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企业的特点
民营企业的定义和特点
民营企业的定义和特点民营企业是指以个人或者集体投资、拥有的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国有企业相对应,民营企业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所有权私有化民营企业的最大特点是私人所有制,即企业的生产资料和经营权归个人或集体所有。
这意味着民营企业由私人投资兴办和经营,而不是由政府投资或控制。
这种私有化的所有权结构赋予了民营企业经营自主权和灵活性,可以更快地做出决策并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二、市场导向民营企业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来决定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它们注重市场调研和定位,迅速反应并适应市场变化。
相比之下,国有企业通常由政府决策,受政策和计划的影响较大。
三、竞争力强由于民营企业的灵活机制和市场导向,它们通常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民营企业可以更快地适应市场需求,灵活调整经营策略和生产方式。
它们注重效率和创新,更加注重以客户为中心,通过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来获得竞争优势。
四、灵活性高民营企业的组织结构相对扁平,在决策和管理上更加灵活。
由于拥有者通常就是企业的经营者,决策过程更为迅速和高效。
另外,民营企业对人员、技术和资源的调整也更加灵活,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
五、创新意识强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和发展,需要不断创新。
为了提高竞争力,它们注重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强调使得民营企业能够在市场中保持活力,并推动社会经济的进步。
六、就业机会多民营企业通常规模较小,但数量庞大,对就业的贡献非常重要。
它们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同时,由于民营企业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其员工通常具备较高的素质和能力。
总结起来,民营企业具有所有权私有化、市场导向、竞争力强、灵活性高、创新意识强以及就业机会多的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了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民营企业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并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中国民营经济的演变及其特点
中国民营经济的演变及其特点中国民营经济的演变及其特点中国民营经济的演变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逐渐形成的。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主要由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主导,民营经济几乎不存在。
1978年以后,随着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民营经济逐渐崛起并得到了迅速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政府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
1982年,国家在宪法中确立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并且开始实行多种形式的所有制制度。
同时,政府放宽对民营企业的限制,鼓励民营企业家开展经营活动。
这种政策的出现为民营经济的崛起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980年代,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从个体经济到集体经济再到民营企业的转型。
在这一时期,许多个体户改组成民营企业,并且开始采用雇佣劳动的方式进行生产经营。
这些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这一时期,民营经济的特点是主要以小型企业为主,经营范围相对狭窄,资金和技术条件有限。
到了1990年代以后,中国民营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一批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家。
这些企业家在经济改革和市场开放的大背景下,抓住了机遇,积极创业,快速成长。
例如,民营电子行业的巨头海尔集团、美的集团等就是在这个时期崭露头角的。
这些企业的崛起标志着中国民营经济从小型企业向大型企业的转变。
中国民营经济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国的民营经济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创新力。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民营企业可以更加自由地决策和行动,更快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和环境的变化。
同时,由于民营企业的所有者是企业家,他们更加关注市场、技术和品质,在产品和服务方面更加注重创新和质量。
其次,中国的民营经济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也是民营企业的生存之道。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民营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一起竞争,通过竞争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
通过不断的竞争和创新,一些优秀的民营企业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的领军者。
浅析民营企业的发展与特点及劣势分析
浅析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与特点及民营企业劣性分析民营企业发展与特点众所周知,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的重大成就之一就是民营企业的崛起和发展;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个体经济、家庭经济的出现到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乡镇企业的改制到21世纪民营企业的规模化、集团化,民营企业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目前民营企业的户数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数量总和相当,无论从企业数量、注册资本金、产值、市场零售额,还是从税收贡献、吸纳就业数量、出口创汇方面来看,民营企业都已经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能从偶然成功到必然成功必然有自己的方法;总结之后就是三大升级与五个台阶;“三大升级”是运作指导部分,包括企业家素质升级、专业化管理体系升级、产业化战略升级;“五个台阶”是理念塑造部分,包括企业化台阶——做活、专业化台阶——做好、产业化台阶——做强、资本化台阶——做大、国际化——做壮;在此以管理咨询和企业培训两个行业为例,谈谈其中的“三大升级”中企业家素质升级,以及重点谈谈企业素质升级中的“懂行业”;成就企业家,靠的是胆略;“胆”在前边,敢赌是前提;“略”在后边,谋划是关键;有略无胆做谋士,有胆无略成赌徒;企业家就是要有赌徒的胆量加上谋士的头脑;而目前大部分民营企业家是“胆大略小”,我们要做的是“减胆增略”;企业家素质升级的“减胆增略”有三个部分,即“企业三懂、经营三明和管理三为”,称为“驾驭企业三部曲”;企业三懂——懂行业、懂系统、懂运作;经营三明——精明、高明、英明;管理三为——亲力亲为、有所为有所不为、无为而治;驾驭企业的前提是懂企业;中国古贤庄子有篇着名杂文,名为庖丁解牛,很能说明“懂”的重要性;该文讲的是古代一国君身边有一厨师很会杀牛,而且能做到“游刃有余”和“踌躇满志”,该国君很欣赏这个厨师,并从中悟出了养生之道;谈古通今,作为企业家的梦想,恐怕就是在运作企业时,能像“庖丁”做到“游刃有余”和“踌躇满志”,但不知道他的前提是“目无全牛”;这种境界对企业来说,就是把企业看得很透彻,也只有把企业这条“牛”看透,才能在运作企业时“游刃有余”,从而“踌躇满志”起来;懂企业最为重要的是懂行业,懂行业并不是干这个行业时间久了自然就懂了,而是经过深入分析的“懂”,是专业化的“懂”;民营企业劣性分析但当前民营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企业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会存在不同的问题,而且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是复杂的;如果孤立地想将所有问题全部解决,需要付出相当高的成本;因此必须把握住和解决好企业遇到的关键问题;很多研究表明,我国民营企业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企业不知道如何从传统的家族式管理向现代化的企业管理过渡,即怎么变革的问题;责、权、利不清晰,制度不明确;在领导方式上未能合理地进行分权;没有建立科学和合理的治理结构,未能引进职业化的管理队伍,即职业经理人;企业处于其特定的发展阶段,表现为富有灵活性,经常按照领导人的意志发生变化,缺乏控制力和稳定性;2.2.1 外部环境1 