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局部战争
[最新]海湾战争简介
海湾战争,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局部战争。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军队入侵科威特,推翻科威特政府并宣布吞并科威特。
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取得联合国授权后,于1991年1月16日开始对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内的伊拉克军队发动军事进攻,主要战斗包括历时42天的空袭、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带展开的历时100小时的陆战。
多国部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重创伊拉克军队。
伊拉克最终接受联合国660号决议,并从科威特撤军。
战争评析海湾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发生的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
这场战争是特定时代的产物。
它深刻地反映了80年代末期世界的基本矛盾,是这些矛盾局部激化的必然结果;它体现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引起的战争特征的革命性变化;它展示了新的作战手段和作战思想运用于战争而产生的作战样式的诸多新特点。
海湾战争是冷战结束后的第一场现代化局部战争80年代末期,随着东欧和前苏联的剧变以及前苏联在全球范围内的战略收缩,世界形势开始发生战后最深刻的变化。
东西方两大阵营长达40年的冷战局面被打破,作为战后世界战略格局支柱的雅尔塔体系开始瓦解,世界的主要矛盾即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矛盾,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逐渐下降。
这种情况,使世界进入了一个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它一方面给和平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也酝酿和产生着新的矛盾与不稳定因素。
海湾战争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发生的。
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和吞并,违反了国际法准则,遭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谴责。
就世界的一个局部来说,这是中东地区力量对比失衡的产物,也是伊拉克政府谋求地区霸权的结果。
但是,就世界范围而论,这一事件又构成了对有关国家战略利益的冲击。
首先,它对美国在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过程中谋求新的霸权地位的全球性战略提出了挑战;其次,它对西方发达国家以对中东石油资源的渴求为表现形式的经济利益构成了威胁;再次,它对本来就很紧张的中东局势更增添了不稳定因素,引起了这一地区国家的强烈不安和反对。
第3讲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和和平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材料二
抗美援朝战争中,虽然我军在武器装备及其他物
质条件上处于明显的劣势, 但经历了 20 多年国内革命战争和反 侵略战争锤炼的中国人民军队也有着许多不同寻常的优势。有 敢打必胜的信念,有以弱胜强的丰富作战经验,有久经锻炼的 高素质的部队和著名战将。加上战争的正义性质,得道多助, 士气高昂。这些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胜利的基本条件。 ——李际均《抗美援朝战略遗产: 中国大国地位的奠基之战》
国的作用更加突出,2000 年举行了千年首脑会议,提出加强联 合国在发展领域的作用。实践证明以政治方式和平解决国际争 端,建立和维护相互间的和平共处的友好关系是最有效的。
(二)追求共同发展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全球化是一把“双刃 剑”,既加快了世界经济发展;又扩大了贫富差距,有利于发 达国家,给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提出新的挑战。第三世界要求建 立公平公正的国际关系新秩序,中国提倡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已成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本原则,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 两大主题,也是当今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
选修三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3讲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和
和平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能力探究
真题链接
课后作业
能力探究
一、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一)冷战阴影下的局部“热战” 1. 朝鲜半岛上的较量:二战后朝鲜半岛上出现了韩国和朝 鲜两个对立政权,且爆发内战;美国干涉,变为侵朝战争。中 国人民掀起了抗美援朝战争。1953 年中朝与联合国军在板门店 签订了停战协定,朝鲜战争结束。
日本梦想成为政治大国。多极化格局有利于全人类的和平 与发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人类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 源, 恐怖主义是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 传统的民族、 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在很多地区仍然存在,成为影响地 区和平与安全的重要隐患。 2.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国际组织,冷战结束后,联合
