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语文教学刍议
刍议新时期高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刍议新时期高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摘要:古诗词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上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难点要学习的内容。
语文老师在古诗词的教学上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创新性,才能够让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上深究,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含义,也能够让他们提高语文的学习兴趣相应地也在古诗词的教学上提高教学效率,更是老师的教学目标之一。
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尝试,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有一些教学问题,应当提升群文阅读的关注点,寻找积极的策略去解决一些问题。
本文通过对高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重点去提升高中学生的古诗词群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策略高中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在高中的学生学习古诗词和阅读能力是重点培养的内容。
老师要想创新古诗词方面的教学改革就应当有更高的教学知识要求,群文阅读主要适用古诗词的教学,语文老师可以通过对古诗词的分类类型去选定需要学习的主体,然后通过构建诗词文本的阅读形式,提升学生在古诗词群文阅读上的学习能力。
让学生有良好的诗词学习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鉴赏能力。
高中语文在学习古诗词时,要理解古诗词的含义,还要与作者创造的背景相结合去分析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老师可以按照古诗词群文阅读的模式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提高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一、高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意义首先,可以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群文阅读是一种多文本阅读的方式,学生需要在短时间内阅读多首古诗词,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古诗词的主题、风格、艺术特点等方面的异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其次,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文化素养,群文阅读涉及的古诗词作品涵盖不同时期、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作者和作品,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了解更多的文化背景、历史背景和文学流派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学生通过阅读可以深入领悟古诗词的韵味和美感,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
小学语文教学刍议
小学语文教学刍议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应该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和具有挑战的学习环境或问题情境,引导学习者积极的探索、思考,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语文课程基础工具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小学语文是核心课程并且处于各门教学中的基础地位。
因此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下让小学语文教学更有效就显得举足轻重了。
从事小学教育多年针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育的质量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1 基础入手,逐渐积累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应注重从平时的生活中去寻找富有新意的材料,为学生的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奠定基础。
以写作为例。
当小学生写作时,由于阅读量的局限和语言组织能力的薄弱容易导致他们无从下手去有条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往往很容易就写成了“流水账”。
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从基础入手,教会学生逐渐积累。
首先,从生活中入手,奠定学生写作的基础。
叶圣陶先生主张小学生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所以作为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发现生活的真善美,并从范文的朗读中去体验情感,培养情感,从而慢慢的学会在结合叙事中表达感情,为自己的作文溶入了感情也就使文章“活”起来了而不再是枯燥的“流水账”。
其次,从范文入手,引领学生写作的思路。
语文课本里选编的课文都是古今中外很优秀并易于小学生理解的文章。
这些文章里面包含有很多优美的文字,一幕幕丰富感人的情节,许许多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还有一首首意境深远充满诗情画意的古诗词。
这些都是写作的好材料,作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引用范文的表述方式,或者把优美文字、诗句引用到自己的作文中,这样就能为自己的作文增加亮点甚至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再次,写作的素材是需要日积月累的。
在教会学生如何感受生活,体会范文之后,老师可以教学生学会从课外读物中阅读,对优美文字、故事或者诗句做好相关的读书笔记,并反复体会,这样随着时间推移学生手上积累的写作素材就会越来越丰富,当需要写作时,就不会出现无话可说的状况,相反的反而是思如泉涌,活灵活现。
刍议语文教学中应注重的五方面
刍议语文教学中应注重的五方面——从教学《颐和园》谈起舍得乡九年一贯制学校杨光生记得我在文山培训《新课程理念》时,班主任老师说了这么一句话:“不顾语言环境,对语言知识作过细的分析;架空语言,对文章内容进行漫无目标的讨论,曲解文体内容,对课文作琐碎的文言大义式的分析。
这样的语文教学不仅无益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还极大地伤害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一改过去的旧模式,把课改精神落到教学实践中去,以笔者的管窥之见,可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注重情趣一堂优秀的语文课应该是师生共同投入情感。
教师要使课堂教学成为充满生机的学习过程。
