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唐代大事年表
唐朝编年史——精选推荐
唐朝编年史唐王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渊执政时期: 公元618年:戊寅,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隋炀帝杨广大业十四年,隋恭帝杨侑义宁二年,隋越帝杨侗皇泰元年 公元619年:己卯,唐高祖李渊武德二年,隋越帝杨侗皇泰元年,王世充废隋越帝杨侗 公元620年:庚辰,唐高祖李渊武德三年 公元621年:辛巳,唐高祖李渊武德四年 公元622年:壬午,唐高祖李渊武德五年 公元623年:癸未,唐高祖李渊武德六年 公元624年:甲申,唐高祖李渊武德七年 公元625年:乙酉,唐高祖李渊武德八年 公元626年:丙戌,唐高祖李渊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唐太宗李世民执政时期: 公元627年:丁亥,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元年玄奘(602-664)印度取经(627-645);裴矩(557-627)逝 公元628年:戊子,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二年 公元629年:己丑,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三年 公元630年:庚寅,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四年 公元631年:辛卯,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五年 公元632年:壬辰,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六年 公元633年:癸巳,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七年 公元634年:甲午,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八年 公元635年:乙未,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九年 公元636年:丙申,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十年 公元637年:丁酉,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十一年 公元638年:戊戌,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十二年六祖惠能(638-713)生;虞世南(558-638)逝 公元639年:己亥,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十三年 公元640年:庚子,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十四年 公元641年:辛丑,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625?-680)嫁吐番王松赞干布;欧阳询(557-641)逝 公元642年:壬寅,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十六年 公元643年:癸卯,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十七年魏徽(580-643)逝 公元644年:甲辰,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十八年 公元645年:乙巳,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十九年玄奘(602-664)回洛阳着《大唐西域记》;颜师古(581-645)逝;日本大化革新 公元646年:丙午,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二十年 公元647年:丁未,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二十一年王玄策出使天竺(印度) 公元648年:戊申,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二十二年房玄龄(578-648)逝;孔颖达(574-648)逝 公元649年:己酉,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二十三年唐高宗李治执政时期: 公元650年:庚戌,唐高宗李治永徽元年 公元651年:辛亥,唐高宗李治永徽二年 公元652年:壬子,唐高宗李治永徽三年 公元653年:癸丑,唐高宗李治永徽四年 公元654年:甲寅,唐高宗李治永徽五年 公元655年:乙卯,唐高宗李治永徽六年 公元656年:丙辰,唐高宗李治显庆元年 公元657年:丁巳,唐高宗李治显庆二年 公元658年:戊午,唐高宗李治显庆三年褚遂良(596-658)逝 公元659年:己未,唐高宗李治显庆四年 公元660年:庚申,唐高宗李治显庆五年 公元661年:辛酉,唐高宗李治显庆六年(龙朔元年) 公元662年:壬戌,唐高宗李治龙朔二年 公元663年:癸亥,唐高宗李治龙朔三年 公元664年:甲子,唐高宗李治麟德元年 公元665年:乙丑,唐高宗李治麟德二年 公元666年:丙寅,唐高宗李治乾封元年 公元667年:丁卯,唐高宗李治乾封二年 公元668年:戊辰,唐高宗李治总章元年 公元669年:己巳,唐高宗李治总章二年 公元670年:庚午,唐高宗李治总章三年(咸亨元年) 公元671年:辛未,唐高宗李治咸亨二年义净(635-713)天竺求经 公元672年:壬申,唐高宗李治咸亨三年 公元673年:癸酉,唐高宗李治咸亨四年画家閰立本(-673)逝 公元674年:甲戌,唐高宗李治咸亨五年(上元元年) 公元675年:乙亥,唐高宗李治上元二年 公元676年:丙子,唐高宗李治上元三年(仪凤元年) 公元677年:丁丑,唐高宗李治仪凤二年 公元678年:戊寅,唐高宗李治仪凤三年 公元679年:乙卯,唐高宗李治仪凤四年(调露元年) 公元680年:庚辰,唐高宗李治调露二年(永隆元年) 公元681年:辛巳,唐高宗李治永隆二年(开耀元年) 公元683年:癸未,唐高宗李治永淳二年(弘道元年)唐中宗李显执政时期: 公元684年:甲申,唐中宗李显嗣圣元年唐睿宗李旦执政时期: 公元684年:甲申,唐睿宗李旦文明元年唐则天顺圣皇后武则天称制时期: 公元684年:甲申,唐则天顺圣皇后武则天称制光宅元年 公元685年:乙酉,唐则天顺圣皇后武则天称制垂拱元年 公元686年:丙戌,唐则天顺圣皇后武则天称制垂拱二年神会(686-760)生 公元687年:丁亥,唐则天顺圣皇后武则天称制垂拱三年 公元688年:戊子,唐则天顺圣皇后武则天称制垂拱四年 公元689年:己丑,唐则天顺圣皇后武则天称制永昌元年(载初元年)周则天皇帝武曌执政时期: 公元690年:庚寅,周则天皇帝武曌天授元年,武后称帝,改国号为“周” 公元691年:辛卯,周则天皇帝武曌天授二年 公元692年:壬辰,周则天皇帝武曌天授三年(如意元年、长寿元年) 公元693年:癸巳,周则天皇帝武曌长寿二年 公元694年:甲午,周则天皇帝武曌长寿三年(延载元年) 公元695年:乙未,周则天皇帝武曌证圣元年(天册万岁元年) 公元696年:丙申,周则天皇帝武曌万岁登封元年(万岁通天元年) 公元697年:丁酉,周则天皇帝武曌万岁通天二年(神功元年) 公元698年:戊戌,周则天皇帝武曌圣历元年 公元699年:己亥,周则天皇帝武曌圣历二年 公元700年:庚子,周则天皇帝武曌圣历三年(久视元年) 狄仁杰(630-700)逝 公元701年:辛丑,周则天皇帝武曌大足元年(长安元年) 永泰公主(684-701)被杀,陵墓于1960-1962出土 公元702年:壬寅,周则天皇帝武曌长安二年 公元703年:癸卯,周则天皇帝武曌长安三年 公元704年:甲辰,周则天皇帝武曌长安四年,武周纪年结束。
唐朝纪年表
