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与心理学概述

合集下载

心理学视域中价值观应用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评《个人与组织价值观匹配的心理学研究》一书

心理学视域中价值观应用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评《个人与组织价值观匹配的心理学研究》一书
机 制
二、 应 用 价 值 凸显

这一 管理 心理 学 热点 问题 的研 究 , 将 价 值 观 研 究 推 向应 用实 践 。通 观全 书 , 我们 可 以发 现 以下 几 个 鲜
明 的特 点 :

方面 , 该 著 作 吸 收组 织 文 化 价值 观 的研 究 成
果, 结合 中国文化 与企业 管 理实 际 , 提 出 了包含人 本 取向、 团队取 向 、 形象取 向、 客 户 取 向、 产品取向、 社 会 责 任取 向 、 创 新取 向 、 绩 效取 向和求真 取 向的组织 价值 观九 因素模 型 , 并在 此基 础上重要成果
评《 个 人 与组 织价值 观 匹配 的心理 学研 究》 一书
凤 四 海
(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 院航 空安保 学院 , 四川广汉 6 1 8 3 0 7 )
在 心 理学 研 究 中 , 价值观 ( V a l u e s ) 通 常被 认 为
是 一个 多 维度 、 多层 次 的心 理倾 向系 统 , 它 同时也是
非 常重 要 的研究 课题 。通 常来 说 , 价 值 观 是人 区分 好坏 、 美丑 、 益损 、 正 确与 错误 , 以及 符 合或 违背 自己 意 愿等 的观念 系统 。价值 观 在个 体心 理结 构 中居 于 核 心地 位 , 支配 着个 体 的行 为 并 渗 透 于个 体 的各 种 行 为 中 。2 0世 纪 3 0年代 以来 , 欧美心 理学 界 以 A l l — p o r t 、 S p r a n g e r 、 R o k e a c b 、 Mo r r i s 等心 理学家 为代 表 , 对价 值 观 的涵义 、 类别 、 测量 、 特点 等 问题 , 开 展 了大 量研 究 并取 得 丰 硕 成 果 。从 2 0世 纪 8 O年 代 开 始 , 国内 以黄希庭 等 为 代 表 的心 理 学 工 作 者 , 逐 渐 认 识 到价 值 观 的重要 性 , 开 展 了中 国 青年 价 值 观 的心 理 学研 究 , 并将 价值 观 的研究 成果 引入 到 普 通 心 理 学 教材 中。不 过 , 国 内心 理 学 界关 于价 值 观 的探 索 仍 偏重 于基 础 理论 研 究 , 有 代 表性 的应 用 研 究 则 比较

01第一章心理学概述(心理学基础)

01第一章心理学概述(心理学基础)

心理学基础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英文Psychology)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

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

直到19世纪初,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才首次提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而原先,心理学、教育学都同属于哲学的范畴。

二、心理现象及其结构心理现象即我们非常熟悉,并随时会接触到、感受到的精神现象。

又称心理活动,简称心理。

动物的心理比较简单、低级,受本能(维持、延续生命和防御)需要所支配,而人在这些心理基础上,又产生精神需要、社会意识、情感、意志等高级的心理现象,并且产生了语言。

所以人和动物的心理活动本质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有意识,有自觉能动性。

(一)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从心理的动态性维度上或形式上分)心理过程是个性心理形成的基础,而个性心理的形成又影响心理过程。

1、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指一个人心理现象的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应过程。

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反映个体心理现象的共同性一面。

那么认识、情感和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经常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称为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是联系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过渡阶段。

①认识过程即认知过程,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对认知信息的接受、编码、贮存、提取和适用的心理过程。

它主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感知觉给思维提供了基本材料,思维借助感知材料才能使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变化的规律。

②情感过程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人不仅对事物有一定的认识,而且根据其对人需要的满足与否产生各种不同的情感。

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都是一定的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引起的关系反应。

③意志过程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价值观冲突的心理学分析

价值观冲突的心理学分析

价值观冲突的心理学分析王深一、价值取向模糊!与心理健康价值取向是指个体对价值追求、评价与选择的一种倾向性态度,也就是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并作出选择与追求。

我们把那种面对价值选择在混乱、无序且麻木的状态,称之为价值取向模糊!。

价值取向模糊,与个体在原有价值观念内化不深的情况下,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各种价值信息,并原封未动地将其作为自身评判标准的特点有很大的关联。

据一项调查统计,在高校中,有40.3%的学生竟自认为自已已看破红尘、生活行为无目标、胸无大志、浑浑噩噩、无所事事。

象这类学生最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自己不清楚自己到底追求的是什么,什么都想获取,什么又都缺乏动力和毅力,常表现为见风使舵、无信仰、无理想等。

如果概括其特点的话,就是一个混!宇:在学习上奉行六十分万岁!的原则,不求业精、只求及格;在恋爱中推崇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的信条,缺乏道德责任感;在集体活动中则漠然置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价值取向模糊的人内心最为冲突,有了冲突就必然会产生焦虑。

