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合集下载

对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认识与理解。

对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认识与理解。

对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认识与理解引言云南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颗璀璨明珠,素有“魅力云南”的美誉。

云南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而闻名,吸引着众多游客。

然而,在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如何保护和传承云南丰富的民俗风情,成为了云南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就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展开探讨,以增加人们对云南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认识与理解。

1.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背景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聚集最多的省份之一,拥有56个民族。

这使得云南具备了非常丰富的民俗风情。

例如,傣族的泼水节、纳西族的三腿独具的乐舞、彝族的火把节等,都是各具特色的云南民俗文化。

这些民俗文化形成了云南独特的风景线,吸引了众多游客。

2.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云南作为一个旅游热点,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对于推动云南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云南的民俗文化代表了云南独特的特色,是云南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次,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最后,通过开发和传承云南的民俗文化,可以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了解,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

3.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保护的必要性尽管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对云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但保护这些资源同样重要且紧迫。

首先,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精神财富,保护它们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维护。

其次,过度开发可能会导致资源遭受破坏,破坏了生态环境和文化氛围。

最后,民俗文化的保护有助于延续和传承这些文化,使之能够流传下去,不被遗失。

4.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策略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任务,需要有系统性的策略来进行。

首先,相关部门应积极加强对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保护立法和管理。

其次,需要加强对开发商和旅行社的监管,确保其在开发过程中遵守相关规定,并采取可持续的开发手段。

同时,应加强对民俗文化传承人的培养和保护,确保其传统技艺能够得到继承和发扬。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探析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探析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是深层次开发旅游业的基础。

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是一个民族生命力的继承与延续;每个民族的民俗风情、文化都需要发展,只有在发展中才能更好地生存,但在发展的进程中,必须建立在适合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寻求自身文化发展的轨迹,而不是对其他模式的照抄照搬。

一、民俗文化的消亡和变异的几种情况在当今世界,许多地区、国家的经济和旅游业正迅猛发展,不仅使当地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使当地的社会、民俗文化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促使着当地的社会文化变迁。

这种变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民俗风情的同化民俗风情的同化是指原有的民俗风情特征在内部和外部因素的作用下逐渐消失,并为异族、异地的民俗风情取而代之。

现代社会的发展,使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交往日益增多,促进了人们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认同,因而,民俗风情的同化是不可避免的。

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由于过去其社会、政治、经济、交通等方面原因而与外部世界交往较少,具有相对封闭性,独特的民俗风情由此保存下来。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外来者的涌入,异族以及同族异地的文化、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的引入,旅游地传统的民族文化、民俗风情就逐渐被同化、冲淡以至于消亡。

如民居建筑以干栏式建筑民居为主的傣族地区干栏属构架建筑,分上、下两层,一般是用木头或竹子作柱、楼板和墙,茅草盖顶,上层住人,下层无遮栏,用作畜厩或堆放农具杂物。

由于受汉族建筑的影响,现今傣族地区的民居建筑材料发生了变化,其墙都用砖、石砌筑或用泥土夯筑,屋顶盖上瓦等,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竹楼了。

屋内陈设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村民们已开始用组合柜、沙发、地板胶、地毯等,与汉族城市居民无异。

饮食方面,随着世界各地旅游者纷至沓来,旅游地的饮食文化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融入了异地的饮食文化,以适应不同旅游者的需要。

如云南大理的“洋人街”的出现,就是为了满足外国旅游者饮食需要应运而生的由西餐厅、咖啡屋、冷饮店组成的一条街。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传统民俗旅游资源。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是指以传统文化、民俗风情为特色,以传统手工艺、传统习俗、传统建筑等为代表的旅游资源。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当地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本文将对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探讨。

1.文化保护不足在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很多地方并没有充分考虑到文化的保护问题。

有些地方为了吸引游客,不惜改变当地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给当地的文化传承带来了威胁。

2.商业开发过度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一些地方将传统民俗旅游资源过度商业化,忽视了当地乡村的原生态和传统特色。

一些传统建筑被改造成商业化的景点,不再有传统的文化魅力,游客只能看到商业化的景点,而无法领略到纯粹的当地风情。

3.游客过度开发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游客量也在逐渐增加。

大量的游客会给当地的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压力,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原始风貌也会因此受到破坏。

1.加强文化保护为了保护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文化传承,需要加强文化保护。

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并且加强对当地管理者和居民的文化传承教育,让他们意识到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限制商业开发为了保护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原生态和纯粹性,需要限制商业开发的范围和程度。

地方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规范当地的商业开发行为,推动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3.发展生态旅游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应该注重保护环境和生态,发展生态旅游。

地方政府可以引导投资者和经营者,积极发展生态旅游项目,打造原生态的民俗旅游资源,提供给游客更加纯粹的乡村体验。

4.提倡有序旅游在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需要提倡有序旅游,控制游客的数量和行为。

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实施门票限量制、游客数量限制等措施,引导游客有序观光,保护当地的环境和文化。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第一章:概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是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的分支。

