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943.3-2014 玉米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范 第3部分:玉米纹枯病

合集下载

2014年全国玉米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2014年全国玉米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积5 3 3 . 3万 h m 。小斑 病在 黄 淮 海 中等发 生 ,发生 面 积3 3 3 . 3万 h m 。褐斑病在黄淮海 中等发生 ,局部偏 重 发生 ,发生面积 2 6 6 . 7 万h m 。灰斑病 在东北北部、西 南局部 ( 云南 西南部 、南部 、四川西部、湖北 西部等 高 海拔地 区 )偏 重发生 ,发生面积 2 0 0 万h m2 。弯孢 叶斑 病在黄淮大部 中等 发生 ,发生面积 1 6 6 . 7 万h m 。
教学 单位 专家 分析预 测 ,2 0 1 4 年 全 国玉米病 虫害呈 重 发态 势 ,明显重于常年 ,预计 发生面积 0 . 7 8 亿 公顷次 , 虫 害 发生 0 . 5 7亿公 顷 次 ,病 害 发生 0 . 2 1 亿 公 顷次 。 其 中 ,二 、三 代粘虫 在东 北 、华 北 、黄 淮 和西南 地 区 仍有 重 发 的可能 ,玉米 螟在 东北 、华北大 部 、黄 淮局 部偏 重 发生 ,二点 委夜蛾 在黄 淮海 北部 中等 发生 ,大
斑病在北方 大部大流行风险高 。
2 预测依据
2 . 1 玉米螟 粘虫和大斑病等重大病虫害基数偏高
2 0 1 3年秋季调 查 ,北方 和南方 多个系统 监测点 灯 诱三 代 粘 虫 成 虫种 群 数 量 比 2 0 1 2年 同期 显 著 降 低 , 但仍 高于 2 0 1 1 年 和常 年 同期 。与 2 0 1 2 年 同 期 比,辽 宁彰 武、河 北栾 城和 北京 延庆 8月下 旬至 9 月 上旬 累 计诱 蛾 量 分 别 减 少 9 5 . 3 %、9 9 . 0 %和 9 0 . 6 %;山东 北 隍城 岛 9月 上 、中旬 回迁 虫量 减少 9 3 . 1 %;上海 奉 贤 9月 份 累 计 诱 蛾 量 减 少 9 4 . 0 %。 与 2 0 1 1 年 同期 比,

(2024年)玉米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详解

(2024年)玉米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详解
抗病抗虫品种选育取得进展
通过遗传育种技术,选育出一批抗病抗虫性较强的玉米品种,为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支 持。
专业化统防统治初见成效
部分地区已经建立起专业化的统防统治队伍,实现了玉米病虫害的统一防治,提高了防 治效果。
29
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
绿色防控技术将得到更广泛应用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防控技术如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将在玉 米病虫害防治中发挥更大作用。
智能化监测预警系统有待完善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智能化监测预警系统,实现对玉米病虫 害的实时监测和准确预警,提高防治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跨国界病虫害威胁不容忽视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国界病虫害传播的风险增加,需要加强国 际合作和信息共享,共同应对挑战。
持续创新是防治工作的关键
面对不断变化的病虫害种类和发生规律,需要持续创新防治技术和方 法,提高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
30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31
玉米主要病虫害及其 防治详解
1
目录
CONTENTS
• 玉米主要病害 • 玉米主要虫害 • 病虫害防治原则与方法 • 不同生长阶段病虫害防治策略 • 病虫害防治注意事项与误区避免 • 总结与展望
2
01
玉米主要病害
3
玉米大斑病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和包 叶。病斑初期为水渍状青灰色小点, 后沿叶脉向两边发展,形成中央黄褐 色,边缘深褐色的梭形或纺锤形的大 斑,湿度大时病斑愈合成大片,斑上 产生黑灰色霉状物,致病部纵裂或枯 黄萎蔫,果穗包叶染病,病斑不规则 。
玉米螟防治
在玉米拔节至抽雄期,使用Bt乳剂、 杀虫双等生物或化学药剂进行喷雾防 治,减少玉米螟的危害。

