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多播路由协议比较
多播路由选择协议

12.7 IPX路由选择协议IPX中使用的两个主要的路由选择协议是RIP(IPX的距离向量协议,IPX’s distance vector protocol)和NLSP(IPX的链路状态协议,IPX’s link state protocol)。
维持IPX路径的所有路由选择协议也会维持SAP列表,这样它才能跟踪服务。
IPX RIP与TCP/IP有许多相似之处。
它们都可以使用水平分割或毒性逆转来帮助防止路由选择循环和加快会聚时间。
它们也都有15个跳数限制,并且都定期发送完整的路由选择表更新,使用60秒钟而不是30秒钟的更新间隔,而且IPX RIP会发送SAP信息以及路由选择信息。
IPX RIP公布的额外SAP信息是更新间隔较长的原因所在。
注意:不要混淆TCP/IP RIP和IPX RIP。
虽然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它们属于两个不同的协议。
直到最近几年,Novell才开始将NLSP作为默认的路由选择协议,而且默认情况下,在支持RIP兼容性的NetWare服务器上也支持NLSP。
NLSP是一个链路状态协议,它允许在大型网络上构建分层的区域,就像OSPF和BGP那样。
你也可以使用EIGRP来分配IPX路由选择信息,但是因为EIGRP是Cisco专用的,所以你只有在Cisco路由器之间、支持NetWare 服务器的网段之间、或者支持RIP或NLSP的NetWare资源之间使用它才能正常工作。
NLSP路由器交换诸如连接状态、路由成本、吞吐量、最大数据包(MTU大小)以及通过RIP(外部网络号)了解的网络之类的信息。
这种信息在LSP(链路状态数据包)中携带。
通过与它的对等路由器交换信息,每一个NLSP路由器都可以构建和维护整个互联网络的逻辑图。
因为NLSP是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所以只有当路由或服务中出现变化时,或者每隔两个小时,哪一个首先出现变化时,NLSP才传输路由选择信息。
几种IP多播路由协议的分析

息时 , 一个扩展分布树就根据这个请求而建立, 并且使 用“ 广播和修剪 ” 的技术来维持这个扩展分布树。
要 简单 的描 述 DVMRP,找们 首 先假 设 网络 中所 有 的路 由器都 支持 DV MRP协议 。 使用 D VMRP的前 提 是假设 网络 中所有 的主机都 是 多播 组 中的一部 分 。
选择能力的技术来建立和维持多播树。稀疏模式主要 有 基于核 心 树 的多播 协议 C T( r ae e) 和 B CoeB sdTte
稀 疏 模 式 独立 协 议 多 播 PM —S ( rtcl n e I M P ooo —Id-
p n e t ics —S a s M e 。 e d n ut a t p re o ) M i d
多播路 由的第 二种类型则假设多播组成员在网
维普资讯
第1 期
王国华 等: 几种I 播路由协议的 P多 分析
子网中指定的路由器 ( 就是用来处理子网中所有主机
协议 的修剪功能可 以将不能到达多播
的路 由的路由器)先向所有的临近路 由器发送一个多 播包 。这些路 由器有选 择性地将 这个 数据包 向前传
送, 直到这个数据包传送到多播组中的每个成员。 扩展分布树构建过程 中的选择性发送多播包的具 捧运作是 : 当一个路 由器接收到一个多播包 , 它先检查 它的单播路由表来查找到多播组发送源的最短路径的 接 口, 如果这个接 口就是这个多播包到达的接 口, 那么
D MR V P为每个发送源和 目的主机组构建不同的 分布树。 每个分布树都是一个以多播发送源作为根 , 以 多播 接受 目的 主机作 为叶 的最小 扩 展分布 树 。这个 分 布树为发送源和组中每个多播接受者之间提供 了一个 最 短路 径 ,这 个 以 “ 数 ” 为单 位 的由协议使用 不 同的技术来 构造
各代wifi参数 协议速率

各代wifi参数协议速率一、802.11a协议速率802.11a协议是第一个在工作频段为5GHz的无线局域网协议,它的最大传输速率为54Mbps。
这个速率相对较高,可以满足一般家庭和办公环境的需求。
它采用了OFDM(正交频分复用)调制技术,能够克服多径传播和抗干扰能力较强。
然而,由于工作频段较高,它的传输距离相对较短,穿墙能力较差。
二、802.11b协议速率802.11b协议是第一个在工作频段为2.4GHz的无线局域网协议,它的最大传输速率为11Mbps。
虽然速率相对较低,但它具有良好的穿墙能力和较远的传输距离。
它采用了DSSS(直接序列扩频)调制技术,能够提供更稳定的信号传输。
然而,由于工作频段为 2.4GHz,与许多家用电器和其他无线设备存在干扰,导致信号质量下降。
三、802.11g协议速率802.11g协议是在2.4GHz频段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无线局域网协议,它的最大传输速率为54Mbps。
它采用了与802.11a相同的OFDM调制技术,因此具有较高的速率和抗干扰能力。
与802.11b兼容,因此可以与现有的802.11b设备互通。
然而,由于工作频段为2.4GHz,与许多家用电器和其他无线设备存在干扰,导致信号质量下降。
四、802.11n协议速率802.11n协议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无线局域网协议,它的最大传输速率为600Mbps。
它采用了MIMO(多输入多输出)技术,通过使用多个天线进行数据传输和接收,提高了传输速率和信号稳定性。
它能够同时支持2.4GHz和5GHz频段,兼容802.11a/b/g设备。
然而,要实现最大速率,需要使用与802.11n兼容的设备,并且在信号覆盖范围内。
五、802.11ac协议速率802.11ac协议是目前无线局域网速率最高的协议,它的最大传输速率可达到 6.93Gbps。
它采用了更高级别的MIMO技术和更宽的信道带宽,能够提供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稳定的信号。
它主要工作在5GHz频段,因此在穿墙能力和传输距离方面相对较差。
多播和多播路由_3

