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史料看,,谁在真正抗日

合集下载

第15课_全民族抗战开始

第15课_全民族抗战开始
合 作
取得平型关大捷
太原 日军入京 大屠杀 会战
七 抗 七 标志 日 促成 抗日民族统一 事 战 战线正式形成 变 争
合 作 守卫平津
淞沪 撤离 南京失守 会战 上海
中国国民党
其他 会战
国民政府 迁都重庆
2、平津保卫战——英雄的赞歌
佟麟阁副军长、赵登禹师长相继为国捐躯
1937年7月28日—30日,平津失陷
激战
3.凇沪会战
八一三事件
1937年8月13日——11月12日, 上海失守
在四行仓库奋战的谢晋元团800 壮士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中国共产党的倡导
2.国共两党达成协议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公布国共 合作宣言,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情感升华―――注目现实、展望未来
2004年元旦上午,正当人 们辞旧迎新之际,小泉第 四次以日本内阁总理大臣 的身份参拜了供奉着东条 英机等甲级战犯牌位的靖 国神社。
小结
•一、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1、时间:1937年7月7日 2、地点:宛平城
3、性质:日本挑起的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
4、影响:揭开了中华全民族的伟大抗日民 族解放战争的序幕
1937年7月15 日,中共中央 向国民政府提 交了《中国共 产党为公布国 共合作宣言》。 9月22日,国 民党公布了此 宣言。至此, 国共第二次合 作正式形成。
返回
第八路军和第 十八集团军的 臂章和总司令 部证章。
八路军总司令朱德
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卢沟桥事变的爆发 (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共产党军队改称八路军和新四军 《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王炤泮

王炤泮

王炤泮有这样一位抗日英雄,他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死在了国民党的刑场上。

他是真正的民族英雄,他有功于国,有功于民族,竟被人为的尘埃掩埋了五十四年之久,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他的抗日功绩才得以重见天日,他就是郑桂林。

节选自于苏军《郑天狗》可是还有一位抗日英雄,他同样没有死在战场上,却在新中国成立后,被我党判了徒刑,他同样有功于国,有功于民族,但竟已被人为的尘埃掩埋了八十年之久,他的抗日功绩至今还没有重见天日,他就是郑桂林的生前挚友王炤泮。

笔者笔者QQ:6635962 昵称:北雁南飞笔者所了解的情况主要来自于亲人(由其是笔者二伯父)的亲口讲述。

同时笔者也查阅了一些相关书籍,主要有:《东北血痕》,印维廉,管举先著,中国复兴学社,1933年5月第一版。

《东北义勇军》,陈彬龢著,日本研究社发行,中华民国二十一年九月二十五日出版。

《东三省义民血战记》,上海东北难民救济会,1932年9月18日版。

《东北抗日义勇军史》(上、下),温永录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

《东北抗日义勇军史》,潘喜廷、卞直甫、赵长碧、王秉忠著,辽宁人民出版社。

《辽西抗日义勇军》,穆景元、白俊山著,辽宁大学出版社。

《辽宁抗日风云录》,胡淑英、李秉刚著,辽宁人民出版社。

《辽西义勇军诗稿》,问昕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年。

《绥中县志》,绥中县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12月。

《绥中县辛未九一八变后大事记》,温继峤主修,康德元年(1934年)。

《义勇风云》,李文喜、陶国慷著,环球出版社。

《文史资料选编》(第四辑)东北抗日义勇军在绥中抗日活动史料专辑,绥中县政协文史资料选编委员会、绥中县档案馆编,1983年。

《东北巨变血泪大话史》,上海文化美术图画公司出版。

(1933)《东北抗日义勇军人物志》谭译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

《东北义勇军概况》阎宝航主编,东北抗日救国会出版社,1932年。

当然,限于有些书籍比较稀缺和财力等原因,笔者收集资料十分有限。

14年抗日战争

14年抗日战争

北洋军阀统治, 阶级矛盾尖锐 打倒北洋军阀 党内合作
中日民族矛盾上 升为主要矛盾 打倒日本 党外合作
合作坚持到抗战胜利
结果 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
全民族抗战的表现: ①抗战旗帜: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②抗战地域:真正的全国战争。前线军民抗日,后方全国救亡。 ③参战人员:全国各阶级、各阶层。 ④党派团结:全国各党派均以民族存亡为重,结束分裂对抗,求 同存异,在抗日基础上团结一致。 ⑤军队合作:全国军队包括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主力军和 游击队,一致抗日,形成了既统一又独立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两者互相配合,共同抗日。 ⑥抗战基础:广大群众,是抗战胜利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国民党先后有74名将军战死在沙场,其中佟麟阁、 赵登禹、张自忠等8名上将;吴克仁、 冯安邦等32 名中将;邹绍孟、王凤山等32名少将。
①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阴谋,使抗战成为持久战; ②为中共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共 赴 国 难
全 民 族 的 抗 防御阶段(1937.7—1938.10)
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 平型关大捷
国 民 党 正 面 战 场
台儿庄大捷 武汉会战
广州、武汉先后失 守,抗战进入相持 阶段
徐州会战
台儿庄大捷
——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如何正确看待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
自1937年7月到1945年8月的8年中,中华民国政 府军发动大型会战26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 斗28931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211419人。空 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架。海军舰艇损失殆尽。
(3)抗战反攻阶段(1944—1945)
①背景: 国际: 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 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 国内:中共“七大”召开 1945年春 延安

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案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案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牢记历史是为了开创未来合作共赢是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一、【课标要求】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二、【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以日军侵华线和中国抗战线两条线索纵深推进。

日军侵华线叙述日本帝国主义先后在华发动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侵华范围也从1931年的局部侵华到1937年的全面侵华。

侵华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在各个领域都对中国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

与此同时,另一条线索即中国抗战线亦方兴未艾,中国人民的抗战热情逐步高涨。

中国共产党积极参与抗日救国,华北事变后进一步调整政策,在瓦窑堡会议上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受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

