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诗词鉴赏必考题型
高一古诗鉴赏试题及答案
高一古诗鉴赏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李白的《静夜思》中,用以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2. 杜甫的《春望》中,描述战乱后国都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3.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表达离别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4.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描绘登高望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5.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对亲人思念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王维的《山居秋暝》?A.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D.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答案:A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王之涣D. 苏轼答案:B3.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出自以下哪首诗?A. 李白的《将进酒》B.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C.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D.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答案:C4.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出自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龚自珍D. 苏轼答案:C5.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出自以下哪首诗?A.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B. 杜甫的《春望》C. 叶绍翁的《游园不值》D.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答案: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杜甫的《登高》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登高》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遭遇的感慨。
诗人以登高望远的视角,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抒发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生的无奈。
2. 请分析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的意境。
高考古诗鉴赏题型及答题方法
高考古诗鉴赏题型及答题方法
在高考古诗鉴赏题型中,常见的有填空题、选择题、解
答题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诗鉴赏题型及答题方法:
1. 填空题:
- 仔细阅读古诗,理解句子结构和语义。
- 根据上下文和句意,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入空白处。
- 注意古诗的意境和修辞手法,选择与整体意思相符的答案。
2. 选择题:
- 仔细阅读古诗,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诗歌的整体内容。
- 注意诗歌的表达手法、修辞手法和意象,判断选项与句子的搭配是否合理。
- 掌握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和韵律形式,有助于正确选择答案。
3. 解答题:
- 仔细阅读古诗,理解诗歌的主题、情感和意象。
- 注意古诗的结构和修辞手法,分析作者的表达意图和手法运用。
- 围绕题目要求,用清晰的语言、合适的论述结构进行分析和回答。
- 结合具体的诗句和例证,提供支持观点的论据和解释。
在准备古诗鉴赏题时,建议多阅读、多分析和多练习。
通过阅读和理解古诗,掌握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和鉴赏方法,提高对古诗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平时可以多做一些练习题,加深对题型和答题技巧的掌握。
此外,注意积累诗歌的常见修辞手法和典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鉴赏古诗。
高中古诗词鉴赏及赏析_古诗词鉴赏题的五种题型及解析
高中古诗词鉴赏及赏析_古诗词鉴赏题的五种题型及解析一、品味炼字类[题目形式](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应对策略]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
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
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题型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问题:首句中的“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解析:“断”字面上是“断绝、隔绝”的意思,结合“音书”一词,可以理解为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含义,再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从被贬之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所作,突出了自己久居蛮荒之地的孤寂、苦闷及对家里人的思念之情,故答案应为: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境况,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二、名句赏析类[题目形式](1)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2)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
(3)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应对策略]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题型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问题:“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解析:这两句诗之所以被后人传诵,是因为它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向人们揭示了深刻的哲理。
鉴赏诗歌试题及答案高中
鉴赏诗歌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项是杜甫的《春望》中的诗句?A.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答案:A2. 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下一句是什么?A. 举头望明月B. 低头思故乡C.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D. 月落乌啼霜满天答案:C二、填空题1. 请填写《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前两句。
答案: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 请填写《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下两句。
答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三、简答题1. 请简述《江雪》中柳宗元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江雪》中,柳宗元通过描绘一幅万籁俱寂、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人生孤独的深刻感悟。
四、论述题1. 请结合《将进酒》的内容,分析李白的豪放情怀。
