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诗歌鉴赏方法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方法与技巧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方法与技巧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方法与技巧摘要:一、了解诗歌的基本构成:包括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风格流派二、分析诗歌的步骤:1.点出主旨:理解诗歌的情感寄托2.修辞手法分析:比喻、拟人、对偶、正衬、反衬等三、鉴赏诗歌的形象:1.意象:识别诗歌中的具有强烈思想感情的人物、事物、景物等2.意境:理解诗歌中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四、运用知人论世、抓词眼、看注释、以题解文等方法深入解读诗歌正文:在高中语文学习中,诗歌鉴赏是一项重要的能力考查。

要鉴赏诗歌,首先要了解诗歌的基本构成。

诗歌的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表现手法包括烘托、衬托、虚实、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等,风格流派则反映了诗人的独特个性。

如李白的诗歌豪放洒脱,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苏轼的诗歌旷达豪放,柳永的诗歌柔美婉丽等。

接下来,分析诗歌的步骤主要有两步。

第一步是点出主旨,即理解诗歌的情感寄托。

诗歌是诗人表达情感的载体,有的表达豪迈的爱国情,有的抒发幽婉的思乡情,有的反映郁结于胸的怀才不遇,有的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正确把握主旨是进一步分析诗歌的基础。

第二步是修辞手法分析,常见的诗歌修辞有比喻、拟人、对偶、正衬、反衬等。

这些修辞手法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形式,使诗歌更具艺术魅力。

要深入鉴赏诗歌,还需掌握一些具体方法。

首先是知人论世,通过了解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等方面,有助于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

其次是抓词眼,词眼是诗歌的文眼,一般是带有情感色彩的形容词,抓住词眼就能明确诗歌的情感色彩,进而确定诗歌的主旨。

再次是看注释,注释中往往包含对诗歌的解读,利用注释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

此外,以题解文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题目的选项往往是对诗歌的解释,阅读辨析选项内容,有助于反过来理解诗歌。

最后,鉴赏诗歌还要注意把握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形象主要指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意象是带有作者强烈思想感情的人物、事物、景物等,意境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相结合而产生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高中古诗阅读技巧

高中古诗阅读技巧

高中古诗阅读技巧
高中古诗阅读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了解背景:在阅读古诗之前,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助于理解古诗的内涵和深层含义。

2. 反复诵读:通过反复诵读,可以逐渐理解诗句中的词汇、语法和韵律,从而更好地把握诗意。

3. 抓住意象:意象是古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通过意象可以更好地理解诗的主题和情感。

4. 注意诗眼:诗眼是诗句中最为传神的词语,往往能够体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抓住诗眼是理解诗句的关键。

5. 品味语言:古诗的语言高度凝练,需要仔细品味,才能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

6. 联想想象:在阅读古诗时,通过联想和想象,可以更好地进入诗的意境,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意。

7. 综合分析:综合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全面理解古诗的主题和思想,把握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总之,掌握高中古诗阅读技巧需要多读、多思、多实践。

只有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才能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高中语文古诗词赏析的方法

高中语文古诗词赏析的方法

高中语文古诗词赏析的方法一、认真审读,整体感知鉴赏诗首先应读懂诗歌,力求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内容、主旨、情感倾向。

这当然要从诗的文字符号入手,在文本上下一番苦功,反复咀嚼,但一些提示性的信息,如标题、、解释等也是不可忽视的。

标题往往包涵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思想内容、情感倾向、诗歌类型等,有助于把握诗歌内容,理解主题;能显示诗歌的背景、创作的思想倾向等;解释往往是对关键词句、时代背景的交待,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

在鉴赏时,对这些辅助性的东西一定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二、合理想像,心得意境鉴赏古诗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意境。

所谓意境就是诗人的主观情意与诗中描述的图景相融合而形成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品味诗歌的意境,离不开想像。

鉴赏诗歌应抓住具体的意象,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像去补充、〔拓展〕、丰富诗歌的意境。

三、吟咏推敲,品味语言诗贵含蓄。

由于诗歌要用极小的篇幅容纳丰富的意蕴,所以,与其它文学作品的语言相比,诗歌语言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

