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业的现状与问题(一)教程文件
试析当前我国出版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试析当前我国出版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摘要:出版业承载着传承文化,引领文明进步的重要职责。
随着电子出版、网络出版的发展,出版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传统出版业如何摆脱僵化的运作机制,走出困境,是目前出版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对当前出版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出版业问题对策一、当前我国出版业存在的主要问题1.出版管理体制方面存在弊端中国的出版社只有565家,无一例外全是属于国家垄断性质。
出版单位以机关的一个附属部门存在。
因此,许多官本位体系衍生出来的怪病它都有:政企不分、效率低下、人浮于事。
而且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按行政区划、部门来分配出版资源,这就造成重复建设、市场分割等问题;而主管单位的权力介入出版经营,也经常违背市场规律,给出版业的发展带来许多弊端,如人才匮乏、不平等竞争、出版单位缺乏自主权等等。
2.市场意识与竞争意识不强由于长期的垄断经营,我国出版业的市场意识不强,缺乏竞争实力。
其表现为:一是过分依赖教材与教辅出版物。
从出版环节看,图书品种结构失衡。
据2000年《中国出版年鉴》的数据显示,课本为20755种,总印数为38.08亿册,总印张为190.77亿印张,定价总金额为171.5亿元。
课本品种仅占图书品种总数的14.63%,但课本的总印数、总印张、总定价分别占图书印数的52%、图书总印张的48.75%、图书总定价的39.3%。
如果离开这些教材与教辅书,560多家出版社中将有许多出版社难以为继或者无法生存。
二是选题特色不突出,重复出版比较严重。
近年来,同类别同内容的图书比比皆是,甚至一个出版社出版内容相同、书名相同的图书也不是新鲜事,结果造成大量库存。
同时,优秀图书、精品图书、双效图书在图书总数中所占比重太小,而内容平庸、两个效益一般的图书却不少。
3.出版业机制转变滞后,改革力度不够大一方面,现有出版体制不能适应改革开放的要求,多数出版企业还没有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同程度地存在经营管理粗放落后、融资渠道单一、积累和投入不足等问题,阻碍了出版业的进一步发展。
新形势下我国出版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专业提供学术期刊、学位论文下载、外文文献检索下载服务 购买地址: http://wxfw.taob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学位论文摘要我国出版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
一方面,它肩负着积累文化,传承文明的神圣使命,负有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重要任务,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属性。
另一方面,出版业的产品是精神产品的物质载体,具有商品的一般属性,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精神文化消费需要而产生的,必须通过交换,才能实现其价值及实现其政治、文化使命的精神产品的物质载体,是具有特殊属性的商品。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研究背景、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和实践、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分析结构作了简单描述;归纳、总结了出版业和出版产业概念及其特征,阐述了现代出版产业的特征;分析、研究了国外发达国家出版业的发展现状,探讨了其行业特征,为寻找发展我国出版产业的思路提供参照;研究了我国出版业发展及其政策历史的分析,了解我国出版业发展处于何种发展阶段和认清我国出版业发展的特点;面对当前我国出版业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日益激烈的竞争时代,面对高科技发展、网络信息化等的严峻挑战,面临加入1】yTO后可能带来的新情况,揭示了影响我国出版业发展的因素;同时也揭示了我国出版业置身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研究、探讨、阐明了我国出版业发展的政策取向与措施分析:最后提出了如何调整我国出版产业的产业结构、产业制度创新以及我国扶持出版产业发展的政策选择等内容。
关键词:出版业出版产业产业结构产业政策元;约占2003年世界图书市场销售总额850亿美元的30%。
见图3—1:2000—2003年美国图书市场销售额/。
.///19992001图3—12000_2003年美国图书市场销售额图就图书出版品种而言,美国图书贸易市场及公众每年可以购买到的新版图书自1988年达到56027种后,一直稳中有降,维持在50000种左右;其覆盖的人类文化各学科是非常全面的。
中国出版业的现状
中国图书出版业的现状及其发展2010-04-12 15:25:49一、中国图书出版业的现状分析(一)中国图书出版业的巨大发展为了把握中国出版业未来发展的脉络,首要的是对中国出版业现状有一个总体的了解。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二十多年来,中国出版业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其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也是巨大的,主要体现在:1.出版业规模不断扩大,书刊出版数量急剧增长。
1978年,中国的出版社只有105家,出版队伍1万多人。
到2001年,出版社有562家(包括副牌社37家),其中中央级出版社218家(包括副牌社16家),地方出版社344家(包括副牌社21家)。
特别突出的是,地方出版社得到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出版社地域分布广,基本学科门类齐全的特点。
我国书刊出版的总量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1977年,我国出版图书12886种,出版期刊628种;2001年,我国出版图书达到154526种,期刊8889种,分别是1977年的12倍、14倍。
