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学-第5章社会保障水平(一)

合集下载

第五章社会保障水平课件

第五章社会保障水平课件
• 有些项目客观上难以统计
40
2、我国社保支出统计口径尤为复杂:
①分散管理,体系不健全; ②转轨时期,缺乏统一认识 确定我国统计口径时要注意两个问题:
①纵比:反映发展状况 ②横比:与国际接轨
41
3、我国社保支出的统计口径
• 按社会保障的内涵与外延进行: • 据社保支出的承担主体,确定每一主体的
支出口径属于社保范畴的部分,加总国家 财政,企业单位,城市社区集体,社会团 体等。 • 综合上面两种方法,可列出我国社保总支 出的宽口径:
7
需要说明的是:
社会保障水平实际上是由一系列指标来完 整描述的,不应简单地等同于主要指标。即使 各国用于社会保障的国民经济资源的比重相同, 由于各国的经济、社会结构、人口结构与规模 不同,社会保障体系千差万别,每个居民获得 的社会保障金额可能并不相同,实际的保障效 果也可能大不一样。因此,还应考虑人均的社 会保障待遇水平、社会保障覆盖面与社会保障 自身的制度结构等多项指标。
35
四、社会保障预警系统
1、社会保障预警
指社会保障预测、监督机构通过建立科 学、灵敏的预警系统,通过对量化资料的分 析,及时发现并预测可能出现的社会保障潜 在危机,以便国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 措施,避免社会保障危机的发生,维持社会 保障制度的良性运转。
36
2、社会保障预警系统内容
• 设置合理的社会保障预警指标 • 建立快捷的信息资料收集与传导机制 • 开展老龄化、失业规模、社会保障支出
47
2、存在问题
1、社会保障绝对水平:较低 (国际上:1/3左右)但应该细分:
①工人,农民的社保水平细分 ②不同项目支出水平细分
2、社会相对水平: 3、水平的判断:考虑工资政策(适度与否)“高就业+高福利+

【精品】社会保障学各章重点

【精品】社会保障学各章重点

第一章绪论1、社会保障的理论界定世界各国、各地区对于社会保障的理论界定多有差异.综合各方面的理论与实践因素,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

在中国,社会保障是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福利、医疗保障、福利服务以及各种政府或企业补助、社会互助等社会措施的总称。

2、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框架社会保障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包括社会保障基础理论、社会保障专业应用理论和社会保障管理理论。

3、社会保障的目标与功能社会保障的目标是发展变化的。

现代社会保障的目标是通过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增进国民福利来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社会保障具有稳定、调节、互助及促进发展等多重功能.4、社会保障的特征与原则社会保障具有公平性、社会化、福利性、多样性、法制规范性及刚性发展性等特征。

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包括公平原则、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责任分担原则、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以及互济性、法制性等原则.5、社会保障的意义社会保障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它不仅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成果与推定力量,同时也维护着社会稳定、正常发展,并创造着公平环境,在自身发展中有促进着其他相关事业的发展。

第二章社会保障的发展1、社会保障的发展线索与影响因素社会保障作为超越家庭保障之上的生活保障机制,在中外均属于源远流长。

其最早表现为官办、民办以及宗教慈善事业,此后进入济贫制度阶段。

影响社会保障发展的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社会、道德伦理以及历史文化等。

2、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源于德国,此后福利国家将社会保障的发展推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在世界范围内,除了继续开辟与完善包括疾病保险、工伤保险、老年保险以及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以外,逐步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各种现代保障措施相衔接,而发展成为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

3、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基本规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表现出立法先行、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协调和多样化发展等基本规律。

《社会保障水平》PPT课件

《社会保障水平》PPT课件

Social Security
h
3 3
一、社会保障水平的概念、特点及意义
(一)社会保障水平及其衡量指标
1.社会保障水平的概念
社会保障水平,也称为待遇水平,是指一定时
期内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的高低程度。 包括待遇水平、制度成熟水平、基金运作水平、管 理水平。
2.衡量指标
衡量一国的社会保障发展的状况,应有具体的
(1)社会保障支出总额是指一定时期 内一国或地区实际支出的各种社会保障费用 总和。在不同国家及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 包含不同的具体项目。但总的来看,主要包 括三大领域:
Social Security
h
5 5
① 与工作相联系的社会保障制度,针对劳动
者的。是雇佣工人达到一定劳动工龄后,才能享受
的权利。
Social Security
h
7 7
(二)社会保障水平的制约因素及其特 点
1.制约因素
① 经济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生产力
水平)(劳动生产率、国民收入等)
一个国家的经济资源总量,从根本上制 约着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特别是纵向的时 间序列分析来看,经济发展水平的决定性作 用表现得更明显。但同时经济与社会保障的 相互关系是十分复杂的,经济因素决定社会 保障制度与水平,但是社会保障制度一旦产 生,就具有自身发展规律,或者有制度惯性, 并反过来影响经济发展。
中国:家庭养老“多子多孙”、“子
孙绕膝”、“天伦之乐”、“养儿防老” 等。
案例
Social Security
h
10 10
2.社会保障水平在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 特点
① 动态性特征:随经济发展、人口结构 变动、制度成熟而变动。
② 刚性特征:刚性增长,缺乏弹性或者 只具单向度的弹性,表现为规模只能扩不能 缩,项目只能上(增加)不能下(减少), 水平只能提高不能降低,缺乏灵活性和适应 性。

第五章社会保障水平

第五章社会保障水平

四、社会保障水平适度的标准
即社会保障制度在保证公民一定经济生活 水平的基础上,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积极地 促进作用,同时,能实现自身运行的周期平 衡,维持社会保障制度的良性运行。

