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新教育部审定版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庭中有奇树

合集下载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庭中有奇树》5PPT课件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庭中有奇树》5PPT课件

文学常识介绍
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 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它们不是一人一时之作, 也不是一个有机构成的组诗。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 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 目,也不知作者,其中大多是抒情诗,具有独特的 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被统称为“古诗”。
2020-2021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钟嵘《诗品》
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评价及文学地位
钟嵘给过“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的高度 评价;
《文心雕龙》作者刘勰说:“实五言之冠冕也”;
明代谭元春说:“在诸古诗之上,千古无异议。”
《庭中有奇树》属于几言诗?
五言诗在《古诗十九首》之前就已经出现, 但却是到了《古诗十九首》,才达到炉火 纯青的地步,标志了文人五言诗的成熟, 标志了抒情诗的新发展。
然而题外之意,仍然耐人寻味:主人公 折花,原是为了解脱相思的痛苦,从中得 到一点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儿无 法寄达,平白又添了一层苦恼;相思怀念 更加无法解脱。
有感情地朗读及流畅地背诵
后句讲解
释词:第五句中的“馨香”是指“香气”、“盈” 是指“满”;
第六句中的“莫”是指“没法”、“致”是指“送 到”;
第八句中的“别经时”是指“离别已经有相当长的 时间”。。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教师课堂用语辑录(收藏打印版,此页右键可以删除)
教师课堂用语在学科专业方面重在进行“引”与“导”,通过点拨、搭桥等方式让学生豁然开朗,得出结论,而不是和盘托 出,灌输告知。一般可分为:启发类、赏识类、表扬类、提醒类、劝诫类、鼓励类、反思类。
1. 你真让人感动,老师喜欢你的敢想、敢说、敢问和敢辩,希望你继续保持下去。 2. 这么难的题你能回答得很完整,真是了不起!你是我们班的小爱因斯坦。 3. 你预习的可真全面,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强,课下把你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好不好? 4. 哎呀. 通过你的发言,老师觉得你不仅认真听,而且积极动脑思考了,加油哇! 四、提醒类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庭中有奇树》课外古诗词诵读说课教学电子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庭中有奇树》课外古诗词诵读说课教学电子课件

词 内 容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③所思。
馨香盈④怀袖,路远莫致③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⑥.
课下注解:①华:花。下文的“荣”也是“花”的意思。 ②滋:繁盛。③遗(wèi):给予,馈赠。④盈:充满。⑤致:送 达。⑥经时:历时很久。
译 文
庭院里有一株美丽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朵, 显得格外繁盛。 我攀引枝条,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给予 日夜思念的丈夫。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人 能送达丈夫的手中。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 表达思念之情罢了。
内容展示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内容展示
诗词解释
奇树:犹“嘉木”,佳美的树木。 发华( 荣:犹“花”。古代称草本植物的花为“华”,称木本植物的花为“荣”。 遗(wèi):给予,馈赠。 馨(xīn)香:香气。 致:送达。 经时:历时很久。
思维导来自图写景庭中奇树,叶绿花盛



叙事
攀条折花,欲寄远人

念 怀



抒情
路远难致,更增思念


赏 析
(1)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画面: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美丽的树,在满树绿叶 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机勃勃。 ·表达方式:环境描写。写出了春意盎然的景象。


赏 析
(2)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庭 中 有 奇 树
作 品 简 介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
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

《庭中有奇树》知识要点(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庭中有奇树》知识要点(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知识要点庭中有奇树两汉:佚名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创作背景《庭中有奇树》是一首表现思妇忆远的闺怨诗,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九首。

这首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

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

注释⑴奇树:犹“嘉木”,佳美的树木。

⑵发华(huā)滋:花开繁盛。

华,同“花”。

滋,繁盛。

⑶荣:犹“花”。

古代称草本植物的花为“华”,称木本植物的花为“荣”。

⑷遗(wèi):赠送,赠与。

⑸馨(xīn)香:香气。

盈:充盈,充积。

⑹致:送到。

⑺贵:珍贵。

一作“贡”。

⑻感:感受,感动。

别经时:离别之后所经历的时光。

翻译诗歌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人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分析诗句第一层:前四句,用花枝繁茂,春意盎然,花香温馨反衬了主人公寂寞悲凉的心境,勾画出一幅孤寂折花图。

