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生物七下实验报告

生物七下实验报告

生物七下实验报告生物七下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物多样性,通过观察和研究不同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加深对生物世界的认识。

实验材料:1. 显微镜2. 草履虫标本3. 水蚤标本4. 食蚊鱼标本5. 蝴蝶标本6. 鸟类标本实验步骤:1. 观察草履虫标本将草履虫标本放置在显微镜下,调节镜头,逐渐放大草履虫的形态结构。

观察草履虫的体形、结构和运动方式,并记录相关观察结果。

2. 观察水蚤标本将水蚤标本放置在显微镜下,调节镜头,逐渐放大水蚤的形态结构。

观察水蚤的体形、结构和摄食方式,并记录相关观察结果。

3. 观察食蚊鱼标本将食蚊鱼标本放置在显微镜下,调节镜头,逐渐放大食蚊鱼的形态结构。

观察食蚊鱼的体形、结构和捕食方式,并记录相关观察结果。

4. 观察蝴蝶标本将蝴蝶标本放置在显微镜下,调节镜头,逐渐放大蝴蝶的形态结构。

观察蝴蝶的体形、结构和飞行方式,并记录相关观察结果。

5. 观察鸟类标本将鸟类标本放置在显微镜下,调节镜头,逐渐放大鸟类的形态结构。

观察鸟类的体形、结构和飞行方式,并记录相关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1. 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呈椭圆形,具有细胞膜、细胞核和纤毛等结构。

它通过纤毛的摆动实现自身的运动。

2. 水蚤是一种微小的甲壳动物,呈卵形,具有头、胸和腹三个部分。

水蚤的头部有一对复眼和一对触角,胸部有多对脚,腹部有尾毛。

水蚤通过脚的摆动和尾毛的划水运动。

3. 食蚊鱼是一种小型淡水鱼类,呈纺锤形,具有鳞片、鳍和尾巴等结构。

食蚊鱼通过鳍的摆动和尾巴的扇动进行游动和捕食。

4. 蝴蝶是一种昆虫,呈翅膀状,具有头、胸和腹三个部分。

蝴蝶的翅膀上有丰富多彩的花纹,可以通过翅膀的扇动实现飞行。

5. 鸟类是一类脊椎动物,呈鸟型,具有喙、翅膀和尾巴等结构。

鸟类通过翅膀的振动和尾巴的调整实现飞行。

实验讨论:通过对不同生物体的观察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生物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存在着巨大的多样性。

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它的结构简单,但通过纤毛的摆动可以实现自身的运动。

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报告

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报告

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对象:昆虫——蚕
实验目的:观察蚕的生长发育过程,了解蚕的生物学知识。

实验材料:蚕卵、蚕宝宝、桑叶、饲养盒、显微镜、草稿纸、笔。

实验过程:
一、预备工作
1. 在蚕卵孵化前一天,准备好饲养盒和桑叶。

2. 检查饲养盒是否清洁干净,桑叶是否成熟新鲜。

3. 在饲养盒里放入适量的桑叶,准备好蒸馏水和白糖,以备后用。

二、观察蚕的孵化过程
1. 将蚕卵放在有温度控制的饲养盒里。

2. 在孵化的过程中,观察蚕卵的变化,记录下孵化时间。

3. 当孵化期到来时,观察蚕宝宝的颜色、大小、姿势等特征。

三、观察蚕的饲养过程
1. 把蚕宝宝放在饲养盒里,加入适量的桑叶,注意观察蚕的食量。

2. 每天添加适量的蒸馏水和白糖到饲养盒里。

3. 观察蚕的生长情况,记录下不同时期的蚕的体态特征。

四、观察蚕的变态和产茧过程
1. 当蚕宝宝长到一定大小时,开始进行蜕皮和变态。

2. 观察蚕的变态和产茧过程,记录下不同时期蚕的变化。

3. 在蚕茧成熟后,进行取茧和脱丝,了解蚕茧的性状和丝的性质。

五、观察蚕的显微结构
1. 用活体标本或茧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蚕的内部结构,了解蚕的解剖学特征。

2. 在观察中,通过草稿纸和笔来绘制出蚕的结构图,以加深印象。

实验总结:
通过这次实验,我了解了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对蚕的生物学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同时,也学会了科学记录和观察实验数据的方法,对于我今后的科研和探究工作大有裨益。

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

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

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观察植物的光合作用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了解
光合作用对植物的影响。

实验步骤:
1. 准备四盆同种植物,如仙人掌或多肉植物。

2. 将这四盆植物放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分别为:A组:直接
阳光照射下;B组:半遮阴处,阳光照射时间为每天3小时;C组:室内光照下;D组:黑暗条件下。

3. 每组植物按照相同的方式浇水,保持土壤湿度相同。

4. 每天观察各组植物生长情况,记录株高、叶片数量以及叶片
颜色等数据。

实验结果:
A组植物生长得最好,株高最高、叶片数量最多,叶片颜色也
最鲜艳。

这说明植物在充分的阳光照射下可以进行良好的光合作用,促进其正常生长。

B组植物生长比A组略差,但也长得不错,叶片颜色稍浅,但
总体生长情况良好。

这说明虽然遮光了一部分,但仍有足够的阳
光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C组植物生长明显不如A、B组,株高不及一半,叶片数量少,叶片颜色也比较黯淡。