从年出书品种数量上比较,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一。
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数字来看,全世界每年出版的图书超过80万种,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4%,超过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长率。
其中出版业发达国家如美国,每年出版图书8.3—10万种,英国9.5万种,德国7—8万种,法国3万种,日本6万种,意大利和西班牙,各有2—3万种。
2.科学技术在出版业中的普遍应用。
中国出版业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在出版业中的应用水平显著提高。
从技术的装备上看,在印前阶段,已普遍使用我国自己开发的计算机中文输入系统和计算机排版系统;在装帧设计和图文处理上,已普遍使用绘图软件;在印刷阶段,普遍使用胶印技术:装订环节,联动装订系统也逐渐使用。
从出版媒介上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电子出版发展迅速,1999年,全国共出版录音制品8946种,录像制品8721种;以光盘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发展更加迅速,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我国的光盘生产从无到有,已经形成了年产5万片的生产能力;部分出版社已经在尝试网络出版。
中国出版市场分析
中国出版市场分析中国出版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出版市场之一,拥有庞大的读者基础和潜力巨大的市场需求。
近年来,中国出版市场呈现出多元化、数字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对中国出版市场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
一、市场现状中国出版市场的规模庞大,拥有众多的读者群体。
根据中国出版协会的数据,2019年中国的图书销售总额达到了4500亿元人民币。
其中,教育类图书、文学类图书和科技类图书是市场销售的三大主力。
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娱乐类图书、艺术类图书以及生活类图书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二、发展趋势1. 多元化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阅读需求的多元化,中国出版市场正朝着多元化发展的方向迈进。
不仅出现了更多类型的图书,如幼儿读物、青少年文学、心理学等,还涌现出了音频书籍、电子书和在线阅读等新的阅读形式。
这种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将为读者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并丰富了市场的内涵。
2. 数字化转型中国的数字化浪潮也对出版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今,越来越多的读者倾向于使用电子书、阅读软件和在线平台等数字化的方式获取图书信息。
这不仅提升了图书的传播效率和便捷性,也刺激了网络文学和在线阅读市场的快速增长。
数字化转型使得图书产业更加高效、便利,并提升了用户体验。
3. 国际化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国出版市场正逐渐向国际化发展。
越来越多的外文图书被引进到中国市场,而中国也积极推动本土作品走向国际舞台。
国际版权贸易的日益活跃为中国的出版界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促使中国图书产业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三、面临的挑战1. 盗版和侵权问题虽然中国政府加大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但盗版和侵权问题仍然是中国出版市场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
侵权行为不仅损害了出版社的利益,也影响了图书创作和出版的正常运营。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同时加强对盗版行为的打击力度。
2. 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出版市场的不断扩大,竞争也越发激烈。
2022年中国出版业总体状况分析
绿色出版成为行业关注焦点: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出版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根据2021年相关统计数据,中国绿色印刷企业的数量已经达到了337家,比前一年增加了18.83%。这些绿色印刷企业的年产值也达到了610.99亿元,同比增长 了17.58%。
市场规模:根据《2021-2022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2021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总规模达到444.4亿元,比上一年增长 10.96%。其中,数字图书市场增速领先,增速为45.43%,占图书零售市场份额的16.84%,比上一年提高了6.98个百分点。
电子书市场:据国际数据公司(IDC)预测,到2025年,中国电子书市场规模将达到11.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 为27.7%。
TEAM
其他主题
Other themes
Ross 2023/9/12
ChatPPT Generation
1. 2023年中国出版业概况 2. 2023年中国出版业发展 3. 2023年中国出版业趋势 4. 2023年中国出版业市场分析 5. 2023年中国出版业特点 6. 2023年中国出版业前景
2023年,全国版权产业法人单位实现营业总收入77365.4亿元,比上一年增加11.4%;营业成本为56642.9亿元,增长15.1%;利润总 额为18472.8亿元,增长7.7%;从业人员总数为8494.2万人,增长20.8%。
《中国出版业总体状况》解读
中国出版业 稳步发展 数字出版
版权保护
国际合作 2022年 网络文学
侵权盗版
行业规模及发展状况
1.2022年中国出版业销售额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
其他主题