唐(618—907年)618 戊寅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619 乙卯二年620 庚辰三年621 辛巳四年622 壬午五年623 癸未六年624 甲申七年625 乙酉八年626 丙戌九年627 丁亥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元年628 戊子二年629 己丑三年630 庚寅四年631 辛卯五年632 壬辰六年633 癸巳七年634 甲午八年635 乙未九年636 丙申十年637 丁酉十一年638 戊戌十二年639 己亥十三年640 庚子十四年641 辛丑十五年642 壬寅十六年643 癸卯十七年644 甲辰十八年645 乙巳十九年646 丙午二十年647 丁未二十一年648 戊申二十二年649 己酉二十三年650 庚戌唐高宗李治永徽元年651 辛亥二年652 壬子三年653 癸丑四年654 甲寅五年655 乙卯六年656 丙辰显庆元年657 丁巳二年658 戊午三年659 己未四年660 庚申五年661 辛酉龙朔元年662 壬戌二年663 癸亥三年664 甲子麟德元年665 乙丑二年666 丙寅乾封元年667 丁卯二年668 戊辰总章元年669 己巳二年670 庚午咸亨元年671 辛未二年672 壬申三年673 癸酉四年674 甲戌上元元年675 乙亥二年676 丙子仪凤元年677 丁丑二年678 戊寅三年679 乙卯调露元年680 庚辰永隆元年681 辛巳开耀元年682 壬午永淳元年683 癸未弘道元年684 甲申唐睿宗李旦文明元年685 乙酉垂拱元年686 丙戌二年687 丁亥三年688 戊子四年689 己丑载初元年690 庚寅武后称帝改国号为周天授元年691 辛卯二年692 壬辰如意元年长寿元年693 癸巳二年694 甲午延载元年695 乙未证圣元年天册万岁元年696 丙申万岁登封元年万岁通天元年697 丁酉神功元年698 戊戌圣历元年699 己亥二年700 庚子久视元年701 辛丑大足元年长安元年702 壬寅二年703 癸卯三年704 甲辰四年705 乙巳唐中宗李显恢复唐国号神龙元年706 丙午二年707 丁未景龙元年708 戊申二年709 己酉三年710 庚戌唐殇帝李重茂唐隆元年唐睿宗李旦景云元年711 辛亥二年712 壬子太极元年延和元年唐玄宗李隆基先天元年713 癸丑开元元年714 甲寅二年715 乙卯三年716 丙辰四年717 丁巳五年718 戊午六年719 己未七年720 庚申八年721 辛酉九年722 壬戌十年723 癸亥十一年724 甲子十二年725 乙丑十三年726 丙寅十四年727 丁卯十五年728 戊辰十六年729 己巳十七年730 庚午十八年731 辛未十九年732 壬申二十年733 癸酉二十一年734 甲戌二十二年735 乙亥二十三年736 丙子二十四年737 丁丑二十五年738 戊寅二十六年739 乙卯二十七年740 庚辰二十八年741 辛巳二十九年742 壬午天宝元年743 癸未二年744 甲申三年745 乙酉四年746 丙戌五年747 丁亥六年748 戊子七年749 己丑八年750 庚寅九年751 辛卯十年752 壬辰十一年753 癸巳十二年754 甲午十三年755 乙未十四年756 丙申唐肃宗李亨至德元年757 丁酉二年758 戊戌乾元元年759 己亥二年760 庚子上元元年761 辛丑二年762 壬寅唐代宗李豫宝应元年763 癸卯广德元年764 甲辰二年765 乙巳永泰元年766 丙午大历元年767 丁未二年768 戊申三年769 己酉四年770 庚戌五年771 辛亥六年772 壬子七年773 癸丑八年774 甲寅九年775 乙卯十年776 丙辰十一年777 丁巳十二年778 戊午十三年779 己未十四年780 庚申唐德宗李适建中元年781 辛酉二年782 壬戌三年783 癸亥四年784 甲子兴元元年785 乙丑贞元元年786 丙寅二年787 丁卯三年788 戊辰四年789 己巳五年790 庚午六年791 辛未七年792 壬申八年793 癸酉九年794 甲戌十年795 乙亥十一年796 丙子十二年797 丁丑十三年798 戊寅十四年799 乙卯十五年800 庚辰十六年801 辛巳十七年802 壬午十八年803 癸未十九年804 甲申二十年805 乙酉唐顺宗李诵永贞元年806 丙戌唐宪宗李纯元和元年807 丁亥二年808 戊子三年809 己丑四年810 庚寅五年811 辛卯六年812 壬辰七年813 癸巳八年814 甲午九年815 乙未十年816 丙申十一年817 丁酉十二年818 戊戌十三年819 乙亥十四年820 庚子十五年821 辛丑唐穆宗李恒长庆元年822 壬寅二年823 癸卯三年824 甲辰四年825 乙巳唐敬宗李湛宝历元年826 丙午二年827 丁未唐文宗李昂大和元年828 戊申二年829 己酉三年830 庚戌四年831 辛亥五年832 壬子六年833 癸丑七年834 甲寅八年835 乙卯九年836 丙辰开成元年837 丁巳二年838 戊午三年839 己未四年840 庚申五年841 辛酉唐武宗李炎会昌元年842 壬戌二年843 癸亥三年844 甲子四年845 乙丑五年846 丙寅六年847 丁卯唐宣宗李忱大中元年848 戊辰二年849 己巳三年850 庚午四年851 辛未五年852 壬申六年853 癸酉七年854 甲戌八年855 乙亥九年856 丙子十年857 丁丑十一年858 戊寅十二年859 乙卯十三年唐懿宗李凗 860 庚辰咸通元年861 辛巳二年862 壬午三年863 癸未四年864 甲申五年865 乙酉六年866 丙戌七年867 丁亥八年868 戊子九年869 己丑十年870 庚寅十一年871 辛卯十二年872 壬辰十三年873 癸巳十四年874 甲午唐僖宗李儇乾符元年875 乙未二年876 丙申三年877 丁酉四年878 戊戌五年879 乙亥六年880 庚子广明元年881 辛丑中和元年882 壬寅二年883 癸卯三年884 甲辰四年885 乙巳光启元年886 丙午二年887 丁未三年888 戊申文德元年889 己酉唐昭宗李晔龙纪元年890 庚戌大顺元年891 辛亥二年892 壬子景福元年893 癸丑二年894 甲寅乾宁元年895 乙卯二年896 丙辰三年897 丁巳四年898 戊午光化元年899 己未二年900 庚申三年901 辛酉四年天复元年902 壬戌二年903 癸亥三年904 甲子天佑元年905 乙丑唐哀帝李柷天佑二年906 丙寅三年907 丁卯四年。
唐朝历史时间轴及重大事件
唐朝历史时间轴及重大事件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其历史时间轴上发生了众多重大事件,为中国历史、文化与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下面将按时间顺序介绍唐朝历史的重大事件。
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建立唐朝,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的政治理念和管理制度,在唐朝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推行科举制度、修建大运河、实行土地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措施,唐朝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繁荣。
公元626年,唐太宗去世,李世民的儿子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吉发生皇位之争,最终以李世民的次子李建成失败而告终。
此事件震动朝野,为后来的皇位继承奠定了基础,使得唐朝的统治延续下去。
公元649年,玄武门之变发生。
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执政期间,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政变事件。
武则天设计排除异己,掌握唐朝的实际控制权。
这个事件使得武则天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并延续了数年的武则天时代。
公元712年至756年,安史之乱爆发。
此次起义由唐王朝的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导致唐朝政权削弱,国家陷入动荡。
唐肃宗和唐代宗两次流亡,直到唐德宗继位才得以恢复政权的稳定。
公元751年,唐军在怛罗斯战场被阿拉伯军队击败,这是中国历史上对外战争中一次惨败,导致唐朝在西域地区的势力大幅减弱,影响了唐朝对外交通和贸易。
公元713年至716年,唐肃宗在位期间开展了第一次国史编撰工作。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正式的国家史书编纂工作,在编纂历史的同时也促进了历史学的发展。
公元762年至779年,韦编三绝。
唐代宗在位期间,监察御史韦执中编修了《旧唐书》、《新唐书》和《新唐书续表》三部史书,续写了唐朝的历史纪录。
这些史书成为了后世了解唐朝历史的重要参考,对后代编纂史书产生了深远影响。
公元800年至820年,文学盛世。
唐朝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在这段时间内出现了许多文学巨匠,如杜牧、杜甫、白居易等。
他们的优秀作品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被后世称为唐诗鼎盛时期。
唐朝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唐朝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
下面是由店铺为你整理的唐朝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你。