在当今旅游业的发展中,民俗文化旅游已成为一种热门的旅游项目,也为发展地方的旅游业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因此,对于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着很大的实践和研究价值,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第二章: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概念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是指一定时期的历史文化形态中所蕴含的游览、体验价值,具体涉及各种民俗文化。

它体现了当地社会历史发展的特征与现实的文化品位,更是地方特有的旅游资源和宝贵的文化遗产。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具有流动性、多元性、可持续性等特点。

第三章: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指对当地的民俗文化资源进行利用与价值挖掘,营造具有旅游吸引力的景区,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旅游体验。

开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开发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如民俗节庆、民俗体验等。

(二)挖掘当地的传统文化,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项目。

(三)开发民宿旅游,提供更多元化的住宿体验。

(四)建设搭配完善的旅游配套设施,如洗手间、休息区等。

第四章: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利用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利用是指利用开发好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丰富和多元化的旅游副产品和服务。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利用一直是旅游业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为了提高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利用效能,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丰富旅游产品和服务。

打造多样化旅游产品,如旅行社组织的行程、夜间文化游等。

(二)优化交通环境。

为游客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建立完善的交通网络。

(三)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为提高游客体验质量,要增强人才培训,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

(四)积极推广宣传。

扩大民众对民俗文化旅游的认知度,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利用提供广泛的渠道。

第五章: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尽管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在旅游业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开发过程中也可能给旅游资源带来破坏。

黑龙江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策略研究

黑龙江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策略研究

黑龙江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策略研究黑龙江省作为中国各民族融合的重要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资源。

为了实现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发展,有必要对黑龙江省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与保护策略的研究。

对于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推动。

一是加强对民俗文化资源的整理和保护工作,建立相关的档案资料和数据库,确保民俗文化的可持续传承。

二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民俗文化旅游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三是加强对民俗文化节庆活动的组织和宣传,吸引更多的游客参与,并且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推动民俗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四是加强与相关行业的合作与联动,将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相结合,形成更加完整和多样化的旅游体验。

对于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是加强对民俗文化传承人的培养和扶持,确保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二是加强对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政策,确保历史建筑和文物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三是加强对旅游开发的规划和管理,避免过度开发和商业化对民俗文化资源的破坏。

四是加强对游客的教育和引导,提高其对民俗文化的认识和尊重,避免不当行为对文化遗产的损害。

要实现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和保护,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推动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企业可以投入资金和人力资源,参与民俗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和运营。

社会各界可以通过参与活动和宣传,提高公众对民俗文化旅游的认识和参与度。

黑龙江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合作与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探讨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及保护

探讨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及保护

探讨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及保护民俗旅游作为一种以民俗文化为核心吸引力的旅游形式,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

它不仅为游客提供了独特而丰富的旅游体验,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带来了机遇。

然而,在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如何在开发的同时做好保护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民俗旅游资源的内涵及特点民俗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游客,并能为旅游业所利用,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民俗文化现象。

它包括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和语言民俗等多个方面,如传统的建筑、服饰、饮食、节日、礼仪、宗教信仰、民间艺术等。

民俗旅游资源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地域性:民俗文化是在特定的地域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反映了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和社会生活。

2、传承性:民俗文化是世代相传的,它在传承过程中不断演变和发展,但始终保持着一定的核心元素和传统特色。

3、参与性:民俗旅游强调游客的参与和体验,游客可以通过亲身参与民俗活动,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内涵。

4、多样性:民俗文化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涵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为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二、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1、促进经济发展民俗旅游的开发可以为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促进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例如,一些民俗村通过发展旅游,带动了当地的餐饮、住宿、交通等行业的繁荣,使居民脱贫致富。

2、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通过开发民俗旅游资源,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民俗文化,增强民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同时,旅游开发也为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创新提供了资金和动力。

3、丰富旅游产品体系民俗旅游作为一种特色旅游形式,丰富了旅游产品的种类,满足了游客多样化的需求,提高了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三、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1、过度商业化一些地方在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时,过于追求经济利益,导致民俗文化过度商业化。

分析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分析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五、开发与保护的策略
当前我国旅游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民俗旅游开发也具 有了一定的风险性。为了保护民俗文化资源及其开发的顺利进 行,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优秀传统进行保护势在必行。这需要政 府加强相关立法,使这一活动有法可依;还要对其加强调查分 析,确定哪些民俗文化的内容需要保护;关键是探索有效的举 措。要做到这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一、理论依据
(一)本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需要正确对待 两者一向都是相互联系、转化的相辅相承的,它们相互影 响、交流而又融合渗透。若要合理开发利用民俗文化一定要预 防两种错误的倾向:第一,盲目排斥外来文化,妄自尊大,觉 得只有本民族的文化才是最好的。对于外来文化的影响采取简 单粗暴的抵制态度,将其优秀的部分也排除在外。第二,认为 所有的外来文化都是优秀的,全盘照收,却将本民族文化优秀 的部分摒弃了,最终失去了本民族的特色,也就失去了本民族 存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因此,要本着拿来主义的态度,借 鉴两者的优秀之处,促进民俗文化的迅速健康发展。 (二)恰当对待古今文化之间的关系 利用和开发好民俗旅游资源,还要恰当的对待古今文化传 统的关系问题,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两种较为极端的 思想方法:厚古薄今和厚今薄古。不论何种,都失之偏颇,不 利于民俗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因此,要根据民俗文化的特点, 今古并重,做好民俗文化的开发利用和传承发展的工作。
(一)积极筹建文化生态保护区 传统民俗旅游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在保 护与开发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文化习俗的冲击和同化,丰富多 彩而又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趋于消亡。另外,作为一种隐形的 文化旅游资源很容易被损害甚至篡改,这导致它固有的文化内化 也有可能消散干净。所以,积极筹建文化生态保护区迫在眉睫。 由于独特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决定了民俗旅游资源存在与否和