这说明室内的光照条件远远不能满足植物
正常的生长需要,光合作用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

D组植物完全无法生长,颜色发黄,叶片萎缩。

这说明植物生
长必须依赖光合作用,而黑暗条件下根本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植
物无法正常生长。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发现植物的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只有在良好的光照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

因此,在平时的养护中,我们应该让植物充分接受阳光照射,为其进行合理的浇水和施肥,保障其正常生长发育。

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报告册

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报告册

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报告册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报告册一、实验名称:观察细胞结构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理解细胞结构的组成和功能。

实验步骤:1. 从新鲜的洋葱皮和猪血涂片中取得样本。

2. 将样本放置在显微镜上,调整镜头,观察细胞结构。

3. 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异同之处。

实验结果:我们看到,植物细胞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叶绿体、中央液泡等。

动物细胞则只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线粒体、内质网等。

相比于动物细胞,植物细胞更加丰富和复杂。

二、实验名称:测量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实验目的:通过测量不同光照强度下植物的氧气释放量,了解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规律。

实验步骤:1. 将水中装满水草的烧杯放在不同光照强度下。

2. 使用气体采集器采集氧气释放。

3. 记录每分钟氧气采集量,并计算光合作用速率。

实验结果: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也随之提高。

但当光照强度过高时,速率也会下降。

这表明,光照强度与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存在一定的正比关系。

三、实验名称:观察蜗牛趋光性实验目的:观察蜗牛在光线强弱变化时的趋光性反应,了解蜗牛的行为特征。

实验步骤:1. 将蜗牛放在一个黑暗的容器中。

2. 突然向容器内开启强光源。

3. 观察蜗牛的反应,并记录下它的行为变化。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蜗牛的趋光性反应非常敏锐。

在突然暴露光线时,它会快速转向光源,并以粘着的方式贴在光源附近。

这样做有助于它摄食并获得更多的营养。

四、实验名称:测量人体耳温实验目的:使用电子温度计测量人体的耳温,了解人体的体温变化情况。

实验步骤:1. 配置好电子温度计。

2. 预热温度计,按照说明书粘贴好温度探头。

3. 用温度计测量人的耳温。

实验结果:通过多次测量,我们发现人的耳温在正常情况下应该在36.2℃到37.7℃之间。

当身体发生炎症或感染时,耳温会有所升高。

因此,定期测量自己的耳温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以上四个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生物的不同方面。

七年级生物下期实验报告

七年级生物下期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观察和比较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实验目的:1.通过观察比较植物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加深对细胞的认识。

2.了解细胞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实验材料:1.显微镜2.玻璃片3.不同植物和动物的组织切片4.溴酚蓝染液5.正常盐水6.吸管7.荧光染液实验步骤:1.准备好显微镜、组织切片和玻璃片。

2.用吸管取一滴荧光染液滴在一个玻璃片上,然后用吸管吹气使荧光染液蒸发,再将组织切片放在玻璃片上,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和记录。

3.再用另一块玻璃片,取一滴溴酚蓝染液,将植物或动物组织切片放在玻璃片上,用普通显微镜观察和记录。

4.观察时,首先选择10个细胞计数器数一下在视野中有多少个细胞,然后观察和记录细胞的形态特征、大小、颜色、有无细胞器等。

比较植物和动物细胞的异同。

5.将观察结果整理成实验报告。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观察和比较植物和动物细胞,得出以下结论:1.植物细胞通常呈矩形或多角形,有细胞壁,而动物细胞为规则形状。

2.在组织切片中,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更大。

3.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和细胞膜,而动物细胞只有细胞膜。

4.植物细胞含有较大的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

5.细胞核在两种细胞中都存在,但植物细胞中的细胞核通常较大。

这些结果说明植物和动物细胞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同时也有一些不同。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每个细胞都是一个独立的生物体,有能力进行自我复制和生长。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决定了生物体的组织结构和生理活动。

结论:通过观察和比较植物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加深了对细胞的认识。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有一些差异,如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等特征,而在功能上也有共同之处,如细胞核的存在和细胞内物质的合成。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对于深入学习生物学和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至关重要。

初一生物实验报告单

初一生物实验报告单

初一生物实验报告单(一)姓名:班级:
1、学生探究鼠妇生活环境的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鼠妇的生活环境与什么有关
实验时间:(这要你自己写吧。


实验目的:让学生通过试验知道鼠妇的生活环境与什么有关
实验器材:鼠妇若干、培养皿两个、潮湿泥土若干
实验步骤:将鼠妇分成数量相等的两份,分别置于培养皿甲和培养皿乙中,其中,培养皿甲放入适量的潮湿泥土,并放在阴凉处,培养皿乙,不放入潮湿泥土,并放在阳光充足处。

