推荐一种水果来打动孙悟空好留下来,以此来吸引学生注意。
采用帮八戒忙的形式激励学生,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状态下积极主动地写作,还能从中也体会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
当听到他们一个个洪亮地回答老师愿意帮助猪八戒时,教学目的就达到了。
二、优化指导,激活思路学生的习作内容具体、生动,有文采,有个性化,这取决于教师点拔的技巧与艺术。
这次片断作文指导课之所以成功,我想得益于陈老师在课堂第二个环节设计的范文引路。
陈老师利用范文让学生把习作前方法“积累”,这样做为下一环节打好了扎实的基础。
整堂课,老师将指导方法“积累”与实物“尝试”环节有机融合,为了达到指导学生定向观察,积累素材的目的,设计了环节——观察桔子,摸桔子,闻桔子,剥桔子,最后品尝桔子,教师都对学生进行了细致的指导,运用了快乐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亲身体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种感官去用心体验,并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师适时评价,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同时,大大降低了写作难度。
我觉得观察方法的指导非常重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表达对象就是帮助学生积累作文材料的过程。
教师随着教学环节的步步深入,对观察方法的指导在潜移默化中完成。
一年级识字教学评课稿,三年级识字教学评课
![一年级识字教学评课稿,三年级识字教学评课](https://img.taocdn.com/s3/m/8ec14f89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74.png)
一年级识字教学评课稿,三年级识字教学评课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评课稿准备工作,评课的类型很多,有同事之间互相学习、共同研讨评课;有学校领导诊断、检查的评课;有上级专家鉴定或评判的评课等。
那么你有了解过评课稿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识字教学评课稿,三年级识字教学评课,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识字教学评课稿,三年级识字教学评课1上周教研活动,我听了张主任的《四个太阳》一课,受益匪浅,张主任教学本课,立足于文本,体现新课程理念。
教学时,以“四个太阳”为线索,通过对课文的朗读、词语的感悟、情景的想象,让学生走进四季,感受四季,赞美四季,体验四季给人们带来的快乐与幸福。
一、识字与积累词语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
况且,一年级正是识字的高峰阶段,学生认的快,忘的也快,张主任采用了较为灵活而扎实的识字写字教学,没有什么花架子,学生自主识字的主动性很高,而且比较扎实。
比如,指导学生写“因、园”时,老师编了一个口诀“先里面,再封口”,具体而形象,有助于学生正确识记与书写。
二、教学时,先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的了解,然后,通过激发兴趣,尊重学生的选择,读自己喜欢的.太阳(段落)。
通过课堂教学的对话与交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通过多媒体情境的创设、语言文字的理解、课文内容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
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
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一年级识字教学评课稿,三年级识字教学评课2上周在我校组织的“共享一节课”活动中,我有幸听了一年级语文高xx 老师执教的《动物儿歌》一课,令人耳目一新,使我对不太熟悉的低年级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本节课设计气氛轻松、活跃,“趣”和“乐”贯穿整个学习活动的始终。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探究中发现识字规律,用生动、活泼的'识字游戏让学生体验识字的乐趣。
一年级识字评课稿
![一年级识字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1d25261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6d.png)
一年级识字评课稿一年级识字评课稿今天听的第一节课是《识字4》,自己上礼拜也上了这课。
备课上也下了一番功夫,也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很多指点。
心想,这节课,要认真听,看看这位老师的设计和我的设计有什么不同,有哪些地方是值得我学习的。
上课伊始,孙老师以一首孩子熟悉的,节奏欢快的《郊游》将孩子带入郊外,走进课文情景。
继而出示优美的图片,问我们来到了哪里,相机学习生词“田野、树林、花丛”。
生字的字音是和理解词义同时进行的,而字型的指导是放在最后的。
回想我的设计,我是将生字的字音学习放在了课堂伊始。
将读准字音作为走进大自然欣赏的条件。
在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欣赏大自然的过程中,感受“田野、树林、花丛”的美,并读好这两个词。
同时以这样两个小问题勾起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印象,问孩子在这美丽的大自然里,你都看到些什么呀?你想在这美丽的.大自然里干什么呢?我觉得,虽然我们在导入阶段的设计有些不同,但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想通过情景的创设,将孩子带入课文词串的情景,让学生快乐地学。
