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盐商给城市生活带来的变化.
谈谈盐政制度的变迁和徽商盐商的经营活动
谈谈盐政制度的变迁和徽商盐商的经营活动盐政制度的变迁和徽商,文化就是一个非常具有特色的大家庭了。
自从中国诞生了第一批盐民之后,到明清时期已经发展成为庞大的群体,他们遍布全国各地,世代相传,历史悠久,经营着以食盐为主要原料的行业,不仅仅是为了生计,更重要的是保护国家财产免遭侵犯。
我来说下“清代中叶以后”这个时间段里盐商在徽州进行大规模活动的情况吧!最初的一些盐商只能靠贩卖私盐维持生存,随着社会的逐步稳定与繁荣,开始出现了许多专门从事运输、销售等工作的人员,也被称为“脚夫”或者“挑夫”。
当然还包括一部分手艺精湛的匠师,比如做木雕的,做石刻的,甚至还有织锦绣的……但无论怎样,都离不开对于盐的需求量很高。
因此,那么多人聚集起来,形成了一股强劲的力量,推动着整个徽州盐业向前迈进。
元朝时期,由于统治阶级实施了严格的管理措施,导致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急剧减少,使得物价飞涨,百姓苦不堪言。
再加上官府征收苛捐杂税,使得老百姓负担沉重,所谓“官逼民反”,终于爆发了农民起义。
其中一支队伍便攻入了歙县城内,并且占领了盐务机构——安丰仓。
起义军首领汪华见状立即派遣兵士将仓库团团围住,同时命令守卫盐务机关的官吏把库藏的粮食全数交给起义军。
接连几天过去了,可是仍旧没有看到任何回应,汪华心想:难道这帮贪婪的官僚真的打算放弃抵抗吗?他们肯定早就逃跑了。
果然,第二天夜晚,城外突然响起了激烈的战鼓声,起义军趁势杀入城内,烧毁了官衙,抢夺了武器,迅速控制了局面。
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却揭开了新的篇章。
起义胜利后,汪华带领众位头目返回故乡休宁县,建立了政权,并改年号为“德祐”(1275)。
在此基础上,汪氏兄弟又陆续招募了十万余名壮丁,组成了水陆两路的大军,准备继续北伐。
清代中叶以后,封建王朝的统治日益腐朽,各种矛盾越积越深,终于引发了太平天国革命。
1853年3月19日,洪秀全率领起义军浩浩荡荡地直奔徽州而来。
他们刚走到绩溪境内,便遇到了驻扎在此处的江南提督张国梁的阻拦。
试析明清时期盐商与扬州文化的关系
试析明清时期盐商与扬州文化的关系明清时期,扬州作为一个重要的商业城市,吸引了众多商贾云集,其中盐商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盐商在扬州经济发展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同时也对扬州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盐商在扬州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明清时期,扬州盐商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首先,盐商们控制了全国大部分的食盐贸易,通过运销食盐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其次,盐商们还通过投资和经营其他行业,如典当、钱庄、绸缎业等,进一步扩大了他们的商业帝国。
盐商们不仅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还促进了扬州城市的发展。
他们修建了许多精美的园林、住宅和商业建筑,为扬州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作出了贡献。
此外,盐商们还捐资修建了许多桥梁、道路和教育机构,为扬州的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作出了贡献。
二、盐商对扬州文化的影响1.建筑与园林艺术盐商们在扬州兴建了许多精美的园林和住宅。
瘦西湖的园林是盐商们修建的最为出色的代表之一。
瘦西湖的园林以其精致的建筑和山水园林景观而闻名于世,成为了扬州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
此外,盐商们还修建了许多精美的住宅。
这些住宅多数采用传统的木结构和灰砖石板,融合了江南和淮扬建筑风格的特点。
其中一些住宅还具有精美的雕刻和壁画,展现了盐商们的艺术品味和文化修养。
2.戏曲与音乐文化盐商们在扬州不仅创造了财富,还为扬州的文化事业做出了贡献。
他们资助了许多戏曲和音乐表演团体,推动了扬州戏曲和音乐文化的发展。
扬州戏曲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扬州戏。
盐商们对扬州戏的喜爱和推崇,促进了扬州戏的发展和繁荣。
在他们的资助下,扬州戏的表演技艺得到了提高,剧目也得到了丰富。
同时,盐商们还将扬州戏传播到其他地区和国家,使得扬州戏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戏曲艺术。
此外,盐商们还对音乐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他们资助了许多音乐表演团体,如“大成班”、“小成班”等,推动了扬州音乐文化的发展。
这些音乐表演团体演奏的传统音乐和民间音乐,丰富了扬州文化的内涵。
3.美食文化盐商们对扬州美食文化的贡献也不容忽视。
清代两淮盐场的研究
清代两淮盐场的研究清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的盐商行业产生了两个重要的盐源两淮盐场。
两淮盐场的发展以及它们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方面的影响,对中国历史、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清代两淮盐场的历史、政策、经营状况以及它们对当时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
清代两淮盐场的形成清朝天下是大同,盐商、茶叶等行业可以说是比其他行业更为重要的行业之一,因而也更为关注。
两淮盐场的形成,主要是由清朝初期的盐政改革引起的。
1727年,清政府下令在弁思仓库的两淮地区招募八千名工作者,以分别经营项目上的盐场,这标志着两淮盐场的正式确立。
两淮盐场的经营两淮盐场是由中国政府开发管理的,由受政府委任的中央旗库主管统一管理。
它们在清朝最后时期被重新安插到山东省和安徽省下属的路幕旗库、芙蓉旗库和安徽省的集仙旗库。
两淮盐场的经营有三大方面,其一是盐商的盐铺分销贸易,其二是众多职工的劳动力收入,其三是政府的收入。
两淮盐场的管理两淮盐场的主要管理人员当时有“盐令”和“盐商”,他们负责处理各种矛盾和纠纷。
清朝最后期间,两淮盐场由一系列严格的政策管理,禁止盐商擅自买卖贩运,禁止盐商擅自私吞盐价,也禁止工人代替大量盐商的行为,并允许任何形式的反抗都将受到严厉的处罚。
