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图形的初步认识》单元测试1
苏教版(新教材)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图形的初步认识(一)》全单元教学课件精选全文完整版
( 6 )个是正方体。 (2)球左边的一个是什么?右边的一个呢?
球左边的一个是圆柱,右边的一个是长方体。
4. 从下面选择3个堆一堆。怎样堆得高?
长方体和正方体摆放时较稳定,可以放 在下面;圆柱横放时容易滚动,应该竖 放;球容易滚动,尽量放在上面。
2 (3)用4个完全一样的 可以拼成什么形状?先
拼一拼,再说一说。
我拼成了长方体。
2 (3)用4个完全一样的 可以拼成什么形状?先
拼一拼,再说一说。
…… 我拼成了不规则物体。
至少用几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 大正方体?试着拼一拼。 2个完全一样的 ,可以拼成一个长方体。
先放2个正方体。
至少用几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 大正方体?试着拼一拼。 4个完全一样的 ,可以拼成一个长方体。
谢谢观赏
球
圆滚滚的 表面是曲面
前段时间我 们主要学习 了哪些内容?
• 重点巩固
立体图 形特征
长方体、正方体不易 滚动,能滑动。
圆柱横放易滚动, 球在地面上任意滚动。
前段时间我 们主要学习 了哪些内容?
• 重点巩固
立体图 形拼搭
长方体、正方体比较 稳尽量往下放;球易 滚动,最好放上面。
长方体、圆柱立起 来搭得高。
• 情境导入
下面这些立体图形,可以拼组起来吗?
怎样拼组又高又稳呢?
• 新知探究
2 (1)把2个完全一样的 拼在一起,可以怎样拼?
我把一个放在 左边,另一个 放在右边。
我把一个放在 下面,另一个 放在上面。
我把一个放在 另一个的前面。
• 新知探究
2 (1)把2个完全一样的 拼在一起,可以怎样拼?
初中数学同步 7年级上册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测试卷(教师版含解析)
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测试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3分)1.如图,建筑工人砌墙时,经常用细绳在墙的两端之间拉一条参照线,使砌的每一层转在一条直线上,这样做蕴含的数学原理是()A.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B.两点确定一条直线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D.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解析】解:建筑工人砌墙时,经常用细绳在墙的两端之间拉一条参照线,使砌的每一层转在一条直线上,这种做法用几何知识解释应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考查了直线的性质,要想确定一条直线,至少要知道两点.2.图中的长方体是由三个部分拼接而成的,每一部分都是由四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组成的,那么其中第一部分所对应的几何体可能是()A.B.C.D.【解析】解:由长方体和第一部分所对应的几何体可知,第一部分所对应的几何体上面有二个正方体,下面有二个正方体,并且与选项B相符.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认识立体图形,找到长方体中,第一部分所对应的几何体的形状是解题的关键.3.有下列生活,生产现象:①用两个钉子就可以把木条固定在墙上;②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缩短路程;③植树时,只要确定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同一行树所在的直线;④从A地到B地架设电线,总是尽可能沿着线段AB架设.其中能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释的现象有()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解:①用两个钉子就可以把木条固定在墙上是利用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错误;②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缩短路程是利用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正确;③植树时,只要定出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同一行树所在的直线是利用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错误;④从A地到B地架设电线,总是尽可能沿着线段AB架设,就能缩短路程是利用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的性质以及直线的性质,熟记性质公理是解题的关键,是基础题.4.如图,把左边的图形绕着给定的直线旋转一周后形成的几何体是()A.B.C.D.【解析】解:左边的图形绕着给定的直线旋转一周后形成的几何体是空心圆柱,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点、线、面、体,关键是同学们要注意观察,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5.已知点A、B、C在一条直线上,AB=5,BC=3,则AC的长为()A.8 B.2 C.8或2 D.无法确定【解析】解:本题有两种情形:①当点C在线段AB上时,如图1,∵AC=AB﹣BC,又∵AB=5cm,BC=3cm,∴AC=5﹣3=2cm;②当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AC=AB+BC,又∵AB=5cm,BC=3cm,∴AC=5+3=8cm.综上可得:AC=2cm或8cm.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两点间的距离,在画图类问题中,正确画图很重要,本题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思想,体现了思维的严密性,在今后解决类似的问题时,要防止漏解.6.如图,点A,B,C,D,E,F在同一条直线上,则图中线段和射线的条数分别为()A.10,10 B.12,15 C.15,12 D.15,15【解析】解:图中线段有15条:线段AB、线段AC、线段AD、线段AE、线段AF、线段BC、线段BD、线段BE、线段BF、线段CD、线段CE、线段CF、线段DE,线段DF、线EF;以每个点为端点的射线有2条,共6个点,故射线有12条;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数线段和射线,关键是不要漏数和重复,先确定一个端点,然后数线段.7.如图,OE平分∠AOC,OF平分∠BOC,且∠BOC=60°,若∠AOC+∠EOF=156°,则∠EOF的度数是()A.88°B.30°C.32°D.48°【解析】解:∵OF平分∠BOC,∠BOC=60°,∴∠COF=30°,∴∠EOF=∠COE﹣∠COF=∠COE﹣30°,∵OE平分∠AOC,∴∠AOC=2∠COE,又∵∠AOC+∠EOF=156°,∴2∠COE+∠COE﹣30°=156°,解得∠COE=62°,∴∠EOF=62°﹣30°=32°.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计算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角的和差关系进行计算.8.如图,∠AOB与∠AOC互余,∠AOD与∠AOC互补,OC平分∠BOD,则∠AOB的度数是()A.20°B.22.5°C.25°D.30°【解析】解:∵∠AOB与∠AOC互余,∠AOD与∠AOC互补,∴∠AOB=90°﹣∠AOC,∠AOD=180°﹣∠AOC,∴∠BOD=∠AOD﹣∠AOB=90°,∵OC平分∠BOD,∴∠BOC=45°,∴∠AOC=45°+∠AOB,∴∠AOB=90°﹣∠AOC=90°﹣(45°+∠AOB),∴∠AOB=22.5°,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和补角,角平分线的定义,利用了互余的定义,角平分线的定义,角的和差.9.如图,海平面上,有一个灯塔分别位于海岛A的南偏西30°和海岛B的南偏西60°的方向上,则该灯塔的位置可能是()A.O1B.O2C.O3D.O4【解析】解:由题意知,若灯塔位于海岛A的南偏西30°、南偏西60°的方向上,如图所示,灯塔的位置可以是点O1,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方向角,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方向角的定义.10.如图,将三个同样的正方形的一个顶点重合放置,如果∠1=α,∠2=β,那么∠3的度数是()A.90°﹣α﹣βB.90°﹣α+βC.90°+α﹣βD.α﹣β【解析】解:如图:解:∵∠BOD=90°﹣∠1=90°﹣α,∠EOC=90°﹣∠2=90°﹣β,又∵∠3=∠BOD+∠EOC﹣∠BOE,∴∠3=90°﹣α+90°﹣β﹣90°=90°﹣α﹣β.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角度的计算,正确理解∠2=∠BOD+EOC﹣∠BOE这一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4分)11.现在人们锻炼身体的意识日渐增强,但是一些人保护环境的意识却很淡薄.如图是昌平滨河公园的一角,有人为了抄近道而避开横平竖直的路,走“捷径AC”,于是在草坪内走出了一条不该有的“路线AC”.请你用数学知识解释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析】解:为了抄近道而避开横平竖直的路,走“捷径AC”,用数学知识解释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答案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的性质,熟记线段的性质是解题关键.12.如图,若D是AB的中点,E是BC的中点,若AC=8,BC=5,则AD=.【解析】解:∵D是AB中点,E是BC中点,∴AD=DB,BE=EC,∴AB=AC﹣BC=3,∴AD=1.5.故答案为:1.5.【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解题的关键是利用中点的性质.13.如图是用量角器测量角度的结果,如果∠AOB=∠COD,那么∠AOD的度数是80°.【解析】解:由图可得,∠AOC=55°,∠BOC=30°,∴∠AOB=25°,又∵∠AOB=∠COD,∴∠COD=25°,∴∠AOD=55°+25°=80°,故答案为:8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角的计算,关键是理清角之间的和差关系.14.已知线段AB=8cm,点C在直线AB上,AC AB,则BC=6或10cm.【解析】解:点C在直线AB上,于是应该分C点在线段AB上与在线段AB外两种情况①若点C在线段AB上∵AC AB,∴BC AB8=6②若点C在线段AB外∵AC AB,∴BC=AB+AC AB8=10故答案为6或1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线段的长度计算,熟练进行线段的和、差、倍、分的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5.钟面上12点30分,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165度.【解析】解:12点半时,时针指向1和12中间,分针指向6,钟表12个数字,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夹角为30°,半个格是15°,因此12点半时,分针与时针的夹角正好是30°×5+15°=165°.【点睛】本题是一个钟表问题,钟表12个数字,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夹角为30°.借助图形,更容易解决.16.如图,已知OM,ON分别是∠BOC和∠AOC的角平分线,∠AOB=86°,(1)∠MON=43(度);(2)当OC在∠AOB内绕点O转动时,∠MON的值不会改变(填“会”或“不会”).【解析】解:(1)∵OM,ON分别是∠BOC和∠AOC的角平分线,∴∠MOC∠OBC,∠NOC∠AOC.∴∠MON=∠MOC+∠NOC∠OBC∠AOC(∠OBC+∠AOC)∠AOB86°=43°.故答案为43;(2)有(1)可知∠MON∠AOB,即∠MON的度数始终等于∠AOB度数的一半,所以当OC在∠AOB内绕点O转动时,∠MON的值不会改变.故答案为不会.【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角平分线的定义,会运用整体思想找到∠MON与∠AOB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46分)17.(6分)如图,已知平面上四个点A、B、C、D,请按要求作出相应的图形.(1)画直线AB;(2)连接BC并反向延长线段BC;(3)作射线DC;(4)作出到A、B、C、D四个点距离之和最小的点P.【解析】解:(1)如图所示,直线AB即为所求;(2)如图所示,射线BC即为所求;(3)如图所示,射线DC即为所求;(4)如图所示,点P即为所求.【点睛】本题考查作图﹣复杂作图、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基础题.18.(6分)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标注了A字母的是重正方体的正面,如果正方体的左面与右面标注的式子相等.①求x的值.②如果这个正方体前后左右四个面的数字和为﹣12,求正面字母A所表示的数.【解析】解: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A”与“﹣2”是相对面,“3”与“1”是相对面,“x”与“3x﹣2”是相对面,(1)∵正方体的左面与右面标注的式子相等,∴x=3x﹣2,解得x=1.(2)正方体前后左右四个面的文字分别是:A、﹣2、x、3x﹣2,依题意得A﹣2+x+3x﹣2=﹣12A﹣2+1+3﹣2=﹣12A=﹣1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注意正方体的空间图形,从相对面入手,分析及解答问题.19.(8分)线段AB=12cm,点C在线段AB上,点D、E分别是AC和BC的中点.(1)若点C恰好是AB中点,求DE的长.(2)若AC=4cm,求DE的长.(3)若点C为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点C不与A,B重合),求DE的长.【解析】解:(1)∵点D是AC中点,∴AC=2AD=6,又∵D、E分别是AC和BC的中点,∴DE=DC+CE AC BC AB=6;故DE的长为6cm;(2)∵AB=12cm,AC=4cm,∴BC=8cm,∵点D、E分别是AC和BC的中点,∴DC AC=2,CE BC=4,∴DE=6cm;(3)∵DE=DC+CE AC BC AB而AB=12,∴DE=6cm.【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的长度计算问题,把握中点的定义,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进行计算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0.(8分)如图,将两块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C叠放在一起.(1)若∠DCE=28°10',求∠ACB的度数;(2)若∠ACB=148°21',求∠DCE的度数;(3)直接写出∠ACB与∠DCE的数量关系.【解析】解:(1)∵∠DCE=28°10',∠ACD=90°,∴∠ACB=90°+90°﹣28°10'=151°50';(2)∵∠ACB=148°21',∠ECB=90°,∴∠ACE=148°21'﹣90°=58°21',∵∠ACD=90°,∴∠ECD=31°39';(3)∠ACB+∠DCE=180°,∵∠ACD=∠ECB=90°.∴∠ACB+∠ECD=∠ECB+∠ACE+∠ECD=90°+90°=18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余角和补角,关键是理清角之间的和差关系.21.(8分)如图1,点O是直线AB上的一点.(1)如图1,当∠AOD是直角,3∠AOC=∠BOD,求∠COD的度数;(2)在(1)中∠COD绕着点O顺时针旋转(OD与OB重合即停止),如图2,OE、OF分别平分∠AOC、∠BOD,则在旋转过程中∠EOF的大小是否变化?若不变,求出∠EOF的大小;若改变,说明理由;(3)在(1)中线段OC、OD绕着点O顺时针旋转,速度分别为每秒20°和每秒10°(当OD与OB重合时旋转都停止),OM、ON分别平分∠BOC、∠BOD,多少秒时∠COM=∠BON(直接写出答案,不必写出过程).【解析】解:(1)∵∠AOD是直角,∴∠BOD=∠AOD=90°,∵3∠AOC=∠BOD=90°,∴∠AOC=30°,∴∠COD=90°﹣30°=60°;(2)不会变化,理由如下:∵OE、OF分别平分∠AOC、∠BOD,∴∠COE∠AOC,∠DOF∠BOD,∵∠AOC+∠BOD=180°﹣∠COD,∴∠COE+∠DOF(180°﹣∠COD)=90°∠COD,∴∠EOF=∠COE+∠DOF+∠COD=90°∠COD+∠COD=120°(3)如图设运动时间为t秒,则∠BOC=150﹣20t,∠BOD=90﹣10t所以∠COM∠BOC(150﹣20t)∠BON∠BOD(90﹣10t)∴(150﹣20t)(90﹣10t)解得t=6所以6秒时∠COM=∠BON.【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意义,角的和差倍分的关系,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第三题关键画出图形,找出角和t的关系.22.(10分)点O在直线AB上,射线OC上的点C在直线AB上方,∠AOC=4∠BOC.(1)如图1,求∠AOC的度数;(2)如图2,点D在直线AB上方,∠AOD与∠BOC互余,OE平分∠COD求∠BOE的度数;(3)在(2)的条件下,点F,G在直线AB下方,OG平分∠FOB,若∠FOD与∠BOG互补,求∠EOF的度数.【解析】解:(1)设∠BOC=α,则∠AOC=4α,∵∠BOC+∠AOC=180°,∴α+4α=180°,∴α=36°,∴∠AOC=144°;(2)∵∠AOD与∠BOC互余,∴∠AOD=90°﹣∠BOC=90°﹣36°=54°,∴∠COD=180°﹣∠AOD﹣∠BOC=180°﹣54°﹣36°=90°,∵OE平分∠COD,∴∠COE90°=45°,∴∠BOE=∠COE+∠BOC=45°+36°=81°,(3)①如图1,∵OG平分∠FOB,∴∠FOG=∠BOG,∵∠FOD与∠BOG互补,∴∠FOD+∠BOG=180°,设∠BOG=x°,∠BOF=2x°,∠BOD=∠DOC+∠BOC=36°+90°=126°,∵∠FOD=∠BOD+∠BOF,∴126+2x+x=180,解得:x=18,∴∠EOF=∠BOE+∠BOF=81°+2×18°=117°;②如图2,∵OG平分∠FOB,∴∠FOG=∠BOG,∵∠FOD与∠BOG互补,∴∠FOD+∠BOG=180°,∴∠FOD+∠BOG=180°,∴D,O,G共线,∴∠BOG=∠AOD=54°,∴∠AOF=180°﹣∠BOF=72°,∴∠AOE=180°﹣∠BOE=180°﹣81°=99°,∴∠EOF=∠AOF+∠AOE=72°+99°=171°.【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和补角,角平分线的定义,补角的定义,正确的识别图形是解题的关键.。
2019-2020年青岛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7章空间图形的初步认识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2020年青岛新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7章空间图形的初步认识》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1.下列图形,不是柱体的是()A.B.C.D.2.如图,在一密闭的圆柱形玻璃杯中装一半的水,水平放置时,水面的形状是()A.圆B.长方形C.椭圆D.平行四边形3.观察下图,把左边的图形绕着给定的直线旋转一周后可能形成的立体图形是()A.B.C.D.4.下列现象能说明“面动成体”的是()A.天空划过一道流星B.旋转一扇门,门在空中运动的痕迹C.抛出一块小石子,石子在空中飞行的路线D.汽车雨刷在挡风玻璃上刷出的痕迹5.如图,桌面上的模型由20个棱长为a的小正方体组成,现将该模型露在外面的部分涂上涂料,则涂上涂料部分的总面积为()A.20a2B.30a2C.40a2D.50a26.把14个棱长为1的正方体在地面上堆叠如图所示的立体,然后将露出的表面部分涂成红色,那么红色部分的面积为()A.21B.24C.33D.377.用M,N,P,Q各代表四种简单几何图形(线段、正三角形、正方形、圆)中的一种.下图是由M,N,P,Q中的两种图形组合而成的(组合用“&”表示).那么,下列组合图形中,表示P&Q的是()A.B.C.D.8.按右边3×3方格中的规律,在下面4个符号中选择一个填入方格左上方的空格内()A.B.C.D.9.如图所示的正方体的展开图是()A.B.C.D.10.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则该几何体是()A.正方体B.长方体C.三棱柱D.四棱锥11.下面图形中,不能折成无盖的正方体盒子的是()A.B.C.D.12.下图中哪个图形经过折叠后可以围成一个棱柱()A.B.C.D.二.填空题(共8小题)13.图中的几何体由个面围成,面和面相交形成条线,线与线相交形成个点.14.面与面相交成,线与线相交得到,点动成,线动成,面动成.15.把四个棱长为1cm的正方形按图示堆放于地面,则其表面积为cm2.16.如图,是由12个边长相等的正三角形镶嵌而成的平面图形,则图中的平行四边形共有个.17.如图所示是一多面体的展开图形,每个面都标有字母,如果面F在前面,从左面看是面B,则面在底面.18.如图,将一张边长为6cm的正方形纸片按虚线裁剪后,恰好围成底面是正六边形的棱柱,则这个六棱柱的侧面积为cm2.19.若要使图中的展开图按虚线折叠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两个数之和为10,则x+y =.20.如图是棱长为2cm的正方体,过相邻三条棱的中点截取一个小正方体,则剩下部分的表面积为cm2.三.解答题(共8小题)21.将下列几何体与它的名称连接起来.22.已知长方形的长为4cm.宽为3cm,将其绕它的一边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得到一个几何体,(1)求此几何体的体积;(2)求此几何体的表面积.(结果保留π)23.台州奉化一果农有一批经过挑选的橙子要包装出售,现随意挑选10个,橙子测量直径,数据分别为(单位:cm)7.9,7.8,8,7.9,8,8,7.9,7.9,7.8,7.8.橙子内包装模型的横截面如图(1),凹型为半圆形,半圆的直径为这批橙子大约平均值加0.2cm,现用纸箱作外包装,内包装嵌入纸箱内,每箱装一层,一层装5×4个如图(2)所示,纸箱的高度比内包装高5cm.(1)估计这批橙子的平均直径大约是多少?(2)设计纸箱(不加盖子)的长、宽、高各为多少?(数据保留整数,设计时长和宽比内包装各需加长0.5cm).(3)加工成一只纸箱的硬纸板面积较合理需多少cm2,请给出一种方案.(不计接头重叠部分,盖子顶面用透明纸)24.如图所示,图①~图④都是平面图形(1)每个图中各有多少个顶点?多少条边?这些边围出多少个区域?请将结果填入表格中.(2)根据(1)中的结论,推断出一个平面图形的顶点数、边数、区域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图序顶点数边数区域数①463②③④25.图①中,A为正方体的顶点,在另一顶点B处有一昆虫.图②、图③是正方体的两个不同展开图,根据A、B位置的特点,请你在图②、图③中分别标出昆虫B的位置.26.印刷一本书,为了使装订成书后页码恰好为连续的自然数,可按如下方法操作:先将一张整版的纸,对折一次为4页,再对折一次为8页,连续对折三次为16页,…;然后再排页码.如果想设计一本16页的毕业纪念册,请你按图1、图2、图3(图中的1,16表示页码)的方法折叠,在图4中填上按这种折叠方法得到的各页在该面相应位置上的页码.27.若要使得图中平面展开图折叠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的两个数之和为5,求x+y+z的值.28.用平面截几何体可得到平面图形,在表示几何体的字母后填上它可截出的平面图形的号码.如A(1、5、6);则B();C();D();E().2020年青岛新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7章空间图形的初步认识》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1.下列图形,不是柱体的是()A.B.C.D.【分析】根据柱体是上下一样粗的几何体可得答案.【解答】解:长方体是四棱柱,三棱柱是柱体,圆锥是锥体,圆柱是柱体,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认识立体图形,关键是掌握各种图形的特点.2.如图,在一密闭的圆柱形玻璃杯中装一半的水,水平放置时,水面的形状是()A.圆B.长方形C.椭圆D.平行四边形【分析】根据垂直于圆柱底面的截面是长方形,可得答案.【解答】解:由水平面与圆柱的底面垂直,得水面的形状是长方形.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认识立体图形,垂直于圆柱底面的截面是长方形,平行圆柱底面的截面是圆形.3.观察下图,把左边的图形绕着给定的直线旋转一周后可能形成的立体图形是()A.B.C.D.【分析】根据面动成体的原理以及空间想象力即可解.【解答】解:由图形可以看出,左边的长方形的竖直的两个边与已知的直线平行,因而这两条边旋转形成两个柱形表面,因而旋转一周后可能形成的立体图形是一个管状的物体.故选:D.【点评】命题立意:考查学生立体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下列现象能说明“面动成体”的是()A.天空划过一道流星B.旋转一扇门,门在空中运动的痕迹C.抛出一块小石子,石子在空中飞行的路线D.汽车雨刷在挡风玻璃上刷出的痕迹【分析】根据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解答】解:A、天空划过一道流星说明“点动成线”,故本选项错误;B、旋转一扇门,门在空中运动的痕迹说明“面动成体”,故本选项正确;C、抛出一块小石子,石子在空中飞行的路线说明“点动成线”,故本选项错误;D、汽车雨刷在挡风玻璃上刷出的痕迹说明“线动成面”,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点、线、面、体,准确认识生活实际中的现象是解题的关键.5.如图,桌面上的模型由20个棱长为a的小正方体组成,现将该模型露在外面的部分涂上涂料,则涂上涂料部分的总面积为()A.20a2B.30a2C.40a2D.50a2【分析】解此类题需从正面、上面,后面,左面,右面等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和解答.【解答】解:从正面、上面,后面,左面,右面看都有10个正方形,则共有50个正方形,因为每个正方形的面积为a2,则涂上涂料部分的总面积为50a2.故选:D.【点评】本题是一个视图的问题,涂上涂料部分的总面积就是从物体各个面看到的物体的各个面的面积总和.6.把14个棱长为1的正方体在地面上堆叠如图所示的立体,然后将露出的表面部分涂成红色,那么红色部分的面积为()A.21B.24C.33D.37【分析】根据图示上表面的面积实际是最底层的上表面的面积,其余四边相等均为1+2+3【解答】解:根据以上分析红色部分面积为9+4×(1+2+3)=33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关键要找出哪些是涂成红色的.7.用M,N,P,Q各代表四种简单几何图形(线段、正三角形、正方形、圆)中的一种.下图是由M,N,P,Q中的两种图形组合而成的(组合用“&”表示).那么,下列组合图形中,表示P&Q的是()A.B.C.D.【分析】首先根据已知图形中两个图形中共同含有的图形,就可以判断每个符号所代表的图形.【解答】解:结合图1和图2我们不难看出:P代表圆、M代表正方形、N代表三角形,从而可知Q代表线段,也就得到P、Q组合的图形是圆加线段.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考生通过观察、分析识别图形的能力,解决此题的关键是通过观察图形确定M、N、P、Q各代表什么图形.8.按右边3×3方格中的规律,在下面4个符号中选择一个填入方格左上方的空格内()A.B.C.D.【分析】根据题意这是一道找规律的题,仔细观察图形即可解.【解答】解:从下面的两排图形看出,应该是箭在依次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且每次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故选:A.【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找到所给图中的图形之间存在的关系.9.如图所示的正方体的展开图是()A.B.C.D.【分析】具体折一折,从中发挥想象力,可得正确的答案.【解答】解:根据带有各种符号的面的特点及位置,可得如图所示的正方体的展开图是.故选:A.【点评】考查了几何体的展开图,解决此类问题,要充分考虑带有各种符号的面的特点及位置.10.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则该几何体是()A.正方体B.长方体C.三棱柱D.四棱锥【分析】由展开图得这个几何体为棱柱,底面为三边形,则为三棱柱.【解答】解:由图得,这个几何体为三棱柱.故选:C.【点评】考查了几何体的展开图,有两个底面的为柱体,有一个底面的为锥体.11.下面图形中,不能折成无盖的正方体盒子的是()A.B.C.D.【分析】由平面图形的折叠及正方体的展开图解题.【解答】解:A、折叠后缺少一个侧面,故不能折叠成无盖的正方体盒子;B、C、D都可以折叠成一个无盖的正方体盒子.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只要有“田”字格的展开图都不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12.下图中哪个图形经过折叠后可以围成一个棱柱()A.B.C.D.【分析】由平面图形的折叠及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解答】解:选项A、D缺少一个面,不能围成棱柱;选项C中折叠后底面重合,不能折成棱柱;只有B能围成三棱柱.故选:B.【点评】考查了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解题时勿忘记四棱柱的特征及正方体展开图的各种情形.二.填空题(共8小题)13.图中的几何体由9个面围成,面和面相交形成16条线,线与线相交形成9个点.【分析】要仔细观察图形,侧面有几个,底面有几个,面和面相交形成几条线,线与线相交形成几个点.【解答】解:侧面有4个三角形,4个长方形,底面有一个长方形,一共有9个面围成;面和面相交形成16条线,线与线相交形成9个点.故填9、16、9.【点评】该图形有一个四棱锥和一个长方体组成.14.面与面相交成线,线与线相交得到点,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分析】根据点、线、面、体的定义直接填空即可.【解答】解:面面相交得到线,线线相交得到点.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故答案为:线;点;线;面;体.【点评】本题考查了点线面体的知识,理解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定义是解题关键.15.把四个棱长为1cm的正方形按图示堆放于地面,则其表面积为18cm2.【分析】该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上面的表面积+下面的表面积+正面的表面积+后面的表面积+两个侧面的表面积.【解答】解:从上面和下面看到的面积为2×3×(1×1),从正面和后面看面积为2×3×(1×1),从两个侧后面看面积为2×3×(1×1),故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为18cm2.故答案为18cm2.【点评】主要考查了立体图形的视图问题.解题的关键是能把从不同的方向上看到的图形面积抽象出来(即利用视图的原理),从而求得总面积.16.如图,是由12个边长相等的正三角形镶嵌而成的平面图形,则图中的平行四边形共有21个.【分析】由图形可以得到一些平行的线段,和相等的线段.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首先找到平行的线段,再找出平行的线段中的相等的,就可以找出平行四边形.【解答】解:根据以上分析对图形中的平行四边形进行计数共21个.故答案为:21.【点评】解决的关键是理清思路,注意在解题的过程中不要重复和遗漏.17.如图所示是一多面体的展开图形,每个面都标有字母,如果面F在前面,从左面看是面B,则面E在底面.【分析】面F在前面,则它的对面A在后面;面B在左面,则它的对面D在右面;所以可以确定底面标的字母.【解答】解:如果面F在前面,从左面看是面B,则面E在底面.故答案为:E.【点评】本题考查灵活运用正方体的相对面解答问题,立意新颖,是一道不错的题.18.如图,将一张边长为6cm的正方形纸片按虚线裁剪后,恰好围成底面是正六边形的棱柱,则这个六棱柱的侧面积为36﹣12cm2.【分析】这个棱柱的侧面展开正好是一个长方形,长为6,宽为6减去两个六边形的高,再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将一张边长为6的正方形纸片按虚线裁剪后,恰好围成一个底面是正六边形的棱柱,∴这个正六边形的底面边长为1,高为,∴侧面积为长为6,宽为6﹣2的长方形,∴面积为:6×(6﹣2)=36﹣12.故答案为:36﹣1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以及剪纸问题的应用.此题难度不大,注意动手操作拼出图形,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9.若要使图中的展开图按虚线折叠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两个数之和为10,则x+y=16.【分析】利用正方体及其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解答】解:这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共有六个面,其中面“1”与面“x”相对,面“3”与面“y”相对,则1+x=10,3+y=10,解得:x=9,y=7,则x+y=16.故答案为:16.【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相对面上的文字,注意正方体的空间图形,从相对面入手,分析及解答问题.20.如图是棱长为2cm的正方体,过相邻三条棱的中点截取一个小正方体,则剩下部分的表面积为24cm2.【分析】由于是在正方体的顶点上截取一个小正方体,去掉小正方形的三个面的面积,同时又多出小正方形的三个面的面积,表面积没变,由此求得答案即可.【解答】解:过相邻三条棱的中点截取一个小正方体,则剩下部分的表面积为2×2×6=24cm2.故答案为:24.【点评】此题考查截一个几何体,求几何体的表面积,理解截取的面与增加的面之间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三.解答题(共8小题)21.将下列几何体与它的名称连接起来.【分析】根据常见立体图形的特征直接连线即可.注意正确区分各个几何体的特征.【解答】解:如图所示:【点评】考查了认识立体图形,熟记常见立体图形的特征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此题属于简单题型.22.已知长方形的长为4cm.宽为3cm,将其绕它的一边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得到一个几何体,(1)求此几何体的体积;(2)求此几何体的表面积.(结果保留π)【分析】(1)旋转后的几何体是圆柱体,先确定出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再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计算即可求解;(2)根据圆柱的表面积公式计算即可求解.【解答】解:长方形绕一边旋转一周,得圆柱.(1)情况①:π×32×4=36π(cm3);情况②:π×42×3=48π(cm3);(2)情况①:π×3×2×4+π×32×2=24π+18π=42π(cm2);情况②:π×4×2×3+π×42×2=24π+32π=56π(cm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点、线、面、体,根据图形确定出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的长是解题的关键.23.台州奉化一果农有一批经过挑选的橙子要包装出售,现随意挑选10个,橙子测量直径,数据分别为(单位:cm)7.9,7.8,8,7.9,8,8,7.9,7.9,7.8,7.8.橙子内包装模型的横截面如图(1),凹型为半圆形,半圆的直径为这批橙子大约平均值加0.2cm,现用纸箱作外包装,内包装嵌入纸箱内,每箱装一层,一层装5×4个如图(2)所示,纸箱的高度比内包装高5cm.(1)估计这批橙子的平均直径大约是多少?(2)设计纸箱(不加盖子)的长、宽、高各为多少?(数据保留整数,设计时长和宽比内包装各需加长0.5cm).(3)加工成一只纸箱的硬纸板面积较合理需多少cm2,请给出一种方案.(不计接头重叠部分,盖子顶面用透明纸)【分析】(1)将这10个数加起来除以10即可得出这批橙子的平均直径;(2)根据题意分别表示出纸箱的长、宽、高即可;(3)根据(2)来设计纸箱身即可得出面积.【解答】解:(1)(7.9+7.8+8+7.9+8+8+7.9+7.9+7.8+7.8)÷10=7.9(cm);(2)长=(7.9+0.2)×5+6+0.5=47(cm),宽=(7.9+0.2)×4+5+0.5=38(cm),高=(7.9+0.2)÷2+1+5≈10(cm);(3)箱身=47×38+47×10×2+38×10×2=3486(cm)2,较合理的一种方案:面积为3486cm2.【点评】本题是一道实际应用题,考查了几何体表面积的计算以及平均数的求法,是竞赛题难度偏大.24.如图所示,图①~图④都是平面图形(1)每个图中各有多少个顶点?多少条边?这些边围出多少个区域?请将结果填入表格中.(2)根据(1)中的结论,推断出一个平面图形的顶点数、边数、区域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图序顶点数边数区域数①463②③④【分析】(1)根据图示分析即可解.(2)根据表格的分析结果可解.【解答】解:(1)填表如下:图序顶点数边数区域数①463②8125③694④10156(2)由(1)中的结论得:边数﹣顶点数+1=区域数.【点评】此题比较新颖,要特别注意题中所给概念的意义,并找出等量关系.25.图①中,A为正方体的顶点,在另一顶点B处有一昆虫.图②、图③是正方体的两个不同展开图,根据A、B位置的特点,请你在图②、图③中分别标出昆虫B的位置.【分析】结合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根据平面展开图的特征解题.【解答】解:【点评】熟记常见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的特征,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26.印刷一本书,为了使装订成书后页码恰好为连续的自然数,可按如下方法操作:先将一张整版的纸,对折一次为4页,再对折一次为8页,连续对折三次为16页,…;然后再排页码.如果想设计一本16页的毕业纪念册,请你按图1、图2、图3(图中的1,16表示页码)的方法折叠,在图4中填上按这种折叠方法得到的各页在该面相应位置上的页码.【分析】此题可以实际动手操作:首先按要求进行对折,按页数标上数字,然后展开,即可快速准确地看到数字的对应位置的数字.【解答】解:【点评】此题是动手操作题,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直观易解.27.若要使得图中平面展开图折叠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的两个数之和为5,求x+y+z的值.【分析】利用正方体及其表面展开图的特点,根据相对面上的两个数之和为5,列出方程求出x、y、z的值,从而得到x+y+z的值.【解答】解:这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共有六个面,其中面“z”与面“3”相对,面“y”与面“﹣2”相对,“x”与面“10”相对.则z+3=5,y+(﹣2)=5,x+10=5,解得z=2,y=7,x=﹣5.故x+y+z=4.【点评】注意正方体的空间图形,从相对面入手,分析及解答问题.28.用平面截几何体可得到平面图形,在表示几何体的字母后填上它可截出的平面图形的号码.如A(1、5、6);则B(1,3,4);C(1,2,3,4);D(5);E(3,5,6).【分析】分别分析其余四种图形的所有的截面情况,再写出答案.【解答】解:B三棱锥,截面有可能是三角形,正方形,梯形C正方体,截面有可能是三角形,四边形(矩形,正方形,梯形),五边形,六边形D球体,截面只可能是圆E圆柱体,截面有可能是椭圆,圆,矩形,因此应该写B(1、3、4);C(1、2、3、4);D(5);E(3、5、6).【点评】截面的形状既与被截的几何体有关,还与截面的角度和方向有关.对于这类题,最好是动手动脑相结合,亲自动手做一做,从中学会分析和归纳的思想方法.。
冀教版七年级上《第1章+图形的初步认识》2013年单元测试卷a