我国民营企业的整体结构化的战略策划/计划能力和预测能力缺乏;随着我国加入WTO,政府对于不同行业垄断的逐步放开,我国民营企业在未来的3-5年内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新老企业,靠以前的关系和垄断地位赢得市场”的局面将被打破;比如:航用油油价放开,航用油的批发零售权利放开,面对众多的国外油料经营巨头,国内的竞争将变得越来越残酷;2 我国民营企业的生存危机意识缺乏,自我感觉往往良好;曾经面对国内几个着名民营企业的内部中高层员工有一个调查,题目是:您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最大的竞争对手情况嘛调查结果是%的民营企业内部员工认为“在本行业是存在比较有影响力,还有许多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但是了解不多”;3 我国民营企业对行业内的国家现在和将来采取什么样的具体政策还不明朗,对在国际上存在的行业标准也不是非常清晰;井底之蛙的现象非常突出,为企业制定具体的发展战略和应对策略带来很大的困难;4 我国民营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的经验不足,中国市场化经济体制不过才十多年的历史,与发达国家没有可比性;在融入世界全球化体系后,我们自身的制度不健全和经验的不足,将成为中国民营企业最大的风险;2.2.2 内部环境1 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股东思想不统一,利益难以统一导致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性的工作很难得到足够的支持;2 企业股东和员工由于缺乏良好的职业规划,对企业发展前景存在疑惑,所以要求就会出现了下面问题:员工要求改善待遇、股东要求高额回报、世界范围内的薪金下调;于是矛盾加重;3 帮派现象异常突出;由于公司内部的权、位、责任出现了不配套,利益分歧加剧,企业内部不同员工之间也就存在了不同的派别,为争取自身的利益,不断打击其他派别,使得公司内部损耗异常巨大,员工之间的隔阂越来越严重,致使企业运作不畅通;例如:中国民营企业中层管理人员选择“肯定有帮派的”比例是%,基层员工选择“肯定有帮派的”比例是%,同时,10%的高层管理人员还选择了“没有帮派”,可见中国多数民营企业的管理高层没有觉察到内部帮派可能的可能危机;4 民营企业注重眼前利益较多,结果在转型期,大量新制度的出台和试行,造成某些制度条款和执行上的不完善,加上企业各个部门间沟通协调不善,任务分配不均衡等,导致我国民营企业在近一年内凝聚力降低;表现为一部分人对于民营企业的发展和未来悲观和失望,可见对于中层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确实是一项迫切而重要的工作;5 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在早期良好的沟通也在企业的发展变化中出现了严重危机,例如:我国民营企业中层管理人员选择“沟通不畅的”比例是%,基层员工选择“沟通不畅的”比例是%,同样,%的高层管理人员还选择了“没有时间沟通”,可见沟通已经成为了中国企业发展的病毒”;6 内部员工满意度较低:主要表现在对个人成长的低预期,中国民营企业内部“个人的教育培训”、“个人发展机会”、“个人能力和潜力的发挥”;以及部分管理人员领导方式与员工预期之间的较大差距;7 员工对企业未来缺乏信心与敬业感的降低:例如:民营企业中层管理人员选择“敬业的”比例是%,是除了基层%员工之外最低的,同样,%的中层管理人员还选择了“疑惑的”,可见他们对于公司的未来发展没有信心;更让人担心的是只有%的中层管理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选择“充满希望的”;8不公平感的增强:我国民营企业% 的员工选择了“不公平的”;这种感觉源于对于公司动态、社会新观念新知识的不了解、不适应%的员工选择“接受新观念与新知识”是他们最应加强的能力,在全员最应加强的能力中排名第一,和与过去相比待遇不能够随着工作量、工作难度增大而增加的不满;。
我国民营企业的类型和特点
我国民营企业的类型和特点2000年以来,民营企业已占国民经济总量的四分之一,对中国GDP总量的贡献己经占到50%以上,成为整个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
中国经济的动力源就在于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在社会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民营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较多地使用劳动力资源,是缓解我国就业压力的重要渠道;民营企业的发展推动了我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等等。
1 我国民营企业的组成类型依据民营企业发展的现实情况,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大致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1)个体企业。
主要指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个体工商户。
个体工商户,在改革开放前就有,但在不断斗私批修、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条件下,有也可视同没有。
因为少得可怜,而且主要为修鞋匠、蹬缝纫机、理发的专业户等,根本没有什么产值。
到1978年,偌大的中国,城乡只有15万户。
因而现实中的个体工商户,都是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在国家放宽政策后,重新发展起来的。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个体所有制经济既是独立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又是少许的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是一般劳动者谋生和就业的主要方式,并没有太大的意识形态障碍。
所以,发展的势头很猛。
个体企业是我国民营经济的主体,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私营企业。
即在五十年代中期对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消灭了的资本主义工商业。
实际它们是在农村家庭承包制的前提下,在家庭承包出现了专业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则是在允许待业青年自谋职业、个体工商户发展的基础上,增加雇工,扩大经营规模而发展起来的。
私营企业是把社会上的各种生产要素组合到一起的经济,它代表了比个体经济更高的生产力,对国家、社会的贡献更大。
(3)民营科技企业。
这全部是由科学技术人员下海创办的企业。
其特点,①地地道道的民营,机制比较灵活。
②主要从事科研开发,有助于实现技术成果产业化。
所以它的活力最强,产品科技含量高,创造的产值比一般私营企业还高。
面试题目民营经济(3篇)
第1篇一、引言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从民营经济的概念、现状、问题、发展、政策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面试考生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民营经济的概念民营经济是指在我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以个体、私营、股份合作制、集体所有制等非公有制经济形式为主体的经济组织。
它包括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村合作社等。
民营经济具有以下特点:1. 灵活性:民营企业在经营决策、市场开拓、技术创新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变化。
2. 创新性: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管理模式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3. 劳动力吸纳能力:民营经济吸纳了大量劳动力,缓解了就业压力,促进了社会稳定。
4. 税收贡献:民营经济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税收,为国家财政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民营经济的现状1. 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民营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民营企业数量逐年增加,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产业结构优化:民营经济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推动了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3. 创新能力增强: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国家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4. 国际竞争力提升:我国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全球化进程做出了贡献。
四、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1. 融资难:民营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制约了其发展壮大。
2. 人才短缺:民营企业普遍存在人才短缺问题,制约了企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
3. 政策环境有待优化:虽然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但部分政策执行力度不够,民营企业仍面临一些不公平待遇。