中国出版业发展现状和问题
VS
多元化经营
在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出版社开始尝试 多元化经营,涉足影视、游戏、动漫等领 域,实现跨媒体、跨行业的发展,提升自 身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国际合作的加强
跨国合作
中国出版业开始加强与国际同行的合作与交 流,引进国外先进的出版理念、管理模式和 资源,同时向国际市场推广中国优秀文化成 果。跨国合作成为推动中国出版业发展的重 要途径之一。
建立版权保护合作机制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跨国盗版行为,保护全球知识产权。
促进数字出版的发展
鼓励技术创新
加大对数字出版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投入,推动出版业的技术创新 和升级。
优化数字阅读体验
提高数字出版物的质量和用户体验,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拓展数字出版市场
开拓新的数字出版市场,扩大数字出版物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
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不再是相互独立的领域,而是逐渐走向 融合发展。出版社通过数字化技术对传统出版内容进行升级 改造,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提升出版物的互动性和用户体验 。
出版业的市场化改革
市场化进程加速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出版业 的市场化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出版社开 始更加注重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加强 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提升自身的盈利 能力和经营效率。
中国出版业发展现状和问题
目录
• 中国出版业发展现状 • 中国出版业面临的问题 • 中国出版业的发展趋势 • 中国出版业的政策建议 • 中国出版业案例分析
01
中国出版业发展现状
出版物数量与种类
总结词
数量庞大,种类繁多
详细描述
近年来,中国出版业发展迅速,出版物数量持续增长,涵盖了文学、艺术、科技、教育、少儿等多个 领域。同时,随着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出版物种类也日益丰富,满足了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
中国数字出版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中国数字出版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第一章中国数字出版的发展现状数字出版是指将纸质图书、报纸杂志等内容数字化并以数字格式加以发布的业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数字出版业务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以下是数字出版发展现状的几个主要特点:1. 数字出版产业链日益完善:在数字出版生态系统中,数字化生产、数字图书分发和数字图书销售相对独立,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在中国,阿里文学、当当网、掌阅等数字出版平台已经形成,这些平台中以阿里文学为代表的平台更是在数字出版市场中占据了半壁江山。
2. 数字出版内容日渐丰富:当前,数字出版的内容已经涵盖了图书、报刊、杂志、音像、游戏、软件等广泛领域,并且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不断涌现,数字出版的领域将会更加广阔。
3. 数字出版市场规模迅速扩大:随着数字出版平台的不断增加,以及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等智能设备的普及,数字出版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2019年,中国数字出版市场规模约为2700亿。
第二章中国数字出版的未来趋势未来,数字出版业务将会出现以下几个趋势:1. 智能化趋势:智能技术的应用将会成为数字出版业务的重要发展方向,这将会为数字出版业务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智能化的应用包括内容推荐、搜索引擎优化、读者画像等。
2. 移动化趋势:随着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的出现,移动化将会成为数字出版业务不可逆转的趋势,这将会创造更多的数字出版业务机会。
3. 开放化趋势:数字出版业务将会更加开放,并与其他行业的数字化融合,这将会加速数字出版业务的发展。
4. 跨界化趋势:数字出版业务将会向其他不同的领域进行跨界拓展,如文化娱乐、教育、科技等领域,这将会引领数字出版业务的新一轮发展。
第三章总结数字出版作为当今数字时代的产物,在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
未来数字出版业务将会更加智能化、移动化、开放化和跨界化,为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商机和机会。
未来数字出版业务的发展将会更加灵活多变,需要不断创新和突破,以满足用户需求,并推动数字出版业务更加健康有序、规模化和普及化的发展。
当前阶段出版行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当前出版行业面临的问题1. 数字化冲击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纸质出版物的销量逐渐下降,数字出版物的需求逐渐增加。
这对传统出版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很多出版社和书店面临着生存的压力。
2. 盗版侵权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也带来了盗版侵权问题。
很多图书、杂志在网络上被非法传播,严重损害了出版物的版权和作者的利益。
3. 市场竞争出版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大量的图书涌入市场,使得读者选择面临更广泛的挑选,出版商在市场营销方面也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4. 阅读习惯改变随着信息爆炸式增长,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变化。