第二层:后四句,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表达了主人公对心上人深深的思念之情,描绘出了一幅孤寂赏花图。

首联:庭中奇树,花繁叶茂;颔联:攀折鲜花,欲送亲人。

颈联:亲人远离,无法送达;尾联:无可奈何,自我宽慰。

课堂练习1、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孤居在家的妻子思念出门在外的丈夫。

2、“馨香盈怀袖”是值得赞赏的佳句,其中哪个字用得好?“盈”字用得好。

“馨香盈怀袖”,是说花的香气染满了妇人的衣襟和衣袖。

一个“盈”字,暗示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

这是因为思绪久积,情不自禁,表现出了主人公深深的思念。

3、分析最后一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在全诗结构上起的作用。

卒章显志,点明诗旨;升华情感。

(诗人在前面着重渲染之后,情感逆转,眼前物不再是那么重要,更令人伤感的是别离那么久的时间,至此全诗的情感突然得到升华)。

《庭中有奇树》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庭中有奇树》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庭中有奇树》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译文】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人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作者】选自《古诗十九首》,这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

【背景】这是一首表现思妇忆远的闺怨诗,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九首。

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有多种说法。

宇文所安认为中国早期诗歌是一个复制系统,找不到“古诗”早于建安时期的确凿证据。

至于《庭中有奇树》的具体创作时间,则难以确考。

【主旨】这首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

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

【赏析】这首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

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

全诗八句,可分作两个层次,每四句为一个层次。

前两句诗“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

这是环境描写,写出了春意盎然的景象。

但首句中的“庭中”就暗示了这里的景色不是大自然中的,而是深闺中的,是一首表现思妇的闺怨诗。

于是,思妇就出场了:“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思妇面对这繁花似锦的景象,忍不住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束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以花寄情,揭示了诗歌的主旨——对远行人的思念。

古诗中写女子的相思之情,常常从季节的转换来发端。

因为古代女子受到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生活的圈子很狭小,不像许多男子那样,环境的变迁,旅途的艰辛,都可能引起感情的波澜;这些妇女被锁在闺门之内,周围的一切永远是那样沉闷而缺少变化,使人感到麻木。

庭中有奇树-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庭中有奇树-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庭中有奇树-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庭中有奇树》的内容和语言,掌握文章的大意,解读语言的深意。

2.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善于品味文学作品,训练阅读、理解能力。

3.能够运用自己的想象和创造,书写符合《庭中有奇树》精神的文章。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大意和语言特点;掌握文学鉴赏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升阅读能力。

三、教学建议1. 学生独立阅读让学生先用10-15分钟独立阅读《庭中有奇树》,了解文章的大意。

2. 全班讲解班级老师可使用PPT对文章进行全班讲解,介绍文章的主题、作者、结构等基本信息。

讲解时可以借助教学视频,解读语言难点,引导学生思考文章含义。

3. 小组合作讨论将全班分成小组,分别阅读文章中的每一部分,进行组内讨论和交流。

老师可以设置问题引导讨论,例如:“你喜欢文章中哪个情节?为什么?”“这篇文章对你的启示是什么?” “文章中用到了哪些修辞手法?”4. 知识总结通过上述讨论,让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语言特点、要点。

5. 个人写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符合《庭中有奇树》主题精神的文章。

可以分阶段进行,先进行思考、构思和写作提纲,再进行具体书写。

四、教学过程1. 学生独立阅读让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独立阅读,时间为10-15分钟。

