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计划

合集下载

新课改下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

新课改下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

大, 跳跃胜强 。 第二 , 内容的侧重点不 教材 同。初 中教材偏重历史 事件 的过程 , 内容 比较浅显 , 具体生动 ; 中则偏 重历 史事 高
件 的 背景 原 因 、 义 、 响 , 重 事 件 间 的 意 影 注 联系 , 强调理性分析和综合 , 有一定深度 。 第三 , 对学生能力要求不 同。初 中教学主 要是要求学生对知识的识记 和理解 ; 中 高 教学则要求学 生在识记理解知 识 的基 础 上 ,具备较强 的历史思维能 力和解决 问 题的能力 。第 四, 考试方式不 同。初 中是 开卷考试 , 高中是闭卷考试 。这就使得初 中 生 对 历 史 学 习缺 乏 主 动 性 、 极 性 , 积 历 史基 础 薄 弱 。这 些 不 同使 新 课 改 下 有 效 衔 接 初 高 中历 史 教 学 的 难度大为增加 。 二 、 堂 教 学 中 初 高 中 历 史 知 识 的 有 效 衔 接 课
同时还注意唯物史观的渗透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个性与共性原则与策略必然与偶然的辩证关系等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 0第 羁学耳1 2术 究 0 研期 1
觚 课改 下初 高巾历史教学的衔接
陈丽 娟 ( 河北 省武安 市第一 中学
新课改在全省范 围内的推行 , 给高 中历史教 学带来 了新 的 理念 、 新的方法 、 的面貌 , 同时也带 来 了新 的问题 。其 中问 新 但 题之一 , 就是如何有效衔接初高 中历史教学。
际的教学 中 , 以课堂 为基 地 , 我 充分发挥 学生在教学活动 中的主体作用 ,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 思维能力和历史学习能力。 在授课 中 ,我提示学生关注教师和同学分析问题 的思维过 英 国科学家卢梭说到 :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 ,而在于 程 , “ 并做好 示范 , 学生学会举 一反三 , 让 在潜移 默化 中学会解决 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 , 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 的时候 , 问题 的思维方法。我通常以课本为主 , 选取重点段落 , 要求学生 教他 以研 究学问的方法 。” 这给 了我很大启示 , 因而 , 实际教 分层概括 , 在 培养学生 的阅读 、 解 、 理 概括 能力 。同时还注意唯 物 学 中, 我尝试 着从 兴趣 和方法两方 面人手来解决这一难题 。 史观的渗透 , 如生产力与 生产关系 、 经济基础 与上层建筑 、 民族 第一 , 上好导言课 , 激发 学生学 习兴趣 , 促使 学生尽快实 现 矛盾 与阶级矛盾 、 国主义 与国际主义 、 爱 个性 与共性 、 原则与策 从 初 中生 到 高 中生 的 角 色 转 换 。 略、 必然 与偶 然的辩证关 系等 , 培养学生理解 问题 、 分析 问题 的 俗说话 :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 一节有效 的导言课 , : 。注重引导学生对 历史 问题 进行 比较 、 力 归纳 , 培养学生 比较 可 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 的兴趣 ,引领 学生尽快 步人 高中历史学 和归 纳能力 。在提出问题后 , 引导学生多层次 、 多角度地思考 问 习 的大 门 。 题, 鼓励学生质疑, 培养学生的扩散 『思维。还要在练 习中, 生 注意 在以往的导言课 上 , 我往往会把讲授法和谈话法相结合 , 运 引导学生运用 已学知识来推 出未学知识 , 运用相关学科知识解决 用深入浅 出的语言 告诉 学生 “ 么是历史 ” “ 什 、为什 么学历史 ” 历史问题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在课下通过 多种形 式如讨 、 “ 怎样 学 历 史 ” 比如 , 对 “ 。 针 为什 么要 学历 史 ” 一 问 题 , 先 让 论 、 论 、 这 我 辩 写小论文等 , 让学生积极 参与教学 , 培养创造性思维 。 学生主动谈谈 自己的认识 、 看法 , 引用一些有代表性 的名人名 再 “ 实践 出真知” 面对新课 改中新 的困扰 , , 我们在实际教学 中 言, 阐释 学习历史对学生个人 、 国家和 民族 、 对 对人类 文明三方 应该 勇于探索 , 运用新的思路 , 尝试新 的方法 , 出一条新路 , 走 争 面的功用 。这 一过程使学生认识 到了学 习历史 的重要性 ,激发 取 新 的成 绩 。 了学 生 学 习 历 史 的兴 趣 。 在 新 课 改 下 的 导 言 课 , 又 增 加 了 一 我 方面的内容 ,就是让学生熟悉初高 中历史对教材的编写及对学 生能力要求等诸多方 面的不 同。通 过这一环节 的分析 , 学生 使 厂我 国早 期 的 政 治 制 度 I 夏 商— — 王 位 世 袭 制 尽快 实现角色 的转换 ,把 自己的心理和学 习方法调适到高 中历 I ( 隶 会) L — 封 和 法 奴 社 周 —分 制 宗 制 史教 学 的要 求 上 。 第 二 , 重 知 识 的 梳理 和整 合 , 助 学 生 进 行 初 高 中 知 5 3 0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研究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研究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研究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旨在探索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初中到高中历史学习的过渡。

