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体机械制造技术专业课课程设计说明书
阀体设计课程设计
![阀体设计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30b4659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01.png)
阀体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阀体的基本结构及其在流体控制系统中的作用;2. 掌握阀体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关键参数;3. 学会运用相关知识对阀体进行简单的结构分析和性能评估。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阀体的初步设计和修改;2. 能够运用流体力学原理,分析阀体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3. 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阀体设计的项目任务,并进行有效的展示和沟通。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工程设计和机械制造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组织协调能力;3. 引导学生关注阀体设计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认识到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二年级机械设计选修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项目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高二学生对机械设计和流体控制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对实际工程应用尚缺乏了解。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生特点,采用项目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以上设定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同时,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阀体的基本概念与结构:介绍阀体的定义、分类、结构组成及其在流体控制系统中的作用,对应教材第二章第一节。
2. 阀体设计原理:讲解阀体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流体力学基础、阀门性能参数等,对应教材第二章第二节。
3. 阀体设计方法与步骤:详细阐述阀体设计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对应教材第二章第三节。
4. 阀体设计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中的阀体设计案例,使学生了解阀体设计的实际应用,对应教材第二章第四节。
5. 阀体设计实践:指导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阀体的初步设计和修改,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对应教材第二章第五节。
6. 项目任务与评价:布置小组项目任务,要求学生完成阀体设计并进行展示和评价,对应教材第二章第六节。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说明书阀体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说明书阀体](https://img.taocdn.com/s3/m/3e8f2429cf84b9d528ea7aff.png)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说明书阀体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姓名:班级:学号:指导老师:黄健求(教授)、粟志娟(副教授)题目:阀体零件大批量生产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内容: 1. 课程设计任务书1张2. 毛坯图 1份3 机械加工工序卡 3张4. 专用夹具零件图 3张5. 专用夹具装配图 1张6.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 1张日期: 2009年 10 月日目录序言 (3)一、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4)二、选择毛胚,确定毛胚尺寸,设计毛坯图 (5)三、选择加工方法,制定工艺路线 (6)四、工序设计 (7)五、确定切削用量及时间 (7)六、夹具设计 (10)七、设计小结 (11)八、参考文献 (12)序言在学习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的基础上,进行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我们机械类学生三个星期生产实习之后的一项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本课程设计主要培养我们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处理生产工艺问题的能力,使我们学生进一步巩固有关理论知识,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的方法,提高独立工作的能力,为将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好基础。
另外,这次课程设计也为以后的毕业设计进行了一次综合训练和准备。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们在下述各方面得到锻炼:(1)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等,进一步强化了我们的基本设计技能。
(2)运用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和其他有关选修课程中的基本理论,以及在三个星期生产实习中所学到的实践知识,准确地设计出某种零件工艺路线的拟订、加工工序设计等问题。
(3)从整体上提高自己对不同零件的不同结构设计加工的能力。
(4)培养自己严谨的工作作风、全方位的思考能力和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
(5)培养我们具有编制中等复杂程度机械零件的工艺规程的能力以及具有掌握机床夹具的一般设计方法和步骤,提高强化我们的基本设计技能。
阀体设计说明书
![阀体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a2a701cf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ed.png)
