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资源进口战略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进口配额与自动出口限额案例分析

进口配额与自动出口限额案例分析

什政府这样做是徒劳的,因为重新施行配额不
会给美国带来更多的工作机会。”
小结:
美国大多数分析家认为,这是一场政治意 义大于经济意义的过招。在世界经济前所 未有地走向一体化的今天,两国政府都知 道破坏目前的贸易关系将会导致两败俱伤 的严重后果。
案例2
欧盟取消纺织品配额限制
2007年08月01日 人民网市场报 欧盟委员会日前决定,对从中国进口
关税配额,在以定时期内对在规定配额以内的进
口商品,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待遇,对超过配额 的进口商品征收较高关税,或者征收附加税或罚款。
“自动”出口限额是指出口国在进口国的压 力下自行限定某些商品出口数额的措施,又称 “自动”限制出口,属于非关税措施。
自动出口限额通常分为“有协定”和“无 协定”两种形式。
日美汽车自愿出口限制
案例3
案例背景
由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出现石油危机,尤其 是1979年的石油价格急剧上涨,美国国内市场上 对小汽车的节能型汽车需求剧增。
恰好日本由于本身资源的限制,其汽车厂商 开发的车型大都是小型的、节能的汽车,所以日本 汽车在石油价格上涨后十分畅销。美国市场对日本 汽车的需求大幅度上升,而使美国本土的汽车销量 迅速减少,三大制造商(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和克 莱勒斯汽车)相继出现亏损,失业人员大量上升。
对这一异常趋势的解释很简单:过去10年里 在美国工厂生产的日本汽车大量增加。这一趋势 很难说会被轻易克服。1992年要求日本汽车生产 商使用零部件有70%是美国生产的,但这一要求 看来不会显著生效。
小结:
尽管日本对汽车实行“自动”出口限 额制,美国汽车产业的经营状况开始 好转,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也扭亏为 盈,但却给美国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 负担与损失。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1、通过三菱帕杰罗事件,我们认为日本企业应该吸取的教训有:答:1)应深刻反醒对华产品出口策略,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公众。

随着中国消费者对世界的认识和需求不断提高,日本企业必须从根本上重视中国消费者的权益。

否则在中国消费者眼中,不仅是“日本制造”神话的破灭,而且对日本产品最基本的信任都将不复存在。

2)日本企业应该以积极、诚恳的态度对待中国消费者的意见和要求。

还有什么比危机事件发生后的推诿、欺骗更伤害消费者,更能激怒消费者的呢?日本企业只有用积极、诚恳的态度,才能抚平消费者所受到的伤害。

日本企业(或公司应)多学一点危机公关的知识,以使损失减少到最小。

3)面对中国经济的日益增长,面对中国庞大的潜在汽车市场,世界各主要汽车公司均逐鹿中国。

此时,谁失掉中国用户的信任,谁就意味着丧失中国的市场。

日本企业你愿意放弃中国市场吗?4)对于中国的消费者来说,也应该吸取教训:其一是除了真正的技术,不要迷信任何“××制造”,因为迷信中暗藏着巨大的危险;其二是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遇到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必须拿起法律武器,向伤害你的人讨个说法!2、这是利用组织外部的什么关系所开展的公关活动?对你有什么启示?答:这是利用“名流关系”所开展的公共关系活动。

它是公共关系传播中常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主要是借助有知名度的学者、某些方面的权威人士、社会名流或影视,这是运用名流关系,搞好组织外部公共关系的典型案例。

长岭集团公司邀请社会形象好、公众信任度高的学者做广告,打破了以影视明星定位产品、打广告的策划模式,创意新颖,能给公众耳目一新的感受。

这项“证言”系列广告策划得巧妙而高明。

由于这些教授、学者本身就是长岭冰箱的老用户,以他们的身份、名望,绝不至于公开的对消费者说谎,从这个意义上说,“专家学者证言”广告,可信度更高,说服公众的能力更强。

3、你从此案例中得到什么启示?2.为什么说“制造新闻”是一种最有效、最主动、最经济的传播信息的方式?答:制造新闻’是指社会组织为吸引新闻媒介报道并扩散自身所想传播出去的信息而专门策划的活动。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第一节项目操作一、案例题1、复印机生产企业施乐公司是1987年进入中国的,起初只是建立了一个销售机构,后为了满足市场对施乐复印机的巨大需求,组建了合资企业:上海施乐。

但是,施乐公司只管生产,把产品的销售交给中方负责。

对此,公司建立了由经销商所组成的基于“关系”的分销网络。

考虑到国内市场的地区分割性和运输问题,公司除了在大中型城市建立经销关系外,还与地方中介机构建立经销关系,因为这些地方中间商遍及全国,有着各种关系,可以使分销直至县乡。

为了实现50%的市场份额,公司决定建立一个契约合作体系来保持分销网络的稳定性。

在第一年,公司询问经销商能够销售多少,根据经销商愿意和能够接受的数量签定协议。

主要经销商可以按此方法与下属经销商签定协议。

考虑到经销商的能力与忠诚程度,公司借助于产品质量与优良服务来确保经销体系的运转,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能够控制市场。

