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感恩教育科研课题结题报告

合集下载

小学感恩教育科研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感恩教育科研课题结题报告
8000元
完成成果和论著情况
1、鉴定成果项
实际支出金额
8000元
实际支出中:千元
1、科研业务费4千元
2、实验材料费0.5千元
3、仪器设备费3千元
4、出版补偿费0.5千元
5、管理费Leabharlann 6、其他2、期刊发表论文篇
3、省级及以上篇
3、市级及以上篇
4、市级及以下篇
5、专著出版册
二、课题研究总结
小学《品德与社会》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在对当前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感恩意识淡薄、家庭和社会责任感弱化,他们对父母要求多,替父母分忧少;对老师挑剔多,尊重理解少;关心同学少,对自己考虑多;对社会抱怨多,客观分析少……这些现象,已成为新形势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潜在危机,同时也折射出学校德育工作的欠缺和不足。
2、系统性原则
感恩教育要取得实效,必须充分调动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的积极性,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并促进三者之间的有效整合;感恩教育不应只局限于课堂上老师的言传身教,更应注意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言传身教。同时,感恩教育不是孤立的,必须与文明礼仪教育、道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等结合起来。
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感恩,作为人的一种精神境界,一种高尚情操,一种生活态度和一种人际交往的规范,在当今社会,越来越被现代人所重视,呼唤感恩回归,呼唤感恩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迫切需求。上海市教委在新版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增加了“学会感恩”条款,这正是教育顺应时代要求、服务社会的体现。那么如何唤回曾经已被忽视在角落里的感恩教育呢?如何让每一个学生“常怀感恩之心”,感恩自然、感恩社会、感恩教师、感恩父母、感恩一切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这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德育工作者深入思考的问题。

小学感恩教育科研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感恩教育科研课题结题报告
(4)争取家长配合
亲情教育是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缺乏任何一方的努力都会导致亲情的走样或变异,因此学校的亲情教育只有和家庭教育配合起来,才能取得最佳效果。现实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学校布置了亲情作业,可家长总是以各种理由阻止孩子去做,慢慢地孩子就心安理得地接受父母的爱,却从未想过回报,这样学校的亲情教育也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教师应利用家访或家长学校等机会,和家长共同商讨亲情教育的良策,经常和家长沟通,把学生对家长的不满告诉家长,使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能引起注意,渐渐缩小代沟,增进亲情。另外,对学校布置的亲情作业,教师要与家长及时联系,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家长的满意程度,从而使亲情教育落到实处。
心存感恩是一种明朗的心境,是一种人性的光辉。我们要自觉培养和树立正义、文明、健康、向上的感恩意识,常怀感恩之情、树立感恩之德、履行感恩之责。做到从细微之处规范自己,对祖国报忠心,对社会献爱心,对集体要关心,对父母尽孝心,对自我树信心。
(二)探究感恩教育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实施感恩教育要了解学生对感恩的认识和期待,分析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对感恩教育的内容选择要合理而且要有震撼力,对感恩教育的方法选择也要适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切忌一味灌输或责备批评。
2、系统性原则
感恩教育要取得实效,必须充分调动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的积极性,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并促进三者之间的有效整合;感恩教育不应只局限于课堂上老师的言传身教,更应注意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言传身教。同时,感恩教育不是孤立的,必须与文明礼仪教育、道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等结合起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愿我们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到亲情教育中,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点亮学生感恩的心灯,让学生从关爱亲人做起,进而爱他人,爱家乡,爱祖国,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研究

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研究

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研究第一篇: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研究《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研究》结题报告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背景、现状和趋势(一)理论背景1、时代的要求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多元文化碰撞的特殊时期,令人遗憾甚至痛心的是,这生生不息、绵延千年的人类传统美德却因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而出现了严重的缺失与危机。