何谓焦虑呢?罗洛 梅(Rollo Ma y)认为,焦虑乃是因个人基本存在感所信赖的价值观受到威胁而引发的一种恐惧心理。

虽然适度的焦虑是心理正常发展之必需,但过度的焦虑不仅本身是一种不健康的心态,表现为过分敏感、自卑、依赖心重、恐惧、害怕等;而且又是大部分心理症状和少部分生理症状的直接原因。

这是因为为了减轻焦虑所带来的巨大压力,有的学生会采取逃避的态度,与现实保持游离状态,而变得离群索居、冷漠孤僻;有的为了排谴内心的孤独寂寞,会轻易地爱!上一个人,作为可倾诉的对象;而更多的学生则表现为对周围事物嗤之以鼻、糊涂无定见,或是过分从众、过分纠缠、过分的角色装扮等。

具有这种人格特点的学生一旦遇到重大挫折时,很容易发展成为分裂症或恐惧症。

二、价值评价偏差!与心理健康价值评价是指个体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客观事物或自身行为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所作出的肯定或否定的判断,价值评价偏差!则是指个体的价值判断与真实情况大不相符或大不一致。

心理学解读人们对友谊的价值观

心理学解读人们对友谊的价值观

心理学解读人们对友谊的价值观人们对友谊的价值观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

友谊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和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通过心理学的角度,解读人们对友谊的价值观。

一、友谊的定义和意义友谊是指两个或多个人之间建立的一种亲密、信任和支持的人际关系。

它不同于家庭关系和恋爱关系,是一种根据共同兴趣、互惠和情感连接而形成的关系。

友谊具有以下意义:1. 情感支持:友谊提供了情感上的支持。

在困难时刻,朋友可以给予我们鼓励、支持和安慰,帮助我们度过难关,减轻压力。

2. 社交支持:友谊也提供了社交上的支持。

有朋友的存在可以扩大我们的社交圈子,增加社交机会,提高人际关系的质量。

3. 身份认同:友谊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自我认同和身份认同。

朋友之间分享共同的兴趣、价值观和经历,让我们感到被理解、被接纳。

4. 自我成长:友谊促进了自我成长和发展。

朋友可以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促使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二、友谊的心理需求友谊的形成和维持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

心理学认为,人们对友谊的价值观源于以下心理需求:1. 归属与接纳需求:人是社会性动物,渴望被别人接纳和归属于某个群体。

友谊提供了属于某个群体的感觉,满足了人们的归属需求。

2. 亲密与依恋需求:人们需要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并依靠和依恋对方。

友谊中的亲密和依恋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给予他们安全感。

3. 自尊与自我认同需求:友谊可以增强个体的自尊和自我认同。

朋友之间的认同和赞美让人感到被重视和重要,增强了自尊心。

4. 成长与教育需求:友谊为人们提供了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和朋友的交流互动可以促进个体的认知和情感发展,推动他们获得新知识和经验。

三、友谊的发展与维持友谊的发展和维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心理学研究发现,友谊的发展经历了不同阶段:1. 面对面接触阶段:这是友谊的起点,人们通过面对面的接触认识彼此,建立初步的联系。

2. 接触和交流阶段:在这个阶段,朋友之间进行更深入的接触和交流,分享共同的兴趣和经历,加深了解。

春节红包的社交心理学与价值观分析

春节红包的社交心理学与价值观分析

春节红包的社交心理学与价值观分析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不仅代表了新的开始,也是家人团聚、亲朋好友交流的时刻。

而在这个特殊时刻,传统的春节红包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社交礼仪,它不仅仅是一种物质的赠予,更涵盖了一系列的社交心理学因素以及人们的价值观。

