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社会学概论—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合集下载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第一章(无)第二章1 社会学:研究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2 描述性功能:那些为了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3 解释性功能: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

4 预测:要提示将来的社会事件和状态是怎样的,包括预见与对社会未来的测量双重含义。

5 规范性研究:确定预定社会目标及其达到预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与手段,以及对社会目标行动与手段的合理性可行性评价的过程。

6 社会批评:社会学参与社会的另一方面,就是对旧的思想,旧的观念和阻碍社会进步的事物,行为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克服和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

7 问卷调查:以文体表格形式向被调查者收集相关资料的一种定量研究方法。

8 实地研究又称田野调查: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9 参与观察:研究者在某种程度上置身于观察对象的环境和社会活动中,使自己成为被研究群体中的一员一种观察方法。

10 个案研究:对某个社会单位的生活全过程或关于它的某个方面的个别实力和整体相关联的一种研究方法。

11 科学实验方法: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发现证实社会现象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12 非介入性研究:它不是直接从研究对象那里收集所需资料,而是通过收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分析和探讨各种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13 定性方法: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4 定量方法: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第三章1 社会:以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2 角色:包括职位和由职位发生的权利义务以及行为规范,行为模式的总和,是由个人与社会的结合而产生出来而且比个人更具体的概念。

《社会学概论》第七章社会分层与流动解析

《社会学概论》第七章社会分层与流动解析

• (二)社会流动的类型 • 1.从流动的动因上分 • 结构性流动:由社会因素引起的、非本人意愿 的流动。 • 自由流动:由个人原因引起的。 • 2.从流动的方向上分 • 水平流动:在同一社会地位之间横向流动。 • 垂直流动:可分为上向流动和下向流动。 • 3.从流动主体分 • 代内流动:个体一生职业和社会地位的变动。 • 代际流动:两代人之间职业和社会地位的变动。
• 第二,划分标准不同: • 阶级是一元的经济标准 • 阶层可以是一元的、多元的、也可以是复 合的标准。 • 第三,存在时间不同 • 阶级是历史范畴 • 阶层是永恒范畴。
2.社会分层对人们行为的影响 • 社会分层主要影响人们的社会交往,造成 阶层隔阂。 • 交往原则——趋同性
二、社会分层标准
1.收入 2.职业 3.受教育程度 4.权力
四、我国的社会流动问题
• (二)社会流动的条件
• 1.社会因素—决定了社会流动的规模和频率 • (1)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 平。 • 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分化出新的、地位较高的 职位,并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吸引人们上向 流动。 • (2)取决于社会经济制度,它直接影响社会 流动的难易程度。 • 商品经济发达的社会中,劳动力流动受价值规 律的支配,劳动者在法律上有自由迁徙、自由 择业的权利,人为约束少,流动较多。
• 中国的社会分层以1978年为界 • 78年以前分层简单,之后复杂。 • 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 课题组 • 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 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
• • • • • • • • • • •
十大社会阶层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 经理人员阶层 私营企业主阶层 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办事人员阶层 个体工商户阶层 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 产业工人阶层 农业劳动者阶层 过渡性特殊阶层

社会学概论第十一章练习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第十一章练习及答案
多选题改革开放后中国形成了经济诱致型的社会流动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abca职业地位成为一种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地位b能力主义在社会经济地位的获得上的作用越来越大c制度和政策对社会流动仍然具有相当大的作用d政治地位成为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地位e能力主义在社会经济地位的获得上的作用越来越小文字解析
社会学概论 第十一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共 63 道题)
47.【多选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五次大规模社会流动的典型特征是(ABCDE)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得以建立 B 社会分化愈益深刻 C 社会各阶层的职业地位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升降变化 D 新的社会阶层成长壮大 E 形成了一种由十大社会阶层组成的新阶层结构 文字解析: P222 考核考点: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7.【单选题】分工理论最早的阐发者是(B) A 卢梭 B 亚当斯密 c 法约尔 D 孟德斯鸠 文字解析:p210 考核考点: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8.【单选题】“分工”概念最早出现于(A) A《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B《资本论》 C《社会分工论》 D《家庭、国家和私有制的起源》 文字解析:P210 考核考点: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28.【单选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社会流动发生于(A) A1949-1956 年 B1957-1965 年 c1966-1977 年 D1978-1991 年 文字解析: P221 考核考点: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29.【多选题】构成社会不平等的两个研究传统的是(AB) A 阶级分析 B 分层研究 C 社会流动分析 D 社会控制分析 E 社区分析 文字解析:P207 考核考点: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30。【多选题】卢梭认为,人类存在两种不平等,主要包括(AB) A 自然的或生理上的不平等 B 精神上或政治上的不平等 c 经济上的不平等 D 教育上的不平等 E 身份地位的不平等 文字解析:P207 考核考点: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章节题库(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章节题库(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一、概念题1.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华中农大2011年研)(1)社会分层(华中农大2011年研;河北大学2010年研;北科大2010年研;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研;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研)(2)社会流动(北科大2011年研;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研;中财2007年研)答:(1)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含义社会分层是指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

