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区儿科用药注意事项及常见问题
社区小儿常见问题分析及建议
社区小儿常见问题分析及建议摘要】目的预防在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家长对小儿常见的疾病防治知识缺乏,导致小儿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不测。
方法建议社区服务机构发挥自身优势,利用一切资源,重视儿童保健宣传及常见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加强药品管理,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结果家长对小儿常见病的认识有所提高,走出治疗小儿常见病的误区。
结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注重对各类疾病的预防、治疗、保健等健康教育服务,确保小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儿童预防卫生服务治疗误区卫生教育小儿处于不断生长发育阶段,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家长如果对小儿疾病的防治知识一无所知或者在卫生保健方面得不到正确的指导,则会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及一生的健康。
1 社区小儿常见问题1.1不重视常见病的治疗和观察1.1.1患儿1,男,5个月,以间断发热,鼻塞10余天就诊,体格检查:体温38.5℃,咽部红,右颌下淋巴结大,其他未见异常。
询问病史曾患“感冒”数天,因患儿食欲尚可,大、小便正常未引起注意。
经口腔科会诊,右颌下化脓性淋巴结炎。
住院治疗,全身应用抗生素及颌下脓肿处切开引流,1周痊愈出院。
1.1.2患儿2,女,10岁,以心慌、胸闷、乏力20余天就诊。
询问病史,半月前曾患“感冒”未治疗。
体格检查,体温37.7℃,心率130次/min,听诊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
心电图:S-T段偏移和T波低平。
实验室检查:白清酶测定:SGOT455nkat/s,CK87u/s,诊断病毒性心肌炎。
住院治疗,卧床休息,给予大剂量维生素C及能量合剂、激素等治疗,20余天病情好转出院,嘱患儿注意休息,定期检查。
1.2用药不当1.2.1患儿3,女,11岁,以恶心、呕吐、不能进食12小时就诊,体格检查:体温37.4℃,烦躁、恶心、左手拇指红胖有轻微划伤。
询问病史因手指感染擅自购买“止痛片”,连续服用20片(24小时内)。
诊断左手拇指感染并镇痛药过量。
治疗:立即停服“止痛片”,给以静脉点滴葡萄糖液及大剂量的抗生素,6小时后恶心、呕吐症状减轻,1天后可以进食,继续静脉应用抗生素治疗,3天后左手拇指红肿减轻,1周痊愈出院。
儿科用药问题及现状分析
儿科用药问题及现状分析摘要】目的:对儿科用药领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促进儿科合理用药。
方法:翻阅查看相关书籍、教材、文献,总结归纳目前儿科用药现状。
结果:儿童用药不同与成人,需要专门的用药知识。
结论:为了促进儿科合理用药,需要建立完善儿科用药的规范制度,及时监控用药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儿科用药现状;合理用药【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5-0334-02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因此儿童的健康保障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
药物在人体内主要通过肝脏和肾脏进行代谢,而儿童尤其是新生儿处于快速的生长发育阶段,肝脏肾脏等器官的代谢功能明显低于成人,因此相较成人,儿科用药更容易产生药物不良反应,并且临床效果也会有所不同。
目前,儿科用药中存在不少的不足和问题,下面将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1.儿科用药中的问题儿童尤其是新生儿,早产儿,婴儿,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与成人有明显的不同,即便按照体重或者体表面积进行计量换算,也可能难以达到预期的临床效果。
这也对儿科药品提出来了更高的要求。
1.1 儿科药品通常儿童专用的药品会在外包装上注明“小儿”或“儿童”,这类药品的儿科用药信息比较完整,用药安全性相对比较高。
但是在其他非专门儿科用药中,大多数都缺乏明确的儿童用药指导信息。
目前大约80%的药品没有儿童用药指导信息。
不仅如此,儿科专门用药的种类也极其有限,只占市场上全部药品的1.5%左右[1]。
在中国基本药品目录中,只有5种标明具体儿童用量的化学药品,只有一种儿童专用的中成药品种。
一方面这是因为儿童临床试验面临着政策限制,展开困难,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儿科专门用药需求量小,生产成本相对较高,药企研发生产的积极性不高。
成人药品的剂型并不完全适合儿童用药。
比如成人口服药以片剂和胶囊剂为主,一般儿童都需要减量使用,这样就需要切割片剂和打开胶囊。
这不仅在具体操作时不方便,而且用药剂量准确性也无法保证,往往容易出现剂量过大或过小,从而导致不必要的药品不良反应或者达不到疗效。
儿科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儿科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引言: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于健康关注的增加,儿科医疗工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日常实践中,我们也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本文将从医疗资源不均衡、诊断和治疗标准缺乏统一、家长教育意识较低等方面讨论儿科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医疗资源不均衡1. 高水平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或高收入地区。
目前,我国高端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或高收入地区,导致农村和偏远地区儿童无法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这种资源分配不均衡使得部分患有重大疾病的儿童难以及时得到有效的救治,增加了他们康复机会的减少。
2. 基层医院儿科能力薄弱。
由于基层医院条件有限,设备较为简单,人员技术水平有限,造成了现有儿科医疗资源的严重不足。
一些基层医院往往只能提供常见病、多发病和简单诊治需要,无法处理复杂或罕见病例。
解决办法:1. 加强医疗资源配置。
政府应该加大对偏远地区或农村地区儿科医药资源的投入,鼓励高水平专家定期去基层医院指导和进行技术培训,从而提高基层医院的儿科诊断和治疗能力。
2. 加强合作机制。
建立跨地区合作机制,通过远程会诊等手段,让基层医生在线上与高水平医院专家协商诊断和治疗方案,提高当地患儿得到优质服务的机会。