唐朝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的天策上将、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
唐高祖即位后,封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
三人当中,数李世民功劳最大。
晋阳起兵,原是他的主意;在以后几次战斗中,他立的战功也最多。
李建成的战功不如李世民,只是因为他是高祖的大儿子,才取得太子的地位。
太子建成自己知道威信比不上李世民,心里妒忌,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李世民。
经过长期的斗争,李世民逐步占上风,控制了局面,最终李世民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得立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唐朝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背景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在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等人支持下,十一月占领长安后,李渊拥立隋炀帝的孙子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即隋恭帝。
李渊自任大丞相,进封唐王。
义宁二年(公元618年)五月,李渊篡隋称帝,定国号为唐,并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
根据《唐创业起居注》中说,晋阳起兵是李渊本人的主意。
但是《唐书》中却说太原造反是李世民的谋略,李渊曾答应他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
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渊却犹豫不决。
李建成随即联合李元吉,排挤李世民。
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
据《资治通鉴》记载:太子李建成性情松缓惰慢,喜欢饮酒,贪恋女色,爱打猎;高祖第四子、齐王李元吉,常有过错;二人均不受高祖宠爱。
世民功勋名望日增,高祖常常有意让他取代建成为太子,建成心中不安,于是与元吉共同谋划,并答应元吉在自己即位以后,立他为皇太子,所以元吉倒向大哥建成,为建成尽死效力,他们各自交结建立自己的党羽,组成太子党,一起排挤李世民。
唐朝重要的历史大事件汇总
唐朝重要的历史大事件汇总
(1)唐太宗统一六朝,建立唐朝:618年武德五年,唐太宗李渊称帝,唐朝正式成立。
(2)开元盛世的理论文化盛行:711年开始,在开元盛世,中国理论文化蓬勃发展,唐朝书法、文学、建筑、音乐宫廷艺术大行其道,唐宋两朝文人进行激烈的争鸣,形成象征中国古典文学的鼎盛时期。
(3)大运河建成:唐德宗时期,大运河建成,诞生了唐朝的经
济实力,也彻底改变了中国的运输方式。
(4)唐朝《新唐书》问世:元和十七年,唐朝官方文献《新唐书》正式编纂问世,书中收录了唐朝的历史记录及重要人物的传记,
是唐朝历史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
(5)大量西域高僧传佛经法:三省时代,大量西域高僧传佛经法,使中国佛教艺术得到了空前发展,唐朝兴建了大量寺庙,促进了
中国佛教对当时社会的深入影响和发展。
(6)唐朝开拓西夏新疆: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大量依法定垒镇
和设吏传讨,完成唐朝对新疆与西夏疆域的定远,也改变了中国的领
土格局。
唐朝大事件年表
唐朝大事件年表公元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年号武德,定都长安,史称唐高宗,薛仁杲大败李世民,陇西纳入唐朝。
公元619年,王世充废杨侗称帝,定都洛阳,建立郑国;刘武周打败齐王李元吉占领并州。
公元620年,王世充被唐军围困于洛阳,求救窦建德,李世民武牢关击败窦建德。
公元621年,王世充投降唐朝。
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射杀李建成,李元吉,即位称帝,史称唐太宗。
公元627年,玄奘法师西行求法。
公元630年,李靖击败擒获颉利可汗。
公元640年,设立安西,北庭都护府。
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入吐蕃与松赞干布和亲。
公元644年唐朝出使天竺。
公元645年,唐军征战高句丽,玄奘西行19年回长安。
公元646年,撰成《大唐西域记》。
公元648年,攻破龟兹,开辟通西域交通要道。
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驾崩,太子李治登基,史称唐高宗。
公元651年,颁发《永徽律》,与大食国通好。
公元654年,武则天被接回,封为武昭仪,废王皇后为庶人,立武则天为皇后。
公元659年,官修世界第一部药典《新修本草》。
公元663年与新罗联军于白江口打败百济,倭国联军。
公元664年,武则天垂帘听政。
公元665年泰山封禅。
公元671年,义净从广州出发(搭波斯船),赴印度钻研佛法。
公元674年,李治称天皇,武则天称天后。
公元684年,徐敬业扬州骑兵反对武则天,骆宾王书《讨武曌檄》。
公元690年武则天该国号为周,自称圣神皇帝,开启了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时代。
公元712年,唐玄宗李隆基(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即位。
公元713年册封南诏皮逻阁为台登郡王,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公元723年,接受宰相张说对府兵进行改革,设立黑水府。
公元735年,认命李林甫为宰相,罢免张九龄宰相。
公元745年,杨玉环被纳为妃。
公元751年,唐军大败阿拉伯人,大败南诏公元752年,杨国忠任宰相,身兼40余职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讨杨国忠时发动安史之乱公元756年,安禄山兵占潼关,唐玄宗出逃,马嵬兵变,杨国忠被杀。
唐朝年历表及主要事迹
唐朝年历表及主要事迹公元617年瓦岗军占领兴洛仓;李渊太原起兵。
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隋炀帝被杀,隋亡。
公元621年李世民平定东都。
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唐太宗即位。
公元629年玄奘赴天竺取经。
公元630年唐灭DONG突厥。
各族君长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公元641年唐文成公主和吐蕃松赞干布结婚。
公元683年唐高宗死,武则天临朝。
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
公元712年唐玄宗即位,次年任姚崇为相。
公元755年安禄山叛乱,颜杲卿、颜真卿发兵抵抗。
公元756年马嵬驿兵变。
唐肃宗即位。
公元757年张巡、许远守睢阳;郭子仪等收复长安、洛阳。
公元762年诗人李白死。
公元763年安史之乱结束。
公元770年诗人杜甫死。
公元783年朱泚之乱。
公元805年王叔文改革(永贞革新)。
公元817年裴度、李愬想平定淮西。
公元824年文学家韩愈死。
公元835年甘露之变。
公元846年诗人白居易死。
公元874年王仙芝起兵反叛。
公元880年黄巢进长安,建立大齐政权。
公元907年朱温称帝,建立后梁。
唐朝亡,五代时期开始。
唐代历史重大事件隋朝末期,军阀割据,民不聊生。
爆发隋末农民起义。
各地的豪强眼看大隋即将灭亡,也纷纷起兵,争夺天下!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隋炀帝孙子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即隋恭帝。
李渊任大丞相,进封唐王。
义宁二年(618年)三月,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宇文化及缢弑。
同年五月,李渊篡隋称帝,定国号为唐,隋朝灭亡。
降隋恭帝为希国公,闲居长安,次年五月被害。
李渊就是唐高祖。
改元武德,都城仍定在长安。
而后,长子李建成被封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三子李玄霸早夭,四子李元吉为齐王。
唐朝建立后,李渊派李世民征讨四方,剿灭各方群雄。
李唐先是消灭了陇右的西秦霸王薛举、河西的凉帝李轨、河东的定杨王刘武周。