实验记录:放在阴凉处的鼠妇正常生长,放在阳光下的鼠妇逐渐死亡
实验结果:鼠妇的生活环境与潮湿度和阳光照射度有关
2、
2、学生探究蚯蚓在那里跑得快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把上面的名字改一下就噢了)
实验时间:
实验目的: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蚯蚓在那里跑得快
实验器材:蚯蚓1只、玻璃板、木板、16开的纸
实验步骤:让蚯蚓分别在玻璃板、木板、16开的纸上爬,观察在哪个
上面跑得快
实验记录:在玻璃板上蚯蚓爬得慢,在纸上爬得快
实验结果:蚯蚓在有褶皱的物体上爬得快。

初一生物实验报告

初一生物实验报告

初一生物实验报告前言初一生物实验是生物学学科基础实验之一,对学生的基本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此次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初步的实验设计和操作技能。

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掌握调查文化交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方法,了解繁殖、成长、营养相互关系的基本规律;实验材料干草、蚯蚓、沙土、琼脂平板、拔尖涂氧化锌(制造塑料制品中的添加剂)、蚕豆苗等。

实验步骤实验1:调查不同文化交流模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我们小组抽取两个国家的文化交流模式进行研究,分别调查污染状况、人口密度、水质等与生态环境相关因素,收集数据后进行比较,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交流。

实验2:观察蚯蚓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差异将两组蚯蚓分别放置在沙土和干草中,观察并记录蚯蚓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差异,包括运动方式、活动范围等。

实验3:琼脂平板培养实验将不同来源的手指印点于有琼脂平板上,观察并记录5天后的菌落生长情况。

实验结果实验1:我们小组选择了中国和美国两个国家进行调查比较。

经过调查和数据整理发现,中国的水面污染严重,各类环境污染物排放量大;人均空气污染物因人口密度大而高达美国的3倍以上;大气和水质等环境超标情况严重;总体上呈现出环境质量较差的情况。

而美国的各项指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相对先进的特征。

实验2:实验结果发现,蚯蚓对沙土和干草的运动方式和活动范围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

在沙土里,蚯蚓基本不活动,不爬行,只是用舌头伸到表面拉食物,其移动较缓慢;而在干草里,蚯蚓会自觉找到自己的最佳居住位置,并贴着地面高速爬行。

实验3:经过5天时间的培养,发现手指印留下的部位上出现了菌落。

其中,不同来源的手指印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如颜色、形状等。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1的比较研究,我们进一步了解到不同国家的生态环境状况,为我们今后学习探究环境保护问题提供参考。

实验2结果表明,不同的蚯蚓生态环境会对其生态行为产生影响,从而对其种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潜在的影响。

实验3则展示了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变化。

七年级生物下学期学生实验报告

七年级生物下学期学生实验报告
1、快速叩击韧带时,小腿与膝盖为轴,会突然抬起。这种反应是生来就有的。
2、膝跳反射不受大脑控制。就这类反射而言,只要出现刺激,正常的人体都会作出相应的反应,而不需要先经过大脑的分析和判断,是一类简单的反射。这样的反射可以保护机体不受伤害。
教师评语
学生实验报告
年级

班级
姓名
时间
年月日
实验名称
【实验一】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目的要求
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
材料用具
人血的永久涂片,显微镜。
方法步骤
1、将人血的永久涂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2、对照教科书上的图,认识红细胞、白细,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血细胞中体积比较大、数量比较少的是白细胞。显微镜下看不到血小板。
2、红细胞呈红色,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白细胞体积较大,具有细胞核。
教师评语
学生实验报告
年级

班级
姓名
时间
年月日
实验名称
【实验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目的要求
1、观察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
2、尝试分辨血管的种类以及血液在不同血管类的流动情况。
材料用具
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泥鳅),显微镜,培养皿,滴管,棉絮,载玻片,清水。
方法步骤
1、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露出口和尾部。2、将小鱼平放在培养皿中,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
3、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4、找到管径最小的血管,注意观察血液在这种血管中的流动情况。
5、注意观察管径最小的血管是由什么血管分支而来的,它最终又汇入什么血管中。
尝试做膝跳反射实验,举例说明什么是反射。

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报告单

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报告单

【 - 初中作文】篇一:《七年级生物下期实验报告》七年级下期生物实验报告七年级下期生物实验报告七年级生物下期实验报告七年级生物下期实验报告七年级生物下期实验报告七年级生物下期实验报告篇二:《七年级下学期生物实验申请报告单》申请时间:申请时间:申请时间:申请时间:申请时间:篇三:《中学初一生物下学期实验报告》{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报告单}.{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报告单}.篇四:《七年级生物下实验报告单》1234篇五:《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报告答案》生物实验报告答案活动探究一【探究准备】1. 其他生物2. 糖类脂肪蛋白质3. 光合作用化学能4. 脂肪5. (1)蛋白质糖类脂肪(2)细胞能量【实验用品】锥形瓶托盘天平易拉罐温度计解剖针酒精灯试管夹火柴花生种子【活动过程与记录】1. 花生种子含有多少能量3. (1)供氧(2)30 (4)干燥(5)锥形瓶底部(6)花生 0.8 30 20 50 900 Q=4.2m(T2-T1)【探究结论】0.8克的花生种子含有900焦耳的热量【反思交流】各有优缺点【问题与思考】1. (1)1岁儿童每日所需的糖类为:45140÷17=2655.3g18岁女子每日所需的糖类为:113400÷17=6670.6g(2)1岁儿童每千克所需的蛋白质的量=35÷9.5=3.68g18岁男子每千克所需的蛋白质的量=80÷53=1.51g儿童生长发育速度快于18岁的生长发育速度。