二、诊断和治疗标准缺乏统一1. 地域性差异导致标准不统一。
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文化以及医学教育背景存在差异,导致了儿童健康问题在不同地区的标准和认知存在较大差异。
这就使得同样一个病例在不同地区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存在差异,给儿童健康带来一定的困惑。
2. 缺乏全国统一的儿科医学教育标准。
目前,我国缺乏全国统一的儿科医学教育标准。
各个医学院校、医院和培训机构对于儿科医生的培养要求并不完全一致,这导致了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也间接影响了儿童患者得到优质医疗服务的机会。
解决办法:1. 制定全国统一的诊断和治疗标准。
相关部门应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并联合专家制定全国统一的儿科诊断和治疗标准,以确保各地区对于相同疾病的患儿能够给予相应、规范化的处理手段。
儿童用药的安全指南
儿童用药的安全指南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儿童用药已经成为家长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儿童用药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健康和成长,因此,家长们需要了解一些儿童用药的安全指南,以确保孩子的用药安全。
一、选择合适的药物1. 请儿科医生开具处方:儿童用药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不要自行购买药物。
儿科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2. 注意药物的适应症:不同的药物适用于不同的疾病,家长们应该了解药物的适应症,避免滥用药物。
3. 选择儿童专用药物:儿童专用药物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更适合儿童使用。
家长们应该选择儿童专用药物,避免使用成人药物。
二、正确使用药物1. 严格按照剂量使用:家长们应该按照医生的建议,严格按照药物的剂量使用。
不要随意增加或减少药物的剂量。
2. 注意药物的给药途径: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给药途径,家长们应该了解药物的给药途径,并正确给药。
3. 注意药物的保存:药物应该保存在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家长们应该将药物放在孩子无法触及的地方,避免误食。
三、了解药物的副作用1. 了解常见的副作用:家长们应该了解常见的药物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一旦出现副作用,应及时告知医生。
2. 注意过敏反应:有些儿童对某些药物可能存在过敏反应,家长们应该留意孩子使用药物后是否出现过敏症状,如皮疹、呼吸困难等。
3. 不要随意更换药物:家长们不要随意更换药物,如果需要更换药物,应该咨询医生的意见。
四、避免药物的滥用和误用1. 不要滥用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种特殊的药物,滥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
家长们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不要滥用抗生素。
2. 不要将药物当作零食:家长们应该告诉孩子药物不是零食,不要将药物当作零食食用。
3. 不要将不同药物混合使用:不同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家长们不要将不同药物混合使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总结:儿童用药的安全是家长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选择合适的药物、正确使用药物、了解药物的副作用以及避免药物的滥用和误用是确保儿童用药安全的关键。
儿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儿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儿科医疗资源不平衡儿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是儿科医疗资源不平衡。
在大城市和发达地区,儿童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但是在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很多儿童面临着医疗资源匮乏的困境。
这种格局导致了城乡儿童健康福利的差异化。
对于农村地区来说,由于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城市,许多家长带着孩子经过漫长的路途才能接受合适的治疗。
这给家庭经济造成了巨大压力,并且很多时候没有足够的时间来等待专家诊断和治疗。
此外,在某些地方即便有一些基层医院或者卫生所提供儿科服务,但由于缺乏相关技术和设备设施以及专业人员,无法提供高水平的医疗保障。
二、专科培养体系亟待完善除了医疗资源不平衡的问题,儿科工作中还存在着专科培养体系不够完善的问题。
在目前的医学教育体系下,一些医学院校对儿科专业的培训力度较小,很多年轻医生在进入临床实践之前没有足够系统和全面的培训。
这导致了儿科医生的整体水平相对较低,无法满足广大患儿和家长对高水平医疗服务的需求。
此外,由于中国人口众多、资源有限,在国内许多地方充斥着伪劣医疗机构。
其中包括一些没有经过正规培训或者资质不明的所谓“儿科专家”,他们给患儿进行错误或过度治疗,给予孩子带来了巨大风险。
加强儿科专业培养和执业管理规范呼之欲出。
三、家长缺乏可靠有效的知识渠道除了上述两个方面存在问题外,《儿童常见疾病防治手册》等官方指南发布后公众普遍知晓可能性较低。
但是,许多家长缺乏可靠有效的知识渠道,导致他们对于如何正确预防和处理儿童常见疾病了解不足。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更加便捷。
然而,在海量的信息中找到正确、专业且可信的儿科知识仍然是一个挑战。
由于很多家长对儿科医学知识缺乏判断力,容易受到错误或夸大的信息误导。
这种情况下,有必要提供更多针对性强、权威可信的健康教育资源,向家长传递准确科学的儿科保健知识。
四、重视综合儿童健康管理除了上述问题和不足外,目前儿童健康管理过于注重治疗和短期效果,而忽视了综合全面的健康管理。
儿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儿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一、引言儿科是关注儿童健康和发展的重要学科领域。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科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当前存在于儿科领域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现状分析1. 儿童慢性病增加:随着生活环境和饮食结构等方面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孩子患上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疾病。
