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多播路由协议比较

主流多播路由协议比较

多播路由协议根据IGMP维护的多播组成员关系信息,解决多个特定路由器间多播数据转发问题。常见的构造思路是在多播成员之间运用一定的多播路由算法构造多播扩展树,实现多播数据报的转发,扩展树连接了多播组中所有主机。不同的多播路由协议使用不同技术构造扩展树。

IP多播路由协议有两种类型:第一种假设多播组成员在网络中密集分布,并且带宽足够大,这种密集模式组播路由协议采用洪泛技术将数据推向所有的路由器,因而不适用于大规模的网络。目前密集模式下的常见协议有距离矢量多播路由协议DVMRP ( Distance Vector Multicast Routing Protocol) 、MOSPF ( Multicast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和PIM- DM(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 Dense Mode);第二种假设组成员在网络中稀疏分布,或没有足够带宽,广播就会浪费大量网络

带宽。稀疏模式(S M)多播路由协议必须进行路由选择来构造多播树。稀疏模式下的协议有PIM- SM ( 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 Sparse Mode) 和CBT ( Core Based Tree),下面从原理上分析

这5种多播路由协议的优缺点。

1)DVMRP:

DVMRP使用DV路由算法来支持RPM 算法、定时的路由更新策略“剪枝”机制和可靠的“嫁接”机制,常和隧道技术(Tunnel)相结合以构造Internet上的MBone。在实际的网络上实施起来比较简单,对路由器处理信息的要求不高。它周期性地发送多播路由更新,扩展性很差,而且采用周期性的扩散和剪枝机制,路由器中状态的数量太多。应用了DV ( 距离矢量) 算法,所以存在DV 算法中慢收敛和无穷计算的问题。每个路由器存储了大量的路由信息,伸缩性差,需要周期性的扩散机制来重新构造多播树。

2)MOSPF:

MOSPF是一种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使用点到点的链路状态数据库,每个区域内链路

状态数据库一致,路由器无需发送任何控制分组,就可以通过链路状态表计算组中每个数据源的SPT,而且所有路由器计算的结果一致。不存在DVMRP协议中的路由控制开销问题,链路利用

率比较高。按需执行路由算法,只有路由器收到数据源的第一个分组时,才利用Dijkstra算法计

算SPT,进一步提高了路由性能。Dijkstra算法的计算量随着组的扩大而飞速增长,所以很有可能破坏路由器,它的扩展性也较差。而且依赖于点到点的路由协议,很难适应广域网上的多点通信;定期扩散路由控制信息限制了组的规模。

3)PIM-DM:

PIM-DM属于数据驱动型协议,使用SPT来构建多播树。直接使用单播路由算法给出的路由表转发数据,但独立于单播协议,在它的实现中使用了状态机的思想,并有相应的定时器。直接使用单播路由算法给出的路由表转发数据,可以和所有的单播路由协议协同工作,可扩充性较好。属于密集模式,有着密集模式多播协议的缺点:组播成员密布在整个网络上,即许多子网至少包含一个成员,带宽很充裕,它采用洪泛技术把信息传播到网络的所有路由器,适用网络规模不大。它有比DVMRP 好得多的扩展性能,因为不用发送单独的多播路由更新,而且使用单播路由表

来执行RPF校验。同时,它的状态刷新机制也防止了剪枝状态的超时,避免了不必要的信息周期性扩散。

4)PIM-SM:

PIM-SM由RP来连接发送者和接收者。源发送数据到RP,再由RP发送到组中;接收者接收

数据时,需要先向RP注册。当数据流量达到一定闭值时,由共享树向SPT树转换。有着稀疏模式协议的缺点:适用于组播组成员稀疏地分布在整个网络,并且未必有充裕的带宽可用的情况。使用显式加入模型,因此多播信息被更好地约束在确实需要它的网络部分。而且,它也消除了扩散和剪枝协议的低效率问题。所以,它的可扩展性较好。

5)CBT:

只需要为每个活动的组存储路由信息,一旦核心路由器确定,不在CBT上的路由器就可向核心路由器发送加入请求报文,再由核心路由器在每一跳建立路由表,而且第一个分组不需要在全网扩散。CBT不依赖于多播或单播的路由表,可伸缩性好、协议简单、存储开销小,不对非树上的路由器造成任何影响,也不需要它们保存任何信息,不需要参与树的维护。显式地加入组。但容易存在核心的单失败点问题,容易导致通信量的集中和核心路由器附近的瓶颈。在源和目的节点间的路径不一定是最短路径,不是动态自适应的(PIM-SM这点上做得很好)。数据是双向流动的,无法处理数据的循环。能把多播状态优化到组的数量级,这也是CBT相对于SPT树的最大优势所在。

虽然IP多播技术发展较快,且大多数路由器能支持多播,但要想大规模推广,还得在这些方面努力。以下问题决定了多播技术还需进一步完善:

1) 无连接机制无法提供服务质量和安全保证。

2) 多播对成员的管理非常松散,无法提供一种对成员的有效管理及认证机制。

3) 多播网络是一个随着多播源和组成员的变化而动态变化的网络,多播流量无法控制和预计,多播采用的UDP技术没有内在的拥塞避免机制。

4) 启动多播功能对网络设备及运维要求较高,这是由于多播功能的实现需要所有的路由器都必须支持和启动多播功能的缘故。

5) 路由协议的协同工作问题。由于不同厂家产品实施协议的具体方式不同,各种路由协议之间如果没有统一标准,很难协同工作。

多播路由协议的实现现在还主要处于实验阶段,主要是由于连接网络的路由器不支持多播数据的转发,存在以上问题。关于多播路由技术的应用还限于实验室或小型局域网中使用,相信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多播与多播路由技术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并改变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主流多播路由协议比较