目录前言----------------------------------------------------------------------3 第一章零件的分析------------------------------------------------------------3 1.1零件的作用-------------------------------------------------------------------4 1.2零件的主要技术条件分析-------------------------------------------------5 第二章零件工艺规程的设计------------------------------------------------6 2.1零件的生产类型--------------------------------------------------------------6 2.2确定零件毛坯的制造形式--------------------------------------------------7 2.3确定工艺路线-----------------------------------------------------------------9 2.4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10 2.5确定各序工艺装备及切削用量------------------------------------------10 2.6确定各序工时定额---------------------------------------------------------16 第三章夹具设计-------------------------------------------------------------19 3.1概述---------------------------------------------------------------------------19 3.2方案设计-------------------------------------------------------------------- 20 3.3夹紧力的计算---------------------------------------------------------------21 3.4夹具工作原理及动作说明------------------------------------------------22 第四章选择加工设备、工具--------------------------------------------------23 4.1选用加工工具---------------------------------------------------------------23 4.2加工工艺设计---------------------------------------------------------------24 第五章机床夹具零件及部件--------------------------------------------255.1定位件------------------------------------------------------------------------25 5.2导向件------------------------------------------------------------------------26 5.3对刀件------------------------------------------------------------------------26 参考文献--------------------------------------------------------------------------27前言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特设计该专用夹具,根据被加工零件的要求,运用夹具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拟订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结构设计,提高结构设计能力。
回油阀阀体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回油阀阀体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8779bba4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03.png)
回油阀阀体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机电及自动化学院《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回油阀工艺规程设计2011年7月、八—前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我们学完了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工艺学、工程材料、机械设计、CAD/CAM等专业基础课和主要专业课,又经过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之后,进行的又一次实践性环节,特别强调对机械制造工艺学和工程材料这两门课程的运用,同时也有对刀具和切屑的部分知识的综合,因此这是我们对以前所学各门课程的一次较为深入的综合总复习,同时还要对相关课外知识进行查阅和学习,也是一次对我们实际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练习。
并且,这次课程设计同样也会用到以前的金工实习和认知实习的相关知识,也可以说这是对两次实习效果的一次检验。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将会巩固对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的理论知识,并初步学会自己完成制定简单零件加工工艺规程。
这次的工艺规程课程设计,我自己找的题目是回油阀的工艺规程设计。
它是一种阀体零件。
回油阀,也叫做溢流阀,主要由阀体、阀门、弹簧、端盖等组成,在油路中主要起限压作用。
希望通过对回油阀的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可以进一步学习《机械制造工艺学》并掌握简单零件的加工工艺设计。
虽然这是大学以来的第二次课程设计,但毕竟还是第一次接触制造工艺设计,对知识掌握、熟悉程度以及综合运用还会存在问题,因此在设计中难免会有考虑不周全或错误的地方,这些也是第一次设计时常见的问题,希望老师多多批评和指正。
目录1、任务介绍. (4)2、回油阀工艺分析 (4)3、回油阀工艺规程设计 (5)3.1 、确定回油阀毛坯的制造形式 (5)3.2 、制定工艺路线. (5)3.3 、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毛坯尺寸的确定..3.4 、各种机床与刀具选择 (10)3.5 、确定切屑用量. (11)3.6 、基本工时的确定. (11).. 213.7 、计算时间定额和提高生产率的工艺途径简介3.8 、工艺方案的比较与技术经济分析 (21)4、小结 (23)5、参考文献 (24)1、任务介绍本次《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我选择的题目是“回油阀工艺规程设计” 。
阀体的课程设计
![阀体的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53cea9b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63.png)
阀体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阀体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功能,掌握阀体在流体控制中的应用原理。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类型阀体的特点,并解释其工作原理。
3.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阀体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示意图等方式,展示阀体的构造及其工作原理。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阀体的安装、调试和维修方法。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中阀体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阀体及其在工程领域的应用产生兴趣,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学生能够认识到阀体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性,增强对工程技术的尊重和责任感。