2. 偏远地区医疗资源匮乏:在农村或偏远地区,由于医院数量少、人员配置不足以及设备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孩子得到适当治疗困难。
3. 亲职教育缺失:很多家长缺乏关于养育技巧和孩子成长规律方面的知识,无法提供良好的护理环境和合理饮食。
三、问题分析1. 医生专业素质有待提高:部分医生在接诊过程中缺乏耐心和细致,无法准确理解孩子的病情,给予恰当的治疗。
2. 家长医学素养不足:很多家长对儿科常见病、急诊处理等方面了解甚少,因此在孩子发生疾病时无法及时作出正确决策。
3. 儿科资源分配不均衡:大多数优质医院和专家聚集在城市地区,导致农村地区儿科资源紧缺。
4. 医患沟通困难:由于语言交流、信任度不高等问题导致医患之间存在沟通障碍,进而影响到儿童的诊断和治疗。
四、对策提出1. 提高医生培训与教育水平:加强持续教育培训计划,提升儿科医生的专业素质。
注重临床技能与沟通能力培养,在接诊环节做到认真倾听和仔细询问。
2. 开展亲职教育活动:通过社区或学校组织亲职教育讲座和宣传活动,加强家长关于孩子护理和成长规律的知识培训。
提供权威的育儿指导,以帮助家长更好地照顾孩子。
3. 加大对农村地区医疗资源投入:政府应增加对基层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经费支持,配备适宜的儿科设备和专业人员。
同时加强城乡医疗资源平衡分配,在农村地区建立传染病监测网等机构。
4. 推广健康教育活动:通过校园健康教育宣传日、互联网平台等多种形式推广儿童保健知识,改善社会公众的医学素养,并鼓励家长积极参与相关活动。
5.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发达国家在儿科领域成功经验,在技术交流、人才引进方面开展国际合作。
儿童用药的基本原则及注意事项
儿童用药的基本原则及注意事项儿童用药的基本原则及注意事项儿童用药是一个重要而且敏感的领域,因为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年人有明显的差异,使用药物需要更加谨慎和慎重。
在给儿童用药时,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以确保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
一、儿童用药的基本原则1.个体化用药原则儿童年龄段的划分很广泛,从新生儿到青少年,各个年龄段的生理特点和药物代谢能力都不同,因此在给儿童用药时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包括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等。
2.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儿童用药应优先选择经过临床验证的安全有效的药物,通常是经过儿童药物研究和适应症批准的药物。
在选择药物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体重、生长发育和病情等因素。
3.合理用药时间和用药途径儿童用药的时间和途径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有些药物需要在饭前或饭后使用,有些药物需要分次给药,有些药物则可以通过口服、外用或注射等途径给药。
在确定用药时间和途径时,要兼顾儿童的喂药习惯和家庭情况。
4.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儿童用药必须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包括药物的质量、适用性和存储情况等。
药物在儿童使用前必须进行仔细检查,确认药物没有异常情况,不过期,容器密封完好。
同时,儿童用药药品的存放要避免阳光直射、高温潮湿和触及儿童的地方。
二、儿童用药的注意事项1.遵医嘱用药儿童用药需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嘱咐。
在给儿童使用药物时,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和标签,并按照医生的用药指导使用。
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之处,应及时向医生咨询。
2.正确计量和使用器具在给儿童用药时,要准确计量药物剂量。
使用特定的药剂器具,如滴管、口服剂量杯等,来确保准确的药物剂量。
使用药剂器具前,要先清洗干净,并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方法操作。
3.婴幼儿用药的特殊注意事项对于婴幼儿来说,给药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通常情况下,可以使用或涂抹在乳头或奶嘴上,直接让婴儿吸食。
但要注意避免与母乳、奶粉等一同进食,以免影响药效。
4.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儿童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儿童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
儿童用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儿童用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引言儿童用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因为儿童对药物的敏感度和反应性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
在儿童用药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剂量不准确、药物副作用等。
为了保障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采取一些对策建议。
二、问题分析1. 剂量不准确在儿童用药中,剂量的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儿童体重、年龄等生理特征与成人有很大差异,因此需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剂量。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医生或家长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或感觉来判断剂量大小,容易出现误差。
2. 药物副作用由于儿童对药物敏感度较高,因此容易出现药物副作用。
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孩子们可能无法表达自己的症状或反应,使得家长或医生难以判断是否出现了药物副作用。