答案:《将进酒》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诗中通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豪迈的诗句,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豁达态度。
同时,“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等词句,更是体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热爱自由的个性。
五、诗歌创作题1. 请以“春天”为题,创作一首四行诗。
答案示例:春归何处寻,绿意满枝头。
花开不待时,燕舞新枝柔。
结束语: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以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鉴赏诗歌,我们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更能够感悟到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哲理。
希望本次试题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的美。
高中古诗赏析试题及答案
高中古诗赏析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是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C.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D.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答案:A、B2.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下一句是什么?A.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D.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答案:A二、填空题3.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
答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
答案: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三、简答题5. 请简述《静夜思》中所表达的情感及其艺术特色。
答案:《静夜思》表达了诗人李白在月夜中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诗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以明月和霜的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清冷。
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通过抬头和低头的动作,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无限眷恋。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四、赏析题6. 阅读《登鹳雀楼》并分析其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答案:《登鹳雀楼》是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诗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面对大自然的宏伟景象时的豪迈情怀。
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表达了诗人追求更高境界的渴望和不满足于现状的进取精神。
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积极向上,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鼓舞。
结束语:通过以上试题及答案,我们不仅复习了高中阶段的古诗文知识,还对古诗文的赏析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姜楚公画角鹰歌杜甫楚公画鹰鹰戴角,杀气森森到幽朔。
观者贪愁掣臂飞,画师不是无心学。
此鹰写真在左绵①,却嗟真骨遂虚传。
梁间燕雀休惊怕,亦未抟空上九天。
【注释】左绵,地名,代指绵州。
杜甫此诗写于此。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甫的这首诗不是律诗,而是一首古体诗,不求对仗,押韵灵活,形式更加自由。
B.“贪愁”写出了观画人既喜欢角鹰的高飞长空,却又担心它飞去的矛盾心态。
C.画中鹰很传神,真鹰反而让人觉得徒有其名,作者借此抨击现实中人的不辨真伪。
D.“抟空”即盘旋于高空,“抟空九天”让读者想起庄子的“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侧面表现姜楚公所画之鹰生动逼真是本诗一大特点,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献始兴公①王维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
不用坐粱肉,崎岖见王侯。
鄙哉匹夫节,布褐将白头。
任智诚则短,守仁固其优。
侧闻大君子,安问党与雠。
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
贱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感激有公议,曲私非所求。
【注】①始兴公,即张九龄。
王维写此诗,希望获得张九龄的赏识提拔。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两句连用两个“宁”字,有利于作者抒发强烈的情感态度和追求志向。
B.第三句中的“粱肉”比喻富贵的生活,“不用”一词表明作者的厌恶之情。
C.“匹夫”“贱子”是作者谦称自己,“大君子”则用来赞美张九龄,用语得体恰当。
D.“野树林”“涧水流”所营造的意境,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本诗前半部分表现厌恶官场之意,而后半部分又表现欲获赏识提拔之情。
前后是否矛盾?请表明你的观点,并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六幺令·天中节①苏轼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高中语文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题型分类+列题赏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一、意境(画面)类【常见提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诗中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情感?【解题思路】1.题型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即“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意象、画面、情感三个方面。
2.解题步骤:①找出诗中的意象(景、物);②依据诗句内容,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由意象组成的画面——(语言优美);③点明画面的意境特点,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等——(用词准确);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具体准确)。
【答题模式】诗中描写了意象,描绘了的画面(景象),(点明意境特点),表达了作者(体现了“主人公”)的情感(心情,心境)。
【例题赏析】(一)《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问:这首诗描绘怎样的画面,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这首诗描写了岳阳楼、洞庭湖、大雁、山峰、明月、云间、凉风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秋风明月下的浩荡无边的洞庭夜景画面,意境雄浑辽阔、飘渺优美,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登楼远望时,一时乐以忘忧的闲适旷达之情。
【参考译文】登上岳阳楼览尽四周风光,江水辽远通向开阔的洞庭。
看见大雁南飞引走我忧愁之心,远处的山峰又衔来一轮好月。
在高入云间的楼上下榻设席,如同在天上传杯饮酒。
醉酒之后兴起了凉风,吹得衣袖随风舞动我们随之而回。
(二)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有何作用?答:这首诗前两句描写了山峰、受降城、沙地、明月、芦管等意象,描绘了一幅边塞月夜下,月如霜、沙如雪,还传来芦笛哀音的画面,意境荒凉开阔、空廖寂静,体现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参考译文】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