2. 全班讲解老师使用电子白板或PPT进行讲解,介绍文章的主题、作者、结构等基本信息。

讲解时可以借助教学视频,解读语言难点,引导学生思考文章含义。

重点介绍文章的中心思想,例如:爱护自然,珍惜生命。

3. 小组合作讨论将全班分成小组,每组分别阅读文章中的每一部分,进行组内讨论和交流。

老师可以给出一些问题引导讨论,例如:“你喜欢文章中哪个情节?为什么?”“这篇文章对你的启示是什么?” “文章中用到了哪些修辞手法?”等等。

4. 知识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语言特点、要点。

可以用句子梳理、关键词汇总等方式进行概括。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庭中有奇树》4PPT课件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庭中有奇树》4PPT课件
1. 你真让人感动,老师喜欢你的敢想、敢说、敢问和敢辩,希望你继续保持下去。 2. 这么难的题你能回答得很完整,真是了不起!你是我们班的小爱因斯坦。 3. 你预习的可真全面,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强,课下把你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好不好? 4. 哎呀. 通过你的发言,老师觉得你不仅认真听,而且积极动脑思考了,加油哇! 四、提醒类
1. 说得太好了,老师佩服你,为你感到骄傲! 2. 你的设计(方案、观点)富有想象力,极具创造性。 3. 我非常欣赏你的想法,请说具体点,好吗? 4. 某某同学的解题方法非常新颖,连老师都没想到,真厉害! 5. 让我们一起为某某喝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要敢于猜想,善于猜想,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三、表扬类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庭院裏一株珍稀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 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我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赠送 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第二次先学后教:释诗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 能送到亲人的手中.只是痴痴地手执著花儿,久久地 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
2020-2021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学习目标
1.能流畅地朗读诗歌。 2.能知道诗歌的大概意思。 3.能背诵并默写诗歌。
写作背景
1.《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最早见于《文 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 选录十九首编“杂诗”类之首, 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第一次先学后教:读诗
在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的基础上反复诵 读。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huā)滋 。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wèi )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期中课外古诗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题型:【理解性默写】【简答题】课外古诗词诵读——1、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2、龟虽寿/曹操3、赠从弟(其二)/刘桢4、梁甫行/曹植1、《庭中有奇树》【原诗】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一、理解性默写: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二、赏析简答题:1、分析最后一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进”在全诗结构上起的作用。

答:卒章显志,点明诗旨;升华情感(诗人在前面着重渲染之后,情感逆转,眼前物不再是那么重要,更令人伤感的是别离那么久的时间,至此全诗的情感突然得到升华)。

2、分析本诗写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答:①在写景上层层推进,由树到叶,由叶到花(荣),由花到香,而情感也在写景过程中不断酝酿升华;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的树、眼前的花,谁来欣赏谁来赞?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③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奇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孤单寂寞,抒写心中的哀怨伤感。

3、分析最后一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进”在全诗结构上起的作用。

答:卒章显志,点明诗旨;升华情感(诗人在前面着重渲染之后,情感逆转,眼前物不再是那么重要,更令人伤感的是别离那么久的时间,至此全诗的情感突然得到升华)。

2、《龟虽寿》曹操【原诗】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一、理解性默写:1.作者用比喻的方法,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慨叹生命苦短的诗句(运用比喻表明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2、曹操的《龟虽寿》:最能体现诗人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情感(用比喻的手法表达诗人年老而壮志犹存)的诗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作者认为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顺其自然,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就能延年益寿,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的诗句: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最新人教部编版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主课

最新人教部编版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主课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 盈缩:指人的寿命长短。盈,长。缩, 短。但:仅,只。 养怡:保养身心健康。怡,愉快、和 乐 。永:长久。
•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 的。 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 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幸甚至哉:两句是合乐时加的, 跟正文没关系。
的凛然正气。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衰、枝干坚劲 的特征来描写, 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通过咏松 柏来表现自已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问题二:诗的题目是“赠从弟”,作者的目的是什么?
诗人并没有讲他希望堂弟应如何如何,但其劝勉 之言却又不言而喻:希望堂弟能向松柏那样坚贞自守, 不因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性。也有自况自勉的含义。 诗人告诉我们,必须像松柏那样永远保持坚贞自强的 个性,才不愧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诵读
1、齐读 2、听读 3、自读
庭中有奇树
珍贵
huā 繁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weì赠送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香气 满
没法 送到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离别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试着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中所写的景象
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 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 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女主人攀着枝 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树花,要把它赠送给 日夜思念的亲人。
“仗气爱奇,动多振绝。贞骨凌霜, 高风跨俗。”
刘桢从小就饱受儒家“仁义礼智信”
教育,深知做人要耿性忠直。面对动乱 的社会,遭遇坎坷的人生,刘桢更多地 是表现个人愤慨不平的情感,因此他的 作品中总是充盈着慷慨磊落之气。刘桢 的赠答诗中,最著名的是《赠从弟》三 首。这三首诗分别用蘋(pín)藻、松树、 凤凰比喻坚贞高洁的性格,既是对其从 弟的赞美,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 课件PPT(附教案、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 课件PPT(附教案、说课稿)