1937年七七事变后,年七七事变后,进入全面抗战阶段,进入全面抗战阶段,进入全面抗战阶段,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形成,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形成,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抗战期间,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坚持抗战,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相对完整学习了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和日军诸多暴行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过程等史实,教师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学习边界,探讨抗战时期各阶层政策变化的原因,深化对历史的理解;从时空角度绘制抗战形势图,探讨抗日战争与当时国际大背景的联系,构建大历史观;实地查找相关战抗日史料,涵养家国情怀。

四、【教学目标】1.通过时空定位,知道抗日战争从局部到全面的时空演变。

2.通过史料呈现与分析,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暴行,理解抗日民族统战线的形成过程,解释中共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课程标准】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教材分析】本课是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一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方面,上承第七专题中“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内战激烈”的重要内容。

在这种两方对战的大环境下,日本军国主义“趁乱起火”、抱有侥幸心理,发动局部侵华战争,是侵华战争爆发的一个重要因素;与此同时内战局势下“国军无暇顾及外敌、政府推行攘外安内政策”,也使得日军侵华过程顺利且迅速,最终演变为全面侵华战争。

由此可以看到本课是对上专题内容进一步延伸与发展,呈现现逻辑上的因果联系。

另一方面,本课讲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无到有、从初具雏形到最终确立的发展过程,而这一战线形成的最大特征就是形成以“正面、敌后两战场”相互配合的军事基础,为下一课《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和抗日战争的胜利》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除此之外,应该认识到抗日战争是反侵略斗争第一次完全胜利,不仅彻底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在反侵略斗争中屡战屡败的屈辱史,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基;因此本课无论是在整个中国近代史、还是世界战争史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目标】1、利用相关文字史料和图片史料的分析,理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从唯物史观分析历史问题;2、通过相关文字史料和图片史料的解读,知道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用史实回击当今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略的言论,培养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涵养家国情怀素养;3、通过地图和梳理时空坐标轴,明白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步步侵略,知道中国人民从局部到全面进行抗日救亡运动的史实,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培养铭记历史爱好和平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教学难点: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图片导入[讲述]:同学们好,我们来看这样一张照片。

金冲及:抗战前夜中共中央战略决策的形成

金冲及:抗战前夜中共中央战略决策的形成

专题研究抗战前夜中共中央战略决策的形成金冲及提 要:中共中央到达陕北后的一年多内,实现了战略性的转变:从十年内战到国共合作,从抗日反蒋到联蒋抗日,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提出到其实现。

这是一个艰难曲折和充满矛盾的过程。

本文着重从中共中央高层决策的视角,依据大量档案资料,对客观局势的复杂演变和主观认识的反复探索过程进行系统的考察。

关键词:中共中央 统一战线 西安事变 政治局会议从中央红军抵达陕北到抗日战争爆发,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一次战略性的大转变:由国内土地革命战争转到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全民族抗日战争打下了基础。

经历了十年内战以后,要实现这样的大转变谈何容易。

在十年岁月中,中国共产党人积累的创痛和仇恨是很难淡忘的。

国民党对抗日的态度一时又令人难以捉摸,并且在很长时间内依然一心想消灭共产党。

这样两个党要实现和解和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能不经过一段艰难而曲折的旅程。

看起来似乎难以想像的事情,最后终于变成事实。

对这个问题,许多学者已从不同角度作过细致的论述。

本文想着重从中共中央高层决策过程的视角,作一点探讨。

一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历史是无法割断的。

如果要全面论述这个问题,应该从更早说起。

为了节省篇幅,本文选择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作为考察的起点。

为什么选择1935年最后几个月作为考察的起点?那时,日本军国主义者正加紧对中国的侵略,特别是要把华北纳入它的直接控制之下,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的沉痛呼声便是在有关抗战前后国共关系研究的著作可参考胡绳主编: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1991年;黄修荣: 国共关系七十年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程中原: 张闻天传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0年;杨奎松: 西安事变新探 张学良与中共关系之研究 ,台北:东大这时喊出来的;在民族危机空前深重的刺激下,以一二九运动为起点,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抗日救亡浪潮蓬勃兴起,民众广泛觉醒,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成为人们的强烈要求;国民党当局由于自身统治遭受严重威胁,开始酝酿改变对日政策;共产国际七大结束不久,提出要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起草的 八一宣言 已经发表。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二)表格梳理正面战场的战争教师:向学生展示表格内应填写的内容,给学生1分钟的时间与自己所填写的内容进行核对(三)探究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作用各地战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坚如铁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

——国民政府告全体上海同胞书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失守后,日本侵略者停止了向国民党战场的战略性的进攻,逐渐地将其主要军事力量移到了解放区战场。

从这时起,国民党政府开始了它的政策上的变化,将其重点由抗日逐渐转移到反共反人民。

它采取了对日消极作战的政策,保存军事实力,而把作战的重担放在解放区战场上,让日寇大举进攻解放区,它自己则“坐山观虎斗”。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教师:通过对材料的解读,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上的作用(一)过渡到敌后战场教师:请学生看教材150页“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向学生讲解战争形式的变化,解释何为“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革命根据地打击日军的相关史实(二)通过解读左权的家书认识敌后战场我担心着你及北北,你入学后望能好好的恢复身体,有暇时多去看看太北,小孩子极需人照顾的。

此间一切如常,惟生活则较前艰难多了,部队如不生产则简直不能维持。

我也种了四五十棵洋姜,还有二十棵西红柿,长得还不坏。

今年没有种花,也很少打球……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愿在党的整顿之风下各自努力,力求进步吧!以进步来安慰自己,以进步来酬报别后衷情。

——左权致夫人刘志兰教师:给学生半分钟时间仔细阅读家书,向学生提出问题1.“左权家书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2.“生存条件为什么会这么艰难?(是谁造成的)”3.“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政策或措施?”4.“这封家书体现了左权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学生回答并给出答案。

“在地”与“他方”的陈词

“在地”与“他方”的陈词

“在地”与“他方”的陈词作者:王淼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24年第04期摘要:“日本侵华”“日据马来亚”是离散于母国外的马来(西)亚华人乃至全人类的历史之殇。