鉴赏诗歌,如果对诗歌的语言意思不了解,就很难把握的情感。

品味语言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品味关键词语。

动词、修饰语、叠词、表颜色的词等都是要关注的对象,而改变了词性的词,应特别予以重视。

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必须要,经常改变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诗眼'或"词眼'。

其次,品味变化了的句式。

诗歌为了格律的必须要,给读者留下艺术想像的空间,不仅改变词性,还经常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

品味语言,还必须将这些诗句还原,把握诗意诗情。

如"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读起来不知所云,但实际上是运用了倒装,正常的语序应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倒装的目的只是要强调"香稻'、"碧梧',通过稻粒的富足、梧叶的茂盛来反映盛世气象。

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在鉴赏诗歌时,首先要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经历、风格和创作特点,这对于理解诗歌的主旨和情感非常重要。

2.抓住意象,理解诗意:意象是诗歌中用来表达情感和主题的具象事物,是诗人主观感受和客观事物的结合。

在鉴赏诗歌时,要抓住意象,通过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3.分析诗歌的语言和表现手法:诗歌的语言精练、优美,表现手法独特,如象征、比喻、拟人、夸张等。

在鉴赏诗歌时,要注意分析这些表现手法,理解它们在诗歌中的运用和效果。

4.体会诗歌的音乐美:诗歌是音乐和语言的结合,在鉴赏诗歌时,要体会其音乐美,感受其韵律和节奏。

要注意把握诗歌的音韵、节奏和声调,通过朗读和吟咏,感受其韵律和节奏。

5.探究诗歌的主题和意义:在鉴赏诗歌时,要深入探究其主题和意义,思考其对于社会、人生、自然的启示。

要注意从多个角度去解读诗歌,发现其深层含义和启示。

总的来说,鉴赏诗歌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需要不断地积累和实践。

只有通过深入地阅读和理解,才能真正领略诗歌的魅力,感受其内在的价值和意义。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8篇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8篇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8篇第1篇示例: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古诗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中生而言,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提高语文素养,更可以培养情感、审美和语感。

古诗词的鉴赏并不容易,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功底和积累。

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成为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激发学生兴趣在进行古诗词鉴赏教学之前,首要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鼓励学生多读古诗词作品,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思想和感情,培养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向往。

通过课堂讲解、范例赏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学的瑰宝,其语言精炼、意蕴深刻,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准确理解和鉴赏。

在教学中,可以设置词语解释、语言运用、句式仿写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词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三、注重情感认知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学的精髓,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体验和人生哲理。

在鉴赏古诗词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感悟情感、体验情感、表达情感的方式,感受诗人的内心世界,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进而增强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感觉悟。

四、多维度解读古诗词鉴赏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学生从多个维度进行解读和理解。

除了注重语言表达和情感认知外,还要关注古诗词背后的历史文化、哲学思想和审美意义。

教师可以结合课堂讲解、多媒体展示、现场体验等形式,引导学生在多维度上理解古诗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的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注重情感认知和多维度解读。

只有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育的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中生。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技巧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技巧

高考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技巧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古代诗歌的形象主要指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意象是带有作者强烈思想感情的人物、事物、景物等,意境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相结合而产生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l、古诗中的“形象”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豪放洒脱型:如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多表现出豪放不拘、馘岸不羁、豁达大度的风格。

(2)忧国忧民型:如爱国主义诗人杜甫的诗大多表现其对人民苦难生活深深的忧虑和同情。

(3)归隐田园型:如东晋诗人陶渊明诗中描写的多是悠闲自在、安贫乐道的摩居生活。

(4)寄情山水型:如唐代诗人王维诗中描写的山村风光和朋友聚会的场面,俨然是一幅山水画。

(5)儿女情长型:如李商隐的诗表现的离别忧思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6)保家卫国型: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塑造了一个精益报国的英雄形象.(7)边塞风光和戍边生活型:如岑参、高适的诗大多表现边塞的风光和戍边将士的思乡之苦。