主流多播路由协议比较 多播路由协议根据IGMP维护的多播组成员关系信息,解决多个特定路由器间多播数据转发问题。常见的构造思路是在多播成员之间运用一定的多播路由算法构造多播扩展树,实现多播数据报的转发,扩展树连接了多播组中所有主机。不同的多播路由协议使用不同技术构造扩展树。 IP多播路由协议有两种类型:第一种假设多播组成员在网络中密集分布,并且带宽足够大,这种密集模式组播路由协议采用洪泛技术将数据推向所有的路由器,因而不适用于大规模的网络。目前密集模式下的常见协议有距离矢量多播路由协议DVMRP ( Distance Vector Multicast Routing Protocol) 、MOSPF ( Multicast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和PIM- DM(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 Dense Mode);第二种假设组成员在网络中稀疏分布,或没有足够带宽,广播就会浪费大量网络 带宽。稀疏模式(S M)多播路由协议必须进行路由选择来构造多播树。稀疏模式下的协议有PIM- SM ( 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 Sparse Mode) 和CBT ( Core Based Tree),下面从原理上分析 这5种多播路由协议的优缺点。 1)DVMRP: DVMRP使用DV路由算法来支持RPM 算法、定时的路由更新策略“剪枝”机制和可靠的“嫁接”机制,常和隧道技术(Tunnel)相结合以构造Internet上的MBone。在实际的网络上实施起来比较简单,对路由器处理信息的要求不高。它周期性地发送多播路由更新,扩展性很差,而且采用周期性的扩散和剪枝机制,路由器中状态的数量太多。应用了DV ( 距离矢量) 算法,所以存在DV 算法中慢收敛和无穷计算的问题。每个路由器存储了大量的路由信息,伸缩性差,需要周期性的扩散机制来重新构造多播树。 2)MOSPF: MOSPF是一种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使用点到点的链路状态数据库,每个区域内链路 状态数据库一致,路由器无需发送任何控制分组,就可以通过链路状态表计算组中每个数据源的SPT,而且所有路由器计算的结果一致。不存在DVMRP协议中的路由控制开销问题,链路利用 率比较高。按需执行路由算法,只有路由器收到数据源的第一个分组时,才利用Dijkstra算法计 算SPT,进一步提高了路由性能。Dijkstra算法的计算量随着组的扩大而飞速增长,所以很有可能破坏路由器,它的扩展性也较差。而且依赖于点到点的路由协议,很难适应广域网上的多点通信;定期扩散路由控制信息限制了组的规模。 3)PIM-DM: PIM-DM属于数据驱动型协议,使用SPT来构建多播树。直接使用单播路由算法给出的路由表转发数据,但独立于单播协议,在它的实现中使用了状态机的思想,并有相应的定时器。直接使用单播路由算法给出的路由表转发数据,可以和所有的单播路由协议协同工作,可扩充性较好。属于密集模式,有着密集模式多播协议的缺点:组播成员密布在整个网络上,即许多子网至少包含一个成员,带宽很充裕,它采用洪泛技术把信息传播到网络的所有路由器,适用网络规模不大。它有比DVMRP 好得多的扩展性能,因为不用发送单独的多播路由更新,而且使用单播路由表 来执行RPF校验。同时,它的状态刷新机制也防止了剪枝状态的超时,避免了不必要的信息周期性扩散。 4)PIM-SM: PIM-SM由RP来连接发送者和接收者。源发送数据到RP,再由RP发送到组中;接收者接收 数据时,需要先向RP注册。当数据流量达到一定闭值时,由共享树向SPT树转换。有着稀疏模式协议的缺点:适用于组播组成员稀疏地分布在整个网络,并且未必有充裕的带宽可用的情况。使用显式加入模型,因此多播信息被更好地约束在确实需要它的网络部分。而且,它也消除了扩散和剪枝协议的低效率问题。所以,它的可扩展性较好。

组播协议相关

组播相关: 一、组播协议体系: 1)组成员关系协议包括IGMP(互连网组管理协议); 2)组播路由协议分为域内组播路由协议及域间组播路由协议; 3)域内组播路由协议包括MOSPF,CBT,PIM-SM、PIM-DM、DVMRP等协议; 4)域内的组播协议又分为密集,与稀疏模式的协议。 DVMRP,PIM-DM,MOSPF属于密集模式,CBT,PIM-SM属于稀疏模式。 5) 针对域间组播路由有两类解决方案:短期方案和长期方案。 短期方案包括三个协议MBGP/MSDP/PIM-SM:MBGP(组播边缘网关协议),用于在自治域间交换组播路由信息;MSDP(组播信源发现协议),用于在ISP之间交换组播信源信息;以及域内组播路由协议PIM-SM 长期方案目前讨论最多的是MASC/MBGP/BGMP,它建立在现有的组播业务模型上,其中MASC实现域间组播地址的分配、MBGP在域间传递组播路由信息、BGMP完成域间路由树的构造。此外还有一些组播路由策略,如PIM-SSM(特定信源协议无关组播)等,建立在其它的组播业务模型上。 目前仅短期方案MBGP/MSDP/PIM-SM是成熟的,并在许多的运营商中广泛使用。 6)同时为了有效抑制组播数据在链路层的扩散,引入了IGMP Snooping、HGMP,HMVR,RGMP,GMRP等二层组播协议。 名词解释: 组播路由协议有距离矢量组播路由协议(DVMRP)、协议无关组播-密集模式(PIM-DM)、协议无关组播-稀疏模式(PIM-SM)、开放式组播最短路径优先(MOSPF)、有核树组播路由协议(CBT) IGMP协议简介: 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因特网组管理协议)是TCP/IP协议族中负责IP组播成员管理的协议。它用来在IP主机和与其直接相邻的组播路由器之间建立、维护组播组成员关系。IGMP不包括组播路由器之间的组成员关系信息的传播与维护,这部分工作由各组播路由协议完成。所有参与组播的主机必须实现IGMP协议。 IGMP有三个版本:IGMP版本1(由RFC1112定义)、IGMP版本2(由RFC2236定义)和IGMP版本3。目前应用最多的是版本2。 IGMP版本2对版本1所做的改进主要有: 1. 共享网段上组播路由器的选举机制 共享网段即一个网段上有多个组播路由器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此网段下运行IGMP 的路由器都能从主机那里收到成员资格报告消息,因此,只需要一个路由器发送成员资格查询消息,这就需要一个路由器选举机制来确定一个路由器作为查询器。 在IGMP版本1中,查询器的选择由组播路由协议决定;IGMP版本2对此做了改进,规定同一网段上有多个组播路由器时,具有最低IP地址的组播路由器被选举出来充当查询器。 2. IGMP版本2增加了离开组机制 在IGMP版本1中,主机悄然离开组播组,不会给任何组播路由器发出任何通知。造成组播路由器只能依靠组播组响应超时来确定组播成员的离开。而在版本2中,当一个主机决定离

