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作文深度解读系列:表达与接受——全国卷1作文审题谈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1)作文的审题立意
路”我们联想石近平同Jfe 在2016年G 20峰会上的讲话中H 对外开放.本基寥 谋求势力范围,而是要支持各国共同发 展;不碁要营遣處B 的后花两1而是要建 设各国共享的苜花园*;从高铁我们联想 到中国高铁与英国、乌克兰等国家合作共 赢,聰中:国如何利用雛技术造福世畀, 麵世界額麟同麵a这样繼我们 的立意自然而然出来了:追求世界共同发 展屈济融会、.文化包容的中:f t ,5.辩证思维法辩证思维法就是将对象作为 ^个鑛 体,从其内在矛盾的运动、变化及各个方 面的相苴联系中进行考窜,以便抓本质 上蔘统地、佥画地、完整地认识対象,例 如/竄赞、.移动支付和空气污染、高铁.、. 移动支付獅塵纖发展、科技发达的 藥给■中3:人民带来了便利《但由于过 乎雇求a >p ,我:國出现空气污染等现 象。
据此我们辩证麟*中廳济要发 展,但同时要注意环癀保护,实现经济的 绿色发展9,因此,可以这样立黨:中闺目: 前科技发达、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存在誉 齒气織等问題。
中幽在设法麵,努 力实现经济的,色賺、和谐发展和可持 续发展,既讲成绩,又不回避何题,这样辩 麵#■敏章鑛度,也有深度(作者单位;湖南.省隆回县教师进修学较)2017年金崔高考语文试卷<:1)作文 題时代感很強,濟每作要求的命制方面, 反复斟酌试题的素材、内容.和情境,直观 地反映时代主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
考生普遍觉得该作文比较难写、阅卷老 师也普遍觉得该作文的出彩文章较少。
如何在短时藤内霉出理想的文章:r 首先 要求考生一 g :要有快速审题意意的能一、读懂作文材料,把握材料的关键信息点读懂材料是高考作文审題立倉的第 —■.歩,也是很关键的.一歩2017辱全.国..嘗者语文试卷(1)作文要求考&查面理 解材料,从材料中读出观点:。
參生在迪择 关键词之前,首先要读懂材料作文题目 的四个要求。
其一是義两到3介关键词, 不可多选或少选;其二JS呈现自B 所认 识的中嵐,要选择最感兴趣和最了解.的 关键词,所选关键词自己必须熟悉,有话 可免其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 站在外国赫的角度,思考他们想了解 什么,是中国的文化还是中国的科技?是 中国的斑_史还是申國的现在?擧中國_的 政治■是中国的经:济?最好联系碧今的 国R 普景来思考;其四是词与減之闾要 有关联,并且是有机关联。
2017年全国卷(1)语文作文解析
有太多的英雄豪杰挺身而出,奋发图强。他们的名字化作
了天上的星辰,闪耀着不灭的光辉,比如尧、舜、禹,比
如孔子、屈原、诸葛亮、王安石和王阳明。他们勇敢地践
行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上古格言。日星交
替,四季轮转,这是生生不息的天道。天道刚健,激励人
们奋进有为,百折不挠。这种金声玉振的精神是我们祖国
• 点评: • 这是一篇忠实记录“我所认识的中国”的散文。 • 作者抓住“一带一路”和“高铁”两个关键词,以极具文学感染力
的“沙漠甘泉”和“钢铁巨龙”来类比,生动贴切地勾勒出自己眼 中的中国形象。作者对于两个关键词的理解是到位的,能透过 “新丝路”这样的中国战略,以及“高铁制造”这样的中国技术, 看到发展与和平的强国方向,看到担当与自信的大国精神。 • 全文语言流畅灵动,结构清晰紧凑。作者以“丝路驼铃”和“和 平高铁”统领标题、开头和结尾,同时,又以“我所认识的中国 ”一句贯穿文章主体,将关键词所体现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形象 有机融合,既有个人情感的融入,又有国际视野的解读,同时 兼顾时代特色和科技特征,显示了作者较高的政治素养和文学 表现力。可以说,整篇文章,字里行间透露的都是作者的骄傲 和自信。诚如文中所言“我所认识的中国,由每一个国民个体 所构成”,一个强大的国家必定是由无数个幸福个体构成,个 人骄傲和国家自信,从来都是密不可分。 •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徐珊
试题再现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鲁迅) •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I卷试卷评析(一)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I卷试卷评析(一)合肥六中张选军I 总体评析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I卷终于在大家的企盼中露出了真容,纵观整个试卷我们不难发现其所考察的内容和设置的题型,依据2017年考试大纲的修订与调整,在试卷文字总量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做了不少的调整和变化。
因此,想从“稳”和“变”两个维度来谈谈今年的语文试卷。
从“变”的方面来看,最大的变化莫过于现代文阅读中,相较于以前来说,实用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均成为必考的内容。
当然这在2017年考纲中有明确规定,但是因为考生阅读量的增大,必然要对整个试卷题型和题目数量做出相应的调整,比如:文学类文本减少一道主观题,实用类文本增加一道客观选择题,只保留一道问答题。
当然,实用类文本一摆往年人物传记类的考察,改为在比较中认识中国电视纪录片运用和发展的话题,同时采用多篇非连续文本的组合也是较往年明显不一样的。
这种变化虽然只是一个局部调整,但盘活了现代文阅读考查的全局,既扩展了调整客观题与主观题比例的空间,也利于命题在考查方式上更为灵活多变,从而提升试题的实用性、针对性、科学性与区分度。
古诗文阅读这块,诗歌鉴赏以一道客观题和一道在主观题呈现,名句名篇默写上也做了适当的调整,今年是两道题共计5分。
虽然高三复习中针对这一方面考生早已熟悉,但是客观上来讲,对学生的临场考试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影响。