干网出现拥塞的可能性。组播组中的主机可以是在同一个物理网 络 , 也可以来自不同的物理网络(如果有组播路由器的支持)。
• 广播(Broadcast)传输:是指在IP子网内广播数据包,所有
在子网内部的主机都将收到这些数据包。 广播意味着网络向子网 主 机都投递一份数据包,不论这些主机是否乐于接收该数据包。 然而广播的使用范围非常小, 只在本地子网内有效,因为路由器 会封锁广播通信。广播传输增加非接收者的开销。
IP组播
1
应用
• 访问分布式数据库 • 信息传播(例如软件更新) • 地址新闻分发 • 电视会议 • 远程学习
2
TCP/IP传送方式
• 单播(Unicast)传输:在发送者和每一接收者之间需要单独
的数据信道。 如果一台主机同时给很少量的接收者传输数据,一 般 没有什么问题。但如果有大量主机希望获得数据包的同一份拷 贝时 却很难实现。 这将导致发送者负担沉重、延迟长、网络拥塞;为保 证一定的服务质量需增加硬件和带宽。
– 以发送者为树根,到每一个接收者的最短路径构成 一棵转发树。 – 可以用二元组(s, g)标示一棵源树。 – 从发送者到接收者的路径最优,但需要维护较多状 态信息。
• 组共享树ST
– 以某个路由器为根(RP或Core)到所有接收者的树。 – 可以用(*,g)标示一棵共享树。 – 一棵树被多个发送者共享,维护较少的状态信息, 但转发路径未必最优。树根的位置很重要。
– 多播路由器用IGMP轮询群组
16
监视成员关系操作
• 路由器定期轮询群组(典型125秒一次) • 查询请求所有群组的信息
– E.g 用作查询的地址:0.0.0.0 – IGMP通信量不会随网络上群组增加而增加
常见的路由协议

常见的路由协议1. 简介路由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用于决定数据包从源主机到目的主机的路径的协议。
在互联网中,常见的路由协议有很多种,每种协议都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路由协议。
2. 静态路由协议静态路由协议是最简单的一种路由协议,它由网络管理员手动配置。
静态路由表是一张手动配置的路由表,其中包含了网络的各个子网和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
静态路由协议的主要优点是简单、可靠,适用于小型网络环境。
然而,当网络规模变大时,静态路由协议的配置和管理工作将变得非常繁琐。
3. RIP协议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内部网关协议(IGP)。
RIP使用跳数作为路径选择的度量标准,每个路由器在路由表中维护到其他路由器的距离信息。
RIP协议的主要特点是简单、易于配置和实施,适用于小型局域网。
然而,RIP协议的收敛速度较慢,对大型网络不够适用。
4. OSPF协议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是一种链路状态协议(Link State Protocol),也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
OSPF使用链路状态数据库(Link State Database)来存储网络中所有路由器的链路状态信息,并根据该信息计算出最短路径树。
OSPF协议的主要特点是快速收敛、支持大规模网络和支持多种类型网络。
OSPF协议在大型企业网络和互联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5. BGP协议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是一种外部网关协议(EGP),用于在不同自治系统(AS)之间交换路由信息。
BGP协议使用路径向量算法来选择最佳路径,并支持路由策略的灵活配置。
BGP协议在互联网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主要用于实现自治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
6. 总结本文介绍了一些常见的路由协议,包括静态路由协议、RIP协议、OSPF协议和BGP协议。
每种协议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特点,网络管理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路由协议来构建和管理网络。
多播 路由规则

多播路由规则主要依赖于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和多播路由选择协议来实现。
多播路由的工作原理涉及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1. 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这是一种让多播路由器知道本地局域网上是否有主机加入或离开某个多播组的协议。
多播组成员通过IGMP向最近的多播路由器注册,表明自己属于某个特定的多播组。
2. 多播路由选择协议:这是用于确定多播数据从源到所有组成员的最佳路径的协议。
这些协议确保多播数据能够以最小的成本传送给所有组成员。
由于多播路由选择协议需要同时考虑多个目的地,因此它们比单播路由选择协议更为复杂。
3. 多播树的动态更新:理想的多播路由算法会构建一棵仅覆盖多播组成员的树,并且这棵树能够随着组成员的变化而动态更新。
这样可以最小化传输延迟和网络资源的使用。
4. 多播地址:在IPv4中,多播地址块被指定为224.0.0.0/4,这个地址块包含了超过2亿个可能的地址。
某些地址被保留用于特定类型的通信,例如本地网络控制或协议控制通信量。
此外,在云服务提供商如AWS中,多播路由还涉及到网络访问控制列表(ACL)和安全组规则的配置,以确保多播流量的正确传递和安全性。
组播路由协议