20世纪后半期局部战争的特点及类型剖析
20世纪后半期局部战争的特点及类型剖析
张俊杰
【期刊名称】《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2005(19)4
【摘要】从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局部战争连绵不断.局部战争制造并加剧了国际局势的紧张,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是世界不安宁的主要因素.探讨局部战争的根源和起因,剖析局部战争的特点和类型,制定正确的政策和策略,对于维护世界持久和平、保障各国人民的自由、独立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总页数】5页(P38-42)
【作者】张俊杰
【作者单位】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广西,桂林,541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153
【相关文献】
1.一部\"大\"而\"新\"的史学史\r——《20世纪后半期中国史学史》评析 [J], 王振红
2.20世纪后半期湖南学者先秦史研究论略 [J], 熊贤品
3.乌拉尔:政治和工业(20世纪后半期工业工作者的社会民主特点和业务特点) [J], 李艳君
4.20世纪后半期中国工程师群体特征研究——基于《中国工程师名人大全》的统计与分析 [J], 王安轶
5.20世纪后半期以来赣江流域极端降水事件分析 [J], 邹雄媛;刘燕萍;万丹;吴霞;郑康;赵军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局部抗战的内涵和特征
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局部抗战的内涵和特征中国抗日战争是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
它开始于1931年,当时日本在东北地区建立了所谓的“满洲国”,并控制了整个东北地区。
然而,中国仍然没有进行全面抵抗,而是开始了局部抗战。
局部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它的内涵和特征对于理解整个战争的历史进程和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一、局部抗战的内涵局部抗战指的是中国人民在日本侵略的初期,即1931年日本在东北地区进行侵略时,开始进行的针对日本侵略的地方性自卫战争。
这一时期的抗战主要是由地方政府、抗日组织、游击队和群众自发组织的自卫武装进行的。
它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民族抵抗。
日本侵略让中国人民认识到了民族危机,他们意识到必须进行民族自卫的斗争,以维护国家的尊严和主权。
2. 地方性斗争。
局部抗战是在日军实力相对强大的情况下,面对强大的日军,中国人民无法开展全面的战争,因而只能进行地方性的自卫斗争。
3. 自卫性质。
局部抗战是为了反抗日本的侵略而发起的自卫战争,其性质不同于其他全面战争。
二、局部抗战的特点局部抗战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其特点。
局部抗战的特点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历史背景特征。
1. 游击战、地下战和城市游击战。
因为局部抗战的军队力量相对较弱,而日本军队又强大狠毒,因此,中国人民主要采取以游击战为主的方式进行抵抗。
游击队在漫长的时间里,使用了各种各样的武器,如手榴弹、地雷、土炮等等,他们在山沟、密林、溪流等地布置埋伏,待日军无意中落入伏击圈后,突然发起袭击。
地下战则是在抗战开展的主要城市中兴起的,中国人民用地下通道、地道等隐藏起来,对进入城市的日军进行袭击,给日军以致命的打击。
城市游击战则是指直接对进入城市的日军进行攻击,通常由游击队和抗日组织等力量组织实施。
2. 群众自卫意识。
中国人民意识到,自己的家乡被侵略,自己的财富被掠夺,自己的家人被杀害,必须进行抵抗。
因此,局部抗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人民群众参与其中,并与军队士兵一起奋斗。
民族危机的政治背景和社会变革:中国局部抗战的历史背景
民族危机的政治背景和社会变革:中国局部抗战的历史背景20世纪30年代,中国遭受了来自日本的侵略和战争威胁,这个时期被称为中国抗日战争。
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各地区的抗日斗争情况也存在着差异。
其中涉及了政治背景和社会变革等多个因素。
1.政治背景在20世纪30年代初,国民政府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面临着困难。
这也导致了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当时中国政府采取的防御策略主要是消耗战,所以造成了许多受害的平民。
民族危机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地方上政权建设的不足所致。
在东北部,满族地区对于抗日战争挣扎的姿态十分明显。
在上海,沈阳,武汉,以及南京皆发生民族危机。
2.社会变革随着日本侵略的进展,中国各地的经济遭受到了破坏,大量失业人员出现,社会动荡不安。
许多中国人开始进行自我救助,以解决经济上的困境。
在农村,农民开始联合起来组织抗日民族团结的游击队,防止日本侵略。
在城市,旁观者也成为关心者,忙着处理因侵袭而造成伤亡和毁坏的伤者。
在大范围内,抗日民族团结的概念被广泛运用。
同时,国共合作政策被提出,以希望重建中国政权,阻止日本军队在华扩张。
然而,共产党项目中所缺乏的西方资本主义时主导提议的共识将导致这样的合作显然不足为法。
总之,中国局部抗战中的民族危机体现了各种社会问题,快速社会变革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抗日民族团结与国共合作政策的推行可视为改善情形的载体。
但困扰了中国近代史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和政治两重包袱导致的发展不足,成为和平和团结的最大挑战。
今天,面对全球化和民族主义的激烈冲突,我们也需要了解并研究历史的教训,以更好地应对当下的挑战。
20世纪英国转折点上三次局部战争的影响比较
心理 ,消 沉的氛围使得 民众普遍对 现实不满 ,社会 也 日趋保
