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习题(第三讲数据链路层)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29770715cc1755270722089d.png)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2009-12-14 18:16:22)转载▼标签:课程-计算机教育第三章数据链路层3-01 数据链路(即逻辑链路)与链路(即物理链路)有何区别? “电路接通了”与”数据链路接通了”的区别何在?答:数据链路与链路的区别在于数据链路出链路外,还必须有一些必要的规程来控制数据的传输,因此,数据链路比链路多了实现通信规程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
“电路接通了”表示链路两端的结点交换机已经开机,物理连接已经能够传送比特流了,但是,数据传输并不可靠,在物理连接基础上,再建立数据链路连接,才是“数据链路接通了”,此后,由于数据链路连接具有检测、确认和重传功能,才使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变成可靠的数据链路,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当数据链路断开连接时,物理电路连接不一定跟着断开连接。
3-02 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哪些功能?试讨论数据链路层做成可靠的链路层有哪些优点和缺点.答:链路管理帧定界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将数据和控制信息区分开透明传输寻址可靠的链路层的优点和缺点取决于所应用的环境:对于干扰严重的信道,可靠的链路层可以将重传范围约束在局部链路,防止全网络的传输效率受损;对于优质信道,采用可靠的链路层会增大资源开销,影响传输效率。
3-03 网络适配器的作用是什么?网络适配器工作在哪一层?答:适配器(即网卡)来实现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这两层的协议的硬件和软件网络适配器工作在TCP/IP协议中的网络接口层(OSI中的数据链里层和物理层)3-04 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帧定界、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为什么都必须加以解决?答:帧定界是分组交换的必然要求透明传输避免消息符号与帧定界符号相混淆差错检测防止合差错的无效数据帧浪费后续路由上的传输和处理资源3-05 如果在数据链路层不进行帧定界,会发生什么问题?答:无法区分分组与分组无法确定分组的控制域和数据域无法将差错更正的范围限定在确切的局部3-06 PPP协议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PPP不使用帧的编号?PPP适用于什么情况?为什么PPP协议不能使数据链路层实现可靠传输?答:简单,提供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检错,无纠错不使用序号和确认机制地址字段A 只置为0xFF。
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练习题
![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dc7221132e3f5727a5e962a6.png)
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练习题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第三章数据链路层一、选择题1、数据在传输过程出现差错的主要原因是( A )A. 突发错B. 计算错C. CRC错D. 随机错2、PPP协议是哪一层的协议( B )A. 物理层B. 数据链路层C. 网络层D. 高层3、控制相邻两个结点间链路上的流量的工作在( A )完成。
A. 链路层B. 物理层C. 网络层D. 运输层4、在OSI参与模型的各层中,(B )的数据传送单位是帧。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 D.运输层5、若PPP帧的数据段中出现比特串“”,则采用零比特填充后的输出为(B)6、网桥是在(A )上实现不同网络的互连设备。
A.数据链路层B.网络层C.对话层D.物理层7、局域网的协议结构( B)。
A.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B.包括物理层、LLC子层和MAC子层C.只有LLC子层和MAC子层D.只有物理层18、10Base-T以太网中,以下说法不对的是:( C )A.10指的是传输速率为10Mbps B.Base指的是基带传输C.T指的是以太网D.10Base-T 是以太网的一种配置9、以太网是下面哪一种协议的实现(C ):A. B. C. D.10、Ethernet采用的媒体访问控制方式为( A )A.CSMA/CDB.令牌环C.令牌总线D.无竞争协议11、若网络形状是由站点和连接站点的链路组成的一个闭合环,则称这种拓扑结构为(C )A.星形拓扑B.总线拓扑C.环形拓扑D.树形拓扑12、对于基带CSMA/CD而言,为了确保发送站点在传输时能检测到可能存在的冲突,数据帧的传输时延至少要等于信号传播时延的(B )A. 1倍B.2倍C.4倍D.倍13、以太网采用的发送策略是 (C )A.站点可随时发送,仅在发送后检测冲突B.站点在发送前需侦听信道,只在信道空闲时发送C.站点采用带冲突检测的CSMA协议进行发送D.站点在获得令牌后发送14、在不同网络之间实现数据帧的存储转发,并在数据链路层进行协议转换的网络互连器称为( C )A.转换器B.路由器C.网桥D.中继器15、100Base-T使用哪一种传输介质(C )A. 同轴电缆B. 光纤C. 双绞线D. 红外线16、IEEE802规定了OSI模型的哪一层BA.数据链路和网络层B.物理和数据链路层C.物理层D.数据链路层17、要控制网络上的广播风暴,可以采用哪个手段 AA.用路由器将网络分段B.用网桥将网络分段C.将网络转接成10BaseTD.用网络分析仪跟踪正在发送广播信息的计算18、就交换技术而言,局域网中的以太网采用的是( A)A.分组交换技术B.电路交换技术C.报文交换技术D.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结合技术19、交换机工作在哪一层( A)A.数据链路层B.物理层C.网络层D.传输层20、一个快速以太网交换机的端口速率为100Mbit/s,若该端口可以支持全双工传输数据,那么该端口实际的传输带宽为(C )。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第五版(习题答案)——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第五版(习题答案)——第三章数据链路层](https://img.taocdn.com/s3/m/03752613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f1.png)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第五版第三章数据链路层3-1 数据链路(即逻辑链路)与链路(即物理链路)有何区别?“电路接通了”与“数据链路接通了”的区别何在?解答:所谓链路就是从一个结点到相邻结点的一段物理线路,而中间没有任何其他的交换结点。
在进行数据通信时,两个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路径往往要经过许多段这样的链路。
可见链路只是一条路径的组成部分。
数据链路则是另一个概念。
这是因为当需要在一条线路上传送数据时,除了必须有一条物理线路外,还必须有一些必要的通信协议来控制这些数据的传输(这将在后面几节讨论)。
若把实现这些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到链路上,就构成了数据链路。
