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和新课改理论
教育学之学生与教师及新课改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与学习动机
新课改下的学生观
● 学生是发展的人。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2,学生具有巨大的 发展潜能。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 学生是独特的人。
● 1,学生是完整的人。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 性。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 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 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2)教师劳动的广延性广延性是指空间的广延性。 教师没有严格界定的劳动场所,课堂内外、学校内外都可能成为教师劳动的空间。 这个特点是由影响学生发展因素的多样性决定的。学生的成长不仅受学校的影响, 还有社会和家庭的影响。教师不能只在课内、校内发挥影响力。还要走出校门,协 调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影响,以便形成教育合力。
教师
●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 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
教师的劳动特点: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复杂性表现在: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教育任务 的多样性;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创造性表现:;因材施教;教学方法上的不断 更新;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教师的劳动特点: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 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1)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长期性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教师劳动的成效并不是一时就 可以检验出来的,而是需要教师付出长期的大量的劳动才能看到结果,得到验证,教师的 某些影响对学生终生都发生作用。 (2)教师劳动的间接性(劳动效果的隐含性) 间接性指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教师 的劳动并没有直接服务于社会,或直接贡献于人类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教师劳动的结 晶是学生,是学生的品德、学识和才能,待学生走上社会,由他们来为社会创造财富。
教师资格证:轻松记忆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师职业道德的秘诀
教师资格证:轻松记忆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师职业道德的秘诀一、教育观(一)素质教育观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二)新课改的教学观口诀:学习过人(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二、学生观口诀:二独一发(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三、教师观(一)教师角色的转变口诀:“促进”“研究“开”“社区”(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二)教师行为转变口诀:你我他它(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与赞赏(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四、教师职业道德口诀:“三爱”“两人”“一终身”(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新课改基本理论要求
新课改基本理念要求
1. 新的教师观: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与学生的关系上是平等的,是平等中的首席。
2. 新的学生观:学习的主体,人格独立的人,有个体差异的人,个性丰富,富有潜力的人。
3. 新的质量观:实现由“以分数为标准”到“以每个学生德、智、体等诸方面素质与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为标准”的转变,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4.自主学习: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相对于被动学习)
5. 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和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相对于个体学习)
6.探究学习: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相对于接受学习)
7. 评价内容多元化:不仅重视语言能力与数理逻辑能力评价、也要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评价。
8.评价方式的多样性:除笔试外,口试、答辩、操作考试、听力考试、过程档案记录(成长档案袋,科学、艺术活动夹)、鼓励性评语、预测性评语等等。
9. 过程与结果评价并重:过程评价主要在于促进发展,结果评价则有比较明显选拔甄别功能。
10. 发展性评价:要求关注全人发展,关注个性发展,关注发展过程,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以来,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
2012.10.29.。
新课程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
新课程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和教学观一、教育观新课程在价价值追求和精神向度上的一个最凸显的特征是:“人”在教育中越来越大。
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一步理解,把握:⑴新课程把“人”作为教育的支柱。
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
从尊重人的价值、尊严、个性出发,从促进人的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着眼。
来制订教育政策,设计教育目标,构建教育理论。
这正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灵魂。
⑵新课程认为人(教师、学生)是最重要的课程因素,是课程建构的参与者、促进者、批判者。
⑶新课程充分关注每一个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全面发展”指向人的“共时性发展”,侧重于和谐性地综合发展;“终身发展”指向人的“历时性发展”,侧重于生成性地综合发展。
只有实现“全面发展”基础上的“终身发展”,人的发展才是完整的,符合人性的,有利于提升生命价值和服务社会促进社会的进步。
我们所耳熟目详的“四有”思想就包含了这样的价值追求。
下面是几位专家、学者对教育的论述:教育的价值取向在于:授受知识、开启智慧、点化或润泽生命。
——黄克剑(华东师大)◆ 这就是在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基础上把教育的价值上升到了生命的高度。
教育是一种武装人们的方式;它对人负有一种无可逃避的责任;它需使人能够适应生存的时代,而不致将他排除在人生的最终伟大目标之外;它将开启世界的钥匙——独立和仁爱援之于人,赋予他做为一个自由人只身跋涉及而步履轻捷的力量。
——何塞·马蒂肖川博士是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心的主任,他认为教育的力量应是:◆ 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 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 给蒙迷的双眼带来澄明◆ 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 给卑微的人们带来自信二、学生观学生是有着完整的人的生命表现形态、处于发展中的、以学习为义务的人。
——肖川新的学生观更关注学生发展的潜力和多样性的统一,关注潜能的开发,把他们的现在作为起点,而不是终点来看待。
——叶澜新的学生观就是注重学生发展的主动性、潜在性和差异性的学生观。
教师观,学生观,教育观,教师职业道德
《说说教师观》嘿,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教师观。
咱都知道,老师在咱的成长过程中那可太重要啦!那啥是教师观呢?简单来说,就是咱对老师这个角色的看法。
老师可不只是那个在讲台上讲课的人哦。
他们就像魔法师,能把那些复杂的知识变成好玩的故事,让咱一下子就记住了。
他们也像导航仪,在咱学习的道路上给咱指引方向,告诉咱该往哪儿走。
好老师得有爱心。
这爱心可不是嘴上说说,得实实在在地对咱好。
当咱遇到难题的时候,老师不会嫌弃咱笨,而是耐心地给咱讲解,一遍不行就两遍,两遍不行就三遍,直到咱明白为止。