理诗意,探寻意境美
【注释】 1、发:生长。 2、条:枝条,枝叶。 3、莫:不能,表示否定。 4、但:只,不过。
赏写法,品析艺术美
强记忆,再享诗意美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巧迁移,美境更辽阔
含情景交融手法的诗歌: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商隐《夜雨寄北》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王湾《次北固山下》 刘禹锡《秋词》 ……
作业设计 请挑选本节课里提到的一两首诗,
把它改写成情景交融的小散文。
同步教案
双击打开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说课稿
双击打开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同步练习
双击打开
语文 八年级
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
教师:文小语
2020年9月28日星期一
肆 课

课 小
结 ,
堂 课
堂 练
小 习
, 拓
结 展
延 伸 。
目 录
叁 细

品 感
悟 ,
读 品
味 语
感 言
, 写
悟 法
探 究 。
贰 扫

初 障
碍 ,
读 整
体 感
感 知
, 把
知 握
内 容 。
壹 了

预 作
者 ,
习 了
解 背
检 景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导学案
双击打开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感谢 倾听
学如蜜蜂采蜜,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许多蜜。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附习题)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附习题)

诗词鉴赏
前两句描绘了一幅绿叶葱茏、花朵繁盛的春景 图,显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庭中”暗示这 里的景色不是大自然中的,而是深闺中的,点出这 是一首表现思妇情感的闺怨诗。
第三、四句写女主人公攀引枝条,摘下花朵, 想要送给日夜思念的丈夫的情景,刻画了一个闺中 思人、惆怅万分的女性形象。
第五、六句描绘了一幅女子执花在手,无语 凝伫,任花香盈袖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青春年 华在寂寞孤苦之中流逝的无比惋惜。一个“盈” 字暗示女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陷入了冥 想之中。
在地行走。
其简陋。
古诗今译
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内这里有雨那里刮 风。艰苦啊海边的人民,他们生活在荒野之中。妻 子儿女像禽兽一样,奔走在山林险阻之地。简陋的 房屋多么萧条,狐狸、兔子在房屋里自在地行走。
主旨归纳
这首诗描写了海边人民的困苦生活,表现 了底层百姓生活环境的恶劣以及他们内心的恐 惧与凄楚,表达了作者对底层百姓的深切同情。
主旨归纳
这首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 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表达了诗人 对堂弟的勉励之意,同时也表现了自己坚贞自守 的品格。
诗词鉴赏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 弟要坚贞自守,不要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诗人运 用对比手法,以“风声”之“盛”衬托“松枝”之 “劲”,接着以冰霜的严酷衬托松柏的“端正”,在 一问一答中,突出松柏傲雪凌霜的美好品格。诗人运 用了象征手法,借松柏表明自己的志趣、情操和期望。
诗歌解读
梁甫行
八方:东、西、
曹植
南、北与东南、 异气:气候不同。 殊:不同。
东北、西南、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西北合称八方。
剧哉边:之山地林。
妻子:妻子儿女。

初中语文 文言文《庭中有奇树》原文、译文与诗词鉴赏(通用)

初中语文 文言文《庭中有奇树》原文、译文与诗词鉴赏(通用)

《庭中有奇树》原文、译文与诗词鉴赏【原文】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贡?但感别经时。

【译文】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

我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赏析】这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

全诗八句,可分作两个层次。

前四句诗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

春意盎然。

女主人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古诗中写女子的相思之情,常常从季节的转换来发端。

因为古代女子受到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生活的圈子很狭小,不像许多男子那样,环境的变迁,旅途的艰辛,都可能引起感情的波澜;这些妇女被锁在闺门之内,周围的一切永远是那样沉闷而缺少变化,使人感到麻木。

唯有气候的变化,季节的转换,是她们最敏感的,因为这标志着她们宝贵的青春正在不断地逝去,而怀念远方亲人的绵绵思绪,却仍然没有尽头。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这两句诗写得很朴素,其中展现的正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的一种场面。

但是把这种场面和思妇怀远的特定主题相结合,却形成了一种深沉含蕴的意境,引起读者许多联想:这位妇女在孤独中思念丈夫,已经有了很久的日子吧?也许,在整个寒冬,她每天都在等待春天的来临,因为那充满生机的春光,总会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希望。