IGMPv1,v2,v3的原理报文形式

目录 1 IGMP 协议 (2) 1.1 IGMPv1协议 (2) 1.1.1 IGMPv1的工作原理 (2) 1.1.2 IGMPv1报文格式 (2) 1.1.3 IGMPv1工作过程 (3) 1.2 IGMPv2协议 (5) 1.2.1 IGMPv2的工作原理 (5) 1.2.2 IGMPv2的报文格式 (6) 1.2.3 IGMPv2工作过程 (7) 1.3 IGMPv3协议 (9) 1.3.1 IGMPv3的工作原理 (9) 1.3.2 IGMPv3的报文格式 (9) 1.3.3 IGMPv3的主要改进 (12) 2 MLD协议 (13) 2.1 MLDv1协议 (14) 2.1.1 MLDv1的工作原理 (14) 2.1.2 MLDv1报文格式 (14) 2.1.3 MLDv1工作流程 (16) 2.2 MLDv2协议 (16) 2.2.1 工作原理 (17) 2.2.2 MLDv2报文格式 (17) 2.2.3 MLDv2工作过程 (23)

1 IGMP 协议 IGMP用来动态的将各个主机注册到特定局域网中的一个组播组中。主机向本地的组播路由器发送IGMP消息来表明自己所属的组播组。在IGMP协议中,路由器侦听IGMP消息并周期的发出查询,以发现某个子网上哪些组是活动的,哪些是不活动的。 IGMP消息在IP数据报内发送,用IP协议号2来标识。同时,将IP存活时间(TTL)字段值设定为1,因此IGMP信息处于本地范围本子网内传送并且不会被路由器转发。 1989年,IGMP版本1(RFClll2)第一次详细定义了IGMP规范。后来施乐公司对最早的IGMP版本1进行了大幅更新,产生了IGMP版本2(RFC2236)。到目前为止IGMP版本3规范己经称为IETF 正式标准(RFC3376),通用的是IGMPv2。IGMPvl实现简单,但是有离开延迟过大和选择查询路由器需要依赖组播路由协议的缺点,IGMPv2对此进行了改进。IGMPv3协议的主要目的是支持源特定组播,并进一步对IGMPv2进行完善。 1.1 IGMPv1协议 1.1.1 IGMPv1的工作原理 在IGMPvl中定义了基本规则、组成员查询机制和报告机制。当某接收主机希望接收到某个组播组的数据时,它会向本地链路上的查询路由器发送加入消息,通知查询路由器本机希望申请加入的组播组;查询路由器收到加入消息之后,把这条消息加入到查询路由器所维护的状态列表,同时向源发起建立组播分发树的请求;查询路由器在设定的周期内发起组成员查询消息;接收主机收到查询消息之后,会向查询路由器发送报告消息来应答查询,否则查询路由器会认为不存在接受主机;主机如果想离开某个组播组,就对路由器的查询保持沉默,经过一定时间,路由器便知道子网内没有组成员了。 1.1.2 IGMPv1报文格式 IGMPvl报文格式如图2-4所示, 图2-4 IGMPv1报文格式 其主要内容包括: (1)版本字段表示IGMP协议的版本号,在IGMP中置为1. (2)类型字段,在IGMPv1中,只有两个值: 取值为0x11,表示该报文为成员关系查询(Membership Query),主要是由路由器使用。 取值为0x12,表示该报文为成员关系报告(Membership Report),主要是主机使用。

四种路由协议比较

四种路由协议比较 引言: 在计算机网络中,路由协议的选择对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影响。不同的路由协议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本文将对四种常见的路由协议进行比较,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和适用场景。这四种协议分别是:距离矢量路由协议(Distance Vector Routing Protocol,简称DVRP)、链路状态路由协议(Link State Routing Protocol,简称LSRP)、路径矢量路由协议(Path Vector Routing Protocol,简称PVRP)和分类广播多播路由选择(Classful Broadcasting Multicast Routing Protocol,简称CBMRP)。 一、距离矢量路由协议(DVRP)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是一种基于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其主要特点是每个路由器只知道到达目的地的下一跳以及到达目的地的距离。距离矢量路由协议通过周期性地向相邻的路由器发送包含路由表信息的更新消息来实现路由表的更新。典型的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有RIP (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和IGRP(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具有以下优点和缺点: 优点: 1. 路由选择简单,计算开销较小,适用于规模较小的网络。 2. 吞吐量相对较高,占用的带宽较少。

3. 适应性强,能够适应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 缺点: 1. 收敛速度慢,容易产生环路。 2. 无法适应大型网络,容易出现计数到无穷大等问题。 3. 不支持对网络负载的动态调整。 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LSRP)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是一种基于图的路由选择协议,其主要特点是每个路由器都具有完整的网络拓扑信息,并通过交换链路状态信息来计算最短路径。典型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有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和IS-IS(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具有以下优点和缺点: 优点: 1. 收敛速度快,路由计算准确,能够找到最短路径。 2. 拓扑结构变化时,只需传播变化的链路状态信息,减少了网络开销。 3. 支持对网络负载的动态调整。 缺点: 1. 网络资源消耗较大,占用的带宽较多。

