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跟踪检测 大气运动

合集下载

新教材2024年高中地理第三章大气的运动过关检测卷A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新教材2024年高中地理第三章大气的运动过关检测卷A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三章过关检测卷(A)(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某年春末,某天气系统经过我国华北地区,给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下图示意该天气系统过境前后的气温、气压改变。

据此完成第1~2题。

1.该天气系统是( )A.气旋B.反气旋C.冷锋D.暖锋2.该天气系统过境时,可能出现( )A.连续性降水B.沙尘暴C.风和日丽D.风暴潮答案:1.C 2.B解析:第1题,该天气系统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上升,故推断为冷锋过境。

第2题,冷锋过境时会出现阴雨、大风天气,春季植被缺乏,华北地区易发生沙尘暴。

读我国某地某时段气温改变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经过该地该时段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A.冷锋B.暖锋C.台风D.寒潮4.该地太阳能热水器运用效果最差的日期是( )A.1—4日B.5—6日C.6—7日D.7—8日答案:3.B 4.B解析:第3题,图中显示该地的最高气温柔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并且气温日较差在1—6日呈减小趋势,由此推断最可能是因降雨而昼夜温差减小。

据此并结合四个选项可知,经过该地该时段的天气系统可能是暖锋。

该地该时段的最低气温在0℃以下,可解除台风。

第4题,图中显示5—6日温差最小,说明可能是阴雨天气,白天云量大,减弱了太阳辐射,光照最差,太阳能热水器运用效果最差。

2024年第8号台风“巴威”的中心于8月27日上午8时30分前后在中朝交界旁边的朝鲜平安北道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旁边最大风力有12级,中心最低气压为970百帕。

据此完成第5~6题。

5.形成台风“巴威”的天气系统是( )6.下图曲线a、b、c、d中表示“巴威”过境前后气压改变的是( )A.aB.bC.cD.d答案:5.C 6.A解析:第5题,台风是热带气旋,气旋垂直方向上中心气流上升,水平方向上四周气流向中心辐合。

第6题,气旋过境前后的气压改变是先降低、后上升。

图1为某日8时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图,图2显示④地24小时内风的改变。

大气环境监测方案

大气环境监测方案

大气环境监测方案简介大气环境监测是对大气环境的污染物浓度、气象因子以及其他相关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和评估的一项工作。

随着人类经济和工业活动的不断发展,大气污染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

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大气环境监测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个基于传感器技术的大气环境监测方案。

方案概述大气环境监测方案基于传感器技术,通过部署多个传感器节点来实时监测大气环境的各项指标。

传感器节点包括大气污染物传感器、气象传感器和空气质量传感器等,覆盖了大气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

方案的核心是搭建一个数据采集和处理平台,通过无线网络将传感器节点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平台上进行实时处理和存储。

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大气环境监测设备的远程监控和管理,方便操作和维护。

传感器节点大气污染物传感器大气污染物传感器用于监测大气中各种主要污染物的浓度,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根据测量原理的不同分为多种类型,如激光散射型颗粒物传感器、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等。

气象传感器气象传感器主要用于监测大气的温度、湿度、气压、风速和风向等气象因子。

这些因子对于了解大气环境的变化和污染物的传输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气象传感器包括温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风速传感器和风向传感器等。

空气质量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用于监测大气中的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甲醛等有机污染物的浓度。

这些有机污染物通常对人体健康造成较大的威胁,因此对其进行监测和控制十分重要。

空气质量传感器可以采用电化学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不同原理的传感器。

数据采集和处理平台数据采集和处理平台是大气环境监测方案的核心部分,通过平台可以实现对传感器节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存储,提供相关的数据分析和报告功能。

平台可以基于云计算技术构建,通过云服务器实现数据的存储和处理。

传感器节点通过无线网络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云服务器上,然后通过数据分析算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并生成相应的报告和分析结果。

大气监测

大气监测

大气监测大气监测是一项关乎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工作。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空气质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关注的焦点。

大气监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和颗粒物的浓度,同时为环境保护和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大气监测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使用现场监测站和移动监测车辆等手段。

现场监测站通常位于城市的不同地点,定时采集空气样本进行检测分析。

移动监测车辆则可以在不同的道路上行驶,实时监测路边空气的质量,并记录下相关数据。

大气监测主要关注的是空气中的污染物。

污染物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见污染物,如烟雾、灰尘和颗粒物等;另一类是不可见污染物,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和一氧化碳等。

这些污染物对人类的健康和环境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如引发呼吸道疾病、加剧气候变化等。

大气监测的数据对于环境保护和政府决策至关重要。

通过收集和分析大气监测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区的空气质量状况,从而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

例如,在某个地区的大气监测数据显示空气质量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政府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限制工厂的排放、控制车辆尾气排放等,以改善空气质量。

除了对环境保护和政府决策的重要性外,大气监测还对公众健康产生直接影响。

一些地区的空气质量可能会对人们的呼吸系统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儿童、老年人和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群。

通过大气监测,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空气质量,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减少户外活动等,以保护自己的健康。

大气监测除了在城市中进行外,还需要进行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监测。

区域性的监测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大气污染情况,并为环境保护提供参考;而全球性的监测可以追踪大气污染的全球趋势,为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提供重要数据。

尽管大气监测对于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但目前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大气监测的成本较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其次,监测设备需要高度精确和可靠,在艰苦的环境条件下仍能正常工作。

