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环境监测年度报告编写内容及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3
地下水环境监测年度报告编写内容及要求前言
简要论述报告编写目的、原则、依据、使用的资料及需要说明的问题等。
一、地下水监测状况
说明本省(区、市)地下水监测体系状况,部门之间地下水监测网之间的关系,国家级与省级地下水监测点的作用,监测站网分布、变化、控制程度等,对监测质量进行评述。按地(市)级行政区,对地下水监测站网基本情况进行列表统计。
二、地下水补给
1、大气降水
介绍大气降水情况,通过多年降水量比较,给出本年度降水水平评价(特枯年、枯水年、平水年、丰水年、特丰年)。
2、地下水补给
论述大气降水及其它地下水补给源的时空分布,给出年度地下水补给量,与以往年份比较,说明地下水补给变化情况。
三、地下水开发利用
1、地下水开发
以地(市)级行政区为单位,按不同地下水类型(孔隙水、岩溶水、裂隙水),分别统计区域地下水开采量、集中供水水源地个数及开采量,说明地下水开发情况。与以往年份比较,说明本年度地下水开发的特点与变化情况。对地下水开采量和开采程度进行排序,绘制排序图。
2、地下水利用
以地(市)级行政区为单位,说明地下水利用情况。按不同用途(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城市生活与其它用水),分别统计地下水利用量及其在总开采量中所占的比重。与以往年份比较,说明本年度地下水利用的特点与变化情况。按不同用途对地下水利用量进行排序,绘制排序图。
四、地下水水位与开采漏斗
1、主要城市水位与降落漏斗
论述城市(副省级以上及地市级城市、重点县级市与国家大中型企业)水源地的地下水开采、水位变化与地下水降落漏斗发展、变化情况,划分地下水位变化类型(强上升:地下水位升幅≥3米、中等上升:地下水位升幅1.5-3米、弱上升:地下水位升幅0.5-1.5米;强下降:地下水位降幅≥3米、中等下降:地下水位降幅1.5-3米、弱下降:地下水位降幅0.5-1.5米;基本稳定:地下水位升、降幅度在0.5米以内),评价水源地开采潜力。对主要城市地下水水位升降幅度与漏斗面积进行排序,绘制排序图。
2、重点地区水位与降落漏斗
在本省级行政区区范围内,论述我国主要平原区(华北平原、东北平原、江汉平原、河套平原、关中平原、成都平原等)、经济发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等)、环境地质问题突出区(山西六大盆地、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准葛尔盆地、吐-哈盆地等)的地下水开采、水位变化与地下水降落漏斗发展、变化情况,按照标准(同上)划分地下水位强上升区、中等上升区、弱上升区、强下降区、中等下降区、弱下降区、基本稳定区,评价区域开采潜力。对重点地区地下水水位升降幅度与漏斗面积进行排序,绘制排序图。
五、地下水水质与污染
1、主要城市地下水水质与污染
论述主要城市(副省级以上及地市级城市、重点县级市与国家大中型企业)地下水的水质与污染情况。按照GB《地下水质量标准》划分地下水质量等级。对地下水污染严重城市进行长序列资料对比分析,说明污染原因、污染程度、污染危害,分析污染演化趋势。对主要城市地下水污染状况进行排序,绘制排序图。
2、重点地区地下水水质与污染
在本省级行政区区范围内,论述我国主要平原区、经济发达区、环境地质问题突出区的地下水水质与污染状况。按照GB《地下水质量标准》划分地下水质量等级。对地下水污染严重地区进行长序列资料对比分析,说明污染原因、污染程度、污染危害,分析污染演化趋势。进行地下水污染状况排序,绘制排序图。
六、主要地下水环境地质问题
按照环境地质问题类型,分别说明其形成、分布、变化特征、危害程度等。环境地质问题主要包括地面沉降、地裂缝、岩溶塌陷、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
生态环境退化及其它。
七、重要地下水水事
简要介绍本年度内的重要地下水水事,如大中型水源地的勘查、启用,重要水源地的枯竭、报废,与地下水相关的重要地表水利工程的建设、运行,地下水污染事件与治理工程等。
八、结论与对策建议
评价本年度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形势,指出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以及地下水监测、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哪些地区需要控制地下水开采、哪些地区需要禁止地下水开采、哪些地区可以适当增加地下水开采、哪些地区需要加强。
有关事项:
各省(区、市)2004年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点的监测数据按照国家级地下水监测数据库建设要求整编入库后,以光盘或网络传输方式一并于2005年2月28日前汇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