那些子孙成群而老无所养的辛酸事例和“忘恩负义”、“过河拆桥”等等令人发指的故事,这种责任感与感激之情的严重缺失、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严重扭曲,对于这个有着数千年文明的国度来说是多么地悲哀与不幸!人们不禁责问:这种“辛酸”与“不幸”的出现到底应归咎于我们家庭教育的不当、学校教育的不力还是社会环境的不佳?这确实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冷静反思。

情感教育”的失落与苍白,“感恩教育”的滞后与断层,应该是产生这些“问题孩子”的主要原因。

中国自古就有“感恩”的传统。

“泛爱众”;“投桃报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为什么古人尚且明白的浅显道理,在我们今天看来反倒难以施行呢?2、课改的要求2001年我们走进课改,“感恩教育”正是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德育载体的创新。

它的取向性在于让师生知恩图报,不忘国之恩、党之恩、社会之恩、自然之恩、老师之恩、知遇之恩、提携之恩、帮扶之恩和养育之恩……,它的功利性在于诱发生命的感动,唤醒心灵的真善,催生行动的回报。

3、学生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大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而“感恩”是最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

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加强对公民的民主法制教育,更要加强公民的道德教育,尤其要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

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和谐社会也就无从谈起。

(二)、研究现状和趋势“滴水之恩,须当涌泉相报”这不是一句空话,应是一个正直的人最起码的品德。

“家校互动,加强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家校互动,加强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家校互动,加强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龙山县第一小学课题组主持人:彭道双研究人员:杨玲彭博殷仙桃宿云阳东升李明张玉君廖琼黄大荣储昌国田月英一、问题的提出: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精神素养的体现。

然而,目前家庭教育中存在一些误区:一是大部分家长有过于溺爱孩子的倾向,已习惯了在孩子身上“只管付出,不图回报与感恩”。

二是在中考和高考的指挥棒作用下,很多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而忽视了做人的教育,忽视了如何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2011年4月我们对五年级家长进行了一次“接送放学家长礼貌用语调查”。

在调查中发现经常会对长辈们付出的辛劳表示感谢的队员有14.02%,有时会表示感谢的队员有31.17%,偶尔会表示感谢的队员有19.88%,从来都不会表示感谢的队员有34.92%。

从这个小小的调查中发现,我们的队员认为长辈送他们来学校接受教育是天经地义的,用不着说“谢谢”“再见”之类的话。

这种感恩情怀的缺失让我们意识到用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塑造学生的感恩意识意义重大,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更是当务之急。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我们全社会的责任,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未来。

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有近4亿,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总体是好的,但是在新的形势,新的环境下,也存在着冷漠、厌学、贪玩、网迷、早恋、对抗父母师长、盲目攀比、暴力倾向等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

孩子的学业,家庭的生活,学校的工作,乃至社会的和谐发展都会因此受到直接的困扰!现代社会呼唤感恩教育!基于以上思考,根据《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指南》,我们选定了符合现代弘扬民族精神与构建和谐社会为培养目标的核心——感恩教育。

通过家长与学校的积极配合,确定了《家校互动,加强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的研究》课题。

二、研究范围的界定:我们认为感恩教育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就是知恩、报恩、感恩,说明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的正确认识。

小学感恩教育科研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感恩教育科研课题结题报告
XXX县小学《品德与社会恩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基本修养。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感到世界原来是那么美好。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社会也将会更加和谐。
在对当前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感恩意识淡薄、家庭和社会责任感弱化,他们对父母要求多,替父母分忧少;对老师挑剔多,尊重理解少;关心同学少,对自己考虑多;对社会抱怨多,客观分析少……这些现象,已成为新形势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潜在危机,同时也折射出学校德育工作的欠缺和不足。
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感恩,作为人的一种精神境界,一种高尚情操,一种生活态度和一种人际交往的规范,在当今社会,越来越被现代人所重视,呼唤感恩回归,呼唤感恩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迫切需求。上海市教委在新版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增加了“学会感恩”条款,这正是教育顺应时代要求、服务社会的体现。那么如何唤回曾经已被忽视在角落里的感恩教育呢?如何让每一个学生“常怀感恩之心”,感恩自然、感恩社会、感恩教师、感恩父母、感恩一切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这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德育工作者深入思考的问题。
2、系统性原则
感恩教育要取得实效,必须充分调动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的积极性,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并促进三者之间的有效整合;感恩教育不应只局限于课堂上老师的言传身教,更应注意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言传身教。同时,感恩教育不是孤立的,必须与文明礼仪教育、道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等结合起来。
课题负责人
XXX
职称、职务