高中地理 课时跟踪检测(五)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鲁教版高一第一册地理试题

高中地理 课时跟踪检测(五)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鲁教版高一第一册地理试题

课时跟踪检测(五)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A级—学业水平考试达标练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②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③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④吸收地面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②④解析:选D 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它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2.大气成分中,强烈吸收紫外线的是( )A.N2B.水汽C.CO2D.O3解析:选D 大气成分中,强烈吸收紫外线的是臭氧。

3.大气的组成物质及表现是( )A.氮气和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B.CO2只吸收太阳辐射C.水汽和固体尘埃可成云致雨D.氧气和氮气供植物呼吸作用解析:选C 氮气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物质,臭氧可以大量吸收紫外线,A项错误。

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长波辐射,B项错误。

水汽和固体尘埃是成云致雨必不可少的物质,C项正确。

氧气可以供生物呼吸,而氮气没有此功能,D项错误。

故选C。

4.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大气层为( )A.高层大气B.电离层C.平流层D.对流层解析:选D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大气层为对流层,人类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D对。

地球大气中进行着各种不同的物理过程,产生着高天流云、风霜雨雪等异彩纷呈的自然现象。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5~6题。

5.云雨现象主要分布在对流层,原因不包括( )A.上冷下热B.水汽、杂质含量多C.对流旺盛D.二氧化碳含量多6.“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明( )A.对流层气温分布特点是随高度上升,气温降低B.对流层空气上热下冷,空气不稳定C.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D.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解析:5.D 6.A 第5题,云雨现象主要分布在对流层,原因包括上冷下热,易发生对流现象,A包括。

水汽、固体杂质含量多,凝结核多,B包括。

对流旺盛,水汽上升过程中易凝结成雨,C包括。

与二氧化碳含量多无关,D不包括。

走航式大气环境监测

走航式大气环境监测
济南龙昌自动化
预期成效
覆盖面广
公交车、出租车、国控及省控监测点多方监测数据的有机结合, 可对区市县及长期疏于管理的城乡结合部等区域全面覆盖,及 时发现存在突出问题的污染区域,全面监控环境质量现状及预 测发展趋势,为相关部门的污染源控制、环境治理、环境规划 等提供数据支撑;
数据共享
该系统存储的数据、报表可与城管局、交通局、市政及环卫等 相关部门实现数据信息共享;相关部门可根据数据信息及时采 取相应管理措施;
走航式大气环境监测
建设目的
A
对区域内大气颗粒 物污染进行移动式 在线监测。
B
实现区域范围内宏 观到微观的全面监 控。
C
科学预测、准确追 溯,为从源头上治 污提供科学依据。
D
实现大气污染防治 的精准监测及精确 管理。
使用目前应用广泛、效果最佳的公交车、出租车移动式大气颗粒物监测系统,对范围内大气颗粒物污染进行移动式动态监测。随着公交车及 出租车在城市区域内的移动监测,既能了解区域内污染情况,又能对范围你污染进行监控,实现区域范围内宏观到微观的全面监控;同时, 利用先进的大数据和云平台技术,结合专业的大气颗粒物污染模型,将采集的数据按照大气环境质量变化的规律和趋势进行科学预测,对造 成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进行准确溯源,为从源头上治污提供科学依据。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的制定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区域、街道减 排指标,并结合气象条件的变化,对治霾方案进行动态调整,在治污的同时兼顾经济的发展,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并驾齐驱,提高方案 的可操作性,最终达到通过本方案可以实现大气污染防治的精准监测及精确管控。
每辆出租车日均产生1.2万组数 据,日运行里程超230公里, 能够绘制精细的大气污染云图
济南龙昌自动化

大气环境监测方案

大气环境监测方案

大气环境监测方案1. 引言大气环境监测是指对大气中各种污染物质的浓度、组成及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的过程。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建立一个高效可靠的大气环境监测方案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阐述一种针对大气环境监测的方案,并提供具体的实施步骤。

2. 设备和传感器选择在实施大气环境监测方案之前,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设备和传感器来收集大气污染相关的数据。

下面列举了几种常用的设备和传感器:•气象站:用于测量大气温度、湿度、风速和风向等气象参数。

•颗粒物传感器:用于检测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PM2.5和PM10的浓度。

•气体传感器:用于监测大气中的气体污染物,如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臭氧(O3)等。

•光学传感器:用于测量大气中的可见光和紫外光等辐射。

根据实际需求和预算选择适当的设备和传感器,并确保其与数据采集系统的兼容性。

3. 数据采集系统搭建数据采集是大气环境监测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数据采集系统的搭建中,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3.1 硬件平台选择选择适合的硬件平台是确保数据采集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树莓派(Raspberry Pi)等嵌入式平台作为数据采集系统的核心,因其低功耗、易于扩展和开源的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

3.2 软件开发为了实现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我们需要进行软件开发。

根据硬件平台的选择,可以使用Python、C++等编程语言编写相应的代码。

在软件开发中,需要注意数据采集的频率和数据存储的格式,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可视化。

3.3 数据传输和存储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被传输和存储起来。

传输方面,可以使用WiFi、蓝牙或者有线连接等不同的方式,根据实际环境和需求进行选择。

存储方面,可以使用数据库来保存采集到的数据,如MySQL、InfluxDB等。

4. 数据分析和可视化通过数据采集系统获取到的数据,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可视化,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评估大气环境状况。

