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文献综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文献综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文献综述导读:本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文献综述,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文献综述刘如月(淮北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教育引导,使学生能自我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
作为高校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则是指教育者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乃至精神医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及时遵循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卫生知识和技术的教育。
它是以维护和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开发大学生身心潜能、完善和提高新一代合格公民应具有的心理素质为目的的教育。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学校开设了心理学讲座或选修课,部分院校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学课程,一些研究者结合工作开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调查、心理咨询等。
这可以说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萌芽。
大量的研究及统计结果表明,大学生中20%左右的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适应不良,心理障碍发生率与以往相比有明显上升趋势。
这反映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本文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好的开展。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服务对象是高校学生,他们正处在青年期,心理素质的水平还不高。
当他们面临学习压力及社会的诱惑时,难免会产生一些不健康的思想,这影响着他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可能会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
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了高校教育工作的主要服务内容之一。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取得的成绩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历程中,各方面都取得了丰盛的成果。
各级领导和教师大都能够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它是一项思想性、科学性和长期性的教育过程,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许多高等院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成果主要是政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关注,及各高等院校相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对于其实施的成果如何、对学生的具体案例却没有提到,这正是因为现在还没有统一的评估标准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效进行测量。
毕业论文心理健康文献综述参考范文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参考范文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题目名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题目类别毕业论文学院(系)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专业班级2003,23(1):18-21[15]熊亚红,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 现代教育科学,2005,(5):73-75[16]熊亚红,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 现代教育科学,2005,(5):73-75[17]侯世勋,等.高校体育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之探讨[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5):110-102[18]刘卫民,李平.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论纲[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1):18-21[19]熊亚红,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 现代教育科学,2005,(5):73-75 073021班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辅导教师完成日期 2006年2月16日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学生:体育学院指导老师:体育学院(长江大学体育学院湖北荆州 434020)[前言]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频率加快、范围加大和程度加深。
有数据表明:“在我国20世纪 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 %,近年来已达到30%,存在心理障碍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多”。
[1]使得我们不得不更加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任长顺在《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调查研究》中提出“大学时期是大学生良好心理习惯的形成和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近年来随着现代人对健康认识的转变,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大学时期同时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
他们既要应付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还要应付社会环境变化产生的心理矛盾,常常处于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之中。
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心理卫生问题”[2]。
曾四清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中提到“心理疾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是行为疗法”[3],而刘卫平、李平等认为体育教学恰恰在这方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思维活动为主要活动方式的文化课,由于学生的心理思想和外部行为不宜表现,所以在课堂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多以理性的说教为主,学生的主体参与水平仅处于较低的被动认同活动阶段,故难以实施有针对性、及时性的教育来改善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文献综述范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及对策
文献综述题目: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探究及对策学院:专业:学生姓名:学号:完成时间:2013 年月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探究及对策[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特征,以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
方法:重点分析高校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交往障碍、审美观念、学业、就业和恋爱等方面心理健康问题。
寻找其成因,提出解决的对策。
结果:大学生在人际关系和交往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自卑、害羞和妒忌。
在审美观念方面存在审美心理不够稳定、审美情趣发展不平衡、鉴别能力差的现象。
在学业问题上有学习信心不足、自我评价不当的心理特征。
在就业问题上存有沉重心理包袱。
在恋爱问题上常因苦恼、冲动、焦躁不安的情绪状态导致较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
大学生的这些心理健康问题大多数属于一般性的心理发展问题!,而少数属于障碍性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是不成熟、不适应,只有极少数是精神疾病。
结论:导致心理障碍或疾病的因素呈多样化趋势。