通过本教学设计,教师将引导学生梳理已学的历史知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面向初中毕业升入高中的学生。

这些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在历史思维、分析能力和学习方法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

针对这一特点,本教学设计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巩固和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体系,使之更加系统化、深入化。

(2)引导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历史现象,形成自己的见解。

(4)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初高中历史知识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等主要历史阶段的重要事件、人物、现象及其影响。

(2)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能够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学会运用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理论,对历史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

(4)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史料阅读、历史地图分析、历史事件对比等,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入挖掘,形成批判性思维。

(3)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如历史剧表演、历史主题辩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4)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现代教学手段,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提高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热爱和兴趣,激发探究历史的欲望,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通过学习历史,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浅析初中历史与高中历史的衔接

浅析初中历史与高中历史的衔接

浅析初中历史与高中历史的衔接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课题,也一直是中学历史教师、中学历史教学研究者所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进行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处理好中学历史教学两个阶段的衔接过渡,使学生的学习不产生"断层",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创设良好的历史学习情境历史学习情境就是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根据所学的内容创设一种具有历史真实感的特定情境,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由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像,最终达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

二、教师调查了解学生在初中的学习情况。

可采取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要及时将所掌握的学生情况综合分析整理,对学生普遍反映、暴露的问题要记录下来。

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才能对以后教学的深度、广度处理做到应付自如。

三、初中历史教学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基础。

1、初中历史教学重点应侧重学生基本知识体系的构建奥苏贝尔认为,“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

弄清了这一点后,进行相应的教学。

”因此,学生必须在有效地掌握初中所学知识的前提下,才能进行高中更加深入的学习。

影响课堂教学中意义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是指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方式,它是由学生眼下能回想出的事实、概念、命题和理论等构成。

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

从上面的初中历史教学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初中教师在讲解新课时,只要是围绕各个历史事件的知识结构展开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形成稳定的认知结构,为以后的高中学习打好基础。

2、初中历史教学着眼于学生历史学习间接兴趣的培养初中生要学习大量的史实知识结构,如果仅靠单调的文字说明和教师的照本宣科,难以培养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因此,鉴于初中生还是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发展阶段,初中历史教学应通过学习内容的情节、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以及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等外在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好奇、探究、学习热情和注意力。

初高中统编历史教材对比与教学衔接

初高中统编历史教材对比与教学衔接

高中历史学习是在初中历史学习基础上进行扩展和提升。

由于初高中课程标准不同,初高中统编教材的深度、广度以及编排体例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方法、思维特点不同等原因,即使是同一历史阶段的内容,高中历史教师也要重视对初中历史的教学衔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拓展与思维提升。

本文试从教材内容与课程标准要求两个角度对比初高中统编历史教材的不同,并提出教学衔接策略。

一、教材内容与课程标准的衔接从教材内容上看,高中统编历史教材(以下简称“高中教材”)与初中统编历史教材(以下简称“初中教材”)相比,在编排上有三个重要不同点:一是高中教材容量更大,主要表现为重大历史事件的相关史料及其评价更多、时间跨度更大。

二是两种教材对历史事件叙述的侧重点不同,高中教材重概括性分析,初中则重细节性描述。

“初中历史教材比较浅显、直观、形象,注重故事性和趣味性,但是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多层次、多视角的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偏少”(武文,2020)。