第五章 社会保障水平基本理论
一、社会保障水平及其指标 二、社会保障水平特点及制约因素 三、社会保障水平确立的原则 四、社会保障水平适度的标准
一、社会保障水平及指标
社会保障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社 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的高低程度。
计算公式:
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国内生产总值*100%
一、社会保障水平及指标
(一)社会保障水平横向比较指标 指标一: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 指标二: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速度(增长率) 指标三:政府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占财政支出 的百分比 指标四: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占人均国民收入的 比重
一、社会保障水平及指标
(一)社会保障水平纵向比较指标 指标一:人均社会保障水平 指标二: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工资总额的比重 指标三:最低工资标准 指标四:居民生活最低保障标准
二、社会保障水平的特点及制 约因素
(一)社会保障水平的特点 1、动态性 2、刚性 3、适度性
二、社会保障水平的特点及制 约因素
(一)社会保障水平的制约因素
1、经济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 2、政治与社会结构 3、历史、人文因素
三、社会保障水平确立的原则
(一)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二)起步低、稳步发展,重点突出 (三)保护和激励相统一的原则 (四)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确立要有 战略眼光

第5章:社会保障水平

第5章:社会保障水平
Social Security
22

2.社会保障预警系统的内容 (1)设置合理的社会保障预警指标; (2)建立迅捷的信息资料收集与传导机制; (3)开展人口老龄化、失业规模、社会保障支出 的中长期趋势预测; (4)定期发布社会保障运行情况的有关信息等。 设置社会保障预警指标是该系统的最重要的环 节,其中社会保障水平是核心指标。另有与社会保 障水平直接相关的指标(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家财政 支出的比重、社会保障基金流量与存量变动等), 还包括宏观经济指标、人口结构变动指标。

Social Security
15
★ 2.判断社会保障水平是否适度的标准 ① 是否保证社会成员一定的经济生活 水平并能抵御社会风险; ② 是否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社会各 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 ③ 社会保障结构是否与国民经济结构、 产业布局相适应; ④ 是否能够有效调节经济增长速度与 节奏,有效调节投融资;
Social Security
13
③ 运用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方法, 通过社会保障制度自身运行与其经济、社会 效应的分析,确定社会保障适度水平,评价 其运行状况,并适时调整与控制。 ④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与自身发展趋势、 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相结合,建立“社会保障 警戒模型”,构成社会保障预警系统的核心。

Social Security
5
① 与工作相联系的社会保障制度,针对劳动 者的。是雇佣工人达到一定劳动工龄后,才能享受 的权利。 ② 普遍保障制度,即人人有份的社会保障。实 施范围包括全体居民或公民,按照法律规定的统一 标准享受保障。 ③ 依靠经济状况调查的保障制度。其享受对象 只限于贫困的或低收入的申请人,通过经济调查确 定是否享受补助及补助多少。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的社会保险、社会福利、 社会救助与上述三项基本吻合。社会保障支出应该 是各种社会保障支出项目的总合。

社会保障学笔记

社会保障学笔记

社会保障学笔记·郑功成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一、社会保障概念的界定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

这一定义包含了如下要素1.依法建立。

即现代社会保障制度遵循的是立法先行的原则,是通过社会保障立法来确立社会保障制度,法制规范是社会保障制度赖以建立的客观基础与依据。

2.突出以人为本。

它以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增进国民福利为宗旨,包括经济保障与服务保障等。

3.具有经济福利性。

即从直接的经济利益关系来看,因有政府、雇主与社会各界的参与和分担责任,受益者的所得要大于所费。

4.属于社会化行为。

即由官方机构或社会团体来承担社会保障的实施任务,而非供给者与受益方的直接对应行为。

二、从层次上划分,社会保障可以划分为如下三个层次:经济保障、服务保障、精神保障第二节社会保障学的基本理论框架:1.社会保障的基础理论问题2.社会保障的政策理论问题3.社会保障的管理理论问题第三节一、社会保障的目标社会保障的总目标是通过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增进国民福利来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围绕着上述总目标,社会保障制度在实践中需要实现如下分目标:1.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

由于各种先天与后天因素及自身与外来原因的影响,部分国民可能因疾患、天灾人祸、失业等事件陷入生活困境,如果没有相应的社会保障,这部分国民将陷人生存危机而无法自拔,因此,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来解除国民的生存危机是社会保障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最低追求目标。

2·满足国民的生活保障需求,不断改善和增进国民的福利。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社会保障的需求也是不断发展的。

社会保障制度正是通过经济保障、服务保障乃至精神保障的提供,来达到满足国民福利增长需求并保证不断改善和增进国民福利的目标的,它相对于前一个目标而言,是更高层次的追求目标。

3.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作为一个由多个社会保障子系统或项目构成的基本社会制度,社会保障追求的并不只是解决某些社会问题和增进国民福利的目标,而是为了促使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五章 社会保障运行机制 《社会保障学》PPT课件

