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发现》教案之一
《有趣的发现》教学教案

《有趣的发现》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探究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第1课:《水的奇妙变化》1. 观察水的三态变化,了解固液气三态的特点。
2. 探讨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规律。
第2课:《食物的变色》1. 观察食物在烹饪过程中的变色现象。
2. 分析食物变色原因,了解食物中的色素成分。
第3课:《空气的力量》1. 实验探究空气对物体的影响,了解空气压强的概念。
2. 讨论空气在生活中的作用。
第4课:《光的传播》1. 观察光的传播现象,了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 探讨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分析生活中的应用。
第5课:《声音的奥秘》1. 观察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
2. 探讨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实验观察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其积极性、主动性。
2. 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
3. 学果展示:评价学生作业、实验报告的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显微镜、试管、烧杯、滴管等。
2. 教学课件:PPT、视频、图片等。
3. 作业材料:实验报告、观察日记等。
六、教学实施步骤1. 准备阶段:(1)教师准备实验器材和教学资源。
(2)学生分组,明确小组成员分工。
2. 教学阶段:(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有趣的发现》教案

《有趣的发现》教案(一)设计意图和思路:我所执教的《有趣的发现》一课,是教科版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第三单元《我们去发现》活动主题一:我发现……的第一课时。
1、设计意图:本节课,所有的活动环节都围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为主线开展。
让所有的学生通过本节课的活动,不仅感受到快乐,而且使自己的好奇心得到满足。
2、设计思路:一开课,我播放了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爱看、爱唱的《蓝猫淘气三千问》的主题歌,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激起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于是,卡通形象蓝猫就作为学生的好朋友出现了。
为了让学生知道,要想寻找到有趣的发现,就要从认真观察开始。
于是我采用了“比眼力”的游戏导入,充分让学生动起来。
通过游戏,学生们的积极性提高了,从潜意识中已经感受到:只要认真观察,就会有有趣的发现。
在活动过程中,我共设计了三个环节,分别是:讲讲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观察实物找发现和大自然探秘。
这三个环节,动中有静,动静结合,不仅让学生有充分活动、观察的时间,还有静下心思考、交流的空间。
在“讲讲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这一环节中,主要让学生知道:世界上许多伟大的发明、发现都是从观察身边的一些小小的现象开始的。
课前学生查阅了大量的资料,通过亲自动手查阅、课堂上的交流,科学家的故事会给学生以启迪和信心,并能激励他们进一步去研究这些现象。
有了这种意识,就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开始观察。
我设计了蓝猫送礼物,观察实物这一环节,目的是为了创设一种神秘的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观察、发现的欲望。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这些花、鱼、乌龟、标本都是学生们生活中常见的,课堂上引入了活物,更能激起学生们观察的兴趣。
学生们将观察到的进行交流,通过交流,可以发现:学生们进一步体会到观察的重要性,并且也从发现中感受到了快乐。
让学生在乐中学就是这节课的主旨。
为了将学生发现的领域进一步拓宽,扩大学生的视野,我于是设计了第三个环节“大自然探秘”。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有趣的发现》教案设计和课后反思

《有趣的发现》教案设计和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学生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探究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乐于探索未知。
(2)学生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关注生活,服务社会。
二、教学内容:1. 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如水的沸腾、植物的生长等。
2. 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讨论,共同探究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科学实验器材和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观察与实验: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3. 提出问题:学生针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
4. 解决问题: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5.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讨论,共同探究问题。
6. 汇报与交流:各小组汇报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和分享。
7.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所学,进行自我反思。
课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部分学生在提出问题时,表述不够准确,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在小组合作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教师关注并进行针对性指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科学探究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有趣的发现》教案设计和课后反思

