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诗歌鉴赏教案
高中语文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高中语文诗歌散文欣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c9f833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7f.png)
高中语文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教案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对选定的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深入分析,让学生掌握文学欣赏的基本
方法,提高语言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
能力,鼓励他们发表个人见解,同时引导他们学会尊重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教案的内容安排如下:
一、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或播放与诗歌、散文主题相关的音乐、图片等多媒体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为
新课的学习创造情境。
二、诗歌欣赏
1. 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如杜甫的《春望》,首先由教师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
节奏和韵律。
2. 分析诗歌的形式特点,如押韵、对仗、意象等,并讲解这些技巧如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3. 探讨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生平背景和历史时期,理解诗歌深层的含义。
4. 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简短的诗句,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培养创新思维。
三、散文欣赏
1. 选择一篇经典散文,如朱自清的《背影》,教师先进行范读,然后让学生跟读,体会散
文的语言美。
2. 分析散文的结构布局,如开头、发展、转折、结尾等,让学生了解散文的组织结构。
3. 讨论散文中的人物描写、景物描绘和心理描写,指导学生如何捕捉文中的细节,体会作
者的情感。
4.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散文的理解和感悟,增进交流与合作。
四、课堂小结
总结诗歌和散文的特点,强调文学欣赏的方法和意义,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诗歌和
散文,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
五、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作业,如写一篇对所学诗歌或散文的感想,或者模仿文中的风格创
作一篇短文,以此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诗歌鉴赏教案模板高中数学
![诗歌鉴赏教案模板高中数学](https://img.taocdn.com/s3/m/6c15f02b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44.png)
诗歌鉴赏教案模板高中数学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结构;
2.学习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诗歌的能力;
4.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诗歌的基本特征;
2.诗歌的语言运用;
3.诗歌的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诗歌的意义;
2.如何分析诗歌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诗歌《XXXX》,通过展示诗歌的标题和第一段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和猜测诗歌的主题和意义。
二、学习诗歌(15分钟)
1.让学生逐段阅读诗歌,并讨论每一段的内容、语言运用和表达方式;
2.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分析诗歌的结构和形式;
3.指导学生挖掘诗歌中的情感和意义,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三、诗歌赏析(15分钟)
1.组织学生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拓展对诗歌的理解和想法;
3.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运用,探讨诗歌的意义和主题。
四、诗歌表达(10分钟)
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个与诗歌主题相关的短诗;
2.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并相互交流分享。
五、课堂总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美学价值,鼓励学生多读诗、多写诗,培养和提升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六、课后作业
1.背诵本节课学习的诗歌《XXXX》;
2.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写一篇读后感或评论;
3.继续阅读其他诗歌,积累诗歌鉴赏的经验和能力。
高中生诗歌赏析课教案
![高中生诗歌赏析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05c5dd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15.png)
高中生诗歌赏析课教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赏析是一门重要的课程。
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诗歌教学,本文将提供一个高中生诗歌赏析课的教案范本,以期达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诗歌的海洋中遨游,感受语言的魅力。
首先,教案的目标应该明确。
在这个教案中,我们的目标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构成,包括韵律、节奏和意象等,并能够通过赏析诗歌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力。
同时,通过对诗歌的深入分析,学生能够学会如何捕捉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以及如何将这些情感和思想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接下来,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合理。
在诗歌赏析课上,教师可以选取几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作为教学材料。
例如,可以从古诗词中挑选经典的唐诗宋词,也可以从现代诗歌中选择一些风格鲜明、意境深远的作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先对诗歌的背景知识进行讲解,比如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诗歌的形式特点等,为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打下基础。
然后,教学方法要多样化。
在诗歌赏析课上,教师可以采用讲解、讨论、朗读、写作等多种教学方法。
讲解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之间的思想碰撞;朗读可以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声音美;写作则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或创作诗歌。
此外,教学步骤要清晰。
教案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导入、新课讲解、学生活动、总结反馈。
导入部分可以通过提问或者播放相关音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新课讲解部分要详细阐述诗歌的特点和意义,确保学生能够理解。