组播路由协议组播路由协议(Multicast Routing Protocol)是一种网络协议,用于支持组播传输,将数据从一个源节点传输到多个目的节点。
组播路由协议通过建立一棵组播树来实现数据的传输,其中源节点作为根节点,目的节点作为叶子节点。
组播路由协议有多种类型,常见的包括DVMRP、IGMP、PIM和MOSPF等。
每种协议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其中,Distance Vector Multicast Routing Protocol(DVMRP)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组播路由协议。
它使用了类似于BGP的距离矩阵来选择最佳的路径,并通过向邻居节点广播消息来更新路由表。
DVMRP适用于小型网络,但在大型网络中可能产生大量的控制消息。
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IGMP)是一种用于在主机和组播路由器之间交换组播组信息的协议。
它允许主机加入和离开组播组,并向路由器报告组播组成员。
IGMP采用了查询-报告机制,通过查询消息和报告消息来维护组播组的成员关系。
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PIM)是一种独立于底层网络的组播路由协议。
它可以与各种底层网络协议一起使用,如IP、ATM和Frame Relay等。
PIM使用了两种模式:稠密模式(Dense Mode)和稀疏模式(Sparse Mode)。
稠密模式适用于具有大量组播组成员的网络,而稀疏模式适用于成员分布较不密集的网络。
Multicast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MOSPF)是一种基于OSPF协议的组播路由协议。
它通过向OSPF协议添加组播扩展来支持组播传输。
MOSPF使用与OSPF相同的链路状态数据库(LSDB)和最短路径树(SPF)算法来计算最优的组播路径。
无论是哪种组播路由协议,其基本目标是找到一条最佳的路径,以最小的开销实现数据的组播传输。
几种IP多播路由协议的分析

议的分析
南 京邮 电学院 王国华 刘华东
目本 纤着络 不基 光随网的断 前 .的务已 以 为新建 经 完 主业设 开 成
展 .用户要求网络 必须 能够提供更高的
带宽并支持 服务的迅速 开通 .支持应用
D n eMo e e s d )等
多播路 由的第二种 类型则假设 多播
组成员在 网络 中是稀疏 分散的 并且网
络 不 能 提 供 足 够 的 传 输 带 宽 比 如
Ien t n re 上通过 ID t S N线路连接分散在许
多不同地 区的大量用户。 在这种情况下 广播 就会 浪费许 多不必要的网络带 宽从
根据 网络 中多播组成员的分布 .总 的说来 I P多播路由协 议可以分为以下两
与业务的 多样 化 其 中一 个重要的业务 应用 就是在 网络 会议 电视 视 频点播
( OD)互动游戏和网络 信息的 推” V 技 术等 应用 中广 泛使用的 I P多播协议 (P I
M ut a t oo o】 lc s tc l i Pr
P oo o) 多播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 rtc 1
目的主机 作为 叶的最小扩展分布树 。这
维普资讯
个分布树为发送源和 组中每个多播接受 者之 间提供 了 一个最 短 路径 这 个以
路由 ( 这表 明 DV P必须包含它 自己 MR 的单播 路由协议 ) 一个D 。 VMRP 由器 路 ( 暂称为 MR| 】的单播路 由表 中的某些
维普资讯
科杉苑
( MOSPF: ut a t e ot t a h M lc s Op nSh r t i es P
IP

2 密集 模 式 多播 路 由协议
2 1 距 离 向量 多播 路 由协议 ( v P D MR )
D MR V P为每 个多播组 分别 构建 分 布树 , 是 以 这 发送 源和接 受者 作 为 根 和 叶 的最 小 扩 展 分 布 树 , 它 为发 送源 和 接 受 者 之 间 提 供 最 短路 径 D MR V P通 过“ 广播 和修 剪” 维护 分 布树 。 发送 源路 由器 先 向临近 路 由器 发送 多播包 。临 近路 由器接 收到第 一个 包 时 , 先在 路 由表 中查找 到
几种 多播 路 由协议 进 行 了分析 对 比 。 关键 词 :I ;多播 ;路 由协议 P
中图分类 号 :N 1 T 95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09-5220 )2 0 l 3 10"25 (02O—o 2—0 -
An l ss o o e I M u tc s u i g Pr t C l a y i fS m P li a t Ro tn 0 0 O
维普资讯
20 年第 2 02 期
信
息
技 术
・2 ・ 1
I 多 播 路 由 协 议 的 分 析 P
王 国华 ,刘华 东
( 京邮电学院 ,南京 200 ) 南 103
摘
要 :分析 介 绍 了几种 典型 的 I P多播 路 由协议 ,如 D MR 、PM、M S F和 C T等 ,并对 这 V P I OP B
2 2 多播开放 最 短路径 优先 ( O P ) . M S F
开放 最 短 路 径 优 先 ( S F 是 单 播 路 由协 议 , OP )
W a g o u ,L u a o g n Gu h a i Hu d n ( aJn nvri f 0 a dRl Il Ic n . aJI 10 3 hn N n i U i syo n e 唧I I 0s N I i 20 0 C ia g e t P c ⅢI i I1 g
主流路由器协议的介绍和总结

