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康复工作介绍
残疾人的社 会康复服务内容
残疾人的社会康复服务内容残疾人是社会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在生活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社会康复服务旨在帮助残疾人提高生活质量,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全面融入社会。
以下将详细介绍残疾人社会康复服务的主要内容。
一、医疗康复服务医疗康复是残疾人康复的基础,包括疾病的诊断、治疗、康复训练等。
对于残疾儿童,早期的医疗干预至关重要,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残疾程度,提高康复效果。
对于成年残疾人,及时的医疗救治和康复治疗可以缓解病情,改善身体功能。
1、康复评定通过专业的评估手段,对残疾人的身体功能、残疾程度进行准确评估,为制定康复计划提供依据。
2、物理治疗利用物理因子如电疗、光疗、热疗等,帮助残疾人缓解疼痛、改善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
3、作业治疗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残疾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如穿衣、进食、洗漱等。
4、言语治疗针对言语障碍的残疾人,进行发音训练、语言理解和表达训练等。
5、康复辅具适配为残疾人提供合适的辅助器具,如轮椅、拐杖、假肢等,提高他们的行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二、教育康复服务教育是残疾人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1、特殊教育为残疾儿童提供专门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根据不同的残疾类型和程度,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培养他们的知识和技能。
2、融合教育推动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促进他们与正常儿童的交流和融合,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3、职业教育针对有就业意愿和能力的残疾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为就业创造条件。
4、远程教育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无法到校接受教育的残疾人提供远程教育服务,拓宽教育渠道。
三、职业康复服务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是社会康复的重要目标之一。
1、职业评估对残疾人的职业能力、兴趣爱好进行评估,了解其适合从事的职业类型。
2、职业培训根据评估结果,为残疾人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如计算机操作、手工制作、烹饪等。
3、就业指导包括简历制作、面试技巧培训等,帮助残疾人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
残疾人康复职责和工作制度
残疾人康复职责和工作制度残疾人康复的职责和工作制度包括以下方面:1. 康复评估和制定康复方案:康复人员需要对残疾人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其身体情况、康复需求和目标,然后制定有效的康复方案,包括医疗、康复治疗、康复训练等。
2. 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残疾人康复人员要根据康复方案开展相应的治疗和训练工作,比如物理治疗、职业治疗、言语治疗等。
3. 康复辅助器具配置和使用指导:根据残疾人的需要,康复人员要参与康复辅助器具的选择、配置和使用指导,确保残疾人能够正确有效地使用辅助器具。
4. 康复咨询和心理支持:康复人员要为残疾人及其家属提供康复咨询和心理支持,帮助他们理解和面对残疾的现实,增强康复信心,解决康复过程中的困惑和难题。
5. 康复教育和培训:康复人员要向残疾人及其家属提供康复教育和培训,包括康复知识、康复技巧、日常护理等方面的指导,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和康复效果。
6. 康复管理和评估:康复人员需要对残疾人的康复过程进行管理和评估,及时调整康复方案,跟踪康复效果,保证康复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至于工作制度方面,具体规定会根据不同的康复机构和工作单位而有所不同,但通常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工作时间安排:规定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休假制度、加班补偿等。
2. 职责分工和工作流程:明确康复人员的职责范围和工作流程,确保工作任务的顺利进行。
3. 团队合作与协调:要求康复人员之间进行良好的团队合作,协调各方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4. 保密与隐私保护:明确康复人员对残疾人个人信息的保密义务,保护残疾人的隐私权。
5. 专业培训与继续教育:要求康复人员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并鼓励继续教育,保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更新。
这些是一般情况下的残疾人康复职责和工作制度,具体会根据不同的康复机构和工作单位有所不同。
残疾人康复服务内容三篇
残疾人康复服务内容三篇篇一:残疾人康复服务内容1、康复医疗服务。
为偏瘫、脑瘫、截瘫、中风后遗症等残疾人提供康复治疗,白内障、肢体矫治手术等转诊服务,康复护理、家庭康复病床等。
2、康复训练指导服务。
立足残疾人家庭,充分利用社区康复设施,指导各类残疾人开展康复训练、制定计划、传授方法、制作训练器具、矫形器使用、评估效果等。
具体如下:肢体残疾:对偏瘫病人开展以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为主的康复训练,指导训练器具的使用。
对脑瘫病人开展“运动功能、姿势矫正、语言训练、日常活动”四个方面的康复训练。
智力残疾:对智力残疾人开展“运动、感知、认知、语言交往、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六个方面的康复训练。
听力残疾:指导听语障碍者或聋儿家长开展听力语言训练、耳聋预防、选配助听器转介服务等。
视力残疾:指导视力残障者视功能训练和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做好低视力配镜后随防工作及转介服务等。
精神残疾:利用多种形式对精神病患者进行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教育,督促指导药物治疗、用药安全监测,开展生活技能、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康复服务。
3、心理支持服务。
通过了解、分析、鼓励和指导等方法,帮助他们树立康复信心,正确面对自身残疾,鼓励亲友理解关心残疾人,支持配合康复训练。
4、知识普及服务。
为残疾人及家属、亲友举办健康等知识讲座,开展康复咨询活动,发放康复知识小册子、普及读物等,传授残疾预防知识和康复训练方法。
5、用品用具服务。
根据残疾人的状况和需求,提供用品用具的信息,提出选用用品用具的意见、实施转介服务等。
6、咨询转介服务。
根据残疾人在康复医疗、康复训练、心理支持及用品用具等方面不同的康复需求,联系有关机构和人员,对本社区暂时无法进行康复服务的残疾人,提供有针对性的转介,做好登记和跟踪服务。
篇二:残疾人康复服务内容一、元旦:新年开始以和残疾人见面交谈为主,一方面对上年开展的工作进行小结,一方面对今年工作进行鼓励、布置,动员其训练、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了解其困难情况,作出对策,针对不同类型的残疾人情况,判定适合残疾人个体的全年计划,重点抓好肢体残疾人、脑瘫儿童、智力残疾儿童的训练工作,对其他残疾人做好康复服务。