守 ,此后 的二十年堪称英 国几个世 纪以来 最为低迷 的时期 。 英 国通过 战争 受益 匪浅 。首先 ,在 经济 上英 国 的金 融 运河战争更是英 国世界霸权终结 的标 志 ,两次大战尽管使其 寡头控制 了全球 的经济命 脉 ,使得伦敦迅速成 为全 球金融和 损失惨重 ,但毕竟 最终获胜并作为 主要 战胜者决定 了战后 的 黄金交易 中心 。内政方 面 ,鉴于战争期间源于福利制 度缺陷 世界秩序 , “ 三环 外交”超然于西欧 的态 度更显示了其成为 种 种社会弊端 ,英 国开始其社会 改革并着手建立社保 制度 , 美 国最重要 的伙伴 和美 苏间中介人 的大 国希望 ,但 是运河战 确保 国际竞争 力 。军事方 面 ,英 国政府鉴 于 陆军 的拙劣 表 争使 这一幻影消失 了 ,甚至有人认为 “ 国已由一等国降 为 英 现开始 推进军 事改 革 ,这 些努 力在 一战初 期得 到 了回报 。 三等 国”。战争还直接促 成了英国殖 民体 系的瓦解 ,在埃及
另一 面却蕴藏着危机 ,几十年经 济繁荣和社会稳定后 ,杜会 收支 ,由此直接导致 了长达 二十多年 的经济停滞 ,不但 相继 矛盾 已十分尖 锐 ,贫富悬殊和贫 困问题最为 突出。 10 年英 被德 法和 日本超过 ,而且差距越来 越大 。战争更重创 了民众 91
国全 国的国 民收人 分配 ,1 0 富人 相当 于3 0 万 穷人的总 4万 90
从 当时 的战略上看 ,布尔战争使得英 国控 制了通向非洲腹地 胜利 的鼓 舞下 ,约旦 、伊拉克相 继爆 发反英运动 , ̄ 6 年代 J l0 的走廊 ,大大巩 固了其在非洲的优势 ,南 非成 为 “ 英属海外 初 ,英 国在 中东的殖 民统治基本 终结 。运河战争也是英美 特
军事知识世界近代著名战争
军事知识世界近代著名战争近代著名战争是现代世界历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这些战争的发生和结果对世界的政治、经济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近代世界历史上的著名战争,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军事知识。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20世纪初爆发的一场全球性战争。
该战争持续了四年之久,从1914年到1918年。
主要的交战国包括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奥匈帝国等国家。
战争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是由于各国之间的殖民地争夺和意识形态的冲突。
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了世界政治、经济和地缘政治格局的重大改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至四十年代初爆发的一场全球性战争。
这场战争主要由两个军事联盟对抗而成,即盟军(以美国、英国、苏联为主)和轴心国(以德国、意大利、日本为主)。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也很复杂,主要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遗留问题和法西斯主义的崛起。
这场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尤其是犹太人大屠杀是历史上最大的种族屠杀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冷战时期的全球分裂和军备竞赛开始了。
越南战争越南战争是在1965年至1973年期间爆发的一场局部战争。
这场战争是冷战时期的产物,主要战场位于东南亚的越南。
该战争主要由北越(支持共产主义)和南越(支持资本主义)对抗而成,美国是南越的主要支持者。
越南战争不仅在军事上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和损失,还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反战运动,并对美国的国内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
湾岸战争湾岸战争是在1990年至1991年间爆发的一场战争。
该战争是由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而引发的,以联合国成员国组成的多国军事联盟(以美国为主)组成的盟军对抗伊拉克。
湾岸战争持续了短短数个月,以盟军的胜利告终。
这场战争导致了数以千计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中东地区的政治和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总结近代世界历史上的这些著名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们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抗日战争初期的局部反抗演变成全面抗战
抗日战争初期的局部反抗演变成全面抗战一、抗日战争初期的局部反抗20世纪三十年代初,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实行残酷统治。
接着,日本军队开始向华北、华东等地进攻,强占领土,劫掠资源,进行大规模抢劫和屠杀,严重破坏了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因此,中国人民开始展开抗日斗争。
在抗日战争初期,抗日斗争是局部的、分散的。
由于缺乏统一的指挥,很多地方只能自发地组织抗日武装抵抗日本军队。
例如,浙江温岭、江苏无锡等地的乡民因不满日本军队残酷的统治,自发组建了抗日义军,并协同南京军校发动了华中十邑抗日义军。
在北方,内蒙古的一些蒙古族部落组成了蒙古民族抗日军,与八路军配合,联合作战,共同抗击日军侵略。
此外,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中国共产党和各地的抗日爱国团体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共产党积极发动工人起义和农民暴动,以武装斗争和政治斗争形式,与日寇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在沿海,由于日军的进攻,广东各地组织了爱国志愿军和游击队,采取掩护、袭扰、破坏等方式,对日寇进行了有力的打击。
总之,在抗日战争初期,由于组织较为分散、力量较为薄弱,抗日斗争大多是在局部进行的。