主流路由器协议的介绍和总结一、前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家庭或者办公场所中网络设备越来越普遍。
路由器作为网络中的关键设备之一,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而路由器的核心协议也就成了人们需要了解和掌握的重点。
本篇文章将介绍主流路由器协议,以及其相关概念。
二、什么是路由协议路由协议是一种网络协议,可以使不同的网络设备彼此通讯。
在路由器中,路由协议用来确定数据包如何转发到接收方设备。
在网络中,路由协议使得不同的网络设备可以相互连接并形成一个整体网络。
路由协议分为两种:1. 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IGP):用于同一个自治系统内的路由器之间传递信息。
2. 外部网关协议(Exterior Gateway Protocol,EGP):用于两个不同自治系统的路由器之间传递信息。
三、主流路由器协议介绍及总结1. OSPF协议OPS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协议是一个链路状态协议,它基于Dijkstra算法,用于管理路由。
OSPF协议使用路由器之间的链路状态数据来确定最短路径,可以同时支持IPv4和IPv6。
OSPF协议可以根据网络拓扑结构及其变化,动态计算网络中可达的路由。
OSPF协议是一个开放协议,可以支持多厂商产品的互操作性。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协议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
RIP协议以固定的时间间隔从一个路由器向相邻路由器传递其路由表中的全部路由信息。
它的最大跳数是15个,超过这个跳数的路由都会被丢弃。
RIP协议在配置简单、操作方便、安全性高等方面有不错的效果。
3. BGP协议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协议是一种外部网关协议,它是ISP和恒定的多本地自治系统(AS)之间交换路由信息的重要协议。
因此,在ISP网络中,BGP协议也被称为ISP核心协议。
BGP协议可以获取AS的路由表数据,经过BGP过滤器等模块对数据进行筛选,从而选择最优的路由。
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和多播路由选择协议

RPB 的要点
路由器收到多播数据报时,先检查它是否是从源点经最短路径传送来的。 若是,就向所有其他方向转发刚才收到的多播数据报(但进入的方向除
外),否则就丢弃而不转发。 如果存在几条同样长度的最短路径,那么只能选择一条最短路径,选择
的准则就是看这几条最短路径中的相邻路由器谁的 IP 地址最小。 最后就得出了用来转发多播数据报的多播转发树,以后就按这个多播转
3. 多播路由选择
多播路由选择协议在转发多播数据报时使用三种方法: (1) 洪泛与剪除 (2) 隧道技术 (tunneling) (3) 基于核心的发现技术
(1) 洪泛与剪除
这种方法适合于较小的多播组,而所有的组成员接入的局域网也是相 邻接的。
一开始,路由器转发多播数据报使用洪泛的方法(这就是广播)。 为了避免兜圈子,采用了叫做反向路径广播 RPB (Reverse Path
IGMP 是整个网际协议 IP 的一个组成部分
和 ICMP 相似,IGMP 使用 IP 数据报传递其报文(即 IGMP 报文 加上 IP 首部构成 IP 数据报),但它也向 IP 提供服务。
因此,我们不把 IGMP 看成是一个单独的协议,而是属于整个网际 协议 IP 的一个组成部分。
IGMP 工作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加入多播组。 1. 当某个主机加入新的多播组时,该主机应向多播组的多播地址发送 IGMP 报文,声明自己要成为该组的成员。 2. 本地的多播路由器收到 IGMP 报文后,将组成员关系转发给互联 网上的其他多播路由器。
IGMP 工作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二阶段:探询组成员变化情况。 1. 因为组成员关系是动态的,因此本地多播路由器要周期性地探询 本地局域网上的主机,以便知道这些主机是否还继续是组的成员。 2. 只要对某个组有一个主机响应,那么多播路由器就认为这个组是 活跃的。 3. 但一个组在经过几次的探询后仍然没有一个主机响应,则不再将 该组的成员关系转发给其他的多播路由器。
多播路由协议书

多播路由协议书甲方(提供方):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职务: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乙方(接收方):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职务: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鉴于甲方拥有合法的多播路由技术及相应的知识产权,乙方希望使用甲方提供的多播路由服务,双方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经协商一致,达成如下协议:第一条定义1.1 “多播路由”:指一种网络数据传输技术,允许数据包从单一源点发送到多个目的地,而无需重复发送数据包。
1.2 “服务”:指甲方根据本协议向乙方提供的多播路由技术服务。
1.3 “知识产权”:指与多播路由技术相关的所有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及其他相关权利。
第二条服务内容2.1 甲方同意根据本协议的条款和条件,向乙方提供多播路由服务。
2.2 乙方同意按照本协议的规定,接受甲方提供的服务。
第三条服务期限3.1 本协议的服务期限自____年____月____日起至____年____月____日止。
第四条服务费用及支付方式4.1 乙方应按照本协议约定的费用标准向甲方支付服务费用。
4.2 服务费用的支付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条甲方的权利与义务5.1 甲方有权按照本协议约定收取服务费用。
5.2 甲方应保证所提供的多播路由服务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5.3 甲方应保证所提供的多播路由服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第六条乙方的权利与义务6.1 乙方有权按照本协议约定使用甲方提供的多播路由服务。
6.2 乙方应按照本协议约定及时支付服务费用。
6.3 乙方应保证其使用多播路由服务的行为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计算机网络中的多播路由协议比较分析