黑龙江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策略研究

黑龙江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策略研究

黑龙江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策略研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民俗文化旅游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黑龙江省作为中国北方的边疆地区,拥有着独特的民俗文化资源,对于保护和开发这些资源,制定科学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黑龙江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以及保护和开发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一、黑龙江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现状分析1.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黑龙江是我国少数几个满族人口分布较为集中的省份之一,同时也是汉、蒙、回等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着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春节期间的庙会、元宵节的花灯、端午节的赛龙舟,以及在哈尔滨和阿城市举办的冰雪节,都是黑龙江省的重要民俗文化活动。

此外,黑龙江还有许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如东北二人转、三毛流浪记等。

2.多元化的旅游资源黑龙江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除了民俗文化资源之外,还有众多自然风光景观、文化古迹和现代城市风貌等。

黑龙江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嫩江三江平原、长白山天池等,以及世界文化遗产雪乡、上甘岭、滨江文化园等景点,还有现代城市风光,如哈尔滨中央大街等。

3.存在的问题虽然黑龙江省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但是也存在开发和保护方面的问题。

一些民俗文化活动已经成为商业化活动,缺乏原汁原味的民间文化感觉;一些市场化的旅游产品同质化很严重,缺少新意和创新性;还有一些景点内部管理欠佳,给游客带来了诸多不便。

1.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传承和保护民俗文化需要从教育方面入手,应该重视传统文化教育。

加强民俗文化教育,让年轻一代更多地了解民俗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从而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增加非商业化的民俗文化活动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需要避免让民俗文化消失在商业化的迷雾之中。

政府应该鼓励民间组织和个人组织非商业化活动,增加更多的原汁原味的传统习俗活动。

3.推广多元化旅游产品旅游产品同质化的问题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推广多元化的旅游产品。

例如,推出更有故事性和情趣味的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充分调动游客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游客更好地接触到民俗文化。

黑龙江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策略研究

黑龙江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策略研究

黑龙江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策略研究黑龙江省是中国重要的民俗文化旅游目的地之一,具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资源。

为了有效开发和保护这些资源,必须制定针对性的策略。

要加强对黑龙江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科学研究和调查,深入了解资源的分布情况和特点。

通过对民俗文化的研究,可以挖掘和发掘更多的资源,为开发和保护提供更多的依据和支持。

要建立健全保护制度和机制,加强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

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明确责任分工,加大对违规开发和破坏民俗文化资源的打击力度。

加强监管和巡查,确保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

要注重开发与保护的平衡。

在开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过程中,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仅要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还要充分考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可以通过制定开发规划,科学规划资源的开发强度和方向,避免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

还要注重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传承和传播。

通过加强对民俗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培育,使之成为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传播给游客和社会大众。

可以通过举办民俗文化节庆活动、开展民俗文化教育等方式,增强人们对民俗文化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要加强黑龙江省与其他地区和国家的合作,共同开发和保护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通过合作交流,可以互相学习借鉴经验,共同解决发展和保护的问题。

可以通过开展联合宣传和推广活动,扩大民俗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开发与保护是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通过加强科学研究和调查、建立健全保护制度和机制、平衡开发与保护、注重传承和传播、加强合作交流等策略,可以有效地推动黑龙江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工作。

黑龙江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策略研究

黑龙江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策略研究

黑龙江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策略研究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部,是我国重要的边疆省份,拥有丰富的原住民和多民族文化遗产。

这些文化遗产包括建筑、音乐、舞蹈、风俗习惯等方面,展现了黑龙江省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

为了保护和开发这些旅游资源,我们应该采取以下策略:一、加强文物保护黑龙江省有很多文物古迹,如清代的避暑山庄、张家界的铁石砚、五大连池的温泉等等。

这些历史古迹是黑龙江省民俗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需要特别保护。

政府应该注重加强文物保护,制定相关政策,加强监管,防止文物被破坏或盗窃。

二、提高旅游基础设施质量旅游基础设施是保障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黑龙江省应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质量,方便游客的出行和住宿。

同时,政府应该鼓励和支持企业投资旅游业,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推广民俗文化活动民俗文化是黑龙江省本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吸引游客的亮点。