尽管许多经销商同时经销不同的复印机,如施乐、理光、佳能等等,价格竞争也已全面展开,但是许多客户还是购买价格略高一点的施乐。

施乐公司最终成功实现了对目标市场的占领。

请分析施乐公司的成功之处。

分析提示:利用中间商。

2、“中国征收报复性关税对日产生冲击”。

日本政府2001年4月份决定对来自中国的蘑菇、大葱及其他进口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

为了对抗日本政府采取的对农产品的一般紧急进口限制措施,中国政府通过中央电视台,正式宣布将对原产于日本的汽车、手机和车载无线电话、空气调节器这三种进口商品加征特别关税。

日本厂家2000年向中国出口了4.7万辆汽车,只不过是日本向世界出口量的1%。

但是,对华出口量数比上一年增长了36%。

试分析中国为什么选择上述三种产品,对其加征特别关税?分析提示:因为日对华出口的上述商品正在高速顺利增长,如报复措施生效,并拖延下去,各汽车厂家很可能失去对华商务的立足点。

关税保护作用。

3、“法国战胜日本的‘普瓦提埃之战’”日本录像机大量冲击法国市场:1981年头10个月,进入法国的录像机每月清关64000台。

WTO案例分析日本酒类税案

WTO案例分析日本酒类税案

WTO案例分析日本酒类税案概述2019年4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最终确认了日本对进口酒类产品征收高额消费税的做法违反了贸易自由化的原则。

此案件中,WTO一致认定日本关于进口啤酒、葡萄酒等酒类征收20%消费税,与国产酒征收8%消费税的做法在国际贸易中违反了贸易平等的原则。

背景在此案件之前,日本一直采取这种差别对待进口酒类的政策。

然而,在2015年,欧盟向WTO提起了对日本这种做法的投诉。

欧盟认为,日本的消费税规定歧视性很强,不仅对欧盟酒类产品实行了高税负,而且在国内市场,日本对于自家产品采取更为宽松的税收政策,这使得欧盟的酒类产品在日本市场上受到不公平的竞争。

欧盟要求WTO裁定,日本应该取消对进口酒类产品的不合理税收规定。

由于日本政府不能完全排除这种歧视性差别对待的情况,双方在WTO层面上进行了一系列谈判,这最终导致WTO就此案进行了诉讼。

WTO裁定,日本对于进口酒类产品征收高额消费税的做法已经违反了WTO自由贸易的原则。

案例分析在WTO的判决中,日本的主要辩护理由之一是:消费税是一种内部税收政策,税务主权基本上都被保留给了国家政府。

因此,日本有权利自由选择对税收的规定和征收方式,这不需要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可。

WTO并不否认这种主权理论,但他们认为,带有贸易效应的差别对待是不被允许的。

在这种情况下,差别是基于产品的国别而不是产品本身的质量、特征或类别,这是导致判决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WTO的判决中,他们认为日本的所采取的税收规定是不合法的。

由于差别对待并不是基于消费税的税种或税费水平的“数量上相似”区别,而是基于商品类别的“质量和特征”区别。

这种差别待遇是违反了GATT条例,并且违反了日本的国际贸易承诺。

结论总的来说,这个案件中,WTO的判决已经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有助于促进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的发展。

WTO已经对日本的保护主义和不公平的贸易做法进行了警告,向其他国家强调了平等和自由贸易的重要性。

新能源管理制度在能源安全保障中的实践经验总结案例分析

新能源管理制度在能源安全保障中的实践经验总结案例分析

新能源管理制度在能源安全保障中的实践经验总结案例分析背景介绍:随着人类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能源资源逐渐枯竭,全球对于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态度日益重视。

为了确保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保障能源安全,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探讨新能源管理制度在能源安全保障中的实践经验。

案例一:中国政府的新能源管理制度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消费和最大的新能源装机国,制定了严格的新能源管理制度。

首先,中国政府鼓励和支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通过提供财政补贴、加大研发投入等手段,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其次,中国建立了完善的新能源市场监管体系,加强对新能源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其合规运营。

再次,中国积极推进能源转型,促进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的转变,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通过这些措施,中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能源发展成就,在能源安全保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案例二:德国的新能源管理制度德国是全球新能源发展的领军国家之一,拥有先进的新能源管理制度。

首先,德国制定了严格的新能源法律法规,为新能源产业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其次,德国实施了优惠政策,对使用新能源的企业和个人提供税收减免、贷款优惠等激励措施,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到新能源的发展中来。

再次,德国积极推进能源转型,降低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

通过这些措施,德国成为了新能源技术和产业的领军者,为能源安全保障做出了重要贡献。

案例三:日本的新能源管理制度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严重依赖进口能源。

为了确保能源安全,日本政府积极推行新能源管理制度。

首先,日本制定了严格的能源节约法规,鼓励企业和个人合理利用能源,并提供相应的激励措施。

其次,日本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大对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再次,日本推行能源多元化战略,积极引进液化天然气等替代能源,降低对特定地区和国家的能源依赖。

通过这些措施,日本在能源安全保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日本的动漫外交从文化商品到战略资源