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培养沟通、合作能力和敬业精神。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物理和工程技术学科特点,以实用性为导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阀体相关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这些具体学习成果展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阀体基础知识:阀体的定义、分类及功能;阀体在流体控制系统中的作用;流体控制原理简介。
2. 阀体结构及工作原理:介绍不同类型阀体的结构特点,如截止阀、调节阀、安全阀等;分析各类阀体工作原理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3. 阀体安装、调试与维修:讲解阀体的安装方法、调试步骤及注意事项;介绍常见故障及其维修方法。
4. 阀体选型与应用:分析阀体选型的原则和方法;探讨阀体在各类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5.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阀体的安装、调试及维修;分析实际工程中阀体应用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如下:1. 阀体基础知识(第1课时)2. 阀体结构及工作原理(第2-3课时)3. 阀体安装、调试与维修(第4课时)4. 阀体选型与应用(第5课时)5.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第6课时)本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涵盖阀体相关章节的核心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阀体知识,为实际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阀体制造课程设计
![阀体制造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dca6a23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b1.png)
阀体制造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阀体结构的基本知识,理解其工作原理和制造工艺流程;2. 使学生了解阀体的材料选择、力学性能要求及其对阀门性能的影响;3. 帮助学生掌握阀体加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阀体零件图绘制的能力;2.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能熟练使用数控加工设备进行阀体零件的加工;3.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阀体加工工艺编制和优化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阀门制造业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和探究精神;2. 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注重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协作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技术课程,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讲解为辅。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动手操作能力和学习积极性较高。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掌握阀体制造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提高专业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阀体结构及工作原理- 介绍阀体的结构组成、各部件功能及工作原理;- 分析不同类型阀体的特点及其适用场合。
2. 阀体材料与力学性能- 讲解阀体常用材料的性能、特点及选用原则;- 探讨材料力学性能对阀体性能的影响。
3. 阀体加工工艺- 分析阀体加工的工艺流程、加工方法及其特点;- 介绍阀体加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解决措施。
4. 阀体零件图绘制- 教授运用CAD软件进行阀体零件图的绘制方法;- 指导学生完成阀体零件图的绘制练习。
5. 阀体数控加工- 介绍数控加工设备及其在阀体加工中的应用;- 指导学生进行阀体零件的数控加工操作。
6. 阀体加工工艺编制与优化- 讲解阀体加工工艺的编制原则及方法;- 分析工艺优化对提高阀体加工质量的作用。
教学内容按照以上六个方面进行组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确保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阀体机械制造课程设计
![阀体机械制造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ab1865c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58.png)
阀体机械制造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阀体机械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主要部件的功能。
2. 使学生了解阀体机械制造的材料选择、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要点。
3. 帮助学生理解阀体机械在工程领域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阀体零部件的绘制与设计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CAM软件对阀体机械进行加工编程和仿真操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够参与阀体机械的组装、调试和故障排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机械制造专业,增强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3. 培养学生关注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等社会热点问题,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制造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结合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制图、材料力学、金属工艺学等基础知识,对机械制造有一定了解,但对阀体机械的制造工艺及实际操作相对陌生。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际操作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课程目标所设定的具体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阀体机械结构及工作原理:介绍阀体的种类、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让学生掌握阀体的基本知识。