语文课改教学不仅仅要使学生有所知,更要使学生有所感,在课堂中要激发感情,从而引发学生高度愉悦学习情绪,教师还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课文中蕴涵着人类文化精髓,人文色彩的“事”——《劳铁牛》……人文关怀的“情”《早发白帝城》,有人文沉积的“物”《颐和园》……有人格魅力的“人”《皇帝的悲哀》,有哲学启蒙的“理”——《和时间赛跑》。
教师要把课文中的情感点化出来,展示在语文课堂之中,打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使整个语文教学情趣进入盎然的氛围,如教学《颐和园》的时候,我充分利用投影,让孩子们去感悟此时的情境,首先让学生们观其境,尔后让他们触景生情,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当学生看到颐和园的长廊、昆明湖、万寿山的描绘时,让他们体会此时的真实景象,也仿佛置身于其中,真正体会到了《颐和园》的那些景色,这时学生的情绪是激昂的,在心中已积蓄了丰富的情感冲动,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将自己对文字的理解,对思想的挖掘,用朗读的形式表达出来。
让学生的心潮澎湃的进行朗读实践时,不仅读得有兹有味,而且也充分的了解了作者在说些什么,因为此时的学生与作者的心灵已沟通。
二、注重情感新教材的语文教学要重视“语感教学”,教师要通过优秀的课文吸引学生,点燃学生的感知,想象、情感、思维、广化、深化、美化、敏化学生的语感,通过以学生为主题的听、说、读、写的实践走进生活,走进作者。
新时期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
新时期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也需要不断地改革与创新。
下面,我们来谈谈在新时期,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如何改革与创新。
一、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教师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体验和情感,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因此,我们应该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则扮演引导者的角色。
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会更加主动地思考问题,积极地参与讨论、交流,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二、拓展教学资源,多元化活动设计现代的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大量的资源和平台。
教师应该善于利用网络资源,设计多元化的活动,如制作PPT演示、在线阅读、微视频制作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乐趣和参与感。
三、注重实践教学,强化创新思维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把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可以组织课外阅读、写作比赛、讲座等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提高创新思维,探索语文学习的更多可能性。
四、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评价手段,如作品展示、口语演讲、小组讨论、在线测试等,因材施教,体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全面素质的评价理念。
五、注重情感教学,塑造全面人格语文教育还需要注重情感成分。
情感教育不仅包括对经典名著的精神追求,也应该注重对学生性格、道德修养的培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优秀文化传统、斯文的性情、高尚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塑造全面人格。
在新时期,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需实现从“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
通过创新教学手段、实践教学方式、情感教育等多方面的改革,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时期中学作文教学刍议
新时期中学作文教学刍议作者:吴倩来源:《科教创新》2014年第04期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4)04-0161-01努力使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把更大的自由让给学生。
老师作为指导者,首先应当树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全局观念。
既要辩证分析学生通过初中阶段所进行的一系列作文训练而达到的水准,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指导中学语文作文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无论在指导思想方面,还是在具体实践操作方面,都应有周密的计划性、严密的科学性、训练力度的强化性,行文运笔的深广性及灵活性。
一、找到作文动力在作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应有一个完善的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激励机制。
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应从激发学生写作动机入手,让学生认识作文的价值不仅是应试的需要,而且是情感交流、学习、生活的需要,是人在言语上的自我完善、表达上的自我追求,从而让学生的内心世界与作文目标建立一种默认的联系。
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应让学生历练生活,感悟自然,感悟社会,顿悟人生,学生心灵有所触动,自然有表达的欲望。
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应积极肯定和表扬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成功感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它能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要,能激励学生写好作文。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的闪光点,让艺术的火花燎原;教师要努力搭建各种平台,为学生立言服务,墙报、展板、文学小报、网络博客、读写座谈会、作文竞赛、推荐报刊发表等都是可取的好形式。
学生站在展现才情的舞台上,还会有榜样、感染、自我修正的效用,既激发了自己,也启示了他人。
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应给学生自由的作文空间,让学生想写,写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抒发自己“隐私”的情怀,表达一个初生牛犊的见解。
二、自由作文与统一作文相结合?很多老师都喜欢让学生按自己的统一要求作文,我以前也是如此。
从我们自己的写作体会看,要按照一个比较狭隘的固定的要求作文,如果不是凑巧这一方面恰好有所积累,要写出好的文章是不容易甚至是不可能的。
刍议新课程环境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刍议新课程环境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本文围绕新课改下语文阅读教学展开,首先写了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其次,重点讲述在了高中阅读教学中的方法。
