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8课《观潮》教学设计3

合集下载

《观潮》的教学设计方案(精选4篇)

《观潮》的教学设计方案(精选4篇)

《观潮》的教学设计方案(精选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应急预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书信、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观潮》的教学设计方案(精选4篇)《观潮》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八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课文《观潮》的基本内容,了解其文学背景和创作特点,如作者如何运用古典诗词的写作手法,以及其独特的描写视角。
2.学会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观潮》进行深入解读,如从字词、句子、段落等不同层面进行分析,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意图。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提高他们的分析理解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设计以下话题:
1.课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
2.你是如何理解作者通过观潮所表达的哲理?
3.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有哪些?它们在表现主题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对不理解的词句进行查阅和讨论。
2.逐段分析课文,重点讲解生僻词汇、句式结构、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理解古文的表达方式。
3.结合课文内容,讲解作者如何运用生动的描绘和独特的视角表现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使学生领会到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深层含义。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将运用问题驱动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首先,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钱塘江大潮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大潮的壮观景象。然后,我会提出以下问题:“你们听说过钱塘江大潮吗?它为什么能吸引古往今来无数游客和文人墨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观潮》又是如何描绘这一自然奇观的呢?”
-通过角色扮演或朗诵,让学生亲身体验文言文的韵律美,提高他们对古文的兴趣。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分析课文的一部分,然后进行汇报交流,共享学习成果。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三、简介 南宋观潮 盛事和作者。
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 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 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狂热。本文描写的水军演习、弄潮表演以及观潮情景,既衬托了钱江涌潮的奇伟壮丽,又共同组成了南宋都城生活的风景画、风俗画,表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
投影显示标题、作者。
作者周密,字公谨,号草窗。原籍济南,后迁吴兴(今属浙江)。南宋文学家。宋末曾做过义乌县官等职,宋灭之后不再做官。他的诗文都有成就,又能书画。《观潮》选自《武林旧事》,是他进入元朝后所写。
四、整体感知。
1.声屏显示课文朗读录音、画面。
2.检查预习。
பைடு நூலகம்彩屏显示: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五、目标完成过程。
1.课文共四段,请概括每段的段意。
明确:第一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第二段写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第三段写弄潮健儿的英姿。第四段写观潮人众之多。
2.朗读并逐段翻译课文。
显示第一段文字,教师范读此段并指名翻译。
显示第二段文字,指定一小组齐声朗读后再指名翻译。
显示第三段文字,全班齐读 后再指名翻译。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课题
本学期总第课时
本单元第课时
日期
课型
讲读
主备人
复备人
教学目标
1.读难生字字音,掌握"方""城""倏尔""文""溢目""江干"等常用词的意思,疏通文意。
2.整体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8观潮》教案(3).docx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8观潮》教案(3).docx

《观潮》1、课程标准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2、教材分析《观潮》是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在单元提示屮已明确指出:学生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

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观潮》是全文着眼点在“潮”上, 立足点在“观”上,用镜头摄像的笔法分别写出潮来Z状,演兵之形,弄潮Z势,观潮之盛。

这篇文章通过正侧面描写结合,白描与细描相结合,写景与记事相结合,较好地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奇伟壮丽,又展现了南宋都城的风景画、风俗画,表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 也流露了作者在南宋王朝灭亡之后对过去生活的留恋之情。

3、中招考点中招不作要求。

4、学情分析在七年级里,学生已学习了近十篇文言文,还阅读了一些课外文言短文,学生对文言知识和文言文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

二、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能说出文章思路和主要内容。

2、通过研读课文,说出文章精彩场面。

3、通过品读课文,说出文章语言运用的妙处。

三、评价任务1. 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诵读课文,圈点勾画有用信息,能说出文章思路和主要内容。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品读语言,能总结出文章精彩的地方。

