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十七)
四川省成都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及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收敛.(liǎn)重荷.(hè)豁.然贯通(huò)B.琐屑.(xuè)媲.美(pì)锲.而不舍(qiè)C.簇.新(cù)倔强.(jiàng)长吁.短叹(xū)D.绮.丽(qǐ)卓.越(zhuó)心会神凝.(níng)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A.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叠起,形势紧张,闻先生大骂特务,慷慨淋漓.B.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又被蜘蛛网沾住了.C.父亲觉出其中有什么奥秘,逼我立即拿来,我只好进屋把书拿了出来.D.你这罕见的地下森林,宄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沉入这黑暗的深渊?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成都名师论坛”上,名师的教学与作家的演讲相得益彰....,让听众尽享文学之美.B.入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梁益建大夫,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令同行肃然起敬.....C.国学泰斗季羡林先生深信开卷有益....,生前多次在不同场合倡导青少年要广泛阅读.D.正如演出前预料的那样,赵雷将歌曲《成都》演绎得荡气回肠,这让导演喜出望外......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四川移动和摩拜单车合力启动大数据交通工程,其目的是为了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B.关于《摔跤吧,爸爸》,看似简单的励志故事,实则深刻反映出印度社会的现实问题.C.随着“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建设规划的提出,成都再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D.为提高节目的文化特色,《朗读者》邀请文化艺术界重量级专家参与节目的策划与制作.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12分,共12分)5.阅读《河中石兽》,回答问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湖北省武汉市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

2017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试卷一、(共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愧怍.(zuò)魁.梧吹毛求疵.(cī)钟灵毓.秀B.狡黠.(xiá)繁琐.潜.(qián)滋暗长尽态极妍.C.膂.(lǚ)力商酌.荒谬.(miù)绝伦重峦叠嶂.D.悲怆.(cuàng)慰籍.飞珠迸.(bìng)玉悲天悯.人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只有完善集聚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机制,才能做到寻觅人才,发现人才,举荐人才,使用人才。
A.求贤若渴如获至宝不拘一格各尽其能B.如获至宝求贤若渴各尽其能不拘一格C.不拘一格各尽其能求贤若渴如获至宝D.各尽其能不拘一格如获至宝求贤若渴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首批征集选拔的摄影发烧友,兴高采烈地登上武汉第一高楼,抢先拍摄正在建设中的“长江主轴”B.武汉市新一轮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然存在产业项目不多、项目转化速度不快C.今年6月10日是我国第一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各地纷纷开展了与此相关的宣传活动D.“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沿线各国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中国和这些国家之间的交流领域不断扩大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A.如何让古典音乐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并深入人们的内心?一些艺术家分享了自己工作中的经验与感悟B.文艺工作者只有真正深入生活并紧跟时代步伐,才可能创作出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优秀作品C.原始人类阅读的对象就是大自然:山峦在蔚蓝的天空下寂静绵延,野鹿在蜿蜒的溪流旁边悠闲漫步D.历史正剧往往庄重严整,因为它倾向于真实再现,历史传奇常常灵动丰盈,因为它有较多理想色彩二、(共9分,每小题9分)5.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读书的“体”与“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是一种“读书”的动物。