此外,在学习各种昆虫时,孙老师将大部分时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充分地介绍自己课前收集的有关这种昆虫的知识。
而我的课上,根据孩子对每种昆虫的熟悉程度,不同种昆虫我采取了不同的指导学习的方法。
不过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同样也让孩子充分地去介绍,去练习说话,或欣赏美丽的图片,或补充介绍相关的知识,或欣赏和这种昆虫有关的小诗,或听听它的叫声。
让孩子在享受课堂的过程中学习知识。
在指导孩子写字这方面,有些字,我是随文指导的,有些字我放在了最后集中识写。
在指导孩子记字型方面,我引导孩子尝试不同的方式,如汉字加减法,结合汉字字理识字,分析汉字字型记字,用形象的图片帮助记字型。
让孩子感受汉字的魅力,并学会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识记汉字。
孩子们学得也很有兴趣。
孙老师的课上注重对学生写字的指导,一堂课有十五分钟以上的时间都在指导孩子写字,我觉得她真正将指导写字落到了实处。
这点值得我们学习。
生字教学评课稿
![生字教学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e402afc856a561252d36f79.png)
一(7)班语文下册《识字四》的评课稿今天江老师为我们展示《识字4》的精彩演绎,,江老师的这堂课,学生始终处于愉悦的状态,不知不觉地就认识了这么多字,这就是我们所期望能够在识字课堂中达到的效果。
识字的有效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课件导入。
出示生动的多媒体画面,同时让孩子们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认识哪些小动物,你们愿意和他们交朋友吗?可爱的画面,生动的语言激起了孩子们认识新朋友的欲望,同时也激起了孩子学习新课的兴趣,这是老师的精心设计,老师的智慧点燃了学生的智慧。
二、运用看图识字,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识字。
古语说的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教育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
江老师在这堂课里,能很好的运用多媒体图片帮助学生进行识字。
三、识字教学恰当运用多种方式。
《识字四》中要求会认有十四个,根据要认的字的特点,把它分成两个板块来学习。
江老师在教学“蜻、蜓、蚯、蚓、蝌、蚪”等几个动物的名字时,通过图文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字,通过图文结合的方法,孩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这时,把这些字同时出现在屏幕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特点。
四、从文本出发,回归文本。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这是在识字教学中渗透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方法。
江老师从课文出发,将词语单独提出学习,并且最终还是回归文本。
通过“自由读—赛读—个人读”等多种形式,促使学生兴趣昂然地投入“识字”这一活动中,在这个识字活动中,学生们始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
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李老师声情并茂,语言轻切,姿体语言丰富,在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的语言也比较丰富,并且有多种形式的表扬与鼓励。
教师评价语对学生的积极性起着很大的作用,也对学生的回答起了一定的导向作用。
总体来说,这堂课还是非常成功的。
但是也有一些小问题需要引起注意。
如:学生回答问题时语言表达不完整,老师没有强调;学生把“yin”说成后鼻音,老师没有及时更正;“yun”是整体认读音节,但学生进行了拼读,老师没有及时更正。
生字教学评课稿
![生字教学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263e209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fa.png)
生字教学评课稿篇一:趣味教学,快乐识字(评课稿) 趣味教学,快乐识字桂芝小学徐鑫本次教研活动中,聆听了一年级的唐老师和沈老师的识字课,同样的课题不同的上法,上出了不同的精彩。
沈老师教学手段多样,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识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此,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收获。
1.积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沈老师在教学生读好六个生字“请、情、清、晴、蜻、睛”后,出示三组句子,创设了小动物们出来游玩的情境,让学生根据情境填词,并说出填词的理由,在此基础上还让学生进行“字、词、句”的说话训练,孩子们兴趣非常高,精彩的发言打动着我们每一个听课老师的心。
2.积极组织生动有趣的教学游戏。
沈老师在教学生情境中识字后,做了一个游戏:老师做动作,学生说出动作所表示的字。
这个游戏虽然简单,但孩子们觉得生动有趣,乐此不疲。
教育家卡罗琳说:“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愿意接受的。
” 在有趣的活动中,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些生字。
沈老师的识字课给我们做了很好的典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是我们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