大气探测学实验报告(3篇)

大气探测学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大气探测学是研究大气状态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和预测大气现象,为气象预报、气候研究、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科学依据。

本实验旨在使学生掌握大气探测的基本理论、仪器使用方法和数据处理技能。

二、实验目的1. 理解大气探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常用大气探测仪器的使用和操作。

3. 学会收集、处理和分析大气探测数据。

4.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地面气象观测(1)实验目的:了解地面气象观测场的基本要求,掌握地面气象观测仪器的使用方法。

(2)实验仪器:百叶箱、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雨量计、风速计等。

(3)实验步骤:① 观察观测场周围环境,了解其选择原则。

② 按照规范要求,布置观测仪器。

③ 观测并记录温度、湿度、气压、降水量、风速和风向等气象要素。

④ 分析数据,计算各项气象要素的平均值、极值等。

2. 温度观测(1)实验目的:掌握温度观测方法,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2)实验仪器:温度计。

(3)实验步骤:① 观察温度计的结构,了解其工作原理。

② 在观测场内,按照规范要求,放置温度计。

③ 观测并记录温度值。

④ 分析数据,计算温度变化趋势。

3. 湿度观测(1)实验目的:掌握湿度观测方法,了解湿度计的工作原理。

(2)实验仪器:湿度计。

(3)实验步骤:① 观察湿度计的结构,了解其工作原理。

② 在观测场内,按照规范要求,放置湿度计。

③ 观测并记录湿度值。

④ 分析数据,计算湿度变化趋势。

4. 气压观测(1)实验目的:掌握气压观测方法,了解气压计的工作原理。

(2)实验仪器:气压计。

(3)实验步骤:① 观察气压计的结构,了解其工作原理。

② 在观测场内,按照规范要求,放置气压计。

③ 观测并记录气压值。

④ 分析数据,计算气压变化趋势。

5. 降水观测(1)实验目的:掌握降水观测方法,了解雨量计的工作原理。

(2)实验仪器:雨量计。

(3)实验步骤:① 观察雨量计的结构,了解其工作原理。

人教版高二地理第三章《大气运动》检测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地理第三章《大气运动》检测题及答案

○………………内………………○………………装………………○………………订………………○………………线………………○………………○………………外………………○………………装………………○………………订………………○………………线………………○………………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教版高二地理第三章《大气运动》检测题及答案(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题号 一 二 总分 分数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50分,共2分)下图为某年12月12日8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 )。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时刻( )A .气压:太原高于呼和浩特B .风速:乌兰巴托小于上海C .降水概率:呼和浩特大于上海D.风向:乌兰巴托与呼和浩特相反 2.太原市未来两天天气状况,说法可信的是( ) A .雨过天晴,气温升高 B .气压下降,出现连续性降水C .出现狂风、暴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D .雨雪、大风之后可吸入颗粒物减少位于锋面上下的风向往往存在明显差异。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两测站位于冷、暖锋面下方时,自下而上垂直方向不同高度测得的风向、风速变化图。

完成3-4题。

3.有关测站上空锋面类型、锋面位置、风向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冷锋 距地面1.5~2.0千米 锋下西北风,锋上东南风 B .冷锋 距地面2.0~2.5千米 锋下东南风,锋上西北风C .暖锋 距地面2.0~2.5千米 锋下西南风,锋上东北风D .暖锋 距地面1.5~2.0千米 锋下东南风,锋上西南风 4.与测站周边近地面等压线分布最接近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下图为北京时间某年11月18日8时和20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5-6题。

○………………内………………○………………装………………○………………订………………○………………线………………○5.据图推断,8时甲地( )A .地处高压脊,出现大雾B .位于冷锋锋前,出现霜冻C .风向偏北风,气温较低D .受低气压控制,阴雨天气 6.该年11月18日8时至20时( ) A .低气压中心①向东移动并减弱 B .甲地天气由晴转阴,紫外线减弱 C .乙地风向由东北风转西北风,风速增大 D .丙地气压降低,气流由中心向外逆时针流出下图为亚洲东部(115°E 以东)多年平均南、北风向在各纬度上的季节变化图,箭头长短代表风力大小。

2020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九)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含解析

2020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九)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九)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局部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气象卫星监测到北京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图中首先增强的是()A.①B.②C.③D.④2.北京2018年2月份二氧化碳浓度较2017年7月份升高,最可能的原因是() A.太阳高度较7月份小B.取暖释放二氧化碳增多C.人类大量砍伐森林D.日照时数少,光合作用弱解析:1.B 2.B第1题,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最先表现在吸收地面辐射增多,然后使大气逆辐射增强,散失到宇宙空间的热量减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地面辐射也会增强,图中②表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

第2题,北京2月份二氧化碳浓度较7月份升高,最可能是由燃烧化石燃料取暖,释放二氧化碳增多造成的。

初冬时节,北方的很多城市道路两侧的树木都被刷上白漆,就像穿了“白裙”,树木涂白是指用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等)将树干涂成白色,一般涂刷至距地面1.1~1.5 m的高度。

