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大学语文的感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ỏ
ճ
Ֆ
学习大学语文的感想
中华文化是一个浑然大圆,圆心圆心无处不在,圆周无处可寻,而中文乃其半径,中文有多长,半径就有多长,圆就画得多大。
但就合时顺势而言,中文不但是源远流长的文化载体,也是与时并进的高速公路,不但厚载了累积的文化,也能扩大应变的功能。
——余光中一个人的语文程度,照理在中学时代就应该奠定下基础,如果错过这个机会,至少升大学之后应加以不足。
所以《大学语文》一科非常重要。
学习了大学语文,我的收获很多,也有很多的感慨。
大学语文就是一门带领大家赏析文学经典的课程,在赏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陶冶情趣,提升境界,彻悟生命。
学习了大学语文,首先是为了培养我们对美的感受力,陶冶我们的性情,提高我们的文学艺术修养。
而文学艺术在激发人的精神的丰富性、保存和发展人对世界的多样性想象方面,是其他东西不可替代的。
在这个消费主义和功利主义喧嚣尘上的时代,人们的生活与心灵越来越粗糙化和粗鄙化,而文学艺术可以润泽我们的灵魂。
在这里,我们可以瞻仰到壮观的人格之美:屈原的独立不迁、陶潜的冲虚高远、李白的豪迈飘逸、杜甫的忧情热肠;还有僵卧孤村犹思报国的陆放翁,栏杆拍遍泪洒衣襟的辛弃疾,拼将热血力挽乾坤的秋瑾……真是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哪,滚烫的诗篇正是他们人格的显现。
这人格的圣光会照亮我们,使我们摒弃为—己私利而营营苟苟的庸碌生活,在大至人生的进退取与,小到日常的饮食起居中,健全自己的人格,并努力使之臻于完美。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慷慨悲壮的“建安风骨”、生气盎然的“盛唐气象”,还可以遇到命运坎坷却终身歌唱土地与太阳的艾青,以及乡愁浓郁而坚守中国文化传统的余光中……。
坚强乐观是整个中国文学的基调,虽然有些作家个人面临黑暗世事,个人命运多舛,但他们并不悲观颓唐,“入世”则建功立业,“出世”则拥抱自然。
不仅是诗文,在戏曲中也常常洋溢着乐观精神,与西方古代悲剧中主人公在命运面前的无力相比,我国戏曲中的善良人民哪怕死去,也会化仙变神,惩治邪恶,伸张正义。
读着这样的作品,我们怎会不受感染和熏陶呢?又怎么会不昂扬进取,追求崇高的生命价值呢?
在这里,我们可以还受到优雅品味的陶冶。
品味是一种艺术修养,也是一种人生修养。
艺术品味高的人用“诗眼”观察生活,用“诗心”体味生活,待人率真,处世朴拙。
这在人心被铜臭所浸染、社会被假货充斥之时,不啻是一剂自救的良方。
要自救还可以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净化灵魂。
许多文学作品能够引导人们欣赏和热爱大自然:例如“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壮阔、“平沙茫茫黄入天”的苍茫,“玉鉴琼田三万顷”的澄澈,“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凄清,等等。
诗人们会告诉我们:这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只有爱它、
欣赏它,才不会推残和掠夺它。
而与之相协调,相沟通,才算得上是一个有艺术品味和生活情趣的人。
此外,文学作品里还常常描写一些日常生活图景,有的充满生活智慧,有的蕴含人生哲理,而有些只是带有某种生活趣味,淡淡的,却隽永,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等。
吟诵这类诗作,人就不会情趣枯竭,同时能将对偏于实用的真与善的追求转化为美感活动,将求知的艰辛过程赋予艺术趣味,这才是做人与做学问的“大家气象”呵。
当然,想在短短的大学语文课内就达到培养美感、陶冶情趣的目的,是不现实的。
然而,这就如同培育花木,只要在它们的根部培上了肥沃的泥土,它们就能渐渐地从中汲取养份,抵抗病虫害,蓬勃生长。
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就如广袤丰腴的土,为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成长提供了丰厚的养料。
当我们目睹金钱腐蚀权力,物欲吞没崇高而感到万分困惑时,当我们面对无情的生存竞争,“读书只为稻粱谋”时,让大学语文课带我们走进文学天地,去与人类最优秀的心灵对话。
如果要我说对自己的哪科最满意的话,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大学语文。
倒不是因为语文最好学,而是语文最有利于培养一个人的记性、韧性、悟性,提升一个人的修养。
对大学语文的学习过程可以用《人间词话》中讲到词作的三种境界来形容:"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夜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道,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界。
初读的时候,认为这段话描述了艺术创作的三种境界,却不解它的神光,经过反复的推敲体味,结合自己的学习大学语文心得,才悟出了作者不仅写出了词作创作的历程领悟,更是对为学奋斗的综述与总括。
在本学期的大学语文学习虽然十分短暂,然而自己学到的东西的确不少,对自己的影响也很大,所以我将继续努力将语文学下去,让自己有更大的发展。
同时也对为这门课程付出心血和汗水的所有老师说一声谢谢了,为了培养我们良好的文化素质,你们辛苦了!