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

(2)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区别与联系社会分层研究主要是从静态的共时性角度研究社会地位结构。

社会流动主要是从动态的历史角度研究社会地位结构。

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化、调整是通过社会流动实现的。

2.社会分化(中财2008年研)答:社会分化是指社会系统的结构中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地位发展为承担单一功能的多种不同社会地位的过程。

社会分化具有两个重要特征:功能专一化和地位多样化,后者直接反映了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地位差别的扩大趋势。

社会学正是从社会分化的角度考察社会结构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的。

3.阶层(华中农大2010年研)答:社会阶级和社会阶层是分层研究的基本范畴,它们一般是指社会垂直分化产生的各个社会地位层次以及分处于这些地位层次上的人群。

不同的层次在资源的占有和获得机会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反应了社会的不平等。

同时,阶级、阶层概念表明,垂直分化所造成的社会差别绝不仅仅是社会成员个人之间的差别,更主要的是一种集体性差别。

4.精英循环(帕累托)(人大2007年研)答:精英循环是意大利社会学家帕累托提出来的,是指社会系统维持平衡和稳定的基本机制,体现为:社会平衡的基本条件就是保持循环路线的畅通,以使执政阶层中总能保持一定数量的精英。

一旦流动缓慢,就会造成执政阶级中蜕化分子激增,同时非执政阶级中的精英不断增长,社会将随之失去平衡和稳定,而征服或革命将使新的精英掌权并建立起新的平衡。

社会学概论(社会流动)

社会学概论(社会流动)

社会流动含义: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包括地理空间的移动)前提: 个人在社会位置的非固定化一定的社会位差存在(动力)社会结构的开放性(可能)社会流动和社会分层的关系有分层才有社会流动的可能与必要性有流动才能促进社会分层结构的重组社会分层是从静态角度描述社会流动是从动态角度描述社会流动的基本类型(227)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垂直流动:人们在同一分层结构中不同层次的纵向流动向上流动向下流动作用:调动人的积极性,形成开放的社会结构水平流动:人们在同一社会层次上的横向流动(主指职业变动)作用:有利于人才的合理配置和个人发展同代流动和异代流动同代流动:个人在一生中经历社会地位的变化作用:反映个人全面发展程度代际流动:同一家庭中两代人在社会地位方面的变化作用:反应社会变迁结构性社会流动和非结构性社会流动结构性社会流动:因为社会结构的变化引起的大规模社会流动特点:规模大,快速急剧非结构性社会流动:由于个人原因造成的社会流动影响社会流动的社会因素(一)社会分层结构的类型1.开放性社会结构2.封闭性社会结构:人才退化(二)先赋因素:社会背景,种族,民族,性别(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四)社会制度和政策:户籍,人事,分配(五)社会资本(社会关系资本)(六)文化价值观念1.社会流动观:受传统观念和生活环境影响2.社会职业观:受职业声望影响3.社会竞争观:受竞争意识影响合理的社会流动(一)合理的社会流动:能促进社会良性运行的社会流动1.量的合理性最低标准:满足社会发展基本需要最高标准:不能超过社会承受力2.质的合理性有利于社会发展,促进机会平等(1)普遍性原则:开放范围和标准的普遍性,避免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2)自获性原则:强调后天努力合理社会流动的意义:1,形成开放,动态的社会分层结构,有助于消除不平等2,拓宽各阶层间的接触层面,加强了解和联系3,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推动社会进步。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十三章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十三章
• 由于学者们对于中产阶层的理解不同,据此计算的中产阶层规模差别也非常大。 • 总的来看,我国中产阶层规模的特点是:其一,中产阶层的规模与界定中产阶
层的标准有关,设定的标准越多,规模就越小,因为有的人可能在教育上符合 中产,但在收入上却不符合。其二,中产阶层主要存在于城市,一些大城市像 北京、上海的中产阶层比例相对较高。其三,我国中产阶层整体规模在逐渐扩 大,其中新中产阶层构成了中产阶层的主要部分,但老中产阶层的规模增长明 显。
• 由于社会关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人们的社会地位具有多样性。这些社会地位 的不同维度,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时,可能会出现不同情况。有些人在多个维度 上是一致的。例
三、社会分层的一种说法,也 就是为什么在大多数社会大 多数时期,存在不平等的社会分层结构呢?
• 中国中产阶层:一方面,中国中产阶层在改革过程中获得了财富和地位;另一 方面,他们因为受教育程度较高而具有较强的社会批判意识。
• 因此,中国中产阶层的社会态度没有那么清晰,他们既有“保守的一面”,如 认可政府的合法性,也有“激进的一面”,如具有更强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 而且,中产阶层内部存在一定分化,不同类型的中产阶层的社会态度明显不同。
二、阶级的理论传统
• (二)韦伯的阶级思想 • 韦伯也认为财产所有权对于成员阶级位置有重要意义,但不一定是决定性作用。 • 在他看来,市场交换领域的权力关系或支配关系才是阶级关系的决定因素,所
谓阶级,主要是指因在商品和劳动力市场中获取经济利益(占有财物与获得收 入)的不同而享有不同生活机会的群体。他明确指出,在市场上的这种机会是 表现个人命运的共同条件的机制,阶级状况归根结底取决于市场状况,市场地 位和市场状况强烈地形塑着成员的生活机会。 • 韦伯也分析了阶级行动。他认为,阶级行动本质上是一种经济行动,是旨在获 得市场中的商品和服务的行动。