据此完成3~4题。

3.绿化部门给行道树穿“白裙”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营养,提高抵抗力B.杀菌、杀虫、提高抗病能力C.防治牲畜啃食D.防止冬春火灾4.树木涂白后()A.减少地面长波辐射,防止地面热量流失B.使树木萌芽、开花提前,躲过早春低温冻害C.使树干昼夜温差变小,减轻树皮开裂D.增加对阳光的吸收率,减少冻害发生概率解析:3.B 4.C第3题,树木主要从根系吸收营养,生石灰和硫磺是涂在树干上,并且也不是植物的养分;城市地区不会出现大量牲畜;城市内树木较为稀疏且维护好,出现火灾的可能性小;结合材料中行道树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可以知道给行道树穿“白裙”的主要目的是起到杀菌、杀虫、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故B正确。

第4题,树木涂白不会影响地面辐射和气温,因此也不会影响树木萌芽和开花时间。

树木涂白可以反射阳光,减少对阳光的吸收率;树木涂白可以反射阳光,减弱树干吸收太阳辐射,使得树干昼夜温差减小,减轻树皮开裂,起到保护植物的作用。

2022年北京高三一模地理汇编:大气的运动

2022年北京高三一模地理汇编:大气的运动

2022北京高三一模地理汇编大气的运动一、单选题(2022·北京通州·一模)下图为2022年2月13日8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此时可能()A.甲地盛行上升气流,气压高B.乙地盛行偏北风,气温较低C.丙地受冷气团控制,风力大D.丁地受暖锋控制,雾霾严重2.该日起一周内()A.我国正处惊蛰—立春B.北京正午日影逐渐变长C.张家口西北方向日落D.广州路灯亮起时间变晚(2022·北京通州·一模)下图中两条曲线分别代表我国某地绿地、裸地不同时段的气温曲线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上图中()A.①表示绿地的气温日变化B.15时风由绿地吹向裸地C.18时绿地、裸地温差最大D.两地温差是由地形导致4.上图中观测地点最可能为()A.帕米尔高原B.三江平原C.长江三角洲D.河西走廊(2022·北京东城·一模)图为2022年1月1日20时澳大利亚及周边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天气系统M()A.生成于西北太平洋热带地区洋面B.给途经地区带来大风和暴雨天气C.中心常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定位D.移动路径受控于东澳大利亚暖流6.该日,霍巴特()A.天气晴朗,紫外线强B.天气寒冷,降雪量大C.大风扬沙,污染严重D.多云转阴,吹偏北风(2022·北京西城·一模)2022年2月13日凌晨,北京迎来虎年首场降雪。

下图为当日14时地面天气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冷锋()A.沿高压脊线伸展B.影响范围可达地势第一级阶梯C.向西北方向推进D.将会缓解华北地区的雾霾大气8.降雪导致北京冬奥张家口赛区部分雪上项目延期。

可能的原因是张家口赛区()A.处于气旋中心控制,降雪量过大B.大气能见度比较低C.雪面反射太阳辐射强,影响视线D.积雪厚致气温过低(2022·北京石景山·一模)下图为1978年至2018年1月和9月鄱阳湖湖西与湖东降水量的逐时变化图。

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实施方案

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实施方案

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实施方案1.简介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的实施方案,以确保人们生活在一个健康、清洁的环境中。

2.监测目标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的目标是评估和控制大气环境质量,确保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这样可以保护居民的健康,防止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3.监测内容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大气污染物监测:监测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

(2)大气气象参数监测:监测空气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气象参数,以了解大气环境的变化情况。

(3)大气气体含量监测:监测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了解空气中不同气体的浓度变化。

4.监测方法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现场监测:在不同地点设置监测站点,利用专业的监测仪器对空气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2)遥感监测: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大气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和变化情况,为环境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3)模型模拟:通过建立大气污染模型,对不同情景下的大气污染程度进行模拟和预测。

5.数据分析与评估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评估,可以得出大气环境质量状况的评价结果,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数据分析与评估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大气污染物浓度分析:分析各种污染物的浓度分布和时空变化规律。

(2)污染源解析:通过分析污染物组成和浓度,确定污染源的类型和归属。

(3)环境风险评估:评估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的风险程度。

6.监测结果的应用根据监测结果,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保护居民的健康。

这些措施包括:(1)污染物减排措施:加强工业企业和交通运输行业的污染物减排工作,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

(2)生态恢复措施:加强绿化建设,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3)环境管理措施:制定和执行严格的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加强环境监管力度。

2024北京高三一模地理汇编:大气的运动章节综合

2024北京高三一模地理汇编:大气的运动章节综合

2024北京高三一模地理汇编大气的运动章节综合一、单选题(2024北京朝阳高三一模)下图为2024年2月18日20时我国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该天气形势下,最可能出现的是()A.银川的风力较兰州大B.重庆出现狂风暴雨C.武汉有雨雪天气过程D.西安盛行上升气流2.该天气形势造成的主要影响是()A.华北气温降低导致春播推迟B.南方冻雨、冰冻造成春运不畅C.西南沙尘天气降低大气质量D.中东部人体健康风险指数降低(2024北京海淀高三一模)图为某年2月连续几日广州某地室内地板温度、气温和露点变化图。