两淮盐场的社会经济影响两淮盐场的发展对吴楚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增加了当地就业机会,吸引了众多外地大批劳动力前往此地谋生,从而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其次,两淮盐场的经营也推动了当地各种商业活动的发展,进一步拉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此外,清朝末期,两淮盐场也促进了当地经济及相关领域的发展,如纺织业的发展以及贸易活动的增加等。
结论清代两淮盐场的发展为当时的当地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它在推动就业机会的增加,拉动各种商业活动和相关行业的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两淮盐场的发展给清朝历史文化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影响,这在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历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盐商与扬州文化事业
盐商与扬州文化事业贾行家一般说来,充满铜臭气的唯利是图,会熏染和扭曲高雅的艺术,让社会文化显得庸俗和浮躁,但是,这未必是个真问题。
从艺术从业者的视角看,功利主义会形成诱惑,但并不是强制。
如果被它引诱上了另一条路,只能说是自己不坚定。
扬州盐商对清代扬州的文化和学术发展就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盐商中的很多文样做附唐瓜雅,或者是真的爱好、真的内行,温都乐于为艾化事业投人大量金钱。
他们这样最明显的好处是,与士大夫建立关系,可以在主流社会获得名誉。
扬州的书院和学校,都是由盐商们捐建的。
扬州的洪氏家族,从明仪在王流社会班得也们专门建了座“洪园”来款待在扬州好谋生,也是当时书画家们的常识。
因为大批文化人流入,让扬州迅速成了清代文化艺术的基地。
明末清初的书画名家石涛,晚年就定居在扬州。
他当年在扬州还有个特殊的营业项目,就是为盐商们的花园建假山。
按他的设计垒出来的假山,非同凡响。
当时的富翁,都以请到石涛为园林画图为荣。
除了石涛造的假山,清代的扬州园林,还有很多细节追求。
有的能工巧匠模仿济南趵突泉,设计机械,造出了人工喷泉。
园林里会摆盆景。
扬州的盆景是中国五大盆景流派之一,有“以方寸之地浓缩天地”的名声。
园林不是还要养金鱼吗?在清代,扬州的金鱼也是贡品。
这种高端化、精细化的需求,会激发艺术创造力。
不只艺术圈,学术界也是如此。
在清中期,扬州本地形成了著名的扬州学派。
清代学术界有“吴学最专,徽学最精,扬州之学最通”的说法。
对扬州学派的学者们来说,除了富商的资助,这里还有盐商马氏兄弟这样全国闻名的大藏书家,能为他们提供研究资料。
扬州学派里有个以狂傲著称的学者汪中。
他有一次扬言说:扬州府只有三个学问通的人,还有三个学问不通的人。
通人里,除了他,还有语言学大家王念孙。
那三个不通的人,也都是当时学识渊博的著名学者。
有个乡绅不识相,问汪中自己怎么样。
汪中说你不算不通。
对方听了挺高兴。
汪中则接着说:“你得再读三十年书,才有希望达到‘不通’。
盐商在扬州扮演的社会角色
盐商在扬州扮演的社会角色人类社会是一个大舞台,各色人等都要登台表演,精彩纷呈,目不暇接,人类社会呈现斑斓异常的多彩世界。
历史学研究理论中,有一种叫做角色论,就是把历史人物、社会群体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考察他们的言行,探究他们扮演的社会角色,从而给出恰当的、公正的历史评判。
盐商在扬州历史上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古代扬州发展历程中,离不开两个因素,一是盐业与盐商,二是运河(隋唐运河、南北大运河),这两个因素交织在一起,使扬州流动、活了起来,至18 世纪达到了她的鼎盛,成为当时国内最为富庶与繁荣的商业城市之一。
本文试从社会角色这一视角,探讨扬州盐商扮演的社会角色,分析其所起的作用与影响。
一、时尚消费的引领者古代扬州历来是一座繁华的商业都会,汉唐是如此,明清更是这样。
唐代“扬一益二”,扬州位列国内第一。
入清后,占盐、漕、河三大有利条件,商业经济更为繁荣,富商大贾鳞集麋至,成为商贾之所萃。
嘉庆《重修扬州府志》卷60 云其“陈肆其间,易操什一起富”。
《孔尚任诗文集》卷2 亦云:“东南繁华扬州起,水陆物力盛罗绮。
朱桔黄橙香者橼,蔗仙糖狮如茨比。
一客已开十丈筵,客客对列成肆市。
”扬州为全国闻名的商业都会。
“到19 世纪初,全世界有10 个拥有50 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就有6 个,即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
”扬州排名第三位,其商业经济发展可想而知。
扬州城内,百业兴旺,门类齐备的店铺林立,商业行业众多,各色南北货物,从一般百姓日常所需的物品到上层人物所需的商品,无不应有尽有,满足了社会各阶层的消费需求。
“扬州繁华以盐盛”,盐业是扬州商业的支柱行业。
两淮是全国最大的海盐产区,盐产量最高,行销国内6 个省区,盐务机构两淮巡盐御史和盐运使司均设在扬州。
经营盐业的盐商拥有巨额盐业资本,明宋应星称万历时有3 000万两,清汪喜孙估计为7000-8000 万两,扬州盐商发展成为全国三大商业资本集团之一。
他们每年上交给政府的盐税,据王庆云《石渠余记》记载,道光二十一年至二十九年,全国额盐税730 余万两,而两淮盐商为335 万余两,占44.7 %。
明清时期的私盐贩卖行为
明清时期的私盐贩卖行为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明清时期的私盐贩卖行为在明清时期,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商品,它不仅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还是商品交易和税收的重要对象。
由于政府对盐的生产和销售实行严格的垄断制度,私盐贩卖行为成为了一种非法的经济活动。
由于盐的需求量大,政府盐业的供给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私盐贩卖行为依然存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和参与。
明清时期,盐业是由政府严格控制的,所有的盐都通过官方的盐场进行生产和销售。
盐业受到了严格的监管,盐商和盐农都必须遵守相关的规定,违法者会受到严厉的处罚。
由于政府对盐业的垄断,盐的生产和销售价格往往偏高,而盐的需求量又非常大,因此私盐贩卖行为得以存在并且发展壮大。
私盐贩卖行为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一些人在官方盐场外私自生产盐,有一些人在盐场的周边地区私自销售盐,还有一些人在运输途中私自交易盐。
