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理论》考试参考书目
中传传播学考研参考书目2023
![中传传播学考研参考书目2023](https://img.taocdn.com/s3/m/352c0b45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60.png)
一、前言传播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很多同学都希望能够通过参加考研来深造自己在传播学领域的知识和能力。
而对于传播学考研的参考书目,也是考生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就中传传播学考研参考书目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二、传播学概论传播学概论是传播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了解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些传播学概论的参考书目推荐:1.《传播学概论》(第三版)作者:媚可川这本书是中传传播学专业教材,内容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传播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是非常好的参考书目。
2.《传播学导论》作者:吕梁这本书是传播学领域的经典著作,对于传播学的起源、发展、主要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非常适合考研学习使用。
三、传播理论传播理论是传播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深入了解各种传播理论对于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一些传播理论的参考书目推荐:1.《传播理论基础》作者:王宏义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传播理论的起源、发展和主要的研究思想,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参考书目。
2.《传播研究导论》(第五版)作者:尼克·卡尔这是一本国外著名的传播理论著作,内容详实,对于传播学理论的研究和探讨有着深远的影响,是考研学习的重要参考书目之一。
四、传播方法传播方法是传播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了解传播方法对于实际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一些传播方法的参考书目推荐:1.《传播方法学导论》作者:李军这本书从方法学的角度系统地介绍了传播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对于考研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定性研究方法》(第三版)作者:王勇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定性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对于传播方法的学习和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是非常好的参考书目之一。
五、传播伦理伦理问题是传播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了解传播伦理对于专业素养和理论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传播学 参考书目
![传播学 参考书目](https://img.taocdn.com/s3/m/5b15663b964bcf84b9d57b7e.png)
各位:学生有向学之心,我不敢怠慢。
初拟了部分书目,供参考。
——————其它1.《十九扎——一个北大教授写给学生的信》朱青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荐理由:有关学术规范,如何读书——尤其是学术类书籍,介绍很细致。
(我自己的借给学生后好像没还回来,不过网上有电子版,勉强一读)2.《理想不死——是谁让我们脆弱而又坚强》胡赳赳中国华侨出版社推荐理由:新闻类,作者是《新周刊》主笔,书中对于传媒很多独到见解,文笔精到,易读。
另外,算是新书,能结合当下。
3.《世界是平的》推荐理由:关于描述市场全球化的一本书,生动形象,对于理解国际传播,亦有好处。
其它有关信息社会和数字化的还包括《第三次浪潮》,《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方向》,《数字化生存》等。
4.《娱乐至死》波兹曼推荐理由:理解媒介变迁。
5.《江村经济》费孝通推荐理由:社会学调查、田野调查(field research)的经典,对于新闻业务同样值得参考。
6.《菊与刀》推荐理由:本书是二战期间,一个美国学者对日本国民特性的解读,由于战争原因,她当时主要通过二手资料和少量对日本战俘的访谈而得到经验,是社会学研究的经典案例。
我们的目的不是评估日本的民族性如何,而是学习作者的调研方法——她如何做到?课程中有相关作业。
7.电影《公民凯恩》推荐理由:原型是报业大亨赫斯特,有助于理解新闻史,尤其是大众报时期的新闻行业发展。
课程中有相关作业。
8.电影《楚门的世界》推荐理由:新闻伦理之争,经典影片。
课程中有相关作业。
9.曾仕强的讲座视频推荐理由:参透中国人的传统和国民性,并将其应用于管理学中。
专业书目传播学参考书目10.《传播学概论》(也叫《人·信息·媒介——人类传播概论》)施拉姆推荐理由:传播学必读的经典版本,可以作为教辅参考书,风格近似随笔,值得一看。
考研必备参考书。
11.《传播学引论》李彬高等教育出版社;推荐理由: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对很多传播学理论的解读很到位。
传播学概论书籍
![传播学概论书籍](https://img.taocdn.com/s3/m/ae580eb3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aa.png)
传播学概论书籍1. W. James Potter(2014),《传播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 Theory)。
2.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909),《性学三论》(Three Essays on the Theory of Sexuality)。
3. 罗兰·巴特(1977),《传媒的符号学》(The Semiotic Challenge)。
4. 弗朗茨·法能(1970),《媒介理论》(Theorie der Medien)。
5. 斯图亚特·霍尔(1973),《传媒理论:一种政治经济学分析》(Theories of Communication: A Short Introduction)。
6. 宾汉姆·阿布拉姆森(1986),《观众的活动:对传播的理解的文化研究方法》(Audience Activity and the Communication Process: A Cultural Studies Analysis), 。
7. 约瑟夫·S·塞利格曼(1992),《媒介和社会》(Media and Society: Basic and Applied Research)。
8. 杰克·费尔南迪斯(1996),《传媒与现代社会》(Media and Modern Society: A Study in Social Theory and Social Change)。