4. 国际贸易摩擦:在国际贸易中,我国民营企业面临诸多贸易壁垒,制约了其发展。
五、民营经济发展对策1. 优化融资环境:政府应加大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中国民营企业的特点
中国民营企业的特点1.中国民营企业的竞争力日见显著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发展,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不仅在竞争性领域逐渐占据主体地位,而且已经大量进入非竞争的垄断性和公益性部门。
民营企业的规模不断壮大,实力迅速增强,能够直接影响经济社会生活的大型民营企业不断涌现,已经成为很多地区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龙头和引擎。
随着中国融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民营企业还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在国际市场上展示出了自己强大的竞争能力。
调查表明,当前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表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
2.民营企业的竞争力与治理结构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我们的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表明,民营企业竞争力与家族制之间几乎不存在后者决定前者的特定关系。
不仅如此,在中国现阶段反而还存在另外一种相反的情况,即企业竞争力指数最高的企业(比如为100时),家族制企业所占比重是最高的;而竞争力指数为40~50和10~20之间的企业中,也是家族制企业所占比重较高的。
这就是说,在中国现阶段,中小民营企业的竞争力水平并不必然与其产权结构、企业治理结构的现代化水平成正相关关系。
这种状态表明,企业的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确实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在企业规模达到某种水平之前,或者在企业发展的早期阶段,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的高级化、多元化、分权化,不一定是企业的最佳选择。
3.大型民营企业表现出较明显的竞争优势,但中小民营企业竞争力指数较高平均而言,多数大型企业民营企业的竞争力指数并不高。
这次遴选评定的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50强的平均竞争力指数仅为,比我们回收的全数据中小民营企业平均竞争力指数仅高出个百分点,只占微小优势。
但是,这些企业的资产规模、年销售收入规模却远大于中小民营企业。
如果我们只考虑全数据中小民营企业中的竞争力指数前500家,则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虽然销售收入规模和净利润规模等指标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但差距已开始缩小,特别是净利润的差距缩小幅度更大一些,反差最大的是两类企业的竞争力指数。
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的特点
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的特点
1.规模小,竞争压力大
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规模小,受到的排斥比较多,感受的竞争压力大,从而也就比大企业更具有进取与创新精神。
尤其是高技术领域中的小企业,其经营者一般既是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又是在某一领域具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企业的设立也是根据经营者的技术专长而定的。
2.组织结构灵活
中小型民营企业在其组织结构的安排上也比大企业更具灵活性,表现在管理层次较少,技术人员与非技术人员之间,生产人员与销售人员之间容易沟通。
这既便于各种信息的及时传递,也利于整体参与意识的增强。
由于具有灵活机动的经营机制,能对各种信息迅速做出反应并集中力量进行研究开发,从而能创造出比大企业更高的创新效率。
3.配角经济的优势
从经济学角度看,经济全球化和贸易投资自由化,使国际分工越来越细,合作越来越紧密,配角经济的生
存和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大。
就好比给“航母”当配角的“舢板”,不仅不会淹没,反而会相互依存,而我们有些企业往往盯着最终产品,不愿去做配角。
实际上,配角决不等于“零打碎敲”,配角市场同样蕴藏着巨大的商机,而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正扮演着配角经济的“主角”,会把“中国制造”唱得有声有色。
民营企业概念与特点
民营企业概念与特点所有的非公有制企业均被统称为民营企业。
这是现在对民营企业最普遍的定义。
但不同的学者对民营企业还有很多他们自己的看法:何芳英(2001)认为民营企业是指个体、私营企业、自然人和私营企业控股或由其运营的各种组织形式的企业,而民营经济广义地讲即为各类民营企业的统称,狭义地讲指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1。
《民营企业家研究》课题组(2001)认为民营企业一般是指非公有制企业。
个体经济属于非公有制经济成份,但个体户称不上是企业,因此狭义的民营企业往往就是指私营企业2。
邹家华(2002)认为民营企业是指由非政府投资创办的企业由国有民营和民有民营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另一部分为资产所有权归企业或创办者和投资者所有3。
欧阳山尧(2005)认为民营企业是指民间私人投资、经营、享受投资收益和承担经营风险的法人经济实体4。
华大万(2001)认为所谓民营企业,就是指区别于政府投资的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个体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乡镇企业,此外,还包括股份制企业中国家不控股的企业,“三资”企业中国家不控股的企业5。
对民营企业的界定国内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民营经济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各种不同所有制的企业都包括在内。
根据目前国内的具体情况,民营企业至少包括以下六类企业:①个体工商户;②个人、家庭或家族所有的企业;③个人、家庭或家族所有制的企业通过改制而形成的股份制企业;④通过国有资产重组而形成的,既有国家投资,又有个人、家庭或家族投资的企业;⑤合伙制企业;⑥由公众集资而建立的企业。
基于以上学者的分析,我认为民营企业是指个体、私营企业,自然人和私营企业控股或由其运营的各种组织形式的企业。
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特点
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特点民营经济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下面是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1.增长速度快:自开放以来,民营经济不断崛起,快速发展。
特别是进入21世纪,民营企业继续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
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中国经济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2.创新能力强:民营经济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是推动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之一、自主创新成为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许多民营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不断推动产品升级和产业升级。
3.灵活性和适应性强:民营经济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迅速调整经营策略和改变经营模式以适应市场和政策的变化。
民营企业通常以灵活的方式运作,能够更好地抓住机遇和应对挑战。
4.市场化程度高:相对于国有企业,民营经济更接近市场化经济模式,更具市场化的经营理念和行为方式。
民营企业通常更加注重市场需求,更加敏锐地抓住市场机会,更加注重效益和效率。
5.产业结构多元化:民营经济的发展使得中国的产业结构逐渐多元化。
民营企业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各个领域都有涉足,为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作出了重要贡献。
6.就业能力强:民营经济的高速发展为中国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民营企业在创造就业机会、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上具有一定优势。
7.国际化程度提高:随着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
一些民营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扩大业务,提高国际影响力,为我国开展国际合作提供了新的平台。
8.社会责任意识增强:民营经济在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社会责任。