2. 阀体材料及工艺:讲解阀体制造中常用的材料、性能要求及工艺流程,结合教材内容,使学生了解阀体材料选择和工艺设计的重要性。
3. 阀体零部件设计与绘制:运用CAD软件进行阀体零部件的绘制与设计,包括阀体、阀盖、阀杆等主要部件,强化学生对CAD软件的应用能力。
4. 阀体机械加工编程与仿真:运用CAM软件进行阀体机械的加工编程和仿真操作,包括车削、铣削、钻孔等加工过程,提高学生对CAM软件的掌握程度。
5. 阀体机械组装、调试与故障排除:介绍阀体机械的组装方法、调试技巧及故障排除方法,结合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说明书阀体定稿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说明书阀体定稿版](https://img.taocdn.com/s3/m/993d619858f5f61fb6366632.png)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说明书阀体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姓名:班级:学号:指导老师:黄健求(教授)、粟志娟(副教授)题目:阀体零件大批量生产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内容: 1. 课程设计任务书1张2. 毛坯图 1份3 机械加工工序卡 3张4. 专用夹具零件图 3张5. 专用夹具装配图 1张6.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 1张日期: 2009年 10 月日目录序言 (3)一、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4)二、选择毛胚,确定毛胚尺寸,设计毛坯图 (5)三、选择加工方法,制定工艺路线 (6)四、工序设计 (7)五、确定切削用量及时间 (7)六、夹具设计 (10)七、设计小结 (11)八、参考文献 (12)序言在学习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的基础上,进行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我们机械类学生三个星期生产实习之后的一项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本课程设计主要培养我们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处理生产工艺问题的能力,使我们学生进一步巩固有关理论知识,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的方法,提高独立工作的能力,为将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好基础。
另外,这次课程设计也为以后的毕业设计进行了一次综合训练和准备。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们在下述各方面得到锻炼:(1)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等,进一步强化了我们的基本设计技能。
(2)运用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和其他有关选修课程中的基本理论,以及在三个星期生产实习中所学到的实践知识,准确地设计出某种零件工艺路线的拟订、加工工序设计等问题。
(3)从整体上提高自己对不同零件的不同结构设计加工的能力。
(4)培养自己严谨的工作作风、全方位的思考能力和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
(5)培养我们具有编制中等复杂程度机械零件的工艺规程的能力以及具有掌握机床夹具的一般设计方法和步骤,提高强化我们的基本设计技能。
机械课程设计阀体
![机械课程设计阀体](https://img.taocdn.com/s3/m/a557b312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8e.png)
机械课程设计阀体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阀体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培养学生对机械系统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阀体的定义、分类和作用;(2)掌握阀体的工作原理和主要参数;(3)熟悉阀体在机械系统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阀体的工作过程和性能;(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的兴趣和热情;(2)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责任感;(3)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阀体的定义、分类和作用;2.阀体的工作原理和主要参数;3.阀体在机械系统中的应用;4.阀体设计的注意事项和优化方法。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1.导入:简要介绍阀体的背景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2.理论讲解:详细讲解阀体的分类、工作原理和主要参数;3.案例分析:分析阀体在机械系统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加深理解;4.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进行阀体设计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5.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出课后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深入学习。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讲解阀体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主要参数;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阀体的作用;3.实验法:学生进行阀体设计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阀体设计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阀体设计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来源;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生动形象地展示阀体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4.实验设备:准备阀体设计实验所需的设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阀体说明书正文
![阀体说明书正文](https://img.taocdn.com/s3/m/63a1f6ca050876323112121f.png)