这样就解除了后顾之忧!当时最强大的瓦岗军头领李密,建立的西魏实力最强!并且西魏的地理位置正好阻挡李唐东进!但是李密在与王世充交战中大败,李唐得以收伏大批的瓦岗军将领,连李密也投靠了李唐!李唐实力大增.此时,占据中原地区的郑帝王世充和割据河北地区的夏王窦建德两大势力,与唐朝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这三方实力都是有机会夺取天下的强大势力。
唐大事记
唐大事记615年------大业十一年五月,李渊起事于晋阳,七月,进军关中,十一月,攻占长安,立代王侑为帝618年------唐武德元年三月,江都兵变,推宇文化及为首,杀炀帝,立秦王浩为帝,引众西返关中五月,李渊废隋恭帝侑,称帝,国号唐,是为唐高祖李渊。
隋朝亡。
东都群臣立越王侗,改元皇泰,史称皇泰主。
九月,李密为王世充所败,降唐。
宇文化及杀杨浩,称帝于魏县,国号许。
十一月,窦建德定都乐寿,国号夏619年------唐武德二年二月,初定租庸调法四月,王世充废皇泰主,称帝,国号郑621年------唐武德四年七月,窦建德被杀于长安,部将刘黑闼复起义于河北,年,起义失武德六败623年------唐武德六年三月,唐诏分天下户为上、中、下三等八月,杜伏威余部在辅公祏率领下起义,国号宋,都丹阳624年------唐武德七年四月,唐颁行《武德律》及均田、租庸调法626年------唐武德九年六月,李世民伏兵玄武门,杀太子建成及齐王元吉。
八月,李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李世民东突厥深入,逼长安,唐太宗亲临渭水,与颉利可汗结便桥之盟,突厥退兵627年------贞观元年分全国为十道628年------贞观二年诏各地置义仓薛延陀首领夷男受唐封为真珠毗伽可汗,建汗庭于漠北。
629年------贞观三年松赞干布即吐蕃赞普位630年------贞观四年李靖俘颉利可汗,东突厥亡。
日本遣唐使抵唐。
635年------贞观九年各乡置乡长。
诏天下户分为九等李靖大破吐谷浑,其主慕容伏允及子先后为左右所杀,唐立伏允孙诺曷钵为可汗景教僧侣阿罗本将景教传入唐东突厥阿史那社尔附唐636年------贞观十年府兵军府改名折冲府,以折冲都尉为长,果毅都尉为副637年------贞观十一年颁贞观律令格式638年------贞观十二年高士廉等撰《氏族志》成,又称《贞观氏族志》640年------贞观十四年八月,侯君集克高昌,唐以其地置西州。
九月,置安西都护府于交河城,置庭州于可汗浮图城641年------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入吐蕃,与松赞干布和亲642年------贞观十六年魏王李泰等撰《括地志》成645年------贞观十九年玄奘取经还,抵长安太宗征辽东,无功而还铁勒九姓大首领率众降唐《大唐西域记》成书647年------贞观二十一年于铁勒诸部置羁縻州府648年------贞观二十二年黠戛斯内附,唐置坚昆都督府唐赴天竺使者王玄策俘摩揭陀国王阿罗那顺而归契丹内附,唐置松漠都督府奚内附,唐置饶乐都督府阿史那社尔平龟兹,唐始置安西四镇649年------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太宗去世。
13唐代大事年表
义净自广州浮海赴天竺学佛学
679年------调露元年
裴行俭平西突厥阿史那匐延都支,重建安西四镇,以碎叶代焉耆
682年------永淳元年
后突厥骨咄禄崛起,回纥受其压迫,西徙甘、凉二州之间
683年------弘道元年
高宗去世,太子显即位,是为中宗,武则天执政
684年------嗣圣元年
吐蕃赞普弃松德赞即位
756年------天宝十五载
正月,安禄山称帝于洛阳,国号燕。六月,叛军陷潼关。玄宗奔蜀,至马嵬驿,军士哗变,杀杨国忠,玄宗被迫缢杀杨贵妃。太子李亨走灵武。叛军陷长安。七月,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
757年------至德二载
正月,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九月,唐军与回纥军克长安。十月,唐军克洛阳,安庆绪逃往邺郡
619年------唐武德二年
二月,初定租庸调法
四月,王世充废皇泰主,称帝,国号郑
621年------唐武德四年
七月,窦建德被杀于长安,部将刘黑闼复起义于河北,年,起义失武德六败
623年------唐武德六年
三月,唐诏分天下户为上、中、下三等
八月,杜伏威余部在辅公祏率领下起义,国号宋,都丹阳
正月,张柬之、崔玄 等人发动政变,杀张易之、张昌宗,逼武则天退位,复立中宗李显。二月,复国号唐
706年------神龙二年
唐与吐蕃首次会盟
707年------神龙三年
七月,太子李重俊发动政变,失败被杀
709年------景龙三年
金城公主和亲于吐蕃赞普弃隶 赞
710年------景龙四年
六月,中宗去世,韦后临朝,立子重茂为帝。睿宗子隆基与太平公主发动政变,杀韦后及安乐公主,逼重茂逊位,拥立睿宗
唐朝战争年表
唐朝战争年表唐武德元年(618年)六月黎阳之战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九月邙山之战唐武德元年(618年)十一月窦建德攻占冀州之战唐武德元年(618年)十二月窦建德攻幽州之战——唐朝时期战争年表(简)隋义宁元年(617年)八月霍邑之战唐武德元年(618年)至七年(624年)唐统一的战争唐武德元年(618年)八月至十一月浅水原之战唐武德二年(619年)三月至次年四月柏壁之战唐武德三年(620年)至显庆二年(657年)唐与突厥战争唐武德三年(620年)七月至次年五月洛阳、虎牢之战唐武德四年(621年)三月至五月虎牢之战唐武德四年(621年)十月唐平萧铣之战唐武德五年(622年)正月至三月洺水之战唐武德五年(622年)灵州之战唐武德五年(622年)六月至十月下博之战唐武德五年(622年)十一月至次年正月唐灭刘黑闼之战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年)至唐亡(907年)唐与吐蕃战争唐武德六年(623年)六月岷州之战唐武德六年(623年)至次年唐灭辅公祏之战唐武德七年(624年)五陇坂之战唐武德九年(626年)六月玄武门事变唐武德九年(626年)八月泾阳之战唐贞观三年(629年)十一月至四年三月唐灭东突厥之战唐贞观九年(635年)唐击吐谷浑之战唐贞观十二年(638年)八至九月松州之战唐贞观十四年(640年)唐灭高昌之战唐贞观十五年(641年)十二月唐击薛延陀之战唐贞观十八年(644年)九月唐击焉耆之战唐太宗贞观十八年(644年)至高宗总章元年(668年)唐与高丽战争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攻高丽之战唐贞观十九年(645年)至二十年唐灭薛延陀之战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唐攻龟兹之战唐显庆二年(657年)唐灭西突厥之战唐显庆五年(660年)唐灭百济之战唐显庆五年(660年)至光启年间(885—887年)唐与契丹、奚等之战唐龙朔元年(661年)至二年平壤之战唐龙朔二年(662年)三月天山之战唐乾封元年(666年)至总章元年(668年)唐灭高丽之战唐总章三年(咸亨元年,670年)四月至八月大非川之战唐仪风三年(678年)正月至九月青海之战唐调露元年(679年)裴行俭破西突厥之战唐调露元年(679年)十一月至次年三月朔州、黑山之战唐永隆二年(681年)裴行俭攻伏念之战唐永淳元年(682年)云州之战唐永淳元年(682年)至永昌元年(689年)骨笃禄攻唐之战唐则天后光宅元年(684年)十月至十一月武则天平李敬业之战唐武后垂拱二年(686年)九月两井之战唐长寿元年(692年)十月安西之战唐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三月罗汗山之战唐武后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五月至七月黄麞谷之战唐武后神功元年(697年)三月东硖石谷之战唐景云三年(712年)冷陉之战唐开元二年(714年)七月滦水谷之战唐开元二年(714年)八月至十月武街之战唐开元十五年(727年)正月青海之战唐开元十五年(727年)十月瓜州之战唐开元十七年(729年)三月石堡城之战唐开元十八年(730年)六月至二十年三月唐攻契丹之战唐天宝六载(747年)七月积石军之战唐天宝六载(747年)七月唐击小勃律之战唐天宝七载(748年)十二月青海之战唐天宝八载(749年)六月石堡城之战唐天宝年间至唐末(750—875年)唐与南诏战争唐天宝十四载至宝应二年(755—763年)唐平安史之乱唐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范阳起兵唐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二月荥阳之战唐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二月安军攻占东都之战唐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二月郭子仪击叛军之战唐天宝十五载(756年)二月常山之战唐天宝十五载(756