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回报社会,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和社会形象。
总之,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特点可以归纳为增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灵活性和适应性强、市场化程度高、产业结构多元化、就业能力强、国际化程度提高以及社会责任意识增强等。
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的研究
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的研究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的研究引言:近年来,民营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民营企业的特殊性质以及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如何实现高效的管理一直是民营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
本文将系统地探讨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的研究,包括其特点、挑战以及解决方法等方面,以帮助民营企业更好地适应变化的市场环境。
一、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的特点:1.创新和灵活性:相较于传统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具有更高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他们能够更快地适应市场的变化,更加积极地创新和实施策略。
2.高度的组织扁平化:民营企业通常具有较小的规模和组织层级,使得决策和实施过程更加迅速和高效。
3.注重效益和收益:由于资源有限,民营企业更加注重效益和回报。
他们更加注重成本控制、市场营销以及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4.人力资源优势: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和激励,通过灵活的薪酬体系、晋升通道和培训机会吸引和留住优秀员工。
二、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的挑战:1.资金和资源限制:由于民营企业常常拥有有限的资金和资源,他们往往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难以扩大规模和进一步发展。
2.人才引进和培养难题: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可能面临更大的困难来吸引和培养高水平的人才,这可能会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3.不完善的管理体系:由于企业起步较晚,很多民营企业的管理体系相对不够完善,缺乏科学和规范的管理程序和机制。
三、提高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的方法:1.加强组织管理:民营企业应注重加强内部的组织管理,建立科学的制度和流程,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创新管理方法:民营企业需要不断创新管理方法,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市场营销的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3.注重人力资源发展:民营企业应该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入,通过培训和激励,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和积极性,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4.与其他企业合作:民营企业还可以通过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共享资源和信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民营经济高三知识点归纳
民营经济高三知识点归纳一、民营经济的定义和特点民营经济是指由私人个人或私营企业拥有和经营的经济实体。
它在市场经济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
其主要特点包括:1. 个体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私有化;2. 经济活动主要以盈利为目标;3. 个体和企业在经营决策上享有较大自主权;4. 在市场竞争中发挥灵活性和创造性。
二、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近年来,中国的民营经济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的发展:1. 第一阶段(1978年至1992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民营经济开始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逐渐发展起来;2. 第二阶段(1992年至2000年):国家政策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和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引导民营经济快速发展;3. 第三阶段(2000年至2010年):深化改革,加强民营经济的法律保护和市场准入,促进民营经济的稳步发展;4. 第四阶段(2010年至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三、民营经济的贡献和意义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主要贡献和意义包括:1. 为就业提供了大量机会,缓解了就业压力;2. 推动了经济增长,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3. 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完善;4. 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5. 增加了财政收入,为国家提供了资金来源。
四、民营经济的问题与挑战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包括:1. 融资难、融资贵,对资金的需求面临困境;2. 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仍有待提升;3. 企业管理体制不完善,需要提高企业管理水平;4. 市场竞争不公平,存在不正当竞争现象;5. 政策支持力度有待加强,相关法律法规需要完善。
五、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措施为了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提升民营企业融资便利性;2. 加强技术创新支持,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3. 完善企业管理体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规范;4. 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竞争公平性;5. 提供政策支持,优化法律法规环境。
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近年来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民营企业发展迅猛。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深化改革,民营企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统计数据显示,民营企业在国内生产总值、就业人数等方面都占据了较大比重。
许多民营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取得了良好的业绩,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次,民营企业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一方面,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仍然面临较高的成本和较大的困难。
由于没有像国有企业那样获得国家支持,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相对较窄。
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来自国内外企业的激烈竞争。
一些传统行业的民营企业面临着技术更新和市场转型的压力。
第三,政府加大了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其中包括减税降费、简化行政审批、优化商业环境等。
这些举措为民营企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更多的机会。
最后,民营企业正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随着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日益紧密联系,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开始走向海外市场。
他们通过参加国际展览会、建立海外分支机构、与外国企业合作等方式,不断拓展海外业务。
综上所述,中国民营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
