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全国卷语文诗歌鉴赏大全

合集下载

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诗歌鉴赏(真题汇编)附答案

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诗歌鉴赏(真题汇编)附答案

〖2023年高考真题〗(2023年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友人论学林希逸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

【注】①笺:注释。

这里指研读经典。

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

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

B.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

C.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

D.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

16.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

”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5.A 16.①卖花担上的桃李,虽然也缤纷绚烂,但活力已经不再。

②唯有回归本原,方能获得学问真谛,就如同在树头枝底欣赏桃李,方能体会到其活泼的精神。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手法的能力。

A.“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错误,“学转难”表明用“逐字笺”的学习方法难以理解经典真谛,且“逢人个个说曾颜”也并非指努力学习圣人之道,而是讽刺当下人们对圣人之道的学习流于表面。

故选A。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涵,把握诗歌主题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首先要把握魏了翁名言的意思。

“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是说在树头枝底观赏桃李才能体会到其活泼泼的精神状态。

接着把握本诗尾联的内容并结合诗歌的主题来谈自己的理解。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是说大家在肩挑的担子上观看鲜花,在喧闹的酒楼上欣赏音乐,根本想象不到桃李绽放的盛况,也不可能体会到丝竹管弦的精妙。

结合诗歌的标题“答友人论学”可知,此处用“看桃李”来喻指做学问,以“树头枝底”来喻指学问的本源,诗人以此说明要想获得学问的真谛需要回归本源,这就如同观赏桃李,卖花担上的桃李虽美,但离开“树头枝底”,没有了活力,唯有到树头枝底才能体会到其活泼的精神状态。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投长沙裴侍郎》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投长沙裴侍郎》

【思维流程】
方法
分析
找意象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用典故“垂纶”来表达自 组画面 己热爱田园生活的情趣,用大雁夜半乘风来归,表达渴望能收
到好消息,即对取得功名的渴望。 这两句从情感表达角度来看,写出了作者虽有求仕之心,但高 表感情 洁耿介情怀没有改变,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 明作用 从结构安排来看,首联、颔联表达了求仕的心。尾联表达接受 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原则。颈联起到过渡的作用,舒缓全篇 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答案整合] 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 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 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投长沙裴侍郎》
高考语文
(2019·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 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

高考语文试卷真题古诗赏析

高考语文试卷真题古诗赏析

【题目】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高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问题】请结合全诗,赏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登高》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通过对秋天的景象、自己的漂泊生活和病痛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以下是对这首诗艺术特色的赏析:1. 意境雄浑,气象阔大:首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描绘了一幅壮阔的秋景图。

落木萧萧,长江滚滚,既是自然景象的写实,又寓含着诗人内心的苍凉与感慨。

诗人以雄浑的笔触,展现了秋天无边无际的萧瑟,以及长江滚滚不息的气势,营造出一种辽阔而深沉的意境。

2. 情景交融,情感深沉:颔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将诗人个人的遭遇与秋天的景象相结合。

万里悲秋,常作客,表达了诗人漂泊无定、孤独无助的境遇;百年多病,独登台,则凸显了诗人晚年身体多病,孤独寂寞的悲凉。

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象融为一体,使情感更加深沉。

3. 用典巧妙,言简意赅:颈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中,“繁霜鬓”借用了“霜鬓”的典故,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因忧国忧民而白发苍苍的形象;“新停浊酒杯”则借用了“酒杯”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因身体多病而不得不停止饮酒的无奈。

这两句诗言简意赅,用典巧妙,既表现了诗人晚年的境遇,又抒发了对人生的感慨。

4. 对仗工整,音韵和谐:这首诗的对仗工整,如“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万里悲秋”对“百年多病”,“艰难苦恨”对“潦倒新停”,对仗工整,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5. 情感递进,层次分明:这首诗的情感层层递进,从秋天的景象写到个人的遭遇,再写到对国家的忧虑,最后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时代背景相结合,使诗歌具有了深刻的现实意义。