《有趣的发现》教案设计和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一些常见的科学现象。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1)观察和讨论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如水的沸腾、植物的生长等。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实验验证。
2. 第二课时:探索物质的性质(1)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如密度、溶解度等。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第三课时:揭秘人体的奥秘(1)引导学生观察人体,发现人体的奥秘,如骨骼、肌肉的作用等。
(2)让学生通过实验或调查,了解人体生理功能。
4. 第四课时:探索地球的秘密(1)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地图,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
(2)引导学生进行地球科学实验,如地球引力、地球运动等。
5. 第五课时:身边的科技(1)让学生了解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手机、电脑等。
(2)引导学生进行科技小制作或实验,体验科技的魅力。
三、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
3.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注重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实验等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学生作业和实验报告: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3. 学生小组合作表现: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沟通、协作能力。
五、课后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分析原因,调整教学策略。
《有趣的发现》教学教案

《有趣的发现》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生活中的有趣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观察生活中的有趣现象学习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如影子、彩虹、浮力等。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现象的能力。
2. 第二章:简单的实验学习进行简单的实验,如制作彩虹、浮力实验等。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验的能力。
3. 第三章:探索规律学习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索现象背后的规律。
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第四章:合作交流学习与他人合作进行实验和观察,分享自己的发现。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5. 第五章:有趣的发现展示学生展示自己在观察和实验中发现的有趣现象。
培养学生展示和评价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有趣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2.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探索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 展示评价法: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发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观察和实验所需的器材和工具。
2. 教学环境:宽敞明亮的教室,方便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观察和描述现象的能力。
2. 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验的能力。
3. 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学生合作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5. 学生展示和评价的能力。
六、教学实施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观察现象:组织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有趣现象,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
3.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
4. 探索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索现象背后的规律。
5. 合作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享自己的发现和观点。
《有趣的发现》教案设计和课后反思

《有趣的发现》教案设计和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交流的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和探究;(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2)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团队合作和互助学习的意识;(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1课:《生活中的科学现象》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小组讨论:学生分享生活中观察到的科学现象,交流彼此的发现和感受。
第2课:《科学实验入门》1. 导入:介绍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2. 小组合作: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简单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第3课:《探究力的作用》1. 导入:讲解力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关注力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2. 小组讨论:学生探讨力的作用在生活中的实例,分享彼此的发现。
第4课:《物质的性质》1. 导入:介绍物质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
2. 小组合作:学生进行物质性质变化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第5课:《环境与生活》1. 导入:讲解环境与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
2. 小组讨论:学生分享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看法,讨论保护环境的方法和措施。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3. 实验教学: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4. 讨论教学: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有趣的发现》教学教案

《有趣的发现》教学教案《有趣的发现》教学教案《有趣的发现》教学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容、易、研、究四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会按课文内容表演,评议。
教学程序一、复习1、出示生字词卡片:认读、开火车读、齐读。
2、我们继续学习《有趣的发现》,学生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领悟课文内容(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细读第一自然段2、讨论:达尔文是个怎样的人?是什么意思?3、小结:小朋友,达尔文生活在一百多年前的英国,到今天全世界的人都记住着他的名字,这就是。
4、有感情地朗读,练习背诵。
(二)学习课文2至3自然段提问:课题是有趣的发现,那么达尔文到底有什么有趣的发现呢?1、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2至3自然段。
2、谁来说说达尔文发现了什么?3、讨论交流。
4、出示:他看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感到很奇怪5、指名让同学读好这句话,其他小朋友想一想奇怪在那里?6、指名回答7、达尔文看到这种奇怪的现象,会想些什么呢?(现在你就是达尔文,你正在小岛上考察。
如果看到这种奇怪的现象会想些什么呢?)8、讨论交流是呀,为什么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呢?那些翅小的昆虫哪里去了呢?9、朗读第二自然段10、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呢?达尔文又是怎样做的呢?11、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12、思考后互相交流,合作学习,然后汇报。
出示句子:原来,岛上经常刮大风便逐渐消失了。
13、让学生说说这段话中讲了哪几种昆虫?用自己的话分别说清三种昆虫的情况。
14、思考后讨论出示句式训练:没有翅膀的昆虫因为所以翅膀特别大的昆虫因为所以翅膀小的昆虫因为所以15、让学生表演2至3自然段的内容,集体评议。
16、那么,达尔文是如何找到答案的呢?板书:反复观察比较17、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三)细读第四自然段①指名朗读是啊,达尔文通过反复、观察、比较,终于明白了只有适应岛上环境的昆虫才能生存下来。
《有趣的发现》教案设计和课后反思