战时,马来(西)亚华人“以笔应战”,形塑马华小说抗战传统。

战后,不在场的新生代马来西亚华裔出于精神防御的自保需要与身份确认的强烈渴望,“小说”抗战。

新生代马华小说、马英小说经由新历史主义的叙事、不可靠的叙述,为官方大历史陈列的“抗战”提供“在地”与“他方”的双重陈词。

关键词:新生代马来西亚华人小说;抗战书写;精神防御;身份确认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新时代高校红色文化育人的数字化路径研究”(22Z048)作者简介:王淼(1998- ),女,陕西咸阳人,南开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华人文学。

一、引言之于以1937年“日本侵华”、1941年“日据马来亚”为主要历史语境的新生代马来西亚华人小说①,抗战书写是其文本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

学界对马来(西)亚华人小说中的抗战书写更是早有关注,呈现出重个案、轻宏观,重史料、轻文本,重马来亚华文小说、轻新生代马华小说(至于马英小说则关注更少)的面貌②。

在面对日本法西斯残暴行径时,南渡的中国人、“抗日卫马”的马共文人、马来亚本地的华侨都同祖国人民同仇敌忾,写下了不少具有“抗日救亡”使命的文字,为新生代马来西亚华人小说埋下“抗战”伏笔。

新生代马来西亚华裔③也不断以“抗战”作为小说写作的重要元素。

以黄锦树、黎紫书为代表的新生代马华小说家,以欧大旭(Tash Aw)、陈团英(Tan Twan Eng)为代表的新生代马英小说家记述或重述了侵略者的罪恶行径,为这段历史提供了“在地”与“他方”的双重陈词,提醒人们正视战争的代价,珍惜和平。

二、追踪源流:马华小说的抗战传统新生代马来西亚华人小说中的抗战书写并非“现代发明”,而是基于马华小说的抗战传统。

伟大的抗日战争(定稿1)

伟大的抗日战争(定稿1)

枣宜会战 (张自忠)
淞沪会战
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3.中流砥柱——中共(相持阶段)
共 产 党 敌 后 战 场 的 抗 战
1937.8,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1937.9月建立陕甘宁边区政府——中共指挥中 枢总后方
反“扫荡” 反“清乡” 反“蚕食”
1940年下半年百团大战 蒙古抗日游击队 回民支队
陆军的绝对主力。直到抗战末期,日本陆军还有 64%被牵制在中国 1840-1842 鸦片战争 失败 战场上。 1894-1895 甲午中日战争 失败 材料三、从1931年至1945年,中国战场歼敌150万余人,占日军二 1900-1901 八国联军侵华 失败 战期间伤亡人数的70%……这样一组数字的背后是中国人民的巨大 1914-1918 参加一战 战胜国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牺牲:伤亡3500 余万人,经济损失 5000亿美元。 1931-1945 抗日战争 胜利 收回台湾 ( 1)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反帝斗争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 1945.10.24 联合国成立 成为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2)洗雪民族耻辱,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国民族振兴的转折点 材料二、在二战中,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始终牵制和消耗着日本 时间 事件 结果 备注
中日实力差距巨大
一、民族危机
1.日本侵华原因
(1)既定国策,东方会议确定“武装侵略”的 方针,军国主义势力强大;(根本原因) (2)遭到经济危机的严重打击,急需医治创伤; (直接原因) (3)国际绥靖之风盛行,西方列强纵容日本侵 略中国 。 (4)中国国共打内战,给日本可乘之机; (5)中日实力差距巨大。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初步形成

抗日战争十大谣言之不存在的战绩

抗日战争十大谣言之不存在的战绩

抗日战争十大谣言之不存在的战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八年艰苦抗战,中国终于取得胜利。

然而这一段岁月中的人与事,却在后人的转述中逐步走样。

在日本投降69周年之际,观察者网特地推出“抗战十大谣言”系列,以正视听。

此前已刊发《抗日战争十大谣言之“名将”张灵甫》《抗日战争十大谣言之孙立人活埋日军》《抗战十大谣言:起底“钓鱼帖”》《抗战十大谣言之委员长卫队》《抗日战争十大谣言之八路军大规模种鸦片》《抗战十大谣言之共产党只牺牲1位将军》《抗战十大谣言之“飞虎队”神话》《抗战十大谣言之民国军工“黄金十年”》与《抗战十大谣言之日寇从未进攻延安》,本文是我们十天披星戴月写作的最后一篇。

谣言无尽,但面对中国人民的心灵永远只是尘埃。

谨以此纪念今日——日本投降69周年。

】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浴血奋战,最终联合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击败了日本侵略者。

中国军队多次利用巧妙的战法与过人的勇气,给敌人造成了沉重的打击,这其中不乏许多经典战例,却也夹带着很多水分甚至谎言,从断章取义到以讹传讹再到无中生有,各种来路的战果错综复杂,不仅给历史增添了荒谬,也让真正的英雄们被人们忽视甚至遗忘。

这些战绩或为战时鼓舞士气而作伪,或因记忆不清而失真,或战后为“翻案”而编造,数量巨大类型庞杂。

笔者无力一一举证,只能择要者辟谣,以正视听。

从击沉“出云”号说起提到抗战时期的日本海军,驻华第3舰队旗舰“出云”号的知名度可谓家喻户晓。

在整个上世纪30年代,这艘黄浦江上最大的战舰一直是日本海军在中国横行的符号,被中国军民当做记恨万分的大目标。

以至于沪语中专门有“出云舰”一词形容强大之物。

在著名的网文《六十年过去了,有谁还记得》中,“国军空军炸毁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炸沉日本海军第3舰队旗舰”被作为国府抗战的重要战果。

有关“出云舰”的沉没说法颇多,有说空袭炸沉的,有说鱼雷艇偷袭击沉的,甚至还有说蛙人安放炸弹的……可是史料记载中,日本海军“出云”舰在上海期间仅受过轻伤,随后被日本海军恢复为一等巡洋舰,加装高射炮后返回日本,并在江田岛海军学校做训练舰。

反思历史 抗战胜利给我们的三个启示

反思历史 抗战胜利给我们的三个启示

反思历史抗战胜利给我们的三个启示历史会永远记住这一天。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在这一天,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胜利和日本法西斯的失败而告结束。

岁月的脚步匆匆走过60年。

黄河边上的硝烟已随风飘散,历史仿佛已经远去。

但是,从卢沟桥头卷起的那场战争留下的教训却是刻骨铭心。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那是永远的国殇,永远的奋争,也是永远的追思。