那时候,日夜思念的人儿或许就会回来,春日融融,他们将重新团聚在花树之下,执手相望,倾诉衷肠。

可是,如今眼前已经枝叶扶疏,繁花满树了,而站在树下的她仍然只是孤零零的一个,怎不教人感到无限惆怅呢?再说,如果她只是偶尔地见了这棵树,或许会顿然引起一番惊讶和感慨:时光过得真快,转眼又是一年了!然而这树就生在她的庭院里,她是眼看着叶儿一片片地长,从鹅黄到翠绿,渐渐地铺满了树冠;她是眼见着花儿一朵朵地开,星星点点渐渐地就变成了绚烂的一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诗歌鉴赏练习题讲解学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诗歌鉴赏练习题讲解学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诗歌鉴赏练习题八年级下册《庭中有奇树》鉴赏及练习庭中有奇树【作者】佚名【朝代】汉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节奏划分】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huā)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wèi)所思。

馨(xīn)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注释】⑴奇树:犹“嘉木”,佳美的树木。

⑵发华(huā)滋:花开繁盛。

华,同“花”。

滋,繁盛。

⑶荣:犹“花”。

古代称草本植物的花为“华”,称木本植物的花为“荣”。

⑷遗(wèi):赠送,赠与。

⑸馨(xīn)香:香气。

盈:充盈,充积。

⑹致:送到。

⑺贵:珍贵。

一作“贡”。

⑻感:感受,感动。

别经时:离别之后所经历的时光。

【译文】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人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主题思想】《庭中有奇树》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此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所产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以及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而产生的忧愁。

龟虽寿【作者】曹操【朝代】东汉末年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节奏划分】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téng)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jì)/伏枥(lì),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yí)/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1.此诗为曹操组诗作品《步出夏门行》中的第四首,诗题是后人从诗歌的开头取三字而来。

八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课外古诗《庭中有奇树》《龟虽寿》

八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课外古诗《庭中有奇树》《龟虽寿》

展示习作
我心中的英雄
一世奸雄,叱咤三国。叹沧海一粟,感老骥 伏枥,挥鞭东指,千里壮志,不厌山高水深,祈 盼天下归心。烈士暮年,杀场点兵。好一个人中 龙。你活得精彩,一声长啸,惊起蛟龙;一声高 歌,引来大鹏。你刚毅的性格,胜过刘备;宽广 的胸怀,超过孙权。这才是真性格,真丈夫!那 千古绝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如今还回荡在我的耳畔。我羡慕 你的叱咤风云,欣赏你的英姿飒爽。横槊赋诗, 你不愧是一代豪杰,值得我们敬仰。
曹操胸怀天下、老当益壮、老益弥 坚、他就像一位永垂不朽的英雄,傲 然挺立于天地之间,生命不息,奋斗 不止。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 百年。所有这些英雄人物,他们带给 我们的是建功立业的豪情,是生命的 常青树,是启迪智慧的明灯。让我们 怀着对他们的无比崇敬之情,用青春 和热血去谱写光辉灿烂的人生吧!
繁茂,春意盎然,花香温馨反衬了主人
公寂寞悲凉的心境。
3.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句话描绘出什么样的情景?
写女主人公攀引枝条,摘下花朵,想要 送给日夜思念的丈夫的情景,刻画了一 个闺中思人,惆怅万分的怨妇形象。
4.赏析:“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一个“盈”字,暗示女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任花 香盈袖,愁绪百结。
骏马老迈伏枥,不忘志在千里 壮士虽到暮年,雄心仍然不止 生命长短之期,并不一定在天
意 和
修身养性之力,也可长寿百年 内
此刻壮怀激烈,唯有以歌明志
三读思想和情感
1.前四小句运用了什么修辞?说明 了什么道理?
2.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 士暮年,壮心不已”。
3.“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 福,可得永年”体现作者什么思想?
首。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背诵赏析注释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背诵赏析注释译文

庭中有奇树两汉:佚名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译文】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人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注释】⑴奇树:犹“嘉木”,佳美的树木。