计算机网络中的多播路由协议比较分析在计算机网络中,多播(Multicast)是一种将数据同时传输给一组特定接收者的通信方式。
相比于单播(Unicast)和广播(Broadcast)方式,多播可以有效地减少网络带宽的占用,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为了实现多播通信,网络中需要使用多播路由协议进行数据包的转发和控制。
不同的多播路由协议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本文将对常见的多播路由协议进行比较分析。
1. 协议一:DVMRP(Distance Vector Multicast Routing Protocol)DVMRP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多播路由协议。
它通过在网络中传播多播路由表来实现数据包的转发。
DVMRP采用最小成本树算法,使用RIP协议作为距离向量算法的基础。
DVMRP的优点是简单易实现,适用于小型网络。
然而,DVMRP的缺点是路由器需要维护大量的多播路由表,消耗大量的存储空间和网络带宽。
另外,DVMRP不具备适应网络拓扑变化的能力,因此对于大规模网络或动态网络不太适用。
2. 协议二: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IGMP是一种用于主机加入和离开多播组的通信协议,也是多播路由协议的一部分。
IGMP提供了主机和网络设备之间的交互机制,使得主机可以在加入或离开多播组时通知网络设备进行相应的路由控制。
IGMP协议有三个版本,分别是IGMPv1、IGMPv2和IGMPv3。
IGMPv1和IGMPv2基于查询/报告机制,而IGMPv3引入了源特定多播(SSM)和组特定多播(GSSM)的支持。
IGMP的优点是简单高效,适用于小型网络和普通多播应用。
然而,IGMP的缺点是缺乏可扩展性,在大型网络或需要高级特性的场景下表现不佳。
3. 协议三:PIM(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PIM是一种独立于底层协议的多播路由协议。
PIM协议支持多种底层路由协议,如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和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
盘点路由协议之RIP协议及IGRP协议

盘点路由协议之RIP协议及IGRP协议盘点路由协议之RIP协议及IGRP协议RIP协议简介RIP 是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的简称,是一种基于D-V算法的简单动态路由协议,主要用于小型网络。
它通过UDP交换路由信息,每隔30秒向外发送一次更新报文(将自己所有的路由表都发送给邻居)。
如果路由器经过180秒没有收到来自对方端的路由更新报文,则将所有来自此路由器的路由信息标志为不可达,如果在其后120 秒内仍未收到更新报文,就将该条路由从路由表中删除。
RIP使用跳数来衡量到达目的网络的距离,路由器到与它直接相连网络的跳数为0,通过一个路由器可达网络的跳数为1,其余依此类推。
为限制收敛时间,RIP规定metric最大跳数为15,高于此的都不可达,这是限制RIP不能用于大型网络的主要因素。
RIP协议处于UDP协议的上层,RIP所接收的路由信息都封装在UDP的数据报中,RIP在520号端口上接收来自远程路由器的路由修改信息,并对本地的路由表做相应地修改,同时通知其他路由器。
通过这种方式,达到全局路由的同步。
RIP协议的实现系统初始化1.RIP启动时的初始路由表仅包含本路由器的一些直连接口路由。
2.RIP协议启动后向各接口广播一个Request报文。
3.邻居路由器的RIP协议从某接口收到Request报文后,根据自己的路由表,形成Response报文向该接口对应的网络广播。
4.RIP接收邻居路由器回复的包含邻居路由器路由表的'Response 报文,形成自己的路由表。
路由更新RIP协议以30秒为周期用Response报文广播自己的路由表。
收到邻居发送而来的Response报文后,RIP协议计算报文中路由项的度量值,比较其与本地路由表路由项度量值的差别,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报文中路由项度量值的计算公式为:metric=MIN(metric + cost, 16)。
组播路由协议