(3)女子月经失血会导致铁的流失,所以女子需铁更多。

2. (1)花生大小、硬度适中(2)花生种子含有多少能量(3)燃烧后质量会减少(4)900焦耳误差大(5)用易拉罐罩住(6)不可靠应设置重复组,取平均值日期: P4 3.11 活动探究二【探究准备】1. 消化道消化腺口腔小肠胃小肠2. 咀嚼搅拌3. 大复杂小简单4. 奶汁和血渍含蛋白质,洗衣粉里的蛋白酶能分解其中的蛋白质。

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报告册

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报告册

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报告册抱歉,我是人工智能语言模型,无法提供实物报告册。

但是,我可以为您提供几个可能适合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的主题和报告结构,以供参考。

实验一:植物光合作用实验实验目的:观察和证明植物光合作用的存在和重要性。

实验步骤:1. 将一些绿色植物叶片分别放到两个杯子中,一个杯子盖上黑纸挡住阳光,另一个杯子不用挡住阳光。

2. 将两个杯子放置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并在光照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观察它们的变化。

3. 观察一段时间后,取出叶片,并用碘液测试叶子中的淀粉质含量。

实验结论: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到没有阳光的那个杯子中的叶片没有长出新的叶片或花朵,而有阳光的那个杯子中的叶片会长出新的叶片并开花。

同时,碘液测试也可以证明有阳光的叶子中含有更多的淀粉质,说明光合作用的存在和重要性。

实验二: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显微镜观察实验目的:观察并比较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差异。

实验步骤:1. 从一个动物身体和一个植物叶片分别取一个细胞组织标本。

2. 将标本放置在显微镜下并放大至适当的倍数。

3. 观察标本并注意它们的结构和功能区别。

实验结论:经过观察,我们可以看到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有细胞质和细胞核,但细胞核在植物细胞中相对于细胞的大小较小。

这些差异表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三:水中浮游生物观察实验目的:观察水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了解水质的状况。

实验步骤:1. 在一个有水草或其他植物的水池中收集一些水取样。

2. 将取样放至显微镜下并放大至适当的倍数。

3. 观察取样并记录观察结果。

实验结论: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在水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种类的浮游生物,如浮游动物、浮游植物等,这些生物可以作为水质监测的基础。

如果在水中发现了太多的浮游动物或其他异常,可能意味着水池的污染或其他问题。

以上是一些可能适合于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的主题和报告结构,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生物七下实验报告

生物七下实验报告

生物七下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材料和方法:1.植物叶片2.酒精灯3.碘液4.植物培养皿5.水6.剪刀7.显微镜实验步骤:1.收集植物叶片,并将其放入植物培养皿中。

2.倒入适量的水,使叶片完全浸泡。

3.准备酒精灯并点燃。

4.将酒精灯放置在离植物培养皿较近的位置。

5.观察酒精灯的火焰照射到叶片上的变化。

6.等待一段时间后,将叶片取出。

7.在叶片上滴加少量的碘液。

8.观察叶片的颜色变化,并记录下来。

9.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细胞结构。

实验结果和讨论:通过实验观察发现,当酒精灯的火焰照射到叶片上时,叶片的颜色发生了变化。

这是因为光合作用的进行,叶片中的叶绿素吸收了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在光合作用中,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葡萄糖和氧气。

而在这个实验中,酒精灯的火焰提供了光能,使光合作用加速进行。

通过滴加碘液后,我们可以观察到叶片变为蓝黑色,这是由于碘液和葡萄糖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淀粉的结果。

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细胞结构,我们可以看到叶绿素颗粒分布在叶片的细胞内,这些叶绿素颗粒是光合作用的关键。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加深了对植物的光合作用的理解。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命活动中至关重要的过程,它不仅能提供植物所需的能量,还能产生氧气,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氧气。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光合作用的机理和影响因素,并深入了解植物的生理过程。

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以及与植物相关的生态系统的运作。

2024年七年级下生物实验总结(2篇)

2024年七年级下生物实验总结(2篇)

2024年七年级下生物实验总结尊敬的老师:我根据本学期所学的生物知识,进行了多个实验,通过实验的设计和操作,提高了我对生物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

下面是我对本学期所进行的几个生物实验的总结报告。

一、观察植物叶片的结构本实验主要是通过观察植物叶片的结构来了解植物的组织结构和生物的生命活动。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选取了不同的植物叶片,进行了显微镜下的观察。