短视瓶、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体形式的兴起,使得人们更愿意通过碎片化的方式获取信息,对长篇大部头的读物兴趣逐渐减弱。
5. 环保压力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纸质图书的消费意愿逐渐下降,越来越多的读者更愿意选择电子书来阅读,这对传统的出版业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对策建议1. 加强数字化转型出版行业需要积极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趋势,加大对数字出版物的投入和推广力度,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电子书和数字期刊。
2. 提升版权保护水平加强版权保护意识,加强合作机制,加大对盗版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健全版权保护法律体系,同时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数字版权的保护水平。
3. 提高出版品质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出版商应该提高出版物的品质,注意选择高质量的内容,不断提升编辑、设计和印刷的水平,使读者更愿意选择他们的出版物。
4. 开发新兴市场出版商可以加大对少数民族、地方特色、新兴领域等市场的开发力度,挖掘更多的优秀作品,满足不同裙体的阅读需求。
5. 推动多种阅读形式共存出版商可以推动纸质书与电子书、有声书等多种阅读形式的共存,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习惯,扩大市场空间。
6. 加强环保意识出版商应该积极响应环保号召,推出环保材料的纸质书,并加大对电子书的推广,引导读者形成绿色、环保的阅读习惯。
7. 加强行业合作不同出版社之间可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数字化转型和版权保护,共同发展新兴市场,共同促进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出版业发展现状
中国出版业发展现状中国出版业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目前,中国出版业面临着多种挑战和机遇,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一是数字化转型。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数字化出版已经成为出版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目前,中国的数字图书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万亿元人民币,数字阅读用户数量也在快速增长。
出版社纷纷加强数字化出版内容的开发和运营,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图书的销售与推广。
同时,数字出版也遭遇了盗版和侵权等问题,对版权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是创新融合发展。
为了适应读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出版社纷纷推出创新的出版模式和内容形式。
例如,推出了定制化发行、平台化推广、跨界合作等新的业务模式。
同时,出版业与文创产业的融合也得到了加强,出版品牌的建设和版权的授权也越来越重要。
三是国际化发展。
中国图书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外国出版社和权威机构将目光投向中国市场,推出了大量的外文图书、双语出版物等。
同时,中国出版业也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增强国际话语权。
然而,中国出版业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
首先,版权保护形势严峻。
随着数字化出版的兴起,盗版和侵权问题严重。
目前,我国的版权法制体系还不完善,执法力度也不够强大,导致版权保护难度较大。
其次,市场竞争激烈。
出版品种类繁多,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一些出版社难以生存发展。
同时,读者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出版物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受到挑战。
最后,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出版业的科研力量、创作水平和社会地位还有差距,需要进一步提高。
为了推动中国出版业的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要加强版权保护,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的版权保护机制。
其次,要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推动数字出版的发展,提高出版物的质量和影响力。
同时,要加强与文创产业的合作,推出更多创新的出版产品和服务,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
最后,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秀的外文图书,推动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和影响。
我国出版行业现状
一、出版行业介绍1.出版业及相关名词的含义(1)出版通过可大量进行内容复制的媒体实现信息传播的一种社会活动。
是有文字以后发展起来的。
古代金文、石刻以及人工抄写、刻绘书籍,是一定意义上的出版。
正式的出版是随着印刷术的发明,至唐代中叶盛行。
现代出版主要指对以图书、报刊、音像、电子、网络等媒体承载的内容进行编辑、复制(包括印刷、复制等)、发行(或网络传播)三个方面。
(2)出版事业广义,是泛指出版企业单位(出版、印刷、发行业)、出版事业单位(出版教育、研究部门)和出版行政管理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1950年10月颁布的《关于改革和发展全国出版事业的指示》中,就既涉及如何发展出版企业,又涉及国家行政管理机关怎样加强对出版全行业的管理。