这样的数据链路就不再是简单的物理链路而是个逻辑链路了。
“电路接通了”仅仅是物理线路接通了通信双方可以在上面发送和接收0/1比特了,而“数据链路接通了”表明在该物理线路接通的基础上通信双方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实体已达成了一致并做好了在该链路上发送和接收数据帧的准备(可能互相要协商某些数据链路层参数)。
3-2 数据链路层包括哪些主要功能?试讨论数据链路层做成可靠的链路层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解答:数据链路层的链路控制的主要功能包括: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可选功能包括可靠传输、流量控制等。
在数据链路层实现可靠传输的优点是通过点到点的差错检测和重传能及时纠正相邻结点间传输数据的差错。
若在数据链路层不实现可靠传输由高层如运输层通过端到端的差错检测和重传来纠正这些差错会产生很大的重传时延。
但是在数据链路层实现可靠传输并不能保证端到端数据传输的可靠,如由于网络拥塞导致路由器丢弃分组等。
因此,即使数据链路层是可靠的,在高层如运输层仍然有必要实现端到端可靠传输。
如果相邻结点间传输数据的差错率非常低,则在数据链路层重复实现可靠传输就会给各结点增加过多不必要的负担。
3-3 网络适配器的作用是什么?网络适配器工作在哪一层?解答:网络适配器的作用就是实现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功能。
适配器接收和发送各种帧时不使用计算机的CPU 。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5f709f2901f69e31433294d5.png)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2009-12-14 18:16:22)转载▼标签:课程-计算机教育第三章数据链路层3-01 数据链路(即逻辑链路)与链路(即物理链路)有何区别? “电路接通了”与”数据链路接通了”的区别何在?答:数据链路与链路的区别在于数据链路出链路外,还必须有一些必要的规程来控制数据的传输,因此,数据链路比链路多了实现通信规程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
“电路接通了”表示链路两端的结点交换机已经开机,物理连接已经能够传送比特流了,但是,数据传输并不可靠,在物理连接基础上,再建立数据链路连接,才是“数据链路接通了”,此后,由于数据链路连接具有检测、确认和重传功能,才使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变成可靠的数据链路,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当数据链路断开连接时,物理电路连接不一定跟着断开连接。
3-02 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哪些功能?试讨论数据链路层做成可靠的链路层有哪些优点和缺点.答:链路管理帧定界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将数据和控制信息区分开透明传输寻址可靠的链路层的优点和缺点取决于所应用的环境:对于干扰严重的信道,可靠的链路层可以将重传范围约束在局部链路,防止全网络的传输效率受损;对于优质信道,采用可靠的链路层会增大资源开销,影响传输效率。
3-03 网络适配器的作用是什么?网络适配器工作在哪一层?答:适配器(即网卡)来实现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这两层的协议的硬件和软件网络适配器工作在TCP/IP协议中的网络接口层(OSI中的数据链里层和物理层)3-04 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帧定界、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为什么都必须加以解决?答:帧定界是分组交换的必然要求透明传输避免消息符号与帧定界符号相混淆差错检测防止合差错的无效数据帧浪费后续路由上的传输和处理资源3-05 如果在数据链路层不进行帧定界,会发生什么问题?答:无法区分分组与分组无法确定分组的控制域和数据域无法将差错更正的范围限定在确切的局部3-06 PPP协议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PPP不使用帧的编号?PPP适用于什么情况?为什么PPP协议不能使数据链路层实现可靠传输?答:简单,提供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检错,无纠错不使用序号和确认机制地址字段A 只置为0xFF。
计算机网络-3-数据链路层相关习题
![计算机网络-3-数据链路层相关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558f5a13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ce.png)
计算机⽹络-3-数据链路层相关习题数据链路层习题3-01 数据链路与链路有何区别?“电路接通了”与“数据链路接通了”的区别何在?所谓链路就是从⼀个结点到另⼀个结点的⼀段物理线路。
⽽中间没有其他的任何交换结点。
在进⾏数据通信的时候,两个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路径要经过许多这样的链路。
当需要在⼀条链路上传送数据的时候,除了必须有⼀条物理线路外,还必须要有⼀些必要的通信协议来控制这些数据的传输。
若把实现这些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到链路上,就构成了数据链路。
3-02 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哪些功能?试讨论把数据链路层做成可靠的链路层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链路控制包括: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差错检测。
如果把数据链路层做成可靠的链路层,就表⽰从源主机到⽬的主机的整个通信路径中的每⼀段链路都是可靠的。
这样做的优点是如果在传输过程某个结点中发⽣了差错,可以及时的通过数据链路重传纠正这个错误;如果数据链路层做成不可靠的,那么当⽹路中的某个结点发现收到的帧有错误的的时候,就仅仅丢弃该帧,⽽并不通知发送结点重传出现差错的帧。
只有当主机的⾼层协议(例如TCP协议)发现了这个错误时,才会出现源主机重传出现错误的帧。
但这时候就⽐较晚了,可能要重传较多的数据。
对⽹络资源有些浪费。
但是,如果⾼层协议使⽤的是不可靠的传输协议UDP,UDP并不要求重传有差错的数据,在这某些情况下,并不会带来更多的好处(例如实时语⾳视频通话)增加了可靠性,牺牲了实时性反⽽是不合适的。
3-03 ⽹络适配器的作⽤是什么?⽹络适配器⼯作在哪⼀层?适配器⼜叫⽹卡,适配器和局域⽹之间通过电缆或者双绞线以串⾏传输⽅式进⾏,⽽适配器与计算机主板上的IO之间以并⾏⽅式传输数据。
因此适配器的⼀个重要功能就是进⾏数据串⾏与并⾏之间的转化。
初始之外,适配器还有能够实现以太⽹协议。
适配器在接收和发送各种数据帧的时候并不会通知计算机,如果收到帧是有差错的帧,就直接丢弃也不会通知计算机,只有当收到正确的帧才会使⽤中断通知计算机处理。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五版(第3章)课后习题答案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五版(第3章)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9cfbe327d3240c8547ef6a.png)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301 数据链路(即逻辑链路)与链路(即物理链路)有何区别?“电路接通了”与“数据链路接通了”的区别何在?答:(1)数据链路与链路的区别在于数据链路除链路外,还必须有一些必要的规程来控制数据的传输。
