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影响 因素27页PPT

合集下载

中学生学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中学生学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student Parent society202学习倦怠的概念从工作倦怠引申而来,是一种发生于正常人身上的持续的、负性的、与学习相关的心理状态。

这种表现为:精力耗损、情感耗竭;对于学习有关的活动的热忱逐渐消失、对学业持负面态度;个体在学业方面体会不到成就感或者没有效能感。

Schaufeli.W.B,Martinez.I.M&Pinto.A.M等人(2002)认为学业倦怠是基于诸如课程压力、学习负担或者其他心理因素而产生的一种对无法满足学业要求是的消极应对方式,表现为括情绪耗竭、去个性化以及低成就感3个方面内容。

杨丽娴(2004)结合中国文化的背景下,认为学生对学业缺乏兴趣但是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倦、疲 乏、沮丧和挫折,从而产生一系列不适当的逃避学习的行为。

学习倦怠是由于长期的学业压力而造成的一种情感耗均、人格解体及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学习倦怠会影响学习动机从而导致成绩的下降(李永鑫, 谭亚梅,2007)。

学业倦怠的本质是就是学生能力无法达到学习需求时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上的衰竭状态。

学业倦怠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同时更严重的是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出现学业倦怠就会引发抑郁、焦虑、躁狂等心理问题,同时不能随着不良行为的产生。

中学生中的学业倦怠表现为: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目的不明确、提及学习就变得烦躁,更有甚者会产生睡眠障碍、社交焦虑和行为失调。

长期的学业倦怠甚至会导致幸福感的降低,中学生处在青春期尤其是初中生,心理发育还不够成熟,面对家庭和学业的双重压力,不能很好地应付,初中生情绪敏感自卑,一旦学习成绩不理想很容易缺乏学习的信心,自暴自弃。

李永鑫等人(2006)的研究发现,学业倦怠都能有效预测抑郁。

1 学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影响学生学业倦怠的产生受到各种因素,主要包括内部与外部因素两大类。

其中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学习动机、学业归因、核心自我评价等,同时诸如自我效能感、自我意象、内外控制信念、自尊、人格和焦虑等其他个体内部因素也产生影响,外部因素主要包括父母教养方式、班级环境、社会支持等。

青少年学业倦怠

青少年学业倦怠

青少年学业倦怠的客观原因
客观原因 青少年
学业倦怠
4.社会干扰因素的影响
网络的兴起为青少年们的学习提供了 不少便利,但也给青少年带来了很多不 良影响。由于青少年的自制能力还未完 全成熟,对一些网络游戏、不良信息缺 乏足够的自控能力和辨别能力 。 并 且 由 于 当 今 青 年 学 生 就业压力加剧,新一轮 的“上学无用说”再次兴起,一些 青 少 年 认 为 自己即使上学,毕业后也面临就 业难的问题, 因 此 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 趣,造成学习倦怠。
成就感,对自己没有信心,对升学、就业感
到无望。
上课趴桌子睡觉,
听课不专心,做笔记不认真或干脆不做笔记,
不愿意写作业,课堂上不愿意发言,整天想
着与学习无关的内容等。
,如,与社工顶撞、
不遵守课堂纪律、在校园里脏话不断、打架、
欺侮同学等。
读书学习时间较
短,不愿意将试卷给家长看,反感家长过问
学习上的事情等。
5.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
是青少年学习的不竭动力,对于青少年而言, 教 育 者 不
应是专制的领导者,而应成为合作者,促进者 , 要从平等的基本观念出发,
尊重青少年个性,尊重青少年思想和情感,走近青少年,了解其心声,激
发青少年的信任与爱戴。父母与孩子的
同样会影响孩子。家长要
多与孩子沟通,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全面正确地评价孩子,让孩子体验
担,对学习有一种强烈的挫败感,严重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可以说是造成学习倦怠的
,甚至还可以泛化到其他
活动中去,会造成青少年严重的自卑感,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发展。
青少年学业倦怠的主观原因
2.人格因素缺失
主观原因
有关研究认为造成中青少年学习倦怠的人格因素有:

初中生学习倦怠现状及其与学习自我效能感 学习动机的关系研究

初中生学习倦怠现状及其与学习自我效能感 学习动机的关系研究

三、学习动机与学习倦怠的关系
三、学习动机与学习倦怠的关系
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对学习的动力和愿望。研究表明,具有强烈学习动机的学 生更能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在学习中获得满 足感和成就感,从而降低学习倦怠的发生。相反,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往往对学 习没有兴趣,缺乏动力去完成学习任务,更容易产生学习倦怠。因此,激发学生 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有助于预防和减少学习倦怠。
四、关系研究
四、关系研究
通过对大学生学习动机、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的研究,我们发现这三 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学习动机和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学习倦怠有显著的预测作 用。具体来说,学习动机越强烈,自我效能感越高的学生,其倦怠感越低。这一 发现为改善大学生学习状态提供了新的视角。
五、结论与建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五、结论与建议
学习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能力的认知和评价。研究表明, 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更能够积极面对学习挑战,自我调节学习行为,从而减少学 习倦怠的发生。相反,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往往对学习缺乏信心,遇到困难时容 易放弃,更容易产生学习倦怠。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有助于预防 和减少学习倦怠。
四、结论与建议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初中生学习倦怠现状及其与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的关系进行研 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四、结论与建议
1、初中生学习倦怠的现象较为普遍,需要引起重视。 2、学习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动机与学生的学习倦怠有着密切的关系。自我效能 感高、学习动机强烈的学生更能够抵抗学习倦怠。
六、未来研究方向
六、未来研究方向
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关于大学生学习动机、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 关系的理解,但仍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例如,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 不同类型的学生在这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我们还可以探讨家庭、社会等因素如 何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和倦怠感。此外,未来研究还可以考虑采用 更先进的数据分析方法,如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些关系。

分析学业倦怠发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分析学业倦怠发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分析学业倦怠发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学业倦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对学习内容、学业任务和学校生活的消极情绪和态度,并表现出缺乏兴趣、动力不足、学习效果下降等现象。

学业倦怠的发生原因千差万别,但总结起来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学习压力、学习动力欠缺、学习方法不当和学习环境不良。

本文将就这四个方面具体分析学业倦怠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

首先,学习压力是学业倦怠的重要原因之一。

现代社会对学生的学习要求越来越高,学业任务繁重,考试竞争激烈,这给学生增加了很大的压力。

长时间面临高强度的学习压力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倦怠情绪。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理性看待学习压力,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学会科学分配时间和任务,避免过度压力的困扰。

其次,学习动力欠缺也是学业倦怠的原因之一。

学习动力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它直接影响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缺乏学习动力使学生对学习失去热情,从而产生学业倦怠。

为了提高学习动力,学生可以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增加学习的乐趣,与同学和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不断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第三,学习方法不当也是学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

许多学生在学习上容易采取被动的接受态度,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果不佳,长时间学习下来容易产生倦怠情绪。

学生应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计划,注重积累基础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要注意调整学习方法,采用多种途径进行学习,如借助互联网资源、参加各类培训和辅导班等,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创新性。

最后,学习环境不良也是学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

学习环境涉及到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如果学校教育氛围不浓、家庭关心不够、社会支持缺乏,都可能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使其产生学业倦怠。

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和支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学校和社会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综上所述,学业倦怠的原因主要包括学习压力、学习动力欠缺、学习方法不当和学习环境不良。

中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及预防对策

中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及预防对策

中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及预防对策中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1.学习模式单一,学习时间过长学生的学习动机依赖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来激发。

当前教学还是遵循着这样一个程序:教师讲课—学生听课;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做练习;教师命题测验—学生应试;在素质教育的新形式下,教学方法改进了,课堂活跃了,讨论多了,但讨论还是教师限定题目和范围,学生在此范围内讨论并达到教师预期的目标,在这样一个被动模式下,无论怎样精心设计,其趣味性也比较有限,更何况大多数课堂教学仍是满堂灌,学习缺乏新鲜感,探索欲望降低。

2.教师的教学方法有所改进当前在教学中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者虽有大量增加,但又转向另一个极端,把课上得花里胡哨,给学生带来的是更多的视觉刺激与听觉刺激,但在热热闹闹的45分钟后,学生没有对信息进行有效加工,把知识又还给了老师。

3.习得性无助感习得性无助感即学生对学习成败的态度问题,学生的学习当然存在成功与失败,但如何对待成功与失败往往对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学生经常看到的是学习中的失败而没有成功的希望,这时就会降低学习热情,丧失努力学习,争取优异成绩的自信心。

4.意义障碍与逆反心理心理学的研究认为,青少年头脑中己形成的某些思想或心理因素阻碍他对成人某些要求的理解,从而不能把这些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需要,甚至对知识和要求有心理抗拒,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未考虑学生的动机,常在教学中把学生不存在的动机强加于他们身上。

中学生学习倦怠的预防对策:1学生设立明确学习目标明确的目标即要具体,远大的目标对初中生来说起不到积极的作用,适当的目标即难度要合适,这样的目标学生力所能及,容易受到强化。

2适时的赏罚学生在学习中经过努力取得进步时,应即时给予鼓励表扬,尤其对于“学困生”更应如此。

对于学习不认真又经常不完成作业的学生,也要必要地进行惩罚,但该“惩罚”要恰如其分,使学生心悦诚服,从内心里接受,否则会引起学生的反抗心理,产生逆反心理。

中学生学习倦怠及应对

中学生学习倦怠及应对

中学生学习倦怠及应对中学生学习倦怠及应对一、中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倦怠(burnout)一词源于美国,是指在工作中,个体面对长期的情绪和人际关系紧张源而产生的一种反应。

许多研究表明,倦怠是在许多职业中都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严重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和工作表现,并由此影响到个体所在组织的绩效。