3.针对目标3,设汁一个活动:通过反复阅读,能说出语言的妙处。

四、教学过程学习目标教学活动评价要点要点归纳i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2、研读课文,感知精彩场面。

学习目标自学指导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朗读课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

小组交流讨论。

自学检测理清思路第一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

潮来之状一一雄伟壮观第二段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

演习之形一一精彩动人第三段写弄潮健儿的英姿。

弄之势一一勇敢矫健第四段写观潮人涌如潮。

观潮之盛——盛况空前自学指导二:研读课文,感知精彩场面,组合作讨论交流下列问题。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8课《观潮》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8课《观潮》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8课《观潮》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8课《观潮》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1注:此教案仅供参考。

第一部分:教学背景分析1. 教学对象本课是初中阶段的八年级学生,是在语文方面基础相对扎实的学生。

2. 学情分析学生在读到《观潮》这篇文学作品时,首先先于认识它是一篇类似散文的文学作品,其次,他们需要学习一些新的文学知识和文学运用技巧。

然而,由于这篇文学作品涉及到的现象和道理较为深奥,因此可能会出现一些困惑,比如“何谓‘静水流深’?”等等。

3. 教学目标通过此节课的教学,希望能够使学生实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目标:(1)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也就是深奥的“静水流深”亦或是“波澜不惊”等等。

(2)学习相关的文学知识和文学运用技巧,同时也尝试着自己仿写文学作品,以便拓展自己的文学素养。

(3)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乐观的态度,尤其是做到“不为失败所惧”的品质。

(4)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素养。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1)主题思想:观潮(2)写作特点:描写细致,语言生动(3)文学知识:感恩、阳光心态、拟人、照应、音景交融等等。

2. 教学目标(1)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静水流深、波澜不惊,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乐观的态度;(2)熟悉本文的写作特点,如描写细致、语言生动等等,从而更好的进行仿写和自我提高;(3)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文学知识和文学运用技巧,如感恩、阳光心态、拟人、照应、音景交融等等,从而更加全面的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4)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从而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3. 温馨提示在进行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课节教学的基本要素,以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引入课文之前,可以通过询问让学生将自己刚刚学习的一些知识和已经掌握的文学知识告诉大家。

在课程过程中,还可以采用举例法、拓展法、智辩法等等进行互动交流,共同探讨和解决语文学习的难点和疑惑。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8课《观潮》教案范文(精选5篇)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8课《观潮》教案范文(精选5篇)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8课《观潮》教案范文(精选5篇)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8课《观潮》教案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8课《观潮》教案范文(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8课《观潮》教案1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认真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钱塘江大潮在“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不同景象及特点,从而认识到钱塘江大潮是汹涌澎湃的天下奇观。

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潮汐”的成因及相关知识。

情感目标:使学生在钱塘江大潮的震撼中,陶冶身心,从而激发学生对钱塘江大潮、乃至祖国的大好河山、锦绣风光的无比热爱。

技能目标:引导学生能深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段。

学着按时间写作的办法仿写片段《雷雨》。

教学重点:1.使学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雄伟壮观。

2.理解并主动积累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言,并读出感情。

教学难点:1.使学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雄伟壮观。

2.仿写一个片段《雷雨》。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爱旅游吗?哪些地方的景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大家能用平时积累的语句来描绘这些令自己难忘的景象,真不错,老师也积累了一段与大家一起分享。

师深情背诵课文第三段。

3.出示课题,齐读。

二、整体感悟:1.同学们听了老师的诵读,对钱塘江大潮留下了什么印象?2.请同学们也来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划出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反复读读,推荐给同桌。

3.师按学生回答归纳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

4.交流学生喜欢的语句,及时纠正读音。

并让学生说喜欢的理由。

三、精读课文:1.钱塘江大潮为什么会被称为“天下奇观”。

(并板书)我们一起去看看。

2.指名读课文第二段,你读懂了些什么?师归纳板书:江面平静,人山人海、昂首东望。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教案新人教版

