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科学课养蚕的教学活动

合集下载

小学实验养蚕教案

小学实验养蚕教案

小学实验养蚕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材中“养蚕”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蚕的发育过程、蚕的食物、养蚕的基本方法、观察蚕的吐丝结茧过程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蚕的发育过程,掌握蚕的食物和养蚕的基本方法。

3. 通过养蚕活动,培养孩子们的爱心和责任感,提高他们关爱生命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蚕的发育过程、观察蚕的吐丝结茧过程。

重点:蚕的食物、养蚕的基本方法、观察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卵、桑叶、放大镜、养蚕盒、观察记录表等。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尺子、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蚕卵、桑叶等,引导孩子们观察,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关系?”让孩子们猜测并讨论。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蚕的发育过程、蚕的食物和养蚕的基本方法,引导孩子们关注蚕的生长变化。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孩子们分组进行养蚕活动,观察并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4. 观察蚕的吐丝结茧过程(10分钟)教师指导孩子们观察蚕的吐丝结茧过程,并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1. 蚕的发育过程2. 蚕的食物3. 养蚕的基本方法4. 观察记录蚕的生长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你用自己的话描述蚕的发育过程。

(2)养蚕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2. 答案:(1)蚕的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

(2)问题及解决方法:例如,蚕的食物变质,解决办法是及时更换新鲜的桑叶;蚕生病,解决办法是请教家长或老师,为蚕治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孩子们的参与度较高,能积极观察、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但在养蚕过程中,部分孩子对蚕的照顾不够细心,需要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1)开展“蚕丝制品”主题活动,让孩子们了解蚕丝的用途,增强他们对蚕的关爱。

(2)观察其他昆虫的发育过程,进行对比,提高孩子们的观察、分析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蚕的发育过程及观察蚕的吐丝结茧过程。

养蚕幼儿园科学教案

养蚕幼儿园科学教案

养蚕幼儿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蚕丝的来源和制作过程;2.能够观察蚕的生长变化及生命周期;3.能够通过实践体验了解养蚕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内容1.蚕丝的来源和制作过程;2.蚕的生长变化及生命周期;3.养蚕实践活动。

三、教学准备1.确定活动场地:幼儿园教室或户外;2.准备教学材料:–蚕的卵;–桑叶;–免洗手消毒液;–放大镜等观察用具。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铺设桑叶1.教师或幼儿园工作人员铺设桑叶;2.让幼儿看一看桑叶,了解到蚕都是吃桑叶长大的。

第二步:观察蚕的生长变化及生命周期1.让幼儿认识蚕的卵,让他们使用放大镜等工具观察蚕的卵;2.放置蚕卵,观察多久后会孵化出幼虫;3.幼虫孵化后观察它吃桑叶的情况;4.观察幼虫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的外观特征,并告诉孩子们这些特征意味着生物的生长变化;5.观察当幼虫吃得越来越多且变得越来越大时,蚕会自己慢慢缩小并在自己的外壳中钻一个孔以准备吐丝;6.观察蚕吐丝的过程。

第三步:了解蚕丝制作过程1.让幼儿了解蚕丝制作的过程;2.向幼儿解释蚕丝是如何从蚕的口中吐出来的;3.让幼儿了解如何获得蚕丝并制作出蚕丝制品。

第四步:养蚕实践活动1.让幼儿参与养蚕实践活动,观察蚕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变化;2.教师可以让幼儿自己铺设桑叶、添加蚕卵,以及观察蚕吐丝等生长变化。

五、教学评估1.根据幼儿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和展示的兴趣来判断他们是否真正了解了蚕的生长变化、蚕丝制作过程等相关知识;2.通过幼儿所制作的蚕丝制品来评判他们是否领会了相关知识,并激发他们进一步的兴趣。

六、教学延伸1.给幼儿参观实际的蚕丝织造加工厂,进一步拓展他们的视野;2.告诉孩子们蚕丝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结语通过本次养蚕幼儿园科学教案,希望孩子们能够增强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探索生命的奥秘,拓展自己的视野和认知能力。

浅谈小学科学课开展养蚕体验式活动的意义及策略

浅谈小学科学课开展养蚕体验式活动的意义及策略

浅谈小学科学课开展养蚕体验式活动的意义及策略(小学科学)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以指导学生认识动物的生命周期为目的,让学生亲历养蚕的全过程,了解蚕从卵孵化,经过生长变化成蛾,然后产出卵,最后死亡这一生长变化的生命全过程。

养蚕是一项既能激发学生创造兴趣,涉及科学知识领域宽,又易于学生动手操作,调动家庭亲情的综合性实践体验活动。

一、开展养蚕体验式活动的意义:1.养蚕体验式活动的可操作性强。

新课程标准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体验式学习就是一种有效方式。

学生只有通过亲身经历,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觉、灵性等直观感受,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才能获得感受、体验并内化。

三年级的孩子们年龄小,平时参加的体验式活动比较少,他们从未养过蚕,对于养蚕感觉新鲜、好奇,认可率很高,很喜欢这项科学实践活动,能积极主动投入到其中。

2.养蚕体验式活动能培养孩子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在长达近两个月的养蚕过程中,孩子们需要学习的科技知识却相当丰富。