倦怠与许多心理问题有关,包括抑郁、易激怒、无助和焦虑、失眠、头痛、食欲不佳、胸痛和胃肠问题。

倦怠还会影响个体的工作,包括对工作满意度降低、工作效率下降、缺勤、离职、与他人的冲突增加等。

倦怠不光出现在工作群体中,在学生群体中也存在,有学习倦怠现象的学生在学校常表现为:学习压力大,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每天一想到要去学校就感到紧张、难受,甚至出现生理不适,如食欲不佳、胃痛等;产生辍学想法,想远离学习任务;在学习方面没有成就感,对自己没有信心,对升学、就业感到无望。

其他表现还有:上课趴桌子睡觉,听课不专心,作笔记不认真或干脆不作笔记,不愿意写作业,课堂上不愿意发言,整天想着与学习无关的内容等。

更有一部分学生还会出现行为偏差问题,如与教师顶撞、不遵守课堂纪律、在校园里脏话不断、打架、欺侮同学等。

在家表现为:读书学习时间较短,不愿意将试卷给家长看,反感家长过问学习上的事情等。

本人认为中学生产生学习倦怠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可以归为如下几类:1.学习压力大,成绩稍不如意就产生畏难情绪现在的学生学习负担重,有些学生在压力面前,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2.自我效能低下自我效能是指对自己的综合评价,学习倦怠较严重的学生往往自我效能感较低下,他们总是认为自己以前没打好学习基础,现在再去学新知识肯定学不会,进而放弃了努力。

3.没有理想,缺乏学习动力有些学生受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影响,没有理想,目光短浅,在他们看来,学好了不一定将来能干好,索性就放弃了学习,把心思放到了别处。

4.教师教育方式欠妥多数教师只喜欢成绩好的学生,而对那些在学习中总是掉队的学生缺乏足够耐心的,甚至用冷言冷语挫伤这些学生的自尊。

初中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研究综述及对策共7页文档

初中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研究综述及对策共7页文档

初中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研究综述及对策一、引言初中是青少年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初中生的生理与心理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一个重要时期,但他们同时又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压力。

在这个阶段,很多初中生出现了学习倦怠的现象,这种现象不容忽视,其危害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学习倦怠会导致初中生在学业上感到沮丧,对其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产生较大的危害;其次,初中生作为青少年的主要群体之一,是实现祖国伟大复兴的希望,初中生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建设与发展。

因此,对初中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与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与对策,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二、学习倦怠概念界定有关倦怠的研究起始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的研究重心主要聚焦于工作压力。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把职业领域中的倦怠相关概念引入到学习领域中进行研究。

在国外学者的研究中,Pines和Katry(1981)首次提出“学习倦怠”这一专业用语,认为学习倦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倦怠、疲惫等现象,研究发现在校求学期间的学习倦怠程度要比工作期间的工作倦怠程度高[1];Meier和Schmeck(1984)认为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在长期学业压力或负担环境下产生的生理与心理上的精力消耗,对学业相关活动的热情不断下降,对班级同学态度消极、甚至出现疏远的行为,并且对学习产生负面态度的现象[2];Maslach(1997)认为学习倦怠是学生在学习中对来自学校压力的感知,这种压力是学校对学生缺乏人文关怀以及学生对自己产生消极认知的结合[3]。

当前,国内关于学习倦怠的研究处于刚起步阶段,多数学者主要是借鉴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中国情境下的学习倦怠验证性研究,也有部分学者基于中国实际情况对学习倦怠进行了相关定义,例如,杨丽娴和连榕(2005)认为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或动力,但是又不得不进行学习时所产生的厌倦、疲惫、难过等情绪,这些情绪导致其采取逃避学习的一种行为[4];祝婧媛(2006)认为学习倦怠是指个体在学校环境氛围下,身心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中,而导致精力过渡消耗,随后可能会产生导致厌学等逃避学习的行为[5]。