《有趣的发现》教案设计和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2. 引导学生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进行小组合作实验。
3. 分享和讨论实验结果,总结科学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
2.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并总结科学规律。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科学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
2. 学生分组,准备进行小组合作实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观察与分析:学生观察教师展示的科学现象,分析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3. 小组合作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4. 分享与讨论:各小组代表分享实验结果,全班同学一起讨论,总结科学规律。
5. 课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次课程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6. 布置作业: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7. 结束语: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小结,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继续发现和探索科学现象。
课后反思:在本次课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在小组合作实验环节,学生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提高了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在分享和讨论实验结果的过程中,锻炼了沟通和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科学现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较弱,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培养。
在小组合作实验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合作能力。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有趣的发现》教案、教学设计

3.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教师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
2.学生分享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如如何观察、发现、表达等。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即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3.观察实践:布置学生周末进行一次户外活动,如公园、田野等,观察并记录下自己认为有趣的现象。要求学生在记录时,尽量详细描述,为下周课堂上的分享做好准备。
4.家庭作业:请家长协助孩子一起完成一本“有趣的发现”小册子,内容包括孩子在本节课的学习收获、自己的观察记录等。鼓励家长和孩子共同创作,增进亲子关系。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有趣发现,培养合作意识。
4.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察和发现,提高语文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细节的情感,提高学生对生活中有趣事物的敏感性。
2.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优美和节奏感。
2.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讲解,特别是多音字和易混淆字,如“趣”、“发”、“现”等,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和掌握。
3.分析课文的结构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有趣的发现是什么,以及作者是如何观察和发现的。
4.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示范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并学会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中。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有趣的发现》教学教案

《有趣的发现》教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引起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介绍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1.2 教学方法:通过展示有趣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1.3 教学内容:介绍科学探索的重要性。
解释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1.4 教学活动:展示有趣的科学现象,如魔术表演或实验。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讨论可能的答案。
1.5 作业:让学生思考一个他们好奇的科学问题,并准备在下节课上分享。
第二章:观察和实验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基本技能。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发现科学现象。
2.2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
引导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讨论。
2.3 教学内容:介绍观察和实验的基本方法。
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记录观察结果。
2.4 教学活动:分组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例如观察植物的生长或水的沸腾。
引导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小组讨论。
2.5 作业: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观察并记录结果,准备在下节课上分享。
第三章:探究和解决问题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解决问题。
3.2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3.3 教学内容:介绍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解决问题。
3.4 教学活动:分组让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例如观察物体的浮沉或电路的工作。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3.5 作业: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或观察活动,解决一个科学问题,准备在下节课上分享。
第四章:科学交流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科学交流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表达和分享他们的发现。
4.2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
引导学生学会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和分享他们的发现。
4.3 教学内容:介绍科学交流的基本要求。
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表达和分享他们的发现。
《有趣的发现》教案设计和课后反思

《有趣的发现》教案设计和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生活中的有趣现象。
2.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发现生活中的有趣现象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有趣现象。
2. 学生分享自己发现的现象,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第二课时:观察和实验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
第三课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第四课时:总结和反思1. 学生进行总结,分享自己的收获。
2.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三、教学策略:1. 教师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教师采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鼓励学生进行实验和思考。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考过程和方法。
五、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资源准备:1. 图片或视频素材:用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有趣现象。
2. 实验器材:用于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
3. 问题引导: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
《有趣的发现》教案设计和课后反思