28《观潮》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八年级语文上册 28《观潮》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28《观潮》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8.观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周密的文学常识。

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过程与方法1、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品味文中优美意境。

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2、深入体会课文语言精练、形象生动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2、深入体会课文语言精练、形象生动的特点。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13课《观潮》。

(齐读课题)教师提问课文写的是什么潮呢?(板书:钱塘江潮)教师介绍:钱塘江是浙江省最长的一条河流,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天下奇观)(解释“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有什么不同)。

二、走进作者:周密(1232—约1298),字公瑾,号草窗,南宋文学家。

祖籍山东济南,金兵入侵,他南渡流寓浙江吴兴,又自号弁阳老人、四水潜夫。

宋末曾任义乌(今属浙江)县令。

宋亡之后,隐居不仕,从事著述。

他能文善词,是南宋末年有名的词人。

其词格律严谨,清丽工巧,偏重形式美。

其诗文亦佳。

周密一生著作颇丰,著有《武林旧事》《齐东野语》《癸辛杂识》《草窗韵语》等。

知识链接《观潮》写的是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

钱塘江是浙江最大的河流,全长400多公里,流经杭州,在杭州湾入海。

由于江道狭窄,水势受阻,海潮倒灌,便形成了“钱塘潮”这一自然奇观,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

“观潮”遂为古今盛事。

三、预习检测:1、注音或写字:每岁京尹.()艨()艟() shū( )尔一舸.()善泅.()倍穹.()珠翠罗qǐ( ) sù( )迎而上 Jiù( )赁()看幕如lǚ( )平地鲸波万rèn(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沃:(2)倏尔黄烟四起倏尔:(3)人物略不相睹略:(4)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穹:(5)珠翠罗绮溢目溢:(6)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既望:(7)方其远处海门方:(8)如履平地履:(9)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为:逝: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放录像(潮来时一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教案5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教案5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教案5篇Lesson 28 "watching the tide" teaching plan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教案5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观潮模板通用版2、篇章2:观潮文档(通用版)3、篇章3:观潮模板规范版4、篇章4:观潮模板通用版5、篇章5:观潮模板标准版篇章1:观潮模板通用版(一)吟诵古诗,导入新课:1.同学们,古代诗人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也曾经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

(评析:古诗的引入,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人赞美钱塘江大潮的诗句,知道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颂,同时,为学生营造出了一种浓郁的学习语文的氛围,让孩子们能够在一点一滴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2.课件出示:引导学生体会“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观”字各是什么意思?(评析:让学生体会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是不一样的,从而感受到中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同时,也夯实了学生的基础知识。

)(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1.自由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争取做到把字音读准确。

3.全班齐读生字和新词。

4.全班共同交流生字中比较复杂的字形和容易读错的字音。

八年级语文上第28课《观潮》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

八年级语文上第28课《观潮》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

《观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顺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本文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摹状的写景方法。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争做时代的弄潮儿。

【教学重点】精彩的场面描写,精巧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摹状的写景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看过涨潮的壮观景象吗?下面请观看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的“钱江涌潮”(课件展示“钱江涌潮”及观潮盛况)。

同学们,钱江涌潮从海宁角度看最为壮观。

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海宁涌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势如万马奔腾;云移至岸,浪卷轰雷,卷起“千堆雪”。

双龙相扑“碰头潮”、白练横江“一线潮”、蛟龙脱锁“回头潮”和月影银涛“夜半潮”,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客。

让我们去感受钱江涌潮吧!二、介绍作者和背景1.请学生介绍作者,教师补充。

周密(1232—约1298)南宋文学家。

家公谨,号草窗、四水潜夫等,原籍济南,后为吴兴(今属浙江湖州)人。

宋末曾任义乌令等职,宋亡不仕,以歌咏著述自娱。

其词讲求格律,与吴文英(梦窗)并称“二窗”。

他工诗能文,亦善书画。

著有《草窗韵语》、《草窗词》、《武林旧事》、《癸辛杂识》等。

此篇选自《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一书写于宋亡之后,书中缅怀先朝旧事,感慨世事盛衰无常,记载南宋岁时风俗、市井娱乐与游观之盛。