另外,语言文字运用这方面,第19题和第21题也是近几年没有出现的题型,特别是第21题比较新颖,通过寻找“推断中存在的问题”对考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从“稳”的方面来看,虽然2017年语文试题因为存在预期的变化,大家也充满着期待,但是仔细阅览也会发现,“变”的更多的只是形式,而对考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和素养、语文这一人文性和工具性学科的考察的依然是整个试卷的着眼点。
比如社科类文本《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选段,考察的是学生对于气候与环境、气候与社会、气候与人类等的关系,文学类文本考察的是永恒的人性美以及相应的人生道理等。
2017年全国卷(1)语文作文解析
(4)目的要求:写一篇文章 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5)角度要求:要求选好关 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 “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并不是 随机的、凌乱的。考生要从选 择的关键词中,提炼出各个关 键词的最大公约懂材料
:来华留学生关注中国的关 键词,有十二组。
:这十二组关键词的关系— —指向对中国的认识。
“移动支付”“共享单车”:新生事物 不断涌现的中国 “京剧”“广场舞”:传统与流行并 放异彩的中国 “食品安全”“空气污染”:现实严 峻的中国 “美丽乡村”“空气污染”:美好蓝 图与现实挑战并存的生态中国 “共享单车”“美丽乡村”“移动支 付”:低碳、绿色的生态中国……
(2)为什么 1.来华留学生为什么关注这些“中国关 键词”? 2.来华留学生为什么关注这么多“中国 关键词”? 3.这些关键词为什么受到来华留学生的 关注?……
2017全国卷(1)作文解析
一、读懂要求
• 任何写作都面临着以什么角色、 对谁、为什么、写什么、用什 么方式写等交际语境问题。
(1)话题要求:请从中选择 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 识的中国。 (2)角色要求:“你”——高 中毕业生、中国青年。 (3)读者要求:显性读者— —外国青年;隐形读者—— 阅卷教师。
(3)怎么做
如何借助这些关键词,建设一个更美好的 中国?
如何通过这些关键词,认识一个更真实的 中国?
4.审出道理
中国的繁荣发展,引起了来华留学生 的关注。 中国的繁荣发展,表现在传统文化在 现代中国焕发出生机,表现在自信、 开放、包容的大国情怀,表现在衣食 住行诸方面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迅 猛发展……
三、确定立意 根据以上分析,自主选择角 度,向外国青年呈现你所认 识的中国。总之,考生要用 中国灵魂、世界眼光,向外 国友人,讲中国的故事
2017年新课标全国高考卷I作文评析
2017年新课标全国高考卷I作文评析作者:韦存和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7年第12期2017年全国卷I作文试题是一道典型的“交际写作”文题,有关中国的十二个关键词的有机组合,给学生作文提供了选择的多种可能。
抓住文题特征和要求,增强读者意识,明确写作任务,选择耀眼的中国元素,借助情境的精心创设、材料的精心组织、波澜的精心设置,以雍容的中国气度,我们可以演绎出精彩的中国故事。
【真题回放】2017年新课标全国高考卷I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試题特点】2017年新课标全国语文高考卷I作文题与以往相比,既有传承又有创新,读来令人眼前顿生光华。
其试题具体呈现为以下几个特点:1.题型方面:延续了任务驱动式的作文命题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真写作。
近年来,全国语文高考卷I的作文题在材料作文的基础上,新增加了任务驱动型作文(亦称“交际性写作”)的命题形式。
这是因为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往往会设置比较具体的写作情境,有明确的写作任务,考生必须要有对象感、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这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纠正考场作文“假、大、空”的偏向,从而改变议论文写作中常见的空思辨、伪思辨的弊病以及考试中屡见不鲜的套作现象。
2016年的高考卷I的作文题是要求学生通过漫画材料,完成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任务驱动不够明显。
而2017年的作文题则是明确延续了2015年“给违章当事人或女儿或警察写一封不少于800字的信”的这种任务驱动的作文命题形式,进一步引导考生平时要多练习,考试要进行真写作。
2017年高考卷I的作文题如果认真分析的话,审题的难度不大,它的读者对象非常明确,写作目的非常明晰,写作要完成的任务非常具体——“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2017高考语文全国卷I作文指导
2017高考全国卷I作文【题目】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到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题目分析解读】1、审题指导这是一道近两年来流行的作文类型---任务驱动型作文。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同志在2015年提出的一个概念,主要指向全国卷,与过去非全国卷考查的作文有明显区别。
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
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不能脱离这些任务。
从以上材料我们可以得出,材料主要有三个要完成的任务:“从中选择两到三个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2、立意指导通过审题我们得出了三个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其中,“从中选择两到三个关键词”是具体的要求,从材料中的12个关键词选择两到三个,不能多也绝不能少。