小学生感恩教育与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感恩教育与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学⽣感恩教育与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学⽣感恩教育培养途径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选题(⼀)研究背景中华民族是⼀个古⽼的民族,也是⼀个崇尚仁义、知恩图报的民族。

从《诗经》中的“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到今⼈常说的“受⼈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等等,都从不同的⽅⾯告诉了我们该怎样去感恩,怎样去报恩。

⼩学阶段是⼈⽣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些⾏为习惯就是从此养成的,并影响着孩⼦的⼀⽣。

当前在我们的⼩学⽣⾝上,表现出来的不少情形令⼈痛⼼和警醒:据调查孩⼦们⼼中所崇拜的对象⼤多数是体育、影视明星,只有极少数敬仰⾃⼰的⽗母。

“可怜天下⽗母⼼”,⽗母在孩⼦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是最多的,可崇拜⽗母的孩⼦却是少之可怜。

孩⼦尚且对⽗母不怀感恩之⼼,更何况对同学、对⽼师、对社会呢?现在的孩⼦缺乏感恩思想,变得冷漠与⾃私,原因是多⽅⾯的:现状之⼀:家长溺爱严重现状之⼆:社会影响深远现状之三:学校教育缺乏正是鉴于当前现实,我提出本课题的研究(⼆)选题的意义及价值感恩是⼀种⽂明,感恩是⼀种品德。

⼈有了感恩之⼼,⼈与⼈、⼈与⾃然、⼈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

我们⾃⾝也会因为这种感恩⼼理的存在⽽变得愉快和健康起来,⽣命将得到滋润。

我们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研究,就是要在青少年的⼼中播种⾼尚的道德的种⼦,引导他们学会做⼈,学会做事,以平和之⼼、感恩之⼼来对待学习,对待⽣活,对待社会。

星星之⽕,可以燎原,我们的研究将从最基本的活动研究开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产⽣良好的社会效益,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发挥积极的作⽤。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国外情况:美国,⽤节⽇进⾏感恩教育。

美国家庭很注重对孩⼦进⾏感恩教育,每年11⽉的最后⼀个星期四被定为感恩节,这是⼀个充满感谢和爱的节⽇。

这⼀天⼈们欢聚⼀堂,进⾏⼀次特殊的祈祷,感谢、颂扬上苍在过去⼀年⾥的仁慈和恩惠。

另外,韩国⼈也过中秋节,他们还把这个节⽇叫做“感恩节”。

到了中秋节这天,很多韩国的爸爸妈妈会穿上五彩的民族服装,带着孩⼦向爷爷奶奶⾏叩拜⼤礼,“感谢⽗母给了我们⽣命,感谢⽗母的养育之恩。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pdf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pdf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概述(一)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精神素养的体现。

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学会感恩,就是让学生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使其心灵深处受到感动,懂得理解、宽容、体贴、关爱,懂得孝敬父母是为人之本,懂得感恩是快乐生活之源,让每个学生的心中充满爱心,让他们的学习更有动力,让他们的生活更有意义。

学会感恩,就是让学生们懂得自己所享受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都来自他人的创造。

当每个人细细品味别人为自己付出的辛劳时,一些不满就可能消弭,幸福之感便会油然而生。

而对于家庭养育之情、社会培育之恩的回报之愿,正是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之心产生的沃土,正是构建和谐社会之基。