2.介绍背景。

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

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

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

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人们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狂热。

三、初读,整体感知,通文意1.请同学听配乐朗读。

听准字音和节奏,初步感知语言美,感受钱塘江大潮的气势。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3.四人一小组,将自己不会翻译的词、句在小组内讨论、探究,仍解决不了的可等会儿再提出。

初二上册语文《观潮》教案(3篇)

初二上册语文《观潮》教案(3篇)

初二上册语文《观潮》教案(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同学理解并把握系统的学问。

写初二上册语文《观潮》教案需要留意哪些格式呢。

以下是我整理的初二上册语文《观潮》教案(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 初二上册语文《观潮》教案《观潮》在文中,不但运用比方、形容、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忱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怪。

这样直接描写和间接烘托将钱塘秋潮这一天下奇观,生动形象的呈现在读者面前。

其次篇: 初二上册语文《观潮》教案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

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

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

宽敞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江面很安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覆盖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矗立在江边。

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大家仰头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似乎闷雷滚动。

立刻人声鼎沸,有人告知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如同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犹如山崩地裂,似乎大地都被震得抖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照旧风号浪吼。

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安静。

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第三篇: 初二上册语文《观潮》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同学边读书,边抓住有关描写潮水的词句,通过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来想象画面,从而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奇妙壮丽,并鼓舞同学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沟通。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8课《观潮》教案3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8课《观潮》教案3 (新版)新人教版

观潮●活动与探究一、说话训练假如你负责海宁市有关钱江潮申报“世界遗产”一事,由你起草申请报告,你打算从哪些方面谈起,申报理由是什么。

模拟申报会,组织同学发言。

二、写作训练请你展开想像,把文中的四幅画面改写成四个场景描写的片断,用第一人称改写。

三、开放探究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右溪记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以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

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荒秽,俾为亭宇。

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bì,增添,补助)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1.为加粗的字注音。

徘徊铭彰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①南流数十步合营溪②悉皆怪石③植松与桂④遂命之曰“右溪”3.开发右溪的价值何在?请选原文的句子回答。

4.全文可分两层,如何划分?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段):。

第二层(段):。

参考答案:1.pái huái mínɡzhānɡ2.①江合②全都③种植④就3.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4.第一层为第1自然段,写右溪的位置、特点和两岸的景色。

第二层为第2自然段,叙述整治“右溪”的价值和开发的经过,点明“右溪”名称的由来。

教学后记: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潮的特点。

1.3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2学习分析课文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大自然的壮丽景观,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1.2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2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钱塘潮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1.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钱塘潮知识。

2.朗读课文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3.理解课文内容3.1学生分段落概述课文内容。

3.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分析课文结构4.1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找出课文的线索。

5.修辞手法讲解与运用5.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5.2学生举例说明修辞手法的运用。

6.课堂讨论6.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课文中的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6.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

7.课堂小结7.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8.课后作业8.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描绘钱塘潮的作文。

8.2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进行交流分享。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钱塘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课堂氛围活跃。

3.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五、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参观钱塘江,实地感受钱塘潮的壮观。

2.邀请专家讲座,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钱塘潮。

六、教学评价1.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2.期末进行单元测试,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写作能力。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教学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教学案

,号草窗,又自号弁阳老文学家。

其一生著作颇丰,著有《武林旧事》雷霆杨诚斋..旗标随波而逝句子是:参加演习的船只众势,水助人势,使风景、民俗两者相得益彰,巧妙融合。

课文前三段描写了海潮的雄伟壮观、水军演习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2019-2020学年八上语文期末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夸张、比喻) B.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比喻)C.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引用)D.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反语)2.对下列语句理解不全面的一项是()A.直到年纪大了以后胡子才变成白色,因而显出几分慈祥可敬。