由于政府对私盐贩卖行为采取了严厉的打击措施,私盐贩卖者往往需要在暗中进行活动,以防遭到抓捕和处罚。
私盐贩卖行为的影响是深远的。
一方面,私盐贩卖行为降低了盐的价格,使得更多的人能够购买到盐,满足了人们的日常需求。
私盐贩卖也给政府带来了一定的损失,因为政府无法征收私盐贩卖行为所产生的税收。
这也是政府对私盐贩卖行为采取严厉打击的原因之一。
在明清时期,私盐贩卖行为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经济现象,尤其在一些盐产区,私盐贩卖行为更是盛行。
私盐贩卖者往往与当地的官员、商人甚至是民众结成勾连,形成一个庞大的私盐贩卖网络。
在这个网络中,私盐贩卖者通过私下交易获取盐,再以高价出售给需要盐的民众,从中获取巨额的利润。
私盐贩卖行为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比如在私盐贩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假冒伪劣盐的情况,导致消费者的权益受损。
私盐贩卖行为也严重破坏了政府的盐业垄断制度,影响了政府的税收和经济管理。
因此政府一直以来都在努力打击私盐贩卖行为,加大对私盐贩卖者的惩处力度。
在现代社会,私盐贩卖行为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盐业也实现了市场化。
清朝的城市化与城市建设
清朝的城市化与城市建设清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也是一个拥有较为独特城市化特点的时期。
在清朝统治下,中国的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城市建设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探讨清朝的城市化与城市建设,并分析其特点和影响。
一、城市化的推动力1. 经济因素清朝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得到了极大发展。
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进而刺激了城市的发展和扩张。
商品交流和商业网络的建立,使得城市成为商品集散地和商业中心。
2. 政治因素清朝自入主中原以来,北京成为了帝国的政治中心。
随着清朝的发展,政治权力和行政机构逐渐向全国各地辐射,一些地方城市由于其地理位置和政治地位的重要性,得到了更多的发展资源和政策支持,促进了城市的建设和提升。
3. 社会因素在清朝的社会结构中,士人在政治和文化层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士人对于城市的重视和参与,推动了城市建设和城市化进程。
士人喜欢在城市中聚居,建立了士人社区和文化机构,使城市成为精英和文化的中心。
二、城市化的特点1. 前朝城市的传承清朝统治前的明朝时期,中国已经有着一定规模的城市。
清朝在统一中国后,将原有城市的布局和规划进行整顿和改进,例如北京和南京等城市保留了大致的城市规划,而在其他一些城市也保留了旧时代的城墙和城门,使这些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具有延续性和传统性。
2. 特色城市的兴起在清朝时期,出现了许多拥有特色的城市,如东北辽宁的沈阳、山东的青岛、江苏的苏州等。
这些城市因其地理位置、经济资源或文化传承而得到了特殊的发展。
这些城市成为当时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推动了中国城市体系的多元化发展。
3. 城市功能的特点清朝的城市各司其职,功能分工明确。
北京作为帝国首都,政治和文化中心,承担着最重要的行政和文化职能;上海作为沿海重要商埠,是商业和贸易的重心;杭州以其美丽的风景和丰富的文化成为江南地区的文化中心。
每个城市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都有其独特的功能。
三、城市建设的亮点1. 城市规划和布局清朝统治下,城市规划和布局得到了重视。
明清时期的私盐贩卖行为
明清时期的私盐贩卖行为
明清时期,在当时的中国,盐是一种国家垄断经营的商品,由国家进行统一生产、统
一收购、统一配送、统一销售,严禁私人私自生产和贩卖盐类。
然而,由于盐的需求量很大,而国家垄断经营的盐类供应并不足以满足广大民众的需求,因此在明清时期,私盐贩
卖行为是相当普遍的。
明清时期的私盐贩卖行为,主要是指一些人私自生产和贩卖盐类,以牟取暴利的行为。
这些私人盐商,在采购原料、生产加工和销售流通上,不受国家政策与监管,利用自身能
力和关系,以各种手段来获得盐类资源和销售渠道,并且在盐的质量控制和卫生方面,也
缺乏相应的标准和监管,往往会因为质量不达标、掺假等问题,给消费者带来安全隐患。
对于这些私盐贩卖行为,明清时期的政府,采取了比较严厉的打击措施,多次颁布禁
止私盐贩卖的政策,强制实行国家盐业的垄断经营制度。
然而,由于中国盐的需求量一直
很大,而且盐的价格也一直居高不下,因此私盐贩卖行为一直存在着,尤其是在交通不便、生产盐的地方资源匮乏的山区,私盐贩卖甚至成为了当地经济的重要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加强政府的监管有时显得力不从心,为了维护民生和社会稳定,政府也不得不采取一些灵
活且有效的措施,如减轻盐税、摆脱过多的规范、纾解盐荒等,以保证盐的供需平衡和市
场秩序的正常运转。
总之,明清时期的私盐贩卖行为,反映了当时政府在盐业垄断方面的盲目与缺陷,也
反映了市场经济的需求和权力的对抗。
对此,我们应该在反思历史的同时,更加重视现代
化的市场监管制度建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和社会的正常运转。
试析明清时期盐商与扬州文化的关系
试析明清时期盐商与扬州文化的关系明清时期盐商与扬州文化的关系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复杂关系。
盐商在明清时期是扬州的重要经济力量,他们的经济活动对扬州文化的繁荣和变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从经济、文化两个方面来探讨明清时期盐商与扬州文化的关系。
首先,盐商在经济上对扬州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明清时期的盐业是扬州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而盐商则是盐业的主要经营者。
盐商通过盐业财富的积累,成为当时社会的富豪,他们不仅掌握了大量的财富,还拥有地理、社会资源和人脉关系。
这些富商大贾对扬州的经济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扬州商业文化的发展。