首先,春节红包代表着家族和亲情的联系。

家庭成员在春节期间常常会赠送红包给孩子、亲戚和长辈。

这种赠予红包的行为体现了家族的凝聚力和传统的继承。

对于长辈而言,给予红包不仅仅是一种经济上的帮助,更是一种关心和尊重的方式,表达了对家族中长辈地位的认可。

对于孩子们来说,收到红包也是一种成长的体验,能够感受到家庭的关爱和呵护。

其次,春节红包还体现了社交关系的维系。

在春节期间,亲朋好友之间互赠红包是一种常见的行为。

这种互赠红包的行为不仅仅是表达对朋友间关系的友好和祝福,也是一种维系社交关系、展示自己社会地位的方式。

人们在互赠红包时,往往会注意到红包的金额和包装,以此来彰显自己的实力和地位。

有时候,更大金额红包的赠送甚至被视为一种权力的象征。

此外,春节红包还涵盖了人们的价值观。

红包的赠予往往与人们的价值观息息相关,不同人的价值取向会对赠予红包的方式和程度产生影响。

一些人将红包看作是一种社交交往的必要礼品,他们注重礼仪和传统,会根据双方的亲疏关系和个人实力选择合适的红包金额。

而另一些人则将红包视作一种现金礼物,他们更关注金钱和实际利益,红包金额更多地与物质层面相联系。

当然,还有一些人将红包视为一种无情的金钱交易,他们追求平等和公平,在赠予和收取红包时都更加注重金额的一致性。

最后,红包也展示了人们对于未来的期待与希望。

年轻一代在春节期间最为期待的就是红包了。

收到红包不仅仅是一种经济上的收益,更是激发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和梦想。

年轻人常常将收到的红包用于购买自己的心仪物品或者储存起来为未来准备,这体现了他们对于个人成长和家庭安定的追求。

综上所述,春节红包不仅仅代表了物质的交换和赠予,更是一种社交心理学的体现以及人们价值观的表达。

1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1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 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选择)
心理学即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 ,但是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判断)
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是 一门中间(边缘、交叉)科学。
反对研究意识、研究行为;发对内省, 主张实验法
完形,反对把意识分为元素,主张心 理是一个整体 整体并不是各个部分的总和。
代表人物
研究对象
精神分析 (第二势力)
弗洛伊德、 荣格、埃里
克森
异常行为、 无意识(冰
山理论)
流派介绍
释梦、联想、回溯
人本主义 马斯洛、罗 正常人的人 以人为本,人的本质是善良
(第三势力) 杰斯
单选: 1、心理学属于( )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D、哲学 2、在下面心理现象中属于心理过程的是( ) A、意志B、气质C、性格D、能力 多选 1、下列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有( ) A、需要B、能力C、气质D、性格
第二节 心理的实质
神经系统的结构
心理是脑
神经元 神经系统
细胞体、树突、轴突
神经元
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
联络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2、神经系统
中枢神 经系统
神经系统
周围神 经系统
脑 脊髓
(二级单选、多选)
脑神经 脊神经 植物神经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1)中枢神经系统
大脑四叶:额叶、顶叶、颞叶、枕叶 口诀:额顶枕颞,动感视听
大脑两半球:不对称 延髓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被称为“生命中枢”。

(管理心理学课件)人格与价值观

(管理心理学课件)人格与价值观
© 2007 Prentice Hal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冒险性
➢ 高冒险性的管理者
– 做出的决策更为迅速 – 决策使用的信息量更少 – 管理小型公司的成长导向的企业
➢ 低冒险性的管理者
– 做出的决策较慢 – 决策前使用的信息量较多 – 在大型的稳定的公司里
➢ 冒险倾向性
•高不确定性规避: 人们不喜欢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情 境,并尽力避开。
•高不确定性规避: 人们不易受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影 响,能够容纳各种意见。
© 2007 Prentice Hal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霍夫斯泰德评估文化的构架
长期取向
看重节俭、持久与传统的 国家文化。
男性气质
国家文化支持传统男性角 色如成就、权力及控制力 的程度及重视决断力和物 质主义。
女性气质
男女角色的差异程度 很小。
© 2007 Prentice Hal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霍夫斯泰德评估文化的构架
不确定性规避
一个国家的人民喜欢结构化而不是非结构化情境的 程度。
– 工作具体要求与冒险倾向性的匹配应该对组织是有益的
© 2007 Prentice Hal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人格类型
A型人格 1. 运动、走路和吃饭时通常节奏很快 2. 对很多事情的进展速度感到不耐烦 3. 总是试图同时做两件以上的事情 4. 无法打发休闲时光 5. 着迷于数字,他们的成功是以每件事中自己获益多少来衡量
霍夫斯泰德评估文化的构架
权力距离 一个国家的人民对于机构和组织内权力分配 不平等这一事实的接纳和认可程度。 低权力距离:有地位和财富者与无地位和财 富者之间的权利平等。 高权力距离:有地位和财富者与无地位和财 富者之间的权利巨大不平等分配。

人格心理学了解个人特质价值观和行为表现

人格心理学了解个人特质价值观和行为表现

人格心理学了解个人特质价值观和行为表现人格心理学了解个人特质、价值观和行为表现人是复杂的生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质。

人格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类的个性差异及其对行为表现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人格心理学对于了解个人特质、价值观和行为表现的重要性。

一、人格特质人格特质是指个体在各种情境中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行为倾向。

根据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已经确定了五个最为广泛接受的人格特质维度,即“大五人格特质模型”。

这五个特质维度分别是:1.外向性(Extraversion):指个体在社交互动中的表现程度,如外向、活泼、热情等。

2.宜人性(Agreeableness):指个体表现出的与他人合作、友好、宽容等行为特征。

3.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指个体在履行责任、坚持自我标准、自律等方面的表现。

4.神经质(Neuroticism):指个体情绪稳定性,如焦虑、紧张、易怒等。

5.开放性(Openness):指个体对新奇事物、观念的接受程度,如想象力丰富、对艺术的欣赏等。

这些特质维度可以帮助我们形成个体的人格类型,并对他们的行为表现提供一定的预测。

人格特质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和人际互动。

二、价值观价值观是指个体对于什么是好与坏、重要与不重要的信念和意识形态。

人格心理学认为,每个人对于价值观的追求都不尽相同,而这些价值观又会对其行为表现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人们的价值观也会有所差异。

研究发现,价值观可以分为两类:个体主导的价值观和社会主导的价值观。

个体主导的价值观是指个体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目标,形成的关于人生意义和目标的信念。

社会主导的价值观则是在社会和文化环境下塑造的,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个体主导的价值观对于个体行为的决策和行动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例如,一个重视家庭和亲情价值观的个体可能会更愿意花更多时间陪伴家人,而一个重视事业和成功的个体可能会更加努力地追求自己的职业目标。