3298阀体夹具的设计1.1.1设计题目 3298阀体夹具的设计1.1.2课题来源: 针织有限公司1.1.3课题意义:通过对课题的研究,能使自己在理论学习的前提下,结合企业产品做出更深入的学习。
1.1.4课题研究的方法:通过对车间加工的了解、同时对老师傅的询问。
和对查阅相关的资料。
1.1.5改进加工工艺:在加工的过程中有些加工方法方面存在缺陷,还有些工装设计方面还存在不足。
提出问题并解决之。
1.1.6改进加工质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精度要求比较高的零件部分都采用数控设备加工,以保证较高的生产质量。
1.1.7提高生产效率:把一些完全手动获半自动化的加工设备经过改进,改成自动获半自动的生产设备。
已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目录1.1前言 (1)第一章、机制工艺设计部分 (6)1.0根据毛坯和零件图纸选择数控加工内容…………………………………………………………1.1齿轮箱端盖结构工艺性分析 (6)1.2生产纲领的确定 (6)1.3齿轮箱端盖的选材 (7)1.3.1 满足机壳的使用性能要求 (7)1.3.2 满足材料的工艺性能需求 (7)1.4毛坯及工序尺寸公差的确定 (8)1.5工艺路线的拟定 (9)1.5.1加工方法的确定 (9)1.5.2加工阶段的划分 (10)1.5.3工序集中和分散 (10)1.5.4 加工顺序的确定 (10)1.6定位基准的选择 (11)1.6.1粗基准的选择 (11)1.6.2精基准的选择 (11)1.7机床及其工艺设备的选择 (11)1.7.1机床的选择 (11)1.7.2工艺设备的选择 (12)1.8切削用量参数的确定 (12)第二章、工件的装夹 (13)3.1对专用夹具的基本要求 (13)3.2定位方式的确定与定位元件的选择 (13)3.3齿轮箱端盖的夹具图……………………………………………………………………第三章数控加工 (14)4.1系统介绍 (14)4.2 加工程序 (15)第四章、总结 (17)致谢 (18)参考文献 (19)阀体夹具的设计与加工工艺(论文题目)摘要:阀体零件,因为其零件尺寸较小,结构形状也不是很复杂。
阀体机械制造技术专业课课程设计说明书附夹具-毛坯图
![阀体机械制造技术专业课课程设计说明书附夹具-毛坯图](https://img.taocdn.com/s3/m/bb8524a2cc7931b764ce15aa.png)
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题目:成批生产“阀体”零件机加工工艺规程及其钻夹具设计学院:机电学院教研室:机制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班级:学号:学生姓名:起讫日期:指导教师:职称:分管主任:审核日期:目录1设计任务书 (1)1.1设计题目 (1)1.2设计任务 (1)1.3设计要求 (1)1.4设计零件图 (2)2零件分析及毛坯设计 (4)2.1零件的功用 (4)2.2零件的结构及技术要求分析 (4)2.3零件的材料及毛坯设计 (5)3工艺规程设计 (6)3.1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 (6)3.2定位基准选择 (6)3.3加工工艺方案分析 (7)3.4关键工序设计 (9)3.5切削用量、时间定额的计算 (9)4夹具设计 (14)4.1指定工序的工艺分析 (14)4.2定位方案分析及定位元件选择 (15)4.3定位误差的分析与夹紧力计算 (15)4.4夹紧方案设计及夹紧机构 (16)4.5夹紧结构及操作说明 (16)5设计小结 (16)6参考文献 (16)一、设计任务书1.1设计题目设计课题:成批生产“阀体”零件机加工工艺规程及其夹具设计;设计零件:(参见图纸);生产纲领:年产1万件成批生产;1.2设计任务设计的内容包括如下几个部分:1.3、设计要求1.3.1总体要求:1)能熟练地运用机械制造技术课程中的基本理论,以及在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正确的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及合理安排工艺路线等问题,以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
2)能完成基本的结构设计。
学生通过亲手设计夹具(或量具)的训练,获得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加工要求,设计出高效、省力,既经济合理,又能保证加工质量的夹具的结构设计能力。
3)学会使用手册及图表资料。
掌握与本设计有关的各种资料的名称及出处,并能够做到熟练运用。
4)按时完成规定的设计工作量1.3.2零件图和毛坯图要求:1)在分析产品零件图纸的基础上,完成零件图的绘制。
注意审查图纸的结构和技术要求。
阀体毕业设计课程设计
![阀体毕业设计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7d60647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6d.png)
阀体毕业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阀体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关键参数,包括阀门类型、结构、材料及工作条件等。
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阀体设计中涉及的计算方法和步骤,如压力计算、流量计算、阀体壁厚计算等。
3. 帮助学生理解阀体设计中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阀体三维建模和工程图纸绘制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提高学生查阅资料、分析问题和撰写设计报告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阀体设计专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本课程结合学科特点、学生年级以及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素养,为我国阀门行业输送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通过对课程目标的分解和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具体学习成果,为后续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阀体设计基本原理:介绍阀体的作用、类型、结构及工作条件,分析阀体设计的基本要求,包括教材第二章第一节。
2. 阀体设计计算方法:讲解阀体设计中涉及的压力计算、流量计算、阀体壁厚计算等,结合教材第二章第二节。
3. 阀体材料及工艺:介绍阀体常用材料及其性能,分析阀体加工工艺,包括教材第二章第三节。
4. CAD软件在阀体设计中的应用:讲解CAD软件在阀体三维建模和工程图纸绘制中的应用,结合教材第三章第一节。
5. 阀体设计实例分析:分析典型阀体设计案例,使学生了解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对应教材第二章第四节。
6. 阀体设计规范与标准:介绍阀体设计中应遵循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对应教材第二章第五节。
7. 毕业设计要求及指导:明确毕业设计的要求,提供设计指导,帮助学生开展毕业设计工作,对应教材附录。
阀体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阀体机械设计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772f086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99.png)