中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及预防对策

中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及预防对策

江西教育科研!""6年第7期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因为长期的课业压力\课业负荷或其他个人心理因素而产生的情绪耗竭\乏人性化及个人成就感低落的现象0目前9在中学生中学习倦怠现象比较普遍0学习倦怠不仅会干扰学生的学习活动9导致学业成绩下降9而且会影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0一!中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为了了解中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9笔者采用开放性问卷对初\高中各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9共发放问卷460份,收回416份0经过Bartlett球型检验9结果拒绝单位阵的假设9P#0.0019KMO=0.9250根据Kaiser的观点9KMO值越接近19因子分析的效果越好9所以数据适合做进一步的因素分析0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9这42个测题可以抽取到5个因素9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3.68%0这五个因素分别是1.学习负荷大在我们调查的416名学生中9感到压力很轻者126人(30.4%)9其余290人(69.6%)感到有压力和负担9其中压力较重者203人(48.9%)9压力极重者86人(20.7%)0中学生学习压力的主要来源有1作业多0调查结果显示9中学生每天的作业91小时内能完成者占15.26%92小时内能完成者占33.92%93小时及以上才能完成者占$".%!%0作业量过大9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堪重负9休息和课余活动的时间得不到保证9由此而产生学习倦怠心理02考试测验多0尽管上个世纪末我国就已开始推行素质教育9但不可否认的是应试教育在我国目前的基础教育中仍占主导地位0不少中学教师以分数评优劣9学生以分数比高下9频繁地举行各种考试0过多的考试使许多学生疲于奔命\心力交瘁9学习倦怠心理十分严重0 3教材内容偏多\偏难0尽管我国目前正在推行新课程标准9但教材内容偏多\偏难的问题还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0在现行的教材中9不少内容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9超越了学生的可接受能力9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9加重了学生的学习压力0不少学生把学习当成苦差事9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04父母和教师期望过高0在我国9学生的学习较多地受到他人尤其是父母和教师期望的影响和支配0父母对子女有着G望子成龙$\G望女成凤$的期望9教师对学生有着G名师出高徒$\G育人成才$的期望0中学生在父母和老师的双重期望下9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0当学生的学业成就远离父母或教师的期望值时9他们就有可能失去学习信心9自暴自弃9进而产生学习倦怠0!"社会支持的缺失社会支持的缺失包含两个因子0一是人际支持的缺失9包括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家庭内部等人际关系不良0老师经常批评\讽刺\挖苦自己\处事不公等9导致学生对其缺乏信任9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倦怠心理0家庭中亲子关系失调9家长对子女不理解\不尊重\冷漠\过分地严格限制9不正常的家庭环境等9使子女对家庭产生失望\厌倦\对立和无助感9从而导致厌倦学习0同学之间关系不良9在班级中受到孤立或排挤9缺乏归属感9也往往是学生产生学习倦怠的重要原因0二是环境支持的缺失0一方面9校园生活环境单调9缺乏适当的文体活动和校外生活9特别是农村中学办学条件差9教学环境简陋9教学方法单一9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倦怠0另一方面9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9网络电脑迅速普及9网络文化已进入人们的生活0网上世界的精彩丰富和网络文化的简单快捷9对学生具有极大吸引力0不少学生经常光顾网吧9主要目的是游戏﹑娱乐和交友0长时间的上网9易导致眼睛疲劳\视力下降\神经衰弱\精神萎靡等身心疾病9进而容易引发学习倦怠心理0此外9在农村9由于新的打工潮的冲击9一些学生看到不少读书不多的人也能赚大钱0而近年来随着将人才推向市场9现行的劳动用工制度不配套9大学生不包分配9就业难问题严重9这些对正在求学的中学生影响颇大9他们的头脑中极容易产生新G读书无用论$思想9进而导致学习倦怠0#"学习自我效能感低学习自我效能感是个体的学业能力信念9是学习者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学习任务的中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及预防对策!白素英李长庚徐文明摘要"在中学生中学习倦怠现象比较普遍!学习倦怠不仅会影响学习"而且有碍心理健康!问卷调查表明"造成中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主要有学习负荷大#社会支持的缺失#学习自我效能感低#教育教学不当#人格因素缺损等"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关键词"中学生$学习倦怠$成因$预防教育调查!"江西教育科研!""!年第"期自信程度的评价9是个体对控制自己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0学习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变量9与各种学习活动有密切相关0研究表明9学习自我效能感强的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9能更主动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9为自己设置更高的学习目标9面对困难时能够投入更多的努力和时间9所以在学业情境中他们有更积极的态度和情感9更少的焦虑0而学习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则相反9他们对学习缺乏信心9缺乏乐趣9往往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0因此9学习自我效能感低是学习厌倦心理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0学习自我效能感可分为三个因子9即行为效能感\能力效能感和策略效能感0行为效能感反映学生对自己学习行为的评价9能力效能感反映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评价9策略效能感反映学生对自己学习策略效能的评价0根据我们的数据分析9在中学阶段9初\高中生刚入校时各种效能感较高9初二和高二开始降低9初三和高三为低点9尤其是高三降到了中学阶段的最低点0笔者通过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发现9学生在这三个因子上的综合得分越低9其学习倦怠心理越强04.教育教学不当在教学方面9教师教学理念落后9教学方法陈旧和单一9是中学生形成学习倦怠心理的重要原因0在课堂教学中9不少教师9特别是一些农村中学教师9常常是一讲到底9教学手段简单9粉笔加黑板成了唯一的教学工具0单调的教学氛围9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9使学生学起来索然无味0与此同时9在升学率的驱使下9不少教师大搞题海战术和模拟战术9使学生对学习越来越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9进一步加重了中学生的学习倦怠心理0在教育方面9教师教育方法不当9不能用客观\发展的观点来处理学生中的问题9也是中学生学习倦怠心理形成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0有些教师在评价学生时9特别是在评价C差生$时9往往带有C光环效应$9只看到他们的缺点9忽略他们的优点9或带有C定势效应$9只看到学生过去的劣势9忽略学生现在的进步9一味地贬低9一味地责备0其结果是使他们积累越来越多的负性情绪9进而产生学习倦怠心理05.人格因素缺损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发现9学习倦怠心理与人格因素有一定的相关0在研究学生的学习倦怠与焦虑之间的关系时9以学习倦怠的四个维度情绪耗竭\乏人性化\缺乏成就感和人际关系不良为因变量9以焦虑等因子为预测变量9进行多元回归分析9结果发现9不管是学习倦怠的哪个维度9焦虑都是一个有效的预测因素0综合国外有关学习倦怠的研究9影响中学生学习倦怠心理形成的人格因素主要有内外控信念\情绪稳定\焦虑和意志力等0如果学生形成情绪不稳定\焦虑\意志薄弱\自信心不足等不良的人格特征9一旦学业出现波折9就容易产生学习倦怠心理0二!中学生学习倦怠心理的预防对策#$树立正确的教育观C一切为了学生9为了学生的一切9为了一切学生$%这是我们这些年来提得较多的一句教育口号0这也是针对当前C片面追求升学率$教育现状而提出的0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并不意味着学习的全面性9也不意味着发展性0作为教师要充满人文关怀9应面向全体学生9关注学生全面发展9开发每个学生的各种潜能9让每个学生扬其所长0不仅注重全面性9更要注重发展性0在教育理念上应坚持以全面和发展的观点9对学生做动态的分析和研究9相信学生是追求进步的\向师的9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认可的0教师应通过发展性评价9学会赏识学生9特别是差生9应看到他们的进步和闪光点9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肯定和鼓励%唤醒他们的自我意识9为他们播下自尊和自信的种子%让学生在快乐的\自信的氛围下健康地学习02.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古人云 C亲其师9信其道0$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不竭的动力0对于中学生而言9教师不应是专制的领导者9而应是合作的指导者0教师要相信学生是希望与教师进行心理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0能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9关键在教师而不是学生0因而教师应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出发9尊重学生的个性9尊重学生的思想和情感9以平视的眼光去对待学生9以积极主动的态度与学生交流9让学生理解自己9同时要善于倾听不同学生的心声9走近学生的心灵9激发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爱戴0师生关系是人们在学生时代的核心关系9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9可以引导学生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和家庭关系0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9并能使学生在面临学习挫折时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9有助于他们坚定学习的信心9保持学习热情03.