要是咱在学校里不小心磕着碰着了,老师会像妈妈一样关心咱,给咱擦药,问咱疼不疼。
老师还得有责任心。
他们得对咱的学习负责呀!不能马马虎虎地教,得认真备课,把最好的知识教给咱。
要是咱考试没考好,老师不会只批评咱,而是会帮咱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所在,让咱下次能进步。
老师也是咱的榜样。
他们的言行举止都影响着咱。
要是老师自己都不遵守纪律,那咱肯定也学不好。
所以老师得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正直、善良、有品德的人。
而且呀,老师还得不断学习。
现在的世界变化可快啦,知识也在不断更新。
老师要是不学习,就教不了咱新东西啦。
所以他们得像学生一样,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更好地教咱。
总之,教师观就是要认识到老师的重要性,尊重老师,理解老师。
咱也要好好学习,不辜负老师的期望。
这样,咱和老师一起努力,才能在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哈哈,你觉得我说得对不?《聊聊学生观》嘿,大伙们!今天咱来聊聊学生观。
咱都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那学生到底是啥样的呢?在我看来呀,学生就像小树苗,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精心呵护才能茁壮成长。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
有的学生学习好,有的学生体育棒,有的学生画画厉害,有的学生唱歌好听。
咱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学生,得看到他们的闪光点。
学生也是有思想的人哦。
他们可不是只会听老师话的小木偶。
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梦想。
老师和家长要多听听他们的意见,尊重他们的选择。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结合自己学习情况和工作实际,浅谈我对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的理解和体会。
一、教育观教育是人类伟大的事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
首先,教师的职业道德对每位教师都是十分重要的。
爱就是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打开学生感情大门的钥匙。
当学生知道你是真诚的热爱他们时,他们感情的大门,智慧的大门就会向你打开。
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对所教学科的热爱、对科学的崇尚,会激发起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对学习的执著探索和对科学的追求。
二、学生观承认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承认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要发展和能发展是每一个学生的自我天性,承认并尊重每个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学生水平不齐,有差异是自然合理的;从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看,是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
教师的教学过程是生命与生命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
??教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评判学生,教育不是为了消除差异,而是使学生各得其所,各有发展,同时基础教育的评价目的是为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
三、教学观要认识到教学活动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建立师生合作的、民主的教学环境。
知识和智慧是伴行的,在教知识的同时应给人以智慧,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知识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结论,同时还是人类认识世界智慧的结晶。
任何把智慧排除在外的知识都是盲目的、片面的,是不可能把人教聪明的。
能力不仅仅是动手能力,应当是“手脑”并用。
学习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我们应当让学生抢占能力的制高点,在培养能力的基础上学习知识,而不是仅仅让学生强占知识的制高点。
教学中我们必须把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教是为学服务的,因此我们必须由“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教师由独奏者变为伴奏者。
“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
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写照。
但是,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会无怨无悔,默默奉献。
新课程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推荐下载
新课程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和教学观一、教育观新课程在价价值追求和精神向度上的一个最凸显的特征是:“人”在教育中越来越大。
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一步理解,把握:⑴新课程把“人”作为教育的支柱。
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
从尊重人的价值、尊严、个性出发,从促进人的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着眼。
来制订教育政策,设计教育目标,构建教育理论。
这正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灵魂。
⑵新课程认为人(教师、学生)是最重要的课程因素,是课程建构的参与者、促进者、批判者。
⑶新课程充分关注每一个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全面发展”指向人的“共时性发展”,侧重于和谐性地综合发展;“终身发展”指向人的“历时性发展”,侧重于生成性地综合发展。
只有实现“全面发展”基础上的“终身发展”,人的发展才是完整的,符合人性的,有利于提升生命价值和服务社会促进社会的进步。
我们所耳熟目详的“四有”思想就包含了这样的价值追求。
下面是几位专家、学者对教育的论述:教育的价值取向在于:授受知识、开启智慧、点化或润泽生命。
——黄克剑(华东师大)◆这就是在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基础上把教育的价值上升到了生命的高度。
教育是一种武装人们的方式;它对人负有一种无可逃避的责任;它需使人能够适应生存的时代,而不致将他排除在人生的最终伟大目标之外;它将开启世界的钥匙——独立和仁爱援之于人,赋予他做为一个自由人只身跋涉及而步履轻捷的力量。
——何塞·马蒂肖川博士是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心的主任,他认为教育的力量应是:◆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蒙迷的双眼带来澄明◆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微的人们带来自信二、学生观学生是有着完整的人的生命表现形态、处于发展中的、以学习为义务的人。
——肖川新的学生观更关注学生发展的潜力和多样性的统一,关注潜能的开发,把他们的现在作为起点,而不是终点来看待。
——叶澜新的学生观就是注重学生发展的主动性、潜在性和差异性的学生观。
教师观,学生观,教育观,教师职业道德
(一)素质教育观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新课改的教学观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二)教师行为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与赞赏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教师职业道德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新课改的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口诀
新课改的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口诀一、素质教育的内涵(一)素质教育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三)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秒记口诀:两全一个性两重点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育人为本”的儿童观)(一)学生/儿童是发展的人(二)学生/儿童是独特的人(三)学生/儿童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秒记口诀:两独一发三、教育观(一)素质教育观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秒记口诀:“提素”“个性”“实”“创”“两全”(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