年)春雍丘之战唐天宝十五载(756年)四月九门之战唐天宝十五载(756年)五月嘉山之战唐至德元载(756年)五月至二载五月南阳之战唐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灵宝之战唐至德元载(756年)十月陈涛斜之战唐至德元载(756年)十二月宁陵之战唐至德二载(757年)春太原之战至德二载(757年)正月至十月睢阳之战唐至德二载(757年)二月至十二月唐收复两京之战唐至德二载(757年)二月河东之战唐至德二载(757年)九月唐收复长安之战唐至德二载(757年)十月唐收复洛阳之战唐乾元元年(758年)十月至二年三月邺城之战唐乾元二年(759年)十月河阳之战唐上元二年(761年)二月邙山之战唐宝应元年(762年)十月唐再夺东京之战唐宝应元年(762年)十月至二年正月唐灭史朝义之战唐广德二年(764年)八月至十月邠州之战唐永泰元年(765年)九月至十月奉天、灵台之战唐大历八年(773年)八月至十月灵、宜、盐、百之战唐大历十四年(779年)十月剑南、西川之战唐建中二年(781年)临洺之战唐建中三年(782年)洹水之战唐建中三年(782年)魏州之战唐建中四年(783年)十月至兴元元年(784年)六月泾原兵变唐建中四年(783年)十月至十一月奉天之战唐兴元元年(784年)贝州之战唐兴元元年(784年)李晟收复长安之战唐兴元元年(784年)七月至贞元元年(785年)八月河中之战唐贞元二年(786年)八月至十二月汧城之战唐则天后垂拱四年(688年)八月唐诸王反武后之战唐贞元十年(794年)神川之战唐贞元十七年(801年)七月至十二月维州之战唐贞元十八年(802年)正月唐破吐番维州之战唐元和十二年(817年)蔡州之战唐大中十三年(859年)至咸通七年(866年)交趾之战唐咸通九年(868年)七月至十年十月庞勋起义唐咸通十年(869年)十月至十一年(870年)二月成都之战唐乾符二年(875年)初王仙芝起义唐乾符二年(875年)六月至中和四年(884年)六月黄巢农民起义唐乾符四年(877年)十月至五年(878年)三月黄巢转战中原之战唐乾符五年(878年)三月至十二月黄巢南下福州之战唐广明元年(880年)五月至七月信州之战唐广明元年(880年)七月至十一月黄巢攻东都之战唐广明元年(880年)十一月潼关之战唐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长安之战唐中和元年(大齐金统二年,881年)四月黄巢攻长安之战唐中和元年(大齐金统二年,881年)四月至三年(大齐金统四年,883年)四月唐夺长安之战唐中和四年(大齐金统五年,884年)四月至六月唐灭大齐之战唐天复二年(902年)河东之战——。
唐朝大事年表
唐朝大事年表
附录:
1、唐朝(618—907年),是中国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
618年由李渊建立,定都长安(今西安),并且设东都洛阳,武周时期洛阳神都,北都太原等陪都。
627年,李世民登基后开创了“贞观之治”,唐高宗以后,武则天以周代唐,史称武周,705年神龙革命后恢复大唐国号。
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政治清明,经济雄厚,军事强盛,四夷宾服,万邦来朝,开创了全盛的“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后,国力日趋衰败。
907年朱温篡唐,唐朝灭亡,从此中国了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共历289年,凡22帝。
唐朝声誉远及海外,与南亚、西亚和欧洲国家均有往来。
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唐朝文化兼容并蓄,接纳各个民族与宗教,进行交流融合,成为了开放的国际文化。
唐诗、科技、文化艺术极其繁盛,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2、关中十八陵,是指埋葬在陕西省关中地区的唐朝十八位皇帝(若计女皇武则天在内则共十九位皇帝)的陵墓,分布于陕西省富平县、蒲城县、三原县、泾阳县、礼泉县、乾县六县,包括献陵、昭陵、乾陵、定陵、桥陵、泰陵、建陵、元陵、崇陵、丰陵、景陵、光陵、庄陵、章陵、端陵、贞陵、简陵、靖陵等十八座唐代帝王陵墓。
唐朝共22位皇帝,其中武则天与高宗合葬乾陵,殇帝李重茂葬于武功西塬,昭宗和陵在今洛阳偃师,哀帝温陵在今山东菏泽,故关中只有唐十八陵。
唐代历史大事件概括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从618年至907年,历时近300年。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唐代历史大事件:
1. 唐朝建立: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2. 玄武门之变:626年,李世民在玄武门事变中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后李渊退位,李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
3. 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的统治,实行一系列改革,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被誉为“贞观之治”。
4. 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的统治,进行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改革,国家疆土辽阔,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5. 安史之乱:755年至763年,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这场战乱使唐朝疆土锐减,国力大损,进入中衰时期。
6. 会昌灭佛:唐武宗李炎在位期间,实行一系列灭佛政策,加强中央集权,整顿财政,但同时削弱了佛教势力。
7. 黄巢起义:874年至884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规模庞大,对唐朝政权造成严重打击。
8. 五代十国:唐朝末年,藩镇割据,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更替,同时并存的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吴、南唐、吴越、闽、南汉、荆南、北汉)时期。
9. 唐朝灭亡:907年,后梁朱全忠废黜唐哀帝,唐朝灭亡。
这些事件反映了唐代历史的兴衰和演变。
在这个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朝大事年表
唐朝大事年表618年:玄武派和黄龙派达成协议,唐太宗被立为朝廷领袖,拥立唐朝开元盛世。
唐太宗励精图治,着力于土地改革、减免赋税,恢复百官事业,开创宏大发展,使得唐朝开元盛世形成。
621年:唐朝置办南越护国大将军等二十余个职位,着力于维护南越西南边界地区的稳定,赢得了南下游客的青睐。
632年:唐朝的“开元金碧”货币及邮政制度开始使用,即《开元通行令》,奠定了唐朝货币体系的基础,创造了一个新的贸易秩序。
636年:唐朝向西亚远征,完成了长期的西域攻略,征服了安息、摩拉、玛拉、巴兹等四个国家,使得唐朝开元盛世的繁荣范围进一步扩大。
644年:唐朝大规模派遣使节前往西域,为开展丝绸之路的贸易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得唐朝开元盛世的贸易繁荣得以发展。
652年:唐太宗的宫殿建筑工程“开元大都”开始,经历了多次修整完善,最终形成了当时最庞大的宫殿建筑群体,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建筑之一。
741年:唐太宗突然病逝,唐朝开元盛世遭遇转折,以後,开元盛世也终于终结,唐朝繁华也因此逐渐衰落。
二、唐复兴时期(755年-859年)755年:唐朝经历了艰难的统治,唐友仁上台,开启了唐复兴时期。
他重用贤臣,重新开始土地改革减免赋税,重整官制,使唐朝经济逐渐恢复元气,对三国时期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759年:唐友仁八年,复兴大军出征西亚,击败成吉思汗,完成了西亚史上最励精图治的历史攻略,使复兴大观显示出威严大气。
764年:贞元元年,唐朝建立“州县体制”,大范围简化了官制,使得地方政府组织结构更为简洁,对唐复兴时期的行政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767年:贞元四年,唐朝在安史之乱中派遣大量兵力征伐辽东,大规模的征伐使得唐朝的力量进一步得到增强,加速唐复兴时期的进程。
