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十大陷阱

合集下载

企业信息化建设误区解读及对策

企业信息化建设误区解读及对策

企业信息化建设误区解读及对策当今社会早已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是人们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而获取或发送的表现有关事物的特征及其运动状态的消息、情报、数据、信号等的总称。

标签: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CIO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当前,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成功加入WTO,产品的国际化和竞争的世界化已不可避免,竞争必然会更加激烈,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生存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首先,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当今世界,信息正在成为比资本更重要的东西,它即是产品,又是原料,几乎联结着社会生产的一切部门,影响着人类生活的一切领域,以至现代产业结构都在朝着以信息经济为先导的方向进行调整和优先发展,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其次,企业信息化建设是竞争的要求。

从一定意义上讲,现代世界经济活动实质上是以情报为纽带的信息活动,谁的产品的信息含量大,产品的附加值就高。

同时,企业间的信息竞争也日趋激烈,谁的信息工作搞得好,谁就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占据先机。

二、信息化建设误区国内企业都能对信息化有足够的重视而且都做了多方面的准备,但信息化的成效却并不是特别理想,信息化总体水平还很低,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误区。

1、认识的误区尽管目前我国的大多数企业都开始了信息化建设阶段,但这些企业并非全部都对什么叫做企业信息化、怎样应用信息化手段有透彻的了解。

信息化变成是一种潮流和时尚,对于信息化的认识就是拥有计算机先进设备,拥有企业自己的网站。

将信息化等同于购买行为——以为买来硬件、软件、网络等就是实现了信息化。

就是技术决定论的思想,以为技术是万能的,是一切工作的终点。

2、人才的误区信息技术已成为一个企业的核心技术,信息资源也成为一种等价于资本和人力的战略资源,管理职能的明晰化,使得信息管理部门也如同财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一样成为企业的重要职能机构。

同时,随着信息化走向务实和深入,企业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如何对企业的IT建设和信息资源做出正确的规划,如何把业务与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信息化建设涉及到最新的高科技技术,同时又涉及到企业的管理,具有跨职能的特点。

企业信息化的六大误区

企业信息化的六大误区

企业信息化的六大误区今天,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产业分工及核心价值优化正成为席卷世界的一场革命,企业能否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取决于是否拥有面向客户、反应灵敏、主动学习、分享知识、成本管理及作业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大规模普及,企业建设配套的信息化系统成了一项新的挑战。

企业为什么要实施信息化?在什么情况下信息化?谁帮助企业信息化?企业如何信息化?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详细分析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的一些认识误区。

误区1企业信息化策略是孤立的企业信息化是公司战略发展的支持平台。

企业的IT策略是在经营战略的基础上制定的。

企业信息化策略制定所考虑的因素企业信息化的目标直接对其信息化策略产生影响。

从经营的角度看,企业信息化是为了获得足够的投资收益,或降低其他业务的运作成本。

因此企业信息化策略的制定过程应该从企业的战略出发,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和实力来设计、制定策略,同时它应该随着企业业务流程的调整而调整。

IT策略与评估●业务系统业务系统方案主要确定企业的业务功能,确定不同部门之间的交叉需求。

企业在采用IT技术构建信息化基础时,需要考虑现有业务系统的构造、流程。

企业的信息化过程将通过对现有业务系统的整合,减少部分不合理的业务流程。

●数据与信息该方案主要是确定关键数据与信息流以及由此产生的数据需求。

在采用重整业务系统的基础上,IT构建需要考虑各种数据与信息是如何在业务系统上流动、传递与应用的。

●应用企业应在正确理解业务及数据需求的基础上,考虑关键应用方案。

在进行IT评估时,需要对IT的具体应用过程与应用内容进行考察,选取合适的IT技术提供商,确保能够降低企业运作成本。

IT构建策略在确定企业的IT策略之后,应考虑如何利用该策略构建IT设施。

企业IT构建策略的制订原则是:●通过IT技术和手段对企业的业务与技术进行优化,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

●企业的核心业务是信息化的关键。

信息化不应减弱企业的核心竞争实力。

管理信息化之常见误区与陷阱浅析

管理信息化之常见误区与陷阱浅析

管理信息化之常见误区与陷阱浅析作者:谭钧元来源:中国管理咨询监理网IT信息化系统是许多企业为提高管理质量效率很有效的途径和重要工具,但在企业实际应用过程中,用IT业前辈柳传志对企业搞ERP曾说过的一句话“搞ERP找死,不搞ERP等死”这个现象现在还一直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反复再现和重演。

当然问题的解决在于许多方面,在IT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过程我们可以分为建设引入期、商务选型谈判期、IT系统产品实施期、系统后续跟踪服务期,许多企业管理者都有很多的认识上的误区。

本文仅就前三个期间的的常见认识误区做一个剖析和简要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的,IT信息系统建设主要是直接为企业管理服务的,IT系统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数据业务规范统一、数据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管理风险有效控制、信息汇总分析决策支持等方面上。

这是建设IT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首要原则和最终目的。

在开始时我们就不要有个错觉,认为IT信息系统是解决企业战略、发挥企业价值的战略性工具!这太夸张了吧,这一般是少数大型信息管理软件提供商的常用宣传术语!实际上IT是直接为管理服务、而管理是直接为企业战略和经营目标服务的,对于企业管理活动是在需要IT系统的时候才使用,如一些小企业多不需要,对于企业战略在需要管理的时候才使用,如风险投资有时一般不需要管理!当然有大的团队就需要管理,所以要相信它们都不是企业的必需品!一、在IT建设引入期的认识误区1、管理软件系统主要是看公司品牌和产品功能!认为只要功能强大、品牌好就能有用!最好的不一定最适合你,功能强大的运用不当也许会成为你强大的负担。