他们通过养蚕可以了解动物生命丰富的形态变化,了解形态变化中不同特点。

这项养蚕活动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孩子们仔细观察、动手实践的能力,让他们在课外进行有目的的、系统的、持久的观察和实验,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他们较长时间观察、记录蚕宝宝的生长与变化,用观察、测量、记录等各种方法进行研究,不断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

在学校、家庭的教育合作中,培养起适宜孩子们成长发展的团结合作氛围。

3.养蚕体验式活动能让孩子们学会珍爱生命。

小学科学课的重点不只是在于科学研究和认识上,而且在于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科学认识的基础上,提升情感体验和价值观,重在让学生在亲历探究过程中增强情感体验,从而引起心灵的触动和感悟,最终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及科学素养。

养蚕活动能让学生见证蚕的生长、发育、繁殖、死亡这个生命历程,了解蚕的生命周期,认识生命的神奇与伟大。

小学实验养蚕教案

小学实验养蚕教案

小学实验养蚕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材来源于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生物与环境》中的第16课《养蚕》。

本节课主要内容有:了解家蚕的发育过程,掌握家蚕的形态结构特点,认识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明白养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蚕的发育过程,知道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生物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家蚕的发育过程,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

难点:如何正确饲养家蚕,观察并记录家蚕的发育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家蚕图片、实物家蚕标本、养蚕视频。

学具:记录本、笔、放大镜、观察盒、家蚕饲养盒。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家蚕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家蚕图片,记录家蚕的形态结构特点。

3. 课堂讲解:讲解家蚕的发育过程,强调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

4.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家蚕标本,进一步了解家蚕的形态结构。

5. 小组讨论:让学生讨论养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分享各自的见解。

6. 观看视频:播放养蚕视频,让学生了解养蚕的具体操作步骤。

7.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有关家蚕发育过程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家蚕的发育过程: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

七、作业设计1. 描述家蚕的发育过程,并画出家蚕的形态结构图。

2. 写一篇关于养蚕的观察日记,记录家蚕的成长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家蚕的发育过程和养蚕的注意事项。

但在课堂上,对于家蚕发育过程的讲解,可以更加详细一些,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

拓展延伸:让学生调查身边的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了解它们的发育过程和生活习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家蚕的发育过程,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

养蚕教案幼儿园

养蚕教案幼儿园

养蚕教案幼儿园一、概述养蚕教学是一项富有实践意义和教育意义的活动,可以帮助幼儿了解昆虫的生长变化及其对人类的作用。

同时通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增强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蚕的认识和理解,了解蚕的生长变化与特征。

2.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探究、发现蚕的生长变化。

3.培养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三、教学准备1.蚕的蛹、蛾、种子、桑叶等材料。

2.大型显微镜、放大镜等观察工具。

3.相关的教材或图书。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让幼儿观看图片或实物,引出养蚕的主题,并提问:1.这是什么?(蛹)2.你知道蛹变成了什么吗?(蛾)引导幼儿探究蚕的生长变化及其对人类的作用。

第二步:观察蚕的生长变化教学中可以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让幼儿观察蚕的生长变化。

通过实物观察、手摸桑叶、看蚕吐丝等方式来了解蚕的生长变化及特征。

第三步: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给幼儿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想象力和才智创造性地回答问题,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1.蚕到底吐丝干嘛的?可以想象蚕的世界,来看看蚕吐丝是如何生存的?2.蚕吐出的那种白色的丝可以做什么用处?第四步:实际操作让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自行实际操作,如喂蚕桑叶等。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并切身感受养蚕的乐趣。

第五步:总结让幼儿对今天的学习进行总结,回答问题:1.你今天学到了什么?2.你觉得养蚕有什么意义?五、教学评价教学中,可以用教材或练习册等方式,来进行教学评价。

针对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语言表述,提出评价标准。

六、教学注意事项1.在养蚕活动中,要注意卫生环境,定期更换桑叶,保持活动安全干净。

2.如有可能,教学中开展户外活动,让幼儿感受自然。

同时,给幼儿科普知识,让幼儿了解自然界的奥妙。

3.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幼儿,在养蚕的同时也要培养他们的乐观向上,鼓励幼儿勇敢探索和实践。

养蚕活动设计范文

养蚕活动设计范文

养蚕活动设计范文一、活动目的1.帮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生态特点。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引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和思考。

4.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活动准备1.蚕种的准备:购买健康的蚕卵或蚕宝宝,确保数量足够。

2.养蚕设施的准备:提供适宜的蚕室或盒子,提供蚕食,如桑叶或人工饲料。

3.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一批蚕,学生可以共同分工,如观察、喂食、清洁等。

三、活动步骤1.简单介绍蚕的生长过程和生态特点,并展示蚕的种类和蚕宝宝或蚕卵。

2.学生观察:让学生观察蚕的变化,记录蚕的生长过程,如蜕皮、吃食、蛹化等。

3.饲养蚕宝宝:学生分组将蚕宝宝放入蚕室或盒子中,并提供充足的蚕食。

饲养期间,学生需要定期观察蚕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

4.蚕的蛹化:当蚕宝宝长至一定阶段时,会开始蛹化。

学生可以观察蚕宝宝结茧的过程,并记录下来。

5.蚕的破茧:蛹化后,蚕会破茧而出变成蛾。

学生可以观察蚕破茧的过程,并记录下来。

如果条件允许,学生还可以观察蚕发展成蛾的全过程。

四、活动延伸1.生物多样性:通过了解蚕的生命周期,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

2.可持续发展:与学生分享蚕丝的生产过程和蚕丝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提出一些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措施。