露点是根据当时水汽含量和气压计算出的水汽饱和温度,物体温度低于露点时会导致水汽凝结。

图中甲-乙时段墙壁和地板出现小水珠,俗称地蒸液现象。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该地地蒸液现象出现的原因最可能是()①昼夜温差加大,水汽易于凝结①气压持续升高,水汽趋于饱和①露点升高,高于室内地板温度①受偏南风影响,空气湿度增大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4.该地地蒸液现象消失的原因最可能是()A.干冷气团到来B.副热带高压北移C.准静止锋形成D.超强台风登陆(2024北京房山高三一模)下图为某兴趣小组利用信息技术软件记录的2023年7月21日~29日每日20点,台风“杜苏芮”中心所在位置及气压数值。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5.台风“杜苏芮”()A.生成于西南太平洋热带洋面B.28日移动速度比23日快C.主要经历先减弱后增强的过程D.气流呈顺时针方向辐合上升6.台风“杜苏芮”在我国沿海登陆时,泉州()①伏旱天气得到缓解①附近海域可能发生海啸、风暴潮①可能出现洪涝灾害①当地居民应在坚固的建筑内躲避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二、综合题7.(2024北京丰台高三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为2024年2月18日8时至23日8时我国局部地区降温预报图。

伴随此次降温,湖北省出现了冻雨(雨滴在降落过程中,遇到温度低于0°C的物体,迅速冻结成冰的降水现象)灾害天气。

大气监测分析方法

大气监测分析方法

大气监测分析方法
大气监测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直接测量法:使用专业仪器直接对大气进行采样和测量,如气象站使用的气象仪器、空气污染监测站使用的空气质量监测仪器等。

2. 间接测量法:通过测量大气中与污染物相关的指标,间接推断大气污染情况。

例如,通过测量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指标,推算出大气中的颗粒物浓度。

3. 数值模拟法:利用气象和大气污染行为的物理和化学过程模型,运用计算机进行数值模拟,模拟大气中的污染物的浓度和分布。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模拟预测大气污染的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

4. 统计分析法:通过收集和整理大量的大气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大气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揭示其规律和趋势。

利用统计数据可以评估大气质量和监测站点的环境状况。

5. 化学分析法:通过采集大气样品,利用化学分析技术,对大气中的污染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常用的方法包括气相色谱、质谱、液相色谱等。

以上是常见的大气监测分析方法,不同的方法可以结合使用,以获取更准确、全
面的大气污染信息。

最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全册课时跟踪检测卷19套(带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全册课时跟踪检测卷19套(带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全册课时跟踪检测卷19套(带答案)一、宇宙中的地球测试卷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测试卷三、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测试卷四、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测试卷五、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测试卷六、地球的圈层结构测试卷七、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测试卷八、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测试卷九、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测试卷十、常见天气系统测试卷十一、全球气候变化测试卷十二、自然界的水循环测试卷十三、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测试卷十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测试卷十五、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测试卷十六、山地的形成测试卷十七、河流地貌的发育测试卷十八、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测试卷十九、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测试卷课时跟踪检测(一)宇宙中的地球2017年7月18日晚,我国各地观看到双星伴月的有趣天象。

弯弯的娥眉月与金星和木星近在咫尺,交相辉映,十分引人注目。

读图回答1~2题。

1.组成这张笑脸的天体为( )A.恒星和卫星B.行星和卫星C.恒星和行星D.小行星和卫星2.下列天体中,距离地球最近的是( )A.金星B.木星C.月球D.太阳解析:1.B 2.C 第1题,金星和木星属于行星,月球属于卫星。

第2题,木星和金星围绕太阳运转,月球围绕地球运动,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因此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天体 M 可能是( )①水星②火星③天王星④金星⑤木星⑥土星⑦海王星A.②⑥ B.④⑤C.③⑦ D.①④4.图中箭头显示了行星公转具有( )A.共面性B.同向性C.近圆性D.同质性解析:3.D 4.B 第3题,天体M的运行轨道在地球运行轨道以内,根据八颗行星距日排序可知,天体M可能为水星或金星。

第4题,图中箭头是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方向一致。

下图是美国航天局公布的代号为“开普勒-22b”的行星所处恒星系统与太阳系比较的假想图,“开普勒-22b”行星距地球约600光年。

读图回答5~6题。

5.“开普勒-22b”,行星所处的天体系统为(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6.位于“宜居带”的“开普勒-22b”行星应( )A.有肥沃的土壤B.有适宜的温度C.表面比较平坦D.接受来自恒星的辐射能量解析:5.C 6.B 第5题,“开普勒-22b”,与地球相距600光年,其距离大大超过了太阳系的范围,但在银河系的范围之内,因此“开普勒-22b”行星所处的天体系统为银河系。

环境大气监测实施方案

环境大气监测实施方案

环境大气监测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监测大气环境质量,保障公众健康和生态安全,制定和实施一套科学、规范的大气监测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监测目标。

1. 监测大气中各种有害气体的浓度,包括但不限于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颗粒物等;2. 监测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有害气体的排放情况;3. 监测大气中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浓度;4. 监测大气中气象要素,如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

三、监测方法。

1. 定点监测,在城市主要区域和工业园区设置监测站点,利用先进的大气监测设备进行实时监测;2. 移动监测,利用移动监测车辆对城市各个区域进行不定期监测,全面了解大气污染情况;3. 遥感监测,利用遥感技术对大气污染源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定位污染源。

四、监测技术。

1. 传感器技术,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实现对多种有害气体的准确监测;2. 数据采集技术,采用高效的数据采集技术,实现对大气监测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传输;3. 数据处理技术,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提高数据利用率和监测效率。

五、监测管理。

1. 建立健全的监测网络,确保监测覆盖面和监测数据的准确性;2. 加强监测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3. 建立监测数据共享机制,促进监测数据的共享和交流;4. 完善监测数据报送和发布机制,及时向公众披露监测数据和大气环境状况。