然而,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其提供了更好
的发展环境。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壮大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相信中国民营企业在未来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民营经济知识点总结
民营经济知识点总结一. 民营经济的概念和特点1. 民营经济的概念民营经济是指私人持有和经营的企业经济活动的总和,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
在中国,民营经济是指以个体经营、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中小微企业等为代表的私有制经济。
2. 民营经济的特点(1)产权明晰:民营经济的产权清晰,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是相同的个人或集体,所有者享有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
(2)经营灵活:民营经济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变化迅速调整生产和经营活动,响应市场更灵活。
(3)市场竞争激烈:在民营经济领域,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市场机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4)创新能力强:民营经济注重创新和技术发展,具有较强的创新动力和能力。
二. 民营经济的发展阶段1. 初期发展阶段民营经济在我国的初期发展阶段主要以个体经营和私营企业为主。
由于制度体制对私营经济的限制,民营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但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民营经济发展逐渐得到了解放和发展,开始崭露头角。
2. 蓬勃发展阶段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我国民营经济逐渐得到了发展,出现了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营企业家和企业。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民营企业蓬勃发展,各地纷纷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3. 成熟稳定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民营经济不断壮大和发展,逐渐走向成熟和稳定。
民营企业从原来的小微企业发展为中小企业甚至大型企业,其中一些民营企业成为了国际知名企业,在国内外市场都有一定的影响。
三. 民营经济的发展优势1. 生产效率高民营经济因其市场化和灵活的特点,生产效率较高。
在市场竞争中,民营企业能够更快速地调整生产和经营策略,适应市场需求,提高生产效率。
2. 创新能力强由于缺乏“国资优势”,民营企业必须依靠自己的创新能力来获得发展。
因此,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
3. 活力强民营经济的发展活力大,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比较
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比较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民营企业是由私人投资者拥有和经营的企业,而国有企业则是由政府或国家控股的企业。
这两种类型的企业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本文将比较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在所有权结构、管理模式、市场竞争力以及社会责任方面的差异。
所有权结构首先,民营企业的所有权结构更加多元化和灵活。
民营企业的所有者可以是个人、家族或者合伙企业,这样可以允许更多的人参与到经济活动中来。
相反,国有企业的所有者是政府或国家,决策权高度集中,这可能导致决策效率较低。
管理模式其次,在管理模式方面,民营企业通常更加注重市场竞争和利润追求。
因为民营企业的利益直接与企业经营状况相关,他们更倾向于采取高效灵活的管理方式来适应市场需求。
相比之下,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往往更加官僚化,决策过程需要通过多层次的审批,这可能导致决策响应速度较慢。
市场竞争力在市场竞争力方面,民营企业通常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由于民营企业的经营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他们倾向于采用灵活的市场营销策略和创新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客户需求。
这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并迅速作出调整。
相反,国有企业在竞争方面可能受到政府管制和官僚体系的制约,市场竞争意识和灵活性相对较弱。
社会责任最后,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也存在差异。
民营企业往往更注重企业社会责任,因为他们需要与社会各界建立良好的关系和声誉。
他们倾向于参与公益活动、回报社会,并关注环境保护。
相比之下,国有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社会责任的推动压力,但也有更多的政府支持和资源,可以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结论综上所述,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在所有权结构、管理模式、市场竞争力以及社会责任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民营企业具有所有权多元化、灵活的优势,注重市场竞争力和社会责任。
国有企业则具有政府支持和资源优势,重视长期规划和公共利益。
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这两种类型的企业相互补充和共同发展,共同推动着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中国私营企业特点有哪些
中国私营企业特点有哪些中国的私营企业有很⼤,有⼤型、中型、⼩型还有⼩微型的私营企业。
不同规模私营企业发展情况不⼀样,结构也不同,盈利状况更不⼀样。
但同为私营企业,肯定是有相关的特点。
那么,中国私营企业特点有哪些?以下,是由店铺⼩编整理的相关内容。
国内私营企业的特点⼀、企业⼩,机制灵活跟着市场应变。
民营企业发展到现在,虽然有了些年头,但主体上,民营企业还是以⼩企业为主。
民营企业规模⼩,转型快,能够及时跟得上市场的变化,为了企业⽣存及时调整企业战略⽅向,不象⼤企业那样转型困难。
⼆、先天不⾜,难以发展民营⼩企业普遍的素质偏低,在刚开始时,凭借领导⼈对市场的敏锐的观察,以及⼀家⼈拼命努⼒奋⽃的结果,通过最原始的创业⽅式,⼩企业⼀般都能够在市场上分⼀杯羹。
但家长制的企业管理,很难在发展中形成管理蜕变,在企业逐步扩⼤的同时,简化了的国营化管理体系重新使⽤起来,在正规化管理的过程中,家族内部⽭盾开始激化,管理进程冲突不断,企业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很容易⾛进⼀条死胡同,这是中国民营企业普遍只有3到5年寿命的根本原因。
三、融资困难改⾰开放⼆⼗多年,到这两年融资⽅⾯政策上虽然有所松动,但根本局⾯依然没有好转,融资难已经是民营企业公认的瓶颈。
企业在发展扩⼤的过程中,⼀⽅⾯需要警惕企业财务危机,另外⼀⽅⾯,因缺乏资⾦导致再⽣产投⼊跟不上,不能象西⽅民营企业⼀样,能够得到⾦融系统良好的⽀撑与护持,这是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缺憾。
四、管理混乱民营企业的管理实质上是国营体系管理改良简化版,加上中国传统的家长管理制版本。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触及正规化管理时,每每在⽭盾冲突下胎死腹中。
虽然个别民营企业依靠强有⼒的领导能够突破这个怪圈,但民营总体上,迄今为⽌,始终⽆法逾越管理混乱,实现脱胎换⾻的企业转变。
五、⼈才培养⼒度不够⼩企业为了企业⽣存,在对外吸引⼈才时,往往不遗余⼒,以解燃眉之急。
但根本上,由于⼩企业的急功近利,往往⽆法形成类似国营公司的⼀整套培养体系,导致民营企业在⼈才使⽤⽅⾯,始终需要借⼒于市场环境。
民营企业发展的特点
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特点一、微观主体特点我国民营经济的微观主体由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所组成。
按照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登记管理办法规定,个体工商户包括个人所有、个人经营的工商户,家庭所有、家庭经营的工商户以及若干自然人合伙经营的工商户;私营企业则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工人数8人以上(包括8人)的盈利性组织,在法律形态上有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等的类型。
两者的区别在于雇工人数,即个体工商户基本上不雇工,或雇工很少且在7人以下。
2002年,全国个体工商户的户数、从业人数、注册资金分别是私营企业的9.78、1.39和0.156倍,从中也可以看出,个体私营企业的资本金、从业人员规模远远大于个体工商户。
由于民营经济微观主体的所有制性质,决定了其与传统意义上的公有制经济的微观主体存在着许多差别。
正是这些差别促成了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中的迅速崛起,并为公有制经济微观主体尤其是国有企业提供了启示和借鉴未。