少至1个就成话题作文,多了就容易面面俱到而难有重点。
但这个要求相对简单,相信大部分同学能把握好。
立意的重点在于:“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这意味着所选的关键词之间必须要有必然的内在联系。
这就要求在立意时要做好以下几个步骤。
一是弄懂各个关键词的内涵,要真正读懂。
二是进行组合分类,长城、京剧、大熊猫、中华美食所代表的应该是古老的中国文明,是中国的文化符号;共享单车、高铁、移动支付所代表的应是现代中国文明,是中国的科技符号;空气污染、食品安全、美丽乡村所代表的是发展中的中国,是严峻的社会现实。
三是形成中心观点。
不管怎么选择和组合,文章一定要形成一个中心观点,而且最好能体现出题者的用意。
高考作文坚持“立德树人”,体现“核心价值、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创新精神”,这是作文必须立足的基本点。
2017高考作文深度解读系列:表达与接受——全国卷1作文审题谈
2017高考作文深度解读系列:表达与接受——全国卷1作文审题谈2017高考作文深度解读系列:表达与接受——全国卷1作文审题谈2017高考作文深度解读系列表达与接受——全国卷1作文审题谈四川省绵竹中学龚志华真题回放: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字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字,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写作是由表达到接受的过程。
表达一定程度上由接受规定与限制。
2017年全国卷1作文题,将表达与接受融合在一起,要求从来华留学生所的中国关键词中选两三个来呈现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一方面是呈现所认识的中国,这是表达的基本内容,呈现二字表明需要有感性的内容:场景(画面)、镜头(细节)、人物、事件、现象等,认识二字则表明所表达的内容要有理性的色彩,或溯源寻因,或由表及里,或由情及理等。
另一方面,接受的对象是外国青年,目的是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在表达时,我们不能不顾及接受。
如何顾及呢?可以预设外国青年只知其表,不知其里;只知现实,不知历史,尤其不知过程等等。
表达与接受在全国卷1作文题中结合为读懂中国。
这里的读懂,可理解为从茫然不知到初步了解,也可理解为从不全面到更全面的了解,还可理解为由表层了解到深层了解。
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是表达的根本目的,接受者的实际状况是较为如下中国关键词: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从这些兴趣点出发,选择两三个关键字来呈现,这是全国卷1作文写作策略的提示。
要理想的表达,就要善于选择与发掘。
所谓善于选择,指的是选写我们熟悉了解的,选利于同外国青年沟通交流的,而且要选有关联的二至三个;所谓善于发掘,指的是或横向联想延伸,或纵向深入挖掘。
2017年高考全国Ⅰ卷作文评析
3.逆向勾连
• 长城、一带一路,由长城具有防御功能但民族 积贫积弱入笔,过渡到当今中国以更加开放和 包容的心态走向世界,体现民族自信; • 空气污染美丽乡村,向外国青年介绍中国美丽 3.逆向勾连 乡村建设情况,介绍中国治理空气污染的坚定 决心,阐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民族价 值共识; • 共享单车空气污染,中国近年来的空气污染让 外国人谈霾色变,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每一位国 人的努力,绿色出行,就是每个人力所能及的, 而且每一位中国人也愿意为减少污染做出贡献。
命题特点
• 1.从内容看:从对内的个人情怀、反思、内心修 为变成了对外的思考现实。 • 2.从范围看:从微观谈某个具体的角度或者某个 特定的领域到宏观角度看时代总体特征。 • 3.从文体看,也比较自由,可议论、可叙事,打 破了之前侧重议论的命题方式。 • 4.从写作角度看,都有话可写,不存在看不懂材 料,出现审题障碍,比较公平。
2.“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 • ‚帮助外国青年‛强调的是写作的对象感。 ‚外国青年‛可以是一个泛称,也可以是自己预设 的个体,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帮助他们 ‚读懂中国‛。 • ‚读懂中国‛,首先写作者要了解中国,用 ‚两三个关键词‛体现考生视野下的中国:历史悠 久、科技进步、发展迅速、生机勃勃、热情好 客……‚读懂‛可理解为从茫然无知到初步了解, 也可理解为从不全面到更全面的了解,而如何理解 并落实‚帮助‛,则与预设读者类型相关,也会影 响立意的深度、写作的难度。
4.“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
• “选好角度”,需要从选择的词语组合判 断;“明确文体”需要考生带着强烈的文体意 识写作,即必须选择议论文、记叙文、散 文等文体中的一种写作,不能写成“四不 像”的文章。 •
2017年全国Ⅰ卷高考作文题目解析及点评-作文
2017年全国Ⅰ卷高考作文题目解析及点评(一)名家解析全国Ⅰ卷继续采用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
作文材料源于央视月份的一组连续报道,为了让考生的思考更集中、更深入,命题时做了必要的调整与提炼。
命题在材料选用方面下足功夫,在写作要求的命制方面,反复斟酌试题的素材、内容和情境,直观而策略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
立意高远却力避空泛,坚持以学生为本,接地气、有生气,时代感强。
将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作为明确指令,鼓励考生从所知所学所感出发,在对宏大话题的把握中,感性叙说,理性思辨,畅所欲言,讲好中国故事;引导考生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关心现实国情与改革发展,展示他们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与综合素质。