《有趣的发现》教案设计和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分享和交流自己的发现。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1. 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 学会用问题引导观察,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第二章:团队合作,共同探索1. 学会分组合作,共同完成观察任务。
2. 学会分享和交流自己的发现,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第三章: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1.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思考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发现科学的乐趣1.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科学的乐趣。
2.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第五章:课后延伸与反思1. 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 实验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科学现象。
3. 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共同探索科学现象。
4. 反思法:让学生在课后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观察工具、实验器材等。
2.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课堂环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观察与描述:让学生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3. 团队合作:分组进行观察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实验与验证: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方法验证科学现象。
5. 分享与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6. 总结与反思: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7. 课后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科学现象。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发现了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9篇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9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1《有趣的发现》写了生物学家达尔文对海洋中一个小岛上昆虫的观察,发现只有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道理,体现了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
课文内容框架:考察发现——观察比较——得出结论。
为了让孩子们透彻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为什么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没有翅膀,我采用了以下的方法:一、板书演示帮助理解二年级的孩子识字量在不断增大,理解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所以每篇课文的教学我都设计有效的板书,教学《有趣的发现》也是如此。
应该来说,这篇课文的复述更有赖于板书。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问孩子:达尔文在小岛上发现了一个怎样有趣的现象?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我相机板书了:发现特大翅膀没有翅膀小翅膀接着,我让孩子们自学第三小节,自己去找原因。
在一起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我又相机板书了:大风吹来结果能顶住生存下来不会飞不大可能被淹死能飞却顶不住逐渐消失再根据板书重述一遍课文内容,显得比较容易,孩子们也理解了刚才的疑问。
二、说话训练加深理解根据板书,让孩子们用文中的“因为……就……”、“因为……也……”来进行表达,孩子们表达的过程就是再理解的过程,表达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三、情境表演强化理解在理解了文意的基础上,我让6个小组的孩子自由选择任意一种昆虫,进行大风吹来时的不同结果的表演,并进行了相关的提示,比如一人表演风,一人解说,其余人表演时注意表情、手臂等,孩子们进行了彩排,然后分组上台表演,尽情的情境表演,不仅让孩子们享受到了欢乐,同时也是强化理解的过程。
后记:后来布置孩子们回去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父母们都反馈过来,说将得很到位,表述与课文内容相差甚少,而且还有动作表演。
《有趣的发现》教案

《有趣的发现》教案教案:《有趣的发现》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家们做出有趣的发现背后的故事。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索能力。
教学重点:1.学生对科学家们做出的有趣发现的理解和探索。
2.学生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学生对科学家们的发现过程进行思考和总结。
2.学生对发现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和讨论。
教学准备:1.图书馆、电脑和投影仪。
2.杂志、报纸或网页上的科学发现和相关材料。
3.电脑和打印机。
教学过程:一、热身引入(10分钟)1.学生通过班级讨论方式,回答以下问题:-你认为科学家是如何做出有趣的发现的?-你对科学有什么兴趣?2.教师介绍科学家们的有趣发现背后的故事,并提出相关的问题。
二、发现背后的故事(30分钟)1.教师向学生展示一系列有趣发现的图片或视频,包括但不限于:-牛顿的苹果误打误撞发现万有引力-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和钋-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低温燃烧让冰熔化-卡尔文森等科学家在南极发现生命的证据2.学生小组合作阅读相关的材料,了解每个发现的背景故事和科学家们的思考过程。
3.学生小组展示他们所了解的发现,并回答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
三、实际应用分析(3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每个发现的实际应用,并讨论其对科技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以下问题,并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发现:-你认为最有意义的发现是什么?为什么?-这些发现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哪些方面产生了影响?-你认为科学家们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四、拓展延伸(20分钟)1.学生分小组选择一个他们感兴趣的科学领域(如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2.教师提供相关的材料和资源,鼓励学生团队合作,收集信息和发现新的科学知识。
3.学生团队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与其他小组分享他们的有趣发现。
五、总结回顾(10分钟)1.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科学的重要性和有趣的发现背后的努力。
有趣的发现教学方案