国外的ERP软件在国内很多案例都可以说明这个问题,记住管理系统软件是帮助企业管理的,是帮手,如果只求强大完美就只能是管理的负担!2、IT部门来负责统管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工作!这句话听起好像没有问题,这里需要一分为二来看问题,对于IT系统的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方面必须需要IT部门来负责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因为他们专业,但对于IT系统涉及的业务系统应用部分(即信息管理、业务管理类软件)的功能、业务配置、流程配置则必须由相关业务部门来负责,否则项目难以有效建设应用,因为它是为业务部门服务的,如HR信息管理系统,对于HR权限、HR业务流程配置必须HR部内部人员来深度参与配置并有效运用才能发挥IT信息系统有效支持HR管理工作的价值。

企业信息化应用的陷阱与对策

企业信息化应用的陷阱与对策

企业信息化应用的陷阱与对策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方面,人们往往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容易掉入陷阱,给信息化应用带来阻碍,让企业很“受伤”。

针对这些误区和陷阱,依能管理科学研究院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

每个企业的管理和业务各具特点,软件平台完全定制开发周期长、费用高、风险大,并且仍然难以保证业务后续变化的适用性,并非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选择恰当的通用软件平台往往是明智之举。

一、通用软件平台有哪些技术手段满足个性化需求呢?方案一:用户可修改默认参数满足业务变化需求。

比如允许授权的系统管理员修改企业薪酬构成的项目,以及各项目占比,可满足不同公司、同一公司不同发展阶段的薪酬策略要求。

方案二:用户可自定义码表满足业务个性化需求。

比如可按照一般情况设置初始的绩效考核指标库和各岗位考核指标,一定时期后,部门负责人可根据情况修改本部门各岗位的考核指标。

以用户自定义码表设计的通用软件,可满足不同企业的个性化和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变化。

方案三:利用通用报表工具定制开发个性化报表。

比如销售人员的客户访谈记录,可利用通用报表工具,根据各企业管理需求,快速实现个性化的访谈记录查看功能,通用软件的主体部分仍维持不变。

方案四:通过用户自定义协同数据表,灵活配置参与人员操作权限,来支持逻辑简单、数据量小、需要协同加工和信息共享的业务场景。

这类需求往往重要性不高,定制开发必要性不大,但企业各部门、各岗位都有大量的需要。

自定义协同数据表基本能满足这类需要,并且降低了通用软件的复杂度,增强了对企业个性化、多样化和动态变化业务的适应能力。

如利用协同数据表创建一个“部门经费收支记录”模板,各部门负责人可创建自己部门的“经费使用台账”,赋予本部门员工相应的编辑或查看权限。

方案五:采用基于用户权限的个性化菜单一个整合集成的企业运营管理平台,其全部菜单项数以千计,若每个用户均显示所有菜单项,将导致软件功能查找十分不便。

而根据用户角色和管理域权限,仅显示其有权访问的菜单和业务数据,可减少干扰、降低用户使用难度,防止数据非授权访问、确保信息安全,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企业数字化转型失败十大陷阱分析(陷阱六到陷阱十)

企业数字化转型失败十大陷阱分析(陷阱六到陷阱十)

企业数字化转型失败十大陷阱分析一、陷阱六到陷阱十分析陷阱六:通过收购实现转型传统企业面对新经济的迅速发展,决定通过收购独角兽企业实现颠覆性转型,使得“犀牛”一跃成为“独角兽”。

但其实,传统企业在收购独角兽企业后,大部的业务依旧会按照传统方式运行,导致这笔大价钱的收购不仅没有对企业带来显著改善,反而使得被收购的独角兽企业变得很难与同行竞争。

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固有的收购路线使“犀牛”企业们面临陷阱。

对于传统企业而言,把数字化战略的成败押在并购交易上是十分冒险的。

通常,独角兽企业的价值被高估,他们的估值远远大于短期内所产生的回报。

因此,传统企业对独角兽企业的收购重点不应是交易本身,而是交易之后的好处。

但通过观察,被收购的独角兽企业并不会推动“犀牛”企业走向新经济时代。

对于独角兽企业来说,“犀牛”企业是完全相反的商业世界,但当一家实力雄厚且曾经辉煌的“犀牛”企业收购独角兽企业后,势必会把本有的内部纪律灌输其中。

但独角兽企业的特点就是自由和无畏边界,因此此时的内部纪律很大程度上减弱了独角兽的实力和竞争力,不仅没有能力推动“犀牛”企业前进,反而把自己拖下了水。

不仅如此,每一个企业都应是一个独立的商业个体,只改变其中一个或几个很容易带来整个系统的崩溃,因此“犀牛”和独角兽的合体是没有意义的。

陷阱七:虚假成功许多“犀牛”企业在迈出数字化转型第一步之后就放慢了发展的脚步,在新经济背景下,客户会要求企业产出越来越多的价值,这对于实现数字化转型的传统企业无疑又加剧了一份挑战,加之外部投资者的关注,都会在企业迈出数字化转型第一步后进行干扰。

