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教案3
流体力学教案第8章边界层理论
第八章 边界层理论§8-1 边界层的基本概念实际流体和理想流体的本质区别就是前者具有粘性。
对层流而言,单位面积摩擦力的大小yud d μτ=,可以看出,对于确定的流体的等温流场,摩擦力的大小与速度梯度有关,其比例函数即动力粘度。
速度梯度yud d 大,粘性力也大,此时的流场称为粘性流场。
若速度梯度yud d 很小,则粘性力可以忽略,称为非粘性流场。
对于非粘性流场,则可按理想流体来处理。
则N-S 方程可由欧拉方程代替,从而使问题大为简化。
Vlv l lV v A y u V l tVl t u mρρμρρ======2223d d d d 粘性力惯性力当空气、蒸汽,水等小粘度的流体与其它物体作高速相对运动时,一般雷诺数很大。
由vVl==粘性力惯性力Re ,则在这些流动中,惯性力>>粘性力,所以可略去粘性力。
但在紧靠物体壁面存在一流体薄层,粘性力却与惯性力为同一数量级。
所以,在这一薄层中,两者均不能略去。
这一薄层就叫边界层,或叫速度边界层,由普朗特在1904年发现。
a .流体流过固体壁面,紧贴壁面处速度从零迅速增至主流速度,这一流体薄层,就叫边界层或速度边界层。
b .整个流场分为两部分 层外,0=∂∂yu,粘性忽略,无旋流动。
层内,粘性流,主要速度降在此,有旋流动。
c .由边界层外边界上∞=V u %99,来定义δ,δ为边界层厚度。
d .按流动状态,边界层又分为层流边界层和紊流边界层。
由于在边界层内,流体在物体表面法线方向(即yu∂∂)速度梯度很大,所以,边界层内的流体具有相当大的旋涡强度;而在层外,由于速度梯度很小。
所以,即使对于粘度很大的流体,粘性力也很小,故可忽略不计,所以可认为,图8-2空气沿平板边界层速度分布外部区域边界层边界层外的流动是无旋的势流。
边界层的基本特征有: (1)1<<Lδ⇒薄层性质,其中L 为物体的长度;沿流方向↑↑→δx 。
(2) 层内yu∂∂很大, 边界层内存在层流和紊流两种流态。
初三化学第八章教学案
第八、九章学习目标双向细目表第1课时什么是有机化合物【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性质,能从组成上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通过实验探究有机化合物的特点;2.了解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特点;3.能用某些实验方法从组成上辨别有机物;4.知道食物中淀粉、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是有机物。
【课前导学】1.人们把像葡萄糖这类含元素的化合物叫做,简称,如食品中的和;组成中不含碳的化合物一般叫做,如;但、和等少数含碳的化合物,由于它们的和跟无机化合物很相似,人们就将它们归入无机化合物。
2.填写物质的分类表,并各举一例:___________:()单质___________:()纯净物___________:()有机化合物:()物质______ 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___ 酸:_________碱:__________________ 盐:_________ 3.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物质:水、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矿物质(无机盐),其中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为无机化合物。
【课堂探索】一、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的区别【整理与归纳1】1.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是指含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简称无机物,一般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2.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多数含有氢元素,其次可能还含有氧、氮、氯、硫、磷等元素。
3.有些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等含碳的化合物(因它们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与无机物相似),仍属于无机化合物。
4.由于有机化合物在结构和组成上的特点,使其种类繁多,性质各异。
(1)碳原子之间的连接顺序和方式不同:直链状和环状,单键、双键、三键等。
注: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为。
(2)碳原子还能与其他元素的原子连接,如:CH3Cl,CH3Br等。
5.不同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相差很大。
初中七年级教案第八章
初中七年级教案第八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本章指定的古诗文;(2)能够掌握古诗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3)能够分析并评价古诗文中的意象、情感和价值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2)运用朗读、默写、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古诗文的内容和主旨;(3)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古诗文进行客观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文的韵味和美感,培养对古诗文的热爱;(2)了解古诗文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3)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1. 指定古诗文:本章指定学习的古诗文包括《观书有感》、《春日》、《游园不值》、《题临安邸》、《墨梅》、《竹石》等;2. 阅读方法与技巧:学会运用朗读、默写、注释、翻译等方法阅读古诗文,理解古诗文的基本内容、意象、情感和价值观;3. 批判性思维:学会对古诗文进行客观评价,分析古诗文中的优点和不足。
