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练习课(第3课时)
二年级上册数学练习课件:第3单元2-3 5的乘法口诀(冀教版)
5 × 3 15
支牙膏要用多少元? 4 × 4 16
5.学生票每张4元,成人票每张5元,他们各需付多 少钱? 冰冰:4×4=16(元) 王叔叔:2×5=10(元) 浩浩一家:2×5=10(元) 1×4=4(元) 10+4=14(元)
6.一栋楼房第1层住了3户人家,从第2层到第6
冀教版-二年级-上
第3单元
第3课时 5的乘法口诀
2×2=4 5×1=5 4×5=20 1×4=4
3×5=15 4×4=16 5×5=25 5×4=20
4×3=12 5×3=15 2×1=2 3×3=9
2×5=10 4×2=8 1×5=5 3×4=12
1.我会算。 (1)5×1=( 5 ),口诀:( 一五得五 )。 (2)3×5=( 15 ),口诀:( 三五十五 )。 (3)5×2=( 10 ),口诀:( 二五一十 )。 (4)4×5=( 20 ),口诀:( 四五二十 )。 (5)5×5=( 25 ),口诀:( 五五二十五 )。
2. 连一连。
3.解决问题我最棒。 (1)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4×5=20(个) 四五二十
3.解决问题我最棒。 (2)每辆汽车上坐了5人,三辆汽车上一共坐了多 少人? 5×3=15(人)
三五十五
4.看图列式。
(1)买2支钢笔要用多少元?
5 × 2 10
2 × 5 10
4.看图列式。
(2)买5本日记本要用多少元?
层,每层住了4户人家。这栋楼房一共住了多少
户人家? 6-1=5(层) 5×4=20(户) 20+3=23(户) 答:这栋楼房一共住了23户人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第二章第四节“解决问题”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学会通过简单的加减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加减法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卡片和小道具等教具和学具,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进行教学。
1.实践情景引入:我通过展示一些实际情境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的数学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例题讲解:我通过展示一些例题,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用加减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题目的要求和给出的信息,指导他们如何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答案。
3.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出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以巩固他们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一些重要的公式和概念写在黑板上,以便学生随时查看和复习。
七、作业设计本节课的作业主要包括一些实际问题的计算和解答,以及一些相关的练习题。
具体题目和答案如下:1.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小明2个苹果,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答案:小明现在有5个苹果。
2.小华有5个橘子,他吃掉了2个橘子,他还剩下几个橘子?答案:小华还剩下3个橘子。
3.妈妈买了3个苹果和2个香蕉,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答案:妈妈一共买了5个水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同时我也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第三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练习课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第三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练习课人教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第三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练习课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我们将通过练习题来巩固乘法的概念,并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材中相关章节的内容包括乘法的定义、乘法算式的构成以及乘法口诀的运用。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进行乘法运算。
2. 学生能够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练习题来巩固乘法的知识,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乘法口诀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进行乘法运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练习题纸、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笔、乘法口诀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例如,提问学生:“如果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量是小明的2倍,那么小红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新课讲解:在黑板上写出乘法的定义和乘法算式的构成。
解释乘法的意义,并通过例题来讲解乘法口诀的运用。
例如,讲解3×4的计算过程,让学生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
3. 课堂练习:给学生发放练习题纸,让他们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简单的乘法运算和实际问题。
例如,计算2×3、3×4等,以及解决问题:“小明有2个橘子,他想要增加到小红的橘子数量,需要再拿几个橘子?”4. 解答与讲解: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答案,并在黑板上展示正确的解答。
对于学生遇到的困难和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
5. 巩固练习:继续给学生发放练习题纸,让他们继续完成。
题目可以适当增加难度,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乘法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乘法的定义:a ×b = c乘法口诀:a ×b = b × a乘法的意义:a ×b 表示 a 个 b 相加的结果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2×3、3×4、4×5小明有5个球,他想知道小红有多少个球,如果小红的球数量是小明的2倍。
最新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 上册上学期秋季 公开课课件 第1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第3课时 练习一
巩固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4+26=3 41
45-20=25
70-8= 62
巩固练习
2. 22+28+34=84 84-8-38=38
75-27+30=78
62-39+25=48
巩固练习
3.算出每条线上3个数的和,填在( )里。
90 90
90
巩固练习
95
87 94
86
巩固练习
4.小华上午在饲养棚里拾了28个鸡蛋,下午拾了 25个鸡蛋和37个鸭蛋。 (1)小华这天一共拾了多少个鸡蛋? 28+25=53(个) 答:小华这天一共拾了53个鸡蛋。 (2)拾的鸡蛋比鸭蛋多多少个? 53-37=16(个) 答:拾的鸡蛋比鸭蛋多16个。
巩固练习
5.星海小学二年级参加三项体育活动的人数如 下:
(1)参加三项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32+40+25=97(人)
巩固练习
5.星海小学二年级参加三项体育活动的人数如 下:
(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参加游泳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32+40=72(人) 答案不唯一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六单元 第3节【第三课时】《练习二十》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第3节【第三课时】《练习二十》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第三节《练习二十》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对加减法的运算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运算顺序混乱,对运算规律理解不深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提高计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环节,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难点: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和实际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3.小组合作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图片和实际情境。
2.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练习本等教学工具。