有趣的发现教学方案有趣的发现教学方案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通常会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
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趣的发现教学方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趣的发现教学方案1《有趣的发现》选自语文出版社S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百花园六中的“能说会道”栏目。
本栏目由口语交际内容、对话框、口语交际的要求和步骤三部分组成。
本次口语交际是讲自己“有趣的发现”,主要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的发现以及自己是怎么发现的。
这一内容既紧密结合本单元专题内容,又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审美情趣,让学生交际起来有话可说。
交流时学生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自己在大自然、生活中的有趣发现,即经过探索研究找出以前还没有被自己认识的事物或规律,把发现了什么和是怎么发现的说清楚。
通过具体的交际情境,使学生在生与生、师与生的交流互动中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同时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教学目标1.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自己在大自然、生活中的有趣发现,把“发现了什么”和“是怎么发现的”说清楚。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人交际的能力、认真倾听的能力、应对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
3.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意识和习惯,体会发现的乐趣。
4.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1.观察大自然、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现象。
2.玻璃杯、盐水、淡水、鸡蛋。
3.幻灯片。
教学过程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在约旦和巴基斯坦两国的交界处有一个神奇的地方,知道它是哪吗?生:“死海”师:对,它就是著名的“死海”,知道它神奇在哪吗?生1:人能浮在水面上看书。
师:说清楚一点好吗?同学们,说的时候要做到,说清楚。
(板书:说)生1:人能浮在水面上看书。
师:对生2:能浮在水面上看书、看报纸。
老师:看多神奇啊!它还神奇在死海没有动植物生存,“死海”因此而得名,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生:想······师:那请看老师这里,这是二杯水,这是一枚?生:鸡蛋师:请同学们,看好啦!生:噢······(同学们发出了惊奇的声音)师:你发现了什么?生1:我发现鸡蛋放在第一杯水里会下沉,放在第二杯水里会上浮。
有趣的发现教案_1

有趣的发现教案导读:教学内容7.有趣的发现共几课时共3课时第1课时课型新授第几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
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资源1.小黑板。
2.生字卡片。
3.有关达尔文的生平资料。
4.动物对每个孩子都有很大的吸引力,课前布置学生观察昆虫,看看有没有新发现。
预习设计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流利地读好下面的词语。
一百达尔文反复比较生存容易研究有趣著名考察因为淹死而3.依据课后笔顺表会正确书空一类字。
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第一板块: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3分钟)1.全班学生齐读课题。
2.思考、回答老师提问,理解课题的意义,说说自己想知道什么。
第二板块:检查情况,指导朗读。
(20分钟)●预习作业21.读字词。
2.明确“著、察、死、存、因、淹、文、研”的读音。
3.读词语。
4.同桌过关朗读。
●预习作业11.听老师读长句,跟读。
2.认真倾听,对同学的朗读进行评议。
第三板块:初步了解,弄清梗概。
(7分钟)1.分段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什么地方不懂,交流,互相解答疑问。
2.相互讨论,然后作答。
著名——有名、闻名第四板块:学习字词,正确书写。
(10分钟)1.读生字。
2.交流记字方法。
3.认真写字。
书空,板演,评议。
4.练习描、仿、写。
5.书空,记住笔顺。
第一板块: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3分钟)1.请学生朗读课题。
2.解释课题,引导提问:“有趣”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第二板块:检查情况,指导朗读。
(20分钟)●预习作业21.指名学生读词语。
一百达尔文反复比较生存容易研究有趣著名考察因为淹死而2.导学。
“著、察”是翘舌音,“死、存”是平舌音,“因、淹、文、研”是前鼻音。
《有趣的发现》教学教案