2、古诗塑造形象的方法:(1)细节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

(2)烘托:通过感觉、视觉、听觉以及其他事物对诗歌中所描绘的人物进行烘托。

(3)对比衬托:运用对比、类比来刻人物形象。

(4)比兴手法:如自居易的<长相思)运用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上片以流水和高山比喻恩妇怀远之情,下片直述念远恨别的情怀。

(5)抒情方式:运用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方式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3、鉴赏形象的技巧。

对诗歌形象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1)借助诗歌的形象,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意境。

(3)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中的哲理。

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在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方面的艺术效果以及语言风格。

1、诗歌的语言分为以下几种:(1)意象语言:如松、竹、梅、菊等被人们赋予特定象征意义,象征人坚强、高洁、清高等品格。

鉴赏诗歌的方法有哪些

鉴赏诗歌的方法有哪些

鉴赏诗歌的方法有哪些1.了解诗歌形式:不同的诗歌形式对于诗歌的鉴赏有很大的影响。

首先要了解韵律、格律和节奏等,包括押韵方式、诗行的长度和强调等。

不同的形式会呈现出不同的节奏感和声音美感。

2.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诗歌往往通过细腻的表达方式传达出作家的情感和思想,因此鉴赏诗歌需要研究其主题和情感。

分析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及其与其他元素的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深度。

3.解读诗歌的象征意义:很多诗歌都包含了丰富的象征意义,通过寓意或隐喻的表达方式传达思想和情感。

鉴赏诗歌时要注意分析诗歌中出现的象征符号或意象,并努力理解它们所代表的意义。

例如,花朵可以象征美丽和脆弱,而河流可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起伏。

4.分析诗歌的语言运用:诗歌以其独特的语言形式和艺术性的修辞手法而闻名。

鉴赏诗歌时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性、形象化表达和修辞手法等。

例如,注意诗歌中使用的比喻、拟人、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它们可以增强诗歌的吸引力和表现力。

6.体验诗歌的感染力:鉴赏诗歌不仅仅是理性的分析和解读,更需要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感知诗歌中蕴含的美感、思想和情感,并体验其中的心灵共鸣,可以提升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7.与其他诗歌作品对比:通过与其他诗歌作品的对比,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鉴赏单一诗歌作品。

对比可以帮助发现不同诗歌之间的共性和特点,从而更好地把握诗歌的内涵和风格。

8.多角度解读:不同的人可能对一首诗歌有不同的解读和理解。

鉴赏诗歌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包括情感、思想、艺术性、历史背景等。

多角度的解读可以增加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一、诗歌的手法诗歌手法一共分为三类:修辞手法、抒情手法和描写角度。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用典、通感、双关、借代、叠词、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描写角度:白描、渲染、衬托、动静、感官、方位、对比、虚实、细节。

(一)修辞手法1、比喻: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事物的特点或者化抽象为具体。

作用: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例句1: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例句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拟人:赋予客观事物以人的特点,如神态动作和心理。

作用:富有人情味。

例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3、夸张:夸张除了可以夸大还可以缩小。

作用:突出特征,营造气势。

例句1: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例句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4、用典:包括化用古人、事件、诗句。

作用:内容丰富,语言简练,情感含蓄。

常见典故:桃源闻鸡5、通感:五感相互转换,多为化视觉为嗅觉、化听觉为视觉。

作用:形象生动。

例句1: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例句2: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6、双关:一个词语有两个含义,多出现在炼字题里面,一般是具有社会意义的自然事物。

作用:深化内涵。

例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7、借代:借代包括以特征、部分、具体、专名、官职来代指事物,常见不常考,是理解诗句的关键。

例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8、叠词:两个一样的字连用。

作用:形象生动、拟声准确或突出情感。

例句1: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例句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例句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阶段练习: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3、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4、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二)抒情手法1、直抒胸臆:诗句直接抒情。

例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8大方法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8大方法

语文古诗词鉴赏8大方法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指导方法(很齐全)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指导方法(很齐全)