因此,数据链路比链路多了实现通信规程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
(2)“电路接通了”表示链路两端的结点交换机已经开机,物理连接已经能够传送比特流了。
但是,数据传输并不可靠。
在物理连接基础上,再建立数据链路连接,才是“数据链路接通了”。
此后,由于数据链路连接具有检测、确认和重传等功能,才使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变成可靠的数据链路,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
当数据链路断开连接时,物理电路连接不一定跟着断开连接。
3-02、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哪些功能?试讨论数据链路层做成可靠的链路层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答: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以下功能:链路管理;帧同步;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将数据和控制信息分开;透明传输;寻址。
数据链路层做成可靠的链路层的优点和缺点:所谓“可靠传输”就是:数据链路层的发送端发送什么,在接收端就收到什么。
这就是收到的帧并没有出现比特差错,但却出现了帧丢失、帧重复或帧失序。
以上三种情况都属于“出现传输差错”,但都不是这些帧里有“比特差错”。
“无比特差错”与“无传输差错”并不是同样的概念。
在数据链路层使用CRC检验,能够实现无比特差错的传输,但这不是可靠的传输。
3-03、网络适配器的作用是什么?网络适配器工作在哪一层?答:络适配器能够对数据的串行和并行传输进行转换,并且能够对缓存数据进行出来,实现以太网协议,同时能够实现帧的传送和接受,对帧进行封闭等.网络适配器工作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3-04、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帧定界、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为什么都必须加以解决?答:帧定界使收方能从收到的比特流中准确地区分出一个帧的开始和结束在什么地方;透明传输使得不管所传数据是什么样的比特组合,都应当能够在链路上传送,因此很重要;差错控制主要包括差错检测和差错纠正,旨在降低传输的比特差错率,因此也必须解决。
《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习题
![《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c7d336d1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04.png)
《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习题3.1 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哪些功能?答:1.链路管理包括: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持和释放2.帧定界数据链路层的数据传送单位是帧。
帧定界也可称为帧同步,指的是接收方应当能够从收到的比特流中准确地区分出一帧的开始和结束在什么地方。
3.流量控制发送方发送数据的速率必须使得收方来得及接收。
当收方来不及接收时,就必须及时控制发送方发送数据的速率,这就是流量控制。
4.差错控制由于链路一般都有极低的差错率,所以一般采用编码技术,编码技术有2类:一是前向纠错,即接收方收到有差错的数据帧时,能够自动将差错改正过来。
这种方法开销较大,不太适合计算机通信;另一类是差错检测,即收方可以检测到收到帧有差错(不知道哪个帧错)。
然后可以不进行任何处理,或者可以由数据链路层负责重新传送该帧。
5.将数据和控制信息区分开多数情况下,数据和控制信息处于同一帧中,因此一定要有相应的措施使收方能够将它们区分开来。
6.透明传输透明传输是指不管传输的数据是什么样的比特组合,都可以在链路上传送;当传送的数据中的比特组合恰巧与某一个控制信息完全相同时,必须有可靠的措施,是收方不会将这种比特组合的数据误以为是某种控制信息。
7.寻址必须保证每一帧都能送到正确的目的站。
收方也应该知道发放是哪个站。
3.2 考察停止等待协议算法。
在接收结点,当执行步骤(3)时,若将“否则转到(6)”改为“否则转到(2)”,将产生什么结果?答:如果收到直接转到(2),那么就是说收到重复发来的数据帧后,直接丢弃,不进行任何处理。
那么发送结点会以为接收结点仍然没有收到这个数据帧,会再重发发送这个数据帧,造成浪费。
3.3 信道速率为4kb/s。
采用停止等待协议。
传播时延tp=20ms.确认帧长度和处理时间均可忽略。
问帧长为多少才能使信道利用率达到至少50%?答:当发送一帧的时间等于信道的传播时延的2倍时,信道利用率是50%,或者说当发送一帧的时间等于来回路程的传播时延时,效率将是50%。
计算机网络(第5版)课后习题答案:第3章-数据链路层
![计算机网络(第5版)课后习题答案:第3章-数据链路层](https://img.taocdn.com/s3/m/58fd870781c758f5f71f6713.png)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3-01 数据链路(即逻辑链路)与链路(即物理链路)有何区别? “电路接通了”与”数据链路接通了”的区别何在?答:数据链路与链路的区别在于数据链路除链路外,还必须有一些必要的规程来控制数据的传输,因此,数据链路比链路多了实现通信规程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
“电路接通了”表示链路两端的结点交换机已经开机,物理连接已经能够传送比特流了。
在物理连接基础上,再建立数据链路连接,才是“数据链路接通了”,此后,由于数据链路连接具有差错检测功能,才使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进行无差错的数据传输。
当数据链路断开连接时,物理电路连接不一定跟着断开连接。
3-02 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哪些功能?试讨论数据链路层做成可靠的链路层有哪些优点和缺点.答:功能:链路管理、帧定界、透明传输、差错控制。
可靠的链路层的优点和缺点取决于所应用的环境:对于干扰严重的信道,可靠的链路层可以将重传围约束在局部链路,防止全网络的传输效率受损;对于优质信道,采用可靠的链路层会增大资源开销,影响传输效率。
3-03网络适配器的作用是什么?网络适配器工作在哪一层?答:网络适配器(即网卡)是用来实现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这两层协议的硬件和软件。
网络适配器工作在TCP/IP协议中的网络接口层(OSI中的数据链里层和物理层)。
3-04 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帧定界、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为什么都必须加以解决?答:帧定界是分组交换的必然要求;透明传输避免消息符号与帧定界符号相混淆;差错检测防止有差错的无效数据帧浪费后续路由上的传输和处理资源。
3-05 如果在数据链路层不进行帧定界,会发生什么问题?答:无法区分分组与分组,无法确定分组的控制域和数据域,无法将差错更正的围限定在确切的局部。
3-06PPP协议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PPP不使用帧的编号?PPP适用于什么情况?为什么PPP协议不能使数据链路层实现可靠传输?答:简单,提供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检错,无纠错不使用序号和确认机制。