总之,《登高》这首诗以其雄浑的意境、深沉的情感、巧妙的用典、工整的对仗和递进的层次,展现了杜甫高超的艺术造诣,成为千古传颂的佳作。

全国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及详细答案

全国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及详细答案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读老杜诗集王令气吞风雅妙无伦,碌碌当年不见珍。

自是古贤因发愤,非关诗道可穷人。

镌鑱物象三千首,照耀乾坤四百春。

寂寞有名身后事,惟余孤冢来江滨。

【注释】①镌鑱(juān chán):雕刻,刻画。

②杜甫在代宗大历五年(770年)避乱往郴州依其舅氏崔伟,行至耒(lěi)阳,因贫病交加,卒于舟中,当时草草葬于耒江边。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王令认为杜甫虽然有堪与《诗经》比肩的诗才,但却平生碌碌,怀才不遇,不被时人所重。

B. 杜甫生逢乱世,国家危难使他在情感上受到巨大的触动,他的诗和古代圣贤一样是因发愤而作C. 中国古代诗人的生活大多是困窘的,所以王令认为杜甫的诗是因“穷而后工”,道出了“诗道”的规律。

D. “三千”与“四百”都是约数,颈联极言杜甫诗篇牵涉的内容广阔,意象丰富,成就卓异,流传久远。

(2)请从诗人“读”的角度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答案】(1)C(2)①杜诗“气吞风雅”,诗人对杜甫诗歌的成就作出了高度评价,表达诗人的敬佩之情。

②杜诗因“发愤”而作,诗人对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流露出发自内心的崇敬。

③杜甫当年“碌碌”,表达诗人对杜甫的际遇寄予真挚的同情。

④杜甫虽然名垂后世,其诗流传千古,但毕竟是“寂寞身后事”,诗人代鸣不平。

【解析】【分析】(1)C项,“中国古代诗人的生活大多是困窘的,所以王令认为杜甫的诗是因‘穷而后工’”错误。

“自是古贤因发愤,非关诗道可穷人”,进一步表明杜甫诗歌和古代圣贤一样是因发愤而作。

时代的动乱,人民的苦难,国事的艰危,都使诗人在感情上受到巨大的触动。

这就是杜诗创作力量的源泉。

诗人的生活,大多是穷困的,但王令认为不能因此说他们的诗是因“穷而后工”,更不能说是“诗道可以穷人”。

作者并没有认为古代诗人大多是困窘的,也没有认为写诗使人困窘。

故选C。

(2)《读老杜诗集》这首七律,既对杜甫诗歌作出高度的评价,又对诗人一生悲辛的遭际,寄予真挚的同情。

全国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附答案解析

全国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附答案解析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 (2019•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鸟有偿冤者, 口衔山石细, 渺渺功难见, 人皆讥造次, 岂计休无日, 何惭刺客传, 终年抱寸诚。

心望海波平。

区区命己轻。

我独赏专精。

惟应尽此生。

不著报睡名。

(1)本读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2)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答案】(1)"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 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2)独抒己见,不随大流;但求尽力,不计结果;贵在实干,无意显名。

【解析】【分析】⑴本题要求简要分析诗歌前六句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

已经 明确了手法是对比手法,只需要找出对比手法,并且分析对比手法怎样勾勒精卫形象即 可。

诗歌中“山石细"和"海波平"两词形成对比,嘴里衔着山上的细石,决心把滔滔的海浪 填平,从中表现“精卫”的雄心壮志和坚强的意志;"抱寸诚''的决心"衔纽1日”的举动与“海波 平”的宏图大愿形成巨大反差,在对比中充分表现精卫的心诚志坚。