DB33T 943.2-2014 玉米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范 第2部分:玉米大、小斑病

DB33T 943.2-2014 玉米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范 第2部分:玉米大、小斑病
病情指数=
(发病株数 相应病级数) ×100
调查总株数 最高病级数
3
DB33/T 943.2—2014 CC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 玉米大、小斑病

年)
病虫测报站名 站址 (北纬 东经 海拔
盖章

测报员 负责人
编制单位: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
4
DB33/T 943.2—2014 C.1 玉米大、小病斑发病情况调查表 玉米大、小病斑发病情况调查表见表C.1。 表C.1 玉米大、小斑病发病情况调查表
1
DB33/T 943.2—2014 A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玉米大小斑病发病程度分级 玉米大小斑病发病程度分级见表A.1。 表A.1 玉米大小斑病发病程度分级表
等级 0级 1级 3级 5级 7级 9级 全株叶片无病斑。 全株叶片有少量病斑,占叶面积的5%以下。 全株叶片有中量病斑,占叶面积的6%~15%。 植株下部叶片有多量病斑,占叶面积的50%以上,出现大片枯死现象;中上部叶片有中量病斑, 占叶面积的16%~30 %。 植株下部叶片枯死;中部叶片有多量病斑,出现大片枯死现象;上部叶片有中量病斑,占叶面 积31%~50%。 上部叶片有大量病斑,占叶面积50%以上;或全株基本枯死。 病斑情况
I
DB33/T 943.2—2014
玉米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范 第 2 部分:玉米大、小斑病
1 范围 DB33/T 943的本部分规定了玉米大、小斑病病情调查、苗情和农事活动记载及气象情况记载。 本部分适用于玉米大、小斑病的系统测报调查。 2 病情调查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田间病情系统调查 2.1.1 调查时间 玉米苗期至灌浆期,每5天调查1次。 2.1.2 调查方法 选有当地有代表性的玉米田3块,每块田定株调查玉米50株,观察玉米株、叶发病情况,并对严重 度进行分级,见附录A。计算株、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见附录B。调查结果记入玉米大、小斑病发病情 况调查表,见附录C表C.1。 2.2 大田病情普查 2.2.1 调查时间 在春、夏、秋玉米或当地主栽季节玉米发病稳定期调查1次。 2.2.2 调查方法 按玉米类型、品种、生育期划分类型田,每类型查3块田。调查方法同本标准2.1.2条。计算株、叶 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见附录A、附录B,结果记入附录C表C.1《玉米大、小斑病发病情况调查表》。 3 苗情和农事活动记载

玉米主要病虫害识别、调查及防治方法

玉米主要病虫害识别、调查及防治方法

、烯唑醇等在玉米抽穗前进行喷施。
02
玉米病虫害调查
调查方法
田间调查
对玉米种植区进行定期、系统的田间调查,观察 并记录病虫害的发生情况。
实验室检测
采集患病玉米样本送至实验室进行病原菌检测, 以确定病虫害种类和病情。
遥感技术
利用遥感技术对玉米种植区进行监测,及时发现 病虫害发生趋势和分布情况。
调查时间
有分布。
受害症状
描述病虫害对玉米的受 害症状,如叶片枯黄、 茎秆扭曲、果穗腐烂等

03
玉米病虫害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01
02
03
04
选用抗病品种
根据当地病虫害特点,选用适 合当地环境的抗病性强、丰产
性好的品种。
轮作倒茬
避免连作,采用轮作倒茬的方 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清除病株残体,深耕灭茬 ,促进田间通风透光,降低湿
玉米蓟马
症状
玉米蓟马在玉米叶片背面吸取汁 液,造成叶片出现黄色或白色斑
点,严重时叶片扭曲变形。
识别
检查玉米叶片背面,如发现有银 色光泽的小虫,即为玉米蓟马。
防治
使用生物农药如多杀霉素、吡虫 啉等,或使用化学农药如辛硫磷 、毒死蜱等在玉米苗期进行喷施