心理学上价值观的名词解释

心理学上价值观的名词解释

心理学上价值观的名词解释在心理学中,价值观是指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对于行为、目标、态度和信念的评判和选择。

它们是我们对于什么是重要的、有吸引力的和有意义的东西的看法和观点。

价值观是人类行为的指南,是人们在生活中做出决策和行动的基础。

1. 价值观的形成价值观的形成有多种因素,包括个人的背景、文化、家庭教育和生活经历等。

儿童时期,家庭和社区环境对于价值观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的价值观传递以及社会文化的影响都会对儿童的价值观产生深远的影响。

此外,社会化过程、学校教育和媒体等也会对个体的价值观产生影响。

2. 价值观的分类心理学家通常将价值观分为两类,即个人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

个人价值观是指个体在面对特定情境时,对于什么是对自身最有利、最重要的信念和态度。

个人价值观可以因人而异,因为每个人对于自己的生活目标、个人成就和快乐有着不同的看法。

个体的个人价值观也会受到自我认同和自我形象的影响,例如一个人可能认为勤劳、诚实和自主性是重要的价值观。

社会价值观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共同认可的对于行为和态度的评价和选择。

社会价值观反映了一个社会对于什么是好的、正确的和值得追求的共同理念。

例如,公正、平等和尊重他人的价值都在许多社会中被视为重要的价值观。

尽管个人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有时候可能会相互冲突,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是彼此对立的。

个人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之间可能存在一些重叠和共同之处。

事实上,个人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个体的决策和行为。

3. 价值观的重要性价值观在心理学中被认为是个体行为的驱动力之一。

它们指导着我们的决策和行动,帮助我们确定目标和追求意义。

价值观对于人们的生活幸福感和满意度起着重要作用。

当一个人的行为与其价值观相符合时,他们会感到满足和幸福。

相反,当一个人的行为与其价值观不一致时,他们可能会感到焦虑和不满。

价值观还有助于个人认同的形成和维持。

一个人的价值观反映了他们的个性和特点,帮助他们在社会中建立自己的身份。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整理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整理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整理一、心理学概述。

1. 心理学的定义。

-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2.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心理过程。

-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如通过眼睛看到红色(视觉),通过耳朵听到声音(听觉)等。

知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认识,例如把苹果的红色、圆形、甜味等个别属性综合起来认识到这是一个苹果。

- 情绪情感过程: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例如,当我们取得好成绩时会感到高兴(积极情绪),当失去重要东西时会感到悲伤(消极情绪)。

- 意志过程: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学生为了考上理想大学,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坚持每天学习。

- 个性心理。

- 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价值观等。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反映某种客观的要求和必要性。

例如,人有对食物的需要(生理需要),也有对尊重的需要(社会需要)。

动机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由需要转化而来。

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

-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如绘画能力、音乐能力等。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如胆汁质的人热情直率、精力旺盛;多血质的人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等。

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如诚实、勇敢等。

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例如,在幼儿园观察儿童的游戏行为来研究儿童的社交发展。

- 实验法。

- 实验室实验法:在实验室内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以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从心理学角度解析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塑造

从心理学角度解析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塑造

从心理学角度解析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塑造核心价值观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价值观念体系,它对个体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和人生态度产生重要影响。

这种价值观念体系在个体的心理世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影响着个体的行为选择,还能够指导个体的人生轨迹。

那么,核心价值观是如何形成和塑造的呢?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塑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环境、社会文化、个体经历等。

首先,家庭环境是核心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庭是个体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成员的言传身教对个体的价值观念产生深远影响。

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的价值观念传承以及家庭的人际关系等都会对个体的核心价值观产生塑造作用。

例如,一个家庭注重孝道传统的价值观念,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很可能会形成尊重长辈、关心家人的核心价值观。

其次,社会文化也是核心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社会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特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集合体,它对个体的核心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社会文化中的道德观念、人际关系模式以及社会规范等都会对个体的核心价值观产生塑造作用。

例如,一个重视集体主义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个体往往会形成强调集体利益、注重团队合作的核心价值观。

此外,个体的经历也是核心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事件和经历会对其核心价值观产生影响。

这些经历可能是正面的,如获得成功、得到认可等,也可能是负面的,如经历挫折、遭受失败等。

这些经历会让个体形成一种对待人生的态度和价值观念。

例如,一个曾经历过挫折但最终成功的个体,往往会形成积极向上、勇于挑战的核心价值观。

总结起来,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塑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家庭环境、社会文化和个体经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个体的核心价值观。

了解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塑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引导个体的行为选择,促进个体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良好的家庭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氛围,并给予个体正面的经历和支持,以促进核心价值观的健康形成与塑造。

社会心理学与社会道德价值观的形成

社会心理学与社会道德价值观的形成

社会心理学与社会道德价值观的形成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的学科,包括了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思维和情感等方面。

而社会道德价值观则是人们对于善恶、对错的理解和评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社会心理学与社会道德价值观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社会的重要影响。