日本的动漫外交从文化商品到战略资源

总的来说,日本的“动漫外交”是一种利用其独特文化资源推动国际交流与 合作的战略策略。通过将动漫从单纯的文化商品转变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战略资 源,日本不仅提升了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还展示了其在全球软实力竞争中 的独特视角和策略。
然而,对于日本的“动漫外交”来说,仍有一些挑战需要面对。例如,如何 保持本土文化的独特性并使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吸引力,同时又能满足不同国家 和地区的观众需求,是一项需要精细平衡的工作。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 娱乐形式的多样化,如何保持和提升日本动漫在全球的吸引力也是一个重要的挑 战。
三、日本动漫产业的现状和挑战
1、产业规模与创新能力
日本动漫产业已经成为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涵盖了动画、漫画、游戏等多 个领域。然而,随着全球市场的竞争加剧,日本动漫产业也面临着创新能力不足、 市场份额下降等问题。
2、人才培养与技术挑战
尽管日本动漫产业拥有丰富的创作资源和优秀的创作者,但随着市场需求的 变化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培养具 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新一代动漫人才,以及如何将最新的技术应用到 动漫制作中,是日本动漫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日本动漫文化外交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日本政府开始意 识到动漫作为一种软实力的重要性,于是开始积极推广日本动漫文化。在此期间, 日本动漫作品逐渐在国际上崭露头角,如《铁臂阿童木》、《森林大帝》等作品 深受观众喜爱。20世纪70年代,日本动漫产业开始快速发展,并逐渐成为全球重 要的动漫强国之一。
尽管如此,日本的“动漫外交”策略仍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 解和观察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毫无疑问,在未来的国际交流中,文化软实 力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像日本这样,将自身的文化优势巧妙地转化为外 交策略的国家,将有可能在未来取得更大的成功。

WTO第三版案例分析

WTO第三版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WTO规则第一篇(1—4章)1.阿根廷和欧共体的农产品出口贸易纠纷西班牙和葡萄牙加入欧共体后,由于欧共体的共同农业政策,出口农产品到这两个国家比以前困难。

1987年初,美国和欧共体通过协商达成协议,作为补救措施,欧共体向美国提供年进口230万玉米和高粱的配额,限期为4年。

阿根廷为主要农产品出口国,其出口的主要农产品也是玉米和高粱,它要求在欧共体得到与美国同样的待遇。

1987年阿根廷向GATT申诉,认为欧共体违反了GATT第24条款的规定,即加入关税同盟时寻求提高约束性关税的GATT成员在修改关税减让表时,应与其他成员进行关于补偿性调整的谈判。

最后,欧共体和阿根廷达成协议,欧共体向阿根廷提供了和美国相同的配额,同时还增加了一些肉类配额。

1990年,美欧协议延长,欧阿协议也相应延长。

2.巴西、智利等9国的烟草制品立法问题纠纷1993年,美国签署了一项法令,要求国内的卷烟制造商在生产中至少使用75%的本国原料,违反规定的将被罚款;法令还规定了对进口征收国内税、检查费。

1993年前,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加拿大,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泰国,津巴布韦向美国出口的烟草达到91000吨,总价值为3.53亿美元。

新法令的实施将大大影响这些国家对美国的烟草出口。

1993年12月17日,巴西,智利等8国提出申诉,认为美国关于关于烟草制品的立法违反了GATT第3条第5款向GATT第3条第5款。

即“缔约方不得建立或维持某种对产品的混合、加工或使用须符合特定数量或比例的国内数量限制条例,直接或间接要求条例规定的某一产品的特定数量或比例必须由国内来源供应缔约方,也不应采用其他与本条第1款规定的原则有抵触的办法来实施国内数量限制条例。

”1994年1月25日,专家组成立。

1994年9月,专家组提交调查报告,认为美国政府的法令实际上是内部数量限制措施,不符合GATT第3条。

1994年10月4日,通过专家组报告,巴西,智利等9国胜诉。

一体化及多元化战略案例成功原因分析

一体化及多元化战略案例成功原因分析

一体化及多元化战略案例成功原因分析专业:学号:姓名:日本花王公司产销物一体化成功案例:日本花王株式会社(Kao Corpo-ration)长期以来一直在家用化工产品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

在家用清洁用品、个人护理品、卫生用品、化妆品的生产方面,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垂直整合系统。

仅以2000年3月一个月的经营业绩来看,实现经常利益就达到917亿日元,当期实现纯利为425亿日元。

花王公司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功,在于其长期坚持不懈地探索和实践从原材料调达到生产管理再到店铺零售的产销物一体化管理体系。

从花王实施流通近代化5年计划的20世纪70年代开始,花王的产销物一体化管理体系开始建立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20世纪80年代,花王重点加强了广域销售公司建设,1986年按照区域设立了8个地区事务中心,集中处理来自本区域的订单,对零售店铺的订货进行批量处理。

从1986年开始,通过建立物流中心,使商流与物流分离,物流中心的主要职责是对零售店铺所需产品进行收货备货、仓库管理、发货配送,更加注重客户服务。

1993年,花王公司与东芝公司联合,开发基于笔记本电脑的便携式订货终端,使电子订货系统EOS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实现了信息化支持的指导性经营体制。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花王公司又开始了网络化、信息化的供应链管理,采用EDI的供应链管理,使花王的产销物一体化管理水平迈上了供应链级别的水平。