是生理、心理、环境等几个主要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学校应加强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教育与指导,大学生自我心理素质也应提高,使其与大学环境相适应,培养完善的心理品质。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problem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Methods: analyzed the college students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communication disorders, aesthetics, education, employment, and love of mental health problems, etc. Look for the causes,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Results: the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problems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communication performance is inferior, shy, and jealousy. In aesthetics, unsteady aesthetic psychology and aesthetic temperament and unbalanced development, ability to identify bad phenomenon. On academic issues with learning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ack of confidence, self assessment. On the problemof employment has a heavy psychological burden. In love often because of the distress, impulsive and restless mood state leads to greater psychological pressure and burden. College students of the mental health problem are most of the general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problems. , and a few belong to the obstacle of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main show is not mature, don't adapt to, only a handful of mental illness.Conclusion:the factors leading to mental disorder or disease of the diversified trend. Is the result of joint action of several physiological, psychological factors, environment etc. Schools should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and guidance on mental health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ir psychological quality should also be improved, so as to adapt with the university environment, improve the training of psychological quality.[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言]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社会成员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重。
心理健康文献综述范文2万字左右
心理健康文献综述范文2万字左右英文回答:Mental Health Literature Review.Mental health is a critical aspect of overall well-being, encompassing an individual's emotional,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state. Over the years, extensive 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multifaceted nature of mental health, its contributing factors, and effective interventions. This literature review aims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 key findings from the psychological literature on mental health, highlighting the prevalence, etiology, and treatment modalities for various mental health conditions.Prevalence of Mental Health Conditions.Mental health disorders are highly prevalent globally, affecting individuals across all ages, cultures, andsocioeconomic backgrounds. According to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an estimated 1 in 8 people worldwide experience a mental disorder each year. Common mental health conditions include anxiety disorders, depressive disorders, and substance use disorders.Etiology of Mental Health Conditions.The etiology of mental health disorders is complex, involving a combination of genetic, biological,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factors. Genetic factors, such as family history and genetic predispositions, can contribute to the risk of developing certain mental illnesses. Biological factors, such as neurochemical imbalances and brain structure, also play a role. Psychological factors, such as stressful life events, coping mechanisms, and personality traits, can influence mental well-being. Social factors, such as socioeconomic status, social support, and cultural norms, can further impact mental health outcomes.Treatment Modalities for Mental Health Conditions.The treatment of mental health conditions encompasses a range of therapeutic approaches, including psychotherapy, medication, and self-care strategies. Psychotherapy, which involves talking about and working through psychological issues, has been shown to be effective in reducing symptoms and improving functioning for a variety of mental health conditions. Medication, such as antidepressants and antipsychotics, can also be prescribed to alleviate symptoms and manage the underlying biological factors.Self-care strategies, such as exercise, healthy diet, and mindfulness practices, can complement other treatments and promote overall well-being.Conclusion.This literature review provides a concise overview of the key findings from the psychological literature on mental health. It highlights the prevalence, etiology, and treatment modalities for various mental health conditions. Understanding the complex nature of mental health iscrucial for developing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intervention strategies. By fostering mental healthliteracy, reducing stigma, and providing accessible treatment options, we can empower individuals to lead fulfilling and mentally healthy lives.中文回答:心理健康文献综述。
心理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心理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一直备受关注。
在心理学领域,文献综述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和总结,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了解某一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研究趋势。