出版行业通过图书刊物的出版发行,反映人类文明的成就,传播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
狭义,是指出版企业。
(3)出版社出版社,指进行图书、图画、杂志,报纸和电子物品等有版权物品的出版活动的组织。
2.我国的出版单位构成(1)出版社:是以出版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互联网出版物为主要任务的出版单位。
(2)期刊社:是以出版期刊为主要任务的出版单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3)非独立的期刊编辑部:是从属于法人的出版单位,不具有法人资格。
民事责任由主办单位承担。
3.我国出版业的发展高校出版业、新闻出版业等多个出版业的发展都有其不同的发展历史,大多数出版业都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大多数出版业都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开始了繁荣发展,在90年代以后逐渐有了数字化的系统管理。
二、我国期刊出版1.期刊:期刊由依法设立的期刊出版单位出版。
期刊出版单位出版期刊,必须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持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领取《期刊出版许可证》。
2.与建国之初相比据相关数据显示,建国以来,我国期刊种类由1949 年的257 种增加到2008 年的9549种(增长37倍),总印数则由1949年的0.2亿册增加到2008 年的31. 05 亿册(增长155倍) 。
我国出版产业现状分析[论文]
我国出版产业现状分析摘要:分析了中国出版产业的现状,探讨了中国出版产业存在的问题。
对于出版物这种兼具准公共品性和外部性、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的商品来说,出版业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意义深远。
关键词:出版产业市场经济出版产业结构一、引言出版产业的政府规制是指由政府有关部门通过行政许可等手段,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范约束企业的行为,以提高效率、弥补市场缺陷,创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出版产业的政府规制是政府经济职能的内在组成部分。
中国出版产业的集中化程度较低,规模效益不明显,影响了中国出版产业的竞争力。
因此,对出版产业进行政府规制,提高出版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出版的集团化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经过转型,中国建立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出版产业双重规制体制,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为出版行政管理机构的政府规制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保障了出版产业政府规制的顺利实施。
但中国出版产业的政府规制仍保留着行政管理的痕迹,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出版市场经济体系的要求存在差距,进行出版产业政府规制改革势在必行。
二、我国出版产业政府规制中存在的问题(一)政府规制机构和制度的不完善,导致政府的行为难以监督,行为效果难以预测。
一方面,中国政府对出版产业实行双重管理机制,出版产业不仅受到执政党的意识形态的领导,同时也受到政府专门机构如新闻出版局的监管。
可以说,政府对出版产业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出版产业的格局以及走向。
监督制约机制由政府来制定,政府同时又是被监督者,这种双重身份就决定了政府的行为不易被监督,政府在行政行为的过程中难以保持中立、独立;行政决策和行政执行难以分开。
另一方面,政府的行政行为既要维护市场秩序,提高经济效益,又要维护社会稳定。
(二)政府规制出版产业的行政行为缺乏完善、透明的操作程序,导致行政管理机构在整个行使行政权力的过程中不好监督。
这些都为政府规制失灵提供了可能。
当遇到了一个不当的行政管理问题,行政主体通常的解决办法是增加更多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这就会导致政府的过度管理。
试析当前我国出版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试析当前我国出版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摘要:出版业承载着传承文化,引领文明进步的重要职责。
随着电子出版、网络出版的发展,出版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传统出版业如何摆脱僵化的运作机制,走出困境,是目前出版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对当前出版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出版业问题对策一、当前我国出版业存在的主要问题1.出版管理体制方面存在弊端中国的出版社只有565家,无一例外全是属于国家垄断性质。
出版单位以机关的一个附属部门存在。
因此,许多官本位体系衍生出来的怪病它都有:政企不分、效率低下、人浮于事。
而且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按行政区划、部门来分配出版资源,这就造成重复建设、市场分割等问题;而主管单位的权力介入出版经营,也经常违背市场规律,给出版业的发展带来许多弊端,如人才匮乏、不平等竞争、出版单位缺乏自主权等等。
2.市场意识与竞争意识不强由于长期的垄断经营,我国出版业的市场意识不强,缺乏竞争实力。
其表现为:一是过分依赖教材与教辅出版物。
从出版环节看,图书品种结构失衡。
据2000年《中国出版年鉴》的数据显示,课本为20755种,总印数为38.08亿册,总印张为190.77亿印张,定价总金额为171.5亿元。
课本品种仅占图书品种总数的14.63%,但课本的总印数、总印张、总定价分别占图书印数的52%、图书总印张的48.75%、图书总定价的39.3%。
如果离开这些教材与教辅书,560多家出版社中将有许多出版社难以为继或者无法生存。
二是选题特色不突出,重复出版比较严重。
近年来,同类别同内容的图书比比皆是,甚至一个出版社出版内容相同、书名相同的图书也不是新鲜事,结果造成大量库存。