通过观察,我发现植物叶片的结构由表皮细胞、叶肉细胞和叶脉组成。

叶肉细胞之间通过细胞壁相连,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细胞系统。

在叶片的表面还有一层透明的薄膜,这就是叶皮。

在叶脉中,我们可以看到有细小的维管束,这些维管束是植物传输水分和养分的结构。

通过这个实验,我对植物的组织结构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掌握了显微镜的基本使用方法,提高了观察细胞和组织的能力。

二、查看昆虫的咀嚼口器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观察昆虫的咀嚼口器来了解昆虫的食性。

我们选择了不同的昆虫,通过放大镜对昆虫的咀嚼口器进行观察。

通过观察,我发现不同的昆虫咀嚼口器的形状和结构是不同的。

有的昆虫咀嚼口器呈锥形,适合咬和切割坚硬的食物;有的昆虫咀嚼口器成螺旋状,适合榨取植物的果汁;有的昆虫咀嚼口器呈喷管状,适合吸取植物的汁液。

通过这个实验,我不仅了解了昆虫的食性特点,还学会了如何运用放大镜观察小小世界,提高了我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三、研究水的升华过程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观察水的升华过程来了解物质的升华现象。

我们将一些水倒入一个浅底容器中,然后观察容器中的水在常温下逐渐蒸发消失。

通过观察,我发现水分子在蒸发时逐渐从液态转变为气态,并从容器中逸散,最终消失不见。

通过这个实验,我不仅了解了物质从液态到气态的升华过程,还提高了我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总结:通过本学期的生物实验,我不仅学到了许多有关生物的知识,还提高了我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通过实验,我更深入地了解了植物的组织结构、昆虫的食性以及物质的升华过程。

初一生物实验报告(3篇)

初一生物实验报告(3篇)

初一生物实验报告(3篇)初一生物实验报告(通用3篇)初一生物实验报告篇1实验一:练习使用显微镜目的要求:1.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会规范的操作方法。

2.能够独立操作显微镜。

3.能够将标本移动到视野中央,并看到清晰的图象。

材料用具:显微镜,写有“上”字的玻片,动、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

方法步骤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厘米左右处,略偏左。

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3.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4.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睁开。

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5.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7.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

8.练习将所观察的标本移到视野中央,先移动一下标本,物象朝相反的方向移动。

说明了在目镜中看到的像是真实的像的倒像。

注意事项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

如需擦拭目镜和物镜,请用擦镜纸。

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

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讨论1.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有哪些?答:1、取镜和安放2、对光3、观察(放片、调焦)4、清洁与收镜2.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为什么在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答:物镜把载玻片压碎,也容易划伤物镜。

3.在显微镜下能看清写在不透明纸上的“上”字吗?答:看不到,不透明的纸会阻挡光线从物镜进入光筒再从目镜射出,所以可能什么也看不见。

实验时间:20__.9.15实验二:观察植物细胞实验目的:1、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学习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办法.2、认识植物细胞等基本结构.3、练习画细胞结构图.实验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显微镜、洋葱、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放大镜等。

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报告

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报告

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报告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二、实验目的。

1. 了解馒头在口腔中发生的变化与唾液淀粉酶的关系。

2. 学会设置对照实验并控制实验变量。

三、实验原理。

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没有甜味。

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有甜味。

通过检测馒头在不同处理条件下是否变甜,可以推断淀粉的分解情况。

四、实验材料和用具。

1. 材料。

- 馒头块、馒头碎屑。

- 唾液、清水。

- 碘液。

2. 用具。

- 试管(3支)、试管架。

- 量筒、滴管。

- 温度计、恒温水浴锅。

- 消毒棉棒。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

1. 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块。

将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地切碎、拌匀(馒头碎屑),C块保持馒头块状态。

2. 取三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号为1号、2号、3号。

3. 在1号试管中加入馒头碎屑和2毫升唾液,充分搅拌;在2号试管中加入馒头碎屑和2毫升清水,充分搅拌;在3号试管中加入馒头块和2毫升唾液,不搅拌。

试管编号馒头状态加入物质搅拌情况。

1号碎屑唾液2毫升充分搅拌。

2号碎屑清水2毫升充分搅拌。

3号块唾液2毫升不搅拌。

4. 将三支试管放入37℃的恒温水浴锅中,保温10分钟。

(37℃接近人体口腔温度,是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适宜温度)5. 10分钟后,取出三支试管,分别向试管中滴加2滴碘液,观察试管内颜色的变化。

六、实验结果。

试管编号实验现象(颜色变化)结果分析。

1号不变蓝馒头中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2号变蓝清水中没有淀粉酶,馒头中的淀粉未被分解,遇碘变蓝。