学生活动部分要让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总结反馈部分则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提升学习效果。
最后,教学评价要全面。
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理解程度、参与度、表达能力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还能够激励他们在诗歌学习上不断进步。
《诗歌鉴赏》教案
![《诗歌鉴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7d4532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e0.png)
《诗歌鉴赏》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诗歌鉴赏》教案《诗歌鉴赏》教案(精选9篇)《诗歌鉴赏》教案篇1(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48 次)时间:2004/11/24、02:36pm 来源:Xiaoyanzi时间:23日下午学生:高三某班教材内容:海子的《日记》,杜甫的《孤雁》,苏轼的《卜算子》课前准备:投影仪投放,苏东坡的画像,字迹。
《诗歌鉴赏》教案
![《诗歌鉴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cc7423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8f.png)
《诗歌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如诗的分类、诗的形式、诗的语言等。
2.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能够分析、评价一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创作热情。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概念:诗的起源、发展历程、分类等。
2. 诗歌的形式:抒情诗、叙事诗、散文诗等。
3. 诗歌的语言:韵律、节奏、押韵、修辞等。
4. 诗歌的鉴赏方法:抓住诗的主题、分析诗的艺术特色、理解诗的意境等。
5. 鉴赏古今中外的经典诗歌。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基本知识,解析经典诗歌。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鉴赏的方法。
3. 互动教学法:分组讨论、分享心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创作实践法:鼓励学生创作诗歌,提高学生的诗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选用权威、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诗歌鉴赏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生动的课件,辅助教学。
3. 教学资源:收集古今中外的经典诗歌,用于教学鉴赏。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品性评价:欣赏学生的诗歌创作,评价其思想内容、艺术形式等。
3. 总结性评价:在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诗歌鉴赏知识的测试,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诗歌的基本概念和形式。
2. 诗歌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
3. 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4. 经典诗歌的分析和欣赏。
教学难点:1. 诗歌深层意境的理解。
2. 诗歌语言的细腻感受和情感把握。
3. 诗歌创作技巧的掌握和运用。
七、教学进度安排第1周:诗歌的基本概念与分类第2周:诗歌的形式与结构第3周:诗歌的语言与修辞第4周:诗歌的鉴赏方法与实践第5周:经典诗歌鉴赏(上)八、教学活动设计1. 第1周:通过引入诗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对诗歌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通过示例分析,让学生初步认识诗歌的分类。
诗歌鉴赏教案模板高中语文
![诗歌鉴赏教案模板高中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6a923676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d4.png)
课题:《【诗歌标题】鉴赏》年级:高中学科:语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阅读、合作讨论、教师引导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诗歌形象、品味诗歌语言、领悟诗歌情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诗歌鉴赏,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美感,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2. 分析诗歌的形象和意境。
3. 品味诗歌的语言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
2. 体会诗歌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文本、教学课件、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诗歌,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 引导学生朗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味。
二、自主阅读与思考1. 学生自主阅读诗歌,提出自己的疑问。
2.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三、合作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形象和意境。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品味诗歌语言1. 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分析修辞手法。
2. 学生举例说明,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深入理解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
2. 学生结合诗歌背景和自己的感悟,阐述对诗歌的理解。
六、拓展延伸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如仿写诗歌、撰写诗歌鉴赏文章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和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七、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回顾课堂学习,提出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八、课后作业1. 课后复习诗歌,巩固所学知识。
2. 撰写诗歌鉴赏文章,提升鉴赏能力。
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 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如何?3. 教学过程中有哪些值得改进的地方?4. 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备注:1. 本教案可根据具体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教案_语文学习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教案_语文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65dc18df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66.png)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教案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良好的文化涵养。