3. 药品选择在选择药品时,需要考虑儿童的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以确保药品能够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很多家长或医生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或听说来选择药品,容易出现选择不当的情况。
三、对策建议1. 加强剂量管理为了减少剂量不准确的问题,需要加强剂量管理。
具体措施包括:(1)制定儿童用药剂量规范,明确不同年龄段、体重段儿童所需的药物剂量;(2)在处方和标签中注明药物的正确剂量;(3)家长在给孩子用药时要按照医生或药品说明书上的剂量给予,并且注意测量和计算。
2. 加强监测和反馈为了及时发现和处理药物副作用,需要加强监测和反馈。
具体措施包括:(1)家长在孩子服用药物后要密切观察孩子的情况,并及时向医生反映;(2)医生要询问家长有关孩子服用药物后出现的任何不适症状,并根据情况调整药品或剂量;(3)建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及时收集和分析药物副作用的信息。
3. 提高家长和医生的用药意识为了提高家长和医生的用药意识,需要加强教育和宣传。
具体措施包括:(1)加强家长和医生的用药知识培训,提高他们对儿童用药的认识和理解;(2)加强儿童用药宣传,提高公众对儿童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认识;(3)建立儿童用药信息平台,为家长和医生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儿童用药信息。
小儿用药安全宣教
小儿用药安全宣教
小儿用药安全宣教是为了提高家长和护理人员对小儿用药安全的认识和知识,以确保儿童在用药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以下是一些小儿用药安全的宣教内容:
1.依赖医生指导:家长和护理人员在给孩子使用任何药物之
前应该咨询医生,并依照医生的建议和处方进行用药。
2.正确用量:遵循医生或药品标签上的用药指导,确保按照
正确的剂量给予儿童药物。
用药剂量通常是按体重或年龄
来计算,务必严格按照剂量给药。
3.药物存放和使用:儿童药物应妥善保存,放在儿童无法触
及的地方,远离阳光和潮湿。
遵循药物储存和使用的指南,注意药物的有效期限,避免使用过期药物。
4.不随意换药:在儿童用药过程中,不要随意更换品牌或药
物。
如果需要更换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5.了解药物副作用:家长和护理人员应了解儿童所用药物的
常见副作用,以及如何应对和处理。
在使用过程中,如有
任何异常反应或副作用,应立即咨询医生。
6.不滥用非处方药:非处方药物也需要谨慎使用,不应滥用。
在给儿童使用非处方药之前,需要确保它们适用于儿童,
并严格按照药物说明给予。
7.定期复查:定期复查儿童的用药情况,确保药物的疗效和
安全性。
如果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应依照医生的指
示进行。
此外,家长和护理人员还应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及时向医生汇报药物使用情况和孩子的响应,以便医生能够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跟进。
最重要的是,家长和护理人员应当在用药安全上保持警觉,遵循医疗专业人员的建议和指导,确保儿童的用药安全和健康。
儿科用药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
儿科用药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
在儿童用药方面,与成人相比,儿童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需求,因此在使用药物时需要特别注意。
本文将就儿科用药的特点和使用注意事项进行探讨。
一、儿科用药的特点
1. 代谢功能差异
儿童的代谢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在用药时需要考虑到药物的代谢速度可能会受到影响。
2. 剂量调整
儿童的体重和体表面积与成人有较大差异,因此在给儿童用药时需要注意剂量的调整,以避免药物过量或过少的情况发生。
3. 药物副作用
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可能与成人不同,有些药物在儿童中可能会引起更严重的副作用,因此在使用药物时需要特别留意。
二、使用注意事项
1. 注意剂量
在给儿童用药时,要根据儿童的体重和体表面积来合理计算剂量,避免因剂量不当导致药效不足或药物中毒的情况发生。
2. 选择合适的剂型
儿童对于口服药物的接受程度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选择药物剂型时要考虑到儿童的喜好和便于使用的特点。
3. 严格按照医生建议使用药物
儿童的生长发育速度较快,药物作用可能会受到生长发育的影响,因此在用药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并在治疗过程中定期复诊。
结语
综上所述,儿科用药在使用时需要考虑到儿童的特点和需求,避免因未能合理使用药物而导致不良后果的发生。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提高对儿科用药的认识和理解。
儿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儿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儿科存在的问题儿科是专门针对儿童健康和疾病的医学领域,但目前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 专家资源不足:由于儿科专家少,导致儿科医生的数量相对较少,难以满足广大患儿的需求。
在一些医疗资源匮乏的地区,儿科医疗服务往往无法满足患儿和家庭的需求,这就使得儿童的健康问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和儿童健康的风险。
2. 专业知识的推广不足:由于儿科医生群体的相对稀缺,一些地区的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缺乏充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导致了对儿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相对较低。
这使得一些儿童疾病容易被误诊、误治,给儿童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3. 儿科专科建设不完善:在不少医院中,儿科专科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方面,一些医院中儿科医生被分配到其他科室或者兼顾成人患者,导致儿科专业的减少;另一方面,儿科医院相对不足,导致患者随需求量增加而增加,但仍无法满足所有家庭的需求。
4. 家长的医疗素养不足:儿童的健康问题往往要依赖于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的关心和照料,但由于部分家长的医疗素养不足,无法正确对待和处理儿童的健康问题。
这就导致了很多不必要的误解、过度治疗和频繁就医行为,增加了医疗成本,同时也给儿童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伤害。