“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书。

”正如一位青年评论家所指出的:“将那段历史仅仅理解为灾难与愤怒,而不从中寻找其内在逻辑,理解其复杂性,则同样辜负了那些身经灾难的一代人的付出。

”那段历史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悲痛欲绝的哀伤、洗刷不尽的血泪、永志追思的英烈和伟岸壮阔的史诗,更是追求和平的渴望、永不再战的期盼、强国富民的决心和睦邻友邦的祝愿。

启示之一:落后就要挨打血色黄昏:偶然背后的必然68年前,一个中国人民刻骨铭心的日子———1937年7月7日,枪炮声震惊了卢沟桥。

日军以士兵失踪为借口,要强行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拒绝后即枪炮相加,全面发动侵华战争。

不屈的中华民族也开始了长达8年的全民抗战。

“七七事变”仅仅是近代日本侵华野心的总爆发。

在此之前,日本已经对中国这块富饶的土地觊觎已久。

早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在建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就制定了以鲸吞中国为核心的所谓“大陆政策”,在之后的7 0多年里,日本曾发动了14次侵略战争,其中多次是对华战争。

1894年蓄意挑起中日甲午战争,迫使战败的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与澎湖列岛;10年后又在我国东北土地上发动日俄战争,强迫满清政府承认日本在东北的势力范围。

“进入大陆”的迷梦、畸形膨胀的野心,使得这个受中国传统文化恩惠最重的国家成为近代以来祸害中国最深的国家。

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时任日本首相的田中义一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抛出了对华侵略总战略: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看看日本人自己说的怎么糟蹋中国妇女的

看看日本人自己说的怎么糟蹋中国妇女的

日军侵华的整个过程,特别是像无辜地戮杀中国百姓这样的事,当时的日本军方和政府有相当严格的纪律,也就是说,不经军方和官方审查,绝对不能将在中国的所作所为——指杀人放火的事随便讲给家人和亲友听,更不能写文章。

在日本侵略者宣告投降后,日方对所有回国的将士都有最为严格的审查措施,在战场上的“日记”、“笔记”等见诸文字的东西一律禁止带回,一旦发现是要受严惩的。

因此现在想从日方获取这方面的第一手史料非常不易。

然而,即使这样,我们仍然还是获得了一些零零碎碎的日本老兵们当时留下的“日记”等。

战后曾经有一段时间——包括现在,一些对战争有反省意识的日本老兵们,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加之越来越悔恨战争,陆续有人开始写回忆文章,这使得当年日军在中国包括南京大屠杀时的罪行有了更加真切的反映。

另有一些爱好和平的反战人士,如松冈环女士等更是自己行动起来,亲自找日本老兵调查核实其在华时的罪行,故而笔者有机会获取一部分日本老兵自己写的反映他们在华时强奸和轮奸中国妇女的材料。

一个男人强奸或参与轮奸女人,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是要受到严惩的,但几乎没有一个强奸和轮奸过女人的男人会主动把这样的事说出来。

战争中强奸和轮奸女人应该说不是只发生在日本军队里,但日本军队在中国特别是在占领南京时期对妇女的伤害,是特别残忍和可憎的。

日本官兵自己也承认:几乎没有人干净过。

强奸和轮奸女人就像“吃饭”一样,是他们“必须”和“随手可得”的事。

有事没事,“找花姑娘”;“征粮”、“征发”的主要目的也是“找花姑娘”;白天黑夜“找花姑娘”……当兵的“找花姑娘”、当官的“找花姑娘”,在南京沦陷的日子里,日本兵所做的最“来劲”的事基本就是这一桩。

“这场战争最糟糕的不是被烧掉的建筑和被摧毁的家园,虽然那也很糟糕,而是男人永远不会再回来,而妇女终生都要伴随强奸带给她们的身心痛苦和伤害。

我几乎不知道男人被带走杀害和妇女在恐怖中幸存下来变成惊弓之鸟,哪件事更令人悲伤。

”美国人米尔斯在写给他妻子的信中这样形容他所看到的日军给南京百姓留下的最悲惨的情形。

文献里的真实焦裕禄

文献里的真实焦裕禄

57行乎昭以日,言乎昭以月,春秋踏遍、一千里碱害涝情。

骤雨更骄阳,艰辛何计。

每起早贪黑,走贫访困,意绵绵共济同舟。

抱病沥丹忱,永系黎元。

呜呜然百姓高呼,名垂党史、功垂党史。

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民,肝胆掏空、十八年宵衣旰食。

柔肠兼铁血,慷慨无私。

纵家寒境苦,舍己为公,心皓皓穷神尽瘁。

举灯干子夜,常温官训。

凛凛哉九州深念,生亦沙丘、死亦沙丘。

这副长联,是焦裕禄参加革命工作18年生涯的真实写照。

焦裕禄精神犹如一座丰碑巍巍矗立。

习近平同志曾动情地说:“我们这一代人都深受焦裕禄精神的影响,是在焦裕禄事迹教育下成长的。

我后来无论是上山下乡、上大学、参军入伍,还是做领导工作,焦裕禄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

”焦裕禄,今天成了“最著名的县委书记”,但是有关他早年的经历少有人知,我们可以从他本人手书的有关档案材料中找回一个真实的早年焦裕禄。

喝阚家泉泉水长大的“禄子”今天,地处鲁中博山的北崮山村因为出了个“县委书记的榜样”、“毛主席的好学生”焦裕禄而闻名遐迩。

北崮山村辟有焦裕禄纪念馆。

近年来,来此参观受教育者络绎不绝。

文献里的真实焦裕禄有关影视作品或所谓传记中有关焦裕禄事迹的演绎很多,我们自有关手稿或文献中,或许可以找回一个真实的焦裕禄◎本刊记者 余玮焦裕禄在剿匪反霸时期的照片从焦裕禄故居那狭小的房间和摆设的简陋家具中,可以想像出早年焦裕禄家庭生活的窘迫。

这座小小四合院,曾承载了焦裕禄的年少悲欢,承载了一段让人敬仰和刻骨铭心的记忆……1922年8月16日黎明,博山县北崮村的一间草房里,贫穷的青年夫妇焦方田、李星英,迎来了他们的第二个男孩。