三、教学过程:1. 课前预习:让学生提前预习本章指定的古诗文,要求学生熟悉古诗文的内容、作者背景、意象、情感等,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2. 课堂讲解:教师对古诗文进行详细讲解,包括作者背景、诗句解析、意象分析、情感理解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文;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讨论、分享、问答等形式,共同探讨古诗文中的难点、疑点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朗读与默写: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文的朗读和默写,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记忆力,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5. 课堂练习: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学习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3. 测验与考试:定期进行古诗文阅读测验或考试,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掌握程度。
初中体育与健康人教7~9年级第8章 武术教案
5、歇步:两腿交叉靠拢全蹲,左脚全脚着地,脚尖外展,右脚前脚掌着地,膝部贴近左腿外侧,臀部坐于右腿接近脚跟处。两手抱拳于腰间。眼向左方平视。左脚在前为左歇步;右脚在前为右歇步。
2.学生模仿,教师检查。
3.学生进行练习。
要求:前腿弓,后退绷;挺胸、塌腰、沉髋;前脚同后脚成一直线
要求:挺胸、塌腰、脚跟外蹬。
要求:挺胸、塌腰、虚实分明。
要求:挺胸、塌腰、沉髋
要求:挺胸、塌腰、两腿靠拢并贴紧。
队形:全班四列横队集合。
▲
:学生▲:教师
要求:注意了高度集中。
2
8
5
20
55
1
多次
多次
多次
2、马步:两脚平行开立,脚尖正对前方,屈膝半蹲,膝部不超过脚尖,大腿接近水平,全脚着地,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之间,两手抱拳于腰间。
3、虚步:两脚前后开立,右脚外展45度,屈膝半蹲,左脚脚跟离地,脚面绷平,脚尖稍内扣,虚点地面,膝微屈,重心落于右腿上。两手叉腰。眼向前平视。左脚在前为左虚步;右脚在前为右虚步。
组 织 教 法
时间分钟
练习次数
练习
强度
准
备
部
分
基
本
部
分
结
束
部
分
一、课堂常规
1、体育委员整队集合,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课堂点名;
3、宣布本次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和要求;
4、教师检查着装,安排见习生活动。
二、准备活动
中职高职计算机教案:《常用工具软件》第8章教案
●第八章: PDF阅读工具-- Adobe Acrobat reader 课堂讲授:3课时上机操作:1课时●教学目的要求:了解目前主流电子阅读物和电子出版物的文档格式,掌握电子阅读物和电子出版物的阅读方法。
●教学内容:PDF阅读工具-- Adobe Acrobat reader的使用方法。
●教学时数:3●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各种格式的电子阅读物和电子出版物也开始风靡,并以其全新的阅读方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表现形式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转变传统的阅读习惯,开始接受和使用数字化的新型阅读工具来阅读这些电子读物。
2. 讲授新课:Adobe Acrobat Reader是由PDF文件格式的创始者Adobe公司开发的阅读工具,可在任何操作平合上安装,用于流览和打印 Adobe PDF格式文件。
8.1阅读工具简介8.1.1阅读工具种类简要介绍Adobe Acrobat reader、CAJViewe、Foxit PDF Reader,使学生对阅读工具有基本的了解。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演示各工具的使用。
8.1.2阅读工具使用的文档介绍目前常见的电子文档格式:PDF文档、HTML格式和CHM格式、PDF件格式等。
使学生对各种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1、TXT格式:这是最通用、也是最早的一种纯文本格式的帮助文档。
早在DOS时代就已经出现。
它文件体积小,阅读不受限制,几乎所有的文字处理软件都能识别,但是不能插入图片,不能做超链接。
2、HTML格式和CHM格式:超文本作为目前WWW上最流行的文件显示格式,许多帮助文档也采用了这种格式。
这种格式支持图像、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所以它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尤其是超链接的使用,可以随意跳转,方便了用户阅读。
CHM文件格式是微软1998年推出的基于HTML文件特性的帮助文件系统,它也是一种超文本标识语言,在Windows 98中把CHM类型文件称作“已编译的HTML帮助文件”。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数学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8.1基本立体图形3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2
8.1 基本几何图形第2课时圆柱、圆锥、圆台、球、简单组合体立体几何是研究三维空间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的一门数学学科,而三维空间是人们生存发展的现实空间,学习立体几何对我们更好地认识客观世界,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立体几何初步部分,学生将先从对空间几何体观察入手、认识空间图形;再以长方体为载体,直观认识和理解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本节内容既是义务教育阶段“空间与图形”课程的延续和提高,也是后续研究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的基础,既巩固了前面所学的内容,又为后面内容的学习做了知识上和方法上的准备,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课程目标1.认识圆柱、圆锥、圆台、球的结构特征.2.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数学学科素养1.数学抽象:简单组合体概念的理解;2.逻辑推理:圆柱、圆锥、圆台、球的结构特点;3.直观想象:判断空间几何体;4.数学运算:球的相关计算、最短距离等;5.数学建模:通过平面展开图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解决,体现了转化的思想方法.重点:掌握圆柱、圆锥、圆台、球的结构特征;难点:旋转体的相关计算.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小组为单位,采用诱思探究式教学,精讲多练。