古诗词鉴赏题型与答题格式
古诗词鉴赏题型与答题格式题目1:请简要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几句诗。
(4分)答题格式:1. 诗句内容理解(1分):这几句诗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丽景象,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大海中升起又落入大海,银河星光灿烂,好像也是从大海中涌现出来的。
2. 表现手法(1分):运用了夸张和想象的手法。
3. 情感表达(1分):诗人通过描写大海的宏伟气魄,表达了自己开阔的胸襟和渴望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4. 艺术效果(1分):营造了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让读者感受到大海包容天地的磅礴气势。
解析:首先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这是赏析的基础。
然后明确运用的夸张和想象手法,这种手法能拓展诗歌的意境。
从情感上看,曹操当时的心境和他的政治抱负在诗中有所体现,而这样描写的艺术效果就是让整首诗充满了雄浑壮阔之感。
题目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被称为千古名句,请从修辞和蕴含的哲理角度赏析。
(4分)答题格式:1. 修辞(1分):运用了拟人修辞。
“生”“入”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2. 哲理(2分):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
3. 情感与效果(1分):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解析:从修辞角度看,拟人使诗句更加生动形象。
哲理方面,通过描写自然景象的交替,暗示了新旧事物的交替规律。
这种描写在情感上体现了诗人积极的态度,在艺术效果上能给读者带来鼓舞。
题目3:请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分)答题格式:1. 内容(1分):这两句诗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景象,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
2. 炼字(1分):“争”和“啄”两个字用得极为精妙。
“争”字写出了黄莺争向暖树的活泼动态,“啄”字描写出燕子忙碌地衔泥筑巢的情景。
高中古诗词鉴赏常考6大题型
高中古诗词鉴赏常考6大题型1.提问格式: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⑵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⑶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解答分析:形象(意象):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B、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⑴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⑵形象蕴含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⑶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3.答题步骤:⑴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⑵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⑶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4.答题示例: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答:(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2.1.提问方式:⑴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⑵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⑶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3.答题步骤:⑴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⑶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高中诗词赏析试题及答案
高中诗词赏析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项是杜甫的《春望》中的名句?A.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D.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王维3.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王之涣D. 王安石二、填空题4.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代诗人______的诗句。
5.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春江花月夜》。
三、简答题6. 请简述李白的《静夜思》中所表达的情感。
7. 请分析《江雪》中柳宗元所描绘的意境。
四、赏析题8. 阅读以下诗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请从艺术手法和情感表达两个方面进行赏析。
答案一、选择题1. A2. C3. A二、填空题4. 王维5. 张若虚三、简答题6. 《静夜思》中李白通过夜晚的月光和床前的霜,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家人的牵挂之情。
7. 《江雪》中柳宗元以雪中江景为背景,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又孤独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超脱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四、赏析题8. 此诗句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运用了设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诗中“明月”象征着永恒,而“把酒问青天”则表现出诗人对宇宙和生命的探询。
情感上,诗人通过对月亮的提问,抒发了对人生无常和美好时光的珍惜之情。
结束语通过本试题的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赏析古代诗词,感受诗词中的美和情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高三语文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夜①杜甫绝岸风威动,寒房烛影微。
岭猿霜外宿,江鸟夜深飞。
独坐亲雄剑,哀歌叹短衣。
烟尘绕阊阖②,白首壮心违。
【注释】①此诗为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
当时军阀混战,外族入侵。
②阊阖:阊阖门原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天门,后泛指宫门或京都城门,借指京城、宫殿、朝廷等。
(1)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诗的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①作(南宋)叶梦得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
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②,戈戟云横。
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③。
转眄东流水,一顾功成。
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
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
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
东山④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⑤!【注释】①寿阳:今安徽寿县,曾为楚国都城。
八公山:公元383年,东晋谢安以八万精兵大败前秦苻坚八十万众于此。
②芝兰秀发:比喻年轻有为的子弟。
③奔鲸:前秦溃兵,④东山:指谢安,他曾隐居东山,⑤桓筝:东晋桓伊善弹筝,曾抚筝而歌《怨歌》,以讽谏晋武帝猜忌谢安。