9. 杰弗里·凯许曼(2001),《传播研究方法》(Quantitative Communication Research Methods)。
10. 大卫·赫尔德(2004),《传媒与全球化》(Media and Globalization: Why the State Matters)。
这只是一小部分传播学概论方面的经典著作,传播学领域有许多其他重要的著作值得一读。
传播学经典书目
![传播学经典书目](https://img.taocdn.com/s3/m/2eac12df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71.png)
传播学经典书目1. 《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Third Edition),作者:斯坦利·巴兰(Stanley J. Baran)、丹尼斯·戴维斯(Dennis K. Davis):这本书是传播学领域的经典教材之一,系统地介绍了大众传播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2. 《传播理论导引:分析与应用》(Second Edition),作者:理查德·韦斯特(Richard West)、林恩·H. 特纳(Lynn H. Turner):本书涵盖了传播学的主要理论和概念,同时提供了丰富的实例和应用,帮助读者理解和运用传播理论。
3.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作者: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这本书是媒介研究的经典之作,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介即讯息”的观点,探讨了媒介对人类认知和社会的影响。
4. 《数字化生存》,作者: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本书讨论了数字技术对社会、文化和商业的影响,预测了数字时代的到来和数字化生活的未来趋势。
5. 《舆论》,作者:沃尔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这本书是传播学和舆论研究的奠基之作,探讨了公众舆论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6. 《传播的偏向》,作者:哈罗德·伊尼斯(Harold Innis):本书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了不同媒介对人类文明和社会结构的影响。
7. 《人类传播史》,作者:韦尔伯·施拉姆(Wilbur Schramm):这本书是人类传播历史的权威著作,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传播发展历程。
这些书目提供了传播学领域的重要理论和观点,对于深入了解传播学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当然,传播学的研究不断发展,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著作值得探索。
《传播理论》参考书目
![《传播理论》参考书目](https://img.taocdn.com/s3/m/bd6c805b2e3f5727a5e96274.png)
《传播理论》参考书目(60本)传播理论教材与传播思想史(8本)(美)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著《传播学概论》,陈亮等译,新华出版社,1984年;(美)罗杰斯著《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殷晓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美)约翰·维维安著《大众传播媒介》,顾宜凡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美)斯坦利·巴兰、丹尼斯·戴维斯著《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曹书乐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陈力丹著《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开明出版社,1993年;郭庆光著《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2版;刘海龙著《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沙莲香主编《传播学——以人为主体的图象世界之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技术学派专著(5本)(美)保罗·利文森著《软边缘——信息革命的历史与未来》,熊澄宇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加)马歇尔·麦克卢汉著《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加)哈罗德·伊尼斯著《传播的偏向》,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美)约书亚·梅罗维茨著《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肖志军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刘少文著《1872-2008:中国的媒介嬗变与日常生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实证主义专著(3本)(美)仙托·艾英戈、唐纳德·R·金德著《至关重要的新闻——电视与美国民意》,刘海龙译,新华出版社,2004年;(美)马克斯韦尔·麦库姆斯著《议程设置:大众传媒与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英)格拉斯哥大学媒介研究小组著《获取信息——新闻、真相和权力》,张威等译,新华出版社,2004年;跨文化传播教材与专著(3本)(美)拉里·A·萨默瓦、理查德·E·波特著《跨文化传播》,闵惠泉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美)爱德华·霍尔著《超越文化》,何道宽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美)露丝·本尼迪克特著《文化模式》,王炜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传媒的规范理论专著(5本)(美)弗雷德里克·S·西伯特等著《传媒的四种理论》,戴鑫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美)新闻自由委员会编《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展江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多样性与人类全面发展——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报告》,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种声音一个世界》,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1年;张巨岩著《权力的声音——美国的媒体和战争》,三联书店,2004年;批判理论专著(4本)(美)赫伯特·马尔库塞著《单向度的人》