GRE、PPTP、L2TP隧道协议对比介绍

GRE、PPTP、L2TP隧道协议介绍(转) 在IPSec 和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MPLS) VPN出现前,GRE被用来提供Internet上的VPN功能。GRE将用户数据包封装到携带数据包中。因为支持多种协议,多播,点到点或点到多点协议,如今,GRE仍然被使用。 在GRE隧道中,路由器会在封装数据包的IP头部指定要携带的协议,并建立到对端路由器的虚拟点对点连接 ?Passenger: 要封装的乘客协议 (IPX, AppleTalk, IP, IPSec, DVMRP, etc.). ?Carrier: 封装passenger protocol的GRE协议,插入到transport和passenger 包头之间, 在GRE包头中定义了传输的协议 ?Transport: IP协议携带了封装的passenger protocol. 这个传输协议通常实施在点对点的GRE连接中(GRE是无连接的). GRE的特点: ?GRE是一个标准协议 ?支持多种协议和多播 ?能够用来创建弹性的VPN ?支持多点隧道 ?能够实施QOS

GRE的缺点: ?缺乏加密机制 ?没有标准的控制协议来保持GRE隧道(通常使用协议和keepalive) ?隧道很消耗CPU ?出现问题要进行DEBUG很困难 ?MTU和IP分片是一个问题 配置: 这里配置对端的IP地址和tunnel ID (tunnel key 2323)来进行简单的认证。两端配置的tunnel ID必须配置相同。 在Cisco IOS versions 12.2(8)T允许配置keepalive,定期发送报文检测对端是否还活着 GRE隧道 GRE建立的是简单的(不进行加密)VPN隧道,他通过在物理链路中使用ip地址和路由穿越普通网络。 大部分协议都没有内建加密机制,所以携带他们穿越网络的很常见的方法就是使用加密(如使用IPSec)的GRE隧道,这样可以为这些协议提供安全性。(相关配置请参看GRE over IPSec)网状连接(Full-Mesh) 由于GRE是建立点对点的隧道,如果要多个端点的网状互联,则必须采用这种Hub-and-spoke的拓扑形式

计算机网络中的多播路由协议比较分析

计算机网络中的多播路由协议比较分析 在计算机网络中,多播(Multicast)是一种将数据同时传输给一组特定 接收者的通信方式。相比于单播(Unicast)和广播(Broadcast)方式,多播 可以有效地减少网络带宽的占用,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为了实现多播通信,网络中需要使用多播路由协议进行数据包的转发和控制。不同的多播路由协 议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本文将对常见的多播路由协议进行比较分析。 1. 协议一:DVMRP(Distance Vector Multicast Routing Protocol) DVMRP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多播路由协议。它通过在网络中传播多 播路由表来实现数据包的转发。DVMRP采用最小成本树算法,使用RIP协 议作为距离向量算法的基础。DVMRP的优点是简单易实现,适用于小型网络。然而,DVMRP的缺点是路由器需要维护大量的多播路由表,消耗大量 的存储空间和网络带宽。另外,DVMRP不具备适应网络拓扑变化的能力, 因此对于大规模网络或动态网络不太适用。 2. 协议二: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IGMP是一种用于主机加入和离开多播组的通信协议,也是多播路由协 议的一部分。IGMP提供了主机和网络设备之间的交互机制,使得主机可以 在加入或离开多播组时通知网络设备进行相应的路由控制。IGMP协议有三 个版本,分别是IGMPv1、IGMPv2和IGMPv3。IGMPv1和IGMPv2基于查 询/报告机制,而IGMPv3引入了源特定多播(SSM)和组特定多播(GSSM)的支持。IGMP的优点是简单高效,适用于小型网络和普通多播应用。然而,IGMP的缺点是缺乏可扩展性,在大型网络或需要高级特性的场景下表现不佳。

无线多址接入技术和多播路由技术研究

无线多址接入技术和多播路由技术研究 无线多址接入技术和多播路由技术研究 1. 引言 无线通信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移动通信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需要同时进行通信,这就带来了无线多址接入技术和多播路由技术的重要性。无线多址接入技术允许多个设备通过共享同一频段进行同时通信,而多播路由技术则可以有效地将数据传输给多个目的地。本文将对无线多址接入技术和多播路由技术的研究进行探讨。 2. 无线多址接入技术 2.1 CDMA 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是一种常用的无线多址接入技术。它通过给每个设备分配独一无二的扩频码,将各个用户的信号进行编码和调制,然后混合在一起进行传输。在接收端,使用相应的解扩频码将特定用户的信号分离出来。CDMA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频谱利用率,并降低信号干扰。 2.2 TDMA 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是另一种常用的无线多址接入技术。它将时间划分为不同的时隙,然后将这些时隙分配给不同的用户进行数据传输。每个用户只在自己的时隙内进行通信,其他用户则处于闲置状态。TDMA技术可以实现多个用户间的并行传输,从而提高了频谱利用率。 2.3 FDMA FDMA(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是一种利用频率划分进行多址接入的技术。它将可用频段划分为不同的频率带宽,然后将这些频率带宽分配给不同的用户进行通信。每个