那么,为了对诗歌鉴赏有更深的了解,接下来,店铺就和大家分享人教版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人教版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讲评,进一步巩固古代诗歌的有关知识,提高鉴赏诗歌的基本能力及解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评,进一步明确诗歌鉴赏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评价诗人的观点态度,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让学生接受古代诗歌的熏陶,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巩固古代诗歌的有关知识,明确诗歌鉴赏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提高诗歌鉴赏题的解题能力。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评讲结合【教学课时】本专题共6课时。
其中讲读课4节,练习课1节,讲评课1节。
教学过程第1课时考纲考点解析【考纲解读】考纲内容考纲阐释考点分布1.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① 鉴赏诗歌的形象。
② 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③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4.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形象包括主人公形象、诗人形象、景物形象、意象和意境。
语言包括品味词语、明确风格。
表达技巧指的是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行文结构、材料取舍、修辞方法等。
评价包括内容主题的评价、思想感情的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考点透析】一鉴赏诗歌的形象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诗歌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体生活环境都是形象。
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就是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6bd1588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80.png)
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习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变革。
2. 理解一些著名古诗词的意义和背景。
3. 发掘古代诗歌的文化意蕴和思想内涵。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古代诗歌的文化背景和艺术表现形式。
2. 分析古代诗歌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3. 了解古代诗人的风格和特点,提高阅读古诗词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掌握如何从文化和思想层面解读古代诗歌。
2.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浏览和欣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古代诗歌或朗读几句古代诗歌进行导入,使学生对古代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
2. 学习2.1 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变革学生首先需要了解古代诗歌与汉赋、唐诗的区别,包括内容、艺术形式和文化意义等方面的不同。
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发展历程,了解各个时代的古代诗歌的变革。
2.2分析著名古诗词的意义和文化背景以唐诗、宋词为例,通过对著名古诗词的背景和文化特点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古代诗歌的文化内涵。
例如:拟古诗歌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政治、文化、宗教思想等方面的联系,以及闲适的田园生活、对故巷儿女的爱情之类系列。
2.3诗人的风格和特点阅读古代诗歌不仅要关注内容,还要关注作者的风格和特点。
通过分析不同诗人的创作特点和写作风格,让学生学会欣赏古代诗歌。
3. 总结3.1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课程中学习到的知识和收获。
3.2 解答学生对诗歌的疑惑和问题。
3.3 引导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感性理解和创造力的发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进行诗歌创作。
五、教学方法1. 旁征博引法。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通过引用现代文化元素和历史事件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文化背景。
2. 对比分析法。
通过与现代文学作品的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3. 案例教学法。
基于唐宋诗词中的部分经典篇目向学生阐释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古代诗歌的特点,让学生学会从具体案例中欣赏古代诗歌。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教案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d0d96b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90.png)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教案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
2.诗歌四首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准确朗读并默写。
4.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5.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过程与方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1.诵读2.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
2.学习《观沧海》,感受诗中洋溢着的饱满激情,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学习王湾《次北固山下》叙事写景的哲理美。
教学步骤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1.作者简介:曹操(155至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善诗歌,以慷慨悲壮见称。
2.介绍背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竭后山。
他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心潮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触景生情写下这首壮丽的诗篇。
诗作融会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
3.解题: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
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高中生鉴赏诗词教案
![高中生鉴赏诗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2d2561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0d.png)
高中生鉴赏诗词教案
教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该设定清晰的学习目标,如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诗词知识,包括诗歌的基本形式、韵律特点、意象运用等;同时,学生应能通过诗词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力。
教学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