玉米斑病
症状
玉米斑病在叶片上形成褐色或黑色斑 点,严重时叶片枯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防治
使用生物农药如吡蚜酮、 抗蚜威等,或使用化学农 药如氧化乐果、敌敌畏等 在玉米抽穗前进行喷施。
玉米叶螨
症状
玉米叶螨在玉米叶片背面吸取汁 液,造成叶片出现黄白色斑点,
严重时叶片枯死。
识别
检查玉米叶片背面,如发现有红色 或黄色的斑点,即为玉米叶螨。

【国家标准】DB33T 938-2014 政府网站运维绩效评测规范

【国家标准】DB33T 938-2014 政府网站运维绩效评测规范
3.1 概述 .......................................................................... 4 3.2 健康度 ........................................................................ 4 3.3 访问量 ........................................................................ 7 3.4 更新量 ........................................................................ 9 3.5 可用性 ....................................................................... 11 4 评测要求 ......................................................................... 12 4.1 总体要求 ..................................................................... 12 4.2 评测流程 ..................................................................... 12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监测系统要求 ................................................... 13
站外资源网络错误
用于评测网站中是否存在网络错误的站外资源
超大图片

玉米主要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玉米主要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玉米主要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玉米主要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原则、措施及推荐使用药剂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玉米产区主要病虫草害绿色防控。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GB/T8321.7-2018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17997-2008农药喷雾机(器)田间操作规程及喷洒质量评定GB22326糯玉米NY/T523甜玉米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NY/T3213-2018植保无人飞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绿色防控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草害的植物保护措施。

3.2鲜食玉米在籽粒乳熟末期采摘果穗用于直接食用或加工的甜玉米、糯玉米和甜糯玉米。

4防控原则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物保护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选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科学合理使用化学防治措施,实现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环保的绿色防控目标。

化学农药使用应遵守GB/T8321、NY/T1276的规定。

推荐使用农药的登记信息如有变化,以新登记的信息为准。

鲜食玉米果穗病虫害防治应优先使用非化学防治措施。

5主要病虫草害种类主要病害:丝黑穗病、瘤黑粉病、大斑病、灰斑病和弯孢叶斑病等;主要害虫:地老虎、蛴螬、金针虫、玉米螟、粘虫、花金龟和双斑长跗萤叶甲等;主要草害:马唐、牛筋草、狗尾草、稗草、鸭跖草、藜、刺儿菜、苍耳、苘麻、龙葵、打碗花、苦荬菜、马齿苋和反枝苋等。

6绿色防控技术6.1农业防治选用高产、优质、抗性强的审定品种。

采用适于本地区生态、气候特点及耕地条件的栽培耕作措施。

6.2物理防治6.2.1灯光诱杀害虫选用灯管功率15W、单灯控制范围2hm2、控制半径80m的杀虫灯,杀虫灯设置在接虫口距地面1.5m~1.8m的开阔处,不宜被建筑物或树木遮挡。

1.2014年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方案

1.2014年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方案

附件12014年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方案据预测,2014年全省玉米病虫害将呈偏重发生态势,预计发生面积达到8000万亩次。

为做好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玉米病虫害对产量造成的损失,特制订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病虫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绿色防控面积达到70%以上。

二、防控策略针对重点病虫,以保障玉米生产安全为核心,以绿色防控技术为支撑,采取以生物和物理防治为主导、化学防治为补充的综合防控策略。

三、防控重点(一)苗期害虫可用含有辛硫磷、毒死蜱成分的微胶囊剂拌谷子或细土等饵料,撒于种沟中防治金针虫、蛴螬、壳甲类等害虫。

利用成虫的趋光性,设置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蝼蛄、金龟子、地老虎等害虫。

另外,在危害高峰期,选用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在无风的早晨或傍晚进行喷雾防治。