社会学概论第六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社会学概论第六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第六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第一节社会分层及其理论一、社会分化与社会分层1.分化:是指事物由同质性的状态向异质性的状态的变化。

当它被用来表示社会状态的一种变化时,则指社会系统中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角色、集合体逐步分化成为承担某种专门的单一功能的多个角色或部门的过程。

•在社会分化的过程中,各种角色和集合体在形式上彼此相互脱离,日渐获得独立自主的地位,但同时在实质意义上则越来越相互依赖。

社会分化是自有人类社会以来的普遍事实,是社会发展(进化)的基本形式。

自产业革命以来,社会分化的规模还和速度,都是以前的社会所无法比拟的。

•社会分化并不一定导致社会不平等,即它可能是一种水平分化,只意味着社会结构各个单元之间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分离,并不造成哪一个社会单元相对于另一个社会单元的特权地位。

•当社会分化的结果不仅表现为社会结构和功能的复杂化、专门化,而且还表现为社会结构中的某些角色地位享有更多的社会资源从而高于、优越于另一些角色地位时,就出现了垂直分化。

•正是垂直分化产生了社会分层。

2.社会分化具有两个重要特征功能专一化;地位多样化3.划分的两个角度1)水平分化2)垂直分化•垂直分化是指社会成员之间所产生的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方面具有等级意义的分化。

•社会的垂直分化也表现了社会的不平等特点。

二、社会分层的概念和特征1.社会分层:在社会(垂直)分化的过程中,由于社会成员在机会、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一些成员得以享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占据更为优越的社会地位,从而使所有社会成员彼此之间呈现出高低尊卑有序的不同等级、不同层次的现象,它反映了社会成员之间的一种结构性的不平等。

①社会分层反映的是社会成员之间一种结构性的不平等,但这种不平等的存在和表现形态在不同的社会和历史时期是不一样的。

②社会成员在社会结构中之所以会占有高低不同的地位,享有多寡不均的社会资源。

③社会分层的实质是社会成员在社会资源占有上的不平等。

三、社会分层的标准1.主流意见:一元标准;多元标准。

对社会流动与社会分层的认识

对社会流动与社会分层的认识

结合社会学所学相关理论,包括角色理论,社会互动理论、社会分层理论等,谈谈对社会流动与社会分层的认识。

我们可以了解,社会分层是以一定的标准区分出来的社会集团及其成员在社会体系中的地位层次结构、社会等级秩序现象。

在目前的西方社会学研究中,社会分层与阶级、阶层经常混同使用,以分层研究取代阶级、阶层分析。

而当前我国社会学研究中,社会分层概念与阶级、阶层概念并用。

社会分层的意义较为宽泛,并涵盖阶级、阶层。

一种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意见认为,分层内容具体包括阶级、阶层、层界。

社会流动,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的过程叫做社会流动。

它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

从社会分层来说,从我们的封建帝制开始,我们便以皇帝为我们社会分层的最高一层,由他为我们做决策,我们的一切都是为了他服务,曾经,君主主导人们的一切,当时人们的生死,当时的加官进爵,当时的工作,全都受到影响。