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是每个学生人生的必修课。

只有学会了感恩,人的内心才会充满温馨,人的生活才能充满阳光,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我校是沈阳市的一个农村学校,其中有许多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十分困难。

为了这些学生学习无忧,家长能供得起其子女读书,学校多方面开辟渠道,为他们争取得到社会各界的帮助。

近年来,国家实行两免一补,解决了很多学生读书难的问题,同时,资助我校学生的单位、个人越来越多,还有许多单位、个人与我校的贫困学生结成了对子。

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学生,不断地接受着社会、个人的帮助,我们应该怎样回报帮助我们的人呢?那么,我们首先要有一颗感恩的心,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的厚爱。

作为一所农村小学,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广大同学更深刻地理解感恩的意义所在,让更多的学生、家长投入到感恩的实践活动中来,使更多同学感恩的心升起,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重要性,明白一个人一定要知恩言谢,对给予自己帮助和关爱的人时时怀有感激之心。

同时要让我们的教师也深深地体会感恩的必要性,努力地将社会的爱心转化为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

我们把“感恩”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台阶,要让我们前进小学的所有学生都明白“感恩”,学会怎样去“感恩”。

感恩结题报告

感恩结题报告

“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乌鲁木齐市第三小学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1课题研究的背景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落实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下,部分学生有“只顾自己,没有父母;只顾玩乐,不思上进;只顾眼前,不思将来;自私冷漠,功利至上”的不良思想和不尊重他人,不懂关爱,缺乏责任,纪律松散,学习浮躁,迷恋网吧,早恋等行为,与竞争社会对德才兼备的人才要求格格不入。

此时,一个鲜活的德育载体——“感恩教育”应运而生。

实施感恩教育,培育感恩文化,是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德育载体的创新。

它的取向性在于让师生知恩图报,不忘祖国之恩、共产党之恩、社会之恩、自然之恩、知遇之恩、养育之恩、帮扶之恩……。

它的哲理性在于让师生懂得奉献与索取、施惠与受惠之间的辨证关系;让师生把握“在雨天为他人送伞,将来也不遭雨淋”的做人道理;让师生知晓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所蕴含的处事哲学;让师生领悟只有心怀感恩,才能滋润生命的人生真谛。

二、课题研究意义1、感恩教育是一项围绕“情感态度、价值取向”这一核心,以“学生、活动和体验”为中心的树人育德工程,实施感恩教育必须坚持着眼人的素质,突出学生主体性,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要淡化纯理论的灌输,重视激发学生的内在感悟,引领他们追求良好的道德境界,完善健康的人格。

2、建立对自我、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心,报答父母,奉献社会,报效祖国,成为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力求让学生彻底摒弃不良思想及行为,激励他们奋发学习,立志成才。

3、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学校教育体制的缺陷,家长的无节制的宠爱等各方面原因,使得大部分青少年缺乏感恩意识,只懂得索取,不懂得回报,因此,感恩逐步提上教育日程。

对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起到一定的作用。

通过研究,更新教师教育观念,促进教育方法的改变,强化道德教育的重要。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7700字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7700字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7700字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乌鲁木齐市二十七小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感恩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

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基本修养。

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

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感到世界原来是那么美好。

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社会也将会更加和谐。

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感恩,作为人的一种精神境界,一种高尚情操,一种生活态度和一种人际交往的规范,在当今社会,越来越被现代人所重视,呼唤感恩回归,呼唤感恩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迫切需求。

上海市教委在新版的《中学生守则》中增加了“学会感恩”条款,这正是教育顺应时代要求、服务社会的体现。

那么如何唤回曾经已被忽视在角落里的感恩教育呢?如何让每一个学生“常怀感恩之心”,感恩自然、感恩社会、感恩教师、感恩父母、感恩一切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这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德育工作者深入思考的问题。