⑵题目要求结合诗歌后六句分析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诗中"人皆"与"我独”形 成对比,表现了作者傲然不屈于俗见的鲜明态度:“总计""惟应''体现出作者对精卫坚持不 懈的奋斗精神的肯定,侧而表现了作者孜孜以求亳不妥协的人生追求:尾联作者以“精卫” 与刺客相类比,再次表达了对积极进取、锲而不舍的精神品质的褒扬与欣赏。

故答案为:⑴“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 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⑵独抒己见,不随大流;但求尽力,不计结果:贵在实干,无意显名。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解析(6)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解析(6)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解析(6)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①周必大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②正关情。

长年③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注:①周必大(1126-1206),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绍兴进士,官至左丞相,以少傅致仕。

永和,隶属于江西吉安。

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

②寒雁:古人常以雁行作为兄弟之称。

③长年:舟师,犹言船老大。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呼应标题,用语质朴无华,反复言说“几回”,意在突出路途遥远与离家越来越远。

B.颔联寓情于景,天寒、云冻、江阔、浪涌,渲染暗淡凄寒的气氛,烘托诗人孤寂的心境。

C.颈联触景生情,回望家山渐行渐远,仰视大雁翩翩南飞,思乡念亲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D.本诗用词考究,其中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就显得贴切自然,耐人寻味。

(2)同样是羁旅在外,本诗与晩唐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塘。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各题。

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辛弃疾独立苍茫醉不归。

日暮天寒,归去来兮。

探梅踏雪几何时。

今我来思,杨柳依依。

白石冈头曲岸西。

一片闲愁,芳草萋萋。

多情山鸟不须啼。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1)词的上片前三句渲染了①________的氛围,交代这是一首②________的诗歌(填写诗歌题材)。

(2)辛弃疾写词尤擅于用典,往往对其稍加改造便别出新意。

请结合本词,通过用典来抒情的角度试举两例加以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冬末同友人泛潇湘杜荀鹤残腊泛舟何处好?最多吟兴是潇湘。

就船买得鱼偏美,踏雪沽来酒倍香。

猿到夜深啼岳麓,雁知春近别衡阳。

与君剩采江山景,裁取新诗入帝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这首诗是作者与友人于冬末泛舟潇湘,以记游述怀的一首清逸之作。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含答案)解析(1)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含答案)解析(1)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含答案)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坐池上朱槔①落日解衣无一事,移床临水已三回。

斗沉北岭鱼方乐,月过秋河雁不来。

疏翠庭前供答话,浅红木末劝持杯。

明明独对苍华影,莫上睢阳②万死台。

【注释】①朱槔:南宋诗人,长年隐居,历经金兵南袭、靖康之乱。

②睢阳:唐代安史之乱时,张巡、许远坚守睢阳,巡每誓师,嚼齿穿龈。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明诗人来到池塘乘凉的时间,不知不觉间已离开坐席来到池边多次,可见诗人追凉心切。

B.颌联中“鱼方乐”“雁不来”借用典故,表面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实则暗含着雁书未达的惆怅。

C.颈联想象新奇,翠树答话,红花劝酒,以拟人手法生动写出池边枝繁叶茂、红花掩映的热闹景致。

D.全诗无一“夜”字,却通过“落日”“斗沉”“月过”等意象,体现夜色渐深,从而照应题目。

(2)有人认为,尾联用典看似突兀,实则合乎情理、意味深长。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醉落魄①范成大栖鸟飞绝,绛河②绿雾星明灭。

烧香曳簟眠清樾③。

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

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④三弄临风咽。

鬓丝撩乱纶巾折。

凉满北窗,休共软红⑤说。

【注释】①此词写于作者归隐石湖后。

②绛河:天河。

③樾:交相掩映的树木。

④昭华:古管乐器名,此处指笙。

⑤软红:红尘,指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

(1)下列对本词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第一句以飞鸟归林栖息暗示时间已是深夜,此时天河中的星光在雾霭中时隐时现,闪烁不定。