以往,“读书人”的称谓专属于少数人;如今,在“全民阅读”的时代,读书已成为大众普遍拥有的权利。
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

2017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语文(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第Ⅰ卷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3分。
每小题都给出A、B、C、D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正确,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答案选项涂黑。
3.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小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一、(15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3分)A.初春时节,旭日初升,时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来到别称钱塘湖的西湖游春,登孤山寺,入贾亭,赏湖水,在白沙堤上漫步赏花。
B.只见早起的莺儿抢占着向阳的树枝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几只刚刚飞来的燕子正在啄泥衔草建筑新巢,它们的出现标志着春天已经重新来到西湖。
C.一路走来,平坦修长的白沙堤是诗人最爱的西湖景致。
这里头上绿树成荫,脚下绿草茵茵,处处繁花盛开,步行的、骑着马儿的游春的人们穿梭来往。
D.苏轼在诗中赞叹“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而白居易这首诗所描绘的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虽是生机盎然,更像是淡妆的西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2-4题。
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南通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

南通市 2017 年中考语文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一( 23 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
(14分)敬畏经典,我们以丰厚的素养 zīr ùn灵魂;敬畏传统,我们以独特的文化 yì l ì东方;敬畏科技,我们以创新的姿态 yōngbào未来;敬畏自然,我们以深刻的感悟积淀人生 ,, 通过心怀敬畏,使智慧的品质得以提升。
心怀敬畏,不能只是A(高谈阔论/谈笑风生);心怀敬畏,梦想才能飞得更加高远。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 3 分)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短语填在 A 处横线上。
( 1 分)A处的短语是3.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 2 分)4.文华中学九( 1)班开展“阅读者 ?走进《水浒传》”专题学习活动。
(8 分)活动一:合作交流( 3 分)小文同学在小组内介绍故事情节时说:当宋江等人上山遭到王伦拒绝时,林冲忍无可忍,奋起火并王伦,扶宋江坐了第一把交椅。
你在倾听后,委婉指出小文同学的错误:活动二:组内辩论( 3 分)针对林冲这一人物形象,正方观点:林冲是 <<水浒传》中反抗精神最彻底的人。
反方观点:林冲不是反抗精神最彻底的人。
你赞同哪方观点?请结合具体情节阐述理由。
活动三:成果展示( 2 分)编辑一份“水浒人物谈”专题手抄报,请分别用四字短语写出两个栏目名称。
5.用课文原句填空。
( 9 分)( 1)天时不如地利,。
(《孟子》)( 2)老骥伏枥,。
(曹操《龟虽寿》)( 3)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4)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5),万水千山只等闲。
(毛泽东《七律?长征》)( 6)王维《使至塞上》中“,”描绘了古丝绸之路上大漠雄奇壮丽的风光。
( 7)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了对天下离别之人的美好祝福。
二( 62 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6-7题。