用户独占一个频率带宽进行数据传输,从而实现多用户同时通信。FDMA技术适用于频谱资源充足且用户数量较少的场景。 3. 多播路由技术 3.1 基于DMBT的多播路由技术 DMBT(Distance-Vector Multicast Routing Protocol Based on Bandwidth Thresholds)是一种基于带宽阈值的距离向量多播路由协议。该协议通过维护一张距离向量表,记录到达其他节点的最低带宽阈值,以选择合适的路由进行数据传输。它能够根据网络负载和带宽情况,自动适应网络拓扑变化,并选择最优的多播路由。 3.2 基于RSVP的多播路由技术 RSVP(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是一种用于多播路由的控制协议。它通过建立预留资源的信令流程,实现多播数据包的传输。RSVP技术可以根据网络需求和拓扑结构,动态 调整流量分配,优化多播流的传输性能。 4. 无线多址接入技术和多播路由技术的结合 无线多址接入技术和多播路由技术的结合可以实现高效的无线多播通信。在无线多址接入环境下,多播路由技术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减少无线信道的冲突,提高多播数据的传输效率。同时,多播路由技术也可以根据无线多址接入技术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路由路径,实现灵活的多播传输。 5. 结论 无线多址接入技术和多播路由技术的研究对于提高无线通信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CDMA、TDMA和FDMA等无线多址接入技术可以提高频谱利用率,实现多用户的同时通信。基于DMBT和RSVP的多播路由技术可以根据网络需求和拓扑结构,优化多播数据的传输性能。无线多址接入技术和多播路由技术

组播路由协议

组播路由协议 组播路由协议(Multicast Routing Protocol)是一种网络协议,用于支持组播传输,将数据从一个源节点传输到多个目的节点。组播路由协议通过建立一棵组播树来实现数据的传输,其中源节点作为根节点,目的节点作为叶子节点。 组播路由协议有多种类型,常见的包括DVMRP、IGMP、 PIM和MOSPF等。每种协议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其中,Distance Vector Multicast Routing Protocol(DVMRP) 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组播路由协议。它使用了类似于BGP 的距离矩阵来选择最佳的路径,并通过向邻居节点广播消息来更新路由表。DVMRP适用于小型网络,但在大型网络中可能 产生大量的控制消息。 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IGMP)是一种用于在主 机和组播路由器之间交换组播组信息的协议。它允许主机加入和离开组播组,并向路由器报告组播组成员。IGMP采用了查 询-报告机制,通过查询消息和报告消息来维护组播组的成员 关系。 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PIM)是一种独立于底层网络 的组播路由协议。它可以与各种底层网络协议一起使用,如IP、ATM和Frame Relay等。PIM使用了两种模式:稠密模式(Dense Mode)和稀疏模式(Sparse Mode)。稠密模式适用 于具有大量组播组成员的网络,而稀疏模式适用于成员分布较不密集的网络。

Multicast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MOSPF)是一种基于OSPF 协议的组播路由协议。它通过向OSPF协议添加组播扩展来支 持组播传输。MOSPF使用与OSPF相同的链路状态数据库(LSDB)和最短路径树(SPF)算法来计算最优的组播路径。 无论是哪种组播路由协议,其基本目标是找到一条最佳的路径,以最小的开销实现数据的组播传输。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组播路由协议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如网络拓扑、链路状态、成员关系和带宽等。同时,组播路由协议还需要解决一些常见的问题,如成员加入和离开、消息洪泛和多播转发等。 总之,组播路由协议在实现组播传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组播路由协议适用于不同的网络环境和规模,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协议进行部署。组播路由协议的发展和改进不断推动着组播传输技术的进步,为多媒体应用、实时通信和分布式计算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了解计算机网络中的广播与多播通信技术

了解计算机网络中的广播与多播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中的广播与多播通信技术 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通信的关键基础,它使得人们可以在世界各地的计算机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在计算机网络中,广播和多播通信技术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探讨计算机网络中的广播与多播通信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一、广播通信技术 广播通信技术是指将数据包或消息同时发送给网络中的所有设备。广播通信技术可以简化网络通信的过程,提高通信效率。计算机网络中广泛使用的广播协议包括UDP广播和ARP广播。 1. UDP广播 UDP广播是指将数据报文通过UDP协议发送到网络中的所有计算机。不同于TCP协议,UDP协议不需要建立连接,因此广播信息可以快速地传递给所有计算机。UDP广播常用于网络中的服务发现、设备配置等场景。 举例来说,一个局域网内的所有计算机可以通过UDP广播发送服务发现请求,服务提供者收到请求后可以回复相应的服务信息。这样就能够快速地在局域网内找到所需的服务。 2. ARP广播

ARP广播是指通过ARP协议向网络中的所有计算机发送地址解析 请求。ARP协议用于将IP地址转换为MAC地址,以实现不同设备之 间的通信。当一个计算机需要与另一个计算机通信时,它需要知道目 标计算机的MAC地址。ARP广播能够快速地将IP地址和MAC地址 进行映射,从而实现网络通信。 二、多播通信技术 多播通信技术是指将数据包或消息发送给同一个多播组中的多个设备。多播通信技术可以在减少带宽占用的同时,实现数据的高效分发。多播通信常用于视频、音频等实时数据的传输。 1. 协议介绍 在计算机网络中,IPv4和IPv6协议均提供了多播通信的支持。IPv4协议使用特殊的多播IP地址来标识一个多播组,而IPv6协议使用扩展 的地址来支持更多的多播组。多播通信需要基于多播路由器的支持, 以实现数据的跨网络传输。 2. 应用场景 多播通信技术在实时数据传输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比如,在视频 会议中,多播通信可以将视频数据同时发送到所有参会者,减少网络 带宽的占用,提高通信质量。此外,多播通信还常用于在线直播、IP 电视等场景,能够高效地分发实时数据。 三、广播与多播的比较