但是,这些局部抗日斗争的成果,为全面抗战的爆发和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在北京南部的驻军区内诱杀我军部队将领而发动了侵华战争。
战争爆发后,全国各地的人民纷纷响应,积极开展抗战。
8月13日,国民政府正式宣布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在全面抗战期间,中国全国范围内的抗日斗争力量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发扬。
国民政府、军队和各抗日武装团体紧密合作,政治、军事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全方位的部署和协调。
由此,在毛泽东、周恩来等伟大领袖的统筹安排下,红军开始了“遵义整风”,确立了正确的抗战方针,打破了以往的保守主义思想,开展了形势好转的积极进攻。
在全面抗战期间,中国的抗日斗争逐渐由原来的局部反抗演变为全面的反侵华战争。
各地的抗日武装团体不断壮大,形成了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
中国民族意识觉醒的引爆点:局部抗战的重大意义
中国民族意识觉醒的引爆点:局部抗战的重大意义20世纪初,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潭中。
外国列强欺凌中国,而国内的腐朽统治者则无能无力改变中国的命运。
中国人民在长期的苦难中逐渐觉醒,开始寻求拯救国家和民族的出路。
1925年至1928年,中国国共两党联合发动的北伐战争,虽然未能全面收复国土,但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
背负着民族使命和责任感的中国军民经过多年抗争,逐渐形成了强大的民族意识。
而在抗日战争中,局部抗战的重大意义也成为了中国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引爆点。
一、局部抗战引爆民族意识觉醒抗日战争期间,曾出现过一系列局部抗战战役,如松花江战役、百团大战、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等。
这些抗战战役虽然规模较小,但却给中国军民带来了极致的磨难。
在战争最黑暗的时期,中国军民勇敢抗战,以自己的生命和血汗,为国家、民族和未来付出着惨痛的代价。
这种血与泪的磨砺,让中国人民逐渐形成了强烈的民族意识。
在长期的战斗中,人们开始明白,只有团结起来,发展自己,才能让国家、家园强大起来。
二、局部抗战重大意义:增强国民信心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实力相差悬殊。
中国士兵常常只能用人命填下巨大的差距,但每个士兵在献出自己的生命之前,都在坚定自己的信念。
在多场小规模的战斗中,中国军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战斗力和韧劲,为整个国家和民族扫除了形成威胁。
在困难和危险面前,中国军民表现出了无惧无惧的精神。
他们用他们奋斗的生机和活力,增强了国民信心,并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
三、局部抗战重大意义:培养了顽强抗日意志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民士兵常常在严峻的环境中进行援救、保卫战斗,他们不畏强暴,不屈服在敌人面前,表现出无畏无惧的顽强精神。
此时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新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觉醒,在全世界也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这是中国军民在局部抗战战斗中培养出来的精神,它支持了中国人民战斗抗日的信念,成为他们后续抗战的稳定支柱。
四、局部抗战重大意义:打破沦陷民族自卑在抗日战争时期,民间抗战的重要性昭然若揭。
回顾二十世纪世界十大典型战 役
回顾二十世纪世界十大典型战役二十世纪,是一个充满战争与变革的世纪。
在这个百年中,爆发了无数次的战役,其中有一些因其规模、影响力和战略意义而成为了典型。
以下就让我们一同回顾二十世纪世界十大典型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凡尔登战役,堪称“绞肉机”之战。
这场战役从1916 年 2 月 21 日延续到 12 月 19 日,德法两国投入了大量的兵力。
凡尔登是法国东北部的一个军事要塞,德军试图通过此战突破法军防线。
双方在狭窄的战场上展开了激烈的厮杀,炮火连天,尸横遍野。
这场战役使得双方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但法军最终守住了凡尔登,也让德国的战略计划破产。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莫斯科保卫战,是纳粹德国在二战中遭受的首次重大失败。
1941 年 9 月 30 日,德军集结了大量兵力向莫斯科发动进攻。
苏联红军和人民在极端恶劣的天气条件下,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他们凭借着坚定的意志和有效的战略,成功抵御了德军的进攻,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信心。
中途岛战役是太平洋战场上的关键一役。
1942 年 6 月 4 日,美军以少胜多,成功击退了日本海军的进攻。
此役日本损失了 4 艘重型航空母舰,而美军仅损失 1 艘航空母舰。
中途岛战役扭转了太平洋战场的局势,使美军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中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
从 1942 年 7 月 17 日开始至 1943 年 2 月 2 日结束,历时 6 个半月。
德军企图占领斯大林格勒,切断苏联的交通命脉。
但苏联军民在废墟中与德军进行了逐街逐屋的战斗,最终德军被苏军包围并歼灭。
这场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整个二战的转折点。
诺曼底登陆战役是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
1944 年 6 月 6 日,盟军在诺曼底成功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这次登陆行动规模空前,为盟军在欧洲的反攻奠定了基础,加速了纳粹德国的灭亡。
海湾战争中的“沙漠风暴”行动,展示了现代高科技战争的新形态。
局部战争