(1)上阕画线句写东晋谢安的风采与战功,与苏东坡笔下周瑜“________、________”的风采与战功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试赏析本词下阕的抒情艺术。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冲雪宿新寨忽忽不乐黄庭坚①县北县南何日了,又来新寨解征鞍。
山衔斗柄三星没,雪共月明千里寒。
小吏有时须束带②,故人颇问不休官。
江南长尽捎云竹,归及春风斩钓竿。
【注】①黄庭坚: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时任汝州叶县县尉。
②束带:陶渊明任彭泽令时,属吏告诉他束带见督邮,他叹道“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遂授印去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县南县北”呈现了一个到处奔忙的诗人形象,“何日了”饱含对公务缠身的厌倦。
高中古诗词鉴赏常考6大题型
高中古诗词鉴赏常考6大题型1.提问格式: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⑵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⑶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解答分析:形象(意象):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B、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⑴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⑵形象蕴含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⑶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3.答题步骤:⑴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⑵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⑶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4.答题示例: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答:(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2.1.提问方式:⑴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⑵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⑶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3.答题步骤:⑴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⑶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高中古诗赏析试题及答案
高中古诗赏析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对《登鹳雀楼》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中“白日依山尽”一句,描绘了夕阳西下,天色渐暗的景象。
B. “黄河入海流”一句,写出了黄河奔腾不息,最终汇入大海的壮阔。
C. “欲穷千里目”一句,表达了诗人想要登高望远,开阔视野的愿望。
D. “更上一层楼”一句,意味着诗人已经站在楼的最高层,准备下山。
答案:D2. 《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句,下列赏析正确的是()A. 诗人赞美了春雨的及时,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
B. 诗人批评了春雨的不合时宜,表达了对春天的厌恶。
C. 诗人表达了对春雨的无感,认为它无关紧要。
D. 诗人表达了对春雨的厌恶,认为它破坏了春天的美景。
答案:A二、填空题3.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表达了诗人对______的感慨。
答案:国破家亡4. 《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表现了诗人______的豪情。
答案:登高望远三、简答题5. 简述《江雪》一诗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两句所描绘的景象,并分析其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案: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冬日江边的寂静景象,千山之中听不到鸟鸣,万径之上不见人迹。
这两句在全诗中起到了铺垫作用,为下文“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境营造了背景,突出了诗人孤独、清高的形象。
四、论述题6. 论述《出塞》一诗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两句所蕴含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的情感。
答案: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回顾和对边塞将士的同情。
“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通过“秦时”和“汉时”两个时间节点,展现了历史的悠久和边关的古老,同时也暗示了边关战事的频繁和持续。
“万里长征人未还”则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家乡、长期戍守边疆的将士们的深切同情,他们为了国家的安宁,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一幅辽阔的历史画卷,也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
高考古诗词鉴赏11类题型
一、分析“诗眼”型(一)句中诗眼1设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设问变式:诗中某句某字(词)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2)从那两句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词)。
(3)此诗某联某句中的某个宇(词)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l词)中哪个更好,为什么?(4)某字(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二)全篇诗眼1、概念解说:所谓“全篇诗眼”,是就诗歌全篇而言的具有统摄或贯穿全篇、揭示主旨等作用的字词。
2、提问方式:(1)全诗的诗眼是某某字,请作简要分析。
(2)有人说,本诗诗眼是某某字,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3)找出全诗的诗眼,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4)本诗是怎样以某某字词统摄全篇或贯穿全篇的?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赏析。
(5)本诗是怎样紧扣某某字词来写的?请作简要分析。
(6)结合诗句,说说这首诗是如何围绕某某字词来表情达意的?(7)诗题为某某字词,通篇虽无某某字词,但句句紧扣某某字词。
请作简要分析。
(8)这首诗是如何突出某某字词的?试作简要分析。
注意:第(4)至(8)种提问方式属于变式提问,碰见此类提问,要注意辨析答题角度。
二、分析句意型1设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2设问变式:(1)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的理解或赏析。
(3)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三、分析主旨型1设问方式: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2设问变式:(1)关于这首诗(词)的内容,有人认为是这样,有人认为是那样,也有人认为是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2)这首诗(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的沧桑。
就诗(词)中有关句子,结合全诗(词)加以赏析。
(3)=请分析某句诗蕴含了作者当时何种心情。
四、分析语言风格型1设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设问变式:(1)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2)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语言艺术)。
诗歌鉴赏题型(高中常见题型)