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

理解:托尔斯泰晚年实现了世界观的转变,对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否定,对国家、教会进行猛烈抨击,宣扬博爱修身,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之路,所以“阴云才消除”“悲凉之地解冻”。

B.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

理解:此句极其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托尔斯泰的眼睛具有深刻、准确的洞察力。

C.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理解:托尔斯泰批判社会的丑恶现象,遭到敌对势力的反击,一生中无法过上幸福的生活。

D.从少年到青壮年,甚至到老年,托尔斯泰一直都是长相平平,混在人群里找都找不出来。

理解:这句总结式的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平常人的外表。

3.下面文段横线处所填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过来,她已经身体,像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第28课《观潮》教案(精选15篇)

第28课《观潮》教案(精选15篇)

第28课《观潮》教案(精选15篇)第28课《观潮》教案篇1一、目标与要求1.了解钱塘江潮宏伟壮丽的景象。

2.了解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及吴中健儿超群的弄潮技术。

3.体会文中自然美与人文美相融合的特点。

4.学习文中精彩生动的语言描写。

二、教与导设计0学法指导这篇文章的语言描写既简洁又生动,学习时要体会这一特点。

文章从形、声等不同角度由远及近描摹钱搪江潮的壮丽,特别形象精确,表现了其雄豪的气概。

接着对水军操练及吴中健儿的描写,更令读者如身临其境。

在阅读本文时,要求在疏通字句的基础上领悟这些内容及特点。

o重点与难点1.文章的脉络。

第一段:从视觉与听觉两方面描写钱塘江潮的雷霆之势。

其次段:写教阅水军的奔腾分合之势。

第三段:描写吴中健儿迷人的弄潮身姿。

第四段:描写观潮者之多。

2.本文的语言特色。

.本文语言之所以生动而形象,主要在于:一。

能精确地运用动词,如“披发文身”中的“披文”,‘净先鼓勇”中的“争、鼓’等。

二、文中善用比方张等修辞方法。

如“玉城雪岭际天而来中,“玉城雪岭”是比方,“际天’则是夸张,“大声如雷霆”用了比方,“吞天沃日’则用夸张,使读者对钱塘江潮的气概犹如亲见,感受很深。

3.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课文前三段分别描写了钱塘江潮的气概。

操练水军的状况及吴中健儿的突出表现,这些都是正面直接描写。

最终一段则是从侧面描写,观潮的人越多,越是说明钱塘江潮气概的壮丽,越是说明水军操练及吴中健儿的本事高强,人人都想一睹为快。

这样,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对正面描写起了衬托的作用,使文章中心更突出,更具有表现力。

o问题与方法1.从“既望”着古人对某些日子的特别称谓。

第28课《观潮》教案篇2一、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①吞天沃日()②如履平地()③一舸无迹()④鲸波万仞()⑤珠翠罗绮()⑥艨艟数百()二、解释加粗的虚词①浙江之潮________ ②方其远出海门________③以此夸能________ ④舞刀于水面________三、解释下面加粗的词①略不相睹________ ②弄旗、标枪________③吴儿善泅________ ④披发文身________⑤溯迎而上________ ⑥鲸波万仞________⑦僦赁看幕________ ⑧席地不容________四、翻译下面的句子①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八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设计

八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设计

八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观潮》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钱塘江大潮的赞美之情。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词语。

分析课文的结构特点和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仿写练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增强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体会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词语。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结构特点。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大潮的壮观景象。

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感受到了什么?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勾画出自己认为精彩的语句。

提问:请大家分享一下你们认为精彩的语句,并说明原因。

3.课堂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

提问:课文中的哪些描写让你感受到了大潮的壮观?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大潮的赞美之情的?4.生字词教学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正确读写。