盐商的财富和影响力使得扬州成为当时商贾云集之地,吸引了大批商人、文化人和艺术家涌入扬州,从而促进了扬州文化的繁荣。
其次,盐商与扬州文化的关系体现在文化交流和文化赞助方面。
盐商们的财力雄厚,使得他们能够资助文化事业的发展。
他们积极追求艺术和文化的成就,慷慨解囊资助书画、文学、戏曲等艺术家的创作。
例如,盐商为扬州的书院、庙宇、道观等建筑提供资金,让扬州的文化场所得到充分的发展和繁荣。
他们还举办文化活动,如舞会、音乐会、文艺演出等,为扬州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盐商的资助和支持也为扬州的学术进步提供了动力。
盐商们扶持一批儒学大师,包括当时知名的文人范仲淹、刘安、朱沛等,为扬州的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盐商们还积极培养和资助一大批才子佳人,如王士禛、周文矩、文徵明、俞大猷等,他们是扬州文化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文学成就和影响力促进了扬州文化的繁荣。
盐商与扬州文化的关系还体现在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两个方面。
盐商们不仅积极资助老牌文化传统的继承,如儒家学说、古代经典的研究和传承,同时他们也推动了新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他们慷慨解囊资助文人学士进行学问研究,支持新学派的兴起。
盐商们追求效益和创新,也带动了扬州文化的变革。
扬州的文化繁荣和盐商的商业活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明清时期的私盐贩卖行为
明清时期的私盐贩卖行为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而又辉煌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私盐贩卖盛行的时代。
私盐贩卖在明清时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明清时期私盐贩卖行为的特点、影响和相关的历史事件。
明清时期的私盐贩卖行为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
私盐贩卖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尤其是苏浙地区。
江南地区盛产盐,而且盐业一直是江南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
私盐贩卖者多来自江南地区的一些小镇村落,他们以在江河湖海中收集盐碱,再加工成盐的方式来获取盐源。
这些私盐贩卖者在江南地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盐商群体,他们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盐的买卖贸易,从而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私盐贩卖行为在明清时期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
私盐贩卖者主要通过船运和马帮的方式进行盐的贩卖。
江南地区水道交通发达,私盐贩卖者通常选择用船只来运输盐货。
他们经常在江河湖海中设立私盐号、盐船,通过河湖水道运输盐货。
私盐贩卖者还利用马帮在陆路上贩卖盐货。
他们通过特定的贸易路线将盐货运往内地,然后再由内地的盐商进行销售。
私盐贩卖的方式多种多样,这使得盐的贸易在明清时期愈发繁荣。
私盐贩卖行为对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私盐贩卖者的贩卖行为加剧了盐业的混乱和不稳定。
私盐贩卖者通常无视政府的盐法,他们通过非法的途径进行盐的买卖,导致盐的价格波动较大。
盐价上涨时,私盐贩卖者大肆囤积,炒作盐价;盐价下跌时,他们则大量倾销,破坏了市场秩序,使得盐价时而上涨,时而下跌,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私盐贩卖者的贩卖行为使得贩卖盐的渠道更加复杂,盐的来源更加不确定。
这给政府的盐法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也加大了盐法的执行成本。
私盐贩卖行为在明清时期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历史事件。
明代末期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天灾人祸的频发,盐价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
私盐贩卖者因此抓住了时机,通过囤积和炒作盐价来获取暴利。
私盐贩卖行为危害了民生,引发了盐案。
其中最有名的是明代末年张居正领导的“剿户盐案”。
试论清代两淮盐商的消费取向及对现代经济发展的启示
乐之需 ,但也不能排除部分 园林运 用于公益事
业 。盐商出钱建造了园林 ,园林同时提高了盐商
的社会地位与公众形象。现存的扬州不少园林及 胜景 ,都是盐商修筑或居住 。如安氏园为乾隆年
间大盐商安麓村 的宅园 ;个园为清嘉庆年间两淮 商总黄至筠于寿芝园故址改筑而成;净香园是两
帮 、扬 州帮) 。今有姓名可考者 ,约二三百人 。
当时有 “ 八大盐商”、 “ 八小盐商”之称。乾嘉
锁钥吴 越 ,自荆 襄而东下 ,屹为 巨镇 ,漕艘 贡
篚 ,岁至京师必于此焉是达。盐业之利 ,邦赋攸
年间豪 侈之风尤盛 ,资产百 万 以下者 尚称 “ 小
赖 。若其人文之盛 ,尤史不绝书。”① 优越的地
关键 词 :清代盐商;消费取向;现代经济
中图分 类 号 :K4 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3 96 20) 2 02 — 5 0 —8 0 4( 6 0 — 04 0 0
扬州北临淮河 、南距长江,处于长江与南北 大运河的交汇点。 “ 以地利言之 ,则襟带淮泗 ,
帮 、徽 帮 ,后来组成新的扬帮 ( 又称淮帮、两淮
盐业税收也成为清政府税收的重要部分。清
雍正、乾隆三朝最为显赫 , 形成全国三大商业资
本集团之一 ( 广东行商 、山西票商 、两淮盐商) 。 两淮盐商巨额的消费支出刺激了扬州社会经济的 发展 。
政府收取盐商所得税的情况也能从侧 面反映出两
淮盐商的收入状况。乾隆 《 两淮盐法志 ・ 序》中 记载 : “ 全国赋税之半来 自盐课 ,而两淮盐课又 居天下之半。”嘉庆 《 两淮盐法志》也说 : “ 两 淮 盐课 当 天下 租庸 之半 。损 益盈 亏 ,动 关 国
盐商对扬州文化发展的贡献