本文将对心理学领域的一些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心理学相关专业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在心理学研究中,研究方法的选择对研究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者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不断探索,心理学研究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传统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问卷调查、观察法等,而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和神经科学的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创新,比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在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二、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1. 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研究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而心理疾病的研究也是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近年来,焦虑症、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疾病的研究备受关注,研究者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和干预手段,探讨心理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为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 心理学与教育研究心理学与教育研究是一个跨学科领域,研究者通过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来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子领域的研究成果,为教育改革和教学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3. 社会心理学研究社会心理学研究关注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研究者通过实验研究、调查研究等方法,探讨人际关系、群体行为、社会认知等问题,为促进社会和谐、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三、心理学研究的趋势和展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心理学研究也在不断深化和拓展。
未来,心理学研究将更加关注跨学科研究,比如心理学与神经科学、心理学与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交叉研究,以期更好地解决复杂的心理问题和推动心理学研究的发展。
毕业论文心理健康文献综述参考范文
毕业论文心理健康文献综述参考范文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方面的适应能力、心理健全度和心理状态的相对平衡状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有效地概述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提供对读者有价值的信息,下面是一篇关于心理健康的文献综述参考范文,希望能对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帮助。
标题:心理健康:问题、发展和干预措施的综述摘要:本综述文章旨在系统概述心理健康的问题、发展趋势和干预措施,以提高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关注,并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本文通过对心理健康相关文献的收集整理,探讨了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心理健康的发展趋势以及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结果表明,心理健康问题在不同年龄段和不同人群中普遍存在,因此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去关注并应对这些问题。
关键词:心理健康、问题、发展趋势、干预措施1.引言心理健康作为一个重要的健康领域,越来越受到全球关注。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不断变化的生活环境,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显现。
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探索心理健康的发展趋势以及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于保护个体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2.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是个体在心理方面的适应能力、心理健全度和心理状态的相对平衡状态。
它既是个体身体健康的前提,也是个体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的重要条件。
3.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情绪障碍、焦虑和抑郁等。
它不仅给个体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还对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心理健康问题在不同年龄段和不同人群中普遍存在,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
4.心理健康的发展趋势心理健康的发展趋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环境、文化观念和个体特质等。
随着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如工作压力增加、心理疾病的高发和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增长等。
5.心理健康的干预措施6.干预措施的有效性评估评估干预措施的有效性是保证干预成果的重要环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基于文献综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基于文献综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群体逐渐成为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其心理健康状况备受关注。
本文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旨在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研究表明,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心理压力大、焦虑情绪高、抑郁症状明显等问题。
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就业前景等因素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一些调查显示,大学生中有相当比例的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人际关系不良等。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1. 学业压力学业压力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源头之一。
随着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在学习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课业繁重、考试压力、就业压力等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2. 人际关系大学生处于人生的转折期,面临着来自不同方面的人际关系挑战。
家庭、同学、朋友等关系的纷繁复杂会给大学生带来情感上的困扰,影响其心理健康。
3. 就业前景大学生对未来的就业前景充满期待,但现实的就业形势却并不乐观。
就业压力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大隐忧,失业、就业不如意等问题会引发大学生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应对措施1. 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培养他们正确的心理调适能力。
2. 心理咨询服务学校可以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及时排解心理压力,化解心理困扰。
3. 健康生活方式大学生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四、结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途径,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心理健康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
心理健康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1. 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与此同时,人们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和挑战。
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家庭关系等问题成为了影响许多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健康问题,给个人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影响。
同时,心理健康问题也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有超过3亿人患有焦虑和抑郁症,而这两种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全球两大常见精神疾病,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因此,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关注焦点,相关研究和治疗方案也日益受到重视。
2. 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个人的生活环境、个人性格特点、生活习惯等。
除此之外,社会环境、家庭关系、工作环境等方面的因素也对心理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针对这些因素,相关研究者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试图探讨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机制和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和治疗方法。
3. 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成果在心理健康领域,相关研究者开展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工作,取得了众多的研究成果。