二、儿科存在问题的对策为了解决儿科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1. 加大儿科专家培养力度:政府和医疗机构应该加大对儿科医生的培养力度,增加儿科医生数量,以满足广大患儿的需求。
同时,还应该鼓励医生转入儿科领域,并提供相关的培训和学术支持,提高儿科医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 推动儿科专业知识的普及:通过开展儿科知识普及活动,提高社区医疗机构和儿科医生的儿科医疗水平。
可以组织专家讲座、家长教育讲座,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手机应用等渠道,向广大家长普及儿科知识,提高他们的医疗素养。
3. 完善儿科专科建设:政府应加大对儿科专科医院和儿科专科病房的建设力度,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儿科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指在儿科临床实践中,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疾病特点、药理学特点和临床用药经验,科学合理地选择药物、掌握用药原则和方法,以达到安全、有效、经济、便利的目的。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保障儿童健康的重要环节,也是儿科医生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本文将从药物的选择、用药原则和方法等方面,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一、儿科用药特点儿童与成人相比,生理功能不完善,代谢机制和器官发育尚不成熟,因此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均存在着差异。
一般来说,儿童对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比成人低,对于特定药物代谢酶系统的活性比成人低,所以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比成人长,药物在组织器官内的浓度高,对于药物的不良反应更为敏感。
儿童的生理情况和疾病特点也和成人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儿科临床实践中,必须全面考虑儿科用药的特点。
二、药物选择原则1. 安全性原则:在选择药物时,必须优先考虑药物的安全性,避免对儿童产生不良反应。
对于儿童来说,生理机能不成熟、对药物代谢能力差,可能出现药物代谢速度慢、半衰期延长、毒性药物蓄积等问题。
在选择药物时,应当尽量避免对儿童造成不良影响的药物。
2. 有效性原则:在选择药物时,必须考虑药物的疗效。
儿科患者年龄小、生理机能不完善,对于某些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存在差异,对于一些药物的疗效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
在选择药物时,必须全面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合理选用能够对儿童发挥良好疗效的药物。
3. 方便性原则:在选择药物时,必须考虑药物的制剂形式、服用方式等对儿童的适应性。
对于儿童来说,可以选择药物口服溶剂、颗粒剂或儿童专用的药片、糖浆剂等形式,便于儿童的使用和适应。
4. 经济性原则:在选择药物时,必须充分考虑药物的价格和儿童家庭的经济实力。
在保证药物疗效的前提下,应当尽量选择价格合理的药物,减轻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
三、用药原则和方法1. 根据患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用药物:在临床实践中,儿科医生必须全面考虑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地选药。
儿科疾病用药原则及处方审核要点
儿科疾病用药原则及处方审核要点儿科疾病用药原则以及处方审核要点是保障儿童健康的重要因素。
以下是一些关于儿科用药原则和处方审核要点的指导:儿科用药原则:1.个体化用药:儿童的年龄、体重和发育水平差异很大,因此药物剂量和疗程需要个体化,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2.选用安全药物:优先选择对儿童较为安全的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
某些药物在儿童体内代谢较慢,因此需要特别谨慎。
3.用药途径:选择适合儿童的用药途径,如口服药、颗粒、液体制剂或局部用药,以确保药物的有效吸收和便于儿童接受。
4.药物相互作用:注意儿童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可能发生的相互作用,特别是需要用药监测和药物配伍。
5.用药时间:考虑用药的时间,包括药物的频率和用药的持续时间,以确保疗效和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暴露。
6.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了解可能的药物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以及其在儿童中的表现,及时监测并采取措施。
7.儿童特殊需求:考虑到儿童的特殊需求,如味道、剂型、用药方式,以提高他们对药物治疗的接受度。
处方审核要点:1.剂量审核:确保药物剂量与患儿的体重、年龄和病情相适应,不要过量或不足。
2.用药途径审核:检查药物的途径是否适合患儿的年龄和情况,避免不必要的用药途径。
3.相互作用审核:检查处方中的药物是否与患儿可能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相互作用,以防止药物相互作用引发不良反应。
4.过敏和不良反应:考虑患儿的过敏史和可能的不良反应风险,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
5.适宜性审核:评估用药的适宜性,确保药物的治疗效果和预期的用途符合患儿的需要。
6.合理性审核:确保处方的用药时间、疗程和频率合理,避免不必要的用药。
7.监测和随访:确保儿科患者在用药期间进行监测和随访,以评估治疗效果和药物耐受性。
8.药物标签和说明:给予家长或监护人药物的详细说明,包括用法、用量和可能的副作用,以确保正确的用药。
儿科用药需要特别小心谨慎,因为儿童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与成人不同。
儿童用药安全问题与建议
儿童用药安全问题与建议儿童用药是一个备受家长关注的议题,因为对于儿童而言,药物的使用需要更加慎重和谨慎。
本文将讨论儿童用药安全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以帮助家长正确使用药物,确保儿童的健康与安全。
一、合理用药合理用药是儿童用药安全的基础。
首先,家长应该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并按照医生或药师的建议给予儿童正确的剂量。
