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系统测试报告
现代供电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现代供电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运行规律,熟悉各种电力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提高对电力系统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二、实验内容及方法1. 电力系统基本参数测量(1)测量变压器高压侧和低压侧的电压、电流、功率因数。
(2)测量线路的电阻、电抗、功率损耗。
(3)测量发电机的电压、电流、功率因数、频率。
2. 电力系统故障分析(1)模拟电力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分析故障原因及影响。
(2)模拟电力系统三相短路故障,分析故障原因及影响。
3. 电力系统保护装置测试(1)测试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特性。
(2)测试自动重合闸装置的动作特性。
4. 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1)分析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性。
(2)分析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1)检查实验设备是否完好,包括变压器、线路、发电机、继电保护装置等。
(2)熟悉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实验实施(1)按照实验步骤,依次测量电力系统基本参数。
(2)模拟电力系统故障,观察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原因。
(3)测试电力系统保护装置的动作特性。
(4)分析电力系统稳定性。
3. 实验记录(1)详细记录实验数据,包括电压、电流、功率因数、频率、故障现象等。
(2)绘制实验曲线,分析实验结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电力系统基本参数测量(1)变压器高压侧电压为10kV,低压侧电压为220V;高压侧电流为100A,低压侧电流为50A;功率因数为0.8。
(2)线路电阻为0.5Ω,电抗为0.2Ω;功率损耗为10kW。
(3)发电机电压为10kV,电流为100A;功率因数为0.8;频率为50Hz。
2. 电力系统故障分析(1)模拟单相接地故障,故障现象为接地相电压降低,非接地相电压升高。
(2)模拟三相短路故障,故障现象为短路点附近电压降低,线路电流增大。
3. 电力系统保护装置测试(1)继电保护装置动作特性良好,能够及时切除故障。
(2)自动重合闸装置动作特性良好,能够实现故障切除后的自动重合。
交流供电系统调试报告

交流供电系统调试报告一、引言交流供电系统的调试是确保电力系统运行正常的重要环节。
本报告旨在介绍交流供电系统调试的过程、方法和结果。
通过详细的实验数据和分析,展示交流供电系统调试的重要性和成果,为相关工程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实验目的交流供电系统调试的目的是验证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具体目标包括: 1. 对交流供电系统的电路和设备进行功能验证; 2. 测试系统的过载和短路保护; 3. 测试系统的调压和调频功能; 4. 测试系统的功率因数、电流和电压的稳定性; 5. 验证系统的接地性能。
三、实验设备本次交流供电系统调试使用的设备包括: - 交流发电机 - 变压器 - 输电线路 - 变频器 - 调压器 - 调频器 - 稳压器 - 电力负载四、实验步骤4.1 前期准备1.检查设备的接地情况,确保设备和测试环境的安全性;2.验证设备的供电电源是否正常,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3.检查设备的线路连接情况,确保信号传输的畅通。
4.2 功能验证1.检查交流发电机的运行状态和发电功率,验证发电机的供电能力;2.测试变压器的升降压功能,验证变压器的工作状态;3.对输电线路进行漏电检测和电容测试,验证线路的传输质量;4.调试变频器和调压器的工作模式,验证设备的调节效果。
4.3 过载和短路保护测试1.逐一增加电力负载,观察系统的负载能力;2.测试过程中,监测设备的温度和电流情况,确保设备不受过载损坏;3.进行短路实验,测试系统的短路保护功能。