选取的诗词应当具有代表性和教育意义,既能体现中华文化的精髓,又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选择唐诗、宋词等不同时期的佳作,让学生感受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文学风貌。
教学方法的运用也是教案设计中的关键点。
教师可以采用讲解、讨论、朗诵、写作等多种教学方式,灵活运用,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讲解诗词时,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在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教案还应包含评价与反馈机制。
教师可以通过作业、小测验或课堂表现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及时的反馈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调整学习策略,不断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
教案的设计还应当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针对不同基础和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诗词鉴赏中获得成长和收获。
古代诗歌鉴赏(一)(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诗歌鉴赏(一)(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46978f3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f3.png)
古代诗歌鉴赏(一)(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代诗歌鉴赏(一)(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古代诗歌鉴赏(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艺术魅力。
2.培养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领悟古诗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感悟古代文化,提高学生审美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前预习文章《古代诗歌鉴赏》。
2. 课中讲解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文学特点,诗人思想和创作风格。
3. 鉴赏李白的诗歌《将进酒》。
4. 学生诵读和欣赏几首古代诗歌,品味其中的文学形式、意境和思想感情。
5. 了解几位著名的古代诗人及其代表作,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三、教学过程设计1. 阅读文章《古代诗歌鉴赏》。
2. 了解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文学特点及其重要意义。
3. 学生诵读和欣赏李白的《将进酒》。
4. 分析《将进酒》的文学形式、意境和思想感情。
5. 学生分组进行古代诗歌朗诵比赛,比赛结束后,老师点评,鼓励学生积极表现。
6. 了解几位著名的古代诗人及其代表作,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7. 学生在课后自学和朗诵古代诗歌,并在下节课上展示自己的成果。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学生需要了解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文学特点及其重要意义。
2. 学生需要学会评析李白的《将进酒》,领悟其中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式:1. 讲授课堂教学2. 学生发言和互动3. 分组进行古代诗歌朗诵比赛四、教学反馈:1. 学生在上课时积极发言,参与学生组织的古代诗歌朗诵比赛。
2. 通过学生报告和展示,了解到学生对于古代诗歌的感悟和理解程度。
3. 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后考试和作业的统计和评分。
五、教学材料:1. 《古代诗歌鉴赏》一文2. 李白的《将进酒》3. 几首古代诗歌的文本4. 学生自学的古代诗歌文本六、教学总结与展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特点和思想,提高了诗歌鉴赏能力,感悟了古代文化,培养了审美意识,增强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
高中诗歌答题鉴赏教案模板
![高中诗歌答题鉴赏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5d704b59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fb.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能够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和主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课堂讨论,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1. 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2. 诗歌语言、形象、情感和主旨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情感和主旨的把握。
2. 诗歌鉴赏的深度和广度。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鉴赏相关资料、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诗歌,了解作者背景。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诗歌鉴赏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歌,引出本次鉴赏的诗歌。
(二)自主学习1. 学生独立阅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2. 学生总结诗歌的语言特点、形象描绘、情感表达和主旨思想。
(三)合作探究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歌。
2. 学生各抒己见,展开讨论,教师点评并引导。
(五)诗歌赏析1. 教师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和主旨。
2.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进一步理解诗歌。
(六)巩固练习1. 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批改并讲解。
(七)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六、作业布置1. 预习下一节课的诗歌。
2. 撰写诗歌鉴赏心得。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课堂教学效果,总结教学经验。
2. 学生反思自身学习情况,提出改进措施。
备注:本教案模板可根据具体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诗歌鉴赏专题教案(新)
![诗歌鉴赏专题教案(新)](https://img.taocdn.com/s3/m/f92e7aa3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63.png)
诗歌鉴赏专题教案(新)第一章:诗歌鉴赏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如节奏、韵律、形象、情感等。
2. 使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如意象分析、情感分析、手法鉴赏等。
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特点:节奏、韵律、形象、情感。
2. 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意象分析、情感分析、手法鉴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难点:如何运用鉴赏方法分析诗歌。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引导学生运用鉴赏方法。
五、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诗歌的基本特点,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讲解诗歌的节奏、韵律、形象、情感等基本特点。