焦方田的父亲焦念礼,因为祖辈不识字,深受地主恶霸的剥削、敲诈,便巴望着孙子将来不受苦、不受压迫,能够过上丰衣足食的太平日子,特地请来私塾先生,给小孙子起了个饱含美好愿望的名字——“裕禄”。

人逢喜事精神爽的焦念礼倾其所有,慷慨地招待了私塾先生一顿萝卜丸子和豆腐汤。

焦裕禄天资聪颖,很讨乡亲们喜爱,长辈们都亲切地叫他“禄子”。

人教版必修一 第16课 抗日战争 教案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 第16课 抗日战争  教案设计

16、抗日战争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识记: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

南京大屠杀;七三一部队等。

百团大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的意义。

理解: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比较分析抗战三个战场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运用:结合时事客观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分析目前中日关系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图片与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培养学生史料研读、概括、分析能力;2、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和课前分组搜集日军侵华材料探究日军侵华的真相,培养学生合作意识;3、通过把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行联系,增强学生的世界意识,学会历史运用、论从史出等方法。

4、比较日中两国政府以及犹太人和少数中国人对待历史的态度引导学生得出启示并结合时事鼓励学生发愤图强,努力学习,振兴中华,警惕日本法西斯的死灰复燃,但是要理性爱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活动揭露日军侵华期间的滔天罪行,使学生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巨大的灾难。

进一步树立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意识;2、通过中国人民斗争、国共两党共赴国难的史实,进一步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以及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3、通过了解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4、通过学习抗战历史,联系当今日本右翼否认史实的态度,引导学生反思历史追求真理的态度,提高全面分析历史问题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学情分析十四年抗战,烽火连天的年代,日军的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烧杀掳掠无所不为,通过了解那段心酸的历史,学生能深刻认识到我们如今的生活是多么地来之不易。

最终抗日战争取得了自鸦片战争开始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第一次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同时,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也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卢沟桥作文600字

卢沟桥作文600字

卢沟桥作文600字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

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卢沟桥作文600字(通用12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卢沟桥作文600字篇1桥既是一个兼具现实与心灵的事物。

交通中用到的跨越障碍的桥,生活中通向成功的桥,交往中连接心灵的桥。

同时,它也可以是一种时代艺术的结晶,一段悲壮历史的写照……“书剑征途伴寂寥,长安日近楚天遥。

南云北雪三千里,第一销魂是此桥。

”这是晚清诗人易顺鼎的诗作,而诗中所言之桥,正是如今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上的——卢沟桥。

卢沟桥的历史,真可谓是饱经风霜,它始建于1189年6月,于1192年3月完工,因其建于交通要道,所以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加之永定河“脾气暴躁”,经常发洪水,导致卢沟桥前后曾大修近30次,重建一次。

而在这数次破坏之中,最为令人痛心疾首的,当数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这一天发生在卢沟桥上的血战,标志着日寇的全面侵华,同时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脚踏在卢沟桥桥面的石板上,看着千疮百孔的石栏和伤痕累累的石狮,脑海中浮现着课本上、电视里、史料中日军的种种罪行,我的胸中仿佛有一把火,一把烧尽罪恶与贪婪的烈火,它也似乎是在咆哮着,那声声巨吼与抗日军民的愤慨心声交融在一起,惊天动地,响彻云霄……“炮火起卢沟,八年抗战遒。

石狮今又吼,古渡警千秋。

”身处这样特殊的境地,古人的爱国之情令我感同身受,然而那些都伴随历史,悄然消逝。

如今的我们,用心当下,思考未来,才能真正的无愧先辈们的牺牲。

卢沟桥作为历史的见证,已然屹立多年,而在今后的日子里,它将依然在此,为后人讲述那掩埋在岁月尘埃下的悲壮的血泪史。

卢沟桥作文600字篇2如果说失败与成功分别是一座桥的两端,那么勇气便是这座桥的桥身。

只有依靠勇气昂首向前,才能到达终点。

《卢沟桥烽火》这篇文章中,日本侵略者野蛮侵占中国领土,中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

《爱国者》观后感

《爱国者》观后感

《爱国者》观后感《爱国者》播完了,最后一集我看了又看,每到宋烟桥(以杨靖宇为原型)屹立雪中牺牲的镜头,总是不由得泪奔。

这部电视剧在制作拍摄上有粗糙的地方,但是作为一部正能量作品,它很好实践了它应有的功能一一把信仰、精神的力量和家国情怀传达了出来,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缺乏的东西!我是读着小说长大的,尤其偏爱历史题材的小说。

现在不读小说了,依然偏向于抗战题材的电视剧,也许是很多年前的一部纪实作品《步入辉煌一一杨靖宇的最后八天》的影响,一直不肯看与抗联有关的抗战剧,不是排斥,是一种心痛几乎窒息的感觉让我不忍去看。

抗战胜利多少年了,八年抗战的提法已经深入人心,抗联的那六年哪儿去了?直到近几年,终于有了十四年抗战的提法。

我们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才找回了抗联的六年,可是80后90后00后有几个人还知道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2018年的高考一卷把赵一曼女士请进了试题中,我问了好几个高三学生你知道赵一曼是谁吗?他们都茫然摇头。

我又想起六年前我的语文课上播放《土地的誓言》课件,为了展现日寇的暴行,我选用了一张遍地骷髅的照片,教室里居然响起了一声"漂亮"!我愤怒地责骂了学生并让他站在教室后面。

现在想起来,真的不是他的错,是谁一点点地剥走了我们内心的精神力量?是谁把家国情怀从我们的内心一天天淡化到无了?这么多年来,我们的教科书我们的媒体都在干什么?历史书上早已找不到杨靖宇等人的名字,家长和社会只向学校要分数,我们的媒体在追逐明星的八卦,我们的社会都在急功近利中,那么孩子的心中能装下什么?家国情怀,这四个字不仅仅是对于孩子,对于已经成年的人们,都是飘渺得近乎零的概念!一个不知崇敬英雄、没有家国情怀的民族是危险的,因为它的根基会越来越浅薄,浅薄到一点点外力的打击就会倒下!《爱国者》编剧说,是因为有感于杨靖宇故居的门前冷落,让他觉得有必要写一部作品来唤醒人们的记忆,剧本历时六年才得到关注。