中东是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提出的一个概念。 位于欧、亚、非三大洲的交汇点上,包括埃及、 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约旦、科威特、巴勒 斯坦和以色列等17个国家和地区。
巴以分治
“英国不迟于1948年8月1日 结束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在
此后两个月内成立阿拉伯国和犹 太国,阿拉伯国的面积为1.1万平 方千米,占总面积40.7%,犹太国 面积为1.585万平方千米(其中含9 500平方千米的内格夫沙漠),占 总面积58.7%,耶路撒冷(158平方 千米)作为“在特殊国际政权下的 独立主体”,由联合国管理。” --《巴勒斯坦分治决议》 (联合国第181号决议)
1.“沙漠盾牌”行动 2.“沙漠风暴”行动(空中战役为主)
①多国部队军事行动 向以色列发射导弹 ②伊拉克的对抗 向沙特阿拉伯进攻 点燃科威特油井 向波斯湾倾泻石油
3.“沙漠军刀”行动(地面战役为主)
①战况:三路进攻(东、西、中) ②结果:伊拉克无条件接受安理会决议
“小鹰”号航母 F15制空战斗机 F117A 隐身夜鹰
《朝鲜:我们的第一次失败》贝文·亚历山大(美)
北 朝 鲜
南 朝 鲜 韩 国
( )
战争的过程
内战爆发:1950年6月25日
战争扩大:“联合国军”的干涉; 仁川登陆 抗美援朝:第一阶段:五大战役 第二阶段:边谈边打、 打打停停
战争的影响
对美国: ①通过战争扼杀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企图 彻底失败。 ②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 对朝鲜半岛:加剧分裂局面。 对中国:①捍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提高了中国的 国际地位。②使我国建立了一支较为现代化的海陆 空军,并取得了对美作战的经验。③提高了全国人 民的政治觉悟,激发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国际主 义精神,推动了我国各项工作的开展。 对苏联: 巩固了苏联对北朝鲜的控制;有利于苏联在 远东地区与美国对抗。 对日本:军国主义回潮;刺激经济的发展;美国改变 对日本的削弱政策,进而扶植日本作为对抗 社会主义的基地。
局部的反法西斯战争
出于共同的利益需要
(共同对抗英法美,争夺世界霸权,抢夺殖 民地和势力范围。)
1936年 德意协定 “柏林——罗马轴心” 2.过程 1936年 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 1937年 意加入 三国轴心形成
法西斯轴心国形成
东条英机
墨索里尼与希特勒
三头怪兽
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他 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 摆脱凡尔赛和约,重新武装的惟一办法。”
坦克、装甲车(辆)
大炮(门)
200
700
950
约2 000
据有关统计,在整个内战期间,德意派往 西班牙的军队分别达到5万和15万人,提供的 援助总额分别为5亿马克和15亿里拉。
原因:
1.支持佛朗哥法 西斯势力
大 西 洋
2.夺取西班牙重 要的战略地位 和战略资源 3.把西班牙变为 检验自己军事 实力的实验场
2、过程
1936 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失败 1941年,在盟军的帮助下,获得解放
英法等国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态度? 听任意大利通过苏伊士运河输送部队和物资
(三)西班牙内战 1. 爆发及结果
1936年 ,人民阵线组建共和国政府,佛朗哥叛 乱,内战爆发。1939年,共和国失败,佛朗哥建 立了法西斯独裁政权
局部的反法西斯战争
西班牙 内战
中国抗 日战争
埃塞俄比亚 抗意战争
一、局部反法西斯战争
背景: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一)中国抗日战争 1、局部抗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 2、全面抗战:1937年七七事变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 3、两个战场的抗战 正面战场敌后战场 中国抗来自战争的特点:直布罗陀海峡
局部战争
朝鲜战争机化1103班陈佳伟(A07110673)论朝鲜战争抗美援朝是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的统称(多指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抗美援朝战争开始。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
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
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
10月25日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抗美援朝背景:朝鲜半岛的分裂1945年2月,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安排,朝鲜半岛由中国、美国、苏联、英国共同托管;8月15日,日本投降,朝鲜半岛获得解放,美国和苏联随即改变计划,商定以北纬38°为在朝鲜半岛接受日军投降的分界线(三八线)同时,苏联、美国两国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半岛北、南半部,朝鲜半岛从此处于分裂状态。
在美苏的各自支持下,朝鲜半岛南部于1948年8月成立了以李承晚为总统的大韩民国(即南朝鲜),朝鲜半岛北部于1948年9月成立了以金日成为元首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即北朝鲜)。
1948年10月,苏联把朝鲜半岛北半部的行政权移交给朝鲜政府,同年12月25日,苏军全部撤离朝鲜。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继续在军事上援助蒋介石,同时扶持韩国、南越等政权,建立针对中国的包围圈。
1950年1月以来,在苏联和美国相继撤出在朝鲜和韩国的驻军后,朝鲜政府与苏联领导人密切协商,1月底,斯大林同意金日成以武力统一朝鲜半岛。