在对当前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感恩意识淡薄、家庭和社会责任感弱化,他们对父母要求多,替父母分忧少;对老师挑剔多,尊重理解少;关心同学少,对自己考虑多;对社会抱怨多,客观分析少……这些现象,已成为新形势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潜在危机,同时也折射出学校德育工作的欠缺和不足。

学校作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必须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精心培育学校的“感恩文化”,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的“感恩教育”。

让学生从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身边人的开始,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过的人抱有感激之心,使“滴水之恩当报涌泉”的情感在每一个学生心目中生根、开花、结果。

并以此增强学生的报恩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激发他们奋发进取、刻苦学习、报效祖国、奉献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努力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最新《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研究》结题报告

最新《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研究》结题报告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背景、现状和趋势(一)理论背景1、时代的要求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多元文化碰撞的特殊时期,令人遗憾甚至痛心的是,这生生不息、绵延千年的人类传统美德却因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而出现了严重的缺失与危机。

那些子孙成群而老无所养的辛酸事例和“忘恩负义”、“过河拆桥”等等令人发指的故事,这种责任感与感激之情的严重缺失、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严重扭曲,对于这个有着数千年文明的国度来说是多么地悲哀与不幸!人们不禁责问:这种“辛酸”与“不幸”的出现到底应归咎于我们家庭教育的不当、学校教育的不力还是社会环境的不佳?这确实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冷静反思。

情感教育”的失落与苍白,“感恩教育”的滞后与断层,应该是产生这些“问题孩子”的主要原因。

中国自古就有“感恩”的传统。

“泛爱众”;“投桃报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为什么古人尚且明白的浅显道理,在我们今天看来反倒难以施行呢?2、课改的要求2001年我们走进课改,“感恩教育”正是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德育载体的创新。

它的取向性在于让师生知恩图报,不忘国之恩、党之恩、社会之恩、自然之恩、老师之恩、知遇之恩、提携之恩、帮扶之恩和养育之恩……,它的功利性在于诱发生命的感动,唤醒心灵的真善,催生行动的回报。

3、学生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大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而“感恩”是最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

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加强对公民的民主法制教育,更要加强公民的道德教育,尤其要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

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和谐社会也就无从谈起。

(二)、研究现状和趋势“滴水之恩,须当涌泉相报”这不是一句空话,应是一个正直的人最起码的品德。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我校是沈阳市的一个农村学校,其中有许多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十分困难。为了这些学生学习无忧,家长能供得起其子女读书,学校多方面开辟渠道,为他们争取得到社会各界的帮助。近年来,国家实行两免一补,解决了很多学生读书难的问题,同时,资助我校学生的单位、个人越来越多,还有许多单位、个人与我校的贫困学生结成了对子。
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学生,不断地接受着社会、个人的帮助,我们应该怎样回报帮助我们的人呢?那么,我们首先要有一颗感恩的心,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的厚爱。作为一所农村小学,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广大同学更深刻地理解感恩的意义所在,让更多的学生、家长投入到感恩的实践活动中来,使更多同学感恩的心升起,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重要性,明白一个人一定要知恩言谢,对给予自己帮助和关爱的人时时怀有感激之心。同时要让我们的教师也深深地体会感恩的必要性,努力地将社会的爱心转化为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我们把“感恩”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台阶,要让我们前进小学的所有学生都明白“感恩”,学会怎样去“感恩”。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 作者:
———————————————————————————————— 日期: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概述
(一)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精神素养的体现。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学会感恩,就是让学生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使其心灵深处受到感动,懂得理解、宽容、体贴、关爱,懂得孝敬父母是为人之本,懂得感恩是快乐生活之源,让每个学生的心中充满爱心,让他们的学习更有动力,让他们的生活更有意义。学会感恩,就是让学生们懂得自己所享受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都来自他人的创造。当每个人细细品味别人为自己付出的辛劳时,一些不满就可能消弭,幸福之感便会油然而生。而对于家庭养育之情、社会培育之恩的回报之愿,正是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之心产生的沃土,正是构建和谐社会之基。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是每个学生人生的必修课。只有学会了感恩,人的内心才会充满温馨,人的生活才能充满阳光,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培养小学生感恩意识科研活动总结1500字(10篇)