这些研究成果涵盖了心理健康问题的病因机制、干预措施、预防措施等方面的内容,为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例如,有关情绪管理、压力管理、心理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4. 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策略针对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者提出了大量的应对策略,包括个体层面的心理健康促进策略和社会层面的心理健康促进策略。
在个体层面,相关研究者提出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促进方法,例如情绪管理、压力管理、自我调节等方面的策略;在社会层面,相关研究者也提出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促进措施,例如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改善工作环境、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意识等方面的措施。
总之,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了全球性的社会问题,相关研究者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关于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也与未来越多的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国家未来接班人的大学生位于拥有健康的心理与健全的人格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一番事业,推动社会国家的发展。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许多问题,来自社会、家庭、个人的,这些因素的综合更容易造成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为此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更显得尤为重要,这将有助于帮助大学生认清自身问题,并解决问题,减少不必要的事情的发生。
国内现在在这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在此将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做一个文献综述,以更好的了解这些问题并做一个总结。
接下来就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具体进行综述,以便能更好的解决这个社会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依据在经济大发展,竞争急剧加大的当代社会,人们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而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他们正处于个体成长的关键时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由于缺乏正确的对待压力的能力,自我调节能力也是相对较弱,心理情绪极易产生波动。
因此,社会的需求与大学生现有的水平发生了冲突,这就导致了大部分大学生情绪的不稳定,出现种种的迷茫与不安,由此引发与多心理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美学,他从热的需要出发探索人的激励和研究人的行为,将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从低级过度高级。
每个人都有这五种不同的需求,人最迫切的需要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动力。
同时他还认为:载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过程中,产生一种所谓的“高峰体验”的情感,这个时候是人存在的最完美、最和谐、最高的状态,这事的人具有一种欣喜若狂、如痴如醉的感觉。
大学生为了能够实现自我,不断完善自己,不断追求,发觉自己的潜能,使自己成为所期望的人;但当焦虑、忧伤等不良情绪会聚一起难以得到宣泄时,就会引发心理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文献综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文献综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文献综述摘要:对近十年来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文献研究与分析显示,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以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这四个方面。
本文着重对这四个方面进行梳理、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研究这一问题需要探讨的一些方面。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综述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竞争越来越激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传统的观念受到了冲击,这些都给人们的心理增加压力。
人们的心理健康已成为日益受到重视的一个社会问题,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从2000年以来,已有大量的学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的问题进行研究,概括起来说,这些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纵观30篇文献,大多数研究者给心理健康下的定义是根据1946年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早就提出的定义,即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心态。
总结他们认为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主要有:1、智力标准。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健康条件,良好的智力水平是一切社会人学业成功、事业有成的心理基础。
2、情绪标准。
情绪稳定,而且还得心情愉快才是情绪健康的标志,且情绪的变化应由适当的原因引起,还要与情绪反应的程度相适宜。
3、意志标准:是指人自觉地确定活动目标,支配自己行动,克服重重困难,以实现预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
4、社会适应标准:较好的社会适应性主要包括:①具有较好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②能建立积极而和谐的人际关系,能适应周围的人际关系。
5、“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基本相符。
研究证明,不能有效地面对现实、处理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是导致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
所以要面对现实、把握现实,主动适应现实。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文献综述
学校心理学学期论文题目: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研究文献综述摘要:我国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很少受到重视,酿成很多悲剧。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主要从中外心理健康教育组成机构对比、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职业队伍、教育与咨询形式、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归纳和综述关键字: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文献综述一.中外心理健康教育组成机构对比国内外存在很大的差异,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我们的不足,国外心理健康教育淡从组成机构上看我们还有很多地方得向他们学习,当然这与我们心理学起步较晚也有关系。
国外高校都设有独立的心理健康服务、心理咨询与治疗机构, 隶属于学生生活健康服务中心。
我国很多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产生于学校的教育学院或心理系等教育教学机构, 尤其是在师范院校, 多是出于对本院系专业实践的需要, 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1]。
比如我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就是由教育系心理学专业的老师开设的为我们服务的机构。
二.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职业队伍美国心理学会坚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获得博士学位, 并要通过资格认证考试[2]。
我国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主要是专职心理健康工作者和兼职心理学专业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医学工作者[3]。
多是尝试性地为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兼职居多, 经验也不足。
我校由心理学专业的教师、辅导员或行政管理人员组成,专业队伍严缺乏。
且几乎每位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都忙于其他教学任务或研究其他课题,根本没什么时间花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
有的甚至是有名无实,几乎不工作。
不过随着近年来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越来重视,我校也在逐步关注心理健康这一块,对相关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三.教育、咨询对象及形式研究对象主要有新生群体、即将毕业的学生群体,网络成瘾的学生群体、教职工群体。
新生群体主要是学习适应问题、情感问题、宿舍人际交往、克服自卑、情绪调节等[1]。
由于大学是向社会过渡的阶段,学生不再受老师和家长的严格管教,需要学生独立处理一些生活事件,导致不适应新生活,社会角色也无法很快的转换。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文献综述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文献综述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文献综述是一项重要的学术研究,旨在梳理相关文献,总结已有研究成果,并对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方向进行分析与评价。