篇二:评课:精彩的识字教学201711精彩的识字教学胡晓聪识字是低段教学的重要环节。
字构成了词语,词语构成了一句句话,一篇篇文章。
可见,识字教学在以发展学生语言为根本任务的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今天,有幸听取了一节精彩的识字教学课《日月明》,执教老师为年轻的项海曼老师。
项海曼老师自身基本功扎实,教态自然大方,对学生和蔼可亲,营造了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堂里学得积极主动。
而老师的教学目标明确简单,设计的问题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一年级识字评课稿(6篇)
![一年级识字评课稿(6篇)](https://img.taocdn.com/s3/m/a1b26dae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8e.png)
一年级识字评课稿一年级识字评课稿(6篇)一年级识字评课稿1从整体上看本节课,完全实现了教学目标。
教者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特定的情境中,充分的回顾了本节课的内容,在准确的认读生字的情况下,规范书写七个生字,且对每一笔都准确的指导说明,给学生一个非常明确的认识,更难能可贵的是关注了全体的学生,尤其是学习稍有困难的学生更是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辅导,这样正符合了新课标所要求的,力求让每一个孩子在语文素养上得到不同的提高,在他们的心中种下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种子。
学生也表现得很棒。
认真听讲,细心观察思考老师所讲的每一笔写在田字格中什么位置,做到协调好所书写的每一笔,把生字书写得正确、美观。
并学会欣赏汉字、细心思考每一笔的落笔位置,在欣赏中学会把自己的字写美,培养了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本节课的重难点都落在实处,下面针对各环节的实施说一说我的看法。
首先教师直接板书,简洁明了的切入本课,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课件演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根据图形完成量词的填写,完成一些短句的填空,与此同时回顾了课文中要求认识的生字,在充分认知生字的基础上,我们再来写生字。
生字出示的非常符合低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用儿童的语言,让我们与生字交朋友,怎么成为真正的好朋友呢,先给他们注上拼音,带上拼音的漂亮小帽子。
用儿童的语言,让文字走进孩子的心中,并给生字组词,这样不仅会写字,还会用字,做到学以致用。
重点在书写的时候教师充分的让学生进行了观察,并且指导十分的恰到好处。
教师先是这样说的,在这节课还有一些要求我们会认和会写的字,你能读一读吗?注上拼音,并组两个词。
然后,鼓励学生观察那个字觉得最不好写。
学生各抒己见,说一说每个字在书写的时候我们注意什么。
教师在学生汇报时,针对难写的笔画特别指导,用彩色粉笔在字上描一下相关的笔画,学生书空。
紧接着没有让学生放任自流,针对每一个字细致的讲解,并且每写一个字的时候都巡视,及时发现学生书写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订正。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评课稿范文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评课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09b3a32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5a.png)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评课稿范文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评课稿范文1刚才两位评课老师评得头头是道,有理有据,我是个感性的人,只能零零星星谈一些我的感受。
我很佩服这两位授课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吐字非常清晰,让我们听得很舒服。
上过公开课的老师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吧:刚开始是很难进入教学状态的。
而第一课时的林老师能在这样的状态下写得一手那么工整那么娟秀的板书,足见她的书法功底有多深厚,我们视觉上的愉悦感油然而生。
林老师让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这个环节让我感受到一种久违的亲切!这个环节前十年似乎特流行,这几年好像已经无影无踪了。
孔子说过:“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陶行之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足见质疑有多可贵。
既然让学生质疑了,就不该置之不理了,何况该班学生提的问题很有价值,我认为可以顺着学生提的问题“鱼是怎么游到纸上”来直奔重点组织教学,又把难点DD理解“鱼游到了纸”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突破了。
这样就会去掉一些不必要的琐碎的提问,又能体现出明朗的教学线索,腾出几分钟时间把这节课的另一个亮点DD精彩的说话训练内容,当堂写下来,还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之一:保证每节语文课都有10分钟的写字时间。
张田若先生把“看全班学生是否把课文读熟了”视为评价阅读教学的第一标准,他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很显然,第一课时很符合这个标准。