3.教学设计:提前设计好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图片或实际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出示一幅水果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水果数量,并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把这些水果分成两份,每份应该有多少个水果?”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时《练习三》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时《练习三》教案一. 教材分析《练习三》位于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数的认识,对加减法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计算错误,对加减法的运算规律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计算错误,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难点: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2.准备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3.准备实物模型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物模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展示一幅水果图片,让学生观察水果的个数,并提出问题:“如果要买这些水果,一共需要多少钱?”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加减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教学课件,展示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跟随老师的讲解,逐步掌握计算规律。
如:讲解加法时,可以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法的意义;讲解减法时,可以结合实物模型,让学生感受减法的运算过程。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第3课时《解决问题》
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2. [教材P33 练习六 第1题] 育才小学一共有多少名 教师?蓝天小学有45名 教师,比育才小学少多 少名?
21+38=59(名) 口答:育才小学一共有59名教师。
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2. [教材P33 练习六 第1题] 育才小学一共有多少名 教师?蓝天小学有45名 教师,比育才小学少多 少名?
59-45=14(名) 口答:比育才小学少14名。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解决问题
男生有 多少人
一共有 多少人
14-5=9(人) 14+9=23(人)
解题关键: 中间量要先求。
五、课后作业
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 男生有多少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解答正确吗?
14减9等于5,男生 确实比女生少5人。
14加9确实等于 23。解答正确。
口答:男生有 9 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 23 人。
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一班有33人参加学校运动会,二班参加的人 数比一班多4人。二班有多少人参加?两个班一共 有多少人参加? [教材P32 做一做]
25+8=33(本) 25+33=58(本) 答:菲菲有33本故事书,两种书一共有大鱼34条,小鱼28条。1号 池一共有多少条鱼?后来运走了44条,1号池还 剩下多少条鱼?
34+28=62(条) 62-44=18(条) 答:1号池一共有62条鱼,运走了44条还 剩下18条鱼。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第3课时《解决问题》
【人教版】2024年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3课时 2、3、4的乘法口诀
【人教版】2024年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3课时 2、3、4的乘法口诀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2024年二年级数学上册第3课时,主要内容是2、3、4的乘法口诀。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乘法运算的基础,通过学习乘法口诀,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进行乘法计算,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对数字有一定的认识,部分学生可能已经掌握了1、2的乘法口诀。
但总体来说,学生对乘法口诀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2、3、4的乘法口诀,能够熟练地进行乘法计算。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口诀的记忆和运用。
2.乘法口诀与实际问题的结合。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乘法口诀的课件或黑板。
2.准备与乘法口诀相关的生活实例。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1、2的乘法口诀,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3、4的乘法口诀,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让学生尝试自己发现乘法口诀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乘法口诀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与乘法口诀相关的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乘法口诀还可以运用到哪些场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乘法口诀的知识。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适量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巩固乘法口诀。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乘法口诀的关键知识点。
本节课通过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浙江省嘉兴市实验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3课时练习课(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第3课时练习课(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材第15~16页的内容。
1.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加深加法意义的理解,为退位减法的学习做准备。
2.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气氛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引导学生在辨识的练习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挑战性,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能力上得到发展。
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使学生比较熟练、准确地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课件、卡片。
师:学习了关于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指名汇报。
)师:同学们总结得真不错。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
1.教材第15页“练习二”第4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指名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
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2.教材第15页“练习二”第5题。
这些计算对吗?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指名汇报,并说出错误应该如何改正。
3.教材第16页“练习二”第7题。
教师巡视。
指名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4.教材第16页“练习二”第8题。
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5.教材第16页“练习二”第9题。
有四只小白兔一起上山采蘑菇,现在它们正在为谁采的蘑菇最多而吵闹,你能帮帮它们吗?6.教材第16页“练习二”第10题。
请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完成。
教师巡视。
指名汇报。
7.教材第16页“练习二”第11题。
(1)独立完成,交流算法。
(2)说说题意,该怎么买?有几种买法?独立列式。
(3)独立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计算是一种技能,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我觉得还是应该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实现。
教材上的练习题比较少,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就太有限了。
因此,学生的计算不熟练,导致了在计算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学生在基础知识、智力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按照学生的不同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
练习课(第1-2课时)
解决问题练习
7 [教材P31 练习五 第13题]
(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 学问题并解答吗?