其实传统企业在转型的过程中大可不必在意这些干扰,因为数字化转型一旦成功,自身和客户都会首先得知。

“犀牛”企业作为传统企业中的龙头,在成功的道路上深谙不断反思、维持稳定的道理,但这恰恰是数字化转型中需要适度摒弃的。

数字化转型并不是目的而是不断创新的变革之路,任何寻求稳定的心态都会影响转型成果。

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中的常见误区有哪些

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中的常见误区有哪些

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中的常见误区有哪些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许多企业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这些误区可能导致企业面临严重的信息安全威胁,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以下是一些企业在信息安全管理中常见的误区:误区一:认为信息安全是技术问题而非管理问题许多企业将信息安全仅仅视为一个技术问题,认为只要投入足够的资金购买先进的安全设备和技术,就能够保障信息安全。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信息安全不仅仅是技术的堆砌,更重要的是管理策略的制定和执行。

有效的信息安全管理需要从企业的战略层面出发,制定明确的信息安全政策和流程,并确保全体员工都了解和遵守这些规定。

如果没有良好的管理,即使拥有最先进的技术,也可能因为员工的疏忽或违规操作而导致信息泄露。

例如,某企业花费大量资金购置了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但由于没有对员工进行信息安全培训,导致员工随意点击来路不明的邮件链接,最终使得企业网络遭受了恶意软件的攻击。

误区二:忽视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培养员工是企业信息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但很多企业却忽视了对员工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

员工可能因为缺乏信息安全知识,而在无意间泄露企业的敏感信息,或者成为网络攻击的突破口。

一些企业认为员工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行,不需要了解信息安全知识。

然而,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会接触到大量的企业信息,如果他们没有足够的安全意识,就很容易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

比如,员工在公共场所使用未加密的无线网络处理工作事务,或者在离开工作岗位时没有锁定电脑,都可能给企业信息安全带来隐患。

误区三:过于依赖外部安全服务提供商有些企业认为将信息安全管理外包给专业的服务提供商就可以高枕无忧,从而忽视了自身在信息安全管理中的责任。

虽然外部服务提供商可以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但企业自身也需要积极参与和监督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如果企业完全依赖外部服务提供商,而不了解自身的信息安全状况和风险,一旦出现问题,可能无法及时有效地应对。

黄如福教授-企业信息化容易陷入九大误区

黄如福教授-企业信息化容易陷入九大误区

企业信息化容易陷入九大误区黄如福信息化在我国建设施工企业推行的时间并不短,但是取得的成效并不多。

尤其是项目管理软件在我国起步较早,上世纪80 年代初期就有建设单位开始使用。

然而推行信息化实际上是改造企业的一个过程,也是企业深化改革的一个必然的过程,因此信息化对于企业来说是关乎企业未来的重要战略之一。

IT技术发展到今日,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要工具,也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手段。

企业能否建设出有成效的信息化,企业的信息系统能否成功上线,信息化能否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创造价值,也越来越成为企业关注的方面。

然而,我国施工企业信息化一路走来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黄如福教授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总结了九点企业在信息化进程中容易陷入误区。

误区之一:领导不懂信息化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领导对信息化认识的不足是企业在施行信息化过程中最大的误区之一。

很多企业的一把手忙于业务,忙于抓企业的管理,却忽视了信息化建设。

有些领导认为信息化是技术,大多交给技术部门进行。

“80%企业信息化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一把手不懂信息化建设的客观规律,不知道如何去抓信息化建设。

”黄如福介绍说,信息化涉及企业管理、协调各级组织、各个部门、每一项业务、每一个层次,尤其是涉及到利益岗位的信息化,权责关系的重新分配,单靠技术部门是无法完成的。

施工企业是典型的项目管理型企业,承接工程项目是企业生存的第一要素,那么建设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应该是企业的重点,但是项目管理软件虽然于20 世纪70 年代就开始进行研发工作,时至今日,由于项目管理中的利益分配问题解决不了,系统在建设施工企业中应用的效果并不好。

究其原因,与一把手不懂信息化,将之交由技术部门去执行是分不开的。

误区之二:实施信息化以技术做主导目前,有几家建筑企业信息化做的比较不错,可以从企业主管信息化部门机构的名称可以看出,信息化做的好的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也比较深入。

“有的企业信息化部门改为或合并为企划和信息部,企划部考虑企业发展方向、发展思路以及管理制度制定,由他们落实企业的信息化,效果比较好。

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的10大误区

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的10大误区

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的10大误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必须选择。

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能够帮助企业实现业务协同,提升员工工作效率,增加企业竞争力。

但是,由于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复杂性和规模,许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会遇到诸多的问题。

本文将针对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中的10大误区进行深入分析。

误区一:忽视了信息化系统的战略规划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进行长期稳定的规划和实践。

而很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时,往往只考虑到当下的需求,忽视了中长期的战略规划。

导致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一味追求“短平快”,缺乏规划性和长远性,消耗了大量企业资源却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误区二:未能充分考虑企业流程和业务需求企业信息化系统应该是为企业业务服务的,而不是取代企业业务。

但是,在信息化建设时,很多企业却忽视了自身的业务流程和需求,盲目推行所谓的“信息系统”或“ERP系统”,不顾及其实际使用效果,最终导致系统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业务需求,浪费了企业的资金和人力资源。

误区三:未能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考虑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要从企业的整体利益出发,而不是单纯为了满足某些部门或个人利益的需求。

如果信息化系统无法为企业带来实质性的效益,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那么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就是一种浪费。