782年:唐朝皇帝唐玄宗改革“郡县制”,进一步完善了管理制度,彻底铲除了安史之乱对唐朝政治形势带来的不良影响,开启了唐复兴时期的繁荣时期。
859年:唐复兴时期到达顶峰,贞观九年,唐朝与阿拉伯等西亚国家展开了贸易往来,使得多元文化相互交融,唐复兴时期的繁荣完成。
唐朝历史时间轴及重大事件
唐朝历史时间轴及重大事件唐朝(618-907)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朝代,它的历史跨越了两个多世纪,给中国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并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朝代之一。
下面是唐朝的历史时间轴及重大事件:618年,武周政权建立,唐祚改革正式实施,唐朝由此诞生。
称帝之初,唐太宗李淳风实施了开元盛世政策,大力发展文化教育,推动经济繁荣;政治也稳定,中央统治力度加强,建立了一个更加完善的官僚制度。
618-742年,唐朝逐渐拓宽边境,加强和各少数民族的交往交流,并成功地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建设,使中国和其他国家保持联系,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的文化交流,互通有无,开创了中国古代贸易文化的先河。
742年,唐朝大臣玄宗穆虔任政期间,出现了“安史之乱”,宫廷权角斗争,大地腥风血雨,政治上处于动乱之中,唐朝的衰落开始了。
755年,南宋宣政帝梁城之乱,梁朝覆灭,唐朝对宋朝代际精英文化的影响开始减弱。
845年,玄宗郭威发动皇室内部斗争,实施反宰相政策,肃清了数百家宰相家族,中央权力加强。
并在司空系统改革的开创了唐古代的法律保护机制。
863年,玄宗开始着手统一大宋,并勾结外族“俗高祖”发动了三次北伐战争,最终收复西夏贡地,中央集权空前强盛。
898年,唐廷失去了唐朝最后一块副邦土地,也就是宋朝领土,再也无法望再捍卫其正朔宰相,唐德颓废,政治危机放大。
907年,“五代十国”韩国事变,唐朝灭亡,结束了唐朝历史,跨越了两个多世纪的活力和朝代建立时期。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的朝代,其历史时期见证了中国文明的灿烂、文化发展的活动和国家的强大,以及重大事件向历史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如今,唐朝的历史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教训,有助于我们明确未来发展的方向,避免历史重演。
唐朝历史时间轴及重大事件
唐朝历史时间轴及重大事件公元618年,唐朝正式建立,这一伟大的王朝因其辉煌的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唐朝历经三百多年的兴盛,期间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以唐朝历史时间轴为线索,介绍唐朝的重大事件。
公元618年至唐太宗贞观初年(628年)阐述唐太宗李世民的统治,唐太宗贞观之治被公认为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
贞观之治以明君李世民的聪明智慧和谋略为基础,着力加强中央集权,推行科举制度,推动经济与文化的繁荣。
期间,唐太宗还领导了一系列的征战,成功地平定了吐蕃,将势力扩展至西域。
在贞观之治的后期,唐高宗继位,继承并延续了太宗的政策。
然而,唐高宗晚年逐渐蜕变为轻浮而荒淫的君主,给朝政带来了一定的混乱。
公元705年,唐高宗去世,他的儿子唐中宗继位,但很快被唐睿宗取代。
唐睿宗在位期间,积极推进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尤其是扶持佛教,建立了以鼎盛佛教社会为特征的“盛唐”时期。
公元751年,唐朝在“铁骑突东南,神州尽一统”的壮举过后,因安史之乱陷入动荡。
先是安禄山叛乱,又有史思明率领的回纥部落入侵,使得中央政权岌岌可危。
历时8年的战乱以唐朝胜利告终,但唐朝的国力和社会秩序遭到了严重破坏。
公元756年,唐肃宗继位,这一时期被称为“玄宗盛世”。
唐玄宗在位期间,加强军队建设,以恢复国力。
同时,他非常重视文化事业,推行了一系列文化政策,于此期间兴起了著名的安史之乱,相继发生了玄宗倾覆、长安被攻占的事件。
公元907年,李渊登基,开创了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十国时期极为动荡,政权更迭频繁。
这个时期有五个朝代和十个国家的交替更迭,预示着中原王朝的衰落。
五代时期的经济、军事、文化都有相对的发展,但从整体上来说,五代的统治者并没有能够重建唐朝的辉煌。
尽管唐朝经历了兴盛和衰落的过程,但它的历史地位依然重要。
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朝历史时间轴中的重大事件,记录了一个伟大王朝的兴亡历程,在中国历史上熠熠生辉。
唐朝历史大事件
唐朝历史大事件唐朝历史大事件唐朝历史大事件有哪些呢?历史是一门古老而有智慧的学科,初中历史是学生历史的黄金时期,老师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有效的学习。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唐朝历史大事件,欢迎阅读借鉴!唐朝历史大事件篇一:玄武门之变六月初四庚申日(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一说为长孙无忌、尉迟恭、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琼、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人入朝,并在玄武门埋下伏兵。
李建成、李元吉二人不知底细,也一起入朝,骑马奔向玄武门。
此时,高祖已经将裴寂、萧瑀、陈叔达、封德彝、裴矩等人召集前来,准备查验这件事情了。
李建成、李元吉来到临湖殿,察觉到了变化,立即掉转马头,准备向东返回东宫和齐王府。
李世民跟在后面呼唤他们,李元吉心虚,先张弓搭箭射向李世民,但由于心急,一连两三次都没有将弓拉满,箭没有射出。
李世民却搭弓射向李建成,一箭将他射死。
尉迟恭带领骑兵七十人相继赶到,他身边的将士用箭射中了李元吉,李元吉跌下马来。
可就在此时,李世民的坐骑受到了惊吓,带着李世民奔入玄武门旁边的树林,李世民又被林中的树枝挂住,从马上摔下,倒在地上,一时爬不起来。
李元吉迅速赶到,夺过弓来,准备勒死李世民,就在这时尉迟恭跃马奔来,大声喝住了他。
李元吉知道不是对手,赶紧放开李世民,想快步跑入武德殿寻求父皇庇护,但尉迟恭快马追上他,放箭将他射死了。
太子李建成的部下、翊卫车骑将军冯立得知建成身死,叹息道:“难道能够在太子生前蒙受恩惠,而太子一死便逃避祸难吗!”于是,他与副护军薛万彻、屈直府左车骑谢叔方率领东宫和齐王府的精锐兵马两千人,急驰赶到玄武门,准备为太子和齐王报仇。
张公谨膂力过人,他独自关闭了大门,挡住冯立等人,冯立等人无法进入。
云麾将军敬君弘掌管着宿卫军,驻扎在玄武门。
他挺身而起,准备出战,与他亲近的人阻止他说:“事情未见分晓,姑且慢慢观察事态的发展变化,等到兵力汇集起来,结成阵列再出战,也为时不晚。
唐朝纪年表
唐(618—907年)618 戊寅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619 乙卯二年620 庚辰三年621 辛巳四年622 壬午五年623 癸未六年624 甲申七年625 乙酉八年626 丙戌九年627 丁亥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元年628 戊子二年629 己丑三年630 庚寅四年631 辛卯五年632 壬辰六年633 癸巳七年634 甲午八年635 乙未九年636 丙申十年637 丁酉十一年638 戊戌十二年639 己亥十三年640 庚子十四年641 辛丑十五年642 壬寅十六年643 癸卯十七年644 甲辰十八年645 乙巳十九年646 丙午二十年647 丁未二十一年648 戊申二十二年649 己酉二十三年650 庚戌唐高宗李治永徽元年651 辛亥二年652 壬子三年653 癸丑四年654 甲寅五年655 乙卯六年656 丙辰显庆元年657 丁巳二年658 戊午三年659 己未四年660 庚申五年661 辛酉龙朔元年662 壬戌二年663 癸亥三年664 甲子麟德元年665 乙丑二年666 丙寅乾封元年667 丁卯二年668 戊辰总章元年669 己巳二年670 庚午咸亨元年671 辛未二年672 壬申三年673 癸酉四年674 甲戌上元元年675 乙亥二年676 丙子仪凤元年677 丁丑二年678 戊寅三年679 乙卯调露元年680 庚辰永隆元年681 辛巳开耀元年682 壬午永淳元年683 癸未弘道元年684 甲申唐睿宗李旦文明元年685 乙酉垂拱元年686 丙戌二年687 丁亥三年688 戊子四年689 己丑载初元年690 