诗歌鉴赏方法目录:一、鉴赏手法(一)表达方式(二)表现手法(三)修辞手法(四)诗歌结构形式二、鉴赏意象、意境三、鉴赏诗歌情感主旨四、鉴赏创作风格五、诗歌中的形象分析六、词句作用有七、诗歌体裁和题材的区分附:诗古词鉴赏十读法一、鉴赏手法诗歌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方法(表现手法、写作技巧、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篇章结构、语言特色等。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虚实、动静)、议论、抒情等。

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与记叙有关的还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叙述角度(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注意“移位即变换角度”)。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与描写有关的:写景状物、铺陈、渲染、工笔(细描)、白描;描写的角度: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

“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包括立足点的变化,如移步换景、定点换景、换点定景等,角度变化,包括俯视、仰视,远景、近景,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感觉)等。

3、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4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

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高中语文赏析诗歌意象的方法有哪些

高中语文赏析诗歌意象的方法有哪些

高中语文赏析诗歌意象的方法有哪些诗歌之美在于意境, 通过意境我们可以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诗人的心境以及诗人当时所处周围的环境。

意境让我们更加贴近作者, 同样, 解析诗歌意境也是高中语文的一大难点。

赏析诗歌意象的方法1.抓景物特点, 探知诗人的感情。

“诗言歌咏, 见景生情”, 诗人的写景作为后一两句的情感抒发的基础。

由景物的物象可以探知诗人的情感。

如李白的《静夜思》前两句是写景, 以地上霜喻月光, 十分真切地描写了深秋静夜的寒意萧瑟。

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思念故乡的情感。

2.析意境, 探知诗人的感情。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 “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 主要是由景物构成。

“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在意境的创设上, 画面或雄浑壮丽, 如“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 如“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 如“野旷天底树, 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 如“渡头余落日, 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 如“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 如“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古代诗词常是感情深沉, 含蓄不露, 富有哲理, 在表面意义之下,还可以挖掘到其深层含义, 这正是作者要表达的主题。

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从字面是看是写一段行程, 水流急, 船行快, 实质是写心情的轻松和愉悦。

诗歌鉴赏的五个步骤 1.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 以抒情诗居多, 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 借古感怀, 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 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 可以以古喻今, 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 借何物显何志, 这是第一步。

诗歌鉴赏的常用方法

诗歌鉴赏的常用方法

诗歌鉴赏的常用方法诗歌作为一种充满艺术魅力的文学形式,常常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然而,要准确理解和欣赏诗歌,需要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技巧。

本文将介绍一些诗歌鉴赏的常用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的美。

1. 词义分析法词义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诗歌鉴赏方法,通过对诗句中每个词语的含义进行解析,来理解整首诗的意境和主题。

读者可以借助词典等工具,查阅生僻词或用字古怪的词语的具体含义,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

例如,在鲁迅的《且介亭杂文》中,有一首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通过分析词义,我们可以理解“故乡”是指作品的背景,而“寒梅著花未”则意味着寒冬即将过去,春天即将到来,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2. 音韵格律法音韵格律法是指通过分析诗歌的韵律和格律来理解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韵律是指诗句中音节的长短、轻重以及音调的升降,而格律是指诗句的节奏和韵脚的排列。

例如,在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有一句“今夜偏知春气暖”,通过对诗句的分析,我们可以找出其中的韵律和格律规律:“今夜”和“春气”为一组平仄,表现出均匀的节奏感。

而“偏知”和“暖”为一组仄平,呼应和强调了“今夜”的情境感。

3. 意象描写法意象描写法是指通过诗句中的形象描写和意象重现来理解诗歌的意义和艺术效果。

意象是指通过文字描述出来的具体形象,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

例如,在李白的《静夜思》中,有一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通过对这两句的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明亮的月光和覆盖在大地上的霜,这种意象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宁静、清冷的氛围,表现出作者内心静谧的情感。

4. 上下联想法上下联想法是一种常用的诗歌鉴赏方法,通过对不同诗句之间的联系和对比,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寓意。

通过上下联想,读者可以发现诗句间的隐含关系,进一步拓展诗歌的意义。

例如,在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有一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诗歌鉴赏的五种基本方法

诗歌鉴赏的五种基本方法

诗歌鉴赏的五种基本方法诗歌鉴赏的五种基本方法古典诗词赏析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