同时,优秀图书、精品图书、双效图书在图书总数中所占比重太小,而内容平庸、两个效益一般的图书却不少。
3.出版业机制转变滞后,改革力度不够大一方面,现有出版体制不能适应改革开放的要求,多数出版企业还没有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同程度地存在经营管理粗放落后、融资渠道单一、积累和投入不足等问题,阻碍了出版业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图书出版社: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图书出版社:现状、问题与对策图书的种类包括教学辅导类、知识类、文学类等等。
近几年来,图书市场呈现越发激烈的竞争态势,图书出版在版权贸易、出版质量、出版规模等方面获得了极大的进步。
从纵向定位这个方面的自身发展来看,图书产品市场有着巨大的需求。
然而,图书出版社发展的过程之中还具有盲目跟风、结构失衡、版权贸易较大逆差、市场疲软、图书质量不高等问题。
因此,对图书出版社具有的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图书出版社存在的主要问题1、单一的出版内容和形式现阶段,我國图书行业时常发生盗版的现象,因为地方主义的保护导致很多出版社缺乏打击盗版的信心。
同时,盗版图书具有价格低廉的特点,人们在购买时趋向于盗版书籍,因此打击盗版更为严峻。
出版市场缺乏满足消费者需求、具有自身特色以及质量高的图书。
2、定位不准、原创图书较为缺乏定位不准会对图书的销售产生直接的影响,版权贸易以及品牌建设造成了图书的高价格,因为图书市场的发行具有不平衡的问题以及市场疲软对出版社的码洋和图书的销售又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因此出版社跟风出版或者制作质量不高等问题日益严重。
3、读者流失现象严重读者购买的图书出版物多为与本民族相关的汉文书籍。
图书市场的占有率和占有量在不断下降,显示出中国出版业当下面临着的困境。
因为不具有对外传播的效果、技巧和能力,因此很多读者买不到书。
因为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只有与生活接近、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会更利于被读者所吸收和接受。
但是大多没有从受众和读者的角度对问题进行考虑,没有将美的享受带给读者,出现了阅读阻力和理解障碍。
4、严重破坏了文化生态我国正处于电子媒体时代,媒体和社会的生态正在受到破坏,一些网络、电视的电子媒介对读者的思维方式和信息接受产生了影响。
传媒给人们提供的选择相对比较原始,但是却不容抗拒,导致文字教育在严谨性方面不具备意义。
与此同时,人们更愿意消费电子媒体,其大量的占据了图书阅读的空间和时间,读者的视线在网络、电影、电视方面投入的更多,在图书上投入较少。
当前阶段出版行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阶段出版行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作者:王庆来源:《出版参考》2023年第09期摘要:当前我国出版业正面临严峻挑战与深刻变革,传统出版物的内容表达方式、产品呈现形式与营销渠道均需要更新与重塑。
文章结合各出版集团的实践案例,提出出版在传承文化、传播文明方面的独特价值仍无可取代,要在顶层设计、人才培养、科技赋能、渠道变革、版权运营等方面积极探索,进一步推动出版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融合出版出版困境顶层设计版权运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强调,出版业“十四五”时期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动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多出优秀作品为中心环节,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学习阅读需求为根本目的,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出版产品和服务,推动出版业实现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竞争力更强、影响力更大的发展,为建成出版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但毋庸讳言,当前出版业正面临着严峻形势与挑战,亟待直面解决。
一、当前出版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传统出版物受到的网络冲击加大,社会传播力与影响力减弱从功能上看,出版业曾是精英聚集的领域,承载着人类思想与智慧的传承与传播任务。
在信息爆炸时代,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当下,人们接收信息、知识的渠道更加多元,网络成为国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人,较2021年12月增长354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5.6%。
2023年4月23日公布的《第20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读书时间为23.13分钟,比2021年增加了2.08分钟。
而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长为105.23分钟,比2021年增长了4.11分钟。
从内容资源上看,微信、抖音、喜马拉雅、知乎、豆瓣、哔哩哔哩等平台成为汇集流量、产生极大影响的媒介。
我国图书出版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图书出版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作者:周亚红来源:《职业时空》2008年第08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出版行业也逐渐由单一性、封闭性走向多元化、开放化。
但是,由于我国图书出版业体制上的弊端阻碍了出版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新兴的电子出版物以其明显的优势冲击着图书出版业的地位,再加上图书市场的开放将直接威胁着国内出版业的生存,使得我国图书出版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
在巨大的挑战面前,图书出版业要认真分析现状,提高竞争力,这是图书出版行业求得发展的惟一出路。