冀教版七年级上《第1章图形的初步认识》2013年单元测试卷A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3分)(2005•宜昌)图中物体的形状类似于().C D.3.(3分)图中的几何体有()个面.4.(3分)将下列哪个图形绕直线l旋转一周,可以得到图所示立体图形().C D..C D.6.(3分)(2005•深圳)我们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可以看到不同的平面图形,如图,从图的左面看这个几何体的左视图是().CD ..CD .8.(3分)桌上摆满了朋友们送来的礼物,小狗贝贝好奇地想看个究竟.①小狗先是站在地面上看,②然后抬起了前腿看,③唉,还是站到凳子上看吧,④最后,它终于爬上了桌子…按小狗四9.(3分)给出以下四个几何体,其中能截出长方形的几何体共有(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3分)如图,这个几何体的名称是 _________ ;它有 _________ 个面组成;它有 _________ 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 _________ 条边.12.(3分)点动成 _________ ,线动成 _________ ,面动成 _________ .面面相交得到 _________ ,线线相交得到 _________ . 13.(3分)薄薄的硬币在桌面上转动时,看上去象球,这说明了 _________ . 14.(3分)一个直角三角形绕其中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几何体是 _________ .15.(3分)水平放置的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用“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表示下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示图,若图中的“似”表示正方体的前面,“锦”表示右面,“程”表示下面,则“祝”、“你”、“前”分别表示正方体的_________.16.(3分)根据下列多面体的平面展开图,填写多面体的名称:(1)_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___.17.(3分)指出图(1)、图(2)、图(3)是几何体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图形.(1)_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___.18.(3分)若一个几何体的截面是圆,则该几何体可能是_________.三、作图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9.(7分)如图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看下面几何体,画出所得到的平面图形.20.(7分)如图所示,它是由什么图形旋转而成的?请你画出来.四、解答题(每小题8分,共16分)21.(8分)如图所示的八棱柱,它的底面边长都是5厘米,侧棱长都是6厘米,回答下列问题:(1)这个八棱柱一共有多少个面?它们的形状分别是什么?图形哪些面的形状、面积完全相同?(2)这个八棱柱一共有多少条棱?它们的长度分别是多少?(3)沿一条侧棱将其侧面全部展成一个平面图形,这个图形是什么形状?面积是多少?22.(8分)如图,图(1)是正方体木块,把它切去一块,可能得到(2)、(3)、(4)、(5)所示的图形,问(2)、(3)、(4)、(5)图中切掉的部分可能是其他几块中的哪一块?五、应用题(每小题8分,共16分)23.(8分)现有4枚相同的骰子,骰子的展开图如图所示,这4枚骰子摞在一起后,如图,相互接触的两个面点数之和都是8,这4个骰子每个骰子都有一个面被遮住了,你能说出每个被遮住的面各是几个点吗?24.(8分)正方体的每一面不同的颜色,对应着不同的数字,将四个这样的正方体如图拼成一个水平放置的长方体,冀教版七年级上《第1章图形的初步认识》2013年单元测试卷A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3分)(2005•宜昌)图中物体的形状类似于().C D.3.(3分)图中的几何体有()个面.4.(3分)将下列哪个图形绕直线l旋转一周,可以得到图所示立体图形().C D..C D.6.(3分)(2005•深圳)我们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可以看到不同的平面图形,如图,从图的左面看这个几何体的左视图是().C D..C D.8.(3分)桌上摆满了朋友们送来的礼物,小狗贝贝好奇地想看个究竟.①小狗先是站在地面上看,②然后抬起了前腿看,③唉,还是站到凳子上看吧,④最后,它终于爬上了桌子…按小狗四9.(3分)给出以下四个几何体,其中能截出长方形的几何体共有()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3分)如图,这个几何体的名称是五棱柱;它有7个面组成;它有10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3条边.12.(3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面面相交得到线,线线相交得到点.13.(3分)薄薄的硬币在桌面上转动时,看上去象球,这说明了面动成体.14.(3分)一个直角三角形绕其中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几何体是圆锥体.15.(3分)水平放置的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用“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表示下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示图,若图中的“似”表示正方体的前面,“锦”表示右面,“程”表示下面,则“祝”、“你”、“前”分别表示正方体的后面、上面、左面.16.(3分)根据下列多面体的平面展开图,填写多面体的名称:(1)长方体,(2)三棱柱,(3)三棱锥.17.(3分)指出图(1)、图(2)、图(3)是几何体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图形.(1)正面(2)上面(3)左面.18.(3分)若一个几何体的截面是圆,则该几何体可能是圆锥、球、圆台、圆柱等.三、作图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9.(7分)如图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看下面几何体,画出所得到的平面图形.20.(7分)如图所示,它是由什么图形旋转而成的?请你画出来.四、解答题(每小题8分,共16分)21.(8分)如图所示的八棱柱,它的底面边长都是5厘米,侧棱长都是6厘米,回答下列问题:(1)这个八棱柱一共有多少个面?它们的形状分别是什么?图形哪些面的形状、面积完全相同?(2)这个八棱柱一共有多少条棱?它们的长度分别是多少?(3)沿一条侧棱将其侧面全部展成一个平面图形,这个图形是什么形状?面积是多少?22.(8分)如图,图(1)是正方体木块,把它切去一块,可能得到(2)、(3)、(4)、(5)所示的图形,问(2)、(3)、(4)、(5)图中切掉的部分可能是其他几块中的哪一块?五、应用题(每小题8分,共16分)23.(8分)现有4枚相同的骰子,骰子的展开图如图所示,这4枚骰子摞在一起后,如图,相互接触的两个面点数之和都是8,这4个骰子每个骰子都有一个面被遮住了,你能说出每个被遮住的面各是几个点吗?24.(8分)正方体的每一面不同的颜色,对应着不同的数字,将四个这样的正方体如图拼成一个水平放置的长方体,。
2019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2019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如图,一个有盖的圆柱形玻璃杯中装有半杯水,若任意放置这个水杯,则水面的形状不可能是()A.B.C.D.2.如图所示的花瓶中,()的表面,可以看作由所给的平面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形成的.A.B.C.D.3.一个棱柱有18条棱,那么它的底面一定是()A.十八边形B.八边形C.六边形D.四边形4.10个棱长为1的正方体木块堆成如图所示的形状,则它的表面积是()A.30B.34C.36D.485.如图,三个大小相同的长方形拼在一起组成一个大长方形,把第二个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再把第3个长方形平均分成3份,那么图中阴影部分是大长方形面积的()A.B.C.D.6.如图,过△ABC的顶点A,作BC边上的高,以下作法正确的是()A.B.C.D.7.如图,依据尺规作图的痕迹,计算∠α=()A.56°B.68°C.28°D.34°8.如图,点C在∠AOB的边OB上,用尺规作出了∠BCN=∠AOC,作图痕迹中,弧FG是()A.以点C为圆心,OD为半径的弧B.以点C为圆心,DM为半径的弧C.以点E为圆心,OD为半径的弧D.以点E为圆心,DM为半径的弧9.如图,在△ABC中,∠C=90°,∠CAB=50°,按以下步骤作图:①以点A为圆心,小于AC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AC于点E、F;②分别以点E、F为圆心,大于EF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G;③作射线AG,交BC边于点D.则∠ADC的度数为()A.40°B.55°C.65°D.75°10.用直尺和圆规作Rt△ABC斜边AB上的高线CD,以下四个作图中,作法错误的是()A.B.C.D.二.填空题(共5小题)11.若一个棱柱有十个顶点,且所有侧棱长的和为30cm,则每条侧棱长为cm.12.长方形绕其一边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是,直角三角板绕其一直角边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是.13.一个多面体的面数为6,棱数是12,则其顶点数为.14.如图,依据尺规作图的痕迹,计算∠α=°.15.下面是“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的尺规作图过程:已知:直线l和l外一点P.(如图1)求作:直线l的垂线,使它经过点P.作法:如图2(1)在直线l上任取两点A,B;(2)分别以点A,B为圆心,AP,BP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Q;(3)作直线PQ.所以直线PQ就是所求的垂线.请回答:该作图的依据是.三.解答题(共4小题)16.(1)下面这些基本图形和你很熟悉,试一试在括号里写出它们的名称.()()()()()(2)将这些几何体分类,并写出分类的理由.17.已知长方形的长为4cm.宽为3cm,将其绕它的一边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得到一个几何体,(1)求此几何体的体积;(2)求此几何体的表面积.(结果保留π)18.如图,已知点D为OB上的一点,按下列要求进行作图.(1)作∠AOB的平分线OC;(2)在OC上取一点P,使得OP=a;(3)爱动脑筋的小刚经过仔细观察后,进行如下操作:在边OA上取一点E,使得PE=PD,这时他发现∠OEP与∠ODP之间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请写出∠OEP与∠ODP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19.如图,已知△ABC,按要求作图.(1)过点A作BC的垂线段AD;(2)过C作AB、AC的垂线分别交AB于点E、F;(3)AB=15,BC=7,AC=20,AD=12,求点C到线段AB的距离.2019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如图,一个有盖的圆柱形玻璃杯中装有半杯水,若任意放置这个水杯,则水面的形状不可能是()A.B.C.D.【分析】根据圆柱体的截面图形可得.【解答】解:将这杯水斜着放可得到A选项的形状,将水杯倒着放可得到B选项的形状,将水杯正着放可得到D选项的形状,不能得到三角形的形状,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认识几何体,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圆柱体的截面形状.2.如图所示的花瓶中,()的表面,可以看作由所给的平面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形成的.A.B.C.D.【分析】根据面动成体,可得答案.【解答】解:由题意,得图形与B的图形相符,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点、线、面、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3.一个棱柱有18条棱,那么它的底面一定是()A.十八边形B.八边形C.六边形D.四边形【分析】根据欧拉公式简单多面体的顶点数V、面数F及棱数E间的关系是V+F﹣E=2,然后把棱数18代入进行讨论即可求解.【解答】解:根据欧拉公式有:V+F﹣E=2,∵E=18,∴V+F=2+18=20,①当棱柱是四棱柱时,V=8,F=6,V+F=14,②当棱柱是五棱柱时,V=10,F=7,V+F=17,③当棱柱是六棱柱时,V=12,F=8,V+F=20,∴有18条棱的棱柱是六棱柱,它的底面是六边形.故选:C.【点评】考查了欧拉公式的应用,需要对棱柱的顶点数与面数的关系有全面的认识并熟记欧拉公式方可进行解答.4.10个棱长为1的正方体木块堆成如图所示的形状,则它的表面积是()A.30B.34C.36D.48【分析】如图所示:第一层露出5个面;第二层露出4×2+2个面;第三层露出4×2+3+2×1+2;底面6个面.【解答】解:根据以上分析露出的面积=5+4×2+2+4×2+3+2×1+2+6=36.故选:C.【点评】本题关键是要注意立体图形的各个面,每个面能看到的正方形,结合作答.5.如图,三个大小相同的长方形拼在一起组成一个大长方形,把第二个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再把第3个长方形平均分成3份,那么图中阴影部分是大长方形面积的()A .B .C .D .【分析】三个大小相同的长方形拼在一起,组成一个大长方形,把第二个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则其中一份就是一个长方形的,再把第三个长方形平均分成3份,则其中2份就是一个小长方形的,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一个小长方形的+=,又因为一个小长方形占大长方形的,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大长方形的×=,据此即可解答. 【解答】解: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大长方形面积的:(+)×,=×,=,答: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大长方形面积的. 故选:D .【点评】此题重点考查学生看图计算的能力,注意把阴影部分转化为大长方形面积的几分之几. 6.如图,过△ABC 的顶点A ,作BC 边上的高,以下作法正确的是( )A .B .C .D .【分析】根据三角形高线的定义:过三角形的顶点向对边引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解答【解答】解:∵四个选项中只有AD⊥BC,∴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作图﹣基本作图,熟记三角形高线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依据尺规作图的痕迹,计算∠α=()A.56°B.68°C.28°D.34°【分析】先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出AD∥BC,故可得出∠DAC的度数,由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EAF 的度数,再由EF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得出∠AEF的度数,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AFE 的度数,进而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DAC=∠ACB=68°.∵由作法可知,AF是∠DAC的平分线,∴∠EAF=∠DAC=34°.∵由作法可知,EF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AEF=90°,∴∠AFE=90°﹣34°=56°,∴∠α=56°.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作图﹣基本作图,熟知角平分线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8.如图,点C在∠AOB的边OB上,用尺规作出了∠BCN=∠AOC,作图痕迹中,弧FG是()A.以点C为圆心,OD为半径的弧B.以点C为圆心,DM为半径的弧C.以点E为圆心,OD为半径的弧D.以点E为圆心,DM为半径的弧【分析】运用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可得答案.【解答】解:根据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可得弧FG是以点E为圆心,DM为半径的弧.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作图﹣基本作图,解题的关键是熟习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方法.9.如图,在△ABC中,∠C=90°,∠CAB=50°,按以下步骤作图:①以点A为圆心,小于AC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AC于点E、F;②分别以点E、F为圆心,大于EF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G;③作射线AG,交BC边于点D.则∠ADC的度数为()A.40°B.55°C.65°D.75°【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作法可得AG是∠CAB的角平分线,然后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CAD=∠CAB=25°,然后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DA=90°﹣25°=65°.【解答】解:根据作图方法可得AG是∠CAB的角平分线,∵∠CAB=50°,∴∠CAD=∠CAB=25°,∵∠C=90°,∴∠CDA=90°﹣25°=65°,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基本作图,关键是掌握角平分线的作法,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关键是掌握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10.用直尺和圆规作Rt△ABC斜边AB上的高线CD,以下四个作图中,作法错误的是()A.B.C.D.【分析】根据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作图即可求解.【解答】解:A、根据垂径定理作图的方法可知,CD是Rt△ABC斜边AB上的高线,不符合题意;B、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的方法可知,CD是Rt△ABC斜边AB上的高线,不符合题意;C、根据相交两圆的公共弦的性质可知,CD是Rt△ABC斜边AB上的高线,不符合题意;D、无法证明CD是Rt△ABC斜边AB上的高线,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作图﹣基本作图,关键是熟练掌握作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二.填空题(共5小题)11.若一个棱柱有十个顶点,且所有侧棱长的和为30cm,则每条侧棱长为6cm.【分析】根据棱柱顶点的个数确定出是五棱柱,然后根据棱柱的每一条侧棱都相等列式求解即可.【解答】解:∵棱柱共有10个顶点,∴该棱柱是五棱柱,∵所有的侧棱长的和是30cm,∴每条侧棱长为30÷5=6cm.故答案为:6.【点评】本题考查了认识立体图形,主要利用了棱柱顶点的个数与棱数的关系,比较简单.12.长方形绕其一边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是圆柱,直角三角板绕其一直角边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是圆锥.【分析】根据面动成体的原理即可解.【解答】解:长方形绕它的一边旋转一周可形成圆柱,直角三角形绕它的直角边旋转一周可形成圆锥.故答案为圆柱,圆锥.【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各种面动成体的特征.13.一个多面体的面数为6,棱数是12,则其顶点数为8.【分析】因为多面体的面数为6,棱数是12,故多面体为四棱柱.【解答】解:根据四棱柱的概念,有8个顶点.故答案为8.【点评】本题考查的棱柱的定义,关键点在于:棱柱的面与面相交成棱,棱与棱相交成点.14.如图,依据尺规作图的痕迹,计算∠α=56°.【分析】先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出AD∥BC,故可得出∠DAC的度数,由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EAF 的度数,再由EF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得出∠AEF的度数,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AFE 的度数,进而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DAC=∠ACB=68°.∵由作法可知,AF是∠DAC的平分线,∴∠EAF=∠DAC=34°.∵由作法可知,EF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AEF=90°,∴∠AFE=90°﹣34°=56°,∴∠α=56°.故答案为:56.【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作图﹣基本作图,熟知角平分线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5.下面是“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的尺规作图过程:已知:直线l和l外一点P.(如图1)求作:直线l的垂线,使它经过点P.作法:如图2(1)在直线l上任取两点A,B;(2)分别以点A,B为圆心,AP,BP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Q;(3)作直线PQ.所以直线PQ就是所求的垂线.请回答:该作图的依据是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A、B都在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上).【分析】只要证明直线AB是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即可.【解答】解: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A、B都在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上),理由:如图,∵PA=AQ,PB=QB,∴点A、点B在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上,∴直线AB垂直平分线段PQ,∴PQ⊥AB.【点评】本题考查作图﹣基本作图,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属于中考常考题型.三.解答题(共4小题)16.(1)下面这些基本图形和你很熟悉,试一试在括号里写出它们的名称.()()()()()(2)将这些几何体分类,并写出分类的理由.【分析】(1)针对立体图形的特征,直接填写它们的名称即可.(2)可以按柱体、锥体和球进行分类,也可以按平面和曲面进行分类,方法不同,答案不同,只要合理即可.【解答】解:(1)从左向右依次是:球、圆柱、圆锥、长方体、三棱柱.(2)观察图形,按柱、锥、球划分,则有圆柱、长方体、三棱柱为柱体;圆锥为锥体;球为球体.【点评】本题考查了立体图形的认识和几何体的分类.熟记常见立体图形的特征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几何体的分类,从图形形状可以分为柱体、锥体和球三种,注意结合实际几何体的特征进行分类.17.已知长方形的长为4cm.宽为3cm,将其绕它的一边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得到一个几何体,(1)求此几何体的体积;(2)求此几何体的表面积.(结果保留π)【分析】(1)旋转后的几何体是圆柱体,先确定出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再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计算即可求解;(2)根据圆柱的表面积公式计算即可求解.【解答】解:长方形绕一边旋转一周,得圆柱.(1)情况①:π×32×4=36π(cm3);情况②:π×42×3=48π(cm3);(2)情况①:π×3×2×4+π×32×2=24π+18π=42π(cm2);情况②:π×4×2×3+π×42×2=24π+32π=56π(cm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点、线、面、体,根据图形确定出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的长是解题的关键.18.如图,已知点D为OB上的一点,按下列要求进行作图.(1)作∠AOB的平分线OC;(2)在OC上取一点P,使得OP=a;(3)爱动脑筋的小刚经过仔细观察后,进行如下操作:在边OA上取一点E,使得PE=PD,这时他发现∠OEP与∠ODP之间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请写出∠OEP与∠ODP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分析】(1)以点O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与∠AOB的两边分别相交,再以两交点为圆心,以大于两交点之间的距离的一半为半径画弧,相交于一点,过这一点与O作射线OC即可;(2)在OC上取一点P,使得OP=a;(3)以O为圆心,以OD为半径作弧,交OA于E2,连接PE2,作PM⊥OA于M,PN⊥OB于N,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PM=PN,利用HL证明△E2PM≌△DPN,得出∠OE2P=∠ODP,再根据平角的定义即可求解.【解答】解:(1)如图,OC即为所求;(2)如图,OP=a;(3)∠OEP=∠ODP或∠OEP+∠ODP=180°.理由是:以O为圆心,以OD为半径作弧,交OA于E2,连接PE2,作PM⊥OA于M,PN⊥OB于N,则PM=PN.在△E2PM和△DPN中,,∴△E2PM≌△DPN(HL),∴∠OE2P=∠ODP;以P为圆心,以PD为半径作弧,交OA于另一点E1,连接PE1,则此点E1也符合条件PD=PE1,∵PE2=PE1=PD,∴∠PE2E1=∠PE1E2,∵∠OE1P+∠E2E1P=180°,∵∠OE2P=∠ODP,∴∠OE1P+∠ODP=180°,∴∠OEP与∠ODP所有可能的数量关系是:∠OEP=∠ODP或∠OEP+∠ODP=18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作法,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都是基本作图,需要熟练掌握,另外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19.如图,已知△ABC,按要求作图.(1)过点A作BC的垂线段AD;(2)过C作AB、AC的垂线分别交AB于点E、F;(3)AB=15,BC=7,AC=20,AD=12,求点C到线段AB的距离.【分析】(1)、(2)根据几何语言作图;(3)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AB•CE=•BC•AD,然后把AB=15,BC=7,AD=12代入计算可求出CE.【解答】解:(1)如图,AD为所作;(2)如图,CE、CF为所作;=•AB•CE=•BC•AD,(3)∵S△ABC∴CE===,即点C到线段AB的距离为.【点评】本题考查了作图﹣基本作图:熟练掌握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2021-2022学年青岛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7章空间图形的初步认识单元测试试题(含详细解析)
九年级数学下册第7章空间图形的初步认识单元测试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 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 .连接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B .钟面上3:30时,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是90︒;C .用一个平面去截三棱柱,截面可能是四边形;D .A 、B 、C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若2AB BC =,则点C 一定是线段AB 的中点2、在综合与实践活动课上,某同学需要用扇形薄纸板制作成底面半径为3分米,高为4分米的圆锥形生日帽,如图所示,则该扇形薄纸板的圆心角为( )A .54°B .108°C .136°D .216°3、把14个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摆成如图所示的形式,然后把露出的表面都涂上颜色,则被涂上颜色的部分面积为( )A.33平方分米B.24平方分米C.21平方分米D.42平方分米4、如图,在长方体ABCD-EFGH中,与面ADHE平行的面是()A.面ABFE B.面ABCD C.面BCGF D.面EFGH5、某一品牌的牛奶包装盒,该包装盒可以近似的看成是长方体,则它的展开图不可能是()A.B.C.D.6、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从不同方向看得到的平面图形中有长方形的是()A.①B.②C.①②D.①②③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六棱柱有六个侧面,侧面都是长方形B.球体的三种视图均为同样大小的圆C.棱锥都是由平面围成的D.一个直角三角形绕其直角边旋转一周得到的几何体是圆锥8、如图,正六边形ABCDEF的边长为6,以顶点A为圆心,AB的长为半径画圆,若图中阴影部分恰是一个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则这个圆锥底面圆的半径是()A.1 B.2 C.3 D.49、如图是由8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一个几何体,则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是()A.B.C.D.10、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2cm,母线长为3cm,则其侧面积为()cm.A.3πB.6πC.12πD.18π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把图中的纸片沿虚线折叠,可以围成一个几何体,这个几何体共有_______条棱.2、若圆锥的高为4,底圆半径为3,则这个圆锥的侧面积为_____.(用含π的结果表示)3、如图,从一块半径是1m的圆形铁皮上剪出一个圆心角为90°的扇形围成一个圆锥,则这个圆锥的底面半径是______m.4、用一个圆心角为120°,半径为9的扇形作一个圆锥的侧面,这个圆锥的底面圆半径是______.5、把一个长方形绕它的一条边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能得到一个圆柱体,那么把一个长为3cm,宽为2cm的长方形,绕它的一条边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后,所得到的圆柱体的体积是 ___cm3.(结果保留π)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1、请在下列方格纸中分别画出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并将它们涂上阴影.2、如图所示,D是线段BC的中点,分别以点B,C为圆心,BC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A,连结AB,AC,AD,E为AD上一点,连结BE,CE.(1)求证:BE = CE.(2)以点E为圆心作FG与BC相切,分别交BE,CE于点F,G.若BC = 4,∠EBD= 30°,求扇形FEG的面积(3)若用扇形FEG围成一个圆锥的侧面,求这个圆锥的底面圆的半径.3、某同学的茶杯是圆柱形,如图①所示,有一只蚂蚁从A处沿侧面爬行到母线CD的中点B处,如果蚂蚁爬行的路线最短,请利用展开图画出这条最短路线.解:将圆柱的侧面展开成一个长方形,如图②所示,则A,B分别位于图②中所示的位置,连接AB,即AB是这条最短路线.问题:一个正方体放在桌面上,如图③,有一只蚂蚁从A处沿表面爬行到侧棱GF的中点M处,如果蚂蚁爬行的路线最短,这样的路线有几条?请利用展开图画出最短路线.4、请画出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右面看到的形状.5、将下图中各几何体的截面用阴影表示出来,并分别指出它们的形状.-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C【解析】【分析】根据两点间距离的概念,钟面角,截一个几何体,线段中点的概念分别判断即可.【详解】解:A、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故错误;B、钟面上3:30时,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是75°,故错误;C、用一个平面去截三棱柱,截面可能是四边形,故正确;D、当点B在A、C之间时,点C不是线段AB中点,故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距离的概念,钟面角,截一个几何体,线段中点,是基础题,熟记性质与概念是解题的关键.2、D【解析】【分析】首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得圆锥的母线长即展开扇形的半径的长,然后利用圆锥的侧面扇形的弧长公式求得圆心角即可.【详解】解:∵底面半径为3厘米,高为4厘米,∴圆锥的母线长cm,∵底面半径为3cm,∴底面周长=2·π·R=6πcm,∴5180nπ⨯=6π,解得n=216,∴该扇形薄纸板的圆心角为216°.故选:D.【点睛】本题综合考查有关扇形和圆锥的相关计算.解题思路:解决此类问题时要紧紧抓住两者之间的两个对应关系:(1)圆锥的母线长等于侧面展开图的扇形半径;(2)圆锥的底面周长等于侧面展开图的扇形弧长.正确记忆这两个关系是解题的关键.3、A【解析】【分析】把每一层的面积求出,相加即可得出答案.【详解】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每个面的面积为1平方分米,最上层,侧面积为4平方分米,上表面积为1平方分米,总面积为415+=(平方分米),中间一层,侧面积为248-=(平方分米),⨯=(平方分米),上表面积为413总面积为8311+=(平方分米),-=(平方分米),最下层,侧面积为3412⨯=(平方分米),上表面积为945总面积为12517+=(平方分米),++=(平方分米),5111733∴被涂上颜色的部分面积为33平方分米.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几何体的表面积,分别把每层的面积求出来是解题的关键.4、C【解析】【分析】长方体中相对的两个平面是平行的,找找对面即可.∵面ADHE的相对面是面BCGF,∴与面ADHE平行的面是面BCGF,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长方体的相对面的位置关系,准确找到相对面是解题的关键.5、C【解析】【分析】通过空间想象对四个选项依次判断是否能折成一个长方体.【详解】A:可以折成这样,故A项不符题意;B:可以折成这样,故B项不符合题意;C:左右两边一边宽,一边窄,竖起来之后不一样高,无法折成长方体,故B项符合题意;D:可以折成这样,故B项不符合题意.【点睛】本题考查长方体的展开图的判断,能通过空间想象把展开图折叠成长方体是本题关键.6、C【分析】分别找出每个图形从三个方向看所得到的图形即可得到答案.【详解】①正方体从上面、正面、左侧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都是正方形,符合要求;②圆柱从左面和正面看都是长方形,从上边看是圆,符合要求;③圆锥,从左边看是三角形,从正面看是三角形,从上面看是圆,不符合要求;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从不同方向看几何体,掌握定义是关键.注意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7、A【解析】【分析】根据棱柱,球体,棱锥,圆锥的形状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A、直六棱柱有六个侧面,侧面都是长方形,原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球体的三种视图均为同样大小的圆,原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棱锥都是由平面围成的,原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一个直角三角形绕其直角边旋转一周得到的几何体是圆锥,原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简单几何体,解题的关键是了解一些几何体的形状,难度不大.8、B【分析】根据正六边形的外角,即可求得内角A ∠的度数,进而根据边长等于A 的半径,根据弧长公式求得FB l ,进而根据圆的周长公式就求得圆锥底面圆的半径 【详解】 解:正六边形ABCDEF 的边长为6,3601801206A ∴∠=︒-=︒,6AB = ∴FB l 12064180ππ⨯= 图中阴影部分恰是一个圆锥的侧面展开图,∴FB 的长即为圆锥底面的周长,设圆锥底面圆的半径为r ,则24r ππ=解得2r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正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求圆锥的底面半径,弧长公式,牢记弧长公式是解题的关键.9、A【解析】【分析】从左面观察几何体即可.【详解】解:从左面观察几何体,可得左视图为L 形,由4个小正方形组成,故选:A .本题考查了从不同方向看几何体,解题的关键在于明确从左面观察几何体.10、B【解析】【分析】利用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为一扇形,这个扇形的弧长等于圆锥底面的周长,扇形的半径等于圆锥的母线长和扇形的面积公式计算.【详解】解:它的侧面展开图的面积=1×2π×2×3=6π(cm2).2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圆锥的计算: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为一扇形,这个扇形的弧长等于圆锥底面的周长,扇形的半径等于圆锥的母线长.二、填空题1、5【解析】【分析】由平面图形的折叠及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详解】解:由图可知:折叠后,该几何体的底面是五边形,则该几何体为五棱锥;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了几何体的展开图,掌握各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的特点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2、15π【解析】【分析】利用勾股定理易得圆锥的母线长,进而利用圆锥的侧面积=π×底面半径×母线长,把相应数值代入即可求解.【详解】解:∵圆锥的高为4,底圆半径为3,=5,∴圆锥的侧面积为π×3×5=15π.【点睛】此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圆锥侧面积计算公式,熟记勾股定理及圆锥侧面积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3【解析】【分析】连接BC,如图,根据圆周角定理得BC为⊙O的直径,即BC=2,所以AB,设该圆锥的底面圆的半径为r m,根据弧长公式得到2πr【详解】解:连接BC,如图,∵∠BAC=90°,∴BC为⊙O的直径,即BC=2m,∵AB=AC,∴AB ,设该圆锥的底面圆的半径为r ,根据题意得2πr r.【点睛】本题考查了圆锥的计算: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为一扇形,这个扇形的弧长等于圆锥底面的周长,扇形的半径等于圆锥的母线长.4、3【解析】【分析】设这个圆锥的底面圆半径为r ,利用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为一扇形,这个扇形的弧长等于圆锥底面的周长和弧长公式得到2πr =1209180π⋅⋅,然后解方程即可. 【详解】解:设这个圆锥的底面圆半径为r ,根据题意得2πr =1209180π⋅⋅,解得r =3, 即这个圆锥的底面圆半径是3.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了圆锥的计算: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为一扇形,这个扇形的弧长等于圆锥底面的周长,扇形的半径等于圆锥的母线长.5、12π或18π##18π或12π【解析】【分析】分绕长边旋转和绕宽边旋转两种情况,分别求出对应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再根据旋转的体积=底面积×高求解理解【详解】解:若绕长边3cm旋转一周,则所得的圆柱的底面半径为2cm,高为3cm,所以圆柱的体积为π·22×3=12π(cm3);若绕宽边2cm旋转一周,则所得的圆柱的底面半径为3cm,高为2cm,所以圆柱的体积为π·32×2=18π(cm3),故答案为:12π或18π.【点睛】本题考查平面图形旋转后所得的立体图形、圆柱体的体积,熟记圆柱的体积公式,利用分类讨论求解是解答的关键.三、解答题1、见解析【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别作出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涂上阴影即可.【详解】作图如下:【点睛】本题考查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掌握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的画法是解题的关键.2、(1)见解析(2)扇形FEG 的面积为49π.(3【解析】【分析】(1)根据条件证明BDE CDE ∆∆≌,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1)的结论以及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求出扇形FEG 的圆心角以及半径,最后利用公式即可求出面积.(3)求出扇形FEG 的弧长,利用扇形弧长等于其围成的圆锥底面圆的周长,即可求出圆锥的底面圆的半径.【详解】(1)证明:由题意可知:AB AC BC ==,ABC ∆为等边三角形, D 点是BC 的中点,AD ∴是等边ABC ∆的中线,且BD CD =,AD BC ∴⊥,90DE DE BDE CDE BD CD =⎧⎪∠=∠=︒⎨⎪=⎩()BDE CDE SAS ∴∆∆≌,BE CE ∴=.(2)解:如图所示:FG 与BC 相切,且ED BC ⊥,D ∴点是切点,并且ED 是该扇形的半径,BE CE =,且30EBD ∠=︒,30EBD ECD ∴∠=∠=︒,120BEC ∴∠=︒,在Rt EBD ∆中,30EBD ∠=︒,2BE ED ∴=, D 是BC 的中点,122BD BC ∴== 在Rt EBD ∆中,由勾股定理可知:222BE ED BD =+,解得3ED =, ∴ 扇形FEG的面积为2120433609ππ⋅=. (3)解:设圆锥底面圆半径为r ,扇形FEG的弧长为:1203180 , 扇形FEG 的弧长等于其围成的圆锥的底面圆的周长,2r π∴=,解得r =,【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了三角形全等,扇形的面积、弧长公式以及扇形与其所围成的圆锥的关系,通过题目所给条件,求解扇形面积公式所需的角度和半径,以及圆锥底面圆所需要的扇形弧长,是求解本题的关键,另外,扇形的面积和弧长公式一定要记牢.3、最短路线有2条,作图见解析.【解析】【分析】要求正方体中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最直接的作法,就是把正方体展开,然后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答.【详解】解:将正方体的面展开,作出线段AM ,经过测量比较可知,最短路线有2条,如图所示:【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先根据题意把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后,再确定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一般情况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4、见解析【解析】【分析】如下图所示,正面和右面看到的形状相同,都是下层三个正方形,上面一个正方形靠中间;从上面看到的图形中间三个正方形,最上面靠右一个正方形,下边靠中间一个正方形,由此即可得解.【详解】解:如图所示:【点睛】此题考查了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5、见解析,六边形、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解析】【分析】观察图形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如图所示:第一个图形截面是六边形;第二个图形截面是长方形;第三个图形截面是梯形;第四个图形截面是平行四边形.【点睛】本题考查了截一个几何体,截面的形状既与被截的几何体有关,还与截面的角度和方向有关,对于这类题型,最好是动手动脑相结合,亲自动手做一做,从中学会分析和归纳的思想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数学《几何图形初步》单元综合测试题附答案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①直线A B和直线B A是同一条直线;②平角是一条直线;③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④如果A B=B C,则点B是线段A C的中点.其中正确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2.下列四个图形中是如图展开图的立体图的是()
A.60°B.75°C.105°D.120°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先分别求出时针和分钟转过的角度,再相减即可.