标签:新课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育中,阅读一直受到学校的广泛关注和重视,阅读本身来说是一件利处较多的学习方式。
在阅读中学生能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自身的书卷气。
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文功底。
阅读能让学生的气质逐渐变得高尚,“腹有诗书气自华”便是由此而来,所以在新课改下依然要重视高中阅读教育,让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在阅读中得到提高。
1 明确新课改下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让学生进行阅读,并不是要求学生漫无目的的阅读,部分学生会借此而阅读一些低水平的书籍。
这样便起不到让学生进行阅读的效果。
学生在阅读方法上的不同带给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不同的,如果不对学生加以强调阅读的方向和目标,学生的阅读效果可能不会太好。
而明确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则能让学生有方向的进行阅读,增加认识水平和语文涵养。
总而言之阅读的方式各种各样,而选择适合学生的是十分重要的。
在整本书的阅读上,学生应用分段阅读,无论哪种阅读方法都是不能在短时间内就阅读完的,这就需要学生进行合理的分配。
大部分学生对阅读能力的认知不够深刻,在他们的认知中,阅读能力就是能读懂句子的意思,其实不然,阅读能力是指学生对于一篇写作有自己的见解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作者的逻辑思路。
2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和途径2.1适宜的阅读方法阅读方法包括纵向阅读、横向阅读等等,每个人适合的阅读方法可能都存在差异。
对于在整本书的阅读上,部分学生没有耐心去读完,往往会半途而废。
这时,就能体现出来学生在阅读方法上的不同,有些学生注重阅读效率,自然也有注重阅读速度的。
不同的阅读方法带给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不同的,注重阅读效率的学生在学习上一般都会比注意速度的学生取得的成绩好点。
在阅读整本书时,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去尝试,去得到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追思论文
刍议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学设计的追思摘要:教师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接受式的学习难以满足这个要求,教师应更多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去考虑教学方案,而不是只考虑教师的教,才能设计主体参与型的教学设计,让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
关键词:初中语文;设计;弊端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4-128-01在中学语文常规教学中,教学设计是我们授课前必做的重要一项工作,它贯穿着教师的教学理念,规范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师实施教学的设计蓝图,更是教师上好一节课的前提。
今天的语文教学所面对的教材、课堂和受教育对象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教材的不确定性和灵活性、课堂形式的丰富多彩、受教育对象的个性化,这些因素都是我们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必须考虑的,而不能只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一、饮水思源,对传统语文教学设计的弊端我近些年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传统语文教学设计的不足,主要存在如下概况:1、在教学目标模糊不清教学目标模糊笼统,不明确不具体,不便于操作和评价。
往往使用“理解”、“提高”、“了解”这些词语描述对知识内容的掌握要求,这些词语涵义宽泛,不便于在教学过程中把握。
“理解”到什么层次,怎么“了解”,如何“提高”?同时,这些词语仅仅停留在对静态行为的描绘上,对教学效益和学习结果很难进行评价。
不可否认,语文学科人文性的一面是无法精确考查的,但是不能因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就不考虑教学目标的具体,而一味的模糊笼统,其结果是教师难以驾驭教材,学生学习没有方向,教学效果无法评价,这也是语文教学质量低效的一个原因。
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尽可能使用清晰的、便于操作和评价的动态词语描述。
2、教学过程按部就班语文教学设计一般有固定的教学程序,最初对教学设计规范化和模式化管理,是为了保证质量45分钟的课堂效益,也是对新教师能够胜任教学工作的必要训练。
然而,现在竟成了对所有教师进行管理的统一标尺,不管什么课都必须按照规定的教学程序上课,少一个环节就不是一节完整的好课,尤其是在评优质课的时候。
新课改下农村高中语文教学问题及对策刍议
新课改下农村高中语文教学问题及对策刍议新课改下农村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农村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也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农村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农村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些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部分农村地区缺乏高素质的语文教师,导致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强农村高中语文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素质。
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培训班、研讨会等活动,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增强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
二是加大对农村高中语文教师的聘用力度,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来农村地区任教。
可以提供一定的奖励政策,提高他们的待遇和福利,增加他们的工作动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农村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些教材和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
有些农村地区教材老旧,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资源相对匮乏,限制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优化农村高中语文教材,更新教材内容,加入一些适应现代教学要求的素材和案例。
二是建设农村高中语文教学资源库,收集整理一些教学资源,如教学录像、教案和教学课件等,方便教师使用和学生学习。
三是加强与城市学校的合作,借助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远程分享和交流教学资源,扩大农村地区的教学资源。
