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
《土力学》课程标准和课程描述
![《土力学》课程标准和课程描述](https://img.taocdn.com/s3/m/6a230739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03.png)
《土力学》课程标准和课程描述《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学习领域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一)课程名称:土力学与地基基础(二)适用专业:工程测量技术(三)课程性质:专业课《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学习领域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课程之一,是学生从事工程测量相关岗位工作的必修课程。
它的功能是通过系统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掌握土质、土力学方面的知识。
(四)开发思路:学习《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这门课程使学生了解工程地质基本概念,掌握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结合有关结构设计理论,分析而后解决一般的地基问题。
本课程理论性强,专业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掌握精、宽、深的尺度,以刚性基础,联合基础,扩展基础,桩基础设计为主线,加强土力学理论的学习,在土力学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完成基础设计和地基处理工程的实践活动,再以实践充实理论。
二、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有关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工程性质,地基应力,强度的基本概念、基本计算原理和实际计算;掌握土压力及边坡稳定的主要概念,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掌握天然地基上刚性基础,联合基础、扩展基础,桩基的设计原理、方法及基础方案的选择;熟悉特殊土地基、山区地基以及地震区地基的特征和分布,掌握其处理措施。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学习领域(56学时)四、学习情境教学方案设计学习情境一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8学时)学习情境二土中应力计算(8学时)学习情境三地基变形计算(8学时)学习情境五土压力与土坡稳定(8学时)学习情境六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8学时)五、实施要求(一)教学要求1.通过多个有机联系的具体的工作任务开展教学,以行动为导向,强化学生是行动的主体;2.以引导的形式切入,理论讲授简洁明了,切忌长篇大论;3.每一次课、每一个情境(或单元)开始学习之前,必须让学生先明确学习目标;4.知识学习与任务演练相融合,切忌理论与实践相分离;5.教师应侧重启迪和开发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工作的能力,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而不应是传统的指导;6.每次课前,教师必须注重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准备;7.注重学习目标与实际学习效果的关系,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随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的动态;8.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进行职业素质教育和职业安全教育,如工具材料摆放、完工清理、保管责任、书写打印要求及行为语言等。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件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f1e67a3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54.png)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是土木工程中的重要学科,它涉及了如何评估土壤的力学 性质和如何建造稳固的基础设施。
定义
土力学是研究土壤的力学性质及其相互作用的学科,而地基基础则是指土壤上承受建筑物荷载的基础结构。
重要性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对于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它们的正确设计 和施工能够有效地减少土地沉陷和结构损坏的风险。
土的力学性质
土壤具有复杂的力学性质,包括承载力、剪切强度、压缩性等。了解土壤的 这些性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基础工程。
地基基础的分类
地基基础可以分为浅基与深基,浅基包括基础板、隔离墩和地下连续墙等。 深基则包括桩基、墙基和地下连续墙等。
地基基础施工步骤
1
勘察
进行土壤勘察,了解地下土层的性质、厚度和承载能力。
总结与要点
土力学
了解土壤的性质与行为,对基础设计和施工至关重要。
地基基础
为建筑物提供稳固的基础支撑,确பைடு நூலகம்安全和稳定性。
工程实例
学习实际案例,加深对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理解与应用。
2
设计
根据勘察结果进行基础设计,选择适当的基础类型和尺寸。
3
施工
进行基础施工,包括挖掘基坑、浇筑混凝土等工序。
土力学与地基工程实例
土力学实验室
利用土力学实验室测试土壤的力 学性质,以支持工程设计和施工 决策。
深基施工
进行复杂工程的基础施工,如高 层建筑和桥梁,确保结构的稳定 性和安全性。
挡土墙