2024年残疾人康复工作总结模版(2篇)
2024年残疾人康复工作总结模版____年残疾人康复工作总结一、工作背景和介绍____年是我国残疾人康复工作深入推进、迈向新阶段的一年。
本文将对____年残疾人康复工作进行总结,并对未来工作提出展望。
二、工作概况(一)残疾人康复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在____年,国家继续加大对残疾人康复事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确保残疾人享有平等的康复权利。
(二)全面推进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在____年,国家加大对残疾人康复机构的建设力度,增加投入,提升康复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
同时,推动养老机构与康复机构的融合发展,为残疾人提供全方位的康复服务。
(三)康复辅具供给系统的完善在____年,国家对康复辅具供给系统进行了改革和完善,进一步提升了辅具的质量和服务水平,确保残疾人能够获得适合的康复辅具。
(四)残疾人康复人才队伍建设的加强在____年,国家加大对残疾人康复人才队伍建设的力度,提升康复人才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通过充实人才队伍,提供更加优质、专业的服务。
三、工作亮点(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在____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进一步完善了残疾人康复政策。
政策文件围绕着残疾人康复的各个方面,包括康复机构建设、康复辅具供给、康复人才队伍建设等,为残疾人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二)康复机构建设成效显著在____年,国家持续加大对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的投入,使得康复机构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明显提升。
同时,康复机构的服务范围也得到了拓展,不仅提供康复治疗,还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咨询、康复教育等多种服务。
(三)康复辅具供给系统改革取得成果在____年,国家对康复辅具供给系统进行了全面改革,确保残疾人能够得到合适的康复辅具。
改革后的供给系统建立了健全的辅具申请和发放流程,提高了辅具的供应效率和质量。
(四)康复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在____年,国家加大对残疾人康复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通过加强培训和选拔等措施,提升了康复人才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残疾人康复工作介绍
• 全面开展和推进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
――社区康复的定义和意义 社区康复是指在政府主导、相关部门密切配合、 社会力量广泛支持、残疾人及其亲友积极参与下, 使广大残疾人在社区内得到全面康复服务的一种康 复工作模式。 社区康复工作在整个康复工作中占据重要位子, 是2015年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主要途 径,是大多数残疾人特别是农村残疾人就近就便享 有康复服务有效方法。它具有低投入、广覆盖、可 及性强的特点。可以在短时期内快速扩大残疾人康 复覆盖面。
2.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主要内容
①完善和规范康复服务机构建设,明确各级各类康复机构职能, 合理规划和布局残疾人康复机构 ――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残疾人康复机构。充分发挥三级残 疾人康复机构对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组织、管理和指导作用。特别要把 省级康复中心建设成为全省残疾人康复的人才培训基地和行业示范窗 口。 ――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利用医院,特殊教育学校的现有设施和 技术资源,开展残疾人康复,为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和服务。如目前 我省承担脑瘫儿童和智力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的机构,绝大多数 为卫生部门的医疗机构和教育部门的特教学校。
二是深度开展康复人才培训,全面提升社区康复协调 员服务能力。
今年省政府民生工程安排培训社区康复协调员的康复 机构专业技术人员3000余名。其中社区康复协调员2500名, 对象主要是各设区市残联康复科科长、分管理事长;各县、 市(区)残联分管理事长;各乡(镇)街道专职委员兼社 区康复协调员以及六类技术指导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为 使培训工作有效开展和方便残疾人,我们采取派下去和请 上来的办法,计划从6月-10月,分别在南昌、九江、赣 州、吉安、抚州、上饶等地举办20余期培训班,并针对不 同的对象设计了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时间,聘请国内和省内 知名专家前来授课,目前这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进行中, 受到各地残联和学员的普遍欢迎。
残疾人康复工作安排
残疾人康复工作安排1. 残疾人康复服务的基本概念残疾人康复服务是针对因疾病、创伤或其他原因获得残疾的人,帮助他们增强自我关照、功能康复、生活适应能力和社会融合能力等方面的服务。
残疾人康复服务的主要任务是恢复、促进和维持残疾人的健康,改善生活质量,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真正的平等。
2. 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组成部分残疾人康复工作组成部分主要包括:(1)残疾人康复诊断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第一步是对残疾人的疾病和状况进行诊断。
通过针对不同类型和程度的残疾人进行个性化诊断和评估,找到康复的关键问题和治疗方案。
(2)残疾人康复方案制定针对残疾人的不同特点和不同类型的残疾,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包括日常生活和工作上的康复方案,以及有助于他们重返社会的社会适应方案。
(3)康复训练和医疗保健服务在制定好康复方案后,应根据残疾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康复训练和医疗保健服务。
这包括身体力量和运动能力的训练、精神上的康复、社会技能和职业培训等方面。
(4)辅助器具和装置的使用残疾人康复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使残疾人使用辅助器具和装置,以帮助他们进行康复。
这包括使用假肢、轮椅和助听器等各种设备,以帮助残疾人同他人一样生活和工作。
(5)社会支持服务对于那些重度残疾人,特别重视社会支持服务。
这包括为残疾人提供相关信息、咨询和支持。
同时,也应认真考虑残疾人的工作机会和教育机会等方面的服务,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3. 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实施方法(1)制定集中的计划和时间安排制定一个详细的康复计划,计划中应包括完成时间和实施时所需的资金和人力资源。