第三章-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
![第三章-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https://img.taocdn.com/s3/m/65f4f5851ed9ad51f11df2a3.png)
(答案仅供参考如有不对请自己加以思考)第三章数据链路层一习题1,下列不属于数据链路层功能的是()。
A 帧定界功能 B电路管理功能C 差错检测功能 D链路管理功能解析:B。
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提供的服务的基础上向网络层提供服务,即将原始的,有差错的物理线路改进成逻辑上无差错的数据链路,从而向网络层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为了达到这一点,数据链路层必须具备一系列相应的功能,主要有:如何将二进制比特流组织成数据链路层的传输单元----帧;如何控制帧在物理信道上的传输,包括如何处理传输差错,在两个网络实体之间提供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护和释放管理。
这些功能对应为帧定界,差错检测,链路管理等功能。
2 对于信道比较可靠并且对通信实时性要求高的网络,采用()数据链路层服务比较合适。
A无确认的无连接服务 B 有确认的无连接服务C 有确认的面向连接的服务D 无确认的面向连接的服务解析:A。
无确认的无连接服务器是指源机器向目标机器发送独立的帧,目标机器并不对这些帧进行确认。
事先并不建立逻辑连接,事后也不用释放逻辑连接。
若由于线路上有噪声而造成了某一帧丢失,则数据链路层并不会检测这样的丢帧现象,也不会恢复。
当错误率很低的时候,这一类服务是非常适合的,这时恢复过程可以留给上面的各层来完成。
这类服务对于实时通信也是非常适合的,因为实时通信中数据的迟到比数据损坏更加不好。
3 在数据链路层中,网络互联表现为()。
A,在电缆段之间复制比特流 B 在网段之间转发数据帧C 在网络之间转发报文D 连接不同体系结构的网络解析: B。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任务是将一个原始的传输设备(物理层设备)转变成一条逻辑的传输线路。
数据链路层的传输单元为帧,网络层的传输单元为报文,物理层的传输单元为比特,所以A,C都是错误的。
而连接不同体系结构的网络的工作是在网络层完成的。
4假设物理信道的传输成功率是95%,而平均一个网络层的分组需要10个数据链路层的帧来发送。
如果数据链路层采用了无确认的无连接服务,那么发送网络层分组的成功率是()。
03计算机网络练习题
![03计算机网络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519f4fdfa1c7aa00b52acbf5.png)
第3章数据链路层一、单项选择题1.以太网可以采用的传输介质有( )。
A. 光纤B. 双绞线C.同轴电缆D.以上均可以2.目前,最流行的以太网组网的拓扑结构是()。
A. A. 总线结构B. 环型结构C.星型结构D. 网状结构3.各种网络在物理层互连时要求()A.数据传输率和链路协议都相同B.数据传输率相同,链路协议可不同C.数据传输率可不同,链路协议相同D.数据传输率和链路协议都可不同4.对于基带CSMA/CD而言,为了确保发送站点在传输时能检测到可能存在的冲突,数据帧的传输时延至少要等于信号传播时延的( )A.1倍B. 2倍C.4倍D. 2.5倍5.截断二进制指数类型退避算法解决了()。
A.站点检测到冲突后延迟发送的时间B.站点检测到冲突后继续等待的时间C. 站点是如何对冲突进行检测D.站点如何避免冲突6.MAC地址通常存储在计算机的()。
A.内存中B.网卡上C.硬盘上D.高速缓冲区7.下面关于以太网的描述哪个是正确的?()A.数据是以广播方式发送的B.所有节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C.两个节点相互通信时,第三个节点不检测总线上的信号D.网络中有一个控制中心,用于控制所有节点的发送和接收8.在以太网中,集线器的级联()A.必须使用直通UTP电缆B.必须使用交叉UTP电缆C.必须使用同一种速率的集线器D.可以使用不同速率的集线器9.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集线器可以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B.集线器具有信息过滤功能C.集线器具有路径检测功能D.集线器具有交换功能10.以太网交换机中的端口/MAC地址映射表()A.是由交换机的生产厂商建立的B.是交换机在数据转发过程中通过学习动态建立的C.是由网络管理员建立的D.是由网络用户利用特殊的命令建立的11.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以太网交换机可以对通过的信息进行过滤B.以太网交换机中端口的速率可能不同C.在交换式以太网中可以划分VLAND.利用多个以太网交换机组成的局域网不能出现环12.10BASE T采用的是( )的物理连接结构。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谢希仁教授著第三章:数据链路层课后习题部分详细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谢希仁教授著第三章:数据链路层课后习题部分详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270fd6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6b.png)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谢希仁教授著)第三章:数据链路层课后习题部分详细答案第3章数据链路层课后答案(l).P109 3-01数据链路(即逻辑链路)与链路(即物理链路)有何区别?”电路接通了“与“数据链路接通了”的区别何在?链路:一个结点到相邻结点的一段物理线路数据链路:在一条物理链路上还具有一定的通信协议⑵.P109 3-02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哪些功能?1.封装成帧2.透明传输3.差错检测⑶.P109 3-03网络适配器的作用是什么朔络适配器工作在哪一层?作用:1.进行串行/并行转换2.对数据进行缓存3.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安装设备驱动程序4.实现以太网协议网络适配器工作物理层44). P109 3-04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为什么都必须加以解决?】•封装成帧:必须封装成帧,不然不知道源地址、目的地址等信息5.如果不进行透明传输的话,可能会少传一部份的数据,导致数据缺失6.不进行差错检测的话接受到的数据可能都是数据缺失的,不可用⑸.P109 3∙O5如果在数据链路层不进行封装成帧,会发生什么问题?不然不知道源地址、目的地址等信息(6)P109 3-06 PPP协议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PPP不使用帧的编号?PPP适用于什么情况?为什么PPP协议不能使数据链路层实现可靠传输?PPP协议的主要特点:1.简单2.封装成帧3.透明性4.多种网络协议5.多种类型链路6.差错检测7.检测连接状态8.最大传送单元9.网络地址协商10.数据压缩协商PPP不可靠传输,所以不使用帧编号PPP适用于线路质量不太差的情况下。
PPP没有编号和确认机制。
(7). P109 3-0711 IO能发现采用CRC检验后,数据链路层的传输没有变成可养传输,因为没有确认重传机制(8). Pl 10 3-0801 1(9). Pl 10 3-09-个PPP帧的数据部分(用十六进制写出)是7D5EFE2717D5D7D5D65 7D5E。