首先,从产权关系上看,民营经济与传统的国有制经济相比,具有产权明晰和利益分配明确等特征。
无论是个人投资、合伙投资创办的企业,一般来讲,其产权关系都较为清晰,利益同享,风险共担。
民营经济的这种体制特征,有利于培育和提高企业全体成员的自主意识和风险意识,从而有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其次,从经营机制上看,民营企业和传统的国有制企业相比,具有更为灵活的经营机制。
由于民营企业产权明晰,具有完全独立的经济利益,并以实现其自身利润最大化为其经营目标,具有较强的市场意识和市场行为能力,从企业的运行机制来讲,必然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机制。
在市场竞争中,由于民营企业没有“保护伞”,它只能靠自身的实力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这就迫使民营企业必须面向市场,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自主决策,在生产经营中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以谋求企业的发展壮大。
民营企业发展的特点
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特点一、微观主体特点我国民营经济的微观主体由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所组成.按照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登记管理办法规定,个体工商户包括个人所有、个人经营的工商户,家庭所有、家庭经营的工商户以及若干自然人合伙经营的工商户;私营企业则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工人数8人以上包括8人的盈利性组织,在法律形态上有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等的类型.两者的区别在于雇工人数,即个体工商户基本上不雇工,或雇工很少且在7人以下.2002年,全国个体工商户的户数、从业人数、注册资金分别是私营企业的、和倍,从中也可以看出,个体私营企业的资本金、从业人员规模远远大于个体工商户.由于民营经济微观主体的所有制性质,决定了其与传统意义上的公有制经济的微观主体存在着许多差别.正是这些差别促成了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中的迅速崛起,并为公有制经济微观主体尤其是国有企业提供了启示和借鉴未.首先,从产权关系上看,民营经济与传统的国有制经济相比,具有产权明晰和利益分配明确等特征.无论是个人投资、合伙投资创办的企业,一般来讲,其产权关系都较为清晰,利益同享,风险共担.民营经济的这种体制特征,有利于培育和提高企业全体成员的自主意识和风险意识,从而有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其次,从经营机制上看,民营企业和传统的国有制企业相比,具有更为灵活的经营机制.由于民营企业产权明晰,具有完全独立的经济利益,并以实现其自身利润最大化为其经营目标,具有较强的市场意识和市场行为能力,从企业的运行机制来讲,必然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机制.在市场竞争中,由于民营企业没有“保护伞”,它只能靠自身的实力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这就迫使民营企业必须面向市场,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自主决策,在生产经营中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以谋求企业的发展壮大.同时,在民营企业内部从来就不存在“铁工资、铁饭碗、铁交椅”,也不讲论资排辈、行政级别高低,而是实行“能者上、庸者下” 的优胜劣汰的人才竞争机制,实行奖勤罚懒、多劳多得的利益分配机制等.总之,以上民营企业在整体上所表现出来的产权关系明晰、经营机制灵活的两大基本特征若与各个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人才、技术、管理等各个方面所具有的相对优势结合起来,必然会形成一种强大的优势,这种优势正是民营经济的生命力所在,由此决定了民营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必然获得成功.二、空间结构特点在空间结构上,我国民营经济的特点主要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民营经济的城乡分布从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户数在城乡分布的变化趋势表3-1,表3-2可以看出,20世纪90年代初期,个体、私营企业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其总数占到了个体、私营企业总户数的%,尤其是农村个体工商户占到了个体工商户总数的%.此后,民营经济在城镇得到了快速发展.2000年,城镇个体、私营企业的总数占到了个体、私营企业总数的%.一方面,城镇个体工商户在个体工商户中占到了%,城乡间的户数差距正在缩小;另一方面,城镇私营企业在私营企业中占到了%,城镇私营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了农村.由于私营企业在规模上远远大于个体工商户以2000年为例,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平均注册资本分别为每户万元和万元,平均从业人数则分别为每户人和人,因而可以说,城镇的民营经济无论是在总量还是在发展速度上都大大高于农村. 值得注意的是,民营经济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一改过去布局分散的状况,出现了在空间上高度聚集的特点.这种产业聚集现象在我国的浙江、广东、福建、江苏等省均可见到,尤其以浙江、广东两省最为显着.目前,浙江省年产值在10~50亿元的个体、私营企业聚集城镇有118处,年产值50~100亿元的个体、私营企业聚集城镇有26处,年产值100亿元以上的个体、私营企业聚集城镇有3处.在广东珠江三角洲的404个建制镇中,有1/4具有产业聚集特征;广东全省的1550多个市辖镇中,有四分之一以上的城镇的产值超过了10亿元产值超过10亿元的有300多个,产值超过20亿元的有120多个.二民营经济的区域分布我国的民营经济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地区,无论在数量、经营规模还是在注册资金上,都占很大优势.从私营企业的分布看,2001年东部地区的私营企业户数占全国私营企业户数的%,中部占%,西部占%;同年,全国拥有私营企业户数超过10万户的六个省市为广东江苏万户、万户、浙江万户、上海万户、山东万户和北京万户,即全部集中在东部地区.以制造业为例,浙江、江苏、广东、山东、河南等五大区域就集中了我国制造业私营企业总数的一半,其产值是我国制造业私营企业产值的三分之二.从个体工商户的分布看,东部占%,中部占%,西部占%.这就是说东部地区的个体、私营企业的数量占了全国的一半以上.从私营企业的经营规模来看,规模较大的私营企业也较多集中于东部地区.在全国500户最大的私营企业中,仅浙江省的私营企业就占了34%;在全国的注册资本金一亿元以上的私营企业中,上海市以拥有194户而位居榜首;在全国私营企业注册资本总额中,广东省私营企业的注册资本总额高达3380亿元,比重为%,居全国第一.与此相对应,在2001年全国工商联的会员企业中,年销售收入位居前五位的联想控股集团公司、浙江万向集团公司、浙江横店集团、浙江正泰集团、浙江德力西集团,其销售收入均超过了50亿元,显示了东部地区民营经济的实力. 三、产业结构特点一总体状况从民营经济的三次产业结构来看,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发展变化趋势表3-3存在着一些显着的差异. 个体工商户在第一产业中的份额较小,但自1993年后一直呈有所增加的趋势.在第二产业中的份额基本保持在12%左右,变化不大.在第三产业中的份额虽有所减少,但一直保持在80%以上,占据了绝对优势. 私营企业在第一产业中的份额甚小,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保持在2.3%左右.在第三产业中的份额呈现出递减的趋势,并由原来的60%以上跌至40%左右.与此相对,第三产业中的份额却呈现出递增趋势,并由原来的三分之一左右上升到一半以上.从产业整体讲,1992-2000年,个体工商户在的年均增长速度为%,私营企业则一直以年均%的速度增长,即二者的总量呈增加趋势.将民营经济在三次产业中的上述变化与民营经济高速增长的这一实际相结合,可以看出:第三产业是民营经济较为集中且发展趋势显着的领域,这种状况与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起步较晚,民营经济个体实力相对薄弱,而进入第三产业的资本壁垒、政策壁垒相对较低的实际相符合.第二产业中,个体工商户的份额基本维持不变和私营企业的份额持续减少,说明个体、私营企业在该领域中的发展速度相对迟缓.其原因除了个体、私营企业自身条件欠缺、该产业的资本壁垒相对较高外,第二产业的政策壁垒相对较高的因素不可忽视.第一产业中,个体、私营企业虽都呈现出有所增加的趋势,但其份额较小.民营经济在第一产业中的这种状况与我国农业的生产条件、政策环境等存在一定的联系,相信随着各方面条件的改善,民营经济在第一产业中还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二工业中的民营经济按照我国的产业分类标准,民营经济在第二产业中的分布领域是工业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以及自来水供应业和建筑业.其中,工业中的制造业是民营经济的重要活动领域.以2001年为例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3,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P540-541,制造业私营企业的户数、注册资金、从业人员、总产值加营业收入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五项指标分别是全部私营企业的%、%、%、%和%.这说明该领域是私营企业的一个重要活动领域.