⑵发华(huā)滋:花开繁盛。

华,同“花”。

滋,繁盛。

⑶荣:犹“花”。

古代称草本植物的花为“华”,称木本植物的花为“荣”。

⑷遗(wèi):赠送,赠与。

⑸馨(xīn)香:香气。

盈:充盈,充积。

⑹致:送到。

⑺贵:珍贵。

一作“贡”。

⑻感:感受,感动。

别经时:离别之后所经历的时光。

【鉴赏】这首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

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

全诗八句,可分作两个层次,每四句为一个层次。

前两句诗“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

这是环境描写,写出了春意盎然的景象。

但首句中的“庭中”就暗示了这里的景色不是大自然中的,而是深闺中的,是一首表现思妇的闺怨诗。

于是,思妇就出场了:“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思妇面对这繁花似锦的景象,忍不住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束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以花寄情,揭示了诗歌的主旨——对远行人的思念。

古诗中写女子的相思之情,常常从季节的转换来发端。

因为古代女子受到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生活的圈子很狭小,不像许多男子那样,环境的变迁,旅途的艰辛,都可能引起感情的波澜;这些妇女被锁在闺门之内,周围的一切永远是那样沉闷而缺少变化,使人感到麻木。

唯有气候的变化,季节的转换,是她们最敏感的,因为这标志着她们宝贵的青春正在不断地逝去,而怀念远方亲人的绵绵思绪,却仍然没有头。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庭中有奇树》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庭中有奇树》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庭中有奇树》
1. 《庭中有奇树》啊,那简直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就像你在春天走进一个满是鲜花的花园,让你惊叹不已。

你看诗中的奇树,不就像我们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吗?
2. 哎呀呀,《庭中有奇树》里的情感多细腻呀!这不就跟我们思念远方亲人朋友时的心情一样嘛。

3. 你们知道吗,《庭中有奇树》真的太有意境啦!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诗意的世界,就像我们在一个安静的午后,静静享受那份惬意。

4. 哇塞,《庭中有奇树》里描述的场景,难道不像我们心中那片向往的净土吗?
5. 嘿,《庭中有奇树》的魅力可真大呀!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对古代美好情感的理解之门,不是吗?
6. 《庭中有奇树》,那可是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啊!就好像夜空中最亮的星星一样耀眼。