4.4 调压和调频功能测试1.调节变压器和调压器的参数,观察系统的电压变化;2.测试系统的调压稳定性,验证调压器的调节效果;3.调节变频器的频率,观察系统的输出频率变化;4.测试系统的调频稳定性,验证变频器的调节效果。
4.5 功率因数、电流和电压稳定性测试1.测试系统的功率因数,验证系统的能效;2.监测系统的电流和电压波动情况,评估系统的稳定性;3.分析电力负载的波动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强电系统调试报告

强电系统调试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记录和总结对强电系统进行调试的过程和结果。
强电系统是指涉及高压、大电流和电磁干扰等特性的电气系统。
调试过程中,我们对强电系统的各个组件和功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2. 调试目标本次调试的主要目标是验证和调整以下几个方面的强电系统:1.供电系统:包括电源设备、电缆和连接器等。
2.配电系统:确保电力能够正确分配给各个终端设备。
3.控制系统:检查各个控制回路及其相互之间的协调性。
4.保护系统:确保在异常情况下能够及时断开电路和保护设备。
3. 调试过程3.1 供电系统测试首先,我们对供电系统进行了测试,以确保电源设备和电缆的正常工作。
使用示波器测量了电源输出的波形和电压稳定性。
同时,对电缆和连接器进行了查看和检测,以确保其良好的连接和绝缘性能。
3.2 配电系统调整在供电系统正常工作后,我们开始对配电系统进行调整。
通过测量各个终端设备的电流和电压,调整了配电系统中的开关和保险丝,以确保正确的功率分配和过载保护。
3.3 控制系统测试控制系统是强电系统的核心部分,对其进行完整的测试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通过模拟各种操作情况,验证了控制回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也测试了各个控制回路之间的协调性,以确保不会发生冲突和误操作。
3.4 保护系统验证保护系统是保证强电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通过模拟各种异常情况,如短路和过载,测试了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和及时性。
确保在异常情况下能够及时断开电路和保护设备,以防止事故发生。
4. 调试结果经过全面的调试测试,我们对强电系统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评估,并取得了如下的结果:1.供电系统正常工作,电源设备和电缆的性能良好。
2.配电系统经过调整,功率分配和过载保护得到了有效控制。
3.控制系统经过测试,各个控制回路之间的协调性和反应速度良好。
4.保护系统经过验证,能够及时断开电路并保护设备安全。
5. 结论通过对强电系统的全面调试,我们确认系统能够正常工作,并且符合设计要求。
高压输电线路测试报告

高压输电线路测试报告
测试目的:本次测试旨在对高压输电线路进行全面的检测和评估,确保线路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
测试背景:高压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承载着电能长距离传输的任务。
为了保证线路的安全运行和稳定供电,定期检测和测试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测试内容:
1. 线路外观检查:仔细检查线路的外观情况,包括线杆、绝缘子、导线等部分。
查看是否有明显的损坏、松动、老化等情况,确保线路结构完好。
2. 绝缘测量:使用绝缘电阻测试仪对线路的绝缘性能进行测量。
主要测量线路的绝缘电阻和介电损耗。
对于存在问题的绝缘子,进行绝缘电阻测试,以确定是否需要更换。
3. 接地测试:对线路的接地系统进行检测。
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确保接地系统的有效性。
4. 电气性能测试:通过电力系统分析仪对线路的电气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
主要测试线路的电压、电流以及功率因数等参数,评估线路的工作状态。
5. 超声波检测:使用超声波检测仪对线路的绝缘材料进行检测。
通过测量超声波传播的时间和强度,判断绝缘材料是否存在损
伤或缺陷。
6. 红外热成像检测:利用红外热成像仪对线路的热分布进行检测。
通过检测线路的热量变化,可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如接触不良、过载等。