【古诗词鉴赏:高考真题演练】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考题型*题型1:炼字型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首先确定炼字是哪一个!(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语表义和语里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例1: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题: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
1)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2)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3)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题型2:一词领全诗型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例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问题:“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1)“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
2)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
3)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题型3:分析句意型1、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2、提问变体: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3、解答分析:1)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的常见题型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的常见题型高考语文中的诗词鉴赏是许多考生感到棘手的部分。
了解常见的题型以及掌握相应的解题方法,对于提高诗词鉴赏的得分至关重要。
以下为大家梳理高考语文诗词鉴赏中常见的几种题型。
一、意象分析题意象是诗词中用来寄托作者情思的具体形象。
在这类题型中,通常会要求考生指出诗词中所运用的意象,并分析其蕴含的意义和作用。
例如:“请分析李白《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一句中‘明月’这一意象的作用。
”解题思路:首先要明确“明月”这一意象在传统文化中常常象征着团圆、思念等情感。
在《静夜思》中,作者身处异乡,看到床前的明月,自然引发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
通过“明月”这一意象,烘托出了孤独、寂寞的氛围,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使读者更能体会到作者的思乡之情。
二、意境描绘题意境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组合所营造出的一种氛围和境界。
此类题型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诗词所展现的意境。
比如:“描绘王维《山居秋暝》中所展现的意境。
”应对方法:在描绘意境时,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如明月、清泉、竹林等,然后结合诗人所运用的描写手法,如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等,展开想象,将自己置身于诗中的场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
例如《山居秋暝》,可以这样描绘:“在初秋的傍晚,空旷的山间,新雨过后,空气格外清新。
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林的缝隙洒下,清澈的泉水在山石上潺潺流淌,发出清脆的声响。
竹林里传来洗衣女子的欢声笑语,莲叶摇动,那是渔船顺流而下。
整个画面宁静而优美,宛如一幅清新淡雅的山水画卷,让人陶醉其中。
”三、表达技巧题表达技巧涵盖了诗词创作中的各种手法,如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抒情方式等。
这类题目会让考生分析诗词所使用的表达技巧及其效果。
举例:“分析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解答要点:这句诗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将滚滚东流的长江与历史上众多的英雄人物联系起来,突出了时光的无情流逝和历史的沧桑变迁。
经典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典型题及答案(50题)
经典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典型题及答案(50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康祭酒赴轮台曹唐灞水桥边酒一杯,送君千里赴轮台。
霜粘海眼旗①声冻,风射犀文甲缝开。
断碛簇烟山似米②,野营轩地鼓如雷。
分明会得将军意,不斩楼兰不拟回。
[注]①海眼旗:“海眼”是一种双圆状的防守型军阵,而不同的军阵则是受不同的军旗指挥,所以指挥“海眼阵”的军旗被称为“海眼旗”。
②山似米:唐代常常以“米”喻雪或霜,故此处“山似米”指远山如雪。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题,灞桥点明送别的地点,“千里”写出轮台的遥远,流露出对友人路途安全的忧虑。
B.颔联写轮台环境之恶劣:风吹霜冻的海眼旗的声音,是听觉描写;风透过盔甲缝隙刺入肌骨,是视觉描写。
C.颈联将视角转向远方,远处的沙漠中燃起簇簇狼烟,山上覆盖着皑皑白雪,为描写战争提供了背景。
D.“鼓如雷”,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战争的激烈程度,进一步渲染出轮台的危险环境。
2.这首诗尾联和王昌龄的《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中的三、四句在内容上有相似之处。
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B2.①本诗尾联直抒胸臆,清楚地领会了将军的意思,不消除边关的战乱不会返回家乡。
②王昌龄诗的后两句借景抒情,战斗中,大漠风沙磨穿了身上金属盔甲,但是不打败外族侵略是不回家乡的。
③两首诗都写出了边关将士们的豪壮的英雄本色,体现出保家卫国的英雄情怀。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B.“风透过盔甲缝隙刺入肌骨,是视觉描写”说法错误。
“风射”的意思是“风劲吹”,“犀文甲”是指犀牛皮制的铠甲。
“风射犀文甲缝开”是指风透过盔甲缝隙刺入肌骨。
寒风凛冽,穿透盔甲,直刺肌肤,甚至让人感觉寒风渗进了骨里,这是触觉描写,不是视觉描写。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诗词鉴赏三大题型分析+答题模板
1题型一:鉴赏诗歌“炼字”艺术【设问方式】1.诗中某字用得好(或“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2.某句(联)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请简要分析。
3.诗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4.赏析诗中某字的妙处或说明某字的表达效果。
【答题技巧】炼字是指诗词中那些经过反复推敲,用得贴切、准确、生动,能传神地表现事物、情感等鲜明特征的字词。
古人所谓炼字,主要是炼动词、形容词和虚词(副词、连词等),此外,数词、叠词等也常有涉及。
1动词动词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在写景状物、刻画人物、表情达意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
一些多义和“活用”的动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如“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中的“坼”与“浮”这两个动词描写就用得恰当而极有气势,生动地描写出诗人在洞庭湖上的感觉:眼前是一片无边无际的大水,好像湖东南的吴楚之地都裂开了,甚至整个乾坤都浮在水上。
2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现人或物的特点、性质、状态等的词语,起修饰作用。
形容词作为“炼字”的对象时,要注意其语义双关及活用状况。
如“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王维《归嵩山作》)句中的“满”这个形容词用得精当,写出了秋山落日余晖之广阔而浓稠的感觉。
再如“人烟寒桔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谢朓北楼》)句中的“寒”“老”是属于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意思是说秋天桔柚变红,给桔林中的人家增添了寒意;秋天的风霜使梧桐变老。