7. 哟呵,想想《庭中有奇树》,不就是我们在繁杂生活中寻找的那一抹宁静与温柔吗?
8. 你们说,《庭中有奇树》是不是很神奇呀!它像一阵微风,轻轻拂过我们的心田。

9. 哈哈,《庭中有奇树》简直绝了!就如同我们在沙漠中突然遇到的一泓清泉。

10. 《庭中有奇树》,那是多么美妙的一首诗呀!它就像阳光一样,温暖着我们的心。

我的观点结论:《庭中有奇树》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情感,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美感和思考,值得我们反复品味。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任务一
自主学习 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结合注释,揣摩理解诗歌内容,小组交流释疑。
整体感知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词语解释 【华】花。下文的“荣”
也是“花”的意思。 【滋】繁盛。 【攀条】攀引枝条。 【遗】给予,馈赠。 【致】送达。 【经时】历时很久。
同学们任选一句开始练习,5分钟后展示。
多角度赏析诗歌意境 ——方法引导
《庭中有奇树》赏析展示
诗句
找角度
意境(角度分析+内容分析+
情感分析)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1.意象:奇树、绿叶、华滋 2.表达方式:描写
以描写方法,“绿”“滋"表现 庭院奇树叶绿花盛的景象, 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 花盛图。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1.意象:荣(美丽的花)一个“思”字,叙述了深闺
2.富有表现力的字:思 3.表达方式:记叙
女子面对这繁花似锦的景 象,忍不住攀枝折花,欲 寄远人。以花寄情,揭示
了诗歌的主旨——对远行
人的思念。
多角度赏析诗歌意境 ——方法引导
庭中有奇树
诗句
角度
意境(角度分析+内容分析+情感分
 归纳解题模式: 角度分析+内容分析+情感分析
多角度赏析诗歌意境 ——方法引导
庭中有奇树
我喜欢的诗句是 写法,写出了 了)
,因为运用了 ,表达了(或抒发
之情。
例句 赏析示范
我喜欢的诗句是“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 滋。”因为运用了描写手法,抓住意象“奇 树”的叶、花的特点来描写。以“绿叶,华 滋”描绘了一幅春日的叶绿花盛图。令女子 触景生情,表现出对远行人的思念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是诗人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诗的最后两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这从前面六句来看,诗人对于花的珍奇美丽,本来是极力赞扬的。可是写到这里,突然又说“此物何足贡”,未免使人有点惊疑。其实,对花落下先抑的一笔,正是为了后扬“但感别经时”这一相思怀念的主题。无论说花的可贵还是不足稀奇,都是为了表达同样的思想感情。但这一抑一扬,诗的感情增强了,最后结句也显得格外突出。诗写到这里,算结束了。然而题外之意,仍然耐人寻味:主人公折花,原是为了解脱相思的痛苦,从中得到一点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儿无法寄达,平白又添了一层苦恼;相思怀念更加无法解脱。
“兴象玲珑,意致深婉,真可以泣鬼神,动天地”--胡应麟《诗薮》
大家知道以上这些评价指的是什么吗?对,它们都是后来人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看了这些评价,我想大家都对古诗十九首产生了一定的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诗歌会让不同朝代的一流诗评家都对其有如此高的评价呢,下面,就由我带领大家通过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庭中有奇树》来领略古诗十九首那数百年依然璀璨的魅力。
小结:从以上的学习中,我们初步了解到应该从背景,诗歌大意,意境,思想内容,写作特点,关键字句的深入探讨等方面对古诗进行鉴赏,我们要注意一点就是我们对文章进行赏析,并不能仅仅根据字句的翻译和解释,而是要通过联系背景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和细部揣摩来理解文章。
作业:结合讲解对诗歌进行感受和体会,试背诵诗歌。
【2020】最新教育部审定版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庭中有奇树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学会从意象入手体会诗歌意境和情感;背诵此诗;了解《古诗十九首》。
2、过程和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体味文中优美的语言,提高语言感受能力。
第二层,“馨香盈怀袖”,紧承上面“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两句,同时描绘出花的珍贵和人物的神情。而最后两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点明了全文相思怀念的主题。句紧承上面“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两句,同时描绘出花的珍贵和人物的神情。这花是“奇树”的花,它的香气特别浓郁芬芳,不同于一般的杂花野卉,可见用它来表达纯洁的爱情,寄托深切的思念,是再合适不过了。“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这简简单单的十个字,给读者描绘了一幅十分清晰生动的画面。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想象:这位妇女正在想些什么呢?她是否在回忆往日的幸福?因为这奇树生在他们的庭院之中,往日夫妻双双或许曾在花树下,消磨过许许多多欢乐的时光。在那叶茂花盛的时候,她所爱的人儿,是不是曾经把那美丽的花朵插在她鬓发之间呢?而如今,她时时思念的丈夫正在哪儿?可曾遭遇到什么?她自己所感受的痛苦,远方的人儿也同样感受到了吗?不管她想到了什么,有一点她总是不能摆脱的,那就是对青春年华在寂寞孤苦之中流逝的无比惋惜。古代妇女的生活,本来就那么狭窄单调,唯有真诚的爱情,能够给她们带来一点人生的乐趣。当这点乐趣也不能保有的时候,生活是非常暗淡无光的。花开花落,宝贵的青春是经不住几番风雨的。
课外扩展:阅读《古诗十九首》之一,试着了解和体会其大意与思想内容。如《冉冉孤生竹》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古诗十九首简介(ppt展示)
引入:大家知道吗?其实《古诗十九首》原本并不是一个文集,也不是同一个作者所写,但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却统称为《古诗十九首》呢?它们的作者是谁?什么时候写的?它们又是在什么时候合成一个文集,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古诗十九首》呢?他在中国的古代文学中又占有怎样的重要地位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1、全班诵读诗歌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全诗八句,可分作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意思
2、字词分析,理解句子大意
第一层
首联: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1)奇树:犹“嘉木”,珍贵的树。奇,不一般