,张峰、吕世平译,重庆出版社,1988年;(德)瓦尔特·本雅明著《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本雅明论艺术》,许绮玲、林志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加)文森特·莫斯可著《传播政治经济学》,华夏出版社,2000年;(美)赫伯特·席勒著《大众传播与美帝国》,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文化研究专著(4本)(英)斯图尔特·霍尔编《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徐亮、陆兴华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美)约翰·费斯克著《理解大众文化》,王晓钰、宋伟杰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第2版;(英)约翰·斯道雷著《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杨竹山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2版;陆扬、王毅著《文化研究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艺术与艺术哲学专著(2本)(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艺术与视知觉》,滕守尧、朱疆源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美)诺埃尔·卡洛尔著《大众艺术哲学论纲》,严忠志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全球化与网络社会专著(4本)(英)科林·斯巴克斯著《全球化、社会发展与大众媒体》,刘舸、常怡如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美)塞缪尔·亨廷顿著《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译,新华出版社,2002年第3版;(西班牙)曼纽尔·卡斯特著《网络社会的崛起》,夏铸九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胡泳著《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符号学入门读物(2本)李彬著《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体诠释》,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俞建章、叶舒宪著《符号:语言与艺术》,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传播学先驱作品(12本)(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九卷),苗力田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英)密尔著《论自由》,许宝骙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英)密尔顿著《论出版自由》,吴之椿译,商务印书馆,1958年;(美)乔治·赫伯特·米德著《心灵、自我与社会》,霍桂桓译,华夏出版社,1999年;(美)沃尔特·李普曼著《舆论学》,林珊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美)拉斯韦尔著《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张洁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美)维纳著《人有人的用处》,陈步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美)拉扎斯菲尔德等著《人民的选择:选民如何在总统选战中做决定》,唐茜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法)加布里埃尔·塔尔德著《传播与社会影响》,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著《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奥)弗洛伊德著《精神分析引论》,高觉敷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法)古斯塔夫·勒庞著《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冯克利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其他重要专著(8本)(美)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著《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麻争旗译,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美)巴伦·李维斯、克利夫·纳斯著《媒体等同》,卢大川等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英)丹尼斯·麦奎尔著《受众分析》,刘燕南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美)罗伯特·C·艾伦编《重组话语频道》,麦永雄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美)丹尼斯·K·姆贝著《组织中的传播和权力:话语、意识形态和统治》,陈德民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常昌富、李依倩编《大众传播学——影响研究范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宋昭勋著《非言语传播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王怡红著《人与人的相遇——人际传播论》,人民出版社,2003年。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 传播与传播学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 传播与传播学](https://img.taocdn.com/s3/m/4e4fad829b6648d7c0c74683.png)
▪ 祝建华教授提出来一个描述、解释和预测受众为何 使用新媒体技术的新理论概念“新媒体权衡寻求” (Weight and calculated for New Media,简称 WCN)。这个理论观点认为:“当且仅当受众发觉 其生活中某一重要需求已经无法被传统媒体满足、 并且认为新媒体能够满足该需求时,他们才会采纳 并持续使用这一新媒体。”可见,使用新媒体是一 个创新与扩展的过程,一般而言,只有当传统媒体 已无法满足需求了,对新媒体的接近才开始。
▪
▲共享说:“传播就是变独有为共有的过
程。”——古罗马时期的政论家西塞罗(Ciceron)把
communication定义为把握一件事情或者是与别人
建立一种关系。
▲共享说:“传播就是变独有为共有的过程。”——古罗马时 期的政论家西塞罗(Ciceron)把communication定义为把握一 件事情或者是与别人建立一种关系。
▪ 20世纪40年代末,世界电视事业的发展进入了彩色 电视广播的新阶段。