通过合理的时间安排,可以确保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整体进展和进度掌控。
(2)制定预算和资源的管理计划在制定康复计划的时候,也应注意康复所需的资金和其他资源的安排管理。
这些资金主要包括人力、物力、科技和资金等各种方面的资源。
(3)制定和推广科研项目开展科研项目可以在各个领域提供更好的残疾人康复服务。
通过推广科研项目,可以促进设备的改进和开发、促进康复技术和方法的改进,从而为残疾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残疾人康复职责和工作制度
残疾人康复职责和工作制度残疾人康复是指为了促进残疾人体能、心理和社会功能恢复或提高而进行的一系列综合性医疗、教育和社会工作活动。
残疾人康复的目标是帮助残疾人充分发挥个人潜能,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社会参与。
残疾人康复职责和工作制度是指为了保障残疾人康复工作顺利进行,维护残疾人权益,提高康复工作效果而制定的具体规定。
一、残疾人康复职责1. 评估和诊断:残疾人康复机构和专业人员应对残疾人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了解其残疾类型、程度和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2. 康复治疗:残疾人康复机构和专业人员应根据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提供针对性的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言语治疗等。
3. 康复辅助器具:残疾人康复机构和专业人员应为残疾人提供必要的康复辅助器具,如轮椅、助行器等。
4. 康复训练和培训:残疾人康复机构和专业人员应为残疾人提供各种康复训练和培训,包括生活自理、职业技能等方面的训练。
5. 康复咨询和心理支持:残疾人康复机构和专业人员应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咨询和心理支持,了解其康复过程中的困惑和挑战,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
6. 康复服务导向:残疾人康复机构和专业人员应以残疾人的需求为导向,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康复服务,注重综合治疗和社会融合。
7. 康复效果评估:残疾人康复机构和专业人员应定期对残疾人的康复效果进行评估,调整康复方案,提供持续的跟踪和支持。
8. 康复研究和创新:残疾人康复机构和专业人员应积极参与康复研究和创新工作,推动康复技术和服务的不断提升。
二、残疾人康复工作制度1. 机构设置和管理:残疾人康复机构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注册和设立,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确保康复工作的顺利开展。
2. 人员配备和培训:残疾人康复机构应配备相关专业的康复人员,包括医生、治疗师、康复师等,并定期进行培训,提高专业水平。
3. 康复方案制定和执行:残疾人康复机构应根据残疾人的评估和诊断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并由专业人员进行执行和跟踪。
残疾人康复服务内容及形式
残疾人康复服务内容及形式残疾人康复服务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帮助残疾人提高生活质量,融入社会。
本文将探讨残疾人康复服务的内容和形式。
一、康复服务内容1. 减轻症状和疼痛:残疾人康复服务的首要目标是减轻症状和疼痛,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质。
康复专业人员通过理疗、物理疗法和心理疏导等手段,帮助患者减轻疼痛和不适感。
2. 恢复功能:康复服务还致力于恢复患者的功能,帮助他们克服残疾带来的各种障碍。
康复专业人员通过康复训练、治疗和使用辅助装置,帮助患者重新学习基本生活技能,如自理能力、行走能力等。
3. 促进心理健康:残疾人康复服务还注重促进患者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和自信心。
心理咨询、心理支持和群体活动等形式的康复服务有助于患者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降低焦虑和抑郁情绪。
4. 提供辅助设施:康复服务还包括提供适合残疾人生活和工作的辅助设施。
例如,装配电梯、无障碍通道和辅助工具等,这些设施能够方便患者的出行和日常生活,提高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二、康复服务形式1. 专业康复机构:残疾人康复服务往往由专业的康复机构提供。
这些机构配备有医生、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康复服务。
同时,专业机构还能够提供先进的康复设备和诊疗技术,确保康复效果的最大化。
2. 社区康复中心:社区康复中心是康复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位于社区内,为残疾人提供就近的康复服务。
社区康复中心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康复训练和职业培训等活动,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能力和工作技能。
3. 家庭护理:对于重度残疾人来说,家庭护理是不可或缺的康复服务形式。
家庭护理人员定期上门为患者提供康复护理,包括生活照料、药物管理和康复训练等。
这种形式的服务能够让患者在家庭环境中得到全面的照顾和关爱。
4. 康复辅助组织:此外,康复辅助组织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组织通过组织康复讲座、提供康复咨询和建立康复社交网络等方式,为残疾人提供综合性的康复服务。
残疾人康复职责和工作制度
残疾人康复职责和工作制度残疾人康复职责是帮助残疾人恢复和提高生活能力,促进其融入社会的工作。
具体职责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评估和制定康复计划:对残疾人进行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的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康复目标、康复方法和康复时间等。
2. 康复训练和指导:根据康复计划,组织并进行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职业治疗等,促进残疾人康复和自理能力的提高。
同时,指导残疾人和其家庭成员,提供康复技巧和自我管理的知识。
3. 康复辅助器具的配备与适配:根据残疾人的需要,为其提供合适的康复辅助器具,如轮椅、助听器、义肢等,进行适配及维护。
同时,指导残疾人正确使用和保养器具。
4. 社会融入支持与培训:帮助残疾人进行社会适应和融入,提供职业培训和社交技巧培训等,促进其就业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同时,提供社会支持和辅导,减少残疾人的精神负担。
5. 康复效果的评估与记录:定期对残疾人的康复效果进行评估和记录,调整康复方案,确保康复的持续和有效。
至于工作制度方面,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以及机构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
但一般来说,残疾人康复机构的工作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规定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明确工作时间和休假的安排、调休和年假等。
2. 工资和福利待遇:根据行政部门的规定或机构自身条件,制定薪资标准和福利待遇,包括社保、住房公积金等。
3. 岗位职责和权限:明确每个职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工作的分工与管理的有效进行。