(2)华:同花,本草之花曰华
(3)滋:当“繁”解。“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
3、价值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汉末文人对个体生存价值的关注,使他们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建立起更为广泛而深刻的情感联系。过去与外在事功相关联的,诸如帝王、诸侯的宗庙祭祀、文治武功、畋猎游乐乃至都城官室等,曾一度霸踞文学的题材领域,现在让位于与诗人的现实生活、精神生活患患相关的进退出处、友谊爱情乃至街衢田畴、物候节气,文学的题材、风格、技巧,因之发生巨大的变化。
2、作者和写作年代
关于《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和时代有多种说法,《昭明文选·杂诗·古诗一十九首》题下注曾释之甚明:“并云古诗,盖不知作者”。曾有说法认为其中有枚乘、傅毅、曹植、王粲等人的创作,例如其中八首《玉台新咏》题为汉枚乘作,后人多疑其不确。今人综合考察《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情感倾向、所折射的社会生活情状以及它纯熟的艺术技巧,一般认为它并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它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东汉顺帝末到献帝前,即公元140-190年之间。
颈联: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1)馨(xin)香:香气。
(2)盈:满。
(3)莫:无法。
(4)致:送达。
大意:花的芳香充满衣襟和衣袖,可是路途遥远无法送达。
尾联: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1)别经时:离别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了。
大意:“这花有什么稀罕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细部揣摩
诗歌中的“花”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从几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和鉴赏:
一是诗人始终暗用比兴的手法,以花来衬托人物,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一方面,花事的兴盛,显示了人物的孤独和痛苦;另一方面,还隐藏着更深的一层意思,那就是:花事虽盛,可是风吹雨打,很快就会败落,那正是主人公一生遭遇的象征。用花比喻女主人公的青春不长,红颜易老。
大意:庭院中有一棵珍奇的树木,绿叶间正绽放着繁盛的花。
颔联: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1)荣:花,木本之花曰荣。“荣”与上文“花”上下互通。
(2)遗(wei):赠。
(3)所思:指思念的人。
大意:攀低枝条折下它的花,准备把花赠送给所思念的人。
请同学们自我体会其中意境,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再鼓励同学发言。启发同学。
(2)品读法:就是精读、深读,从不同的角度,或选点,或铺面,对文章进行品评赏析,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与用心,看出文中的美点妙要,品出力透纸背的意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文中人物内心悠长细腻真挚的情感,了解古人朴素自然的情感,从中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难点
1、学习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
第一层,诗人用朴素的诗句,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情景与思妇怀远的特定主题相结合,形成一种含有深沉意蕴的意境,引起读者的联想。这两句诗写得很朴素,其中展现的正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的一种场面。但是把这种场面和思妇怀远的特定主题相结合,却形成了一种深沉含蕴的意境,引起读者许多联想:这位妇女在孤独中思念丈夫,已经有了很久的日子吧。也许,在整个寒冬,她每天都在等待春天的来临,因为那充满生机的春光,总会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希望。那时候,日夜思念的人儿或许就会回来,春日融融,他们将重新团聚在花树之下,执手相望,倾诉衷肠。可是,如今眼前已经枝叶扶疏,繁花满树了,而站在树下的她仍然只是孤零零的一个,只教人感到无限惆怅。再说,如果她只是偶尔地见了这棵树,或许会顿然引起一番惊讶和感慨:时光过得真快,转眼又是一年了。然而这树就生在她的庭院里,她是眼看着叶儿一片片地长,从鹅黄到翠绿,渐渐地铺满了树冠;她是眼见着花儿一朵朵地开,星星点点渐渐地就变成了绚烂的一片。她心里的烦恼也跟着一分一分地堆积起来,这种与日聚增的痛苦,更令人难以忍受。此时此刻,她自然会情不自禁地折下一枝花来,想把它赠送给远方的亲人。因为这花凝聚着她的哀怨和希望,寄托着她深深的爱情。也许,她指待这花儿能够带走一部分相思的苦楚,使那思潮起伏的心能够得到暂时的平静;也许,她希望这故园亲人手中的花枝,能够打动远方游子的心,催促他早日归来。总之,在这简短的四句诗中,是可以体会到许多诗人没有写明的内容的。
小结:从以上的讲解中,我们初步知道了一些关于课文的知识,了解到了文章的大意,在下一节课中,我们将进一步地对文章进行鉴赏。
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内容,情感是如何发生变化的?对诗句进行赏析
思想内容:这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
1、题解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古诗十九首》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
《古诗十九首》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在中国诗史上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它的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为后人师法,几至形成模式。它的艺术风格,也影响到后世诗歌的创作与批评。
诗歌细读与讲解
大家知道《庭中有奇树》是五言律诗还是五言绝句呢?对,是五言律诗。那你们知道五言律诗又分为哪几个部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对,看来大家的文学常识还是记得非常牢固的。下面我们就从这四个部分进行讲解。现在我们先来一起朗读一下整首诗。
2、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1、查找相关资料
2、课前做好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语:(ppt展示)“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人代冥灭,而清音独远,悲夫!”--钟嵘《诗品》
“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刘勰《文心雕龙·明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