农村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些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
由于农村高中学生普遍来自农村家庭,他们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常常不高,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对策:一是加强对农村高中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可以组织一些主题班会、讲座等活动,向学生宣传语文知识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二是改变教学方式,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三新”背景下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刍议
"zwr背景刍议摘要:“三新”,即新课程标准、新教材、新高考。
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施,既可以让教师适时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提升自己的教育品质,也可以让学生不断改进自己的知识结构,达到深层次学习的目的。
“三新”背景使语文教师的教育科研和实践发生转变:从单一节课转变为大单元教学,怎样充分利用大单元的优点,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为此,文章就“三新”背景下的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展开了研究,以期能为语文学科发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三新”;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语文教学在所有教育环节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语文学习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生的高考成绩。
在“三新”背景下,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该采取大单元教学的方式,指导学生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知识系统,建立起高阶语文学习的思维习惯,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设置大单元主题,集成文本内容大单元的突出特点就是教师总结和集成课堂内的文本、课外资源,使学生能够从宏观的角度出发,联系并深入探索各种学习材料,抓住各种学习材料的内部共同之处,从而构建出完善的大单元学习系统。
在“三新”背景下,教师要按照教学目标,从教科书的安排中解脱出来,科学调整文本顺序,将课外阅读材料巧妙地嵌入大单元教学内容中,从而拓宽学生的语言眼界,更好地完成大单元教育的目标。
比如,在教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大单元时,教师先解析单元导语,设置“品先贤之语,求学问之路”为大单元主题,将教学内容以以下几种形式进行集成:第一种形式是重新安排课堂文本的次序。
《劝学》是一部经典的细读课文,能使学生学会论述的组织方式和推理技巧。
对此教师可以将其与《师说》相联系,组织学生开展对比阅读,培养学生转移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接下来,让学生通过对《反对党八股》与《拿来主义》的比较阅读,探讨它们在语言与组织上的特色。
第二种形式是导入课外读物。
教师对《进学解》《送东阳马生序》《范仲淹苦读》进行进一步研究,使学生了解古人的治学思想和经验。
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语言刍议
传 统 的、 比较 正 规 的课 堂 中 , 均 有 7 的 时 间 平 O
悲 伤 的感情 去 朗读 ; 的说 那位 老人 很潇 洒 , 师 有 老 就 要求 学生 带 着欣 赏 的感 情去 朗读 … …学生有 着
丰富 的 内心 世 界 , 察 事 物 和 思 考 问题 的角 度 各 观
是教师在 讲话 。 [ 有研 究表 明 , 生在 课堂 中回答 学
传统 的课 堂教 学语 言 主要 有导 人语 、 授语 、 讲 提 问语 、 应变 语 和 结 束 语 等 五 种 类 型 。教 师 主要 依据这 五 种 教 学 语 言 的 有 关 原 则 和 要 求 组 织 教
学 , 行 知 识信 息 的 传 递 、 馈 , 流 师 生 之 间 的 进 反 交 情感 , 实现 预 想 的 教 学 效 果 , 成 规 定 的 教 学 任 完
提 高 自己驾驭 教学语 言 的水 平 , 力求 规 范优 美 、 风
趣 幽默 , 以利 于较 好 地 激 发 学 生 的热 情 、 趣 , 兴 促 使课 堂气 氛活跃 、 谐 。 和
生之 间 的平等 交 流 与 沟 通 , 利 于发 挥 学 生 的主 有
动性 和积 极性 , 利 于 突 出学 生 的 主体 地 位 。一 有
、
对 话 式 教 学 语 言
《 础教 育 课 程 改 革 纲 要 ( 行 ) 指 出 , 学 基 试 》 教 过程 是 师生 交往 、 同发 展 的过程 通过交 往 , 共 重 建人 道 的 、 和谐 的 、 民主 的 、 等 的师 生关 系 , 平 倡导 合作 学 习 、 话教 学 。3 话式 教 学语 言有利 于师 对 [对 3
语 言 表 达 能 力 和 交 往 能力 。在 新 课 改背 景 下 , 文 教 师 应 由知 识 的传 授 者 向学 生 发 展 的促 进 者 转 变 , 教 学 语 语 其
刍议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刍议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摘要】语文课堂教学在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存在着一些教学模式不够灵活、单一的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需要深入分析现有教学模式,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注重语文课堂的互动性,并关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因素。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关乎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关键。
展望未来,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和创新,努力打造更加符合学生需求、更加富有活力和趣味性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更大的收益。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模式、方法、互动性、学生能力、关键因素、提高、评价、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语文课堂教学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其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和语文能力的提升。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与挑战。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缺乏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效果不佳。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开始探讨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潜能。