组播路由协议的优化策略
减少网络拥塞:通过控制组播报文的发送速率,避免网络拥塞的发生 提高传输效率:采用高效的组播协议,减少报文在传输过程中的冗余 优化路由算法:根据网络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路由算法,提高组播传输的效率 加强安全管理:对组播报文进行加密和认证,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08
组播树的维护
组播树的建立:通过组播协议,建立组播树,实现组播消息的传递
组播树的维护:定期更新和维护组播树,确保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组播树的故障处理:当组播树出现故障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 和恢复 组播树的优化:根据网络状况和组播业务需求,对组播树进行优化 和调整
05
组播路由协议的特点与优势
组播路由协议的特点
部署难度大:组 播路由协议的部 署相对复杂,需 要配置多个参数, 且对网络环境有 一定的要求。
兼容性问题:不 同的组播路由协 议可能存在兼容 性问题,需要仔 细考虑协议之间 的互操作性。
06
组播路由协议的实现与部署
组播路由协议的实现方式
组播路由协议的基本原理 组播路由协议的分类 组播路由协议的实现方式 组播路由协议的部署与配置
MBGP协议应用场景:MBGP协议适用于大型网 络中,需要支持组播业务的应用场景,如视频会 议、流媒体等。
04
组播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
组播源的确定
组播源的确定方式:通过组播源 的IP地址和端口号来确定
组播源的确定结果:如果组播路 由器加入该组播组,则可以接收 该组播源发送的组播报文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基于MBGP的组播路由协议
MBGP协议概述:MBGP是BGP协议的扩展,用 于支持组播路由。
MBGP协议功能:MBGP协议通过扩展BGP协议, 支持组播路由信息的传递和路由表的构建。
QoS约束下的两种多播路由协议比较

( e agB s es eh o g s t eM啦 D35 1 ,hn) Z j n ui s Tcnl yI tu , hi n o n it 10 2C i a
Abta t o ut atruig i a fce t a o sl h rbe fte m hc s a pia o sw i src:Q S m lcs o t s n e ii y t ov te po l o h u iat p l t n hc i n f nw e m ci h rq i o o s ans T i at l m il it d c smut l- a ot go e nw jiig w y note eur Q S cnt it hs rce any n o u e lpe p t rui ft e o n asit h e r . i r i h n h n
活 中 It nt 络上 的诸 多约 束使 得这个 问题 大大地 复杂 ne e 网 r
化了。
要 能够 在 实 际 的网 络 中得 到 应 用 , I P多 播 必 须具 有 高效 性 和 良好 的可扩展性 。 高效 性是 指建立 和维护组 关 系 的控 制消 息 的开 销要少 ; 良好 的可扩展 性是指各 网络 节点 的状态 和 网络 中控制 消 息 的数量 随着 网 络 的大小 和 接收
变 。从 技术 上讲 , 多播路 由协议 的难 点在于解决 以下 的问
题:
视 ,其 中 Q S多播路 由作 为一 种有 效 的解决 方 式 近年 来 o
也 成为研究 热点 问题 。 1多播路 由方式及 两种多播 协议
( ) 小化 网 络负 载 , 括避 免路 由回路 和避免 通 信 1最 包 过分集 中于一 条链路 上或 者一个 子 网内 。 ( ) 供对 可靠 性 传输 的基 本支 持 , 2提 即路 由 的改变 对
常用路由协议及优先级

常用路由协议及优先级一、引言路由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计算机在网络中找到正确的路径,从而实现数据传输。
常用的路由协议有很多种,每种协议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缺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常用的路由协议及其优先级。
二、常用路由协议1. 静态路由静态路由是一种手动配置的路由方式,管理员需要手动输入目标地址和下一跳地址。
这种方式适用于小型网络或者网络拓扑结构比较简单的场景。
2.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RIP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算法的路由协议,它通过广播自己的路由表信息来与其他节点交换信息。
RIP适用于小型网络或者拓扑结构比较简单的场景。
3.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OSPF是一种基于链路状态算法的路由协议,它可以在复杂的网络拓扑结构中实现快速收敛和高效传输。
OSPF适用于大型企业网络或者ISP网络。
4. 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BGP是一种广域网协议,它主要用于互联网上不同自治系统之间的通信。
BGP可以实现路由的策略控制和优化,适用于大型ISP网络。
三、常用路由协议的优先级1. BGP > OSPF > RIP > 静态路由BGP是最高优先级的路由协议,因为它主要面向互联网上不同自治系统之间的通信。
其次是OSPF,因为它可以在复杂的网络拓扑结构中实现快速收敛和高效传输。
RIP和静态路由是较低优先级的路由协议,适用于小型网络或者拓扑结构比较简单的场景。
2. 动态路由 > 静态路由动态路由协议优先于静态路由协议,因为动态路由可以自动更新和维护路由表信息,减少管理员的配置工作量。
而静态路由需要管理员手动配置目标地址和下一跳地址。
3. 拓扑结构复杂度 > 网络规模当网络拓扑结构比较复杂时,使用基于链路状态算法的OSPF或者基于BGP协议进行策略控制和优化更加合适。
四种路由协议比较

四种路由协议比较引言:在计算机网络中,路由协议的选择对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路由协议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本文将对四种常见的路由协议进行比较,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和适用场景。
这四种协议分别是:距离矢量路由协议(Distance Vector Routing Protocol,简称DVRP)、链路状态路由协议(Link State Routing Protocol,简称LSRP)、路径矢量路由协议(Path Vector Routing Protocol,简称PVRP)和分类广播多播路由选择(Classful Broadcasting Multicast Routing Protocol,简称CBMRP)。
一、距离矢量路由协议(DVRP)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是一种基于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其主要特点是每个路由器只知道到达目的地的下一跳以及到达目的地的距离。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通过周期性地向相邻的路由器发送包含路由表信息的更新消息来实现路由表的更新。
典型的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有RIP (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和IGRP(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具有以下优点和缺点:优点:1. 路由选择简单,计算开销较小,适用于规模较小的网络。
2. 吞吐量相对较高,占用的带宽较少。
3. 适应性强,能够适应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
缺点:1. 收敛速度慢,容易产生环路。
2. 无法适应大型网络,容易出现计数到无穷大等问题。
3. 不支持对网络负载的动态调整。
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LSRP)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是一种基于图的路由选择协议,其主要特点是每个路由器都具有完整的网络拓扑信息,并通过交换链路状态信息来计算最短路径。
典型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有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和IS-IS(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
各种路由协议的比较