B.“烧香曳簟眠清樾”句写出了词人于清荫之下点燃香炉、展开竹席,独自享受夜晚的宁谧清凉的情景。

C.词中的花影、月色与音乐相应相衬,眼前景、耳边乐与词人的心中情相契合,可谓情景交融,意蕴悠长。

D.“昭华三弄临风咽”中“弄”有两层意思,一指玩耍,把玩;又一指一曲为一弄。

“咽”,谓箫声幽咽,如泣如诉。

(2)“好风碎竹声如雪”一句历来被人们所称道。

(语文)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语文)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语文)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有答案和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送陈正言①家铉翁②南来数骑,问征尘,正是江头风恶。

耿耿孤忠磨不尽,惟有老天知得。

短棹浮淮,轻毡渡汉,回首觚棱③泣。

缄书欲上,惊传天外清跸。

路人指示荒台,昔汉家使者,曾留行迹。

我节君袍雪样明,俯仰都无愧色。

送子先归,慈颜未老,三径有余乐。

逢人问我,为说肝肠如昨。

【注释】①陈正言是南宋朝廷派来的使者。

②恭宗德祐二年(1276)正月,元军从水陆大举入侵,南宋朝廷投降,并派出三千余人官兵赴元祈请有关事宜,家铉翁即是其中一位祈请使,他从此被迫羁留北方,直到1294年以八十二岁的高龄被放归。

此词即是作于羁留期间。

③觚棱:本指殿堂屋角上的瓦脊形状,这里代指宫阙。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作者对南方形势的关心。

遇南来者即询问消息,但询问的结果却是“江头风恶”,即形势不好。

B.“磨不尽”三字,指耿耿孤忠坚如磐石,也包含了他在北方所受的各种磨难,更加突显了他的品质。

C.“短棹浮淮”写诗人眺望京城时所见的淮水之上船来船往的景象;“泣”表达了思归不得的痛苦。

D.此词上片虽从眼前落笔,但主要还是叙写对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的回忆;下片重在抒写自己的心迹节概。

(2)作者身羁异域,送归而自己却不能归,下片并未见伤悲沉沦之情。

请分析词作的下片是如何抒发这种情感的。

2.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咏怀(其四十三)(三国·魏)阮籍①鸿鹄相随飞,飞飞适荒裔。

双翮临长风,须臾万里逝。

朝餐琅玕②实,夕宿丹山际。

抗身青云中,网罗孰能制。

岂与乡曲士,携手共言誓。

【注】①阮籍(210年-263年),三国魏人。

字嗣宗。

陈留(今属河南)尉氏人。

竹林七贤之一。

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②琅玕: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仙树,其实似珠。

(1)本诗从体裁上看,属于____体诗。

以下不能作为本题判断依据的一项是()A.时代B.韵脚C.句数D.平仄(2)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全国语文高考试卷诗歌鉴赏

全国语文高考试卷诗歌鉴赏

题目: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乙】夜泊牛渚怀古唐·杜牧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风顺无障碍。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1. 下列对《登高》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开篇描绘了秋天凄凉的景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B.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运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象。

C. 诗歌后四句抒发了诗人年老多病、漂泊他乡的悲苦之情。

D. 诗歌整体风格深沉凝重,情感真挚动人。

2. 下列对《夜泊牛渚怀古》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开篇描绘了牛渚夜晚的宁静景象,与诗人内心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

B.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之情。

C. 诗歌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旅途的期待,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D. 诗歌整体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细腻深沉。

3. 下列对两首诗的比较阅读,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两首诗都描写了秋天景象,但《登高》侧重于描绘自然风光,而《夜泊牛渚怀古》侧重于抒发诗人内心的情感。

B. 两首诗都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C. 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之情,但《登高》怀念的是李白,而《夜泊牛渚怀古》怀念的是谢安。

D. 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悲凉。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 请分析《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两句诗的意义。