秒记口诀:全面建设个性接班人(三)新课改下的教学观(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教学从“**学科”转向“**人”秒记口诀:四个转向四、素质教育的评价观(一)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三)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秒记口诀:许三多形终展第1页共3页Slogan五、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一)教师角色的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实践者秒记口诀:学促开设课,教学实研者(二)教师行为的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与赞赏;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秒记口诀:师生尊赏、教学引帮、自我反想、同事合掌六、教师职业素养(一)完整的知识结构(二)灵活的教学能力(三)教育机智(四)情感智力和品质秒记口诀:知能机品七、教师职业道德(一)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
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教育,是一项塑造灵魂、培养人才的伟大事业。
在这一过程中,教学观、学生观和教师观是三个至关重要的理念,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教学观,是对教学活动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
传统的教学观往往将教学视为知识的单向传递,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现代教学观强调教学是一种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活动。
在现代教学观中,教学不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知识固然重要,但获取知识的方法、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才是教育的核心目标。
教学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地去探索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灌输。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学也不应局限于课堂和书本。
社会是一个大课堂,生活中的种种现象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
现代教学观倡导将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学生观,是对学生的本质属性和地位的看法。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传统的学生观可能会过分强调学生的成绩和表现,而忽视了他们的个性和兴趣。
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这是正常的。
教师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他们能够在不断的努力和引导下取得进步。
而且,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求,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安排。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他们不同的学习需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有的擅长逻辑思维,有的富有创造力,有的善于表达。
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六大观,教师观学生观
六大观,教师观学生观一、教育观(一)素质教育观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就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就是推动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二)新课改的教学观口诀:学习过人(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为“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轻结论重过程”转为“轻结论的同时更轻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二、学生观口诀:二独一发(1)学生就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就是具备单一制意义的人三、教师观(一)教师角色的转型口诀:“促进”“研究“开”“社区”(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看,新课程建议教师必须就是学生自学和发展的推动者(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看,新课程建议教师必须就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二)教师犯罪行为转型口诀:你我他它(1)在看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特别强调认同与赞许(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看待自我上,新课程特别强调思考(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四、教师职业道德口诀:“三爱”“两人”“一终身”(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建议(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3)关怀学生——师德的灵魂(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建议教师资格证书考点的设置虽然没有规律性,但这些考试知识的形式和角度仍然可以通过对考试前几年考点的分析总结出来。
总结了能力水平的规律和与其他知识点的关系,以及解决考点问题的方法。
对考点的分析不应是被动的,而应建立在知识点的原则及其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解决考点的方法也应该是引导自己运用这些原则形成自我思想。
新课改的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
新课改的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课改正在逐渐展开,这对于学生、教师和
教学观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下面将围绕着这三个观点来进行阐述。
学生观
新课改对于学生的观念是有极大的影响的。
现在的学生,随着社
会的不断进步,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要求不仅仅是学校的传统课程,还需要更多的课外知识,以及更注重实践和操作性。
在这方面,新课
改的理念是与时俱进的,它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创新型思维,将学
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充分调动,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
与性。
教师观
在新课改中,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需要做的不
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自我探索。
教师在课堂上
应该成为一个引导者,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思考,同时还应该加
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教学观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教学观也得到了变革,传统的一刀切教学需
要被改变,教学要更多地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
现在的教学应
该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化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
同时,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PBL、探究式学习等,使学生具有更多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改的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都是非常重要的,他们相互交织,在推进整个教育改革进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要不
断地通过实践进行改进和提升。
只有重视学生、尊重教师的作用,才
能更好地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培育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迎接更