4. 职业培训与发展:提供职业培训和晋升机会,鼓励员工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5. 工作纪律和行为规范:制定工作纪律和行为规范,规定员工在工作中应遵守的规则和行为准则。
同时,需要强调的是,残疾人康复工作是一个涉及多方合作的领域。
不仅需要康复机构和康复医疗人员的共同努力,也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注。
残疾人康复工作安排
残疾人康复工作安排残疾人康复工作安排残疾人康复工作是一项旨在促进残疾人各方面发展并提高其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工作。
为全面、有计划地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工作安排非常重要。
本文将就残疾人康复工作进行具体分析,并提供相关安排建议。
一、数据分析首先要对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对象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了解残疾人的类型、数量、病情、帮助需求等方面的情况。
这样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和社会工作者确认各类残疾人的特点和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康复方案。
二、生活护理残疾人康复工作首先要考虑如何帮助残疾人开展基本的生活护理,如饮食、穿衣、洗漱、如厕等。
针对不同类型的残疾人,不同的康复方案应该制定相应的生活护理标准,并且要定期评估和调整。
三、社交活动残疾人需要进行一定的社交活动才能促进身心上的疏导和情感上的排解,同时也能让残疾人融入社会并感受到流动的生命。
因此,应该安排一些适合残疾人参与的社交活动,如舞蹈、乐器、艺术和手工制作等。
四、康复训练残疾人的康复训练往往是康复工作的重心,其能够帮助残疾人恢复身体和身心的功能。
在制定康复训练方案时,应该根据残疾人的具体情况以确定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训练,并且应该根据不同恢复阶段安排不同的康复训练。
五、职业安置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让残疾人重返社会并变得更具自信,而其中的职业安置显然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最佳途径之一。
残疾人职业安置方案的设计应该根据残疾人的能力和就业意愿来安排,并且应该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技能支持。
总之,残疾人康复工作安排需要系统的、科学的、优化的流程。
每个细节都需要仔细的考虑,每个方案都需要贯彻,最终达到全面的康复效果。
残疾人康复职责和工作制度
残疾人康复职责和工作制度
残疾人康复的职责是通过专业的康复技术和服务,帮助残疾人恢复、改善或最大限度地补偿其身体、心理、社交和职业等各方面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残疾人康复的工作制度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 康复评估:对残疾人进行全面的身体、心理和社会评估,了解其康复需求和潜力。
2. 制定康复目标:根据康复评估的结果,与残疾人及其家庭制定可行的康复目标,明确康复计划。
3. 康复训练:根据康复目标,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包括运动、语言、认知和职业技能等方面的训练。
4. 康复辅助器具:根据残疾人的需要,为其提供适当的康复辅助器具,如拐杖、轮椅、助听器等。
5. 康复治疗:通过物理疗法、职业疗法、言语疗法等专业治疗手段,促进残疾人的康复进程。
6. 康复咨询:为残疾人及其家庭提供康复相关的咨询和支持服务,解答他们的疑问和困惑。
7. 康复跟踪:定期跟踪残疾人的康复进展,适时调整康复计划,确保康复效果。
8. 康复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康复宣传活动,提高社会对残疾人康复的认识和关注。
除了以上职责和工作制度,残疾人康复机构还需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保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康复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残疾人康复工作介绍
残疾人康复工作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关注残疾人的生存状况和康复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残疾人康复工作是指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帮助残疾人恢复或提高身体和心理上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能力,增进对社会的融入感和参与感等,最终达到残疾人社会融合和平等的目标。
一、残疾人康复服务的类型现今的残疾人康复服务类型繁多,包括医疗康复、社会康复、工商康复等。
医疗康复主要是指通过借助各种医疗设备和技术手段,以及医护人员的全方位服务,帮助残疾人恢复、改善或提高身体机能;社会康复则包括职业训练、康复辅助器具配置、日常护理等服务内容;工商康复则是在残疾人自身能力情况下,提供具有一定技术含量或要求一定身体能力的工作,在增加收入同时,增强自我价值的感受。
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现状在我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实行的是一体化康复服务模式,即突破了过去医疗康复与社会康复两者分开的传统模式,通过整合社会力量,实现康复服务整合化、社会化、多元化的难度,充分保障残疾人权益。
根据残疾人康复计划,《现代康复医学》杂志曾经公布了一组统计数据,截至目前,我国残疾人口数已经超过了8500万,其中大部分属于智力残疾和运动残疾,约有1/4的残疾人口需要康复服务,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三、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措施为了更好地实现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目标,我们需要采取全面有效的措施。
(一)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计划康复计划是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基础,制定一个与残疾人实际需求相符的、科学合理的个性化康复计划是至关重要的。
康复计划应当针对行动能力、感觉功能、心理行为、社交交往等因素进行制定,并且应充分考虑残疾人实际情况,量身定制出符合残疾人习惯和生理特征的服务方案。
(二)加强康复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康复技术的推进对于残疾人康复服务的提高至关重要。
目前,国内外的康复设备和技术已经非常先进,如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康复技术等,这些技术可提高康复效果和康复质量,有效降低康复成本,充分保障残疾人的康复需求。
残疾人康复工作总结
残疾人康复工作总结残疾人康复工作是一项关乎社会公平与和谐的重要事业,它不仅关系到残疾人的生活质量,也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
以下是对本年度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总结。
一、工作概述本年度,我们康复中心秉承“以人为本,全面康复”的服务理念,针对不同残疾类别和康复需求,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康复服务和活动。
我们的目标是帮助残疾人提高生活质量,增强社会参与能力,实现自我价值。