2017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 . .. . . . ..江西省 2017 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说明:1、全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给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感慨(kài)哺育 孜孜不倦(zī) 头晕目炫 B 、静谧(mì)荒缪 龙吟凤哕(suì)囊萤映雪 C 、荣膺(yīn)辐射 恍然大悟(huǎng)锋芒必露 D 、门楣(méi)剽悍周道如砥(dǐ)诚惶诚恐D解析:A 、感慨 kǎi 头晕目眩B 、荒谬龙吟凤哕 huìC 、荣膺 yīng 锋芒毕露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B 、在人迹罕至的北极,奇异的天象令人心旌摇荡,难以忘怀。
C 、鼓角齐鸣,喊声大震,黄忠首当其冲,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裂之势。
D 、他忠人之事,急人之难,爱听些受恩者的恭维,虽不见得乐此不彼,却也习以为常。
C解析:首当其冲:当:承当;冲:要冲,交通要道。
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并不是指冲锋陷阵。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读经典作品,会拓展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
B 、浅浅的水面托起无数错落的石山、石壁,又折映出婆娑多姿。
C、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D、恐龙灭绝事件认为是由约6600万年前的一颗陨石撞击地球所导致。
C解析:A、搭配不当,视野可以拓展,但是感受不能拓展,只能是增强。
B、成分残缺,婆娑多姿为形容词,属于定语,后半句成分是谓语+定语,缺少宾语,后面加“的身影”。
D、句式糅杂,从结构上看,“由”的出现导致主语的残缺,把“由”删掉。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出,就是一幅画。
2017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

2017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A.踏⋅实/踏⋅青 奢靡⋅/风靡⋅一时 低声悄⋅语/悄⋅然泪下 B.孵⋅化/浮⋅雕 鞠⋅躬/笑容可掬⋅ 风流倜⋅傥/丝绸⋅之路 C.角⋅色/角⋅逐 推磨⋅/磨⋅杵成针 烟熏火燎⋅/星火燎⋅原 D.旷⋅野/粗犷⋅ 剽⋅悍/膘⋅肥体壮 踌⋅躇满志/铸⋅就辉煌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壁垒 易拉罐 娇生惯养 独竖一帜B.咋舌 顶梁柱 责无旁贷 黯然失色C.静谧 蒸溜水 花枝招展 立竿见影D.提练 满堂彩 无动于衷 别出心裁三、标题3. 古诗文默写(1)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
(《论语》)(2)嗟夫!________,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范仲淹《岳阳楼记》)(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借景抒情,表达羁旅之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 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勾勒出英雄驭马挽弓、冲锋陷阵的场面,“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显示出英雄仗剑杀敌、报效朝廷的气概。
4. 名著阅读。
殿宇藏魔君,仙观有灵根。
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简述在该地发生的故事。
①龙虎山伏魔之殿(《水浒》)②万寿山五庄观(《西游记》)5. 历险时有伙伴,困境中存温情。
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简述体现人物间的深情厚谊的故事。
①格列佛与葛兰达克利赤(《格力佛游记》)②阿廖沙与小茨冈(《童年》)6.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这两年,民谣歌曲走进大众视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首民谣歌曲走红,________?靠的是口语化的故事,靠的是浅吟低唱的曲调,靠的是简谱的风格。
归根结底,________。
那些或诗意或质朴的歌曲,是当下年轻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他们情感的真实流露。
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