背景介绍部分将分析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教育改革对语文教学的影响,介绍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为接下来的讨论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
通过对语文教学的传统模式和现代化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揭示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为搭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奠定基础。
通过本文的讨论和分析,希望能够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1.2 问题意义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备受关注,因为语文作为基础课程,在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高、课堂效率不高、学生语文能力整体水平普遍较低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挑战。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的教育也在不断改进,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全球教育发展的大趋势,课程改革便成了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自然而然地走进了新课程的改革中,走进了新课程的实施中。
新课程的实施改变着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更融入生活,我们的学生也更富有个性。
一、语文教学更趋生活化传统的语文教学,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过于追求语文学科严整的知识系统,过于追求知识的的传承,过于强调统一、集中,把自己孤立、封闭起来。
要革除这些弊端,就必须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
美国教育家毕特·科勒涅指出:“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因为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
”而新课改下的语文教材就是这样更趋生活化,就是这种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体系。
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就要呼唤生活的回归,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也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走向。
首先,要有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
传统的课堂环境过于强调了学习的功能,忽视了温馨的乐学环境。
而生活化的课堂环境,可以使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情感。
如:在学习人教版语文第一册《自选商场》一文时,把课堂布置为商场式,小朋友扮成顾客和售货员,要学的生字和词语就是商品,在这样的环境里,小朋友们尽情交流,主动合作,怎么会不思潮涌动呢?而此时的我,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孩子们的伙伴,孩子们个个神采飞扬,活力四射。
其次,将课堂教学融入真实的生活中,用生活的理念来构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
新课改下的人教版教材非常贴近儿童的生活,但是儿童活动区域的局限,生活的积累相对贫乏,我们作为老师在教学时就需要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进行链接、拓展。
二、在角色转变中放飞学生的个性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唯一的知识拥有者,是知识进入接受器的手段,教师拥有了绝对的权力,学生必须服从。
新课程教学中,我们教师必须努力转变角色,怀着一颗平常心,带着微笑走进课堂,由过去的“统治主宰者”“支配者”“直接知识传授者”“主讲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引领者,与学生真诚面对,和学生共同营造一个温馨、静谧、安详的环境,真正让学生去自主参与,做学习的主人。
刍议高中语文教学的反思及策略
刍议高中语文教学的反思及策略【摘要】现今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的单一性和教学方法的僵化等。
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探讨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水平的策略。
这包括加强师资培训和教师队伍建设,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素养。
强调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是必要的。
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重视学生的语文素养,加强师资培训和教师队伍建设,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反思、策略、现状、重要性、问题、培养、素养、教学水平、教学方法、师资培训、教师队伍建设、重申、关键、提升、质量1. 引言1.1 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可以说是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注重考试分数而忽视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倾向。
许多学校和教师往往过分注重应试技巧和题海战术,而忽视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语文能力存在严重欠缺和失衡的问题。
现有的高中语文教学往往缺乏足够的针对性和个性化,过分依赖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材,缺乏足够的创新和变革。
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情下降,学习动力不足,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高中语文教学中也存在着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完善和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一些教师专业水平不高,教学能力有限,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和挑战。
如何解决这些现存问题,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成为当前教育界亟需关注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1.2 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高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它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语言基础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审美能力和文学情操。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语文教学更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获取、评价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刍议怎样做归真的“语文味”教师