二、康复服务内容1. 物理治疗:为肢体残疾人提供专业的物理治疗服务,包括运动疗法、功能训练等,以恢复或提高其运动功能。
2. 职业康复:通过职业评估和培训,帮助残疾人找到适合自己能力和兴趣的工作,实现就业。
3. 心理康复: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支持,帮助残疾人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克服心理障碍。
4. 社会康复:通过组织社会活动,促进残疾人与社会的交流与融合,减少社会排斥。
三、康复成果1. 康复效果显著:通过系统的康复训练,许多残疾人在运动能力、自理能力等方面有了显著提高。
2. 就业率提升:职业康复项目帮助多名残疾人成功就业,提高了他们的经济独立能力。
3. 社会参与度增加:通过社会康复活动,残疾人的社会参与度有了明显提升,社会对他们的接纳度也在增加。
四、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1. 资源分配不均:部分地区和群体的康复资源相对匮乏,需要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
2. 专业人才短缺:康复领域专业人才不足,影响了康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 康复意识不足:部分残疾人及其家庭对康复的认识不够,需要加强康复知识的普及。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加大对康复资源的投入,特别是向边远地区和弱势群体倾斜。
- 加强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康复服务的专业水平。
- 开展康复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公众对残疾人康复的认识和支持。
五、未来展望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康复服务,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
我们相信,通过不懈努力,残疾人的康复事业将取得更大的进步,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残疾人康复工作介绍
• 三种职能:代表、服务、管理。 • XX省残联:1988年5月。→地方残联
残 疾——分类
• 残疾:由于疾病、意外损害、遗传等各种原因所致的人体 解剖结构、生理、心理功能的异常或丧失。
•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残疾人是指 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
残疾预防——政策导向
• 国务院办公厅:《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 年)》,对残疾预防行动进行了具体的部署。
• 《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2017年2月,由国务院颁 布,从法律上确定了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的重要地位, 是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事业法制化的重要标志。
• 我省实施意见政策:《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残疾 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若干意见》。
• 智力残疾:智力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适应行为的 障碍。——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
• 精神残疾:各类精神障碍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由于存在 认知、情感和行为障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
• 多重残疾:存在两种及两种以上残疾。
残 疾——分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我国分类要点:
类别
视力残疾
听力残疾 言语残疾 肢体残疾 智力残疾 精神残疾 多重残疾
全省残疾人数量
• 各类残疾人:320万,占全省人口的6.4% • 持证残疾人120万人
视力残疾 听力残疾 言语残疾 肢体残疾 智力残疾 精神残疾 多重残疾
截止2017年12月
残疾预防——主要致残因素
• 单一因素 • 交互作用:先后、同时
先天残疾:≈12~15%(智力)
残疾人康复工作介绍
残疾人康复工作介绍残疾人康复工作是为了提升残疾人的生活质量、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融入而展开的一系列工作。
这项工作旨在提供适当的康复治疗、提供教育和培训机会,帮助残疾人培养他们的技能和能力,以便能够自主生活和全面参与社会活动。
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全球有约2.6亿人具有某种形式的残疾,其中36万人无法进行日常活动。
这个庞大的人群需要得到关爱和支持,才能实现他们的潜能和目标。
首先,残疾人康复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提供康复医疗服务。
这包括医生、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等专业人员的参与,他们通过各种治疗手段,如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和矫形器具的使用,帮助残疾人恢复身体功能,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日常生活活动。
其次,残疾人康复工作还涉及到为残疾人提供教育和培训的机会。
残疾人教育是实现社会包容和公平的关键因素之一。
许多残疾人因无法获得适当的教育资源而面临辍学的风险。
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目标之一是提供包容性教育,确保每个残疾人都能获得平等的学习机会,发展他们的潜能,并为他们创造一个全面参与的环境。
此外,培训也是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残疾人能够获取就业技能,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
这样一来,他们能够获得自主就业的机会,实现经济独立,同时也能够在社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社会融入是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另一个关键方面。
残疾人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才能真正实现他们的全面融入。
为此,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目标之一是打破社会对残疾人的偏见和歧视,推动社会对残疾人的包容和平等。
这需要通过宣传教育、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以及打造一个友好的社会环境来实现。
最后,残疾人康复工作还需要政府、非政府组织、社区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当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和法规,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
非政府组织和社区应当积极参与,提供专业知识和服务。
而每个人也可以通过关注和支持残疾人康复工作,共同创造一个包容性和平等的社会。
残疾人康复职责和工作制度范文(二篇)
残疾人康复职责和工作制度范文一、康复职责残疾人康复工作是为了促进残疾人身心功能的恢复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以实现残疾人的全面发展和融入社会。