设计和建造挡土墙以支撑土堆或 防止土壤的侵蚀,保护下方区域 免受土壤压力的影响。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7a941435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fa.png)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是一门涵盖研究土力学和地基基础原理及施工算法的课程。
通俗地说,它既是一门讲授地基力学原理的应用课程,又是一门讲授建筑基础的设计课程。
土力学专注于研究地基力学,首先要对土的结构形态、力学特性、力学模型、基础地
面应力以及土的自重等特性、状态和构造特性有深入的了解,以确定地基基础的各种参数,再进行彸体土层及基础计算,旨在评价和优选适宜地基基础类型,以及提供进行结构和基
础设计的基础。
地基基础是建筑物及其结构构件与地表相接触、相连接、相承受和传递荷载所必需的
部分。
它既是建筑物结构物与地表相联系及传递力的起支点,又是建筑物结构物状态的保证。
其次,确定地基的类型、容重以及基础的桩架、桩身以及顶灰的设计布局,就是在地
基基础课程中所讲授的。
本课程将教给学生如何根据地基力学和地基基础技术,正确地解决地基和建筑物各种
计算问题,包括土体的静态和动态计算问题,以及地基基础的几何及构造设计常见的方法。
让学生充分了解国家相关规范以及应用于地基基础设计中的现代技术,有较强的应用能力,解决实践中的工程问题。
B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建筑和其他结构构件与地表相接触、相连接、相承
受和传递荷载时所要符合的地基力学和地基基础技术原理和方法,建立科学、正确、规范
地进行地基基础设计的理论知识基础和工程实践能力。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904e61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e7.png)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第一章:土的性质与分类1.1 教学目标了解土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掌握土的三相指标及土的密度、含水率和塑性指数的概念。
学会使用土工试验仪器进行土的物理性质试验。
理解土的工程特性及其对地基基础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土壤的组成与结构土壤的物理性质:密度、含水率、塑性指数土壤的力学性质:抗剪强度、压缩性、渗透性土的分类与工程特性土工试验:密度试验、含水率试验、塑性指数试验1.3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讲解土壤的性质、分类和工程特性。
实验教学:指导学生使用土工试验仪器进行土的物理性质试验。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案例,理解土壤性质对地基基础的影响。
第二章:土力学基本理论2.1 教学目标掌握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包括剪切强度理论、压缩理论和小应变弹性理论。
学会运用土力学理论分析土壤的力学行为。
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应力、应变、应力路径剪切强度理论:抗剪强度、库仑定律、莫尔-库仑准则压缩理论:压缩性、压缩系数、压缩模量小应变弹性理论:弹性模量、泊松比、弹性应变2.3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讲解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
数值分析:运用数值方法分析土壤的力学行为。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运用土力学理论解决问题。
第三章:地基基础设计原理3.1 教学目标掌握地基基础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包括浅基础、深基础和地下工程的设计。
学会运用土力学和结构力学的知识进行地基基础的设计。
3.2 教学内容浅基础设计原理:承载力计算、基础尺寸确定、沉降计算深基础设计原理:桩基础、沉井基础、地下连续墙地下工程设计原理:隧道、地铁、地下室3.3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讲解地基基础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数值分析:运用数值方法分析地基基础的设计问题。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运用土力学和结构力学的知识进行地基基础设计。
第四章:地基承载力与稳定性分析掌握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的分析方法,包括极限平衡法、数值方法和实验方法。
学会运用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分析方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介绍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234008c10b4c2e3f56276352.png)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介绍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土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了解有关结构设计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一般地基基础问题,要求学生能根据上部结构的要求,运用土力学的基本原理,进行一般建筑物的基础设计。
课程作用:
该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专业技术核心课、考试课。
先导课程有建筑材料、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识图与构造,后续课
程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工程地质勘察;能
熟练阅读并正确理解地质勘察报告. 能够通过土工试验和常见的的土的
鉴别等实践环节掌握主要指标的测定。
能够运用分层总和法和规范法计
算地基最终沉降量。
能根确定基础的种类;具备无筋扩展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的构造知识及
施工工艺;能确定各种基础的施工方案. 能够掌握地基处理的方法及分类.