3.团队合作:鼓励学生分工合作,互相帮助,并就养蚕活动的方方面面展开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五、活动总结1.学生通过养蚕活动对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培养了观察、思考和记录的能力。

2.通过对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探讨,学生了解到生物多样性对于地球的重要性,以及我们作为人类应该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

3.团队合作是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学生通过分工合作,互相协助,增强了团队意识和能力。

4.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小学科学5《一起来养蚕》(教案)

小学科学5《一起来养蚕》(教案)

小学科学5《一起来养蚕》(教案)一起来养蚕,这是一堂针对小学科学领域的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小学生了解蚕的生活习性以及养蚕的方法。

通过这堂课,学生将通过亲自参与蚕的养殖过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精神。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蚕的生活习性以及蚕丝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力;3.鼓励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探究和思考。

二、教学准备:1. 板书内容:蚕的特点、蚕的生活习性、蚕丝的用途;2. 实验材料:蚕的卵、竹条、桑叶、透明玻璃容器、小喷壶、放大镜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向学生们问道:“你们了解过蚕吗?蚕是什么动物?它的特点是什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简单了解蚕的一些基本情况。

2. 学习(20分钟)(1)呈现竹条和桑叶,并请学生观察竹条和桑叶的特点。

(2)向学生展示蚕的卵,并询问学生卵的外观和特点。

(3)老师将蚕的卵分发给每位学生,并告诉他们怎样照料蚕卵。

提醒他们要轻轻擦拭蚕卵,保持它的干燥。

(4)给学生透明玻璃容器、竹条和桑叶,并指导他们将蚕卵放入容器内,用桑叶盖住竹条。

用小喷壶喷水保持环境湿润。

(5)观察和记录:学生需要每天观察蚕卵,记录蚕的生长情况。

3. 探究(30分钟)(1)当蚕卵孵化出小蚕时,老师会给学生演示如何用竹夹夹起小蚕并放在桑叶上喂养。

学生可以跟着老师一起操作,熟悉养蚕的过程。

(2)学生可以用放大镜观察蚕的外部结构,并尝试观察蚕在桑叶上吃食的情况。

(3)老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例如:“蚕丝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蚕只吃桑叶?”等,鼓励学生展开思考和探究。

4. 总结(10分钟)(1)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共同总结蚕的生活习性和蚕丝的重要性。

(2)老师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并与学生一起完成板书。

五、拓展活动:1.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家观察养蚕的情况,并记录每天的变化;2. 向学生展示蚕丝制品的图片或实物,并让学生了解蚕丝的用途和价值;3.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实验,观察蚕的行为和喂养习惯等。

小学科学16养蚕教案

小学科学16养蚕教案

小学科学16养蚕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6课《养蚕》,详细内容如下:1. 了解蚕的发育过程和生活习性;2. 学习如何喂养蚕宝宝,观察蚕的吐丝、结茧、化蝶过程;3. 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蚕的发育过程,掌握养蚕的基本方法;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蚕的发育过程及生活习性的理解;2. 教学重点:养蚕方法的掌握,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宝宝、桑叶、放大镜、养蚕盒等;2. 学具:笔记本、铅笔、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蚕宝宝图片,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2. 新课:介绍蚕的发育过程和生活习性,引导学生学习养蚕方法;3. 实践:分组观察蚕宝宝,动手喂养,记录观察过程;4. 讲解:讲解蚕吐丝、结茧、化蝶的过程,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蚕的发育过程图,加深理解;六、板书设计1. 养蚕2. 内容:a. 蚕的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b. 蚕的生活习性:喜食桑叶,喜温暖湿润环境c. 养蚕方法:保持清洁,喂食桑叶,注意温度和湿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蚕宝宝的成长过程;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深入了解蚕文化,参观蚕桑基地,提高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蚕的发育过程及生活习性的理解;2. 教学重点:养蚕方法的掌握;3. 实践环节:分组观察蚕宝宝,动手喂养,记录观察过程;4. 情感目标: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培养。

一、蚕的发育过程及生活习性的理解1. 蚕的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

这一过程是蚕生命周期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熟练掌握。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进一步讲解蚕的变态发育特点,如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生活习性上的差异。

小学实验养蚕教案

小学实验养蚕教案

小学实验养蚕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学习养蚕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准备:1. 蚕卵或小蚕2. 养蚕箱或养蚕盒3. 养蚕饲料(如桑叶)4. 放大镜5. 笔记本教学步骤:1. 引入:向学生介绍蚕的生长过程和特点,引发学生对养蚕的兴趣。