政府和企业应该积极推广各种民俗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地方特色美食展示、地方特产展销等。

这些活动可以增加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感,有益于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

四、加强旅游宣传旅游宣传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手段。

政府和企业应该联合起来,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如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向全国和海外游客广泛宣传黑龙江省的旅游资源、旅游项目和旅游服务水平,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

旅游管理是保障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黑龙江省应该加强旅游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确保旅游活动的安全、有序和文明。

政府应该积极扶持旅游企业,提高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同时,应该加强旅游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保护游客的合法权益。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传统民俗旅游资源一直以来都是各地旅游开发和推广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能够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

在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资源保护不足、开发利用方式不合理、传统文化传承困难等,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存在资源保护不足的问题。

一些地方在开发旅游资源时,为了迎合市场需求,盲目进行开发利用,导致自然、文化资源的破坏和流失。

对此,应加强对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建立相关的保护机制,严格限制开发的范围和方式,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开发利用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方式不合理是个问题。

有些地方将传统民俗旅游资源仅仅当做观赏的对象,忽略了传统文化表演、参与性体验等方面的发展,使得旅游项目单一化,缺乏吸引力和互动性。

针对这一问题,应注重传统文化的活态表达,组织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打造更具体验性和互动性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的关注和参与。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传承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离不开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现实情况是,许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年龄偏大,传统技艺在年轻一代中的传承面临困难。

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培养和传承。

一方面,通过加强学校教育和社会文化活动的力度,培养和吸引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通过资金补贴和政策扶持,鼓励传统文化传承者将其技艺传授给更多的后继者。

对于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宣传和推广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地方的传统民俗旅游资源虽然具有独特性和吸引力,但由于宣传不到位,缺乏知名度,使得游客的参与度较低。

对此,应加大对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利用互联网、媒体等多种渠道,推广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独特魅力,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民俗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

在当今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时代,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为旅游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

首先,它丰富了旅游产品的种类和内涵。

以往的旅游可能更多侧重于自然风光或人造景观,而民俗文化的融入让游客能够更深入地体验当地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使旅游不再仅仅是走马观花式的观光,而是一次有深度、有内涵的文化之旅。

例如,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游客可以参与到传统的节日庆典中,亲身体验独特的歌舞表演、手工艺制作等活动,这种参与感和互动性极大地提升了旅游的吸引力。

其次,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有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旅游业的兴旺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如餐饮、住宿、交通、购物等,为当地居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这对于一些经济相对落后但民俗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可以有效地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区域经济的增长。

然而,在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过度开发就是其中之一。

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一些地方盲目地扩大旅游规模,过度商业化运作,导致民俗文化失去了原有的韵味和特色。

比如,某些传统的手工艺品为了满足大量游客的需求,采用机器批量生产,失去了手工制作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魅力。

另外,保护意识的淡薄也给民俗文化带来了威胁。

一些地方在开发过程中,没有充分重视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使得一些珍贵的民俗文化面临失传的危险。

还有一些游客在参观游览时,不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对民俗文化造成了破坏。

为了实现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首先,要加强立法和规划。

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原则和标准,规范开发行为。

同时,要做好科学合理的规划,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度的开发规模和开发方式。

论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

论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

论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在当今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时代,民俗特色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

民俗特色旅游以其浓郁的地方文化、独特的民俗风情和丰富的体验活动,为游客带来了与众不同的旅行感受。

本文将探讨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包括其重要性、面临的挑战以及有效的开发策略。

一、民俗特色旅游开发的重要性(一)促进经济发展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能够为当地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

游客的到来会带动当地餐饮、住宿、交通、购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旅游收入还可以用于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进一步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二)传承和保护民俗文化通过开发民俗特色旅游,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当地的民俗文化,从而增强对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意识。

旅游活动的开展为民俗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平台和资金支持,使得一些濒临失传的民俗技艺和传统得以保存和发扬。

(三)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在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能够丰富旅游产品的种类,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与传统的观光旅游相比,民俗特色旅游更注重游客的参与和体验,能够为游客提供更加个性化、深度化的旅游服务。

二、民俗特色旅游开发面临的挑战(一)民俗文化的商业化过度在民俗特色旅游开发过程中,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一些地方可能会过度商业化民俗文化,导致民俗文化的原真性和独特性受到破坏。

例如,一些民俗表演为了迎合游客的口味而变得过于商业化和娱乐化,失去了原本的文化内涵。

(二)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往往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如果在开发过程中不注重环境保护,过度开发旅游资源,可能会导致生态失衡、环境污染等问题,从而影响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专业人才短缺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包括民俗文化研究人员、旅游规划师、市场营销人员等。

然而,目前在很多地区,这类专业人才相对短缺,制约了民俗特色旅游的高质量开发。

三河古镇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

三河古镇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

三河古镇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三河古镇位于中国湖南省衡阳市南部,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民俗文化的古镇。

作为湖南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三河古镇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如古建筑、手工艺品、民间文化等,是一处理想的旅游目的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三河古镇的传统文化面临严重的保护困境,亟待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保护与开发。