根据该课程内容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特点,课程教学中灵活运
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
于实践、注重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通过学生参与课程建设、案例情境
模拟教学、参与工程实践、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和技能大赛,培养学生发
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课程目标设计如下表:。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标准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b61e2f02e3f5727a4e96211.png)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标准一、课程简介2.课程简介《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主要作用一是为后续课程《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建筑施工组织》、《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奠定基础,二是为将来的就业——建筑施工技术奠定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如分析和处理实际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一般土质及地基处理等问题的能力、识读建筑结构基础施工图的能力等。
二、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的性质:《土力学及地基基础》是培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重要基础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进行职业能力培养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本课程包括土的分类及性质、土应力计算、地基变形计算、土坡稳定、岩土勘察、深浅基础、地基处理等内容。
通过学习,掌握地基基础的设计方法,掌握浅基础、深基础的计算过程,理解基础的构造要求,能正确识读基础结构施工图,并能处理建筑施工中的一般地基问题。
三、课程教学目的要求(一)知识目标1、掌握土的物理性质及分类;2、掌握土应力及地基变形的计算;3、掌握土坡稳定性的条件,能够分析挡土墙;4、掌握岩土勘察的流程及验槽所需注意的事项;5、掌握浅基础、深基础的计算过程及设计方法;6、掌握地基处理的各种方法。
(二)能力目标1、具有对地基基础计算进行理论简化的能力;2、具有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受力分析的能力;3、具有对岩土工程勘察流程进行有序工作的能力;4、具有对实际工程中地基基础进行处理的能力;5、具有通过实训课以增强工程实践和综合职业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1、通过对土应力及地基基础计算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结构严谨、一丝不苟的思维方式;2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具有严肃的科学精神和态度;3、培养遵循设计规范而创新的能力,设计规范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综合性技术法律法规,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灵活应用,处理遵守与创新能力的矛盾;4、培养学生能够对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与综合应用的能力,并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对待综合性技术问题,能够采用多途径解决工程技术方法的能力。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件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ccf8e39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63.png)
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极限 平衡法、弹性半空间法等
地基承载力定义:地基所能 承受的最大压力
地基承载力验算:根据设计要 求,计算地基承载力是否满足
要求
地基承载力影响因素:土质、 地下水位、地基深度等
地基变形类型: 沉降、侧向位移、 倾斜等
地基变形计算方 法:弹性半空间 法、有限元法等
地基变形控制措施: 加强地基处理、采 用桩基础等
添加标题
破坏阶段:土在外力 作用下产生的应力和 应变达到极限,土体 破坏
抗剪强度:土抵抗剪切破坏的能力 摩擦角:土颗粒之间的摩擦力 影响因素:土的颗粒大小、形状、排列方式等 应用:地基承载力计算、边坡稳定分析等
土的压缩性:土在压力作用下体积减小 的性质
固结过程:包括初始固结、次固结、超 固结等阶段
膨胀土地基的特点: 吸水膨胀、失水收 缩
膨胀土地基的危害: 地基不均匀沉降、 开裂、变形
膨胀土地基的处理 方法:换填、强夯、 注浆、化学加固等
工程实例:某高速公路 膨胀土地基处理工程, 采用换填法进行地基处 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汇报人:
保证建筑物安全
地基处理方法:包括换填法、强夯法、挤密法、注浆法等 方案选择依据:根据场地条件、工程要求、经济性等因素综合考虑 优化方法:采用数值模拟、试验研究等手段进行优化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析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与优化过程
监测内容:沉 降、位移、应
力、应变等
监测方法:仪 器监测、现场 观测、试验检
测等
质量评价标准: 地基承载力、 变形控制、稳
定性等
案例分析:某 工程地基处理 工程监测与质
量评价实例
PART EIGHT
软土地基的特点:含水量高、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ac8e9a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78.png)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土力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任务。