(二)玉米螟采取以生物防治为主,理化诱控和药剂防治为辅的防控策略控制玉米螟危害,可选择下列技术措施进行防治。

1.应用白僵菌封垛,降低玉米螟越冬幼虫基数。

(1)封垛时间:在越冬代玉米螟化蛹前15~20天进行封垛处理。

(2)封垛方法:将100亿/克白僵菌可湿性粉剂配制成菌液。

将菌液注入机动喷雾机(担架式、手推式、车载式)容器中,在玉米秸秆垛茬口侧面插入专用喷杆,按每平方米1点进行喷施。

注意封垛时秸秆垛必须喷透,不漏垛。

蚕区切勿使用。

2.应用性诱剂和杀虫灯诱杀。

(1)性诱剂诱杀成虫:在越冬代玉米螟成虫羽化的始末期安装性诱捕器。

选择玉米螟专用诱芯和干式诱捕器。

选择玉米螟成虫活动场所(如玉米田周边豆田、水田及杂草地等玉米螟栖息地)放置诱捕器。

每1300m2地放置1个诱捕器;将诱芯放入诱捕器的特定位置。

安装诱捕器时,先取一根长1.5m左右的木棍或竹竿,将诱捕器固定在木棍的一端,另一端插入地下,诱捕器诱虫口距地面1.0 m~1.2m。

(2)杀虫灯诱杀成虫:杀虫灯应设在村落中或玉米田周边、杂草田等地,根据防治面积和每盏灯的控制面积设置安灯间距。

玉米主要病虫害识别

玉米主要病虫害识别
玉米主要病虫害识别 及综合防治技术
1诊断—初步判断
健康植株 缺钾
缺磷
丛生
病株
1诊断—叶部判断
化学损害 病 害
干旱
缺镁 缺氮
缺钾 缺磷
健康
1诊断—病害判断
穗部病害 茎部病害
病毒病 叶部病害 根部病害
主要病虫害识别
1.大斑病
大斑病病斑
初侵染病斑
成熟病斑

玉米大斑病又称条斑病、煤纹病、枯生孢子在病残体上 越冬,成为翌年发病初侵染源。分生孢子 借风雨、气流传播,侵染玉米,在病株上 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发病适宜温度 26-29℃。产生孢子最适温度23-25℃。孢 子在24℃下,1小时即能萌发。遇充足水分 或高温条件,病情迅速扩展。玉米孕穗、 抽穗期降水多、湿度高,容易造成小斑病 的流行。低洼地、过于密植荫蔽地;连作田 发病较重。
展前防治,即可在玉米抽雄前后,当田间病株率
达70%以上、病叶率20%左右时,开始喷药。防 效较好的药剂种类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敌菌灵可湿性粉或90%代森锰锌,均加水 500倍,或40%克瘟散乳油800倍喷雾。每亩用药 液50公斤~75公斤,隔7天~10天喷药1次,共防治 2次~3次。
2、发病条件
• 温度20~25℃、相对湿度90%以上利于病害 发展。气温高于25℃或低于15℃,相对湿 度小于60%,持续几天,病害的发展就受 到抑制。在春玉米区,从拔节到出穗期间 ,气温适宜,又遇连续阴雨天,病害发展 迅速,易大流行。玉米孕穗、出穗期间氮 肥不足发病较重。低洼地、密度过大、连 作地易发病。
2.小斑病
叶部被害状 田间病株
小斑病病斑类型
长形病斑
梭形病斑
小斑病病斑
成熟病斑

玉米病虫害防治实施标准

玉米病虫害防治实施标准

玉米病虫害防治的实施标准通常由各国的农业部门、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协会制定,以确保玉米生产的健康和可持续性。