IGMP_snooping和IGMP_proxy的区别

IGMP snooping和IGMP proxy的区别 在工作中,有的试验会牵扯到IGMP snooping,谈到IGMP snooping,又难免会想到IGMP proxy,有的时候多想像,多思考一下或许有更深的体会哦. 那他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先来看下面这个图,l2 switch开启了IGMP snooping,router1是一个远程multicast router,用PIM协议来转发组播包. 对于PIM,没有用过也没研究过,它和IGMP一样,都是组播路由协议,有时间在看一下把,光RFC 就有几百页. 下面是它的定义,Protocol-Independent Multicast (PIM)is a family of multicast routing protocols that can provide one-to-many and many-to-many distribution of data over the Internet. The "protocol-independent" part refers to the fact that PIM does not include its own topology discovery mechanism, but instead uses routing information supplied by other traditional routing protocols such as Border Gateway Protocol (BGP). 开启IGMP snooping的作用是侦听IGMP router 和IGMP client之间的IGMP report,query,leave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对于IGMP report,它会在switch的MAC filter database记录下GDA(组目的地址) mac address和哪个端口关联. 对于leave message(IGMP v2),当switch收到client发来的leave message时,switch会发送组查询来查看是不是真的没有这个组的PC了,如果没有回复,就会删除那条entry. 对于IGMPV1没有leave message的情况下,IGMP router会周期的发224.0.0.1查询,switch会根据database发给关联的port,如果连续3次没回,就会把那条entry 删除掉. IGMP snooping的好处是什么呢?说了这么多,大家应该明白了吧.. 1,对于不支持IGMP snooping的switch收到组播包后,会flood到每个端口去,因为对应于组播地址来说,它的MAC address是GDA(01:00:5E:XX:XX:XX),在switch里面并不存在这

比较RIP和OSPF协议实现原理

比较RIP和OSPF协议实现原理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和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是两种常见的路由协议,它们在网络中用于路由选择和转发 数据包。尽管两种协议都可以实现路由功能,但它们在实现原理和应用场 景上有所不同。下面将详细比较这两种协议的实现原理。 1.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RIP是一种距离矢量路由协议,通过使用路由跳数来计算最佳路径。RIP协议使用基于UDP的数据报格式进行路由信息交换。以下是RIP协议 的主要实现原理: -距离测量:RIP协议使用跳数作为距离度量,每个路由器将自己到 目标网络的跳数信息广播给相邻路由器。 -交换路由表:RIP路由器周期性地广播更新它的路由表给周围的路 由器。这些路由表包括目标网络和对应的跳数。 -更新触发:当RIP路由器检测到路由表有变化时,会立即广播更新,以便网络中的其他路由器能够及时更新它们的路由表。 - 距离矢量算法:RIP协议使用Bellman-Ford算法来计算最佳路径。每个路由器根据收到的跳数信息更新它的路由表。通过比较当前路径与新 路径的跳数,路由器可以选择更短的路径。 RIP协议的主要特点是简单和易于部署。它适用于小型网络,特别是 在网络中存在低负载和低带宽的情况。但是,RIP协议的跳数度量可能导 致较长的转发路径,且收敛速度较慢。 2.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OSPF是一种链路状态路由协议,通过使用链路状态数据库和 Dijkstra算法来计算最短路径。OSPF通过多播方式交换路由信息,并使 用链路状态数据库来存储网络拓扑信息。以下是OSPF协议的主要实现原理: -链路状态数据库:每个OSPF路由器维护一个链路状态数据库(LSDB),其中包含了该路由器知道的整个网络拓扑信息。 - OSPF Hello协议:OSPF路由器通过Hello协议建立邻居关系,交 换链路状态信息。邻居关系的建立基于Hello报文的交互。 - SPF计算:一旦邻居关系建立,每个OSPF路由器将链路状态信息 通过多播方式发送给邻居,从而使得每个路由器都能获得完整的网络拓扑 信息。路由器使用Dijkstra算法计算最短路径。 -路由表生成:每个OSPF路由器根据链路状态数据库计算出最短路径,并根据这些路径生成它的路由表。 OSPF协议的主要特点是高度可扩展性和快速收敛。它适用于大型网络,特别是在需要提供高速转发和负载平衡的情况下。但是,OSPF协议 的配置和维护相对复杂,在小型网络中可能不切实际。 总结来说,RIP和OSPF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路由协议,适用于不同规 模和要求的网络。RIP协议使用跳数测量最佳路径,适合简单小型网络; 而OSPF协议使用链路状态信息和Dijkstra算法,适合大型复杂网络。

多播的基本概念汇总

4.6 IP 多播 4.6.1 IP 多播的基本概念 多播可明显地减少网络中资源的消耗 共有 90 个主机接收视频节目 多播组成员 共有 90 个

IP 多播的一些特点 (1) 多播使用组地址——IP 使用 D 类地址支持多播。多播地址 只能用于目的地址,而不能用于源地址。 (2) 永久组地址——由因特网号码指派管理局 IANA 负责指派。 (3) 动态的组成员。 (4) 使用硬件进行多播。 4.6.2 在局域网上进行硬件多播 因特网号码指派管理局 IANA 拥有的以太网地址块的高 24 位为 00-00-5E。 因此 TCP/IP 协议使用的以太网多播地址块的范围是:从00-00-5E-00-00-00 到 00-00-5E-FF-FF-FF D 类 IP 地址可供分配的有 28 位,在这 28 位中的前 5 位 不能用来构成以太网硬件地址。 D 类 IP 地址与以太网多播地址的映射关系

4.6.3 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 和多播路由选择协议 1. IP多播需要两种协议 为了使路由器知道多播组成员的信息,需要利用网际组管理协议 IGMP (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连接在局域网上的多播路由器还必须和因特网上的其他多播路由器协同工作,以便把多播数据报用最小代价传送给所有的组成员。这就需要使用多播路由选择协议。 IGMP 使多播路由器知道多播组成员信息 128.56.24.34 IGMP 的本地使用范围 IGMP 并非在因特网范围内对所有多播组成员进行管理的协议。 IGMP 不知道 IP 多播组包含的成员数,也不知道这些成员都分布在哪些网络上。 IGMP 协议是让连接在本地局域网上的多播路由器知道本局域网上是否有主机(严格讲,是主机上的某个进程)参加或退出