▪ 1962年,开始运用通讯卫星越洋转播电视节目。 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号宇宙飞船登上月球, 进行实况转播,当时47个国家约7.23亿观众收看到 了这些图像。虽然地球与月球遥遥相隔38万多公里, 但现代电子传播通讯技术的运用使声像传递仅需1.3 秒钟时间。
晚上9点33分,出现了原始语言(10万年前) 晚上11点,出现了正式语言(4万年前) 晚上11点53分,出现了文字(3500年前) 午夜前46秒,古登堡发明了近代印刷术(1450年) 午夜前5秒,电视首次公开展出(1926年) 午夜前3秒,电子计算机、晶体管、人造卫星问世
(分别为1946、1947、1957年) ▪ 因此,施拉姆说:“这一天的前23个小时,在人类
2024武大新传专硕参考书
![2024武大新传专硕参考书](https://img.taocdn.com/s3/m/c2d4acc1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2a.png)
2024武大新传专硕参考书
2024年武汉大学055200新闻与传播专硕专业的考研参考书目如下:
《传播学导论》(第三版),张国良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
《传播学原理》(第二版),张志勇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
《媒介批评学》,汪晖、陈燕谷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
《媒介研究:文本、机构与受众》,戴维·克劳普福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
《新闻传播学概论》,张昆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
《新闻传播学》(第二版),刘行芳、牛新权、刘莹著,中国传媒大学出
版社,2013年。
《新闻学导论》(第二版),李良荣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新闻学原理》,张志勇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
《新闻传播学》(第二版),刘行芳、牛新权、刘莹著,中国传媒大学出
版社,2013年。
《媒介融合概论》,宫承波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年。
《媒介融合:网络传播、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三重维度》,李良荣等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
《新媒体概论》(第二版),匡文波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
《数字媒介传播概论》,张志勇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咨询武汉大学相关学院的研究生办公室或相关网站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各专业参考书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各专业参考书](https://img.taocdn.com/s3/m/3adb8a46312b3169a451a422.png)
一、中国传媒大学1.新闻学(050301)【01新闻史、02新闻理论、03新闻业务、04网络新闻及新媒体、05报刊理论与实践】(1)《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哈艳秋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外国新闻史教程》李磊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3)《中外广播电视史》郭镇之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4)《新闻理论教程》何梓华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5)《新媒体概论》宫承波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6)《传播学总论》胡正荣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7)《广播电视概论》吴玉玲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8)《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刘海贵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9)《新闻编辑学》蔡雯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0)《当代新闻评论教程》丁法章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11)《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何志武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12)《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王振业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13)公众号:新传考研猫2.传播学(050302)【01理论传播与传播史、02应用传播学、03媒介与女性、04国际传播、05媒介素养、06传播研究方法、07传播心理学、08传媒政策与法规、09媒介与全球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罗杰斯著,上海译文出版社。
(2)《传播学研究理论与方法》戴元光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3)《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传播学总论》胡正荣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5)《传播效果研究:起源、发展与应用》段鹏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6)《传媒政治》李宏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7)《传媒经济学教程》周鸿铎著,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
(8)《大众传播心理学》刘京林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9)《文化研究读本》罗钢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0)《媒介文化通论》陈龙著,江苏教育出版社。