2. 掌握土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及其指标的测定方法。
3. 理解地基与基础的概念、分类及作用。
4. 掌握地基承载力、地基变形和地基稳定性分析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1. 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1.1 土力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土力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2. 土的物理性质2.1 土的组成和结构2.2 土的密度和湿度2.3 土的粒径分布和级配3. 土的力学性质3.1 土的剪切强度3.2 土的压缩性3.3 土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4. 地基与基础的概念及分类4.1 地基的定义和作用4.2 基础的分类和特点5. 地基承载力分析5.1 地基承载力概念及其影响因素5.2 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讲解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结合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知识。
3. 利用实验和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宽敞、明亮,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实验场地:具备土力学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
2.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测试学生对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步骤与计划1. 教学步骤:1.1 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讲解土力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研究对象,引导学生了解土力学的重要性。
1.2 土的物理性质:介绍土的组成、结构和密度,讲解湿度、粒径分布和级配的概念。
1.3 土的力学性质:讲解剪切强度、压缩性和弹性模量的概念,并通过实例分析其工程应用。
1.4 地基与基础的概念及分类:阐述地基的定义、作用和基础的分类,引导学生理解地基与基础的关系。
1.5 地基承载力分析:介绍地基承载力的概念、影响因素和计算方法,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地基承载力问题。
2. 教学计划:第1周: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第2周:土的物理性质第3周:土的力学性质第4周:地基与基础的概念及分类第5周:地基承载力分析七、案例分析1. 案例一:某建筑物地基承载力不足,导致地基下沉。
土木工程课程: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土木工程课程:土力学与地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009a4f2c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aa.png)
土木工程课程: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关键信息项:1、课程名称:土力学与地基基础2、课程目标3、教学内容4、教学方法5、考核方式6、教材选用7、课程时间安排1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分析和解决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相关工程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11 理解土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和工程分类,能够进行土的物理指标计算和工程性质评价。
112 掌握土中应力的计算方法,包括自重应力、附加应力的计算,能够分析土中应力分布规律。
113 熟悉土的压缩性和固结理论,能够进行地基沉降计算和预测。
114 掌握土的抗剪强度理论和测试方法,能够进行土坡稳定性分析和挡土墙设计。
115 了解地基基础的类型和设计原则,能够进行浅基础和桩基础的设计计算。
12 教学内容121 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土的三相组成、土的颗粒级配、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土的工程分类方法。
122 土中应力计算土的自重应力计算、基底压力计算、地基中的附加应力计算。
123 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计算土的压缩性指标、单向固结理论、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方法。
124 土的抗剪强度莫尔库仑强度理论、土的抗剪强度指标测定方法、土坡稳定性分析。
125 地基承载力地基破坏模式、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126 浅基础设计浅基础的类型、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基础底面尺寸的计算、基础内力分析与配筋设计。
127 桩基础设计桩的类型与特点、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桩基础的设计计算。