在4月10日至25日苏朝领导人三次会谈中,斯大林强调,对南方采取军事行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美国不进行干预和获得中国领导人的支持。
金日成很自信,他完全能够依靠自己的军队统一朝鲜,美国不会冒险发动一场大的战争。
5月13日,金日成秘访北京,通报了准备进攻南方的计划。
毛泽东感到很意外,但还是建议朝鲜人民军要速战速决,对大城市要迂回而不要恋战,要集中力量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局部战争的现实反映:中国局部抗战的当代意义
局部战争的现实反映:中国局部抗战的当代意义自19世纪末以来,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经历了许多局部战争,其中也包括中国的局部抗战。
这些战争都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对当代社会和未来的世界秩序都产生了影响。
本文将主要讨论中国局部抗战的当代意义,探讨其中蕴含的历史教训以及对当代世界的启示。
一、中国局部抗战的历史背景中国局部抗战主要指的是20世纪以来,中国相继出现的一系列反对外来侵略的武装斗争。
这种武装斗争在20世纪初期主要是反对帝国主义者和列强的侵略,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成了中国抵御日本军国主义的抗战。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人民发扬民族精神,不断进行自我救助和反抗,最终在国共两党的领导下,创造了远销中国乃至世界的伟大胜利。
二、中国局部抗战的历史教训中国局部抗战的历史教训主要有以下几点:1.团结战斗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中国局部抗战时期,数百万人民在国共两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坚持斗争,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团结战斗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
这种力量的体现不仅在于人数的多寡,更重要的是在于群众智慧和实际行动的坚定性。
2.坚持抗战到底中国局部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坚持了长达八年的抗战,这种坚持到底的云云姿态,彰显着中华民族的傲骨和不屈精神,给了人民非常重要的精神支持。
今天的世界也需要充满勇气的人来抵御类似的挑战。
3.克服困难中国局部抗战时期,中国军民克服了党内和党外、兵团内和兵团外的不和,突破了界限和障碍,共同为中国抗战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克服困难的经验有助于人们克服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更好地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4.把握历史机遇中国大量民众的参与与贡献是中国局部抗战成功的原因之一。
同时,危机让民众认识到危机的根源在何处,并且众共起义,联合进行斗争,最终获得胜利。
历史的机遇可能会在瞬间消失,把握机遇非常重要。
三、中国局部抗战对当代世界的启示中国局部抗战在当代社会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历史教训的总结,更重要的是给人们提供了对当代世界的启示和指引。
二十世纪以来战争 总结
一、归纳整理:(两次大战、局部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7—1918.11)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9—1945.9)
原因
(1)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部平衡加剧→重新分割世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激化;
(2)形成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疯狂的扩军备战,一战一触即发;
3.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民族解放运动和发展。
4.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5.客观上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两次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1.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一战”爆发后,日本借口对德宣战,乘机独霸中国。
2.中国加入协约国作战,战后作为战胜国,其合理要求遭到拒绝后,引发了国内五四运动。
(3)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引燃一战。
(1)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部平衡;
(2)经济危机的影响;
(3)法西斯实力的扩张;
(4)英法美的纵容侵略。
经过
1.爆发:1914年7月奥匈帝国想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也很快卷入战争。
2.交战双方:同盟国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协约过的英法俄意中和塞尔维亚。
3.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战争与科技革命的关系
第二次科技革命成果应用到一战中。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二战促进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启示
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人民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过于过之间应该和平共处;人类民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这样才能最终避免战争。
中国局部战争演变成全面抗战的开始