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要求大处着眼,十二个中国关键词是考生落笔的抓手,而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则完全尊重考生的个人意愿。
这样处理既利于引发考生的写作欲望和真情实感,也利于将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细化、实化、具体化。
这些关键词搭配组合的自由度很大。
如由长城京剧讲讲拥有古老文明的传统中国,由高铁移动支付谈谈现代开放的高科技中国,由中华美食广场舞说说好玩的中国或热情的中国,由共享单车移动支付聊聊生机勃勃的时尚中国或新生事物层
出不穷的互联网中国。
另外,还可以将传统的国粹京剧与时下流行的广场舞并置而观,将文化悠久的中华美食与食品安全的严峻现实作勾连,也可以将古时的长城与当下的一带一路相互对照、相互发明……凡此种种,都可能写出上佳的文章。
每一个关键词都是中国的缩影和表征,它们之间既存在着丰富的张力和层叠的思辨空间,又共同构成了多样而立体的中国。
评析2017全国高考语文Ⅰ卷作文题
评析2017全国高考语文Ⅰ卷作文题作者:李岩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7年第07期看到2017全国高考语文Ⅰ卷作文题,老师们都会兴高采烈了,因为他们都会自豪地说:今年又押中高考作文题了。
学生拿到这个题目似乎也是一阵窃喜:这个话题平日我写过啊。
那么是不是可以说,这个题目让我们师生皆大欢喜呢?从材料中所给出的12个关键词,的确概括了当前社会热点的方方面面,这也是语文学科的“文以载道”精神与高考考查的关联点。
平日里辅导学生写作,总要关注当下社会热点话题,特别是广场舞、共享单车、空气污染等热点问题,频频出现在模拟试题中,也在情理之中,社会热点是高考作文绕不过的坎,这是不争的事实。
据此就断言“讲过、练过、写过”,甚至可以将早先的范文写到高考试卷上,未免高兴得太早了。
仔细地读读材料,审审题,根据材料要求,我们就不难发现,其要求的背后有着许多内涵:要求一: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
12个关键词中的任何一个如单个列出,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有话可说,有理可写;但如果按要求选取12个关键词中的两个或以上,就可能对有些考生来说,还是不熟悉的,乃至是陌生的。
而我们平时作文训练往往局限于某一方面,现在则要求考生选取两三个关键词进行串联,来呈现你所表达的对中国的看法主题,这是本次考试最大的亮点。
相比之下,开放性和难度都大大增强了。
怎么选,考生是要考量的。
不能一味追求时尚,而要切合自身对现实的观察了解与思考。
就学生而言,毕竟接触社会机会有限,认知能力不高,不可能将所列问题都看得明明白白。
如果所选的组合构成的主题,自己都不能有效把握,无话可说,或者说的勉強,说不深,说不透,这就不是一个好角度。
所以,本次作文首先就是一个选择组合的问题,要选择自己平时有思考的,能把握住的,有素材可以支撑观点的。
因此,选择自己最能把握住的,就是最好的。
要求二: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文章的受众表面是阅卷教师,但“真正”的受众是外国青年。
2017年高考全国语文卷作文分析
2017年高考全国语文卷作文分析学而思校高考研究中心2017年的高考如约而至,今年的高考,依然如往年一般牵动着千万学生与家长的心弦。
其中,语文作为第一门开考的学科,自然备受瞩目。
那么就让我们走近新鲜出炉的2017高考语文全国卷,对饱受关注的作文作一简要了解:今年全国卷作文的形势,可以用“关注传统,着眼时事,勇于创新”三个关键词加以概括。
全国Ⅰ要求根据时事关键词向外国青年呈现中国,全国Ⅱ要求从6个古诗句中选取2到3个并自行立意,全国Ⅲ则要求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总体来说,作文着眼于时事热点和传统文化两大领域,并在形式上作出了较大的探索,使命题形式更加多变。
这些改变,不但给人以眼前一亮的体验,同时,也有了更加明确的任务性,更加难于选材、难于套作,这无形中对全国卷的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也暗示着高考作文命题内容更加关注传统与时事,命题形式不断创新的一种命题趋向。
全国Ⅰ:着眼时事,任务驱动全国Ⅰ卷着眼时事,提出十二个“中国关键词”,并要求考生从中选取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这一作文无疑是在去年的漫画作文之后,对于任务驱动型作文的重归,并作出了形式更加新颖的探索;同时,作文内容更紧扣了时事热点,要求考生对当下时事有广泛及深入的理解,向考生的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全国Ⅱ:关注传统,勇于创新与全国Ⅰ、Ⅲ卷相比,全国Ⅱ卷的作文题则更加出人意料。
给出6个古诗句,并要求在其中选取2或3个,自行立意,确定文体,自拟题目。
这无疑紧扣了新考纲对于加强文化常识考查的要求,同时,在作文考查的创新之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面对从未见过的作文题型,考生有可能一时无从下手,这一题目,也极大地考验了考生的临场作文能力。
全国Ⅲ:崭新形式,有所探索去年才诞生的全国Ⅲ卷,在作文方面也紧紧把握住了时事与创新的脉搏。
与去年的材料作文形式截然不同,今年的全国Ⅲ卷作文,在高考40周年之际,要求考生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2017年高考全国卷1作文题目评析
「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
•
首先来普及一个新名词,新四大发明是指 2017年5月,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 评选出了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 共享单车和网购。中国的先辈们用造纸术、印刷 术、指南针、火药四大发明征服古代世界,当下 的中国人用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新四