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效能感中学生学习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对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影响最大9成功的经验会提高自我效能感9失败的经验会降低自我效能感9特别是在个体效能感还没有坚定地建立起来之前0因而9教师应该尽量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更多的体验到成功9引导学生更多地自我比较9看到自己的进步9从中获得信心9提高自我效能感9减少焦虑0学生失败了9应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0同时9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9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0在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时9首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进行分析评价0在完成学习任务时9不同的学生往往会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9属于不同类型的学习者0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记忆方式而言9有的属于先看后记的C视觉$学习者9有的属于先听后记的C听觉$学习者9有的属于先练后记的C练习$学习者0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引导他们使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9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9增强学习自我效能感0教育调查!"江西教育科研!""6年第7期(上接第10页D接纳的心态9将自己的教育实践与经验真实地展现在同事\专家甚至学生面前0注重对话的策略9是在与他者的交流中9寻找参照系9通过比较发现自我的优劣所在9并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9从而明确整改的方向与路径0教师可以通过加强与学科内外教师间的交流9明确别人的优点9通过加强与学生对话9明确真实情境中的他者对自身的评价与建议9利用网络等现代通讯方式9加强与专家或更大范围的人的交往9以深化这种对话的深度与广度0另一方面9教师对自身日常实践进行改造的过程9可能存在着新旧经验的反复9他人与自我经验的交锋9改造的效果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0因此9学校应重视营造一种氛围9注重立足学校或学科9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9建立教师培训与对话交流的多样灵活机制9以激发\鼓励与支持教师对自身经验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改造0!三"学习与审议策略#对于个体而言9经验总与自身的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0但是9人类社会的实践总是建立在前人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的0从某种意义上说9前人的教育经验与教育理论对于当前的教育实践者而言9具有一种先在性0因此9对教师而言9要不断地加强学习9拓宽视野0只有不断地学习9通过对前人已有经验与理论的学习与借鉴9才能更好地理解与把握教育实践0在学习的过程中9持何种态度9极其重要0如果仅将实践看作理论的应用9简单地将前人的知识进行移植9此种C尽信书,的态度必然达不到对自身经验改造的效果0在此9我们引入了施瓦布J.J.schwab的C审议,概念9强调在教师周围形成一个开放的C公共领域, a new pubiic 9加强教师同他人之间的交流9其目的不是为了获得一般的知识和概括9而是为了使教师个体能够认识与体验到自我或他人做出行动抉择的历程9获得一种情境理解situationai understanding 0[16]进一步而言9即建立一种常规化的教师集体学习与讨论的形式或制度9加强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9使教师能在学习\反思与对话的基础上9不断调整与改造自身的教育经验与教育实践0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责任编辑$程方生l参考文献I[1]叶澜主编.中国教育学科年度发展报告2003[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4-5.[2]转引自丁钢.教育与日常实践[J].教育研究,20042.16.[3]H A西蒙著.杨砾等译.管理行为管理组织决策过程的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74.[4]熊传武等主编.教育研究的新视域[M].辽海出版社,2003.44.[5][法]皮埃尔布迪厄著.蒋梓骅译.实践感[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124.[6]参见杨善华主编.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76.[7]W卡尔著.温明丽译.新教育学[M].台北台湾师大书苑发行,1996.113.[8][美]杜威著.确定性的寻求[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9 2004.4.[9][10][法]皮埃尔布迪厄9华康德著.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65.167.[11][13]王宏图.吉登斯现代性思想研究[A].包亚明主编.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294.329.[12]资源又可分为权威性资源与分配性资源9前者是指对他人进行管辖\控制的能力9后者则是指对物品进行操纵的能力0[14][美]约翰杜威著9姜文闵译.我们怎样思想经验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55.[15]转引自丁钢.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J].教育研究,20032.23.[16]施良方著.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99.!"优化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0新课程提倡精讲式\探究式\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9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9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兴趣\经验和活动在课程中的作用9善于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9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9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9同时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9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录像教学\微格教学等手段9使抽象的\复杂的教学内容变为具体的\生动的教学内容9融入趣味性9增强教学的吸引力9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0 #"健全学生人格学习主动积极的中学生一般都具有健康的人格9如强烈的求知欲\情绪稳定\自信心强\意志坚定等9而学习消极倦怠的学生一般缺乏自觉性\自信心\懒于思索\意志薄弱等0健康的人格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9也是学生终身受益的巨大财富0因而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其核心功能就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0作为教育的使者教师9一是要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归因能力\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坚强的意志力和自尊自信等优良的人格;二是要注意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三是要积极协调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力量9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9以预防学生学习倦怠的发生0作者单位$井冈山学院教育系责任编辑$肖洪寿!参考文献"[1]朱祖德等.大学生自主学习量表的编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9 20053.[2]唐昕辉等.国外工作倦怠观的理论探索[J].心理科学,2005(5.[3]连榕等.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J].心理学报,2005(5.[4]杨丽娴等.学习倦怠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集美大学学报, 2005(6.教育调查!"中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及预防对策作者:白素英, 李长庚, 徐文明, Bai Su-ying, Li Chang-geng, Xu Wen-ming 作者单位:井冈山学院教育系刊名:江西教育科研英文刊名:JIANGXI EDUCATIONAL RESEARCH年,卷(期):2006(7)被引用次数:5次1.朱祖德大学生自主学习量表的编制[期刊论文]-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03)2.杨丽娴学习倦怠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2005(06)3.连榕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 2005(05)4.唐昕辉国外工作倦怠观的理论探索[期刊论文]-心理科学 2005(05)1.胡萍.宛蓉"学习倦怠"对英语教学的启示[期刊论文]-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9(5)2.徐广荣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与对策[期刊论文]-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9(4)3.徐广荣大学生学习倦怠原因与对策研究[期刊论文]-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6)4.张俊涛德州学院学生学习倦怠状况与教育干预[期刊论文]-德州学院学报 2009(5)5.徐广荣.王剑兰中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与应对策略[期刊论文]-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8(1)本文链接:/Periodical_jxjyky200607015.aspx。