2017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花圃.(pǔ)棘.手(là)迥.乎不同(jiǒng)B.稽.首(qǐ)喑.哑(yīn)吹毛求疵.(cī)C.慰藉.(jì)枯涸.(hé)骇.人听闻(hài)D.狡黠.(xiá)剽.悍(piāo)锲.而不舍(qì)2.下列词语中, 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尴尬威摄广袤无垠B.荒谬孪生迫不急待C.亵渎真谛恪尽职守D.愧作褶皱咫尺天涯3.下面语句中,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兰州人对黄河奇石的喜爱体现了崇尚自然的审美观念。
中国古人认为,奇石是天人合一的产物,它、,妙在。
A.千姿百态浑然天成栩栩如生B.栩栩如生千姿百态浑然天成C.栩栩如生浑然天成千姿百态D.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浑然天成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部分网络移动支付机构内控薄弱,出现了客户资金被非法挪用。
B.因为只运货,不送人的原因,天舟一号被形象的称为“快递小哥”。
C.甘南、临夏、靖远等地羊儿成群,为制作羊皮筏子提供了充足原料。
D.食品谣言的存在,不仅是民众相关知识的贫乏,而是食品安全焦虑的体现。
5. 结合小说《骆驼祥子》的阅读,完成⑴-⑵题(4分)⑴小说中除主人公祥子外,还写了其他各色人物,如此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一步步走向毁灭的贫苦女孩,等等。
⑵下列有关“虎妞”的情节,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虎妞掏钱买车②虎妞假装怀孕③虎妞“下嫁”祥子④虎妞和父亲彻底吵翻A.③④②①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D.②④③①6.综合性学习(7分)近期,一档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的读信节目——《字如面》,刷爆了朋友圈。
某校开展“书信与阅读”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材料一】不久前,综艺节目《见字如面》悄然走红,这档以明星诚信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推广节目,从开播到第一季播出结束,几乎一直保持着“零差评”的惊人成绩,在豆瓣上最初评分高达9.8分,并连续三周登上豆瓣综艺榜榜首。
2017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上海市2017年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答案解析一、文言文1.【答案】明灭可见2.【答案】千骑卷平冈3.【答案】浮云游子意4.【答案】却道海棠依旧5.【答案】种豆南山下6.【答案】关汉卿【解析】《四块玉·别情》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小令。
7.【答案】D【解析】这首小令主要表达女子送别情人后,凭栏望远、相思企盼时的深情,并非全是对离别情景的描写。
8.【答案】B【解析】姚鼐并非“唐宋八大家”之一,而是清代散文家,“桐城三祖”之一。
9.【答案】石级几乎不能(难以、无法)登上去。
10.【答案】登山过程所见景色【解析】从“余始循以人”到“磴几不可登”是登山过程,要抓住其中作者行进的重点词语,如“越”“复循”“遂至”等。
“及既上”之后的句子是作者描绘的所见景色。
11.【答案】(1)作为、做成(2)全、都【解析】文言词语翻译,依照语境作出翻译即可。
12.【答案】C【解析】解答此题一要根据上下文所表达的意思推断,二要看句子本身的意思。
“人有馈一木者”意思是别人送了一根木头,由此可见,后文的“木一也”是“木料是同一根”的意思;“忽病其大”中最关键的是“病”的意思。
根据上文推断,“病”是嫌弃的意思。
13.【答案】事物都自有它合适的用途做事情要掌握好分寸【解析】解答此题要在正确理解事件本身意思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句子,如第一件事“物各有宜用也”;第二件事“情各有所适也”。
抓住这些重点句子,准确翻译。
就不难归纳出所蕴含的道理。
二、现代文14.【答案】无人机在机器人领域中迅速崛起【解析】“异军突起”本指新的派别或新的力量突然兴起。
结合语境是说无人机在机器人领域的状况,即可知是“无人机在机器人领域中迅速崛起”。
15.【答案】A【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弄清第④段说明的内容,该段由一个中心句和三个分句构成,中心句“无人机由军用进入民用领域后,用途十分广泛”总述无人机用途广泛,然后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无人机进入民用领域后的用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十七)一、语文知识积累(25分)1.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诗意的创造。
根据要求,完成(1)(2)题。