六、监测效果评估。

1. 利用监测数据进行大气环境质量评估,及时发现环境问题和趋势;2. 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为大气环境治理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3. 定期发布大气环境质量报告,向公众汇报大气环境状况和治理效果。

七、结语。

环境大气监测是保障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的重要手段,实施科学、规范的大气监测方案对于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推动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各级政府、监测机构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全面落实大气监测方案,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作出积极贡献。

大气污染物远程传输途径跟踪分析方法介绍

大气污染物远程传输途径跟踪分析方法介绍

大气污染物远程传输途径跟踪分析方法介绍大气污染问题是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挑战之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呈上升趋势,并且在跨国、跨地区传输的同时造成了各种环境问题。

为了有效控制和减少大气污染物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科学家们研发了一系列方法来追踪和分析大气污染物的远程传输途径。

一、气象模型方法气象模型是一种基于数学和物理原理建立的数值模拟系统,可以模拟大气运动、湍流扩散和输送等过程。

通过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源输入到气象模型中,可以模拟大气中污染物的运动轨迹和传输过程。

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定量地描述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和传输规律,为环境管理和应急响应提供科学依据。

但是,气象模型方法需要大量的气象和污染物数据作为输入,且模型参数的选择和模型误差的估计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二、同位素示踪方法同位素示踪方法是利用同位素在大气环境中传输过程中的差异来追踪大气污染物的传输途径。

不同同位素在大气中的物理和化学行为不同,通过测量大气中污染物的同位素丰度比值,可以确定污染物的来源地和传输路径。

同位素示踪方法可以用于分析大气中多种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

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可以追踪污染物的长距离传输,并且对污染物的化学性质和时间尺度要求相对较低。

但是,同位素示踪方法需要仪器设备和技术专业支持,并且对现场样品采集和实验操作要求较高。

三、空间遥感方法空间遥感方法是利用卫星和飞机等遥感设备获取大气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和变化信息。

通过遥感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获取大气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分布图和时空变化规律。

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可以获得全球范围的污染物分布数据,并且可以实现全天候、连续监测。

空间遥感方法可以应用于不同污染物的监测和分析,如颗粒物、臭氧和一氧化碳等。

但是,空间遥感方法的数据分辨率相对较低,需要进行精确的校正和验证,并且不能直接获取污染物的来源和传输途径信息。

四、化学物质示踪方法化学物质示踪方法是利用污染物本身的化学特征和示踪物质的分布来追踪大气污染物的传输途径。

(高中段)专题跟踪检测(三)信息获取2

(高中段)专题跟踪检测(三)信息获取2

专题跟踪检测〔三〕信息获取一、选择题(·菏泽模拟)图1为世界局部区域示意图,图2中①②③表示图1中三个地区多年平均日降水和潜在蒸散量的年内变化。

读图完成1~3题。

1.图2中①代表的区域()A.4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干旱期B.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湿润期C.9月上旬至10月中旬为潮湿期D.11月初至次年4月底为湿润期2.图2中①②③与图1所示地区对应正确的选项是()A.①—甲B.②—丙C.③—乙D.①—丙3.导致乙、丙两地区潜在蒸散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海陆位置B.大气环流C.地面状况D.洋流分布解析:1.C 2.A 3.B第1题,根据图2中①区域信息,该区域4月中旬至7月上旬降水量大于0.5潜在蒸散量,为湿润期,A错误;该区域7月中旬降水量小于或等于0.5潜在蒸散量,为干旱期,B错误;9月中旬到10月中旬该区域降水量大于潜在蒸散量,为潮湿期,C正确;11月初至次年4月底降水量小于0.5潜在蒸散量,为干旱期,D错误。

选C。

第2题,根据材料信息,图2中①区域11月初至次年4月为干旱期,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潜在蒸散量较大,应该是甲地的热带草原气候,对应图1甲地,A正确;②区域潜在蒸散量大,降水少,全年干旱,对应图1中乙地热带沙漠气候,B、C错误;③区域全年湿润,对应图1中丙地亚热带季风气候,D错误。

应选A。

第3题,乙地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全年炎热枯燥,潜在蒸散量大;丙地夏季受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冬季受偏北季风影响,气温较低,潜在蒸散量小于乙地。

故导致乙、丙两地区潜在蒸散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大气环流,选B。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进行电气栽培技术试验。

在电气栽培大棚中(以下图),农作物生长在裸露的铜线下,高出地面约3 m的铜线通电后产生的高频电流能杀死空气或土壤中的细菌和病毒。

在植物内部,高频电流加速天然带电粒子(如碳酸氢盐和钙离子)的运输,同时也使吸收二氧化碳和光合作用等代谢活动有所增加。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跟踪检测(二)大气运动A级——基础提速练(2019·江西八所重点中学联考)西安市长安区的除霾塔,全称为大型太阳能城市空气清洁系统,是世界上第一个利用太阳能及过滤技术进行空气净化的建筑,主体由空气导流塔(高60米、塔内直径10米)及玻璃集热棚两部分构成。

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诗句描述的地理现象的产生与除霾塔内空气运动原理相似的是()A.夜热依然午热同B.寒江雪柳日新晴C.黄梅时节家家雨D.巴山夜雨涨秋池2.除霾塔工作效率最高的时间段为()A.晴朗无风的白天B.晴朗无风的夜晚C.阴雨多风的白天D.阴雨多风的夜晚3.该塔对空气的过滤效率可以达到80%。