教学工具:多媒体。
一、情景导入上节课学了常见的多面体:棱柱、棱锥、棱台,那么常见的旋转体有哪些?又有什么结构特点?要求: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做判断。
而是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研探.二、预习课本,引入新课阅读课本101-104页,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1、旋转体包含哪些图形?2、圆柱、圆锥、圆台、球是怎样定义的?又有什么结构特点?3、什么是简单组合体,特点是什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可商量,最终选出代表回答问题。
三、新知探究一、常见的旋转体1、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三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
旋转轴叫做圆柱的轴;垂直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圆面叫做圆柱的底面;平行于轴的边旋转而成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无论旋转到什么位置,不垂直于轴的边都叫做圆柱侧面的母线。
高中物理第八章讲解教案
高中物理第八章讲解教案教案主题:力的平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力的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3. 能够通过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力的平衡;
4. 能够解决与力的平衡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力的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2.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判断力的平衡的情况;
2. 解决力的平衡相关的问题。
四、教学内容
1. 力的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2.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3. 判断力的平衡的情况;
4. 解决力的平衡相关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例子引出力的平衡的概念;
2. 讲解力的平衡的原理和条件;
3. 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4. 利用实际例子分析力的平衡情况;
5. 练习:让学生进行力的平衡相关的题目练习;
6.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六、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堂练习;
2. 阅读相关教材内容,加深对力的平衡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让学生理解力的平衡的概念和原理,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力的平衡相关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了趣味性和实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在布置作业时,也要确保作业内容与本节课内容密切相关,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理解。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8章 第一节 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教学案 新人教版
3、胎儿体内的血液与母体的血液是直接相通的。( )
4、受精时一般只有一个精子能与卵子结合( )
5、胚胎发育到八个月末开始初现人形。( )
1.练习册第8章第一节
2.写出男女两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胚胎发育{}——受精卵——胎儿——婴儿
2、下列关于结扎输卵管或输精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能够有效阻止生殖细胞的结合B、会使精子或卵子不能形成
C、会影响睾丸的生理功能D、会影响卵巢的生理功能
3、受精卵开始进行细胞分裂的场所是( )
A、子宫B、卵巢C、输卵管D、胎盘
4、人体产生精子和卵子的部位分别是( )
A睾丸和卵巢B阴茎和阴道C睾丸和子宫D输精管和输卵管
学生活动:
1、观察图8—1和图8—2写出男女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讨论:为什么说睾丸和卵巢分别是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
3、分组讨论精子和卵子排出的路线,然后用笔划出路线图
4、观察动物的卵子和精子玻片标本和图片
学生讨论:(1)新生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2)精子和卵子是在什么地方相遇的?(3)精卵结合后在什么地方发育?(4)什么是受精作用(5)精卵结合而成的细胞叫什么?(6)母体是通过什么结构向胎儿提供营养物质的?(7)你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
《第8章第一节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
教学目标
1、(1)、识别男女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识别卵子和精子,描述受精过程(3)、描述胚胎发育过程
2、(1)、培养学生的观察语言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用科学的眼光看待生理卫生知识,打破传统观念,形成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基本理念。以新的视角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这世界上没有理所当然的爱,要懂得感恩。
单细胞生物教案设计
(一)、寻找单细胞生物
1.提出问题:你还知道哪些生物属于单细胞生物?我们在哪里可能找到单细胞生物呢?