三是高中教材的中国近现代史内容常置于世界史背景下进行阐述,注重全球视野下的史观教学。

例如,初中教材将清朝前中期的历史安排在七年级上册的第18、20课,包括清朝对新疆、西藏、台湾的治理和雅克萨之战,以及军机处、文字狱、闭关锁国等内容。

而同样的内容,高中教材只用一课讲述,文字概括性强,且对该阶段历史知识的容量进行了扩充,补充了康乾盛世、奏折制度、改土归流等。

初中教材旨在让学生学习清朝政策制度,初步了解制度实行的因素。

高中教材则通过清朝的盛世表现与危机处理,呈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引导学生透视当时的社会背景,进一步认识到国家制度发展、民族交融以及潜藏的危机。

由此可知,初中教材内容相对较少,主要以基础知识的识记、了解为主,对同一知识点的讲述较为细致、篇幅较长、可用课时多。

高中教材内容增多,主要以提升学生的理解、比较、运用能力为主,对同个知识点的讲述概括性强、篇幅较短、可用课时少。

此外,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相比,《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注重在培养学生热爱历史和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学生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力,注重学生历史知识的拓展,不仅提出培育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的要求,还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认识到文化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政治的演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同时也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方颖,2020)。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
一篇关于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文章。

在初中阶段,学生通常会学习世界历史,包括古代史和近代史。

在这个阶段,重点是建立学生对历史的基本了解,包括人类历史、文明的发展、重大历史事件以及主要历史人物。

在高中阶段,学生通常会学习中国历史,包括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代史。

在这个阶段,重点是深入了解中国历史,包括中国文化、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地从初中转到高中,教师应该在初中末期和高中初期设置一些衔接课程。

这些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适应高中的学习水平,同时也为高中的学习打下基础。

例如,在初中末期,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关中国历史的衔接课程。

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的主要时期、重要人物和事件。

这样,学生就可以在高中阶段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总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是很重要的,它能帮助学生顺利地从初中转到高中。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

浅谈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中图分类号】g633.51由于初中学生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历史教材,它按照传统的通史体例编排,体系合理,浅显易懂,而高中学生则使用的是人民出版社的历史教材,它一改传统高中历史教材的通史体例,按照专题体系结构编排,理论性较强,不易学懂,倘若学生没有扎实的历史功底,很难大体掌握高中历史知识。

加上部分学生来自乡村中学,因中考历史分值偏低,所占比例不大,因此,大部分人对历史不够重视,所花费在记忆历史知识上的时间过少,同时乡村中学具有历史专业基础知识的老师极为欠缺,很多都是由语文、数学等老师负责教授,教学方法上一味讲求机械性的死记硬背。

因此,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适应高中历史学习生活,都觉得高中历史比较难学。

那么,如何搞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降低初高中历史的学习难度;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历史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顺利渡过学习历史的难关,就成为摆在高中历史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

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狠下功夫。

第一,通过兴趣引导,逐步能力渗透。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高一学生正处于思想和心理上从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的过渡时期和转型时期。

他们的能力要求、理性思维有逐步增强,教师只有通过及时地对其进行兴趣引导,扭转观念,消除思想障碍,能力才能渗透其中,但是激发兴趣的教学内容不能仅仅停留在初中阶段的纯感性的、故事性的,而应是情理交融、深层次的、有意识的能力渗透,而且激发兴趣的手段不能是随心所欲,自由散漫的,而应要围绕历史教学目标,为历史教学服务。

如讲授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主权遭到破坏,人民备受奴役,学生往往都认为这是一种倒退,这时教师可提出质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代替封建社会是一种历史的进步还是一种倒退?根据自身现有历史能力,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应当如何正确全面客观地评价西方殖民者的入侵?问题提出,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而潜在的能力思考、训练也就渗透其中了。

如何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

如何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

如何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导读:本文如何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如何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文/张建宁摘要:从初、高中历史教学的不同点谈起,解读了教师清楚地认识到难度的作用,阐述了提升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意义,最后以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之分析结尾。

关键词:历史教学;学习兴趣;自学一、台阶效应大部分学生觉得高中历史比较难学,究其原因,在于初、高中之间存在着“台阶”,初中毕业以后,学习高中的历史知识,“台阶效应”让他们产生了高中历史知识既深又难的感觉。