阀体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阀体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包括阀体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2. 了解并能够描述不同类型阀体的特点、选用原则及在设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 理解并能够运用阀体设计中涉及的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等相关知识。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阀体零件的三维建模和工程图绘制。
2. 掌握阀体设计中常见问题的分析方法,具备一定的故障诊断和解决能力。
3. 能够根据实际需求,独立完成阀体机械设计的全过程,包括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和图纸绘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学会在团队中发挥个人优势,共同完成设计任务。
3.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认识到理论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价值。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适用于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等相关专业。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机械设计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阀体机械设计任务,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阀体机械设计基本理论- 阀体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阀体选用原则及设计注意事项2. 阀体设计相关学科知识- 材料力学在阀体设计中的应用- 流体力学在阀体设计中的应用3. 阀体设计实践- CAD软件操作:三维建模、工程图绘制- 阀体设计方法及步骤: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图纸绘制4. 阀体设计案例分析- 分析不同类型阀体设计的优缺点- 故障诊断与解决方法5. 创新设计与团队协作- 阀体设计创新思路与方法- 团队协作在阀体设计中的应用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 第1周:阀体机械设计基本理论2. 第2周:阀体设计相关学科知识3. 第3-4周:阀体设计实践4. 第5周:阀体设计案例分析5. 第6周:创新设计与团队协作教材章节关联:1. 《机械设计基础》第3章:常用机械传动装置设计2. 《机械设计基础》第4章:轴、联轴器、轴承及联接件设计3. 《机械设计基础》第6章:流体传动与控制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1. 讲授法:- 对于阀体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相关学科知识和案例分析,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
阀体机械课程设计
![阀体机械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4f9a047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3a.png)
阀体机械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阀体机械的基本原理、结构、性能和应用,具备分析和解决阀体机械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阀体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2)掌握阀体机械的构造、工作原理和性能;(3)熟悉阀体机械在工程中的应用和维护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阀体机械的故障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2)具备阀体机械的设计、选型和调试能力;(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阀体机械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阀体机械行业的兴趣和热情;(2)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3)培养学生遵守纪律、诚实守信、勤奋学习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阀体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2.阀体机械的构造、工作原理和性能;3.阀体机械在工程中的应用和维护方法;4.阀体机械的设计、选型和调试;5.阀体机械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新技术。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阀体机械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2.讨论法:学生就阀体机械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阀体机械的典型故障案例,使学生了解故障原因和解决方法;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阀体机械的实验操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阀体机械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2.参考书:提供阀体机械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实验设备:配置完善的阀体机械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记录学生的表现,占总评的30%;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检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占总评的20%;3.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占总评的20%;4.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占总评的30%。
阀体的说明书
![阀体的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5ec31cd6a58da0116c1749fd.png)
机械制造装备实训阀体绪论机械制造装备实训是学生在学校完成了大学三年的全部课程,并在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教学环节,也是学生在校学习阶段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完成工程师基本训练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
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本专业一般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工作作风。