药物剂量的计算通常以儿童的体重为依据,因此,在使用新药或更换药品时,需要密切关注儿童的体重变化。
此外,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对药物的代谢和吸收能力也有差异,因此,应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合的药物。
二、家庭药物储存与处置家庭药物的储存与处置对于儿童用药安全至关重要。
首先,家长应将药品放置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可以选择安装药柜或用锁保护药物储存区域。
家庭中不再需要的药物应及时清理,避免儿童误食或误用。
在处理过期药物时,应注意正确的处置方法,不能将废弃药物随意丢弃,而是应该参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三、避免滥用抗生素抗生素的滥用是当前儿童用药中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家长在遇到儿童感冒、发烧等常见症状时,应该明确了解病因,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
根据医生的建议,可以采取其他治疗措施,如退热药、抗病毒药物等,以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此外,抗生素使用期间需要按时按剂量服药,不能随意中止或延长用药时间。
四、警惕药物过敏反应儿童对药物的过敏反应更为敏感,家长在给儿童用药时应特别注意过敏因素。
首次使用某种药物时,需要观察儿童是否出现过敏症状,并及时停止用药。
常见的过敏反应包括皮肤红疹、呼吸困难、口唇肿胀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
五、避免多种药物同时使用在处理儿童疾病时,有时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但这样做需要特别注意相互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某些药物的联合使用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甚至导致药物失效。
因此,家长在给儿童用药时应明确咨询医生,避免不合理的多药并用。
六、定期体检与儿童用药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速度较快,因此,用药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可能更容易发生变化。
儿科用药常识
儿科用药常识(摘录自首都儿科研究所)儿童如何安全用药药物治疗是小儿治愈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正确的用药常常会在疾病的治疗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因此应充分注意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1.家长对所用的药物要有较全面的了解,了解有效成分、适应症、用药剂量、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做到心中有数。
以便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2.注意患儿的个体特点:在选择药物及用药剂量上,要考虑孩子的年龄、身体的强弱、病情轻重、肝功能好坏、以前用过什么药及有无过敏史等,并将有关信息告知医生,以便做到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经济。
3.小儿选择药物品种宜少而精,小儿用药种类不宜过多。
如需要同时服用几种药,应注意避免体内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毒副作用,因此几种药物应隔开一定时间服用。
有些药物对新生儿、婴儿或幼儿是忌用的,下表列出了部分小儿忌用的药物,望家长们注意孩子的用药情况。
1.氨基糖甙类可引起小儿耳聋,肾脏功能损伤;2.喹诺酮类可引起小儿软骨发育障碍;3.磺胺类可引起小婴儿黄疸,肾脏功能损害;4.氯霉素可引起灰婴综合征,粒细胞减少症;5.氯霉素滴眼液不宜长期使用;通常,新生儿指出生至28天的小儿;婴儿指出生到满1周岁以前的小儿;幼儿指1周岁后至3周岁的小儿。
新生儿忌用的药物包括婴儿、幼儿所用的范围,婴儿忌用的药物包括幼儿所用的范围。
有些家长把小儿常用药称为“小药”,认为小儿用“小药”,对健康无妨,这种做法也不对。
例如,一些消食化积的中成药,多含有大黄、牵牛子、朱砂等,大黄与牵牛子有泻下作用,用得不当会影响营养吸收;朱砂则会引起汞中毒。
因此,无论服中药还是西药,都要问问医生,切不可随意服用。
即使补药、补品等营养药品,其实也是治疗药品。
如鱼肝油、钙片、维生素等,擅自滥用这些药品会改变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后患无穷。
据报道,早熟儿童中25%是滥补造成的假性早熟。
在防治佝偻病的同时,严重存在着维生素D中毒的现象。
专家告诫,纠正维生素D中毒比治疗佝偻病更复杂。
儿科用药知识及注意事项
儿科用药知识及注意事项本文旨在介绍儿科用药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帮助家长和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如何安全、有效地给孩子用药。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4篇《儿科用药知识及注意事项》,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儿科用药知识及注意事项》篇1一、儿科用药的基本原则1. 根据孩子的年龄、体重、身体状况等因素,选择适当的药物和剂量。
2. 尽可能使用单一药物,避免联合用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3. 遵循医生的建议,不要自行给孩子用药。
4. 给药时要注意孩子的饮食、睡眠等生活习惯,避免影响药效。
二、儿科用药的注意事项1. 不要将成人药直接给孩子使用,因为药物剂量和副作用可能会不同。
2. 不要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停止用药,除非得到医生的指示。
3. 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恶心、呕吐、皮疹等,及时停止用药并就医。
4. 不要将药物放在孩子接触到的地方,避免孩子误食药物。
5. 注意药物保存条件,如温度、湿度等,避免药物失效。
三、常见儿科用药知识1. 感冒:孩子感冒时,可以使用退烧药和鼻涕软化剂等药物缓解症状,但需要注意药物剂量和使用方法。
2. 发烧:孩子发烧时,可以使用退烧药,如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等,但需要注意药物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过度使用。
3. 腹泻:孩子腹泻时,可以使用口服补液盐和益生菌等药物,但需要注意药物剂量和使用方法。
4. 哮喘:孩子哮喘时,可以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但需要注意药物剂量和使用方法。