首先来看社会心理学对社会道德价值观的形成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指出,人类的行为和价值观往往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一个社会群体中,个体会通过模仿、学习和社会认同等方式形成自己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

例如,在一个重视合作和互助的社会中,个体更容易形成共同努力、分享资源的道德价值观。

而在一个以竞争和自我利益为导向的社会中,个体可能更容易形成自私和以自我为中心的道德观念。

因此,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为我们理解社会道德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其次,社会道德价值观也会对社会心理产生深远的影响。

社会道德价值观的存在使得人们在社会互动中具备了一种共同的准则和规范。

人们会通过对道德规范的遵循来获取社会认可和信任,从而塑造自己的社会形象和自我认同。

同时,社会道德价值观也会对个体的行为产生规范和约束作用,从而影响其行为选择和社会互动。

例如,在一个重视诚信和正直的社会中,个体更倾向于遵守道德准则,以维护社会的公正和稳定。

而在一个缺乏道德价值观的社会中,个体可能更容易出现道德败坏、相互欺骗的行为。

因此,社会道德价值观的存在对于社会心理的塑造和社会运行的稳定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心理学和社会道德价值观的相互关系不仅存在于个体层面,也存在于群体和社会层面。

在一个群体中,个体会因为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而调整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

例如,当一个群体中的人多数采取合作和互助的行为时,其他个体也更有可能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

这种“群体效应”或者说“社会规范效应”就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而社会道德价值观的影响力也同样在群体层面得到体现,一个有着共同价值观的群体往往更能通过社会认同和合作来实现共同目标。

心理学价值引导定义

心理学价值引导定义

心理学价值引导定义心理学价值引导定义引言:心理学价值引导是一种应用心理学原理和技术的方法,旨在帮助个体认识自己的内在价值观,并将其与行为和决策相一致。

这种方法通过帮助个体了解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提供了一种指导个人行为和生活选择的框架。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理学价值引导的定义、原则、方法和应用。

一、定义心理学价值引导是一种基于心理学原理和技术的方法,通过帮助个体认识并明确自己的内在核心价值观,以指导他们的行为和决策。

它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并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来做出有意义和有目标性的选择。

二、原则1. 自我探索:心理学价值引导强调个体对自我进行深入探索,包括了解自己的兴趣、优点、目标和动机等。

通过这种探索,个体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并找到与自身核心价值观相吻合的方向。

2. 明确核心价值观:心理学价值引导鼓励个体明确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即对生活和行为的重要性和优先级排序。

这些价值观可以涉及个体对道德、人际关系、成就等方面的看法。

3. 行为一致性:心理学价值引导强调个体将自己的行为与核心价值观相一致。

这意味着个体需要根据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来制定目标、做出决策,并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符合这些价值观的行动。

4. 持续反思和调整:心理学价值引导认识到个体的核心价值观可能随着时间和经历而发生变化。

它鼓励个体进行持续反思和调整,以确保其行为与最新的核心价值观保持一致。

三、方法1. 问卷调查:心理学家可以使用各种问卷调查工具来帮助个体了解自己的内在核心价值观。

这些问卷通常包括关于道德伦理、情感需求、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2. 反思练习:通过反思练习,个体可以深入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并将其与自己的行为进行对比。

这种练习可以通过写日记、参加小组讨论或与心理学家进行个人对话来实施。

3. 目标设定:心理学家可以帮助个体制定符合其核心价值观的目标。

这些目标旨在帮助个体在日常生活中采取行动,并使他们的行为与自己的价值观相一致。

心理学价值引导定义

心理学价值引导定义

心理学价值引导定义1. 引言心理学价值引导是指在心理学实践中,通过明确价值观和伦理原则,对个体进行指导和辅助的一种方法。

它旨在帮助个体了解自己的内心需求、价值观念以及人生目标,并将这些与实际行为相协调,从而提高个体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

本文将深入探讨心理学价值引导的定义、原则和应用。

2. 心理学价值引导的定义心理学价值引导是一种基于心理学原理和技术的方法,通过与个体建立合作关系,帮助他们发现并明确自己内心深处真正重要的事情,以此为基础制定目标,并通过行动逐步实现这些目标。

它强调个体对自己内在需求的认识和满足,并将其与外部环境相协调,以达到更加有意义和满足感的生活。

3. 心理学价值引导的原则3.1 尊重个体价值观在进行心理学价值引导时,重要的原则之一是尊重个体的价值观。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念和信仰体系,而这些对于他们的行为和决策起着重要作用。

心理学价值引导应该尊重个体的选择权,不试图强加自己的价值观念,而是通过与个体进行合作,帮助他们发现和明确自己真正重要的事情。

3.2 追求内在满足心理学价值引导强调个体追求内在满足的重要性。

内在满足是指通过与自己的价值观相一致的行为和决策来实现心理上的满足感。

心理学家认为,当个体能够将自己的行为与内心真正重要的事情联系起来时,他们会获得更大程度上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

3.3 行动导向心理学价值引导注重将个体内在需求与实际行动相结合。

它不仅仅停留在认识层面,还鼓励个体通过具体行动来实现目标。

通过设置可衡量和可操作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个体可以逐步实现他们所追求的东西。