误区四:未能合理规划项目的规模和投入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项目的规模和投入应该是合理的,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盲目扩大信息化系统的规模和投入,无疑会增加企业的经济负担,也会增加工作难度和风险。

因此,在规划信息化项目时,应该量力而行,合理规划项目的规模和投入。

误区五:未能在建设前进行好前期调研和规划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不是一项孤立的项目,而是和企业的业务流程和需求密切相关的。

因此,在进行信息化系统建设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前期调研和规划。

如果未能做好前期调研和规划,很容易导致信息化系统建设方向错误、系统功能缺陷等问题。

解析管理信息化的九大陷阱

解析管理信息化的九大陷阱

在信 息化这 个 圈子里 ,没 人敢谈 ” 理 ” 管 ,只 能谈 ” 块 上 了 ,因 为节 省 的 那点 ” 模 资金 占用 成本 ” 比之于 不断 的 巨额 和接 口” ,因为管 理都 在 系统 中了 这 个行 业 的经理 个个 都是 ” 投资 ” 真 是得不 偿 失 !我 们也 一直 热衷 于研 算EP , R 的效益 指 ” 管理 大 师 ” ,讲 ” 派和 案例 会 把你 讲得 ” 流 无地 自容 ” ,所 标 ,但 至今 还没 有发现 什 么重 大的 ” 指数 “效 应 。 以 ,对于 管理 问题 ,在信 息化 的时候 它已经 是 一个令 管理 者 不懂 的新 生事物 了 :系统技 术结 构 、应 用架 构 、开发 环境 、
个企 业的 系统 ,其 复杂 性和 深层 价值 在于 对业 务或运 还 可能 是公 司 的 ” 治 了。工具 论 的有 害性 在于 :对 系统 政 营及 决策 方面提 供不 可替 代 的支持 , 这也 是 E P R 系统 的卖 点 。 缺乏科学的尊重 , 违背管理和规则 . 管理者可以 ” 随心所欲” 、 可是 , 绝大 部分 企业和 厂 商仍 然坚} E P 以财务 为 中心 的观 ” 右逢 源 ” @R是 左 ,必要 时 以牺 牲 或修 改系 统功 能 为代价 ,以满足 点 ,把一个 庞 大的资 源管 理 系统降 低 为一个部 门级 的做 账核 管 理者 的 ” 舒服 ”感 觉 。 算和 报表 系统 。这不 仅降 低 了产 品价 值 ,还 给 系统实施 带来 了许 多额 外的麻 烦 , 一些 企业 由财 务部 主 刀E P 如 R 的选 型和 实 施 ,在系 统与 用户 之间需 求不 一 时 ,做 一些 基于 部 门考虑 的 二次 开发 ,从而 导致 了延 长实施 周期 和 系统 整体 性遭 到破坏

警惕!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十大陷阱

警惕!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十大陷阱

警惕!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陷阱中国已经成为公认的数字化⼤国,中国的数字经济⼀直处在“快车道”上,并仍在不断提速。

不少企业都加⼊了数字化转型⼤潮,希望通过数字技术使企业增强竞争优势,并实现业务增长或⾰新,增加营收。

然⽽,⾼喊转型的⼤军中只有寥寥⽆⼏的成功者,中国商业环境前所未有的变化速度似乎将所有企业都领到了⼀个新的⼗字路⼝。

⼤部分传统企业或许都陷⼊了不知所措的境地,互联⽹科技公司⼤概也是在“摸着⽯头过河”。

潮起潮落的历史经验,总是不断提醒我们:任何潮流,既蕴含新⽣事物强⼤的⽣命⼒和潜在商业价值,⼜容易在涌动中吹起泡沫,形成陷阱,引盲从者折戟。

下⾯就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常遇到的陷阱分析⼀⼆,与⼤家共同探讨。

⼀、战略陷阱:数字化解决⽅案作为新增长点放眼企业界,有太多的企业热衷于把提供数字化解决⽅案作为未来的重要业务和新增长点,这是极⼤的战略定位上的误区。

⼀些传统上提供信息化解决⽅案的企业,摇⾝⼀变,开始兜售数字化解决⽅案。

如⽇中天的互联⽹企业,⾃认为只要通过并购、合作等⽅式把触⾓伸向实业界,假以时⽇便成为某领域数字化解决⽅案的专业提供者。

垂直领域的企业,尤其是⾏业领先企业,⾃认为在推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可以积累起⾜够的数字化转型技能、专业⼈才和管理经验,将来完全有能⼒向本产业甚⾄跨产业的各类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解决⽅案。

若⼲年前,ERP风潮涌动之时,⼜何尝不是如此景象。

对于多数企业,⾯对热潮,重要的不应是去把提供数字化解决⽅案作为未来新的业务和增长点,⽽⾸先要做的是努⼒实现⾃⾝的业务数字化——以数字化理念、⼯具和⽅法等改造企业的现有业务,提⾼业务运作效率,增加业务附加值,更为出⾊地满⾜顾客的需求,充分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

然后,企业可以适度考虑推进数字化业务——把汇集海量数据及分析数据得到有价值的结果作为新业务,在向客户提供数据及分析结果中获得增长。

这会是部分企业的新业务,但对多数企业来说,这未必能形成规模⼗分庞⼤的新业务。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十大误区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十大误区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十大误区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自身的信息化建设。

但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仍有很多企业存在一些误区,导致信息化建设效果不佳,甚至失败。