各种路由协议的比较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有类路由协议什么是无类路由协议:有类路由协议:在发送时不发送子网掩码,所以它不支持VLSM,比如RIPV1,IGRP无类路由协议:在发送是发送子网掩码,所以它支持VLSM,比如RIPV2 OSPF EGIRP IS-IS BGP 在从多路由协议中RIPV2 RIPV1 IGRP 属于距离失量路由协议,OSPF IS-IS 属于链路状态路由协议,至于EIGRP是高级距离失量路由协议,含有一些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特征,是混合的路由协议。
以下是一些协议的比较:1、RIPV1,RIPV2所支持的网络规模为中型,IGRP EIGRP为大型网络,而OSPF IS-IS支持极大型网络。
2、度量值(metric)RIPV1,RIPV2为跳数IGRP,EIGRP 为复合(带宽,延时,负载,可靠性,以及MTU)OSPF,IS-IS为开销(cost cost =10的八次方/带宽)3、最大跳数的限制RIPV1,RIPV2为15 跳IGRP,EIGRP为255IS-IS为1024OSPF 没有跳数限制4、只有ciso的两个私有协议IGRP和EIGRP不但支持在等价的链路上做负载均衡,还支持在不等价的链路上做负载均衡,其它的只支持在等价的链路上做负载均衡。
5、RIP依靠UDP进行传输,使用端口号520。
但IGRP,EGIRP,OSPF直接与internet层相连并分别使用IP协议号9,88,89路由分为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其相应的路由表称为静态路由表和动态路由表。
静态路由表由网络管理员在系统安装时根据网络的配置情况预先设定,网络结构发生变化后由网络管理员手工修改路由表。
动态路由随网络运行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路由器根据路由协议提供的功能自动计算数据传输的最佳路径,由此得到动态路由表。
根据路由算法,动态路由协议可分为距离向量路由协议(Distance Vector Routing Protocol)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Link State Routing Protocol)。
常见的几种IPTV传输协议对比