一般认为,其对私营企业的重要性与第三产业中的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大体相当,尤其是其产值和从业人员的份额都超过了总体的三分之二.制造业个体工商户的户数、注册资金、从业人员、总产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五项指标分别是全部个体工商户的%、%、%、%和%.个体工商户在制造业中的地位相对弱于其在第三产业中的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的地位.尽管存在上述差异,但就在工业内部的分布而言,二者却存在共同之处.工业中,制造业私营企业的的户数、注册资金、从业人员、总产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五项指标分别是全部工业私营企业的%、%、%、%和%;制造业个体工商户的户数、注册资金、从业人员、总产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五项指标分别是全部工业个体工商户的%、%、%、%和%.这也就是说,工业中的民营经济几乎就等于制造业中的,个体、私营工业几乎就等于个体、私营制造业.从结构看,民营经济多集中于产业价值链的下游环节.民营经济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成品制造行业,而在价值链上游的原材料制造、大型工业装备领域涉足较少.这是因为,传统的产品制造业具有规模小、资金少、技术水平低、劳动力素质要求及操作规范要求不高等特点,市场准入相对来说要容易些,其资本技术构成低于其他产业.据分析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中国民营制造业发展现状与战略对策研究,从民营企业的绝对数量来看,企业数量超过5000个的七大行业为食品加工、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从民营企业占行业企业数量的比重来看,在28个统计制造行业范围内,有18个行业的民营企业数量占行业企业总数比重超过50%,而且几乎所有行业中民营企业数量都超过企业总数的30%;从各行业民营制造企业个数与民营企业总数的对比分析来看,7个行业民营企业数量占据整个民营制造企业总数的一半以上.这7个行业依次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食品加工这与绝对数量位居前7位的企业相吻合.从民营制造企业总产值的绝对值来看,超过1000亿元的有食品加工、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十大行业;从民营制造企业的总产值占行业总产值的比重来看,28个统计范围内的制造行业中,比重超过50%的有4个行业,比重超过30%的有20个行业;从行业内民营企业产值占所有民营制造企业总产值的比重来看,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纺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食品加工业、金属制品和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和普通机械制造业七大行业占了%的产值份额.三、组织结构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历史较短,而且个体、私营企业所处的环境和其自身还存在一些特有的问题.因此,从组织结构和企业规模来看,无论是与我国的国有企业相比,还是与世界其他国家着名的私营企业相比,其规模仍然偏小.从注册资金来看,个体工商户注册资金的虽然呈上升趋势,但在2002年的平均值仍只有万元.同年,私营企业的平均注册资本首次突破了100万元,其中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以及1亿元以上的企业分别达到了万户、万户、万户和658户,分别比上一年增加了%、%、%和%.尽管有如此高的增长速度,但其在私营企业中相应所占的比例分别只有%、%、%和%.从业人数在100人以上500人以下、500人以上1000人以上和1000人以上的私营企业分别为万户、 4万户和527户,在私营企业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和%.从营业收入来看,根据2002年度全国工商联上规模民营会员企业分析报告的有关数据,入围企业营业收入总额亿元以上的有1582家,其中第一位的已达355亿元.平均营业收入总额为亿元,1999-2001年分别为亿、亿、亿元,年均增长17%,远高于同期GDP的年均增长率.入围企业资产总额最高为亿元,比2001、2000、1999年的亿、亿、亿元都大大提高;企业资产总额平均为亿元,比上年的亿元增长53%,资产总额5亿元以上的企业378家,比2001、2000、1999年分别增加120、228、268家,平均每年增加近90家.从上述数据可见,我国民营经济中的虽然出现了一些个体规模较大的私营企业,但相对而言却也很小,且比重甚微.从资产规模分布来看,在不同的行业,私营企业的资产规模分布有所差异.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纺织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行业的资产规模较高,超过3000万元以上;但在大部分行业中,制造业私营企业的规模在1000-2000万元之间.而且,在所有行业中,制造业私营企业的平均资产规模均低于同行业的平均资产规模.从产值规模来看,2002年私营企业的平均产值仅为万元.在一些具体行业,如黑色冶炼及加工行业中,虽然私营企业数量占总体的%,但其总产值规模仅占行业总体的%;在石油加工及炼焦行业中,私营企业数量占总体的%,但其总产值规模仅占行业总体的%.在纺织、服装、橡胶、非金属制品、金属制品等行业中,私营企业不仅从数量上而且从产值规模上已经占据主导地位.从法律形式上看,我国民营经济中个体、私营企业正在进行着企业制度的变革.随着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的组织形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个体、私营企业正逐渐向有限责任公司转变.2002年,全国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已经达到174万户,占私营企业总数的%,而私人合伙企业减少了%,只有万户.同时,私营股份有达到了限公司529户,同比增加了%.截至2003年6月底,广东省私营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的有6787户,其中私营企业集团有268户.这说明私营企业开始实现股权结构和管理模式的转变,向现代企业制度靠拢.。
中国的民营企业都有着以下三大普遍特征
中国的民营企业都有着以下三大普遍特征:2011-3-26
1、缺乏足够的资金
任何一个遵纪守法的民营企业,都有着同样的感受:我们的钱从哪里来?如何把有限的资金投到有用的地方?即便国家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加上企业家的融资能力,让他们更加方便地找到投资者或相关资金,但跟他们的预期相比,民营企业所拥有的资金总是非常有限,几乎没有一家民企能够达到“不缺钱”的地步。
因此,创业初期,他们为了融资而发愁;创业之后,他们为了投资回收而奔波;而把企业做大了,却为了再投资和健康发展而苦恼。
缺乏足够的资金,似乎是他们永恒的主题。
2、缺乏先进的技术
这一特征与资金密切相关。
没有足够的资金,当然就难以引进先进的技术。
但在中国,民营企业缺乏先进技术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企业家创业背景不同。
在欧美国家,不少企业的崛起与其创始人的才华有关,比如:通用电器(GE)的创始人是众所周知的发明家爱迪生,微软的创始人是电脑奇才比尔盖茨等;另外,欧美国家的创业者大多都是资本家或者资本家的后代,天生对资金和技术的获取有着卓越的能力。
而在中国,这种拥有一技之长的人创业得比例较少,更没有什么资本家可言,多数创业者都是为了生存而从“小商小贩”做起的。
因此,再加上没有足够的资金,对中国多数民企而言,缺乏先进的技术便是不可避免的问题。
3、缺乏优秀的人才比缺乏先进的技术更可怕的是,缺乏优秀的人才。
民营企业及企业家的特点
民营企业及企业家的特点
(承上)民营企业具有十大优势
• 6、有相对的制造成本优势; • 7、拥有强 • 8、拥有一批消化、吸收了国外尖端科技的技
术人才; • 9、拥有善于捕捉国际大集团闪失和先天不足
的经验; • 10、具有充分使用各种国内外资源的能力。
民营企业及企业家的特点
• 1. 重业务,轻管理 • 2. 部门和团队工作模式不能形成,组
织行为中的个人倾向严重。 • 3.信息和资源的个人垄断
4. 机会主义倾向严重,缺乏有效的激励 和约束
民营企业及企业家的特点
机会主义形式
其一,社会关系对工作关系的干扰 严重 其二,非正式组织现象严重 其三,市场化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精 神较差 其四,员工整体素质较低
民营企业及企业家的特点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1/22
民营企业及企业家的特点
民营企业及企业家的特 点
2020/11/22
民营企业及企业家的特点
一、民营企业具有十大优势
• 1、对民营企业的政策和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 变化;
• 2、民营企业的社会地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 可;
• 3、民营企业灵活的机制开始吸引大批的精英; • 4、经过多年磨练练出了一副铮铮铁骨,民营
企业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竞争的经验; • 5、在国内外创造了名牌,有较高的知名度和
色 • 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
民营企业及企业家的特点
三、民营企业的弱点
• 1、成功太具偶然性 • 2、 关键环节掉链子 • 3、难以摆脱暴利心态 • 4、民营企业产权不明晰――民企天生弱
性
民营企业及企业家的特点
高三民营企业相关知识点
高三民营企业相关知识点民营企业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是由个人或者私人团体所创办和拥有的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和经济效益。