然而社会流动就是说人们的加官进爵时,从一个身份变到另一个身份的转变过程。

从社会角色理论来说,每个人都扮演不同的角色。

先从先赋角色上来说,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们面前我们就是他们的血亲,虽然我们是亲人,但是在社会分层上,可能我们处于不同的阶层。

我们的叔叔可能是政府高官,高高在上的为国家处理事物,而我们自己的父母则可能只是最普通的农民,我们的社会阶层相差很远,但是对于我们的归属角色来说,就不会有阶级间的隔膜,我们会像普通的一家人,一起聚会聊天,教育小辈。

所以从这上来说,社会分层在先赋角色上起到了不尽相同的作用。

而对于自制角色来说,这是我们努力所取得的角色,我们自己通过不断的努力而成为该阶层的一员。

通过我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得我们从一个阶层迈向另一个阶层。

在此时,通过我们自身的决定和努力,可能会从原来的阶层迈进更高的阶层,也有可能因为自己的失误从原来的阶层退到更低的阶层。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一个人拥有社会资源的多少,是社会分 层的基本标志。
社会学概论 第六章
社会分层的含义
Q:
在劳动关系领域,劳动关系三方中, 是否也可以认为存在分层现象?
无论是劳方与资方之间或者劳动者与 劳动者之间、用人单位与用人单位之间的 分层。
社会学概论 第六章
社会分层的原因
社会 分化
社会 制度
社会 不平等
社会学概论 第六章社会学概论 第六章第三节 我国的阶级阶层状况
1
改革开放 前我国的 社会分层 状况
2
改革开放以 来我国的社 会分层结构 的变化
3
当前我国 社会分层 研究的若 干问题
社会学概论 第六章
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社会分层状况
分层结构的制度背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
长时期内实行高度集中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
分层结构:干部阶级、专业技术人员和知识
社会学概论 第六章
社会分层的基本方法和标准
客观法
客观法是一种应用可以直接测量的客观标 准对人们的社会地位进行层次划分的方法。 用客观法进行分层研究,常采用如下一些 标准:(一)收入;(二)职业 ;(三)教 育程度 ;(四)权力
社会学概论 第六章
第二节 社会分层研究的相关理论
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 西方社会学分层理论
城市社会阶层的变化
我国原有的社会阶层包括党政企业干部阶层、 企业管理阶层、知识分子阶层、职员阶层、产业 工人阶层、服务人员阶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出现了一些新的社 会阶层,主要有个体劳动者阶层、私营企业主阶 层、厂长经理阶层,这些人被称为新富阶层。 此外还出现了城市贫困阶层
社会学概论 第六章
中国十大阶层的划分是垂直分化还是水 平分化?
社会学概论 第六章

11 社会学概论―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11 社会学概论―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11 社会学概论―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11社会学概论―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席西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第一节社会不平等与社会分层1.社会不平等广义:指社会差异,指个人或群体之间的任何差异。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狭义:指个人或群体之间的等级差异。

(美国学者赫勒)2.私有制与人类不平等的产生:探索者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表明,不平等伴随着私有制而来,是建立私有制的唯一基础。

亚当·斯密(《国富论》中最早的分工理论解释者和“分工”概念的第一位创始人)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从社会分工的前提下科学地讨论了社会不平等3.马克思和恩格思的社会分工理论:○1.分工不同于“自然分工”和实际分工;○2从自然分工到真实分工是一个质的飞跃;○在出现真正分工的同时,出现了产品分配不均和私有制;○4分工的发展导致了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相分离;○5.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分工是城乡分离;○6.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分工的发展具有矛盾的性质4.社会不平等的主要范畴(1)阶级、阶层和社会分层。

阶级:根据社会资源的不同占有及其相互关系而形成的社会群体。

阶层:① 指班级内部的等级划分;② 一般指社会地位不同的群体。

(2)种姓、种族和等级种姓:或种姓制度是一种社会等级制度,根据血统、血统和职业将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的群体或社会群体。