本文旨在对三河古镇的民俗文化资源进行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以期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三河古镇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价值1. 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文化三河古镇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文化,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这些节日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习俗,还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情感依恋。

通过节日活动,可以感受到当地人民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对于保护当地的民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 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三河古镇还有着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如舞龙舞狮、土戏、木偶戏等。

这些传统艺术形式在当地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是人们日常生活与娱乐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保护这些传统艺术形式,不仅可以促进当地文化传承与发展,还可以为旅游开发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

3. 古老传统的手工艺品在三河古镇,还保存着许多古老传统的手工艺品,如剪纸、刺绣、竹编等。

这些手工艺品不仅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通过保护这些手工艺品,可以促进当地手工艺传承与发展,还可以为旅游者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纪念品。

1. 加强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针对三河古镇的传统节日文化,可以开展一系列传统节庆活动,如舞龙舞狮表演、传统文化展示、民俗游行等。

可以加强节日文化的传承教育,推动当地学校、社区等进行传统节日文化的普及与传承,使传统节日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2. 扶持民间艺术团体,丰富文化旅游产品为了保护和传承三河古镇的民间艺术,可以通过政府支持、设立专项资金等方式,扶持当地的民间艺术团体,鼓励他们开展表演、展示等活动。

论民俗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论民俗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论民俗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及保护保护自然生态是我国经济建设中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然而,与自然生态相对应的文化生态不仅关系到一系列的文化问题〃社会问题,而且是人类全面健康〃长久发展的重要内容。

文化生态包括有形的文化资产和无形的文化资源,涉及到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作为旅游资源开发,文化生态可以充实旅游内容,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对民间手工文化和民间艺术的发掘和再利用也是旅游资源开发和文化生态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不仅是对各旅游目的地乃至世界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对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文化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旅游不仅是一种消费活动,也是一种生产性活动,有着巨大的社会文化功能。

旅游者的出行目的主要出于审美和求知等精神需求。

旅游业不仅仅停留在游山玩水的感官愉悦的观光旅游层次上,也是一种满足高层次增长知识的需求。

这就要求我们要开发具有文化品位〃能够满足旅游者文化需求的旅游产品。

由此可见,旅游与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旅游既是对文化的消费,同时也创造文化。

旅游对文化变迁的影响明确了旅游和文化的关系,就不难看出文化旅游会引起文化的交流碰撞从而推动本土文化的变迁,它可以导致地方文化的商业化,创造一种新的文化态势——文化旅游。

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由于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知、求乐”的心理需求,已经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

国内一次抽样调查显示,来华美国游客中主要目标的欣赏名胜古迹的占 26%,而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最感兴趣的高达56.7% 。

如此看来,民俗风情旅游不仅仅成为政府部门发展经济、吸引外资的重要文化资源,而且也成为了满足西方人想象、“了解”中国人生活方式的一种途径。

但是,当我们怀抱全球化的语境联想,以此审视中国当下文化情境中的民俗旅游的时候,当我们考虑到民俗作为一种生活文化所具有的生态性原则的时候,我们有理由忧虑的是,民俗风情的旅游越来越抛离其原声的文化生存语境,已经彻底仪式化了。

黑龙江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策略研究

黑龙江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策略研究

黑龙江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策略研究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一个拥有丰富民俗文化资源的地方。

黑龙江省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如何开发和保护好黑龙江省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策略,旨在促进黑龙江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一、黑龙江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黑龙江省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境内有汉、满、蒙古、回等多个民族,各民族都保留了丰富深厚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为黑龙江省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1. 多民族文化交融黑龙江省有着丰富的多民族文化资源,不同民族的民俗风情在这里交相辉映。

如满族的舞龙舞狮、蒙古族的哈达送礼等,都是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表现。

这些民族文化的交融,为黑龙江省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2. 自然风景与民俗文化相融合黑龙江省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如雪乡的雪景、东北虎林园的自然环境等,这些自然风光与民俗文化相辅相成,相互映衬,使得黑龙江省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更加具有吸引力。

3. 乡村民俗文化生活黑龙江省的乡村民俗文化生活非常丰富多彩,如土家宴、民族歌舞、丰收节等,给人们提供了亲近自然、感受民俗文化的机会。

1. 加强民俗文化资源的整合开发黑龙江省各地民俗文化资源散落在不同的乡村、景区中,需要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和完备体系的旅游产品。

可通过旅游线路的设计,将各地的民俗文化资源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丰富多样的旅游线路,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2. 加强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对于黑龙江省的民俗文化资源,其保护与传承是至关重要的。

需要通过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建设民俗文化保护基地、非遗传承基地等,加强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工作。

要注重对民俗文化传承人的培养和传承工作,使得民俗文化能够薪火相传。

3. 加强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新在开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过程中,要注重产品的创新。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传统民俗旅游在旅游市场中的份额越来越大,受到了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

但是,在开发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

问题一: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问题传统民俗旅游资源主要包括民俗风情、民间工艺、民间传说等多个方面。