计算机网络第三章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三章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560dfa9e31433239689336.png)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3-01 数据链路(即逻辑链路)与链路(即物理链路)有何区别? “电路接通了”与”数据链路接通了”的区别何在?答:数据链路与链路的区别在于数据链路出链路外,还必须有一些必要的规程来控制数据的传输,因此,数据链路比链路多了实现通信规程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
“电路接通了”表示链路两端的结点交换机已经开机,物理连接已经能够传送比特流了,但是,数据传输并不可靠,在物理连接基础上,再建立数据链路连接,才是“数据链路接通了”,此后,由于数据链路连接具有检测、确认和重传功能,才使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变成可靠的数据链路,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当数据链路断开连接时,物理电路连接不一定跟着断开连接。
3-02 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哪些功能?试讨论数据链路层做成可靠的链路层有哪些优点和缺点.答:链路管理帧定界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将数据和控制信息区分开透明传输寻址可靠的链路层的优点和缺点取决于所应用的环境:对于干扰严重的信道,可靠的链路层可以将重传范围约束在局部链路,防止全网络的传输效率受损;对于优质信道,采用可靠的链路层会增大资源开销,影响传输效率。
3-03 网络适配器的作用是什么?网络适配器工作在哪一层?答:适配器(即网卡)来实现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这两层的协议的硬件和软件网络适配器工作在TCP/IP协议中的网络接口层(OSI中的数据链里层和物理层)3-04 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帧定界、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为什么都必须加以解决?答:帧定界是分组交换的必然要求;透明传输避免消息符号与帧定界符号相混淆;差错检测防止有差错的无效数据帧浪费后续路由上的传输和处理资源3-05 如果在数据链路层不进行帧定界,会发生什么问题?答:无法区分分组与分组;无法确定分组的控制域和数据域;无法将差错更正的范围限定在确切的局部3-06 PPP协议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PPP不使用帧的编号?PPP适用于什么情况为什么PPP协议不能使数据链路层实现可靠传输?答:简单,提供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检错,无纠错不使用序号和确认机制地址字段A 只置为0xFF。
计算机网络 谢希仁 第三章习题解答
![计算机网络 谢希仁 第三章习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1f1085d733687e21af45a9f5.png)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三章:数据链路层01、数据链路(即逻辑链路)与链路(即物理链路)有何区别?“电路接通了”与“数据链路接通了”的区别何在?答:所谓链路是指从一个结点到相邻结点的一段物理线路,而中间没有任何的其他交换结点,它仅是一条路径的组成部分。
数据链路:在数据传输时除了必须的一条物理线路外,还必须有一些必要的通信协议来控制这些数据的传输,把实现这些协议的硬件和软件都附加到链路上采构成数据链路。
“电路接通了”表示建立了一条物理连接,可以传输比特流了;“数据链路接通了”则表示已经建立了一条数据链层的连接,可以传输数据帧了。
02、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哪些功能?试讨论数据链路层做成可靠的链路层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答: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功能有:(1)链路管理。
(2)帧定界。
(3)流量控制。
(4)差错控制。
(5)将数据和控制信息区分开。
(6)透明传输。
(7)寻址。
优点:能够保证数据在链路层的可靠传输;缺点:太复杂,实现起来麻烦,开销大03、网络适配器的作用是什么?网络适配器工作在哪一层?答:适配器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1)进行数据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的转换(2)对数据进行缓存(3)适配器能够实现以太网协议(4)当收到有差错的帧时自动丢弃而不必通知计算机;当收到正确的数据时则通过中断通知计算机并把数据交付个网络层。
网络适配器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04、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为什么都必须加以解决?答:“封装成帧”即帧定界,它是指在发送帧时发送端的数据链路层在帧的前后都加入商定好的标记,使得接收方在收到帧后能根据这种标记识别帧的开始和结束。
若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会使得接收端不知道一个帧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的,也不知道该在什么地方结束。
“透明传输”是指通过字节插入或比特插入等机制时的数据链路层传输的数据的比特组合不受限制。
若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会使得接收端在判断帧的边界时出现混乱。
“差错检测”指采用某种机制在发送的帧中按照一定的规律设置若干个冗余比特,让接收方对收到的帧能够检查或确定是否有传输差错。
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习题与答案
![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习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526c0bcaaedd3382c4d33b.png)
数据链路层一.选择题1.在CRC码计算中,可以将一个二进制位串与一个只含有0或1两个系数的一元多项式建立对应关系。
例如,与位串101101对应的多项式为()。
A.x6+x4+x3+1B.x5+x3+x2+1C.x5+x3+x2+xD.x6+x5+x4+12.若数据链路的帧序号占用2比特,则发送方最大窗口应为()。
A.2 B.3 C.4 D.53.接收窗口和发送窗口都等于1的协议是()。
A.停止等待协议B.连续ARQ协议C.PPP协议D.选择重传ARQ协议4.滑动窗口的作用是()。
A.流量控制B.拥塞控制C.路由控制D.差错控制5.若数据链路的帧序号占用4比特,则发送方最大窗口应为()。
A.13 B.14C.15 D.16 6.若数据链路的帧序号占用3比特,则发送方最大窗口应为()。
A.6 B.7 C.8 D.97.在数据链路层中,滑动窗口起到的作用是()。
A.差错控制B.流量控制C.超时控制D.以上都不是8.在CRC码计算中,可以将一个二进制位串与一个只含有0或1两个系数的一元多项式建立对应关系。
例如,与位串111001对应的多项式为()。