在全国语文高考中,古诗词赏析连考了七年,难度越来越大,题型越来越完善,题量有逐年加大的趋势,成为高考备考的一个亮点。

以下是小编整理好的诗歌鉴赏的五种基本方法,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诗歌鉴赏的五种基本方法古典诗歌是文学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祖国语言的精华。

阅读古诗不但可以让我们认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可以陶冶情操。

在考试中,如何快速和准确地鉴赏诗歌是考生做题的关键。

掌握古典诗歌的方法,就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学习目标。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注意时代背景朝代的不同,国力的差别,往往会影响诗人的艺术风格,乃至形成相应的诗歌流派,表达类似的思想情怀。

比如唐朝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

在初唐时期,创建清新刚健的风格成为诗人的追求。

盛唐时期,唐帝国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顶峰,清秀的山水田园诗派和豪迈的边塞诗派应运而生。

中唐时期,直面现实,兴利除弊,诗人仍然向往盛唐的强大。

晚唐时期,兴国无望,诗人哀伤的情绪笼罩诗坛。

二、掌握作者人生经历正所谓,知人论世,诗言志,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那么,通过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就不同。

因此,鉴赏时不妨从作者的生活经历突破。

例如:《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一生坚持抗金复国,但不受重用,抱恨而终。

他的词作多抒写其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这首词就抒发了他的壮志难酬仍忧国忧民的宏大襟怀。

三、重视注解诗注是在一首诗后命题人所给的补注,可能是对作者写这首诗时相关的时代背景的介绍,也可能是诗中难读字句的解释,还可能是诗中涉及的典故等,对阅读整首诗和后面的答题都至关重要,切不可轻易放过。

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有哪些

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有哪些

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有哪些有:
1.抓诗眼:诗眼是诗歌中最具表现力的词语,通常是动词、形容
词或名词。

抓住诗眼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明意象:意象是诗歌中表现情感、营造氛围的重要手段。

通过
明意象,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3.析意境:意境是诗歌中所描绘的场景、情境或氛围。

通过析意
境,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4.探究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诗人在创作诗歌时所采用的技巧和
方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

通过探究表现手法,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5.品语言:诗歌的语言通常具有韵律美、形象美、含蓄美等特点。

通过品语言,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6.析结构:诗歌的结构通常具有严谨、巧妙、多变等特点。

通过
析结构,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7.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风格特点等可以帮助
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8.多角度鉴赏:从多个角度鉴赏诗歌,如主题、情感、意象、意
境、表现手法、语言、结构等,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价值。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瑰宝,鉴赏古代诗歌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下面介绍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1. 理解诗歌的意境。

古代诗歌通常是通过表现自然景观、描绘
人物形象等手法来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鉴赏诗歌时,需要通过理解诗歌的意境,把握作者的表达方式和情感内涵。

2. 掌握诗歌的音律。

古代诗歌的音律和韵律是其独特的艺术特色,鉴赏诗歌时需要注意其韵律、押韵、声调等要素,以了解诗歌的音乐美感。

3. 分析诗歌的结构。

古代诗歌的结构多样,有五言、七言、律
诗等不同形式。

鉴赏诗歌时,需要分析诗歌的章法、语言运用、表现手法等方面,以揭示诗歌的构思和意义。

4. 挖掘诗歌的文化内涵。

古代诗歌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其
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等内容。

鉴赏诗歌时,需要挖掘诗歌中的文化内涵,了解其所反映的时代和文化特征。

以上是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 1 -。

高中诗歌鉴赏方法汇总大全

高中诗歌鉴赏方法汇总大全

高中诗歌鉴赏方法汇总大全托兰斯在总结培养创造性最成功的做法中最后提出:要给予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及与其他有创造性的人或其他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

培养创新性就必须提供实践的机会,各种课外活动、艺术小组或社会调查等等,都是培养与发展学生创新性的有效途径,在这些实践活动中与人们的交流又是创新性认识产生的重要条件。