一、我国图书出版行业的现状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出版行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也在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国内出版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书刊出版数量急剧增长;多种发行渠道活跃了图书市场,出版物的销售日益扩大;对外图书贸易交流的范围和规模的不断扩大。
但是,在高速发展的背后,也暴露了我国图书出版行业进入买方市场,一方面是各个出版社的生产能力不断扩大,而另一方面是市场上读者的有效需求未被满足,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
在有限的市场上,出版社竭尽所能,争夺读者,竞争十分激烈。
在此状况下的出版市场的出现了四种特征:一是市场的高度垄断和自由竞争并存。
我国出版行业仍是在国家行政管理之下运作,出版机制不灵活,各出版社都有指定的出书范围,存在着很大的垄断性,而各出版社为抢占有限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二是价格上涨与打折销售并存。
图书价格上涨幅度明显过大,抑制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出版社为消化库存,两年前的库存图书以10%或20%折价批发的做法已十分普遍,零售环节也以“特价书”、“打折书”吸引读者。
三是图书产品结构性失衡,相对供给过剩和有效供给不足。
读者普遍感到图书市场上的图书品种很多,但读者真正需要的图书却又很难找到。
这就需要出版行业改变管理思路,提高管理水平,充分地细分和了解市场,具备适应和创造市场需求的能力。
四是图书出版发行体系不完善,图书市场不规范,盗版盗印猖獗。
中国出版业的现状与问题(一)教程文件
中国出版业的现状与问题(一)教程文件中国出版业的现状与问题(一)中国出版业的现状与问题(一)中国的出版集团化进程已经走过了6年时间。
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出版集团规模的扩大仍然主要是低水平的数量累加,而没有进行根本性的业务整合,原先粗放经营的色彩也并没有褪去。
借鉴国际经验,下一步中国的出版集团的业务发展不应再是各出版社独自分散作战的模式,而应按不同内容产品生产线的要求进行结构调整和资源重新配置,对品牌进行组合,实行产品细化和专业化生产,从而促进内容创新的深化,最大程度地利用内容资源、降低成本、创造新产品和新品牌,以提高生产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覆盖面。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出版业出现了一些并不美好的现象:图书品种急剧上升,平均印数急剧下降;成本持续上升,利润率持续走低;图书发行折扣愈打愈大,图书退货率不断上升;图书库存金额直线上升,资金周转明显放缓;图书贷款结算期愈来愈长,信用问题开始出现。
与此同时,中国出版业的改革正在集团化建设的基础上,深入地向前推进,出版单位开始转企改制,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步显现。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出版业的现状以及发展与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成为了业内普遍关心的事情。
一、中国出版业现状分析从总量和结构做分析,可以清楚看到,现阶段中国出版业总体上仍然处在新的增长阶段。
1997年,我曾发表《中国出版业发展的三个阶段与新的出版组织的培育》一文,认为从1978年至1996年底,中国出版业经历了两个阶段,开始步入第三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85年,中国图书市场总量经历了一个井喷式的超常规增长阶段。
第二阶段:1986-1994年。
中国出版业高速增长的势头不复存在,经历了长达9年的调整与徘徊阶段。
第三阶段:1995年以后,进入一个新的增长阶段。
从1995年至今,十年过去了。
中国出版业的第三阶段是否已经结束,是否如有的同志所说进入了膨胀性衰退的阶段,或者说进入了”出版大崩溃”的前夜。
中国出版业发展现状和问题
出版队伍总人数
20
51
产业结构不合理
“双重管理”特征明显
产业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出版业整体规模偏小,发展速度较慢 法制建设有待加强,市场体系和秩 序有待规范
中国出版业未来发展趋势
出版业功能 定位稳步提 高
出版业创新 模式持续涌 现
出版业国际 市场加速拓 展
出版队伍稳步发展,队伍素质稳步提高
从2002年开始国家对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职业资格制度,出版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由国家统一组织、 统一时间、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标准、统一证书
出版队伍发展比较 1980 编辑出版人员 发行人员 定点书刊印刷人员 1 6.2 13
单位:万人 2002 8.2 23 36
出版队伍稳步发展, 队伍素质稳步提高
产业规模迅速增长, 出版物质量逐步提高
对外交流和对外开放 不断扩大
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法律法规不断健全, 法制体系不断完善
科技水平明显提高, 载体形式发生变化
产业规模迅速增长,出版物质量逐步提高 在改革开放以前,出版业主要发挥意识形态工具的作用,当时出版量 最大的图书是毛泽东著作据统计,仅1966-1970年5年间,就出版了毛 泽东著作42.06亿册,毛泽东像和单张语录62.27亿张,平均每年20多亿 册(张)。出版社数量少,规模小,1978年底只有105家出版社,除北 京、上海等少数大城市外,其他省基本上每省仅有一家出版社;出 版经营方式则属典型的计划经济模式,由国家投资、下达出版计划 和任务,然后统一由新华印刷厂印刷、新华书店销售,出版社基本上 不考虑经营状况。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到目前,我国的出版业无论 是出版单位数量、从业人数还是图书品种、总印数、总印张以及销 售额等各项指标均有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增长,产业规模迅速增长,形 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截止到2005年底,有图书出版单位573家, 报刊社11399家,音像出版单位328家,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170家,网 络出版机构50家,印刷单位18万余家,复制单位313家,出版物经营单 位15.9万家。2005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实现增加值1900亿元,约占当年 全国GDP的1%,占第三产业增加值2.6%,己成为重要的产业部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出版业的现状与