下面,我们来分析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十大误区,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信息化建设。

一、误区一:跟风盲从一些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容易盲目跟风,盲从潮流,将自身真正的需求置于后位。

这样很容易导致企业信息化建设与自身实际需求不匹配,浪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二、误区二:重量级系统一把抓一些企业总是追求完美,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想要实现一步到位,就想要集成所有的系统。

但是在这过程中,企业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系统的个性化设置和维护、系统之间的兼容性等等。

三、误区三:对人员能力估计不足一个信息化系统,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但是,在实际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很多企业往往对人员的技术能力进行了过高的估计,导致出现很多技术繁琐的问题,进而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四、误区四:过于崇信某些品牌品牌的知名度成为了企业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企业也往往盲目崇信某些品牌,而忽视了自身公司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这样就难以选择最优的信息化方案。

五、误区五:过早规划未来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企业很容易过早规划未来,只考虑自己虚拟的未来需求,而忘记了当下的实际需求。

这样往往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困扰,甚至增加了建设成本。

六、误区六:过分追求标准化一些企业往往过分追求标准化,希望能够在信息化建设中实现标准化,以达到降低操作复杂性和建设成本的目的。

但是,实际上,这样也会影响信息化建设的效率和建设周期。

七、误区七:对外部环境评估不足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很多企业总是忽视了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只放眼于自身内部的情况。

这是一个很危险的误区,因为一个信息化系统必须要与外界互联互通,否则就无法充分发挥系统的作用。

八、误区八:信息化建设目标不清晰很多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缺乏明确的目标。

三方面分析企业信息化建设容易存在的误区

三方面分析企业信息化建设容易存在的误区

三方面分析企业信息化建设容易存在的误区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网络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企业品牌实现可持续化发展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生产、销售、服务各环节的核心支撑平台,并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的不断深入显得越来越重要,未来甚至许多企业就是只依靠信息化建设而生存。

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企业的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往往通过纸张打印传递信息,不但效率偏低,不易于数据的保存和传递,而且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将为企业带来快捷、高效、智能的新型管理模式。

即为企业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又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降低成本的消耗。

使管理者能时时掌握企业动态,掌控企业的发展方向。

企业信息化建设为企业带了新的活力,但是企业在制定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方向的过程中,往往存在误区。

误区一:认为一款软件便可以解决企业信息化建设。

中小企业的实现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往往认为一款软件便可以解决企业信息化建设,花高额的费用购买大型软件公司的一款不知道适合不适合自己企业的定制软件或非定制软件。

在企业中运行一段时间发现,一款软件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要其他软件的配合,然后不得不继续花高额的费用购买配套软件,这样导致企业实现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花费高额的费用,但是也未实现真正的信息化建设。

误区二:中小企业认为大型软件公司开发的软件更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中小企业往往盲目购买大型软件公司开发的企业管理软件,殊不知大型软件公司开发软件成本过高,比较适合大型的集团企业,并不适合中小企业的实际需要。

盲目的购买大型软件公司的企业管理软件只会导致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

误区三:盲目购买非定制的企业管理软件。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每个企业存在的问题各不相同,购买非定制的企业管理软件,并不能解决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购买适合自己企业需要的定制管理软件,才是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实际问题的唯一出路。

企业经营中的十大陷阱_创业人生

企业经营中的十大陷阱_创业人生

企业经营中的十大陷阱用手机看了一篇文章,《专家称中国最快XX年成高收入国家中等收入陷阱多》,文章总结了十个“中等收入陷阱”。

原文如下:中国当前存在十大挑战,包括:一是避免“转型陷阱”,抓住转变增长方式的历史机遇;二是防止“拉美陷阱”,实现“包容性增长”;三是跨越“福利陷阱”,保持社保制度与经济增长同步发展;四是绕开“城市化陷阱”,保持城市化与经济水平同步发展;五是注意“资产泡沫陷阱”,保持经济健康发展;六是克服“老龄化陷阱”,保持经济稳步增长;七是防止“金融陷阱”,金融改革应慎之又慎;八是小心“美元陷阱”,确保国民经济安全;九是谨防“捧杀陷阱”,韬光养晦不当头;十是超越“民主陷阱”,保持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

家、国、天下,国是大家,在即将富裕起来的时候,要面对这十个诱惑,那么对于我们小家,我们的工作中,是不是也会面临同样的陷阱呢,我仔细总结了一下:1、转型陷阱:业务做得优秀,然后转变成为中级领导,是否能适合角色转换,从执行带头人转换为发令员的角色定位是否准确。

很多人在企业中苦干多年,一旦被重用不足一年就不得不黯然离开,落得个“不堪重用”的骂名,就是转型失败。

2、拉美陷阱:这个词有一点陌生,我查了百度才知道,本意主要是指两级分化,盲目的加快城市化进程。

我觉得用“过犹不及”来形容更加恰当,就是创业初期,看到人家企业成功以后照抄照搬,全部copy,不去分析自己的企业发展到什么程度,是一种极端的行为,最终的结果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3、福利陷阱:这类错误一般是性格豪爽,业务出身,刚刚起步,尤其曾经做过职业经理人的老板容易犯。