计算机网络中的组播路由算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计算机网络中的组播路由算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在现代计算机网络中,许多应用程序需要同时向多个目的地传输相 同的数据。例如,实时视频和音频流,网络广播和多人游戏等都需要使 用组播传输技术。与单播和广播不同的是,组播允许与该组相关的接收 者订阅该组,而不需要将数据包发送到所有主机。这种技术可以极大地 减少网络流量和网络拥塞。 组播路由是指在多个网络设备之间传递组播数据包的过程。由于组 播数据包流向的目的地不同于单播和广播数据包,因此组播路由必须采 用特殊算法来确定数据包的传输路径。此外,组播路由还需要解决几个 问题,如树的建立,成员管理和路由维护等问题,这些问题与单播和广 播不同。 因此,研究组播路由算法对保证组播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至关重要。本文旨在研究组播路由算法,探究其原理和特点,分析当前主流算法的 优缺点,并提出一种改进算法以提高组播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 二、研究目的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研究组播路由算法的原理和特点,探究当前主流 算法的优缺点,并提出一种改进算法以提高组播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 具体而言,本文的研究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讨论组播路由算法的特点及应用场景,以及组播数据包传输的实 现方式; 2. 分析组播路由算法中的核心问题,如组成员管理、树的建立和路 由维护等,并探究目前的解决方案; 3. 对比分析主流的组播路由算法,包括基于距离矢量的DVMRP算法,基于链路状态的PIM-SSM和PIM-SM算法,以及基于组播范围的IGMP协议等,评估它们的优缺点及适用性;

4. 提出一种改进算法,以提高组播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并进行实 验验证; 5. 最后,对改进算法进行评价,并探讨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全面研 究组播路由算法的应用。 三、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调研和实验验证两个方面。 1. 文献调研 本文将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以深入了解组播路由算法的原理、特点和应用场景,分析主流的组播路由算法,包括基于距离矢量的DVMRP算法,基于链路状态的PIM-SSM和PIM-SM算法,以及基于组播范围的IGMP协议等,评估它们的优缺点及适用性。此外,本文还将探究当前组播路由算法面临的难题,并提出一种改进算法。 2. 实验验证 本文将在实验室环境中对改进算法进行验证,并与主流算法进行对比。实验将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在仿真环境下进行理论分析,通过对算 法的性能指标进行测试并比较来评估算法的优劣。二是在实际网络环境 下进行测试,收集并分析实验数据,进一步验证改进算法的有效性。 四、研究内容和进度 本文将按以下步骤进行研究: 1. 组播路由算法的特点及应用场景。调研相关文献,了解组播路由 算法的特点以及应用场景,并介绍组播数据包传输的实现方式。预计完 成时间:1周。 2. 组播路由算法的核心问题。分析组播路由算法中的核心问题,如 组成员管理、树的建立和路由维护等,并探究目前的解决方案。预计完 成时间:2周。

OSPF与EIGRP的比较——wheat,觉得好就下吧

OSPF与EIGRP的比较——wheat,觉得好就下吧.txt2008太不正常了,一切都不正常!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国男足挺身而出,向全世界证明:中国男足还是正常的!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TCP/IP协议已经成为数据网络互联的主流协议。在各种网络上运行的大大小小各种型号路由器,承担着控制本世纪或许最重要信息的流量,而这成百上千台路由器间的协同工作,离不开路由协议。OSPF和EIGRP都是近年来出现的比较好的动态路由协议,OSPF以协议标准化强,支持厂家多,受到广泛应用,而EIGRP协议由网络界公认的领先厂商Cisco公司发明,并靠其在业界的影响力和绝对的市场份额,也受到用户的普遍认同。然而这两种协议究竟哪种更好,谁更适合网络未来发展的需要?本文就用户普遍关心的问题,从技术角度客观分析这两种协议各自的优缺点,以便网络集成商和企业用户在网络设计规划时,能作为参考。一、OSPF协议 (一)、OSPF协议简介 OSPF是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即“开放最短路由优先协议”)的缩写。它是IETF 组织开发的一个基于链路状态的自治系统内部路由协议。在IP网络上,它通过收集和传递自治系统的链路状态来动态地发现并传播路由。 每一台运行OSPF协议的路由器总是将本地网络的连接状态,(如可用接口信息、可达邻居信息等)用LSA(链路状态广播)描述,并广播到整个自治系统中去。这样,每台路由器都收到了自治系统中所有路由器生成的LSA,这些LSA的集合组成了LSDB(链路状态数据库)。由于每一条LSA是对一台路由器周边网络拓扑的描述,则整个LSDB就是对该自治系统网络拓扑的真实反映。 根据LSDB,各路由器运行SPF(最短路径优先)算法。构建一棵以自己为根的最短路径树,这棵树给出了到自治系统中各节点的路由。在图论中,“树”是一种无环路的连接图。所以OSPF 计算出的路由也是一种无环路的路由。 OSPF协议为了减少自身的开销,提出了以下概念: (1). DR: 在各类可以多址访问的网络中,如果存在两台或两台以上的路由器,该网络上要选举出一个“指定路由器”(DR)。“指定路由器”负责与本网段内所有路由器进行LSDB的同步。这样,两台非DR路由器之间就不再进行LSDB的同步。大大节省了同一网段内的带宽开销。(2). AREA: OSPF可以根据自治系统的拓扑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区域(AREA),这样区域边界路由器(ABR)向其它区域发送路由信息时,以网段为单位生成摘要LSA。这样可以减少自治系统中的LSA 的数量,以及路由计算的复杂度。 OSPF使用4类不同的路由,按优先顺序来说分别是: 区域内路由 区域间路由 第一类外部路由 第二类外部路由 区域内和区域间路由描述的是自治系统内部的网络结构,而外部路由则描述了应该如何选择到自治系统以外目的地的路由。一般来说,第一类外部路由对应于OSPF从其它内部路由协议所引入的信息,这些路由的花费和OSPF自身路由的花费具有可比性;第二类外部路由对应于OSPF从外部路由协议所引入的信息,它们的花费远大于OSPF自身的路由花费,因而在计算时,将只考虑外部的花费。 (二)、OSPF协议主要优点: 1、OSPF是真正的LOOP- FREE(无路由自环)路由协议。源自其算法本身的优点。(链路状态