一、诗歌鉴赏基本方法:1、看明白(1)看题目:题目中经常会蕴藏着与主旨相关的信息。

(2)看主体:①古人所用意象基本带有固定的、特定的含义和情感寄托;②抓住表达情感的关键字,如“万里悲秋常作客”中的“悲”。

(3)看背景:诗歌鉴赏题中,有时会有诗人人生经历及写作背景的相关注释,一定要仔细分析,知人论诗、知事论诗。

2、写清楚常用的表述方式:这首诗采用(其中一种表达方式、修辞方式、表现方法),写出了(一些意象的其中一种)特点,表现了(突出了)其中一种思想、感情,起到了其中一种作用。

v常见考察点归纳:1、常说的表达方式指的是: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

2、常说的表现方法指的是:比兴、象征、衬托、渲染、对照、想象、联想、照应、虚实结合、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4、常见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孤独、寂寞、伤感、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

5、通常指的“作用”:意境优美、意境深远、言近旨远、深化意境、升华主旨、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6、常见的内容:离情别绪、怀古伤今、思乡怀远、个人情志与山水田园、咏史咏物与讽喻抒怀、春恨秋悲与人生际遇、出世的山林之趣与入世的庙堂之志。

7、常见的创作风格:朴素自然、清新飘逸、沉郁顿挫、淡雅高远、华妙艳丽、雄健高昂、悲壮苍凉、严谨细腻、清丽婉约。

v基本的答题方法和步骤:古诗词鉴赏题,虽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有创意地答题,能自圆其说,都可给分。

但还是要根据试题的要求,问什么,相应答什么;要什么,相应给什么,讲究答题一定的规范性,才不易丢分。

鉴赏诗歌的方法有哪些

鉴赏诗歌的方法有哪些

鉴赏诗歌的方法有哪些鉴赏诗歌的方法有哪些一、能力要求1、诗歌的形象往往指诗中的景物和人物,而形象又常常蕴藉了作者的情感。

准确分析形象意味着我们应该能分析诗中的景物特征和人物特征。

诗歌景物特征的分析首先要明确诗人所写的景物对象,景物组合所体现的氛围特征,再分析其相互关系和传情效果,还要能分析写景方法。

人物形象的分析则往往由整体界定和具体分析两步组成。

整体界定时要能有效地从原诗撷取信息,要对人物的年龄等外貌特征和身份性格等内部特征以及社会阶级属性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具体分析则要求能结合原诗信息对整体界定中的定义作出阐释。

2、正确理解词句回顾历年高考,正确理解词句一直是诗歌鉴赏的一项基础要求。

正确理解词句首先要求把握“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语境、背景分析原则,其次要能正确分析句子结构和词性,有时还要注意词句的修辞。

3、鉴赏表现手法这是一个庞大的阅读知识系统,它包括诗歌的整体写法结构和表达方式的具体运用情况,也包括修辞手法的判定及其效果分析以及联想、想象、象征等艺术表现手法的识别等内容。

这是对古诗写作艺术技巧的赏析,也是高考必考的能力点。

二、鉴赏诗歌的形象(1)准确把握形象明代诗人。

字季迪,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元末曾隐居吴淞江畔的`青丘,因自号青丘子。

明初受诏入朝修《元史》,授翰林院编修。

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拟委任他为户部右侍郎,他固辞不赴,返青丘授徒自给。

后被朱元璋借苏州知府魏观一案腰斩于南京。

高启为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合称“吴中四杰”。

其诗雄健有力,富有才情,开始改变元末以来缛丽的诗风。

学诗兼采众家之长,无偏执之病。

但从汉魏一直摹拟到宋人,又死于盛年,未能熔铸创造出独立的风格。

反映人民生活的诗质朴真切,富有生活气息。

吊古或抒写怀抱之作寄托了较深的感慨,风格雄劲奔放。

有诗集《高太史大全集》,文集《凫藻集》,词集《扣舷集》。

高启为人孤高耿介,思想以儒家为本,兼受释、道影响。

他厌倦朝政,不羡功名利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点:感情直白显露,让人一目了然, 感染力强 。
“汝果要学诗 先懂诗家语”
借物抒怀 托物言志


