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侵蚀调查与评价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侵蚀调查与评价

作者:

来源:《出版参考》2016年第01期

出版单位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书 ; ;名 ;土壤侵蚀调查与评价

责编姓名 ;李忠良

责编证号 ;201100173277

耐心,再耐心些

一部书,是某个领域填补空白的项目,选题往往激动人心,然而,因为是新项目,万事开头难,于是,责任编辑的耐心就要受到考验。

《土壤侵蚀调查与评价》就是国内第一部系统论述土壤侵蚀调查与评价的专著。责任编辑遇上这样的独家选题,是幸运的,然而,不幸的是,这又是多人职务作品,稿件质量参差不齐、体例杂乱是常有的事情。果然,《土壤侵蚀调查与评价》一书,从选题立项到最后付梓出版前后历时两年多。个中甘苦,个中折腾,我们在编辑工作记录中可以体会得到。初稿于2013年7月初提交,经过初审,除基础细节性问题外,责任编辑发现著作权与署名、未定稿、内容结构、插图(尤其是地图)等比较大的问题,即写下初审意见反馈给作者,请修改后再提交。当年11月,作者将修改完的稿子再次提交,编辑经过检查,发现初审所提大部分问题已经解决,正准备进入编辑加工流程,又被中断。这次是作者提出要修改稿子。到了次年2月初,作者修改稿发来。2月下旬,经历几次修改的稿子经过初审编辑后,终于提交复终审。未曾想,复终审刚回来,初审编辑正要逐个解决审稿细节问题,作者却再次提出要修改第7章内容,且认为属于必须修改。编辑这时能说什么呢?什么也不能说,因为作者的认真态度只可以嘉许不可以打消。到4月份设计版式,书稿与初稿相比,已经被缩减了1/5。

当然,最后编辑和作者一起都收获了成功,这部专门性著作,首印3000册,竟然不到一年售罄。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总结出各种经验,譬如多人职务性作品如何统一规范体例以及署名,又如,研究报告如何打磨使之成为一部完整的专著,等等。但是,给我们一个较深的启示和感动的,却是:做编辑,要耐心,再耐心些!

获奖感言

对于编辑职业,前辈有多种比喻,审判官和做嫁衣的便是其中的两种。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比喻,审判官和嫁衣娘在角色特点上也有所不同,但实际上它们都是编辑职业内涵的组成部分。审判官,即是审核判断书稿的内容和文字质量,从出版价值的角度对书稿作社会效益和经

济效益的评估,从而决定出版与否;嫁衣娘,即是对决定出版的书稿作内容的校核和文字的梳理,使她更加完美。可以说,这两种角色在出版工作中是分工协作、相辅相成的关系。

但实际工作中,在市场经济和出版社转企改制的背景下,在竞争激烈或行业保守的出版领域,图书出版前的审稿把关环节往往缺漏,甚至形同虚设,尤其是对书稿内容的审查以及对提供出版补助的书稿的审查。这导致粗制滥造的图书进入社会,一方面使得图书品种数目不断增大、出版产业虚假繁荣,另一方面造成库存量和退货率奇高、图书从印刷厂到库房再到造纸厂的奇特循环,社会资源极大浪费。可以说,导致这些的直接责任者正是不负责任的编辑和出版社。

这种局势必须扭转。我想,这也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近年来持续加强出版物质量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政府,我想,除了严格管理之外,加强对行业自主自律和自我管理的引导和扶持也是很重要的方面。全国优秀审读报告评比活动便是出版行业自主自律和自我管理的一个很好的活动。它直接面向出版工作一线的编辑,直接抓住出版工作最核心的审稿环节,有很好的针对性和精准性,对出版社加强出版环节管理和编辑自律必将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希望这个活动能持续举办下去,以便于在编辑中普及这种意识:编辑不光要做好嫁衣,更要把好关。

——李忠良

初审意见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近三分之一,水土流失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三左右。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水土流失治理工作。2011年3月,修订后的《水土保持法》正式施行。2011年12月和2012年1月,时任国家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连续两次对福建长汀水土治理工作作出批示,要求“总结长汀经验,推动全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2012年5月,水利部召开总结推广长汀水土保持经验座谈会,进一步推动全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2012年底,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国家战略。同期,水土保持情况普查作为国家资源环境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2010-2012年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范围,在全国开展。

作为全面介绍总结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土壤侵蚀普查实施过程的专著,也是国内第一部系统论述土壤侵蚀调查与评价的专著,本书立足于本次普查经验总结和今后土壤侵蚀普查指导,从我国土壤侵蚀调查的技术方法出发,全面介绍了普查的工作过程,包括土壤侵蚀调查目标、内容、方法、技术路线与工作流程、野外数据采集及处理,详细介绍了各土壤侵蚀因子的量化方法与侵蚀模数计算、强度评价分析等。

区别于普查公报只介绍成果,没有数据形成过程和统计口径介绍,也区别于一般科技图书专门探讨理论,或仅局限于研究某种土壤侵蚀形式,本书做到了普查组织实施过程、普查数据

采集与处理原则、各种土壤侵蚀形式侵蚀强度分析与评价等多方面的结合,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指导性。

本书编写注重以实践总结和现实指导为原则,内容组织严密,叙述简明扼要,多以“数据收集—计算方法—精度控制—结果分析与评价”逻辑组织,同时注意运用图表作为文字的补充来辅助说明,深入浅出地将过程、理论与评价展现在读者面前,非常便于读者理解书中的知识。

此外,本书还总结了国内外土壤侵蚀调查与评价的发展历程,列载了“土壤侵蚀普查表”(即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野外调查表及填表说明)和“制图知识框”(介绍野外调查底图制作规范及步骤),使本书在内容和知识上更加系统和扩展,对于帮助读者了解、使用相关方面知识或做进一步研究参考,提供了较大的便利,同时使得本书具有一定的资料保存价值。

作为国内第一部系统论述土壤侵蚀调查与评价的专著,该书填补了国内水土保持领域的空白。它的出版,必将对我国今后水土保持相关工作的开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对国内各省开展本省的水土流失普查和治理工作有极大的借鉴作用。本书所介绍的普查过程组织与实施、调查单元布设与划分、数据采集与处理、侵蚀强度分析与评价等,兼顾了理论指导性和实际操作性,对于从事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监测机构及管理机构工作人员都是一本案头必备的参考书。

审读过程,发现书稿存在以下问题,需要进一步修改。

一、书稿署名与著作方式问题

从内容来看,本书稿应为职务作品,著作权应归属单位,书稿署名权可根据实际情况归属具体编撰本书的工作人员。因为具体工作人员很多,不能一一上封面,建议作者单位内部充分协商,确定封面署名人选,其他工作人员可在前言中提及或以编委会形式体现。

本书是一本系统总结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土壤侵蚀普查实施过程的专著,著作方式可采用著、编著,但也是对此次普查资料以及相关材料的系统整编,所以也可采用编、主编,具体方式请作者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二、书稿未定稿问题

“齐”:书稿初稿尚缺作者署名、目录,参考文献未集中著录,且分布各章。“清”:书稿中图较多,而且形式多样,有地图、线条图、照片、计算机截图等,但很多图存在内容不清楚的问题,比如照片像素不够、计算机截图模糊、线条图可能从别处扫描而图面不清等。“定”:书稿前言似未定稿,个别章节也有黄色标记部分,内容似没最终确定,此外还有一些章节图号也尚未顺序编排。这些需请作者进一步修改完善,之后才能进入出版流程。

三、内容结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