[详解]时针转过的角度是(2+ )×30°=75°,
分钟转过的角度是30×6°=180°,
所以钟表在2点半时,其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是180°-75°=105°,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钟面角,能知道时针每小时转30°、分钟每分钟转6°是解此题的关键.
(1)过点P作PQ∥C D,交A B于点Q;
(2)过点P作PR⊥C D,垂足 R.
24.数学课上,李老师出示了如下框中的题目.
如图1,在∠AOB的内部有一条射线OC把∠AOB分成两个角,射线OM、ON分别平分∠AOC、∠BOC,试探究∠MON与∠AOB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小敏与同桌小聪讨论后,进行了如下解答:
[详解]根据只要有“田”字格的展开图都不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应剪去的小正方形的编号是5.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解题时勿忘记正方体展开图的各种情形.
11.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EC,ED为折痕,折叠后点A′,B′,E在同一直线上,则∠CED的度数为()
A.90°B.75°C.60°D.95°
A. 20Cm2B. 60Cm2C. 120Cm2D. 240Cm2
第7章 空间图形的初步认识数学九年级下册-单元测试卷-青岛版(含答案)
第7章空间图形的初步认识数学九年级下册-单元测试卷-青岛版(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1、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则该几何体是A.正方体B.长方体C.三棱柱D.四棱锥2、如图是某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则展开前与“我”字相对的面上的字是()A.是B.好C.朋D.友3、下列图中不是正方体展开图的是()A. B. C. D.4、如图,若要把一个正方体纸盒沿棱剪开,平铺在桌面上,则至少需要剪开的棱的条数是( ).A.5条B.6条C.7条D.8条5、如图,将一张边长为3的正方形纸片按虚线裁剪后,恰好围成一个底面是正三角形的棱柱,这个棱柱的侧面积为( )A.9-3B.9C.9-D.9-6、右图可以折叠成的几何体是()A.三棱柱B.四棱柱C.圆柱D.圆锥7、将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如图所示的平面图形,则原正方体中与数字5所在的面相对的面上标的数字为()A.1B.2C.3D.48、若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1,高是3,则该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面积是()A.6B.3πC.6πD.12π9、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纸盒展开图,按虚线折成正方体后,若使相对面上的两数互为相反数,则A、B、C表示的数依次是()A.﹣5,﹣π,B.﹣π,5,C.﹣5,,πD.5,π,﹣10、图1是一个正六面体,把它按图2中所示方法切割,可以得到一个正六边形的截面,则下列展开图中正确画出所有的切割线的是()A. B. C. D.11、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纸盒的展开图,按虚线折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则c a+b=()A.-8B.9C.-3D.212、如图是每个面上都有一个汉字的正方体的一种展开图,那么在正方体的表面,与“齐”相对的面上的汉字是()A.心B.力C.抗D.疫13、下列图形是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是( )A. B. C. D.14、如图是正方体的展开图,则原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数字之和的最小值是()A.3B.6C.7D.815、小红同学在一个正方体盒子的每个面都写上一个字,分别是“我”、“喜”、“欢”、“数”、“学”、“课”,其平面展开图如图所示,那么在该正方体盒子中,和“我”相对的面上的字是()A.喜B.课C.数D.学二、填空题(共10题,共计30分)16、圆锥有________个面,有________个顶点,它的侧面展开图是________.17、如图是由一些棱长为1的小立方块所搭几何体的三种视图.若在所搭几何体的基础上(不改变原几何体中小立方块的位置),继续添加相同的小立方块,以搭成一个长方体,至少还需要________个小立方块.最终搭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________.18、圆锥的底面半径是4,母线长是9,则它的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的度数为________.19、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________形.20、如图,下列图形都是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你能说出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吗?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21、图(1)是一个小正方形体的表面展开图,小正方体从图(2)所示的位置依次翻到第1格、第2格、第3格、第4格,这时小正方体朝上一面的字是________22、立方体木块的六个面分别标有数字1、2、3、4、5、6,如图,是从不同方向观察这个立方体木块看到的数字情况,数字1和5对面的数字的和是________.23、如图是一个正方形的表面展开图,已知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有一个实数,且相对面上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则xyz的平方根是________.24、一个正方体的每个面上都写有一个汉字,其平面展开图如图所示,那么在该正方体中和“文”相对的字是________25、如图,是一个长、宽、高分别为、、()长方体纸盒,将此长方体纸盒沿不同的棱剪开,展成的一个平面图形是各不相同的.则在这些不同的平面图形中,周长最大的值是________.(用含、、的代数式表示)三、解答题(共5题,共计25分)26、小名准备制作一个封闭的正方体盒子,他先用5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制成如图所示的拼接图形(实线部分),经折叠后发现还少一个面,你能在图中的拼接图形上再接一个正方形画出阴影,使新拼接成的图形经过折叠后能成为一个封闭的正方体盒子吗?请在下面的图①和图②中画出两种不同的补充方法.27、在图①、②中分别添加一个或两个小正方形,使该图形经过折叠后能围成一个以这些小正方形为面的立方体.28、如图,圆柱形无盖玻璃容器,高18cm,底面周长为60cm,在外侧距下底1cm的点C处有一蜘蛛,与蜘蛛相对的圆柱形容器的上口外侧距开口1cm的F处有一苍蝇,试求急于捕获苍蝇充饥的蜘蛛所走的最短路线的长度.29、如图所示的是一个正方体纸盒的展开图,按虚线折成正方体后,若使相对面上的两数互为相反数,试写出A,B,C分别表示的数.30、若要使得图中平面展开图折叠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的两个数之和为5,求x+y+z的值.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1、C2、A3、C4、C5、A6、A7、B8、C9、A10、C11、A12、D13、C14、B二、填空题(共10题,共计30分)16、17、18、19、20、21、22、23、24、25、三、解答题(共5题,共计25分)27、28、29、30、。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学期第四章单元测试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40分,每小题4分)1.下列几何体中,是圆柱的为A. B. C. D.2.下列各组图形中都是平面图形的是()A. 三角形、圆、球、圆锥B. 点、线段、棱锥、棱柱C. 角、三角形、正方形、圆D. 点、角、线段、长方体3.将下列各选项中的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可得到如图所示的立体图形的是()A. B. C. D.4.在同一条直线上依次有A,B,C,D四个点,若CD﹣BC=AB,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B是线段AC的中点B. B是线段AD的中点C. C是线段BD的中点D. C是线段AD的中点5.工人师傅在给小明家安装晾衣架时,一般先在阳台天花板上选取两个点,然后再进行安装.这样做的数学原理是()A.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B.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 连接两点之间的线段叫两点间的距离D.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6.如图,点C、D是线段AB上的两点,点D是线段AC的中点.若AB=10cm,BC=4cm,则线段DB的长等于()A. 2cmB. 3cmC. 6cmD. 7cm7.如图所示,比较线段a和线段b的长度,结果正确的是()A. a>bB. a<bC. a=bD. 无法确定8.如图,快艇从P处向正北航行到A处时,向左转50°航行到B处,再向右转80°继续航行,此时的航行方向为()A. 北偏东30°B. 北偏东80°C. 北偏西30°D. 北偏西50°9.如图所示,已知∠AOC=∠BOD=70°,∠BOC=30°,则∠AOD的度数为()A. 100°B. 110°C. 130°D. 140°10.如图,O为直线AB上一点,∠AOC=α,∠BOC=β,则β的余角可表示为()A. (α+β)B. αC. (α﹣β)D. β二.填空题(共4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5分)11.如图是正方体的一个表面展开图,在这个正方体中,与“晋”字所在面相对的面上的汉字是_____.12.直线AB,BC,CA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语句:①点A在直线BC上;②直线AB经过点C;③直线AB,BC,CA两两相交;④点B是直线AB,BC,CA的公共点,正确的有_____(只填写序号).13.青青同学把一张长方形纸折了两次,如图,使点A,B都落在DG上,折痕分别是DE,DF,则∠EDF的度数为_____.14.将一副三角板如图放置,若∠AOD=20°,则∠BOC的大小为_____.三.解答题(共9小题,满分90分)15.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标注了A字母的是正方体的正面,如果正方体的左面与右面标注的式子相等.(1)求x的值;(2)求正方体的上面和右面的数字和.16. 如图,已知线段AB=6,延长线段AB到C,使BC=2AB,点D是AC的中点.求:(1)AC的长;(2)BD的长.17.如图,已知A、B、C、D四点,根据下列语句画图(1)画直线AB(2)连接AC、BD,相交于点O(3)画射线AD、BC,交于点P.18.如图,已知线段AB,按下列要求完成画图和计算:(1)延长线段AB到点C,使BC=2AB,取AC中点D;(2)在(1)的条件下,如果AB=4,求线段BD的长度.19.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1)试用直尺和圆规在AC上找一点D,使AD=BD(不写作法,但需保留作图痕迹).(2)在(1)中,连接BD,若BD=BC,求∠A的度数.20.如图,△ABC中,BC>AC,∠C=50°.(Ⅰ)作图:在CB上截取CD=CA,连接AD,过点D作DE⊥AC,垂足为E;(要求: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Ⅱ)求∠ADE的度数.21.如图,O是直线AB上的一点,∠COD是直角,OE平分∠BOC.(1)若∠AOC=30°,求∠DOE的度数;(2)若∠AOC=α,直接写出∠DOE的度数(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3)在(1)的条件下,∠BOC的内部有一射线OG,射线OG将∠BOC分为1:4两部分,求∠DOG的度数.22.如图,将书页一角斜折过去,使角的顶点A落在A′处,BC为折痕,BD平分∠A′BE,求∠CBD的度数.23.如图1,已知∠MON=140°,∠AOC与∠BOC互余,OC平分∠MOB,(1)在图1中,若∠AOC=40°,则∠BOC=__________°,∠NOB=__________°.(2)在图1中,设∠AOC=α,∠NOB=β,请探究α与β之间的数量关系(必须写出推理的主要过程,但每一步后面不必写出理由);(3)在已知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当∠AOB绕着点O顺时针转动到如图2的位置,此时α与β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否还成立?若成立,请说明理由;若不成立,请直接写出此时α与β之间的数量关系.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40分,每小题4分)1.下列几何体中,是圆柱的为A. B. C. D.【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几何体的特征进行判断即可.详解:A选项为圆柱,B选项为圆锥,C选项为四棱柱,D选项为四棱锥.故选A.点睛:考查立体图形的认识,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2.下列各组图形中都是平面图形的是()A. 三角形、圆、球、圆锥B. 点、线段、棱锥、棱柱C. 角、三角形、正方形、圆D. 点、角、线段、长方体【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平面图形的定义逐一判断即可.详解:A.圆锥和球不是平面图形,故错误;B. 棱锥、棱柱不是平面图形,故错误;C.角,三角形,正方形,圆都是平面图形,故正确;D.长方体不是平面图形,故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图形的定义,一个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个平面内的图形叫做平面图形据此可解.3.将下列各选项中的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可得到如图所示的立体图形的是()A. B. C. D.【答案】A【解析】分析:面动成体.由题目中的图示可知:此圆台是直角梯形转成圆台的条件是:绕垂直于底的腰旋转.详解:A、上面小下面大,侧面是曲面,故本选项正确;B、上面大下面小,侧面是曲面,故本选项错误;C、是一个圆台,故本选项错误;D、下面小上面大侧面是曲面,故本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直角梯形转成圆台的条件:应绕垂直于底的腰旋转.4.在同一条直线上依次有A,B,C,D四个点,若CD﹣BC=AB,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B是线段AC的中点B. B是线段AD的中点C. C是线段BD的中点D. C是线段AD的中点【答案】D【解析】分析:直接利用已知画出图形,进而分析得出答案.详解:如图所示:,符合CD-BC=AB,则C是线段AD的中点.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直线、线段,正确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是解题关键.5.工人师傅在给小明家安装晾衣架时,一般先在阳台天花板上选取两个点,然后再进行安装.这样做的数学原理是()A.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B.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 连接两点之间的线段叫两点间的距离D.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师傅的做法和目的,可以知道根据的数学原理.【详解】工人师傅在给小明家安装晾衣架时,一般先在阳台天花板上选取两个点,然后再进行安装.这样做的数学原理是: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选:D.【点睛】本题考核知识点:“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应用.解题关键点: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应用. 6.如图,点C、D是线段AB上的两点,点D是线段AC的中点.若AB=10cm,BC=4cm,则线段DB的长等于()A. 2cmB. 3cmC. 6cmD. 7cm【答案】D【解析】【分析】先求AC,再根据点D是线段AC的中点,求出CD,再求BD.【详解】因为,AB=10cm,BC=4cm,所以,AC=AB-BC=10-4=6(cm)因为,点D是线段AC的中点,所以,CD=3cm,所以,BD=BC+CD=3+4=7(cm)故选:D【点睛】本题考核知识点:线段的中点,和差.解题关键点:利用线段的中点求出线段长度.7.如图所示,比较线段a和线段b的长度,结果正确的是()A. a>bB. a<bC. a=bD. 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分析】利用刻度尺对两条线段进行测量结果分析即可.【详解】∵a=3.5, b=4.2,∴a<b,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的比较,解题的关键是把测量的结果进行比较.8.如图,快艇从P处向正北航行到A处时,向左转50°航行到B处,再向右转80°继续航行,此时的航行方向为()A. 北偏东30°B. 北偏东80°C. 北偏西30°D. 北偏西50°【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2,根据角的和差,可得答案.【详解】如图,AP∥BC,∴∠2=∠1=50°,∵∠EBF=80°=∠2+∠3,∴∠3=∠EBF﹣∠2=80°﹣50°=30°,∴此时的航行方向为北偏东30°,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向角,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2是解题关键.9.如图所示,已知∠AOC=∠BOD=70°,∠BOC=30°,则∠AOD的度数为()A. 100°B. 110°C. 130°D. 140°【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AOC和∠BOC的度数得出∠AOB的度数,从而得出答案.详解:∵∠AOC=70°,∠BOC=30°,∴∠AOB=70°-30°=40°,∴∠AOD=∠AOB+∠BOD=40°+70°=110°,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角度的计算问题,属于基础题型.理解各角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O为直线AB上一点,∠AOC=α,∠BOC=β,则β的余角可表示为()A. (α+β)B. αC. (α﹣β)D. β【答案】C【解析】【分析】由邻补角的定义,得∠α+∠β=180°,继而可得(α+β)=90°,再根据余角的定义进行求解即可得. 【详解】由邻补角的定义,得∠α+∠β=180°,两边都除以2,得(α+β)=90°,β的余角是(α+β)-β=(α-β),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邻补角的定义、余角的定义,熟练掌握邻补角与余角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共4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5分)11.如图是正方体的一个表面展开图,在这个正方体中,与“晋”字所在面相对的面上的汉字是_____.【答案】祠【解析】【分析】根据正方体的特点得出其中上面的和下面的是相对的2个面,即可得出正方体中与“晋”字所在的面相对的面上标的字是“祠”.【详解】根据正方体的几何展开图,可知,还原该正方体,“晋”与“祠”相对,“恒”与“山”相对,“汾”与“酒”相对.故答案为“祠”.【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展开图,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的知识;注意正方体的空间图形,从相对面入手,分析及解答问题,掌握常见类型展开图相对面上的两个字的特点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2.直线AB,BC,CA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语句:①点A在直线BC上;②直线AB经过点C;③直线AB,BC,CA两两相交;④点B是直线AB,BC,CA的公共点,正确的有_____(只填写序号).【答案】③【解析】【分析】根据直线与点的位置关系即可求解.【详解】①点A在直线BC上是错误的;②直线AB经过点C是错误的;③直线AB,BC,CA两两相交是正确的;④点B是直线AB,BC,CA的公共点是错误的.故答案为:③.【点睛】本题考查了直线、射线、线段,关键是熟练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13.青青同学把一张长方形纸折了两次,如图,使点A,B都落在DG上,折痕分别是DE,DF,则∠EDF的度数为_____.【答案】90°【解析】【分析】结合轴对称的特点以及图形的特点进行解题.【详解】∵长方形的纸片折叠了两次,使A、B两点都落DG上,折痕分别是DE、DF,∴∠GDF=∠BDF,∠GDE=∠ADE,∴∠GDF+∠GDE=(∠GDB+∠GDA)=×180°=90°,即∠EDF=90°.故答案为90°.【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轴对称的应用知识点进行解题.14.将一副三角板如图放置,若∠AOD=20°,则∠BOC的大小为_____.【答案】160°【解析】试题分析:先求出∠COA和∠BOD的度数,代入∠BOC=∠COA+∠AOD+∠BOD求出即可.解:∵∠AOD=20°,∠COD=∠AOB=90°,∴∠COA=∠BOD=90°﹣20°=70°,∴∠BOC=∠COA+∠AOD+∠BOD=70°+20°+70°=160°,故答案为:160°.考点:余角和补角.三.解答题(共9小题,满分90分)15.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标注了A字母的是正方体的正面,如果正方体的左面与右面标注的式子相等.(1)求x的值;(2)求正方体的上面和右面的数字和.【答案】(1)x=1(2)2【解析】试题分析:(1)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确定出相对面,然后列出方程求解即可;(2)确定出上面和底面上的两个数字3和1,然后相加即可.解: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A”与“﹣2”是相对面,“3”与“1”是相对面,“x”与“3x﹣2”是相对面,(1)∵正方体的左面与右面标注的式子相等,∴x=3x﹣2,解得x=1;(2)∵标注了A字母的是正方体的正面,左面与右面标注的式子相等,∴上面和底面上的两个数字3和1,∴3+1=4.考点:专题: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16. 如图,已知线段AB=6,延长线段AB到C,使BC=2AB,点D是AC的中点.求:(1)AC的长;(2)BD的长.【答案】(1)(2)【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与的关系,可得的长,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可得的长;(2)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AD的长,再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可得的长.试题解析:(1)因为(2)因为是的中点,所以考点:两点间的距离.17.如图,已知A、B、C、D四点,根据下列语句画图(1)画直线AB(2)连接AC、BD,相交于点O(3)画射线AD、BC,交于点P.【答案】作图见解析.【解析】分析:(1)过A,B画直线即可;(2)连接AC、BD,即可得到点O;(3)画射线AD、BC,即可得到点P.详解:(1)如图所示,直线AB即为所求;(2)如图所示,线段AC,BD即为所求;(3)如图所示,射线AD、BC即为所求.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简单作图,解答此题需要熟练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性质.18.如图,已知线段AB,按下列要求完成画图和计算:(1)延长线段AB到点C,使BC=2AB,取AC中点D;(2)在(1)的条件下,如果AB=4,求线段BD的长度.【答案】(1)图形见解析(2)2【解析】试题分析:(1)延长线段AB到点C使BC=2AB,再根据线段中点的作法找到AC中点D即可;(2)根据BC=2AB,且AB=4,可求BC,根据线段的和差可求AC,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可求AD,再根据线段的和差可求BD.试题解析:解:(1)如图:(2)∵BC=2AB,且AB=4(已知),∴BC=8,∴AC=AB+BC=8+4=12.∵D为AC中点(已知),∴AD=AC=6(线段中点的定义),∴BD=AD﹣AB=6﹣4=2.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两点间的距离,熟知线段中点的定义,各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9.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1)试用直尺和圆规在AC上找一点D,使AD=BD(不写作法,但需保留作图痕迹).(2)在(1)中,连接BD,若BD=BC,求∠A的度数.【答案】 (1) 作图见解析;(2)36°.【解析】试题分析:(1)直接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符合题意的图形;(2)直接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答案.试题解析:(1)如图所示:(2)设∠A=x,∵AD=BD,∴∠DBA=∠A=x,在△ABD中∠BDC=∠A+∠DBA=2x,又∵BD=BC,∴∠C=∠BDC=2x,又∵AB=AC,∴∠ABC=∠C=2x,在△ABC中∠A+∠ABC+∠C=180°,∴x+2x+2x=180°,∴x=36°.【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基本作图、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正确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关键.20.如图,△ABC中,BC>AC,∠C=50°.(Ⅰ)作图:在CB上截取CD=CA,连接AD,过点D作DE⊥AC,垂足为E;(要求: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Ⅱ)求∠ADE的度数.【答案】(1)见解析(2)25°【解析】【分析】(Ⅰ)以C为圆心CA为半径画弧交CB于D,作DE⊥AC即可;(Ⅱ)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即可. 【详解】(Ⅰ)如图,点D就是所求作的点,线段AD,DE就是所要作的线段.(Ⅱ)∵CA=CD,∴,在Rt△ADE中,∠ADE=90°﹣∠DAE=90°﹣65°=25°.【点睛】本题考查作图﹣复杂作图,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21.如图,O是直线AB上的一点,∠COD是直角,OE平分∠BOC.(1)若∠AOC=30°,求∠DOE的度数;(2)若∠AOC=α,直接写出∠DOE的度数(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3)在(1)的条件下,∠BOC的内部有一射线OG,射线OG将∠BOC分为1:4两部分,求∠DOG的度数.【答案】(1)15°(2)α(3)①60°②30°【解析】【分析】(1)由已知可求出∠BOD=180°-90°-30°=60°,再由∠COB是150°,OE平分∠BOC求出∠DOE的度数;(2)根据(1)的解题思路,可求出∠DOE的度数;(3) ∠BOC的内部有有一射线OG,射线OG将∠BOC分为1:4两部分,题中没有明确射线OG的位置,分情况解答即可.【详解】(1)∵∠COD是直角,∠AOC=30°,∴∠BOD=180°﹣90°﹣30°=60°,∴∠COB=90°+60°=150°,∵OE平分∠BOC,∴∠BOE=∠BOC=75°,∴∠DOE=∠BOE﹣∠BOD=75°﹣60°=15°.(2)∵∠COD是直角,∠AOC=α,∴∠BOD=180°﹣90°﹣α=90°﹣α,∴∠COB=90°+90°﹣α=180°﹣α,∵OE平分∠BOC,∴∠BOE=∠BOC=90°﹣α,∴∠DOE=∠BOE﹣∠BOD=90°﹣α﹣(90°﹣α)=α.(3)①当射线OG位于DC之间时,如图1所示∵∠AOC=30°,射线OG将∠BOC分为1:4两部分,∴∠BOC=150°,∠COG=30°,∠BOG=120°由(1)知:∠BOD=60°,∴∠DOG=∠BOG﹣∠BOD=120°﹣60°=60°②当射线OG位于DB之间时,如图2所示∵∠AOC=30°,射线OG将∠BOC分为1:4两部分,∴∠BOC=150°,∠COG=120°,∠BOG=30°由(1)知:∠BOD=60°,∴∠DOG=∠BOD﹣∠BOG=60°﹣30°=30°【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各角之间的关系.22.如图,将书页一角斜折过去,使角的顶点A落在A′处,BC为折痕,BD平分∠A′BE,求∠CBD的度数.【答案】90°【解析】试题分析:由折叠的性质易得:∠A BC=∠ABC=∠A BA,再由BD平分∠A'BE,可得∠A'BD=∠A BE,由此可得∠BCD=∠A BC+∠A'BD=(∠A BA+∠A BE)=∠ABE=90°.试题解析:∵∠ABC折叠后与∠A BC是完全重合在一起的,∴∠A BC=∠ABC=∠A BA.∵BD平分∠A'BE,∴∠A'BD=∠A BE,∴∠A BC+∠A'BD=(∠A BA+∠A BE),又∵∠A BA+∠A BE=∠ABE=180°,∴∠A BC+∠A'BD=90°,即∠CBD=90°.点睛:这道题的解答有两个要点:(1)折叠后能够重合在一起的两个角是相等的;(2)图中点B在线段AE上,则∠ABE是一个平角.23.如图1,已知∠MON=140°,∠AOC与∠BOC互余,OC平分∠MOB,(1)在图1中,若∠AOC=40°,则∠BOC=__________°,∠NOB=__________°.(2)在图1中,设∠AOC=α,∠NOB=β,请探究α与β之间的数量关系(必须写出推理的主要过程,但每一步后面不必写出理由);(3)在已知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当∠AOB绕着点O顺时针转动到如图2的位置,此时α与β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否还成立?若成立,请说明理由;若不成立,请直接写出此时α与β之间的数量关系.【答案】(1)50°,40°;(2)2α-β=40°;(3)不成立,2α+2β=40°.【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互为余角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分别求解;(2)结合(1)的求解方法即可化为字母的计算;(3)根据根据互为余角和角平分线的性质,结合角的和差倍半的关系可求解.试题解析:(1)∵与互余,∴∠BOC=50°∵平分,∴∠MOB=100°∵∴∠NOB=40°.故答案为:50°,40°.(2)∵与互余,,∴∠BOC=90°-α∵平分,∴∠MOB=180°-2α∵,∠NOB=β.∴180°-2α+β=140°∴2α-β=40°.(3)不成立,2α+2β=40°.。
【2019】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第9章《几何图形初步》单元综合练习卷(含答案).doc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测试A卷(1)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如图,下列水平放置的几何体中,左视图不是矩形的是()A.B.C.D.2.如图所示正三棱柱的主视图是()A.B.C.D.3.如图是一根空心方管,它的俯视图是()A.B.C.D.4.如图所示的几何体是由七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它的俯视图是()A.B.C.D.5.由一些相同的小立方块搭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搭成该几何体的小立方块有()A.3块B.4块C.6块D.9块6.某物体三视图如图,则该物体形状可能是()A.长方体B.圆锥体C.立方体D.圆柱体7.某同学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的三种视图,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8.圆形的物体在太阳光的投影下是()A.圆形B.椭圆形C.线段D.以上都有可能9.下列四幅图形中,表示两棵圣诞树在同一时刻阳光下的影子的图形可能是()A.B.C.D.10.平行投影中的光线是()A.平行的B.聚成一点的C.不平行的D.向四面八方发散的二.填空题(共4小题)11.三视图都是同一平面图形的几何体有、.(写两种即可)12.一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若这个几何体最多有m个小正方体组成,最少有n个小正方体组成,m+n=.13.一个几何体是由一些大小相同的小立方块摆成的,如下图是从正面、左面、上面看这个几何体得到的平面图形,那么组成这个几何体所用的小立方块的个数是.14.如图,是由一些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组合成的简单几何体(1)图中有块小正方体;(2)该几何体的主视图如图所示,请在下面方格纸中分别画出它的左视图和俯视图.三.解答题(共9小题)15.分别画出图中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16.画出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17.如图是某工件的三视图,求此工件的全面积和体积.18.如图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所搭成的几何体上面看到的图形,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的小正方体的个数,请你画出从正面、左面可以看到的图形.19.一个几何体由几个大小相同的小立方块搭成,从上面看这个几何体,看到的形状如图所示,其中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的小立方块的个数,请画出从正面,左侧面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图.20.如图是小强用八块相同的小立方体搭成的一个几何体,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这个几何体,请你在下面相应的位置分别画出你所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图(在答题卡上画完图后请用黑色签字笔描图)21.有两根木棒AB,CD在同一平面上直立着,其中AB这根木棒在太阳光下的影子BE如图所示,请你在图中画出这时木棒CD的影子.22.如图,阳光通过窗口照到教室内,竖直窗框在地面上留下2.1m长的影子如图所示,已知窗框的影子DE到窗下墙脚的距离CE=3.9m,窗口底边离地面的距离BC=1.2m,试求窗口的高度.(即AB的值)23.如图,在路灯下,小明的身高如图中线段AB所示,他在地面上的影子如图中线段AC所示,小亮的身高如图中线段FG所示,路灯灯泡在线段DE上.(1)请你确定灯泡所在的位置,并画出小亮在灯光下形成的影子.(2)如果小明的身高AB=1.6m,他的影子长AC=1.4m,且他到路灯的距离AD=2.1m,求灯泡的高.2019年春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第29章投影与视图》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如图,下列水平放置的几何体中,左视图不是矩形的是()A.B.C.D.【分析】根据左视图是从左面看到的视图,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解答】解:A、圆柱的左视图是矩形,故本选项错误;B、圆锥的左视图是等腰三角形,故本选项正确;C、三棱柱的左视图是矩形,故本选项错误;D、长方体的左视图是矩形,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熟练掌握常见几何体的三视图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所示正三棱柱的主视图是()A.B.C.D.【分析】找到从正面看所得到的图形即可.【解答】解:如图所示正三棱柱的主视图是平行排列的两个矩形,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视图的知识,主视图是从物体的正面看得到的视图.注意本题不要误选C.3.如图是一根空心方管,它的俯视图是()A.B.C.D.【分析】俯视图是从物体的上面看,所得到的图形;注意看到的用实线表示,看不到的用虚线表示.【解答】解:如图所示:俯视图应该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作图﹣三视图,注意看到的用实线表示,看不到的用虚线表示.画物体的三视图的口诀为:主、俯:长对正;主、左:高平齐;俯、左:宽相等4.如图所示的几何体是由七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它的俯视图是()A.B.C.D.