《大学语文》学习心得体会
这学期我们开设了《大学语文》课程,经一学期的学习,我对大学语文知识有所掌握,同时,对我们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及外国的优秀文学有了新的、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我感受到了学习语文不只是课堂内老师的讲解,更是出于自己对语文或者说对文学的一种热爱,一种欣赏。
尽管我们从一出生就开始学习,但汉语言文学博大深奥,未必我们各个精通。
然而,学习大学语文,我们对基本的语言知识技能有了掌握和运用,系统的学习了语法规则。
大学语文与我们以往初中和高中学习的有所不同,它更多的是强调能从欣赏语文的角度上出发,语文没有像以往学习时枯燥乏味的练习,它不再要求我们为了考试而循规蹈矩地学习。
相反,它是让我们在愉悦的氛围中通过对它的接触和了解逐渐去感受语文的独特文化魅力。
在学习
当中,我们分别学习了中国的诗歌、散文、戏曲和小说。
一方面,对语文的学习使我们的国学文化积累有了一定的帮助,另一方面,它通过文化的手法像我们展示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明。
尤其是在这历史悠久的千年学府,让我尽情的在书海中沉醉的同时,也培养了我的悟性和对美的感受,提升了我的修养。
从《诗经》到汉乐府,从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从中国古典到外国经典,语文承载的不仅仅是人类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更传承着中华厚重的文化和经久不衰的思想之光。
我惊叹于先哲们睿智的头脑,惊叹于文人墨客的才气,惊叹于那流传万世而不灭的经
一首《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追寻的恍惚迷离,诗意的朦胧唯美,仿佛是棉纱线的神秘女郎,仿佛是蒙娜丽莎的微笑……每个人读后都各自诠释着心中的向往。
在年少轻狂的青年人眼里,“伊人”是心中美好的恋人;在求贤若渴的政客眼里,“伊人”是宝贵的助手,遥远而美丽。
大学语文启发的正是这样一种发散思维,多角度,多立场地看问题。
以前,虽然学了那么多年语文,但从未这样深入的分析,体会鬼文学这种立体的美感。
应试教育束缚了我们斯文的翅膀,而在大学里,我们幸好有找到了那些遗失的美好。
虽然如今,人们对大学语文的教育提出质疑,但还没有得出实用结论之前,学习大学语文,偶尔回顾一下经典,在忙碌的钻研中给心灵一个暂时休憩的家,何乐而不为呢?
当我们目睹金钱腐蚀权力,物欲吞没崇高而感到万分困惑时,当我们面对无情的生存竞争,“读书只为稻粱谋”时,让大学语文课带我们走进文学天地,去与人类最优秀的心灵对话。
我以为,学习大学语文,首先是为了培养我们对美的感受力,陶冶我们的性情,提高我们的文学艺术修养。
而文学艺术在激发人的精神的丰富性、保存和发展人对世界的多样性想象方面,是其他东西不可替代的。
在这个消费主义和功利主义喧嚣尘上的时代,人们的生活与心灵越来越粗糙化和粗鄙化,而文学艺术可以润泽我们的灵魂。
大学语文就是一门带领大家赏析文学经典的课程,在赏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陶冶情趣,提升境界,彻悟生命。
在这里,我们可以瞻仰到壮观的人格之美:屈原的独立不迁、陶潜的冲虚高远、李白的豪迈飘逸、杜甫的忧情热肠;还有僵卧孤村犹思报国的陆放翁,栏杆拍遍泪洒衣襟的辛弃疾,拼将热血力挽乾坤的秋瑾……真是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哪,滚烫的诗篇正是他们人格的显现。
这人格的圣光会照亮我们,使我们摒弃为一己私利而营营苟苟的庸碌生活,在大至人生的进退取与,小到日常的饮食起居中,健全自己的人格,并努力使之臻于完美。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慷慨悲壮的“建安风骨”、生气盎然的“盛唐气象”,还可以遇到命运坎坷却终身歌唱土地与太阳的艾青,以及乡愁浓郁而坚守中国文化传统的余光中……坚强乐观是整个中国文学的基调,虽然有些作家个人面临黑暗世事,个人命运多舛,但他们并不悲观颓唐,“入世”则建功立业,“出世”则拥抱自然。
不仅是诗文,在戏曲中也常常洋溢着乐观精神,与西方古代悲剧中主人公在命运面前的无力相比,我国戏曲中的善良人民哪怕死去,也会化仙变神,惩治邪恶,伸张正义。
读着这样的作品,我们怎会不受感染和熏陶呢?又怎么会不昂扬进取,追求崇高的生命价值呢?