A.x5+x4+x3+1B.x5+x3+x2+1C.x6+x3+x2+xD.x6+x5+x4+19.无论是SLIP还是PPP协议都是()协议。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传输层二.填空题1.HDLC 协议中,一串数据0111101111101111110经过位插入(也叫位填充)之后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HDLC帧数据段中出现比特串“111101001111101010001111 11011”,则比特填充后的输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串数据1011111111101101001使用CRC校验方式,已知校验使用的二进制数为100011,生成多项式为____________,发送序列为____________,如果采用0比特填充法传输,发送序列为____________。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试题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试题第三章数据链路层](https://img.taocdn.com/s3/m/c575dadc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4f.png)
(完整版)计算机⽹络试题第三章数据链路层第三章数据链路层⼀、选择题1、数据在传输过程出现差错的主要原因是(A)A. 突发错B. 计算错C. CRC错D. 随机错2、PPP协议是哪⼀层的协议?(B)A. 物理层B. 数据链路层C. ⽹络层D. ⾼层3、控制相邻两个结点间链路上的流量的⼯作在(A)完成。
A. 链路层B. 物理层C. ⽹络层D. 运输层4、在OSI参与模型的各层中,(B)的数据传送单位是帧。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络层D.运输层5、若PPP帧的数据段中出现⽐特串“010********”,则采⽤零⽐特填充后的输出为(B)A. 010*********B. 010*********C. 010*********D. 010*********6、⽹桥是在(A)上实现不同⽹络的互连设备。
A.数据链路层B.⽹络层C.对话层D.物理层7、局域⽹的协议结构(B)。
A.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络层18、10Base-T以太⽹中,以下说法不对的是:(C)A.10指的是传输速率为10Mbps B.Base指的是基带传输C.T指的是以太⽹D.10Base-T 是以太⽹的⼀种配置9、以太⽹是下⾯哪⼀种协议的实现(C):A. 802.1B. 802.2C. 802.3D. 802.410、Ethernet采⽤的媒体访问控制⽅式为(A)A.CSMA/CDB.令牌环C.令牌总线D.⽆竞争协议11、若⽹络形状是由站点和连接站点的链路组成的⼀个闭合环,则称这种拓扑结构为(C)A.星形拓扑B.总线拓扑C.环形拓扑D.树形拓扑12、对于基带CSMA/CD⽽⾔,为了确保发送站点在传输时能检测到可能存在的冲突,数据帧的传输时延⾄少要等于信号传播时延的(C)A.1倍B. 2倍C.4倍D. 2.5倍13、以太⽹采⽤的发送策略是(C)A.站点可随时发送,仅在发送后检测冲突B.站点在发送前需侦听信道,只在信道空闲时发送C.站点采⽤带冲突检测的CSMA协议进⾏发送D.站点在获得令牌后发送14、在不同⽹络之间实现数据帧的存储转发,并在数据链路层进⾏协议转换的⽹络互连器称为(B)A.转换器B.路由器C.⽹桥B. 光纤C. 双绞线D. 红外线16、IEEE 802 规定了OSI模型的哪⼀层?BA.数据链路和⽹络层B.物理和数据链路层C.物理层D.数据链路层17、要控制⽹络上的⼴播风暴,可以采⽤哪个⼿段?AA.⽤路由器将⽹络分段B.⽤⽹桥将⽹络分段C.将⽹络转接成10BaseTD.⽤⽹络分析仪跟踪正在发送⼴播信息的计算18、就交换技术⽽⾔,局域⽹中的以太⽹采⽤的是(A)A.分组交换技术B.电路交换技术C.报⽂交换技术D.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结合技术19、交换机⼯作在哪⼀层(A)A.数据链路层B.物理层C.⽹络层D.传输层20、⼀个快速以太⽹交换机的端⼝速率为100Mbit/s,若该端⼝可以⽀持全双⼯传输数据,那么该端⼝实际的传输带宽为(B)。
计算机网络第三章补充习题
![计算机网络第三章补充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c52e001db7360b4c2e3f64db.png)
• B、差错
• C、冲突
• D、死锁
•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只相当于OSI参考模型的 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两层,为了使局域网的 数据链路层不过于复杂,将它分为逻辑链路 控制子层和(C)。
• A、物理链路控制子层 • B、数据链路控制子层 • C、介子访问控制子层
• D、逻辑访问控制子层
• 目前实际存在的广域网主要是采用(C) 结构。
(1)计算机CRC效验序列。 (2)给出发送方发送到接收方的比特序列。
• 解: • (1)CRC校验码为1001。 • (2)发送的比特序列是:1100111001。
• 7、已知:结点数为100,平均帧长度为 1000bit,传播延时为5μs/km,总线长度为 4km,发送速率为5Mbps。估算Ethernet中 结点每一秒钟平均发送帧的数量。
采取的措施是(自动请求重发)。如果 CRC的生成多项式为g(x)=x4+x+1,信息码 字为10110,则计算出的CRC校验码是( 1111)。
• 某循环冗余码(CRC)多项式为G(x) =x5+x4+x+1,则它对任意长度的信息位产 生(5)位长的冗余位,并可检测出所有 突发长度(小于等于5)位的突发错误。 若信息位为10101100,采用此生成多项
• A、它不会向网络层发送报错报文,并且丢弃 这个帧
• B、它向网络曾发送报错报文,并且丢弃这个 帧
• C、它将帧传递给网络层,让网络层决定如何 处理
• D、它向发送主机发送NACK(该帧没有确认)
• 下列是链路层设备的是(B,D) • A、集线器 • B、网桥 • C、路由器 • D、以太网卡
• 以太网使用的多址访问协议是(A,B)。 • A、CSMA • B、CD • C、CA • D、令牌
计算机网络第三章习题解答
![计算机网络第三章习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e484a9d6f111f18582d05a1a.png)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01、数据链路(即逻辑链路)与链路(即物理链路)有何区别?“电路接通了”与“数据链路接通了”的区别何在?答:所谓链路是指从一个结点到相邻结点的一段物理线路,而中间没有任何的其他交换结点,它仅是一条路径的组成部分。
数据链路:在数据传输时除了必须的一条物理线路外,还必须有一些必要的通信协议来控制这些数据的传输,把实现这些协议的硬件和软件都附加到链路上采构成数据链路。
“电路接通了”表示建立了一条物理连接,可以传输比特流了;“数据链路接通了”则表示已经建立了一条数据链层的连接,可以传输数据帧了。
02、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哪些功能?试讨论数据链路层做成可靠的链路层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答: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功能有:(1)链路管理。
(2)帧定界。
(3)流量控制。
(4)差错控制。
(5)将数据和控制信息区分开。
(6)透明传输。
(7)寻址。
优点:能够保证数据在链路层的可靠传输;缺点:太复杂,实现起来麻烦,开销大03、网络适配器的作用是什么?网络适配器工作在哪一层?答:适配器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1)进行数据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的转换(2)对数据进行缓存(3)适配器能够实现以太网协议(4)当收到有差错的帧时自动丢弃而不必通知计算机;当收到正确的数据时则通过中断通知计算机并把数据交付个网络层。