本说明书是设计阀体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及装备之用,是工作者在进行大量生产实习的基础上,再和现场了解相结合,选用“机械制造工艺学”和“机床夹具设计”编写而成。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泵体零件加工工艺过程以及其工艺装备的选用、零件的功用及结构分析、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公差、确定工时、切削余量、速度的计算选用、工件加工夹具的设计等,是一份较为全面的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零件的分析1.1零件的作用阀体加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配套产品的性能和耐用性,从而提出零件的制造工艺方面的要求:加工精度和加工表面质量。
前者包括了零件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后者包括了零件表面的粗糙度、波度、和物理、机械性能;设计结构应能够加工。
在工件上应有足够的加工空间,以便刀具能够接近加工部位,如留有必要的退刀槽和越程槽等;要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如加工表面尽可能地安排在同一平面或同一轴线上,以便采取多刀或多件加工的高效生产方法。
零件图如图所示1.2零件的工艺分析零件的材料为HT300,灰铸铁属于脆性材料,故不能锻造和冲压。
但灰铸铁的铸造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优良。
以下是阀体需要加工的表面以及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要求:(1) 右侧孔φ14到中心距离65mm(2) 右侧螺纹孔M8-6H到中心距离65mm(3) 左端面表面粗糙度为6.3(4) 右底面表面粗糙度为6.3(5)空心轴内侧表面粗糙度为6.3,外侧表面粗糙度为3.2由上面分析可知,可以先加工左端面,然后以此作为基准采用专用夹具进行加工,并且保证位置精度要求。
再根据各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及机床所能达到的位置精度,并且此阀体零件没有复杂的加工曲面,所以根据上述技术要求采用常规的加工工艺均可保证。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阀腔说明书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阀腔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3082bc6db307e87101f696ce.png)
R= F-2RMA-CT/2=100-2×1-3.2/2=96.4,圆整为96mm。
孔φ65为双侧加工,算得
R= F-2RMA-CT/2=65-2-3.2/2=61.4,圆整为61mm。
孔φ76为双侧加工,算得
R= F-2RMA-CT/2=76-2-3.2/2=72.4,圆整为72 mm。
工序间余量/mm
工序间
工序间尺寸/ mm
工序间
经济精度/mm
表面粗糙度 /mm
尺寸、公差/mm
表面粗糙度 /μm
精镗
0.12
12
1.6
75.38
Φ76
1.6
半精镗
0.2
10
2.5
75.6
Φ75.6
2.5
粗镗
0.4
7
6.3
76
Φ76
6.3
铸造
76
Φ76
8、钻、扩、铰 Φ20孔的加工余量及公差
工序名称
工序间余量/mm
工序名称
工序间余量/mm
工序间
工序间尺寸/ mm
工序间
经济精度/mm
表面粗糙度 /mm
尺寸、公差/mm
表面粗糙度 /μm
精镗
0.5
7
1.6
60.9
Φ61.4
1.6
半精镗
1.5
10
2.5
59.4
Φ59.9
2.5
粗镗
2
12
6.3
57.4
Φ58.4
6.3
铸造
57.4
Φ57.4
5、粗镗、半精镗Φ110孔的加工余量及公差
工序九:钻扩2个φ20mm的锥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题目:成批生产“阀体”零件机加工工艺规程及其钻夹具设计学院:机电学院教研室:机制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班级:学号:学生姓名:起讫日期:指导教师:职称:分管主任:审核日期:目录1设计任务书 (1)1.1设计题目 (1)1.2设计任务 (1)1.3设计要求 (1)1.4设计零件图 (2)2零件分析及毛坯设计 (4)2.1零件的功用 (4)2.2零件的结构及技术要求分析 (4)2.3零件的材料及毛坯设计 (5)3工艺规程设计 (6)3.1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 (6)3.2定位基准选择 (6)3.3加工工艺方案分析 (7)3.4关键工序设计 (9)3.5切削用量、时间定额的计算 (9)4夹具设计 (14)4.1指定工序的工艺分析 (14)4.2定位方案分析及定位元件选择 (15)4.3定位误差的分析与夹紧力计算 (15)4.4夹紧方案设计及夹紧机构 (16)4.5夹紧结构及操作说明 (16)5设计小结 (16)6参考文献 (16)一、设计任务书1.1设计题目设计课题:成批生产“阀体”零件机加工工艺规程及其夹具设计;设计零件:(参见图纸);生产纲领:年产1万件成批生产;1.2设计任务设计的内容包括如下几个部分:1.3、设计要求1.3.1总体要求:1)能熟练地运用机械制造技术课程中的基本理论,以及在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正确的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及合理安排工艺路线等问题,以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
2)能完成基本的结构设计。
学生通过亲手设计夹具(或量具)的训练,获得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加工要求,设计出高效、省力,既经济合理,又能保证加工质量的夹具的结构设计能力。
3)学会使用手册及图表资料。
掌握与本设计有关的各种资料的名称及出处,并能够做到熟练运用。
4)按时完成规定的设计工作量1.3.2零件图和毛坯图要求:1)在分析产品零件图纸的基础上,完成零件图的绘制。
注意审查图纸的结构和技术要求。
2)根据产品零件图和给定的材料,设计产品毛坯制造结构及尺寸,完成毛坯图纸绘制。
1.3.3工艺规程设计:1)确定所有加工表面的加工方法(链)。
根据表面加工要求、零件结构,参照教材和工艺设计手册,形成合理的工艺路线。
注意生产纲领影响加工节拍、设备、加工工艺等诸方面的先进性。
工艺方案必须与指导教师审查,接收审查的方案中应该用工序简图表示加工方案。
2)完成给定格式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的填写。
1.3.4专用机床夹具设计:1)在审定工艺方案后经指导教师同意并指定某一工序的专用机床夹具(或装备)的设计。
2)夹具方案的设计。
夹具方案包括原理方案和结构方案。
夹具原理方案指根据六点多为原理审定工艺规程中确定的定位方案,并确定相应的定位元件,对于精加工工序要求计算定位误差判断方案的合理性;夹具结构方案根据加工要求参照相关的夹具图册(图例)设计。
夹具草图(非精确图)要求与指导教师讨论并作方案审定。
3)夹具总装图绘制。
按照总装图绘制要求完成。
1.3.5课程设计说明书要求:参见给定的模板。
1.4设计零件图:1)在审定工艺方案后经指导教师同意并指定某一工序的专用机床夹具(或装备)的设计。
图1 阀体零件图纸二、零件分析及毛坯设计2.1零件的功用:题目所给的零件时阀体,主要作用是通过螺纹与其他零件连接,达到控制流体开关、方向、压力及流量。