种族:又称种族,是指具有共同生活的身体形态的遗传特征的群体。

等级制度:指根据经济地位和政治法律地位不同的群体或社会群体。

(3)性别和年龄性别:是指男女两性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别。

两性的突出的区别:① 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女性优于男性。

② 在视觉平衡能力方面,女性比男性差。

③ 在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方面,男性高于女性。

④ 在触觉方面,女性通常比男性更敏感、速度更快。

⑤ 在竞争力、竞争力和社交能力方面,男性明显优于女性性⑥ 男人在记忆力和观察力上不如女人。

5.社会不平等的两个研究传统:阶级分析分层研究阶级分析:把阶级斗争作为理解人类历史发展(包括社会不平等的演变)的关键。

社会学概论第九讲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概论第九讲社会分层与流动
财富:是由个人或群体的全部经济财产所构成,它不仅包括货 币,而且包括物品、土地、自然资源以及生产性劳动服务。
收入: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正常情况下的货币获得量。
韦伯也把根据经济因素划分的地位群体叫做阶级,认为阶级是 指一批在经济状态和变化方面相同或相似的人群。划分阶级的 标准是“市场购买力”(“钱袋的鼓瘪”),而不涉及在所有 制中所处的地位。
阶级壁垒
马克思阶 社会差别 级理论
稳定的不平等:阶级 关系是一种稳定的不 平等,个别成员的社 会流动不足以在整体 上改变稳定的阶级格 业已存在的壁垒 构成了它们相互 流动的障碍。
精英理论 自然差别
暂时性不平等:个人 天赋能力是社会流动 的动力,流动可以改 变阶级格局,变稳定 性不平等为暂时性不 平等
的观点。
中国当代的社会分层状况(陆学艺, 2002)
社会资源(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 有情况决定了人们在社会分层结构中的位置和个体 的社会经济地位。
组织资源:依据国家政权组织和党组织系统而拥有 的支配社会资源的能力;
经济资源: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使用和经营状况;
文化资源:占有社会(通过证书或资格认定)认可 的知识或技能的状况。
个体的阶级地位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赢得的,而不像其他类型 的分层制度,在出生的时候已“注定”。
阶级的构成取决于个体所属的不同群体间的经济差异,在其他 类型的分层制度中,非经济因素一般是最为重要的因素。
在其他类型分层,不平等性基本表现为自耕农和地主、奴隶和 主人或种姓高的人之间的责任和义务关系,相反,阶级差别存 在的一个主要基础在于工作条件和报酬的不平等。
任何社会中“名、利、权”都是既有价值而且稀缺的,因此在 各个社会领域中,人们总是要求名、逐利、争权的,社会分层 结构就是用等级秩序将上述活动纳入制度化轨道。

社会学概论第十章-社会流动

社会学概论第十章-社会流动
四、特纳的流动过程理论 《社会分层-一个理论分析》(1984): 流动是六个方面的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五、社会流动的结构分析 1、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
主要劳动力市场:垄断资本主义市场 次要劳动力市场:竞争资本主义市场
二者之间流动有限 2、二元经济理论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劳动力的转移是必然过程 3、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
流动 “X二代”现象:富二代、官二代
、贫二代……
代际之间的阶层有何联系? 阶层“固化”了吗?
教育结构的变化: 人口因素:
人口规模、密度、增长率 社会价值观:
家庭、乡土、成功、职业、地位等价值评判体系 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等:战争、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
二、个人因素
1、个人受教育状况 2、家庭背景 3、个人的素质和能力 4、个人的主观选择:爱好、价值

三、自然环境因素
有效激发人的积极性和进取精神,给社会系统增加活力。
负功能?
第五节 社会流动的理论解释
一、索罗金的社会流动理论: 1972《社会流动》:
1、关于流动的原因: 2、社会不平等是必然的: 3、社会流动率理论:
社会流动率与社会发展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社会越发达,流动率越高 4、代际流动的研究:父子职业流动 5、工业社会中流动的特点:
开放型——阶级或阶层体系:分层有弹性、自由流 动,个人的社会地位较多依靠自身的努力。
混合型:兼具开放、封闭两方面的特征
思考: 流动与社会稳定的关系?流水不腐、 流动是一把双刃剑? “度”如何把握?
三、社会流动的条件
1、流动的可能性条件: 社会结构是开放的,没有法律、政策、制
度等方面的规定限制 2、流动的动力条件:

社会学概论第八讲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社会学概论第八讲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 社会不平等是对垂直分化所产生的各阶级、各阶 层之间关系的集中概括,指的是各阶级、各阶层 对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物在占有量、获取时机和 满足需求的程度上存在着差异性。
• 2.社会不平等的考察视角 • 1〕法律上的不平等与事实上的不平等 • 法律上的不平等直接与地为相联系,指的是各个
层次的社会地位享有不同的法定的权利和义务, 这些相互区别的权利和义务得到整个社会的公认。 是一种公开的制度化的不平等
久远性
普遍性
社会定势化
结果的不平等
差异性
• 2.人的差异
• 自然差异:依据某种自然属性,将设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 的类别,各类别成员在生理或遗传机制上存在的各种差异。
• 社会差异:依据某种社会属性划分的社会成员在社会境况 方面的差异。
文化背景
先天性
肤色、性别、 血型等
自然差异
〔生理或 遗传机制〕
社会差异
定类指标
垂直分化
依据某种社会属性和特征,将 社会成员分为不同类型的地位 群体,这些群体从公认的社会 价值系列存在上下差异,即他 们的生活境况、互动影响力各 不相同。处于垂直分化的各个 地位群体在根本利益、根本态 度、社会表现等方面差异较大, 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
定比指标
二、社会不平等
• 1.社会不平等的概念
自然差异
精英
非精英
执政
A
C




非执政
B
D
五、我国的社会分层
• 一、历史上的分层 • 不同社会性质条件下的分层与分级 • 二、建国初至80年代初的分层 • 资产阶级、富农等 • 三、80年代后的社会分层 • 中产阶级、富人阶层
第二节 社会流动
• 一、社会流动的概念与意义 • 1.社会流动的概念 • 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一种社会地位或职业〕

自考社会学概论 第十一章

自考社会学概论 第十一章



(四)竞争式流动和赞助式流动(特纳) 在竞争式流动中,作为公开竞争目标的 较高的社会地位,需通过追求者自身努 力去获得。每个人在竞争策略上可以有 很大的选择性,但都必须接受公平竞争 规则的指导; 赞助式流动则需要由已经获得了较高地 位的人根据某种既定的标准来授予。



(五)个人地位获得模式(布劳和邓肯) 个人地位获得模式是由社会经济状况和 文化传统决定的。 个人地位获得模式强调本人受教育程度 对获得新职业的重要意义。 家庭背景主要通过影响子女受教育条件 而与子女的第一职业发生联系。
三、社会分层的诸种概念



(一)阶级、阶层和社会分层 阶级是依据社会资源的不同占有状况及 其相互关系所组成的社会集团。 阶层,一是指阶级内部的层次划分,二 是泛指具有不同社会地位的群体 社会分层是指依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划 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



(二)种姓、种族和等级 种姓或种姓制度是以血统、血缘和职业 为标准,将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群体或 社会集团的社会等级制度。 种族亦称人种,指在体质形态上具有共 同生活遗传特征(肤色、发色、面容、 体格、血型、头型等)的人群。 等级是指按经济地位和政治法律地位不 同而相互区别的群体或社会集团。



2、“精英”理论 帕累托提出的“精英”是个中性概念,意 指社会上最为杰出的人才 广义的精英是指那些在各类活动部门中得 到最高指数的全部人员 狭义的精英是指处于特殊地位的统治者 精英阶级一分为二:执政的精英阶级和不 执政的精英阶级


精英阶级的构成及其地位不是恒定的,随 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中个人的升迁或沦落 都可能发生,而社会的平衡状态则会在这 种变动中得以维持稳定。 帕累托的精英循环理论:精英循环有两种 情况,一是精英被非精英所取代,二是精 英被另一个精英所取代。在帕累托看来, 人类的历史就是少数精英轮回更替的舞台