他们因为曾经替别人花钱,所以一点不心疼,不管是对对手还是对下属,都是百分百的满足,生怕人家对自己有一点的不满意。

所以行为惯性导致一旦做了生意,也是不计成本的尽量为员工提供一流的福利待遇,不是雇人办事,而像是求人办事。

这样的企业没什么生命力,最终是一拍两散的结果,企业健康的可持续性发展,才是对那些忠诚员工最好的福利。

企业信息化建设误区与解决方案探究

企业信息化建设误区与解决方案探究

企业信息化建设误区与解决方案探究文章从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三个方面误区,进而提出进行信息化建设的终极目标是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的观点,并提出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误区;解决方案一、企业信息化的涵义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一系列现代化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从内容上看,企业信息化主要包括企业产品设计的信息化、企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企业产品销售的信息化、经营管理信息化、决策信息化以及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养等多个方面。

二、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误区(一)企业结构、管理思想的变革。

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思想与企业信息化的要求不相适应。

企业信息化不仅仅是单纯在企业中运用信息技术,更重要的是要对企业进行重组以建立一套符合信息化要求的经营管理体制,企业信息化首要的是对企业结构、管理制度的一次革命。

(二)人才的认识。

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和企业流程密切相关。

CIO是随着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集成而出现的统一的信息部门的高层管理者,他们通过指导信息技术的利用,支持公司的目标。

他们具备技术和业务过程两方面的知识,具有多功能的观念,是将组织的技术调配战略与业务战略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管理者。

(三)信息的运用。

信息的重要价值在于运用,而运用好、管理好信息才是企业决胜市场的关键。

企业由于自身信息应用能力的限制,往往低估了信息的作用,这又导致企业对信息化的不正确理解,典型的表现是:企业将资金大量投入技术设备或系统工程的建设,而不知道如何才能提高竞争力,真正体现信息的价值。

三、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解决方案针对上述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误区,为实现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战略目标,应进一步明确进行信息化建设的终极目标是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及对策:(一)坚持企业“一把手”领导下的全员分工负责制。

10大管理陷阱(管理学)

10大管理陷阱(管理学)

10大管理陷阱1.光环效应一个人的某种品质,或一个物品的某种特性一旦给人以非常好的印象,在这种印象的影响下,人们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个物品的其他特性也会给予更好的评价。

而在管理中,管理者很容易因为一个人的某项突出优点而对其缺点无意的忽视。

2.不值得定律不值得定律最直观的表述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

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事情,往往会持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

不仅成功率小,即使成功,也不会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想要让员工努力工作,首先让他们认同你的工作,如果只是简单的执行,效率会很低。

3.酒与污水定律酒与污水的定律意思是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里,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

显而易见,污水和酒的比例并不能决定这桶东西的性质,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就是那一勺污水,只要有它,再多的酒就成了污水。

团队中的老鼠屎不管多么优秀,都会坏了一锅粥,要及时清除。

4.格雷欣法则400多年前,英国经济学家格雷欣发现了一有趣现象,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实际价值较高的货币,即良币,必然退出流通——它们被收藏、熔化或被输出国外;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即劣币,则充斥市场。

人们称之为格雷欣法则,亦称之为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一般人才对优秀人才的驱逐,也值得管理者警惕。

5.彼得原理彼得原理是管理学家劳伦斯·彼得根据千百个有关组织中不能胜任的失败实例的分析而归纳出来的。

其具体内容是:‘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

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原理。

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无法胜任;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官员,而无所作为。

管理者对于员工的提拔,要考虑到员工能否胜任,而不是过去他表现是否良好。

6.肥皂水效应美国第30任总统约翰·卡尔文·柯立芝提出肥皂水效应:将批评夹在赞美中。

找出公司十个坑人之处

找出公司十个坑人之处

公司是由人们组成的社会组织,在商业竞争的大环境下,有时会采取一些坑人的策略来获取更多的利益。

下面是十个常见的坑人之处,以及相关的参考内容。

1.虚假广告与宣传许多公司会通过夸大产品功能、效果或者虚假宣传来吸引消费者。

消费者在购买之前应注意查阅产品的说明和评论,以免上当受骗。

2.高额费用与隐藏费用一些公司可能会在合同中隐藏一些费用,或者将费用设置得过高。

消费者在签署合同或者购买产品前应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并了解其中的所有费用。

3.售后服务不到位有些公司在销售产品之后,对于售后服务缺乏重视。

消费者在购买产品前应咨询其他用户的服务体验,并选择有良好售后服务的公司。

4.欺诈行为一些公司可能会采取欺诈手段,例如伪造文件、签署虚假合同等。

消费者应该保护自己的权益,避免与有欺诈行为的公司打交道。

5.低质量产品有些公司为了节省成本,可能会生产低质量的产品。

消费者在购买前应仔细检查产品的质量,并选择可靠的品牌和供应商。

6.不充分的产品说明与售后沟通一些公司可能会提供不充分的产品说明,或者在售后沟通中避重就轻。

消费者应要求详细的产品说明,并与公司建立明确的沟通渠道。

7.不公平的竞争行为一些公司可能会采取不公平的竞争行为,例如通过低价垄断市场、恶意诋毁竞争对手等。

消费者应支持公平竞争,避免与不诚信的公司合作。

8.不尊重隐私权一些公司可能会滥用用户的个人信息,例如未经授权收集或者泄露用户的个人信息。

消费者应选择信誉良好的公司,保护自己的隐私权。

9.虚假承诺与欺骗性销售策略有些公司可能会以虚假的承诺来吸引消费者,例如承诺高回报、免费赠送等。

消费者应保持警惕,谨慎对待过于夸张的承诺。

10.不履行合同约定某些公司可能会违反合同约定,不按时交付产品或者不履行其他承诺。

消费者应保留相关证据,并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最后,消费者在选择合作的公司时要警惕上述坑人之处,通过调查研究和询问其他用户的经验,选择值得信赖和专业的公司。