提问:请大家分享一下你们认为难写的字,并说明原因。

5.修辞手法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提问:请大家找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说明其作用。

6.仿写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仿写一段描写大自然的文字。

提问:请大家展示你们的仿写作品,并相互评价。

提问:请大家谈谈对本节课的收获。

8.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再次阅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读后感。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生字词教学、修辞手法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观潮》的内容。

在仿写练习环节,学生运用了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了写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关注和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潮》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钱塘江潮雄伟壮观的景象,激起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思想情感。

2、品读赏析,感受文章自然美与人文美相结合的特点。

3、研读体会本文精练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点
感受文章自然美与人文美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精练生动的语言。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仙李白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

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庶民,都要先睹为快。

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盛。

现在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

南宋定都临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

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今天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下这番盛况吧。

二、朗读课文、感知大意
1、朗读课文。

2、理解字词,领会课文大意。

“望”是古人对阴历十五这一天的称谓,“既”是已经过去的意思,“既望”是指过了阴历十五,因此是十六这一天。

类似的称谓还有“晦”(指阴历每月的末一天)、“朔”(阴历每月的初一)略:略不相睹()略不沾湿()
虽:虽席地不容闲也()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皆:皆披发文身()皆出酒食()
而:既而渐近()倏而黄烟四起()
三、研读理解课文
1、《观潮》第一句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一句大有横空出世之势,先声夺人揭示了描写对象,点明了题旨,揭示了中心,可以说集全文要义于首句。

2、古人说:“富于万篇,贫于一字。

”这说明写文章选词炼字是多么重要。

试从课文中找一些精彩恰当的词语,说说它们的妙处。

“吞天沃日”,动词“吞”“沃”极有气势。

“倏尔”一词表现了水军动作神速。

“披”“文”“持”“争”“鼓”“迎”“上”“出”“没”“腾”“变”“沾”动词蝉联而下,写出了弄潮儿生龙活虎般的形象特点,表现了动态美。

“虽席地不容闲也”的“也”,是用来加强肯定语气的助词,强调观潮人特别多。

3、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色、绘形、绘势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

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
作者从四个方面写观潮:涨潮之状,水战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

作者由远而近写“涨潮之状”。

“水战之威”是散文精彩的一笔,作者生动地描写了南宋水军演习的情景。

“弄潮之技”更让观众大开眼界。

“披发文身”写弄潮儿的外形,“溯迎而上”写弄潮儿的猛勇,“出没于鲸波万仞”写弄潮儿的矫健;“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写弄潮儿的绝技超凡。

最能表现“观潮之盛”的语句是“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

”作者以“十余里”的路途之长表现观潮场面之大,盛况空前;以“车马塞途”写看客之多;以“虽席地不容闲也”写观潮人拥挤之极。

4、为什么要写教阅水军与吴中健儿在潮头弄潮?
作者在描写了浙江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之后,又花大量的笔墨来写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和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术,使得两者相得益彰。

人借水势,水借人势;人助水势,水助人势。

这样的描写,使雄伟之上更添雄伟,壮观之上更添壮观;使自然美与人文美相互融合,相互映衬,给读者极其美妙的感受,在身临其境中受到美的熏陶。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作者如此着意刻画出人是自然的精灵,人是自然的主宰,自然风景因有了人的活动而更加精彩美丽,表现了人敢于和自然搏斗的大无畏精神。

5、据说近几年,有不少人因看钱江涌潮而丧命,是否说明只有古代的人才有如此胆识敢于弄潮争标和大自然搏斗,今人就缺乏这种斗志了?
今人用摩托车与大潮赛跑,在大潮中架船张帆,还有更多的挑战极限,征服自然的冒险活动,你能从中举例吗?(像长江漂流、飞跃壶口瀑布以及神舟6号飞天都能表明现在的我们更是具有挑战性。

)从中激起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更使我们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四、作业
1、背诵课文。

2、有能力的同学课后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