影响学习倦怠的因素 (32)

影响学习倦怠的因素 (32)

影响自己学习倦怠的因素是什么?
1.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2.对自己学的专业的不感兴趣
3.手机太影响,总是玩了手机,忽视了学习
4.学校作息时间不规律,中午上课太早,容易瞌睡
5.对待学习没有以前认真,也许是受环境的影响太大了
6.对未来的太过于迷茫,大多时候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7.老师讲课没有什么创新,只是用点名的方式去吸引同学们去上课
8.有些课自己实在不感兴趣,也不重要,久而久之更不
愿意上课去了
9.时间太自由,慢慢的养成了一定的惰性
10.学校的制度有很多的缺点,对点名什么的看的太重要

11.也许是对这个学校本身的不喜欢
12.对自己专业的不喜欢,不是自己喜欢的那个专业,但
被调剂过来了
13.平时生活太懒散了,所以长久学习也就有了很多的惰

14.太容易被自己的心情左右,总之来说就是把学习看的
太过于轻了
15.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别人不去上的课自己也不去
了,长久就有了一定的惰性
16.被电脑占用了太多时间,没有什么时间去图书馆了
17.不经常看书,再次看的时候已经隔得时间太长了,效率太低了
18.有些老师讲课太无聊,很容易听不进去
19.受同班同学上课不好好听课的影响
20.自己本省太容易被外界环境和别的什么人影响了。