重污染天气对空气的日处理能力可达500万立方米,可平均减少15%。

下列城市功能区中最适合建设除霾塔的是() A.中心商务区B.工业区C.住宅区D.行政区解析:第1题,除霾塔主要通过玻璃集热棚提高塔内空气温度,棚内空气受热膨胀后沿着空气导流塔上升,塔内上升空气经特殊过滤装置后得到净化,该装置主要利用的是热力环流原理。

“夜热依然午热同”描述的是夜晚像中午一样燥热,A错;“寒江雪柳日新晴”,意思是寒冷天气里,江边的柳树上挂满了雾凇,天气刚刚晴朗,描述的是水汽在寒冷气温条件下的凝结现象,B错。

“黄梅时节家家雨”描述的是梅雨天气,是冷暖空气势均力敌造成的,C错。

“巴山夜雨涨秋池”则是秋季四川盆地夜晚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大气中的水汽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结形成降水,D对。

第2题,晴朗无风的白天,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多,近地面空气受热后上升强烈,雾霾程度较轻,因而除霾塔工作效率较低,A错;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因辐射损失的热量多,地面温度迅速降低,大气受近地面冷却作用易出现逆温现象,雾霾浓重,此时除霾塔工作效率较高,B对;阴雨多风天气,大气污染物随雨水沉降至地面,雾霾少,加上玻璃集热棚获得的太阳辐射少,塔内气温较低,导致除霾塔内空气流动慢,所以除霾塔工作效率低,C、D错。

第3题,中心商务区、工业区和行政区为工作场所,白天人口密集,但除霾塔白天工作效率较低。

夜晚城市雾霾较严重,而住宅区人口密集,加上此时除霾塔工作效率较高,所以最适合建设除霾塔的城市功能区是住宅区,C对。

(2019·福建质量检查)雷暴是暖湿空气在不稳定环境中强烈上升形成的,常伴有闪电等天气现象。

某年7月18日,有雷暴越过洪泽湖,历时约1小时,雷暴强度发生了明显变化。

雷暴强度与闪电发生的次数呈正相关。

下图示意该雷暴天气系统过境洪泽湖时闪电发生的时空分布状况。

据此完成4~5题。

4.此次雷暴天气系统过境洪泽湖的方向是()A.自东向西B.自西向东C.自北向南D.自南向北5.此次雷暴天气系统过境洪泽湖,其强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湖面摩擦力小B.空气对流减弱C.水汽得到补充D.热量得到加强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最早发生闪电的时间段是14:00~14:15,闪电发生区域主要位于洪泽湖东岸;最晚发生闪电的时间段是14:45~15:00,闪电发生区域主要位于洪泽湖西岸;14:15~14:45发生闪电的区域主要位于上述两区域之间。

因此可推断此次雷暴天气系统是由东向西过境洪泽湖的,故选A。

第5题,读图可知,此次雷暴天气系统由东向西过境洪泽湖后,发生闪电的次数明显减少,发生区域明显缩小,主要是受水的热容量大的影响。

夏季洪泽湖水域增温比周边陆地慢,为冷源,雷暴天气系统移动到洪泽湖上空时,受洪泽湖降温作用影响,空气对流减弱,B对。

湖面摩擦力小、水汽得到补充和热量得到加强等,应该有利于增强雷暴天气系统的活动强度,A、C、D错。

在珠穆朗玛峰北侧,海拔5 300~7 000米的区域主要被冰雪覆盖,日出后的冰雪表面气温仍然低于山谷中同高度的大气温度,因而该区域山谷处几乎昼夜盛行下山风,这种因冰川分布而形成的下山风又被称作冰川风。

下图为冰川风示意图。

据此完成6~8题。

6.珠穆朗玛峰北侧山谷几乎昼夜盛行冰川风的原因是()A.盛行风的推动B.山谷地形封闭C.山坡气温较高D.冰面气温较低7.下列变化能导致冰川风风速增大的是()A.山坡坡度增大B.昼夜温差变小C.植被覆盖率降低D.地形起伏变小8.冰川风最强盛时当地时间为()A.0时B.6时C.12时D.14时解析:第6题,冰川风为下山风,其是沿着山坡下行的。

山坡处因有冰面覆盖,气温低、气压较高,山谷中气温高、气压低,因此气流由山坡向山谷中流动形成冰川风。

第7题,山坡坡度增大有利于下山风下行,增大风速;地形起伏变小会导致冰川风风速减小;冰川风的形成主要与山坡和山谷的温差有关,与昼夜温差关系不大;冰川风盛行地区,植被覆盖率本就较低,其变化对冰川风影响不大。

第8题,当地时间14时山谷与山坡温差达一天中最大值,所以此时冰川风最强盛。

(2019·福建五校联考)下图中的4条曲线反映R地某日近地面观测的辐射和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

其中,太阳总辐射强度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总辐射强度,地面净辐射强度是指地面收入与支出辐射差额的强度。

读图回答9~11题。

9.影响R地该日太阳总辐射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有()①太阳高度②气候类型③地形特点④地表温度⑤云量变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④⑤10.图中曲线与地面净辐射强度、近地面大气温度、地表温度依次对应的是()A.甲、乙、丙B.乙、丙、甲C.丙、乙、甲D.甲、丙、乙11.此次的观测地点和时段可能是()A.西欧平原,3、4月份B.撒哈拉沙漠,7、8月份C.青藏高原,5、6月份D.准噶尔盆地,10、11月份解析:第9题,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越强;海拔越高,太阳辐射越强;云量越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多。