严峻的挑战。
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
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
教学观指的是教师对于教学的理念和观点,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坚持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观包括对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的认识和看法。
学生观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和看法,包括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动机、学习能
力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观察和判断。
教师观指的是教师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职责的认识和看法。
教师观包括教师对自
己的专业能力、责任感、教育使命以及与学生和家长的关系等方面的认知和态度。
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教学观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学生观则影响教
师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方式,教师观则决定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和态度。
只有
教育者对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有清晰、正确的认识,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和新课改理论
一、教育观:【1】素质教育内涵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素质教育面向所有学生,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发展性评价,评价方式多元,评价主体多元。
二、学生观:以人为本学生观,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具有自身独特性,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要把学生置于教育活动的主体,注重学生的主体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顺序性,循序渐进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不能搞一刀切不平衡性,适时而教,把握关键期互补性,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
三、教师观:教师劳动特点:复杂性和创造性(教育方法不断更新,教育机智)主体性和示范性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长期性和间接性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教师角色观: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促进者教师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展教师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生和反思的实践者教师转变为社区型开放教师教师行为观: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学生对待教学上,强调帮助、引导学生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教师专业发展要求:学会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勤于反思,成为反思实践者恒于研究,成为教育教学研究者勇于创新,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观: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四、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忠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乐于奉献,甘为人梯,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3,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
学生观,教师观,教育观
学生观,教师观,教育观学生观基本内容课程改革倡导“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以人为本,也就是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其核心就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可以总结为“两独一发”。
第一,学生是发展的人。
第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第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学生观答题模板该教师的行为是正确(错误)的,体现(违背)了学生观的要求。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是在教育教学中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该教师的行为主要体现(违背)了以下×个方面。
(此段根据材料增删)(1)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并存在巨大的潜能。
材料中,××老师……做法体现(违背)了该要求。
(2)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与成人之间具有明显的不同。
材料中,××老师……做法体现(违背)了该要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主体地位和主体需求,他们的想法不应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材料中,××老师……做法体现(违背)了该要求。
总之,在教育教学中要认识到学生是有差异的完整的生命个体,具有发展的潜能和发展的需要,他们的成长需要人文关怀。
教师观基本内容教师角色转变:1、学习与发展的促进者:教学方面:启发诱导、因材施教育人方面:道德培养、情绪情感2、建设者与开发者:建设者:从有到优——改变现有课程开发者:从无到有——开发新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3、反思的研究者:改进教学方法、解决教育问题4、社区型开放教师:学习型社会,走向社会教师行为转变:1、师生关系:尊重、赞赏2、教学:帮助、引导学生3、自我:反思,反思教育教学问题4、其他合作者:合作.相互合作、协调教育影响教师观答题模板第一步:先读题干(回答什么——分析、评述、建议;有几问;运用什么知识——职业理念、职业道德)第二步:分析材料(关键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根据材料筛选知识点)第三步:组织答案总:总体评价分:原理+分析材料总:怎么做教育观内容(一)素质教育的理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教师观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教师观新课改以来,人们对教师在基础教育新课程发展中的地位和角色等问题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教师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体现在:(教师不再只是一个课程知识的被动传递者,而是一个主动地调试者、研究者和创造者;教师不再是一个真理的垄断者和宣传者,而是一个促进者、帮助者、真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
)因此,积极能动的教师形象取代了消极被动的教师形象。
学生观:学生观,是教育工作者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的身心特点、发展潜能、素质目标及评价标准等问题的中的看法和观点。
怎样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在此背景下,新课改的学生观包涵一下三点:一、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出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1.学生是完整的人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不可以由教师任意捏塑。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学生是权责主体。
教学观:教学是一个信息和情感交流、沟通,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不可想象。
教学是语言文化与沟通文化的创造过程,也是奠定每个学生学力成长与人格成长基础过程。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观也发生变革,具体体现在以下四点:一、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1.鼓励学生参与教学。