(11)《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刘海贵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12)《当代新闻评论教程》丁法章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心理学专业参考书目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心理学专业参考书目](https://img.taocdn.com/s3/m/3f934bcdd5bbfd0a79567361.png)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心理学专业参考书目(感谢凯程罗老师对本文的有益指导.)初试:1、传播学总论(参考书目:《传播学总论》(第二版),胡正荣,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2、传播学史(参考书目:《传播学史》、[美]罗杰斯、上海译文出版社)3、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参考书目:《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美]沃纳赛弗林、华夏出版社)4、21世纪初大众传媒发展战略研究(参考书目:《21世纪初大众传媒发展战略研究》、胡正荣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5、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参考书目:《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段鹏、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6、文史要览(参考书目:《文史要览》、王振业等、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考研过程中,大家肯定会选择辅导班,关于报辅导班的问题我有几个特别的建议,如何选择合适的辅导班,是有方法的。
方法1:了解这个机构历年考上的情况,有没有视频版的经验谈,考上多少人。
这个得详细了解一下,这样就能大致判断出这个机构情况怎么样。
例如凯程,2013年考入五道口金融学院29人,占五道口录取总人数50%,名单和经验谈都在网站有公布,是非常可信。
方法2:看资料,看看这个机构有没有配套的资料和课程,如果连讲义都拿不出来,说明他们没有开课经验。
据我所知,凯程是有完整的配套体系的。
方法3:实地去考查,看看他们有没有正规的学校,有没有教学楼、食堂、宿舍、操场等设施。
方法4:和咨询老师详细沟通,看看是否专业。
通过这样的几个策略,就基本能够搞定了。
考研全程复习安排:(1)起步阶段(第一轮复习)首轮复习的目的是全面夯实基础。
英语、数学复习都具有基础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而专业课内容庞杂,因此它们的第一轮复习都安排在起步期。
政治复习可以暂缓,等新大纲出版后再进入首轮复习。
(2)强化阶段(第二轮复习)所有科目的第二轮复习都安排在强化期。
这一阶段要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重点专项复习,对各科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把握;同时注意解题能力的训练。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类考研参考书目(初试)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类考研参考书目(初试)](https://img.taocdn.com/s3/m/fd823508a76e58fafab00395.png)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类考研参考书目(初试)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类考研参考书科目一:传播理论与历史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第2版)》胡正荣、段鹏、张磊:《传播学总论》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塞弗林·坦卡特:《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传播理论与历史红宝书》科目二:传播实务公共部分:80分柯惠新,王锡苓,王宁《传播研究方法》段鹏《政治传播:历史、发展与外延》凌昊莹《媒介经营管理》吉莉安·道尔《理解传媒经济学》《传播实务红宝书》各专业指定答题部分:传播学赵月枝《传播政治经济学》传媒经济学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卜彦芳《传媒经济理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传媒教育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英尼斯《传播的偏向》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水越伸《数字媒介社会》波兹曼《娱乐至死》;波兹曼的《童年的消逝》传媒政策与法规王军:《传媒法规与伦理》广告学1《现代广告通论》第2版丁俊杰康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中国广告图史》黄升民丁俊杰刘南方日报出版社3《外国广告发展史》文春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4《营销管理》菲利普科特勒(13版)5《新媒体概论》石磊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6《公共关系原理》陈先红武汉大学出版社7《公共关系实务》弗雷泽·P·西泰尔清华大学出版社8《危机管理》罗伯特·希斯中信出版社9《新媒体市场大变局》周艳中国市场出版社新媒体石磊《新媒体概论》宫承波《新媒体概论》(第4版)《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塞弗林&坦卡特——补充词条,丰富整理答案的一本很有趣的书。
这本书讲的很清晰也很生动,比较好的一本书,体现美国实用主义方法,案例比较详细。
但是历年所考的理论性的东西并不出于此书,主要是胡老师那本书的一些美国视点的补充,而且所讲的理论和实例明显带有美国传播学的实证主义风格,但是却是很好的补充和延展的资料。
传播学参考书目
![传播学参考书目](https://img.taocdn.com/s3/m/96f61a79168884868762d6f5.png)
91.(美)戴安娜克兰:《文化生产:媒体与 都市艺术》,译林出版社,2001年4月. 92.(美)理查德沃林:《文化批评的观念》, 商务印书馆,2001年12月. 93.赵一凡:《美国文化批评集》,三联书店, 1995年10月. 94.王岳川:《中国镜像——90年代文化研 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1月. 95.(荷)迪克:《作为话语的新闻》,华夏 出版社,2003年6月.
21.(美)爱德华 霍尔:《无声的语言》,中 . 爱德华霍尔 霍尔: 无声的语言》 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2.(美)德弗勒 丹尼斯:《大众传播通论》, 德弗勒丹尼斯 丹尼斯: 大众传播通论》 ( 华夏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2003年7月. 年 月 23.(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 型》,学林出版社,2002年9月. 24.(德)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 技术与科学》,学林出版社,1999年1月. 25.(意)安东尼奥葛兰西:《狱中札记》,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10月.