初中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课件

初中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课件

初中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课件一、引言初中生正处于成长和学习的关键时期,但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

这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可能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深入探讨初中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初中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一)内部原因1、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很多初中生对自己的学习没有明确的规划和目标,不知道为什么而学,学了有什么用。

这种迷茫导致他们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2、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等因素可能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如果学生觉得学习是一件无趣的事情,自然就不会有足够的动力去投入。

3、自我效能感低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某项任务的信心。

一些初中生由于在学习中经历了多次失败,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认为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取得好成绩,从而失去学习动力。

4、学习压力过大虽然适当的压力可以转化为动力,但过大的压力反而会让学生产生逃避心理。

过多的作业、频繁的考试以及家长和老师过高的期望,都可能使学生感到不堪重负,进而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二)外部原因1、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氛围不和谐、父母教育方式不当等都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

例如,父母经常吵架、对孩子过于严厉或溺爱,都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2、学校教育的问题学校的教学质量、师资水平、课程设置等也会对学生的学习动力产生影响。

如果教师教学水平不高、教学方法陈旧,或者学校过于注重应试教育,忽视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都可能让学生对学习感到厌倦。

3、社会环境的干扰当今社会,各种电子产品、网络游戏等诱惑众多。

初中生的自控能力相对较弱,容易沉迷其中,从而分散了学习的精力和注意力。

三、提升初中生学习动力的对策(一)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与学生交流,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优势,从而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确立学习目标。

初中生学习倦怠及教学对策研究

初中生学习倦怠及教学对策研究

二、初中生学习倦怠的表现及原 因
1、初中生学习倦怠的表现
初中生学习倦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情绪低落,缺乏学习兴趣和 动力,对学习感到厌烦和无聊;二是行为不当,如逃课、迟到早退、不认真听课、 抄袭作业等;三是生理疲劳,如睡眠不足、食欲不振、精神状态差等。
2、初中生学习倦怠的原因
造成初中生学习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学生自身因素是重要原因之 一,如学习压力大、缺乏自信、自我管理能力差等;其次,教师教学方式不当, 如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趣味性、评价方式不合理等;再次,家庭和社会环境也会 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如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教育方式、社会对教育的期望等。
1、个人因素个人因素是影响初中生学习倦怠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些学生可 能因为自信心不足、自我价值感低或自我控制能力差而导致学习动力不足,从而 产生学习倦怠。同时,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爱好也会影响他们对学习的态度和表现。
2、学习因素学习因素是初中生学习倦怠的另一个重要来源。学习负担过重、 教学方法不合适、缺乏学习资源和支持等都可能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下降。此外,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也会使他们产生学习倦怠。
谢谢观看
三、教学对策研究
针对初中生学习倦怠的问题,以下提出几点教学对策: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如情景教学、 游戏教学、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 性。同时,可以开展课外活动和拓展训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 长。
3、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影响初中生学习倦怠的第三个因素。家庭环境、学 校氛围、社会期望等都可能给学生带来压力和焦虑。例如,家长的过度期望、教 师的严格要求以及社会对优秀成绩的过度重视都可能使学生感到无法承受的压力, 从而导致学习倦怠。

中学生学习倦怠的心理原因及应对策略

中学生学习倦怠的心理原因及应对策略

中学生学习倦怠的心理原因及应对策略作者:韦耀阳来源:《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3年第04期一、中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近年来,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其中学习倦怠尤为突出,许多中学生对学习毫无兴趣,精神面貌低沉,情绪低落,身心俱疲。

由于学习倦怠,进而产生了很多其他问题,中学生厌学逃学,不仅荒废了学业,人格得不到完善发展。

为此,我们有必要清楚阐述中学生学习倦怠的问题。

虽然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就开始研究倦怠,但是关于学生的学习倦怠研究却很少。

倦怠经常产生于工作压力中,特别是那些以“人”为工作对象的工作者,他们需要将情感投入到对方身上(如护士、医生、教师、社会工作者、管理者等)。

随着倦怠在工作领域中的进一步研究,一些学者提出了倦怠在学生学习领域中的研究。

Freubenberger在1974年首先提出倦怠的概念,认为倦怠是一种慢性疲乏症、抑郁和挫折感。

台湾学者通过对大学生和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倦怠研究,认为学习倦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课业压力、负荷或其他个人心理层次上因素,产生了情绪耗竭、缺乏人性化及个人成就感低落的现象。

二、中学生学习倦怠的表现和危害“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在学习压力下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指学生个体因不能有效地缓解学习压力或妥善地应付学习中的挫折所经历的身心疲惫的状态。

有学习倦怠现象的学生在学校常表现为:学习压力大,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每天一想到要去学校就感到紧张、难受,甚至出现生理不适,如,食欲不佳、胃痛等;产生辍学想法,想远离学习任务;在学习方面没有成就感,对自己没有信心,对升学、就业感到无望。