庚寅武后称帝改国号为周天授元年691 辛卯二年692 壬辰如意元年长寿元年693 癸巳二年694 甲午延载元年695 乙未证圣元年天册万岁元年696 丙申万岁登封元年万岁通天元年697 丁酉神功元年698 戊戌圣历元年699 己亥二年700 庚子久视元年701 辛丑大足元年长安元年702 壬寅二年703 癸卯三年704 甲辰四年705 乙巳唐中宗李显恢复唐国号神龙元年706 丙午二年707 丁未景龙元年708 戊申二年709 己酉三年710 庚戌唐殇帝李重茂唐隆元年唐睿宗李旦景云元年711 辛亥二年712 壬子太极元年延和元年唐玄宗李隆基先天元年713 癸丑开元元年714 甲寅二年715 乙卯三年716 丙辰四年717 丁巳五年718 戊午六年719 己未七年720 庚申八年721 辛酉九年722 壬戌十年723 癸亥十一年724 甲子十二年725 乙丑十三年726 丙寅十四年727 丁卯十五年728 戊辰十六年729 己巳十七年730 庚午十八年731 辛未十九年732 壬申二十年733 癸酉二十一年734 甲戌二十二年735 乙亥二十三年736 丙子二十四年737 丁丑二十五年738 戊寅二十六年739 乙卯二十七年740 庚辰二十八年741 辛巳二十九年742 壬午天宝元年743 癸未二年744 甲申三年745 乙酉四年746 丙戌五年747 丁亥六年748 戊子七年749 己丑八年750 庚寅九年751 辛卯十年752 壬辰十一年753 癸巳十二年754 甲午十三年755 乙未十四年756 丙申唐肃宗李亨至德元年757 丁酉二年758 戊戌乾元元年759 己亥二年760 庚子上元元年761 辛丑二年762 壬寅唐代宗李豫宝应元年763 癸卯广德元年764 甲辰二年765 乙巳永泰元年766 丙午大历元年767 丁未二年768 戊申三年769 己酉四年770 庚戌五年771 辛亥六年772 壬子七年773 癸丑八年774 甲寅九年775 乙卯十年776 丙辰十一年777 丁巳十二年778 戊午十三年779 己未十四年780 庚申唐德宗李适建中元年781 辛酉二年782 壬戌三年783 癸亥四年784 甲子兴元元年785 乙丑贞元元年786 丙寅二年787 丁卯三年788 戊辰四年789 己巳五年790 庚午六年791 辛未七年792 壬申八年793 癸酉九年794 甲戌十年795 乙亥十一年796 丙子十二年797 丁丑十三年798 戊寅十四年799 乙卯十五年800 庚辰十六年801 辛巳十七年802 壬午十八年803 癸未十九年804 甲申二十年805 乙酉唐顺宗李诵永贞元年806 丙戌唐宪宗李纯元和元年807 丁亥二年808 戊子三年809 己丑四年810 庚寅五年811 辛卯六年812 壬辰七年813 癸巳八年814 甲午九年815 乙未十年816 丙申十一年817 丁酉十二年818 戊戌十三年819 乙亥十四年820 庚子十五年821 辛丑唐穆宗李恒长庆元年822 壬寅二年823 癸卯三年824 甲辰四年825 乙巳唐敬宗李湛宝历元年826 丙午二年827 丁未唐文宗李昂大和元年828 戊申二年829 己酉三年830 庚戌四年831 辛亥五年832 壬子六年833 癸丑七年834 甲寅八年835 乙卯九年836 丙辰开成元年837 丁巳二年838 戊午三年839 己未四年840 庚申五年841 辛酉唐武宗李炎会昌元年842 壬戌二年843 癸亥三年844 甲子四年845 乙丑五年846 丙寅六年847 丁卯唐宣宗李忱大中元年848 戊辰二年849 己巳三年850 庚午四年851 辛未五年852 壬申六年853 癸酉七年854 甲戌八年855 乙亥九年856 丙子十年857 丁丑十一年858 戊寅十二年859 乙卯十三年唐懿宗李凗 860 庚辰咸通元年861 辛巳二年862 壬午三年863 癸未四年864 甲申五年865 乙酉六年866 丙戌七年867 丁亥八年868 戊子九年869 己丑十年870 庚寅十一年871 辛卯十二年872 壬辰十三年873 癸巳十四年874 甲午唐僖宗李儇乾符元年875 乙未二年876 丙申三年877 丁酉四年878 戊戌五年879 乙亥六年880 庚子广明元年881 辛丑中和元年882 壬寅二年883 癸卯三年884 甲辰四年885 乙巳光启元年886 丙午二年887 丁未三年888 戊申文德元年889 己酉唐昭宗李晔龙纪元年890 庚戌大顺元年891 辛亥二年892 壬子景福元年893 癸丑二年894 甲寅乾宁元年895 乙卯二年896 丙辰三年897 丁巳四年898 戊午光化元年899 己未二年900 庚申三年901 辛酉四年天复元年902 壬戌二年903 癸亥三年904 甲子天佑元年905 乙丑唐哀帝李柷天佑二年906 丙寅三年907 丁卯四年。
唐朝大事表格
唐朝大事年表
1、唐朝(618—907年),是中国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
618年由李渊建立,定都长安(今西安),并且设东都洛阳,武周时期洛阳神都,北都太原等陪都。
627年,李世民登基后开创了“贞观之治”,唐高宗以后,武则天以周代唐,史称武周,705年神龙革命后恢复大唐国号。
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政治清明,经济雄厚,军事强盛,四夷宾服,万邦来朝,开创了全盛的“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后,国力日趋衰败。
907年朱温篡唐,唐朝灭亡,从此中国了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共历289年,凡22帝。
唐朝声誉远及海外,与南亚、西亚和欧洲国家均有往来。
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唐朝文化兼容并蓄,接纳各个民族与宗教,进行交流融合,成为了开放的国际文化。
唐诗、科技、文化艺术极其繁盛,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2、关中十八陵,是指埋葬在陕西省关中地区的唐朝十八位皇帝(若计女皇武则天在内则共十九位皇帝)的陵墓,分布于陕西省富平县、蒲城县、三原县、泾阳县、礼泉县、乾县六县,包括献陵、昭陵、乾陵、定陵、桥陵、泰陵、建陵、元陵、崇陵、丰陵、景陵、光陵、庄陵、章陵、端陵、贞陵、简陵、靖陵等十八座唐代帝王陵墓。
唐朝共22位皇帝,其中武则天与高宗合葬乾陵,殇帝李重茂葬于武功西塬,昭宗和陵在今洛阳偃师,哀帝温陵在今山东菏泽,故关中只有唐十八陵。
唐朝历史大事及唐朝内容
唐朝历史⼤事及唐朝内容 唐朝简介 唐朝(Tang Dynasty,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统王朝,共历⼆⼗⼀帝,享国祚⼆百⼋⼗九年,因皇室姓李,故⼜称为李唐,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
⼜因其政治、⽂化、制度等继承于隋朝并发扬光⼤,所以后世史学家常将两朝合称为隋唐。
隋朝末天下群雄并起,⼤业⼗三年(617年)七⽉,唐国公,晋阳留守李渊在晋阳起兵,以尊隋为名打着“废昏⽴明,拥⽴代王,匡复隋室”旗号起兵,每战必克,⼗⼀⽉就攻下了⾸都长安,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其13岁的孙⼦杨侑为帝(恭帝),改元“义宁”,被册封为唐王,⼤丞相,把握了朝政。
义宁⼆年(618年),隋恭帝杨侑“禅让”帝位后李渊便以“唐”为国号称帝。
因国君姓李,故⼜称李唐,尊称为⼤唐。
“⽞武门之变”后其次⼦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
唐⾼宗李治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
690年,武则天以周代唐,定都洛阳,史称武周。
神龙⾰命后恢复⼤唐国号,继续李⽒江⼭。
唐⽞宗即位后励精图治,政治清明,经济发达,军⼒强盛,四夷宾服,万邦来朝,开创了经济繁荣的“开元盛世”。
天宝末年,全国⼈⼝达⼋千万上下。
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导致国⼒渐衰,中后期⼜经元和中兴、会昌中兴、⼤中之治国势复振。
878年,爆发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
904年朱温胁迫唐昭宗迁都洛阳。
907年,朱温篡唐,唐朝覆亡,中国进⼊五代⼗国。
唐朝是版图最⼤亦是唯⼀未修建长城的⼤⼀统中原王朝。
唐朝全盛时在政治、经济、⽂化、外交等⽅⾯都达到了很⾼的成就,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
唐代国⼟在西部及北部皆超出现代中国的疆界范围。
唐朝⾃攻灭东突厥、薛延陀后,天⼦被四夷各族尊为天可汗,⼜借羁縻制度征调突厥、回鹘、铁勒、契丹、靺鞨、室韦等民族攻伐敌国。
南诏、新罗、⾼句丽、百济、渤海国和⽇本等周边属国在其政治体制与社会⽂化等⽅⾯都受到唐朝的很⼤影响。
在唐朝的前半叶,社会、经济处于上升阶段,⽂化先进,是历史上中国向周边国家⽂化与技术的⼤输出时期,兼容并蓄的社会风⽓,也给五胡⼗六国以来进居塞内的各个民族提供⼀个空前的交流融合环境,统治者亦从外族⽂明汲取诸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月,安西四镇节度副使高仙芝破小勃律