2. 请分析《夜泊牛渚怀古》中“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这两句诗的意义。

三、作文(60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写作。

【丙】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高考试卷语文古诗鉴赏真题

高考试卷语文古诗鉴赏真题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唐)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二、小题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颔联。

(4分)答案: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通过对比“无边落木”与“不尽长江”,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易逝的感慨。

同时,“萧萧”和“滚滚”两个叠词,形象地描绘了落叶和江水翻滚的景象,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画面感。

三、小题2:请分析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分)答案: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苦难的深刻感受。

诗人通过“艰难苦恨”四个字,概括了自己一生的坎坷经历。

同时,“繁霜鬓”和“新停浊酒杯”两个意象,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困顿和无奈。

诗人借助这些意象,抒发了自己对命运的不满和对人生的感慨。

四、小题3: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分析这首诗的结构。

(4分)答案:这首诗采用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首联和颔联通过描绘自然景物,间接抒发了诗人对人生苦难的感慨;颈联和尾联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悲凉和无奈。

这种结构安排使得诗歌情感饱满,意境深远。

五、小题4: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6分)答案: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作品,通过描绘登高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苦难的深刻反思。

诗人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落木、长江、悲秋、病痛等意象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时光流逝、人生易逝的感慨。

同时,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命运的不满和对人生的无奈。

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是杜甫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总结:这首诗以登高为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人生苦难的感慨。

诗歌结构严谨,情感饱满,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赏析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命运的无奈感慨。

高考语文全国卷诗歌鉴赏试题大全

高考语文全国卷诗歌鉴赏试题大全

高考语文全国卷诗歌鉴赏试题大全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高考语文全国卷诗歌鉴赏试题汇编(2010—2015)(2010全国1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素蝶有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

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繁荣反应来描写的。

(考生如果答成下面的答案也应该算对:作者采有细节描写,通过衬托的手法写出了素蝶的活动情态。

或者是: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的飞舞的情况,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

诗人仅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态、情感表现出来,让人如于风和日丽之时,见蝴蝶随着蜂儿转于绿蕙丛中,时而避雀隐,时而浴日舞,令人叹为观止。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参考答案】这首诗歌通过素蝶繁荣活动描写,表达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2010全国2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佑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

③酒阑:酒尽.(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参考答案】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高考全国卷语文古诗词鉴赏(详解版)

高考全国卷语文古诗词鉴赏(详解版)

1.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背景】这首诗作于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其时苏轼54岁,以龙图阁学士出知杭州,苏辙迁翰林学士兼吏部尚书,在汴京。

是年八月,苏辙奉命出使辽国,庆贺辽主生辰。

契丹本是东北辽河上游的游牧民族,公元916年。

阿保机建立辽朝,成为与五代、北宋并立的国家,雄峙北方近200年,成为宋朝的北方之患。

宋自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订立“澶渊之盟”以来,每年要向辽国、西夏进贡银两、绢匹,岁以百万计。

其国主生辰,还要派使臣去庆贺。

卑事小国,国弱臣辱,做这样的使臣内心是屈辱的。

苏轼写诗送别,尽劝慰告诫之意。

【注释】⑴适:往。

⑵驿骑:犹言“驿使”,传驿的信使。

凌:冲冒。

⑶天骄:汉时匈奴自称“天之骄子”(《汉书·匈奴传》),后泛指强盛的边地民族。

此处指契丹。

凤麟:凤凰与麒麟,比喻杰出的、罕见的人才。

⑷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⑸武林:山名,即今杭州西灵隐山,后多用武林指杭州。

苏轼时知杭州。

⑹“单于”二句:《新唐书·李揆传》:“揆美风仪,善奏对,帝(肃宗)叹曰:‘卿门第、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信朝廷羽仪乎’故时称三绝。

”德宗时他曾“入蕃会盟使”,至蕃地,“酋长曰:‘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揆畏留,因绐之曰:‘彼李揆安肯来邪!’”苏氏一门,尤其是苏轼在契丹声名尤著,故化用此典,说明中原人才众多,不止苏氏。