(7分)(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夏至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花开,瓜豆满架,稻穗挂地沏茶熏香,听夏虫(yín)①小巷(yǒu)②深,院子里(fán)③星点点凉荫下,或是藤椅或是竹席奶奶的大葵扇,缓缓摇起阵阵清风,助人(hán)④眠宵漏夜短夏梦正长(2)冬季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传统节日。
关于冬至有很多俗语,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选项。
(3分)冬至日后,白昼逐渐变长,古人认为这是天地间阳气恢复的体现,所以有“①”的说法;我国民间对冬至很重视,大家围炉温酒,团聚闲话,把冬至当做一个重要节日,因此有“②”的说法;冬至日,温州民间有“③”的说法。
在这一天给孩子吃汤圆,教导孩子一切事情都要比去年做得更好。
A.冬至大如年 B.过了冬至大一岁 C.冬至一阳生。
2.古诗文名句默写。
(10分)①桃花流水,。
(李白《山中问答》)②,千万和春住。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③子曰:“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子罕》)④醉翁之意不在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⑤夕阳西下,总是特别容易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正如崔颢《黄鹤楼》中所写:“,。
”⑥古代诗词中有些句子全由名词组成,你高度浓缩的语言达到言简义丰的效果,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温庭筠《商山早行》中也全用名词的句子是“,”。
⑦芒种,是农人一年中最忙的时节,行走村野,见农人刈麦田间,耕种劳作。
芒种,忙种!让人想起白居易的诗句“,”。
3.名著阅读。
(8分)(1)“兄弟”是《水浒》中最令人动情的两个字,根据下列内容分别选择正确的一项。
(3分)【甲】拿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林冲,叫:“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乙】对四家邻舍道:“小人因与哥哥报仇雪恨,犯罪正当其理,虽死而不怨。
却才甚是惊吓了高邻,……”【丙】见说,亦垂泪道:“罢,罢,罢!生时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言讫泪下,便觉道身体有些沉重。
当时洒泪,拜别了宋江下船。
A.武松 B.李逵 C.鲁智深(2)根据《沙乡年鉴》相关内容,完成下面阅读任务单。
(5分)《沙乡年鉴》阅读任务单二、现代文阅读(29分)(一)(17分)天道立秋张承志(1)1990年立秋日,是个神秘的日子。
(2)年复一年地,北京人渐浙开始从春末就恐怖地等着入伏。
一天天地熬,直到今年是一刻刻地熬。
长长无尽的北京苦夏,在这一回简直到了极致。
(3)一点一点地挨着时间;无法读书,无法伏案。
不仅是在白昼,夜也是潮闷难言,漆黑中的灼烤实在是太可怕了。
(4)我有时独自坐在这种黑热里,像一块熄了不多时的炉膛里的烧烬。
心尖有一块红红的煤火,永无停止地折磨着自己。
似乎又全靠着它,人才能与这巨大的黑热抗衡。
久久坐着,像是对峙。
(5)天亮以后几个时辰,大地便又堕入凶狠的爆烤。
有谁能尽知我们的苦夏呢?(6)街上老外,满脸汗水。
(7)度夏的滋味、中国人是说不出的。
(8)后来愈热愈烈,我几乎绝望。
再这样热下去,连我也怀疑没有天理了。
(9)可是,那一天是立秋。
上午我麻木地走进太阳的爆烤。
我已经不信任节气,不相信北京今年夏天还能立秋,我已经决心和这个毒日头熬到底了。
那一天,家家户户的月份牌和挂历上都印着﹣﹣1990年8月8日,立秋。
可是我没有半点预感。
我没有任何对于它的期待,没有想象那种享受。
在久久的煎熬中,预感与灵性,以及想象,都真的萎蔫了。
(10)火一样的上午,过去了。
(11)中午时我还是没有预感。
只是挤命做着自己最爱做的一件事。
这是一种唯一的度命方式;沉沉地抓紧,竭力地证明。
在恐怖的酷热中,一切都呈着残酷感,但又呈着难言的美。
(12)走进下午的阳光时,我看见人的影子在蠕动。
我觉得胜利的感觉浮在自己颊上。
生命又战胜了,我默想,这样活着如同战士。
(13)下午的阳光开始显得五彩摈纷,美丽得让人忘却了残酷,异想天开地看见一丝温柔。
如同一个在四面戈壁沙漠中的扳道工,突然听见身后传来一声低低的、女性的唤声一样。
即使如此﹣﹣在那个瞬间里我也并没有意识到它。
(14)突然觉出“凉爽”的一刹那,我怔了一怔。
那低低的唤声正阴柔地浸漫而来,一瞬之间,不可思议,永远汗流浃背的身体干了。
我吃惊地回顾,发现行人们——北京人们都在彼此顾盼。
接着,满树叶子在高空抖动了,并没有风,只是树杈间传来一个讯号。
我差一点喊出来,一切是这样猝不及防,只在那分秒之间,凉爽的空气便充斥了天地人间。
(15)我几乎想落泪。
久久的苦熬居然真能结束,立秋是真实的。
只这样怔了一刹那,天空中那凉爽开始疾疾运行。
如同有一只无形的巨手,按动了一个无形的天道的开关,把怜悯和公正一同随着凉爽送进了这个苦难世界。
蓝天顿失了那种眩目的光亮,此刻蓝色纯正。
风升得更高,连梢尖上的叶片也在凝思——但是涌涌的凉爽漫天盖地而来,在这一个时刻之中消除了全部往昔的苦热。
(16)我感动地站在大街正中。
(17)我在沉默着呐喊。
我是证人,我证明天理的真实。
凉爽溶化着抚摸着我。
它是证人,它证明我坚持到了今天。
(18)立秋……中国简练的总结呵。
那个时刻里我突然懂得了古典的意味。