8月卖的比9月和10月共卖的多几个? 45-(13+7)=25(个)
提升练习
8 [教材P31 练习五 第11题]
+36
25
61
-47
14
+58
72
-23
+19
49
68
提升练习
9 把21、22、23、24、25填入○里,使每条线 上的3个数相加都得到69。[教材P31 练习五 思考题]
[教材P31 练习五 第14题]
17 + 18 - 19 = 16
计算练习
4 把每行、每列和每 一斜行的3个数加起 来,你发现了什么?
[教材P31 练习五 第12题]
90 90 90 90 90 90 90 90
计算练习
5 如果每行、每列和每一 斜行的3个数相加的得数 都是90,那么下面格子 里缺少的数各是多少?
45-17-24=4(瓶) 答:商店现在有4瓶矿泉水。
巩固练习
2. 乐乐、明明、方方三个小朋友的跳绳结果如下。
(单位:下) [选自《创优作业100分》]
1.乐乐和明明第三次各跳
了多少下?填入表中。
36
2.方方获得第二名,她的
36
总成绩可能是多少下?她
第三次可能跳了多少下?
巩固练习
3.方方获得第二名,她的总成绩可能是多少下?她 第三次可能跳了多少下? [选自《创优作业100分》 ]
22 21 23 25
24
课堂小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谈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哪些需要注 意或不太懂的地方。
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时练习
二上数学每课练习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一、口算。
33 + 3= 51 + 3= 64 + 5= 32 + 7=12 + 5= 25 + 2= 87 + 1= 14 + 3=22 + 2= 27 + 1= 23 + 5= 54 + 2=63 + 3=72 + 4=43 + 6=34 + 3=二、量一量。
1.课桌的长边大约有( ) 厘米长,短边大约有()厘米长。
2.橡皮大约有()厘米长,铅笔大约有()厘米长。
3.数学课本的长边大约有()厘米长,短边大约有()厘米4.()厘米=1米300厘米=()米三、填空。
1.量一量,填一填大客车大约有()个厘米长。
飞机大约有()个厘米长。
自行车大约有()个厘米长。
小汽车大约有()个厘米长。
2.用格尺和铅笔分别量一量。
大约()个长1米大约()个长1米四、下面的长度单位对吗?把不对的改正后写在括号里。
1.数学书宽18米。
()2.大树高11厘米。
()3.小明身高158米。
()4.课桌长1米。
()5.教室长10厘米。
()6.字典厚6米。
()五、圈出适合的答案。
比1米高比1米高比1米高比1米矮比1米矮比1米矮六、解决问题。
1.小兰今年3岁,妈妈比小兰大25岁,妈妈今年多少岁?2.工人叔叔修路,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10米,第一天修30米,第二天修路多少米?3.一个茶杯8元,一个暖水瓶比茶杯贵20元,一个暖水瓶多少元?4.小红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9页,第二天看了7页,第三天从第几页看起?5.小明家有38只鸡,卖了8只,还剩多少只?七、能力提高。
小华参加数学竞赛,共有10道数学题,规定答对一题给十分,答错一题扣五分,小华十题全部答完,得了85分,小华答对了几道题?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第2课时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一、填空。
1.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2.100厘米=()米。
3. 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可以用()作单位。
4. 的长大约是2()。
5. 我的大拇指宽是()厘米。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时《练习一》教案(终稿)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时《练习一》教案(终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时《练习一》主要内容是关于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提高加减法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对加减法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进行具体计算时,还可能存在一些困难,如运算速度慢、准确性不高、对运算规律的理解不够深入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练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律,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律。
2.教学难点:学生在进行具体计算时,如何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律。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分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包括图片、实例和练习题等。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道具,如小卡片、小棒等,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图片中的内容。
通过图片中的实例,引入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3-3 练习二 两种圈法表示乘法含义 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练习课件
提 升 点 会提数学问题并能用乘法解决
3.【开放题】 看图提出两个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并解答。 (答案不唯一)
(1)__一__共__有__多__少__只__鸭__子__?__ 4 × 2 8 (只)
(2) _一__共__有__多__少__只__小__鸟__?____ 3 × 3 9 (只 )
解析:本题答案不唯一,只要提出的问题是用乘法 解决的即可。观察题图,图中有 4 组鸭子,每组 2 只,可以列乘法算式为 4×2=8(只); 图中有 3 组小鸟,每组 3 只,可以列乘法算式为 3×3=9(只)。
2.分别用两种方法在图上表示算式。 3×5= 15 2×6= 12
解析:3×5 可以表示 3 个 5 的和,也可以表示5 个 3 的和,所以可以圈 3 行 5 列,也可以圈 5行 3 列。2×6 可以表示 2 个 6 的和,也可以示 6 个 2 的和,所以可以圈 2 行 6 列,也可以圈 6 行 2 列。
第三单元 数一数与乘法 第 3 课时 有多少点子
练习二 两种圈法表义
1.【新考法】 圈一圈,在图上用两种方法表示