康复工作的职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评估和诊断:康复工作的第一步是对残疾人进行评估和诊断,以确定残疾程度和功能障碍的范围。
评估和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残疾人的身体、精神、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因素,为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提供依据。
2. 制定康复方案:根据评估和诊断结果,康复工作者需要与残疾人及其家属合作制定康复方案。
康复方案应该具体明确残疾人的康复目标、康复手段和康复期限,并且需要根据残疾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调整。
3. 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核心内容,通过各种训练手段和方法,帮助残疾人恢复和改善身体功能。
康复训练需要综合运用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职业治疗等多种方法,根据残疾人的康复方案进行量化和定期的训练。
4. 康复指导和支持:在康复过程中,康复工作者需要向残疾人和家属提供康复指导和支持。
指导包括对残疾人和家属进行康复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帮助他们了解康复过程和注意事项。
支持包括在康复过程中对残疾人和家属的心理和情绪进行关注和疏导。
5. 康复评估和效果评价:康复工作者需要定期对残疾人进行康复评估和效果评价,以了解康复工作的进展情况和效果,为调整康复方案和下一步的康复工作提供依据。
评估和评价需要量化和客观地进行,确保康复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二、工作制度为了保证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工作制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工作制度:1. 工作流程制度:明确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流程,包括评估和诊断、制定康复方案、康复训练、康复指导和支持、康复评估和效果评价等。
工作流程制度可以帮助康复工作者更好地组织和管理康复工作,确保每个环节的质量和效率。
2. 信息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残疾人的基本信息、评估和诊断结果、康复方案和训练记录等。
残疾人康复工作总结标准
残疾人康复工作总结标准一、背景介绍残疾人康复工作是一项涉及康复医学、社会工作、教育、职业训练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工作,旨在帮助残疾人实现身体功能的恢复和社会能力的提升,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
残疾人康复工作涉及多个层面的支持和服务,包括医疗康复、教育培训、社会支持等。
二、工作目标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目标是帮助残疾人实现身体功能的恢复和社会能力的提升,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
具体的目标包括:1. 提供全面的医疗康复服务,包括诊断评估、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配备等;2. 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培训,包括特殊教育、职业培训等;3. 提供社会支持,包括就业援助、社会融入等;4. 建立健全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和覆盖面。
三、工作内容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医疗康复服务:提供残疾人的诊断评估和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康复训练等。
同时,配备合适的辅助器具,如拐杖、轮椅、助听器等,帮助残疾人恢复身体功能。
2. 教育培训:为残疾儿童提供特殊教育服务,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培训计划,帮助他们获得知识和技能。
同时,为成年残疾人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援助,帮助他们融入社会。
3. 社会支持:提供一系列的社会支持服务,如就业援助、社区康复、心理支持等,帮助残疾人融入社会,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
4. 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包括建设康复中心、培训机构等,提高康复服务的水平和覆盖面。
四、工作标准残疾人康复工作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以确保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具体的标准如下:1. 评估标准:残疾人康复工作需要针对每个残疾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包括身体功能、认知能力、精神状态等。
评估需要科学、客观、全面,以确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2. 训练标准:康复训练需要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包括训练内容、训练频次、训练时间等。
训练应该科学、系统,注重个体差异,以提高康复效果。
残疾人康复工作介绍
• 全面开展和推进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
――社区康复的定义和意义 社区康复是指在政府主导、相关部门密切配合、 社会力量广泛支持、残疾人及其亲友积极参与下, 使广大残疾人在社区内得到全面康复服务的一种康 复工作模式。 社区康复工作在整个康复工作中占据重要位子, 是2015年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主要途 径,是大多数残疾人特别是农村残疾人就近就便享 有康复服务有效方法。它具有低投入、广覆盖、可 及性强的特点。可以在短时期内快速扩大残疾人康 复覆盖面。
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主要任务
残疾人康复工作任务繁多,但它的主要任务归 纳起来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围绕一个目标, 建设两个体系,组织实施好三项重点工作。
围绕一个目标:到2015年初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 康复服务”目标。
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是2002年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6个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 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4号)提出的。为使这一目标 更具操作性,2006年卫生部等6部门又共同制定了《中国残疾人 “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审评方案》,明确了审评程序和标准。今 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已明确提出,到 2015初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今年3月,中 残联康复部正式启动“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评审工作,计划于 2011年到2014年对各地进行审评和验收。目前,上海、广州、北 京等地已申请验收,我省因各种因素,计划于2014年申请审评和 验收,初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 据推算,我省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约80万,为他们提供良好 的康复保障和康复服务,尽量满足他们的康复需求,是“十二五” 期间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奋斗目标:
2.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主要内容
残疾人康复职责和工作制度
残疾人康复职责和工作制度残疾人康复是指为残疾人提供全面的康复服务,帮助他们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以及重新融入社会。
为了保障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建立相应的职责和工作制度。
下面是一个关于残疾人康复职责和工作制度的详细说明,共计1200字以上。
一、残疾人康复工作职责1.评估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各有差异,需要通过评估工作来确定具体的康复方案。
康复评估属于康复工作的基础工作之一,专业康复师应根据残疾人的身体状况、康复目标以及康复资源状况进行评估,为后续的康复工作提供指导。
2.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根据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康复计划应包括具体的康复目标、康复方法和康复时间等内容,以满足残疾人康复的需求。
3.开展康复训练:根据康复计划,开展相应的康复训练,包括身体功能训练、生活技能训练、职业技能训练等。
训练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残疾人的康复进程,随时进行评估和调整。
康复训练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训练的质量和效果。
4.提供康复辅助器具:残疾人在康复训练过程中需要使用各种康复辅助器具来提高效果。
康复工作人员应根据评估结果和康复计划,为残疾人提供合适的康复辅助器具,并负责器具的维护和更新。
6.促进社会融入:康复不仅仅是一个个人的恢复过程,更是将残疾人重新融入社会的过程。
康复工作人员应积极促进残疾人社会融入,为他们提供职业培训、就业指导和社交支持等服务,使他们能够真正地成为社会的一员。
二、残疾人康复工作制度1.康复队伍建设制度:建立完善的康复队伍建设制度,包括招聘、培训、考核、激励和退出机制等方面。
康复人员的素质对于提供有效的康复服务至关重要,因此需要通过严格的招聘程序和培训体系来确保康复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
2.康复技术和方法研究制度:康复技术和方法是康复工作的核心内容,需要进行持续的研究和开发。
建立康复技术和方法研究制度,组织相关的科研人员开展康复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工作,不断提升康复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掌握残疾人功能障碍情况及康复治疗、家庭病床、双向转诊和健康指导等需求, 纳入居民健康档案。 (二)根据残疾人的需求及基层卫生机构的职能、条件、为相关残疾人提供相应的社区 康复服务。 (1)为偏瘫、脑瘫、截瘫、截肢、小儿麻痹后遗症、骨关节疾病等肢体功能障碍者,制定 训练计划,做好训练记录、进行效果评估。 (2)提供精神卫生服务和心理咨询服务。早期发现精神疾患,采取家庭治疗,定期门诊 等方式并依托社区内工疗、农疗和娱疗站等机构,对康复期的病人进行治疗和综合性康 复,督促病人服药,监护随访病人,规范填写表卡,预防病情复发,对重度急性期和复 发的病人及时转诊。帮助各类残疾人亲友理解,关心残疾人,积极参与社区康复活动。 (3)在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视力障碍者进行眼科常规检查,早期发现低视力 者,开具转介证明,转介到相应的 眼科专科诊疗单位,及时随诊,掌握诊疗情况,指导患者到康复服务专门机构就医,将 白内障患者转介到条件具备的医疗单位,接受相关咨询、治疗。 (4)对聋儿做到早期发现,及时转介到有关部门,检测聋儿病情发展,变化指导聋儿使用 助听器,协助康复服务专门机构指导聋儿及家长进行语言听力康复训练并接受相关咨询。 (5)做好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发现发育迟缓儿童,及时转介到有关机构进行智力和生长 发育测评,指导家长开展训练,做好记录,进行评估。 (三)将残疾预防与康复知识的普及纳入居民健康教育,举办培训班,发放普及读物, 开展康复咨询和指导。 (四)根据残疾人的需要,提供用品用具的信息、选配、适配、家庭租赁、使用指导以 及简易康复训练器具制作等服务。 (五)开展妇幼保健服务,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发生;进行新生儿筛查,做到“早发现、 早干预、早治疗”,加强计划免疫和慢性病监测,减少疾病致残,对新婚夫妇、孕妇、
康复的基本途径和主要环节有哪些?
。康复的基本途径有机构康复、社区康复,上 门服务。机构康复是指利用的设备和较高的专业技 术,对残疾人开展身体功能、心理辅导、社会适应 等多方面的康复,一般在综合医院的康复科或专门 康复机构进行;社区康复主要利用基层社区内的卫 生、民政、教育、残联等有关部门和一切利用人力、 物力设施等资源,为残疾人提供就近就便的康复训 练与服务,上门服务是介于机构训练与和社区康复 训练与服务之间的一种服务形式,指医疗或康复机 构和社区的康复资源,为辖区残疾人提供上门的康
残联在白内障手术复明工作中要做好哪些工作? 在各级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及残疾人康复办公室的统一协调下, 卫生、残联等相关部门分工协作,各尽其职,组织动员眼科医务 界和社会力量,认真实施国家白内障复明手术计划。在实施过程 中,残联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协调当地政府及卫生民政部门,制定本地白内障复明手术实 施方案,逐级分解下达任务指标,落实配套经费,并组织实施。 (2)负责本地区白内障复明手术的统计汇总。 (3)在城市,重点组织无公费医疗,劳保医疗、统筹医疗的白内 障患者以及自费而又贫困的患者就地、就进接受复明手术,在农 村结合社区普查,摸清白内障患者底数,有计划的组织白内障患 者实施复明手术。 (4)协调当地新闻媒体宣传报道白内障患者恢复视力、改善功能。 走向光明的情况及社会反响。 (5)协调当地医疗机构为医疗队提供相应的检查,手术场所,床 位,药品及常规处理。 (6)依托各地新闻机构,学校、医院、社区康复、地段保健站、 村卫生所、红十字会、居委会和志愿者组织在社区康复服务中应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建 立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共同推进社会化 工作机制;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统筹规划,合 理安排,实现社区资源共有共享,逐步建立机构为指 导,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的康复训练服务网络, 使残疾人普遍得到康复服务,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社 区康复服务工作的思路和方法,总结推广适合本地实 际情况的工作模式,组织技术指导不断提高训练与服 务质量,具体应做好;组织康复需求调查、人员培训、 知识普及、社会宣传、督导检查和考核验收;进行转 介咨询服务,登记统计,指导精神、智力、肢体视力、