首先,对现有文献进行系统检索和梳理,包括中外文学术期刊、书籍、研讨会论文以及网上资料等;围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进行详细阅读、精细梳理,将文献分类、归纳整理;并从理论角度,提取有效信息,着重研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念、目标、内容、原则、方式及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实践感悟;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综合评价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现状,提出发展建议,为今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最后,通过调研总结的文献综述,了解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状况,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模式、方法、内容提出分析和评价,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和建议。
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文献综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加。
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备受人们关注。
本文将就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献进行综述,并深入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概述心理健康教育,是将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融入日常教育中,帮助人们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问题,增进心理健康水平的一种教育行为。
心理健康教育有两个目标:一个是帮助个体发现自身心理问题,另一个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个体预防心理问题并进行心理调整,从而维护心理健康。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根据文献调查,目前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程度较低。
大多数学校没有专门设置心理健康课程,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知程度偏低。
同时,大部分心理健康教育仍是“靠热心家长、热心教师”来开展,缺乏规范规划。
此外,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中,授课者的经验和专业水平也存在问题。
三、现存问题分析3.1 教育氛围不佳。
此外,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于“科学”,对于社会和人的关怀照顾度不高。
学生在课堂上,更多的是从教材上获得知识,而从教育中了解到的心理健康知识较少。
3.2 学生心理咨询服务不足。
对于心理健康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学校往往没有相应的心理辅导机构与心理医生,导致学生心理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3.3 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不足。
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非专业的心理辅导员或心理医生,理论教育及心理技能上均存在欠缺。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建议4.1 加强教育氛围的营造,推动“健康中国”战略,让更多人了解到心理健康问题。
4.2 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机构,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心理疏导和医疗服务等综合性解决方案。
4.3 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
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训、教育和指导力度,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心理技能。
五、结论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可以帮助个体发现心理问题,预防心理问题并进行心理调整,从而维护心理健康。
然而,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仍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献综述
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献综述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实施策略》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系统的教育和培训,帮助人们了解心理健康问题,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和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突出,心理健康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就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实施策略进行综述。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对个体和社会都有重要意义。
个体在心理健康问题上的认识和应对能力,直接影响其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
而社会的心理健康水平,也会直接影响整体社会秩序和稳定。
因此,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认识和应对心理健康问题,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整体社会的心理健康水平。
其次,要实施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比如,在教育内容上,需要全面覆盖心理健康知识,包括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应对策略、心理健康维护的方法等。
在教育方式上,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比如课堂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
此外,在实施策略上,也可以结合家庭、学校、社区等多个层面进行协同推进,形成一个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最后,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政府、学校、企业、家庭等各方都需要发挥作用,共同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政府可以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和投入,学校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内容,企业可以开展心理健康培训
和心理咨询服务,家庭可以引导家庭成员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形成多方共同推进的良好格局。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也并非难事,只要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就能够有效地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并为整体社会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保障。
文献综述毕业论文中关于心理健康的研究进展
文献综述毕业论文中关于心理健康的研究进展心理健康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在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中,关于心理健康的研究进展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本文将从心理健康的定义、影响因素、评估方法以及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上的良好状态,包括情绪稳定、自尊心强、适应能力强、社交能力好等方面。
心理健康的定义涉及到个体的心理状态、行为表现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多个方面,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
心理健康不仅仅是指消除心理问题或疾病,更重要的是指个体在心理上的平衡和稳定状态。
二、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心理健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的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等。
遗传因素决定了个体在心理上的天赋和倾向,环境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学习环境、工作环境等,社会因素则包括社会支持、社会认同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心理健康的评估方法评估心理健康是为了了解个体的心理状态和问题,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心理问卷调查、心理测试、临床访谈等。
通过这些评估方法,可以客观地了解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干预。
四、心理健康的干预措施针对心理健康问题,可以采取多种干预措施,包括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