2. 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一份养蚕箱或养蚕盒。

3. 观察蚕卵: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蚕卵,引导学生注意蚕卵的外观特征。

4. 孵化蚕卵:将蚕卵放在温暖的地方,让学生观察蚕卵的孵化过程,记录孵化时间和数量。

5. 喂养蚕:引导学生学会给蚕喂食,注意饲料的清洁和适量,培养学生对蚕的关心和责任感。

6. 观察蚕的生长:定期观察蚕的生长情况,记录体重和体长,引导学生注意蚕的生长变化。

7. 学习蚕的吐丝过程:让学生观察蚕吐丝的过程,解释蚕丝的用途和价值。

8. 结茧化蛹:观察蚕结茧化蛹的过程,引导学生了解蚕的生命周期。

9. 总结:让学生分享养蚕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总结养蚕的知识和技巧。

教学评价:1. 观察蚕的生长过程和特点,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

2. 评价学生在养蚕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责任感。

3. 评价学生对蚕丝用途和生命周期的理解程度。

教学延伸:1. 让学生进一步研究蚕的生态习性和与人类的关系。

2. 组织学生参观蚕丝工厂,了解蚕丝的制作过程。

注意事项:1. 在养蚕过程中,要注意卫生和安全,避免蚕的疾病和伤害。

2. 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养蚕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特点,还能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同时,学生也能学会关心和责任感,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小学三年级下册《养蚕》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养蚕》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养蚕》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中第四单元《生物圈里的生命》的第三节《养蚕》。

本节课将详细介绍蚕的生命周期、养蚕的基本知识以及如何科学观察蚕的生长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蚕的生命周期,掌握养蚕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生物生长变化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关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蚕的生命周期及各阶段特征,科学观察与记录。

教学重点:养蚕的方法,观察蚕的生长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卵、桑叶、放大镜、养蚕观察记录表、蚕的生长变化图片。

2. 学具:每组一套蚕卵、桑叶,每组一个放大镜,学生自备记录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蚕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蚕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展示蚕的生长变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蚕的生命周期。

3. 讲解蚕的生命周期:结合教材,详细讲解蚕的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特点。

4. 实践操作:a. 分组发放蚕卵和桑叶,指导学生正确养蚕。

b. 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蚕的生长变化,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5. 例题讲解:讲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分析各个阶段的特征。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观察记录,回答相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养蚕》2. 内容:a. 蚕的生命周期:卵、幼虫、蛹、成虫b. 养蚕方法:保持桑叶新鲜,注意温度和湿度,定期观察记录c. 观察要点:体型、颜色、食量、活动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你用自己的话描述蚕的生命周期。

b. 你在养蚕过程中观察到了哪些变化?请结合观察记录回答。

2. 答案:a. 蚕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b.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记录回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了解了蚕的生命周期和养蚕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观察、记录能力的培养。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里养蚕,观察并记录蚕的生长变化,与同学分享养蚕心得。

养蚕教案幼儿园

养蚕教案幼儿园

养蚕教案幼儿园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春天来了》,教材的章节为《养蚕》。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蚕的发育过程、生活习性,学习如何照顾蚕宝宝,以及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蚕的发育过程,认识蚕的生活习性,培养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 引导幼儿关注自然界的变化,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了解蚕的发育过程,掌握照顾蚕宝宝的方法。

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动手能力和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宝宝、放大镜、观察箱、图片、视频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蚕宝宝饲养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教室里的蚕宝宝,引导幼儿关注蚕宝宝的特点,激发幼儿的兴趣。

2. 讲解蚕的发育过程(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幼儿讲解蚕的发育过程,让幼儿了解蚕的生长变化。

3. 学习照顾蚕宝宝(10分钟)(1)教师示范如何照顾蚕宝宝,如喂食、清洁饲养盒等。

(2)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学习照顾蚕宝宝。

4. 观察与记录(10分钟)(1)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蚕宝宝,记录其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出示关于蚕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蚕的发育过程图2. 蚕的生活习性3. 照顾蚕宝宝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蚕宝宝每天的变化,为期一周。

2. 答案:根据观察,记录蚕宝宝的发育过程、生活习性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养蚕基地,深入了解蚕的生产过程,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学习照顾蚕宝宝的过程4. 观察与记录的环节5. 作业设计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养蚕教研活动(3篇)

养蚕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蚕,作为我国古代的重要经济作物,其养殖技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随着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养蚕技术也在不断革新。

为了提升教师对养蚕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推动养蚕教学质量的提高,我校于近日开展了养蚕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养蚕技术的理论认识,掌握蚕的生长发育规律。

2. 增强教师对养蚕实践操作的熟练度,提高教学效果。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养蚕教学的新方法、新思路。

三、活动内容1. 理论讲座活动伊始,由我校农学专家王教授主讲养蚕技术理论。

王教授从蚕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养殖环境要求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他强调,养蚕是一项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农业活动,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

2. 现场观摩为了使教师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养蚕过程,活动安排了现场观摩环节。

在蚕房内,教师们参观了蚕卵孵化、幼虫饲养、幼虫蜕皮、成虫产卵等各个阶段。

蚕农现场演示了养蚕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如蚕卵孵化、幼虫饲料投放、病虫害防治等。

3. 实践操作观摩结束后,教师们分组进行了养蚕实践操作。

在蚕农的指导下,教师们亲手体验了蚕卵孵化、幼虫饲养、幼虫蜕皮等环节。

通过实践,教师们对养蚕技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4. 经验交流在实践操作结束后,教师们进行了经验交流。