数量词有些诗句中的数量词经过了诗人精心斟酌、提炼,往往具有丰富隽永的诗味。
如“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郑谷《早梅》)中“一枝”原作“数枝”,何以最后改作“一枝”呢?因为题为“早梅”,言“数枝”不如“一枝”准确,更能体现节令之早,突出诗人对“凌寒独自开”的早梅的喜爱之情。
4副词有些副词对于诗句准确地传情达意起到重要的关联、辅助作用,品读诗句时不可轻易放过。
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其中的“渐欲”“才能”这两组副词用得稳妥,“渐欲”表现出繁花纷纷扑面而致使诗人越来越产生眼花缭乱的感觉,“才能”表现诗人对春草初生的欣喜和爱怜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鉴赏必考题型
一、容情感型
提问方式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例1】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步骤一(景)这首诗勾勒了大海吞吐日月,蕴涵万千的景象。
步骤二(情)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不畏艰难、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思念家乡、想念亲人、感叹世事、壮志难酬、孤傲脱俗、凄清哀婉、热
爱山水、豁达豪迈、愁苦孤寂、向往美好、恬淡自乐、离愁别绪、焦虑矛盾、遭贬愤世、怀才不遇、惆怅悲凉、踌躇满志等。
二、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
(1)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2)诗歌中多处用到某种写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2】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问)“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哲理?
(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而“千帆”和“万木”
则比喻在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
后来的欣赏者和引用者不以“沉舟”和“病树”自比了,而只采取这一联所表达的哲理,来表明:没落的事物就让它没落吧,新生事物必然要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暇美好的道理。
鉴赏技巧
1、掌握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2、掌握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重点掌握描写和抒情)
3、掌握其他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渲染、用典、抑扬、联想、想象、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
答题步骤:
步骤一:(用什么手法) 步骤二:(写什么容) 步骤三:(有什么作用) 步骤四:(抒什么情感)
三、语言赏析型
提问方式:
(1)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2)诗中某个词能否改为其它的词,说说你的看法。
【例3】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呲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问)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答)“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
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答题步骤:
1.寻找有表现力的词,如:动词、色彩词等等。
2.有运用表现手法的再赏表现手法。
诗词鉴赏常考考点
关于对诗意理解的考查,一般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对诗句意义的理解,对诗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对全诗深层含义的领悟,对全诗名句的感悟,可大致归纳如下:
一、诗歌的主要容
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
②咏物言志诗,通过所咏之物寄托诗人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而引发感慨。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等。
二、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1)豪放洒脱的形象,如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乐观豁达的形象,如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慷慨悲壮的形象,如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5)忠心报国的形象,如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踌躇满志的形象,如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三、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不畏艰难、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思念家乡、想念亲人、感叹世事、壮志难酬、孤傲脱俗、凄清哀婉、热爱山水、豁达豪迈、愁苦孤寂、向往美好、恬淡自乐、离愁别绪、焦虑矛盾、遭贬愤世、怀才不遇、惆怅悲凉、踌躇满志等。
四、诗歌语言的特点
(1)清新自然,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生动形象,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含蓄隽永,如“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4)言简义丰,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5)平实质朴,如“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6)简洁明快,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五、诗歌表现手法
(1)借景抒情。
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寓情于景,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托物言志: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河落日圆“。
(4)动静结合,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5)虚实相生,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6)以小见大,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以乐景写哀情,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8)诗情画意,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9)运用典故,如“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10)运用修辞:比喻“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拟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对偶“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等。
六、诗人的艺术风格
掌握各个诗人的艺术风格,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各诗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例如:
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白的豪迈飘逸,白居易的通俗易懂,王维的诗画一体,王昌龄的雄建高昂,高适的悲壮苍凉,商隐的朦胧隐晦,王昌龄的雄健浑厚,高适、岑参雄浑奇拔,韦应物的清新典雅,愈的奇特新颖,贺的忧郁激愤,元稹的艳丽浅近,禹锡的清峻明朗,商隐的清丽俊逸,杜牧的含蓄绰约,煜的伤感细腻,欧阳修的清丽明媚,仲淹的苍凉悲壮,晏殊的明朗疏淡,轼的旷达豪迈,柳永的缠绵悱恻,黄庭坚的自然流畅,观的情真意切,清照的婉约凄切,陆游的雄浑奔放,辛弃疾的气势雄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