心理咨询是通过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心理治疗是通过专业心理治疗师进行心理疗法,帮助个体调整心理状态;药物治疗是通过药物干预,调节个体的神经系统功能,缓解心理问题。
五、心理健康的研究进展近年来,关于心理健康的研究进展日益丰富。
研究者们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深入探讨了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评估方法、干预措施等方面。
他们不断提出新的理论和观点,为心理健康领域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同时,心理健康领域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学者和专家,他们在心理健康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献综述_夏晓辉
[收稿日期]2009-02-202009年7月第15卷 第4期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Journa l ofH uBe iAdult Educati o n InstituteJu,l 2009V o .l 15 N o .4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献综述夏晓辉(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68)[摘 要]本文对当前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判定标准,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趋势预测和思考:一方面抓好对学校心理学家的培养,另一方面充分整合资源,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G 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3878(2009)04)0028)02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全社会已经逐渐认识到学生心理的健康已经成为了进行其他各项教育的载体和保证,我国的各个大、中、小学已经开始积极地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高校作为国家培养各种人才的摇篮,大学生素质的高低又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6将各地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提法统一为/心理健康教育0,并指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0[1]一、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判定标准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46年)曾为心理健康下过一个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定的标志概括起来有四条:(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3)有幸福感;(4)在职业工作、学习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许又新(1988)提出心理健康可以用三类标准(或者从三个维度)去衡量,即体验标准、操作标准、发展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存在问题的文献综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存在问题的文献综述摘要:在我国的教育界涌现出来一批相关理论的先驱者(如叶广俊、范慧琴、徐建成、陈家麟、骆伯巍等)和研究机构(如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开始着手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普查工作,并且做了一些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其调查对象较广泛,在当时引起了较大的轰动,也引起了各界同行的关注,同时也引发了大众的思考。
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只有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起步较晚,但其发展速度较迅速、发展趋势较好。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文献综述;1.文献来源与方法选择1.文献来源本研究所使用的文献源于中国知网(CNKI)检索平台,以主题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21年2月20日,共检索到40个不同主题,其中心理健康文献22083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6982篇,心理健康教育文献17974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18980篇,当代大学生15558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11806篇,此词条下共计检索出884789条结果。
1.方法选择为了解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第一步是运用科学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绘制网络知识图谱,以直观和清晰的方式呈现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脉络和聚焦点。
第二步是根据软件中节点信息的时间序列功能,找到相关节点的相关文献,进行文献研读,并通过引文查找法,寻找未被软件计量的相关文献,目的是使研究对象更全面。
第三步是结合对大量文献的研读和对知识图谱的研究,了解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以及高校聚焦点,在述评的基础上对其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1.研究回顾1.研究进展历程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心理健康的含义,国内外许多心理学专家、学者都从各自的角度做了相关研究和讨论,也分别给出了许多种不同的答案。
但一直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结果。
虽然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底子较薄,但从图一可以看出,我国近十年以来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研究从未落下,基本趋于平缓,从2011-2014年,文献数量平缓上升,2015有个低谷期,文献数量为52901篇,从2015-2019年,也处于上升状态,2020年,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论文数量出现十年来新低,为48670篇,但总的来说,我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极高,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也从未中断,取得了可观的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文献综述
作者:刘如月
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3年第10期
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教育引导,使学生能自我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
[1]作为高校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则是指教育者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乃至精神医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及时遵循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卫生知识和技术的教育。
它是以维护和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开发大学生身心潜能、完善和提高新一代合格公民应具有的心理素质为目的的教育。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学校开设了心理学讲座或选修课,部分院校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学课程,一些研究者结合工作开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调查、心理咨询等。
这可以说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萌芽。
大量的研究及统计结果表明,大学生中20%左右的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适应不良,心理障碍发生率与以往相比有明显上升趋势。
这反映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本文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好的开展。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服务对象是高校学生,他们正处在青年期,心理素质的水平还不高。
当他们面临学习压力及社会的诱惑时,难免会产生一些不健康的思想,这影响着他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可能会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
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了高校教育工作的主要服务内容之一。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取得的成绩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历程中,各方面都取得了丰盛的成果。
各级领导和教师大都能够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它是一项思想性、科学性和长期性的教育过程,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许多高等院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成果主要是政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关注,及各高等院校相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对于其实施的成果如何、对学生的具体案例却没有提到,这正是因为现在还没有统一的评估标准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效进行测量。