问题(一)
中国出版业的现状与问题(一)
中国的出版集团化进程已经走过了6年时间。
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出版集团规模的扩大仍然主要是低水平的数量累加,而没有进行根本性的业务整合,原先粗放经营的色彩也并没有褪去。
借鉴国际经验,下一步中国的出版集团的业务发展不应再是各出版
社独自分散作战的模式,而应按不同内容产品生产线的要求进行结构调整和资源重新配置,对品牌进行组合,实行产品细化和专业化生产,从而促进内容创新的深化,最大程度地利用内容资源、降低成本、创造新产品和新品牌,以提高生产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覆盖面。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出版业出现了一些并不美好的现象:图书品
种急剧上升,平均印数急剧下降;成本持续上升,利润率持续走低;图书发行折扣愈打愈大,图书退货率不断上升;图书库存金额直线上升,资金周转明显放缓;图书贷款结算期愈来愈长,信用问题开始出现。
与此同时,中国出版业的改革正在集团化建设的基础上,深入地向前推进,出版单位开始转企改制,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步显现。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出版业的现状以及发展与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成为了业内普遍关心的事情。
一、中国出版业现状分析
从总量和结构做分析,可以清楚看到,现阶段中国出版业总体上仍
然处在新的增长阶段。
1997年,我曾发表《中国出版业发展的三个阶段与新的出版组织的
培育》一文,认为从1978年至1996年底,中国出版业经历了两个阶段,开始步入第三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85年,中国图书市场总量经历了一个井喷式的超常规增长阶段。
第二阶段:1986-1994年。
中国出版业高速增长的势头不复存在,经历了长达9年的调整与徘徊阶段。
第三阶段:1995年以后,进入一个新的增长阶段。
从1995年至今,十年过去了。
中国出版业的第三阶段是否已经结束,是否如有的同志所说进入了膨胀性衰退的阶段,或者说进入了”出版大崩溃”的前夜。
这里我们不妨从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作一些分析。
(一)总量分析
1、从图书种数和新出版图书种数的增长率来看,1995年以后增长
日趋平稳,基本保持在10%左右。
图书品种的增加固然与每种平均利润下降和买卖书号有关,但这一现象也意味着图书市场越来越细分,定位越来越具体,大众图书市场越来越活跃。
这预示着图书市场的市场化进程在不断深化和加强。
2、从1995年到2003年,除2000年以外,中国图书出版的总印张
数和总定价逐年增长,总印张和总定价增长率的偏离度逐年缩小。
总印张和总定价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偏离度也在逐步收敛。
这表明中国出版业从宏观而言不仅处于不断增长的良好态势之中,而且其增长水平同国民经
济整体增长水平的相关程度也越来越高。
3、从每千张印张价格的增长情况来看,自1995年以后,增长率在
不断下降,与居民消费价格增长率的背离度日趋缩小。
这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影响印张价格的体制性因素逐渐减弱,市场性因素的作用在逐步加强。
4、从机构数量和从业人员来看,出版社以及从业人员的数量从
1995年以来一直在稳定增长,人员规模趋于扩张。
与此同时,出版工作室发展迅速。
5、从部门收入水平及其增长看,说明出版行业仍然是扩张性部门。
但需要注意的是,从1997到2003年,出版业工资水平的增幅同比于其他具有行政垄断色彩的行业,却显得相对较低,表明出版业市场化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
6、从利润增长率看,1978到2002年出版系统(指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出版社的利润增长一直处于波动之中。
但出版社利润在全系统中所进入21世纪后,中国出版业出现了一些并不美好的现象:图书品种急剧上升,平均印数急剧下降;成本持续上升,利润率持续走低;图书发行折扣愈打愈大,图书退货率不断上升;图书库存金额直线上升,资金周转明显放缓;图书贷款结算期愈来愈长,信用问题开始出现。
与此同时,中国出版业的改革正在集团化建设的基础上,深入地向前推进,出版单位开始转企改制,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步显现。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出版业的现状以及发展与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成为了业内
普遍关心的事情.占的比重却连年稳步攀升,只是在1999年以后出现小幅下降。
(二)结构分析
1、从行业的生产构成看。
分别对应图书产品的三大功能,即娱乐
(文化)、知识和信息功能,产生了大众图书市场、教育图书市场和专业
图书市场。
进入21世纪,中国图书市场也比较清晰地呈现出这三个市场
的基本划分。
一般而言,主要依赖教育出版、专业出版的发育程度甚低、大众出版不够活跃,是出版结构不够成熟的表现。
而从生产构成的角度看,中国图书出版2003年与1995年相比,其结构明显改善。
就三大领域本身来看,其内部结构的改善也非常明显。
2、从产品结构和产品质量看。
1995年至今是中国图书出版业产品
更新换代的时代,中国图书的主要用纸已经告别了52克凸版纸,普遍采
用书写纸和胶版纸,各种特殊用纸和铜版纸也屡用不鲜;图书的开本也很少再用小32开本,代之而起的国际标准大32开本、16开本和各种特殊开本;图书的类型中图文书和画册比例也大幅度上升,中国彩色印刷品的增长幅度惊人。
还有,图片尤其是年画等传统读物衰落。
另外,1996-2003 年间,标准类文件、活页文选、影印书等不使用中国标准书号的读物总印张也下降了近60%。
上述现象均表明,我国图书产品结构有了很大改善和提高。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看到,现阶段中国出版业总体上仍然
处在新的增长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