3. 实践:分析具体诗歌,引导学生运用鉴赏方法。
4. 总结:概括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第二章:古代诗歌鉴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使学生能够分析古代诗歌的意象、情感和手法。
3.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题材、形式、语言等。
2. 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意象分析、情感分析、手法鉴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难点:如何分析古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古代诗歌,引导学生运用鉴赏方法。
五、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讲解古代诗歌的题材、形式、语言等基本特点。
3. 实践:分析具体古代诗歌,引导学生运用鉴赏方法。
4. 总结:概括古代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第三章:现代诗歌鉴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使学生能够分析现代诗歌的意象、情感和手法。
3. 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f12837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19.png)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高考诗歌鉴赏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3. 通过对诗歌的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诗歌的类型和特点。
3. 诗歌鉴赏的步骤和方法。
4. 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主旨。
5. 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主旨的分析。
2. 难点: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运用,对诗歌深层含义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首优美的诗歌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术语:介绍诗歌鉴赏的相关概念和术语,如意象、情感、主旨等。
3. 诗歌的类型和特点:分析不同类型的诗歌,如山水诗、边塞诗、豪放诗等,并总结它们的特点。
4. 诗歌鉴赏的步骤和方法:讲解诗歌鉴赏的四个步骤,即读题、析题、答题和点评,并介绍常用的鉴赏方法,如直译法、意译法、比较法等。
5. 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主旨:通过具体诗歌案例,分析意象的营造、情感的表达和主旨的揭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诗歌鉴赏能力: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3. 综合运用能力:评估学生在诗歌鉴赏过程中,对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和深层含义的运用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以及鉴赏的步骤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了高考诗歌鉴赏的基本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诗歌案例的分析,使学生对意象、情感和主旨的理解更加深入。
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鉴赏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经典诗歌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案:理解现代诗歌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案:理解现代诗歌](https://img.taocdn.com/s3/m/48b82693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bb.png)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案:理解现代诗歌一、引言现代诗歌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在高中语文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理解现代诗歌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思辨能力。
本教案旨在通过分析现代诗歌的特点和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鉴赏现代诗歌。
二、现代诗歌的特点1.自由的形式现代诗歌不受传统格律的约束,诗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需要随意排列诗句和词语,创造出个性化的形式。
学生应理解到,现代诗歌的形式自由是一种创作手法,而不是无章可循。
2.抒发个人情感和思想现代诗歌注重诗人的情感和思想的表达,反映诗人对社会、人生、自我等问题的思考和感受。
学生应通过阅读和分析现代诗歌,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3.象征、意象和隐语的运用现代诗歌常常使用象征、意象和隐语等修辞手法,以表达抽象的概念和情感。
学生可通过分析现代诗歌中的词语和句子,理解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4.多样的表达方式现代诗歌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如抒情、叙事、议论等,以呈现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学生应通过分析现代诗歌,掌握不同表达方式下的诗歌特点和技巧。
三、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1.阅读与感悟学生首先应通过阅读现代诗歌,培养对诗歌的感悟。
阅读时,可以先快速浏览整首诗,了解大致的主题和情感,然后再逐句细读,品味其中的意境和语言表达。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应将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
2.分析与解读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应对诗歌进行分析和解读。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a.主题:诗歌的主题是指诗人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学生可以通过分析诗歌中的表面意思和隐含意思来揭示主题。
b.意象与象征: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是表达主题和情感的重要手段,学生可以通过分析诗歌中的形象描述和隐喻来理解其中的意义。
c.语言与节奏:学生可以关注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节奏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音韵表现。
3.比较与评价学生在分析解读的基础上,可以将不同的现代诗歌进行比较,并进行个人的评价。
学生可以比较不同诗人的风格和题材选择,同时也可以对诗歌的表达和情感产生认同或者批评。
诗歌鉴赏教案模板高中
![诗歌鉴赏教案模板高中](https://img.taocdn.com/s3/m/36fb7274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a8.png)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材:《语文》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诗歌的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评价、欣赏诗歌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2. 评价诗歌的艺术价值。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唐代诗人杜甫吗?他有哪些著名的诗作?2.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登高》诗歌,思考以下问题:(1)诗歌的主题是什么?(2)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诗歌中有哪些意象?它们有何象征意义?2.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思考。