第五章  社会保障运行机制  《社会保障学》PPT课件

专门监督系统
由于行政监督主要是从政府的角度来监察、 督促社会保障运行正常化,而社会保障涉及 到国家(政府)、企业和社会成员个人的切 身利益,社会保险基金更是劳动者拥有的共 同的后备基金,民营保障事业基金也是捐献 者用于援助社会弱者的基金,从而需要有官 民结合的或民间的专门监督系统。
社会监督系统
社会监督系统是指非官方的、 非专门的社会保障监督系统之 外的其他方面的监督,它符合 普通民众的需求与意愿,属于 群众性、社会性、非强制性监 督系统。
三、项目实施 (一)实施社会保障项目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
完备的法制规范
01
超然的监督条件
03
合理的管理体制
02 在此添加标题
独立的垄断经办
04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运行与实施
三、项目实施 (二)实施社会保障项目的基本程序
社会保险项目的实施
STEP 01
STEP 02
STEP 03
STEP 04
STEP 05
稳定性公理
即社会保障运行机制应当具有结构稳定性, 运行过程中相关要素的组合及其相互作用 的形式和相互联系的规则是既定且不可紊 乱的。
协调性公理
即社会保障运行机制中的诸要素应当相互协调, 如果不能协调,就可能因相关要素的反作用力导 致运行过程的非正常现象。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运行与实施
运行机制的目标
第一,社会保障运行机制必须科学、合理。 第二,社会保障运行机制必须实现一体化。
02 范
日常监控与预警监
04 控 相 结 合
第二节 社会保障的监控机制
三、监督机构
行政监督系统
它是指政府序列中有关职能部 门根据其管理职能.代表国家对 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进行监督。

社会保障学第五章

社会保障学第五章
一、被保险人患病时已从事有收入的工 作,而且是因工患病而又不能从雇主方面 获得正常工资或病假工资。 • 第二、被保险人必须交足规定的最低合格 期限内的保险费。 • 第三、被保险人必须达到规定的工作期限。
• 四、享受社会救助的资格条件 • (一)社会救助的对象 • 1、无依无靠又没有生活来源的公民 • 属于长期救助对象,多指孤儿、无社会保险津贴 的孤寡老人。 • 2、突发性灾害造成生活困难的公民 • 这类公民有劳动能力,也有生活收入,只是由于 意外的灾害降临,使其遭受沉重的财产甚至人身 损失,导致生活发生临时困难。 • 3、有收入来源,但生活水平低于或相当于国家法 定最低生活标准的公民。
• 3、部分积累制 • 部分积累制有三种形式, • 一种是在原有的现收现付制基础上,适当提高费 率几个百分点,除支付当年保险支出外,还可以 进行适度规模的积累,用于以后的保险支付。 • 第二种是在多层次社会保险模式中,第一层次基 本保险采用现收现付制,第二、第三层次采用完 全积累制,在多层次社会保险模式框架内实施部 分积累制。 第三种是在引入个人账户的完全积累制的基础上, 保留部分社会保险统筹共济功能与机制,从而较 好地将企业、个人和政府三方的责任有效地结合 起来,有效地发挥三方的积极性。
• 优点: • 第一,社会保险费采用弹性费率制,可以根据需 求变动及时调整缴费额度,保持收支平衡; • 第二,以相对公平为价值取向,强调社会保险的 再分配功能,互济性强; • 第三,以支定收,注重当期平衡,无须复杂的精 算技术和过多的个人资料,操作简便,管理成本 较低; • 第四,无巨额资金积累,有效避免因通货膨胀而 导致的基金贬值风险。
5.3 社会保障的资格条件
• 一、享受养老社会保险的资格条件 • 主要依据年龄、工龄、缴费年限为准。 • 年龄和投保年限:德国63岁投保35年或65 岁投保15年 • 年龄和工龄条件:男60女55工龄满20年 • 年龄、工龄和投保年限条件:同时满足 • 年龄和居住期限条件:丹麦67岁之前5年居 住在本国且有公民权

第五章 社会保障水平

第五章   社会保障水平

第五章社会保障水平第一节社会保障水平的概念、特点及意义一、社会保障水平及其指标概念:社会保障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的社会保障的高低程度,包括待遇水平、制度成熟水平、基金运作水平、管理水平。

社会保障水平指标是指为了衡量、表现社会保障水平而选取的变量。

衡量的主指标,其计算公式为: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国内生产总值×100%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

在具体衡量一国或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时,除了考虑主指标外,还应考虑人均的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社会保障覆盖面与社会保障自身的制度结构等多项指标,这样才能对该国或地区的社会保障的实际水平作出客观全面的判断与评价。

二、社会保障水平的制约因素及其特点1.制约因素:1)经济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一国提供经济资源总量,作为社会保障支出的最终来源,其规模从根本上制约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二者相互影响。

2)政治和社会结构政治因素:西方国家多党竞争制度,使各党派为了争取选民而承诺较高的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攀升;社会结构:如我国的城乡二元的社会结构造成社会保障制度的分割和城乡社会保障水平的较大差异。

(3)制度年龄和人口结构制度年龄是指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时间长度,越长,社会保障水平越高,反之,越低。

全球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水平不可避免地抬升。

(4)历史、人文等特殊因素福利国家,例如瑞典,是该国长期选择一种独特的“混合主义”经济模式,宣扬政府对于社会生活的干预和社会责任,人们求稳定、安全的心理环境。

而且,富足小国的特殊国情,使之成为可能。

美国是一个充分宣扬个性自由的国家,它的经济最大可能地按照自由市场经济的方向发展,人们认为,国家对于社会保障的过高介入是对公民自由选择权利的侵犯,因而,美国没有象其它发达国家一样设立包罗万象的完整社会保障体系,这与强大的经济不相称。

2.特点:动态性:水保障水平随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变动、制度成熟而变动。

第五章 社会保障水平

第五章  社会保障水平

感谢您对文章的阅读跟下载,希望本 篇文章能帮助到您,建议您下载后自 己先查看一遍,把用不上的部分页面 删掉哦,当然包括最后一页,最后祝 您生活愉快!
第五章
社会保障水平