任何知识都有它的学习特点,任何难题都有它的解决方法,掌握其中的学习规律,引导学生化难为易,度过学习难关,从而传道功成、解惑果就。

现将教学体会逐步列举。

二、认识到历史教学的不同之处1.点、线、面、立体的区别关于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中国近现代历史学家、教育家郑天挺老前辈曾经指出:“小学是个点,初中是个线,高中是个面,大学是立体。

”所谓“点”,点到而已,大致上了解一下;所谓“线”,就是在点的基础上拓展,重点描述人物的、事件的、过程性的、具体的、史实性的知识;所谓“面”,就是揭示历史内在联系,叙述较复杂的、抽象的、史论性的知识,有一定深度的分析与评价,重点说明观点的、结构的(如,政治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制度性的知识。

所谓“立体”,就是全面的洞悉历史,总结往昔成败,归纳过去兴衰,启蒙当下,昭示以后,视通万里,千姿百态,彻悟真源,穷研法理,运筹眼下,鉴往知来。

2.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Anderson,J.R.)将知识分为两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前者是“知什么”的知识,即主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后者是“知如何”的知识,即主要认识“为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也就是说,初、高中历史的区别,即高中历史除对过程的描述之外,在理论分析方面,在“为什么”方面有所侧重,比较注重多层面地展开历史。

统编教材背景下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

统编教材背景下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

教育新探统编教材背景下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吴平摘要:相较于初中阶段的历史知识,高中阶段的历史知识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拓展,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小的困难。

针对这种情况,高中历史教师必须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工作,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过渡到高中的学习中,保持对历史学科的浓厚兴趣。

基于此,本文重点对现行统编版教材的编写背景、初高中历史课程的定位、初高中统编版教材的异同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初高中历史教学的侧重点以及高中历史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统编教材;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教学策略统编版教材的编写和推广应用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创新中的重要实践,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教育现代化的重视。

在初高中教学衔接工作中,教师要充分了解教材的编写背景以及编写目的,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工作。

历史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源,了解历史知识、能够用唯物史观认识分析历史事件是每一个学生都应当具备的素养。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不能一味地依赖灌输式教育,而是要在掌握好历史学科特点以及学生学习规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成学科兴趣,不断强化学科核心素养。

一、初高中统编教材的背景及初高中历史课程的定位(一)初高中统编教材的编写背景分析统编版历史教材大体于2017年8月开始编写,历经一年于2018年9月完成,随后在各个省份进行推广。

统编版历史教材的编写是在党的十八大以后提出的,是国家的意志和行为,是对中学阶段教育工作改革的体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其特点。

首先,进一步明确了历史课程的性质,它是在一定历史观指导下叙述和阐释人类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的学科。

其次,明确了历史学科要为“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学目标服务,体现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

再次,明确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强调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将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素质作为核心要点。

此外,还明确了高中历史课程中的必修部分为基础课,要求所有学生都要进行学习。

如何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

如何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
还 是与 初 中 内容具 有相 似 点和联 系性 的 。教 师 应 该注 意 初 高 中历史 教 材 中相关 知 识点 的衔 接 。 已教过 的相 同知
基本 发展 脉 络 。而新 一轮 课 程改 革后 高 中历 史 教材 以专
题史 的形 式 出现 ,用 学 习模 块加 学 习专 题 的形 式来 呈 现 课 程 内容 ,包 括 9大模块 ( 修 3个 ,选 修 6个 )和 6 必 6 个学 习专 题 ( 必修 2 5个 ,选 修 4 个 ) 1 。而且 根据 教科 书
多的人 和事 “ 对话 ” 。并 在其 中感悟 和反思 ,丰 富 自己的 见 解 。例 如 ,在 专题 复习 “ 和平 与发展是 时代 主题 ”中 ,
辆 小 型 自行 车放 在教 室 前面 ,并让 学 生扮 演成 小 商贩
笔者 借 助多媒 体 ,播放 《 凡尔 登》 的 片断 ,学 生 的和 平 情 感 得 到极大 的激 发 ,对 学 习产生 浓 厚兴 趣 。在讲 改 革 开放 的成 就 时 ,运 用 多媒 体播 放安 徽 改革 开放 以来取 得