这些标准可以涵盖许多不同的方面,包括疾病和虫害的监测、预防、控制和管理。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在玉米病虫害防治实施标准中的主要内容:
1. 疫病监测和管理:包括对玉米疫病(如玉米叶斑病、玉米锈病等)的监测、病原学研究、防控措施(如选育抗病品种、化学农药使用、生物防治等)的规定。

2. 虫害监测和管理:包括对玉米害虫(如玉米螟、玉米象、玉米叶蝉等)的监测、虫害生态学研究、防控措施(如化学农药使用、生物防治、栽培技术等)的规定。

3. 种子和品种选择:确定适合当地环境和病虫害压力的玉米品种,以降低病虫害风险。

4. 农业实践和管理:包括适当的播种日期、间距和密度、施肥、灌溉管理等农业实践的建议。

5. 农药使用和管理:如果必要,规定了使用农药的种类、用量、施用方法、施用时机、防护措施和安全管理。

6. 生物防治:鼓励或规定使用生物防治措施,如引入天敌、使用微生物杀虫剂等。

7. 农民培训和教育:提供农民关于玉米病虫害防治的培训和教育,以提高他们的意识和能力。

8. 病虫害预测:根据气象数据和历史病虫害情况进行预测,以指导防控决策。

请注意,具体的玉米病虫害防治实施标准可能会因地区、国家和年度而异。

玉米病害调查记载标准国区

玉米病害调查记载标准国区

玉米病害调查记载标准1.大斑病在玉米进入乳熟后期进行调查。

调查时目测每份鉴定材料群体的发病状况。

调查重点部位为玉米果穗的上方叶片和下方3叶,根据病害症状描述,逐份材料进行调查并记载病情级别。

田间病情分级、相对应的症状描述见表1。

依据鉴定材料发病程度(病情级别)确定其对大斑病的抗性水平,划分标准见表2。

2.小斑病调查时目测每份鉴定材料群体的发病状况。

调查重点部位为玉米果穗的上方叶片和下方3叶,根据病害症状描述,逐份材料调查并记载病情级别。

田间病情分级、相对应的症状描述见表1。

依据鉴定材料发病程度(病情级别)确定其对大斑病的抗性水平,划分标准见表2。

3.丝黑穗病在玉米进入乳熟后期进行调查。

逐株调查,分别记载调查总株数、发病株数,计算发病株率。

发病株率(%)=发病株数×100 调查总株数田间病情分级、相对应的描述见表1。

依据鉴定材料发病程度(病情级别)确定其对丝黑穗病的抗性水平,划分标准见表2。

4.灰斑病在玉米进入乳熟后期进行调查,生育进程相近的材料在同一天完成调查。

目测每个鉴定材料群体的发病状况,重点部位为玉米穗位上方3个叶片,根据病情级别划分标准,对每个材料进行记载。

田间病情分级、相对应的症状描述见表1。

表1玉米灰斑病病情分级依据鉴定材料群体发病程度(病情级别)确定其抗性水平,评价标准见表2。

表2 玉米对灰斑病抗性的评价标准5.弯孢菌叶斑病在玉米进入乳熟后期进行调查。

调查时目测每份鉴定材料群体的发病状况。

调查重点部位为玉米果穗的上方叶片和下方3叶,根据病害症状描述,逐份材料进行调查并记载病情级别。

田间病情分级、相对应的症状描述见表1。

依据鉴定材料发病程度(病情级别)确定其对弯孢菌叶斑病的抗性水平,划分标准见表2。

6.锈病调查时目测每份鉴定材料群体的发病状况。

调查重点部位为玉米果穗下方的接种叶片,根据病害症状描述,逐份材料进行调查并记载病情级别。

田间病情分级、相对应的症状描述见表1。

依据鉴定材料发病程度(病情级别)确定其对锈病的抗性水平,划分标准见表2。

关于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要点的探讨

关于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要点的探讨

关于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要点的探讨作者:李治孝来源:《农业与技术》2015年第24期摘要:在现今的农业生产种植过程中,病虫害已成为影响其发展的一大障碍,或者已成为一种致命的威胁。