大发明再次让世界为之倾倒。发明即首创,因此,
「空气污染&移动支付&共享单车」
•
不久前朋友圈被“美国空气都是甜的”留学生演 讲事件刷屏,激起了无数民众心中的痛与恨,痛大概 来自于留美学生的言论伤及了我们的爱国情怀,恨得 是所映射的中国空气污染客观存在。当下的舆论常常 将个别现象扩大化、普遍化,以偏概全。当下中国空 气污染客观存在,这是我们需要正视的,但同时我们 也有如“移动支付”“共享单车”这样让世界为之惊 叹的发展成果。
创新是立意之一。
•
纵观历史,无论文化、思想还是经济、政治等各领 域的变革和进步都是创新推动的,一个富有创新能力 的国家才是真正有竞争力的国家,而创新能力的具备 需要创新意识先行,早在三千多年前,商汤的洗澡盆 上便刻有警戒自己的箴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 新。”这足见在古老的中国早已经认识到创新意识的 重要性。讲好中国故事是我们青年人新时代的新使命, 用我们的言和行向世界传播我们的故事,让不了解中 国的外国人从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的固有印象走出来, 一起见证我们这个正在崛起的创新大国。我们不再是 过去那个发达国家的订单生产商了,“中国制造”正 在转向“中国智造”。创新,中国正在路上;创新, 在中国没有终点。相信除了新四大发明,还有更多的 创新产品将让国人引以为傲、让世界青睐中国。
•
作文的写作要求是帮助外国表年读懂中国,我 们可以挑正面现象介绍,自然也可以挑负面现象讲 述。要知道,对于未曾到过中国的外国青年来说, 了解中国的渠道主要还是西方国家的各类媒体报道, 负面的报道常常见诸报端,偏见往往盖过了事实, 负面又往往被夸大。这也正是崛起中的中国所面临 的形象传播难题。消除误解、建构与传播好国家形 象势在必行,那我们何不就事论事,不避负面,求 真务实,显示我们讲述的坦诚,展示我们改善的成 果:食品安全问题客观存在,但隐患也正在一点点 消除;空气污染的确严重,但各种举措正在落实。 当然,不避负面,建设性意见,更需要看到任重道 远和我们的责任担当。
2017年高考英语全国卷ⅰ书面表达点评
2017年高考英语全国卷ⅰ书面表达点评
2017年高考英语全国卷ⅰ书面表达是题目是“早安计划”,考生
要求参照给出材料,从中任选一个发展自己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推进,谈谈自己独特的想法。
很多考生做出的书面表达素质都非常突出,他们能够从提示以及
话题出发,展开一篇结构完整、论述连贯且有妙境的文章,表达精准、语言流畅,充满想象力和语言力量,对比鲜明的观点更能说服读者,
ke立鲜明的观点更能说服读者,同时也注意到例证的多样性,做到了
论点的鲜明、思路的连贯、语言的准确、材料的准确、整体的素质的
突出等优势,且在文章中穿插语言精彩的细节来加强论点的说服力,
和以考生独有的见解和眼光来丰富文章,用具体的案例以及真实的社
会经验为文章增添实际性、可信性和真实性,从而使文章尽可能和充
满真实性的体现文字。
其实,平时的准备是做好高考英语书面表达题时的一大要素,可
以帮助学生做好准备,提高书面表达技巧,而且要求学生在文章中要
用到恰当的表达方法,使文章深刻,以及拓展文章的素材,把话题发挥出自己的思路,不要单一,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写好2017年高考英语全国卷ⅰ书面表达,要有深刻的思想,有充足的准备,丰富的文字素材,要求结构完整,论述连贯,要求例证的多样性,要求对比的鲜明,要求观点的明确,要求表达的准确,同时要尽可能的展示自己的独特见解,使文章更加丰满流畅,以达到让读者深刻理解以及心中有刻意理解的状态。
2017高考全国I卷语文深度分析
2017高考全国I卷语文深度分析作者:明师高考研究院似曾相识燕归来——2017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I卷试卷分析今年的新课标全国I卷语文试题与往年相比既保持了整体稳定性,又富有灵活性,既注重对考生语文基本素质的考查,又彰显了考查应用能力的趋势。
试卷依然由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运用和作文写作四部分组成,基本模式变化无几,但又有些许创新,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稳中求变,变中求新试卷板块结构与2016年全国卷I一致,依然是四大板块。
试卷稳中有变,一是阅读量增加,多了一篇实用类或文学类阅读。
二是试题量增加,由去年的18道到今年的22道。
三是题型新颖,语言文字运用是多年未曾考的语言得体及语病改错。
四是题型变动大,如实用类和文学类阅读去年选考,今年均考,由一道客观三道主观题变为实用类两道客观一道主观题及文学类一道客观两道主观题,默写少考了1分,作文由漫画作文变为任务驱动型作文,这些变化符合语文学科《考试大纲》精神,体现的是对语文知识点覆盖面的考量。
2、贴近生活,更接地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试卷紧跟时代步伐,关注民生,特接地气。
论述类文本关注了现在社会热门的气候问题,指向了气候方面的社会正义问题,贴近现实社会,生活气息浓郁。
任务驱动作文,讲的就是当前较为关注的热点问题。
命题在材料选用方面下足功夫,在写作要求的命制方面,反复斟酌试题的素材、内容和情境,直观而策略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
立意高远却力避空泛,坚持以学生为本,接地气、有生气,时代感强。
将“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作为明确指令,鼓励考生从所知所学所感出发,在对宏大话题的把握中,感性叙说,理性思辨,畅所欲言,“讲好中国故事”;引导考生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关心现实国情与改革发展,展示他们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与综合素质。
3、立德树人,弘扬精神语文的人文性很强,试卷无论写作、阅读还是诗歌鉴赏,或显豁,或含蓄,都努力体现“立德树人”的思想,坚持“一点四面”的立意导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创新能力四个方面的正确导向。