749年------天宝八载
诏停折冲府上下鱼书,府兵制废
陇右节度使哥舒翰攻拔吐蕃石堡城
750年------天宝九载
安禄山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
安西节度使高仙芝袭破石国
南诏背唐,附吐蕃
753年------天宝十二载
十二月,鉴真抵日本
契丹内附,唐置松漠都督府
奚内附,唐置饶乐都督府
阿史那社尔平龟兹,唐始置安西四镇
649年------贞观二十三年
五月,
太宗去世。六月,太子治即位,是为唐高宗李治
是岁,蒙舍诏首领细奴逻建大蒙国,自称奇嘉王,遣使入贡于唐
698年------圣历元年
置武骑团兵于河南、河北,以抗突厥
靺鞨首领大祚荣建震国于东牟山、奥娄河
699年------圣历二年
突骑施首领乌质勒遣子朝唐
702年------长安二年
始置武举
分安西都护府天山以北之地为北庭都护府,治庭州,辖西突厥十姓部落
703年------长安三年
619年------唐武德二年
二月,初定租庸调法
四月,王世充废皇泰主,称帝,国号郑
621年------唐武德四年
七月,窦建德被杀于长安,部将刘黑闼复起义于河北,年,起义失武德六败
623年------唐武德六年
三月,唐诏分天下户为上、中、下三等
八月,杜伏威余部在辅公祏率领下起义,国号宋,都丹阳
之、崔玄 等人发动政变,杀张易之、张昌宗,逼
武则天退位,复立中宗李显。二月,复国号唐
706年------神龙二年
唐与吐蕃首次会盟
782年------建中三年
四月,卢龙节度使朱滔叛。十一月,河北三镇相约称王,又邀淄青李纳称齐王。十二月,李希烈自称建兴王,联合四镇叛
783年------建中四年
正月,唐蕃会盟于清水,第三次议界
十月,长安发生泾卒之变,拥前卢龙节度使朱泚为秦帝,德宗出奔奉天
始征茶税
786年------贞元二年
761年------上元二年
三月,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
762年------宝应元年
四月,玄宗、肃宗相继去世,张皇后谋立越王 ,宦官李辅国、程元振幽张皇后,杀越王 ,拥立太子李豫,是为唐代宗李豫
八月,浙东袁晁起义
763年------宝应二年
正月,史朝义自缢,余党降唐,安史之乱结束
五月,李渊起事于晋阳,七月,进军关中,十一月,攻占长安,立代王侑为帝
618年------唐武德元年
三月,江都兵变,推宇文化及为首,杀炀帝,立秦王浩为帝,引众西返关中
五月,李渊废隋恭帝侑,称帝,国号唐,是为唐高祖李渊。隋朝亡。东都群臣立越王侗,改元皇泰,史称皇泰主。九月,李密为王世充所败,降唐。宇文化及杀杨浩,称帝于魏县,国号许。十一月,窦建德定都乐寿,国号夏
高士廉等撰《氏族志》成,又称《贞观氏族志》
640年------贞观十四年
八月,侯君集克高昌,唐以其地置西州。九月,置安西都护府于交河城,置庭州于可汗浮图城
641年------贞观十五年
文成公主入吐蕃,与松赞干布和亲
642年------贞观十六年
魏王李泰等撰《括地志》成
690年------天授元年
武则天废睿宗,称帝,改国号为周
692年------长寿元年
武则天遣王孝杰等大破吐蕃,夺回安西四镇
694年------延载元年
摩尼教由波斯人佛多诞传入唐
696年------万岁通天元年
契丹李尽忠与孙万荣等叛唐,陷营州,攻略河北诸州。唐诏山东近边诸州置武骑团兵,以御契丹
一行与梁令瓒制成铜铸水运浑仪。南宫说等人以一行之术实测子午线1°之长
733年------开元二十一年
改全国十道为十五道,各置采访处置使
734年------开元二十二年
以裴耀卿为江淮、河南都转运使,于运河沿线置仓,分段转运江淮仓米
唐蕃会盟于赤岭,各树界碑
737年------开元二十五年
吐蕃陷龟兹拨换城,唐废安西四镇
671年------咸亨二年
义净自广州浮海赴天竺学佛学
679年------调露元年
裴行俭平西突厥阿史那匐延都支,重建安西四镇,以碎叶代焉耆
682年------永淳元年
后突厥骨咄禄崛起,回纥受其压迫,西徙甘、凉二州之间
683年------弘道元年
吐蕃取瓜州
779年------大历十四年
五月,代宗去世,太子李适即位,是为唐德宗李适
780年------建中元年
正月,废租庸调制,行两税法,时全国土户一百八十万;客户一百三十万
781年------建中二年
正月,成德李惟岳、淄青李正己、魏博田悦三镇叛唐。二月,山南东道梁崇义亦叛。六月,唐以淮西节度使李希烈讨梁崇义
募诸色征行人及客户为长征健儿
定令一千五百四十六条,共二十七篇、三十卷,是为《开元二十五年令》
738年------开元二十六年
封南诏皮罗阁为云南王,赐姓名为蒙归义
《唐六典》成书
742年------天宝元年
全国兵数为五十七万四千名,边兵占四十九万
744年------天宝三载
624年------唐武德七年
四月,唐颁行《武德律》及均田、租庸调法
626年------唐武德九年
六月,李世民伏兵玄武门,杀太子建成及齐王元吉。八月,李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李世民
东突厥深入,逼长安,唐太宗亲临渭水,与颉利可汗结便桥之盟,突厥退兵
627年------贞观元年
656年------显庆元年
《五代史志》(即《隋书》诸志)修成
657年------显庆二年
苏定方擒阿史那贺鲁,西突厥亡。唐以其地分置昆陵、蒙池二都护府,并隶安西都护
659年------显庆四年
诏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
颁《新修本草》,此为世界上第一部官修药典
660年------显庆五年
吐蕃夺小勃律九城,小勃律首领没谨忙联合唐军大破吐蕃,唐封其为小勃律王
723年------开元十一年
纳张说建议,募兵宿卫,号长从宿卫。改政事堂名为"中书门下",置堂后五房
724年------开元十二年
僧一行制成铜黄道游仪
725年------开元十三年
长从宿卫改称 骑
651年------永徽二年
瑶池都督阿史那贺鲁叛唐,统西突厥十姓之地
大食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遣使来唐,唐与大食的官方联系始此
唐颁《永徽律》
653年------永徽四年
长孙无忌等撰修《律疏》成
睦州女子陈硕真起义,自称文佳皇帝,不久,失败
655年------永徽六年
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
李靖大破吐谷浑,其主慕容伏允及子先后为左右所杀,唐立伏允孙诺曷钵为可汗
景教僧侣阿罗本将景教传入唐
东突厥阿史那社尔附唐
636年------贞观十年
府兵军府改名折冲府,以折冲都尉为长,果毅都尉为副
637年------贞观十一年
颁贞观律令格式
638年------贞观十二年
吐蕃赞普弃松德赞即位
756年------天宝十五载
正月,安禄山称帝于洛阳,国号燕。六月,叛军陷潼关。玄宗奔蜀,至马嵬驿,军士哗变,杀杨国忠,玄宗被迫缢杀杨贵妃。太子李亨走灵武。叛军陷长安。七月,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
757年------至德二载
正月,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九月,唐军与回纥军克长安。十月,唐军克洛阳,安庆绪逃往邺郡
高宗去世,太子显即位,是为中宗,武则天执政
684年------嗣圣元年
二月,中宗被废,弟李旦立,是为睿宗,武则天执政。九月,徐敬业于扬州起兵反武则天,三个月后兵败被杀
686年------垂拱二年
唐军为吐蕃所败,安西四镇再度失守
687年------垂拱三年
唐大将黑齿常之败后突厥骨咄禄于黄花堆
754年------天宝十三载
唐相杨国忠征兵全国,令剑南节度留后李宓进攻南诏,大败于太和城
是岁,全国户九百零六万九千一百五十四,为唐朝之盛
755年------天宝十四载
十一月,安史
之乱爆发。唐诏令军事要冲置防御使。十二月,叛军陷洛阳。唐监军边令诚奉诏杀封常清、高仙芝于军中
苏定方破百济,擒其王
661年------龙朔元年
以萨珊朝波斯王子卑路斯为波斯都督府都督
663年------龙朔三年
吐谷浑为吐蕃所破,其可汗诺曷钵率众内附,居于凉州
668年------总章元年
高丽内乱,唐遣李绩等攻灭之,俘其王高藏,以其地置安东都护府
670年------咸亨元年
645年------贞观十九年
玄奘取经还,抵长安
太宗征辽东,无功而还
铁勒九姓大首领率众降唐
《大唐西域记》成书
647年------贞观二十一年
于铁勒诸部置羁縻州府
648年------贞观二十二年
黠戛斯内附,唐置坚昆都督府
唐赴天竺使者王玄策俘摩揭陀国王阿罗那顺而归
712年------开元元年
八月,李隆基即位,是为唐玄宗李隆基
713年------开元二年
以河北诸州刺史统领团结兵
以靺鞨大祚荣所部为忽汗州,大祚荣为都督,封渤海郡王,其地始专称渤海
721年------开元九年
令监察御史宇文融主持括户
722年------开元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