三、合作探究1. 小组讨论:(1)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2)探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3)评价诗歌的艺术价值。
2. 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情感、意象和象征意义。
2. 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杜甫的《登高》,谁能简要概括诗歌的主题和情感?2.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
二、深入鉴赏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1)诗歌的结构特点;(2)诗歌的韵律美;(3)诗歌的意境美。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
三、拓展延伸1. 学生创作一首以“登高”为主题的诗歌,并分享自己的作品。
2. 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鉴赏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登高》这首诗歌。
高三诗歌鉴赏教案
![高三诗歌鉴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6980f3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ed.png)
高三诗歌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3.能够欣赏和理解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诗歌作品;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3.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诗歌作品的欣赏和理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3.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诗歌作品的欣赏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2.阅读法:通过阅读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诗歌作品,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3.分析法: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意境、形式等方面,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课堂导入:通过播放一段诗歌朗诵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2.课堂讲解:讲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包括韵律、节奏、意象、意境等方面;3.课堂练习:让学生朗读一首诗歌,并分析其中的韵律、节奏、意象、意境等方面;4.课堂总结:总结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强调诗歌的魅力和重要性。
第二课时: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1.课堂导入:通过播放一段诗歌朗诵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2.课堂讲解:讲解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包括理解诗歌的语言、意境、形式等方面;3.课堂练习:让学生阅读一首诗歌,并分析其中的语言、意境、形式等方面;4.课堂总结:总结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强调欣赏诗歌的重要性和意义。
第三课时: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诗歌作品的欣赏和理解1.课堂导入:通过播放一段诗歌朗诵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2.课堂讲解:讲解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诗歌作品,包括古诗、现代诗、民间诗歌等方面;3.课堂练习:让学生阅读一首古诗、一首现代诗、一首民间诗歌,并分析其中的语言、意境、形式等方面;4.课堂总结:总结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诗歌作品的特点和魅力,强调诗歌对人们的情感和思想的影响。
《诗歌鉴赏》教案
![《诗歌鉴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d99e7d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79.png)
《诗歌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通过诗歌鉴赏,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4. 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2. 诗歌的语言魅力3. 诗歌的形象描绘4. 诗歌的情感表达5. 诗歌的审美鉴赏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分类和鉴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分享诗歌鉴赏的心得。
4.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创作诗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诗歌鉴赏》教材或相关诗歌选集。
2. 参考资料:有关诗歌鉴赏的书籍、文章。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五、教学进程1. 第一课时: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教学内容:介绍诗歌的基本特点(如节奏、韵律、意象等)和分类(如古体诗、近体诗、现代诗等)。
教学活动:讲解、案例分析、互动提问。
2. 第二课时:诗歌的语言魅力教学内容: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教学活动:讲解、案例分析、互动提问、创作练习。
3. 第三课时:诗歌的形象描绘教学内容:探讨诗歌中的意象、象征、寓言等表现手法。
教学活动:讲解、案例分析、互动提问、创作练习。
4. 第四课时:诗歌的情感表达教学内容: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如抒发喜悦、忧伤、愤怒等情感。
教学活动:讲解、案例分析、互动提问、创作练习。
5. 第五课时:诗歌的审美鉴赏教学内容:总结诗歌鉴赏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活动:讲解、案例分析、互动提问、创作练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诗歌鉴赏能力: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评估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 创作练习:评估学生创作的诗歌,了解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对诗歌鉴赏的理解程度。
高中诗词表现手法赏析教案
![高中诗词表现手法赏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3e3e58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2b.png)
高中诗词表现手法赏析教案我们要明确教学目标。
本节课旨在通过对经典诗词的赏析,让学生掌握常见的诗词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并能运用这些手法进行简单的创作。
同时,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是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
我们将选取几首具有代表性的诗词作为案例,如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春望》等。