自花王公司开始实施供应链管理后,1996年7月又开始进行开放式物流系统转换,组织开展共同物流。

1997年,花王公司通过加入日用品产业共同价值增值网,打破了长期以来竞争对手的对抗,改变了原来那种分散、对立的竞争局面。

花王公司作为供应链当中的主导型企业,已从战略高度考虑如何提高成员企业的经营绩效。

以生产、销售家化用品为主的花王公司,在尖端技术方面并没有给人留下什么印象,但其在经营上锐意革新的势头却从未有任何的减弱。

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花王就引进了不同产品的利润管理系统,那时候还没有什么IT之类的词语,但它已在着手调控各个产品带来的利润的投入方向,以保持持续的增长。

日本理光进入中国模式分析

日本理光进入中国模式分析

日本理光进入中国模式分析:国际市场营销案例研究之十五阳民管理咨询公司:李萌(@)[说明]:世界经济危机越来越严重,2009年6月22日,世界银行也下调了世界经济增长预期,已经接近阳民在今年4月份的预期(-4.5%),此时此刻,对于中国企业来讲,无疑是一次冲锋陷阵的绝好机会,因此,国际市场营销在此时显得异常重要,本文则是阳民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周阳敏的专业基础课《国际市场营销前沿理论》的作业论文系列“阳民国际市场营销案例研究”之十五,恳请各位朋友以专业的眼光给本文评分,并给出五个等级,即A、90以上(优秀);B、80-90(优良);C、70-80(良好);D、60-70(及格);E、60分以下(不及格)等。

主要从论文结构、论文布局、论文思想观点、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写作方法、论文的创新以及论文是否抄袭和剽窃等等,你的评分非常重要,请尊重你的评分,谢谢!请在线留言或者将回馈结果发送给我们:@阳民管理咨询公司·周阳敏()2009年7月9日一、日本理光集团介绍1936-1945:创业期1946-1958:发展期1959-1971:新技术及海外扩展时期1972-1979:办公自动化的诞生1980-1989:办公自动化的蓬勃发展1990-1999:迎接环境挑战2000迄今:文档高速之路1936年,理光在日本东京成立。

时至今日,理光已在全球15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分支机构,共有员工约75000人,年营业额超过170亿美元。

作为全球的数字办公设备解决方案领导者,理光一直致力于世界各地的业务发展。

在日本市场,理光复印机和传真机拥有超过20年的市场领先地位。

作为最早探索数字图像输出技术的厂家之一,理光在美国,欧洲和日本处于市场领先地位。

理光(中国) 成立后,可以从中国境内的各研发及生产工厂直接进行采购,在国内直接进行销售和维修业务。

这也就意味着,理光原先在中国的各生产基地的产品获得了中国境内的内销权。

利用这种运作模式,可以大大缩短厂家和用户之间的供应链,从而达到缩短供货时间和减低物流成本的目标。

日本CIS案例分析

日本CIS案例分析

马自达公司CIS战略简介日本在50年代中期从美国引入现代工业设计,在70年代实现了国民经济的起飞。

在日本企业界,马自达公司第一个设计开发和导入实施企业识别系统。

70年代以来,马自达公司扩展了设计开发中心。

大力推进新产品总体设计和批量产品生产设计,以大曲率曲线和小圆弧过渡相结合的设计方式,进一步更新和完善楔型设计。

一方面,大幅度减少穿越车底的气流及其逆向运动所造成的阻力和坚向运动所造成的振荡,更加显著地改善了汽车在高速行驶时燃油的经济性、安全操纵的稳定性、安全的可靠性。

另一方面,动态地突出全车线条、立体、色彩的对比和变化,强化和深化全车刚劲坚挺的风格美和灵巧自如的神采美。

马自达公司还把新的设计方式延伸到汽车发动机、轮转机械以及车内空间等各个方面。

马自达公司原为东洋工业公司,长期沿用以原始人松田重次朗命名的松田牌商标。

商标是个圆环,中间为松田英语译名字首字母m.m 的两根边线延伸。

与圆环相接,常常使人误识为hn。

这就严重影响了企业及其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额。

从1975年起,马自达公司公司决定逐步导入企业识别系统,实施企业形象战略。

1984年5月,企业员工和社会公众全面地认同了企业识别系统。

也就是全面地认同了企业识别系统所表现和展示的企业生产经营独特的发展战略、行为规范、运行实态。

于是,东洋工业公司正式改名为马自达公司,并实行以下战略。

第一,切实加强企业识别系统的开发和管理。

马自达公司从一开始就专门成立了CI行动委员会,以总经理为主任,各部门和所属企业负责人为委员,决定和处理有关重大问题。

行动委员会下设9人筹划小组,由行动委员会委员、企业策划部长为顾问和各类专业人员为成员组成,主持有关日常工作,CIA行动委员会授权委托一流水平的日本帕奥斯设计公司代理企业识别系统的设计和导入,马自达公司把规范编制的企业识别手册作为企业基本的规章制度和培训教材,并且通过全员培训,逐步地把企业识别系统推广和应用于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之中。