3号部分变蓝馒头块与唾液未充分混合,部分淀粉被分解,还有部分淀粉未被分解,所以部分变蓝。

七、实验结论。

1. 唾液淀粉酶能分解馒头中的淀粉。

2.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混合都是馒头在口腔中发生变化的重要条件。

七年级生物下实验报告单(一)2024

七年级生物下实验报告单(一)2024

七年级生物下实验报告单(一)引言概述:本实验报告单旨在记录七年级生物下的实验信息和结果。

该实验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生物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以及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本报告单将依次介绍实验的目的、材料和方法、实验过程及结果、讨论和结论等几个主要方面。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生物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3. 增加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

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所需材料:玻璃容器、水槽、显微镜、盖玻片、载玻片、活体标本等。

2. 实验步骤:a. 准备实验所需材料。

b. 根据实验要求,进行样本处理。

c. 利用显微镜观察样本,并进行记录。

d. 结束实验,清洗实验器材。

三、实验过程及结果:1. 实验过程:a. 将玻璃容器放入水槽中,加入适量的水。

b. 准备好显微镜和盖玻片。

c. 取出标本,进行处理(如染色、切片等)。

d. 将处理好的样本放在载玻片上,覆盖盖玻片。

e. 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上,用显微镜观察样本。

f. 观察,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构进行记录。

2. 实验结果:a. 根据观察记录,描述标本的特征和形态。

b. 分析观察结果,得出结论。

四、讨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样本在显微镜下呈现出不同的结构和特征。

通过对样本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出了一些结论。

同时,我们在实验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讨论和解决。

五、结论:通过此次实验,我们学到了生物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培养了我们的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同时,我们也进一步加深了对生物知识的理解。

通过讨论和分析实验结果,我们得出了一些结论,这将为我们今后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

总结:本实验报告单记录了七年级生物下的实验信息和结果。

通过此次实验,学生们对生物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培养了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通过讨论和结论的阶段,学生们也得出了一些结论,加深了对生物知识的理解。

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

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动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上篇一、实验目的1.观察动物细胞的形态特征。

2.了解动物细胞的组成结构。

3.探究动物细胞的功能。

二、实验材料1.新鲜的洋葱。

2.显微镜。

3.玻璃刀。

4.草酸溶液。

三、实验步骤1.取一片新鲜的洋葱叶片,用草酸溶液浸泡1小时,使其表皮变软。

2.将洋葱叶片切下一小块,用玻璃刀割成0.5×0.5厘米大小的薄片。

3.将洋葱薄片放入显微镜片下,加入一滴草酸溶液,盖上盖片。

4.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先用低倍镜观察洋葱细胞的整体结构,再用高倍镜观察洋葱细胞的细节。

四、实验结果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看到洋葱细胞呈长方形,有透明的细胞质,细胞壁呈矩形网格状。

在细胞质中,有一个较大的圆形核,周围分布着许多小颗粒状的细胞器。

五、实验分析1.洋葱细胞的形态特征洋葱细胞呈长方形,细胞壁呈矩形网格状,边缘清晰。

这是因为洋葱细胞的细胞壁坚硬,能够给细胞提供支持和保护。

2.洋葱细胞的组成结构洋葱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有细胞质、细胞壁、细胞核和细胞器。

细胞质是细胞的基本物质,主要由水、溶解物和细胞器构成。

细胞壁是由纤维素组成的,能够保护细胞、维持细胞形状和支持细胞结构。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控制细胞的生长与分裂。

细胞器是细胞内的各种功能结构,包括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它们都承担着不同的生物功能。

六、实验结论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了解到洋葱细胞的形态特征、组成结构和功能。

洋葱细胞的形态特征是长方形,细胞壁呈矩形网格状。

洋葱细胞的组成结构包括细胞质、细胞壁、细胞核和细胞器。

细胞质是细胞的基本物质,细胞壁能够保护细胞和维持细胞形状,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细胞器负责各种生物功能。

下篇七、实验目的1.观察不同条件下洋葱细胞的变化。

2.研究洋葱细胞的渗透作用。

3.了解渗透压对细胞的影响。

八、实验材料1.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

2.显微镜。

3.玻璃盖片。

九、实验步骤1.将洋葱片放入无色透明容器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每个容器放一片洋葱片。

中学初一生物下学期实验报告_3

中学初一生物下学期实验报告_3
生物实验报告单
________班姓名____________ 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合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实验四: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
3、取花生米插在解剖针上,用酒精灯点燃后迅速移至锥形瓶下方。
4、待花生米完全燃烧后,测定并记录锥形瓶内的水温T2。
5、天平称出花生米燃烧后的质量
6、重复步骤2至5,再做2次。
预期结果
实验较成功
完成实验
实验步骤
观察现象并记录
1、准备好能量散失的简易装置,天平称出花生米质量
2用量筒取50毫升水倒入锥形瓶内,并放入固定好的温度计(注意温度计的下端要进入水中,不能直接接触瓶底),测定并记录水的温度T1,
合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实验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提出问题
馒头变甜是否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都有关系呢?如果是这样,他们各自有什么作用?馒头为什么会甜呢?
作出假设
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馒头变甜是因为淀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带有甜味的麦芽糖。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牙齿的咀嚼将馒头嚼碎,舌的搅拌使馒头碎屑与唾液充分混合。
实验结论
说明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系。因为上述活动模拟了消化与唾液的分泌以及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1)号试管中的馒头接触到了足量的唾液,并被消化。