单于,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号,此借指辽国国主。

【文学赏析】苏轼此诗,谆谆嘱咐,劝勉有加,壮爱国之行色,见兄弟之亲情。

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

苏轼兄弟情谊颇深,苏辙23岁前与兄住在一起,未曾一日分离。

23岁进入仕途,从此宦游四方,会少离多。

尽管如此,他们仍息息相关。

苏轼一生屡遭贬谪,苏辙受累不怨。

近六年全国卷诗歌鉴赏真题

近六年全国卷诗歌鉴赏真题

近六年全国卷高考诗歌鉴赏题【2023 年高考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始终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展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颖。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局部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赏识这幅画作,领会其表现的宽广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赏识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 分〕“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奇特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赞扬画之精妙。

【2023 年高考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终生不受等闲思。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4.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决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亮的比照。

C.诗人期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查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任凭承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15.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构造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

②构造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沉着之致。

全国卷诗歌鉴赏汇编

全国卷诗歌鉴赏汇编

全国卷诗歌鉴赏汇编《全国卷诗歌鉴赏汇编之《次北固山下》》一、原文:《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二、衍生注释:1. “次”:这里是停留、停靠的意思。

2. “客路”:旅人前行的路。

3. “残夜”:夜将尽未尽之时。

三、赏析:1. 主题与情感:这首诗描绘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

又巧妙地借景抒情,透露出淡淡的思乡之情。

诗歌中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直白地表达了想念故乡的感情。

2. 表现手法:- 写景上“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中“平”“阔”“正”“悬”这些字,将江上景色描绘得恢弘大气,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帆就像悬挂在江面之上,从视觉上给人一种开阔的景象。

- 在哲理表达上,“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尤为精妙。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这句诗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四、作者介绍:作者王湾,唐代诗人。

他生平事迹不详,不过在当时他的诗就受到了宰相张说的赞赏,《次北固山下》这一作品更是让他留名诗史,从这首诗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善于观察自然,且情感细腻,既能看到外界景色的壮阔,又心怀思乡柔情的诗人。

五、运用片段:1. 当旅游者小张离开家乡去远方游历,坐在火车靠窗的位置,看着窗外一望无际的田野时,他不禁想起了“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他觉得自己如今离家乡越来越远,就如同离青山外的‘客路’那般,但是外面的景色又那般美好。

2. 在一次作文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写一篇关于希望和新生的文章。

小李写道:“正如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残夜之中,海日喷薄而出,旧年即将过去新春悄然来临,在任何黑暗和陈旧的困境中,总会有新的希望诞生。

”3. 临近春节,小王在外地打工,看着天空中飞过的大雁,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2023全国甲卷语文诗歌鉴赏

2023全国甲卷语文诗歌鉴赏

2023全国甲卷语文诗歌鉴赏近年来,随着中国教育的不断发展,语文教育也逐渐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鉴赏在中小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023年全国甲卷语文诗歌鉴赏题目,引起了广大学生和教师的浓厚兴趣。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首2023全国甲卷语文诗歌,并进行鉴赏。

《春风》春风吹过大地,万物苏醒在阳光下。

花儿含苞待放,鸟儿欢快地歌唱。

春风轻轻拂过脸庞,带来了温暖和希望。

大地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生机勃勃,无边无际。

春风吹过田野,农民伯伯笑逐颜开。

他们辛勤耕耘,期待着丰收的喜悦。

春风吹过城市,街头巷尾繁忙而热闹。

人们穿梭于大街小巷,享受着春天的美好。

春风吹过心田,激发出无限的激情。

我们怀揣梦想,追逐着属于自己的光芒。

这首诗以春风为主题,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春风带来的温暖、希望和生机。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首先,诗人通过“春风吹过大地,万物苏醒在阳光下”这一描写,展现了春天的到来,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