盐商对扬州文化发展的贡献一、重视家学教育,积极投资社会书院教育(一)重视家学盐商在靠盐业提升经济实力的同时一直看重家族教育事业,希望通过儒教事业来振兴家声,他们对家族子女的教育遵循“养教结合”的原则,即一方面为子女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对子女实行良好的教育。
明清时期扬州盐商为了自己子孙的的前途,家中大都设有自己的私塾,不惜重金,请一些社会名流和学者到家中讲学来提升自己子女的文化素养。
同时积极鼓励家族子弟参加科举,希望有朝一日能金榜题名、光耀门楣。
因为入仕不但能够提升盐商的社会声誉,而且能够给予盐商在政治上的支持,使得盐商的买卖能够得到佑护,一举两得。
(二)捐修书院明清时期很多盐商都以前积极捐资修建书院,盐商的这个善举也给他们带来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1.出资修缮兴建书院三元坊的安定书院、北桥的敬亭书院、北门外的虹桥书院、广储门外的梅花书院这个系列著名书院和学校的兴建与修缮,大都是由扬州盐商及盐官出资筹办。
明嘉靖五年,巡盐御史雷应龙创办维扬书院;康熙元年,两淮盐运使胡文学与一些盐商共同筹款兴建安定书院,雍正年间,盐商再次出资扩建安定书院;康熙二十二年,扬州盐商出资创办敬亭书院;雍正年间,马曰琯出资重建明代的甘泉书院,并改名为梅花书院。
正是在盐商的资金相助之下,明清时期扬州书院如雨后春笋般迅速的建立并扩大,扬州的书院事业日臻繁盛。
2.设立院生高额奖励盐商专为书院的学生设立了高额的奖励。
据史料记载,扬州的梅花书院的规定“凡在院书生分正课,附课,随课。
正课岁给膏火银三十六两,附课岁给膏火银十二两,随课无膏火”,而当时著名的湖南岳麓书院的岁给只有梅花书院的三分之一。
雄厚的资金实力吸引了大批的学生前来求学,扬州书院名声鹊起。
柳诒徵先生在《江苏书院志稿》中曾言:“两淮盐商利甲天下,书院膏火资焉,故扬州之书院,与江宁省会相颉颃,其著名者有安定,梅花,广陵三书院,省内外人士咸得肄业焉”。
3.延请名师任教书院据史料记载盐商还出巨资聘请当时的文化名流前来书院讲学,提升书院的文化知名度。
历史趣谈揭秘清代盐商生活 资金周转不灵可向朝廷借钱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揭秘清代盐商生活资金周转不灵可向朝廷借钱导语:卖出去的是白花花的盐,换回来的则是白花花的银子。
有钱的盐商们,当然要任性一把了。
两淮盐政衙门的官员,每天吃饭就花费五十两银子,笔墨卖出去的是白花花的盐,换回来的则是白花花的银子。
有钱的盐商们,当然要任性一把了。
两淮盐政衙门的官员,每天吃饭就花费五十两银子,笔墨纸等杂项又耗费七十两。
本文摘自中国网,作者孔勇两百多年前,一名因贪污罪被判入狱的清朝官员,面对铁窗,悔恨交加,对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反思:我是个坏人吗?我到底算不算个好人呢?可我小时候也是苦读圣贤书啊。
走到今天,十年寒窗风雨,好不容易才金榜题名。
走到今天,我不容易啊!为了圣上,为了朝廷,我辛辛苦苦当差,我大半辈子都交给了大清。
你说,我这点俸禄,还比不上盐商一趟行盐的银子,凭什么呀……我收过他们的银子吗?没有!我嫌他们的银子脏,嫌他们有铜臭味。
可惜了那些字画啊!放在我这里,总比放在那些不识字、只识阿堵物的土财主手里强得多吧。
看过《大清盐商》电视剧的人,对这段自白当然不会陌生,它出自剧中的两淮盐运使卢德恭之口。
伴随着卢大人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可以知道他寒窗苦读数十年,一心想成为圣贤,怎料却变成了人人不耻的贪官污吏。
但卢大人仍然不服,因为相比那些盐商的暴利致富来说,自己这点小贪根本算不了什么。
最重要的是,晚节不保的卢大人仍然傲气十足,对没文化的盐商们狠狠嘲讽了一番。
仅仅从字面意思就能看到,卢大人时刻都在回避自己的贪污问题,并且试图把矛盾转嫁到其他人身上。
那么,他说的对不对呢?大清盐生活常识分享。
明清时期的盐业经济与社会变革
明清时期的盐业经济与社会变革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社会变革时期,而盐业经济是这一时期中国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
盐业经济的发展不仅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更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化和经济体制的调整。
一、盐业经济的概述盐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之一。
明清时期的盐业经济一直处于国家垄断的状态,这是由于盐业经济对于国家财政收入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性。
在明朝,盐业的管理处于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双重管理模式下。
地方政府通过差役制度,进行重盐和分盐的收购和贩卖。
而中央政府则对盐业进行管理,并且施行了少数民族、内地、沿海和边疆四种盐法,以保障国家盐税的收入。
此外,明朝还实行了盐引和盐茶的政策,引导商人从内地把盐运到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以交换特产和贵重物品。
到了清朝,盐业的管理更加中央化,建立了封地直营和官营两种制度,以及土司盐、署中盐的盐法。
这些管理制度对于统一盐税和保障盐业的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盐业经济对社会的影响盐业经济的发展不但影响到了经济领域,更深刻的影响了社会结构的稳定和经济体制的调整。
首先,盐业经济的发展给明清时期的政府提供了较强的财政支持。
盐业产生的盐税成为了明清政府收支的主要来源之一。
由于盐业的重要性,明清时期严禁私人贩盐,且对于盐商和差役实行借贷制和白银担保,使得盐商和差役之间形成了强大的纽带,其中很多都是客家人。
受益于盐业发展的政府也对客家人的发展给予了一定的关注和支持。
其次,盐业经济的发展也影响了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变化。
盐的生产和销售需要一定的物流和商业网络,因此促进了交通和商业的发展。
由于盐是必需品,盐业的发展对民生而言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盐价的涨跌不仅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水平,更影响到了社会的稳定性。
最后,盐业经济的发展也加剧了土地流转的趋势。
盐业的垄断性质以及盐利的高额利润,吸引了很多商人参与盐业,而这些商人往往需要拥有足够的土地和资本才能参与盐业,因此导致土地向富商富银流转,进而影响到了农业生产和贫困人口的社会地位。
清朝的城市发展与城市生活
清朝的城市发展与城市生活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城市化进程逐渐加速的一个时期。