企业战略管理经典案例

企业战略管理经典案例

第一篇企业战略管理经典案例●战略管理总论●企业战略分析●企业战略规划●企业战略选择●企业战略实施目录第一章战略管理总论第一节企业战略涵义第二节企业战略特征第三节企业战略管理过程实用案例1 索尼:为何你的品牌套路开始失效实用案例2 麦当劳:有效实施管理控制实用案例3 古井酒厂:实施PPSP战略实用案例4 春兰公司:大胆决策,周密部署实用案例5 福特汽车:经营战略控制过程实用案例6 海尔:优势企业经营战略第二章企业战略分析第一节企业内部条件分析第二节企业外部环境分析实用案例1 柯达:与机遇失之交臂实用案例2 摩托罗拉:从集权到分权的演绎实用案例3 福特汽车:系统的外部环境分析实用案例4 梅赛德斯:面向市场,赢得竞争实用案例5 长虹:捍卫民族彩电的价格战第三章企业战略规划第一节企业总体战略第二节单一经营发展战略第三节多样化发展战略第四节一体化发展战略实用案例1 福特汽车:一个世纪的辉煌实用案例2 福特汽车:“优秀中心”的全球战略实用案例3 联想集团:独具特色的海外发展战略实用案例4 青岛啤酒:在困境中崛起实用案例5 长虹:跻身“世界500强”的梦想第四章企业战略选择第一节战略制定框架第二节影响战略选择的因素实用案例1 福特汽车:经营战略选择实用案例2 日本松下:战略转移,走为上计实用案例3 苹果公司:走出经营困境实用案例4“康师傅”:迎合需求,占领市场实用案例5 通用:组织结构创新与战略选择第五章企业战略实施第一节战略计划体系第二节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第三节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实用案例1 福特汽车:历史使命与战略目标实用案例2 通用:推行分权制度实用案例3 德州仪器:改善组织机构实用案例4 惠普与王安:截然不同的命运实用案例5 耐克公司:与阿迪达斯的竞争策略实用案例6 肯德基:与麦当劳的竞争战略实用案例7 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的竞争战略实用案例8 墨士行长:成功执掌澳新银行第一章战略管理总论第一节企业战略涵义一、企业战略的涵义由于在企业战略理论的发展中,出现了众多的理论流派,从而对于企业战略的概念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描述。

日本谈判案例分析

日本谈判案例分析

浅谈日本人的谈判风格一.日本人在谈判中都比较有耐心,并注意倾听,旨在了解对方的意图,同时尽可能不暴露自己的观点。

例如,日本某公司派人到美国,与美方一家公司进行一项大宗贸易谈判。

谈判一开始,美方代表就滔滔不绝说个没完,想迅速达成协议。

但日方代表却一言不发,只是专心的倾听和记录,然后提议休会,第一轮谈判即告结束。

六周以后,日方另派了几个人赴美进行第二轮谈判,这几位日方代表仿佛根本不知道第一轮谈判讨论了什么,谈判只好从头开始。

美方代表仍是滔滔不绝,日方代表仍一言不发地倾听和记录。

就这样先后谈了五次。

正当美方抱怨日方没有诚意的时候,日方的决策代表突然抵美。

日方一反常态,在美方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根据美方过去谈判中许下的诺言,当场表态,作出决策,使美方非常被动。

二.日方谈判代表喜欢把谈判地点设在本国,充分利用主场优势。

日本的钢铁和煤炭资源短缺,渴望购买煤和铁。

澳大利亚生产煤和铁,并且在国际贸易中不愁找不到买主。

按理来说,日本人的谈判者应该到澳大利亚去谈生意。

但日本人总是想尽办法把澳大利亚人请到日本去谈生意。

澳大利亚人一般都比较谨慎,讲究礼仪,而不会过分侵犯东道主的权益。

澳大利亚人到了日本,使日本方面和澳大利亚方面在谈判桌上的相互地位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澳大利亚人过惯了富裕的舒适生活,他们的谈判代表到了日本之后不几天,就急于想回到故乡别墅的游泳池、海滨和妻儿身旁去,在谈判桌上常常表现出急躁的情绪;而作为东道主的日本谈判代表则不慌不忙的讨价还价,他们掌握了谈判桌上的主动权。

结果日本方面仅仅花费了少量款待以作“鱼饵”,就钓到了“大鱼”,取得了大量谈判桌上难以获得的东西。

日本人在了解了澳大利亚人恋家的特点之后,宁可多花招待费用,也要把谈判争取到自己的主场进行。

并充分利用主场优势掌握谈判的主动权,使谈判的结果最大程度地对己方有利。

三.正如办事一丝不苟的日本作风一样,虽然日本人在表面上显得含含糊糊,模棱两可,但实际上他们在谈判中非常细致,他们不仅会对各种情况进行详细调查了解,在会谈中对具体的问题作反复权衡,即使在达成协议之后,他们也会索取大量情况介绍、研究调查报告、图表等。

案例5:中日两国各类战略资源与比较优势比较

案例5:中日两国各类战略资源与比较优势比较

中日两国各类战略资源与比较优势比较两国战略资源各有优劣,但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为了能够认识中日两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优势与发展劣势,我们需要提出战略资源的分析方法。