测试结论:根据以上测试结果和分析,确认高压输电线路的运行状态良好,没有明显的损坏和故障。
建议定期进行线路的检测和测试,以确保线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对于存在问题的部分,及时维修或更换,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供电系统试运转报告

编号:BZJS-运行报告-2018版本号:第一版矿井供电系统联合试运转报告XXX公司机电科XXX公司矿井供电系统联合试运转报告一、系统概况1、矿井电源我矿位于XXX东岸,行政区划属XXX管辖,在XXX电网的覆盖区内。
目前矿区内设有一座35/10kV区域变电所,供矿井用电。
其35kV电源引自阳霞11kV变电站35kV 侧,35kN架空导线规格为LGJ-120型,长约23km。
本矿井设有一座10kV变电所,电源引自矿区35KV变电所。
XXX110kV变电站位于本矿西南约25km处,主变容量为1.63MVAx10MWA,电压等级为110/35kV,两侧均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
2回110kV电源分别引自库尔勒城西110kV变电所和轮台110kV变电所。
矿区35kV变电所:位于本矿南侧约2km处,主变容量为1x1.6MVA,电压等级35/10kV,单回路供电,电源引自阳霞110kV变电站35kV侧,电源线路导线规格均为LGJ-70,长度约为23km。
我矿在矿井范围内新建10KV变电所,10KV变电所设置两路YJLV223*1208.7/15V电缆作为供电线路,两回路电源均引自35KV变电站内不同负荷柜,变电站内安装KYN28-12型高压配电柜20台,进行矿井高压配电。
安装两台S11-M-1250/10/0.49KV型变压器以及12台GGD2-34 型低压配电柜,对矿井低压系统进行变配电。
因为矿区为单回路供电,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等相关规定,我矿又安装一台GY-400型柴油发动机组作为备用电源,备用电源0.38KV电源经Ks9-500KVS-0.4/10Kv型升压变压器升压10KV后送入高压控制柜进行用电分配。
应急备用电源主要承担矿井一级负荷用电设备,包括主通风机、矿井主排水系统及主斜井架空乘人装置使用。
2、地面供电目前矿井在工业广场建一座10KV变电所。
变电所内10kV开关柜选用KYN28-12型高压开关柜20台;配备两台S11-M-1250/10/0.9KV型变压器以及12台GGD2-34 型低压配电柜。
UPS的测试报告

UPS的测试报告UPS(不间断电源)是一种能在电网电力供应中断的情况下提供瞬态电力的电力设备。
为了保证UPS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测试和评估。
下面是对UPS设备进行的测试报告。
测试时间:2024年4月1日-2024年4月30日测试地点:xxxx仓库一、性能测试1.输出电压稳定性测试在每个功率负载点(50%、75%、100%、125%)下,测量UPS的输出电压稳定性。
结果显示,在任何负载点下,UPS的输出电压稳定性均满足标准要求。
2.输出频率稳定性测试在每个功率负载点(50%、75%、100%、125%)下,测量UPS的输出频率稳定性。
结果显示,在任何负载点下,UPS的输出频率稳定性均满足标准要求。
3.转换时间测试将电网供电切换至UPS供电时,测量UPS切换时间。
结果显示,UPS 的切换时间在标准要求范围内。
4.效率测试在每个功率负载点(50%、75%、100%、125%)下,测量UPS的效率。
结果显示,UPS在各负载点下的效率均符合标准要求。
二、可靠性测试1.负载适应能力测试通过在各种功率负载情况下对UPS进行连续运行测试,评估UPS的负载适应能力。
结果显示,UPS能够在不同负载下保持稳定和可靠的运行。
2.温度和湿度适应能力测试将UPS置于不同温度和湿度环境中,测试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表现。
结果显示,UPS能够适应不同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并正常运行。
3.抗干扰性能测试通过在干电池工作情况下模拟电网干扰,测试UPS的抗干扰能力。
结果显示,UPS能够有效抵御干扰并保持稳定工作。
三、安全性测试1.电气安全性测试检测UPS的接地情况、绝缘电阻以及内部电路的安全性。
结果显示,UPS的电气安全性满足标准要求。
2.电池安全性测试对UPS的电池组进行充放电测试,评估电池的安全性和性能。
结果显示,UPS的电池安全性良好。
3.过载保护测试通过对UPS进行临界负载的测试,评估过载保护功能。
结果显示,UPS能够有效保护系统免受过载损害。
电能质量检测报告

电能质量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XXX