在清朝时期,城市的发展与城市生活经历了许多变化。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方面论述清朝城市的发展与城市生活。
一、城市规划清朝时期,城市规划开始注重城市的整体布局和功能划分。
在封建社会的框架下,城市往往由内城和外城组成,内城是皇宫和高官住宅的所在地,外城则是普通人民居住的区域。
此外,清朝还建立了一系列都市地标,如官衙、庙宇、学府等,以体现官僚制度和文化信仰的影响。
城市中的道路也变得更加宽阔和整洁,尤其是北京在清朝时期经历了大规模的城市改造,许多街道被拓宽,并且出现了更多的礼制性建筑。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多,清朝还开始兴建了许多市场和商业街区,这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二、经济发展清朝的经济发展带动了城市的繁荣。
在清朝时期,商业和手工业成为了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
许多城市都建立了商业街区和市场,以及工坊和手工业作坊。
商人和手工业者成为了城市中的重要群体,他们为城市带来了繁荣和活力。
此外,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农产品在城市市场的供应也得到了保障,这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便利。
城市也开始出现了一些特色产业,如纺织业、瓷器业等,这些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城市的经济结构。
三、社会文化清朝时期的城市生活也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
清朝是一个儒家文化主导的时期,儒学的思想在城市中得到了推广和普及。
城市中兴建了许多学府,人们可以在这里接受教育和学习儒家经典。
同时,随着教育普及的推动,城市中的文化氛围逐渐浓厚,书店、茶馆等文化场所开始出现。
除了儒学的影响,城市生活也受到了庙会、戏曲等民间文化的熏陶。
庙会成为了城市中举办的重要活动,人们可以在这里观看表演、品尝美食,增进社交和娱乐。
戏曲艺术也在城市中得到了广泛传播,人们可以在戏园里观看各种戏曲表演,享受艺术的魅力。
综上所述,清朝时期的城市发展与城市生活在城市规划、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
清代扬州盐商与戏曲
清代扬州盐商与戏曲清代扬州盐商与戏曲清代扬州盐商为全国三大商人集团之一。
对扬州盐商的历史作用,历来学术界多指斥其讲求声色玩好之奉,生活上穷奢极靡,而对其客观上于祖籍地、寄籍地的地方事业所起的作用,较少论及。
事实上,扬州盐商(其主体为徽商)在生活上并不多是穷奢极靡,他们中的一些人对地方公益事业(如城市市政建设、社会救济、地方文化事业)都起过一些积极的作用。
正如徽州学者许承尧所说的那样:“其上焉者,在扬州盛馆舍招宾客,修饰文采,在歙则扩祠宇置义田,敬宗睦族收贫乏;下焉者则但侈服御居处声色玩好之奉,穷奢极靡,以相矜炫已耳。
”1这个分析是有道理的。
盐商中的“上焉者”,都是一些饱学之士,“好学博古,考校文字,评骘史传,旁逮金石文字”,他们结交文士,有的延致门下,款留觞咏,结社吟诗,对文化事业作出了贡献;盐商中的“下焉者”,许承尧称他们为“盐商派”,奢靡之风则创于他们。
本文通过论述清代扬州盐商对扬州戏曲的提倡与支持,繁荣与发展我国的戏曲事业,进而探索扬州盐商的积极的历史作用。
明清时期,两淮盐业在全国盐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盐课的收入,对国家的财政收入至关紧要,其损益盈虚,动关国计。
盐商在业盐过程中,积累了巨额的商业资本。
据明人宋应星估计,万历时,扬州盐业资本约为三千万两2,入清以后,汪喜孙估计则为七八千万两3。
七八千万两盐业资本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乾隆朝是清代极盛时期,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中央户部库存银为七千八百余万两,扬州盐商手中积累的商业资本几与此相等。
商业资本的高度集中已到了如此惊人的程度!扬州盐商确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的最大财阀之一,无怪乎有人说:“彼时盐业集中在淮扬,全国金融几可操纵。
”4这些巨额的盐业资本对扬州城市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兴盛,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推动力,所以当时人说:“扬州繁华以盐盛”。
清代扬州城内,说的是盐,“吃”的还是盐,一切以盐为中心,商业、手工业、建筑业、文化事业与金融业无一不与盐有关。
清代盐业的发展趋势
清代盐业的发展趋势
清代盐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
1. 国家垄断:清朝自康熙年间开始实行盐业国家垄断制度,直到民国时期才废除。
国家对盐业的垄断使得盐价稳定,同时也给官员们带来了大量的收入。
2. 盐业分级管理:清代盐业按照生产规模和盐矿储量的大小分为五级,由各级盐法司进行管理,使得盐业的生产和销售更加规范。
3. 盐业技术的进步:清代盐业技术不断进步,从传统的盐田盐井生产逐渐向煮卤法和烧海盐法转变。
这些新技术的出现提高了盐的产量和质量。
4. 盐业对农业的支持:清代盐业除了作为国家重要税收外,还对农业发展做出了贡献,如盐碱地的改造和盐肥的利用等。
5. 盐业对经济的推动:清代盐业的发展,促进了盐商阶层的崛起,也为当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以上是清代盐业的一些发展趋势,这些趋势在当时对盐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南巡、盐商与清代扬州城市景观的变迁(学位)
理学博士,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博士后,100871。
①相关议题学术界有一些初步探讨,如:王振忠《明清徽商与淮扬社会变迁》(北京:三联书店,1996年)对此曾有简单论述,其主要依据《圣祖五幸江南全录》展示了扬州盐商为奉承清圣祖康熙帝南巡进行的一些物质准备,并分析南巡对于扬州盐商在两淮地区商业地位提升的帮助,因作者探讨的重点是徽商群体,因此与南巡相关事迹的资料采集上相对较为简单,并没有对南巡在扬州的具体情况及扬州城市在南巡中的景观变迁进行深入分析;梅尔清《清初扬州文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以清代初期扬州文化为研究对象,在涉及到南巡与扬州景点的关系时,作者提出南巡影响了扬州城市的社会构成和文化定位,盐商的地位在南巡中凸显出来,但南巡并不是其著作讨论的重点,因此仅对南巡与扬州城景观文化变迁之间的关系仅作初步探讨。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Jul.2014/No.4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南巡、盐商与清代扬州城市景观的变迁何 峰[摘 要] 康乾南巡期间,两淮盐商对扬州城市景观变迁产生重要影响并发挥积极作用。