这里的“春风”被拟人化,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春风的温暖和活力。

其次,诗人通过“花儿含苞待放,鸟儿欢快地歌唱”这一描写,表达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花儿含苞待放,象征着希望和成长;鸟儿欢快地歌唱,象征着春天的喜悦和活力。

接着,诗人通过“春风轻轻拂过脸庞,带来了温暖和希望”这一描写,表达了春风的温暖和希望。

这里的“春风”被拟人化,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春风的温暖和希望。

然后,诗人通过“春风吹过田野,农民伯伯笑逐颜开”这一描写,展现了农民伯伯在春天里辛勤耕耘的景象。

这里的“农民伯伯笑逐颜开”使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表达了农民伯伯丰收的喜悦。

最后,诗人通过“春风吹过城市,街头巷尾繁忙而热闹”这一描写,展现了城市里春天的景象。

这里的“街头巷尾繁忙而热闹”使用了形象的描写,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城市里春天的热闹和喧嚣。

整首诗以春风为线索,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春风带来的温暖、希望和生机。

2021高考诗歌鉴赏真题及答案

2021高考诗歌鉴赏真题及答案

2021高考诗歌鉴赏真题及答案2021、2020、2019年全国卷高考诗歌鉴赏真题2021年全国乙卷鹊桥仙·赠鹭鸶辛弃疾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

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

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翻译:溪边的白鹭呀,我来告诉你:溪里的鱼儿已经寥寥可数了。

我固然爱护你,可你也该怜惜鱼儿,我们大家之间要快活相处才对。

在远远那片白色沙岸,在水中那个青泥小岛,有许多虾在跳,泥鳅在舞。

你可以飞去那里随意觅食,饱了才飞回来。

当微风吹动你头顶上那根长长的羽毛,我就来迎接你。

赏析:这首词活泼风趣,借与白鹭的对话,表现出作者美好的生活情趣。

词的上阕以拟人的手法,以对话的形式,对白鹭以温和之语相劝。

起句直呼溪边食鱼儿的白鹭,要它前来听自己的劝告。

他先动之以情,说溪中的鱼儿已经寥寥可数了;再晓之以理,要它体谅主人的心意,推己及人,与溪中的鱼儿泯去物我,浑然相处。

下片词人接着劝告白鹭,他由眼前溪边而想到远浦别渚,由清美的鱼儿想到泥沙中无数舞动的虾鳅,诱导白鹭去那里饱食美餐,为白鹭觅食寻到了好的去处——“远浦”与“别渚”,而“白”与“青”两个描写颜色的词语突出了“沙”、“泥”色彩的明丽。

“剩有虾跳鳅舞”言“远浦”与“别渚”之“虾”、“鳅”之多,足可美餐饱腹。

“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应是赞赏白鹭他处觅食归来,迎风飞翔,风拂羽冠,英姿卓绝之美。

全词语言通俗,口语化,毫不雕饰,一改辛词中大量用典之风。

通篇运用拟人手法,读来大有深意。

真题链接: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外的美好愿望。

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鸶去虾鳅较多的“远浦”“别渚”。

C本词将鹭鸶作为要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

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高考全国卷语文诗歌鉴赏集合共36页

高考全国卷语文诗歌鉴赏集合共36页
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高考全国卷语文诗歌鉴赏集合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苦笋》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苦笋》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 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 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 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
雨”的含意。
第三步,逐项 结合第二步,首先核对筛选出来的信息,同时也要关注其
核对再排除 他的重要信息。
第四步,辨析 C项理解有误。“勿多答案 贪不奢,不是指“不要过多取食”。
[答案] C

