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建筑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古建筑是一个地方甚至一个国家文化、艺术、经济、政治等多方面发展的见证及标志,因此古建筑的存在有着极高的意义及价值。但在现实生活中古建筑的保护却面对着严峻的挑战和困难。本文就保护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古建筑保护;意义;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270-02

大约在旧石器时代后期人类开始建造住所,中国出现了较成熟的木结构建筑之一干栏式房屋。随着时间的发展一座座凝聚人类智慧的伟大建筑奇迹般出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古建筑便是其中的代表。

一、我国古建筑保护利用的意义

(一)象征价值:作为一个地方唯一的象征性建筑,反应地方历史的发展。

(二)文化价值:文献价值、历史考古价值、美学艺术价值、科学技术价值。

(三)实用价值:使用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政治价值。

二、我国古建筑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古建筑作为历史遗存,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保护好这笔宝贵遗产,弘扬民族文化,延续历

史文脉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职责和义务。然而关于古建筑保护的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们。

通常,古建筑在保存过程中,经受着两种因素的破坏,即:(1)人为的破坏。比如有些建筑群、桥梁、石窟、古墓被战火焚毁、被拆除或维修不当失去原貌;城市现代化建设中,被利益集团破换或拆除等等;(2)风、雨、雷、电、火、地震、光线、虫害、霉菌等自然因素对建筑造成的破坏。

以下,我们就技术层面谈谈,我国古建筑保护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一)石件风化

目前古建筑中砖、石风化现象较为普遍,在汉白玉、砂岩类石件中较为突出。在国内,石件的化学保护虽已实施多年,由于种种原因,至今连业内人士仍有不同意见。因此,长期以来石件保护研究工作难以取得大的突破。

(二)砖体的风化

目前,砖体风化较之石构件风化更严重,只不过由于其更换成本较低,很多较严重的,都采取重新拆砌等办法解决了,随着修缮规模不断扩大,加强砖体酥碱保护更加迫切,特别是对于价值较高的文物的保护,有些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

(三)大木结构糟朽变形

大木结构为古建筑的主要结构材料,其损坏程度往往决定了大木加固是修缮中需要考虑的第一要素。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忽视技术规范中强调的损坏程度超过规范应优先考虑加固的这一环节,

只注意强调“超过规范必须更换”,使文物建筑在维修中木件更换量过大的现象屡见不鲜。

(四)地基基础沉降问题

地基基础沉降是目前古建筑出现险情的重要方面,表现有墙体开裂、大木架走闪、局部柱顶石下沉等,其形成原因不外乎地震、大木糟朽、院落积水或地下工程等造成的。

三、我国古建筑保护的对策

(一)搞好城市规划

要保护好古建筑,首先要搞好城市规划,城规若有失误,将造成古建筑无法估量的损失。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现代化和乡镇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全国各地的大型古代建筑受到严重破坏。据资料统计我国多个城市的古建筑保护现状实在令人忧虑,许多本应得到挽救与保护的古建筑,却在城市现代化的建筑浪潮中遭到破坏。如何在城市发展的同时,更好的加强古建筑的保护,已成为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还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一些国家提出的“让出古城,另建新城”,保留原始建筑,建设和古建筑相协调的现代建筑等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以东莞市金鳌洲塔为例。金鳌洲塔地处江心陆洲,三面环水,为东莞市万江区的风水塔。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兴建,到清乾隆二年(1737年)倾圯重修,至今历史绵延四百余年,见证了东莞城市变迁的沧桑,蕴藏着众多东莞的民俗和传奇,寄托了东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1989年

6月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为“东莞文物八景”之一。为加强金鳌洲塔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正确处理周边地区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当地文物部门制定了保护规划文本。规划指导思想为:1、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规划编制工作;2、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文物工作方针,科学处理遗产保护与社会综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关系;3、协调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环境保护、旅游发展等各类专项规划之间的关系。历史上金鳌洲塔是重要民间公共活动场所,承载了大量的民间风俗活动。因此,当地文物部门在制定规划时,将金鳌洲塔作为东莞市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进行保护,实现对以金鳌洲塔为核心的历史文化遗产及其环境的有效保护与永续利用,推动东莞市的文化建设和社会综合发展。

(二)提高科技含量

保护古建筑,就是保护古建筑的原状、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在古建筑修复中要充分认识到其特殊性,并保证在保护和修复过程中不改变古建筑的历史、有形与无形等特征,这是至关重要的。古建筑保护的每一项干预、修复活动均需有正确的理论指导,以前期周详的史料和考古研究、调查、勘测、记录、分析等为基础和前提,并开展相关的多学科合作。通过多学科的综合研究、相互配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对古建筑进行研究,有助于达到对古代建筑保存的科学认识。在古建筑的修复过程中,当传统的技术不能解决问题时,可以利用任何现代科技。相对于传统技术,现代科技可更全面、深

入、确切地认知古建筑,采取的保护措施就可以更有针对性,更科学。如随着计算机及相关技术的迅猛发展,现在数字近景摄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测量、虚拟现实等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化保护与复原开始用于古建筑保护中,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现代科技手段虽然有上述优势,但不能代替传统技术,甚至不应该设想去改造它,应该做到两者之间有机的结合,各展所长,各有侧重。

以金鳌洲塔为例。我们建立长期、连续的金鳌洲塔水平偏移、各层倾斜和沉降监测机制,通过长期连续地监测,积累大量的原始数据,准确定量地反映金鳌洲塔在以后不同时期的倾斜、沉降化情况,预测今后金鳌洲塔的倾斜及沉降发展趋势,为科学保护打下基础。(三)增强保护意识

古建筑是文化遗产的生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再生的人文资源,只有市民自觉地加入到保护的行列中,古建筑才能永久长存。保护文物是全社会、全民的共同义务,全国上下应提高对古建筑保护的认识。市民更要提高自身素质。

比如金鳌洲塔,如若我们对游客开放登塔游览后,必须采取合理控制游客流量等措施,有效排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避免潜在的结构损伤,同时应加强对金鳌洲塔的监控和维护。

(四)古建筑维修也必须做到

1、不改变文物的原状、不搞破坏性维修。在维修过程中,对新颖的建筑材料要进行有效处理,置之于隐蔽处;对屋顶瓦、脊兽、砖瓦等,力求按原有的规格、花纹等烧制,不轻易无根据改变原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