社会学概论第八讲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社会学概论第八讲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第八讲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8学时)
第五讲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8学时)
知识点:社会分层 社会分化及其类型 社会分层 研究方法 我国的社会分层 社会不平等及其类型 不平等的原因 社会流动及类型 获得社会地位的 条件 合理的社会流动 重 点:社会分化的类型 三位一体分层理论 社 会分层研究的方法 社会不平等的含义与类型类型 合理的社会流动 难 点:阶级与阶层的关系 社会分层与社会不平 等的关系 如何促进合理的社会流动
• 自获性原则指:①应当排除或缩小先赋条件对其 流动的影响;②不承认个人的分层归属性或集团 归属性是其流动的唯一决定因素;③个人通过后 天努力获得的素质、技能、知识、成就等应是影 响其流动的决定因素 • 2.合理社会流动的重要意义 • 1)形成开放、动态的分层结构取代封闭、固定式 分层结构有助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 • 2)合理流动能够拓宽社会层次之间的接触面,有 利于各层次 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联系,加强了 社会的整合程度; • 3)合理的社会流动能有效地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开 拓进取精神,给社会系统注入活力从而推动实现 高水平的良性社会运行。
四、社会分层理论 • 1。经典理论 • 韦伯三位一体社会分层理论:阶级划分的条件 — —市场能力和生活机遇的不同而产生;
经济标准 (财富)
阶级划分
社会标准 (声望)
地位群体
政治标准 (权力)
政治团体
• 帕累托分层理论:社会是个异质系统——社会情绪、经济 生产和政治组织三个循环系统 • 精英理论:对精英研究从关注社会权利分配转向执政精英 与大众的对立;精英分类——执政精英与不执政精英;精 英阶级循环:精英被非精英取代;一精英被另一精英取代
结果的不平等
• 2.人的差别 • 自然差别:依据某种自然属性,将设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 的类别,各类别成员在生理或遗传机制上存在的各种差异。 • 社会差别:依据某种社会属性划分的社会成员在社会境况 方面的差异。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1、实证方法:实证方法是自然科学研究使用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认为,科学的假说必须由经验事实来检验,理论只有得到经验证据的完备支持时才可以接受。

2、社会关系: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社会关系不是指个人间的关系,而是指两种不同属性的人们之间形成的社会交往形式。

3、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的不同类属之间的稳定的关系模式。

一般指社会中各群体间的关系,其中包括职能部门之间,阶级阶层之间,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稳定的关系模式。

4、社会行动,社会过程:从动态的角度考察社会,宏观视野关注的是社会过程,微观上则是社会行动。

社会过程并不只是在社会形态的意义上才表现出来的,在中观甚至微观层面上也可以表现出来。

社会行动:是指人们有意识的,注入了某种社会意义的,并与他人发生关联的行动。

1、社会:社会由人群组成,它是人们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的产物,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体。

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2、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在社会中占有一定位置的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即它们之间的稳定的,合乎社会期望的相互作用的模式。

3、文化: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成果,它包括人类创造的器物和其他物质产品,技术和知识,规范和习惯,信仰和价值等。

4、主文化、亚文化:主文化是指在一定族群中占主导或统治地位的文化,也成主流文化,相对的,亚文化是指在这一范围内处于次要地位的文化。

5、我族中心主义:指站在本民族文化的立场上,认为本民族的文化优于其他民族的文化,进而排斥和否定其他民族文化的现象。

6、文化相对主义: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相对的,因此不能站在本民族文化的立场上,用本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念去评判其他民族的文化。

7、文化冲突:两种文化接触是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行为方式方面发生相互反对的情况。

1、社会化:社会学中所讲的社会化主要是指人的社会化。

人的社会化是一个人学习社会的文化,增加自己的社会性,由生物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新中国成立以来五次大规范的社会流动
第一次大规模社会流动过程发生于1949-1956年 第二次大规模社会流动发生于1957-1965提 第三次大规模社会流动发生于1966-1977年 第四次大规模社会流动发生于1978-1991年
第五次大规模社会流动发生于1992年,一直延续到今天 4. 影响中国社会流动的因素与机制:
3. 当代社会分层理论:功能主义的社会分层理 冲突论
的社会分层理
功能主义的社会分层理:
冲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社会分层理
4、新中国成立前阶级阶层结构:七个阶层(地主买办、民族资产、小资产、半无产、无产、游民无产者阶层、农民阶级)。 5、改革开放前阶级阶层结构:1949-1952四个阶级(工人、农民、小资产、资产);1953-1956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
3. 马克思和恩格思的社会分工理论:○
1分工有“自然分工”和真实分工之别;○
2从自然分工到真实分工是一个质的飞跃;○
3在真实分工出现的同时,产生了产品的不平等分配和私有制;○
4分工的发展导致了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相分离;○
5.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分离;○