Internet 中的路由协议

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促使信息交换网络的迅猛发展,其中Internet是最大的受益者。Internet网络的主要节点设备是路由器,路由器通过路由决定数据的转发。转发策略称为路由选择(routing),这也是路由器名称的由来(router,转发者)。决定转发的办法可以是人为指定,但人为指定工作量大,而且不能采取灵活的策略,于是动态路由协议应运而生,通过传播、分析、计算、挑选路由,来实现路由发现、路由选择、路由切换和负载分担等功能。 RIP、OSPF和BGP协议 Internet上现在大量运行的路由协议有RIP、OSPF和BGP。RIP、OSPF是内部网关协议,适用于单个ISP的统一路由协议的运行,由一个ISP运营的网络称为一个自治系统(AS)。BGP是自治系统间的路由协议,是一种外部网关协议。 RIP是推出时间最长的路由协议,也是最简单的路由协议。它是“路由信息协议”的缩写,主要传递路由信息(路由表)来广播路由:每隔30秒,广播一次路由表,维护相邻路由器的关系,同时根据收到的路由表计算自己的路由表。RIP运行简单,适用于小型网络,Internet上还在部分使用着RIP。 OSPF协议是“开放式最短路优先”的缩写。“开放”是针对当时某些厂家的“私有”路由协议而言,而正是因为协议开放性,才造成OSPF今天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用途。它通过传递链路状态(连接信息)来得到网络信息,维护一张网络有向拓扑图,利用最小生成树算法(SPF算法)得到路由表。OSPF是一种相对复杂的路由协议。 总的来说,OSPF、RIP都是自治系统内部的路由协议,适合于单一的ISP(自治系统)使用。一般说来,整个Internet并不适合跑单一的路由协议,因为各ISP有自己的利益,不愿意提供自身网络详细的路由信息。为了保证各ISP利益,标准化组织制定了ISP间的路由协议BGP。 BGP是“边界网关协议”的缩写,处理各ISP之间的路由传递。其特点是有丰富的路由策略,这是RIP、OSPF等协议无法做到的,因为它们需要全局的信息计算路由表。BGP通过ISP边界的路由器加上一定的策略,选择过滤路由,把RIP、OSPF、BGP 等的路由发送到对方。全局范围的、广泛的Internet是BGP处理多个ISP间的路由的实例。BGP的出现,引起了Internet的重大变革,它把多个ISP有机的连接起来,真正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网络。带来的副作用是Internet的路由爆炸,现在Internet网的路由大概是60000条,这还是经过“聚合”后的数字。 配置BGP需要对用户需求、网络现状和BGP协议非常了解,还有——需要非常小心,BGP运行在相对核心的地位,一旦出错,其造成的损失可能会很大! 多播(MULTICAST) 为适应Internet网络一对多的多点传送应用如天气预报、网络会议等,出现了一种新的传输模式——多播(multicast)。多播适合于一到多的传输环境,同时也可适用多到多、多到一的情况。

OSPFv2与OSPFv3的区别

OSPFv2与OSPFv3的区别 与的区别 概述 是组织开发的一个基于链路状态的内部网关协议,具有适应范围广、收敛迅速、无自环、便于层级化网络设计等特点,因此在网络中获得了广泛应用。 随着网络的建设,同样需要动态路由协议为报文的转发提供准确有效的路由信息。基于此,在保留了优点的基础上针对网络修改形成了。主要用于在网络中提供路由功能,是网络中路由技术的主流协议。 简介 . 和 .区域 ()() 为 () 区域是一种可选的配置属性,但并不是每个区域都符合配置的条件。通常来说,() 区域位于自治系统的边界。 ()区域 ()区域是区域的变形,与区域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区域也不允许注入,但可以允许注入。由区域的产生,在区域内传播。当到达的时,由将转换成,传播到其他区域。 . 网络类型 根据链路层协议类型将网络分为下列四种类型:

广播类型:当链路层协议是、时,缺省认为网络类型是广播。在该类型的网络中,通常以组播形式(和)发送协议报文。 类型:当链路层协议是帧中继、或时,缺省认为网络类型是。在该类型的网络中,以单播形式发送协议报文。 类型:没有一种链路层协议会被缺省的认为是类型。点到多点必须是由其他的网络类型强制更改的。常用做法是将改为点到多点的网络。在该类型的网络中,缺省情况下,以组播形式()发送协议报文。可以根据用户需要,以单播形式发送协议报文。 类型:当链路层协议是、时,缺省认为网络类型是。在该类型的网络中,以组播形式()发送协议报文。 . 协议报文 网络类型相同:支持广播、、和四种网络类型。 邻居发现和邻接关系形成机制相同:路由器启动后,便会通过接口向外发送报文,收到报文的路由器会检查报文中所定义的参数,如果双方一致就会形成邻居关系。形成邻居关系的双方不一定都能形成邻接关系,这要根据网络类型而定,只有当双方成功交换报文,交换并达到的同步之后,才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邻接关系。 选举机制相同:在和广播网络中需要选举和。 与的不同点 为了支持在环境中运行,指导报文的转发,对做出了一些必要的改进,使得可以独立于网络层协议,而且只要稍加扩展,就可以适应各种协议,为未来可能的扩展预留了充分的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