3.4 反思与调整心理学价值引导强调个体在实践中进行反思和调整的重要性。

个体的价值观和目标可能会随着时间和经历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因此,及时进行反思和调整是必要的。

心理学家可以帮助个体识别是否需要对目标进行调整,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

4. 心理学价值引导的应用心理学价值引导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教育、职业咨询、健康促进等。

心理学如何解释人们的信念和价值观

心理学如何解释人们的信念和价值观

心理学如何解释人们的信念和价值观人的信念和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于世界、生活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看法和评价,它们直接影响着个体的思维方式、行为选择以及与他人的互动方式。

人们的信念和价值观形成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在心理学中有着深入的解释。

一、认知理论解释认知理论认为个体的信念和价值观是基于其对于事物的认知和判断形成的。

个体通过感知和思考收集和处理信息,从而形成对于世界的认知,并以此为基础来形成信念和价值观。

这种认知过程受到个体的经验、教育、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

二、社会学习理论解释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的信念和价值观是通过社会化过程中的观察学习和模仿学习形成的。

个体在与家庭、朋友、教育机构、媒体等社会环境中互动的过程中,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并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对自身的信念和价值观进行调整和形成。

三、社会认同理论解释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个体的信念和价值观是为了满足自我认同和与他人建立共同认同而形成的。

个体倾向于与与自己有共同信念和价值观的人建立联系,以增强自我认同和群体认同的感受。

社会认同理论强调了社会关系对于信念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性。

四、心理防御机制解释心理防御机制指个体为了应对现实中的不适感受和情绪而采用的一系列心理策略。

在信念和价值观的形成中,个体可能采用心理防御机制,比如否认、扭曲或投射等方式来保护自己的自尊心或满足内心的需求。

这些心理防御机制对于保持个体的信念和价值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五、情绪和情绪调节解释情绪是人类的内心体验,对于个体的信念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影响。

个体的情绪状态会对其信念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变化产生直接影响。

同时,个体也可以通过情绪调节来影响自身的信念和价值观,从而调整对于世界的看法和评价。

六、发展心理学解释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个体的信念和价值观是随着年龄和经历的增长而逐渐形成和发展的。

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个体容易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形成初步的信念和价值观。

随着成长和经历的积累,个体的信念和价值观会逐渐得到巩固和调整。

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概述

6.高智商的人通常都有非凡的创造力。 7.测谎器能够精确地发现人是否在说谎。 8.压力总是使人感到痛苦。 9.智力完全是父母遗传的。 10.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双重或多重人格。 11.与在车辆稀少的乡间路上相比,如
果你的车坏在一条来往车辆很多的高速 公路上,你更可能得到过路人的帮助。
整理课件
2.实践意义 ➢心理学对教育学有重要意义 ➢对社会生产力发展起促进作用 ➢心理因素与人的疾病有密切的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考查某校,随意从每班抽 3名学生共18人写在一张表格上,交给校长,极 为认真地说:“这18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 智商型人才。”事过半年,罗森又来到该校,发 现这18名学生的确超过一般,长进很大,再后来 这18人全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
整理课件
社会心理学 从众现象 Asch的从众实验 从众心理产生的原因 群体规范的压力 个体的人格特点
整理课件
人有三重生命
自然生命 心理生命 社会生命
整理课件
1
描述
四项任务
2
解释
3
预测
4
控制
整理课件
1、描述和测量(是什么) 客观地陈述事实,不涉及价值判断也不寻
求原因,只是将研究问题的有关现象呈现 出来。 心理学家的大量工作是描述和测量心理现 象和行为。 2、解释和说明(为什么) 揭示事实的原因,分析现象间的前因后果。
整理课件
心理学解读
关于心理学的大众理解 心理学家知道你心里正在想什么 心理学就是心理咨询 心理学家只研究变态的人 心理学家会催眠 心理学就是梦的分析 心理学是骗人的东西 心理学成果不过是些常识 心理学就是“话疗”
整理课件
心理学解读
对大众理解的纠正
心理学家知道你心里正在想什么 心理学就是心理咨询 心理学家只研究变态的人 心理学家会催眠 心理学就是梦的分析 心理学是骗人的东西 心理学成果不过是些常识 心理学就是“话疗”