把这些苦笋拔出太多。自古以来,人才都是要靠培养锻炼才
能成长的,要放手使他们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经受历练。
A项对应首联,B项对应颔联,C项对应颈联,D项对应尾联。
步骤
阐释
第二步,启动 情思巧排除
A项关注“洁白鲜嫩”,B项关注“直接描写”“使苦笋人格 化”;C项关注“勿多取”的含意;D项关注“放使干霄战风
【思维流程】
步骤
阐释
粗菜淡饭的餐盘中突然,发现并列在餐盘中的还有如从襁褓
中脱颖而出的婴儿一般洁白的玉笋,眼睛为之一亮。大家都
第一步, 知道正直不阿、廉洁自持的品性是由内在素质决定的,玉笋
整 体 感 清淡苦涩的节操是与生俱来的。“我”看苦笋正如唐太宗看到
知 明 选 魏征一样,不觉其苦,反倒觉得其妩媚可亲,告诫孩子们千万别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苦笋》
高考语文
(2020·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苦笋 陆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 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诗歌鉴赏汇编
2017全国卷Ⅰ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
2017全国卷Ⅱ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6分)
2017全国卷Ⅲ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

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

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

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

正声:雅正的诗篇。

④伏:服气。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15.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6分)
【2016年·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11分)
金陵望汉江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直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鱼。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
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2016年·全国卷Ⅱ】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11分)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杜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闾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

②玉花骢:唐
玄宗御马名。

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

④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

⑤斯须:一会儿。

8.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5分)
9.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6分)
【2016年·全国卷Ⅲ】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

(11分)
内宴奉诏作
曹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尝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

②六韬:古代兵书。

③时髦:指当代俊杰。

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站阵之意。

8.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5分)
9.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6分)
14.B、E
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14.BD
15。

忠诚豪迈,对国家忠心耿耿,有赤子之心;重视亲情,对兄弟饱含深情厚谊;品性旷达,这首诗一改以往送别诗的缠绵悱恻,反之鼓励苏辙,叮嘱其在契丹统治者面前,显示出朝廷的尊严,显示出自己非同寻常的人格。

在传统意义凄凉的分离场景中流露出一丝清雅,一份自豪,不得不让人称赞其旷达的品性。

14.C、D
15.①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②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

【2016年全国卷1】
8.①前四句主要描绘出了长江下游万流横溃,直下东海,水势浩瀚,气势磅礴的景象。

②这样写的用意是,以江水壮阔的气势与盛唐的国力相对应,为歌颂当下盛世蓄好气势,铺垫出一派雄壮气象。

9.诗的后两句运用传说人物任公子的典故,既歌颂了圣主明政,治下盛唐在一派祥和安宁之中,又隐约透露出诗人心中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淡淡悲哀,自然又蕴含丰富地表达出盛世才子的惆怅。

【2016年全国卷2】
8.①“一洗”句的意思是曹霸画的马,能够超越所有凡人俗匠画的毫无灵气的马。

②先帝的马本身气宇非凡,迎风站立在巍峨的宫殿前,更显飒爽之姿。

曹霸听命展开绢素作画,认真观察琢磨,用心思考作画,一会儿的功夫,如“九重真龙”一样的马就跃然画卷上,远远超过了普通画匠们的匠气之马。

9.①先是叙写之前画先帝马的车载斗量的画工们,没有一人能形神毕肖地画出玉花骢的样貌。

接着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先帝玉花驄的样貌,扬首卓立,神气轩昂。

最后写曹霸认真观察思考,拿起画笔,须臾间完成画作,且形神毕肖,仿佛真龙天马下凡,超越了之前所有的画作。

②诗人运用了烘托渲染和衬托对比的手法,把真马与画马,凡马与“真龙”,
画工与曹霸形成强烈的对比,鲜明地衬托出了曹霸画马技术的高超和审美格调的脱俗。

【2016年全国卷3】
8.观点一:作“弱”“昏”好。

①“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已年老体衰的客观现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冲锋陷阵;②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

观点二:作“健”“明”好。

①“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学科.网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②学.科.网表现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

9.①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②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