林老师善用以读代讲法,指导学生多读,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答疑解惑,在读中品词析句。
假如林老师能放手让学生评价读的质量,就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上第二课时的陈老师对教材的处理真正体现了读为写服务的`理念,这组课文的编写意图是让孩子们感受人物的优秀品质,并懂得怎样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这也是本单元的写作要领。
陈老师在让学生交流昨天摘抄的描写聋哑青年的外貌和他看鱼、画鱼的句子时,引导学生梳理归纳出本课的写作方法:(1)通过细心的观察;(2)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来写出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
小学语文识字7评课稿
![小学语文识字7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301aa75d1f34693dbef3ecb.png)
识字是基础,打开思维是关键——评老师执教课文《识字7》尊重的列位评委、老师们: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于醴陵市实验小学的教师,成婧。
今天在长沙的听课学习,让我收获颇丰。
感激小语会提供如此一个平台,让我有幸能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路探讨、交流识字写字教学。
我今天评的是张绿江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七》一课。
新课标指出:“要以学生熟悉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为目标”,可见培育学生酷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是识字教学的大体主线。
低年级是识字写字的关键时期,课标明确了从“喜欢学习汉字”到“学习独立识字”等六大目标,其中,喜欢是前提基础。
要想学生喜欢汉字,教师就必需深切挖掘汉字的形体美,并引导学生发觉其美。
这是识字教学的大体手腕。
对于有必然基础的二年级学生来讲,注重识字方式的指导,关心学生在识字进程中的体会和熟悉,鼓励学生斗胆尝试和探索识字方式,尽可能帮忙学生实现识字的加速度,是二年级的识字教学的大体方向。
把握了这“三个大体”,识字教学才能紧扣并有效实现三维目标。
张老师执教的《识字七》一课,识字、写字是本课的重点。
为避免成为枯燥、乏味的单纯认字课,张老师按照自身对汉字的熟悉,对教材进行了必然处置,把对汉字的酷爱传递给了学生。
主要体此刻三方面:1.通过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兴趣。
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很多是动物的名称,教师创设了一个“金秋联欢会”的情境,自然带出了“孔雀、锦鸡、”等字词。
然后通过“时装演出”、“空中绝技”等环节来认读生字、词语和指导写字,形式活泼,轻松有趣,带给学生持续的新鲜感。
2.灵活运用方式提高识字效果。
从师生见面到课堂教学,教师都在渗透识字方式的指导。
比如:换偏旁、加一加、猜字谜等。
印象最深的是关于“丛”字的教学,先讲“丛”的字面意思,再从构字上拓展延伸出草丛、花丛、丛林,以字带词,加深了字形理解。
这种知其“所以然”的识字方式,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抓住汉字的关键,有利于减少因字音相同或不解字义写错字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评课稿范文篇一:语文识字课评课稿一(7)班语文下册《识字四》的评课稿今天江老师为我们展示《识字4》的精彩演绎,,江老师的这堂课,学生始终处于愉悦的状态,不知不觉地就认识了这么多字,这就是我们所期望能够在识字课堂中达到的效果。
识字的有效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课件导入。
出示生动的多媒体画面,同时让孩子们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认识哪些小动物,你们愿意和他们交朋友吗?可爱的画面,生动的语言激起了孩子们认识新朋友的欲望,同时也激起了孩子学习新课的兴趣,这是老师的精心设计,老师的智慧点燃了学生的智慧。
二、运用看图识字,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识字。
古语说的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教育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
江老师在这堂课里,能很好的运用多媒体图片帮助学生进行识字。
三、识字教学恰当运用多种方式。
《识字四》中要求会认有十四个,根据要认的字的特点,把它分成两个板块来学习。
江老师在教学“蜻、蜓、蚯、蚓、蝌、蚪”等几个动物的名字时,通过图文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字,通过图文结合的方法,孩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这时,把这些字同时出现在屏幕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特点。
四、从文本出发,回归文本。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这是在识字教学中渗透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方法。
江老师从课文出发,将词语单独提出学习,并且最终还是回归文本。
通过“自由读—赛读—个人读”等多种形式,促使学生兴趣昂然地投入“识字”这一活动中,在这个识字活动中,学生们始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