2017高考语文全国一卷作文解析
2017高考语文全国一卷作文解析推荐文章高考文综分数分配及试题分布解析热度:高考文综各科的答题技巧解析热度:高考政治大题的答题技巧解析热度: 2017高考语文全国一卷答案解析官方版热度:2017浙江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巩高峰《一种美味》答案解析热度:高考不断变革,考卷年年不同,每年的高考变成了一个节日,每年的考题也是颇硕迷离,那么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作文难易度如何?下面小编整理的2017高考语文全国一卷作文解析,一起来看一波分析解读吧。
2017高考语文全国一卷作文解析_2017高考语文全国一卷作文难吗2017高考全国卷丨语文作文快评:作文坚定文化自信广场舞共享单车读懂中国卓越教育高考研究专家团队认为,今年高考全国卷I语文作文,与往年相比,难度有所降低,命题思路上完全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命题形式采用了《考试说明》第62页“题型示范”当中“调查报告”+“关键词”的命题形式,内容完全符合《考试大纲》里对“立德树人”的要求,要求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关键词也与《考试说明》中列出的“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开放程度”等展现我国大众文化自信话题的探讨。
值得欣喜的是,2017广州一模、湛江二模和汕头一模都选取了对某类社会现象的探讨,与今年全国卷I作文的命题形式与材料内容相近,更能让我们考生感到熟悉与亲切,甚至会觉得题目相对简单,这符合高考改革的目标,做到让考生“有话可说”,但不意味着考生容易拿到高分。
一、作文选材依然有话可说,但勿忘关联与陷阱卓越教育高中语文科汪雅蕙老师认为,2017年全国卷I作文选材贴近中学生活,着眼身边事,体味社会,思考现实与未来。
作文选用了“调查报告”的形式,既避开了各地区对时事的备考热点,又反映了当前作文教学与作文评价的方向。
所涉及的有关中国形象“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移动支付”等内容,是考生再熟悉不过的,足以引发考生对我国形象产生自己的思考与判断,由浅入深地分析材料与社会现实,探讨社会生活本质,畅想现实与未来。
2017年高考作文全国卷I浅析
前言:2017年高考作文揭晓,共有10道题目,其中3道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其余7道则由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市命制。
笔者现针对全国卷I进行浅要解析,以期对读者有所裨益!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一、总体概况今年全国卷I的高考作文题目为材料作文,材料中列举了12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关键词,并要求考生选择其中的两三个关键词来向外国青年介绍你所认识的中国,从而使其能够了解中国、读懂中国。
材料所列举的这12个关键词只是中国符号象征的冰山一角,但却限定于只能在这十二个关键词中选取两三个来进行写作,并且要彼此之间具备关联性,确定文体,题目自拟。
这看似没有限制的限制,却是对考生的限制,材料作文的特点就是根据材料命题,写作围绕材料进行,不限定标题且又要求不能“跑题”。
不得不说,作文题目还是相当有难度的,一时间不知如何下笔也情有可原。
二、“关键词”或许,在论文写作中经常会遇见“关键词”,主要是指一篇文章中经常出现的词汇或与文章中心主旨具有关联的用词,能够使读者在没有阅读文章前,就可以根据关键词粗略了解所写作的对象以及写作中可能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内容。
全国卷I给出的12个关键词,其实也就是中国符号的象征,对外展示着中国的品牌和形象,比如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项目工程、中国四川的“大熊猫”、中国大妈流行的“广场舞”、舌尖上的“中华美食”、世界第八大奇迹“万里长城”等,都反映了当前这个时代的潮流和主导文化,都可以作为中国品牌的代言或符号,起到很好的“指代”作用,使很多对中国缺乏了解或存在误解的人能更轻松地端正对中国的认识,无疑这些关键词是中国的缩影和标签。
【基础教育】17年全国卷作文
17年全国卷作文1️⃣ 审题:精准把握,明确方向在2017年的全国卷高考作文题中,无论是全国Ⅰ卷的“中国关键词”,还是全国Ⅱ卷的“中华美食”,亦或是全国Ⅲ卷的“我与高考”或自主命题省份的各类题目,都无一不体现出对考生综合分析能力与思维深度的考察。
审题作为写作的第一步,其核心在于准确理解题意,明确写作方向。
关键词分析法:对于如“一带一路”“共享单车”等关键词类作文,考生需先理解每个关键词的内涵与外延,再思考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并列、递进或对比,从而确定一个或多个核心论点。
情境代入法:面对如“中华美食”这类具有浓厚文化背景和生活气息的题目,考生应尝试将自己置于题目设定的情境中,思考其背后的文化意义、情感价值或社会现象,以此作为立意的出发点。
个人经历结合法:对于“我与高考”这类贴近学生生活的题目,考生应深入挖掘个人经历中的独特视角与情感体验,将个人成长与时代背景相结合,展现深度与广度。
2️⃣ 立意:新颖独特,见解深刻立意是文章的灵魂,它决定了文章的高度与价值。
在立意时,考生需力求新颖独特,避免陈词滥调,同时保证见解深刻,能够触动人心。
逆向思维:尝试从对立面或非常规角度思考问题,如探讨“共享单车”带来的不仅是便利,还有城市管理的新挑战。
多维视角:对于复杂的社会现象,如“中国关键词”,可以从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展现全面而深刻的见解。
情感共鸣:无论是讲述个人故事还是讨论社会议题,都应注重情感的投入与表达,让文章充满温度,引发读者共鸣。
3️⃣ 高分策略:结构清晰,语言生动结构布局:一篇好的高考作文应具备清晰的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