刍议怎样做归真的“语文味”教师做归真的“语文味”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语文功底。
语文教师首先要对语文有深刻的理解和领悟,掌握语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只有对语文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在教学中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
深厚的语文功底是教师的基本素养,也是做归真的“语文味”教师的基础。
做归真的“语文味”教师要有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方法。
语文教师应该注重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教师不仅要授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时要讲求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活动中感悟。
而这些都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独特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收获知识。
做归真的“语文味”教师要有一颗仁爱的心。
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承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引导者。
语文教师要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思想动态,换位思考,调整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只有具有仁爱之心,才能像阳光一样,温暖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从内心喜爱上语文,从而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做归真的“语文味”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保持热情和活力。
教师要不断学习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教师要保持一颗热情的心,用心爱岗敬业,不断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
只有充满活力和热情的教师,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和活力,使语文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做归真的“语文味”教师是一项需要教师不断努力的目标。
只有具备深厚的语文功底,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方法,仁爱的心,以及不断提升自己的热情和活力,才能成为归真的“语文味”教师。
相信只要教师们不断努力,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会越来越好,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会有长足的提高。
高中语文新教材、新教法、新观念刍议
个天大的误会 对一线教师而言. 观念的探索
很显然. 新教材在选文 、 练习、 综合能力的 培养等方面体现了一定 的进步性 . 但新教材仍
然有很大的不足
机制的影响 . 这种革新往往带着传统的尾 巴。 因此 . 教学方 法的探讨 才有意义 . 要探讨新教 法的问题. 首先要选定一个参照的群体
要 素语言和文学的研究看 . 2 0 世纪 8 O 年代 以 来这两方面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 这些成就各 种语文教材从未涉及 . 仍停 留在 2 0世纪 8 O 年 代 论证之二是新教材的编写在地方上很早就 有人实践 . 但 广播得不 多 . 旧的土壤很难生长 新 的苗木。 二、 新教法的探索
在教学实践中. 新教材的编写和新 的教学
注重文章的可读性 、 时代性、 人文性 : 从相同选 文看 . 新教材在继承了传统选文 的同时. 也继 承了传统 的理解思路与指导思想 . 而且用这种 思路和思想作为切入新编入课文 的思路 与思
想: 新教材所增篇 目以古诗文为最多 . 虽然 均 为讲读课 . 但在课时安排上平均下来反不 I ; I  ̄ I E I 教材多: 新教材在教学 目标的设计上虽然也以
仅局限在学校而不在生活之中。第三 . 课文 的 选用还存在封闭性 课外阅读材料引入有 限, 课堂的深度与广度不足 . 体现着怕讲出深度与 广度和学生永远无法达到一定 的深度 与广度 的恶性循环。 第四, 关于课文的理解 问题。 文艺 作品都有主题的复杂性 . 教学 中的问题是由于 学生实际应不应该涉及的问题: 由于观念束缚 要不要涉及 的问题 : 以及由于教师素质影响能
不能涉及的问题 三、 新观念的探索 在一线 .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 . 强调实践的重
旧教材都是可以选择的 但只凭新教材无法改 变学 生文化 素养不足 . 阅读 能力低 下 . 作文套 话假话的现实 。因为观念的陈旧 . 教材 的能动
刍议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要点
/l l●
闫利娟 ( 河北省鸡泽县曹庄学区, 鸡泽 0 5 7 3 5 1 )
【 摘
内涵。
要】 新课标更 加注重对 学生情感 、 态度 、 价 值观 的培 养。当然 , 时代发展 了, 我们对语 文学科双 基的认识 也应赋 予新 的
【 关键词 】 语 文教 学 新课 改 要点 策略 全面 点 ; 大 家都应该 向他学 习。 咱们接下去继 续讨论 ……” 在 这种开放 课堂气 氛相 当活跃 。其次 , 我们应该 认识到 语文课 积极倡 导 自 主合 作探究 的学 习方式 和努力建 设开放 而有活 力 的环境下 , 的语文 课程 。 新 课程改变 学生 的学 习生活 , 也改变 教师 的教 学 与活生生 的生活实 际的联系 , 而 不应囿于书 本和教参 的框 框 。
素质教育 基本要求 。为了克服 学生语无伦 次 、 无头 无尾 、 哕唆 要教给 学 生观察 方法 , 使其 掌握基 本旬 式 、 构段 2 、 用 童心与激 情营造语文教 学 的精 神家 园。我从师 范院 重复 的语病 , 让学 生做到 言之 有物 , 言之 有义 , 言之有 序 , 校 毕业 。 在师 范读书 时, 我就特 别 引人注 目。 写字 、 画画 、 唱歌 、 形式和 表达方法 ,
三、 语 文课堂 的问题意识—— “ 问题 全 解 决 了 ”
气氛往往 轻松活跃 , 学生 的参与 意识很强 。
点; ( 2 ) 教给 基本句 式 , 让 学生 言之 有序 。教师 要教给 学生 六种 基本 句式 : “ 谁( 什么) 干什 么 ” , “ 谁( 什么) 怎 么样 ” , “ 谁( 什 么) 是
人合作 、 与人相处 ; 养成 良好的意 志品格 。”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方法刍议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方法刍议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同时还指出语文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考和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以此观之,语文课要上得活,要让学生全身心地动起来。
下面笔者就平时教学中的几种颇为有效的教学方法谈一点浅见。
一、导语的设计导语,俗称“开场白”,是一堂课的“第一道工序”。