康复工作的指导方针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我国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指导方针是:以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 学发展观,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广大残疾 人日益增长的对康复服务的需求坚持社会化工作方 式,以社区为工作平台,加大社会力度,增强康复 服务能力,提高康复技术水平,积极开发社会资源, 使残疾人普遍得到康复服务。 康复工作的基本原则是: 以残疾人的基本需求为重点。从残疾人基本康 复需求出发,兼顾多样性康复需求,紧紧围绕覆盖 面广,时效性强、残疾人迫切需求的康复项目开展 工作。
到熟练运用,辅助盲人安全、独立行走。
助听器在聋儿康复中有什么作用,助听器有那些类型,人工耳蜗的作用是什么,植 入人工耳蜗注意事项有那些? 助听器是一种具有声输出控制,音调、音量可调的声音放大装置。为有一定残留 听力的聋儿佩戴助听器后,通过助听器的微调装置,进行合理的听力补偿,提高其听 到声音、听懂声音的能力。 助听器按佩戴形式主要分为四种类型: ① 盒式助听器:输出功率大。操作方便,电池使用时间长价格,合听力损失眼严重者 及老年人使用。 ② 耳背式助听器:成长弯钩型放在耳廓背后,体积小,便于头发掩盖,不易被人发现, 声音清晰,助听效果好,但必须配置耳膜否则会影响听觉效果。 ③、耳内式助听器;根据耳甲腔形状制作外壳,适用于轻度或中度听力损失者使用,不 适合成长发育的聋儿佩戴, ④、眼睛式助听器。是在耳内式助听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助听器,需专门定做,形 状最小,输出功率小,调节不便,电池容量小。 人工耳蜗是近年来研制的听力重建装置,对于那些听力严重损失的,助听器佩戴 无效或效果甚微的听力语言残疾人来说人工耳蜗植入是一种改善听力的手段,它与助 听器最大的区别是需要通过手术将一种电子装置植入患者的耳蜗当中,外界声音不必 经过耳蜗的毛细胞,而是转换成电信号直接刺激听神经,从而达到“听”的目的。 对于双耳重度或极重度聋,病变部位定位诊断于耳聋者,没有其他禁忌症的患者可以
如何将残疾人社区康复纳入城乡基层卫生服务体系? 将残疾人社区康复纳入城乡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主要措施: (一)依托卫生机构,加强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工作。 依托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院开展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 建立相应设施。同时,可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学校、幼儿园、福利企事业单位、工疗站、残疾 人活动场所,建立满足残疾人全面康复需求的康复站。开展社区康复,要建立工作制度,明确 工作内容,配备康复专(兼)职工作人员及必要的康复设备和康复知识普及读物。 (二)采取措施,鼓励社会力量房展残疾人社区康复。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残联队社会力量参与房展社区康复要给予政策支持和业务指导。承担国家 卡功夫训练和服务任务的社会办康复机构在业务建设、人员培训、经费补贴等方面应享有与公 办康复机构同等待遇。 (三)发挥区域康复服务体系的整体作用。 上级医院康复科和残疾人康复中心及其他残疾人康复专门机构既是直接面向各类残疾人提供服 务的业务实体,也担负着队残疾人社区康复进行业务指导和技术培训任务。各级各类康复服务 机构要大力开展横向纵向业务合作,通过指导、转介等方式形成一体化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 提高整体服务功能。各级康复协会、学会组织也是要面向基层开展咨询、指导、培训等服务。 积极发挥技术支持作用。 (四)整合资源,加大投入,互通信息,促进残疾人社区康复建设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残联要相互配合,建立和完善互通信息、协调工作的机制,共同争取当地 政府加大对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投入,并发挥各自系统内的政策、资源优势,共同做好残疾 人社区康复的工作人员、设施配备和经费补贴等工作。各级残联还要发挥社会化工作优势,积 极争取社会各界支持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和有关机构建设。 (五)强化监督检查,切实保障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康复服务职责得到落实。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创建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等各类检查、评优活动中,要将基层卫生服务机 构开展残疾人康复服务的情况列入考核指标并加以指导。
什么是社区康复?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社区康复是以社区为基地开展残疾人康复的一项 工作。194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卫生组织, 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发表了一份关于社区康复的意见 书,对社区康复做了如下解释:社区康复是 属于社区 发展范畴内的一项战略性计划,其目的是促进所有残 疾人得到康复服务,以实现机会均等,充分参与社会 生活的目标,社区康复的实施,要依靠残疾人及其亲 友,所在社区以及卫生、教育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等 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国的社区康复要从社会经济 发展和残疾人康复需求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政府的领 导下,采取社会化工作方式,将社区康复工作融入社 区建设规划,纳入相关部门业务范畴,充分调动的社
残疾人康复是指采用医学的、工程的、心理 的、社会的和教育的手段,使残疾人的功能恢复 到尽可能好的水平,以便在身体、精神、社会活 动、教育就业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回归社会。在实践工作中, 康复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康复是“全 面康复”,包括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 社会康复等;狭义的康复仅指医学康复。
残联在低视力康复工作中的职责是什么?
低视力康复是一项社会工程,涉及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残联、卫生部门、特教部门、眼 镜行业及众多的医疗机构、盲校、眼镜店、家庭等,需要各方面相互配合、协同完成。 在低视力康复工作中残联的职责是: (1)协调有关部门,制定本地康复工作实施方案,分解下达任务,落实配套经费,组 织实施; (2)理顺各方面关系,建立工作网络,形成工作能力; (3)掌握低视力人群康复需求情况,有计划的组织患者到医院眼科低视力门诊、定点眼镜 店、盲校等进行检查诊断、验光配镜和训练; (4)宣传普及低视力康复知识,广泛动员社会关注和支持低视力康复工作; (5)组织技术培训工作。 什么是定向行走训练?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定向行走训练是指训练视力残疾者依靠听觉等感觉器官、借助盲杖等辅助工具,学会安 全、独立、有效的行走。定向行走内容包括:行走前训练、定向训练、行走训练和盲杖 使用训练等四个方面。 行走前训练指进行心理素质、步态、平衡、避险等训练,帮助盲人消除恐惧胆怯,树立 真确的心态和姿态;定向训练指进行听觉、触觉、嗅觉等训练,提高感受性,达到在环 境中确定自己方位和与周围物体位置关系的认知目的;行走训练指进行随行技巧、独行 技巧训练,达到从一个方位走到另一个方位的目的;盲杖使用指进行盲杖技巧训练,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