13 教学方法131 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工程实例,讲解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132 实验教学安排土的物理性质实验、土的压缩实验、土的抗剪强度实验等,使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133 课程设计布置课程设计任务,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地基基础的设计计算,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13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ffcdbe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9e.png)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第一章:土的性质与分类1.1 教学目标了解土的组成、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掌握土的分类方法及其工程意义。
1.2 教学内容土的组成与结构土的物理性质(密度、含水率、粒径分布等)土的力学性质(抗剪强度、压缩性、渗透性等)土的分类(按照粒径、塑性、有机质含量等)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土的性质与分类的基本概念。
利用图像、案例等方式展示土的组成与结构。
通过实验或现场考察,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对土的物理性质与力学性质的理解。
1.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土地与建筑物的基础关系。
讲授土的组成与结构,配合图像与案例。
学生实验:土的密度、含水率、粒径分布等测试。
小组讨论:土的分类方法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第二章:土的力学性质2.1 教学目标理解土的力学性质及其在土力学分析中的重要性。
学会应用土的抗剪强度、压缩性和渗透性等力学性质进行工程计算。
2.2 教学内容土的抗剪强度(抗剪断强度、抗剪摩尔圆)土的压缩性(压缩系数、压缩模量)土的渗透性(渗透系数、达西定律)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土的力学性质。
利用实验数据,讲解土的抗剪强度、压缩性和渗透性的测定方法。
2.4 教学活动复习土的分类,引入土的力学性质的重要性。
讲解土的抗剪强度、压缩性和渗透性的基本概念。
学生实验:土的抗剪强度、压缩性和渗透性的测定。
案例分析:应用土的力学性质进行实际工程问题的计算。
第三章:土压力与支撑力3.1 教学目标理解土压力和支撑力的概念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学会计算静止土压力、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
3.2 教学内容土压力(静止土压力、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支撑力(挡土墙、地下墙、支护结构)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讲解土压力和支撑力的概念。
利用公式和计算实例,让学生掌握土压力和支撑力的计算方法。
3.4 教学活动引入土压力和支撑力的概念,讲解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讲解静止土压力、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的计算方法。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ad8d3c826529647d2728528a.png)
( 四川教育学院 土木 与交通 工程学院, 成都 6 13 ) 110 摘 要 : 分析 本院学生所具有的特点的基 础上 , 在 结合 土力 学与地基基 础课程 教 学 中存在 的问题 , 在教 学 内
容 、 学手段 、 教 实践教学和考评机制等方 面进行 改革和创新 , 有效提 高了教 学质量 。 关键词 :土力学; 地基 ; 基础 ; 学 教
实践教学和考评机制等方面进行 改革和创新 , 提高 教学质量 , 从而培养 出应用型的人才 。 4 1调整 教学 内容 .
针对 学生 的实 际情 况并 考虑 到其 以后 的应用 情 况 , 教学 过程 中应 把握 住重 点 , 在 对一 些 内容 点到 为 止, 同时适 当补 充 些 新 理论 、 技 术 的 相关 简介 , 新 拓 宽 学 生 的知识 面 。 42调整 教学 手段 .
d i1 .9 9ji n 10 5 5 .0 10 .1 o :0 36 /.s .0 0— 77 2 1. 5 19 s 中 图 分 类 号 :4 G2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05 5 2 1 )50 1 -3 10 -77(0 1 0 -19 0
l前 言
法 都不 能完 全照搬 。
难。因此, 如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结合课程本身 特点, 为专科学生 的土力学与地 基基础 教学 寻找一 条
切实可行、 快捷的学习和应用途径 , 是专科土木专业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学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L2 1J I
2本 院学 生特点
3土力 学与地 基 基础 课程教 学 中存在 的 问题
3 1学 时不足 .
独立学院 自 19 99年试 办 以来 , 到了飞速发 得 展 。四川教育学院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就是在这样 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的, 0 5 自20 年办学 以来 , 已经过 5年的发展 , 首届毕业生顺利毕业 , 就业率达 9 %。 8 本院学生按 “ 二专” 录取 , 与母体 学校 ( 四川教 育学院) 录取的学生有较大差距。这些学生有 以下 特点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整体设计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整体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dfcd225b4daa58da0114aec.png)
1 构 建 学 习项 目
根 据 课 程 的 定位 ,构 建 了 岩 土 工 程 勘 察 、土 方 填 筑 、边 坡 工 程 、基 础 工 程 、地 基 处 理 工 程 等 学 习 项 目。 各 学 习 项 目 的 学 习 目标 和 任 务 如 表 1所 示 。
坡 工 程 、地 基 处 理 等 施 工 提 供 必 备 的知 识 和 技 能 。
参 考 文 献
直 观 讲 解 土 的 分 层 状 态 、 土 的野 外 鉴 别 方 法 , 之 后 要 求 学 生
[ ] 太 生 . 基 与 基 础 [ ] 北 京 : 中 国建 筑 工 业 出版 1杨 地 M .