导语的基本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使他们对将要学的内容产生好奇感,引导他们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揭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等。
一节课开场白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直接关系到整个课堂设计的成败。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必须根据讲授内容和学生的情况,设计出篇篇有异、引人入胜的导语,以求在教学过程中重重地敲响“第一锤”,从而收到吸引学生注意、创设氛围、激发兴趣、增强参与感的教学效果。
平淡无味的导语不仅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而会起抑制作用。
如果一位教师每次走进课堂第一句话都是把书拿出来翻到第几页,尤其是在学生上了几节课之后,身心都已疲惫、昏昏欲睡之时,这样的开头无疑是催眠曲。
我在执教《孔乙己》时这样开讲:“大家知道,偷就是窃,窃就是偷。
同学们说对不对?(生:对)但有人说:窃不能算偷,(生:这个人没有读过书)不,他读过十几年书;你们的衣服大概三五天就要换洗吧,但有的人一件衣服似乎穿了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生:这不可能,穿在身上不舒服)但鲁迅笔下就有这样一个人,他就是——孔乙己。
”如此开讲,注重抓住人物典型语言和外貌,从反面去造成一种吸引力,促使学生去探究教材中的人物。
这对于学生了解孔乙己及他生活的环境,认识封建社会给主人公造成的悲剧有极大的帮助,能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所以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个精巧而成功的导语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它能产生良好的课堂氛围,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刍议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刍议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语文教学已不仅仅停留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主要阐述了当前形势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如何实现模式上的创新和改革,希望能对相关人士有所裨益。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教学模式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那么,在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从哪几方面着手才能达到效果呢?下面我就进行具体的探讨和分析。
一、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被视为绝对的权威和主导者,不容质疑。
在新课改背景之下,要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首先就要转变这种教学模式,真正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中心和主体,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把课堂的权力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语文的信心;其次要彻底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注意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构建师生平等对话的教学观,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身对课文作品的看法和观点,并积极引导学生从多层面、多角度去看待和理解作品。
语文教学不能再单纯停留在对学生语文知识的传授上,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改理念下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同时这也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建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展开:1.教师要注意改变教学方法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
在新课改形势下,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要彻底摒弃这种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独立去探索和思考。
2.教师要注意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比如,在学完《蜀道难》之后,请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李白对人生的困苦和艰难秉持一种什么态度呢?”待讨论告一段落之后,请几位同学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教师做最后的陈述和总结。
为伊消得人憔悴——语文新课改刍议
为伊消得人憔悴——语文新课改刍议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先要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主体意识。
学生被老师牵着走惯了,好比“笼养的小鸟”,突然要将它放飞,有的小鸟根本就不愿出笼,有的出去了又飞回来,最惨的是飞出去却因不会觅食而饿死。
要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需要一线教师想方设法积极引导。
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由于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方式的影响,有“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笔者结合近六年的课改实施经验,对此发表自己的一点浅见。
1 忌重教轻学有些老师备课就是抄教参,对“教参”毫无变化地照抄照搬,无异于一部活的“复印机”。
教案精心设计,往往多从教师“教”的层面考虑,注意是否教得流畅,是否教得漂亮而忽略了学生的学,学得是否到位、满意。
教学本是双边活动,忽略了学生学,教学怎能收到成效。
2 忌照“案”宣科语文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本身是充满着变数的。
而这些“想不到”又常常是课堂教学中的闪光之处,亮点所在。
有的老师只关注重视自己的课堂设计,忽略学生的发现、质疑。
一味地照“案”宣科,置那些“想不到”于不顾,更有甚者还横加斥责,那么语文教学也就失去了其真正的魅力。
其实能够机智地、处理好那些“想不到”,才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文化功底,忽视了那些“想不到”,无疑放弃了一次出彩的机会。
如教孟子《鱼我所欲也》,文中观点很明确,即舍生取义。
但有的学生却提出了质疑,鱼与熊掌二者可兼得,并不矛盾,这岂不是两全其美吗?仔细思考,并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学生的质疑不无道理,而这便是老师课前所未想到的。
3 忌求速轻效有的老师有个职业病,喜欢提问题。
导入新课后,便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试问短则上千多则上万字的一篇文章,只给学生三五分钟阅读,读得过来吗?总爱讲“时间有限,赶快阅读”,从不说“慢慢读,时间够”。