检测日期:XXXX年XX月XX日
被检单位:XXX有限公司
一、检测对象
被检单位电源系统的电能质量
二、检测设备及方法
1. 检测设备:电能质量分析仪
2. 检测方法:在被检单位用电系统中安装电能质量分析仪,对电压、电流、频率、功率因数、谐波等指标进行检测。
三、检测结果
1. 基本信息
被检单位:XXX有限公司
检测日期:XXXX年XX月XX日
报告编号:XXX
2. 检测指标及结果
指标名称检测数值参考标准检测结果
额定电压(V)XXX ±5% 合格
电压不平衡度(%)XXX ≤3%合格
频率(Hz)XXX ±0.2Hz 合格
电流谐波含量(%)XXX ≤5%合格
功率因数XXX 0.95~1.0 合格
四、检测结论
根据检测结果,被检单位电源系统的电能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可以正常使用。
五、建议措施
被检单位可以根据电能质量分析仪给出的谐波含量等指标,进行相应的谐波滤波和功率因数改进等技术措施,进一步提高电能质量,减少系统故障的发生。
六、检测人员
检测人员:XXX
联系电话:XXX
七、备注
本检测报告仅针对被检单位电源系统的电能质量进行检测,其他相关问题未涉及。
35kV进线测试报告

No. RXSVC-2010-11安庆曙光化工集团电能质量测试报告测试点:35kV配电室-35kV进线负载类型:电弧炉测试时间:2010年11月30日至12月01日测试:_吕佳审核:_批准:_测试单位:荣信电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签发日期:****年**月**日一.用户的供电情况安庆曙光化工集团由上级电网提供一条35kV进线为下级负荷供电。
本次测试点为35kV进线。
二.负荷情况所测母线所带负荷情况:电弧炉,炉变2500kVA*10台,动力变630kVA*2台;测试时负荷的工作情况:测试时负荷正常生产且达到最大;测试母线上没有无功补偿装置。
三、测量说明测试目的:安庆曙光化工集团35kV母线电压闪变严重,无功冲击偏大,厂家要治理闪变,应客户要求,特进行电能质量测试。
3.1 执行标准GB/T 14549-93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 12326-2000 《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 12325-90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GB/T 15543-1995 《电能质量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3.2测试方法谐波测试时间间隔为3秒钟,采样时间不小于8个工作循环。
谐波测试时段为:2010年11月30日16:27 至12月01日11:18电压信号取自35kV母线PT二次侧,电流信号取自35kV母线CT二次侧。
3.3 测试点位置:35kV进线测控柜。
3.4 测试仪器:FLUKE1760型谐波分析仪。
四、测量结论测试结果以95%概率大值作为判断合格与否的依据。
(95%概率大值指将测试值由大到小次序排列,舍去前5%的大值,取剩余实测值中的最大值)其他各项电能质量指标功率因数:平均功率因数约为0.95。
最大无功冲击:6.13Mvar。
结论:经过测试,安庆曙光化工集团35kV母线电压长时闪变、短时闪变超标,无功冲击偏大,其他各项电能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附件一谐波标准和限值的计算附件二三相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母线电压、功率因数、谐波电流及电压畸变等曲线图附件三各电能质量参数定义及计算方法附件四谐波电流值、闪变值、三相不平衡度报表附件一标准和限值的计算注入系统35kV母线的谐波电压总畸变率、奇次谐波电压含有率、偶次谐波电压含有率均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 14549-93)的要求,如下表所示:表1 公用电网谐波电压限值(相电压)谐波电流注入系统35kV母线的各次谐波电流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 14549-93)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电系统测试报告目录
1 简介
1.1目的和范围
1.2术语和缩略语
1.3测试方案摘要
1.4测试方法
1.5测试工具
2 测试环境与配置
2.1 测试网络关系图
2.2 测试软硬件环境及配置
3 性能测试业务描述
3.1 测试需求
3.2 测试点1:点击分析按钮进行检索
4 测试结果
4.1 测试场景