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李老师声情并茂,语言轻切,姿体语言丰富,在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的语言也比较丰富,并且有多种形式的表扬与鼓励。
教师评价语对学生的积极性起着很大的作用,也对学生的回答起了一定的导向作用。
总体来说,这堂课还是非常成功的。
但是也有一些小问题需要引起注意。
如:学生回答问题时语言表达不完整,老师没有强调;学生把“yin”说成后鼻音,老师没有及时更正;“yun”是整体认读音节,但学生进行了拼读,老师没有及时更正。
这些可能都是老师的大意,但是,作为小学语文的基础教学,是不能出现这样的错误的。
一(1)班语文下册《识字三》评课稿今天上午,我很荣幸听了李丽芳老师的一堂识字课,感觉非常好。
“识字3”这一课是以对对子的形式识字,对子的内容与大自然有关,语言精练,读起来琅琅上口。
这节课,李老师根据贴近学生生活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了多个学习情境,使学生始终处于愉快积极的学习状态里,在读中学习,不知不觉认识了许多生字,下面我就说说自己对这节课的听后感。
首先李老师以和同学们进行对对子的游戏导入新课,然后通过多媒体播放课件,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联系生活实际识字,把识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使抽象的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的摸得找的东西。
接着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如:男生读、女生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一步步认识字音,再在情境中接触字形,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所见,运用他们已熟知的语言材料,认识词语,这样的安排效果上达到了事半功倍。
最后,李老师在教学识字过程中非常重视识字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去识记,如通过象形字“雨”、“树”的演变过程,让学生发现“霜、雪、雾雨有关,“李、杨、桃、柳”则跟树木有关,加深学生的印象。
此外还准备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包装盒让学生识字,巩固所学。
总之,低年级识字量多,难度大,如果教师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点燃学生识字的“火焰”,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和汉字交朋友,常见面,枯燥的识字也变得津津有味了。
李老师在识字教学中充分体现了《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识字教学的新理念,为我们的识字教学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发。
评课人:赵梅芳20XX、3、14篇二:评课:精彩的识字教学20XX11精彩的识字教学胡晓聪识字是低段教学的重要环节。
字构成了词语,词语构成了一句句话,一篇篇文章。
可见,识字教学在以发展学生语言为根本任务的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今天,有幸听取了一节精彩的识字教学课《日月明》,执教老师为年轻的项海曼老师。
项海曼老师自身基本功扎实,教态自然大方,对学生和蔼可亲,营造了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堂里学得积极主动。
而老师的教学目标明确简单,设计的问题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特别是识字教学,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一、运用方法教识字。
项海曼老师非常注重识字的教学,引导学生读词语、用词语,使学生牢固地掌握词语通过加一加的方法学习会意字。
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会意字识字是教学的难点。
因此,项海曼老师就运用的多种方法帮助学生模糊理解。
如找找会意字,连一连图和字,猜一猜会意字,演一演会意字,使学生直观地理解什么叫“会意字”,。
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丰富了识字教学的途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重视了词语的积累运用。
阅读教学中把学过的词语让学生在语言训练中反复运用,把识字和听说读写结合起来,让学生多读多记,多用词语说话,这样可以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词汇,从而达到词语的积累运用。
项海曼老师就是这样做的,她把本课中出现的词语反复出现,让学生读、记、说。
听课后,我想,识字教学在低年级得到比较好的重视,但是到了中年级,随着阅读教学任务的加重,许多语文教师就将识字教学放在了比较次要的地位,甚至有时不能作为教学的一个内容或一个环节,而是让学生自学,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对文字的敏感力度,语感培养显得空洞。
语文教学将会造成基础不扎实的结果,需要引起中高段语文老师的重视。
当然,作为一堂低年级的语文课,我希望这堂课里应该有写字指导的环节,这跟主题教学没关系,但是,一堂课要遵循一堂课的基本构造。
没有的识字教学,感觉总有点美中不足。
另外,对于入学两个月不到的孩子,应该是刚刚学完拼音教学吧,那么,拼音的有效复习是不是也是同样重要呢?片段再设计:1、拼音的复习,特别是前后鼻音,整体认读音节2、小结后的写字指导环节。