下面是一些与高三学生相关的民营企业知识点,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
一、民营企业的定义与特点:民营企业是指由个人或私人团体拥有并经营的企业,其资本主要来自于私人投资。
相对于国有企业而言,民营企业更加灵活,拥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不同于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在中国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
二、民营企业的起源和发展:随着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推进,民营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得以兴起。
当时,中国政府鼓励个体经济的发展,鼓励农村地区和城市近郊地区的个体户从事小商品生产和销售。
个人创业者的数量迅速增加,为当代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民营企业的重要性:1. 促进就业机会:民营企业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由于其灵活性和竞争力强,民营企业通常能够更加迅速地作出决策,因此更容易扩大经营规模和增加就业机会。
2. 推动经济发展:民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中坚力量,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它们通过创新、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推动整个经济体系的发展。
3. 丰富市场竞争:民营企业的出现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迫使传统国有企业提高效率和竞争力。
这种市场竞争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最终造福于消费者。
四、民营企业的挑战:尽管民营企业在中国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它们也面临一些挑战:1. 资金问题: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往往面临困难获得融资。
由于缺乏稳定的贷款渠道和投资渠道,民营企业在资金方面面临一定的压力。
2. 创新能力:民营企业需要具备创新能力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然而,由于资源限制和市场竞争压力,一些民营企业缺乏持续的创新能力,这可能导致市场地位的下降。
3. 法律和政策环境:民营企业在遵守法律和政策方面可能面临挑战。
对于一些小型民营企业而言,理解和应对繁琐的法律和政策环境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营企业的特点
1.中国民营企业的竞争力日见显著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发展,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不仅在竞争性领域逐渐占据主体地位,而且已经大量进入非竞争的垄断性和公益性部门。
民营企业的规模不断壮大,实力迅速增强,能够直接影响经济社会生活的大型民营企业不断涌现,已经成为很多地区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龙头和引擎。
随着中国融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民营企业还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在国际市场上展示出了自己强大的竞争能力。
调查表明,当前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表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
2.民营企业的竞争力与治理结构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我们的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表明,民营企业竞争力与家族制之间几乎不存在后者决定前者的特定关系。
不仅如此,在中国现阶段反而还存在另外一种相反的情况,即企业竞争力指数最高的企业(比如为100时),家族制企业所占比重是最高的;而竞争力指数为40~50和10~20之间的企业中,也是家族制企业所占比重较高的。
这就是说,在中国现阶段,中小民营企业的竞争力水平并不必然与其产权结构、企业治理结构的现代化水平成正相关关系。
这种状态表明,企业的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确实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在
企业规模达到某种水平之前,或者在企业发展的早期阶段,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的高级化、多元化、分权化,不一定是企业的最佳选择。
3.大型民营企业表现出较明显的竞争优势,但中小民营企业竞争力指数较高
平均而言,多数大型企业民营企业的竞争力指数并不高。
这次遴选评定的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50强的平均竞争力指数仅为38.3,比我们回收的全数据中小民营企业平均竞争力指数仅高出0.56个百分点,只占微小优势。
但是,这些企业的资产规模、年销售收入规模却远大于中小民营企业。
如果我们只考虑全数据中小民营企业中的竞争力指数前500家,则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虽然销售收入规模和净利润规模等指标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但差距已开始缩小,特别是净利润的差距缩小幅度更大一些,反差最大的是两类企业的竞争力指数。
中小民营企业竞争力前500家的竞争力指数不仅不再小于大型民营企业竞争力前50强的竞争力指数,反而出现了远远高于大型民营企业竞争力前50强的竞争力指数的现象,且高出了4.77个百分点。
这种情况说明,中小民营企业的规模竞争优势要明显弱于大型企业,但从成长性角度看,中小民营企业的竞争力指数却是相当高的,特别是在剔除了一些低成长企业后,更能显现出中小民营企业较强的成长竞争优势。
这也是为什么成长性好的中小民营企业能够从小做到
大、从弱做到强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各国企业发展的一个普遍规律。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在中国现阶段,大型民营企业规模优势以及其他特殊优势,仍然是不容忽视的。
例如,大型民营企业的融资能力就远远大于中小民营企业。
除了体制方面的原因以外,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大型民营企业拥有庞大的有形资产和一定规模的无形资产,拥有较稳定的获利能力,加上能够提供较多的税收等等,因此它们融资优势明显强于中小民营企业。
中小型民营企业,特别是那些刚起步的民营企业,即使它们拥有很好的赢利前景,但是,由于没有足够的有形资产和信誉积累,加上一些小型家族企业主行为的随意性较大等原因,在融资能力和具体实现机制上仍要明显弱于大型企业。
4.民营企业的诚信度与其竞争力之间也不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
根据我们的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数据库提供的资料,不难发现,浙江省的市场化程度和人均GDP水平都远高于湖北、四川、吉林三个省,但浙江民营企业平均竞争力指数为37.58,仅高于四川省,低于湖北省和吉林省。
这不符合实际和人们的一般感受。
由于湖北、四川、吉林三省的问卷调查指向性高于浙江,因此其单个企业竞争力指数大都在20以上。
如果把浙江问卷中竞争力指数小于20的企业剔除掉,则浙江民营企业的平均竞争力指数将达44.08,比其他三个省都要高。
即便如此,我们仍然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在中国现阶段,民营企业的诚信度与其竞争力的高低之间不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5.东部地区民营企业竞争力高于中西部地区仍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本次调查重点选择了东部的浙江和广东、中部的湖北、东北的吉林和西部的四川等五个省。
由于从广东省实际回收到的有效问卷较少,仅4份,因此,无法将其纳入我们的分析框架和数据库。
基于其他四省736份有效问卷建立的基本数据库以及据此计算得出的民营企业竞争力指数,浙江民营企业竞争力虽然高于其他两省,但低于湖北。
浙江民营企业竞争力低于湖北,可能与湖北调查问卷所涉及的样本企业较少且被调查企业的经营状况较好从而竞争力也较强有关。
根据由于近年来的大量统计资料均显示东部民营企业对本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
高于其他经济成分、东部地区GDP增长又高于其他地区,因此,不难确认,东部民营企业竞争力要高于中西部。
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由于民营企业拥有较低的商务成本和较多社会资本的基础,尽管其劳动力成本高于中西部地区,但总体商务成本并不高,从而表现出明显的成本竞争优势。
中西部地区民营企业的要素价格虽然较低,但由于其商务成本高、缺乏社会资本的支撑,因此其民营企业的竞争力往往低于东部地区。
6.外部制度、政策环境与民营企业的竞争力呈明显正相关关系
在问卷答案中,除在“政府是否已经颁布和出台过促进民营企业发展政策”和“政府部门领导是否经常与民营企业家进行沟通”两个问题上,吉林表现出比浙江较好的制度与政策环境外,在其他所有问题上,问卷的回答均是浙江高于其他三省。
这种情况充分说明,外部制度和
政策环境较好的地区,民营企业的竞争力也必然较高;反之,则必然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