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师详细解析每首诗的内容和形式,点出其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例如,在《静夜思》中,我们可以分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两句的意象美。
诗人通过“明月光”与“地上霜”的比喻,既表现了夜晚的宁静,又寄托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学生可以学习如何运用比喻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读者产生共鸣。
在《春望》中,杜甫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达了他对国家兴亡的深刻感慨。
这里的“国破”与“山河在”形成鲜明对比,既有历史的沉重感,也有自然的生机勃勃。
通过对这种对比手法的分析,学生能够理解诗人如何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对自然的赞美。
教学方法上,我们采用互动式教学。
鼓励学生主动发言,分享他们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在点评时,不仅肯定学生的见解,还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拓宽思路。
教师还可以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化对诗词的理解。
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后可以布置相关的作业。
比如,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诗词,运用所学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并尝试创作一首自己的诗。
这样的作业既能巩固学生的知识点,又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诗歌鉴赏1——读懂诗歌教案
![诗歌鉴赏1——读懂诗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debb58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71.png)
诗歌鉴赏1——读懂诗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四章“诗歌鉴赏”部分,主要内容为第一章“读懂诗歌”。
详细内容包括诗歌的形成与发展,诗歌的语言特点,以及如何理解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
2. 培养学生读懂诗歌的能力,学会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要素。
3. 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与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诗歌的形成与发展,诗歌的语言特点,诗歌的解读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诗歌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美,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过程细节: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分享感受,引入课题。
2. 讲解:介绍诗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
过程细节:教师通过PPT展示诗歌的发展历程,结合实例讲解诗歌的语言特点。
3. 实践:引导学生阅读一首诗歌,学会分析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过程细节:教师选取一首经典诗歌,指导学生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解读诗歌的方法。
4. 例题讲解:针对一首诗歌,进行详细解读。
过程细节:教师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从题目、作者、背景、内容、手法、情感等方面进行全面解读。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分析一首诗歌,巩固所学知识。
过程细节:教师选取一首适合练习的诗歌,指导学生按照解读方法进行分析,并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诗歌的形成与发展2. 诗歌的语言特点3. 诗歌解读方法语言分析形象分析情感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你喜欢的诗歌,阐述其意境与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更多诗歌作品,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鼓励学生参加诗歌朗诵、创作等活动,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诗歌鉴赏教案【篇一:高考古诗词鉴赏教案】关于古诗词鉴赏,“考试说明”把它定位在“初步”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上。
但在实际的考查中,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向偏低,很多同学都把它视为难以逾越的高峰,望而生畏,望而却步,以至做题时迷迷糊糊地跟着感觉走,很遗憾的丢掉了应该得到的分数。
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同学们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训练:一方面广泛的积累,尽可能多的掌握古诗词。
见多识广肯定会对解题有帮助的!另一方面,就是要研究鉴赏技巧,它是应对考试的重要手段。
这两点结合起来,就是“积累+技巧”的策略。
一、注意积累古诗词的背景知识这方面主要包括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掌握了这些内容,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就能对诗歌进行居高临下的分析了。
关于古代诗人的情况,你能说几个?杜甫: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李白: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辛弃疾:抗金复宋的大业,在气势雄壮的主调之外,也不乏婉转悱恻。
陆游:风格雄浑奔放,明朗流畅《诗经》:现实主义的源头《楚辞》:浪漫主义的源头三曹(曹操、曹丕、曹植):苍凉雄健王维:含蓄生动边塞(岑参、高适):雄浑奇拔李贺:奇诡变幻李商隐:清丽俊逸杜牧:含蓄绰约李煜:颓靡伤感却又细腻感人晏殊:明朗疏淡苏轼:雄健豪放柳永:缠绵悱恻李清照:婉约凄切有一点需要强调,对作者的风格有些初步了解,将给我们带来一定方便。
但也应注意,所谓风格,是指诗人写作的主调,并非没有例外。
大家需要根据情况灵活运用。
二、注意诗词提示性信息(题目、背景提示、注释)请看下边一首诗:近试张水部朱庆余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单看这首诗的内容,好像是写一个新媳妇准备第一次见公婆时梳洗打扮的心理状态的,只有看了题目才知道是作者朱庆余以公婆比喻主考官,以新郎比喻自己的好友张水部,表现自己期待不安,并希望张水部帮助自己过关的心情的。
运用了什么提示信息?再看2010年全国高考卷Ⅱ:梦中作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赖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为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个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此诗根据注释一可以知道这是作者被贬后所写的,而被贬的原因是支持范仲淹的新政。
因此其感情基调可以初步理解为仕途失意以及无奈的思乡之情。
注释二可以看出诗的第三句运用了一个典故。
运用了什么提示信息?因此在诗词赏析的过程中要结合给定的注释,充分利用有效信息。
三、借助各种知识和信息,分析诗歌的情与景。
诗歌是文学作品中抒情的最好形式,从古到今都是这样。
我们鉴赏诗歌就是要品味出诗歌中所抒发的情。
因为诗歌中的情是隐含在各种描写中的,不是平白直露的,这就要求我们目的性很明确得去从各个角度剖析诗歌的各种技巧。
例如1998年全国考题诗歌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这首诗里作者写了草径、荒园、鸟宿树、僧敲门、分野色、动云根等物象,为读者描绘了一幅优美静谧的李凝幽居图。