【分析】根据俯视图的定义即可判断.【解答】解: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的俯视图是D.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几何体的三视图,理解三视图的定义是正确解答的关键.5.由一些相同的小立方块搭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搭成该几何体的小立方块有()A.3块B.4块C.6块D.9块【分析】从俯视图中可以看出最底层小正方体的个数及形状,从主视图和左视图可以看出每一层小正方体的层数和个数,从而算出总的个数.【解答】解:从俯视图可得最底层有3个小正方体,由主视图可得有2层上面一层是1个小正方体,下面有2个小正方体,从左视图上看,后面一层是2个小正方体,前面有1个小正方体,所以此几何体共有四个正方体.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由三视图想象立体图形.做这类题时要借助三种视图表示物体的特点,从主视图上弄清物体的上下和左右形状;从俯视图上弄清物体的左右和前后形状;从左视图上弄清楚物体的上下和前后形状,综合分析,合理猜想,结合生活经验描绘出草图后,再检验是否符合题意.6.某物体三视图如图,则该物体形状可能是()A.长方体B.圆锥体C.立方体D.圆柱体【分析】由主视图和左视图确定是柱体,再由俯视图确定具体形状.【解答】解:根据主视图和左视图为矩形判断出是柱体,根据俯视图是圆形可判断出这个几何体应该是圆柱,故选:D.【点评】主视图和左视图的大致轮廓为长方形的几何体为柱体,俯视图为圆形就是圆柱.7.某同学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的三种视图,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分析】从正面看到的图叫做主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依此即可解题.【解答】解:根据几何体的摆放位置,主视图和俯视图正确.左视图中间有一条横线,故左视图不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三种视图及它的画法,看得到的棱画实线,看不到的棱画虚线.8.圆形的物体在太阳光的投影下是()A.圆形B.椭圆形C.线段D.以上都有可能【分析】在不同时刻,同一物体的影子的方向和大小可能不同,不同时刻物体在太阳光下的影子的大小在变,方向也在改变,依此进行分析.【解答】解:根据题意:同一物体的影子的方向和大小可能不同,不同时刻物体在太阳光下的影子的大小在变.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投影特点,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影子的大小、形状可能不同,具体形状应按照物体的外形即光线情况而定.9.下列四幅图形中,表示两棵圣诞树在同一时刻阳光下的影子的图形可能是()A.B.C.D.【分析】平行投影特点:在同一时刻,不同物体的影子同向,且不同物体的物高和影长成比例.【解答】解:A、影子的方向不相同,错误;B、影子平行,且较高的树的影子长度大于较低的树的影子,正确;C、相同树高与影子是成正比的,较高的树的影子长度小于较低的树的影子,错误;D、影子的方向不相同,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投影,灵活运用平行投影的性质是解题关键.10.平行投影中的光线是()A.平行的B.聚成一点的C.不平行的D.向四面八方发散的【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理解平行投影,平行投影中的光线是平行的,如阳光等.【解答】解:平行投影中的光线是平行的.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平行投影的定义,需注意与中心投影定义的区别.二.填空题(共4小题)11.三视图都是同一平面图形的几何体有正方体、球体.(写两种即可)【分析】三视图都相同的几何体是:正方体,三视图均为正方形;球体,三视图均为圆.【解答】解:依题意,主视图、左视图以及俯视图都相同的几何体是正方体或球体.故答案为:正方体、球体.【点评】本题考查由三视图确定几何体的形状,主要考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对立体图形的认识.12.一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若这个几何体最多有m个小正方体组成,最少有n个小正方体组成,m+n=16.【分析】这种题需要空间想象能力,可以想象这样的小立方体搭了左中右三排,但最左排可以为4~6个小正方体,依此求出m、n的值,从而求得m+n的值.【解答】解:最少需要7块如图(1),最多需要9块如图(2)故m=9,n=7,则m+n=16.【点评】本题灵活考查了三种视图之间的关系以及视图和实物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考查了对图形的想象力.13.一个几何体是由一些大小相同的小立方块摆成的,如下图是从正面、左面、上面看这个几何体得到的平面图形,那么组成这个几何体所用的小立方块的个数是8.【分析】从俯视图中可以看出最底层小正方体的个数及形状,从主视图可以看出每一层小正方体的层数和个数,从左视图可看出每一行小正方体的层数和个数,从而算出总的个数.【解答】解:由俯视图易得最底层小正方体的个数为6,由其他视图可知第二行第2列和第三列第二层各有一个正方体,那么共有6+2=8个正方体.【点评】考查学生对三视图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对空间想象能力方面的考查.如果掌握口诀“俯视图打地基,正视图疯狂盖,左视图拆违章”就更容易得到答案.14.如图,是由一些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组合成的简单几何体(1)图中有11块小正方体;(2)该几何体的主视图如图所示,请在下面方格纸中分别画出它的左视图和俯视图.【分析】(1)根据如图所示即可得出图中小正方体的个数;(2)读图可得,左视图有2列,每列小正方形数目分别为2,2;俯视图有4列,每行小正方形数目分别为2,2,1,1.【解答】解:(1)根据如图所示即可数出有11块小正方体;(2)如图所示;左视图,俯视图分别如下图:故答案为:(1)11.【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实物体的三视图.在画图时一定要将物体的边缘、棱、顶点都体现出来,看得见的轮廓线都画成实线,看不见的画成虚线,不能漏掉.本题画几何体的三视图时应注意小正方形的数目及位置.三.解答题(共9小题)15.分别画出图中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分析】从正面看从左往右4列正方形的个数依次为1,3,1,1;从左面看从左往右3列正方形的个数依次为3,1,1;从上面看从左往右4列正方形的个数依次为1,3,1,1.【解答】解:【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视图的画法;得到从各个方向看得到的每列正方形的个数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6.画出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分析】主视图有3列,每列小正方形数目分别为2,1,1;左视图有3列,每列小正方形数目分别为2,1,1;俯视图,3列,每列小正方形数目分别为3,1,1.【解答】解:作图如下:【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关键明确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是分别从物体正面、左面和上面看,所得到的图形.17.如图是某工件的三视图,求此工件的全面积和体积.【分析】由三视图可知,该工件为底面半径为10cm,高为30cm的圆锥体,然后由勾股定理得到该圆锥的母线长,再由圆锥的侧面积和圆锥的底面积相加为圆锥的全面积;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可求圆锥的体积.【解答】解:由三视图可知,该工件为底面半径为10cm,高为30cm的圆锥体,这圆锥的母线长为=10(cm),圆锥的侧面积为s=πrl=×20π×10=100π(cm2),圆锥的底面积为102π=100πcm2,圆锥的全面积为100π+100π=100(1+)π(cm2);圆锥的体积×π×(20÷2)2×30=1000π(cm3).故此工件的全面积是100(1+)πcm2,体积是1000πcm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几何物体三视图及圆锥的面积和体积求法.三视图判断几何体的形状是难点,这就要求掌握几种常见几何体的三视图,并建立三视图与实物的对应关系.18.如图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所搭成的几何体上面看到的图形,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的小正方体的个数,请你画出从正面、左面可以看到的图形.【分析】由已知条件可知,主视图有3列,每列小正方数形数目分别为2,3,4;左视图有2列,每列小正方形数目分别为4,2.据此可画出图形.【解答】解:作图如下:【点评】考查画几何体的三视图,用到的知识点为:主视图,左视图分别是从物体的正面,左面看得到的图形;看到的正方体的个数为该方向最多的正方体的个数.19.一个几何体由几个大小相同的小立方块搭成,从上面看这个几何体,看到的形状如图所示,其中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的小立方块的个数,请画出从正面,左侧面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图.【分析】由已知条件可知,从正面看有3列,每列小正方数形数目分别为3,3,4;从左面看有3列,每列小正方形数目分别为1,4,3.据此可画出图形.【解答】解:如图所示:【点评】考查几何体的三视图画法.由几何体的俯视图及小正方形内的数字,可知主视图的列数与俯视数的列数相同,且每列小正方形数目为俯视图中该列小正方形数字中的最大数字.左视图的列数与俯视图的行数相同,且每列小正方形数目为俯视图中相应行中正方形数字中的最大数字.20.如图是小强用八块相同的小立方体搭成的一个几何体,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这个几何体,请你在下面相应的位置分别画出你所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图(在答题卡上画完图后请用黑色签字笔描图)【分析】读图可得,从正面看有3列,每列小正方形数目分别为1,2,1;从左面看有3列,每列小正方形数目分别为2,1,2;从上面看有3列,每列小正方形数目分别为1,3,2,依此画出图形即可.【解答】解:三视图如下:【点评】本题考查实物体的三视图.在画图时一定要将物体的边缘、棱、顶点都体现出来,看得见的轮廓线都画成实线,看不见的画成虚线,不能漏掉.本题画几何体的三视图时应注意小正方形的数目及位置.21.有两根木棒AB,CD在同一平面上直立着,其中AB这根木棒在太阳光下的影子BE如图所示,请你在图中画出这时木棒CD的影子.【分析】连接AE,过点C作AE的平行线,过点D作BE的平行线,相交于点F,DF即为所求.【解答】解:【点评】本题考查平行投影的作图,难度不大,体现了学数学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新课标理念.会灵活运用性质作图.22.如图,阳光通过窗口照到教室内,竖直窗框在地面上留下2.1m长的影子如图所示,已知窗框的影子DE到窗下墙脚的距离CE=3.9m,窗口底边离地面的距离BC=1.2m,试求窗口的高度.(即AB的值)【分析】根据阳光是平行光线,即AE∥BD,可得∠AEC=∠BDC;从而得到△AEC∽△BDC,根据比例关系,计算可得AB的数值,即窗口的高度.【解答】解:由于阳光是平行光线,即AE∥BD,所以∠AEC=∠BDC.又因为∠C是公共角,所以△AEC∽△BDC,从而有.又AC=AB+BC,DC=EC﹣ED,EC=3.9,ED=2.1,BC=1.2,于是有,解得AB=1.4(m).答:窗口的高度为1.4m.【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投影特点:在同一时刻,不同物体的物高和影长成比例.要求学生通过投影的知识结合图形相似的性质巧妙地求解或解直角三角形,是平行投影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3.如图,在路灯下,小明的身高如图中线段AB所示,他在地面上的影子如图中线段AC所示,小亮的身高如图中线段FG所示,路灯灯泡在线段DE上.(1)请你确定灯泡所在的位置,并画出小亮在灯光下形成的影子.(2)如果小明的身高AB=1.6m,他的影子长AC=1.4m,且他到路灯的距离AD =2.1m,求灯泡的高.【分析】(1)连接CB延长CB交DE于O,点O即为所求.(2)连接OG,延长OG交DF于H.线段FH即为所求.(3)根据=,可得=,即可推出DE=4m.【解答】(1)解:如图,点O为灯泡所在的位置,线段FH为小亮在灯光下形成的影子.(2)解:由已知可得,=,∴=,∴OD=4m.∴灯泡的高为4m.【点评】本题考查中心投影、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画出图形,记住物长与影长的比的定值,属于基础题,中考常考题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几何体的左视图是()2、下列平面图形经过折叠不能围成正方体的是()3、图为某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是()A. B. C. D.4、汽车车灯发出的光线可以看成是( )A.线段B.射线C.直线D.弧线5、如果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且线段AB=6 cm,BC=4 cm,若M,N分别为AB,BC的中点,那么M,N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A.5 cm B.1 cm C.5或1 cm D.无法确定6、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两点确定一条直线;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③∠α+∠β=90°,则∠α和∠β互余;④一条直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直线叫做角的平分线.A.1个 B.2个 C.3个 D.4个7、如图所示,B、C是线段AD上任意两点,M是AB的中点,N是CD中点,若MN=a,BC=b,则线段AD的长是( )A.2(a﹣b) B.2a﹣b C.a+b D.a﹣b8、如果线段AB=13cm,MA+MB=17 cm,那么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M点在线段AB上 B.M点在直线AB上C.M点在直线AB外 D.M点可能在直线AB上,也可能在直线AB外9、点C在线段AB上,不能判定点C是线段中点的是()A.AC=BC B.AB=2AC C.AC+BC=AB D.AC=AB10、3点30分时,时钟的时针与分针所夹的锐角是( )A.70° B.75° C.80° D.90°11、已知:∠A=25°12′,∠B=25.12°,∠C=25.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A=∠B B.∠B=∠C C.∠A=∠C D.三个角互不相等12、如图,已知OC是∠AOB内部的一条射线,∠AOC=30°,OE是∠COB的平分线.当∠BOE=40°时,∠AOB的度数是A. 70°B. 80°C. 100°D. 110°13、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OD是∠AOC的平分线,且∠COD=25°,则∠AOB等于()A.50° B.75° C.100° D.120°14、用一副三角板不能画出的角为( )A.15° B.85° C.120° D.135°15、如图所示的四条射线中,表示南偏西60°的是()A.射线OA B.射线OB C.射线OC D.射线OD二、填空题16、计算33°52′+21°54′= .17、将18.25°换算成度、分、秒的结果是__________.18、上午6点45分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__________度.19、如图是由一些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则搭成该几何体的小正方体最多是___个.20、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若BC=2AB且AB=m,则AC=__________.21、如图,若CB=3cm,DB=7cm,且D是AC的中点,则AC= cm.22、如图,点C是线段AB上一点,AC<CB,M、N分别是AB和CB的中点,AC=8,NB=5,则线段MN= .23、已知线段AB=10cm,直线AB上有一点C,且BC=4cm,M是线段BC的中点,则AM的长是 cm.24、已知线段AB=4cm,延长线段AB至点C,使BC=2AB,若D点为线段AC的中点,则线段BD长为cm.25、已知 A、B、C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M、N 分别为线段 AB、BC 的中点,且 AB=60,BC=40,则 MN 的长为26、已知∠AOC=2∠BOC, 若∠BOC=30°,则∠AOB=27、如图,下列图形是将正三角形按一定规律排列,则第5个图形中所有正三角形的个数有.三、简答题28、按要求作图(1)如图,已知线段a,b,用尺规作一条线段CD=2a+b.(2)如图,在平面上有A、B、C三点.①画直线AC,线段BC,射线AB;②在线段BC上任取一点D(不同于B、C),连接线段AD.29、如图,B是线段AD上一动点,沿A→D→A以2cm/s的速度往返运动1次,C是线段BD的中点,AD=10cm,设点B运动时间为t秒(0≤t≤10).(1)当t=2时,①AB= cm.②求线段CD的长度.(2)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运动过程中AB的长.(3)在运动过程中,若AB中点为E,则EC的长是否变化?若不变,求出EC的长;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30、已知,如图,B,C两点把线段AD分成2:5:3三部分,M为AD的中点,BM=6cm,求CM和AD的长.31、如图,已知数轴上的点A对应的数为6,B是数轴上的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0).(1)数轴上点B对应的数是_______,点P对应的数是_______(用t的式子表示);(2)动点Q从点B与点P同时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试问:运动多少时间点P可以追上点Q?(3)M是AP的中点,N是PB的中点,点P在运动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有变化,说明理由;若没有变化,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MN的长.32、(1)已知:如图,点C在线段AB上,线段AC=12,BC=4,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求MN的长度.(2)根据(1)的计算过程与结果,设AC+BC=a,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出MN的长度吗?请用一句简洁的语言表达你发现的规律.33、如图,已知∠AOC=∠BOD=100°,且∠AOB:∠AOD=2:7,试求∠BOC的大小.34、如图,O为直线AB上一点,∠AOC=50°,OD平分∠AOC,∠DOE=90°.(1)写出图中小于平角的角.(2)求出∠BOD的度数.(3)小明发现OE平分∠BOC,请你通过计算说明道理.35、如图,直线AB上有一点O,∠DOB=90°,另有一顶点在O点的直∠EOC.(1)如果∠DOE=50°,则∠AOC的度数为;(2)直接写出图中相等的锐角,如果∠DOC≠50°,它们还会相等吗?(3)若∠DOE变大,则∠AOC会如何变化?(不必说明理由)36、如图所示,OM平分∠BOC,ON平分∠AOC,(1)若∠AOB=90°,∠AOC=30°,求∠MON的度数;(2)若(1)中改成∠AOB=60°,其他条件不变,求∠MON的度数;(3)若(1)中改成∠AOC=60°,其他条件不变,求∠MON的度数;(4)从上面结果中看出有什么规律?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解析】分析:找到从左面看所得到的图形即可.解答:解:从左面看可得到上下两个相邻的正方形,故选A2、D3、D【考点】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分析】由主视图和左视图确定是柱体,锥体还是球体,再由俯视图确定具体形状.【解答】解:由主视图和左视图为矩形判断出是柱体,由俯视图是正方形可判断出这个几何体应该是长方体.故选D.【点评】考查学生对三视图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对空间想象能力方面的考查.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是分别从物体正面、左面和上面看,所得到的图形.4、B5、C6、C【考点】直线的性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角平分线的定义;余角和补角.【分析】根据直线的性质可得①正确;根据线段的性质可得②正确;根据余角定义可得③正确;根据角平分线定义: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可得④错误.【解答】解:①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说法正确;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说法正确;③∠α+∠β=90°,则∠α和∠β互余,说法正确;④一条直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直线叫做角的平分线,说法错误;正确的共有3个,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直线和线段的性质,以及余角和角平分线的定义,关键是熟练掌握课本基础知识.7、B【考点】比较线段的长短.【专题】计算题.【分析】由已知条件可知,MN=MB+CN+BC,又因为M是AB的中点,N是CD中点,则AB+CD=2(MB+CN),故AD=AB+CD+BC可求.【解答】解:∵MN=MB+CN+BC=a,BC=b,∴MB+CN=a﹣b,∵M是AB的中点,N是CD中点∴AB+CD=2(MB+CN)=2(a﹣b),∴AD=2(a﹣b)+b=2a﹣b.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比较线段长短的知识,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同时,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8、D9、C10、B11、C【考点】度分秒的换算.【分析】根据小单位华大单位除以进率,可得答案.【解答】解:∠A=35°12′=25.2°=∠C>∠B,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度分秒的换算,小单位华大单位除以进率是解题关键.12、D13、C【考点】角的计算;角平分线的定义.。
(常考题)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几何图形初步》测试(答案解析)(3)
一、选择题1.图1是边长为1的六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它可以围成图2的正方体,则在图2中,小虫从点A 沿着正方体的棱长爬行到点B 的长度为( )A .0B .1C .2D .3 2.一个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余角3倍还多10°,则这个角的度数为( ) A .140°B .130°C .50°D .40° 3.α∠和β∠的顶点和一边都重合,另一边都在公共边的同侧,且αβ∠>∠,那么α∠的另一半落在β∠的( )A .另一边上B .内部;C .外部D .以上结论都不对 4.观察下列图形,其中不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是( ) A . B .C .D .5.已知点P 是CD 的中点,则下列等式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PC CD =;②12PC CD =;③2PC PD =;④PC PD CD += A .1个 B .2个C .3个D .4个 6.如图.已知//AB 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点,,EF EG 平分BEF ∠.若1 50∠=︒.则2∠的度数为( )A .50︒B .65︒C .60︒D .70︒7.某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如下图所示,这个正方体可能是下面四个选项中的( ).A .B .C .D . 8.已知柱体的体积V =S•h ,其中S 表示柱体的底面面积,h 表示柱体的高.现将矩形ABCD 绕轴l 旋转一周,则形成的几何体的体积等于( )A .2 r h πB .22?r h πC .23?r h πD .24?r h π 9.体育课上,小悦在点O 处进行了四次铅球试投,铅球分别落在图中的M ,N ,P ,Q 四个点处,则表示他最好成绩的点是( )A .MB .NC .PD .Q10.下列平面图形中不能围成正方体的是( )A .B .C .D .11.下列事实可以用“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来说明的是( )A .从王庄到李庄走直线最近B.在正常情况下,射击时要保证瞄准的一只眼睛在准星和缺口确定的直线上,才能射中目标C.向远方延伸的铁路给我们一条直线的印象D.数轴是一条特殊的直线12.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圆锥,截面的形状不可能是()A.B.C.D.二、填空题13.请写出图中的立体图形的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14.如图,直线AB,CD交于点O,射线OM平分,若,则等于________.15.用一个平面分别截棱柱、圆锥,都能截出的一个图形是________.16.下面的图形是某些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写出这些几何体的名称.17.25°20′24″=______°.18.如图,立体图形是由哪一个平面图形旋转得到的?请按对应序号填空.A 对应___,B 对应___,C 对应___,D 对应__,E 对应__.19.如图,线段AB 被点C ,D 分成2:4:7三部分,M ,N 分别是AC ,DB 的中点,若17MN cm =,则BD =__cm .20.如图,90AOC BOD ∠=∠=︒,70AOB ∠=︒,在∠AOB 内画一条射线OP 得到的图中有m 对互余的角,其中AOP x ∠=︒,且满足050x <<,则m =_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已知OE 是∠AOB 的平分线,C 是∠AOE 内的一点,若∠BOC =2∠AOC ,∠AOB =114°,则求∠BOC ,∠EOC 的度数.22.P 是线段AB 上任一点,12AB cm =,C D 、两点分别从P B 、同时向A 点运动,且C 点的运动速度为2/cm s ,D 点的运动速度为3/cm s ,运动的时间为t s .(1)若8AP cm =,①运动1s 后,求CD 的长;②当D 在线段PB 上运动时,试说明2AC CD =;(2)如果2t s =时,1CD cm =,试探索AP 的值.23.如图,已知∠BOC =2∠AOC ,OD 平分∠AOB ,且∠COD =20°,求∠AOB 的度数.24.已知长方形纸片ABCD ,点E 在边AB 上,点F ,G 在边CD 上,连接EF ,EG .将BEG ∠对折,点B 落在直线BG 上的点B '处,得折痕EM ;将AEF ∠对折,点A 落在直线EF 上的点A '处,得折痕EN .(1)如图(1),若点F 与点G 重合,求MEN ∠的度数;(2)如图(2),若点G 在点F 的右侧,且30FEG ︒∠=,求MEN ∠的度数; (3)若MEN α∠=,请直接用含α的式子表示FEG ∠的大小.25.如图,以直线AB 上一点O 为端点作射线OC ,使80BOC ∠=︒,将一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 处(注:90DOE ∠=︒)()1如图①,若直角三角板DOE 的一边OD 放在射线OB 上,则COE ∠= .()2如图②,将直角三角板DOE 绕点O 逆时针方向转动到某个位置,若OC 恰好平分∠BOE ,求COD ∠的度数;()3如图③,将直角三角板DOE 绕点O 转动,如果OD 始终在BOC ∠的内部,试猜想BOD ∠与COE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6.将一副三角尺叠放在一起:(1)如图①,若∠1=4∠2,请计算出∠CAE的度数;(2)如图②,若∠ACE=2∠BCD,请求出∠ACD的度数.【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分析】将图1折成正方体,然后判断出A、B在正方体中的位置关系,从而可得到AB之间的距离.【详解】解:将图1折成正方体后点A和点B为同一条棱的两个端点,得出AB=1,则小虫从点A沿着正方体的棱长爬行到点B的长度为1.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展开图折成几何体,判断出点A和点B在几何体中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2.C解析:C【分析】根据互为余角的两个角的和等于90°,互为补角的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列出方程,然后解方程即可.【详解】设这个角为α,则它的余角为90°-α,补角为180°-α,根据题意得,180°-α=3(90°-α)+10°,180°-α=270°-3α+10°,解得α=50°.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互为余角与补角的性质,表示出这个角的余角与补角然后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3.C解析:C【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利用数形结合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如图所示:.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角的大小比较,能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4.B解析:B【分析】利用正方体及其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详解】解:A 、C 、D 均是正方体表面展开图;B 、是凹字格,故不是正方体表面展开图.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展开图,熟记展开图的11种形式是解题的关键,利用不是正方体展开图的“一线不过四、田凹应弃之”(即不能出现同一行有多于4个正方形的情况,不能出现田字形、凹字形的情况)判断也可.5.C解析:C【分析】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结合图形解答即可.【详解】如图,∵P 是CD 中点,∴PC=PD ,12PC CD ,CD=2PD ,PC+PD=CD ,∴正确的个数是①②④,共3个;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两点间的距离的计算,掌握线段中点的概念和性质、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是解题的关键.6.B解析:B【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性质可求.【详解】解:∵AB∥CD,∴∠1+∠BEF=180°,∠2=∠BEG,∴∠BEF=180°-50°=130°,又∵EG平分∠BEF,∠BEF=65°,∴∠BEG=12∴∠2=65°.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题关键在于掌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和同旁内角互补这两个性质.7.A解析:A【分析】根据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可以动手折叠看看,充分发挥空间想象能力解决也可以.【详解】根据题意及图示只有A经过折叠后符合.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几何体的展开图,解题关键在于空间想象力.8.C解析:C【分析】根据柱体的体积V=S•h,求出形成的几何体的底面积,即可得出体积.【详解】∵柱体的体积V=S•h,其中S表示柱体的底面面积,h表示柱体的高,现将矩形ABCD绕轴l旋转一周,∴柱体的底面圆环面积为:π(2r)2-πr2=3πr2,∴形成的几何体的体积等于:3πr2h.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圆柱体体积公式,根据已知得出柱体的底面面积是解题的关键.9.C解析:C【分析】根据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知最好成绩在P点.【详解】P点与O点距离最长,且在有效范围内,所以最好成绩在P点.【点睛】考查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10.C解析:C【分析】根据常见的正方体展开图的11种形式以及不能围成正方体的展开图解答即可.【详解】根据常见的不能围成正方体的展开图的形式是“一线不过四,田、凹应弃之”,只有C选项不能围成正方体.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解题关键在于掌握正方体展开图的11种形式即可. 11.B解析:B【分析】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进而得出答案.【详解】在正常情况下,射击时要保证瞄准的一只眼在准星和缺口确定的直线上,才能射中目标,这说明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道理.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直线的性质,利用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联系得出是解题关键.12.D解析:D【解析】【分析】圆锥是由圆和扇形围成的几何体,圆锥的底面是圆,侧面是曲面,截一个几何体,截面的形状既与被截的几何体有关,还与截面的角度和方向有关,据此对所给选项一一进行判断.【详解】圆锥的轴截面是B,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C,当截面与轴截面斜交时截面是A;无论如何截,截面都不可能是D.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截一个几何体,解题关键是掌握圆锥的特点进行求解.二、填空题13.圆柱三棱柱三棱锥圆锥【分析】依据圆柱的概念可以对(1)进行判断依据棱柱的概念可以对(2)进行判断;依据棱锥的概念可以对(3)进行判断依据圆锥的概念可以对(4)进行判断【详解】(1)该立体图形的上下两解析:圆柱三棱柱三棱锥圆锥【分析】依据圆柱的概念可以对(1)进行判断,依据棱柱的概念可以对(2)进行判断;依据棱锥的概念可以对(3)进行判断,依据圆锥的概念可以对(4)进行判断.【详解】(1)该立体图形的上下两个底面是大小相同且平行的两个圆,所以是圆柱;(2)该立体图形的上下两个底面是相同且平行的两个三角形,三个侧面都是长方形,所以是三棱柱;(3)该立体图形的共有四个面,每个面都是三角形,所以是三棱锥;(4)该几何体只有一个底面,是圆,并且有一个顶点,所以是圆锥.答案:(1)圆柱;(2)三棱柱;(3)三棱锥;(4)圆锥.【点睛】此题考查柱体与锥体的认识,掌握立体图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14.142°【解析】【分析】根据对顶角相等求出∠AOC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OM的度数然后根据平角等于180°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BOD=76°∴∠AOC=∠BOD=76°∵射线解析:142°【解析】【分析】根据对顶角相等求出∠AOC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OM的度数,然后根据平角等于180°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BOD =76°,∴∠AOC=∠BOD =76°,∵射线OM平分∠AOC,∴∠AOM=∠AOC=×76°=38°,∴∠BOM=180°-∠AOM=180°-38°=142°.故答案为142°.本题考查了对顶角相等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15.三角形【分析】分析用一个平面分别去截圆锥棱柱分别能够得到哪些截面图形然后从分别得到的截面图形中找出都有的图形即可【详解】用一个平面去截棱柱可以得到三角形长方形;用一个平面去截圆锥可以得到圆三角形等故解析:三角形【分析】分析用一个平面分别去截圆锥、棱柱,分别能够得到哪些截面图形,然后从分别得到的截面图形中找出都有的图形即可.【详解】用一个平面去截棱柱可以得到三角形、长方形;用一个平面去截圆锥可以得到圆、三角形等.故用一个平面分别去截分别截棱柱、圆锥,都能截出的一个截面是三角形.故答案为三角形.【点睛】此题考查几何体的截面图形,熟练掌握常见几何体的截面图形是解题的关键.16.正方体四棱锥三棱柱【解析】【分析】根据常见的几何体的展开图进行判断【详解】根据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的特征可知:①是正方体的展开图;②是四棱锥的展开图;③是三棱柱的展开图;故答案为:正方体四棱锥三棱柱;解析:正方体四棱锥三棱柱【解析】【分析】根据常见的几何体的展开图进行判断.