《有趣的发现》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现象,总结出一些基本的科学原理,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在实验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和分享。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观察植物的生长》学习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基本需求。
进行观察植物的实验,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2. 第二章:《探索水的性质》学习观察水的性质,如透明度、流动性等。
进行实验,探索水的性质,如水的表面张力、水的溶解性等。
3. 第三章:《研究声音的产生》学习观察声音的产生,了解声音的基本特性。
进行实验,探索声音的传播和影响声音的因素。
4. 第四章:《探索磁铁的性质》学习观察磁铁的性质,了解磁铁的基本特性。
进行实验,探索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5. 第五章:《观察天气的变化》学习观察天气的变化,了解天气的基本现象。
进行实验,探索天气变化的原因,如温度、湿度等。
1. 观察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发现问题的答案。
2.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验证他们的假设和推理。
3.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实验结果,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
四、教学评价1. 观察记录:评估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认真程度和观察结果的准确性。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参与程度和思维的深度。
五、教学资源1. 植物生长实验材料:植物、土壤、水等。
2. 水的性质实验材料:水、玻璃板、滴管等。
3. 声音产生实验材料:音叉、尺子、气球等。
4. 磁铁性质实验材料:磁铁、铁钉、小铁球等。
5. 天气变化实验材料:温度计、湿度计、天气预报等。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本节课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并进行示范。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1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8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两条绿线内的10个生字只识不写,学写五个生字。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
课时: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朋友,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吗?蔡伦(造纸)、沈括(印刷术)、张衡(地动仪)、祖冲之(圆周率)......爱因斯坦(相对论)、牛顿(万有引力,力学学说)、爱迪生(发明大王)、麦克斯维(电磁)、诺贝尔(炸药)、达尔文(进化论)(出示达尔文像)他就是一百多年前,英国著名的科学家——达尔文。
小朋友对达尔文有什么了解吗?(简介达尔文)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课文是讲述达尔文关于发现的一个故事。
这就是《有趣的发现》(老师边述边板书课题。
)解题:(1)"有趣"是什么意思(有意思、好玩;能引起人的好奇心或喜爱)(2)看了课题,你们有什么要问的?(学生边讲老师边在题目旁打小问号。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
(2)读通句子。
(3)标上自然段序号。
(学生按要求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
)三、检查自读效果。
出示生字:1、自读、正音:2、指名读。
开火车读,齐读。
4、去掉拼音齐读词语。
5、把生字词带入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长句子多读几遍。
6、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评议。
(重点指导读通第3自然段中的第二第三四句。
)7、我们一起听听课文的范读。
8、齐读课文四、初步理解课文汇报内容1、刚才我们提的小问号有哪个可以擦去了剩余的问号我们下节课来解决。
2、下面请同位互相检查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故事。
有趣的发现的教学方案(最新)