古人的遭遇,古人的忍耐,古人的感受与判断,以及古人的划分与总结。
立秋二字,区别凉热,指示规律,它年复一年地告诉我们这些愚钝的后人——天道有序,一切都在更大的掌握之中。
(19)从那一刻立秋之后,我和北京人便享受着凉爽的快感。
人人都心平气和了,等着下一个更痛快的节气。
同南方北方的人们交流,大都感受略同。
立秋律,执法全部中国。
听说,有个老外在立秋那天激动地说:你们中国人的节气真棒!(20)回想以前许多年都没有留心。
年年立秋,我都没有感性。
也许是从未经历过这样一个残酷的苦夏吧,也许是因为从小缺少关于天道的教育。
(21)沐浴着广袤无际、阴柔轻漫的凉爽,我久久感动着。
从那立秋的时刻至今,我每一天每一瞬都意识着这秋之伟力。
我不再迟钝,不错分毫,我用肉躯和心,一点一点地品味着、记录着。
我想证明——天道的存在;但我已经预感到证明的艰难。
(22)因为,中国早就证明完毕,而且语言简练至极,仅仅用了两个字。
(选自《荒芜英雄路》,有删改)4.从苦夏到立秋,“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阅读全文,加以概述。
答:5.下面是文中关于“凉爽”到来那一刻的一组描述。
结合加点词,联系上下文,分析作者这样描述的作用。
答:6.阅读散文可以沿着作者的思想情感脉络,读出文章的意蕴,获得自己的感悟。
阅读下面句子,结合文章内容,联系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陈述你的理解和思考。
(二)(12分)做一本越来越薄的错题集严楚(1)做错题集不必错一题抄一题,我们必须变着法子做好它,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好的效果。
我上中学的时候,没有做过通常意义上的错题集。
我做的是一个“伪错题集”。
什么是“伪错题集”呢?(2)做错一道题,我不会马上抄到错题集上。
比如,在练习册上做错了一道题,我会用红笔改过来,然后好好想想为什么会做错。
(3)做错题的原因不外乎四种:第一种是特别愚蠢又简单的错误,如1+1=3之类的粗心大意;第二种是面对题目束手无策,毫无思路或者思路错了,看到答案却恍然大悟,心想“早知道就应该这么做,挺简单的”;三是题目难度中等,按道理应该能做对,思路也是对的,但由于掉进“陷阱”,不小心搞混了,结果做错了;第四种呢,就是真不懂、真不会。
(4)对第一种错题,稍微想想之前自己有没有犯过这个错误,有的话用红笔做个标记,如果是“初犯”,告诫自己下次别再犯就行了。
(5)对第二种错题,一定要在题目前用红笔做记号,想想它代表哪种类型的题目,想想答案中巧妙的解法可以在哪类题目上运用,把一些想法简单地记在练习册上。
(6)对第三种错题,也用红笔做记号,并且把题目当中的“陷阱”、做错的步骤、搞混的知识点记在旁边。
(7)对于第四种错题,也要深究一下,到底是题目超纲了,还是自己有知识漏洞。
如果题目超纲,就不必理会;如果是自己有知识漏洞,就想想这是哪部分的知识,自己为什么没有掌握这方面的知识,简单地记在练习册的空白处,在题目前面做个记号,然后好好看看对应的知识点,或者好好琢磨一下答案中的解题方法。
除了做错的题目,如果你觉得某个题既困难又“暴力”,也给它做个标记,看看答案上有没有更好的解答方法,有的话,好好学习;没有的话,自己思考思考,跟同学、老师探讨探讨。
特别好、特别有代表性的题目,都可以做记号。
(8)简单地分析、总结、标记,不会耗费你太多时间,却能让做题的效果有很大提升。
有空的时候,经常看看册子上的总结,一遍遍地看,如果看完之后,你觉得这个题目让你“神清气爽”、受益良多。
周末或者需要集中复习的时候,把这阵子做的练习一页页地翻过去,有标记的题目因为已经看了很多遍,再看就很快,想想是否已经掌握了这个题目,如果有需要,就把题目抄在错题集上,把这个题目代表的一类题型写下来,在后面备注做错的原因,翻看时从中吸取教训。
(9)经过在练习册上的筛选,最后需要抄在错题集上的题,比一开始做错的题精炼了许多,也深刻了许多。
练习册上的错题,你看得次数越多,最后需要抄的就越少。
(10)错题集要经常翻看。
把每次看的体会记在空白处;在题目前面做标记,区分重要程度。
(11)为了让错题集发挥更大作用,与同学交换错题集是个不错的选择。
每个人的知识掌握程度不同,做的题目不同,收获也会不同。
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简直是“买一送一”的好事。
(12)同学之间还可以相互抽查提问,看对方对抄下来的题目是不是完全掌握了。
如果可以的话,把题目进行适当的改编,会让相互抽查的效果更好。
(13)再分享一下我同学的方法。
他整理错题集的时候,第一遍只抄错题题干,不抄答案,标注出处,如在哪一本习题集第几页。
第二次翻阅的时候,自己先做一遍,然后核对答案,看看自己有没有真正弄懂这个题目。
我觉得这个方法不错,大家也可以试试。
(节选自《我不懂孤独,我只是全力以赴》,有删改)7.下列属于作者所说的“越来越薄的错题集”的一项是()(3分)A.抄有所有错题的本子B.做上各种记号和想法的练习册C.抄有经过筛选的错题的本子D.只抄错题题干的错题集8.依据本文内容,对下面某同学的错题集做法加以评析。
(5分)【练习册选段】【错题集节选】9.你认为这篇文章适合中学生阅读吗?从文章内容和写法两方面,简述理由。
(4分)答:三、古诗文阅读(21分)(一)(5分)如梦令•汉①上晚步[宋]赵长卿何处一声鸣橹。
惊起满川寒鹭。
一著画难成,雪霁②乱山无数。
且住,且住,数遍溪南烟树。
(选自《全宋词》)【注释】①汉:汉水②霁(ji):雪后转晴10.“何处一声鸣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