社 ,2 0 . 07
现场实践,进行土的鉴别 。这种方法同样有效地提高 了学 生 的学 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抽象 的文字变得直观 ,不便用语言
激 发 学 生学 习 知 识 的 热 情 非 常 不 利 , 同 时也 阻 碍 了 学 生 对 所
学 知 识 的进 一 步 深 入 理 解 。
本 文 针 对 该 课 程 的 岗位 定 位 ,按 从 事 工 程 项 目的 需 要 构 建 了几 个 不 同 的 学 习 项 目 , 同时 具 体 分 析 了各 学 习 项 目的 学
中图分 类号 : 4 0 G 2
文 献标 识码 : B
文章 编号 :0 2 0 1 2 1 ) 1 0 5—0 1 0 —3 1 (0 0 0 —0 7 2
前 雷
< 力 学 与 地 基 基 础 > 是 建 筑 工 程 技 术 专 业 一 门 重 要 专 土 业 课 。 为学 生 以 后 从 事 土 方 工 程 、基 坑 工 程 、 基 础 工 程 、边
素 质 , 做 到 毕 业 即 能 上 岗 ,上 岗即 能 胜 任 , 无 需 再 培 训 。 根 据 本 课 程 定 位 , 将 课 程 中各 章 节 的 内 容 分 别 融 入 到 各 相 关 的 学 习 项 目中 , 理 论 与 工 程 实 际相 结 合 , 便 于 学 生 对 知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https://img.taocdn.com/s3/m/586c7348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d1.png)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钢筋混凝土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独立基础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条件,能够初步选择基础方案,进行基础设计;能够绘制和识读基础结构施工图,增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一)柱下独立基础1.设计题目某多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高度H=30m,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柱网布置如图所示,试进行柱下独立基础的设计。
2.上部结构传下来的荷载柱截面尺寸为500mm×500mm,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最不利荷载标准值见表1,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最不利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设计值见表2:柱底荷载标准值表1Fk (KN) Mk (KN•m) Vk (KN) 题号1 2 3 1 2 3 1 2 3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设计值表2(二)墙下条形基础(锥形截面)1.设计题目某多层砖混结构,房屋高度H=15m,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结构平面布置如图所示,试进行墙下条形基础的设计。
2.上部结构传下来的荷载内外墙墙厚均为240mm,上部结构作用在墙底的最不利荷载标准值见表3,上部结构作用在墙底的最不利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设计值见表4。
墙底荷载标准值表3墙底荷载设计值表3(三)工程及水文地质材料1.工程地质条件该地区地势平坦,无相邻建筑物,经地质勘察,工程地质资料自上而下依次为:①杂填土:厚约0.5m,含部分建筑垃圾;②粉质粘土:厚1.2m,承载力特征值fak=130KN/m2;③粘土:厚1.5m,承载力特征值fak=210KN/m2;④全风化砂质泥岩:厚2.7m,承载力特征值fak=230KN/m2;⑤强风化砂质泥岩:厚3.0m,承载力特征值fak=300KN/m2;⑥中风化砂质泥岩:厚4.0m,承载力特征值fak=620KN/m2;建议持力层选第③层粘土层。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表表52.水文地质资料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3.5m,且属于不冻胀土。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标准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d36c28e524de518974b7d5c.png)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土力学与地基基础适用专业:钢结构建造技术开设学期: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学时:48学分:3一、课程性质及作用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是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是研究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研究土体的变形及强度规律及土力学知识在建筑工程中的实际应用,它包括土力学及地基基础两大部分内容。
本课程的作用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及实训,使学生了解土的应力、变形和强度计算等土力学基本原理,掌握一般浅基础和桩基础设计原理、施工方法,具有识读和绘制一般基础施工图的能力,并能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正确选择地基处理方法和基础类型,分析和解决地基基础问题。
本课程的前续课程有: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测量等。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地基处理、钢结构桥梁概论等。
二、课程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课程根据高技能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要求,以职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构建理实一体、任务驱动的教学体系。
课程设计基于专业调研、岗位工作任务的分解、学习领域的构建和等工作过程。
教学内容的选取紧紧抓住高技能人才培养所要求的理论知识“必须够用”的原则,构建了基于钢结构施工单位对于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实际应用需求的教学内容和体系,体现工学结合的设计理念。
2.课程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打破传统的以“了解”、“掌握”为特征设定的学科型课程目标,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以“学习情境”为主线,创设任务(单元),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本课程标准以土建类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本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工作模块和课程内容。