这些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问题较为突出。

一些景区在进行旅游开发过程中忽视了对传统民俗资源的保护,加剧了传统文化的流失。

因此,保护传统民俗旅游资源至关重要。

对策一:①加大政府力度。

政府应对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加大力度,出台相关法律、政策,并加强督促、管理力度,强制实施相关保护措施。

②加强普及教育。

政府应加强对群众的传统文化教育力度,提高大众的民俗文化保护意识。

③规划好旅游线路。

景区开发方应规划好旅游线路,从保护传统文化、提供游客旅游服务、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等角度出发,考虑好线路的建设。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商业化问题是目前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较为突出的问题。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商业化过度,将使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方式失去其真正的内涵,从而导致传统文化价值的丧失。

因此,在开发传统民俗旅游资源时,需要充分考虑其商业化问题。

①科学制定规划。

景区开发方应当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制定合理规划,从而加强景区的管理。

②优化旅游产品。

景区开发方应当优化旅游产品的设计和服务,满足游客需求的同时充分体现传统民俗文化和历史特色。

③充分发掘民俗旅游资源的内在价值。

景区开发方应当充分发掘传统文化、风俗和习惯的内在价值,通过文化传承和旅游业的发展,达到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的目的。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营销问题也是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的一大问题。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所具有的文化和观赏性很容易受到游客的关注。

然而,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营销必须与时俱进、创新思维,不能一味依赖传统的营销手段。

①创新营销方式。

景区开发方应当利用新媒体、平台和其他广告资源,创新营销方式,提高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上一篇/ 下一篇 2009-01-06 09:53:54查看( 457 ) / 评论( 0 ) / 评分( 0 / 0 )旅游民俗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是应用民俗学的一个分支。

应用民俗学,又称适应民俗学,是与理论民俗学相对称的研究民俗在人民生活中应用规律的科学;它是一种具体的理论研究,而不是抛开实际问题的抽象研究。

它对树立新的理论观念,发展旅游和商贸事业,改革衣食住行的陈规陋习与观念,都有直接的作用和影响。

作为传统文化、民间文化和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文化具有鲜明的原始性、地方性和民族性,从旅游文化的角度来说,也具有奇特性和地域垄断性,因而能够成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当今的旅游开发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中国的民俗旅游开发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

当时中国刚刚推行改革开放政策,现代旅游业作为改革开放的直接产物,为了吸引海外游客,当时开发的主要旅游资源是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景观。

民俗旅游开发只是作为补充,还局限在比较狭窄的领域。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中期以后,伴随着国内游的蓬勃发展,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也进入大发展时期,民俗旅游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直到今天,民俗旅游的开发仍然是一个倍受瞩目的领域。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既促进了各地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同时,它又导致了民俗旅游资源的破坏,民俗文化的变异。

因而民俗旅游资源保护的任务非常艰巨。

在我国各地,民俗旅游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但是保护工作却被忽视,加上工作中的某些短视行为,民俗旅游也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

1、民俗风情的同化民俗风情的同化是指本地或本民族的民俗风情受异地、异民族的民俗与风尚的影响,并为其所取代的现象。

现代社会,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日益频繁,人民的交流也日益增多,民俗取向的某些方面的发生同化是不可避免的。

浅谈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利用

浅谈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利用

浅谈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利用
民俗文化旅游是一种文化、旅游、经济相结合的新型旅游模式,它以当地民俗文化为主要内容,结合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一种具
有独特魅力的旅游体验。

民俗文化旅游具有一定的经济、文化和社
会效益,是推动旅游业发展和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要实现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利用,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和措施:
1. 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是民族和地方特色的重要体现,必须得到保护和传承。

地方政府应该加强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
传承的力度,建立健全民俗文化保护制度,加强民俗文化教育,提
高民众对民俗文化的认知和意识。

2. 挖掘和整合旅游资源。

要充分挖掘和整合当地的旅游资源,
发掘具有特色和潜力的民俗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产品,以满足游客
的需求。

同时,要注重整合各种旅游资源,建立完善的旅游资源数
据库,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3. 建设和提升旅游设施。

要在推进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中加大对
旅游设施建设和提升的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
务质量,改善旅游环境。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旅游体验,吸引更多游客,也能增加地方经济收入。

4. 推进旅游营销。

要加强旅游营销力度,建立起以民俗文化为
主题的旅游品牌,打造精品旅游路线,采用多种渠道和方式进行推广,提升消费者对当地民俗文化旅游的认知度和好感度,增强吸引力。

总之,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和利用,需要政府、景区、旅行社等各方共同参与和努力,通过多种途径打造一种独特的旅游体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和地方经济的繁荣。

探讨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及保护

探讨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及保护

探讨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及保护民俗,指的是居住在不同地方的民族在特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经历过很长的时间渐渐形成,并且逐渐发展以传承下去,在社会文化传承中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是我们国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主要涵盖了饮食、服饰、生产、交通、村落等等方面的民间习惯,具有特别强的集体性质。

而对于民俗旅游来说,则具有很高的参与性,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并且拓宽人们的文化视野。