篇三:小学语文听课评课稿篇一:小学语文听课评课心得体会小学语文听课评课心得体会近期,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小学语文教学公开课活动,首先感谢各位老师对我的帮助,他们给了我很多有价值的建议。
我捧着沉甸甸的收获,心情也被感动着。
每逢讲评课,附小的老师们都毫不敷衍,有什么说什么,真诚的指出你的不足,意见中肯实在,这种严谨求实的教风一直延续传承着,激励着一批批年轻教师的成长。
这次通过自己讲课,聆听不同年级语文老师讲课以及评课,收获良多,同时我也深深感受到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今天我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写下来,与大家一起交流。
1. 要准确的把握教学目标,吃透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来创设情境,把学生不易理解的字词,放在熟悉的课文中去理解;遇到重点词句要让学生用不同记号标明,比如:动词用点标记、中心词用三角标记中心句用双横线标记,以方便学生课下记忆。
2. 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找答案,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感情、道理,读的形式要多样化,让读课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课堂上学生出现的错误要及时的予以纠正。
3. 教师的语言要具有艺术魅力。
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种艺术,谁能将他演绎好,谁就能抓住学生的心。
课堂上要用课文中所蕴含的感情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课堂的语言也要简洁、准确,避免一个问题多个问法;在授课过程中,还要善于运用多种鼓励性的语言及时进行评价,比如:“你真会读课文,”老师还想听、“你们肯定比老师读的好”、“你真棒!理解的真深刻!”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读书的兴趣;另外,板书不易太多,要瓜熟蒂落,写孩子的语言。
这次讲课、听课及评课活动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我也反思到在我的教学中存在很多的不足,还需要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篇二:小学语文优质课评课稿桂城街道平洲中心小学郭兆波美在心中,溢于言表。
语文的阅读教学担负着不少的重任——它既是基础教育,也是爱的教育(人文),有人认为它还是美的教育。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语言是美的,意境是美的,朗读也是美的。
很多的文本本身就是对美好事物的优美呈现,体现了作家对美的向往与追求。
这是作者要传递的一个重要信息,也是语文不可或缺的魅力之一。
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然而并非每个人都有特定的审美的能力,每个人对美的欣赏也可能因人而异。
这位老师不仅对美有较高的鉴赏能力,而且她能在课堂上很好地作出诠释,能再现情景——用真实可感的美图,用优美婉转的描述。
电子图像或许已经不是现代课堂上的新鲜之物了,关键在于使用者这次并没有生硬地进行展示,而是以图片为引,把学生引进文本,导入生活。
三者的结合还颇为巧妙,如她把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花团锦簇”和“姹紫嫣红”放在了一起并适时出示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如在理解“应接不暇”的时候,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
就像姚淑华老师说的“答案就在文章里”,我觉得答案也在生活中。
此外,老师还特意把这篇美文中的诗情画意展现出来,为此她别出心裁地把其中的段落编排成诗的格式,引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
这些尝试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请原谅我的少见多怪)静心一想:散文与诗歌确实有许多共同之处。
老师在引导学生感受美,发现美的同时,也注意到了学生的积累,如开头词语的“个性化积累”,如后段播放“城市之美”图片时的背诵。
后来,她还不忘鼓励学生再次走进文本去自由发现。
学生因此有了自主的空间,他们也用各自个性化的发现回报了老师的“慷慨”,民主的气氛也因此得以营造。
但老师这样做并非放任自流,而是以其中一个学生的回答作为切入点,顺水推舟地把话题引向文本的写作方法——抓细节,体现美。
最后对季老的《清塘荷韵》的同步阅读和创意仿写虽然时间不足,但也体现了老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良苦用心。
总的来说,这位老师的语文功底出众,专业知识全面,教学智慧丰富,学科视野宽。
她在不脱离文本的基础上,站在了较高的角度去设计自己的教学,体现了“大语文”的观念,身体力行,值得我们借鉴。
然而,对于这篇文章,我还是有一些不同的一己之见。
在这次的教学活动中,这位老师很明显是重视美的展示,而轻其它。
我却觉得《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并非只是一篇纯粹描写景物的文章。
作者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炼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即: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作者是按照由景到人再到理的顺序层层展开的,相比于美景,后者才是作者写作的主旨。
也正是这样,才使本文与众不同,令人一读难忘。
可惜,在课堂上,我没有看到老师对这一主题的深入解读和这一重点的突破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