历史上的 人事物
感事
借物喻人 借古抒怀 咏史述怀
借古讽今
因事缘情 借事抒情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寓情于景
蓝桥驿见元九诗
白居易
蓝桥春雪君归日, 秦岭秋风我去时。 每到驿站先下马, 循墙绕柱觅君诗。
借我慧眼 读懂试卷语
(1)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四句诗一句一景,通过写城下的茂盛的 野草,随意流淌的泉水,无人欣赏落花和鸟 鸣,营造出寂静、空旷、荒凉的意境,抒发 了诗人感伤之情。
(3)本诗句句是景,但句句含情,具有良好 的艺术效果。
明人陈继儒在《唐诗三集合编》中评此 诗:“四句说尽荒凉,却不露乱离事, 妙。”
古典诗歌鉴赏之 表达技巧
诗 歌
表达技巧



习 专
之抒情方式Βιβλιοθήκη 题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05 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 问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 情景二端”。请从情和景的角度来赏析这首 诗。(4分)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 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 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2) “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 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参考答案
1. 这里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2. 作者通过写满眼的山林,夕阳残照,和归
家的乌鸦这一组意象,渲染了一种悲凉孤 寂的氛围,抒发了自己思归之情。 3. 其中,归巢的乌鸦与自己的不能归家形成 强烈的对比。
字,体现了环境尽管霜重天冷,但诗人心 情轻松。 ❖ 有间接抒情,是寓情于景,因为自己心情 愉快,使得青山流水皆有情,令人赏心悦 目。
汝果要得分,先懂“诗家语”
汝果要学诗,工夫在诗外 ——陆游
谢谢 大家!
无悔无愧于昨天,丰硕殷实 的今天,充满希望的明天。
万变不离其宗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 或手法)。 •这首诗无一“情”字,却处处含 “情”,试分析本诗抒情的特色。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 效果? •本诗的景物描写与作者情感是否协调
做一做,比一比,同不同?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3)这种以乐写哀的手法,更增添了哀 伤的情绪。
“汝果要学诗 先懂诗家语”
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


历史上的 人事物
感事
借物喻人 借古抒怀 咏史述怀
借古讽今
因事缘情 借事抒情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寓情于景 以乐景写哀情
真题演练(06年江苏卷)
鹧鸪天
室人降日① 以此奉寄 元 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 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这首诗歌运用了何种抒情方式?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 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 憎态度的抒情方式。先秦诗歌 和后来的乐府民歌直抒胸臆的 较多。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王风·黍离》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乐府诗集·鼓吹曲辞》
❖ 缺少文化积淀,没有一定的诗歌鉴 赏术语储备,答题“踩”不到点上。
❖ 脑中有一点诗歌鉴赏术语,但不能 准确、规范的运用诗歌鉴赏术语, 答题思路很混乱,不易得分。
教学目标
❖ 掌握诗歌的抒情方式 ❖ 学会运用必备的答题技巧有
条理的答题
汝果要学诗, 工夫在诗外 ——陆游
汝果要得分, 先懂“诗家语”
“汝果要学诗 先懂诗家语”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答:描写了城、草、水、树、山、鸟,表现出 一种对大自然的感慨,怀才不遇。(0分)
答:写了自己看到的景色,春天的景物,作者 借景抒情。把情感通过草、水、花、鸟表现。 (1分)
答:这里抒发了一种伤感之情。通过作者春天 看到的景物来表现的,是寓情于景,借景抒 情,烘托、反衬。(2分)
存在问题
(2)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 调与全诗的感情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 个问题?
清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 哀乐。”
(1)“红叶青山”乍看不协调,是因为 本诗用了“以乐景写哀情”手法
(2)“红叶”“青山”看似色彩艳丽, 但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力反衬。景色越美, 越觉得离愁的难耐。
(05 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 问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 情景二端”。请从情和景的角度来赏析这首 诗。(4分)
见《一轮复习》P166 第7题
条理清晰 表述严密
答题要点:
(1)该诗采用了……抒情方式 (2)作者通过写……内容,营造了…… 氛围,抒发了……感情 (3)起到了……效果或有……好处
作业 P177
少年游 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 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 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3)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 分)
参考答案
❖ 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 有直接抒情,如“心共马蹄轻”中的“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