大家分享了在养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探讨了如何将养蚕技术更好地融入教学实践。

此外,教师们还就如何提高学生养蚕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四、活动总结本次养蚕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标。

以下是活动总结:1. 教师理论水平得到提升:通过专家讲座和现场观摩,教师们对养蚕技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2. 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提高: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教师们掌握了养蚕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3. 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活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探讨养蚕教学的新方法、新思路。

综合实践养蚕教学设计(3篇)

综合实践养蚕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蚕的生命周期及其特征。

- 掌握养蚕的基本方法,包括选种、饲养、病虫害防治等。

- 理解蚕丝的来源及其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爱心,学会关爱生命。

-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环境1. 教室:用于讲解理论知识、展示图片和视频。

2. 实验室:用于进行养蚕实验操作。

3. 校园空地:用于放置蚕室和观察蚕的生长。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括蚕的生命周期、养蚕方法、蚕丝的应用等。

2. 实验器材:蚕卵、桑叶、蚕室、温度计、湿度计、显微镜等。

3. 图片和视频:展示蚕的生长过程、蚕丝的制作等。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理论讲解与观察1. 导入:- 以提问的方式引入主题:“你们知道蚕吗?蚕有哪些特点?” - 展示蚕的生命周期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蚕的生命周期:- 详细讲解蚕的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 强调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变化。

3. 讲解养蚕方法:- 讲解如何选种、饲养、病虫害防治等。

- 强调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对蚕生长的重要性。

4. 观察蚕:- 组织学生观察蚕的生长过程,记录观察结果。

- 引导学生思考蚕在不同阶段的变化。

5. 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蚕的生命周期和养蚕方法。

-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和记录蚕的生长过程。

第二课时:养蚕实验与探究1. 分组:-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一部分蚕的饲养。

2. 准备蚕室:- 指导学生如何搭建蚕室,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3. 饲养蚕:- 分发蚕卵和桑叶,指导学生如何饲养蚕。

- 强调定时喂食、观察蚕的生长情况。

4. 实验操作:- 利用显微镜观察蚕的组织结构。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养蚕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养蚕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养蚕引言:养蚕是一项有趣且有益的科学实践活动,对于幼儿来说,不仅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还能拓展孩子们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养蚕活动,幼儿可以观察和了解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学习到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命周期;同时,还能引导幼儿探索蚕丝的制作过程,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一、教学目标:1.了解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和生命周期;2.通过实地观察,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3.引导幼儿探索蚕丝的制作过程,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4.激发幼儿的对自然和生物的兴趣;5.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

二、教学准备:1.蚕的蛹、蛹壳;2.蚕丝和蚕茧模型;3.绘本《蚕宝宝》;4.画板、粉笔和彩色笔;5.种子盆、蚕食料、蚕窝纸板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蚕茧和蚕丝模型,引起幼儿们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呢?”并通过问题导引激发幼儿的思考。

2.实地观察(20分钟)带领幼儿们去室外或者室内的蚕房观察蚕的蛹和蚕茧,让幼儿仔细观察蚕的外观特征,并和蚕茧模型进行对比观察,引导幼儿发现蚕的生长发育过程。

3.绘本引入(10分钟)读绘本《蚕宝宝》,通过绘本的故事情节,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到蚕的生命周期和蚕丝的制作过程,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注意力。

4.制作蚕窝(20分钟)给予儿童种子盆、蚕食料、蚕窝纸板等材料,引导幼儿动手制作蚕窝。

在制作过程中,鼓励幼儿们自由发挥创造力,设计出独特的蚕窝,并进行分享。

5.实践探索(30分钟)将蚕丝和蚕茧模型供幼儿实践操作。

幼儿可以尝试用细长的项链线或细棒穿透蚕茧,取出蚕丝。

引导幼儿观察蚕丝的特点并讨论,进一步了解蚕丝的形成过程。

6.总结(10分钟)让幼儿们集体讨论刚才的实践探索过程,并辅导他们总结养蚕活动中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帮助幼儿归纳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和蚕丝的制作过程,并鼓励他们将所学到的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四、课后延伸活动:1.蚕丝绘画:提供给幼儿各种颜色的蚕丝,让他们用蚕丝进行绘画创作,并分享自己的作品。

小学科学16养蚕(教案)

小学科学16养蚕(教案)

小学科学16养蚕(教案)养蚕是小学科学教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养蚕,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使他们了解蚕的生态习性,学会观察和护理蚕的过程。

下面是一份关于小学科学16养蚕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 了解蚕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

2. 掌握养蚕的方法和要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准备:1. 课件或图片资料展示蚕的生态习性和生长过程。

2. 一些桑叶和蚕的饲养箱。

3. 学生实验用的纸巾、画笔和颜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课件,向学生介绍蚕的外貌和生活环境。

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蚕的生态习性:让学生观察蚕的各个部位,了解它的特点和功能。

提问:(1)蚕的体形是什么样子的?(2)蚕有几只腿?在哪些地方使用?(3)蚕的食物是什么?为什么只吃桑叶?(4)蚕在什么时间里能大量食物,快速生长?3. 观察蚕的生长过程:将一些蚕放在饲养箱里,和学生一起观察蚕的生长过程。