普通心理学 第二章 需要、动机、价值观

普通心理学 第二章  需要、动机、价值观

第一节
一、什么是需要
需要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它表现 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有机体积 极活动的源泉。
需要的特点:
(1)需要的产生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某种 缺乏或不平衡的状态(吃饭、喝水、安全、交往等需要)。 一旦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消除了,需要也就得 到了满足,这时有机体内部又会产生新的缺乏或不平衡状态, 进而产生新的需要。 (2)需要表现出有机体生存和发展的对于客观条件的依 赖性,它总是指向满足该需要的对象和条件,并从中获得满 足,没有对象的需要,不指向任何事物的需要是不存在的。
人的各种活动有时不只受一种动机的推动,形形色色的动 机相互交织,相互补充,其中有的起主导作用,成为主导 动机,另一些是次要的,成为次要动机。主要动机和次要 动机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四、动机的强度 工作效率与动机强度密切联系,活动动机很低对工作持漠 然态度,工作效率使低的。然而,当动机过强时,有机体处于 高度的紧张状态,其注意和知觉的范围会变得过于狭窄反而限 制了有机体的正常活动,从而使工作效率降低。(考试) 各种活动都有一个动机的最佳水平,动机的最佳水平因课 题的性质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课题中,工作效率有随动 机提高而上升的趋势,而在比较困难的课题中,动机最佳水平 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这种现象是由耶克斯和多德森 (Yerkes,R.M.& Dodson,J.D.,1908)通过实验发现的,这种 现象被称为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对需要层次理论的评价
积极评价:马斯洛把人的需要看成是一个组织系统。并按优势 出现的先后排列成一个序列,较系统的探讨了需要的性质、结构、
发生、发展及需要在人生中的应用。对于我们深入研究人类的需 要是由启发的。这个理论在教育实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存在问题:(1)马斯洛用“似本能”代替“本能”的概念, 用以说明人类的需要不同于动物的需要,但是他却认为人类的基 本需要是由体质或遗传决定的、是与生俱来的,这就把人的生物 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混同起来了。(2)马斯洛十分重视人的潜 能和价值,认为自我实现是人类中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最好典范, 是最有价值的人。然而他所讲的自我实现是个人的自我实现。仅 仅是极少数人的自我实现。《共产党宣言》把理想社会的实现作 为实现我们追求的最高目标。(3)马斯洛把人类的基本需要分 为高级需要和低级需要,有其合理因素。但是它强调的是由低级 需要向高级需要发展,低级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不会产生较高以 及的需要,没有认识到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控作用。(4) 在研究方法上,马斯洛突破了弗洛伊德临床法局限于精神病人和 行为主义者局限于对动物的研究采用现象学描述法对有成就的人 进行整体分析。但在信度和效度上让存在着不少问题。

心理学视角下的自我价值观及其形成因素

心理学视角下的自我价值观及其形成因素

心理学视角下的自我价值观及其形成因素自我价值观是指个体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和评价,是个体对自己与他人之间关系的认知和评价结果。

自我价值观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密切相关,对于人们的自尊、自信、自我肯定和自我实现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在心理学视角下,自我价值观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首先,家庭环境是自我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庭是个体最早的社会化环境,家庭成员对个体的言传身教会对其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个温暖、支持和尊重个体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培养个体积极的自我价值观,而苛求、批评和冷漠的家庭环境则容易导致个体自我贬低和自卑感。

其次,教育和社会环境也对自我价值观的形成起到重要的影响。

教育制度、学校氛围以及社会对成功标准和价值观的塑造都会对个体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产生影响。

例如,社会上对外貌、财富和成就的过度追求可能导致个体将自我价值与这些表面因素挂钩,容易陷入自我否定的困境。

因此,一个积极、包容和鼓励个体多元发展的社会环境对个体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具有促进作用。

此外,人际互动和自我反思也是自我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因素。

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中获得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进而对自己做出评价和认知。

人们通常会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内化为自己的价值判断。

如果他人给予积极的评价和肯定,个体会更容易形成积极的自我价值观;相反,如果他人给予负面评价和否定,个体可能会形成消极的自我价值观。

同时,个体对自身的反思和自我评价也是自我价值观形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通过反思和评价自己的行为和能力,个体能够更全面和客观地认识自己,从而形成相对准确和稳固的自我价值观。