我们大体上把与经济贸易关系密切相关的战略资源分为五类: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知识技术资源,国际资源。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得出几点结论:(1)中国在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本方面要明显强于日本。

中国是世界上人力资本最丰富的国家,也是中国各类战略资源中最具实力的资源。

根据历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中国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由1982年的61.5%提高到2000年的70.15%;同期15—64岁人口年增长率为1.97%,高于人口年增长率;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数由1982年的4.61年提高到2000年的7.11年,增加了54%;总人力资本(指15—64岁人口与人口平均受教育年数的乘积)由1982年的28.8亿年提高到2000年的63.14亿年,增加了一倍多。

其中人口转变因素(15—64岁人口增长)贡献为45.2%,教育水平提高因素(人口平均受教育年数增长)贡献为54.8%。

中国总人力资本占世界总量的比重由1980年的17.6%提高到1999年24.0%,相当于日本的7.3倍,美国的2.8倍。

这表明,中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国,而且也是世界上人力资本总量第一大国,这是中国最大的战略资源优势。

中国是世界上的自然资源大国,实际利用主要自然资源居于世界第二位。

首先电力使用占世界比重明显提高,由1980年的3.15%提高到1998年8.39%,居世界第二位,日本的电力使用占世界比重为7.29%略低于中国;其次中国商业能源占世界比重有所提高,由1980年的8.18%提高到1998年11.8%,居世界第二位。

日本为5.46%,相当于中国的一半左右;中国农业种植面积占世界比重不断下降,由1980年的17.01%下降到1998年13.52%,居世界第二位,低于印度。

非关税壁垒案例分析

非关税壁垒案例分析

一、案情介绍2001年4月10日,日本政府单方面决定,依据W TO协定第19条和日本国内的关税率法,从2001年4月23日至11月8日对主要从中国进口的大葱、鲜香菇和灯心草实施紧急限制进口措施,此举标志着中日蔬菜贸易战已经开始。

而实际上,中日蔬菜贸易战早在1995年就已初现端倪。

当时,日本就根据W TO《农业协议》中第5条特殊保障条款对从中国进口的大蒜和生姜发难过,最终以中国实施出口配额和日方实施进口商申报管理而告一段落。

因此,此次日本的发难可以说是第二轮,而且比第一次表现的行动更积极,且紧急限制进口措施实施也更快。

在过去10年中,中国蔬菜对日出口呈明显上趋势,且具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对日出口从以腌制蔬菜为主转变为以保鲜与冷冻蔬菜为主;二是从1998年开始,中国保鲜蔬菜对日出口呈现成倍增长,在1999年达到31.8万吨。

据日本海关最新统计数据,2000年中国对日蔬菜出口总量为104.2万吨,保鲜蔬菜为31.2万吨。

其中1999年出口量达到2万吨以上的保鲜蔬菜有牛蒡、洋葱、生姜、香菇、卷心菜类、葱、大蒜、胡萝卜类等。

同时,中美蔬菜对日出口均呈递增趋势,从1991年开始中国蔬菜对日出口超过美国,并一直居日本蔬菜进口国首位。

美国对日蔬菜出口从1994年至1999年一直在每年60-70万吨之间波动,在2000年又降至62.5万吨。

由此可见,日本对中国蔬菜进口采取紧急限制进口措施并非偶然,而是迟早都会发生的事情。

表1 中美蔬菜对日出口变动情况年份国类别别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中国保鲜蔬菜 13647 29921 29508 81815 131607 152644 143899 131029 269373 318452冷冻菜 39571 75160 77170 113091 166014 189204 220653 226163 272429 298673腌制蔬菜 129016 151515 166305 180986 189579 218599 221014 191605 194565 217210其它 90719 119846 146433 172543 183494 227381 232833 242601 251440 286207总计 272953 376460 419416 548435 670694 787728 818399 791398 987807 1120542美国总计 302335 331273 356929 424326 626009 649873 616702 636408 674487 699000资料来源:《1999年蔬菜进口动向》(日本蔬菜供给安定基金调查信息课编著)、日本农林统计协会出版从9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国内的大葱主产县岛取县就开始对中国的大葱调查。

案例分析3

案例分析3

日本菱食公司物流发展战略案例评析1、日本菱食公司基本情况日本株式会社菱食公司是1979年由日本三菱商社的4个食品加工批发企业合并,发展成为综合食品批发商。

现在主要经营调料、罐头、面等干物产品、饮料、冷冻产品、酒类和宠物食品等。

现在资本金为106亿2800万日元,职工人数为1845人。

尽管近几年批发企业生存空间大大压缩,但是菱食公司的绝对业绩和相对增长率都十分惊人。

日本菱食公司的FDC、RDC等新型物流系统已经成为获取竞争优势的源泉,“新物流”与“新经营”和“新管理”一起已经成为构筑日本菱食公司核心能力的三大支柱。

2、日本菱食公司物流发展战略环境与目标(1)日本菱食公司物流发展战略目标。

日本菱食公司的总体发展战略追求“以消费者为基点的流通系统”,将自己定位于“作为连接消费与生产的创造价值的桥梁”。

日本菱食公司物流发展战略目标就是通过垂直联盟与合作有效地将从生产商出货到零售店的上货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真正实现产销物三者的结合。