1 传统民俗旅游开发与保护的积极作用(1)民俗资源是通过旅游开发的形式表现出自身的经济价值,进而激发人们对于民俗资源的开发以及保护。

在最近的几年当中,我国逐渐涌现了一批民俗村或者民俗城等。

从这里可以看出,当今社会民俗文化已经重新被社会所认识,并且也已经得到了社会的重视,在这种大环境下,有许许多多的民俗文化被挖掘,并且得到了很好的开发以及保护。

(2)可以实现民俗文化的传承以及传播。

在当前阶段,我国经济实力得到了增强,并且综合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尤其是络高度发达的今天,已经与国际接轨。

尤其是在昆曲以及古琴两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消失以后,传统的民俗旅游开始觉醒,也逐渐的认识到民俗文化的重要性。

对于传统民俗文化的开发中,也拯救了许许多多的民俗文化。

人们在对于传统的民俗文化进行赞叹的同时,也需要注意传统民俗文化的内在价值,在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发现的今天,只有民族的文化才是世界的文化。

(3)进一步丰富了旅游活动的内容,可以直接获得经济效益。

大多数的旅游目的地多是静态的景物,往往没有动态的景物作为陪衬,在这种情况下,缺乏活力。

然而对于传统的民俗文化来说,则是丰富多彩的。

从民间歌谣到节日庆典,都为民俗旅游增加了很多的亮点。

在近几年,国内也相继推出了很多的民俗景点,也极大的带动了经济发展。

2 目前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以及保护的情况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思想观念上的变化,民俗旅游业在近几年逐渐兴盛了起来,我们国家拥有56个少数民族,在历史的发展中,各个少数民族中也有不同的民俗以及民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摘要] 民俗旅游资源是一项新兴的旅游资源,有着很大的发展前景。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开发过程中也出现诸多问题。

本文分析了重庆市极具代表性的磁器口古镇民俗旅游资源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开发和保护这一民俗旅游资源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字] 民俗旅游磁器口古镇开发保护
民俗旅游又称民俗风情旅游,是指人们离开常住地到异地去,以地域民俗事项为主要观赏内容的文化旅游活动的总和。

其旅游客体是以某个国家、地区、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为依托,以其传承的文化为载体,通过发掘整理或复原再生等手段,将古代或者传统的民俗风情呈现在今天游客面前,便其获得前所未有的全新感受。

一、重庆磁器口古镇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现状
1.磁器口景区概述
磁器口坐落于重庆市沙坪坝区西北部嘉陵江畔,距重庆市中心14公里,距沙坪坝区商业中心3公里。

东有嘉陵江,南接沙坪坝,西连童家桥,北临石井坡,依山傍水,可用“三山、两溪、一江、四街来”概括。

三山:马鞍山、金碧山、凤凰山,两溪:清水溪、凤凰溪,一江:嘉陵江,四街:磁器口正街、新街、横街和小街。

据史料显示,磁器口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1800 年,其名称曾有白崖场、龙隐场、龙隐镇等,最后因其“蜀瓷厂”所产产品远销省内外。

又因“ 瓷” “ 磁” 二字相通,便叫做了磁器口。

抗战时期,因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沙坪坝作为文化中心,磁器口也成了文化名人聚集之地。

徐悲鸿、傅抱石、丰子恺等众多的艺术家也曾在此留下足迹。

磁器口可谓是山城文化的代表,重庆历史发展的缩影,体现着水陆交界码头文化的历史,也是巴渝民俗文化、红岩文化、抗战“陪都”文化的孕育地。

2.磁器口古镇开发与保护现状
2.1 主要旅游景点以及传统商业
磁器口素有“九宫十八庙”之说,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四合院和传统民居体现着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建筑艺术。

2001年起,相关部门对宝善宫、钟家院、童家院、张家院、李家院、深水井、帝祖宫等四合院和传统民居,以及宝轮寺大雄宝殿、药师殿进行了抢救性维修。

宝缮宫作为陶瓷博物馆对外开放。

钟家院作为清代官宦人家文化的代表,现被开辟为民俗风情馆。

张家院是磁器口的另一传统院
落,现在是作为巴渝民居馆供游客参观。

被称为磁器口“三宝“的椒盐花生、毛血旺、千张皮以及水烟、木锤酥、古镇鸡杂、陈麻花等特色产品是传统商业的代表。

2.2 古镇民俗旅游文化产品
(1)茶馆和川剧清唱
磁器口的一大特色是茶馆多,原本不宽绰的主要商业街道上,可谓是茶馆林立,古院幽深,茗香袅袅。

品茶不仅是当地居民休闲的生活特色,更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旅游风景线。

川剧清唱是与茶馆密不可分的民俗文化,每月农历初一、十五,照老传统便有戏班坐在茶馆最深处,茶客边品茶边听戏,不见其人,只闻其声,清静而不喧闹是当地民俗风情的写照。

(2)红岩文化
磁器口是抗战时期著名的沙磁文化的孕育地,沙磁地区在《红岩》小说中就充满着神秘色彩。

抗战时期的遗留建筑乡公所是国民党关押政治犯的中转站。

闻名全国的“红岩文化” “红岩”故事就与此地紧密相联。

小说《红岩》中的共产党人华子良(原型韩子栋)机智斗敌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人们在嘉陵江边当年华子良脱险处竖立了石碑,现在这里成为游客寻访“红岩”事迹的必经之地。