§5.1 社会保障水平的概念、特点 及意义
一:社会保障水平及其指标

(一)社会保障水平的涵义
(二)社会保障水平指标
1、最微观最直接的指标: 2、宏观:社会保障支出总额/GDP
山东经济学院公共管理系

(三)社会支出总额: 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实际支出的 各种社会保障费用总和。 主要包括三大领域,五个方面。 三大领域指社会保险(劳动者)、 社会福利(全民)、社会救济(贫 民)。 五大方面指养老、残障、死亡;疾 病、生育、医疗护理;失业;家庭 津贴;工伤及其他社会救助。


1、“水平高低”代表了量的特征,体现生 活保障水平 2、“水平高低”代表了质的特征与国民经 济增长、整体经济投资、储蓄、企业竞争力、 雇员积极性等有密切的联系。 3、通过研究社会保障水平计算、设计

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保障水平、 社会保障预警系统、比较总结制度运 行规律。
山东经济学院公共管理系
社会保障水平:
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社会 成员享受的社会保障的高低程度,包 括待遇水平、制度成熟水平、基金运 作水平、管理水平。
返回
山东经济学院公共管理系
其实,世上最温暖的语言,“ 不是我爱你,而是在一起。” 所以懂得才是最美的相遇!只有彼此以诚相待,彼此尊重, 相互包容,相互懂得,才能走的更远。 相遇是缘,相守是爱。缘是多么的妙不可言,而懂得又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否则就会错过一时,错过一世! 择一人深爱,陪一人到老。一路相扶相持,一路心手相牵,一路笑对风雨。在平凡的世界,不求爱的轰轰烈烈;不求誓 言多么美丽;唯愿简单的相处,真心地付出,平淡地相守,才不负最美的人生;不负善良的自己。 人海茫茫,不求人人都能刻骨铭心,但求对人对己问心无愧,无怨无悔足矣。大千世界,与万千人中遇见,只是相识的 开始,只有彼此真心付出,以心交心,以情换情,相知相惜,才能相伴美好的一生,一路同行。 然而,生活不仅是诗和远方,更要面对现实。如果曾经的拥有,不能天长地久,那么就要学会华丽地转身,学会忘记。 忘记该忘记的人,忘记该忘记的事儿,忘记苦乐年华的悲喜交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对于离开的人,不必折磨自己脆弱的生命,虚度了美好的朝夕;不必让心灵痛苦不堪, 弄丢了快乐的自己。擦汗眼泪,告诉自己,日子还得继续,谁都不是谁的唯一,相信最美的风景一直在路上。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你路过我,我忘记你;你有情,他无意。谁都希望在正确的时间遇见对的人,然而事与愿违时, 你越渴望的东西,也许越是无情无义地弃你而去。所以美好的愿望,就会像肥皂泡一样破灭,只能在错误的时间遇到错的人。 岁月匆匆像一阵风,有多少故事留下感动。愿曾经的相遇,无论是锦上添花,还是追悔莫及;无论是青涩年华的懵懂赏 识,还是成长岁月无法躲避的经历……愿曾经的过往,依然如花芬芳四溢,永远无悔岁月赐予的美好相遇。 其实,人生之路的每一段相遇,都是一笔财富,尤其亲情、友情和爱情。在漫长的旅途上,他们都会丰富你的生命,使 你的生命更充实,更真实;丰盈你的内心,使你的内心更慈悲,更善良。所以生活的美好,缘于一颗善良的心,愿我们都能 善待自己和他人。 一路走来,愿相亲相爱的人,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百年好合。愿有情有意的人,不离不弃,相惜相守,共度人生的每 一个朝夕……直到老得哪也去不了,依然是彼此手心里的宝,感恩一路有你!

社会保障水平知识点整理

社会保障水平知识点整理

社会保障水平知识点整理●5.1 社会保障水平的概念特点及意义●社会保障水平及其指标●概念●社会保障水平是指在特定时期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高低程度。

●社会保障水平指标是指为了衡量、表现社会保障水平而选取的变量。

●指标●西方国家把社会保障总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作为衡量社会保障水平的主要指标。

●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国内生产总值×100%●重要性●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能较准确地反映一国或地区经济活动的总体规模。

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集中反映了一国或地区为了提高居民社会保障福利所动用的经济资源。

而且,以比例形式来体现的指标,消除了量纲的不同可能带来的不可比性,有利于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比较分析,已经成为衡量社会保障水平的主指标。

●社会保障水平的制约因素及其特点●主要受到下列因素的制约:●(1)经济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

●(2)政治、社会结构。

●(3)制度年龄和人口结构。

●(4)历史、人文等其他特殊因素。

●特点●(1)动态性特征。

●社会保障水平随着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变化、制度成熟等而变动。

●(2)刚性特征。

●刚性增长,即缺乏弹性或只具有单向度的弹性,表现为只能扩大不能缩小●(3)社会保障水平客观上存在一个“适度区域”●过高过低都不利于发展●研究社会保障水平的意义●社会保障水平对于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建立健全与运行发展意义重大。

一方面,社会保障水平反映了一国或地区社会保障程度的高低,代表了社会保障制度“量”的特征;另一方面,社会保障作为通过经济手段解决公民生活保障问题的一种制度安排,必然与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投资、储蓄、企业竞争力、员工福利待遇等密切相关。

通过对社会保障水平的研究,可以探索出社会保障制度与其外在环境要素之间规律性的东西,从而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中加以运用。

●(1)客观描述社会保障程度的高低,并进行国际间、地区间比较,探索、总结和运用社会保障制度发展与运行的自身规律。

社会保障学各章节重点知识点汇总

社会保障学各章节重点知识点汇总

社会保障学第一章社会保险学导论一、社会保障的概念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社会成员给予物质帮助而采取的各种社会措施的总和。