所以,在推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尽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这项工作开展得还很不平衡,受教育观念和客观条件等方面的制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
1政策的落实与监督机制不完善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都十分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相继颁布的一系列相关文件中都对高校提出了对大学生经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
然而,并没有相关配套的保障监督机制落实。
刘聪谈到“当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明确,具体有效的落实方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与实践上的衔接存在问题。
”[2]钱焕琦也谈到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着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老师认识不足或者不清,导致各校发展状况极不平衡。
就是由于缺乏制度上的保证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积极有力的支持,因而工作开展状况容易因校而异,多数学校尚处于自发状态。
2师资队伍不完善,素质不高
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以来,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始终被很多研究者所提到。
他们认为我国的心理健康教师的师资十分薄弱,一是在数量上人才匮乏,二是在质量上,缺乏“质”的保证。
在师资水平上,王小康谈到:“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整体上还存在着数量不足、业务水平不高、队伍不稳定等问题。
”[3]2005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中,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化提出了具体要求。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师资短缺、水平参差不齐、专业化程度低、队伍不稳定仍是制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一大问题。
3理论建设相对滞后,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当属起步阶段,在实际开展活动中特别需要理论的支持和指导。
魏晓娟谈到:“虽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已普遍开展起来,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教育研究滞后于实际需要,突出表现在微观性研究、超前性研究不够,对影响机制、解决措施探讨较少,过分强调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理论深度不足。
”王小康谈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滞后于实际需要,主要表现为:宏观研究少,微观研究多;前瞻性研究少,事后性议论多;深入剖析少,浅层分析多;理论性研究少,经验性研究多;发展性研究少,障碍性研究多。
这些也都必然影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层次发展。
”[4]
4缺乏科学的评估机制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在理论研究上主要受西方的影响,所采取或运用的方式、方法、技术、手段,许多完全照搬欧美国家,可信度低,不适合我国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
李英姬谈到:“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虽开展得轰轰烈烈,但评估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这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其一,无评估。
许多学校由于不懂得怎样评估,或者也没有什么部门要求进行评估,所以,只做不估。
其二,简单化甚至单一化的评估。
评估的方式、手段及内容均趋于简单化,评估指标单一。
其三,错位的或片面的评估。
”[5]
二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王小康提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在于领导重视。
只有学校领导真正在思想认识上重视了,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了,这项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高校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体制建设,应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统筹领导。
要健全学校、院(系)、学生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明确各级机构的职责分工,进一步完善协调机制;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结构;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整体规划,明确工作目标,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设,不断加大经费、场地等方面的投入,以确保工作的有效开展。
”[6]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很多研究者都提出要抓紧培养专业师资,并加强对现有师资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培训工作。
简华、胡韬提到“我们应该加强培养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人才,保证培养与培训机构的经费投入;规范培养内容,逐渐全面实行资格认证制度,逐步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水平要求;要对已经在职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进行继续培训。
”[7]陈浩也提到“当前高校一是要积极引进心理学专业的教师,给教学队伍补充新鲜血液。
二是要对在职不具备心理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师实行专业培训,使他们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以便于更好地教育学生,而对于那些并不热爱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予以清退,提高教学队伍的整体素质。
”[8]
(三)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
目前开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多数都是照本宣科,忽略了学生的兴趣,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课只是一种形式,老师也是为了完成任务,没有达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目标。
许志红、郝丽萍提到:“在积极编写和引进优秀教材的同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要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真实反映大学生的现实需求。
针对不同的专业和不同年级的学生,根据他们的学习规律和成长规律,开设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防止教学内容的同质性,促进教学内容更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使学生融入进去,切身领悟和体会其主体性,转变其自身的认知和态度、完善和优化他们的心理表征、促进其心理的反思与建构。
同时实行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将课堂知识及时用到实践,使学生能够在各种真实的社会状态下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9]
总之,以往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很多,主要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措施方面的角度去探析,都是从提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度、师资力量建设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去解决问题,但是缺乏对科学的评估机制的研究和制定,到目前还
没有统一的标准。
还有对学生自身这一主体方面的研究也相对缺乏,忽视了学生的内省思维能力和情感体验。
以后的研究中要多关注这两方面。
参考文献
[1]钱焕琦,刘启珍.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6.
[2]刘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教育理论研究,2009(6):139.
[3][4][6]王小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价值工程,2011(5):181—182.
[5]李英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分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7):21—22.
[7]简华,胡韬.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经验及启示[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6(3):55.
[8]陈浩.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长江理工大学学报,2009(4):65.
[9]许志红,郝丽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设计[J].教育与职业,2010(2):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