常见的几种IPTV传输协议对比1.常见的几种IPTV传输协议(1)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 实时传输协议RTP协议是针对多媒体数据流的一种传输层协议,RTP是建立在UDP协议上的,常与RTCP 协议(Real-time 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实时传输控制协议)一起使用。
RTP协议不保证传送或防止无序传送,也不确定底层网络的可靠性,也就是说它只管发送,不管数据是否丢包或者对方有没有收到,只能用于直播。
(2)RTSP:(Real Time Streaming Protocol) 实时流协议RTSP是TCP/IP协议体系中的一个应用层协议,定义了一对多应用程序如何有效地通过IP 网络传送多媒体数据。
RTSP与RTP一样也是建立在UDP协议上的,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RTSP 是一种双向实时数据传输协议,它允许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请求,如回放、快进、倒退等操作,RTSP 既可以基于RTP 来传送数据,还可以选择TCP、UDP、组播UDP 等通道来发送数据,具有很好的扩展性,RTSP一般用于直播。
(3)RTMP:(Real Time Messaging Protocol) 实时消息传送协议RTMP协议是一个基于TCP的高层协议族,属于应用层协议,RTMP协议是为了和flash 之间交换信令以及媒体数据,是Adobe的私有协议。
(4)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超文本传输协议这个应该都了解吧,HTTP是互联网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网络协议,所有的WWW文件都必须遵守这个标准,设计HTTP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发布和接收HTML页面的方法,它也是基于TCP/IP协议体系中的一个应用层协议。
(5)HLS:(HTTP Live Streaming)基于HTTP的流媒体协议HLS是苹果公司(Apple Inc.)提出一种基于HTTP的流媒体传输协议,可实现流媒体的直播和点播,HLS 点播就是常见的分段HTTP点播,与HTTP点播不同在于它的分段非常小,同时它也是用点播的技术方式来实现直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流多播路由协议比较
多播路由协议根据IGMP维护的多播组成员关系信息,解决多个特定路由器间多播数据转发问题。
常见的构造思路是在多播成员之间运用一定的多播路由算法构造多播扩展树,实现多播数据报的转发,扩展树连接了多播组中所有主机。
不同的多播路由协议使用不同技术构造扩展树。
IP多播路由协议有两种类型:第一种假设多播组成员在网络中密集分布,并且带宽足够大,这种密集模式组播路由协议采用洪泛技术将数据推向所有的路由器,因而不适用于大规模的网络。
目前密集模式下的常见协议有距离矢量多播路由协议DVMRP ( Distance Vector Multicast Routing Protocol) 、MOSPF ( Multicast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和PIM- DM(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 Dense Mode);第二种假设组成员在网络中稀疏分布,或没有足够带宽,广播就会浪费大量网络
带宽。
稀疏模式(S M)多播路由协议必须进行路由选择来构造多播树。
稀疏模式下的协议有PIM- SM ( 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 Sparse Mode) 和CBT ( Core Based Tree),下面从原理上分析
这5种多播路由协议的优缺点。
1)DVMRP:
DVMRP使用DV路由算法来支持RPM 算法、定时的路由更新策略“剪枝”机制和可靠的“嫁接”机制,常和隧道技术(Tunnel)相结合以构造Internet上的MBone。
在实际的网络上实施起来比较简单,对路由器处理信息的要求不高。
它周期性地发送多播路由更新,扩展性很差,而且采用周期性的扩散和剪枝机制,路由器中状态的数量太多。
应用了DV ( 距离矢量) 算法,所以存在DV 算法中慢收敛和无穷计算的问题。
每个路由器存储了大量的路由信息,伸缩性差,需要周期性的扩散机制来重新构造多播树。
2)MOSPF:
MOSPF是一种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使用点到点的链路状态数据库,每个区域内链路
状态数据库一致,路由器无需发送任何控制分组,就可以通过链路状态表计算组中每个数据源的SPT,而且所有路由器计算的结果一致。
不存在DVMRP协议中的路由控制开销问题,链路利用
率比较高。
按需执行路由算法,只有路由器收到数据源的第一个分组时,才利用Dijkstra算法计
算SPT,进一步提高了路由性能。
Dijkstra算法的计算量随着组的扩大而飞速增长,所以很有可能破坏路由器,它的扩展性也较差。
而且依赖于点到点的路由协议,很难适应广域网上的多点通信;定期扩散路由控制信息限制了组的规模。
3)PIM-DM:
PIM-DM属于数据驱动型协议,使用SPT来构建多播树。
直接使用单播路由算法给出的路由表转发数据,但独立于单播协议,在它的实现中使用了状态机的思想,并有相应的定时器。
直接使用单播路由算法给出的路由表转发数据,可以和所有的单播路由协议协同工作,可扩充性较好。
属于密集模式,有着密集模式多播协议的缺点:组播成员密布在整个网络上,即许多子网至少包含一个成员,带宽很充裕,它采用洪泛技术把信息传播到网络的所有路由器,适用网络规模不大。
它有比DVMRP 好得多的扩展性能,因为不用发送单独的多播路由更新,而且使用单播路由表
来执行RPF校验。
同时,它的状态刷新机制也防止了剪枝状态的超时,避免了不必要的信息周期性扩散。
4)PIM-SM:
PIM-SM由RP来连接发送者和接收者。
源发送数据到RP,再由RP发送到组中;接收者接收
数据时,需要先向RP注册。
当数据流量达到一定闭值时,由共享树向SPT树转换。
有着稀疏模式协议的缺点:适用于组播组成员稀疏地分布在整个网络,并且未必有充裕的带宽可用的情况。
使用显式加入模型,因此多播信息被更好地约束在确实需要它的网络部分。
而且,它也消除了扩散和剪枝协议的低效率问题。
所以,它的可扩展性较好。
5)CBT:
只需要为每个活动的组存储路由信息,一旦核心路由器确定,不在CBT上的路由器就可向核心路由器发送加入请求报文,再由核心路由器在每一跳建立路由表,而且第一个分组不需要在全网扩散。
CBT不依赖于多播或单播的路由表,可伸缩性好、协议简单、存储开销小,不对非树上的路由器造成任何影响,也不需要它们保存任何信息,不需要参与树的维护。
显式地加入组。
但容易存在核心的单失败点问题,容易导致通信量的集中和核心路由器附近的瓶颈。
在源和目的节点间的路径不一定是最短路径,不是动态自适应的(PIM-SM这点上做得很好)。
数据是双向流动的,无法处理数据的循环。
能把多播状态优化到组的数量级,这也是CBT相对于SPT树的最大优势所在。
虽然IP多播技术发展较快,且大多数路由器能支持多播,但要想大规模推广,还得在这些方面努力。
以下问题决定了多播技术还需进一步完善:
1) 无连接机制无法提供服务质量和安全保证。
2) 多播对成员的管理非常松散,无法提供一种对成员的有效管理及认证机制。
3) 多播网络是一个随着多播源和组成员的变化而动态变化的网络,多播流量无法控制和预计,多播采用的UDP技术没有内在的拥塞避免机制。
4) 启动多播功能对网络设备及运维要求较高,这是由于多播功能的实现需要所有的路由器都必须支持和启动多播功能的缘故。
5) 路由协议的协同工作问题。
由于不同厂家产品实施协议的具体方式不同,各种路由协议之间如果没有统一标准,很难协同工作。
多播路由协议的实现现在还主要处于实验阶段,主要是由于连接网络的路由器不支持多播数据的转发,存在以上问题。
关于多播路由技术的应用还限于实验室或小型局域网中使用,相信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多播与多播路由技术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并改变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