社会保障是每一个社会成员享有的基本权利,也是政府对每一个社会成员应承担的基本义务。

二、社会保障的特征1、法律强制性2、对象社会性3、福利性4、经济保障性5、机会公平性6、收支互济性7、待遇差别性社会保障的对象是社会劳动者(一般是挣工资的劳动者)不涵盖资本家、企业主、雇主阶层(雇主)社会福利的对象是包括社会劳动者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

社会优抚的对象是社会上一部分倍受尊重而又有光荣身份的人口群体—军人及其家属三、社会保障的目的社会保障的经济目的是为了稳定人民生活水平,保障社会经济生活的稳定。

通过社会保障,使社会成员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最基本的生活条件。

社会保障的政治目的是通过社会保障,保证国家的各项政策得到贯彻和实施,维持社会安定,巩固现存的社会制度。

四、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社会保障的萌芽----社会救助(首出现于英国);社会保障的形成---社会保险(德国首推);社会保障的发展—社会福利五、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1、社会保障有利于为经济发展筹集资金,促进经济增长2、社会保障有利于保证劳动力再生产顺利进行3、社会保障有利于为经济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是维护社会稳定,通过社会救助,可以保障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需要;通过社会保险,可以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需要;通过社会优抚,可以保障特定人口的生活需要;通过社会福利,可以保障全社会公民的生活改善与发展需要。

4、社会保障有利于兼顾公平与效率5、社会保障有利于社会成员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6、社会保障可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六、社会保障与社会进步1、社会保障促进了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2、社会保障促进了社会事业的发展七、社会保障与收入再分配1、社会保障以法律为依据,实行明显的强制性分配2、社会保障基金筹集与使用的社会性3、社会保障形式多样,具有复杂性八、社会保障模式1、救助型社会保障制度救助型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通过社会保障的相关措施保证每个社会成员在遇到各种风险事故时予以救助,使其不陷入贫困,对已处于贫困的发给社会保障津贴,以维持其基本生活的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学各章节答案

社会保障学各章节答案

社会保障学各章节答案第一章社会保障体系名词解释1、社会保障:国家通过立法和行政措施设立的,保护社会成员基本生活和经济、社会稳定,采取保护与激励相统一的原则,对公民在年老、疾病、遭遇灾害而面临生活困难的情况下,通过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依法给予物质帮助和社会服务,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

1′2、社会保险:由政府举办,强制从业职工在其就业年份里拨出一部分收入交纳保险税(费)作为保险基金,对由于保险计划规定的原因丧失劳动能力或暂时失去劳动岗位,又满足缴纳社会保险税(费)期限的人,提供的收入保险计划。

3、社会救助:由政府举办的,以反贫困为主旨,对因不能正常劳动等原因致使收入水平低于规定的数额(贫困线)的社会成员,提供的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以解决社会保险所不能解决的那些社会问题。

4、社会优抚:社会优抚指国家和社会对为保卫国家安全而做出贡献和牺牲的军属、烈属、残废军人、退伍官兵及其家属等特定优抚对象所给予的优待、抚恤和社会褒扬。

5、社会福利:政府通过免费或低费地提供某种生活用品或劳务,给人以实惠和方便,以提高生活质量。

主要由公共福利事业、局部性或选择性的福利措施、指员工福利和民政福利四部分组成。

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

单项选择1、C2、D3、A4、C5、C四、多项选择1、ABD2、ABC3、ABCD4、ABCD5、ACD6、ABD7、AC五、简答题1、简述社会保障的内涵。

答:①通过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而保持社会稳定的安全项目以及机制、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3′②以社会共同责任为本位,由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分担责任的社会机制和经济机制。

3′③以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形式为公民提供各类保障。

2′④它作为一种国家主导的强制性社会行为,一般通过立法而确立。

2′2、简述社会保障制度的特征。

答:①国家主导性。

1′通过立法和国家行政机器进行规划、组织、管理,并对社会保障财务负有最后的(并非完全的)责任。

1′②法制性。

社会保障学 第五章

社会保障学 第五章

资料来源:1978~1997年全国城镇医疗卫生费用情况
未来40年我国卫生总费用的增长幅度的权 未来 年我国卫生总费用的增长幅度的权 威预测 • 世界银行预测,到2010年,卫生总费用占国 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可达5%,到2030年,可达 到7%。 • 若考虑医疗服务利用率和单位成本变化等因素, 到2010年,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 例将达到10%,2030年将达到25%。 • 国内学者预测,到2000年,卫生总费用占国 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4.1%~4.3%,2010年的 比例将为5%~6%,2030年的水平将是24%。
二、医疗保险的实施范围
• 社会医疗保险的实施范围包括两个 方面: • 承保的人群范围 • 承保的医疗服务项目范围
(一)社会医疗保险承保的人群范围 的选择原则 • 尽量满足被保险人对医疗的基本需求 • 考虑被保险人对卫生服务利用的可能性 和可及性 • 从世界范围看,大多数工业化国家的医 疗保险制度,要么是法定的社会医疗保 险,要么是全民医疗服务。
(三)社会医疗保险的实施原则 • 社会医疗保险的待遇一般实行机会均等 机会均等 原则 • 建立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专款专用制度 • 遵循“危险共同分担”的保险机理
社会医疗保险待遇方面的机会均 等原则: 等原则: • (1)医疗资源的筹集以收入为基础, 而与个人健康水平分离; • (2)医疗资源的分配以需求为基础, 2 而与支付能力分离
(四)社会医疗保险的复合性功能 • 促进生产力提高 • 缓解贫困,促进社会公平 • 促进国家整体发展
(五)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
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结构与功能
项目 基本医 疗保险 公共卫 生服务 补充医 疗保险 职工医 疗互助 医疗救 助 组织主体 劳动和社会 保障部门 卫生部门 用人单位 性质 对象 资金来源 用人单位 和个人 政府财政 福利基金 或单位税 后利润 单位职工 个人 财政和社 会捐赠 财务机制 统账结合 单向支付 单向支付