4.1.1 场景设计1:
4.1.2 场景设计2:
4.2 测试结果
4.2.1 场景1结果:
4.2.2 场景2结果:
5 性能测试业务描述
5.1 场景1结果分析
5.2 场景2结果分析
6 结论
6.1 场景1结论
6.2 场景2结论
1 简介
1.1 目的和范围
完成对NLP管理系统的压力测试
主要是对硬件环境、系统设置等方面的调整来达到预期的性能目标。
1)测试产品在单台应用服务器上部署时可以承受的最大并发数;
1.2 术语和缩略语
1.3 测试方案摘要
● 应用服务器并发测试
⏹ 并发100用户
◆ 总持续时间(包括加压/减压): 00:08:05
◆ 最大运行 Vuser 数: 100
◆ 总吞吐量(字节): 290,036,269
◆ 总点击次数: 29,060
⏹ 并发50用户
◆ 总持续时间(包括加压/减压): 00:06:24
◆ 最大运行 Vuser 数: 50
◆ 总吞吐量(字节): 1,027,085,669
◆ 总点击次数:103,358
1.4 测试方法
假设最高峰时有100/50 人在线,那么该系统的最大并发数为100/50。
根据系统
来进一步分析测试用户场景,并据此设计相应的测试方案。
1.5 测试工具
● 黑盒测试
● 测试工具:LoadRunner 11.0
2 测试环境与配置
2.1 测试软硬件环境及配置
3 性能测试业务描述
3.1 测试需求
整体测试标准:
● 应用服务器支持的最大并发数(要求不低于100)。
● 当数据达到50万条时,单次分析的时间(要求不高于10s)。
● 上述两种情况下,对应的应用服务器、服务器CPU使用率,内存使用率,要求:
⏹ 应用服务器CPU平均占用率(%)< 70;
⏹ 服务器CPU平均占用率(%)< 70;
⏹ 应用服务器内存最高占用率(%)< 90;
⏹ 服务器内存最高占用率(%)< 90。
3.2 测试点1:点击分析按钮进行问题分析
用户填入需要分析的提问,并点击分析按钮,显示分析结果。
【验证】页面上显示出分析后的结果。
4 测试结果
4.1 测试场景
4.1.1 场景设计1:
每10秒钟增加10个用户数,每个用户一直连续重复查询10个问题,当最大增加到并发用户为100用户时,持续运行5分钟后,以每10秒减少10个用户数减压,至用户数为0。
4.1.2 场景设计2:
每50秒钟增加5个用户数,每个用户一直连续重复查询10个问题,当最大增加到并发
用户为50用户时,持续运行5分钟后,以每150秒减少5个用户数减压,至用户数为0。
4.2 测试结果
4.2.1 场景1结果:
并发用户数:100
行的成功数是1298,故,压测的分析事务执行情况的总的成功数为:1298×10=12980。
4.2.2 场景2结果:
并发用户数:500
行的成功数是4521,故,压测的分析事务执行情况的总的成功数为:4521×10=45210。
5 测试结果分析
5.1 场景1结果分析:
每10秒钟增加10个用户数,每个用户一直连续重复查询10个问题,当最大增加到并发用户为100用户时,持续运行5分钟后,以每10秒减少10个用户数减压,至用户数为0。
整个过程中,所有分析事务都得到成功执行,10个具体问题的分析事务执行的平均响应时间为0.02秒左右, 90%分析响应时间为0.025秒左右,每秒分析次数平均为59.794次。
应用服务器的CPU最大占用率为21%,平均占用率为10%,小于70%。
应用服务器的内存最大占用率为22%,平均占用率为22%,小于90%。
5.2 场景2结果分析:
每50秒钟增加5个用户数,每个用户一直连续重复查询10个问题,当最大增加到并发用户为50用户时,持续运行5分钟后,以每5秒减少15个用户数减压,至用户数为0。
整个过程中,所有分析事务都得到成功执行,10个具体问题的分析事务执行的平均响应时间为0.51秒左右, 90%分析响应时间为1.23秒左右,每秒风析次数平均为268.462次。
应用服务器的CPU最大占用率为24%,平均值为15%,小于70%。
应用服务器的内存最大占用率为22%,平均占用率为22%,小于90%。
6 结论
6.1 场景1结论:
1.本次测试脚本主要设置分析事务来进行测试。
按照递增用户数逐渐增加压力,最高并发100用户数的场景进行测试。
2.并发用户数达到100个时,响应时间很平均。
所有分析事务都成功执行,每个问题的分析事务执行平均响应时间为0.02秒左右。
3.应用服务器的CPU最大占用率为21%,平均占用率为10%。
4. 应用服务器的内存最大占用率为22%,平均占用率为22%。
6.2 场景2结论:
1.本次测试脚本主要设置分析事务来进行测试。
按照递增用户数逐渐增加压力,最高并发50用户数的场景进行测试。
2.并发用户数达到50个时,响应时间很平均。
所有分析事务都成功执行,每个问题的分析事务执行平均响应时间为0.51秒左右。
3.应用服务器的CPU最大占用率为24%,平均占用率为15%。
4. 应用服务器的内存最大占用为22%,平均占用为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