作者把这些景物描写的这样优美,其表达的感情是什么呢?----自然是喜爱了。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我今天暂且离开,以后还会再来,决不负我们共同约定的归隐的日期),这最后的两居室恰恰印证了作者在前六行中表达的感情,而这种感情实际上就是从对景物的描写中分析出来的。
再看一下2001年全国题: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这首是我们一看题目就知道是送别题材,自古诗人伤离别,作者在表达离别之情时,寓情于景,以景衬情,产生了极好的效果。
你看,在微雨里、在暮钟里,帆显得重,鸟飞得慢,“海门深不见”,前景不明朗,“浦树远含滋”,连远远的江边的树都浸在深情的雨水中,更何况是送别的人呢?人自然是“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了。
这里的景物描写有两个关键之处:“帆来重”、“远含滋”既是写自然景物,又是写人的感情。
由以上几首诗的分析可知,我们在鉴赏古诗词时,分析意境、分析手法、把握感情,都要重视联系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如:题目、作者、背景材料、末联和尾句、诗行中的关键字词等。
再来看一首词的赏析【2010年高考湖北卷】双星凉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
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此词第一题主要考察情感比较鉴赏(与“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比较),那么就要求我们将两首词的情感都必须有个大体的掌握,抓住两首词不同的侧重点。
范词的侧重点在于强调离别的旧愁与新愁,而秦词的侧重点在于强调感情的长久与坚贞。
第二题考察表现手法,要求举例分析。
既然要求举例分析,那么就要求我们在原文中去寻找关键字词,找出具有对比衬托性的地方,比如:“群仙相妒”反衬“双星良夜”;“旧愁多”与“新愁”少;“重搅别离心绪”反衬归去时所添的“新愁”凸显两人感情的真挚与深沉。
四、掌握一些必要的典故和惯用的意象古诗常用典故,用典故可受到言简意赅的奇特效果。
典故的复习要力求避免艰深难懂,但在平时接触过的和常识性的一定要注意尽可能多掌握例如,阅读下边这首宋词,回答后边的问题:如梦令严蕊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他出自谁的什么作品?由此可知这首宋词写的是什么事物?抒发的是什么感情?我们回想一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知道了“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并由此推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桃花,表达了作者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
古诗中的一些惯用意象有特定的用法,如送别诗中常用“柳”、“月”、“长亭”等意象,抒愁写恨诗常用“流水”、“春雨”、“春草”等意象,表达思念的常用“雁”、“红豆”等,表现志节的常用“竹”、“兰”、“梅”、“菊”。
在2002年的高考题中便涉及了这方面的知识: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在做这个题时,如果平时知道“折柳”这个意象的积累,就容易多了。
折柳--惜别、怀远(此处怀远)五、注意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回答古诗鉴赏题,一般字数不会太多,但答题的内容也如一篇议论文一样,要有论点,有论据,重点明确,顺序合理,用语准确,表达到位。
如果语无伦次,用语模糊,即使理解对了,也可能丢分。
古代诗歌鉴赏常用名词术语:评价主旨类深化意境(主旨)意境深远(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分析手法类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
托物言志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寄寓、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
衬托、烘托: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
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侧面描写:怀古伤今、借古讽今:追念古代,伤感现实。
起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语言特点类:勾勒:简洁的语言描写,介绍事物的大概。
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
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
体物入微、穷形尽态(相):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
语言风格类: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
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
简洁:语言简练利落。
浅显:不雕塑饰,不加修饰。
平淡无奇、质朴清新、淡雅、词藻华丽明快:明白通畅。
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
雄健、雄浑:雄壮、强健、浑厚。
文章结构: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
呼应、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
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行文技巧类:虚实相生:虚,多指文章中想像的部分。
水乳交融:紧密结合在一起。
学以致用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流。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提示:1、胸怀淡泊,精神舒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世人。
诗人以“云自我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2、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东溪梅尧臣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守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自唐以来,古人作诗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说诗人既要以自然为师,从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内心深处引发思想情感。
请指出在这首诗总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并说说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趣,又是如何体现的?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体现的思想情趣:如何体现的:提示:1、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2、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闲情逸趣和对优美自然景色的赞美。
3、能结合景(“野凫眠岸”“老树著花”)和情(“有闲意”“无丑枝”)加以分析即可3、阅读下面一首唐代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提示:1、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4、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词首句“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有何言外之意?在结构上起何作用?下片前半部分,作者极力称赞孙权有何用意?提示:1、首句要表述的是,举目远望,我们的中原故土在哪里呢?所能收入眼底的就只有北固亭周遭一片美好的风光了,作者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殊、山河改异之感。
其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于是站在北固楼上,词人不禁兴起了千古兴亡之感,自然引出下p align=right李淋淋/p【篇二: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教案】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