中国局部战争演变成全面抗战的开始中国局部战争演变成全面抗战的开始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形势非常紧张。
被当时的外国列强不断侵占和割让的中国处于内外交困的状态。
同时,国内政治也异常动荡。
中国的国共两党内部存在许多矛盾和争端,国民党政府对于共产党的打压更是愈发严厉。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迎来了局部战争,也因此开始了全面抗战的时代。
一、战争的导火索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了震惊中国和世界的“九一八”事变。
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的辽宁省,并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逐步占领其他地区。
国民党政府在面对日本的入侵时,表现出了明显的软弱。
此时,共产党针对国民党政府在解决日本侵略行为上的不力纷纷发表批评性的文章,激发了国民党对共产党的打压。
1934年,国民党发动了“皖南事变”,失败后对共产党进行了全面的围剿。
在长征的过程中,国共两党都受到了极大的伤亡,但共产党依然保留了一部分兵力在川陕边区组建游击队,不断骚扰国民党。
这是局部战争的一个导火索。
二、局部战争的爆发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
日本军队在事先进行了偷袭后,主动挑衅中国军队。
在随后几个月时间里,日军先后侵占了北平、天津等地,而中国政府和军队的反应较为消极。
不少中国人对于国民党政府的软弱失望,纷纷加入抗日救亡运动。
三、形势的变化面对日军的入侵,中国政府和军队逐渐觉醒,开始采取措施抵抗日本军队。
同年10月,在国民党中央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抗日救亡”口号。
会议决定,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的统一战线,共同抵抗日本侵略。
此后,中国各地纷纷展开了广泛的抗日救亡运动。
不少人自愿加入八路军、新四军等革命武装队伍。
国共两党共同抗日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要求,抗战的呼声愈来愈高。
四、全面抗战的开端1937年12月,日军在南京进行了大规模的暴行,史称南京大屠杀。
随后,中国政府宣布对日本宣战,全面抗战开始。
各地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在这个时候形成,包括原本对共产党非常敌视的国民党,也被迫与共产党合作共同抗日。
二战后的世界局部战争知识讲解
• 规模最大、强度最
战争;科索沃战争等。 • 海湾战争就空袭规模、战
高者:
争耗费、现代化程度而
第四次中东战争
言,是二战后所仅见。 • 波黑战争是二战后在欧洲
(十月战争)。
土地上发生的少见的大
规模的战争。
局部战争片段:
1、苏联入侵阿富汗。 2、两伊战争。
2、二战后局部战争爆发的原因
⑴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导致民族独立战争。 ⑵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激烈斗争导致战争。 ⑶地区霸权国家的扩张导致战争。 ⑷各国间的领土纠纷导致战争。 ⑸国家分裂导致战争。 ⑹民族矛盾导致战争。 ⑺宗教矛盾导致战争。
⑸ 战争的双方一般都有某些大国的直 接插手或幕后影响。
• 为何有此特点? A 大国的世界战略和利益需要; B 局部战争的双方需要大国的支持、庇护。
⑹ 战争的军事技术发生巨大变化。
• 20世纪上半叶——第一次军事技术革命
(坦克、飞机、航母)。
• 20世纪60、70年代——第二次军事技术革命
(核武器、导弹)。
未解决克什 米尔问题
阿拉伯国家 战败
特点
规模巨大, 影响深远
茅茅运动 肯尼亚、英 1948—1963 殖民统治
马来亚抗英 战争
马、英
1948—1955 殖民统治
朝鲜战争
朝、中、美、 1950——
韩等
1953
民族解放、 东西方对抗
古巴革命 战争
内战
1953—1959 反独裁统治
阿尔及利亚民 族解放战争
B 第二阶段
(1945—60年代末)
爆发局部战争126 次, 平均每年5 次。 • 规模最大、强度最高者: 越南战争。
C 第三阶段
(70年代 —1989)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知识点整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知识点整理20世纪是世界历史上战争最频繁和规模最大的一个世纪。
它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以及一系列的局部战争和冲突,同时也见证了冷战的对抗和联合国的成立,为世界带来了和平与发展的希望。
以下是20世纪战争与和平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整理:1.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间:1914年至1918年。
-原因:冲突的根源主要是由于殖民地争夺、领土纷争、军备竞赛等。
-主要参战国家:德国、奥地利-匈牙利帝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意大利、美国等。
-结果:战争结束后,各国签署了《凡尔赛条约》。
战胜国对德国提出了苛刻的赔款和领土让与等要求,导致德国经济崩溃和民众不满,为二战埋下了伏笔。
2.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1939年至1945年。
-原因: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不公正条约和经济危机,以及希特勒等极端主义势力的崛起。
-主要参战国家:德国、意大利、日本为轴心国,英国、法国、美国、苏联为同盟国。
-结果:战争以同盟国的胜利告终,在战争结束后,国际社会意识到战争的惨痛教训,为推动和平与合作奠定了基础。
3.冷战与核武器威胁:-时间:1945年至1991年。
-原因:二战后,苏联和美国成为军事、经济和意识形态上的两个超级大国,展开了一系列的对抗和竞争。
-主要事件:柏林封锁、古巴导弹危机等。
-结果:冷战期间世界进入了两极格局,东西方之间的紧张关系导致了大量的战争和冲突,但同时也推动了国际合作的发展。
核武器的威胁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各国签署了一系列的裁军和禁核条约。
4.联合国的成立:-时间:1945年。