各小组根据课前搜索的资料选一个代表交流展示。
2.教师展示实物:一杯水,几个暄软多孔的馒头或面包。组织学生分析讨论以下问题。
(1)这是一杯取自池塘的水,你认为它是清洁的吗?里面可能会有些什么?如何才能鉴定你的想法?
(2)馒头和面包为什么会暄软多孔?你认为这与哪种生物的活动有关?
3.学生交流展示:
在小组分析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各个小组交流展示,说说各自的想法。馒头和面包的制作与酵母菌有关,酵母菌也是单细胞生物吗?
先请生物兴趣小组同学介绍酵母菌的培养过程,教师再播放——酵母菌的发酵将此视频转存到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中)
(将此段内容转存到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中)
(三)、观察水中的小生物
1.组织学生分组实验,观察一滴水中的小生物。
2.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在观察时,你怎样判它们是生物还是非生物?尝试区别这些小生物是动物还是植物。
你所观察单细胞小生物具有哪些基本结构?
根据实验结果,你认为用肉眼可以判断水是否清洁吗?
3.多媒体展示一组单细胞生物的形态图,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找一找显微镜下有没有和图中相似的生物?选择一种画出结构简图。
酵母菌也常给人类带来危害。腐生型酵母菌能使食物、纺织品及其他原料腐败变质,少数嗜高渗透压的酵母菌,如鲁氏酵母(Saccharomyces rouxii)、蜂蜜酵母(Saccharomyces mellis)可使蜂蜜、果酱败坏;有的是发酵工业的污染菌,它们消耗酒精,降低产量或产生不良气味,影响产品质量。有些酵母菌能引起植物的病害,少数还能寄生在人、畜和昆虫体上,例如,白假丝酵母(Candida albicans,又称白色念珠菌)可引起皮肤、黏膜、呼吸道以及泌尿系统等多种疾病;新型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neoformans)可引起慢性脑膜炎、肺炎等。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教学案:第八章 第1节 气体的等温变化-含解析
第1节气体的等温变化1.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其压强与体积变化时的关系,叫做气体的等温变化。
2.玻意耳定律: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p 与体积V 成反比,即pV =C 。
3.等温线:在p -V 图像中,用来表示温度不变时,压强和体积关系的图像,它们是一些双曲线。
在p -1V 图像中,等温线是倾斜直线。
一、探究气体等温变化的规律 1.状态参量研究气体性质时,常用气体的温度、体积、压强来描述气体的状态。
2.实验探究二、玻意耳定律1.内容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与体积成反比。
2.公式pV=C或p1V1=p2V2。
3.条件气体的质量一定,温度不变。
4.气体等温变化的p -V图像气体的压强p随体积V的变化关系如图8-1-1所示,图线的形状为双曲线,它描述的是温度不变时的p -V关系,称为等温线。
一定质量的气体,不同温度下的等温线是不同的。
图8-1-11.自主思考——判一判(1)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跟体积成反比。
(×)(2)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跟体积成正比。
(×)(3)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压强跟体积成反比。
(√)(4)在探究气体压强、体积、温度三个状态参量之间关系时采用控制变量法。
(√)(5)玻意耳定律适用于质量不变、温度变化的气体。
(×)(6)在公式pV=C中,C是一个与气体无关的参量。
(×)2.合作探究——议一议(1)用注射器对封闭气体进行等温变化的实验时,在改变封闭气体的体积时为什么要缓慢进行?提示:该实验的条件是气体的质量一定,温度不变,体积变化时封闭气体自身的温度会发生变化,为保证温度不变,应给封闭气体以足够的时间进行热交换,以保证气体的温度不变。
(2)玻意耳定律成立的条件是气体的温度不太低、压强不太大,那么为什么在压强很大、温度很低的情况下玻意耳定律就不成立了呢?提示:①在气体的温度不太低、压强不太大时,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大,气体分子之间除碰撞外可以认为无作用力,并且气体分子本身的大小也可以忽略不计,这样由玻意耳定律计算得到的结果与实际的实验结果基本吻合,玻意耳定律成立。
九年级化学 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 沪教版
第八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一、学习目标:认识目标:认识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如糖、淀粉、油脂、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等)能力目标:1、能够说出一些食物中的重要营养物质(如大米中含有淀粉,水果中含有维生素等)2、知道怎样判断食品中有无淀粉、葡萄糖。
3、了解蛋白质特性。
了解消毒的一些常识。
了解科学地摄入维生素。
4、了解误食重金属盐后的一些急救的措施。
情感目标:通过本章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营养摄入的重要性和科学性。