就玉米种植来说,各种病害和虫害严重影响了其产量和质量,使广大农民的种植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对此要积极采取措施,开展各种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文中主要针对各种影响玉米生长的病害和虫害进行了简单的认识和了解;然后根据实践经验提出关于玉米病虫害防治的各种综合技术做了一个简单的分析和探讨,旨在力求克服和缓解病虫害的威胁,不断促进玉米种植的发展,实现玉米种植的高产和优产。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要点;分析探讨中图分类号:S4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1232092在我国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生活所需,也是农民收入的经济来源,所以关于玉米的生产与种植备受人们的关注。

现如今,在玉米的种植生长过程中,病虫害的威胁与侵害成为影响玉米产量的一重大因素,就山西省的玉米种植来说,玉米产量就受到了病虫害的很大程度上的威胁和影响,对此要积极开展玉米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最大程度的减少病虫害的不良影响。

1 关于玉米病虫害的基本内容1.1 主要病害通常在一般情况下,玉米主要遇到的病害有瘤黑粉病,丝黑穗病,还有就是大斑病和小斑病,次斑病,茎瘤病,弯袍叶斑病,纹枯病等等,各种各样的病害,其中在山西省较为常见集中的就是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等。

玉米生长过程中的各种病害就是有害生物的浸染和不良的环境条件对玉米生长造成影响,影响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破坏生理机能,然后在玉米的外部表现出一种病变。

1.2 主要害虫通常影响玉米生长发育的害虫为地下害虫,玉米螟,玉米蚜,玉米叶螨还有双斑萤叶甲,草地螟,粘虫和玉米旋心虫,地老虎等。

其中大地老虎1a发生1代,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1a 发生2~7代,主要是以熟幼虫或蛹居多。

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和分级标准

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和分级标准

其他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
利用物理方法进行防治,如使用灯光诱 杀、色板诱杀等。
VS
生态防治
通过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如种植防护林、 增加植被等,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05
防治效果评估
评估方法
01
02
03
常规调查
定期对农田进行病虫害的 调查,收集数据,了解病 虫害的发生情况。
抽样调查
在农田中抽取样本进行调 查,通过对样本的分析, 了解病虫害的分布和发生 规律。
通过防治病虫害,可以减少作物损失,提高农产 品的产量和质量,从而满足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品 质的需求。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制定防治指标和分级标准,可以指导农民科学使 用农药和化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促进农业可 持续发展。
防治指标和分级标准的重要性
01 02
指导农业生产
防治指标和分级标准是指导农民进行病虫害防治的重要依据,可以帮助 农民根据作物种类、生长阶段和病虫害发生情况等因素,采取适当的防 治措施。
微生物农药的利用
使用微生物农药,如Bt乳油、井冈霉素等,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化学防治措施
适期防治
01
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作物生长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时期
,进行化学防治。
科学用药
02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科学合理使用,避免对
作物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轮换用药
03
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以免病虫害产生抗药性。
推进综合防治措施
鼓励和支持农业生产的综合防治措施,如采 用轮作、间作等栽培措施,增加生物多样性 ,评估流程
确定评估目标
明确评估的目的和任务,确 定需要调查的数据和评估标 准。

玉米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探索

玉米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探索

玉米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探索作者:潘玉芳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9期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随着农业技术的推广及品种的更新,玉米病虫害得到一定的遏制,但玉米病虫害防治仍是玉米稳产高产的重中之重。

玉米主要病害有丝黑穗病、大斑病、小斑病、黑粉病等,主要虫害有玉米螟、地老虎等。

1玉米主要病害的防治1.1.玉米丝黑穗病玉米丝黑穗病又称乌米,症状明显,从玉米第4-5叶期开始出现与叶脉平行的黄白条纹,最终整个果穗变成一团黑褐色粉末,造成玉米减产,甚至绝收。