81.(美)苏珊S. 兰瑟:《虚构的权威》,北 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82.(美)J. 希利斯米勒:《解读叙事》,北 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 83.胡亚敏:《叙事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 社,1998年6月. 84.陆扬 王毅:《大众文化与传媒》,上海 三联书店,2000年10月. 85.(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 盾》,三联书店,1992年6月.
11.(德)瓦尔特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 艺术》,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1月. 12.(美)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 13.(法)让-弗朗索瓦利奥塔:《非人》, 商务印书馆,2001年12月. 14.(法)让-博德里亚尔:《完美的罪行》, 商务印书馆,2000年10月. 15.(英)雷蒙德威廉斯:《现代主义的政 治》,商务印书馆, . 彼得斯: 交流的无奈——传播思 传播思 想史》 华夏出版社, 想史》,华夏出版社,2003年7月. 年 月 97.(美)费尔克拉夫:《话语与社会变迁》, 华夏出版社,2003年7月. 98.(美)罗杰斯:《传播学史 罗杰斯: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 . 一种传记 式的方法》 上海译文出版社, 式的方法》,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3月. 年 月 99.(德)马勒次克:《跨文化交流》,北京 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 100. ( 法 ) 勒莫: 《 黑寡妇——谣言的示意 . 勒莫 : 黑寡妇 谣言的示意 及传播》 商务印书馆, 及传播》,商务印书馆,1999年11月. 年 月
传播学权威参考书目
![传播学权威参考书目](https://img.taocdn.com/s3/m/ab956c82e53a580216fcfe89.png)
跨文化传播
▲39,《跨文化传播:东方的视角》,莫腾森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中文版。
▲40,《跨越文化障碍——交流的挑战》,布拉德福德·J·霍尔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中文版。
传媒法与伦理
▲41,《传媒伦理学》,克里斯蒂安著,华夏出版社2000年中文版。
▲26,《童年之死——电子时代成长的儿童》,大卫·帕金汉著,华夏出版社2005年中文版。
▲27,《娱乐致死》,伯兹曼著,广西师大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
28,《理解通俗文化》,费斯克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中文版。
人际传播
▲29,《人与人相遇——人际传播论》,王怡红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传播技术主义
▲33,《重组话语频道》,艾伦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中文版。
▲34,《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梅罗维茨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中文版。
广告
▲35,《广告,艰难的说服》,迈克尔·舒德森著,华夏出版社2003年中文版。
《媒介研究的进路:经典文献读本》,[英]奥利弗·博伊德-巴雷特、克里斯·纽博尔德编新华出版社,2004年
《大众传播学——影响研究范式》,常昌富、李依倩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论》,陈力丹,开明出版社,2002年再版
▲19,《理论符号学导论》,李幼蒸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20,《结构主义符号学》,格雷马斯著,三联书店1989年中文版。
▲21,《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S·霍尔著,商务印书馆2003年中文版。
22,《作为话语的新闻》,梵·迪克著,华夏出版社2003年中文版。
传播学参考目录
![传播学参考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de09a1f9b14e852459fb570d.png)
传播学参考目录.txt生活是过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
放得下的是曾经,放不下的是记忆。
无论我在哪里,我离你都只有一转身的距离。
2011传播学考研目录书目南京大学01 传播理论02 广告理论与实务03 影视与网络传播04 媒介管理考试科目:① 101政治② 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 622新闻传播史论④ 959传播业务复试科目:传播媒介与文化参考书目:《中国新闻理论体系研究》丁柏铨主编,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传播学基础理论》段京肃著,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黄瑚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外国新闻传播史》郑超然、程曼丽、王泰玄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现代广告学》何修猛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当代广播电视概论》陆晔、赵民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网络传播概论》杜骏飞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复试参考书:《当代西方新闻媒体》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媒介分析:传播技术神话的解读》张咏华,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研究方向:01 传播学02 广告学03 公共关系考试科目: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 201英语一③ 703新闻学与传播学基础④ 804新闻与传播实务参考书目:2011年未指定书目,考生可参考2010年的书目,点击查看。