开头应简洁明了,迅速吸引读者;主体部分逻辑严密,层次分明;结尾则要点题升华,余味悠长。
语言表达:灵活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对比等,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同时,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得体性,避免错别字和语法错误。
时间管理:合理分配写作时间,确保审题、立意、构思、撰写、修改各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1)作文的审题立意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1)作文的审题立意作者:龙正喜来源:《教师·上》2017年第11期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1)作文题时代感很强,在写作要求的命制方面,反复斟酌试题的素材、内容和情境,直观而策略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
考生普遍觉得该作文比较难写,阅卷老师也普遍觉得该作文的出彩文章较少。
如何在短短时间内写出理想的文章,首先要求考生一定要有快速的审题立意能力。
一、读懂材料,把握作文材料的关键信息点读懂材料,把握作文材料的关键信息点,是高考作文审题立意的第一步,也是很关键的一步。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1)作文要求考生全面理解材料,从材料中读出观点。
考生在选择关键词之前,首先要读懂材料作文题目的四个要求。
其一是选两到三个关键词,不可多选或少选;其二是呈现自己所认识的中国,要选择最感兴趣和最了解的关键词,所选关键词自己必须熟悉,有话可写;其三是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站在外国青年的角度,思考他们想了解什么,是中国的文化还是中国的科技?是中国的历史还是中国的现在?是中国的政治还是中国的经济?最好联系当今的国际背景来思考;其四是词与词之间要有关联,并且是有机关联。
只有读懂了材料,才能准确地审题立意。
二、快速审题立意的方法1. 添加因素法添加因素法就是把文题或者话题当做一个词语或短语,在其前或其后添加相关的成分和内容,使其具体完善。
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推断思考,使文章的立意指向更加清楚。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1)作文材料有个关键句:“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言下之意,要我们告诉外国青年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中国。
因此我们可在“中国”一词前添加定语,使之语义更加明确,立意更加具体,文章的立意便立刻就显现出来。
如:中华美食、京剧(文化灿烂)的中国京剧、广场舞(欢乐)的中国高铁、移动支付(腾飞)的中国长城、大熊猫(神奇)的中国共享单车、移动支付(生机勃勃的时尚)中国空气污染、食品安全(经济过速发展带来困惑)的中国2. 求同思维法求同思维法即将对象与对象之间进行对照,确定对象共同点的方法,即“异中求同”的思维方法。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题全解析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题全解析
D
的主要方面,因为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不能将主次等量齐观,更不能颠倒主次。
因此,要反对“折中主义的均衡论”。
三2017年高考全国Ⅰ卷作文题目为高中作文教学带来几个方面的启示。
1、变换任务指令训练写作。
今年高考第一次考这种任务型的新材料作文,反响较好,在以后的高考中应该还会采用。
教师在指导学生训练作文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确材料中有几个任务指令,要变换任务指令训练作文,不让学生固守任务指令。
2、引领学生关注时政。
今年作文时代感强,这种时代感意识还会延续,教师要引领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国家发展、时代变迁等时事。
3、少模式多应变。
要扎扎实实地进行写作基本能力的训练,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在方式方法上不要固守模式,在互联网+时代可利用网络开展写作教学,要多训练学生临场应变的能力,少套作、宿构。
4、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引领学生阅读思想健康、育人功能强、传递正能量、传播好声音的作品;多聚焦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优秀品德情操、时代精神感强的作品,是落实立德树人,凸显价值引领的高考命的指导思想。
5、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在发展等级上得高分。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并没有把发展等级分的标准定得过高,只要有较强写作能力的考生,就能得到较高的发展等级分,在发展等级段评分点中,有一点突出可得满分,两点较突出可得满分,三点达到要求可得满分。
因此,平时作文训练要把发展目标的等级要求作为训练的评价标准,让学生熟知要求,自我训练自我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高考作文深度解读系列:表达与接受——全国卷1作文审题谈
2017高考作文深度解读系列:表达与接受——全国卷1作文审题谈语文追梦人
2017高考作文深度解读系列
表达与接受——全国卷1作文审题谈
四川省绵竹中学龚志华
真题回放: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字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字,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