5×6。
5
5
5
解析:5×6 可以表示 5 个 6 相加的和,也可以表 示 6 个 5 相加的和。可以圈 5 行 6 列,也可 以圈 6 行 5 列。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3课时 平均分(3)-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第3课时平均分(3)教学内容:课本第46—47页。
教学目标:1、继续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通过操作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2、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开放题教学,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3、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学会较大数的平均分,体验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体验。
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铺垫准备。
出示例图,把12枝铅笔平均分,你想怎样分?小组交流讨论,得出不同的分法。
二、动手操作,体会领悟。
1、创设情景谈话:今天是兔子妈生日,为了祝贺妈生日,小白兔到花园里采了许多美丽的花,数一数共有几朵啊?(出示12朵花)小白兔拿来了一些花瓶,(出示一些花瓶)它想把这12朵花插在花瓶里,该怎么插呢?2、明确要求:(1)出示条件:把12朵花平均插在几个花瓶里。
(2)提问:你想知道小白兔是怎样插这些花的吗?“平均插”是什么意思?3、自主探索,请学生上教台示范插花。
三、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2、“想想做做”第2题出示例图,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3、“想想做做”第4题教师在黑板上画8个苹果A、提出要求: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看看每份有几个?把它们每4个一份地分,看看能分成几份?B、学生到黑板上动手分别操作分一分。
C、小结:这两种分法虽然不一样,但它们都把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都是“平均分”4、“想想做做”第6题出示例图,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5、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不同的方法,可以是“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是“平均分成几份地分”,但无论用哪一种方法,最后分得的结果都是每一份相同的,都是平均分。
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分的数量比较多时,一次分得一样多对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需要通过几次来分步完成。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练习课_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练习课_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课时练习课(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9、50页,练习九的第1~6题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2、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熟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教学准备:练习本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我们学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大家都学得很认真。
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
出示1、爬梯比赛:以组为单位,每人做一道,看哪一个组在规定时间内爬得高。
3+3+3+24+45+5+51+1+1+1+12+2+2+23+3加法算式乘法算式1、赛龙舟: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要想知道参赛的一共有多少人,谁能很快列出一道算式?[设计意图]进一步感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二、指导练习1、一共有多少个圆圈?○○○○○○○○○○○○○○○○○○乘法算式:()×()或()×()2、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1)7+7+7+7=()×()(2)3+3+3+3+3=()×()(3)8+8+8+8+8+8+8=()×()3、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3个9相加。
()一个因数是6,另一个因数是3。
()6和4相乘。
()[设计意图]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练习,进一步乘法的内在联系。
三、课堂作业:随堂练习教学反思:第四课时练习课(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0、51页,练习九的第7~14题教学目标:使学生熟悉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因数和因数在乘法算式中的位置。
会正确地写出乘法算式。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要准备学具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出示小黑板)1)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4个2相加5个4相加2和7相乘2)3个9相加,和是()。
一个因数是9,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根据要求,写出乘法算式,并及时校正。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3练习课(第3课时)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3练习课(第3课时)人教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3练习课(第3课时)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单元《认识图形》中的3个立体图形: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