《儿科用药知识及注意事项》篇2儿科用药是指为儿童患者提供药物治疗的医学领域。
在使用药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根据儿童年龄和体重计算药物剂量:儿童用药剂量应根据其年龄和体重计算,避免过量或过低剂量用药。
2. 选择适合儿童的药物剂型:儿童用药剂型应适合其年龄和发育阶段,如口服液、颗粒、糊剂、注射剂等。
3. 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儿童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更为敏感,应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及时停止用药。
基层社区儿童保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思考
基层社区儿童保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思考发表时间:2016-06-08T15:29:03.51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3期作者:蔡咏梅[导读] 本文针对目前基层儿童保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对基层社区儿童保健工作有所提高和改进。
蔡咏梅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北镇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滨州 256600【摘要】目前,基层社区儿童保健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重视程度不够、儿童保健队伍不稳定、基层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低、妇幼卫生保健工作基础差、受到当地经济地理条件的限制等等。
本文针对目前基层儿童保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对基层社区儿童保健工作有所提高和改进。
【关键词】基层社区儿童保健问题对策,机制?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供,儿童的身心健康越来越被高度关注,儿童保健工作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升,每个家庭的重点都放在孩子身上,全面培养儿童的健康是当今社会的重要任务。
但是,在儿童保健工作中还是有一定的问题存在,特别是一些基层社区的儿童保健工作,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那么。
如何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基层社区儿童保健工作水平的提升和发展呢?下面,就结合作者自身工作时间,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1儿童保健工作概述?我国的现代儿童保健工作已由防治儿童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发展到保护儿童健康,提高儿童生存质量。
现代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是为儿童提供必要的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社会的机会和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儿童的健康和成长发展需要。
2基层社区儿童保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儿童保健工作正在一步步完善和发展,但是,一些基层社区儿童保健工作仍然存有不足之处。
这些问题主要是对儿童保健资金投入不足,设施不够齐全,管理人员流动大,一些家长对儿童的保健不够重视等。
尤其是一些基层社区更没有儿童保健方面的意识,缺乏对儿童健康教育的认识,对儿童保健的工作认识不够。
儿科用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儿科用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引言儿科用药是保障儿童健康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实际临床治疗中,儿科用药存在诸多问题,如药物选择不当、用量不准确、联合用药不合理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针对儿科用药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对于提高儿童疾病治疗效果和保障儿童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儿科用药存在的问题1.药物选择不当在儿科临床治疗中,药物选择不当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
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人存在较大差异,一些在成人中安全有效的药物并不一定适用于儿童。
此外,一些医生对于药物的适应症、不良反应等方面了解不足,也可能导致药物选择不当。
2.用量不准确儿童的用药剂量需要根据其年龄、体重等因素进行计算,而一些医生在计算用药剂量时可能出现误差,导致用量不准确。
用量不准确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引发不良反应。
3.联合用药不合理联合用药是儿科临床治疗中常见的用药方式,但联合用药也存在诸多问题。
一些医生在联合用药时缺乏科学依据,导致药物相互作用产生不良反应或降低药效。
此外,一些医生在给儿童开具处方时,未能充分考虑到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增加了联合用药的风险。
4.忽视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与成人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用药时需要考虑其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等方面的差异。
然而,一些医生在开具处方时未能充分考虑到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导致用药方案不合理。
5.缺乏临床试验数据支持儿科临床试验的难度较大,因此许多药物在上市前缺乏足够的儿科临床试验数据支持。
这导致医生在给儿童用药时缺乏科学依据,增加了用药风险。
6.缺乏儿科专用剂型儿童的生理特点和用药需求与成人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需要针对儿童开发专门的药品剂型。
然而,目前市场上针对儿童的专用剂型仍然较少,这给儿科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7.医生和家长教育不足医生和家长在儿童用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一些医生和家长对于儿科用药的知识了解不足,导致用药不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层社区儿科用药注意事项及常见问题