2.2零件的结构及技术要求分析:2.2.1阀体零件的主要加工技术要求:1.面A粗糙度要求Ra6.3;2.面B粗糙度要求Ra6.3;3.面C粗糙度要求Ra6.3;4.面D粗糙度要求Ra6.3,相对于底面A垂直度公差要求0.06;5.孔E φ28的精度等级为H7,粗糙度要求Ra3.2,φ35粗糙度要求为Ra12.5;6. 孔Fφ22的精度等级为H8,粗糙度要求Ra3.2,φ32粗糙度要求Ra3.2,孔中心线与底面A尺寸公差为±0.01,与面D垂直度公差要求为0.06;7. 孔E孔与孔F中心线尺寸偏差±0.02;8. 面B加工两个螺纹孔G,中心距尺寸偏差±0.02;9. 面C加工四个螺纹孔H,无尺寸、位置公差要求;各表面的精度要求和表面粗糙度要求可以通过机械加工的方法来获得。
初步确定平面采用铣床加工,孔采用镗床加工,螺纹空采用钻床,攻丝的方法加工。
阀体的材料为灰铸铁,为了改善灰铸铁的加工工艺性,可在进行机械加工前,进行退火处理,用以改善灰铸铁的切削性能。
2.3零件的材料及毛坯设计:2.3.1毛坯形状的确定:毛坯形状应力求接近成品形状,以减少机械加工余量。
(1)铸件孔的最小尺寸,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2-7 可查得,铸件孔的最小尺寸为10~20mm。
(2)铸件的最小壁厚。
根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2.2-7 查得,铸件的最小壁厚为4mm。
(3)铸件的拔模斜度。
铸件垂直于分型面上,需要铸造斜度,且各面的斜度数值应尽可能一致,以便于制造铸模。
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2-8 可得:(4)铸件圆角半径。
铸件壁部连接处的转角应有铸造圆角。
主要是为减少应力集中,防止冲砂、裂纹等缺陷。
一般为邻壁厚度的1/3~1/5,中小铸件圆角半径为3~5mm。
(5)铸件浇铸位置及分型面选择。
铸件的重要加工面或主要工作面一般应处于底面或侧面,应避免气孔、砂眼、疏松、缩孔等缺陷出现在工作面上;大平面尽可能朝下或采用倾斜浇铸,避免夹砂或夹渣缺陷;铸件的薄壁部分放在下部或侧面,以免产生浇铸不足的情况。
2.3.2毛坯种类的选择主要依据的几种因素:(1)设计图样规定的材料及机械性能;(2)零件的结构形状及外形尺寸;(3)零件制造经济性;(4)生产纲领;(5)现有的毛坯制造水平。
由零件图可知零件材料为HT250,生产批量为大批大量,零件结构一般复杂,所以选择金属型浇铸,因为生产率很高,所以可以免去多次造型,工件尺寸较小,单边余量不大,需要结构细密,能承受较大的压力,所以选择铸件做毛坯。
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2.3.3毛坯尺寸的确定:选择的毛坯铸造方法是金属模机器造型,零件的最大尺寸<250mm,铸件的机械加工余量等级则为5~7 级(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2-11),选择6 级。
从《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2.2-4 中查得全长94.5mm 的加工余量为 2.5mm,即该毛坯尺寸为99.5mm;全长为57mm 的加工余量为2.5mm,即该毛坯的尺寸为62mm,φ 28H7加工余量为2 mm,即该毛坯的尺寸为φ 26H7 φ 35加工余量为9 mm ,即该毛坯的尺寸为φ 26mm,φ 22H8加工余量为2 mm,即该毛坯的尺寸为φ 20H8 ,φ 32H8加工余量为12mm,即该毛坯的尺寸为φ 20mm,φ36加工余量为16 mm,即该毛坯的尺寸为φ22mm。
三、工艺规程设计3.1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3.2定位基准选择:3.2.1粗基准的选择:作为粗基准的表面平整,没有飞边、毛刺或其他表面缺陷。
选择阀体上端面和前端面作为粗基准。
采用阀体上端面作为精基准加工下端面及以前端面作粗基准加工后端面,可以为后续工序准备好精基准。
3.2.2精基准的选择:根据该阀体零件的技术要求和装配要求,选择阀体下端面和后端面作为精基准,零件上的很多表面都可以采用它们作为基准进行加工,即遵循了“基准统一”原则。
阀体的下端面和后端面是设计基准,选用其作精基准定位加工阀体上端面和前端面以及定位孔,实现了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的重合,保证了被加工表面的垂直度要求。
3.3加工工艺方案分析:3.3.1加工件各表面的加工方法:根据阀体零件图上各加工表面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确定加工件各表面的加工方法如表:3.3.2工序的集中与分散:选用工序分散原则安排阀体的加工工序。
该阀体的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可以采用普通型机床配以专用工、夹具,以降低其生产成本。
3.3.3工序顺序的安排:机械加工工序:(1)遵循“先基准后其他”原则,首先加工精基准,即阀体下端面和后端面。
(2)遵循“先粗后精”原则,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后安排精加工工序。
(3)遵循“先主后次”原则,先加工主要表面,即阀体的下端面和后端面。
(4)遵循“先面后孔”原则,先加工阀体四个端面,在加工阀体的内孔以及钻孔、攻螺纹。
热处理工序:铸件为了消除残余应力,需在粗加工前、后各安排一次时效处理,在半精加工前、后各安排一次时效处理。
辅助工序:在半精加工后,安排去毛刺和中间检验工序;精加工后,安排去毛刺、终检工序。
综上所述,该阀体工序的安排顺序为:基准加工----主要表面粗加工及一些余量大的表面粗加工——主要表面半精加工和次要表面加工——热处理——主要表面精加工。
阀体零件的机加工工序安排如表:3.4关键工序设计:3.4.1选择机床及刀具:3.4.2量具的选用:铣平面采用的量具为游标卡尺;镗孔采用的量具为塞规和游标卡尺;3.5切削用量、时间定额的计算:3.5.1确定加工余量的目的:为保证零件质量,一般要从毛坯上切除一层材料。
合理的选择加工余量,对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若余量确定的过小,则不能完全切除上道工序留在加工表面上的缺陷层和各种误差,也不能补偿本道工序加工时工件的装夹误差,影响零件的加工质量,造成废品;余量确定的过大,不仅增加了机械加工量,降低了生产率,而且浪费原材料和能源,增加了机床与刀具的消耗,使加工成本升高。
所以合理确定加工余量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3.5.2工序余量的选用原则:(1)为缩短加工时间,降低制造成本,应采用最小的加工余量;(2)加工余量应保证得到图样上规定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3)要考虑零件热处理时引起的变形;(4)要考虑所采用的加工方法、设备以及加工过程中零件的可能变形;(5)要考虑被加工零件的尺寸,尺寸越大,加工余量越大。
因为零件的尺寸增大后,由切削力、内应力等引起零件变形的可能性也增大;(6)选择加工余量时,还要考虑工序尺寸公差的选择。
因为公差决定加工余量的最大尺寸和最小尺寸。
其工序公差不应超过经济加工精度的范围;(7)本道工序余量应大于上道工序留下的表面缺陷层厚度;(8)本道工序的余量必须大于上道工序的尺寸公差和几何形状公差;3.5.3阀体零件的加工余量: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手册表5-37——5-56 确定孔、表面、螺纹的加工余量如下表:3.5.4切削用量的计算:根据加工余量来确定铣削背吃刀量。
粗铣时,为提高切削效率,一般选择铣削背吃刀量等于加工余量,一个工作行程铣完。
半精铣时,背吃刀量一般为0.5~2mm;精铣时一般为0.1~1mm 或更小。
3.5.5粗铣下端面的切削用量计算(1)背吃刀量的确定根据下端面的机械加工余量及粗铣时背吃刀量的确定原则,确定背吃刀量为1.5mm;(2)进给量的确定由表1.4《切削用量简明手册》,在粗铣铸铁、刀杆尺寸为16mm×25mm、a mm p ≤3 以及工件直径为60~100mm 时;f=0.6~1.2mm/r所以选择f=1.0mm/r(3)铣削速度的计算由表1.11《切削用量简明手册》,当用YG6 硬质合金铣刀铣削= b δ166~181Mpa 灰铸铁,a mm p ≤ 3 ,f ≤1.0mm/r,切削速度υ1=80m/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