第一节什么是有机化合物教学方法:讲授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言]自然界中的物质有千百万种,正是这千百万种物质构成了洵丽多彩的世界,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使我们的生活有滋有味。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将会了解到:1、什么样的物质称为有机化合物;2、食品中含有哪些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对人类的生存与健康有何重要作用;3、淀粉、蛋白质等重要营养物质有哪些性质特点,人们怎样正确摄入这些营养物质。
[引入]在千百万种物质中,有机化合物质占绝大多数。
哪么,什么是有机化合物?它的组成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你已经知道什么?”){你已经知道什么?}葡萄糖、面粉、棉布在空气中会烧焦,煤油、石蜡等物质经点燃后有黑烟冒出。
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这些黑色物质是炭,说明这些物质中含有碳元素。
[引出概念,并板书]1、有机化合物:把葡萄糖这类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2、无机化合物:组成中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般叫做无机化合物。
说明:(1)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碳酸盐等极少数含碳化合物,由于它们的组成与性质与无机化合物很相似,归入无机化合物来研究。
(引导学生看书)(2)有机化合物的一些特性:大多数有机化合物都难溶于水,熔点低,受热易分解,容易燃烧,不易导电等。
(3)有机物除含有碳元素以外,还可能含有氢、氧、氮、磷、硫、氯等元素。
有机物分子中可能含有1个或若干个碳原子,碳原子间可以相互连接成链状或环状,碳原子还可以与其他元素的原子连接,碳原子的连接顺序和方式可以不同。
管理学原理教案(第八章)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案第八章激励§1 激励概述一、关于人性学说(一)人性、动机与激励之间的关系(二)关于人性的学说在如何看待人性的问题上,西方管理学界曾提出过各种不同的假设,后来这些不同的人性假设便构成了西方管理心理学的基石。
1965年,美国心理学家沙因(E·H·Shchein)把流行于西方的几种人性理论概括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复杂人”的假设。
这四种假设表明了西方管理界对于人性看法的发展历程1、经济人♦理性经济人,也可称“实利人”.这是古典管理理论对人的看法,即把人当作“经济动物"来看待♦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人都要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相应采取重视物质刺激,实行严格监督控制的方式2、社会人♦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对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只有次要意义,人们最重视在工作中与周围的人友好相处。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是决定性因素♦采取重视人际关系,鼓励职工参与的方式3、自我实现的人♦“自我实现”假设认为人特别重视自身社会价值,以自我实现为最高价值;♦采取鼓励贡献,自我控制方式。
4、复杂人♦人是矛盾的统一体,人与人是不同的,人是会变的,因此,人是复杂的♦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其行为会因时、因地、因条件而异;♦相应采取系统、权变管理方式.不管人们对于人性有何不同的认识,根据心理学家所揭示的规律,人之所以会采取某种特定的行为是由其动机决定的。
一个人愿不愿意做某项工作,工作的积极性是高还是低,干劲是大还是小,完全取决于他是否有进行这项工作的动机及动机的强弱。
二、动机理论1、动机的含义♦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行为的心理动力.♦动机是一个人产生行为的直接原因2、动机的来源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动机是由未满足的需要引起的1需要–指客观的刺激作用于人的大脑所引起的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心理状态•客观的刺激•缺乏某种东西未满足的需求是形成人的行为动机的根本原因,一个人的行为总是直接或间接、自觉或不自觉地为了实现某种需求的满足.因此,研究人的行为及其规律,必须研究人的需求3、动机的形成♦人的动机是个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因时、因地、因情及其个人内部的身心状况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反应♦有的人之所以懒惰,不是他没有动机,而是因为他的动机没有被激发出来♦人的行为在正常的情况下都是有动机的,动机的产生必然是因为有某种未被满足的需求.但反过来,并不是有需求就会产生引发行为的动机动机理论主要说明了人为什么会采取某种行为的原因,而作为管理者,更关心的是怎样才能使人采取某种特定的行为根据动机理论,一个人的行为取决于其动机的强弱,而动机的形成又取决于人的内在需要和外界的刺激。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第8章 第1节 草原和荒漠