七年级下册生物酸雨实验报告

七年级下册生物酸雨实验报告

七年级下册生物酸雨实验报告七年级下册生物酸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自主设计酸雨实验,了解酸雨对植物的危害,并寻找保护植物的方法。

二、实验材料洋葱、盐水、细盐、喷雾瓶、PH试纸、醋酸、酸雨(PH为5)。

三、实验步骤1.选取洋葱,并将其煮熟。

2.将一小部分煮后的洋葱加入盐水中。

3.另取一小部分煮后的洋葱,放置于酸雨中。

4.分别对两者进行观察,记录颜色的变化和PH值。

5.用喷雾瓶,将酸雨喷洒在另一批洋葱上,观察结果。

6.用醋酸将另一批洋葱处理一遍,并观察比较结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发现,加入盐水的洋葱无明显变化,PH值为7;放置酸雨中的洋葱颜色变黄,PH值为5;被喷洒酸雨的洋葱慢慢变黄并发生坏死,PH值也下降至4;而经过醋酸处理的洋葱不但恢复了原来的颜色,而且PH值达到了7。

由此看出,弱酸性的酸雨对人类环境及植物都造成了危害,特别是给植物带来的危害更大,对于保护植物来说,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避免酸雨的危害。

五、实验结论经过酸雨实验后,我们可以明确地得知酸雨对植物的伤害影响和危害性。

同时,我们可以通过将植物洒醋酸或采用其他抗碱性物质来减弱酸雨对植物的危害。

在未来的环境保护中,应该加强对环境的监控和控制,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增加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共同保护人类的永续发展。

六、实验收获通过此次实验,我们不仅了解了酸雨对植物造成的危害,还掌握了酸雨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同时,实验也使我们加深了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七、总结通过实验,我们证实了酸雨对植物的危害和影响。

生活中,我们应该关注环境问题,主动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共同构建生态文明。

实验所得的结论使我们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我们所有人共同的责任,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环境。

七下生物学生实验报告

七下生物学生实验报告
(2)鱼骨在稀盐酸中变。同时有产生。说明是,使骨,有机物主要是,
使骨。
3、无机物和有机物使得骨既有一定,又有一定的。
4、结构的特性与结构的成分之间的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
5、成年人的健康骨无机物占,有机物占.骨骼既,
又有。
评语
记分
七年级下生物学生实验报告单
实验记录
1、清水变,面粉中含有。
2、产生黄白色的胶状物质面粉中含有。
3、花生—油斑较;小麦—油斑几乎,花生中的脂肪
含量比小麦中。
实验结果分析
1、不同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含量。
2、蛋白质——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维持人的。
糖类——也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我们的主要来源。
脂肪——为生命活动提供,多余的贮存后起到等作用。
(二)、骨的脱钙
拿一根鱼肋骨,然后将鱼肋骨侵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的烧杯中。观察骨的周围是否有气泡发生。大约15-20分钟后,用你那哪能刚镊子取出肋骨并用清水漂洗,看看鱼肋骨是否变软。与未侵泡的鱼肋骨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
实验记录
(1)骨在煅烧时先变成了色,最后变成了色,同时还能闻到香味。煅烧后的骨被敲击后,说明它含有。
七下生物学生实验报告
七年级下生物学生实验报告单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实验内容
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加深理解骨含有的成分及其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实验仪器
鱼的肋骨、酒精、烧杯、镊子、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自来水、探针、火柴、污物杯
实验步骤
(一)、骨的煅烧
用镊子夹住一小段鱼肋骨,用探针轻轻敲击,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不会粉碎),然后放在酒精灯上持续煅烧,直至骨变成灰白色,观察在煅烧过程中骨的颜色变化。用镊子轻轻敲打煅烧后的骨,看看有什么结果。与未煅烧的鱼的肋骨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日期
班 级
第组
姓名
探究问题
膝跳反射
实验目的
1.理解膝跳反射与应激性的区别。
2.通过做膝跳反射实验 ,理解什么是简单反射。
3.认识反射弧各个部分,了解各个部分的功能。
实验器材
步骤

方法
1.每两个学生一组,两人轮换进行实验。
1.被实验者坐在椅子上,让一条腿自然的搭在另一条腿上,两腿放松。
2.实验者用带橡皮头的小木槌叩打上面条腿膝盖下方的韧带,观察这条腿有什么反应。
步骤

方法
一.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并实施计划
1.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
2.将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的切碎,这是模拟口腔中的( )作用。
3.漱口,用脱脂棉取唾液。
4.取3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为(1)(2)(3)号,做一下处理。
(1)号试管:放入A馒头块碎屑,注入2毫升唾液并充分搅拌。
(2)号试管:放入B馒头块碎屑,注入2毫升清水并充分搅拌。
(3)号试管:放入C馒头块,注入2毫升唾液,不搅拌。
5.记录(1)。
(2)。
(3)。
四.得出结论:。
我的发现
实验结论
备注
(缺席学生)
任课老师:
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
任课老师:
实验名称
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实验日期
班 级
第组
姓名
探究问题
用显微镜观察人பைடு நூலகம்的永久涂片
步骤