一.儿科常用药物剂量算法:能在儿科使用的药物,其说明书上多标注有儿童用药计算方法,按公斤体重药量乘以患儿体重,则等于目前每天用药量,再按说明书要求分次使用即可;如果说明书上无儿童用量,只标注:儿童酌减。
则常用儿童体重(公斤)÷50(约定成人体重值)X成人药量,即可得到目前儿童所用药量。
二.儿科用药需要注意的几点:
1.在儿科,所有氨基糖甙类的抗菌素,如: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小诺霉素等的所有剂型,因其耳肾毒性,均列为禁用;目前仍常见到有使用庆大霉素颗粒口服或者其针剂雾化吸入、小诺霉素肌注者,现在可以替代的药品很多,不要因其不需要皮试而盲目选择,在现今的医疗现状下,患儿一旦为此出现耳聋、肾小管坏死等严重问题,我们这一辈子都要给别人干了(赔偿);
2.所有喹诺酮类抗菌素,如:吡哌酸、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等等的所有剂型,因其对幼年软骨的影响,在儿科均列为禁用;
3.止吐药,如:吗丁啉(多潘立酮)、爱茂尔,胃复安等,因其锥体外系的的副作用,在儿科,尤其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应该谨慎使用,我们在基层,还是不用的好;而且,实际上,因为呕吐的症状,在病因缓解前,用止吐药效果很差,如:秋季腹泻前期的呕吐,主要发生在进食后,适当补液、控制饮食,呕吐常在1-2天内缓解,少用止吐药物。
4.金刚烷胺及含金刚烷胺的制剂(如“好娃娃“氨酚烷胺颗粒、小儿复方氨酚烷胺片等),在1岁以下禁用;
5.其它,如:任何形式的止泻药,如,含苯乙哌啶制剂,一定要谨慎使用,个人意见:因为腹泻实际起到了引流毒素的治疗、代偿作用,有其积极意义,盲目止泻效果可能适得其反,故尔,儿科临床工作中,极少使用止泻药物;其实,在其
它部位,如果药物破坏了机体本身的“引流、排泄代偿作用”时,均应该谨慎或者禁用,如:止咳药(事实上,儿科很少需要使用止咳药物,化痰药物使用相对更多)、止吐药,以及气道分泌物多时、使分泌物粘稠不易咳出的药物(如异丙嗪类抗过敏药、山莨菪碱(654-2)为代表的莨菪类药物等等,尤其是“喉气管支气管炎”时,因可能加重内生性异物阻塞,更应列为禁忌);
6.退热药中,如:尼美舒利各种制剂,在新的规定将其解禁前,在儿科禁用;肌注退热药安痛定(复方氨林巴比妥),除非患儿因各种原因不能使用其它退热剂(如抽搐、昏迷等)、必须退热时,才可慎重选择使用,且在使用前一定要向家属解释其可能发生的毒副作用,用后建议严密观察1-2个小时。
现在在基层,该药肌注退热的使用过多,一定要小心;还有,就是社区医师和部分医院的医师,为了达到安慰发热患儿家属的目的,加用激素类药物退热,我们一定要注意:激素的使用适应征中,无退热这一项;疾病的轻重与发热高低无直接关系,一定不要把激素作为退热剂来使用,一定不要一味的、无原则的纵容患者或其家属,不要为满足家属要求而失去我们公认的治疗原则,否则,出了事,家属只一句“我们又不懂”,就把责任推给了你。
我们已经有过这样的教训,治不好可以转院,但不要违规使用任何药物。
7.小龄儿童尽量不要肌注给任何药物,尤其是预计要多次给药治疗时,如现在社区常用的肌注抗菌素类药物、反复肌注退热药物等。
原因有:A。
小儿的神经走行、解剖可能有异于成人,在儿童肌注,更易出现大神经的损害,如果不是紧急抢救、来不及开通静脉通道,尽可能不要采用肌注的方式给药;B。
小儿的肌肉薄嫩,且肌注时药物都原药浓度、稀释很少,就像化肥散到娇嫩的叶片上,比成人更容易引起肌注部位的肌肉永久性的伤害,像臀大肌萎缩等;现在社区基层医师肌注给药的机会过多,出问题恐怕是迟早的事了。
8.现在药物品种很多、很滥,很多品种都为复方制剂,如现在常用的各种中成药(小儿热速清颗粒、清热解热口服液.....等等等等,种类繁多),其中所含的药物很多都相同,且其中不能像西药一样明确各种成份的含量,我学的西医,对中医
一点都不了解,所以,也不愿使用我不了解的东西;如果我们要开这些药物,建议不要多种中成药同时服用,出了事可不好解释;西药中也有复方制剂者,常见的如:各种“感冒颗粒),一定要注意不同商品名称、却为同一种药的叠加服用,像VC银翘片、三九感冒灵、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等都含有退热成分的“对乙酰氨基酚”;又像复方锌布颗粒、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等不同退热剂中都含有“氯苯那敏(扑尔敏)”等等。
所以,要求我们基层医师,因为常用的手边药就那么几种,一定要熟读药品说明书,一定要熟悉常用药物在儿童的用法、用量;熟悉常用复方制剂中各种成份的含量;熟悉公认的用药禁忌。
9.有些药物有着相似的副作用,如;一个发热、咳嗽的孩子,我们可能会用到:异丙嗪、克咳敏(二氧丙嗪)、止咳颗粒类中药、退热类的复方制剂(氨酚黄那敏颗粒等),其中都可能会有镇静的副作用,我见相似的患儿这样“综合治疗”3-4天后,嗜睡2天左右才缓解的,吓得家属医生不得了;也见过腹泻患儿,服用复方苯乙哌啶后又用中药止泻(中药中加用了罂粟壳),孩子一直安静的睡了2天,可把我们科给闹坏了,希望我们的新手医生不要重复范这些错误。
10.儿科常用的西药类“感冒颗粒”,如:小儿三九感冒灵、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复方锌布颗粒、护彤颗粒等,其主要目的为退热,如果不发热,只有打喷嚏、流清涕等鼻炎表现,个人认为不适合使用以上复方制剂,如果其有效,也是其中的“氯苯那敏”在起作用,还不如用氯苯那敏口服治疗来的直接。
11.发热时,不要把两种退热药一起服用,常见到转过来的病人,发热时一起服用“复方锌布颗粒、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的;尤其是,常见到医生交待把以上的某种退热药一天三顿,不管有没有发热,都配合使用。
可能在病初,患儿一天都在发热,你这样用倒也不算很差,可是家属往往拿了药、不再发热就不复诊了,常见其把退热药配合抗感染药物一直服用7-8天以上......所以,我们在开药后,一定多交待几句,减少患儿服错药的机会,发现家属可能有误解的情况,一定在下次交待病情、指导用药时说清楚。
我们多说几句话,孩子就可能少一些药物毒副作用的机会。
我们医师作为专业人员,有责任与义务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治
疗。
12.有些疾病本身无特效治疗,如:大多数的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病毒性腹泻等,那么此时,我们不宜在药物的使用上抱太大的希望,而应该作对对症、营养、补液支持的工作。
如,秋季腹泻时,常常遇到患儿来诊时,在社区已经用过几天的药物,问及“医生还交待你们作什么了吗?有没有指导你们怎么补液?”,还是有很多家属都不知道腹泻时“口服补液”的重要性,只是在吃这样那样的药物。
我感觉很是悲哀;在腹泻时,一定要把口服补液提到第一位来,开始患儿常有呕吐、食欲下降,我们可以不用任何药物,但一定要指导其口服补液。
不要只笼统的告诉家属“回家喝糖盐水”,结果,有很多的家属,自己回家“摄一点盐、抓一点糖”加到水里,就成“糖盐水”了,这样管用吗?效果应该很差,这样在正常工作中出汗多时,喝一些这样的“糖盐水”可能还会有些用,但在大量腹泻、需要大量补液时,这就明显的不够看了。
如果没有正规的口服补液盐,还不如交待家属回家用“稀面汤或米汤+盐”让家属更容易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