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一颗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一颗印”
—中国传统民居
姓名:周村
学号:201204640
班级:城规11202
院系:城市建设学院
中国传统民居—云南“一颗印”
摘要:住宅是人类基本生存条件之一,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民居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经开始萌芽,经过这几千年来人类的不断努力,创造出了各式各样的住宅建筑形式,这些建筑形式虽然有历史的局限性,但却是历代先民的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人类住宅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民居建筑的构造形式因当地的地理以及其他环境而各不相同,在各房间的布局也要经过仔细的考虑,上在细部构造上也都各自有其独特的含义,云南昆明的一颗印,民居就是云南人民居的常见形式之一,也是云南民居的典型代表。
关键词:民居云南一颗印三间四耳倒八尺金包银
一.“一颗印”的环境位置
云南地区环境特点:低纬度,高海拔,风力大,地震多,太阳高度角大,雨水充沛,故房屋厚重。在云南中部地区有许多形式如四合院的房屋,住宅外围是高墙,很少开窗,整个外观方方正正,如一块印章,所以俗称“一颗印”。二.“一颗印”简介
1.何为“一颗印”
所谓“一颗印”,即由正房和厢房组成,瓦顶土屋,平面和外观方方如印;云南的“一颗印”总体特点是:住房方正匀称,平稳朴实,厢房房屋分长短坡,长坡向内,短坡向外,加强立面的向心感,突出大门入口,住房空间有高低主次之分;汉族的“一颗印”民居集中在昆明地区,昆明地区的回族、蒙古族也借鉴了“一颗印”的住房形式。
2.“一颗印”的构造
每栋一颗印民居都是坐北朝南,门内有门,大门照壁上方留有色彩斑斓的绘画,获大禽猛兽,或松菊梅兰,中门来贵人才开。跨过高高的门槛,里面是天井。院子都为两层穿斗式小楼,堂屋门前挂有很多木匾,屋内地面一律用石灰、桐油、瓷粉混合筑就“三合泥”。光亮而不滑,凉爽而不潮湿。厅堂、居室的门
雕,隔扇、栏杆都十分精巧,图案家家不一样,但都有福禄寿喜、封侯拜相的吉祥寓意。在中国人的思想深处,有一种对阴阳相融和谐的追求,保护两股力量的对称均势。
“一颗印”房屋模型
3“一颗印”建筑特点
一颗印民居是由汉族、彝族先民共同创造,最早在昆明地区流行起来的“特色品牌”,一颗印民居的基本原则为“三间四耳倒八尺”,住宅的日照不受道路走向影响。平面近乎正方形,正房三间两层,较高一点,两厢为耳房,耳房矮一些,组合成四合院,中间为一天井,门廊又称倒座,进深为八尺,所以叫“倒八尺”,整体方形如印章,故称“一颗印”式。这样有利于正房的采光,中间位天井,多有水井,铺石板,作为洗衣洗菜休闲的场所,为安全起见,传统的房屋四周外
墙上是不开窗户的,都是从天井采光。在一颗印中,正房三间的底层中央一间多作客堂,为接待客人用,左右为主人的卧室,耳房底层为厨房和猪、马等牲畜栏圈,楼上正房中间为祭祀祖先或者诵经供佛的佛堂,其余房间供主人和储存农作物等。(详细见下图平面图)
正房、耳房均高两层,毗连,正房与耳房两侧连接处各设一单跑楼梯,无平台,保证了住宅的私密性。天井狭小,正房、耳房都面向天井均挑出腰檐,正房腰檐称为“大厦”,耳房腰檐称为“小厦”,大小厦相通,便于雨天通行。房屋高,天井小,加上大小厦深挑,可以挡住太阳的强光直射,十分适合低纬度高海拔的高原型气候特点。正房用双坡屋顶,较高,有利于防风、防火、防盗。
穿斗式构架,适应云南多地震的地质条件。
外围的高墙用夯土或土坯筑成,也有内土外砖形式,俗称“金包银”。
整座“一颗印”,独门独户,高墙小窗,空间紧凑,体量不大,小巧灵便,无固定朝向,可随山坡走向形成无规则的散点布置。
“一颗印”无论在山区、平坝、城镇、村寨都宜修建。可单幢,也可联幢,可豪华,也可简朴,千百年来是滇池地区最普遍、最温馨的平民住宅。
4一颗印的建筑分类
按照纵向、横向、和多向发展可将一颗印分为“一进一颗印建筑”、“二进一颗印建筑”、“多进一颗印建筑”。
从耳房的构造形式上分,一颗印建筑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两耳房双坡一颗印、两耳房单坡一颗印、单耳房一颗印、和无耳房一颗印。
三.总结
从云南的特色建筑“一颗印”的构造特点中可以看出,人类的居住方式历来都是和自然环境联系在一起的,房屋都具有乡土气息,反映着当地的文化习俗,并融汇于地方性的自然环境中,住宅的平面形式、空间组合、和朝向,都与当地文化和习俗有关,在造型艺术上,丰富了民间传统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