两淮盐商是南巡差务经费的重要承担者,为南巡提供了重要的经济、物质支持。
因迎銮需要,盐商不但在行宫营建与修缮中积极出资出力,而且主动参与扬州城各类迎銮景观及建筑的营建与修缮。
至乾隆南巡期间,扬州城市景观发生显著变化,盐商修建的园亭遍布南巡沿经地区,也成为乾隆帝游赏扬州景观的主要类别,扬州城的景观与文化营建活动达到极盛。
盐商对南巡的贡献,得到了帝王的嘉赏,盐商不仅巩固了其专商地位,而且社会、政治地位迅速提升;通过大批园林建筑的兴建与拓展,两淮盐商成为影响清中叶扬州城市景观与文化的中坚力量。
[关键词] 两淮盐商;康乾南巡;扬州;景观两淮盐商多为徽州人,也称徽商,是清代活跃在扬州、淮安地区的主要商帮。
两淮盐商的经费支持是南巡经费的重要来源之一,他们在扬州等地主动修建行宫、园林及各类游赏建筑,并蓄养戏班、组织声色娱乐活动,以供帝王赏幸。
扬州个园02?清朝中期盐商骄奢淫逸生活的缩影
扬州个园02 清朝中期盐商骄奢淫逸生活的缩影(享誉全国的“富春包子”,至今在原址经营的百年老店,名气远超曾火了一阵子的“庆丰包子”)个园是个坐北朝南、前宅后园的建筑群落,住宅区位于南部,分别以“禄、福、寿”为主题,由东、中、西三条轴线组成,每条轴线分为前、中、后三进,由两条火巷分隔,采用传统的九宫格布局。
沿着参观路线进入住宅区域,首先进入的是黄家的厨房,有大小灶各五眼。
据说黄至筠的饮食相当讲究,单说鸡蛋就是专门用人参、白术等名贵的中药材喂大的鸡生的,每个蛋的成本价要一两银子,黄至筠每天早晨除了燕窝、人参等,还要吃两枚这样的鸡蛋,仅每天的鸡蛋价值就相当于普通百姓大半年口粮的费用。
淮扬菜能把中国普通的菜肴发扬到极致,扬州的众多盐商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厨房不远处就是餐厅,因横梁采用的是金丝楠木,所以又称“楠木厅”。
采用粗大的楠木作为大梁,是黄家丰厚家资的真实写照。
正前方条案上东边摆放的是只花瓶、西边是座插镜,瓶和镜取谐音为“平静”;中国民间会把这种美好祝愿发挥到极致,清末开始又在中间再摆放一只座钟,加上东瓶西镜,取义为“终生平静”。
餐厅中央的圆桌是两个半圆的桌子拼成,若男主人不在家,桌子两边分开靠墙摆放,男主人在家时则拼成圆形,寓意“团团圆圆”。
接下来进入的是黄家接待一般来客和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清美堂”,“清美”以清为美,是人们追求的一种思想境界,不知富甲一方的盐商们有几个可以做到。
抱柱上的楹联为“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勤与俭”,既是传统耕读文化的诠释,也是勤俭持家的训示。
堂外的天井设计也遵循传统,四周的屋檐向内披下来,雨水会全部流淌到天井里来,称为四水归堂。
水在风水学上是“财”,如此“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设计,就是聚财的意思。
“汉学堂”是大宅门主厅,为黄家正式的礼仪接待场所。
此厅面阔三间,架构和轩梁都采用柏木,是扬州最大的一座柏木厅。
整个构架造型简练,全无清代的繁复,应为原宅的明代遗留,其中堂为郑板桥旧联“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养成数杆新生竹直似儿孙”。
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关于明清时期山西盐商的论文报告一、历史背景及盐业制度变革明清时期山西盐商活跃于盐业的发展与经营中,为当时国家对盐业实行专营制度的背景下,山西盐商在盐业的中间流通环节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山西盐商的兴起离不开盐产地的发展以及盐业制度的不断完善与变革。
二、盐商的经济实力及社会地位山西盐商的崛起与盛行,使他们的经济实力逐渐得到提升,他们开始成为当时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商人集团之一。
同时,随着他们的经济实力的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三、盐商之间的商业竞争与合作山西盐商在盐业的中间流通环节中,由于每个盐商所拥有的资源优劣不同,因此他们之间的商业竞争与合作是常态。
在竞争的同时,他们也会分享经验,寻求互惠互利。
四、盐商的社会责任与公益行为山西盐商在当时的社会上,除了在商业活动中发挥作用之外,他们还会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这体现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商人精神。
五、盐商经营策略与商业模式山西盐商在盐业中运用了多种经营策略和商业模式,如规模化经营、多元化投资、跨地区流通等。
这些策略和模式的运用,促进了山西盐商的发展和壮大。
以下是关于山西盐商的五个案例及相关分析:一、高家盐商家族的发展与经验高家盐商家族在明清时期盐业中的崛起和发展,是山西盐商中知名度较高的一个家族。
他们的成功主要在于他们明确了自己在盐产地和盐市场中的定位,并在实践中积攒了经验,从而成为当时盐业中的领军企业。
二、盐商的慈善公益山西盐商在经营中积攒了大量财富的同时,他们也用他们丰富的物质资源和社会资源给予了社会很多的帮助,在当时的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和信誉度。
三、山西盐商跨地区流通之路山西盐商不仅在自己的盐产地开展经营,还跨足其他盐产地和盐市场,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盐产地间流通网络,这对他们的发展壮大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盐商经营策略的实际应用山西盐商在盐产地间流通中,运用了多种经营策略,如规模化经营、差异化经营、定位精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商对古代城市发展产生的影响--以扬州为例明清社会,两淮盐商是在纲盐制下的经封建政府特许的专卖群体,他们虽然只具有商人身份,但是却是最富有的商业资本集团,他们垄断了两淮盐场所产食盐的全部流通过程,获得巨额垄断利润。
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就无疑会在他们所在的地方产生不小的影响。