(2009年参考书目)新闻学与传播学基础《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童兵,人大版, 2000 年 1 月第一版;《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人大版, 1999 年 11 月第一版;《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人大版, 2002 年 11 月第一版;新闻与传播实务《现代电视新闻学》叶子,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5 年 3 月版;《报纸编辑学教程》郑兴东,人大版, 2001 年 12 月第一版;《广告学概论》,陈培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年 8 月版;《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与实务》,纪华强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版;《广告心理学》,黄合水,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年 4 月第一版。
传播学书目
![传播学书目](https://img.taocdn.com/s3/m/ba9182dbd15abe23482f4d11.png)
传播学书目来自: 胡晃荡(北京)创建时间: 2008-01-22 18:15:35001书名:《公众舆论》作者:李普曼译者: 克文江红出版社: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版次:2006年4月第1版002书名:《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作者:陈力丹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版次:1999年7月第1版,2005年10月第4次印刷003书名:《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Propaganda Technique in World WarΙ作者:[美] 哈罗德•D. 拉斯韦尔(Harold D. Laswell)译者:张洁田青审校:展江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版次:2003年10月第1版004书名:《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作者:[德] 哈贝马斯译者:曹卫东王晓珏刘北城宋伟杰出版社:学林出版社版次:1999年1月第1版,2004年12月第3次印刷005书名:《传播与社会影响》On Communication and Social Influence作者:[法] 加布里埃尔•塔尔德(Gabriel Tarde)编者:[美] 特里•N. 克拉克(Terry N. Clark)译者:何道宽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版次:2005年6月第1版006书名:《传播学概论》Men, Message, and Media: a Look at Human Communication 作者:[美] 威尔伯•施拉姆(Wilbur Schramm)威廉•波特(William E. Porter)译者:陈亮周立方李启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版次:1983年版007书名:《传播学导论》作者:邵培仁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版次:1997年1月第1版008书名:《传播的世界化》作者:[法] 阿芒•马特拉(Armand Mattelart)译者:朱振明审译:陈卫星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版次:2007年4月第1版009书名:《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作者:[法] 阿芒•马特拉(Armand Mattelart)译者:陈卫星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版次:2005年2月第1版010书名:《文化与帝国主义》Culture and Imperialism作者:[美] 爱德华•W. 萨义德(Edward W。
传播学推荐书目(20本)
![传播学推荐书目(20本)](https://img.taocdn.com/s3/m/26f118affd0a79563c1e7242.png)
传播学推荐书目1.彼得斯:《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何道宽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2.陈卫星:《传播的观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3.丹尼尔•麦奎尔:《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4th ed.)》,崔保国,李琨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冯克利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
5.胡河宁:《组织传播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6.克劳斯•布鲁恩•延森:《媒介融合:网络传播、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三重维度》,刘君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7.林之达:《传播心理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8.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9.迈克尔•埃默里,埃德温•埃默里,南希•罗伯茨:《美国新闻史:大众传播媒介解释史(第九版)》,展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0.迈克尔•罗洛夫:《人际传播——社会交换论》,王江龙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年版。
11.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胡泳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