有趣的发现的教学方案有趣的发现一、复习一二节,有趣的发现教案(第一稿)。
1、这篇课文讲了谁的故事?2、他发现了什么?3、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事情,这节课我们就来揭开这个谜团。
二、精读第三小节1、自由读三小节,画出相应的句子。
2、同桌交流自己画的句子。
3、指名汇报,师出示第三节的2、3、4句话原来,岛上经常刮大风,那些没有翅膀的昆虫,因为不会飞,就不大可能被风刮到海里淹死。
而那些翅膀特别大的,因为能顶得住大风,也生存了下来。
可怜的是那些翅膀小的昆虫,能飞起来却顶不住大风,很容易被刮到海里去,便逐渐消失了。
4、默读这一段话,思考讲了哪几种昆虫?分别用圆圈画出来。
原来,岛上经常刮大风,那些没有翅膀的昆虫,因为不会飞,就不大可能被风刮到海里淹死。
而那些翅膀特别大的,因为能顶得住大风,也生存了下来。
可怜的是那些翅膀小的昆虫,能飞起来却顶不住大风,很容易被刮到海里去,便逐渐消失了。
学生默读书,并且画词语,同时指一生到实物展台上展示画,问:画的一样吗?板书没有翅膀的翅膀特别大的翅膀小的5、南北合作读这三句话,(南边的读1句,北边的'读2句,三句齐读)小朋友看谁的眼睛最亮,比一比这几句有什么相同的地方?6、学生观察比较,思考后交流:1、2句都有"因为"出示:(1)那些没有翅膀的昆虫,因为不会飞,(所以)就不大可能被风刮到海里淹死。
(2)而那些翅膀特别大的,因为能顶得住大风,(所以)也生存了下来。
师:火眼金睛,你发现了前一句是原因,后一句是结果,我们来读一读这两句,齐读。
其实第三句和上面两句一样,你也能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这一句吗?(3)可怜的是那些翅膀小的昆虫,能飞起来却顶不住大风,很容易被刮到海里去,便逐渐消失了。
7、指生读这一段话。
8、达尔文的这一发现的确有趣,如果讲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他们肯定爱听。
怎样才能不看书快速地讲好呢?宗老师有个好办法:记住这段中的最主要的词,如果用上"因为…所以…"你就会说得更清楚,教案《有趣的发现教案(第一稿)》。
[《有趣的发现》教案之一] 教科版有趣的发现教案
![[《有趣的发现》教案之一] 教科版有趣的发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ecaef7cc17552706220800.png)
《[《有趣的发现》教案之一] 教科版有趣的发现教案》摘要:()、这有趣发现与达尔有关是达尔发现,学生达尔发现岛上昆虫要么翅膀特别要么就没有翅膀,学生()、到底什么岛上只有翅膀特别昆虫和没有翅膀昆虫却没有翅膀昆虫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二然段和三然段句、学会课5生达反较理由生组成新词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然环境才能生存下道理像达尔那样仔细观察事物学习他认真探精神教学重难理有关词句重是词句训练教学准备挂图贴图生卡片黑板若干、课前谈话知识铺垫、朋友我们地球上生存着许许多多昆虫它们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瞧(出示昆虫图)老师这儿就有许多认识他们吗?、指名学生说3、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些昆虫有些相处、是啊这些昆虫有翅膀特别有翅膀特别还有没有翅膀(教师用笔圈出类并分别标上翅膀翅膀没翅膀)5、你还知道哪些昆虫是属这三类种?二、揭示课题引发疑问、今天老师想和起与昆虫有关故事名就叫(出示课题有趣发现)、指名题轻声3、了题目你脑是否出现了些问呢?、学生质疑(谁发现?哪发现?发现什么?怎样发现?)教师相机板三、逐段讲答疑问()、然段、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课然段由朗准音通句子、指名学生正音变调英名鼻音达尔英名多熟练3、从短短这句话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这有趣发现与达尔有关是达尔发现()、多年前师加述达尔出生809年世73岁距今已有多年了(3)、英国著名科学出示达尔肖像图师加述瞧这位就是身穿英国绅士达尔他常与各种动植物打交道是位非常有名博物学、这样位有名科学谁再向介绍下指名感情朗5、朋友你还会用这样句式介绍下达尔吗?句式训练达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二然段、渡达尔是哪儿发现了什么有趣现象呢?让我们赶快课二然段吧样要准音通句子、学生由朗3、指名学生分句可以喊上你桌也可以叫上你朋友和你合作、哪问题你能了?()、(哪发现)学习句学生达尔海洋岛上发现教师加述达尔作名博物学常跟着海军勘探船到海洋岛上考察()、(发现什么)学习二句学生达尔发现岛上昆虫要么翅膀特别要么就没有翅膀教师出示插图瞧岛上昆虫要么翅膀特别要么就没有翅膀发现了这样情况达尔感到(很奇怪)他奇怪些什么呢?你会用这样句式说吗?句式训练达尔看到岛上只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却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到很奇怪5、不会儿两问题了再这然段你还有什么不明白吗?6、学生()、到底什么岛上只有翅膀特别昆虫和没有翅膀昆虫却没有翅膀昆虫?()、什么是考察达尔是怎样考察?(三)、三然段句、渡还等什么赶快学习三然段吧先看看达尔是怎样考察吧、出示三然段句3、指名正音、出示达尔考察插图朋友你觉得达尔考察候态怎样?5、学生很认真很细心6、这句话哪些词能突出他认真态呢?()许多教师你猜想下达尔会捉哪些昆虫?学生(蜻蜓、蝴蝶、蚂蚁、蜘蛛)教师了方便研究达尔捉了这么做种昆虫而且每种数量也很多指名词语()反复学生反复说明达尔观察比较了很多次教师是啊科学许多发现就是次又次试验到答案达尔也不例外指名词语(3)终学生达尔到答案很不容易教师没有反复观察比较如何得正确答案呢指名词语7、齐三然段句四|、教学生授以方法达反较、认、组词想谁组就谁组3、指导写法除比较较笔画比较多外其余笔画都较少写笔画较少词关键到关键笔画分析每关键笔画、描红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趣的发现》教案之一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有趣的发现》教案之一,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2、学会本课5个生字“百”“达”“文”“反”“较”,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像达尔文那样仔细观察事物,学习他认真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有关词句,重点是词句训练。