学生需要通过观察、触摸和操作,掌握这3种立体图形的特征,能够辨别和命名,并且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掌握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的特征,能够辨别和命名。
2.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的特征及其辨别。
2.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模型各一个,多媒体课件。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正方体、一个长方体和一个圆柱体模型,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触摸和观察手中的模型,讲述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的特征,让学生初步认识这3种立体图形。
3. 特征辨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交换模型,辨别出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并能够正确命名。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模型,进行实际操作,如拼图、搭建等,进一步加深对这3种立体图形的认识。
5.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的题目,让学生抢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正方体:六个面都是正方形12条棱都相等长方体:六个面都是长方形12条棱分为3组,每组4条棱相等圆柱体:两个底面都是圆形侧面是曲面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七、作业设计图形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形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形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答案:图形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形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形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学生对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的特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能够辨别和命名。
[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课时《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
[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课时《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用两个连续的问题解决问题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材《数学》(人民教育版)二年级第1卷第32页示例5和练习1,练习6问题8。
本课程基于学生对一步加减法的学习,解决两个数的加法、减法和混合运算,为以后的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
(二)核心能力通过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提高应用意识。
(3)学习目标1.通过生活情境,发现问题,搜集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
2.通过独立的探究、交流和讨论,积累解决连续两个问题的方法和策略,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学习重点体验解决两个连续问题的过程,感受两个问题之间的联系。
(5)学习困难发现连续两问的两个问题之间的关系。
(六)配套资源实施资源:“两个连续问题解决问题”教学课件、“两个连续问题解决问题”巩固练习、“两个连续问题解决问题”课堂作业等。
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1)预习课本第32页。
2.解决问题(1)小兔采了12个蘑菇,兔妈妈比小兔多采9个,兔妈妈采了几个蘑菇?(2)图书馆有故事书35本,科技书比故事书少6本。
请你根据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决。
(二)课堂设计1情境介绍(课件出示情境图和信息)。
思考1:仔细观察,你能问什么问题?学生汇报,老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显示在课件上,即:男生有多少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思考2:有多少人?什么意思?(也就是把男孩和女孩的数量放在一起)[设计意图:结合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独立调查活动1:梳理信息和问题,拿出作业纸,独自把题目中的关键数据圈起来,把问题划出来。
思考3:思考这两个问题,如何回答?活动2:独立思考,试着在作业纸上回答。
在小组中说出你的想法。
该小组报告了问题的解决方案。
思考4:为什么要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呢?我先解决第二个问题可以吗?不可以,必须先解决第一个,因为只有先解决男生的人数才能解决兴趣小组的人数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5○< 50
41+37○> 75
90○= 19+71
73-25○> 45 79○= 95-16
89-33○< 59
二、解决问题练习
1. [教材P34 练习六 第2题] 我们已经做了25朵红花。
还要做10 朵红花。
一共要做多少朵红花? 如果再做40朵黄花, 黄花和红花一共要做 多少朵?
25+10=35(朵)
R·二年级上册
练习课 (第3课时)
一、计算练习
1. [教材P33 练习六 第3题]
48+6-29=25 40+23+12= 75
48 +6
54 - 29
25
40 23 + 12 75
59-(34-14)= 39
34 -1 4
20
59 -20
39
一、计算练习
1. [教材P33 练习六 第3题]
67-8+13= 72
(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 题并解答吗?