(2)日本菱食公司物流发展战略环境分析。

①日本菱食公司物流战略建立在市场环境变化的分析基础上。

日本菱食公司是作为食品加工批发企业而成立,具有较浓烈的专业批发的色彩,但是,菱食公司逐步向全方位商品批发和服务经营转变,商品经营的范围已从原来单一的食品输送转向所有需要在最短时间内配送到店、并且有及时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商品,或者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是所有追求多样化、及时性需求的量贩店、超市和便利店。

这种零售业态要求在单品管理和物流管理上能充分适应柔性化、及时反应的经营特点,但是,中小型企业要想靠自身的实力建成一整套完整的物流和经营体制十分困难,就是大型企业也不可能自己从事所有的物流管理和商品管理业务。

菱食公司正是针对这种市场情况,找出了自身发展的空间。

为了促进零售店铺的效率化和省力化,菱食公司通过综合性的物流服务,以商品单品管理为主线,帮助零售业实行场所和店内促销管理,从而使物流服务的内涵大大扩展。

初中地理课《日本》教案:分析日本的矿产地理资源

初中地理课《日本》教案:分析日本的矿产地理资源

注:本文章由,仅供参考学习。

本节课以日本为教学重点,通过考察日本的矿产地理资源和经济利用情况,让学生了解日本的工业经济形势,对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地理科学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学目的1.了解日本的矿产地理资源类型和分布情况。

2.了解日本的矿业经济利用情况。

3.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地理科学素质。

二、教学内容1.日本的矿产地理资源类型和分布情况(1)日本的矿产资源类型日本的矿产资源以煤炭、铁矿、铝土矿、铜矿、锌矿、金属矿物、无机盐矿物等为主。

其中以煤炭和铁矿资源最为丰富。

(2)日本的矿产资源分布情况日本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海道、福岛、长野、熊本、佐贺、鹿儿岛等地;铁矿主要分布在青森、岩手、秋田、山形、北海道等地;铜矿分布在山口、兵库、静冈等地;锌矿分布在岩手、山形和新潟等地。

2.日本的矿业经济利用情况(1)煤炭矿业日本的煤炭资源虽然丰富,但是煤质较差,煤炭资源开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国内发电、钢铁、化工等工业的需求。

日本自20世纪70年代起,逐步减少了煤炭的采购量,开始向进口方式转变。

目前,日本煤炭开采量和出口量均已大幅减少,而进口量逐年增加。

(2)铁矿矿业日本的铁矿资源属于低品位矿石,必须使用进口品位较高的铁矿石进行冶炼。

目前日本主要从澳大利亚、巴西等海外地区进口铁矿石,使铁矿矿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3)铜矿矿业日本的铜矿资源量相对较少,大部分铜矿石都需要进口。

随着全球铜需求的增加,进口量逐年增加。

目前,日本铜矿矿业主要以铜的再生利用为主。

(4)锌矿矿业日本的锌矿资源属于中低品位矿石,目前主要依赖于进口。

虽然锌矿矿业的产值不如铜矿和铁矿,但它在日本轻工业和制造业中具有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点1.了解日本特定区域的矿产资源丰富程度。

2.了解日本在煤炭、铁矿、铜矿等领域存在哪些制约因素。

3.了解日本的主要进口矿产,以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日本的矿产地理资源类型和分布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的资源进口战略
日本是世界贸易大国,也是极度依赖进口的国家。

作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日本的资源却极其匮乏,所需石油的99.7%、煤炭的97.7%、天然气的96.6%都需依赖进口。

同时,日本在粮食、矿产品等资源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进口地补给。

由于自给率极低,资源安全处于极大的风险之中,强烈的资源危机意识驱使历届日本政府以战略的眼光来看待资源短缺问题,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资源政策和措施。

近来年,中国进口资源的速度不断加快,石油、铁矿石、铜、铝、钢材、化肥甚至是粮食,都是进口“大户”。

对于中国而言,借鉴和学习日本的“进口之道”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进口渠道多元化
实行进口渠道多元化,是日本抵御价格波动的有力武器。

在当今世界,风云变化的进口商品价格令不少国家在国际商战中败走麦城。

作为进口大国,日本为防止价格“陷阱”坚持走“进口渠道多元化”道路的确收到良好的成效。

在他国为“进口价格波动”而忧心忡忡时,多元化的进口战略使得日本“稳坐钓鱼台”,避免了经济上的损失。

日本对中东石油的依存度高达90%,远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

一旦中东因战乱或政治格局地改变而断油,日本的经济将命悬一线。

由于中东的紧张局势长期没有出现缓和的迹象,开拓新的石油进口渠道、减少对中东的依赖,对日本的能源安全来说,势在必行。

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日本就增加了从印度尼西亚、中国和墨西哥等非中东产油国的石油进口。

而作为能源输出大国的俄罗斯,更是日本“能源外交”的重点。

从2004年的“安大线”、“安纳线”之争就可
以看出,日本在开拓石油进口多元化方面可谓是煞费苦心。

经过多年的外交努力,日本的能源进口渠道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对中东石油的过度依赖,能源安全进一步提高。