发病规律: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产区重要的系统性侵染病害,发病率2%-8%,严重地块可达60%-70%。

病原菌散落在土中、或混入粪肥中、或沾附于种子表面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源,其中以土壤带菌为主。

越冬后在适宜的温、湿度下萌发,产生菌丝通过芽鞘侵入幼苗,随植株生长,最后进入雄花和果穗,形成孢子堆。

本病菌为一年一次侵染,玉米播种后至五叶期,土壤的温、湿度是影响病菌是否入侵的关键因素,7叶期后病菌不再侵染,主要为害玉米的果穗和雄花,一旦发病整个果穗变成病穗,后期苞叶裂开,散落黑粉,通常全株颗粒无收。

防治方法: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以种子处理为主。

一是选用抗病性好的杂交种,并做好种子消毒及包衣;二是及时拔除病株,带出田外深埋或焚烧消灭菌源;三是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控制土壤温、湿度,阻断病菌萌发条件;四是选用15%粉锈宁或15%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以种子重量0.5%拌种。

1.2玉米大、小斑病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后向上扩展。

大斑病病斑呈长梭形,长5-10cm左右,严重的长达10-30cm,甚至几个病斑连一起;小斑病病斑一般小于1cm,扩大后呈黄褐色纺锤形或椭圆形,边缘常有赤褐色晕纹。

发病规律:玉米大、斑病是真菌性病害,病原菌在病残体上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形态越冬,为翌年初侵染源,经过10-15d在病斑上产生新的病菌孢子,借风力传播再次侵染。

玉米病虫害监测与防控

玉米病虫害监测与防控

2
优点是简单易行,适用于小面积的监测。
3
缺点是费时费力,监测范围有限,容易漏检。
遥感监测
遥感监测利用卫星或无人机搭 载的高分辨率相机对玉米田进 行拍摄,通过图像识别和分析
技术来监测病虫害。
优点是监测范围广,速度快 ,能够及时发现大面积的病
虫害。
缺点是设备和技术要求较高, 成本较高,且对天气条件较为
科学施肥
合理施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玉米健康生长, 提高抗病能力。
ABCD
合理轮作
避免连续种植玉米,采取轮作方式,降低土壤中 病原菌和害虫的积累。
精耕细作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除草、松土、排水,创造有 利于玉米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
生物防控
天敌保护利用
保护和利用天敌,如赤眼蜂、瓢虫等,以控制害 虫的数量。
量。
品质下降
病虫害侵害导致玉米籽粒不饱 满,色泽暗淡,降低商品品质 。
增加成本
防治病虫害需要投入大量的人 力、物力和财力,增加生产成 本。
农业生态失衡
病虫害的严重发生可能导致农 业生态失衡,影响农业可持续
发展。
02
玉米病虫害监测技术
人工监测
1
人工监测是最传统的病虫害监测方法,通过定期 对玉米田进行巡查,观察并记录病虫害的发生情 况。
气候因素
气候变化如温度、湿度、降雨 等对病虫害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种植密度
过密的种植导致田间通风不良 ,湿度增加,有利于病虫害的
传播和繁殖。
品种抗性
不同品种的玉米对病虫害的抗 性有差异,抗性低的品种更容
易受到侵害。
施肥与灌溉
不合理的施肥和灌溉也可能导 致病虫害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 - 10 - 27 发布
2014 - 11 - 27 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3/T 943.3—2014