些 问题 ,提 出 了解 决 f题 的基 本 方法 ,有 利 于高一历 史教 学的顺利 开展 。 * - I
关键词 :学历 史;教 学衔接 中图分类 号 :G6 35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 7 — 5 8 2 1 )5 0 4 一 2 3 .1 6 1 0 6 (0 2 1 — 0 4 O 因为在 江苏 高考 中文 科 生历 史必 考 。所 以历 史 成 为 了江苏 高 中加 二学 科 中 比较 重要 的一 门科 目。可 能 正是 基 于这 一 点原 因 ,教 育部 门从 学生 的长 远 发展 出发 。规 定 初升 高历 史 科 目成 为考 试科 目。寄希 望初 中的历 史 考 试 可 以为高 中的历史 教学 打下坚 实的基 础 。

初高中衔接课教案历史

初高中衔接课教案历史

初高中衔接课教案历史教案标题:初高中衔接课教案——历史教学目标:1. 了解初中历史学科与高中历史学科的衔接关系;2. 掌握初高中历史学科的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3. 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内容:1. 初中历史学科与高中历史学科的联系和区别;2. 高中历史学科的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3. 高中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和重点内容。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初高中历史学科的认识和期望。

2. 了解初中历史学科与高中历史学科的联系和区别(10分钟): - 分析初中历史学科的学习内容和方法;- 对比高中历史学科的学习要求和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初高中历史学科的衔接关系。

3. 掌握高中历史学科的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15分钟):- 介绍高中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和重点内容;- 分析高中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如阅读、分析、比较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历史学科的学习效果。

4. 高中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和重点内容(15分钟):- 分析高中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如古代史、现代史、中国史等;- 介绍高中历史学科的重点内容,如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文化等; - 引导学生对高中历史学科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5. 拓展与巩固(10分钟):- 提供相关历史学科的学习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历史学科相关的社会实践和研究活动;- 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深入学习和探索兴趣。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学生对历史学科的期望和目标;- 学生对本节课的反思和建议。

教学资源:1. 初中历史教材和高中历史教材;2. 相关历史学科的参考书籍和资料;3.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和问答;2. 学生的课堂笔记和思考总结;3.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项目;2. 鼓励学生参加历史学科相关的竞赛和活动;3. 定期组织历史学科的实地考察和参观活动。

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

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

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一、背景初中历史教学和高中历史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初中历史是高中历史的基础,对于学生的历史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尤为重要。

二、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初高中历史教学应保持教学内容的连贯性。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基本历史知识,为高中历史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则应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历史认知和批判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历史研究。

三、教学方法的衔接初高中历史教学应衔接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历史技能,如查找资料、整理历史事件等。

高中历史教学则应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研究和解读,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和历史写作能力。

因此,在初中阶段就应当引导学生研究适合高中历史教学的研究方法和写作技巧。

四、教材的过渡初高中历史教材的选择也应进行过渡。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选择更加简明扼要的教材,突出重要收获和基本概念。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则应选择更为详尽和深入的教材,便于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

初高中历史教材的过渡要有层次感,逐步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认知能力。

五、评价方式的衔接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评价方式也应进行衔接。

初中历史教学可以注重对学生的基本历史知识、口头表达和合作能力进行评价。

而高中历史教学则应注重对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写作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进行评价。

六、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教师应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历史研究兴趣和潜力,并为学生提供高中历史教学的先导知识。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并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历史研究。

七、与学生的互动和参与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应与学生的互动和参与相结合。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小组讨论、研究报告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历史话题的研究和讨论中,提高学生的历史研究兴趣和主动性。

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对于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初中历史教学中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探索

初中历史教学中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探索

初中历史教学中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探索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历史教育和高中历史教育之间的衔接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初高中教学衔接是教育教学领域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如何有效地衔接初中历史教学和高中历史教学,成为了历史教育工作者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围绕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展开探讨,希望能够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一、初高中历史课程的一体化设计为了更好地解决初高中历史教学之间的衔接问题,首先需要对初高中历史课程进行一体化设计。

一体化设计要求初中历史教材和高中历史教材在内容和体系上实现无缝对接,使得学生在初中阶段学到的历史知识能够为高中历史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也需要兼顾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高中学生的学习需求,尽可能地减少教学内容的跳跃感,更好地保持学生学习的连贯性。

在一体化设计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做到以下几点:1. 整合课程内容: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整合,要求教材的编写和教学的设计要围绕课程标准,将初中学阶段的历史知识有机地贯穿到高中历史学习之中,确保学生学习的连续性和渐进性。