不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还设计一系列问题,学生本身都还没读进去,这边又连珠炮似地问五六个问题,这是让学生读文章吗?学生自己的问题都还没搞懂,他哪有时间去考虑你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期语文教学刍议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教育
创新的时代呼唤创造型人才,创新的中国需要创造型人才。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水平、培养创造型人才将成为国家未来和民族兴衰的关键。
在这一大趋势的引领下,语文创新教育势在必行。
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编排体系,在有关字词句篇的教学中,确保学生有大量时间去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活动,并力求将语言训练的过程展示得妥帖自如留有艺术性,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增强他们的语文素质。
一、培养教师的素质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教师素质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语文教师素质的研究中,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智力素质等是极为重要的。
因为它们一个个都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支撑点。
不过,作为语文教师来说,只有学识、能力和道德修养不算够,还必须具备个性素质。
因为教师的个性品质不仅影响着学生的知识学习、智能发展,而且还影响着学生的非智力发展、品质的形成和人格的塑造。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素质,关键是要培养教师的个性素质。
教师的个性素质还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风格。
凡有突出成就的教师,他们的个性素质都是很高的。
教师要突破固有的程式,树立自己的教学个性,突出自己的教学风格。
只有踏踏实实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素养,认真总结自己的教学
经验,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个性品质优秀的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二、识字教学富于趣味
学生识字写字,就是为了掌握一种交际工具,但是工具是被人所使用的,使用工具的人就有一个情感态度的问题;而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尤其是我们的汉字,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所以在识字写字方面,同样应体现语文的工具与人文性的统一。
我们可以利用象形字的直观性作形象的描绘,利用会意字巧妙的形义联系作富有情趣的解说。
这时,学生的想象、创造,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并且他们会惊喜地发现:原来枯燥乏味,难以捉摸的方块字是一个个有趣的符号,他们也会由此对它产生无穷的乐趣。
老师在上课时,应充分利用象形字来引导学生记忆字形,理解字义。
如指导学生学习“奴、仆”两字时,可分别板演奴、仆两字的象形字,然后引导学生记忆字形,并直观形象地理解了奴仆的生活遭遇是如此的“不堪”,“受尽屈辱”。
这样,使识字教学富于趣味。
三、领悟文意要有情味
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在总体上存在着重认识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综合的倾向,实际反映了以学科知识为本位而非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课程观。
注重情感体验是新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
这一要求遵循了语文学习的规律。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如果我们在阅
读中不去引导学生体验这种情感,阅读的功能就减少了不少。
如果没有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学生就不可能对文章所描写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留下深刻印象,更不会对表现这些内容的语言文字留下深刻印象。
如指导学生理解“卧薪尝胆”一词的意思后问学生:你们要不要“卧薪尝胆”?这时的学生不明白“卧薪尝胆”的另一层含义,当然说“不”。
教师可举个例子: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航天人卧薪尝胆了几十年终于使我国第一支航天火箭飞上了天空,他们真的去卧薪尝胆了吗?学生顿时体会到“卧薪尝胆”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那就是“发奋图强”。
这样,使整个理解过程充满了情味。
四、丰富积累要有韵味
如果光凭一节语文课,学生很难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们必须以课文为起点,以课文为凭借,培养学生处方探究获得知识的愿望和能力,也就是说,语文教学的终极关注理应是学生自身的发展和提高。
正缘于此,我们好多的教师上完课总要给学生介绍一些跟课文内容相关的读物,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提高。
如上《卧薪尝胆》时,教师利用一幅对联“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激发出学生去了解这些历史故事的兴趣,这非常有韵味,我们相信学生一定会去搜索这方面的资料,在搜索过程中,他们获得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也培养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五、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创新的主渠道。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可
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
课型的创新,其目的是探索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选择切实可行的课型。
找准切入点,即在语文教学中找到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最佳结合点,并以此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语文教学要挖掘教材的创造教育潜在因素,找准教材与教学实践的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课堂组织形式的创新,在课堂上按学生的兴趣自由组合成学习组,允许学生下位、走动,但课堂活而不乱,让学生相对自由、自主地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有兴趣的前提下学习。
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使抽象变得具体,使枯燥乏味变得形象生动,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创新。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潘新和著《语文:表现与存在》,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