方法
1.用浸湿的棉絮包裹小鱼头部的( )和( ),只露出口和尾部。
2.将小鱼平放在培养皿中,是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将载物片盖在尾鳍上。
3.将显微镜对好光,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4.观察的时候应该尽可能观察到小鱼尾鳍的末端。然后,边观察边缓慢地移动培养皿,以便根据血流的情况分别找到小动脉和小静脉。
实验结论
备注
(缺席学生)
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
实验日期
班 级
第组
姓名
探究问题
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
6.独立完成操作。
实验器材
笔、尺等
步骤

方法
一.提出问题:。
二.作出假设:。
三.制定和实施计划:
1.设计一个记录表格,准备把每次的测量结果填入表内。
2.实验,甲用手指抓住尺上端,乙同学等待随时掉落下的直尺。
3.甲同学送尺,乙同学迅速捏住直尺。记录数据,多次实验。
4.计算求平均值:。
分析比较结果:
我的发现
3.转动( ),找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4.将人血的永久涂片放在载物台上固定好后调节( )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再调( )准焦螺旋探寻目标并进行观察。
5.观察显微镜中的各种细胞形态,并比较它们的形态、结构和数量。
6.整理收回显微镜。
我的发现
实验结论
备注
(缺席学生)
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
5.实验结束后,请将小鱼放入到( )。
我的发现
实验结论
备注
(缺席学生)
任课老师:
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给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
实验日期
班 级
第组
姓名
探究问题
给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
实验目的
1.巩固营养学的相关基础知识,进一步理解合理营养的含义。
2.通过表达与交流环节锻炼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
3.养成关心父母的优良品质。
2.看图填空
在膝跳反射图解中,数字代表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1( ),
2( ),3( ),4( ),5( )。
我的发现
实验结论
备注
(缺席学生)
任课老师:
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
任课老师:
实验名称
测定反应速度
实验日期
班 级
第组
姓名
探究问题
测定反应速度
实验目的
4.再认识和回忆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及相关知识。
5.学会设计简单表格和处理简单数据。
3.记录水温。
4.在天平上称取质量相等的食物材料若干,记录数据。
5.用探针将实验材料扎住,点燃后迅速放在锥形瓶底部,再用锡箔纸围成一个空间,防止热量散失。
6.待实验材料完全燃烧后,记录下水温数据。
四.得出结论:。
我的发现
实验结论
备注
(缺席学生)
任课老师:
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实验日期
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实验日期
班 级
第组
姓名
探究问题
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实验目的
1.验证食物中的有机物含有能量。
2.通过本次探究活动,复习和加深对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认识。
3.提高处理数据、分析探究结果以及得出结论的能力。
4.提高设计实验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5.初步认识和练习使用部分实验器材。
班 级
第组
姓名
探究问题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实验目的
1.验证食物中的淀粉在口腔中消化的基础知识。
2.认识淀粉在口腔中消化与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等因素的关系。
3.巩固对照实验的知识,进一步强化设计探究实验的基本环节。
实验器材
试管,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温度计,量筒,滴管,镊子,小刀,脱脂面,碘液等。
4.纠正自己或发现父母不良的饮食习惯。
实验器材
笔、纸等
步骤

方法
1.请写出午餐食谱的名称和食物的种类。
2.自我评价的内容
(1)每种食物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
(2)你将怎么烹调其中的某些种类。
(3)是否符合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原则。
我的发现
实验结论
备注
(缺席学生)
任课老师:
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膝跳反射
实验名称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实验日期
班 级
第组
姓名
探究问题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实验目的
1.获取血液、血管的相关基础知识。
2.倡导探究性学习,多渠道学习,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对生物的关爱。
实验器材
尾鳍色素少的活小鱼,显微镜,培养皿,载物片,滴管,棉絮等。
实验目的
1.获取内容的基础知识。
2.练习使用生物学实验操作中常用的相关工具和仪器。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多途径获取知识。
实验器材
实验材料:人血的永久涂片。实验用具:显微镜。
步骤

方法
1.将显微镜取出并安放好。
2.转动( )和( ),使用( )物镜和较大光圈正对通光孔。
6.通过表达与交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实验器材
实验材料:花生,桃核,红薯干,土豆条,水。
实验用具:锡箔纸,火柴,温度计,量筒,橡胶塞,打孔器,探针,锥形瓶,三脚架,石棉网等。
步骤

方法
一.提出问题:。
二.作出假设:。
三.制定并实施计划:
1.向锥形瓶内注入30毫升的水。
2.给橡胶塞打孔后将温度计插入,在锥形瓶口把橡胶塞盖好,调整温度计的位置,使其下端完全侵入水中,但不要接触锥形瓶的瓶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