2. 统一教学观念:初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体化设计需要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统一的教学观念,共同努力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历史学习基础。

3. 针对教学特点:初中和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不同,需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过渡和衔接。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是解决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另一个关键。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只强调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

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通过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1. 任务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任务型教学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主动参与到历史知识的习得和应用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思考,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初高中教学衔接(历史)

初高中教学衔接(历史)

初高中历史衔接(仅供参考)一、初中、高中历史课程设置状况分析:1、课程目标的联系与区别(1)二者都强调三维目标(2)知识方面,初中主要从宏观角度入手,注意历史知识的时序性和基础性;高中则更强调历史知识的专题性、综合性。

(3)能力方面差别也较大,初中主要在于识记、理解,尤其是识记层面;而高中要求则更多在于理解和应用层面。

2、课程结构、内容标准的联系与区别相同:初中历史课程的知识内容,在高中课程中大都进行了相应的链接与拓展。

区别:(1)课程体系方面,初中采取了主题+时序的通史体例;高中历史新课程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高中采用了模块+专题的体例。

(时序颠倒、跳跃性大,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

对学生的知识诸备也要求甚高。

)(2)在课程内容方面:二、初高中衔接的历史教学策略1、了解研读高中历史课标:(1)明确课标内容的主题——文明史“标准”规定必修课历史必修(Ⅰ)“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历史必修(Ⅱ)“着重反映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历史必修(Ⅲ)“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发展及其重要内容”。

例如:必修一“标准”明确指出:“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

主线是政治文明史,“标准”中的政治史就是围绕这一主线而讲述的。

政治制度是政治文明的核心,所以历史必修(Ⅰ)是以政治制度史为主。

“标准”行文时,总是将政治制度排在政治事件、政治人物之前。

历史必修(Ⅰ)开头即指出:“了解中外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人物……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本模块结尾,又写道,要通过学习,“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

“课标”要求了解以下政治制度:1、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宗法制度、分封制度、中央集权制度(包括形成、发展和影响)及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等)。

初中升高中历史衔接教案

初中升高中历史衔接教案

初中升高中历史衔接教案
教学目标:
1. 能够了解初中历史知识和高中历史知识的衔接和延续关系
2. 能够掌握高中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3. 能够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分析和研究,提升自己的历史研究能力
教学内容:
1. 初中历史知识总结和回顾
2. 高中历史学科的基本内容和学习要求
3. 资料分析和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初中历史知识与高中历史知识之间的衔接和延续关系
2. 学会运用不同的分析和研究方法进行历史资料的处理和挖掘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回顾初中历史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初中历史知识与高中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2. 教学:介绍高中历史学科的基本内容和学习要求,讲解资料分析和研究方法
3. 深化: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历史资料的分析和研究技巧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对未来的高中历史学习做出计划和安排
教学资源:
1. 课件
2. 历史文献和资料
3. 学习笔记
课后作业:
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初中历史知识与高中历史知识的关系
2. 分析一份历史资料,提出自己的研究观点和见解
教学反馈:
1. 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教学评估:
1.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2. 对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进行考察
教学延伸:
1. 拓展历史知识的学习领域,让学生对历史学科有更深入的认识
2. 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文献和资料的研究,培养其历史研究能力。

关于新课标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建议

关于新课标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建议

关于新课标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建议随着新课标的逐步实施,历史教学也将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初高中阶段,历史教学衔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关系到学生对历史学科的整体认知和学习态度。

如何在新课标下实现初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衔接,是当前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能够为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应该统一教学目标。

在新课标下,初高中历史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研究能力,提升他们的历史文化素养。

初中历史教学应该为高中历史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学生在高中阶段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历史知识。

为实现这一目标,初高中历史教学应该有一个统一的纲要和教学大纲,明确每个年级的教学重点和要求,确保学生在初中阶段掌握必要的历史知识和学习方法,为高中历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应该加强教学内容的衔接。

初中历史教学的内容应该与高中的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衔接和连贯性。

初中历史课程可以围绕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展开,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思考。

而在高中历史教学阶段,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现代史和世界史的相关内容,扩大学生的历史视野和知识面。

通过这样的衔接,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历史时有一个清晰的学科脉络和逻辑框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历史知识。

应该提高教学方法的质量。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历史教学方法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在初中阶段,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践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和研究方法。