让学生用画笔和颜料画出蚕的形状和颜色,加强对蚕特征的记忆。

4. 养蚕实验:将蚕放在饲养箱中,向学生讲解养蚕的方法和要领。

提问:(1)为什么我们要在饲养箱中养蚕?(2)蚕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才能健康生长?(3)我们应该如何喂养蚕?多久喂一次?(4)蚕的粪便应该如何清理?5. 讨论如何保护蚕的生长环境: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如何保护蚕的生长环境,为蚕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6. 延伸活动:让学生观察蚕未来的发展过程,帮助它们完成蜕变并成长为蛹和蛾。

7. 总结:让学生回顾整个养蚕的过程,总结蚕的特点和生命周期。

四、教学效果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动作、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对蚕特征的描述和总结能力等,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反思: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对蚕的认知和理解。

教师还需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在学习养蚕过程中能够提出问题、探索并解决问题。

劳动实践课养蚕教学设计(3篇)

劳动实践课养蚕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蚕的生命周期和习性。

- 学会观察蚕的生长变化,掌握养蚕的基本方法。

- 能够进行简单的记录和数据分析。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 通过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物的兴趣,培养关爱生命的情感。

-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体会劳动的乐趣和价值。

二、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地点学校实验室或教室五、教学材料1. 蚕卵、桑叶、蚕具(蚕盒、温度计、湿度计等)。

2. 观察记录表、讨论记录表。

3. 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养蚕基础知识1. 导入新课- 展示蚕的生命周期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蚕是如何从卵变成蚕宝宝的?2. 讲授新课- 讲解蚕的生命周期:卵、幼虫、蛹、成虫。

- 介绍蚕的习性:食桑叶、喜温喜湿、生长速度快等。

- 讲解养蚕的基本方法:选择合适的蚕卵、准备桑叶、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

3. 实践操作- 学生分组,每组发放蚕卵、桑叶和蚕具。

- 指导学生进行养蚕操作,包括蚕卵的选择、桑叶的准备、蚕盒的摆放等。

4. 观察记录- 学生观察蚕的生长变化,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中。

第二课时:蚕的生长变化与数据分析1. 复习导入-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蚕的生命周期和习性。

2. 讨论分享- 学生分组讨论:在养蚕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3. 数据分析- 学生根据观察记录表,分析蚕的生长变化规律。

-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如蚕的生长速度、蜕皮次数等。

4. 总结反思- 学生总结养蚕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如何更好地照顾蚕?如何提高养蚕的成功率?5. 拓展延伸- 鼓励学生回家后继续观察蚕的生长变化,并记录下来。

- 组织学生进行养蚕比赛,评选出养蚕小能手。

七、教学评价1. 观察记录表:评价学生观察蚕的生长变化的能力。

粤教版科学五下第9课《养蚕》教学设计

粤教版科学五下第9课《养蚕》教学设计

粤教版科学五下第9课《养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科学五下第9课《养蚕》主要介绍了蚕的生长发育过程、蚕的饲养方法和蚕丝的制作过程。

本课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蚕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详细的文字和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养蚕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物知识,对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养蚕作为一项特定的实践活动,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蚕的生长发育过程,掌握养蚕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及其特点。

2.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3.蚕丝的制作过程及其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含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养蚕方法及蚕丝制作等内容。

2.蚕宝宝:准备一些蚕宝宝,让学生观察和饲养。

3.蚕丝制品:展示一些蚕丝制品,如丝绸、蚕丝被等。

4.养蚕工具:如蚕盒、桑叶等。

5.视频资料:播放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和蚕丝制作的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和蚕丝制品,引导学生关注蚕这一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蚕的生长发育过程,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特点,如蜕皮、食欲变化等。

同时,介绍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领取一份养蚕工具和蚕宝宝,按照教材中的方法进行饲养。

小学科学(心得)之谈谈科学课养蚕的教学活动

小学科学(心得)之谈谈科学课养蚕的教学活动

小学科学论文之谈谈科学课养蚕的教学活动科学课实验教材(江苏版和北京版)三年级下册养蚕的教堂活动,我校先行一步,三月初就积极准备,开始养蚕,经历一个多月,基本结束,现把本单元的做法、经验总结如下:一、养蚕指导学生养蚕成功是完成本单元教学目标的前提,从卵→蚕宝宝→蛹→蚕蛾→卵这一生命轮回,历经一个多月时间,特别是蚕宝宝的生长,要用心呵护、精心养育。

因此,确保养蚕成功要付出一定的努力。

1、孵卵:在孵卵之前,我们做了一些前期准备工作,比如,寻找桑树,联系蚕饲料,目的是保证蚕出生时有“粮食”。

三月份,深圳气温在20℃以上,偶尔还下雨,空气湿润,非常适合孵卵。

把蚕卵铺在白纸上,放在一个纸盒里,盖上扎了小孔的盖子,放在桌子上(不要晒太阳)。

一天打开盒子5~6次,观察卵孵化的情况。

第三天,气温突然下降到14℃,为了使蚕卵孵化顺利,我们用衣服把盒子包起来,放在电水壶旁边,在电水壶里装满水,通电后保温,利用电水壶散发出的热取暖,保证孵化的温度,效果非常好。