第五章 社会保障水平

第五章 社会保障水平
➢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数理模型
S Sa G
式中:S代表社会保障水平 Sa代表社会保障支出总额 G代表国内生产总值GDP
(5.1)
Q Sa W
(5.2)
式中:Q代表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系数, 又称社会保障负担比重系数;
W代表工资收入总额
H W G
(5.3)
式中:H代表工资收入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系数,又称 劳动生产要素分配比重系数
3
知识目标
1.记忆社会保障水平及社会保障水平度的定义 2.掌握社会保障水平的制约因素及特点 3.理解社会保障水平的基本立意 4.掌握社会保障预警系统的定义 5.掌握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统计口径
能力目标
1.通过对社会保障法治建设、管理内容及操作流程的学习,加深学
生对我国社会保障法治与管理的了解;同时通过案例的引入增强学 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 社会保障水平指标是指为了衡量、表现社会保障水平而选取 的变量。
第一节 社会保障水平概述
一.社会保障水平界定
•社会保障的工资比重系数是测定和表达企业、事业单位社会保障支 出水平的重要参数与指标。它是在劳动生产要素分配层次上的收入 再分配项目及其程度的表达方式。
• 社会保障的工资比重系数:
社会保障的工资比重系
四、供需角度下的社会保障适度水平影响因素
(一)总平衡分析式下的适度水平影响因素
(二)需求平衡分析式下的适度水平影响因素 (三)供给平衡分析式下的适度水平影响因素
❖四、社会保障水平适度与不适度的影响 (一)考虑以下因素 ➢ 1.社会保障制度是否保证了公民具有一定的经济生活水
平并能抵御不可抗拒的社会风险; ➢ 2.社会保障支出是否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社会保障学 第5章社会保障水平(一)

社会保障学 第5章社会保障水平(一)

社会保障水平与企业缴费能力
我国目前企业缴费率无论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发展 中国家相比都明显偏高。较高的缴费率与职工工资水平大幅度
上升的并存,势必导致企业的劳动力成本迅速上扬。因此,市
场化初期的中国企业难以承担继续提高的社会保障水平。
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水平适度与否,理论 界存在着许多争论。那么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发 展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才能够符合社会经 济发展的要求,则是我们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二)社会保障水平指标
为了衡量、表现社会保障水平,人们一般采用的标准是社会保障 水平指标,西方国家一般把社会保障总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比重作为衡量社会保障水平的主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社会保障水平指标 =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国内生产总值
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 或一个地区的经济能力用于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保障待遇水 平的程度。 用GDP作为衡量指标,以比例的形式来反映,由于消除了测量方式 的不同而可能带来的不可比性,所以有利于不同国家和地区、不 同时期和阶段之间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也有利于数据的获取。
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受到本国独特的历史、人文因素的 影响。 例1:“福利橱窗”式的福利国家在北欧的瑞典等国建成,是 因为瑞典长期选择一种独特的“混合主义”的经济政治模式, 宣扬政府对于社会生活的干预与政府责任,加上第一次世界大 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创伤,导致人们普遍要求一种稳定、安 全的保障制度与“心理环境”,而且,富足小国的特殊国情, 也使之成为可能。 例2:美国是一个充分宣扬个性自由的国家,它的经济最大可 能地按照自由市场经济的方向发展,人们认为,国家对于社会 保障的过多介人,是对公民自由选择权利的侵犯,因而,美国 至今没有建立如其他发达国家一样包罗万象的完整的社会保障 体系,这在表面上是与其强大的经济不相符的

社会保障水平

社会保障水平
中国社会保障体制面临挑战
加快建立覆盖我国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四个转变”与“十二字方针”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社保体系建设要定型化规范化法制化
我国各年社会保障支出情况
1978——1990社会保障支出 项目 社会保障支出(亿元) 1980年 136 1985 327 1986 413 1987 501 1988 655 1989 768 1990 937
(三)社会支出总额
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实际支出的各种社会保 障费用总和。 主要包括三大领域,五个方面。 三大领域指社会保险(劳动者)、社会福利 (全民)、社会救济(贫民)。 五大方面指养老、残障、死亡;疾病、生育、 医疗护理;失业;家庭津贴;工伤及其他社会救助。
二:社会保障水平的制约因素及其 特点:
(二)先进人物家庭申请廉租住房条件:
1.具有市区城镇常住户口,且家庭中至少有1人取得本市城镇户 口2年以上; 2.申请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本年度郑州市最低工资标准(含最 低工资标准); 3.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16平方米以下(含16平方米); 4.家庭成员之间具有法定的赡养、抚养或者扶养关系;符合以 上条件的家庭到户口所在地的区廉租办申请廉租住房。
茅于轼简介
茅于轼,1929年1月14日出生于南京,父 亲茅以新是铁路机械工程师,伯父茅以升是 桥梁专家。抗战时期转辗于大后方柳州、桂 林、重庆。1946年毕业于重庆南开中学,同 年考入交通大学,1950年从机械系毕业,分 配在齐齐哈尔铁路局,任火车司机、技术员、 工程师。1955年调北京铁道科学研究所,任 助理研究员,从事机车车辆性能研究。1958 年被打成右派,文革时被赶往大同机车厂劳 动。1975年开始从事运输经济、数理经济等 微观经济学研究,1979年提出择优分配原理。 1984年从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调到中国社会科 学院美国研究所。1985年出版《择优分配原 理--经济学和它的数理基础》,此书于1998年 在商务印书馆出第二版。1985年调中国社会 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任副研究员、研究员。 1986年赴美国在哈佛大学任注册访问学者。 1987年回国,以后7年内担任非洲能源政策研 究网顾问,每年去非洲2次。1990年应澳大利 亚昆士兰大学经济系招聘任高级讲师,讲授 研究生班的微观经济学。1993年从中国社科 院退休,与其他四位经济学家共同创办北京 天则经济研究所,担任所长。