其他表现还有:上课趴桌子睡觉,听课不专心,做笔记不认真或干脆不做笔记,不愿意写作业,课堂上不愿意发言,整天想着与学习无关的内容等。

更有一部分学生还会出现行为偏差问题,如,与教师顶撞、不遵守课堂纪律、在校园里脏话不断、打架、欺侮同学等。

在家表现为:读书学习时间较短,不愿意将试卷给家长看,反感家长过问学习上的事情等。

中学生学业倦怠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析

中学生学业倦怠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析
( 二 ) 学校 因 素 3 . 改 变 评 价 和 奖 励 方 法 。教 师 应 以 “ 纵 向比较 ” 性评 价取
二、 中学 生学业倦 怠的对策 ( 一) 社 会方面的支持 帮助 学生提 高对学 习意 义的认识 。使 他们 充分认 识到 未 来社会 的发展有赖 于科 学知识 的发展 ,将使 知识 的价值 得到 充分体 现 , 知识 分子的社会地位 和待 遇也会逐 步提 高 : 加 大整 治社会 环境的力度 ,创造一 个有利 于青少年健 康成 长的社会 环境 ;提 高公平就业的机会 ,用人 单位在招聘 时尽量做 到透 明、 公开 , 使 学 习成绩好 、 个人素质 高的学生得到如 愿的工作 . 这将会使相 当一部分来 自 普 通或弱势 家庭 中的 学生对 未来充 满希望 , 提 高学习的主动性 和 自觉性 。 缓 解学业倦 怠。 ( 二) 学校 自身的努 力 1 . 学校要 重视 激发 、 培养 学生的 自尊心和 自 信心. 组 织丰 富 多彩的 第二课 堂活动 , 运 用生动活 泼的课 堂教 学方 法 。 建 立
代“ 横 向 比较 ” 性评价 , 即 以学生是 否取得 进步为评 价标准 , 而
不 是 以 所取 得 的 名 次 为评 价 标 准 。 这 种 评 价 可 以使 不 同层 次
的 学生都 有机 会获得成功 ,有 助 于增强其 学习 自 我效 能。另
外。 教 师应把个别 的奖励 方式与集体性 的奖励方式 结合 起来 , 改变学生对 自己的过低评价 。 ( 三) 把 学校教育与 家庭教 育有机 结合起 来
良好 的 家庭教育对 培养 学生积极 的 学习 态度 十分 重要 ,
2 课 程设置不合理 , 教 师教 学观念 陈旧, 课 堂教 法不 当, 如 为此 . 作 为学校或班主任应 定期 召开 家长会 , 有针 对性地进行 多与家长接 触 , 使 双 方的信 息及 时得 到反馈 , 发现 学生 重知识传授 , 死记硬 背, 题海战术, 轻 思想政 治教 育 , 忽略 学法指 家访 ,

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分析及消解措施

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分析及消解措施

倦怠的研究起步较晚 。 杨丽娴等结合我 国学生 的具体 实际 , 他们将学 习倦怠定 义为 : 学生对学 习没有兴 趣 或缺乏动力却 又不得 不为之 时 , 就会感 到厌烦 , 而 从 产生一种 身心俱疲 的心理状态 ,并消极 对待学 习活
动 。

l 教师 中心 、 本 中心 、 “ 课 课堂 中心” 成为传统教 育模式 f 的生动写照 , 教育被限制在固定的时空范围之内 。在 l 这种教育模式下 , 思想被扼杀 , 个性被抹平 , 差异性被 : 忽视 , 创造 性被压抑 , 学生 只是被动 接受 灌输 和改造
力 学习科 目过 多 , 外部评价 、 早期的倦怠研究多是 围绕着 “ 职业倦 怠” 进行 的 , , 教学大纲要求 过高 , I 如 学 习表 现 上 的压 力 ( 得 最 好 的成 绩 或 成 为 班 上 最 好 取 研究对象主要是特定环境 中的助人工作者 , 如医护人 I 的学生 ) 。学习方面 , 由于长期 以来应试教育 的影 响 , 员、 教师 、 警察 、 心理 咨询 师等 , 而较少关 注学生 的学 : 许多学生认为学 习的 目的就是 为了考试 ; 再加上学校 习状况。对职业倦怠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美国学者 I M sc 曾一度认 为 ,我们 不应该把学生和倦怠放在 l 遍 存 在 着 教 学 内容 陈 旧 、 程 结 构 不 尽 合 理 、 程 a ah l 普 课 课
国内外学者 主要从环境 因素 和个体 因素两方 面 ! 对学生学 习倦怠 的成 因进 行研 究。
1 . 环境 因素
Mal h L i r 合过 去的研究 成果 , 为造 成 l 、 励 对 促 进 学 生 的学 习 积 极 性 非 常 重 要 , 我们 s c& ee综 a t 认 鼓 扬 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