-成立原因:为了避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悲剧再次发生,各国签署了联合国宪章,建立了国际组织来促进和平与合作,维护国际安全和促进发展。
-重要职能: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协调国际合作与解决争端等。
-问题与挑战:联合国在一些重大国际冲突和人道危机中面临着困难和挑战,但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组织之一5.冷战后的和平与发展:-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世界迎来了相对和平与稳定的时期,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地区冲突和恐怖主义威胁。
被称为信息化条件下的第一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是
被称为信息化条件下的第一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是
被称为信息化条件下的第一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是海湾战争。
海湾战争,是美国领导的联盟军队于20世纪90年代,为恢复科威特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并恢复其合法政权而对伊拉克进行的一场战争,是冷战期间的第一场大规模武装冲突。
海湾战争包括3个主要军事行动:沙漠盾牌行动、沙漠风暴行动和海上拦截行动。
联盟军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重创伊拉克军队。
1991年2月27日,美国宣布解放科威特的战争结束并于当天午夜停火,伊拉克最终在4月接受了停火协议[1]。
海湾战争是美军自越南战争后主导参加的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
在战争中,美军首次将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实战,展示了压倒性的制空、制电磁优势。
通过海湾战争,美国进一步加强了与波斯湾地区国家的军事、政治合作,强化了美军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
海湾战争对冷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它所展示的现代高科技条件下作战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对军事战略、战役战术和军队建设等问题带来了众多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求遭到英法拒绝
1)1956.10底,以色列入侵埃及
2)英法出兵
3)联合国大会令其停火
4)美苏不满
5)1956.12,英法撤出埃及,以色列于次年3月撤军
英法伙同以色列,共同出兵;美苏介入,使之有了插手该地区事务的好机会
1)埃及维护了民族利益,扫清了英法殖民统治残余
c.埃以签署《戴维营协议》
d.埃以建交
3)确认原则:阿以基本接受“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
4)付诸行动
a.1993年,以巴签署《原则宣言》
b.巴基斯坦独立
c.以色列从占领土地上部分撤军
悬而未决:
1)耶路撒冷的归属
2)犹太人定居点
3)拉宾遇刺
4)暴力冲突不断
海湾战争
1)历史原因:边界纠分
2)现实目的:
①掠夺财富→转嫁危机
b.捍卫了国家安全,激发民众爱国
c.提高了国际地位
d.中美长期敌对,影响台湾解决
3)对美:
a.打击了美霸权主义
b.从削弱到扶植日本
4)对东亚
加强苏联对朝鲜控制,日本趁机发展
5)对国际格局
加强两极格局对峙
中东问题
巴勒斯坦战争
1948.5.14,以宣告成立,埃等五国次日对以不宣而战,发动中东战争
以先败后胜
两极格局冷战对峙下的局部战争
背景
进程
特点
影响
朝鲜战争
1)美苏冷战下朝鲜半岛两政权并立
2)美国霸权政策(遏苏)
3)威胁中安全,干涉中内政
1)朝鲜内战爆发
2)美插手干涉
3)中抗美援朝
4)五大战役
5)中朝胜利,美签字
新中国在与头号资本主义大国美国较量中取胜
1)对朝:加剧了朝半岛的分裂局面
2)对中:
a.打破美军不可战胜神话
地面作战100小时,伊全线溃退,27日无条件接受联合国协议
一场高科技战争
1)对伊拉克
灾难深重国际制裁
2)对国际格局:
美国加强在海湾作用及干预国际事务的能力和信心,极力建立单极世界,助长其独霸世界的野心
3)对中东地区:阿拉伯国家严重分裂,形势更加复杂
②夺取领土→改变海湾战略态势
③控制石油资源→提高国际地位
3)外部条件:
中东力量均势失衡,动荡不定的国际局势
1)1990.8.2伊入侵科
2)以美国为首的多国维和部队进攻伊
a.沙漠盾牌1990.8
以联合国为名,38国进驻海湾以阻止伊进一步扩大侵略
b.沙漠风暴1991.1.17
多国部队对伊实施大规模空袭
c.沙漠军刀1991.2.24
2)胜利推动了中东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民族独立与自决运动呈现高潮
3)严重削弱了英法的国际地位
4)美苏走上中东角逐场的前台
5)中东问题更加复杂
六日战争
埃及与叙利亚合并为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使以色列面临南北夹击的威胁:法塔赫组织建立;能源结构变化;美苏插手,加剧矛盾
1)1967.6.5,以色列发动“闪电战”,抢占了大量土地
2)美苏通过“联合国”进行干预,双方停火
美苏卷入使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矛盾更加复杂
十月战争
为了收复在“六日战争”中失去的土地和洗刷耻辱而积极备战
1)1973.10,埃及、叙利亚同时在东西两线进攻以色列
2)美苏通过联合国提出停火决议,下旬结束
1)巴解游击队配合行动,开辟第三战场
2)以石油为武器,对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实行禁运、提高油价并减产
1)埃及、叙利亚收复部分失地
2)联合国维和部队进驻缓冲区,发挥重要作用
3)“石油武器”引发西方国家一场新的经济危机
4)对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和平之路
民族矛盾与大国间的矛盾交织在一起,各方为谋求和平而努力
1)达成共识:战争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2)初步和解
a.70年代末,埃以和解
b.埃美关系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