正版_第05章 社会保障水平

正版_第05章 社会保障水平

3、社会支出总额:一定时期内一 国或地区实际支出的各种社会保 障费用总和。主要包括三大领域, 五个方面。 (1)三大领域:指社会保险(劳 动者)、社会福利(全民)、社 会救济(贫民)。 (2)五大方面:指养老、残障、 死亡;疾病、生育、医疗护理; 失业;家庭津贴;工伤及其他社 会救助。
4、社会保障水平制约因素 、 ①经济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 政治社会结构(政策目标)。 ②政治社会结构(政策目标)。 制度年龄与人口结构。 ③制度年龄与人口结构。 历史人文等特殊因素。 ④历史人文等特殊因素。
(2)特点: )特点: 第一,动态性; 第一,动态性; 第二,刚性; 第二,刚性; 第三, 第三,社会保障水平客观上存 在一个适度区域。 在一个适度区域。
5:社会保障水平意义:通过 :社会保障水平意义: 研究社会保障水平,计算 计算、 研究社会保障水平 计算、设计 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保障 水平、社会保障预警系统、 水平、社会保障预警系统、比 较总结制度运行规律。 较总结制度运行规律。
3、我国社会保障项目分析: 、我国社会保障项目分析: 第一,社会保险(占总支出的60%第一,社会保险(占总支出的 70%,发达国家一般为 ,发达国家一般为75%)社会保 ) 险的主体是养老保险金, 险的主体是养老保险金,与社会保障 的相关度最高。根据回归分析计算, 的相关度最高。根据回归分析计算, 养老金每提高1%,社会保障支出增加 养老金每提高 , 1.115%,医疗保险浪费严重。 ,医疗保险浪费严重。 第二,社会救济; 第二,社会救济; 第三,社会福利(比重较大); 第三,社会福利(比重较大); 第四, 第四,社会优抚
(3)适度标准: )适度标准: 第一,多元标准,但有一基本立意: 第一,多元标准,但有一基本立意: 保护与激励相统一;公平与效率统一。 保护与激励相统一;公平与效率统一。 第二, 概括地说, 第二,考虑因素 :概括地说,就是要求 概括地说 社会保障制度在保证公民一定的经济 生活水平的基础上, 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对国民经济持续 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 有利于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 维持社会保障制度的良性运行。 展,维持社会保障制度的良性运行。