DB33/T 943 《玉米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范》分为以下 4 个部分: ——第 1 部分:玉米矮缩病; ——第 2 部分:玉米大、小斑病; ——第 3 部分:玉米纹枯病; ——第 4 部分:玉米蚜虫。 本部分为 DB33/T 943 的第 3 部分。 本部分根据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浙江省农业厅提出。 本部分由浙江省种植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温岭市植保站、余杭区农业生态与植物保护管理总站、 上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华弟、叶建人、汪爱娟、韩海亮、曹婷婷、徐法三、闻玉田、章云斐。
气温 最低 (℃) 平均 (℃)
降水 (mm)
日照 (小时)
天气情况记载
备注
__________________3.3—2014
玉米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范 第 3 部分:玉米纹枯病
1 范围 DB33/T 943的本部分规定了玉米纹枯病情调查、苗情和农事活动记载、气象情况记载等。 本部分适用于玉米纹枯病的系统测报调查。 2 病情调查
2.1 田间病情系统调查 2.1.1 调查时间 依春、夏、秋玉米或当地主栽季节玉米开展调查,调查时间为苗期至灌浆期,每5天调查1次。 2.1.2 调查方法 选当地有代表性的玉米田3块,每块田定株调查玉米50株,观察玉米发病情况,并对严重度进行分 级,见附录A,计算株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见附录B。调查结果记入附录C表C.1《玉米纹枯病发病情况调 查记载表》。 2.2 大田病情普查 2.2.1 调查时间 在春、夏、秋玉米或当地主栽玉米发病稳定期调查1次~2次。 2.2.2 调查方法 按玉米类型、品种、生育期划分类型田,每类型查3块田。调查方法同2.1.2。计算株发病率和病情 指数,见附录A、附录B,结果记入附录C表C.1《玉米纹枯病发病情况调查记载表》。 3 苗情和农事活动记载
调查日期 月 日 调查 地点 作物 类型 生育 期 调查 发病株 株数 数 株发 病率 (%) 0 1 3 5 7 9 严重度分级 病情 指数
品种
备注

5
DB33/T 943.3—2014
C.2 气象情况观察记载表 气象情况观察记载表见表C.2。 表C.2 气象情况观察记载表
调查日期 月 日
调查 地点 最高 (℃)
ICS 65.020 B16
DB33
江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3/T 943.3—2014

玉米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范 第 3 部分:玉米纹枯病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vestigation and forecast on major maize pests Part 3:Corn sheath blight
3
DB33/T 943.3—2014 CC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 玉米纹枯病

年)
病虫测报站名 站址 (北纬 东经 海拔
盖章

测报员 负责人
编制单位: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
4
DB33/T 943.3—2014 C.1 玉米纹枯病发病情况调查记载表 玉米纹枯病发病情况调查记载表见表C.1。 表C.1 玉米纹枯病发病情况调查记载表
根据玉米生育期常规记载标准,分别观察记载春、夏、秋玉米或当地主栽季节玉米主要品种的播种 期、移栽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等主要生长发育阶段,调查播种期、播种量、播种密度、 基本苗数等栽培情况,调查观察区内不同熟制类型、品种及面积比例,以及药剂防治情况等。 4 气象情况记载
观察记载气温、日照、降水等气象情况,分析与病害发生流行关系,观察结果记入附录C表C.2《气 象情况观察记载表》。
1
DB33/T 943.3—2014 A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玉米纹枯病发病严重度分级标准 玉米纹枯病发病程度分级见表A.1。 表A.1 玉米纹枯病发病程度分级
等级 0级 1级 3级 5级 7级 9级 叶鞘及叶片上无病斑。 叶鞘上有病斑,病斑面积小于叶鞘面积的25%。 叶鞘上有病斑,病斑面积占叶鞘面积的26%~50%。 叶鞘上有病斑,病斑面积占叶鞘面积的51%~75%。 叶鞘上有病斑,病斑面积超过叶鞘面积的76%,且穗位下部的叶片发病。 叶鞘和苞叶发病,植株枯死或接近枯死。 病斑情况
2
DB33/T 943.3—2014 B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玉米纹枯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计算 B.1 株发病率计算 株发病率计算公式:
株发病率%= 发病株数 ×100
调查株数
B.2 病情指数计算 病情指数计算公式:
病情指数= (发病株数 相应病级数) ×100 调查总株数 最高病级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