清代扬州盐商拥有雄厚的资本,在扬州社会生活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对扬州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几个不同的方面阐述盐商在扬州产生的社会影响以及其所扮演的社会地位。
一经济方面
“扬州繁华以盐盛”,两淮盐业是明清时期扬州经济贸易支柱产业和众多的行业中的龙头。
食盐作为一种家家户户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其市场之广需求之大自不必说,况且又实行了专卖制度,无疑,盐业就是一个暴利的行业,盐商因此也就积累了巨额财富,两淮盐业的兴废对扬州的兴衰有着很大的影响,由于盐业贸易的兴盛带动了各商贸行业、手工业的发展,使得扬州经济十分繁荣,黄筠宰《金壶浪墨》中记载“江省繁丽,莫盛于苏扬”、《江都县续志》里也说“扬州富庶甲天下”,当时市井相连、鳞次栉比、舟车辐辏、生齿聚繁、富商大贾集聚,扬州得以跻身于世界十大城市之列。
盐商从经营盐业中获得巨额利润,他们把大部分利润用于衣、食、
住、行、文化等领域进行消费,是当之无愧的时尚消费引领者。
他们又强烈的消费欲望,不断追求时尚,甚至达到了穷奢极欲、铺张浪费的地步,《扬州画舫录》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扬州盐务,竞尚奢丽,一婚嫁丧葬,堂室饮食,衣服舆马,动辄费数十万。
”这样的消费习惯,虽然过于浪费不值得提倡,但是却在客观上刺激了扬州的经济发展,也在风尚上催生了人们的消费欲望,从而带动整个城市工商业等各个行业的发展,那么扬州的繁荣景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文化方面
盐商也为扬州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扬州是历史文化名城,素来有“人文荟萃”之称,这种厚重文化气息的形成,除交通条件、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等影响因素之外,还与明清之际扬州盐商对文化事业的大力支持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封建社会,富商大贾有了物质条件,往往会为自己塑造社会身份,以求得自己个人地位和家族声誉受到社会尊重,这样,他们往往兴办学校、结交文人、招致名士、收藏字画、扶助贫仕等方式提高自身社会地位,虽然这些活动是为了满足盐商们对社会地位的追求,但是客观上促进了扬州文化事业的一度繁荣。
盐商们热衷于捐资修建书院,比较有名的书院有安定书院、敬亭书院、梅花书院、广陵书院。
清代扬州府进士总达348名,还有11名一甲进士,这与盐商们对文化的重视和这些书院的修建有着很大的关系,扬州成为国内文化发达的重要地区。
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发达更加引得四面八方文人对扬州的向往,不过更令他们向往的理由是盐
商们还喜欢延揽、聚集人才,为他们适馆授餐,盐商们甚至还贮藏图书典籍,为文人们著述提供方便,这样各地文人就如鱼之趋水般来扬州了。
比较有名的还有扬州盐商对“扬州八怪”的赞助,这也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戏曲艺术上,盐商们是花部、雅部戏交融的开拓者。
所以说,文化上的繁荣盐商的功劳实在不可磨灭。
三社会生活方面
社会生活方面,盐商更是给扬州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盐商给后世留下了十分宝贵的财产。
丰富的园林艺术就是其中之一,最为著名得有:郑氏道德休园、亢氏的亢园、还有个园,这些园林,堪称“江南之冠”,乾隆时人称“扬州以园亭胜”。
这些景观构成了扬州城市独特的人文景观,直到今天仍然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
饮食方面,扬州的饮食很大程度上也是受了盐商的影响,扬州盐商消费饮食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规模盛大,二是环境清幽,三是曲艺助兴,四是食具华美,五是菜肴新奇。
首盐商影响,扬州百姓也愈加推崇饮食,许多百姓的家常菜也发生变化,扬州盐商在饮食上的豪华奢侈对扬州饮食产生的影响最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促使了扬州饮食越来越精致,二是加剧了扬州饮食兼具南北饮食之风的特点的形成,三是盐商们专著烹饪古籍,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史料,四是弘扬了园林、个人、饮食三位一体的独特的扬州饮食文化。
这四点影响无不促进了扬州饮食形成自己的特点,今天的淮扬菜,仍然是以精致淡雅为特色,很多扬州菜馆还都有小曲助兴,饮食中方方面面都可窥
见扬州盐商对扬州饮食的影响。
城市景观变迁方面,也有盐商的作用在里面。
康乾南巡期间,因迎銮需要,两淮的盐商不但在行宫修建方面出资出力,而且还主动参与扬州城各类迎銮景观及建筑的营建,至乾隆南巡期间,扬州城的城市景观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盐商们修建的园亭遍布南巡沿经地区,也成为乾隆帝游赏扬州的主要景区。
扬州城的景观与文化活动达到顶峰,盐商的一些活动是扬州的城市景观变迁一大重要因素。
盐商作为当时最特殊的阶层之一,在扬州产生的影响已经渗透到扬州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些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习俗等方面产生的这种影响直到今天都还成为扬州城市的特色,成为这个城市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我们研究盐业、盐商还有扬州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两淮盐商与扬州经济》王伟康,《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3
《盐商和扬州的人文盛况》刘瑞新,《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4《清代两淮盐商的奢侈性消费及其经济影响》肖国亮,《历史研究》,1982/4
《清代两淮盐商与扬州饮食》黄炜炜,《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06/8
《清代盐业管理论述》李凤鸣,《上海商学院学报》2012/12
《清代中国盐商的社会定位》宋良曦,《盐业史研究》1998第四期
《盐商在扬州扮演的社会角色》宋宗宙,《扬州大学学报》2011/1
《两淮盐商与扬州文化》王伟康,《扬州大学学报》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