培养小学生感恩意识科研活动总结1500字(10篇)

培养小学生感恩意识科研活动总结1500字(10篇)导读:关于培养生感恩意识科研活动总结,精选6篇小学范文,字数为1500字。

为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合作精神和交往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人格完善,根据教育局关于开展“培养小学生感恩意识科学”的工作要求,我校开展“培养小学生感恩意识科学”科研活动。

关于培养生感恩意识科研活动总结,精选6篇小学范文,字数为1500字。

为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合作精神和交往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人格完善,根据教育局关于开展“培养小学生感恩意识科学”的工作要求,我校开展“培养小学生感恩意识科学”科研活动。

培养生感恩意识科研活动总结(小学范文):1为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合作精神和交往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人格完善,根据教育局关于开展“培养小学生感恩意识科学”的工作要求,我校开展“培养小学生感恩意识科学”科研活动。

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开展了以下活动:一)开展“我与父辈共读,我与同伴共成长”为主题的科普读物的征文活动在班会课上,班主任们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些科普读物,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些科普读物,让同学们在科普读物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二)举行“让学生爱上书吧”的科普知识问答竞赛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在全班学生的积极参与下,学生们通过科普征文活动开展了一场“让学生爱上书吧”的科普知识问答竞赛,从问答中,学生们对科普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也让他们在科普知识的探索中更加的深入。

三)组织学生观看“科学”电影学生们在班会课上观看了科学电影《小小太空》,同学们都纷纷表示,科学是一个多么的好!这样既能让学生爱上科学,也能让他们更加的爱上科学了。