为什么呢?看看这几年霸屏的都是什么题材的作品就明白了。

【史料及解析】如何认识抗日战争

【史料及解析】如何认识抗日战争

如何认识抗日战争?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一般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让学生了解历史,告诉学生历史是如何发生的,怎样发生的,这个任务一般是围绕史实的真实作文章,与现实关系不大,重在求真即可。

二是教会学生认识历史,引导学生理解历史的发生过程,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评价历史事件的影响。

这个任务一般是围绕史实之间的联系来思考,且受现实影响很大,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一个事件的历史认识从不同角度出发往往难以得出一致的结论。

特别是离我们越近的历史则越难以得出客观的结论,不同的党派、不同的国家出于各自不同的目的对历史的解读往往呈现很大的差异。

这样差异不仅影响人们对历史问题的看法实际上也在影响着现实,也必将影响着我们的未来。

抗战的硝烟虽然早已经散去多年,因对抗战认识差异而产生的思想阴霾依然在现实的天空中不时飘荡,党派之间国家之间的认识差异实际上不仅影响了人们对历史的看法,更多地影响着我们的现实和未来,因此如何认识抗战也就成了历史教学的一个难题。

怎样认识抗战也就成了问题的关键。

众所周知,抗战问题头绪众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矛盾和利益。

既有现实的,也有历史的,既有海外的,也有国内的。

历史问题实际上已经不能单纯是一个历史问题、学术问题,更多的变成了一个现实问题、政治问题。

抗战时期存在的各方在现实中依然存在,于是对历史问题的讨论实际上往往不能不考虑到现实利益,于是各种的观点很难从单纯的客观的角度去思考,结论也就很难取得一致。

大体说来矛盾的冲突在以下几个方面从国际方面讲,主要体现两个方面:首先最突出的是战争的责任问题,主要冲突的双方是中日两国,特别是日本的右翼否定战争的责任的做法不时刺激着中华民族的受伤的灵魂,与之相类似的问题有南京大屠杀的真伪问题的争论等等,冲突的焦点在于日本的极端的“爱国者”们否认战争的性质否认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伤害。

这个问题根本是一个不值得驳斥的问题,但是在每年的8月15日的日本投降日,依然不时会有日本的政要在靖国神社晃动的鬼影。

全面抗战初期徐特立的抗战救国思想及其实践

全面抗战初期徐特立的抗战救国思想及其实践

全面抗战初期徐特立的抗战救国思想及其实践孙阳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不断加深对中国的侵略,在这些国家中,日本是侵略中国的急先锋。

自明治维新后,日本就制定了大陆政策。

在这一既定政策的指导下,日本不断加深对中国的侵略,特别是“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野心昭然若揭。

如何抵抗日本侵略,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成为无数仁人志士的思考。

在这些有识之士中,徐特立便是一位杰出代表。

徐特立(1877-1968),字师陶,湖南善化(今长沙县江背镇)人,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他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青年时期曾支持维新变法运动和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期间,曾参加湖南起义。

五四运动爆发后,赴法国勤工俭学,回国后任长沙第一女师校长。

北伐期间,他积极领导湖南的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后,又参与南昌起义。

1937年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后,在党中央的派遣下,与王凌波到长沙建立八路军驻湘通讯办事处,并担任驻湘代表,负责湖南地区的抗日救亡工作。

在湖南工作期间,他结合中国的国情,提出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抗日救亡主张,并将其付诸实践,极大地推动了湖南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鉴于徐特立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近年来学者们对他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

纵观已有的研究成果,笔者发现学者们将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徐特立的生平、他的人格精神、教育思想、科技思想、读书思想、健康思想以及革命活动等方面。

对于他的抗战救国思想,尚无学者进行专门探讨,仅仅在一些相关成果中对其有所涉及。

因此,从总体上来看,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比较欠缺,在诸多方面还值得深入探讨,如他的抗战救国思想为什么会形成,其包括哪些内容,对其如何评价等。

有鉴于此,笔者依据相关的档案文献资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考察全面抗战初期徐特立的抗战救国思想及实践。

一、徐特立抗战救国思想形成的原因徐特立的抗战救国思想不是偶然形成的,而是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的形成有着深厚的思想来源,实践基础和时代背景。

中华民族的神圣抗战

中华民族的神圣抗战

▪ 中华民族的全民抗战 ▪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之战 ▪ 中华民族的求生存之战 ▪ 中华文化的求生存之战
文化侵略
▪ 从小学一年级开设日语,到1941年要求 学校日常用语全部日语化。把普及日语视为 “同国家大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除此 之外,日本侵略者还极力宣扬“大和民族” 是“天孙人种”,并在东北到处建神社,组 织学生祭拜。
▪ 整个抗战期间的侨汇为: 九十五亿元以上。
▪ 1939年政府全年的战费开支为十八亿元。 这一年,华侨的捐款和侨汇共为:十三亿三 千万元。
▪ 中华民族的全民抗战 ▪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之战
▪ 1937年8月21日,中苏两国正式签 订了《互不侵犯条约》。此后,苏联开始向 中国提供经济贷款和军事援助,并派遣军事 专家和志愿航空队参加中国的抗日战争。到 1938年2月止,苏联出售给中国的飞机 为232架,合2254万美元。
画面上手持 红缨枪的,是 在华北某地作 战中,被日军 真野部队俘获 的地方抗日队 伍。配文中指 出,左边那位 持红缨枪者只 有13岁。
中国远征军中最年轻的战士——第14师年仅12岁的李留培
这位小战士是已知被捕的抗日军人中年龄最小的了,当时 年仅10岁!他是一位陆军二等兵
▪ 在大奈河支流的战斗中,我们俘获了一名重伤的中国兵
▪ 就在此时,被击毁的九四式战车上,炮塔和机枪射口忽 然喷出火焰,没有死的日本战车兵猛烈射击冲锋的中国军队 ……
▪ 中方记载:面对日军战车的冲击,赵镇藩亲临第一线指 挥,率领官兵拼死堵塞突破口,战斗记载,鏖战三个小时, 击毙日军数十人,击毁战车一辆。
▪ 唯一与日军记载不同的是,破坏日军战车的,并不是地雷 ,而是中国军队的敢死队员,把集束手榴弹,塞进了日军战 车的履带里。
▪ 这是一批抗战前夕来自沿海大城市投 笔从戎的爱国青年,大多数家乡沦陷。 每当休息日,总是三五成群结伴来到梁 家,并把梁、林当作长兄长姐看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日本史料看,谁在真正抗日!不知从何时起,一股妖气阴气开始弥漫在祖国的大地上,欺骗着善良的中国民众。