【详解】根据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的特征可知:①是正方体的展开图;②是四棱锥的展开图;③是三棱柱的展开图;故答案为:正方体,四棱锥,三棱柱;【点睛】此题考查几何体的展开图,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其展开图.17.34°【分析】此类题是进行度分秒的转化运算相对比较简单注意以60为进制【详解】25°20′24″=2534°故答案为2534【点睛】进行度分秒的转化运算注意以60为进制解析:34°【分析】此类题是进行度、分、秒的转化运算,相对比较简单,注意以60为进制.【详解】25°20′24″=25.34°,故答案为25.34.进行度、分、秒的转化运算,注意以60为进制.18.adecb 【分析】根据面动成体的特点解答【详解】a 旋转一周得到的是圆锥体对应Ab 旋转一周得到的是圆台对应Ec 旋转一周得到的是两个圆锥体对应的是Dd 旋转一周得到的是圆台和圆柱对应的是Be 旋转一周得到的解析:a d e c b【分析】根据面动成体的特点解答.【详解】a 旋转一周得到的是圆锥体,对应A ,b 旋转一周得到的是圆台,对应E ,c 旋转一周得到的是两个圆锥体,对应的是D ,d 旋转一周得到的是圆台和圆柱,对应的是B ,e 旋转一周得到的是圆锥和圆柱,对应的是C ,故答案为:a ,d ,e ,c ,b .【点睛】此题考查了面动成体的知识,具有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是解题的关键.19.14【分析】线段AB 被点CD 分成2:4:7三部分于是设AC=2xCD=4xBD=7x 由于MN 分别是ACDB 的中点于是得到CM=AC=xDN=BD=x 根据MN=17cm 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线解析:14【分析】线段AB 被点C ,D 分成2:4:7三部分,于是设AC=2x ,CD=4x ,BD=7x ,由于M ,N 分别是AC ,DB 的中点,于是得到CM=12AC=x ,DN=12BD=72x ,根据MN=17cm 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详解】 解:线段AB 被点C ,D 分成2:4:7三部分, ∴设2AC x =,4CD x =,7BD x =, M ,N 分别是AC ,DB 的中点,12CM AC x ∴==,1722DN BD x ==, 17MN cm =,74172x x x ∴++=, 2x ∴=,14BD ∴=.故答案为:14.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利用了线段的和差,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20.3或4或6【分析】分三种情况下:①∠AOP=35°②∠AOP=20°③0<x <50中的其余角根据互余的定义找出图中互余的角即可求解【详解】①∠AOP =∠AOB=35°时∠BOP=35°∴互余的角有∠解析:3或4或6【分析】分三种情况下:①∠AOP=35°,②∠AOP=20°,③0<x<50中的其余角,根据互余的定义找出图中互余的角即可求解.【详解】①∠AOP=12∠AOB =35°时,∠BOP=35°∴互余的角有∠AOP与∠COP,∠BOP与∠COP,∠AOB与∠COB,∠COD与∠COB,一共4对;②∠AOP=90°-∠AOB =20°时,∴互余的角有∠AOP与∠COP,∠AOP与∠AOB,∠AOP与∠COD,∠COD与∠COB,∠AOB与∠COB,∠COP与∠COB,一共6对;③0<x<50中35°与20°的其余角,互余的角有∠AOP与∠COP,∠AOB与∠COB,∠COD 与∠COB,一共3对.则m=3或4或6.故答案为:3或4或6.【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和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三、解答题21.∠BOC=76°,∠EOC=19°.【分析】由∠BOC=2∠AOC,则∠AOB=∠BOC+∠AOC=3∠AOC,即∠BOC=23∠AOB,然后求解即可;再根据OE是∠AOB的平分线求得∠BOE,最后根据角的和差即可求得∠EOC.【详解】解:∵∠BOC=2∠AOC,∠AOB=114°,∴∠BOC=23∠AOB =23×114°=76°,∵OE是∠AOB的平分线,∠AOB=114°,∴∠BOE=12∠AOB =12×114°=57°.∴∠EOC =∠BOC -∠BOE =19°.【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角的和差运算,掌握数形结合思想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22.(1)①3cm ;②见解析;(2)9AP =或11cm.【分析】(1)①先求出PB 、CP 与DB 的长度,然后利用CD=CP+PB-DP 即可求出答案;②用t 表示出AC 、DP 、CD 的长度即可求证AC=2CD ;(2)t=2时,求出CP 、DB 的长度,由于没有说明点D 再C 点的左边还是右边,故需要分情况讨论.【详解】解:(1)①由题意可知:212,313CP cm DB cm =⨯==⨯=,∵8,12AP cm AB cm ==,∴4PB AB AP cm =-=,∴2433CD CP PB DB cm =+-=+-=;②∵8,12AP AB ==,∴4,82BP AC t ==-,∴43DP t =-,∴2434CD DP CP t t t =+=+-=-,∴2AC CD =;(2)当2t =时,224,326CP cm DB cm =⨯==⨯=,当点D 在C 的右边时,如图所示:由于1CD cm =,∴7CB CD DB cm =+=,∴5AC AB CB cm =-=,∴9AP AC CP cm =+=,当点D 在C 的左边时,如图所示:∴6AD AB DB cm =-=,∴11AP AD CD CP cm =++=,综上所述,9AP =或11cm.【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线段的简单计算以及线段中动点的有关计算.此题的难点在于根据题目画出各线段.23.120°【分析】此题可以设∠AOC=x ,进一步根据角之间的关系用未知数表示其它角,再根据已知的角列方程即可进行计算.【详解】解:设∠AOC =x ,则∠BOC =2x .∴∠AOB =3x .又OD 平分∠AOB ,∴∠AOD =1.5x .∴∠COD =∠AOD ﹣∠AOC =1.5x ﹣x =20°.∴x =40°∴∠AOB =120°.【点睛】此题考查角平分线的定义及角的计算,设出适当的未知数,运用方程求出角的度数是解题的关键.24.(1)90︒;(2)105︒;(3)若点G 在点F 的右侧,2180FEG α︒∠=-;若点G 在点F 的左侧,1802FEG α︒∠=-【分析】(1)由题意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角的定义,角的和差定义计算即可.(2)由题意根据∠MEN=∠NEF+∠FEG+∠MEG ,求出∠NEF+∠MEG 即可解决问题. (3)根据题意分点G 在点F 的右侧以及点G 在点F 的左侧两种情形分别求解即可.【详解】解:(1)因为EN 平分AEF ∠,EM 平分BEF ∠, 所以12NEF AEF ∠=∠,12MEF BEF ∠=∠, 所以1111()2222MEN NEF MEF AEF BEF AEF BEF AEB ∠=∠+∠=∠+∠=∠+∠=∠. 因为180AEB ︒∠=, 所以1180902MEN ︒︒∠=⨯=. (2)因为EN 平分AEF ∠,EM 平分BEG ∠, 所以12NEF AEF ∠=∠,12MEG BEG ∠=∠, 所以1111()()2222NEF MEG AEF BEG AEF BEG AEB FEG ∠+∠=∠+∠=∠+∠=∠-∠. 因为180AEB ︒∠=,30FEG ︒∠=, 所以()118030752NEF MEG ︒︒︒∠+∠=-=, 所以7530105MEN NEF FEG MEG ︒︒︒∠=∠+∠+∠=+=.(3)因为EN 平分AEF ∠,EM 平分BEG ∠, 所以12NEF AEF AEN ∠=∠=∠,12MEG BEG BEM ∠=∠=∠, 若点G 在点F 的右侧,MEN NEF FEG MEG α∠=∠+∠+∠=, ()()(180)2180FEG NEF MEG AEN BEM ααααα︒︒∠=-∠+∠=-∠+∠=-=--;若点G 在点F 的左侧,MEN NEF MEG FEG α∠=∠+∠-∠=1801802FEG NEF MEG AEN BEM ααααα︒︒∠=∠+∠-=∠+∠-=--=-.【点睛】本题考查角的计算,翻折变换,角平分线的定义,角的和差定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25.(1)10°;(2)10°;(3)∠COE -∠BOD =10°,理由见解析.【分析】(1)根据COE DOE BOC =-∠∠∠,即可求出COE ∠的度数;(2)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求出COD ∠的度数;(3)根据余角的性质即可求出∠COE -∠BOD =10°.【详解】(1)∵90DOE ∠=︒,80BOC ∠=︒∴908010COE DOE BOC =-=︒-︒=︒∠∠∠∴∠COE =10°(2)∵OC 恰好平分∠BOE ∴12COE COB BOE ==∠∠∠ ∴∠COD =∠DOE -∠COE =∠DOE -∠BOC =10°(3)猜想:∠COE -∠BOD =10°理由:∵∠COE =∠DOE -∠COD =90°-∠COD∠COD =∠BOC -∠BOD =80°-∠B OD∴∠COE =90°-(80°-∠B OD )=10°+∠B OD即∠COE -∠BOD =10°【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度数问题,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余角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6.(1)∠CAE =18°;(2)∠ACD =120°.【分析】(1)由题意根据∠BAC =90°列出关于∠1、∠2的方程求解即可得到∠2的度数,再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求出∠CAE =∠2,从而得解;(2)根据∠ACB 和∠DCE 的度数列出等式求出∠ACE ﹣∠BCD =30°,再结合已知条件求出∠BCD ,然后由∠ACD =∠ACB+∠BCD 并代入数据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1)∵∠BAC =90°,∴∠1+∠2=90°,∵∠1=4∠2,∴4∠2+∠2=90°,∴∠2=18°,又∵∠DAE =90°,∴∠1+∠CAE =∠2+∠1=90°,∴∠CAE=∠2=18°;(2)∵∠ACE+∠BCE=90°,∠BCD+∠BCE=60°,∴∠ACE﹣∠BCD=30°,又∠ACE=2∠BCD,∴2∠BCD﹣∠BCD=30°,∠BCD=30°,∴∠ACD=∠ACB+∠BCD=90°+30°=120°.【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准确识图理清图中各角度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一个棱柱有10个面,那么它的棱数是()A.16B.20C.22D.242.如图所示的圆台中,可由下列图中的()图形绕虚线旋转而成.A.B.C.D.3.一个长方体音箱,长是宽的2倍,宽和高相等,它的体积是54000cm2,则这个音箱的长是()A.30cm B.60cm C.300cm D.600cm4.下面图形中,平面图形是()A.B.C.D.5.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展开图,这个几何体是()A.三棱锥B.三棱柱C.四棱锥D.四棱柱6.下列各图中,经过折叠能围成一个正方体的是()A.B.C.D.7.如图是一个小正方体的展开图,把展开图折叠成小正方体后,有“我”字的一面相对面上的字是()A.国B.厉C.害D.了8.数学活动课上,四位同学围绕作图问题:“如图,已知直线l和l外一点P,用直尺和圆规作直线PQ,使PQ⊥l于点Q.”分别作出了下列四个图形.其中作法错误的是()A.B.C.D.9.如图,点C在∠AOB的边OB上,用尺规作出了∠BCN=∠AOC,作图痕迹中,弧FG 是()A.以点C为圆心,OD为半径的弧B.以点C为圆心,DM为半径的弧C.以点E为圆心,OD为半径的弧D.以点E为圆心,DM为半径的弧10.如图,依据尺规作图的痕迹,计算∠α=()A.56°B.68°C.28°D.34°二.填空题(共8小题)11.一个直棱柱有八个面,所有侧棱长的和为24cm,则每条侧棱的长是cm.12.如图,将长方形ABCD绕CD边旋转一周,得到的几何体是.13.一个五棱柱的面数为个,棱数为条,顶点数为个.14.若两正方体所有棱长之和为48,表面积之和为72,则体积之和为.15.已知甲乙两圆的周长之比是3:4,那么甲乙两圆的直径之比是.16.如图所示,是一个立体图形的展开图,这立体图形是.17.用一张边长是10cm的正方形铁皮围成一个圆柱体,这个圆柱的侧面积是cm2.18.如图,在△ABC,∠C=90°,∠CAB=50°,按以下步骤作图:①以点A为圆心,小于AC的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AC于点E,F;②分别以点E、F为圆心,大于EF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G;③作射线AG交BC边与点D.则∠ADB的度数为.三.解答题(共8小题)19.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12米,高是底面半径的,(1)求这堆小麦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π取3.14)(2)在某仓库有一些相同的圆柱形有盖平顶粮仓,每个粮仓的高为1.1米,侧面积为π,求该粮仓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结果保留π)(3)在(2)的条件下,若将打谷场上的这堆小麦全部装入仓库的圆柱形的粮仓内,至少需要多少个这样的粮仓?20.在一个长方形中,长和宽分别为4cm、3cm,若该长方形绕着它的一边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的体积是多少?(结果用π表示)21.三棱柱有9条棱、6个顶点、5个面,三棱锥有6条棱、4个顶点、4个面;四棱柱有12条棱、8个顶点、6个面,四棱锥有8条棱、5个顶点、5个面等等,问能否组成一个有24条棱,10个面,15个顶点的多面体?请简要说明.22.棱长为a的正方体,摆放成如图所示的形状,动手试一试,并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这一物体摆放了如图所示的上下三层,由几个正方体构成?(2)如图形所示物体的表面积是多少?23.如图,点C是线段AB的中点.(1)尺规作图:延长AB到D,使BD=AB(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若AC=2cm,求AD的长.24.如图,已知△ABC中,∠B>90°,请用尺规作出AB边的高线CD(请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5.如图,已知∠AOB=60°,∠AOD是∠AOB的补角.(1)在∠AOB的外部画出它的余角∠AOC,并用直尺和圆规作出∠AOD的平分线OE;(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在完成画图和作图后所得的图形中,与∠EOD互余的角有.26.如图,AD是Rt△ABC斜边BC上的高.(1)尺规作图:作∠C的平分线,交AB于点E,交AD于点F(不写作法,必须保留作图痕迹,标上应有的字母);(2)在(1)的条件下,过F画BC的平行线交AC于点H,线段FH与线段CH的数量关系如何?请予以证明;(3)在(2)的条件下,连结DE、DH.求证:ED⊥HD.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一个棱柱有10个面,那么它的棱数是()A.16B.20C.22D.24【分析】根据八棱柱的定义可知,一个棱柱有10个面,那么这个棱柱是八棱柱,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一个棱柱有10个面,那么这个棱柱是八棱柱,它的棱数为3×8=24;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棱柱的特征:n棱柱有(n+2)个面,有3n条棱;熟记棱柱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所示的圆台中,可由下列图中的()图形绕虚线旋转而成.A.B.C.D.【分析】根据面动成体的原理即可解.【解答】解:圆台是梯形绕直角腰旋转而成.故选:A.【点评】考查了点、线、面、体,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各种面动成体的特征.3.一个长方体音箱,长是宽的2倍,宽和高相等,它的体积是54000cm2,则这个音箱的长是()A.30cm B.60cm C.300cm D.600cm【分析】根据立方根的定义和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解答.【解答】解:设长方体的宽为xcm,则高是xcm,长是2xcm,根据题意,得2x3=54000,x3=27000,x=30,所以这个音箱的长是60cm.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立方根的定义和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解题的关键掌握立方根的定义.4.下面图形中,平面图形是()A.B.C.D.【分析】根据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是区别即可解答.【解答】解:选项A是圆锥,选项B是圆柱,选项C是四棱柱,选项D是三角形,三角形是平面图形.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掌握定义是解题的关键.5.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展开图,这个几何体是()A.三棱锥B.三棱柱C.四棱锥D.四棱柱【分析】根据四棱柱的展开图解答.【解答】解:由图可知,这个几何体是四棱柱.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熟记四棱柱的展开图的形状是解题的关键.6.下列各图中,经过折叠能围成一个正方体的是()A.B.C.D.【分析】由平面图形的折叠及正方体的展开图解题.【解答】解:A、是“田”字格,故不能折叠成一个正方体;B、是“凹”字格,故不能折叠成一个正方体;C、折叠后有两个面重合,缺少一个面,所以也不能折叠成一个正方体;D、可以折叠成一个正方体.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注意只要有“田”、“凹”字格的展开图都不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7.如图是一个小正方体的展开图,把展开图折叠成小正方体后,有“我”字的一面相对面上的字是()A.国B.厉C.害D.了【分析】利用正方体及其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解答】解:这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共有六个面,其中有“我”字的一面相对面上的字是国.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注意正方体的空间图形,从相对面入手,分析及解答问题.8.数学活动课上,四位同学围绕作图问题:“如图,已知直线l和l外一点P,用直尺和圆规作直线PQ,使PQ⊥l于点Q.”分别作出了下列四个图形.其中作法错误的是()A.B.C.D.【分析】A、根据作法无法判定PQ⊥l;B、以P为圆心大于P到直线l的距离为半径画弧,交直线l,于两点,再以两点为圆心,大于它们的长为半径画弧,得出其交点,进而作出判断;C、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等于90°作出判断;D、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即可作出判断.【解答】解:根据分析可知,选项B、C、D都能够得到PQ⊥l于点Q;选项A不能够得到PQ⊥l于点Q.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过直线外以及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熟练掌握基本作图方法是解题关键.9.如图,点C在∠AOB的边OB上,用尺规作出了∠BCN=∠AOC,作图痕迹中,弧FG 是()A.以点C为圆心,OD为半径的弧B.以点C为圆心,DM为半径的弧C.以点E为圆心,OD为半径的弧D.以点E为圆心,DM为半径的弧【分析】运用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可得答案.【解答】解:根据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可得弧FG是以点E为圆心,DM为半径的弧.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作图﹣基本作图,解题的关键是熟习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方法.10.如图,依据尺规作图的痕迹,计算∠α=()A.56°B.68°C.28°D.34°【分析】先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出AD∥BC,故可得出∠DAC的度数,由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EAF的度数,再由EF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得出∠AEF的度数,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AFE的度数,进而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DAC=∠ACB=68°.∵由作法可知,AF是∠DAC的平分线,∴∠EAF=∠DAC=34°.∵由作法可知,EF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AEF=90°,∴∠AFE=90°﹣34°=56°,∴∠α=56°.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作图﹣基本作图,熟知角平分线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共8小题)11.一个直棱柱有八个面,所有侧棱长的和为24cm,则每条侧棱的长是4cm.【分析】先根据这个棱柱有8个面,求出这个棱柱是6棱柱,有6条侧棱,再根据所有侧棱的和为24cm,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这个棱柱有八个面,∴这个棱柱是6棱柱,有6条侧棱,∵所有侧棱的和为24cm,∴每条侧棱长为24÷6=4(cm);故答案为:4【点评】本题考查了立体图形,主要利用了棱柱面的个数与棱数的关系,是一道基础题.12.如图,将长方形ABCD绕CD边旋转一周,得到的几何体是圆柱.【分析】根据面动成体可得长方形ABCD绕CD边旋转可得答案.【解答】解:将长方形ABCD绕CD边旋转一周,得到的几何体是圆柱,故答案为:圆柱.【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点线面体,是基础题,熟悉常见几何体的形成是解题的关键.13.一个五棱柱的面数为7个,棱数为15条,顶点数为10个.【分析】根据五棱柱的形状可得答案.【解答】解:一个五棱柱的面数为7个,棱数为15条,顶点数为10个.故答案为:7,15,1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认识立体图形,关键是掌握五棱柱的形状.14.若两正方体所有棱长之和为48,表面积之和为72,则体积之和为40.【分析】根据正方体的棱有12条,设其中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x,则另一个为4﹣x,根据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列方程解答即可.【解答】解:设其中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x,则另一个为4﹣x,根据题意得,6x2+6(4﹣x)2=72,解得,,故这两个正方体的棱长分别为2+,2﹣,体积之和为:=(2++2﹣)[﹣(2+)(2﹣)+]=40.故答案为:40【点评】此题考查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的灵活应用,根据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求出正方体的棱长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15.已知甲乙两圆的周长之比是3:4,那么甲乙两圆的直径之比是3:4.【分析】根据圆的周长公式C=πd或C=2πr,圆的周长和半径(直径)成正比例,已知两个圆的周长之比是3:4,两个圆的直径的比也是3:4;由此解答.【解答】解:∵甲乙两圆的周长之比是3:4,∴甲乙两圆的直径之比是3:4.故答案为:3:4.【点评】考查了认识平面图形,此题主要根据圆的周长计算方法进行判断,两个圆的周长之比等于两个圆的半径(直径)的比.16.如图所示,是一个立体图形的展开图,这立体图形是圆锥.【分析】根据圆锥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解答】解:如图所示,是一个立体图形的展开图,这个立体图形是圆锥.故答案为:圆锥.【点评】本题考查圆锥表面展开图,记住圆锥的表面展开图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17.用一张边长是10cm的正方形铁皮围成一个圆柱体,这个圆柱的侧面积是100cm2.【分析】易得此几何体为圆柱,那么侧面积=底面周长×高,依此即可求解.【解答】解:10×10=100(cm2).答:这个圆柱的侧面积是100cm2.故答案:100.【点评】考查了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本题难点是确定几何体的形状,关键是找到等量关系里相应的量.18.如图,在△ABC,∠C=90°,∠CAB=50°,按以下步骤作图:①以点A为圆心,小于AC的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AC于点E,F;②分别以点E、F为圆心,大于EF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G;③作射线AG交BC边与点D.则∠ADB的度数为115°.【分析】利用角平分线的作法可得出答案.【解答】解:∵根据作法可得AG是∠CAB的角平分线,∴∠DAC=∠CAB=×50°=25°,∴∠ADB=∠DAC+∠ACD=25°+90°=115°故答案为:11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基本作图,解的关键是熟记角平分线的作法.三.解答题(共8小题)19.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12米,高是底面半径的,(1)求这堆小麦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π取3.14)(2)在某仓库有一些相同的圆柱形有盖平顶粮仓,每个粮仓的高为1.1米,侧面积为π,求该粮仓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结果保留π)(3)在(2)的条件下,若将打谷场上的这堆小麦全部装入仓库的圆柱形的粮仓内,至少需要多少个这样的粮仓?【分析】(1)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解答即可;(2)根据圆柱的侧面积公式即可求出r,再根据圆的面积公式解答即可;(3)求出一个圆柱形的粮仓的体积,然后用麦的体积去除以一个圆柱形的粮仓的体积即可解答.【解答】解(1)(米),V=≈24×3.14=75.36(立方米),麦这堆小麦的体积是75.36立方米;(2),(米),(平方米),所以该粮仓的底面积是4π平方米;(3)(立方米),,所以至少需要6个这样的粮仓.【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圆柱的侧面积公式,熟练掌握公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0.在一个长方形中,长和宽分别为4cm、3cm,若该长方形绕着它的一边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的体积是多少?(结果用π表示)【分析】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注意底面半径和高互换得圆柱体的两种情况.【解答】解:绕长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得到圆柱体积为:π×32×4=36πcm3.绕宽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得到圆柱体积:π×42×3=48πcm3.故形成的几何体的体积是36πcm3或48πcm3.【点评】本题考查圆柱体的体积的求法,注意分情况讨论.21.三棱柱有9条棱、6个顶点、5个面,三棱锥有6条棱、4个顶点、4个面;四棱柱有12条棱、8个顶点、6个面,四棱锥有8条棱、5个顶点、5个面等等,问能否组成一个有24条棱,10个面,15个顶点的多面体?请简要说明.【分析】简单多面体的顶点数V、面数F及棱数E间的关系为:V+F﹣E=2.这个公式叫欧拉公式.依此即可求解.【解答】解:∵10+15﹣24=1,不符合欧拉公式V+F﹣E=2,∴不能组成一个有24条棱,10个面,15个顶点的多面体.【点评】考查了欧拉公式,公式描述了简单多面体顶点数、面数、棱数特有的规律.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欧拉公式.22.棱长为a的正方体,摆放成如图所示的形状,动手试一试,并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这一物体摆放了如图所示的上下三层,由几个正方体构成?(2)如图形所示物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分析】(1)分别数出各层正方体的个数,再相加即可求解;(2)每个方向上均有6个等面积的小正方形,求出1个正方形面积,再乘36即可求解.【解答】解:(1)第一层1个,第一层3个,第一层6个,1+3+6=10(个).答:由10个正方体构成;(2)每个正方形面积为a2,左面:6小正方形,前面:6小正方形,右面:6小正方形,后面:6小正方形,上面:6小正方形,下面:6小正方形.物体的表面积为:6×6a2=36a2(平方单位).答:如图形所示物体的表面积是36a2平方单位.【点评】本题考查了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关键是要注意立体图形的各个面,及每个面的正方形的个数.23.如图,点C是线段AB的中点.(1)尺规作图:延长AB到D,使BD=AB(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若AC=2cm,求AD的长.【分析】(1)在AB的延长线上截取BD=AB即可;(2)根据中点的定义先求出AB,再求出AD的长.【解答】解:(1)如图所示:(2)∵点C是线段AB的中点,AC=2cm,∴AB=4cm,∵BD=AB,∴AD=8cm.【点评】本题考查了作图﹣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线段中点的定义等知识,作出点D是解题的关键.24.如图,已知△ABC中,∠B>90°,请用尺规作出AB边的高线CD(请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分析】延长AB,以点C为圆心,大于点C到直线AB的距离的长为半径画弧,交AB 的延长线于点M和点N,再作线段MN的垂直平分线CD即可.【解答】解:延长AB,以点C为圆心,大于点C到直线AB的距离的长为半径画弧,交AB的延长线于点M和点N,再作线段MN的垂直平分线CD,如下图所示:【点评】本题考查作图﹣基本作图,掌握作垂直平分线的基本步骤为解题关键.25.如图,已知∠AOB=60°,∠AOD是∠AOB的补角.(1)在∠AOB的外部画出它的余角∠AOC,并用直尺和圆规作出∠AOD的平分线OE;(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在完成画图和作图后所得的图形中,与∠EOD互余的角有∠COE、∠AOC.【分析】(1)按要求作图;(2)根据∠AOB=60°,分别计算各角的度数,可作解答.【解答】解:(1)如图所示:(2)∵OC⊥BD,∴∠BOC=∠COD=90°,∵∠AOB=60°,∴∠AOC=30°,∠AOD=120°,∵OE平分∠AOD,∴∠AOE=∠DOE=60°,∴与∠EOD互余的角有:∠COE、∠AOC.故答案为:∠COE、∠AOC.【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余角以及角的计算,还考查了基本作图﹣角平分线、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注意基本作图时要认真、准确.26.如图,AD是Rt△ABC斜边BC上的高.(1)尺规作图:作∠C的平分线,交AB于点E,交AD于点F(不写作法,必须保留作图痕迹,标上应有的字母);(2)在(1)的条件下,过F画BC的平行线交AC于点H,线段FH与线段CH的数量关系如何?请予以证明;(3)在(2)的条件下,连结DE、DH.求证:ED⊥HD.【分析】(1)利用尺规作∠C的平分线即可解决问题;(2)结论:FH=HC.只要证明∠HCF=∠HFC即可;(3)只要证明△EAD∽△HCD,可得∠ADE=∠CDH,推出∠EDH=∠ADC=90°即可;【解答】解:(1)如图所示:(2)结论:FH=HC.理由:∵FH∥BC,∴∠HFC=∠FCB,∵∠FCB=∠FCH,∴∠FCH=∠HFC,∴FH=HC.(3)∵AD是Rt△ABC斜边BC上的高,∴∠ADC=∠BAC=90°,∴∠B+∠BAD=90°,∠BAD+∠CAD=90°,∴∠B=∠CAD,∵∠AEF=∠B+∠ECB,∠AFE=∠CAD+∠ACF,∠ACF=∠ECB,∴∠AEF=∠AFE,∴AE=AF,∵FH∥CD,∴=,∵AF=AE,CH=FH,∴=,∴=,∵∠BAD=∠DCH,∴△EAD∽△HCD,∴∠ADE=∠CDH,∴∠EDH=∠ADC=90°,∴ED⊥DH.【点评】本题考查作图﹣基本作图,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等知识,本题综合性比较强,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第6章 图形的初步知识单元测试卷(标准难度 含答案)
浙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图形的初步认识》单元测试卷考试范围:第六单元;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
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的一项)1.将一个正方形纸片对折后对折再对折,得到如图所示的图形,然后将阴影部分剪掉,把剩余部分展开后的平面图形是( )A. B. C. D.2.如图,在Rt△ABC中,AC=5cm,BC=12cm,∠ACB=90°,把Rt△ABC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得到一个几何体,则这个几何体的侧面积为( )A. 60πcm2B. 65πcm2C. 120πcm2D. 130πcm2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 )(1)4a一定是偶数;(2)单项式3xy27的系数是37,次数是3;(3)小数都是有理数;(4)多项式3x3−2xy2+25是五次三项式;(5)连接两点的线段叫做这两点的距离;(6)射线比直线小一半.A. 1个B. 2个C. 3个D. 4个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射线EF和射线FE是同一条射线B. 延长线段EF和延长线段FE的含义是相同的C. 经过两点可以画一条直线,并且只能画一条直线D. 延长直线EF5.已知线段AB=10cm,有下列说法:①不存在到A,B两点的距离之和小于10cm的点;②线段AB上存在无数个到A,B两点的距离之和等于10cm的点;③线段AB外存在无数个到A,B两点的距离之和大于10cm的点.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6.已知线段AB,以下作图不可能的是( )A. 在AB上取一点C,使AC=BCB. 在AB的延长线上取一点C,使BC=ABC. 在BA的延长线上取一点C,使BC=ABD. 在BA的延长线上取一点C,使BC=2AB7.已知线段AB=10cm,点C为直线AB上一点,且AC=2cm,点D为线段BC的中点,则线段AD的长为( )A. 4cmB. 6cmC. 4cm或5cmD. 4cm或6cm8.如图,从4点钟开始,过了40分钟后,分针与时针所夹角的度数是( )A. 90°B. 100°C. 110°D. 120°9.(对标目标9)如图,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记∠ABF=α,∠FCH=β,∠DGE=γ,则( )A.β<α<γB. β<γ<αC. α<γ<βD. α<β<γ10.将一张正方形纸片ABCD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AE、AF为折痕,点B、D折叠后的对应点分别为B′、D′,若∠B′AD′=16°,则∠EAF的度数为( )A. 40°B. 45°C. 56°D. 37°11.(对应目标12)已知∠α是锐角,∠α与∠β互补,∠α与∠γ互余,则∠β−∠γ的度数为( )A. 45°B. 60°C. 90°D. 180°12.如图,EO⊥CD,垂足为O,OA平分∠EOD,则∠BOD的度数为( )A. 120°B. 130°C. 135°D. 140°第II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分)13.请你算一算如图所示(单位:米)“粮仓”的容积为______立方米.(V圆柱=πr2ℎ,V圆锥=13πr2ℎ)14.根据下图填空:(1)有个小于平角的角.(2)分别填出下列角的另一种表示方法:∠α即,∠ABC即,∠ACE即,∠1即,∠ACD即,∠3即.15.以∠AOB的顶点O为端点引射线OP,使∠AOP:∠BOP=3:2,若∠AOB=17∘,∠AOP的度数为.16.如图,直线CD,EF相交于点O,OA⊥OB,且OE平分∠AOC.若∠EOC=60∘,则∠BOF的度数是.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72分。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测试带答案解析
【点睛】考查正方体的展开图的特征,“一线不过四,田凹应弃之”应用比较广泛简洁.