2.创设智力操作活动。
3.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并加强训练二、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1.知道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2.知道学生了解学科特征,掌握学科研究方法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课程” 1.结论和过程的关系:教学相长。
1.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和新课改理论
1.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和新课改理论《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和新课改理论》教育,是一项塑造灵魂、培育未来的伟大事业。
在这个不断发展和变革的时代,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以及新课改理论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它们犹如指引教育航程的灯塔,为我们照亮前行的道路,帮助我们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教育观,是我们对教育本质、目的和价值的总体看法。
传统的教育观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应试能力的培养,而现代教育观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品德修养。
我们应该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潜力和发展需求。
因此,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因材施教,激发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让他们在多元化的环境中成长为有个性、有创造力、有社会担当的人。
教师观,是对教师角色和职责的理解。
在过去,教师被视为知识的权威和传授者,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
但如今,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深刻的转变。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教书匠”,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
教师应该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学习和进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学生观,是我们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和态度。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我们不能用固定的眼光看待学生,而要相信他们在适当的教育环境下能够不断进步和成长。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灌输的对象。
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新课改理论则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新课改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主张打破学科界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师职业道德
一、素质教育观的定义和内涵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
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
面向全体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5。
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一)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六项具体目标: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育观:
素质教育内涵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面向所有学生,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发展性评价,评价方式多元,评价主体多元。
~
二、学生观:
以人为本学生观,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具有自身独特性,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要把学生置于教育活动的主体,注重学生的主体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顺序性,循序渐进
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不能搞一刀切
|
不平衡性,适时而教,把握关键期
互补性,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
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
三、教师观:
教师劳动特点:
复杂性和创造性(教育方法不断更新,教育机智)
主体性和示范性
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
·
长期性和间接性
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教师角色观:
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促进者
教师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展
教师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生和反思的实践者
教师转变为社区型开放教师
教师行为观:
·
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学生
对待教学上,强调帮助、引导学生
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
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教师专业发展要求:
学会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
勤于反思,成为反思实践者
恒于研究,成为教育教学研究者
#
勇于创新,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观:
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
四、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
2,爱岗敬业,忠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乐于奉献,甘为人梯,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3,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
4,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
课程内容主要表现为课程计划(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某门学科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依据和基础)、教材
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基本理念:
>
三维目标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
综合课程观,课程的设置要更加综合,体现整体性、开放性
内容联系观,要努力与社会生活相联系
学习方式观,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发展评价观,重视学习过程
校本课程观,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特色发展
具体目标:
实现课程功能转变
%
体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均衡性、选择性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考试评价制度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国家地方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性评价内涵:体现最新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评价趋势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发展。
评价内容综合化
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主体多元化
更注重发展过程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