社会保障水平理论社会保障水平的概述

社会保障水平理论社会保障水平的概述
❖ 一、 社会保障水平 "适度"的标准 ❖ (一)社会保障水平适度 “量”的标准: 社会保
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 (二)社会保障水平适度 “质”的标准:
❖ 对于一定的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时期内,一定 程度的社会保障水平相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 自身的要求是否“适当” 。
❖ (三)从 “质”的标准看,判断社会保障水平 是否适度需要考虑的因素:
❖ 居于后五位的是:河南、福建、云南、广西和贵州。
❖ 这主要是由中国“东强西弱”的社会经济发展格局 导致的各地区社会保障资源的差别决定的。
❖ 这种地区性的社会保障支出差异,不利于劳动力的 合理流动,不利于全国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更不利 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注 意。
❖ 综上所述,从全国各省份来看,无论是中国的社会 保障水平还是人均社会保障支出,都表现出了地域 结构的不适度性。
❖ 3、大中小口径:大口径含住宅投资和价格补贴, 中口径含住宅投资。
❖ 二、中国社会保障水平评估
❖ (一)改革与发展中的中国社会保障水平
❖ 1、1978年—1990,我国社会保障总体水平不断 提高:1980年3.02%—1990年5.06%
❖ 反映了我国总体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 的提高。
❖ 2、20世纪90年代初—1997年,我国社会保障水 平不断下降,到1997年才反弹:
❖ 真 不 是 那 么 低 吗 ? 中 国 社 会 保 障 水 平 19921998.doc
❖ 关注这几个量:人均GDP、1990年中国社会保障 支出占GDP11.56%(中口径:含住房投资),制 度结构等。
❖ 2、基于企业承受能力的适度性判断
❖ 社会保险支出占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一般在 60%—7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我国社会保障水平
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统计口径 改革与发展中的我国社会保障水平 对我国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的思考
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统计口径
(1)国家财政的支出部分 (2)城镇在职职工的保险福利支出 (3)城镇企业离退休、退职人员保险福利费用 (4)乡镇企业福利费用支出 (5)农村社会保险福利支出 (6)财政价格补贴 (7)城镇职工住房补贴 (8)国家对社会福利企事业减免税费的一部分 (9)社会捐赠、慈善事业支出及其他支出
(四)社会保障水平的特点
动态性。即社会保障水平会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
经济的发展、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社会保障制度本 身而变化。 刚性 具体表现为社会保障水平只能提高不能下降, 社会保障规模只能扩大不能缩小,社会保障项目只 能增不能减。 社会保障水平客观上存在一个“适度区域” 社会保障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社会保障制度本 身和经济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社会保障水平的适 度处在一个范围之内,在这个范围之内,社会保障 制度能够良性运行,并能够促经社会经济的协调发 展。
制度年龄和人口结构对社会保障水平的制约
制度年龄是指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时间长度。通常, 制度年龄越长,社会保障水平越高;反之,社会保 障水平越低。
社会保障水平与一国的人口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伴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浪潮,社会保障水平将不 可避免地抬升。
历史、Hale Waihona Puke 文等特殊因素对社会 保障水平的制约
思考题: 试画出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的一般趋势图?
社会调查任务
1、***市(区)老年生活状况及养老保险 实施情况调查;
2、***市(区)失业现状及失业保险实施 情况调查;
3、***市(区)医疗供求现状及医疗保险 实施情况调查;
4、***市(区)贫困人群现状及最低生活 保障制度实施情况调查;
而社会保障制度一旦产生,就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 其发展也会反过来影响经济,二者是相互影响的关 系
政治、社会结构对社会保障水平的制约
政治因素对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及社会保 障水平会产生影响。西方国家多党竞争的政 治制度,使得各党派为了争取选民的支持而 承诺较高的社会保障水平,不可避免地导致 了社会保障水平攀升的“登台阶”效应,这 种现象已经被社会保障的研究者广泛关注
二、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测定
(一)“适度”的标准: 保证公民一定的经济生活水平并能抵御不可抗拒的风 险 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与国民经济产业布局相适应 有助于促进就业与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总之,在保证公民一定的经济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对国 民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 有利于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维持社会保 障制度的良性运行。
(三)社会保障水平的制约因素
经济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 政治、社会结构 制度年龄和人口结构 历史、人文等特殊因素
经济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对社会 保障水平的制约
作为社会保障支出的最终来源,经济规模的大小必 然从根本上制约着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经济规模 与经济发展水平主要由生产力水平、劳动生产率、 国民收入及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来体现。
社会保障水平“低度”与“超度”的影响
社会保障水平过低:难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 活,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抑制消费需求,阻 碍国民经济的发展。
社会保障水平超度:支出增长过快,“福利 危机”,国民经济负担过重;政府赤字和债 务增加,对资本积累产生挤出效应,投资不 足;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国际竞争力下降; 不利于激励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
改革与发展中的我国社会保障水平
社会保障改革第一阶段社会保障水平
中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1978-1994年)
社会保障改革第二阶段社会保障水平
(1994-1997年)
社会保障改革第三阶段社会保障水平
对我国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的思考
我国社会保障水平与其他国家的横向比较
财政支付能力与社会保障水平
5、农村社会保障供求情况调查。
教学内容: 一、概述 二、适度社会保障水平的测定 三、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
一、概述
(一)社会保障水平的概念 社会保障水平(Social Security Level)
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成员 享受社会保障经济待遇的高低程度,常常用 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或社会保障支出与 GDP的比值来反映。
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受到本国独特的历史、人文因素的 影响。 例1:“福利橱窗”式的福利国家在北欧的瑞典等国建成,是 因为瑞典长期选择一种独特的“混合主义”的经济政治模式, 宣扬政府对于社会生活的干预与政府责任,加上第一次世界大 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创伤,导致人们普遍要求一种稳定、安 全的保障制度与“心理环境”,而且,富足小国的特殊国情, 也使之成为可能。 例2:美国是一个充分宣扬个性自由的国家,它的经济最大可 能地按照自由市场经济的方向发展,人们认为,国家对于社会 保障的过多介人,是对公民自由选择权利的侵犯,因而,美国 至今没有建立如其他发达国家一样包罗万象的完整的社会保障 体系,这在表面上是与其强大的经济不相符的
(三)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测定方法
实证分析:基于历史资料对社会保障水平作 出评价
理论分析:较为准确,要求以社会、经济、 人口理论为依据,提炼出与社会保障水平相 关程度较高而又有统计可能的变量,如 GDP的增长率、国民收入增长率、人口结 构变动、劳动就业数、工资规模等,借助经 济学的基本经济模型,构造出社会保障水平 的数理测定模型。
(二)适度社会保障水平的功能
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能够满足和保证大多数社会成员 的基本生活需求,从而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和工作环境, 并且随着社会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进而推广到全体社 会成员,并且不断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 质量。
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能够保持社会的相对稳定。
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能够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 的环境。同时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还能够使国家和用人 单位的社会保障负担趋于适度,提高用人单位在市场上 的竞争力。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还为补充社会保障提供 了发展空间,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促进就业等都有显著 的积极的作用。
(二)社会保障水平指标
为了衡量、表现社会保障水平,人们一般采用的标准是社会保障 水平指标,西方国家一般把社会保障总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比重作为衡量社会保障水平的主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社会保障水平指标 =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国内生产总值
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 或一个地区的经济能力用于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保障待遇水 平的程度。 用GDP作为衡量指标,以比例的形式来反映,由于消除了测量方式 的不同而可能带来的不可比性,所以有利于不同国家和地区、不 同时期和阶段之间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也有利于数据的获取。
社会保障水平与企业缴费能力
我国目前企业缴费率无论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发展 中国家相比都明显偏高。较高的缴费率与职工工资水平大幅度 上升的并存,势必导致企业的劳动力成本迅速上扬。因此,市 场化初期的中国企业难以承担继续提高的社会保障水平。
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水平适度与否,理论 界存在着许多争论。那么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发 展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才能够符合社会经 济发展的要求,则是我们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