写作是由表达到接受的过程。
表达一定程度上由接受规定与限制。
2017年全国卷1作文题,将表达与接受融合在一起,要求从来华留学生所的中国关键词中选两三个来呈现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一方面是呈现所认识的中国,这是表达的基本内容,呈现二字表明需要有感性的内容:场景(画面)、镜头(细节)、人物、事件、现象等,认识二字则表明所表达的内容要有理性的色彩,或溯源寻因,或由表及里,或由情及理等。
另一方面,接受的对象是外国青年,目的是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在表达时,我们不能不顾及接受。
如何顾及呢?可以预设外国青年只知其表,不知其里;只知现实,不知历史,尤其不知过程等等。
表达与接受在全国卷1作文题中结合为读懂中国。
这里的读懂,可理解为从茫然不知到初步了解,也可理解为从不全面到更全面的了解,还可理解为由表层了解到深层了解。
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是表达的根本目的,接受者的实际状况是较为如下中国关键词: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从这些兴趣点出发,选择两三个关键字来呈现,这是全国卷1作文写作策略的提示。
要理想的表达,就要善于选择与发掘。
所谓善于选择,指的是选写我们熟悉了解的,选利于同外国青年沟通交流的,而且要选有关联的二至三个;所谓善于发掘,指的是或横向联想延伸,或纵向深入挖掘。
这里笔者作些选择与发掘:
(一)二元选择与发掘
1、长城京剧——古老文明的中国
发掘:
长城是中国古代第一军事工程。
中国除了长城可引以为豪,还有故宫、十三陵等皇室建筑及园陵,还有大雁塔、小雁塔等佛教建筑,还有苏杭的园林景观,还有散布各地的中国十大民居。
从军事意义上来说,长城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从文化意义上来说,长城是我国古代南北文化交流融合的见证,长城以其雄伟的气势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吸引着历代的中华文人名士及国际人士;从精神意义上来说,长城是中华民族大一统的象征。
京剧是国粹,是文化瑰宝。
我国除了京剧,还有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四大戏曲剧
种。
中国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的民族艺术,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富有形式美的戏剧形式。
长城京剧见证着中国悠久的建筑史和戏曲史,见证着中国人的建筑智慧与文化智慧。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的中国,长城京剧仅是代表,还有更多的辉煌的文明,比如外国青年可能听说的我国的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及印刷术。
2、高铁移动支付——现代开放的中国
中国高铁发展速度之快,规模之大,技术之新,创新力度之大,令世界瞩目,国内有四横四纵,现在正走出国门,圆梦世界。
移动支付又叫支付,属于电子支付的一种,是电子商业与移动通信技术、无线射频技术、互联网技术相互融合的产物。
无论是高铁,还是移动支付,都体现出科技力量。
中国属于发展中的大国,科技创新是我们民族复兴的不竭动力,改革开放是我们不变的政策。
中国将融入世界,世界也将走入中国。
高铁是中国制造的代表,更多的中国制造开始走向世界;移动支付代表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中国将在现代科技时代有更多的作为。
目前马云的支付宝算是一大创举。
3、中华美食广场舞——文化丰富的中国
中国是文化资源丰富的国度,中华美食代表着舌尖上的中国,广场舞则代表着中国当下的民间文化。
中国是旅游的理想国度,吃喝玩乐,样样不缺。
享受劲味十足的旅游同时,实是享受多彩的文化。
4、共享单车移动支付——低碳时尚的中国
共享单车移动支付都是现代时尚,前者是新型共享经济形式,后者是新型账务支付形式,好处是快捷低碳。
低碳出行,低碳消费等,意味着低碳生活。
时尚不低碳,不叫时尚。
城市公共服务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理念与生活方式。
5、一带一路、大熊猫——和平友好的中国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它是我国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一种中国智慧行动。
大熊猫是中国国宝,是中国特有物种,是中国与世界友好交流的桥梁。
6、空气污染、食品安全——绿色环保的中国
中国致力于环境治理和百姓食品安全保护,力求打造一个绿色环保的国家。
7、京剧与广场舞——雅俗共存的中国
中国不仅保护国家文化,也积极倡导民间文化。
8、熊猫与长城——和平反战的中国
熊猫是和平的象征,中国不称霸,中国求和平,中国反对强权,反对侵略。
(二)多元选择与发掘
1、一带一路、大熊猫、高铁——开放的中国
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国策。
熊猫外交,赢来的是友好与和平,一带一路和高铁,则是为了合作共赢,打造世界命运共同体。
2、共享单车、空气污染、食品安全——低碳环保的中国
3、中华美食、美丽乡村、长城——重旅游的中国
如上选择,都是求同的糅合性的思考。
还有其他的反叠式选择组合,如中华美食与食品安全。
总的来说,这篇作文的表达可以说中国的传统与崭新,也可以讲中国的美丽和忧伤,还可谈是中国的现状与未来。
要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不能一味地夸赞,还要谈中国的问题与现象,还要谈中国遇到的考验与挑战,更为重要的是谈中国努力的过程与完善的必要。
一句话,表达要体现一个中国人的态度、立场与品位,还要考虑与外国青年的共识之处,要从情与理上让外国青年信服。
至于外国青年可接受的表达方式也要考虑,最理想的是具有互动感的现代书信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