这股妖气摇唇鼓舌抹黑共产党的军队,歪曲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别有用心地为蒋介石歌功颂德,对蒋介石消极抗日招幡呐喊、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究竟谁真正抗日?我看,作为当时敌国的日本是最有发言权不过的了,他们才最清楚谁对自己打击最大,谁在真正抗日,他们最怕谁。

下面,披露部分日本史料,以还原于历史的真相!让中国人看清楚,谁才是真正的抗日英雄,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1.蒋介石对日本采取的“不抵抗政策”语录如果日本能担保中国本土十八行省的完整,则国民政府可同意与日本谈和,或可在不损我国尊严之前提下让出东北。

——国民政府密使许世英赴日本谈判转述蒋的口信(出自:1931年10月日本新闻)日本终究不能作我们敌人,我们中国亦究竟有须与日本携手之必要。

——蒋介石文《敌乎?友乎?中日关系之检讨》(1934年12月日本新闻)奢言抗日者,杀无赦。

——蒋介石在中日签定《何梅协定》后的讲话(1935年)2.蒋介石与日本签订的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1933年3月,日军占领热河,大举进攻长城各口,共军赤匪顽守抵抗,蒋介石国民军不战而败。

5月31日,国民党政府派熊斌与日本代表冈村宁次在塘沽签订停战协定。

规定中国军队撤至延庆、通州、宝坻、芦台所连之线以西、以南地区,以上地区以北、以东至长城沿线为武装区,实际上承认了日本对东北、热河的占领,同时划绥东、察北、冀东为日军自由出入区,从而为日军进一步侵占华北敞开了大门。

《塘沽协定》内容: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元帅武滕信义,于昭和8年(1933年)5月25日,在密云接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所派军使、该分会参谋徐燕谋所提出的正式停战提议。

依此,关东军司令官元帅武滕信义,关于停战协定,委任全权于该军代表关东军副参谋长少将冈村宁次,在塘沽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所委任的停战协定全权、华北中国军代表、北平分会总参议、陆军中将熊斌,签订停战协定于下:一、中国军队一律迅速撤退至延庆、昌平、高丽营、顺义、通州、香河、宝坻、林亭口、宁河、芦台所连之线以西、以南地区。

尔后,不得越过该线,又不作一切挑战扰乱之行为;二、日本军为证实第一项的实行情形,随时用飞机及其他方法进行监察,中国方面对此应加保护,并给予各种便利;三、日本军如证实中国军业已遵守第一项规定时,不再越过上述中国军的撤退线继续进行追击,并自动回到大致大城一线;四、长城线以南,及第一项所示之线以北、以东地区内的治安维持,由中国方面警察机关担任之,上述警察机关,不可利用刺激日军感情的武力团体;五、本协定盖印后,即发生效力。

作为以上证据,两代表于此签名盖樱昭和八年五月三十一关东军代表冈村宁次(盖章) 华北中国军代表熊斌(盖章)(出自《中外约章汇要1689—1949》)1934年签订的《塘沽协定》,认可长城线是与伪满的政治分界线,默认了“满洲国”的存在,及日本对满洲国的控制。

3.蒋介石所谓“抗战”的底线蒋中正在1937年8月7日的国防联席会议上讲话:“许多人说冀察问题、华北问题,如果能予解决,中国能安全五十年”。

“有人说将满洲、冀察明白的划个疆界,使(日本)不致再肆侵赂。

划定疆界可以,如果能以长城为界,长城以内的资源,日本不得有丝毫侵占之行为,这我敢做。

可以以长城为疆界。

”——国防联席会议记录(1937年8月7日)。

蒋中正就这样把以恢复七七事变以前的原状”,作为对日谈和的交涉条件。

但日本政府不理睬蒋中正的条件。

他们用行动回答了蒋介石,继续攻占上海、南京。

1938年1月11日日本政府的御前会议决定:“对中国现中央政府,帝国采取的政策是设法使其崩溃”;终止“陶德曼调停”(当时蒋介石企图通德国大使陶德曼与日本谈和);近卫首相于1938年1月16日发表“今后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的声明。

1939年3月,蒋介石亲自指挥复兴社的杜石山、柳云龙与日本宣野长知、小川平吉在香港举行讲和谈判。

3月17日,柳云龙向宣野提出和平条件:必须“恢复卢沟桥事变前的状态”,“关于满洲,另行协定”。

小川、宣野对蒋中正的条件根本不予置理。

日本政府于1939年9月13日发表声明,决定扶植汪精卫成立中央政府。

香港日蒋谈和告吹。

(以上出自《小川平吉关系文书》卷2,东京1973年版,614页)4.国民党蒋介石抗战期间卖国反共的《和平意见》据日本档案《桐工作圆桌会议的经过概要》(1940年3月)、《今井武夫回忆录》收录的双方“对答记录”和中国方面3月10 日提出书面的《和平意见》记载,蒋介石的重庆代表在交涉中对日本方面作了大幅度的让步:(一)“满洲国的独立是既成事实”,蒋委员长“对此表示承认毫无异议”。

目前,中国方面主张中日“缔结特别协定,两国共同将其作为保护国”。

(出自:《今井武夫回忆录》第134、136、341页。

)(二)原则上同意“缔结防共协定及使内蒙地区特殊化”;万一“在国防上有必要时,可推迟一部分撤兵”。

(出自《今井武夫回忆录》第137、340页)。

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桐工作圆桌会议的经过概要》的表述是:“中国方面提出,当撤兵之际,在具体方法上,日本军可在必要地点,相当长期地延缓撤兵。