教学准备:
挂图,贴图,生字卡片,小黑板若干
一、课前谈话,知识铺垫。
1、小朋友,在我们地球上生存着许许多多的昆虫,它们世世代代,繁衍生息。
瞧(出示昆虫图),老师这儿就有许多,认识他们吗?
2、指名学生说。
3、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些昆虫有一些相同之处。
4、是啊,这些昆虫有的翅膀特别大,有的翅膀特别小,还有的没有翅膀。
(教师用笔圈出同类,并分别标上“翅膀大”“翅膀小”“没翅膀”)
5、你还知道哪些昆虫是属于这三类中的一种?
二、揭示课题,引发疑问。
1、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去读一个与昆虫有关的小故事,名字就叫——
(出示课题:有趣的发现)
2、指名读题,注意轻声“的”。
3、读了题目在你脑中是否出现了一些小问号呢?
4、学生质疑:(谁发现?在哪发现?发现什么?怎样发现?……)教师相机板书。
三、逐段讲读,解答疑问。
(一)、第一自然段
1、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学生读,正音:“一”的变调,“英”“名”后鼻音,“达尔文”英文名字多读熟练。
3、从短短的这句话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1)、这个有趣的发现与“达尔文”有关,是达尔文发现的。
(2)、“一百多年前”。
师加述:达尔文出生在1809年,去世时73岁,距今已有一百多年了。
(3)、“英国著名科学家”。
出示达尔文的肖像图,师加述:瞧,这位就是身穿英国绅士服的达尔文,他经常与各种动植物打交道,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博物学家。
4、这样一位有名的科学家,谁再向大家介绍一下。
指名感情朗读。
5、小朋友,你还会用这样的句式来介绍一下达尔文吗?
句式训练:达尔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第二自然段。
1、过渡:达尔文是在哪儿,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呢?让我们赶快去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吧,同样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自由朗读。
3、指名学生分句读:可以喊上你的同桌,也可以叫上你的好朋友和你合作读。
4、哪个问题你能解决了?
(1)、(在哪发现。
)——学习第一句。
学生:达尔文在海洋中的一个小岛上发现的。
教师加述:达尔文作为一名博物学家,经常跟着海军勘探船到海洋的小岛上去考察。
(2)、(发现什么。
)——学习第二句。
学生:达尔文发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
教师出示插图:瞧,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
发现了这样一个情况,达尔文感到——(很奇怪)。
他奇怪些什么呢?
你会用这样的句式说好吗?
句式训练:达尔文看到岛上只有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却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到很奇怪。
5、不一会儿两个问题解决了,再读读这个自然段,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6、学生:(1)、到底为什么岛上只有翅膀特别大的昆虫和没有翅膀的昆虫,却没有小翅膀的昆虫?
(2)、什么是“考察”,达尔文是怎样考察的?
(三)、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1、过渡:还等什么赶快学习第三自然段吧!先来看看达尔文是怎样考察的吧!
2、出示: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3、指名读,正音。
4、出示达尔文考察时的插图:小朋友,你觉得达尔文考察的时候态度怎样?
5、学生:很认真,很细心。
6、这句话中哪些词最能突出他的认真的态度呢?
(1)“许多”
教师:你猜想一下,达尔文会捉来哪些昆虫?
学生:(蜻蜓、蝴蝶、蚂蚁、蜘蛛……)
教师:为了方便研究,达尔文捉来了这么做种昆虫,而且每一种的数量也很多。
指名读好词语。
(2)“反复”
学生:反复说明达尔文观察比较了很多次。
教师:是啊,科学家的许多发现,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试验中找到答案的,达尔文也不例外。
指名读好词语。
(3)“终于”
学生:达尔文找到答案很不容易。
教师:没有反复的观察比较如何得来正确的答案呢!
指名读好词语。
7、齐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四|、教学生字,授以方法。
百
达
文
反
较
1、认读。
2、组词:想帮谁组就帮谁组。
3、指导写法:除“比较”的“较”笔画比较多外,其余笔画都较少,写好笔画较少的词,关键在于找到,关键笔画。
分析每个字的关键笔画。
4、描红,抄写。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有趣的发现》教案之一,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