最后,社会文化背景也会对自我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影响。

不同的文化对于个体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有着不同的标准和侧重点。

例如,在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文化中,个体的自我价值常常与其对家庭、群体和社会的贡献联系在一起;而在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文化中,个体的自我价值更多地与个人的独立和成就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价值观与心理学概述
路漫漫其悠远 2020/4/15
断子绝孙的教育体系
9月19日下午,江西九江市庐 山区人民医院急诊中心送来了 三名小学生,她们脸色惨白, 呻吟不断,一名小学生脸上还 有明显的擦伤,嘴巴在不断的 出血。据了解,这三名女学生 都才10岁左右,而跳楼原因竟 是“跳楼死了就不要写作业了” 。
路漫漫其悠远
判断
健壮的男人 前挺后翘的女人 骨感美女 李宇春 爱国 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 以德报怨
《礼记。表记》:“以德报德,则民有所劝。以怨报怨 ,则民有所惩。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 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路漫漫其悠远
偏见盲区
美国的一项调查显 示,奥巴马被认为 是1950年来最有 决断力的总统: 81%的民主党人 认为他做得很好, 但只有13%的共 和党人如此认为。
路漫漫其悠远
大脑有bug——一个叫现在的笼子
有一项研究让健身中心的人想象自己在远足时在森林迷路,让 他们预测自己是感到更饿呢还是更口渴。
一部分人是刚从跑步机下来进行预测,另一部分人先喝口水再 来预测。结果就发现,干渴组(92%)中预测自己口渴的人大 大地高于喝水组(62%)。
另外一项调查是通过打电话问居住在美国不同地区的人对自己 的生活的满意程度,结果就发现如果被调查者那个城市当天万 里无云,阳光灿烂,他们的满意度就更高;如果是乌云盖顶, 那么他们就觉得生活其实也不那么快乐。
路漫漫其悠远
十年后的我会变成怎样呢
预测未来可能是人类最喜欢从事的工作之一,甚至有人把这发 展成为一种文化或产业,中国有算命占卜扶乩问米,西方有占 星颅相学还有各式各样末世预言。即便科学界也有不少人喜欢 从事预言的工作。然而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人类预测自己未来 的情绪的感受上,的确是菜鸟级别的。
一些心理学家发现这种“高估某个经历产生的情绪体验的强度和 影响的时间”的现象十分普遍,他把这种现象称作“影响力偏差” 。
路漫漫其悠远
大脑有bug——记忆不靠谱
假设你的钱包里有一张200元的钞票还有一张面值200元的演唱 会入场券,但是,在你到达演唱会现场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在路 上弄丢了入场券。你会重新购买一张门票吗?
设想你钱包里有两张200元的钞票,在到达演唱会现场时,你发 现自己在路上弄丢了一张钞票。你会购买演唱会门票吗?
路漫漫其悠远
大脑有bug——时间近视眼
今天给你500元,明天给你600元 今天给你500元,1个月后给你600元 12个月后给你500元,13个月后给你600元 时间离我们越近的两个事情进行比较,因为可以更
加具体的了解细节,你就会做出更周密的比较和判 断,但当事件发生在很久以后的将来,我们对自己 那时候会有什么反应实际上只有一个很模糊的印象 。既然事情怎样发生你都不知道,那就更别提对那 时候的情感作出判断了。
朴素实在论的假象——相信自己或者只有自己看世界一如它呈 现的那样,其他有不同看法的人都是带有偏见的。
路漫漫其悠远
偏见盲区
“恩,是的,可能别人确实是这样的,但我不是。”——不是说 我们对偏见的概念或是它是否存在有盲区,我们只是对自己观 点存在偏见这个现象有盲区。
我们的偏见是下意识的,不在大脑的监控范围之内。很多人都 曾质疑自己的判断,但是他们自己的偏见不在有意识的监测范 围之内,从而使得人们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这看上去很 理性。
大学生会以为选中或选不中自己称心的宿舍会让自己非常开心 或伤心,而事实上这个对他们的影响都不大;刚失恋的人以为 自己会伤心很久,但2个月后其实也没他们想象中那么肝肠寸 断;女人高估了自己怀孕测试结果不如人愿时的不开心程度; 那些没拿到终身教授职位的老师以为自己会抱憾终身,其实5 年后他们也始终没多大变化。简而言之,实际上无论十年后的 你富可敌国或是穷困潦倒,其实你的快乐指数未必和现在差得 太多。
在弄丢了200元,并第一次考虑要购买一张入场券的时候,这场 演唱会是没有过去的,所以,我们正确地将看演唱会同其他可能 性进行了比较
但是,如果我们丢掉的是之前买的演唱会门票,并考虑重新买一 张,那么这场演唱会就是有过去的,所以我们将现在看一场演唱 会的代价(400元)同过去的代价(200元)进行了比较。
路漫漫其悠远
价值观内化的影响因素
宏观环境 微观环境 具体环境
路漫漫其悠远
举例——关于裹脚
相传,女人裹脚是从宋代开始的,也有传言 说,缠足起始于赵飞燕。
到元朝的时候还有很多人不裹脚。 可是到了清朝,满族人进关,把男人的头都
剔了,却没能动摇的了女人的裹脚布。
路漫漫其悠远
类似情况
中亚某些地方的女人是要把自己完全包裹住 才能见人的,虽然圣训的要求并没有说女人 不能露脸,但是她们仍然不露。不是因为那 样舒服,只是因为价值观已经内化了而已。
路漫漫其悠远
偏见盲区
支持奥巴马的人认为保守派以及他们的媒体是有偏见的;然而 不支持他的人认为有偏见的是自由派人士。
你所想所做的大部分事情都受到你并不知晓的有色眼镜的影响 ——你看世界是带有偏见的,甚至是建立在自私伪善的基础之 上,它并非客观观察的结果。
我们总是倾向于认为我们的想法是建立在大量来自两方面的证 据的基础上,是一个诚实客观的评价。可能你会勉强承认自己 的观点是因为自己是一个自由或保守派,但马上又肯定自己作 为一个自由或保守派是唯一理性的选择,所以还是没错儿。
想象未来时的感觉通常只是我们对现在发生事情的反应,而不 是真正基于对未来的这一事件本身的预测。
路漫漫其悠远
大脑有bug——记忆不靠谱
“如果让你花50元买一罐可乐,你觉得值吗?” 想象我们现在这个高得惊人的CPI上涨了10倍,买
棵菜都要30元的时候;或者是一个人在荒野中徒 步,弹尽粮绝却突然出现一个小卖部。你会不会觉 得这个可能也是一个好买卖呢? 刚刚我们没有想到这些情况,没想到就对了,因为 回忆过去要比想象新的情况简单得多。在你看到这 个问题的时候,就会想到自己以前买一罐可乐就是 花3-5元,以此作参照来对未来自己的感受作出判 断。这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