而在高中阶段,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培养他们对历史事件的深入思考和研究能力。

通过提高教学方法的质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提升他们的历史学科素养。

应该重视跨学科的整合。

在新课标下,历史教学应该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效的整合,促进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发展。

可以将历史与地理、政治、文学等学科进行有机的结合,引导学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历史研究和思考。

如何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

如何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

2013-05教育研究摘要:从初、高中历史教学的不同点谈起,解读了教师清楚地认识到难度的作用,阐述了提升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意义,最后以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之分析结尾。

关键词:历史教学;学习兴趣;自学一、台阶效应大部分学生觉得高中历史比较难学,究其原因,在于初、高中之间存在着“台阶”,初中毕业以后,学习高中的历史知识,“台阶效应”让他们产生了高中历史知识既深又难的感觉。

任何知识都有它的学习特点,任何难题都有它的解决方法,掌握其中的学习规律,引导学生化难为易,度过学习难关,从而传道功成、解惑果就。

现将教学体会逐步列举。

二、认识到历史教学的不同之处1.点、线、面、立体的区别关于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中国近现代历史学家、教育家郑天挺老前辈曾经指出:“小学是个点,初中是个线,高中是个面,大学是立体。

”所谓“点”,点到而已,大致上了解一下;所谓“线”,就是在点的基础上拓展,重点描述人物的、事件的、过程性的、具体的、史实性的知识;所谓“面”,就是揭示历史内在联系,叙述较复杂的、抽象的、史论性的知识,有一定深度的分析与评价,重点说明观点的、结构的(如,政治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制度性的知识。

所谓“立体”,就是全面的洞悉历史,总结往昔成败,归纳过去兴衰,启蒙当下,昭示以后,视通万里,千姿百态,彻悟真源,穷研法理,运筹眼下,鉴往知来。

2.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Anderson,J.R.)将知识分为两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前者是“知什么”的知识,即主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后者是“知如何”的知识,即主要认识“为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也就是说,初、高中历史的区别,即高中历史除对过程的描述之外,在理论分析方面,在“为什么”方面有所侧重,比较注重多层面地展开历史。

3.高中历史教学要求有一定的高度初中学生和高中学生由于年龄的差异、知识量的不同、思维水平的高低、认知水平的区别,所以,在教学方面也要有所区分。

关于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

关于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

关于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作者:盖志敏来源:《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7年第12期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

所以学生在高中阶段能否对历史学科的学习产生兴趣,是学好高中历史的关键。

但使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的前提是让高一学生能尽快适应高中的历史教学,完成从初中到高中学习方式的转变,形成学习历史的能力与技巧。

只有学生学起来轻松,才会对历史学习有持久的兴趣。

那么,怎样才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做好初、高中的历史教学的衔接,是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下面就初、高中历史学习的不同及做好衔接的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历史课程设置的区别1.教材内容的编排初中采取了主题+时序的通史体例。

教学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学习模块。

初中教材主要从宏观角度入手,注意历史知识的时序性和基础性。

高中采用了模块+专题的体例,历史课程由必修课和选修课构成。

其中,必修课分为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史三个学习模块,选修课则分为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究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六个模块。

高中教材的编排强调历史知识的专题性、综合性,但时序颠倒、跳跃性大,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对学生的知识储备要求比较高。

2.学习历史的能力要求正因为初、高中历史课本的内容板块设置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路,这对于初、高中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要求又有不同:从课标来看,初中学生的能力要求基本上是识记、了解、理解,更多侧重于识记层面。

而高中要求则更多是对理解、应用及综合能力的考查,如阅读和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历史事实的能力;运用已知信息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等。

二、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状况分析1.初中学生历史学习状况(1)初中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普遍较为薄弱。

(2)初中历史学科长期被视为“副科”,学生在初中时普遍不重视历史学习,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键入文字]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计划
【摘要】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从而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放心。

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抓紧分分秒秒学习充电,使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内需,通过学习提升师德修养,丰富知识结构,增强理论底蕴;从学生生命发展的高度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

历史网编辑的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计划,希望老师们喜欢!
总结:小编提醒老师们,在今后工作中,积极投身教育科研的改革与实践,从学生生命发展的高度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

实践中,不断探求,感悟,反思,时刻提醒自己用脑子工作,使自己逐步成为研究型,开拓型,全能型的教师。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

仅供参阅!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