合理的消费决策和明智的选择可以避免掉进这些坑人的陷阱中。

【推荐下载】解析管理信息化的陷阱

【推荐下载】解析管理信息化的陷阱

[键入文字]
解析管理信息化的陷阱
管理信息化是信息化事业中的一块台地,不易耕耘,同时信息化又是一种商业活动,涉及到利益相关者,因此舆论导向会各执一端。

本站为您搜集整理了解析管理信息化的陷阱,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解析管理信息化的陷阱
 管理信息化是信息化事业中的一块台地,不易耕耘,同时信息化又是一种商业活动,涉及到利益相关者,因此舆论导向会各执一端。

但从企业管理的立场上来说,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有规则、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而全面的信息化又不单是一项技术手段的应用,是企业管理上的一次变革。

信息化征途修远,充满天、人布下的各种陷阱,理想的彼岸似近又远,企业只有坚持正确的航向,保持警惕,才能有所作为。

下文就管理信息化中出现的问题,归纳为十大陷阱,浅做分析。

其中所涉的情况不能按号对座,只是泛泛而谈。

 1. 简单化思维性陷阱:数字化就是先进的,体现三个代表精神
 在最讲整体思维,最重视全局的国度里,面对计算机的应用时却出现了另一个极端性思维:只要是数字化的,就是好的、先进的,不管是做机器的还是做贸易的,万般皆下品,唯有数字高。

而在信息化的盛典之下,我们常常拿着手持的数字设备走在拥挤不堪的、慢如蜗牛的城市高速上,品尝着科技带来的便利,毕竟在汽车里,笔记本电脑移动上网的网速要比都市的车速快呀。

同样地,我们车间的数据都是用电脑来管的,只是机器是不用电脑来管的。

1。

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十大风险及防范策略

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十大风险及防范策略

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十大风险及防范策略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探索的过程,面临诸多风险,已有很多前车之鉴。

本文对这些风险及其防范策略进行概要分析。

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风险包括:战略风险:信息化系统必须能够支撑企业发展战略。

如果不匹配会造成巨大风险,例如企业在并购之后信息化管理跟不上,则对被并购企业的管控会存在很大难题。

组织风险:信息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需要得到企业各级一把手的大力支持。

如果高层不重视、不参与,业务部门不支持,或者信息化部门的级别太低,有职无权,信息化建设难以取得实效。

技术风险:信息化建设需要选择开放、统一的系统架构。

如果企业信息系统平台不统一,则可能导致巨大的重复投资。

投资风险:信息化建设需要持续投入,如果企业没有资金的保障,信息化建设只能是空谈。

需求分析与规划风险:企业在信息化系统实施前,需要准确把握需求,进行流程梳理与优化,进行信息化整体规划,确保规划合理并能够落地。

任何一个环节把握不好,都可能全盘皆输。

集成风险:很多企业已经建立了不少“竖井”系统,单个系统功能挺深入,但系统之间的集成很困难,带来很大的集成风险。

企业可以选择一个大厂商的多个已经可以集成的产品,或者在选型的时候,将实现信息集成作为先决条件,也可以将多个产品打包进行选型,要求IT 厂商实现做好集成方案。

同时,企业也应当考虑建立信息集成平台。

选型风险:产品选型需要结合实际需求,选择开放、可配置、可扩展、架构先进、已具备集成接口,符合行业特色的产品,选择行业经验丰富的实施团队。

但是如何进行实际操作,仍有很大风险。

例如,厂商往往在售前派出行业经验丰富的售前顾问,而售后的实施顾问,尤其是项目经理则不具备专业能力。

售前承诺的一些功能,实际上软件系统并不具备等等。

实施风险:在信息化系统的实施过程中,会面临二次开发、信息集成、业务部门配合、实施人员更替,实施拖期,需求变更、老数据导入等诸多风险。

维护风险:由于企业不断发展变化,需求也不断变化,如果不进行持续维护、二次开发和升级,就会面临信息系统不再适用的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十大陷阱
管理信息化是信息化事业中的一块“台地”,不易耕耘,同时信息化又是一种商业活动,涉及到利益相关者,因此舆论导向会各执一端。

但从企业管理的立场上来说,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有规则、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而全面的信息化又不单是一项技术手段的应用,是企业管理上的一次变革。

信息化征途修远,充满天、人布下的各种陷阱,理想的彼岸似近又远,企业只有坚持正确的航向,保持警惕,才能有所作为。

下文就管理信息化中出现的问题,归纳为“十大陷阱”,浅做分析。

其中所涉的情况不能按号对座,只是泛泛而谈。

1. 简单化思维性陷阱:数字化就是先进的,体现“三个代表”精神
在最讲“整体思维”,最重视“全局”的国度里,面对计算机的应用时却出现了另一个极端性思维:只要是“数字化”的,就是好的、先进的,不管是做“机器”的还是做“贸易”的,“万般皆下品,唯有数字高”。

而在信息化的“盛典”之下,我们常常拿着“手持的数字设备” 走在拥挤不堪的、慢如蜗牛的城市高速上,品尝着科技带来的便利,毕竟在汽车里,笔记本电脑移动上网的“网速”要比都市的“车速”快呀。