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本课程按土力学认知、土的压缩及土压力计算、土体强度及地基承载力分析等6个方面进行课程内容安排,选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择具有代表性的土工试验,加深课程内容的理解。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标准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d03bf681eb91a37f1115c40.png)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标准(84学时)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土力学地基基础是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内外高层建筑与重型设备的大量兴建,土力学理论和地基基础技术日显重要。
因此,本课程是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必须开设并掌握的一门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土的物理力学特性及土的工程分类,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计算,土的抗剪强度与地基承载力,土压力与土坡稳定。
在系统学习土力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学习各种基础的选型及设计,以保证各类建筑的安全可靠,正常使用,不发生各种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并结合工程实例介绍本课程的应用及该领域的先进技术。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所必需的建筑工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专业技能打下基础。
(一) 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工程地质勘察的一般知识。
2. 了解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基本知识。
3. 掌握常用建筑地基、基础的基本知识。
(二) 能力培养目标1. 能初步识别常用的土类。
2. 掌握建筑地基、基础在建筑施工中的具体做法。
3. 具备进行一般建筑基础设计的能力。
4. 能熟悉常用建筑地基处理的方法。
(三) 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脏、热爱劳动、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本课程主要为课堂理论讲授,并结合工程设计进行具体设计,特别注意土的特性,理论联系实际,抓住重点,掌握原理,搞清概念,学会设计、计算、工程应用。
配合土工试验内容,并且需要做大量的习题。
同时配合课程,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基础认识实习。
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效果。
在课程讲授之中,必须进行《土力学地基基础》试验,具体掌握土工试验方法,目的是:通过实验加强对课程所学知识的领会和掌握;掌握土工试验常规项目实验方法;熟悉常规项目土工试验资料整理;了解实验所用的各种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基础模块(一)、绪论掌握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研究内容及任务和有关的基本概念。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标准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7dcb6bde518964bce847c2a.png)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是以土力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研究地基与基础工程设计与计算问题的一门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专业技术含量较高的土建类专业课程。
课程目的: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土力学中土的物理性质、地基的应力、变形、抗剪强度、地基承载力和土压力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并能根据建筑物的要求和地基勘察资料选择一般地基基础方案,运用土力学的原理进行一般建筑的地基基础设计,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课题一绪论(共1学时,讲授1学时)1.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概念(重点)了解土力学基本概念及其内容,并要求对地基与基础有基本认识2.地基与基础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了解本课程的任务和特点以及在本专业中的地位3.本课程基本内容与特点举例说明地基与基础的重要性课题二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共7学时,讲授5学时,实验2学时)1.概述土的成因;土的机构与构造;2.土的组成(重点)土中固相;土中液相;土中气相3.土的物理性质指标(难点)土的三相简图;三相指标的定义;三相指标的换算4.土的物理状态指标(重点)无黏性土的物理状态指标;粉土的物理状态指标;黏性土的物理状态指标5.地基土的工程分类岩石;沙土;粉土;黏性土;人工填土课题三地基中的应力计算(共6学时,讲授4学时,其他2学时)1.概述2.土体自重应力的计算(重点)竖向自重应力的计算;水平自重应力的计算;地下水位变化对自重应力的影响;建筑场地填平时地基应力3.基底压力的计算(重点)基底压应力的分布;基底压力的计算;基底附加压力4.竖向荷载作用下地基附加应力的计算(难点)竖向集中荷载作用下土中附加应力;矩形面积均布荷载作用下土中竖向附加应力的计算;矩形面积三角形分布荷载角点下竖向附加应力;矩形面积梯形分布荷载角点下竖向附加应力;条形荷载作用下土中附加应力课题四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计算(共4学时,讲授2学时,实验2学时)1.土的压缩性(重点)基本概念;压缩试验与压缩曲线;压缩指标2.地基变形计算(难点)分层总和法;《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推荐法;相邻荷载对地基沉降的影响;地基沉降与实践的关系3.建筑物沉降观测与地基容许变形值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地基允许变形值教学建议:了解土的压缩性及引起地基土产生压缩的主要原因,掌握土的压缩指标概念及试验测定方法.重点讲授地基规范法计算地基变形,要求强调分层总和法与地基规范法计算地基变形的主要异同点.了解建筑物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和技术要求,掌握地基变形分类及其允许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
测验作业
测验作业(一)
一、思考题:
1.什么是颗粒级配曲线,它有什么用途?