蚕卵逐渐变大、变白、透明,能看清蚕宝宝在壳里卷曲的样子,蚕宝宝快要出壳了。

在第五天早晨打开盒盖,蚁蚕开始出壳,第六天上午基本孵完,把嫩桑叶或饲料放在一边,蚁蚕一出壳就会爬过来,一头扎在食物上吃起来。

蚁蚕首选吃桑叶。

2、养蚕:(1)用桑叶喂养:把采来的嫩桑叶洗干净,晾干水份,用湿毛巾包住,保湿、保鲜,有条件的放在冰箱中冷藏。

把桑叶用剪刀横剪成细条,蚁蚕爬上来就很容易吃,把爬在桑叶上的蚁蚕放在另一个盒子。

白天,喂小蚁蚕的桑叶少量多次,放多了,桑叶很快就会干,浪费很多。

晚上,多放一些碎桑叶,上面盖一块湿毛巾,保湿,防蚊虫、透气。

二龄蚕就好养很多了,不用剪碎可整片桑叶喂食。

等蚕宝宝爬到新桑叶上后移在新纸上,少数没爬上去的用毛笔扫下来放在新叶上,少数蚕宝宝被干叶包住,小心地用细竹签挟出来,然后把蚕粪、旧叶、干叶除去。

要关注天气的变化,不要让蚕宝宝受凉。

随着蚕宝宝的长大,要不断扩座,使蚕座疏密适当。

养蚕教学活动设计

养蚕教学活动设计

养蚕教学活动设计一、活动背景养蚕是一项传统而有趣的农业实践活动,在孩子们的眼中,它不仅能够提供有趣的观察和实践机会,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责任感。

通过参与养蚕教学活动,孩子们可以了解到蚕的生命周期、蚕丝的制作过程以及蚕的重要性。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将亲身参与到蚕的护理、观察和养殖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2. 提高孩子们的责任感和自信心;3.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4. 让孩子们了解蚕的生命周期和蚕丝的制作过程;5. 培养孩子们对农业实践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三、活动流程设计1. 准备阶段: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准备好以下材料:- 蚕的卵或幼虫;- 蚕的饲料,如桑叶;- 相应的饲养容器;- 记录蚕的生长情况的纸和笔。

2. 活动实施:(1) 介绍养蚕的背景和重要性: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向孩子们简单介绍养蚕的背景和重要性。

可以让孩子们了解到蚕丝是一种重要的纺织原料,以及蚕丝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孩子们参与养蚕的过程:将蚕卵或幼虫分发给孩子们,让他们自己负责蚕的护理和观察。

教师可以向孩子们讲解蚕的生命周期,让他们了解到蚕的幼虫阶段、蛹阶段和蝶的阶段,以及各个阶段的特点和变化。

(3) 孩子们参与蚕丝制作的过程:教师可以向孩子们介绍蚕丝的制作过程,并让他们亲自参与到蚕丝制作中。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蚕丝制作方法,如煮蚕丝和织蚕丝。

(4) 孩子们进行记录和总结: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孩子们记录蚕的生长情况和蚕丝的制作过程。

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一起总结和分享他们的观察和体验。

四、活动评估活动结束后,可以进行以下评估方法来评价活动的效果:- 观察和评估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是否提高;- 评估孩子们是否能够按时完成护理和观察任务,是否表现出责任感和自信心;- 评估孩子们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团队合作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评估孩子们对蚕的生命周期和蚕丝制作过程的理解程度;- 评估孩子们对农业实践和环境保护的意识是否增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科学课养蚕的教学活动
科学课实验教材(江苏版和北京版)三年级下册养蚕的教堂活动,我校先行一步,三月初就积极准备,开始养蚕,经历一个多月,基本结束,现把本单元的做法、经验总结如下:一、养蚕指导学生养蚕成功是完成本单元教学目标的前提,从卵→蚕宝宝→蛹→蚕蛾→卵这一生命轮回,历经一个多月时间,特别是蚕宝宝的生长,要用心呵护、精心养育。

因此,确保养蚕成功要付出一定的努力。

1、孵卵:在孵卵之前,我们做了一些前期准备工作,比如,寻找桑树,联系蚕饲料,目的是保证蚕出生时有“粮食”。

三月份,深圳气温在20℃以上,偶尔还下雨,空气湿润,非常适合孵卵。

把蚕卵铺在白纸上,放在一个纸盒里,盖上扎了小孔的盖子,放在桌子上(不要晒太阳)。

一天打开盒子5~6次,观察卵孵化的情况。

第三天,气温突然下降到14℃,为了使蚕卵孵化顺利,我们用衣服把盒子包起来,放在电水壶旁边,在电水壶里装满水,通电后保温,利用电水壶散发出的热取暖,保证孵化的温度,效果非常好。