同样地,我们车间的数据都是用电脑来管的,只是机器是不用电脑来管的。

2. 口号化与运动化陷阱
3. 买方决定性陷阱:系统选型就是软件向“我看齐”
处理一些管理系统或管理问题,有点像“看病”。

这不是个“民主和尊重”的问题,是个专业的“是非”问题,在此问题上,企业往往迷恋于“自己主义特色”,滥用“上帝(客户)的权威”,甚至另立标准,在“不伦不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而绝大多数企业的坚强意志就是“请你们向我看齐”。

这样做的一个后果是:一个严肃的、专业的管理问题成了讨价还价的交易。

厂商为了“交合”,也采取迎合的态度,这是造成信息化实施失败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

4. 崇拜性陷阱:ERP=企业的共产主义
信息化的管理系统,无论是叫什么名堂,实质都是“资源管理”,是一种“协同、计划、执行、记录、分析、控制与改进”方面的手段或是方法,上了ERP也不等于企业就“高枕无忧”了,它只解决了个“巧妇做饭”的问题,至于是否有“米下锅”不是它解决的。

有些企业和一些老板们都曾为信息化激情燃烧过,向外炫耀过“我们上了ERP”,可过了一年就再不提起这个茬了,因为企业经管理效益和水平不会在上了ERP的一夜之间获得极速提高。

5. 管理取向性陷阱:单纯技术化
在信息化这个圈子里,没人敢谈“管理”,只能谈“模块和接口”,因为管理都在系统中了,这个行业的经理个个都是“管理大师”,讲“流派和案例”会把你讲得“无地自容”,所以,对于管理问题,在信息化的时候,它已经是一个令管理者不懂的新生事物了:系统技术结构、应用架构、开发环境、数据字典、实施上线等等,企业为此大动干戈,重组流程和组织,其宗旨就是“让系统跑起来”,而不问往哪儿跑?为何而跑。

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企业不知道自己还有什么别的“中心工作”和管理弱点需要提上日程。

6. 局部导向性陷阱:ERP是以财务为中心的
一个企业的系统,其复杂性和深层价值在于对业务或运营及决策方面提供不可替代的
支持,这也是ERP系统的卖点。

可是,绝大部分企业和厂商仍然坚持ERP是以财务为中心的观点,把一个庞大的资源管理系统降低为一个部门级的做账核算和报表系统。

这不仅降低了产品价值,还给系统实施带来了许多额外的麻烦,如一些企业由财务部主刀ERP的选型和实施,在系统与用户之间需求不一时,做一些基于部门考虑的二次开发,从而导致了延长实施周期和系统整体性遭到破坏的结果。

7. 战略缺失性陷阱:盲目化
信息化是为何而生、而长、而用的?上系统的企业似乎从未考虑过这个问题,有钱的企业上了系统,就像停留在公海的“航母”,毫无目标地漫游在商海中,无钱的企业,对这些“豪华型的家俱”顿生羡慕之情,似乎只要“管理+IT”了,就能实现目标了。

上了系统像是企业找了个“家庭保姆”,而不是“家教”。

信息化中的企业战略上的盲目性导致企业的IT投入不是投资,而是“沉没成本”。

没有战略目标的信息化是由于企业奉行先有结论的“命题作文”,从外部凑足了理由来推进信息化,而不是从内部因素的论证中引发需求,其信息化的结果,就像办公楼的一次装修。

8. 管理行为短期化陷阱:效益至上
做事急功近利,缺乏长远打算,这是我们的常态,企业也把这种思想带进了信息化中。

一个企业内部的管理系统,增加的是企业的长期内功,怎可能让它“立竿见影”去产生“真金白银”呢?即使是节约的成本也是一种长期的趋势,若要从财务报表和账簿中核算出ERP 的“效益”数据,那还不如别上了,因为节省的那点“资金占用成本”比之于不断的巨额“投资”,真是得不偿失!我们也一直热衷于研算ERP的效益指标,但至今还没有发现什么重大的“指数”效应。

9. 理念性陷阱:工具化
没有人反对软件或一个系统是个工具的说法,但是完全庸俗化的“工具论”却是个美丽的错误。

新的科技手段,其本身就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计算机更是一种“文化”的产物。

技术在被我们所用的时候也在规劝和改造我们的“自大和无知”, IT就是一种文化,你不难发现,一个公司上了一个带有BBS功能的OA系统之后,你就会发现,它不再工具了,还可能是公司的“政治”了。

工具论的有害性在于:对系统缺乏科学的尊重,违背管理和规则,管理者可以“随心所欲”、“左右逢源”,必要时以牺牲或修改系统功能为代价,以满足管理者的“舒服”感觉。

10. 主体性陷阱:依赖性
有了系统之后的人的价值是什么?IT 的含义就是“减员”,这没有疑义,但存活下来的人应该做什么?系统与人的关系如何?面对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人的主体性因素的缺席所产生“依赖性和懒惰性”。

典型的情况是过于迷恋“商业智能”,把商业智能当成“算命先生”或是产生商业策略的机器,我们不怀疑科技带来的理想前景,但由这种依赖思想所产生的后果是降低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忘记了人是机器的主人这样一个管理原理。

市场可以迅速地回归理性,但存在于我们自身方面的思想、习惯及利益方面的隐蔽性陷阱可能长期存在并无法根本消除,故在此列出,以资提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