2.试比较土中各种水的特征。
3.土中结构有哪几种类型?各对应哪类土?
4.渗透力是怎样引起渗透变形的?渗透变形有哪几种形式?在工程中会有什么危害?防治渗透破坏的工程措施有哪些?
5.什么是自重应力与附加应力,附加应力大小与何有关?
二、计算题:
1.已知原状土的含水量W=28.1%,容重为18.8 kN/m3,土粒比重为2.72 ,液限为30.1%,塑限为19%,试求:
(1) 土的孔隙比及土样完全饱和时的含水量和容重;
(2) 确定土的分类名称其及物理状态。
2 .一原状土样进行变水头试验,土样截面积为30cm2,长度为 4 ㎝,水头管截面积为0.3cm2,观测开始水头为160 cm,终了水头为150cm,经历时间为5min,试验水温为12.5o C,试计算渗透系数k20。
3.某地基土层剖面图及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如图,试求各土层分界面处土的自重应力,并绘出自重应力分布图,当水位突降至砂层下110高程时,砂土的容重r=17kN/m3,其地基土体自重应力有何变化?
4 .已知原状土样高h = 2cm,截面积A = 30cm2,容重 =19kN/m3 ,颗粒比重G s =2.70 ,含水率w = 25%,进行侧限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见表,试绘制压缩曲线,并求土的压缩系数a1
,判别土的压缩性。
—2
测验作业
测验作业(二)
一、思考题:
1.什么是土的压缩性,它是由什么引起的?
2.压缩系数和压缩模量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两者有何关系?如何利用压缩系数和压缩模量评价土的压缩性质?
3.什么是正常固结土、超固结土和欠固结土?土的应力历史对土的压缩性有何影响?
4.简述极限平衡状态的概念,并说明什么是土的极限平衡条件?
5.简述砂土液化的机理。
6.何谓主动土压力、静止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三者之间有何关系?
二、计算题:
1.地基中某一单元土体上的大主应力σ1= 400kPa ,小主应力σ3= 180 kPa 。
通过试验测得土的抗剪强度指标为c = 18 kPa ,ϕ =20o。
试问( 1 )土中最大剪应力是多少?( 2 )土中最大剪应力面是否已剪破?( 3 )该土处于何种状态?
2.某挡土墙高5m ,假定墙背垂直光滑,墙后填土面水平,填土的粘聚力c = 11kPa ,内摩擦角ϕ =20o ,容重γ =18kN/m3 ,试求出墙背主动土压力(强度)分布图形。
3.一砂砾土坡,其饱和重度γm为19kN/m3,内摩擦角ϕ为32o,坡比为 1 : 3 。
试问在干坡或完全浸水时,其稳定安全系数为多少?又问当有顺坡向渗流时土坡还能保持稳定吗?若坡比改成 1 : 4 ,其稳定性又如何?
测验作业
测验作业(三)
一、填空题:
1.地基破坏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2.地基整体剪切破坏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个阶段
3.砂垫层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垫层的_____________。
4.在工程地质勘察中,采用_____________能直接观察地层的结构和变化。
5.某柱传给其基础的竖向荷载为F=200KN,基础埋深为1.5m,地基承载力设计值为f=160kpa,则柱下基础的最小底面积为__________。
6.根据不同的施工方法,普通混凝土桩基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
二、计算题:
某条形基础,底宽b= 1.5m,埋深d= 2m,地基土的容重γ =19kN/m3,抗剪强度指标为c = 20kPa ,ϕ =20o,试求:(1)该地基的P cr和P1/4值;(2)若地下水位上升至地表下 1.5 m,承载力有何变化(即P1/4又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