4.C
【分析】根据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特征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解:由正方体表面展开图.
【点睛】本题考查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掌握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特征是正确判断的前提.
分两种情况:
当点P在点B的右侧,
∵M,N分别为AP,BP的中点,
∴ , ,
∴ ,
当点P在点B的左侧,
∵M,N分别为AP,BP的中点,
, ,
∴ ,
∴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不变,故④正确.
所以,上列结论中正确的是②④.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并结合图形分析是解题的关键.
A.长方体B.圆柱C.圆锥D.正方体
3.下列图形是正方体展开图的个数为()
A.1个B.2个C.3个D.4个
4.如图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则与“话”字相对的字是( )
A.跟B.党C.走D.听
5.如图,把一个高6分米的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然后把圆柱切开,拼成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近似长方体,它的表面积比圆柱体的表面积增加了36平方分米.原来这个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20.如图,小华用若干个正方形和长方形准备拼成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图.拼完后,小华看来看去总觉得所拼图形似乎存在问题.
(1)请你帮小华分析一下拼图是否存在问题,若有多余块,则把图中多余部分涂黑;若还缺少,则直接在原图中补全;
(2)若图中的正方形边长为2cm,长方形的长为3cm,宽为2cm,求出修正后所折叠而成的长方体的体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从左边看得到的图形是左视图.
华师大新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单元测试卷
华师大新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1.如图,下列立体图形中,全部是由平面围成的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2.下面图形中,三棱柱的平面展开图为()A. B. C. D.3.∠AOB+∠BOC=180°,又∠BOC与∠COD互补,那么∠AOB与∠COD的关系()A. 互余B. 互补C. 相等D. 不能确定4.下列四个几何体,其中主视图与如图相同的是()A. B. C. D.5.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则原正方体中“梦”字所在面的对面上的字是A. 大B. 伟C. 国D. 的6.如图,若OB平分∠AOC,OC平分∠BOD,且∠AOB=25°,则∠AOD等于()A. 25°B. 50°C. 75°D. 90°7.如图所示,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OB平分∠DOE,若∠DOE=60°,则∠AOE的度数是()A. 90°B. 150°C. 180°D.不能确定8.下列图形中,是正方体平面展开图的图形的个数是()A. 4个B. 3个C. 2个D. 1个9.已知线段AC=4,BC=1,则线段AB的长度()A. 一定是5B. 一定是3C. 一定是5或3D. 以上都不对10.下列四个日常现象:①用两根钉子就可以把一根木条固定在墙上;②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够缩短路程;③用剪刀沿直线将一片平整的树叶剪掉一部分,发现剩下树叶的周长比原树叶的周长要小;④沿桌子的一边看,可将桌子排整齐.其中,可以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释的现象()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4.0分)11.如图,经过刨平的木板上的两个点,能弹出一条笔直的墨线,此操作的依据是______ .12.十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x个交点,最少y个交点,那么x+y=_____________.13.长方体的主视图与俯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4.若∠BAC的余角的度数是58°19′20″,它的补角的度数是_____.15.如图,图中共有________条线段,________条射线,________条直线.16.当√x−1=2时,则x=______ .17.如图,CD是线段AB上两点,若CB=4cm,DB=7cm,且D是AC中点,则AC的长等于______.18.如图是由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简单几何体的左视图和俯视图,那么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最少为______个.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46.0分)19.如图是由5个小正方形组成的“7”字图形,请你用4种方法分别在图中添加一个正方形,使它折叠后能成为立方体.20.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每个面上都标注了字母(字母折在外面),请解答下列问题:(1)如果A面在正方体的底部,那么哪个面会在上面⋅(2)如果F面在正面,从左面看是B面,那么哪个面会在上面⋅(3)如果从右面看是C面,D面在后面,那么哪个面会在上面⋅21.如图,已知B、C、D是线段AE上的点,如果AB=BC=CE,D是CE的中点,BD=6,求AE的长.22.观察下面的点阵图和相应的等式,探究其中的规律:(1)认真观察,并在④后面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等式.①1=1②1+2=(1+2)×22=3③1+2+3=(1+3)×32=6④______…(2)结合(1)观察下列点阵图,并在⑤后面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等式.1=12②1+3=22③3+6=32④6+10=42⑤______…(3)通过猜想,写出(2)中与第n个点阵相对应的等式______.23.如图,OM是∠AOB的平分线,射线OC在∠BOM内部,∠AOC=90°,ON是∠COB的平分线.(1)若∠COB=30°,求∠MON的度数;(2)若∠COB=n°,求∠MON的度数.24.如图,点B,D都在线段AC上,D是线段AB的中点,BD=3BC,如果AC=21cm,求CD的长.25.观察下列多面体,并把下表补充完整.名称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图形顶点数a61012棱数b912面数c58(1)完成上表中的数据;(2)根据上表中的规律判断,十四棱柱共有____个面,共有____个顶点,共有____条棱;(3)若某个棱柱由30个面构成,则这个棱柱为____棱柱;(4)观察上表中的结果,你能发现顶点数棱数面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吗?请写出来.-------- 答案与解析 --------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认识立体图形,熟悉常见几何体的面的组成是解题的关键.解:正方体是有六个平面围成,故本图形符合要求;三棱锥有四个平面组成,故本图形符合要求;圆锥体是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侧面是一个曲面,故本图形不符合要求;圆柱体是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侧面是曲面,故本图形不符合要求.符合要求的共有2个,故选B.2.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三棱柱的平面展开图,熟练掌握常见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的特征,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根据三棱柱的展开图的特点作答.解:A.是三棱柱的平面展开图,故选项正确;B.不是三棱柱的展开图,故选项错误;C.不是三棱柱的展开图,故选项错误;D.两底在同一侧,也不符合题意.故选A.3.答案:C解析:解:∵∠AOB+∠BOC=180°,又∠BOC与∠COD互补,∴∠AOB与∠COD的关系是相等.故选:C.直接利用互补的性质得出∠AOB与∠COD的关系.此题主要考查了互补两角的性质,正确把握相关性质是解题关键.4.答案:D解析:解:A、主视图是第一层两个小正方形,第二层左边一个小正方形,B、主视图是第一层两个小正方形,第二层左边一个小正方形,C、主视图是第一层两个小正方形,第二层左边一个小正方形,D、主视图是第一层两个小正方形,第二层两个小正方形,故选:D.根据主视图是从正面看得到的图形,可得答案.本题考查了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从正面看得到的视图是主视图.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展开图,注意正方体的空间图形,从相对面入手,分析及解答问题.利用正方体及其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解:这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共有六个面,其中面“伟”与面“国”相对,面“大”与面“中”相对,“的”与面“梦”相对.故选D.6.答案:C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定义,关键是掌握角平分线把角分成相等的两部分.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可得∠AOB=∠BOC=∠COD,即可得出∠AOD的度数.解:∵OB平分∠AOC,OC平分∠BOD,∴∠AOB=∠BOC=∠COD,∴∠AOD=∠AOB+∠BOC+∠COD=3∠AOB=75°.故选C.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邻补角,角平分线的定义,熟练运用角平分线的定义是本题的关键.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BOE=30°,根据邻补角的定义可求∠AOE的度数.解:∵OB平分∠DOE∴∠BOE=12∠DOE=30°∵∠AOE+∠BOE=180°∴∠AOE=180°−30°=150°.故选B.8.答案:C解析:解:第一个图形、第二个图形都是正方体的展开图;第三个图形:“田”字格,不能折成正方体.第四个图形:“凹“字格,不能折成正方体.综上所述,是正方体平面展开图的图形的个数是2个.故选:C.由平面图形的折叠及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本题考查了几何体的展开图.只要有“田”、“凹“字格的展开图都不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9.答案:D解析:解:当A、B、C三点共线时,AB=3或5,当A、B、C三点不共线时,AB长度确定不了,故选:D.当A、B、C三点共线时,AB=3或5,当A、B、C三点不共线时,AB长度确定不了,即可求解.在未画图类问题中,正确画图很重要.本题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思想,体现了思维的严密性,在今后解决类似的问题时,要防止漏解.10.答案:B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了线段的性质,关键是掌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根据线段的性质进行解答即可.解:①用两根钉子就可以把一根木条固定在墙上;④沿桌子的一边看,可将桌子排整齐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来解释;②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够缩短路程;③用剪刀沿直线将一片平整的树叶剪掉一部分,发现剩下树叶的周长比原树叶的周长要小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释,故选B.11.答案: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解析:解:经过刨平的木板上的两个点,能弹出一条笔直的墨线,此操作的依据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答案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根据公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来解答即可.本题考查的是直线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此类题目有利于培养学生生活联系实际的能力.12.答案:46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直线的交点问题.注意直线相交时得到最多交点的方法是:每增加一条直线,这条直线都要与之前的所有线段相交.在同一平面内,直线相交时得到最多交点的方法是:每增加一条直线这条直线都要与之前的所有线段相交,即第n条直线时交点最多有1+2+3+4+⋯+(n−1)个,整理即可得到一般规律:n(n−1),再把特殊值n=10代入即可求解.2解: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时最多有1个交点,三条直线最多有3=1+2个交点,四条直线最多有6=1+2+3个交点,…,n条直线最多有1+2+3+4+⋯+(n−1)个交点,即1+2+3+ 4+⋯+(n−1)=n(n−1).2=45当n=10时,x=10(10−1)2都交于同一点,得y=1,∴x+y=46,故答案为46.13.答案:2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由两种视图来推测整个长方体的特征,这种类型问题在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注意:主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高,左视图反映物体的宽和高,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宽.由所给的视图判断出长方体的长、宽、高,让它们相乘即可得到体积.解:由主视图可知,这个长方体的长和高分别为4和3,由俯视图可知,这个长方体的长和宽分别为4和2,因此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4、2、3,因此这个长方体的体积为4×2×3=24.故答案为:24.14.答案:148°19′20″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余角和补角的定义,熟练掌握余角和补角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先表示这个角的余角,然后再求它的补角即可.解:它的补角的度数=180°−(90°−58°19′20=180°−90°+58°19′20=148°19′20″.故答案为148°19′20″.15.答案:6;5;0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线段、射线的定义,在直线、线段、射线计数时,应注意分类讨论的方法计数,做到不遗漏,不重复.线段有两个端点,不能延伸,射线有一个端点,能向一方无限延伸,直线没有端点,能向两方无限延伸,根据以上内容和图形找出即可.解:图中线段有:线段OA、线段OB、线段AB、线段OC、线段AC、线段BC,共6条线段;射线有:射线CE、射线OE、射线AD、射线BD、射线OD,共5条射线;图中没有直线,即有0条直线,故答案为6;5;0.16.答案:5解析:解:∵√x−1=2,∴x−1=4.解得:x=5.故答案为:5.依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可求得x−1=4,然后解方程即可.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算术平方根的定义,依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列出关于x的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7.答案:6cm解析:解:由线段的和差,得DC=DB−CB=7−4=3cm,由且D是AC中点,得AC=2DC=6cm,故答案为:6cm.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DC的长,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答案.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利用线段的和差得出DC的长是解题关键.18.答案:5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三视图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对空间想象能力方面的考查.做题要掌握口诀“俯视图打地基,正视图疯狂盖,左视图拆违章”.由左视图易得这个几何体共有2层,由俯视图可得第一层正方体的个数,由左视图可得第二层正方体的可能的最少个数,相加即可.解:由俯视图可以看出组成这个几何体的底面小正方体有4个,由左视图可知第二层最少有1个,故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最少为:4+1=5(个),故答案为:5.19.答案:解:如图: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正方体展开图的知识.根据正方体的11种展开图来解答本题即可.20.答案:解:(1)∵面“A”与面“F”相对,∴A面是正方体的底部时,F面在上面;(2)由图可知,如果F面在前面,B面在左面,那么“E”面下面,∵面“C”与面“E”相对,∴C面会在上面;(3)由图可知,如果C面在右面,D面在后面,那么“F”面在下面,∵面“A”与面“F”相对,∴A面在上面.解析: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注意正方体的空间图形,从相对面入手,分析及解答问题.利用正方体及其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这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共有六个面,其中面“A”与面“F”相对,面“B”与面“D”相对,“C”与面“E”相对.21.答案:解:设DE=x,∵D是CE的中点,∴CD=DE=x,则AB=BC=CE=2x,∴BD=BC+CD=6,∴2x+x=6,∴x=2∴AE=6x=12.答:AE的长为12.解析:本题考查了线段的中点及线段的运算.在一条直线或线段上的线段的加减运算和倍数运算,首先明确线段间的相互关系,最好准确画出几何图形,再根据题意进行计算.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22.答案:解:(1)1+2+3+4=(1+4)×42=10;(2)10+15=52;(3)n(n−1)2+n(n+1)2=n2.解析:解:(1)根据题中所给出的规律可知:1+2+3+4=(1+4)×42=10,故答案为:1+2+3+4=(1+4)×42=10;(2)由图示可知点的总数是5×5=25,所以10+15=52,故答案为:10+15=52;(3)由(1)(2)可知n(n−1)2+n(n+1)2=n2,故答案为:n(n−1)2+n(n+1)2=n2.(1)根据①②③观察会发现第四个式子的等号的左边是1+2+3+4,右边分子上是(1+4)×4,从而得到规律;(2)通过观察发现左边是10+15,右边是25即5的平方;(3)过对一些特殊式子进行整理、变形、观察、比较,归纳出一般规律.主要考查了学生通过特例分析从而归纳总结出一般结论的能力.对于找规律的题目首先应找出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通过分析找到各部分的变化规律后用一个统一的式子表示出变化规律是此类题目中的难点.23.答案:解:(1)∵∠AOC=90°,∠COB=30°,∴∠AOB=∠AOC+∠COB=90°+30°=120°,∵OM是∠AOB的平分线,ON是∠COB的平分线,∴∠MOB=12∠AOB,∠NOB=12∠COB,∴∠MON=∠MOB−∠NOB=60°−15°=45°;(2)当∠AOC=90°,∠COB=n°时,∴∠MON=∠MOB−∠NOB=12(90+n)°−12n°=45°.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角的计算和角平分线的定义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1)根据∠AOC=90°,∠COB=30°,可得∠AOB=∠AOC+∠COB=90°+30°=120°,再利用OM 是∠AOB的平分线,ON是∠COB的平分线,即可求得答案;(2)根据∠MON=∠MOB−∠NOB,又∠AOC=90°,∠COB=n°,由(1)可得出答案.24.答案:解:由D是线段AB的中点,BD=3BC,得AD=BD=3BC.由线段的和差,得AD+BD+BC=AC,即3BC+3BC+BC=21.解得BC=3,BD=3BC=3×3=9,CD=BC+BD=3+9=12.解析: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利用线段的和差得出关于BC的方程是解题关键.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AD与BD的关系,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关于BC的方程,根据解方程,可得BC的长,再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25.答案:解:(1)填表如下:名称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图形顶点数a6 81012棱数b9121518面数c5 678(2)16,28,42;(3)二十八;(4)关系:顶点数+面数−棱数=2.解析:本题考查规律型问题,欧拉公式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从特殊到一般探究规律的方法,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通过认真观察图象,即可一一判断;(2)根据面、顶点、棱的定义一一判断即可;(3)根据棱柱的定义判定即可;(4)从特殊到一般探究规律即可;解:(1)见答案;(2)根据上表中的规律判断,十四棱柱共有16个面,共有28个顶点,共有42条棱;故答案为16,28,42;(3)若某个棱柱由30个面构成,则这个棱柱为二十八棱柱;故答案为二十八;(4)见答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数学上册《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分)1.如图,将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重新折成正方体后,“奋”字对面的字是()A. 者B. 乐C. 的D. 园2.一枚六个面分别标有1−6个点的骰子,将它抛掷三次得到不同的结果,看到的情形如图所示,则图中写有“?”一面上的点数是()A. 6B. 2C. 3D. 13.已知图1的小正方形和图2中所有的小正方形都全等,将图1的小正方形安放在图2中的①、②、③、④的其中某一个位置,放置后所组成的图形是不能围成一个正方体的.那么安放的位置是()A. ①B. ②C. ③D. ④4.观察下图,把左边的图形绕着给定直线旋转一周后可能形成的几何体是()A. B.C. D.5.将一个直角三角形绕它的最长边(斜边)旋转一周得到的几何体为()A. B. C. D.6.已知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M,N分别为线段AB,BC的中点,且AB=80,BC=60,则MN的长为()A. 10B. 70C. 10或70D. 30或707.已知线段AB=8,延长线段AB至C,使得BC=12AB,延长线段BA至D,使得AD=14AB,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BC=12AD B. BD=3BC C. BD=4AD D. AC=6AD8.下列作图语句中,正确的是()A. 画直线AB=6cmB. 延长线段AB到CC. 延长射线OA到BD. 作直线使之经过A,B,C三点9.如图给出的分别有射线,直线,线段,其中不能相交的图形是()A. B.C. D.10.如图,现实生活中有部分行人选择横穿马路而不走天桥或斑马线,用数学知识解释这一现象的原因,可以为()A. 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B.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C.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D.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11.若∠α=5.12°,则∠α用度、分、秒表示为()A. 5°12′B. 5°7′12′′C. 5°7′2′′D. 5°10′2′′12.下列图形中,能用∠α,∠O,∠AOB三种方式正确表示同一个角的图形是()A. B. C. D.13.按图1~图4的步骤作图,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OB=∠AOP B. ∠AOP=∠BOPA. 12C. 2∠BOP=∠AOBD. ∠BOP=2∠AOP14.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OD平分∠AOC,且∠COD=20°,则∠AOB=()A. 40°B. 50°C. 90°D. 80°15.如图,准确表示小岛A相对于灯塔O的位置是()A. 北偏东60°B. 距灯塔2km处C. 北偏东30°且距灯塔2km处D. 北偏东60°且距灯塔2km处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5分)16.如图,一个正方块的六个面分别标有A、B、C、D、E、F,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情况如图所示,则A的对面应该是 ______.17.如图,已知点A、B、C、D、在同一条直线上,AB=5,AC=2,点D是线段BC的中点,则BD=______.18.时钟指示2点25分,它的时针与分针所成的锐角是 ______°.19.如图,点O在直线AE上,OC平分∠AOE,∠DOB是直角,若∠1=25°,那么∠AOB的度数是 ______°.20.在一次夏令营活动中,小明同学从营地A点出发,要到C地去,先沿北偏东70°方向走了500m到达B地,然后再沿北偏西20°方向走了500m到达目的地C,此时小明在营地A的______方向.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0分)21.如图所示的是一个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每个面上都标注了字母(字母朝外),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面A在长方体的底部放置,那么哪一个面会在它的上面?(2)如果面F在前面,从左面看是面B,那么哪一个面会在上面?(3)从右面看是面C,面E在左面,那么哪一个面会在上面?22.如图,已知线段AB=14,AP=8,P是OB的中点,求AO的长.AC,D,E分别为AC,AB的中点,求线段DE的23.如图,点C是线段AB上一点,AC=12,CB=23长.24.如图∠AOC为直角,OC是∠BOD的平分线,且∠AOB=28°,求∠BOD的度数.25.如图,点A、O、B在同一条直线上,∠AOD=∠EOC=90°,∠BOC:∠AOE=4:1,求∠COD的度数.参考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解:由题意,将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重新折成正方体后,“斗”字对面的是“的”字,“奋”字对面的字是“乐”字,“者”字对面的是“园”字,故选:B.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根据这一特点作答.此题主要考查了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注意正方体的空间图形,从相对面入手,分析及解答问题.2.【答案】A;【解析】解:根据图形可知,与点数1相邻的面的点数有2、3、4、5,∴点数1与6是相对面,对比第一个和第三个图,可知写有“?”的面与点数1是相对面,故写有“?”一面上的点数是6.故选:A.根据与1个点数相邻的面的点数有2、3、4、5可知1个点数的对面是6个点数,再根据1与2、3相邻,从而得解.此题主要考查了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注意正方体的空间图形,从相邻的面上找出一个与另外4个相邻的数是解答该题的关键.3.【答案】A;【解析】解:将图1的正方形放在图2中的①的位置出现重叠的面,所以不能围成正方体.故选:A.由平面图形的折叠及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此题主要考查了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解题时勿忘记四棱柱的特征及正方体展开图的各种情形.注意:只要有“田”字格的展开图都不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4.【答案】D;【解析】根据面动成体的原理以及空间想象力即可解.考查学生立体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由图形可以看出,左边的长方形的竖直的两个边与已知的直线平行,因而这两条边旋转形成两个柱形表面,因而旋转一周后可能形成的立体图形是一个管状的物体.故选D.5.【答案】D;【解析】该题考查的是点线面的认识有关知识,根据面动成体的原理:一个直角三角形绕它的最长边旋转一周,得到的是两个同底且相连的圆锥.解:A.圆柱是由一长方形绕其一边长旋转而成的;B.圆锥是由一直角三角形绕其直角边旋转而成的;C.该几何体是由直角梯形绕其下底旋转而成的;D.该几何体是由直角三角形绕其斜边旋转而成的.故选D.6.【答案】C;【解析】解:(1)当C在线段AB延长线上时,如图1,∵M、N分别为AB、BC的中点,∴BM=12AB=40,BN=12BC=30;∴MN=BM+BN=40+30=70.(2)当C在AB上时,如图2,同理可知BM=40,BN=30,∴MN=BM−BN=40−30=10;所以MN=70或10,故选:C.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再根据图形求解即可.此题主要考查线段中点的定义,比较简单,注意有两种可能的情况;解答这类题目,应考虑周全,避免漏掉其中一种情况.【解析】解:如图所示:∵AB=8,BC=12AB,∴BC=4,∵AD=14AB,∴AD=2,∴AC=AB+BC=12,BD=AD+AB=10,∴BC=2AD,BD=2.5BC,BD=5AD,AC=6AD.故选:D.根据AB=8,由线段的倍分关系求出BC,AD的长,进一步得到AC,BD的长,依此即可求解.该题考查了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解此题的关键是求出BC,AD,AC,BD的长.8.【答案】B;【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的是直线、射线、线段的特点,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特点是解答该题的关键.根据直线向两端无限延伸,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射线向一端无限延伸可判断A、C、D是否正确;根据线段的特点可判断B是否正确.解:A.直线向两端无限延伸,无限长,故A错误;B.正确;C. 因为射线无限长,故C错误;D.如果A、B、C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不能作直线使之经过A,B,C三点,过D错误.故选B.9.【答案】B;【解析】解:A.