”(三)中国(即蒋介石国民党方,下同。

)放弃抗日容共政策“乃和平协定后中国所取之必然步骤”。

(出自:《和平意见》第二条;《今井武夫回忆录》第139页)。

重庆代表、最高国防会议秘书主任章友三强调:“自然停止抗日”;“中国正在努力剿共,所以防共问题可交给中国好了。

”(出自:《今井武夫回忆录》第132—133页。

)(四)可以把华北、长江下游地区作为“经济合作”地带。

(出自:《今井武夫回忆》第133页)。

“绝对同意”给日本臣民以在中国内地的居住、营业自由。

(出自:《和平意见》第五条;《今井武夫回忆》第139页。

)(五)中国招聘日本的军事、经济顾问。

(出自:《和平意见》第六条;《今井武夫回忆》,第139页。

)5.蒋介石卖国投敌“档案”揭秘1938—1940年秋,中日方有过三次议和,档案材料显示,蒋中正的国民政府一方,以苟安性质的“恢复七七事变以前的原状”作为“底线”,对日谋求妥协。

而天皇制日本的权力机构则明确决定要设法使中国现中央政府崩溃。

1938年7月,五相会议决定的《适应时局的对中国的谋略》规定,日本政府的方针是:“推翻中国现中央政府,使蒋中正垮台”。

在双方“底线”有天壤之别的交涉中,日本方面的条件一步步升级,变本加厉,而且对重庆寸步不让。

而蒋中正及其代理人却一味地单方面让步,答应诸如对“满洲国加派公使或大使”;缔结特别协定,认可伪满作为日本、中国的“保护国”,同意“讨共”,“用密约办理”;重庆放弃“抗日容共”政策,划内蒙为“特殊地区”;可以华北和长江下游作为“经济合作”地带;承认共同开发中国资源、接受日本顾问等等。

日本外相广田弘毅在1935年10月对中国驻日大使提出的所谓“对华三原则”,其内容是:一、中国取缔一切抗日运动,放弃依赖英美的政策;二、中国承认伪“满洲国”,树立中日“满”经济合作;三、中日共同防共。

11月至12月间,中日双方就“广田三原则”多次进行谈判。

1936年1月,国民党政府外交部发表声明,说“国民政府既非全部承认三原则,亦非全然不承认”。

1936年11月间,蒋中正的代表张群曾和日本驻华大使川樾茂进行秘密谈判(出自:“高宗武参与其事”),谈判达成的条件之一就是承认“满洲国”。

6.蒋介石集团借抗战之名发国难财(第六部分的资料出自美国)二战中的最大丑闻:走私贪污军用物资。

1942年6月美国与中国签订《租借协定》,向中国提供价值为35亿美元的军用物质。

但这些援助物质,被腐败的国民党政府官员们视为“唐僧肉”,大家都试图从这里捞一把。

装满战略物质的卡车从印缅公路开进中国后,有很大一部分便下落不明了。

不久这些战略物质就出现在黑市上,不少军用物资还通过走私的方式卖给了日本人。

美国驻中国战区最高参谋史迪威也向罗斯福密报很多美援物质都流到了日本人手中,日本把国民党政府对军用物质的走私贪污称为“二战中最大的丑闻”。

宋氏家族借机大发国难财掌握国民党政府经济运营大权的宋氏家族,更是借机大发国难财。

50年后的1983年,美国公开了联邦调查局1943年的调查报告,其中这样写道:“宋氏家族对中国经济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他们对金钱的欲望更超过对政治的欲望,美国5亿美元贷款相当一部分已经装入了宋氏家族的腰包。

”,美国财政部甚至还有人把宋氏家族戏称为“宋氏贼团”。

蒋宋家族如此,结果是上行下效。

国民党军官也乘战争之机搜刮民财。

管辖河南战区的汤恩伯将军,借战争之名向农民征收“特别税”,把农民的最后一点存粮也强行夺走。

汤恩伯的苛税加上天候不好,造成了1942年到1943年的河南大饥荒。

当时河南农民有这样的口头禅:河南两大害,黄河和汤恩伯。

美国《时代周刊》的记者,到河南采访报道了那里饿殍遍地,人吃人的惨状。

河南大饥荒的报道在《时代周刊》刊登后,在美国引起很大反响。

美国人很反感中国政府不顾民众的需求,强征老百姓口粮的作法。

宋美龄看到《时代周刊》的报道后大怒,认为有损于中国政府的形象,要求《时代周刊》解雇写该报道的记者,但被《时代周刊》拒绝。

抗战8年货币发行量增加738倍1942年2月美国向中国提供5亿美元贷款后,要求中国汇报资金的使用情况,但重庆政府却在美元汇率上做文章。

当时法币和美元兑换的官价是20元法币兑换1美元,而黑市价格却是3000多元法币兑换1美元。

在重庆一包香烟按照官价兑换的价格为5美元,而在黑市上1美元就可以买到160包香烟。

重庆政府则按照官方兑换价向美方汇报美元的使用情况,自然是数字水增,在重庆国府的报帐中,修建一个公共厕所的造价都要1万美元,在美国传为笑谈。

重庆国府由于经济状况恶化,不得不靠增发货币的方式来维持财政。

据重庆国府公布的货币发行额:1938年23亿元、1939年43亿元、1940年79亿元、1941年151亿元、1942年底344亿元、1943年753亿元、1944年1894亿元、1945年10319亿元,抗战8年期间货币的发行量居然增加了738倍。

大量增发货币的结果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暴涨。

在重庆,不仅一般民众食不饱腹,连中流知识分子家庭的生活都陷入苦境,而政府的各级官员却乘机大发国难财,导致民怨载道。

人们对蒋介石政府失去了信任,转向支持共产党的人越来越多,国民党政权的倾覆已显露端倪。

7.蒋介石政府给日本伪军发放军饷说出来可能让人不信,国民党政府竟然给投降日本鬼子的伪军发放军饷。

这是世界史上千古罕见的“奇闻”,而这件奇闻就实实在在地发生在蒋介石身上。

战后有人开玩笑说,伪军没有战斗力,只是白白消耗日军粮食。

其实,不少伪军投敌后,并没有消耗日本人物资,而是享受着重庆的军饷,用非沦陷区人民的血汗钱帮日本人养伪军杀中国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