在这里,我们可以还受到优雅品味的陶冶。
品味是一种艺术修养,也是一种人生修养。
艺术品味高的人用“诗眼”观察生活,用“诗心”体味生活,待人率真,处世朴拙。
这在人心被铜臭所浸染、社会被假货充斥之时,不啻是一剂自救的良方。
要自救还可以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净化灵魂。
许多文学作品能够引导人们欣赏和热爱大自然:例如“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壮阔、“平沙茫茫黄入天”的苍茫,“玉鉴琼田三万顷”的澄澈,“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凄清,等等。
学习中国文化,这极大的培养了我们当代大学生对于祖国文化的热爱,也增强了我们的爱国情操和文化责任感,而且,大学语文让我从哲学的角度去审视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
大学语文所提倡的“以人为本”和“人文精神”,帮助我认识了“我自己”,即倾听自我心灵深处的呼声和需求,学会去爱人,去关心人,达到对个人和社会的终极关怀。
我个人觉得,在弘扬文化的今天,大学语文让我们体验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语文的魅力和智慧,实现了科学和人文的回归,让我们不断的完善自我。
让我们想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求知,进而不断的完善自我,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当然,想在短短的大学语文课内就达到培养美感、陶冶情趣的目的,是不现实的。
然而,这就如同培育花木,只要在它们的根部培上了肥沃的泥土,它们就能渐渐地从中汲取养份,抵抗病虫害,蓬勃生长。
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就如广袤丰腴的土,为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成长提供了丰厚的养料,我们只能不断学习才能充实自我,到达一个更高的层次。
对大学语文学习的体会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
语文是生活之母。
语文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它有
优美的线条和斑斓的色彩,,它既复杂又重要。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天生重要。
”可见语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学习语文,就需要有学习兴趣,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每一个大学生都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大学语文课是一门基础性课程,是一门很重要必修课;大学语文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完善学生的人格、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等各个方面的巨大作用是任何一门课程都无法替代的
如果说高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许多东西是你平时为了应试而不得不去学,那么到了大学,学习语文不再有应试的压力了。
在这里,你可以用自己的思维去想问题,没有人再来评论你的对错,因为那些呆板的标准是为了应试而制定的。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充分发挥你的思维吧。
我在大学语文的课堂学习所得中,感触最大的是诗歌。
诗歌的特点是最富有抒情性。
如白居易的《长恨歌》表现李隆基和杨贵妃的情事,“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一句流传千古,永垂不朽。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享有孤篇盖全唐的美誉,它采用的是乐府诗旧题,但作者已赋予了它全新的内容和境界。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光潜跃水成文'”两句隐含着思妇对游子的情意无法传达之意。
学问,学问,又学又问,“问”也是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湛师虽然有积卷数万的图书馆供我们查阅资料,但是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实在太多太繁琐。
所以,我专门准备了一本备忘录,每次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一定会把它记下来,通过查阅一些书籍资料来找答案,或者上网百度上一下.回想起来,我的不少知识,还真可以说是从"问"上得来的呢。
转眼,我已经学习大学语文快三个月的时间了,至今我仍然清晰的记得,在上这门课的第一节课时,老师的热情,老师的博闻强记的演说,都已经深深的让我爱上了《大学语文》这堂课。
仍然记得,在上第一堂课时,老师教给我们一首蒹葭,是记载在《诗经》中的一首诗。
在老师的精妙演说下,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诗人追求美好对象的真挚感情和执着精神。
仍然记得,老师说学习语文一定要多读书,不要把自己的思维禁锢在《大学语文》这本书里,这些都是《大学语文》在第一堂课上,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每一次的上课,都能够学到很多不同的东西,这些东西,让我加深了对书中一些名家的认识,我懂得了他们的故事,我懂得了他们的思想。
《大学语文》让我学习到的更多的是对人性的认识,而不是空洞的理论以及说教,而这些是我在别的书本上学不到的。
总之,学习大学语文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知识方面,可以继续拓展知识视野,进一步开掘认知潜力,养成网络装的思维品性。
在精神方面,可以促使我们不断提升精神境界。
以上就是我在学习大学语文的过程中获得的一些体会,不足之处敬请原谅。
对大学语文学习的体会
大学语文强调的是积极思维、创造活力和配合专业研究。