第10题,太阳辐射使地面升温,甲变化趋势与太阳辐射相似,为地表温度。

乙在夜间为负值,地面净辐射强度是指地面辐射收入与支出的差额,夜间支出大于收入,乙为地面净辐射强度。

丙变化幅度最小,应为大气温度。

第11题,太阳辐射强度最大值时的地方时为12时,此时世界时大约为6时,由此可知,当地经度为90°E。

该日最低气温大于0 ℃,而准噶尔盆地10、11月份最低气温小于0 ℃,故选C。

B级——重难提分练(2019·合肥质量检测)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圈的最底层,该层大气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大气的对流运动。

下图示意1957年南极布伦特冰架上的哈雷站位置(左图)和1957~1993年哈雷站1月和7月低层大气平均温度随高度的变化情况(右图)。

据此完成1~2题。

1.1月份,哈雷站对流层上界高度约为()A.1.5 km B.8.5 kmC.12.5 km D.22.5 km2.a月,高度1.5 km以下气温垂直变化的原因是哈雷站所在地()A.大气削弱太阳辐射B.冰面强烈辐射冷却C.冰架融化消耗热量D.冰面反射太阳辐射解析:第1题,读右图可知,a月各高度平均气温均低于b月,说明a月属于南极洲寒季,应为7月;b月属于南极洲暖季,应为1月。

1月地面至高度约8.5 km处,大气平均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符合对流层大气平均温度随高度变化的一般规律,B对。

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a月即7月,高度1.5 km以下大气平均温度随高度增加而上升,属于对流层大气逆温现象,主要是冰面强烈辐射冷却形成的,B对。

7月南极圈内,大部分地区为极夜,位于75°S纬线上的哈雷站为极夜时,没有大气削弱太阳辐射和冰面反射太阳辐射现象,A、D错。

读图可知,7月近地面大气平均温度普遍低于-20 ℃,冰架不会融化,C错。

(2019·太原阶段测评)气象学上一般把日最高气温≥35℃称为高温。

2018年的夏天可谓“火力十足”,高温天气持续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历史罕见。

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城市2018年高温日数与多年平均高温日数。

据此完成3~5题。

3.2018年我国罕见高温天气产生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副热带高压位置异常B.城市热岛效应增强C.夏季风较正常年份弱D.全球气候持续变暖4.与图中其他城市相比,重庆的高温天气持续时间最长,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B.地形地势C.大气环流D.人类活动5.高温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加速农田土壤水分蒸发B.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C.增加农作物的复种指数D.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解析:第3题,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弱直接影响我国夏季的气温和降水状况。

2018年副高势力较强,位置异常偏北偏西,致使江淮地区较常年梅雨期短。

我国北方一些地区7、8月由于副高位置异常,也出现副高控制下的罕见高温天气,A选项正确。

副高势力强,则夏季风较正常年份强,C选项错误;城市热岛效应强弱季节变化明显,但没有明显的年际变化,B选项错误;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是短期的因素,气候持续变暖是长期的因素,D选项错误。

第4题,重庆位于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的河谷地带,海拔较低,气温较高,再加上位于四川盆地,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夏季热量不易扩散,所以气温更高,B选项正确。

河流交汇处,地表水丰富,空气中水汽含量大,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所以这里云雾较多,太阳辐射较弱,A选项错误;重庆与图中其他城市均位于季风气候区,大气环流差异小,C选项错误;目前,人类活动的强度不足以造成持续高温天气的形成,D选项错误。

第5题,气温越高,地表和土壤中水分蒸发量越大,所以高温天气加速农田土壤水分蒸发,A选项正确;气温高,说明热量充足,但光照不一定强,热量与光能利用率无关,B选项错误;夏季的高温,不能使作物的生长期延长,所以对复种指数影响不大,C选项错误;通常情况下,温度越高,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越大,D选项错误。

(2019·福州质量检测)下图是我国某省气候舒适日数分布图。

气候舒适状况与气温、湿度、风速有关。

人体对温暖、凉爽的天气感觉舒适。

读图回答6~8题。

6.从图中等值线分布规律推测,甲、乙两地的气候舒适日数可能分别是()A.90280 B.110310C.90310 D.1102707.与丙地相比,甲地气候舒适日数偏少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高B.风力强C.地势高D.植被多8.仅考虑气候舒适状况,最不适宜游客前往丙地旅游的月份是()A.1月和2月B.5月和6月C.7月和8月D.11月和12月解析:第6题,根据舒适日数等值线分布图可知,该省整体上越往北舒适日数越少;根据该省轮廓及经纬度可知,该省为云南省。

甲地位于西北部横断山区,位于100日舒适日数等值线以北,舒适日数不足100日,B、D错;乙地位于300日舒适日数等值线南侧附近,按照舒适日数变化趋势和当地环境特征,乙地舒适日数应该大于300日,A错,C对。

第7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省西北部位于横断山区,地势高,气温低,气候舒适日数少,C对;云南省东北部小部分地区纬度比甲地还高,但其舒适日数在200日左右,A错;甲地远离冬季风源地,又几乎不受台风的影响,风力弱,B错;植被多,对气候调节作用强,舒适日数应该多,D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