网络适配器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04、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为什么都必须加以解决?答:“封装成帧”即帧定界,它是指在发送帧时发送端的数据链路层在帧的前后都加入商定好的标记,使得接收方在收到帧后能根据这种标记识别帧的开始和结束。
若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会使得接收端不知道一个帧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的,也不知道该在什么地方结束。
“透明传输”是指通过字节插入或比特插入等机制时的数据链路层传输的数据的比特组合不受限制。
若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会使得接收端在判断帧的边界时出现混乱。
“差错检测”指采用某种机制在发送的帧中按照一定的规律设置若干个冗余比特,让接收方对收到的帧能够检查或确定是否有传输差错。
计算机网络练习题第3章数据链路层
![计算机网络练习题第3章数据链路层](https://img.taocdn.com/s3/m/044511335fbfc77da369b1a5.png)
第3章数据链路层一、单选题1.CRC-16标准规定的生成多项式为1)(21516+++=xxxxG,它产生的校验码是()位。
A. 2B.4C.16D. 322.如需发送的二进制序列为1001011,并使用x3+x+1作为CRC检验的生成多项式,其实际发送的二进制序列为()A. 100101110001B.1001011101C.1001011100D. 10010111103.接收端发现有差错时,设法通知发送端重发,直到收到正确的码字为止,这种差错控制方法为()。
A.前向纠错B.冗余校验C. 混合差错控制D. 自动请求重发4.帧头和帧尾都使用01111110标志,数据块作为位流来处理,这种传输方案称为()。
A. 面向字符的同步传输B.异步传输C.面向位的同步传输D. 起止式传输5.在CRC码计算中,可以将一个二进制位串与一个只含有0或1两个系数的一元多项式建立对应关系。
例如,与位串101101对应的多项式为()A. x6+x4+x3+1 B. x5+x3+x2+1 C. x5+x3+x2+x D. x6+x5+x4+16.在局域网参考模型中,与媒体无关,从而实现数据帧的独立传输的是()。
A. 物理层B. MAC子层C. LLC子层D. 网际层7.就交换技术而言,局域网中的以太网采用的是()A.分组交换技术 B.电路交换技术 C.报文交换技术 D.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结合技术8.以太网的访问方法和物理层技术规范由()描述。
A.IEEE802.3B.IEEE802.4C.IEEE802.5D.IEEE802.69.一个采用CSMA/CD技术的局域网,其速率为10Mb/s,电缆的长度为500m,无中继器,信号在电缆中的传播速度为200000km/s,由此可知MAC帧的最小长度不得少于()位。
A. 10B. 50C. 100D. 50010.IEEE 802.3标准规定,若采用同轴电缆作为传输介质,在无中继的情况下,传输介质的最大长度不能超过()。
计算机网络第三章数据链路层(习题)
![计算机网络第三章数据链路层(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bfdba8af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7c.png)
计算机⽹络第三章数据链路层(习题)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 单选题(共25题,100分)⼀个以太⽹帧的数据长度为20字节,其填充域长度为( )A. 64字节B. 46字节C. 26字节D. 0字节答案:C哪种通信中,采⽤零⽐特填充实现透明传输。
A. 同步通信B. 异步通信C. 串⾏通信D. 并⾏通信答案:A局域⽹数据链路层分为( )两个⼦层功能A. IP⼦层和MAC⼦层B. MAC⼦层和TCP⼦层C. MAC⼦层和LLC⼦层D. LLC⼦层和ICMP⼦层答案:C共享式Ethernet在通信过程中产⽣冲突的原因是A. 基带信号独占介质B. 引⼊MAC⼦层C. 基带信号共享介质D. 规则的拓扑结构答案:C当PPP使⽤异步传输时,使⽤()填充⽅法来实现透明传输。
A. 零⽐特B. 数字C. 字节D. 字符答案:C在以太⽹中,当数据传输率提⾼时,帧发送的时间会相应地缩短,这样可能会影响到冲突的检测,为了能有效的检测冲突,可以使⽤的解决⽅案有( )A. 减少电缆介质的长度或增加最短帧长B. 减少电缆介质的长度或减少最短帧长C. 增加电缆介质的长度或减少最短帧长D. 增加电缆介质的长度或增加最短帧长答案:A要发送的数据是1101011011,采⽤CRC校验,⽣成多项式是10011,则最终发送的数据为A. 11010110111110B. 11010110111010C. 11010110110110D. 11101101011011答案:A⽹卡实现的主要功能在()A. 数据链路层和⽹络层B. 物理层和⽹络层C. 数据链路层和应⽤层D. 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答案:D在CSMA/CD协议的定义中,“争议期”指的是( )A. 信号从线路⼀端传输到另⼀端的时间B. 信号在最远两个端点之间往返传输的时间C. 从发送开始到收到应答的时间D. 从发送完毕到收到应答的时间答案:B根据CSMA/CD协议的⼯作原理,需要提⾼最短帧长的是( )A. ⽹络传输率不变,冲突域的最⼤距离变短B. 冲突域的最⼤距离不变,⽹络传输率提⾼C. 上层协议使⽤TCP的概率增加D. 在冲突域不变的情况下减少线路中的中继器数量答案:B以下对PPP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具有差错控制能⼒B. ⽀持动态分配IP地址C. ⽀持⾝份验证D. 仅⽀持IP协议答案:D按照OSI模型定义,下列不属于数据链路层功能的是( )A. 帧定界功能B. 电路管理功能C. 差错控制功能D. 透明传输功能答案:B为了避免传输过程中帧的丢失,数据链路层采⽤的⽅法是( )A. 计时器超时重发B. 帧编号机制C. 循环冗余校验码D. 汉明码答案:A若信息码字为11100011,⽣成多项式 G(X)=X5+X4+X+1,则计算出的 CRC 校验码为( )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习题(第三讲数据链路层)
1.数据链路(即逻辑链路)与链路(即物理链路)有何区别?“电路接通了”
与“数据链路接通了”的区别何在?★
答:数据链路与链路的区别在于数据链路出链路外,还必须有一些必要的规程来控制数据的传输,因此,数据链路比链路多了实现通信规程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
“电路接通了”
表示链路两端的结点交换机已经开机,物理连接已经能够传送比特流了但是,数据传输并不可靠,在物理连接基础上,再建立数据链路连接,才是“数据链路接通了”,此后,由于数据链路连接具有检测、确认和重传功能,才使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变成可靠的数据链路,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当数据链路断开连接时,物理电路连接不一定跟着断开连接。
2.网络适配器的作用是什么?网络适配器工作在哪一层?
答:适配器(即网卡)来实现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这两层的协议的硬件和软件网络适配器工作在TCP/IP协议中的网络接口层(OSI中的数据链里层和物理层)。
3.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为什么都必须加以解决?★
答:封装成帧是分组交换的必然要求
透明传输避免消息符号与帧定界符号相混淆
差错检测防止合差错的无效数据帧浪费后续路由上的传输和处理资源
4.PPP协议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PPP不使用帧的编号?PPP适用于什么情况?为什么PPP协议不能使数据链路层实现可靠传输?