蚕卵逐渐变大、变白、透明,能看清蚕宝宝在壳里卷曲的样子,蚕宝宝快要出壳了。

在第五天早晨打开盒盖,蚁蚕开始出壳,第六天上午基本孵完,把嫩桑叶或饲料放在一边,蚁蚕一出壳就会爬过来,一头扎在食物上吃起来。

蚁蚕首选吃桑叶。

2、养蚕:(1)用桑叶喂养:把采来的嫩桑叶洗干净,晾干水份,用湿毛巾包住,保湿、保鲜,有条件的放在冰箱中冷藏。

把桑叶用剪刀横剪成细条,蚁蚕爬上来就很容易吃,把爬在桑叶上的蚁蚕放在另一个盒子。

白天,喂小蚁蚕的桑叶少量多次,放多了,桑叶很快就会干,浪费很多。

晚上,多放一些碎桑叶,上面盖一块湿毛巾,保湿,防蚊虫、透气。

二龄蚕就好养很多了,不用剪碎可整片桑叶喂食。

等蚕宝宝爬到新桑叶上后移在新纸上,少数没爬上去的用毛笔扫下来放在新叶上,少数蚕宝宝被干叶包住,小心地用细竹签挟出来,然后把蚕粪、旧叶、干叶除去。

要关注天气的变化,不要让蚕宝宝受凉。

随着蚕宝宝的长大,要不断扩座,使蚕座疏密适当。

(2)用饲料喂养:把小烧杯、玻璃棒洗干净,用开水消毒后,取适量饲养粉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矿泉水调成像牙膏那样的“面团”,水多太稀蚕宝宝会拉肚子,太硬容易干。

把“面团”装入尾部开口的旧牙膏袋中,挤出一条条铺在纸上,有一定的厚度,不容易干,并且蚕宝宝拉的粪掉到纸上,饲料能保持干净。

如果用小刀铺成桑叶状的一片片,很薄,易干,蚕粪拉在上面,很快就无法吃了。

一龄、二龄蚕一天喂二次新食,三龄蚕开始一天喂三次新食。

换食时,把旧食扳下来放在新食旁边,蚕宝宝就会爬到新食上,再把旧食去掉。

个别被饲料、细丝粘住的蚕宝宝用毛笔或竹签挑下来。

随着蚕宝宝的长大,饲料铺成一段段,避免吃食时拥挤、困难。

(3)两种方法对比:优点/缺点桑叶喂食、清理方便,观察桑叶就能知道蚕宝宝有没有吃,是否还要给它喂食。

吃的姿势多,看起来很可爱。

要天天采新鲜桑叶,并保存一定量的桑叶,及时给蚕宝宝喂,小蚁蚕要吃嫩桑叶。

饲料能清楚地观察到蚕宝宝的一举一动,特别是脱皮现象看得很清楚;蚕宝宝长的壮,长的快,说明营养丰富,科学喂养。

要调饲料,要铺新食,要让蚕宝宝从旧食爬到或转移到新食上,蚕宝宝埋头吃食,饲料表面容易干,吃掉很少,扔掉很多,更要注意卫生。

(4)生长情况记录:
生长情况时间孵卵孵化出蚁蚕第一次蜕皮第二次蜕皮第三次蜕皮第四次蜕皮吐丝结茧3月1日3月9日3月14日3月18日3月24日4月2日4月7日二、指导学生做以下观察记录活动 1.观察蚕卵,猜测能孵出蚕宝宝吗?孵出的蚕宝宝是什么样子?2.观察蚁蚕出壳的一瞬间及怎样爬出壳把壳甩掉,小蚁蚕的外形、找食、挑食、吃食的情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

3.每次蜕皮之前眠的样子、蜕皮过程、蜕皮后的外形变化,猜测蜕皮后为什么不很快吃食?语言描述记录。

4.观察蚕宝宝成长中的身体特征,画出来。

5.观察蚕宝宝吐丝前身体是怎样的,它会做些什么?有什么异动?一开始吐丝结茧的一举一动,用什么方法吐丝结成一个椭圆形的茧,语言描述记录。

6.观察蚕茧,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称一称,并记录。

7.观察蚕蛹是怎样的?与蚕宝宝比较有什么不同?画出蚕蛹。

8.观察破茧飞蛾的过程,蚕蛾的外形与蛹比较,找一找蚕蛾身体的各部分分别是从蚕蛹的哪些部分发育而成的。

比较雄蛾和雌蛾及交配,雌蛾产卵的情景,数一数产了多少卵,刚产下的卵是什么�色的?三、组织教学活动由教师统一孵卵,每天向学生报告情况,当蚁蚕孵出时,组织学生在视频演示仪下观看。

用课余时间分组、分批指导学生学习养蚕,三龄蚕时,用一课时集中培训学生后发给学生在家里养,四个小组里二人用桑叶养,二人用饲料养,桑叶每周发一次,饲料一次分到手,学生在领取蚕和饲料时,要填写认养证,以示负责,并捎给家长几句话。

要求学生把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有疑问就写出来,问家长,问老师,问同学,查资料,每周让学生把蚕宝宝带到课堂上,交流蚕的新变化,比一比谁的蚕宝宝最长、最重,谁养的最好,谁的观察记录写的多。

一课时研究蛹,一课时研究蛾,最后总结出蚕的一生要多
长时间,经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多长时间,展览学生的观察记录,并评出养蚕能手。

共六课时完成。

小小的蚕卵,孵出蚁蚕,在我们的精心喂养下,一天天长大,吃、爬、眠、蜕皮、变态,太有趣了。

学生越来越喜欢,越来越投入,看着他们小心、耐心、细心的样子,他们的科学素养不就正在养成吗?通过养蚕、观蚕、爱蚕活动,我作为实验老师,体会到了学生养蚕活动是在“真刀真枪”的干科学,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发展,终生受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