大学语文的应用能开阔视野,培养能力,基于此,学习大学语文,在求学问过程中拓宽视野,变化气质,脱离鄙学,应注重主观情感色彩。
俗气中追求高尚,开发潜质,塑造大人格、大气魄,这是多年来大学语文课程的本质特点,
我以为,学习大学语文,首先是为了培养我们高尚的情操,陶冶我们的性情,提高我
们的文学艺术修养。
而文学艺术在激发人的精神的丰富性、保存和发展人对世界的多样性想象方面,是其他东西不可替代的。
在这个消费主义和功利主义喧嚣尘上的时代,人们的生活与心灵越来越粗糙化和粗鄙化,而文学艺术可以润泽我们的灵魂。
大学语文就是一门带领大家赏析文学经典的课程,在赏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陶冶情趣,提升境界,彻悟生命。
同时,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无论想成为什么专业的人才,必须先学好语文;语文不仅是生命的工具,而且是提高人的气质修养和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径;大学语文启发的正是这样一种发散思维,多角度,多立场地看问题。
以前,虽然学了那么多年语文,但从未这样深入的分析,体会文学大千世界里的的美感。
应试教育束缚了我们斯文的翅膀,而在大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幸好重温了那些沿途错过的美丽景致。
学习大学语文,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先贤的人格之美:王小波的诙谐幽默、张爱玲个性自我的执着、白居易的忧国忧民、司马迁的文气沛然;还有放浪飘逸自由不羁的李白,才兼文武立志高远的辛稼轩……他们的大作流传于世正是他们人格的显现。
这束人格的圣光会照亮我们,使我们摒弃为—己私利而营营苟苟的庸碌生活,在大至人生的进退取与,小到日常的饮食起居中,健全自己的人格,并努力使之臻于完美。
同时人格会告诉我们:这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只有爱它、欣赏它,才不会推残和掠夺它。
激励自己,提高自己的艺术品味,在生活中寻找情趣。
学习大学语文,我们可以还受到优雅品味的陶冶。
品味是一种艺术修养,也是一种人生修养。
艺术品味高的人用“诗眼”观察生活,用“诗心”体味生活,待人率真,处世朴拙。
这在人心被铜臭所浸染、社会被假货充斥之时,不啻是一剂自救的良方。
要自救还可以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荡涤我们的灵魂,使之圣洁。
学习大学语文,还常常描写一些日常生活图景,有的充满生活智慧,有的蕴含人生哲理,而有些只是带有某种生活趣味,淡淡的,却隽永。
吟诵这类诗作,人就不会情趣枯竭,同时能将对偏于实用的真与善的追求转化为美感活动,将求知的艰辛过程赋予艺术趣味,一首《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追寻的恍惚迷离,诗意的朦胧唯美,仿佛是棉纱线的神秘女郎,仿佛是蒙娜丽莎的微笑……每个人读后都各自诠释着心中的向往。
在年少轻狂的青年人眼里,“伊人”是心中美好的恋人;在求贤若渴的政客眼里,“伊人”是宝贵的助手,遥远而美丽。
如白居易的《长恨歌》表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悲情故事,在唐玄宗思念杨这种适于抒情的地方,用了“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暮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来表述。
学习大学语文,达到培养美感、陶冶情趣的目的。
从《诗经》到汉乐府,从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从中国古典到外国经典,语文承载的不仅仅是人类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更传承着中华厚重的文化和经久不衰的思想之光。
我惊叹于先哲们睿智的头脑,被无数文人墨客恨意的才气说震撼,更沉醉于流传万世而不灭的经典之中。
我赞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钦佩,华夏儿女才智惊人;我迷醉,千古美文精妙绝伦。
“啊,我亲爱的祖国!”每当徜徉在经典中的时候,我就想这么高声吟咏一句,尤其是在身边,当你看到无数的白皮肤·黑皮肤·蓝眼睛的人们捧着汉语书时,但你微笑着用英语和他们交流中华名著时,但你听到他们用结结巴巴的汉语和你交谈时,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自豪,一种深埋了几百年的扬眉吐气的自豪,像彩虹一样的缤纷色彩的绚丽光环将你包围,享受这世界最瞩目的光辉。
优秀的民族文化既是民族振兴的精神动力,又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基础。
在经济全球化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并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创新,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进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灿烂、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而大学语文,正是将其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诸多道德理念囊括在内,体现着它的强大的生命力,是我们在新时代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养分。
大学语文在深入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
的道德精髓,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对于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当我们精神空虚,面对这个灯红酒绿的世界彷徨无助的时候,读一读“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感受大学语文为我们营造的精神世界,让大学语文带我们走出困顿,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