孵小鹅比孵小鸭多用多少天? 30-28=2(天)
答:多用2天。
三、综合练习
2.李大爷的菜园运走16个南瓜,还剩27个南瓜。
(1)李大爷一共收了多少个南瓜?
16+27=43(个) 答:李大爷一共收了43个南瓜。
(2)李大爷的菜园还收了37个冬瓜,南瓜和冬 瓜一共收了多少个?
答:一共要做35朵红花。
二、解决问题练习
1. [教材P34 练习六 第2题] 我们已经做了25朵红花。
还要做10 朵红花。
一共要做多少朵红花? 如果再做40朵黄花, 黄花和红花一共要做 多少朵?
35+40=75(朵) 答:黄花和红花一共要做75朵。
二、解决问题练习
2. [教材P33 练习六 第4题]
63-41=22(幅)
答:还剩22幅没贴好。
二、解决问题练习
3. [教材P34 练习六 第6题]
运走了18箱橘(jú)子 还剩下29箱橘子。
一共收了多少箱橘子?还收了43箱柚 (yòu)子,橘子和柚子一共收了多少箱?
18+29=47(箱) 答:一共收了47箱橘子。
二、解决问题练习
3. [教材P34 练习六 第6题]
六、巩固练习
五、花店里原来的玫瑰花比百合花多18枝,今天 又进了35枝玫瑰花和40枝百合花。现在花店里是 玫瑰花多还是百合花多?多多少枝?
[选自《创优作业100分》 P19]
40-35=5(枝) 18-5=13(枝) 答:玫瑰花多,多13枝。
声明
本文件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 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 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司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
2.二(1)班的小朋友跳绳比赛。小红跳了27个, 小兰比小红少跳8个。
(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小丽比小红少跳多少个?
27-25=2(个) 答:小丽比小红少跳2个。
四、课堂小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谈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哪些需要注意 或不太懂的地方。
五、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43+37=80(个) 答:南瓜和冬瓜一共收了80个。
三、综合练习
2.二(1)班的小朋友跳绳比赛。小红跳了27个, 小兰比小红少跳8个。 (1)小兰跳了多少个?
27-8=19(个) 答:小兰跳了19个。 (2)小丽比小兰多跳6个,小丽跳了多少个?
19+6=25(个) 答:小丽跳了25个。
三、综合练习
答:孵小鸡需要21天。
三、综合练习
1. [教材P34 练习六 第8题]
孵(fū)小 鸭需要28天。
孵小鸡比小 鸭少用7天。
(2)孵小鹅比孵小鸡多用9 天,孵小鹅要用多少天?
9+21=30(天)
答:孵小鹅需要30天。
三、综合练习
1. [教材P34 练习六 第8题]
孵(fū)小 鸭需要28天。
孵小鸡比小 鸭少用7天。
运走了18箱橘(jú)子 还剩下29箱橘子。
一共收了多少箱橘子?还收了43箱柚 (yòu)子,橘子和柚子一共收了多少箱? 47+43=90(箱) 答:橘子和柚子一共收了90箱。
三、综合练习
1. [教材P34 练习六 第8题]
孵(fū)小 鸭需要28天。
孵小鸡比小 鸭少用7天。
(1)孵小鸡需要多少天? 28-7=21(天)
二(1)班有27幅画。
两个班一共有多少幅画? 已经贴好了41幅,还剩 多少幅没贴好?
二(2)班有36幅画。
27+36=63(幅)
答:两个班一共有63幅画。
二、解决问题练习
2. [教材P33 练习六 第4题]
二(1)班有27幅画。
两个班一共有多少幅画? 已经贴好了41幅,还剩 多少幅没贴好?
二(2)班有36幅画。
除此以外,将本文件任何内容用于其他用途时,应获 得授权,如发现未经授权用于商业或盈利用途将追究侵权 者的法律责任。
武汉天成贵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湖北山河律师事务所
73-20-35= 18
67 -8
59
59 +1 3
72
73 20 -35
18
73-(20+35)= 18
20 + 35
55
73 -55
18
一、计算练习
2. [教材P34 练习六 第5题]
21
35
43
95
34
64
59 41 70
5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计算练习
3.在○里填上“>”“<”或“=”。[教材P34 练习六 第7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