(3)古镇龙灯
逢年过节玩龙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以增强节日喜庆气氛。

这一习俗全国各地都有,但是各地特色却各有不同。

磁器口龙灯历史悠久,以扎得漂亮、玩得有特色而著称于世。

最具特色的要数当地俗称的“打火龙”。

“打火龙”就是将生铁加热熔成铁水后,艺人们用耐火勺舀出抛向空中,再用板打散,霎时间,火树银花的壮观场景在夜空中显现,令人叹为观止。

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文化定位不够明确,传统文化缺失
笔者曾经就磁器口民俗旅游做过相关的调查,结果显示,占绝大多数的重庆本土游客无一目的是“观看磁器口的古镇风貌”和“了解磁器口的古镇文化”。

只有少量的外地游客是为了感受当地传统及民俗文化而来。

由于磁器口古镇保护与开发的主要工作是围绕明清建筑观光和古镇传统饮食业进行的,提到磁器口,游客的反映更多地集中在餐饮、娱乐上。

正是因为文化定位和发掘深度不明确,以至于古镇传统文化无法完整和谐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2.重商业轻文化
因为经济效益在开发过程中占主导地位,使得目前磁器口古镇的商业气息过于浓重。

居民随意涨房租造成管理机构重塑文化核心的开发成本增大,商贩对游客的劝购及讨价还价使得游客满意度降低,部分餐馆拉客宰客带来恶劣的口碑效应等现象屡见不鲜。

商业气氛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侵蚀了磁器口古镇的淳朴民风和传统民俗风貌,当地商业经营者在追逐经济利益的过程中改变着磁器口古镇的原本面貌。

在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方面,例如:纤夫文化展览馆、凤凰寺等,由于宣传力度或开发程度不够等诸多原因,未能引起广大游客的重视和兴趣,游览率很低,这实在令人惋惜。

“打火龙”本是一个非常有传统意义和开发价值的民俗旅游资源,只可惜随着老一辈艺人的离世,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淡薄,“打火龙”的表演习俗已经不多见了。

随着近年红色文化的兴起,磁器口特有的红色文化本应是资源优势,可是纵观磁器口所有景点设置,除了华子良脱险处之外,就没有再看到相关的景点设置,比如进行华子良当年革命活动的一些相关地点和区域展示等,这对于我们了解革命人物的生活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无疑是十分遗憾的。

3.观光路线规划不合理
游客从磁器口的大门进入, 穿过黄葛坪巷来到磁器口正街, 然后向下到牌坊和码头,绝大多数人游完码头后会沿原路返回游览并离开磁器口, 只有极少数人选择从清水溪边的公路离开磁器口。

这样的游览路线造成了严重的人流拥挤,尤其是在旅游旺季。

游客集中在大门到正街的黄葛坪巷上,而原路返回的人流也从黄葛坪巷离开磁器口,这就使得只有2米宽的黄葛坪巷显得格外的拥堵,有时甚至寸步难行,而其他一些景点资源却没有得到合理利用, 如金碧山、古镇画廊、宝善宫等。

4.旅游商品粗制滥造
发展旅游经济、旅游产业,就必须和商业挂钩。

然而,磁器口在发展自身旅游经济的同时,没有注重自身特色旅游产品的打造,没有从自身特有的民俗特色中去挖掘和开发旅游产品,整个景区所经营的旅游商品都是可复制性非常强,全国各地古镇都能买到的一些粗制滥造的小工艺品。

而能代表当地特色的一些传统民俗商业产品却处于一种被冷落状态,或者由当地居民惨淡经营。

由于缺乏正规的门店和宣传,知名度不高,比不过张飞牛肉、谭木匠等知名虽然高但却不是磁器口特有民俗传统的品牌,被称为磁器口“三宝“之一的椒盐花生等,最终落入游商、货郎之列,实在令人惋惜。

三、解决对策
1、开发和保护民俗资源的原则
民俗资源的开发必然要涉及到文物古迹的保护修复问题,必须合理规划布局,突出其文化核心。

稍有不慎,则容易走向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尴尬,例如一些
子虚乌有、牵强附会为了打造而“打造”的伪民俗。

因此,在开发和保护过程中应遵循如下一些原则:
修旧如旧原则。

这本是文物界的原则,即是在修缮的同时,要保留古建筑原有风貌。

由于民俗资源往往和文化历史有关,难免遇到古迹或者老建筑的保护和修缮问题,保存其原始风貌尤为重要。

商业与文化并重原则。

开发必然需要商业运作,商业运作本身无好坏之分,但是在商业运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文化元素的保存和发掘。

过度的商业化只能让民俗旅游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