12.尼克•史蒂文森:《认识媒介文化——社会理论和大众传播》,王文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13.宋昭勋:《非语言传播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4.王怡红:《人与人的相遇——人际传播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5.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何道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6.沃尔特•李普曼:《公众舆论》,阎克文,江红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7.沃纳•赛佛林,小詹姆士•W•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第5版)》,郭镇之等译.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8.希伦•A•洛厄里,梅尔文•L•德弗勒:《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刘海龙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传播学书单
![传播学书单](https://img.taocdn.com/s3/m/7d0035e4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18.png)
传播学书单
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中信息传播现象的学科,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媒体、广告、公共关系、市场营销、社会学、心理学等。
以下是一些传播学的经典书籍和参考资料,供您参考:
经典书籍:
- 《传播学原理》作者:哈罗德·拉斯韦尔
- 《舆论学》作者:古斯塔夫·勒庞
- 《媒介即信息》作者:马歇尔·麦克卢汉
- 《传播学史》作者:大卫·埃默里
- 《传播学概论》作者:郭庆光
参考资料:
- 《媒介即权力》作者: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 《数字化传播》作者:唐·德里罗
- 《人类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作者:米尔格兰姆
- 《网络传播学》作者:庄一强
- 《社交媒体》作者:大卫·柯克帕特里克
传播学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是在媒体、广告、公共关系、市场营销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学习传播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中信息传播的规律,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更好的传播策略和解决方案。
传播学考研书目
![传播学考研书目](https://img.taocdn.com/s3/m/e6627817f7ec4afe05a1df07.png)
传播学考研书目传播理论(传播史论考试的内容,大约占50%,可能涉及一些新闻理论)吴文虎主编:《传播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郭庆光著:《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邵培仁著:《传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董天策著:《传播学导论》,四川大学出版社中外新闻传播史(新闻史论考试的内容,大约占50%;传播史论考试的内容,大约占50%)方汉奇等主编:《中国新闻事业简史》(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丁淦林等主编:《中国新闻史新编》,四川人民出版社刘家林著:《中国新闻通史》(上、下册),武汉大学出版社黄瑚著:《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复旦大学出版社张允若等著:《外国新闻史新编》(上、下册),四川人民出版社张隆栋、傅显明编著:《外国新闻事业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陈力丹著:《世界新闻传播史》,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新闻业务(新闻业务考试的内容,大约占100%;传播业务考试的内容,大约占50%)林如鹏著:《新闻采访学》,暨南大学出版社尹德刚等著:《当代新闻写作》,复旦大学出版社张惠仁著:《现代(?当代)新闻写作学》,四川人民出版社邝云妙著:《当代新闻编辑学》,暨南大学出版社丁法章著:《新闻评论学》,复旦大学出版社黄匡宇主编:《广播电视学概论》,暨南大学出版社张俊德著:《广播电视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张印平等著:《电视节目制作》,暨南大学出版社(以上书目,都可以用同类的书籍替代,主要掌握新闻的采写、评论和广播电视新闻)广告传播(传播业务考试的内容,大约占50%,可能涉及一点CI、公关)丁俊杰著:《现代广告通论》,中国物价出版社杨先顺编著:《广告文案写作原理与技巧》,暨南大学出版社刘家林著:《新编中外广告通史》,暨南大学出版社陈培爱著:《中外广告史》,中国物价出版社(以上书目,都可以用同类的书籍替代,主要掌握广告理论与实务,看看中外广告史有助于深化有关知识和技能)另外,我的几本书可参看一下,以扩大、完善知识面董天策编著:《公关理论导引》,四川大学出版社董天策等著:《中国报业的产业化运作》,四川人民出版社董天策主编:《网络新闻传播学》,福建人民出版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学理论》考试参考书目
详见学校当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传播学理论》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传播学理论》是新闻传播学硕士生入学专业考试科目之一,主要考察考生对传播学理论的概念和内涵、历史发展脉络、实际运用等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二、评价目标
识记和了解传播学理论的基本概念、类别、流派等;理解和掌握传播学理论流派的发展历史,能够对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传播理论和现象作出评价;能够灵活运用传播理论知识,对新闻传播的历史现象和问题作出综合探讨,有独立的见解和阐述。
三、考试范围
1、对传播的基本话语研究,包括传递、控制、游戏、权力、撒播、共享和互动等,有较好的理解。
熟悉传播研究的历史、基本理论和研究范式。
对传播学中的宣传与说服、功能研究、效果研究与创新扩散等概念,对大众传播的社会心理取向、信息环境取向、受众使用与依赖取向等有较为深入的理解。
同时,对传播研究的相关方法,比如定量研究、定性研究等理论和方法有所了解。
2、熟悉传播学理论的重要流派、理论家及其代表作。
主要包括:芝加哥学派、哥伦比亚学派、法兰克福学派、伯明翰文化研究、多伦多学派、传播的政治经济学派等,并对各个流派之间的联系有初步的了解。
3、扩大阅读和理解能力,关注学术界研究的新进展,对近年《新闻与传播研究》《现代传播》《国际新闻界》《新闻大学》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的传播学基本理论方面的论文,有必要的了解。
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试卷满分为150分,主要题型包括简答题、论述题。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