⑥在记忆和观察方面男性则较女性逊色。
5. 社会不平等的两个研究传统:阶级分析 分层研究
阶级分析:把阶级斗争作为理解人类历史发展(包括社会不平等的演变)的关键所在,社会不平等是阶级斗争的结果,也是阶级斗争的原因。
分层研究:以“生活机会”的分配和获得核心内容的社会不平等研究传统。
6、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十个阶层(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商业服务业员工、产业工人)。
第三节 社会流动
1. 社会流动:指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或职业向另一种
社会地位或职业的移动。 2. 社会流动的类型和模式
(1)结构性流动和自由流动
5、当前中国社会流动特点:○
1社会流动模式发生重大改变,○2社会结构从封闭迈向开放,○3社会流动呈向上流动趋势,○
4中国社会流动仍受制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
5社会流动流露不利社会开放公正的消极趋势。
结构性流动:由于生产技术或社会体制方面的变革而引起的规模较大的社会流动。
自由流动:是指那不是由于体制的门类化而是由于个人特殊的原因而导致的社会流动。 (2)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
垂直流动:是社会成员在社会分层结构中跨越等级界限的位置移动分为上向流动和下向流动。
水平流动:是社会成员在同一等级的不同位置之间的横向移动。
第二节 社会分层
1. 社会分层:是社会资源(财富、声望、教育机会等)在
社会中的不均等分配。 2. 社会分层的理论
(1)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阶级理论):揭示了阶级产生的真正根源和阶级本质,建立了科学的阶级、阶层分析方法对于是韦伯社会分层理论。 ①社会分工是阶级产生和演变的基础
(3)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
代内流动:是指个人一生中特别是其工作生涯里社会地位的变化,它可以通过比较个人一生中某几个时期的工作反映出来。
代际流动:是指子女相对于其父母来说的地位的变化。 (4)竞争式流动和赞助式流动
(5)个人地位获得模式:美国社会学家布劳和邓肯提出,探讨了代际流动的影响因素。
因素:○
1宏观层面,受制于社会机构和国家的制度安排;○
2中观层面,依赖于工作单位和家族;○3微观层面,取决于个人的后天努力。
机制:○
1制度安排本身导致的社会游动;○2制度安排与先赋因素、自致因素混合导致的社会游动;○
3制度安排抑制先赋因素或自致因素导致的社会游
动;○
4制度安排中的漏洞或偏好被一部分社会成员利用导致的社会游动。
第十一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第一节 社会不平等与社会分层 1. 社会不平等
广义:就是社会差别,指个人或群体间的任何差异。(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狭义:指个人或群体之间的等级差异。(美国学者赫勒) 2. 私有制与人类不平等的产生:探索者 卢梭 《论人类不
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论证了不平等的产生是随着私有制而来的,是建立在私有制确立的唯一基础之上的。 亚当.斯密(“分工理论的最早阐发者”,《国富论》最先创立“分工”概念)和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从社会分工这个前提条件出发,对社会不平等进行科学探讨
②生产资料和劳动的占有关系是阶级划分的主要标准 ③共同的生活方式、阶级利益和教育程度是划分阶级的必要条件
④阶级的划分并不排除社会分层的方法 (2)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主张用经济(财富)、政治(权力)和社会(声望)三项标准划分阶层。
(3)帕累托社会分层理论:《普通社会学总论》①社会是个异质系统;②“精英”理论。
性别:是指男女两性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别。 两性的突出的区别:
①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女性优于男性 ②在视觉平衡能力方面女性则不如男性 ③在逻辑思维数学能力方面男性较高于女性 ④在触觉方面女性一般比男性敏感,反应更快 ⑤在竟争性、好胜心和合群方面,男性明显优于女
6.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分工的发展具有矛盾的性质 4. 社会不平等的主要范畴
(1)阶级、阶层和社会分层, 阶级:依据社会资源的不同占有状况及其相互关系所组成的社会集团。 阶层:①是指阶级内部的层次划分②泛指具有不同社会地位的群体。
(2)种姓、种族和等级
种姓:或种姓制度是以血统、血缘和职业为标准,将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群体或社会集团的社会等级制度。 种族:亦称人种,指在体质形态上具有共同生活遗传特征的人群。 等级:指按经济地位和政治法律地位不同而互相区别的群体或社会集团。 (3)性别和年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