科学课上,班主任们还给同学们介绍了很多关于科学的知识,如:科学家们通过科学实验让学生了解到了太空的魅力;科学家们在科学探索中让学生知道了太空的神秘和科学方法。

四)开展“科学小小手”大赛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科学意识,促使学生的科技素养更加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们进行了一次科普知识问答,从问答题的设计和内容上来看,同学们都能运用科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
目前小学生缺乏感恩意识,他们对周围的一切熟视无睹,麻木不仁,觉得家长以及他人给予他们的都是理所应当的.不会感激、不会感动、不懂关心;甚至骄横、自私、懒惰。
1、通过研究,探索出新形势下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及方法。
2、通过研究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促进他们相互信任,学会尊重,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懂得关爱他人,感激生活。
2、系统性原则
感恩教育要取得实效,必须充分调动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的积极性,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并促进三者之间的有效整合;感恩教育不应只局限于课堂上老师的言传身教,更应注意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言传身教。同时,感恩教育不是孤立的,必须与文明礼仪教育、道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等结合起来。
1年
研 究 经 费
资助总额
8000元
完 成 成 果 和 论 著 情 况
1、鉴定成果 项
实际支出金额
8000元
实际支出中: 千元
1、科研业务费4千元
2、实验材料费0.5千元
3、仪器设备费3千元
4、出版补偿费0.5千元
5、管 理 费
6、其 他
2、期刊发表论文 篇
3、省级及以上 篇
3、市级及以上篇
4、市级及以下 篇
课 题 负 责 人
XXX
职称、职务
小学高级教师,XXX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
主要参加单位与人员
XXX县XXX小学 XXX 、XXX
XXX县XXX小学 XXX XXX县XXX小学 XXX XXX县XXX小学 王 元
批准立项时间
2011.09
批准立项文号
蓬教发【2011】XX号
计划完成年限
1年
实际完成年限
学校作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必须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精心培育学校的“感恩文化”,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的“感恩教育”。让学生从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身边人的开始,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过的人抱有感激之心,使“滴水之恩当报涌泉”的情感在每一个学生心目中生根、开花、结果。并以此增强学生的报恩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激发他们奋发进取、刻苦学习、报效祖国、奉献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努力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感恩,作为人的一种精神境界,一种高尚情操,一种生活态度和一种人际交往的规范,在当今社会,越来越被现代人所重视,呼唤感恩回归,呼唤感恩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迫切需求。上海市教委在新版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增加了“学会感恩”条款,这正是教育顺应时代要求、服务社会的体现。那么如何唤回曾经已被忽视在角落里的感恩教育呢?如何让每一个学生“常怀感恩之心”,感恩自然、感恩社会、感恩教师、感恩父母、感恩一切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这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德育工作者深入思考的问题。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感恩是结草衔环,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感恩不是为求得心理平衡的片刻答谢,而是发自内心的无言回报。千百年来,先哲谆谆教诲我们,感激生活,知恩图报。只有心存感恩的人,才懂得生活、懂得幸福。
当人们怀着深深的敬仰之情,询问当代科学大师霍金,是什么精神使他被困在轮椅上30多年却始终未停止过深邃的科学思考,并在科学领域创造了辉煌业绩时,霍金缓缓抬起手臂,用不灵便的手指,艰难地敲击着胸前的键盘,在宽大的投影屏幕上清晰地显示出这样一行字:“我有一颗感恩的心。”美国盲人作家海伦·凯勒一生只享受了19个月的光明,较之一般人,她遭遇了更多的不幸。可她却时时心存感激,感受生活一丝一缕的给予,为人类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感恩之心可以催生理想的火焰和奋斗的精神。感恩之心让我们常思戒勉,拥有了感恩之心,就拥有了豁达的人生。
然而,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为了名利心神疲惫不堪,怨天尤人,总觉得自己付出的多,得到的少;也还有一些人,惟我独尊,自私任性,牢骚满腹,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冷漠无情,推诿责任……这些人的感恩意识萎缩,自私心理膨胀,带给社会和家庭的是灾难与祸害。
3、通过研究,使学生发自内心感激生活,学会感恩。
三、感恩教育的内涵
(一)明确感恩教育的内涵
“感恩”在牛津字典中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感恩教育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感恩与“图报”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懂得对生活和对别人心存感激,学会理解关爱他人,培养他们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
5、专著出版 册
二、课题研究总结
小学《品德与社会》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XXX县小学《品德与社会》感恩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感恩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基本修养。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感到世界原来是那么美好。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社会也将会更加和谐。
在对当前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感恩意识淡薄、家庭和社会责任感弱化,他们对父母要求多,替父母分忧少;对老师挑剔多,尊重理解少;关心同学少,对自己考虑多;对社会抱怨多,客观分析少……这些现象,已成为新形势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潜在危机,同时也折射出学校德育工作的欠缺和不足。
XXX县教育科研课题
结 题 报 告
课题编号:【2011-X】
课题名称:小学《品德与社会》感恩教育实践研究
课题来源:XXX县教育科学研究室
课题主研单位:XXX县XXX小学校
课题负责人:XXX
2012年7月XX日
一、项目结题简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课 题 名 称
小学《品德与社会》感恩教育实践研究
课题来源与编号
XXX县教育科学研究室【2011-9】号
心存感恩是一种明朗的心境,是一种人性的光辉。我们要自觉培养和树立正义、文明、健康、向上的感恩意识,常怀感恩之情、树立感恩之德、履行感恩之责。做到从细微之处规范自己,对祖国报忠心,对社会献爱心,对集体要关心,对父母尽孝心,对自我树信心。
(二)探究感恩教育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实施感恩教育要了解学生对感恩的认识和期待,分析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对感恩教育的内容选择要合理而且要有震撼力,对感恩教育的方法选择也要适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切忌一味灌输或责备批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