第八章西北地区第1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第一课时草原和荒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以及自然特征。
2.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表现、成因及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1.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本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初步认识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热爱边疆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1.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西北地区的景观变化规律及其成因。
【难点】西北地区的景观变化规律及其成因。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的视频资料,然后出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 提问:这首歌描写的是我国哪个地区的优美景色?教师:不错,蓝天白云,牛羊成群,百鸟歌唱。
歌曲为我们呈现了一幅西北大草原的动人画面。
这节课我们就走进西北,感受西北吧!知识点草原和荒漠【自主学习】(教师展示问题,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72、P73的内容,自主完成)1.读教材图8.3,说出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及其主要的地形区。
答案:位置、范围——位于大兴安岭(山脉)以西,长城、昆仑山(山脉)和阿尔金山(山脉)以北。
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主要是内蒙古高原,西部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
其中,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
2.阅读教材第73页,说出西北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
答案:该区是我国干旱面积最广的地区。
主要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冬冷夏热,降水少,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
其原因是距海较远,并且被山岭重重阻隔,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较少,气候干旱。
3.读教材图8.3,结合教材文字部分,说出西北地区的河流、植被特征。
答案:河流——河流多内流河,其中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注入北冰洋的外流河是额尔齐斯河,位于本区北部。
植被——荒漠和草原广布,其中东部以草原为主,向西逐渐过渡为荒漠草原和荒漠。
《高分子化学》教案第8章配位聚合
第八章立构规整聚合和配位聚合本章要点:1.聚合物的异构:聚合物有多种异构形式,除结构单元的原子与基团排列方式、结构单元的连接方式以及链结构与链构象以外,还有聚合物的立体异构。
聚合物的立体异构涉及结构单元的构型变化,分为“旋光”异构和顺反异构。
2.立构规整聚合物和立构规整聚合:聚合物链具有规整的立体构型排列的聚合物称为立构规整聚合物,结构单元具有一个手性中心的聚合物存在等规和间规两种立构规整聚合物,结构单元的主链含有双键或环结构的聚合物存在全顺式和全反式两种立构规整聚合物。
能形成立构规整聚合物的反应称为立构规整聚合。
3.配位聚合:是由配位引发剂引发的聚合反应。
单体与引发剂中的过渡金属配位形成 配位物,经四元环过渡态单体单元相继插入到过渡金属(Mt)与链末端的Mt–C键之间而进行链增长的聚合反应。
在配位聚合中,增长链活性中心一直与引发剂残片存在配位作用,对链增长反应的立体化学起到控制作用。
4.配位引发剂:Ziegler-Natta引发剂为最早研制出的配位聚合引发剂,基本组成为过渡金属的卤化物和Ⅰ-Ⅲ族金属有机化合物;茂金属引发剂是在Ziegler-Natta引发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均相配位引发剂,过渡金属主要是锆,以环戊二烯结构作为配体;此外还有其它类型的配位引发剂。
从引发剂与活性中心存在配位作用的角度看,以紧密离子对形式进行链增长的离子型引发剂以及某些“活性”自由基聚合的引发剂也属于配位引发剂。
5.配位聚合机理:立构规整聚合物形成的原因是配位聚合机理的最为重要的内容,引发剂和聚合物立构规整性的关系、配位聚合的反应过程、聚合速率与分子量控制也是不可缺少的。
6.典型的配位聚合:非极性烯烃单体和共轭二烯烃单体的配位聚合及其常用的引发剂。
本章要点:1.立构规整度:聚合物的立构规整度有不同的表示形式,二单元组、三单元组或四单元组的立构规整度可以较好地反映聚合物的立构规整性,它们相互之间、与聚合物立构规整度之间存在一定数量关系,并可通过光谱法进行测定。
初二数学第8章复习教案
怀文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设计初 二 数 学 第8章 复 习主备:陈秀珍 审校:郁胜军 日期:2014年3月9日 教学目标:复习第8章的概念:确定事件、随机事件、可能性大小、频率与概率等。
教学重点: 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