由图中直线AB和射线CD的位置以及直线、射线的意义可得,直线AB与射线CD 能相交,因此A不符合题意;B. 由图中线段AB和线段CD的位置以及线段的意义可知,线段AB与线段CD不相交,故B符合题意;C. 由图中直线a和直线b的位置以及直线的意义可得,直线a与直线b能相交,因此C不符合题意;D. 由图中直线AB和直线CD的位置以及直线的意义可得,直线AB与直线CD能相交,因此D不符合题意;故选:B.根据直线、射线、线段的意义逐项进行判断即可.此题主要考查直线、射线、线段的意义,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意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解析】解:现实生活中有部分行人选择横穿马路而不走天桥或斑马线,用数学知识解释这一现象的原因,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选:D.根据线段的性质,直线的性质,可得答案.此题主要考查了线段的性质,熟记性质并能灵活应用是解题关键.11.【答案】B;【解析】解:∠α=5.12°=5°+0.12×60′=5°+7′+0.2×60′′=5°7′12′′.故选:B.利用度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进行计算即可求解.此题主要考查了度分秒的换算,关键是掌握1°=60′,1′=60′′.12.【答案】C;【解析】解:A、不能表示为∠O,故本选项错误;B、不能表示为∠O,故本选项错误;C、能用∠α,∠O,∠AOB三种方式表示,故本选项正确;D、不能表示为∠O,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根据角的表示方法解答即可.此题主要考查了角的概念,主要考查了角的表示方法,同一个顶点处有不止一个角时,一定不能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角.13.【答案】D;【解析】解:∵OP是∠AOB的平分线,∴∠AOB=2∠AOP=2∠BOP,∠AOP=∠BOP=12∠AOB,∴选项A、B、C均正确,选项D错误.故选:D.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对各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即可.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定义.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掌握角平分线的定义,即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14.【答案】D;【解析】解:∵OC是∠AOB的平分线,∴∠AOC=∠COB;∵OD是∠AOC的平分线,∴∠AOD=∠COD;∵∠COD=20°,∴∠AOC=40°,∴∠AOB=80°.故选D .两次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计算.本题是角的平分线与对顶角的性质的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是将两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15.【答案】D;【解析】解:由方向角的定义以及平面内位置的确定方法可知,小岛A 在灯塔O 的北偏东60°且距灯塔2km 处,故选:D.根据平面内,位置的表示方法以及方向角的定义可得答案.此题主要考查方向角,理解方向角的定义以及平面内位置的确定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6.【答案】C;【解析】解:由图可知,A 相邻的字母有D 、E 、B 、F ,所以A 对面的字母是C.故答案为:C.观察三个正方体,与A 相邻的字母有D 、E 、B 、F ,从而确定出A 对面的字母是C.此题主要考查了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仔细观察图形从相邻面考虑求解是解答该题的关键.17.【答案】32;【解析】解:∵AB =5,AC =2,∴BC =AB −AC =3,∵点D 是线段AC 的中点, ∴BD =12AC =32.故答案为:32. 先求出线段BC 的长,再由中点得出BD 的长.此题主要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能计算出BC 的长是解答该题的关键.18.【答案】77.5;【解析】解:2时25分的时候,分针指向5,时针在2−3之间,周角为360°,平均分成12份,每格的度数为360°÷12=30°,时针1个小时走30°,每分钟走0.5°,25分钟走0.5°×25=12.5°,∴此时它的时针和分针所成的锐角为90°−12.5°=77.5°,故答案为:77.5.先计算出每个大格的度数是30°,再用90°减去时针走过的度数,即为时针和分针所成的锐角的度数.此题主要考查了钟面角,角度的计算,求出时针所走的度数是解答该题的关键.19.【答案】25;【解析】解:∵点O 在直线AE 上,∴∠AOE =180°.∵OC 平分∠AOE ,∴∠AOC=1∠AOE=90°.2∴∠AOB+∠BOC=90°.∵∠DOB是直角,∴∠DOB=∠BOC+∠COD=90°.∴∠AOB=∠1=25°.故答案为:25.∠AOE=90°.由∠DOB 由点O在直线AE上,得∠AOE=180°.由OC平分∠AOE,得∠AOC=12是直角,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得∠AOB=∠COD,从而解决此题.此题主要考查平角的定义、余角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熟练掌握平角的定义、余角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0.【答案】北偏东25°;【解析】解:∵小明A点沿北偏东70°的方向走到B,∴∠BAD=70°,∵B点沿北偏西20°的方向走到C,∴∠EBC=20°,又∵∠BAF=90°−∠DAB=90°−70°=20°,∴∠1=90°−20°=70°,∴∠ABC=180°−∠1−∠CBE=180°−70°−20°=90°.∴Δ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500m,BC=500m,∴∠CAB=45°,∴∠DAC=∠DAB−∠CAB=70°−45°=25°,∴小明在营地A的北偏东25°方向.故答案为:北偏东25°.先根据∠DAB=70°,∠CBE=20°判断出ΔABC的形状,求出∠DAC的度数即可.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方向角的概念,解答此类题需要从运动的角度,再结合三角函数的知识求解.21.【答案】解:(1)根据“相间、Z端是对面”可知,“A”与“F”相对,“B”与“D”相对,“C”与“E“相对,所以面A在长方体的底部,那么F个面会在它的上面;(2)若面F在前面,左面是面B,则“A”在后面,“D”在右面,此时“C”在上面,“E”在下面,或“E”在上面,“C”在下面,答:如果面F在前面,从左面看是面B,那么“C”面或“E”面会在上面;(3)从右面看是面C,面E在左面,则“B”面或“D”面在上面.;【解析】根据长方体表面展开图的特征进行判断即可.此题主要考查长方体的展开与折叠,掌握长方体表面展开图的特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2.【答案】解:因为AB=14,AP=8,所以BP=AB-AP=6.因为P是OB的中点,所以OP=BP=6,所以AO=AP-OP=8-6=2.;【解析】由线段的和差可求解BP的长,结合中点的定义可求OP的长,进而可求解.此题主要考查两点间的距离,求解OP的长是解答该题的关键.23.【答案】解:∵AC=12,CB=23AC,∴CB=AC+CB=20,∵D,E分别为AC,AB的中点,∴AD=12AC=6,AE=12AB=10,∴DE=AE-AD=10-6=4.;【解析】根据题意AC=12,CB=23AC,可得CB=AC+CB,由已知条件D,E分别为AC,AB的中点,AD=12AC,AE=12AB,即DE=AE−AD,代入计算即可得出答案.此题主要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熟练应用两点间的距离计算方法进行求解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4.【答案】解:∵∠AOB=28°,∠AOC为直角,∴∠BOC=∠AOC-∠AOB=90°-28°=62°,∵OC是∠BOD的平分线,∴∠BOD=2∠BOC=124°.;【解析】首先由∠AOB=28°,∠AOC为直角,即可推出∠BOC=62°,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推出∠BOD=2∠BOC=124°.这道题主要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计算,直角的定义,关键在于推出∠BOC的度数.25.【答案】解:设∠AOE=x,则∠BOC=4x.∵∠EOC=90°,∠EOC+∠AOE+∠BOC=180°,∴90°+x+4x=180°,∴x=18°.∴∠BOC=4x=72°.又∵∠AOD=90°,∴∠COD=180°-∠AOD-∠BOC=180°-90°-72°=18°.;【解析】根据补角的定义以及角的和差关系解决此题.此题主要考查补角的定义以及角的和差关系,熟练掌握补角的定义以及角的和差关系是解决本题额关键.。
2022-2023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几何图形初步》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几何图形初步》一.选择题(共8小题)1.(2021秋•唐山期末)下列几何体中,面的个数最多的是()A.B.C.D.2.(2022•北京)下面几何体中,是圆锥的为()A.B.C.D.3.(2021秋•金水区校级期末)某“综合与实践”小组开展了“长方体纸盒的制作”实践活动,他们利用边长为acm的正方形纸板制作出如图所示的无盖长方体盒子,制作过程如下:先在纸板四角剪去四个同样大小边长为bcm的小正方形,再沿虚线折合起来.则该无盖长方体盒子的体积可以表示为()A.b(a﹣b)2cm3B.b(a﹣b)2cm3C.b(a﹣2b)2cm3D.b(a﹣2b)2cm34.(2021秋•南岗区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的倒数还是0B.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C.半径相等的两个圆的周长相等D.正方体的表面积与它的棱长成正比例关系5.(2021秋•道里区期末)甲、乙两个圆的直径之比是3:2,则甲、乙两圆的面积之比为()A.2:3B.3:2C.9:16D.9:4 6.(2021秋•威县期末)将下列图形绕直线l旋转一周,可得圆锥的是()A.B.C.D.7.(2021秋•曾都区期末)下列立体图形中,各面不都是平面图形的是()A.B.C.D.8.(2021秋•乳山市期末)我们知道,圆柱是由长方形绕着它的一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得到的,下列绕着直线旋转一周能得到下图的是()A.B.C.D.二.多选题(共2小题)(多选)9.(2021秋•潍坊期末)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如果截面是四边形,那么这个几何体可能是()A.圆锥体B.正方体C.圆柱体D.球体(多选)10.(2019秋•盐田区期末)下列几何体中,截面可能为圆的是()A.棱柱B.圆柱C.圆锥D.球三.填空题(共6小题)11.(2022•平邑县二模)如图,正方体的每条棱上放置相同数目的小球,设每条棱上的小球数为n,则正方体上小球总数用n表示为.12.(2021秋•崂山区期末)一块长、宽、高分别为5cm,4cm,3cm的长方体橡皮泥,要用它来捏一个底面半径为2cm的圆柱,设它的高是hcm,根据题意列方程为.13.(2021秋•法库县期末)一个棱柱有18条棱,则这个棱柱共有个面.14.(2021秋•杜尔伯特县期末)如图所示,把一个圆柱形木料削成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削去部分的体积是9dm3,圆锥的体积是dm3.15.(2021秋•浦东新区期末)如图,圆的周长是16.4厘米,圆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正好相等,图中阴影部分的周长是厘米.16.(2021秋•宝安区校级期中)一枚硬币在光滑的桌面上快速旋转,看上去像形成了一个球,这体现的数学知识是.四.解答题(共4小题)17.(2021秋•仁寿县期末)如图,长为10cm,宽为6cm的长方形,在4个角剪去4个边长为x的小正方形,按图中虚线折叠四边使其成为一个有底无盖的长方体盒子.(1)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长方体盒子的底面积.(2)当x=1cm时,求长方体盒子的体积.18.(2021秋•广丰区期末)如图,有一个零件,由三部分组成,底座是一个长方体,底面正方形边长为2Rcm,高为3cm,中间部分是底面半径为Rcm,高为3cm的圆柱,上部是底面半径为rcm,高为2cm的圆柱,计算它的体积.19.(2021秋•朝阳区校级期末)求如图的体积(不用写单位,π取3.14).20.(2021秋•吴兴区期末)如图1所示,爱心农场的一个长、宽、高分别为12分米、8分米、20分米的长方体鱼池内装有高度为9分米的水.某项目化学习小组需要将一长方体基座(足够高)放置在鱼池内.若基座竖直放置在鱼池底部,如图2所示,则池内水面上升3分米.(1)求基座的底面积;(2)在安装过程中,先将基座吊起,使得基座的底部与水面齐平,如图3所示,然后将基座以每分钟2分米的速度下降,设下降的时间为t分钟.求当t=2时,水面上升的高度;(3)在(2)的条件下,求下降过程中,基座的底面把池中水深分成1:2的两部分时t 的值.2022-2023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几何图形初步》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1.(2021秋•唐山期末)下列几何体中,面的个数最多的是()A.B.C.D.【考点】认识立体图形.【专题】展开与折叠;几何直观.【分析】根据每一个几何体的面的个数判断即可.【解答】解:A.圆锥有2个面,B.三棱柱有5个面,C.长方体有6个面,D.圆柱有3个面,∴上列几何体中,面的个数最多的是长方体,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认识立体图形,熟练掌握每一个几何体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2.(2022•北京)下面几何体中,是圆锥的为()A.B.C.D.【考点】认识立体图形.【专题】投影与视图;几何直观.【分析】简单几何体的识别.【解答】解:A是圆柱;B是圆锥;C是三棱锥,也叫四面体;D是球体,简称球;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简单几何体的识别,正确区分几何体是解题的关键.3.(2021秋•金水区校级期末)某“综合与实践”小组开展了“长方体纸盒的制作”实践活动,他们利用边长为acm的正方形纸板制作出如图所示的无盖长方体盒子,制作过程如下:先在纸板四角剪去四个同样大小边长为bcm的小正方形,再沿虚线折合起来.则该无盖长方体盒子的体积可以表示为()A.b(a﹣b)2cm3B.b(a﹣b)2cm3C.b(a﹣2b)2cm3D.b(a﹣2b)2cm3【考点】认识立体图形;列代数式.【专题】投影与视图;空间观念.【分析】根据分别用代数式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利用体积计算公式可得答案.【解答】解:由题意得,这个长方体的底面是边长为(a﹣2b)的正方形,高为b,所以体积为(a﹣2b)(a﹣2b)×b=b(a﹣2b)2(cm3),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认识立体图形,掌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是正确解答的关键.4.(2021秋•南岗区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的倒数还是0B.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C.半径相等的两个圆的周长相等D.正方体的表面积与它的棱长成正比例关系【考点】认识立体图形;倒数.【专题】实数;函数及其图象;与圆有关的计算;数感;应用意识.【分析】根据倒数的定义,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以及正方体表面积的定义与计算方法逐项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A.0没有倒数,因此选项A不符合题意;B.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体积的,因此选项B不符合题意;C.由于圆的周长为2πr,所以半径相等的两个圆的周长相等,因此选项C符合题意;D.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正方体的表面积为S=6a2,所以表面积与a2成正比例关系,因此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倒数的定义,圆锥体积、圆周长、正方体表面积,掌握倒数的定义,圆锥体积、圆周长、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正确判断的前提.5.(2021秋•道里区期末)甲、乙两个圆的直径之比是3:2,则甲、乙两圆的面积之比为()A.2:3B.3:2C.9:16D.9:4【考点】认识平面图形.【专题】与圆有关的计算;运算能力.【分析】先求出两圆的半径比,再根据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解答】解:∵甲、乙两个圆的直径之比是3:2,∴甲、乙两个圆的半径之比也是3:2,∵圆的面积等于πr2,∴甲、乙两圆的面积之比为9:4,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认识平面图形,熟练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6.(2021秋•威县期末)将下列图形绕直线l旋转一周,可得圆锥的是()A.B.C.D.【考点】点、线、面、体.【专题】展开与折叠;空间观念.【分析】根据空间想象逐一判断即可.【解答】解:A.绕直线l旋转一周可以得到圆柱体;B.绕直线l旋转一周可以得到圆锥体;C.绕直线l旋转一周可以得到球体;D.绕直线l旋转一周可以得到圆锥与圆柱组合体;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点、线、面、体,熟练掌握每一个几何体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7.(2021秋•曾都区期末)下列立体图形中,各面不都是平面图形的是()A.B.C.D.【考点】认识立体图形.【专题】几何图形问题;空间观念.【分析】根据组成立体图形的面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四棱锥由四个平面组成,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圆锥由一个平面和一个曲面组成,故此选项符合题意;C、六棱柱由八个平面组成,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三棱柱由五个平面组成,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立体图形,准确识图,理解平面及曲面的特征是解题关键.8.(2021秋•乳山市期末)我们知道,圆柱是由长方形绕着它的一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得到的,下列绕着直线旋转一周能得到下图的是()A.B.C.D.【考点】点、线、面、体.【专题】展开与折叠;空间观念.【分析】根据每一个几何体的特征判断即可.【解答】解:A.绕着直线旋转一周能得到上图所示的几何体,故A符合题意;B.绕着直线旋转一周不能得到上图所示的几何体,故B不符合题意;C.绕着直线旋转一周不能得到上图所示的几何体,故C不符合题意;D.绕着直线旋转一周不能得到上图所示的几何体,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点、线、面、体,熟练掌握每一个几何体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二.多选题(共2小题)(多选)9.(2021秋•潍坊期末)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如果截面是四边形,那么这个几何体可能是()A.圆锥体B.正方体C.圆柱体D.球体【考点】截一个几何体.【专题】展开与折叠;空间观念.【分析】根据每一个几何体的截面形状判断即可.【解答】解: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圆锥体、球体的截面形状不可能是四边形,正方体、圆柱体的截面形状可能是四边形,所以,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A.圆锥体,B.正方体,C.圆柱体,D.球体,如果截面是四边形,那么这个几何体可能是:BC,故选:BC.【点评】本题考查了截一个几何体,熟练掌握每一个几何体的截面形状是解题的关键.(多选)10.(2019秋•盐田区期末)下列几何体中,截面可能为圆的是()A.棱柱B.圆柱C.圆锥D.球【考点】截一个几何体;认识立体图形.【专题】推理填空题;空间观念.【分析】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根据截面的形状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截面可能为圆的是圆柱、圆锥、球.故选:BC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截一个几何体和认识立体图形.解题的关键是明确截面的形状既与被截的几何体有关,还与截面的角度和方向有关.对于这类题,最好是动手动脑相结合,亲自动手做一做,从中学会分析和归纳的思想方法.三.填空题(共6小题)11.(2022•平邑县二模)如图,正方体的每条棱上放置相同数目的小球,设每条棱上的小球数为n,则正方体上小球总数用n表示为12n﹣16.【考点】认识立体图形;列代数式.【专题】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空间观念.【分析】每条棱上有n个小球,12条棱就有12n个小球,这时,每个顶点处的小球被多计算了2次,应该减去,于是可得答案.【解答】解:因为正方体有12条棱,每条棱上的小球数为n,所以12条棱上有12n个小球,但每个顶点处的小球被多计算2次,8个顶点就被多计算2×8=16(次),正方体上小球总数用n表示为12n﹣16.故答案为:12n﹣16.【点评】本题考查正方体的特征、列代数式等知识,掌握正方体的特征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考虑每个顶点处的小球被重复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2.(2021秋•崂山区期末)一块长、宽、高分别为5cm,4cm,3cm的长方体橡皮泥,要用它来捏一个底面半径为2cm的圆柱,设它的高是hcm,根据题意列方程为3×4×5=4πh.【考点】认识立体图形;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专题】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分析】根据题意找出题中存在的等量关系:长方体的体积=圆柱体的体积,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即可.【解答】解: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得:3×4×5=4πh,故答案为:3×4×5=4πh.【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认识立体图形,正确掌握圆柱体体积公式是解题关键.13.(2021秋•法库县期末)一个棱柱有18条棱,则这个棱柱共有八个面.【考点】认识立体图形.【专题】投影与视图;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分析】根据n棱柱的“棱”条数计算规律得出答案.【解答】解:由n棱柱有3n条棱,所以一个棱柱有18条棱,则它是18÷3=6,因此它是六棱柱,而六棱柱有6+2=8个面,故答案为:八.【点评】本题考查认识立体图形,掌握棱柱的形体特征是正确判断的前提.14.(2021秋•杜尔伯特县期末)如图所示,把一个圆柱形木料削成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削去部分的体积是9dm3,圆锥的体积是 4.5dm3.【考点】认识立体图形.【专题】展开与折叠;运算能力.【分析】根据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公式即可解答.【解答】解:∵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削去部分的体积=圆锥的体积的2倍,∴9÷2=4.5(立方分米),∴圆锥的体积是4.5dm3,故答案为:4.5.【点评】本题考查了认识立体图形,熟练掌握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公式是解题的关键.15.(2021秋•浦东新区期末)如图,圆的周长是16.4厘米,圆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正好相等,图中阴影部分的周长是20.5厘米.【考点】认识平面图形.【专题】与圆有关的计算;运算能力.【分析】根据圆周长、面积,长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用OA,分别表示AB,CD,弧AD 的长,然后根据周长的定义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设OA=r,∵圆的周长是16.4厘米,即2πr=16.4,∴πr=8.2,又∵圆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正好相等,∴π×OA2=AB•OA,∴AB=πr,∴阴影部分的周长=AB+OA+CD+弧AD长=πr+r+(πr﹣r)+×2πr=πr=×8.2=20.5(厘米),故答案为:20.5.【点评】本题考查认识平面图形,掌握圆周长、面积以及长方形的面积、周长的定义是正确解答的关键.16.(2021秋•宝安区校级期中)一枚硬币在光滑的桌面上快速旋转,看上去像形成了一个球,这体现的数学知识是面动成体.【考点】点、线、面、体.【专题】投影与视图;空间观念.【分析】根据点、线、面、体的关系,“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硬币的面可以近似看作“圆形”的面,快速旋转,看上去像形成了一个球,说明“面动成体”,故答案为:面动成体.【点评】本题考查点、线、面、体,理解点、线、面、体的关系,掌握“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是正确判断的前提.四.解答题(共4小题)17.(2021秋•仁寿县期末)如图,长为10cm,宽为6cm的长方形,在4个角剪去4个边长为x的小正方形,按图中虚线折叠四边使其成为一个有底无盖的长方体盒子.(1)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长方体盒子的底面积.(2)当x=1cm时,求长方体盒子的体积.【考点】认识立体图形;列代数式;代数式求值.【专题】展开与折叠;运算能力.【分析】(1)根据题目的已知可得,长方体的底面的长为(10﹣2x)cm,宽为(6﹣2x)cm,然后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解答;(2)利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1)由题意得:(10﹣2x)(6﹣2x)=60﹣20x﹣12x+4x2=4x2﹣32x+60(平方厘米),答:长方体盒子的底面积为(4x2﹣32x+60)平方厘米;(2)当x=1cm时,长方体盒子的体积为:x(10﹣2x)(6﹣2x)=1×8×4=32(立方厘米),答:长方体盒子的体积为32立方厘米.【点评】本题考查了认识立体图形,列代数式,代数式求值,熟练掌握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解题的关键.18.(2021秋•广丰区期末)如图,有一个零件,由三部分组成,底座是一个长方体,底面正方形边长为2Rcm,高为3cm,中间部分是底面半径为Rcm,高为3cm的圆柱,上部是底面半径为rcm,高为2cm的圆柱,计算它的体积.【考点】认识立体图形;列代数式.【专题】几何图形;运算能力.【分析】先分别计算每个几何体体积,再相加.【解答】解:由题意得:体积V=(2R)2×3+πR2×3+πr2×2=(12R2+3πR2+2πr2)cm3.答:该几何体的体积是(12R2+3πR2+2πr2)cm3.【点评】本题考查几何体体积的计算,掌握各个几何体体积计算公式是求解本题的关键.19.(2021秋•朝阳区校级期末)求如图的体积(不用写单位,π取3.14).【考点】认识立体图形.【专题】展开与折叠;运算能力.【分析】利用高为2,底面直径为2的圆柱体积的一半加上高为4,底面直径为2的圆柱体积即可解答.【解答】解:由题意得:π×()2×4+×π×()2×(6﹣4)=4π+π=5π,答:上图的体积为:5π.【点评】本题考查了认识立体图形,结合图形去分析是解题的关键.20.(2021秋•吴兴区期末)如图1所示,爱心农场的一个长、宽、高分别为12分米、8分米、20分米的长方体鱼池内装有高度为9分米的水.某项目化学习小组需要将一长方体基座(足够高)放置在鱼池内.若基座竖直放置在鱼池底部,如图2所示,则池内水面上升3分米.(1)求基座的底面积;(2)在安装过程中,先将基座吊起,使得基座的底部与水面齐平,如图3所示,然后将基座以每分钟2分米的速度下降,设下降的时间为t分钟.求当t=2时,水面上升的高度;(3)在(2)的条件下,求下降过程中,基座的底面把池中水深分成1:2的两部分时t 的值.【考点】认识立体图形;列代数式;代数式求值.【专题】展开与折叠;运算能力.【分析】(1)设底面积为S平方分米,根据体积公式计算即可;(2)设水面上升x分米,根据公式可列方程,求解可得答案;(3)利用代数式分别表示出水面上升高度、基座底面到池底、基座底面到水面,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求解答案.【解答】解:(1)设底面积为S平方分米,12×8×3=S×(9+3),解得S=24,答:底面积为24平方分米;(2)设水面上升x分米,24×(2×2+x)=12×8x,解得x=,答:水面上升分米;(3)水面上升高度分米,基座底面到池底:(9﹣2t)分米,基座底面到水面:2t+分米,或,解得t=或,答:t的值为或.【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立体图形、列代数式、求代数式的值,掌握有关体积公式是解决此题关键.。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数学《几何图形初步》单元综合检测题(含答案)
A.连接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B.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C.对顶角相等
D.线段A B的延长线与射线B A是同一条射线
7.如图,A B是一条直线,OC是∠AOD的平分线,OE在∠BOD内,∠DOE= ∠BOD,∠COE=72°,则∠EOB=()
A36°B. 72°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别利用直线的性质以及射线的定义和垂线定义分析得出即可.
[详解]A.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错误;
B.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错误;
C.对顶角相等,正确;
D.线段A B的延长线与射线B A不是同一条射线,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线的性质以及射线的定义和垂线的性质,正确把握相关定义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
11.青青同学把一张长方形纸折了两次,如图,使点A,B都落在DG上,折痕分别是DE,DF,则∠EDF的度数为_____.
[答案]90°
[解析]
[分析]
结合轴对称的特点以及图形的特点进行解题.
[详解]∵长方形的纸片折叠了两次,使A、B两点都落DG上,折痕分别是DE、DF,∴∠GDF=∠B DF,∠GDE=∠A DE,∴∠GDF+∠GDE= (∠GD B+∠GD A)= ×180°=90°,即∠EDF=90°.故答案为90°.
20.如图,直线A B、C D相交于O,∠BOC=70°,OE是∠BOC的角平分线,OF是OE的反向延长线.
(1)求∠1,∠2,∠3的度数;
(2)判断OF是否平分∠AOD,并说明理由.