二、“开发性进口”战略
日本是最大的农产品纯进口国,除大米、蛋类之外,大部分农产品需要国际市场供给。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产品的进口量一直呈扩大的趋势,截至2003年日本农产品进口量已占到国内农产品消费量的60%。

为此,日本提出了“开发性进口”的策略。

开发性进口是日本食品加工产业近几年来所采取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

它以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主要开发进口对象,以与国产商品差别化和按自己的标准采购新商品为特征,在低价格化和确保一定利润的前提下组织开发性、垄断性进口,对本来地位相对降低的日本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填补农产品自给不足的缺口和满足日本国民的饮食需要发挥着重要作用。

开发性进口相对于一般进口方式,属于以开发为前提的进口。

主要指在生鲜食品及其相关的加工领域,业者根据本国标准,以独自或与对象国(地区)有关企业合资、合办、合作等形式,组织进口性生产,实行垄断性进口的交易。

日本开发性进口填补了自给率低的生鲜果蔬及其加工原料的缺口,既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消费者对接近本国标准要求的产品的需要,又符合进口商保持低价格和一定利润的预期,同时也不失为减少贸易摩擦的有效方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尽管日本的农产品进口在总进口额中所占份额下降,但是开发性进口在逐渐增加。

三、“反客为主”战略
积极推行海外矿产勘察补贴计划,鼓励境外开矿,是日本全球资源战略的另一核心。

对于日本这样的一个经济发达、资源极端贫乏的岛国来说,资源过度依赖进口,其供应是相当脆弱的,一方面进口矿产的价格较高,另一方面也容易受制于人。

精明的日本人明白,只有掌握资源的所有权才有真正的资源安全。

作为资源小国,日本却凭借着经济实力到处收购资源公司,希望能成为资源盟主。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为了保障矿产资源稳定供应,日本大量组织各种团体,以经济援助为前导,以各种名义向世界各地派遣事业调查团,收集包括资源信息在内的各类信息。

在此基础上,日本政府以海外矿产勘察补贴计划的形式,主要通过金属矿业事业团和海外经济合作基金会等机构,对日本公司开展海外地质调查、矿产勘察及矿山基本建设提供资助或贷款担保。

为了从非洲国家获取更多的石油资源,日本通过淡化政治、突出经济、提供财经援助、发展经贸关系等手段,发展与非洲国家的关系。

据悉,日本政府已从非洲国家购买了部分石油资源储量。

日本企业在政府的优惠政策支持下,纷纷在埃及、安哥拉和阿尔及利亚等国勘探和开采石油。

合作方式包括购买股份参与开发、签订产量分成协议和转让协议、直接投资开发油田等,以图拥有更多的油气资源和更多的“股份油”。

日本还积极参与俄罗斯萨哈林大陆架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工程。

三井公司和三菱公司的子公司分别获得了该工程的25%和12.5%的股份……
日本企业之所以能在国外大规模投资矿产资源,是与日本政府的支持分不开的。

日本企业在境外开矿从本国中央银行和进出口银行贷款时,金属矿业事业团出面做担保人,仅收0.4%的担保费。

政府从产业投资特别账项中支付事业团担保的资金。

日本政府正是通过这项海外矿产勘察补贴计划的实施,在许多资源丰
富的国家和地区自主建设了一批海外矿山,保证了矿产资源的稳定供应。

四、战略储备确保资源安全
日本全球资源战略的主要内容之一是:长期、大量进口,并进行有计划地储备。

日本的财力储备相当雄厚,外汇储备是全世界最高的,因此,财大气粗的日本拥有丰富的物资储备。

物资储备不仅有石油、天然气、煤炭、铀、钢铁及众多稀有金属等,而且还有粮食、木材、大豆、动物饲料等。

日本的战略储备物资分为法定储备和任意储备两种类型,也分为国家储备和民间企业储备两个部分。

石油储备作为日本战略储备的重中之重,是通过立法形式实施强制性储备的。

为了防范有可能出现的石油危机,1975年,日本通过了《石油储备法》,正式开始建立石油储备制度。

2003年底,日本政府拥有的石油储备量可供全国使用92天,民间的石油储备量也可供日本全国使用79天。

加上流通领域的库存,日本全国拥有石油储备足够使用半年以上。

日本的矿产战略储备始于1983年10月,开始时储备对象为稀有金属中的镍、铬、钴、钨、钼、钒、锰,后来逐步扩展到稀土原料,甚至煤炭和铁砂石。

稀有金属储备目标为国内60天的消费量,国家和民间各占70%和30%。

日本还将大米、小麦、大豆等粮食储备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并用法律的形式将其纳入战略储备物资的行列。

日本的粮食储备大约能够供全国消费6个月左右。

大量的物资储备需要巨额资金。

为此,日本通过多种方式建立了物资储备专项资金,支持国家和民间的战略物资储备工作。

日本由于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备的战略物资储备制度,在维护国家能源和经济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分析题:
1、日本资源进口战略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我国的启迪?
2、日本在节约资源方面又有哪些经验可资借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