答:简单,提供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检错,无纠错
不使用序号和确认机制
地址字段A 只置为 0xFF。
地址字段实际上并不起作用。
控制字段 C 通常置为 0x03。
PPP 是面向字节的
当 PPP 用在同步传输链路时,协议规定采用硬件来完成比特填充(和 HDLC 的做法一样),当 PPP 用在异步传输时,就使用一种特殊的字符填充法
PPP适用于线路质量不太差的情况下、PPP没有编码和确认机制
5.要发送的数据为1101011011。
采用CRC的生成多项式是P(X)=。
试求应添加在数据后门的余数。
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一个1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若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两个1都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采用CRC检验后,数据链路层的传输是否就变成了可靠的传输?★
答:作二进制除法,1101011011 0000 10011 得余数1110 ,添加的检验序列是1110. 作二进制除法,两种错误均可发展,仅仅采用了CRC检验,缺重传机制,数据链路层的传输还不是可靠的传输。
6.一个PPP帧的数据部分(用十六进制写出)是7D 5E FE 27 7D 5D 7D 5D 65 7D 5E。
试问真正的数据是什么(用十六进制写出)?★
答:7D 5E FE 27 7D 5D 7D 5D 65 7D 5E
7E FE 27 7D 7D 65 7D
7.PPP协议使用同步传输技术传送比特串0110111111111100。
试问经过零比特填充后变成怎样的比特串?若接收端收到的PPP帧的数据部分是
0001110111110111110110,问删除发送端加入的零比特后变成怎样的比特串?★
答:原比特串:0110 1111 1111 1100
填充后: 0110 1111 1011 111000
填充后: 0001 1101 1111 0111 110110
原比特串:0001 1101 1111 1111 1110
8.PPP协议的工作状态有哪几种?当用户要使用PPP协议和ISP建立连接进行通信需要建立哪几种连接?每一种连接解决什么问题?
答:PPP协议的工作状态有:链路静止、链路建立、鉴别、网络层协议、链路打开、链路终止。
当用户和ISP建立连接过程中,需要建立的连接有:物理链路的连接、LCP链路的连接(解决LCP配置协商问题)、NCP链路的连接(解决NCP配置协商问题)。
9.常用的局域网的网络拓扑结构有哪些种类?现在最流行的是哪种结构?为什么?
答:星形网,总线网,环形网,树形网
当时很可靠的星形拓扑结构较贵,人们都认为无源的总线结构更加可靠,但实践证明,连接有大量站点的总线式以太网很容易出现故障,而现在专用的ASIC芯片的使用可以讲星形结构的集线器做的非常可靠,因此现在的以太网一般都使用星形结构的拓扑。
10. 数据率为10Mb/s的以太网在物理媒体上的码元传输速率是多少码元/秒?答:码元传输速率即为波特率,以太网使用曼彻斯特编码,这就意味着发送的每一位都有两个信号周期。
标准以太网的数据速率是10MB/s,因此波特率是数据率的两倍,即20M波特
11. 以太网使用的CSMA/CD协议是以争用方式接入到共享信道。
这与传统的时
分复用TDM相比有哪些优缺点?
答:传统的时分复用TDM是静态时隙分配,均匀高负荷时信道利用率高,低负荷或符合不均匀时资源浪费较大,CSMA/CD课动态使用空闲新到资源,低负荷时信道利用率高,但控制复杂,高负荷时信道冲突大。
12. 假定站点A和B在同一个10Mb/s以太网段上。
这两个站点之间的传播时延
为225比特时间。
现假定A开始发送一帧,并且在A发送结束之前B也发送一帧。
如果A发送的是以太网所容许的最短的帧,那么A在检测到和B 发生碰撞之前能否把自己的数据发送完毕?换而言之,如果A 在发送完毕之前并没有检测到碰撞,那么能否肯定A所发送的帧不会和B发送的帧发生碰撞?(提示:在计算时应当考虑到每一个以太网帧在发送到信道上时,在MAC帧前面还要增加若干字节的前同步码和帧定界符)
答:设在t=0时A开始发送,在t=(64+8)*8=576比特时间,A应当发送完毕。
t=225比特时间,B就检测出A的信号。
只要B在t=224比特时间之前发送数据,A在发送完毕之前就一定检测到碰撞,就能够肯定以后也不会再发送碰撞了
如果A在发送完毕之前并没有检测到碰撞,那么就能够肯定A所发送的帧不会和B发送的帧发生碰撞(当然也不会和其他站点发生碰撞)。
13. 在上题中的站点A和B在t=0时同时发送了数据帧。
当t=225比特时间,A
和B同时检测到发生了碰撞,并且在t=225+48=273比特时间完成了干扰信号的传输。
A和B在CSMA/CD 算法中选择不同的r值避退。
假定A和B选择的随机数分别是rA=0和rB=1。
试问A和B各在什么时间开始重传其数据帧?A重传的数据帧在什么时间到达B?A重传的数据会不会和B重传的数据再次发生碰撞?B会不会在预定的重传时间停止发送数据?
答:t=0时,A和B开始发送数据
T1=225比特时间,A和B都检测到碰撞(tau)
T2=273比特时间,A和B结束干扰信号的传输(T1+48)
T3=594比特时间,A 开始发送(T2+Tau+rA*Tau+96)
T4=785比特时间,B再次检测信道。
(T4+T2+Tau+Rb*Tau)如空闲,则B在T5=881比特时间发送数据、否则再退避。
(T5=T4+96)
A重传的数据在819比特时间到达B,B先检测到信道忙,因此B在预定的881比特时间停止发送
14. 以太网上只有两个站,他们同时发送数据,产生了碰撞。
于是按截断二进制
指数退避算法进行重传。
重传次数记为i, i=1,2,3,…。
试计算第1次重传失败的概率、第2次重传失败的概率、第3次重传失败的概率,以及一个站成功发送数据之前的平均重传次数I。
答:将第i次重传成功的概率记为pi。
显然第一次重传失败的概率为0.5,第二次重传失败的概率为0.25,第三次重传失败的概率为0.125.平均重传次数I=1.637
15. 有10个站连接到以太网上。
试计算以下三种情况下每一个站所能得到的带
宽。
(1)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Mb/s以太网集线器;
(2)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0Mb/s以太网集线器;
(3)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Mb/s以太网交换机。
答:(1)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Mb/s以太网集线器:10mbs
(2)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0mb/s以太网集线器:100mbs
(3)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mb/s以太网交换机:10mbs
16. 下图表示有5个站A、B、C、D、E
分别连接在三个局域网上,并且用网桥
和连接起来。
每一个网桥都有两个接口(1和2)。
在一开始,两个网桥中的转发表都是空的。
以后有以下各站向其他的站发送了数据帧:A发送给E,C发送给B,D发送给C,B发送给A。
试把有关数据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
A B C D E
的转发表的转发表的处理的处理
地址接口地址接口
A→E A 1 A 1 转发,写入转发表;转发,写入转发表C→B C 2 C 1 转发,写入转发表;转发,写入转发表D→C D 2 D 2 写入转发表,丢弃不转发;转发,写入转发表B→A B 1 写入转发表,丢弃不转发;接收不到这个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