21.如图,已知OD平分∠AOB,射线OC在∠AOD内,∠BOC=2∠AOC,∠AOB=114°.求∠COD的度数.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几何图形初步》-解答题专项经典测试卷(含答案)
一、解答题1.小刚和小强在争论一道几何问题,问题是射击时为什么枪管上有准星.小刚说:“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所以枪管上才有准星.”小强说:“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我当然知道,可是若将人眼看成一点,准星看成一点,目标看成一点,这样不是有三点了吗?既然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那弄出第三点是为什么呢?”聪明的你能回答小强的疑问吗?解析:见解析【分析】根据直线的性质,结合实际意义,易得答案.【详解】解:如果将人眼看成一点,准星看成一点,目标看成一点,那么要想射中目标,人眼与目标确定的这条直线应与子弹所走的直线重合,即与准星和目标所确定的这条直线重合,即可看到哪儿打到哪儿.换句话说要想射中目标就必须使准星在人眼与目标所确定的直线上.【点睛】题考查直线的性质,无限延伸性即没有端点;同时结合生活中的射击场景,立意新颖,熟练掌握直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如下图,第二行的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便能形成第一行的某个几何体,用线连一连.解析: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旋转的特点和各几何图形的特性判断即可.试题如图所示:3.如图,直角三角形ABC的两条直角边AB和BC分别长4厘米和3厘米,现在以斜边AC 为轴旋转一周.求所形成的立体图形的体积.解析:6π立方厘米【解析】试题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斜边为5厘米,再用“3×4÷5=2.4厘米”求出斜边上的高,绕斜边旋转一周后所得到的就是两个底面半径为2.4厘米,高的和为5厘米的圆锥体,由此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求得这两个圆锥的体积之和即可.试题过B作BD⊥AC,∵直角边AB和BC分别长4厘米和3厘米,∴AC=2234=5(厘米),斜边上的高为“3×4÷5=2.4(厘米),所形成的立体图形的体积:132.42 5 =9.6π(立方厘米).4.如图,点B和点C为线段AD上两点,点B、C将AD分成2︰3︰4三部分,M是AD的中点,若MC=2,求AD的长.解析:AD=36.【分析】根据点B、C将AD分成2︰3︰4三部分可得出CD与AD的关系,根据中点的定义可得MD=12AD,利用MC=MD-CD即可求出AD的长度.【详解】∵点B、C将AD分成2︰3︰4三部分,∴CD=49AD,∵M是AD的中点,∴MD=12 AD,∵MC=MD-CD=2,∴12AD-49AD=2,∴AD=36.【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点的定义及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题关键.5.已知点C是线段AB的中点(1)如图,若点D在线段CB上,且BD=1.5厘米,AD=6.5厘米,求线段CD的长度;(2)若将(1)中的“点D在线段CB上”改为“点D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其他条件不变,请画出相应的示意图,并求出此时线段CD的长度.解析:(1)CD=2.5厘米;(2)CD=4厘米.【分析】根据BD+AD=AB可求出AB的长,利用中点的定义可求出BC的长,根据CD=BC-BD求出CD 的长即可;(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利用线段中点的定义及线段的和差关系求出CD的长即可.【详解】(1)∵BD=1.5厘米,AD=6.5厘米,∴AB=BD+AD=8(厘米),∵点C是线段AB的中点,∴BC=12AB=4(厘米)∴CD=BC-BD=2.5(厘米).(2)当点D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所示:∵BD=1.5厘米,AD=6.5厘米,∴AB=AD-BD=5(厘米),∵点C是线段AB的中点,∴BC=12AB=2.5(厘米)∴CD=BC+BD=4(厘米)【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点的定义及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题关键.6.如图,有一只蚂蚁想从A点沿正方体的表面爬到G点,走哪一条路最近?(1)请你利用部分平面展开图画出这条最短的路线,并说明理由.(2)探究若这只蚂蚁在正方体上爬行的最短路线,请你找出所有的最短路线,并画出示意.解析:如图①,(1)见解析,理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见解析.【分析】(1)先把正方体展开,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即可得出由A爬到G的最短途径.(2)分情况讨论,作图解答即可.【详解】(1)如图①,理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如图②,这种最短路线有4条.【点睛】本题考查了几何体的展开图和最短路线问题,把几何体展开为平面图形是解决“怎样爬行最近”这类问题的关键.7.百羊问题 甲赶群羊逐草茂,乙牵肥羊一只随其后,戏问甲及一百否?甲云所说无差谬.若得原有一群凑,再添一半小一半,得你一只来方凑,玄机奥妙谁猜透?请列出方程.(说明:“小一半”是指一半的一半,即四分之一)解析:x +x +12x +14x +1=100. 【分析】 根据“再有这么一群,再加半群,又加四分之一群,再把你的一只凑进来,才满100只”这一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即可.【详解】设羊群原有羊x 只,根据题意可列出方程:x +x +12x +14x +1=100. 【点睛】此题考查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解题关键在于理解题意列出方程.8.说出下列图形的名称.解析:依次是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五边形、六边形.【分析】根据平面图形:一个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可得答案.【详解】根据平面图形的定义可知:它们依次是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五边形、六边形.【点睛】此题考查认识平面图形,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其定义对图形的识别.9.如图,已知40AOB ∠=︒,3BOC AOB ∠=∠,OD 平分AOC ∠,求BOD ∠的度数.解析:40°【分析】根据3BOC AOB ∠=∠,40AOB ∠=︒求出120BOC ∠=︒,得到∠AOC 的度数,利用OD 平分AOC ∠,求出∠AOD 的度数,即可求出BOD ∠的度数.【详解】解:∵3BOC AOB ∠=∠,40AOB ∠=︒,∴120BOC ∠=︒.∵AOC AOB BOC ∠=∠+∠, 40120=︒+︒,160=︒,又∵OD 平分AOC ∠, ∴1802AOD AOC ∠=∠=︒, ∴BOD AOD AOB ∠=∠-∠,8040=︒-︒, 40=︒.【点睛】此题考查角度的和差计算,会看图明确各角之间的大小关系,注意角平分线的运用. 10.如图,点B 、C 在线段AD 上,且::2:3:4AB BC CD =,点M 是线段AC 的中点,点N 是线段CD 上的一点,且9MN =.(1)若点N 是线段CD 的中点,求BD 的长;(2)若点N 是线段CD 的三等分点,求BD 的长.解析:(1)14;(2)37823或37831. 【分析】(1)设AB=2x ,则BC=3x ,CD=4x .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求出MC 、CN ,列出方程求出x ,计算即可;(2)分两种情况:①当N 在CD 的第一个三等分点时,根据MN=9,求出x 的值,再根据BD=BC+CD 求出结果即可;②当N 在CD 的第二个三等分点时,方法同①.【详解】设AB=2x ,则BC=3x ,CD=4x .∴AC=AB+BC=5x ,∵点M 是线段AC 的中点,∴MC=2.5x ,∵点N 是线段CD 的中点,∴CN=2x ,∴MN=MC+CN=2.5x+2x=4.5x∵MN=9,∴4.5x=9,解得x=2,∴BD=BC+CD=3x+4x=7x=14.(2)情形1:当N 在CD 的第一个三等分点时,CN=43x , ∴MN=MC+CN=54239236x x x +== 解得,5423x =, ∴BD=BC+CD=3x+4x=7x=37823; 情形2:当当N 在CD 的第二个三等分点时,CN=83x ,∴MN=MC+CN=58319236x x x +== 解得,5431x =, ∴BD=BC+CD=3x+4x=7x=37831; 故BD 的长为37823或37831.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两点间的距离的计算,掌握线段中点和三等分点的性质、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是解题的关键.11.[阅读理解]射线OC 是AOB ∠内部的一条射线,若1,2COA BOC ∠=∠则我们称射线OC 是射线OA 的伴随线.例如,如图1,60 20AOB AOC COD BOD ∠=∠=∠=∠=,,则12AOC BOC ∠=∠,称射线OC 是射线OA 的伴随线:同时,由于12BOD AOD ∠=∠,称射线OD 是射线OB 的伴随线.[知识运用](1)如图2,120AOB ∠=,射线OM 是射线OA 的伴随线,则AOM ∠= ,若AOB ∠的度数是α,射线ON 是射线OB 的伴随线,射线OC 是AOB ∠的平分线,则NOC ∠的度数是 .(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2)如图,如180AOB ∠=,射线OC 与射线OA 重合,并绕点O 以每秒3的速度逆时针旋转,射线OD 与射线OB 重合,并绕点O 以每秒5的速度顺时针旋转,当射线OD 与射线OA 重合时,运动停止,现在两射线同时开始旋转.①是否存在某个时刻t (秒),使得COD ∠的度数是20,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②当t 为多少秒时,射线OC OD OA 、、中恰好有一条射线是其余两条射线的伴随线. 解析:(1)40︒,16α;(2)①存在,当20t =秒或25秒时,∠COD 的度数是20︒;②当907t =,36019,1807,30时,OC 、OD 、OA 中恰好有一条射线是其余两条射线的伴随线.【分析】(1)根据伴随线定义即可求解;(2)①利用分类讨论思想,分相遇之前和之后进行列式计算即可;②利用分类讨论思想,分相遇之前和之后四个图形进行计算即可.【详解】(1)∵120AOB ∠=,射线OM 是射线OA 的伴随线, 根据题意,12AOM BOM ∠=∠,则111204033AOM AOB ∠=∠=⨯︒=︒; ∵AOB ∠的度数是α,射线ON 是射线OB 的伴随线,射线OC 是AOB ∠的平分线, ∴111233BON AON AOB α∠=∠=∠=,1122BOC AOB α∠=∠=, ∴111236NOC BOC BON ααα∠=∠-∠=-=; 故答案为:40︒,16α; (2)射线OD 与OA 重合时,180365t ==(秒), ①当∠COD 的度数是20°时,有两种可能: 若在相遇之前,则1805320t t --=,∴20t =;若在相遇之后,则5318020t t +-=,∴25t =;所以,综上所述,当20t =秒或25秒时,∠COD 的度数是20°;②相遇之前:(i )如图1,OC 是OA 的伴随线时,则12AOC COD ∠=∠, 即()13180532t t t =--, ∴907t =; (ii )如图2,OC 是OD 的伴随线时,则12COD AOC ∠=∠, 即11805332t t t --=⨯, ∴36019t =; 相遇之后: (iii )如图3,OD 是OC 的伴随线时,则12COD AOD ∠=∠, 即()153********t t t +-=-, ∴1807t =; (iv )如图4,OD 是OA 的伴随线时,则12AOD COD ∠=∠, 即()118053t 5t 1802t -=+-, ∴30t =; 所以,综上所述,当907t =,36019,1807,30时,OC 、OD 、OA 中恰好有一条射线是其余两条射线的伴随线.【点睛】 本题是几何变换综合题,考查了角的计算,考查了动点问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12.(1)已知一个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的3倍多10︒,求这个角的度数.(2)已知α∠的余角是β∠的补角的13,并且32βα∠=∠,试求a β∠+∠的度数. 解析:(1)50°;(2)150°【分析】(1)设这个角为α,则补角为(180°-α),余角为(90°-α),再由补角比它的余角的3倍多10°,可得方程,解出即可;(2)根据互余和互补的定义,结合已知条件列出方程组,解方程组得到答案.【详解】(1)设这个角为α,根据题意,得 18039010()a α︒-=︒-+︒.解得:50α=︒.答:这个角的度数为50︒.(2)根据题意,得190(180)3αβ︒︒-∠=⨯-∠且32βα∠=∠, ∴60α∠=︒,90β∠=︒.∴ 150αβ∠+∠≡︒.【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余角和补角的概念,掌握若两个角的和为90°,则这两个角互余;若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则这两个角互补是解题的关键.13.如图,在数轴上有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已知点B 对应的数为2,点A 对应的数为a .(1)若a =﹣1,则线段AB 的长为 ;(2)若点C到原点的距离为3,且在点A的左侧,BC﹣AC=4,求a的值.解析:(1)3;(2)﹣2【分析】(1)根据点A、B表示的数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求出AB的长度;(2)设点C表示的数为c,则|c|=3,即c=±3,根据BC﹣AC=4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详解】(1)AB=2﹣a=2﹣(﹣1)=3,故答案为:3;(2)∵点C到原点的距离为3,∴设点C表示的数为c,则|c|=3,即c=±3,∵点A在点B的左侧,点C在点A的左侧,且点B表示的数为2,∴点C表示的数为﹣3,∵BC﹣AC=4,∴2﹣(﹣3)﹣[a﹣(﹣3)]=4,解得a=﹣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解此题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其知识点.14.如图,已知线段a和b,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利用尺规,按下列要求作图(只保留作图痕迹即可):(1)在射线OA,OB,OC上作线段OA′,OB′,OC′,使它们分别与线段a相等;(2)在射线OD上作线段OD′,使OD′与线段b相等;(3)连接A′C′,C′B′,B′D′,D′A′.解析:详见解析【解析】【分析】(1)以点O为圆心,a为半径作圆,分别交射线OA,OB,OC于A′、B′、C′;、(2)以点O为圆心,b为半径作圆,分别交射线OD,于D′.(3)依次连接A′C′B′D′,即可解答.【详解】解:(1)如图所示OA′、OB′、OC′.(2)如图所示OD′.(3)如图所示A′C′B′D′.【点睛】此题考查作图—复杂作图,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尺规作图.15.已知长方形纸片ABCD ,点E 在边AB 上,点F ,G 在边CD 上,连接EF ,EG .将BEG ∠对折,点B 落在直线BG 上的点B '处,得折痕EM ;将AEF ∠对折,点A 落在直线EF 上的点A '处,得折痕EN .(1)如图(1),若点F 与点G 重合,求MEN ∠的度数;(2)如图(2),若点G 在点F 的右侧,且30FEG ︒∠=,求MEN ∠的度数; (3)若MEN α∠=,请直接用含α的式子表示FEG ∠的大小.解析:(1)90︒;(2)105︒;(3)若点G 在点F 的右侧,2180FEG α︒∠=-;若点G 在点F 的左侧,1802FEG α︒∠=-【分析】(1)由题意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角的定义,角的和差定义计算即可.(2)由题意根据∠MEN=∠NEF+∠FEG+∠MEG ,求出∠NEF+∠MEG 即可解决问题. (3)根据题意分点G 在点F 的右侧以及点G 在点F 的左侧两种情形分别求解即可.【详解】解:(1)因为EN 平分AEF ∠,EM 平分BEF ∠, 所以12NEF AEF ∠=∠,12MEF BEF ∠=∠, 所以1111()2222MEN NEF MEF AEF BEF AEF BEF AEB ∠=∠+∠=∠+∠=∠+∠=∠. 因为180AEB ︒∠=, 所以1180902MEN ︒︒∠=⨯=.(2)因为EN 平分AEF ∠,EM 平分BEG ∠, 所以12NEF AEF ∠=∠,12MEG BEG ∠=∠, 所以1111()()2222NEF MEG AEF BEG AEF BEG AEB FEG ∠+∠=∠+∠=∠+∠=∠-∠. 因为180AEB ︒∠=,30FEG ︒∠=,所以()118030752NEF MEG ︒︒︒∠+∠=-=, 所以7530105MEN NEF FEG MEG ︒︒︒∠=∠+∠+∠=+=.(3)因为EN 平分AEF ∠,EM 平分BEG ∠,所以12NEF AEF AEN ∠=∠=∠,12MEG BEG BEM ∠=∠=∠, 若点G 在点F 的右侧,MEN NEF FEG MEG α∠=∠+∠+∠=, ()()(180)2180FEG NEF MEG AEN BEM ααααα︒︒∠=-∠+∠=-∠+∠=-=--;若点G 在点F 的左侧,MEN NEF MEG FEG α∠=∠+∠-∠=1801802FEG NEF MEG AEN BEM ααααα︒︒∠=∠+∠-=∠+∠-=--=-.【点睛】本题考查角的计算,翻折变换,角平分线的定义,角的和差定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16.小明在学习了《展开与折叠》这一课后,明白了很多几何体都能展开成平面图形.于是他在家用剪刀展开了一个长方体纸盒,可是一不小心多剪了一条棱,把纸盒剪成了两部分,即图中的①和②.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总共剪开了 条棱.(2)现在小明想将剪断的②重新粘贴到①上去,而且经过折叠以后,仍然可以还原成一个长方体纸盒,你认为他应该将剪断的纸条粘贴到①中的什么位置?请你帮助小明在①上补全.(3)小明说:已知这个长方体纸盒高为20cm ,底面是一个正方形,并且这个长方体纸盒所有棱长的和是880cm ,求这个长方体纸盒的体积.解析:(1)8;(2)见解析;(3)200000立方厘米【分析】1)根据长方体总共有12条棱,有4条棱未剪开,即可得出剪开的棱的条数;(2)根据长方体的展开图的情况可知有4种情况;(3)设底面边长为acm ,根据棱长的和是880cm ,列出方程可求出底面边长,进而得到长方体纸盒的体积.【详解】解:(1)由图可得,小明共剪了8条棱,故答案为:8.(2)如图,粘贴的位置有四种情况如下:(3)∵长方体纸盒的底面是一个正方形,∴可设底面边长acm ,∵长方体纸盒所有棱长的和是880cm ,长方体纸盒高为20cm ,∴4×20+8a =880,解得a =100,∴这个长方体纸盒的体积为:20×100×100=200000立方厘米.【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几何展开图,结合具体的问题,辨析几何体的展开图,通过结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化,建立空间观念,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17.如图,∠AOB=∠DOC=90°,OE 平分∠AOD ,反向延长射线OE 至F.(1)∠AOD 和∠BOC 是否互补?说明理由;(2)射线OF 是∠BOC 的平分线吗?说明理由;(3)反向延长射线OA 至点G ,射线OG 将∠COF 分成了4:3的两个角,求∠AOD .解析:(1)互补;理由见解析;(2)是;理由见解析;(3)54°或720()11【分析】(1)根据和等于180°的两个角互补即可求解;(2)通过求解得到∠COF=∠BOF,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出结论;(3)分两种情况:①当∠COG:∠GOF=4:3时;②当∠COG:∠GOF=3:4时;进行讨论即可求解.【详解】(1)因为∠AOD+∠BOC=360°﹣∠AOB﹣∠DOC=360°﹣90°﹣90°=180°,所以∠AOD和∠BOC互补.(2)因为OE平分∠AOD,所以∠AOE=∠DOE,因为∠COF=180°﹣∠DOC﹣∠DOE=90°﹣∠DOE,∠BOF=180°﹣∠AOB﹣∠AOE=90°﹣∠AOE,所以∠COF=∠BOF,即OF是∠BOC的平分线.(3)因为OG将∠COF分成了4:3的两个部分,所以∠COG:∠GOF=4:3或者∠COG:∠GOF=3:4.①当∠COG:∠GOF=4:3时,设∠COG=4x°,则∠GOF=3x°,由(2)得:∠BOF=∠COF=7x°因为∠AOB+∠BOF+∠FOG=180°,所以90°+7x+3x=180°,解方程得:x=9°,所以∠AOD=180°﹣∠BOC=180°﹣14x=54°.②当∠COG:∠GOF=3:4时,设∠COG=3x°,∠GOF=4x°,同理可列出方程:90°+7x+4x=180°,解得:x =90 () 11,所以∠AOD=180°﹣∠BOC=180°﹣14x720 ()11 .综上所述:∠AOD的度数是54°或720 () 11.【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和补角,角平分线的定义,同时涉及到分类思想的综合运用.18.线段AD=6cm,线段AC=BD=4cm ,E、F分别是线段AB、CD中点,求EF.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形可以求得线段EB、BC、CF的长,从而可以得到线段EF的长.【详解】∵E,F分别是线段AB,CD的中点,∴AB=2EB=2AE,CD=2CF=2FD,∵AD=AB+BC+CD=2EB+BC+2CF=6,AC=2EB+BC=4,∴AC+2CF=6,解得,CF=1,同理可得:EB=1,∴BC=2,∴EF=EB+BC+CF=1+2+1=4.【点睛】此题考查两点间的距离,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19.如图,∠AOC:∠COD:∠BOD=2:3:4,且A,O,B三点在一条直线上,OE,OF分别平分∠AOC和∠BOD,OG平分∠EOF,求∠GOF的度数。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检测卷附答案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注意正方体的空间图形,从相对面入手,分析及解答问题.
4.与红砖、足球类似的图形是( )
A.长方形、圆B.长方体、圆
C.长方体、球D.长方形、球
16.天上一颗颗闪烁的星星给我们以“_____”的形象;中国武术中有“枪扎一条线,棍扫一大片”的说法,这句话给我们以“_____”的形象;宾馆里旋转的大门给我们以“_____”的形象.
17.定义:两个直角三角形,若一个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相等,我们就说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同胞直角三角形”.如图,在边长为10的正方形中有两个直角三角形,当直角三角形①和直角三角形②是同胞直角三角形时,a的值是_____.
9.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线段AB=5cm,BC=4cm,那么A,C两点的距离是( )
A.1cmB.9cmC.1cm或9cmD. 以上答案都不对
二、填空题
10.如图,有一个长方形纸片,减去相邻的两个角,使∠ABC=90°,如果∠1=152°,那么∠2=_____________°.
11.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粉笔盒展开如图所示,相对的两个面上的数字之和等于6,则a+b+c=_____.
(1)数一下每一个多面体具有的顶点数 、棱数 和面数 .并且把结果记入表中.
多面体
顶点数
面数
棱数
正四面体
4
4
6
正方体
正八面体
正十二面体
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十面体
12
20
30
(2)观察表中数据,猜想多面体的顶点数 、棱数 和面数 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章空间图形的初步认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关于棱柱的说法:①棱柱的所有面都是平面;②棱柱的所有棱长都相等;③棱柱的所有侧面都是矩形;④棱柱的侧面个数与底面边数相等;⑤棱柱的上、下底面形状相同、大小相等.其中正确的有()A.2个B.3个C.4个D.5个2.下列图形是四棱柱的侧面展开图的是()3.如图所示,一个几何体上半部为正四棱锥,下半部为立方体,且有一个面涂有颜色,下列图形中,是该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的是()4.已知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为如图所示的矩形,则其底面圆的面积为()A.πB.4πC.π或4πD.2π或4π5.将一个正方体沿着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至少需要剪的棱的条数是()A.5B.6C.7D.86.如图所示是一个长方体包装盒,则它的平面展开图是()7.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为1,母线长为2,则圆柱的侧面积为( )A.2B.4C.2πD.4π8.如图,将一张边长为3的正方形纸片按虚线裁剪后,恰好围成一个底面是正三角形的棱柱,这个棱柱的侧面积为( )A.9B.339-C.3259-D.3239-9.若一个圆锥的侧面积是10,则下列图象中表示这个圆锥母线长l 与底面半径r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是( )A. B.C.D.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0. 如图,把一个半径为12 cm的圆形硬纸片等分成三个扇形,用其中一个扇形制作成一个圆锥形纸筒的侧面(衔接处无缝隙且不重叠),则圆锥底面半径是cm.第11题图11. 圆锥底面圆的半径为3 cm,其侧面展开图是半圆,则圆锥母线长为.12. 已知一个圆锥形零件的母线长为3 cm,底面圆的半径为2 cm,则这个圆锥形零件的侧面积为cm2.(用π表示)13. 如果圆锥的底面周长是20π,侧面展开后所得的扇形的圆心角为120°,则圆锥的母线长是.14. 用半径为9 cm,圆心角为120°的扇形纸片围成一个圆锥,则该圆锥的高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m.15. 一个圆锥形零件的母线长为4,底面半径为1,则这个圆锥形零件的全面积是.16. 在Rt△ABC中,∠C=90°,AC=3,BC=4,将△ABC绕边AC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得到圆锥,则该圆锥的侧面积是.17. 如图是一个圆锥形的纸杯的侧面展开图,已知圆锥底面半径为5 cm,母线长为15 cm,那么纸杯的侧面积为cm2.(结果保留π)三、解答题(共46分)18.(6分)如图,有一个圆柱形容器,高为1.2 m,底面周长为1 m,在容器内壁离容器底部0.3 m的点B处有一只蚊子,此时一只壁虎正好在容器外壁,离容器上沿0.3 m与蚊子相对的点A处,则壁虎捕捉蚊子的最短距离为多少(容器厚度忽略不计)?19.(8分)如图为圆锥形和圆柱形两个容器,它们的底面半径的比是2∶3,高的比是3∶2,现在每次用圆锥形容器装满水往圆柱形容器里倒,这样进行若干次后,圆柱形容器满了,圆锥形容器中还剩下200毫升的水,请问圆锥形容器和圆柱形容器的容积分别是多少毫升?20.(8分)如图,圆柱的高为10 cm,底面半径为4 cm,在圆柱下底面的点A处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点B处的食物,已知四边形ADBC的边BC,AD恰好是上、下底面的直径.问:蚂蚁至少要爬行多少路程才能吃到食物?21. (8分)某工厂为高压锅厂做铁皮烟囱配件,配件如图所示由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构成(圆锥做盖,圆柱做出烟管).圆锥的底面半径PQ为20 cm,母线长MQ为25 cm;圆柱的底面半径ON为15 cm,高OH 为40 cm.现在要做100个这样的配件要用多少平方厘米铁皮?(结果保留整数)22.(8分)已知圆柱OO1的底面半径为13 cm,高为10 cm,一平面平行于圆柱OO1的轴OO1,且与轴OO1的距离为5 cm,截圆柱得矩形ABB1A1.(1)求圆柱的侧面积与体积;(2)求截面ABB1A1的面积.23.(8分)李老师在与同学们进行“蚂蚁怎样爬最近”的课题研究时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请你根据下列所给的条件分别求出蚂蚁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的长.(从左到右,一次是图(1)、(2)、(3)、(4))(1)如图(1),正方体的棱长为5 cm,一只蚂蚁欲从正方体底面上的点A处沿着正方体表面爬到点C1处;(2)如图(2),正四棱柱的底面边长为5 cm,侧棱长为6 cm,一只蚂蚁欲从正四棱柱底面上的点A处沿着棱柱表面爬到点C1处;(3)如图(3),圆锥的母线长为4 cm,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如图(4)所示,且∠AOA1=120°,一只蚂蚁欲从圆锥的底面上的点A处出发,沿圆锥侧面爬行一周回到点A处.(1)(2)(3)(4)参考答案1.B 解析:①棱柱的所有面都是平面,正确;②棱柱的侧棱长都相等,而所有棱长不一定都相等,错误;③棱柱的所有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错误;④棱柱的侧面个数与底面边数相等,正确;⑤棱柱的上、下底面形状相同、大小相等,正确.故选B.2. A3. B 解析:选项A和C能折成原几何体的形状,但涂颜色的面是底面,与原几何体的涂颜色面的位置不一致;选项B能折叠成原几何体的形状,且涂颜色的面的位置与原几何体一致;选项D不能折叠成原几何体的形状.4. C 解析:本题考查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注意分底面周长为4π和2π两种情况讨论,先求得底面圆的半径,再根据圆的面积公式即可求解.①底面周长为4π时,半径为4π÷π÷2=2,底面圆的面积为π×22=4π;②底面周长为2π时,半径为2π÷π÷2=1,底面圆的面积为π×12=π.5.C 解析:如果把一个正方体剪开展平的图画出来,发现有5条棱没剪(没剪的棱为两个正方形的公共边),正方体总共有12条棱,所以至少需要剪的棱的条数是12-5=7.6.A 解析:选项A能折叠成原长方体的形状;选项B和C把完全相同的面连在了一起,不能折叠成原长方体的形状;选项D把原长方体的上下两个底面都放在了上面,不能折叠成原长方体的形状.故选A.7. D 解析:圆柱沿一条母线剪开,所得到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它的长是底面圆的周长,即2π,宽为母线长,即2,所以它的面积为4π.故选D.本题考查了圆柱的有关计算,掌握特殊立体图形的侧面展开图的特点,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8.B 解析:这个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长为3,宽为3减去两个三角形的高,再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解答.∵将一张边长为3的正方形纸片按虚线裁剪后,恰好围成一个底面是正三角形的棱柱,∴这个棱柱的底面边长为1,高为1.∴侧面为长为3,宽为3的长方形,∴侧面积为9﹣33.故选B .9.D 解析:圆锥的侧面积=π×底面半径×母线长,把相应数值代入即可求得圆锥母线长l 与底面半径r 之间的函数关系,看属于哪类函数,找到相应的函数图象即可.由圆锥侧面积公式可得l =π10r,属于反比例函数.故选D . 10.4 解析:首先求得圆的周长,利用三等分求得扇形的弧长,利用扇形的弧长等于圆锥底面的周长求得底面的半径即可.∵ 把一个半径为12 cm 的圆形硬纸片等分成三个扇形,∴ 扇形的弧长为13×2π×12=8π(cm). ∵ 扇形的弧长等于圆锥的底面周长,∴ 2πr =8π,解得r =4 cm.11. 6 cm 解析:设圆锥侧面展开图所在圆的半径为R ,因为圆锥底面圆的周长为C =2πr = 6π cm ,所以圆锥侧面展开图半圆的弧长为πR =6π cm ,所以R =6 cm.因为圆锥的母线长等于侧面展开图所在圆的半径,即母线长为6 cm.12. 6π 解析:先计算出底面圆的周长,根据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为扇形,扇形的半径等于圆锥的母线长,扇形的弧长等于圆锥的底面圆的周长,利用扇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底面圆的半径为2 cm ,∴ 底面圆的周长=2π•2=4π(cm ),∴ 圆锥形零件的侧面积=1/2•4π•3=6π(cm 2).13.30 解析:圆锥的底面周长即为侧面展开后扇形的弧长,已知扇形的圆心角,所求圆锥的母线即为扇形的半径,利用扇形的弧长公式求解.将弧长l =20π,n =120代入扇形弧长公式π180n r l中, 得20π=120π180r ,解得r =30. 14. 62 解析:已知半径为9 cm ,圆心角为120°的扇形,就可以求出扇形的弧长,即圆锥的底面周长,从而可以求出底面半径.因为圆锥的高与底面半径、圆锥母线构成直角三角形,所以可以根据勾股定理求出圆锥的高.扇形弧长为l=120π9180=6π(cm),设圆锥底面半径为r,则2πr=6π,所以r=3 cm.因为圆锥的高与底面半径、圆锥母线构成直角三角形,设圆锥的高为h,所以h2+r2=92,即h2=72,h=6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m,所以圆锥的高为6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m.15. 5π解析:利用圆锥的底面半径求得圆锥的底面积、侧面积,两者相加即可得到圆锥的全面积.∵圆锥底面半径为1,∴圆锥的底面积为π,侧面积为πrl=π×1×4=4π,∴全面积为π+4π=5π.16.2 0π解析:运用公式S=πrl(其中用勾股定理求得母线长l为5)求解.由已知得,母线长l=5,半径r为4,∴圆锥的侧面积是S=πrl=π×4×5 =20π.17. 75π解析:纸杯的侧面积=π×底面半径×母线长,把相关数值代入计算即可.纸杯的侧面积为π×5×15=75π(cm2).18. 分析:将容器侧面展开,取点A关于EF的对称点A′,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A′B的长度即为所求.解:如图所示:∵高为1.2 m,底面周长为1 m,在容器内壁离容器底部0.3 m的点B处有一只蚊子,此时一只壁虎正好在容器外壁,离容器上沿0.3 m与蚊子相对的点A处,∴将容器侧面展开,作点A关于EF的对称点A′,连接A′B,则A′B即为最短距离,可得A′D=0.5 m,BD=1.2 m,A′B= = =1.3(m).19.解:圆锥形容器和圆柱形容器的底面半径比为2∶3,则底面积比为22∶32=4∶9,圆锥形容器和圆柱形容器的高的比为3∶2,则圆锥形容器与圆柱形容器的体积比为则圆柱形容器的体积是圆锥形容器体积的,需倒5次圆柱形容器即满,圆锥形容器的容积为=400(毫升),圆柱形容器的容积为(毫升).答:圆锥形容器的容积是400毫升,圆柱形容器的容积是1 800毫升.20. 解:把圆柱侧面沿着直线AC剪开,得到矩形如下:第20题答图则AB的长度为所求的最短距离,根据题意知圆柱的高为10 cm,底面半径为4 cm,则可以知道AC=10 cm,BC=底面周长,∵底面周长为2πr=2×π×4=8π(cm),∴BC=4π cm.根据勾股定理,得AB2=AC2+BC2,即AB2=102+(4π)2,∴AB=cm.答:蚂蚁至少要爬行cm才能吃到食物.21.解:圆锥底面周长为2π×20 =40π(cm),圆锥侧面积为×40π×25=500π(cm2),圆柱底面周长为2π×15 =30π(cm),圆柱侧面积为30π×40=1200π(cm2),100个配件所需的铁皮为100×(500π+1200π)≈534 071(cm2).答:做100个这样的配件约需要534 071 cm2的铁皮.22. 解:(1)因为圆柱OO1的底面半径为13 cm,高为10 cm,所以圆柱的侧面积为2πRh=2π×13×10=260π(cm2).体积为πR2h=π×132×10=1690π(cm3).(2)在上底面圆中知O1到A1B1的距离为5 cm,利用勾股定理得截圆柱所得矩形ABB1A1的上底边长为24 cm,所以截面ABB1A1的面积为10×24=240(cm2).23. 解:(1)将面ABB1A1与面BCC1B1展开在一个平面上,可得AC==.1(2)分两种情况:①将面ABB1A1与面BCC1B1展开在一个平面上,可得AC===.1②将面ABB1A1与面A1B1 C1D1展开在一个平面上,可得AC==.1∵>最短路程为cm.(3)由已知得所求的最短路程为图(4)中线段AA1的长度:A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