一、自主探究1.有10张大小相同的卡片,分别写有0至9十个数字,将它们背面朝上洗匀后任抽一张,则P (是一位数)=____________,P (是3的倍数)=____________。
2.若干个球有红黄两种颜色,除颜色外其它都相同,若摸到红球的概率是41,其中红球有20个,则黄球有____________个。
3.从1、2、3三个数字中任取两个不同的数字,其和是奇数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二、自主合作1.鞋柜里有3双鞋,任取一只恰是右脚穿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2.甲、乙、丙三人站成一排,恰好甲乙两人站在两端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3.任意掷一枚均匀的硬币两次,则两次都是同面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4.八年级一班有50人参加其中考试,其中有15人满分,从中任意抽出一张试卷不是满分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5.有黑、蓝、红三枝颜色不同的笔,和白、蓝两块橡皮,任拿出一枝笔和一块橡皮,则取到同蓝色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6.某期体育彩票发行了300万张,特等奖1名,奖金500万元,李名买了三张本期体育彩票,则李名获得特等奖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三、自主展示1.一个均匀的立方体六个面上分别标有数1,2,3,4,5,6.右图是这个立方体表面的展开图.抛掷这个立方体,则朝上一面上的数恰好等于朝下一面上的数的21的概率是( ) A 、61 B 、31 C 、21 D 、32 9、如图,图中的两个转盘分别被均匀地分成5个和4个扇形,每个扇形上都标有数字,同时自由转动两个转盘,转盘停止后,指针都落在奇数上的概率是( )A .52B .103C .203D .51 10、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中装有若干个只有颜色不同的球,如果口袋中装有4个红球,且摸出红球的概率为13,那么袋中共有球的个数为( ) A 、12个 B 、9个 C 、7个 D 、6个四、自主拓展1.如图所示是可自由转动的转盘(被八等分)当指针指向阴影区域,则甲胜,当指针指向空白区域的则乙胜,你认为此游戏对双方公平吗?为什么?1.某校八年级1、2班联合举行晚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章输入输出系统
8.4 DMA方式
一、教学目标:
1.了解DMA方式的基本概念
2. 了解通道的基本概念
3. 了解通道的类型
二、教学重点、难点
DMA方式的基本概念,通道的基本概念,通道的类型
三、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学生思考、记忆;教与学对应的全链式教学法
四、教具使用
计算机一台、多媒体幻灯片演示
五、教学内容与过程
导入:提问:中断系统应具备什么功能?中断处理都包括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并相互补充。
教师总结归纳中断处理,进入教学课题。
讲授新课:(多媒体幻灯片演示和板书)
8.4 DMA方式
8.4.1 基本概念
1.定义
DMA(直接存储器存取)控制是在内存与设备之间开辟一条直接数据传送通路,并把传送过程交DMA控制器进行管理,形成以存储器为中心的体系结构。
DMA可以看作是和CPU共享存储器的处理器。
2.DMA方式的特点
提问:简述DMA方式的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并相互补充。
3.DMA方式的基本操作
DMA的种类很多,但DMA执行的操作一般应包括:
(1)从外围设备发出DMA请求;
(2)CPU响应请求,把CPU工作改为DMA操作方式。
DMA控制器从CPU接管总线的控制;(3)由DMA控制器对内存寻址,即决定数据传送的内存单元地址及数据传送的长度,并执行数据传送操作控制;
(4)向CPU报告DMA操作的结束。
8.5通道方式
8.5.1通道的基本概念
1.定义
通道是一种通过执行通道程序管理I/O操作的控制器,它使主机与I/O操作之间达到更高的并行程度。
由于它的任务是管理实现输入/输出操作,提供一种传送通道,所以将这种部件称作“通道”。
在采用通道方式的系统中,除了供CPU编程使用的机器指令系统外,还设置另外供通道专用的一组通道指令,用通道指令编制通道程序,存入存储器。
当需要进行I/O操作时,CPU
只需启动通道,然后可以继续执行自身的程序,通道则执行通道程序,管理与实现I/O操作。
在通道程序中允许采用多种I/O传送方式,使I/O设备与主存之间进行数据直传,或使CPU与I/O设备间进行传送。
因此,CPU与通道之间可有很高的并行工作程度。
2.通道方式的特点
提问:简述通道方式的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并相互补充。
8.5.2 通道的类型
1.选择通道
这种通道可以连接多台快速I/O设备,但每次只能从中选择一台,执行通道程序;当成组传送完毕后,才能选择另一台设备。
2.字节多路通道
这种通道可以连接与管理多台慢速设备,以字节交叉方式传送数据。
3.数组多路通道
这种通道可以连接多台快速设备,允许并行工作,但通道以成组交叉方式传送数据。
提问:简述三种通道方式的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并相互补充。
小结:
1.DMA方式的基本概念
2.通道的基本概念
3.通道的类型
作业:
1.复习本次课内容
2.预习下次课内容
3.做本章的随堂练习
4.做本章学习指导中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